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左金丸不同配伍比例的临床应用

左金丸不同配伍比例的临床应用

左金丸不同配伍比例的临床应用
左金丸不同配伍比例的临床应用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正式版)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目录 前言 (2) 第一部分中成药概述 (3) 一、中成药的剂型 (3) 二、中成药分类 (4) 三、中成药安全性 (5) 第二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6)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6) 二、联合用药原则 (6) 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7) 四、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7) 第三部分各论 (8) 一、解表剂 (8) 二、泻下剂 (8) 三、和解剂 (8) 四、清热剂 (9) 五、祛暑剂 (9) 六、温里剂 (9) 七、表里双解剂 (10) 八、补益剂 (10) 九、安神剂 (10) 十、开窍剂 (11) 十一、固涩剂 (11) 十二、理气剂 (11) 十三、理血剂 (12) 十四、治风剂 (12) 十五、治燥剂 (12) 十六、祛湿剂 (13) 十七、祛痰剂 (13) 十八、止咳平喘剂 (13) 十九、消导化积剂 (14) 二十、杀虫剂 (14) 第四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15) 一、含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15) 二、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监测 (15) 三、开展中成药临床应用监测、建立中成药应用点评制度 (15)

前言 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指导原则》是为适应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需要而制定的,是临床应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每种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具体要求,还应以药品说明书、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为准。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应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药物,辨证辨病施治。 第三部分各论中为更好地说明各类中成药的特点,列举了部分中成药,列举的药物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未包括但又属临床常用的中成药。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及使用管理,《指导原则》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还应遵照《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08?71号)执行。

中医引经药歌诀

中医引经药歌诀 (一)引药归经脉指引经药在方剂中先驱先行,引药入经。如左金丸为清泻肝火之剂,方中吴茱萸辛热入肝,黄连苦寒入心,吴茱萸为肝经引药,可引黄连之寒来清肝火。白虎汤主治阳明经热盛,石膏用以引诸药入阳明经而收清热生津之效。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细辛可引导少阴经寒邪出于太阳之表等。头痛因部位不同而涉经各异,《丹溪心法》在治疗时即注重引经药的运用,指出:“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二)引药至病所一些引经药具有明显的作用趋向,可引导它药作用于病所。如补中益气汤,以升麻、柴胡为引,升提下陷之中气。清胃散中也以升麻引诸药清泻胃火。其它如川芎引药上行,牛膝引药下行,桔梗载药上达,肉桂引火归元;上肢痛用桂枝、桑枝、羌活,下肢痛选牛膝、独活等,均为实践所得,已为医者习用。此外,治疗头痛时,无论外感内伤,常佐用风药,如羌活、蔓荆子、防风等,实亦寓引经之意,李中梓对此解释为:“高巅之上,惟风可到。阴中之阳,自地升天也,在风寒湿固为正用,即虚与

热亦假引经。”炮制可改变药物的性能,如土炒入脾,盐炒入肾,醋制入肝,蜜制归肺,酒炒上行。引经药的引导作用随炮制不同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三)辨证使用,有的放矢运用引经药,应以辨证为前提,充分考虑其本身的药性与功能,尽可能功能与导向统一,使药效得以充分发挥。如手少阴心经引经药黄连与细辛,清心火时选黄连,通心阳时用细辛。再如痛泻要方中的防风,既能引药入脾,又能散肝郁,舒脾气,胜湿止泻;龙胆泻肝汤之柴胡,既能引药入肝胆,又能舒畅肝胆。 (四)重视功能,不拘引经临床辨证用药组方,重要的是看药物的基本功能,而非一味强调某药的引经作用。实际上在众多的方剂中,选用药物的依据主要是功能与归经,而选药引经的则为数较少,这就是说,引经的作用是重要的,但并非是必须的。因此,不能过分夸大引经药的作用。 心经 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版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2018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医学专业手段和措施。本办法所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是指将经过临床研究论证且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的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用以诊断或者治疗疾病的过程。 第三条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的医疗技术,医疗机构不得开展临床应用。 第五条国家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禁止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对部分需要严格监管的医疗技术进行重点管理。其他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由决定使用该类技术的医疗机构自我管理。 第六条医疗机构对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管理承担主体责任。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应当与其技术能力相适应。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七条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鼓励卫生行业组织参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规范化培训和

技术评估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为卫生行业组织参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创造条件。 第二章医疗技术负面清单管理 第九条医疗技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应用于临床(以下简称禁止类技术): (一)临床应用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 (二)存在重大伦理问题; (三)该技术已经被临床淘汰; (四)未经临床研究论证的医疗新技术。禁止类技术目录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发布或者委托专业组织制定发布,并根据情况适时予以调整。 第十条禁止类技术目录以外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为需要重点加强管理的医疗技术(以下简称限制类技术),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严格管理:(一)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人员水平有较高专业要求,需要设置限定条件的; (二)需要消耗稀缺资源的; (三)涉及重大伦理风险的; (四)存在不合理临床应用,需要重点管理的。国家限制类技术目录及其临床应用管理规范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发布或者委托专业组织制定发布,并根据临床应用实际情况予以调整。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结合本行政区域实际情况,在国家限制类技术目录基础上增补省级限制类技术相关项目,制定发布相关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并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备案。 第十一条对限制类技术实施备案管理。医疗机构拟开展限制类技术临床应用的,应当按照相关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进行自我评估,符合条件的可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中成药安全性 ●中成药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 中成药的安全性是较高的。合理使用包括正确的辨证选药、用法用量、使用疗程、禁忌症、合并用药等多方面,其中任何环节有问题都可能引发药物不良事件。合理用药是中成药应用安全的重要保证。 ●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成药也不例外,中成药既能起到防病 治病的作用,也可引起不良反应。 ● 1.中成药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中药自身的药理作用或所含毒性成分引起的不良反应; ●(2)特异性体质对某些药物的不耐受、过敏等; ●(3)方药证候不符,如辨证不当或适应证把握不准确; ●(4)长期或超剂量用药,特别是含有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如朱砂、雄黄、蟾酥、 附子、川乌、草乌、北豆根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 ●(5)不适当的中药或中西药的联合应用。 ● 2.中成药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有多种类型 ●临床可见以消化系统症状、皮肤粘膜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循 环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精神症状或过敏性休克等为主要表现的不良反应,可表现为其中一种或几种症状。 ● 3.临床上预防中成药不良反应,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用药观察及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完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2)注意药物过敏史。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如有 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3)辨证用药,采用合理的剂量和疗程。尤其是对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 孕妇以及原有脏器损害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注意用药方案。 ●(4)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中、西药并用时尤其要注意避免因药物之间相互作 用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5)需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加强安全性指标的监测。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1) ● 1.辨证用药 ●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针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选定 适宜的中成药。 ● 2.辨病辨证结合用药 ●辨病用药是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根据疾病特点选用相应的中成 药。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可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但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2) ● 3.剂型的选择 ●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缓急及各种剂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剂型。 ● 4.使用剂量的确定对于有明确使用剂量的,慎重超剂量使用。有使用剂量范围的 中成药,老年人使用剂量应取偏小值。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3) ● 5.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的,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 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 ● 6.使用中药注射剂还应做到:

步态分析的临床应用

步态分析的临床应用 摘要: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运动,也是最复杂的运动之一,涉及足、踝、膝、髋、臀、躯干、肩、颈的肌肉和关节的协同运动。Abstract:Walk is the basic active of people and it is one of the most complicate actives,it include foot,ankle,Knee,hip,body,shoulder and neck' s muscle and joint 's active.步态分析是生物力学的特殊分支,是对人体行走时的肢体和关节活动进行运动学观察和运动力学分析,提供一系列时间、几何、力学等参数值和曲线。Gait analysis is a special branch of biomechanics. It is a kinematic observation and kinetic analysis of the limbs and joints of the humanb ody when walking. It provides a series of time, geometry and mechanics parameters and curves. 步态分析旨在通过生物力学和运动学手段,揭示步态异常的关键环节及影响因素,有助于机制研究、临床诊断,也可以指导治疗和疗效评估及康复评估等。Gait analysis aims to reveal the key link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ait abnormalities through biomechanics and kinematics, which is helpful for mechanism research, clinical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KeyWords:Walk,Gait analysis. 关键词:步行,步态分析。 1 基本理论 1.1 正常步态所谓正常步态,是指当一个健康成人用自我感觉最自然、最舒坦的姿态行进时的步态,它具有 3 个特点:身体平稳、步长适当、耗能最少。正常步态应该是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灵活运动,身体良好的平衡能力以及头、躯干、四肢协调、流畅的配合运动。有学者[1] 认为,正常步态的必须条件是 : (1)支撑期良好的稳定性。(2)摆动期足部放松。(3)足够的步长。( 4)膝关节在支撑期吸收震荡并且蓄积能量,在摆动期带动小腿和足部运动。一个 完整的步态周期中,在承重期,伸髋肌和伸膝肌联合踝背伸共同运动,在支撑相中期的较早阶段,腓肠肌活动取代胫骨前部肌群的活动,大腿仅受股四头肌的控制,同时伸髋肌活动终止,到支撑相末期,只有跖屈肌来稳定髋、膝、踝关节,在摆动相早期,髋、膝、踝关节的屈曲功能被激活,在摆动相中期,只需要髋关节与踝关节的屈曲肌群活动,在摆动相末期,髋、膝关节变成由伸肌控制,同时踝关节继续受背伸肌控制,到此完成一个完整的步态周期[2] 。 1.2 病理性步态影响患者正常行走能力的机制主要有 5 种:畸形、肌肉无力、感觉丧失、疼痛和运动控制受损[2]。临床上常见的异常步态有:短腿步态、关节挛缩或强直步态、蹒跚步态或关节不稳步态、疼痛步态、偏瘫步态、足下垂、内翻步态、膝反张步态、划圈步态、剪刀步态、肌无力步态、共济失调步态、前冲步态或慌张步态、截瘫步态等。有些典型异常步态,对某些特定疾病具有提示意义。对一些不典型步态,则必须作细致检查,从肌肉工作情况以及骨关节的形态和功能的角度去评估。对病理性步态的分析既能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也能对正在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的评估。 1.3 步态分析方法步态分析的方法有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法即目测分析法,医生通过目测观察患者的行走过程,凭借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得出初步分析结论 ; 定量法即仪器分析法,定量分析包括运 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时空参数的分析、动态肌电图等。目前最先进的方法是采用步态分析系

中药配伍这才是“高人”的真传,把“中药配伍”总结到家了

中药配伍这才是“高人”的真传,把“中药配伍”总结到家了提示:非我原创,转载论坛,抛砖引玉,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补血一号:黄耆25g当归10g大枣30g 补脾一号: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 冠心病一号:薤白10g瓜蒌皮10g川芎8g丹参25g 疏肝一号:柴胡10g白芍药15g炒枳壳10g甘草6g 定踹一号:炙麻黄10g杏仁10g甘草6g 胃炎一号:黄连6g蒲公英20g威灵仙10g 排石一号:金钱草30g炙大黄8g车前草30g 降酶一号:垂盆草30g马鞭草30g茵陈20g 降糖一号:天花粉30g黄连10g鬼箭羽10g 肠炎一号:黄连6g木香6g白芍药15g 解毒一号:金银花30g连翘20g甘草6g 滋阴一号:生地黄15g麦冬15g玄参15g 化湿开胃:炙半夏10g化橘红15g茯苓15g甘草5g 活血化瘀:当归10g川芎6g赤芍15g红花10桃仁10g 通络止痛:全虫6g蜈蚣1对僵蚕10g 温经散寒:制川乌6g草乌6g细辛6g威灵仙15g 各种疾病的必用药 一切头疼,必用川芎; 一切疼痛,必用元胡, 一切气虚,必用黄芪; 一切虚脱,必用人参; 一切血虚,必用阿胶; 一切出血,必用三七; 一切气郁,必用香附; 一切便秘,必用大黄; 一切肝郁,必用柴胡; 一切热毒,必用二花; 一切阳虚,必用附子; 一切热病,必用犀角; 一切妇科,必用当归; 一切外感,必用荆芥; 一切失眠,必用枣仁; 一切郁证,必用合欢; 一切面瘫,必用白附; 一切腿病,必用牛膝; 一切头病,必用天麻; 一切阳痿,必用羊藿; 一切阴虚,必用麦冬; 一切咳嗽,必用杏仁;

一切呕吐,必用半夏; 一切中毒,必用绿豆; 一切诸风,必用防风; 一切白发,必用首乌; 一切风湿,必用灵仙; 一切骨病,必用川断; 一切咽喉,必用桔梗; 一切失音,必用大海; 一切腰痛,必用杜仲; 一切尿石,必用金钱; 一切虚热,必用青蒿; 一切牙疼,必用细辛; 一切黄疸,必用茵陈; 一切闭经,必用益母; 一切淋症,必用车前; 一切鼻塞,必用辛夷; 一切乳少,必用山甲; 一切目赤,必用栀子; 一切目昏,必用青葙; 一切鸡眼,必用鸦胆; 一切呃逆,必用柿蒂; 一切疝气,必用橘核; 一切胀满,必用槟榔; 一切汗症,必用浮麦; 一切阴痒,必用蛇床; 一切痰厥,必用皂荚; 一切遗尿,必用桑蛸; 一切疮疡,必用麝香; 一切白斑,必用陀僧; 一切疥疮,必用硫磺; 一切蛇疮,必用雄黄; 一切不孕,必用石英; 一切耳鸣,必用磁石; 一切痰多,必用竹沥; 一切癌症,必用蛇草。 常用中药配伍 蒲黄合五灵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当归合川芎,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高良姜合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 玄胡合金铃子,名金铃子散,能治腹痛。 吴茱萸合黄连名左金丸,能平肝制酸。 肉桂合黄连,名交泰丸,治心肾不交。 女贞子合旱莲草,名二至丸,能补肾阴。 半夏合硫黄,名半硫丸,治虚冷便秘。 知母合贝母,名二母散,能清肺热。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一、总则 1、肠外营养药物ICU临床应用较广。为规范其临床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参考《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版,中华医学会编)》及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2、临床营养支持(nutrition support, NS)是指经口、肠道或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支持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肠内营养是指经消化道给以较全面的营养素;肠外营养是经静脉为无法经胃肠道摄取或摄取营养物不能满足自身代谢需要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结构蛋自的功能。所有营养素完全经肠外获得的营养支持方式称为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3、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系统和规范方法,对临床营养支持按A、B、C、D四级进行推荐使用。最高等级(A)的推荐至少有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最低等级(D)的推荐以专家观点为基础,包括无研究证据的共识意见(附表一)。 二、确定毎天的营养素需要量,是营养支持的基本要求。肠外营养因缺乏人体自身调节的过程,使用不当可造成营养素过量;但若补充过少,则又可能导致营养状况的进一步恶化。故应进行个体化营养评估。成人营养素需要量推荐意见如下: 1、确定营养素需要量应当根据疾病状况、体重与体成份组成、生理功能变化等方面进行个体化评估,制定合理化配方。(B) 2、大部分住院病人实际能量消耗通常低于经典的方程式或教科书上的公式推算出来的值。(D) 3、在败血症或创伤的急性代谢期,不主张采用高热卡营养支持获得正氮平衡或氮平衡。(C) 4、允许性低摄入有益于围手术期患者临床结局。(A) 5、水、电解质生理需要量是维持生命所必需。(A) 6、无论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患者,都需要监测出入液量、水肿或脱水症状体征、血电解质水平等,并及时调整补充剂量,根据病情,选择肠内或肠外途径补充。(A) 7、重症疾病状态下是否需要增加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供给量,目前无确定性结论。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可参照美国FDA推荐剂量,根据医生的判断,结合患者需求,调整部分维生素的应用剂量。(D) 三、对于住院患者可行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2002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大会推出,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简表见附表二)。 对于总评分大于等于3分的住院患者结合临床要求制定营养支持计划;对评分暂时低于3分者,可以定时进行再次营养风险筛查。推荐意见如下:

《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首发

《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首发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首发 编者语:《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是目前反映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最为新颖、全面的药学专著。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文献价值,也有很强的现实应用价值。 本报讯近日,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中药药理实验室梅全喜教授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首发式在深圳举行。来自省内外的中医药专家共250人出席。 该书编写历时多年,数易其稿,精益求精。编写队伍阵容强大,作者均为在广东省中医药学界有造诣的教授、主任药师等,而作为该书主编单位之一的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中药药理实验室,近年来在中药药理及毒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将广东地产药材的药理作用与毒理研究列为实验室的重点研究方向,2004年其SPF级动物实验室通过广东省科技厅验收。目前该中药药理实验室已完成了多个课题的药理实验研究工作,如与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合作开展的“含马兜铃酸类中药肝肾毒性研究”项目中,“关木通、广防己肝肾毒性实验研究”子项目的全部动物实验均在该院中药药理实验室完成。在开展广东地产药材的药理作用与毒理研究方面,该中药药理实验已开展了三角草、广东土牛膝、三丫苦等药理作用与毒理研究,其中三角草的基础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土牛膝的研究获广东省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中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所有研究结果均已收录本书中。 该书210万字,收入药物523种,特别是对老百姓喜爱的名贵中草药如冬虫夏草、人参、西洋参、灵芝、石斛、黄芪等均有详细介绍,是目前反映中药药理与临

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分析

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分析 探讨阿莫西林的作用机制以及适应症,着重分析了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本文通过分析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以及阿莫西林在临床上的抗感染能力,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归纳。经过研究发现阿莫西林对沙门杆菌等多种细菌都具有抗菌作用,临床抗感染能力非常强。因此阿莫西林可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以及尿路等感染的治疗,对慢性活动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也有很好疗效,但应用时要进行青霉素的过敏试验,防止意外发生。 标签:阿莫西林;临床应用;分析指导 阿莫西林(Amoxicillin)又称安莫西林或者安默西林,属于一种广谱抗生素,在很早就逐渐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被普遍运用。之所以会这样,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由于这种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具有抗菌性强以及良好的医学效果等作用。阿莫西林作为一种西药肯定也存在一些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为此本文将就阿莫西林的作用机制、适应症以及临床应用展开详细的分析说明。 1 阿莫西林的作用机制 阿莫西林为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药,对大多数致病的G+菌和G-菌具有强大的抑制及杀灭作用,可有效抑制肺炎链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奇异变形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淋病奈瑟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等需氧革兰阴性菌不产-内酰胺酶菌株和幽门螺杆菌活性[1]。阿莫西林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其胃肠吸收率高达90%。阿莫西林主要针对伤寒以及沙门杆菌等感染的患者具有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可很好的抑制敏感细菌的产生,从而阻止尿路感染发生。常规治疗时,一般只需口服3克即可起到较好的疗效。与此同时,阿莫西林对青霉素酶金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等其他多种细菌造成的呼吸道感染疾病都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阿莫西林的常用用法一般是口服比较多,当然也可行肌肉注射或是静脉点滴。如口服的话刚出生的新生儿一天最多只能服用两次,每次不能超过50毫克;儿童服用一天三次,一次是30毫克左右;成年人每天可服用三到四次,每次服用不能超过0.5克;感染比较严重的患者一天服用三次,如果在该药物治疗后没有出现并发症或是急性尿路感染的情况下一次可服用3克,10小时以后再服用3克即可。如是肌注或静脉点滴成年人每天三次,一次0.5~1克;儿童每天同样是三次,一次50~100毫克即可。 2 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 2.1 抗菌作用 阿莫西林作为广谱青霉素的一种,抗菌作用较强。对革兰氏阳性杆菌及阴性杆菌都有很好的杀灭效果,但因不耐酶所以对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无效。阿莫西林的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相似,对大多数致病的G+菌和G-菌(包

十二经用药歌诀+中药常用

十二经用药歌诀+中药常用 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玄参苦, 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温心藿香石菖蒲; 引用细辛独活汤。 肝经 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脾经 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朮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朮甘草宜。泻脾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肺经 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棉州黄耆更凑灵。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干姜白蔻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肾经 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沉香,亦温肾,腽肭脐;凉肾知柏地骨皮,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 胃经 补胃需用苍白朮,半夏扁豆绵黄耆,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泻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与大黄,多加石膏谢更急。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与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干姜。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 胆经

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凉用竹茹与黄连;引用尽皆同肝经。 大肠经 问君大肠何药补?左旋牡蛎白龙骨,桔梗米壳诃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川大黄,南槟榔,枳壳石斛泻大肠,再加芒硝桃麻仁,葱白三寸泻更强。干姜肉桂吴茱萸,三者同时能温肠,引药尽皆同胃经;槐花条芩凉大肠。 小肠经 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小肠要求温,大小茴香乌药根;凉用黄芩天花粉;引用羌活与高本。 膀胱经 橘核菖蒲补膀胱,益智续断龙骨良;泻用芒硝车前子,泽泻滑石石苇帮。温用乌药并茴香;凉用黄柏生地黄,甘草梢,亦属凉;引用尽皆同小肠。 三焦经 滋补三焦用益智,更加甘草与黄耆;泻用栀子并泽泻;温用姜附颇有益。原石膏,地骨皮,清凉三焦功效急。引入三焦不用别,药与肝胆无差异。 心包经 地黄一味补包络;泻用乌药并枳壳;温肉桂;凉栀子;柴芎青皮是引药。十二经补泻药品(摘自:清·祈坤《外科大全》) 足太阳膀胱经: (补)龙骨、续断、益智仁、橘核。 (泻)猪苓、泽泻、滑石、车前子、木通、瞿麦、茯苓。 (温)茴香、乌药、沉香、山茱萸、桂枝、麻黄、缩砂。 (凉)胆草、石莲子、防风、羌活、蔓荆子、茵陈、葶苈、大黄、黄柏、石膏。 (引经)蒿本、羌活、黄柏。 手太阳小肠经: (补)石斛、牡蛎、甘草梢。 (泻)木通、赤茯苓、车前子、紫苏、羌活、蒿本、槟榔、大黄、瞿麦。

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

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 一、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及扁桃体炎) 1、抗菌药物选择:青霉素类(青霉素、哌拉西林、阿莫西林) 头孢菌素类(头孢呋辛)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其他类(克林霉素) 2、选药依据:患者有病毒感染的同时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 3、用药时机:体温超过38.3℃,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0×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70%。抗病毒对症治疗未见好转。 4、用药疗程: 青霉素400万-1200万单位或哌拉西林8克或阿莫西林2克,每日分2次静脉滴注,3至7天。 青霉素过敏者选用口服每日红霉素1-2克或罗红霉素150毫克或阿奇霉素(限制使用级)0.5克,用药3至7天。 克林霉素0.9克每日一次静脉滴注,用药3至7天,热退后口服3天。头孢呋辛0.5克,每日2次口服,用药3至7天。 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1、抗菌药物选择:青霉素类(青霉素、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头孢呋辛)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其他类(克林霉素)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 2、选药依据:患者有病毒感染同时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

3、用药时机:白细胞明显增高、胸部X线改变明显,患者有原发病不能承受轻微感染者, 4、用药疗程: 青霉素400万-1200万单位或哌拉西林8克或阿莫西林2克,每日分2次静脉滴注,3至7天。 青霉素过敏者选用口服每日红霉素1-2克或罗红霉素150毫克或阿奇霉素(限制使用级)0.5克,用药3至7天。 克林霉素0.9克每日一次静脉滴注,用药3至7天,热退后口服3天。头孢呋辛0.5克,每日2次口服,用药3至7天。 左氧氟沙星0.3,每日一次静脉滴注,用药3至7天。 三、慢性阻塞性肺病 1、抗菌药物选择:青霉素类(青霉素、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 2、选药依据:痰、血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3、用药时机:患者有气急加重、痰量增加、脓性痰。 4、用药疗程: 青霉素400万-1200万单位或哌拉西林8克或阿莫西林2克,每日分2次静脉滴注,7至14天。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限制使用级)1.5克,每日2次静脉滴注,7至14天。 阿奇霉素(限制使用级)0.5克,每日1次静脉滴注,7至14天。左氧氟沙星0.3,每日2次静脉滴注,用药7至14天。 四、肺炎

中医中药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运用

中医中药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运用中医中药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运用 1手术前中医药的辅助治疗 1.1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 许多腹部外科疾病潜在发病时间长,致使患者伴有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这些并发症直接影响病人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效果。对这些患者近年来有人主张采取胃肠外营养等治疗措施。这些措施能改善病人全身营养状况,但因治疗费用昂贵且并发症多而难于推广。中医理论认为这些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往往存在着各种“虚证”,采取“虚则补之”的治疗法则,能改善机体全身状况,为手术创造良机。按照中医理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选用以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加减”对手术前的气血虚证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采用静脉点滴参麦或黄芪注射液治疗术前虚证病人,也获得较好疗效。在乳腺癌手手术前给予患者积极的中医药治疗,可改善机体一般状况,增强体力,调理因疾病引起的肝肾功能障碍,有利于手术进行,对控制肿瘤的发展和潜在的转移也有帮助。 1.2增加胃肠动力和洗涤肠胃 在消化道手术中,采取通里攻下法选用大承气汤或调胃承气汤加减做术前准备,此类中药有明显增加胃肠动力和洗涤肠胃积滞的作用外,还有改善脏器血流及腹膜吸收,促进术后肠功能早期恢复,预防肠源性感染和内毒素血症的作用。许多外科危重病

人,由于感染、中毒、失血等因素存在,导致病情恶化,甚至休克。冒然施行手术往往适得其反。若在采取输血、补液、抗感染、抗休克治疗措施的同时加以中医辨证论治,往往能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采用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等药物组成的“清胆汤”和“消胰汤”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和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合并休克病人,成功率达到80%~90%;对创伤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患者,使用独参汤加味再辅以输血、输液等综合抗休克措施,可使血压迅速上升,为手术的实施提供了良好保证。 2手术后中医药调理及营养支持治疗 2.1营养支持和免疫调理作用 肠道除了具有传统认为的营养功能之外,还具有内分泌、免疫和屏障功能。肠道的屏障功能是防止肠源性感染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用中药和肠内营养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患者,发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实施中药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胃肠功能的早日恢复、营养状况的改善和免疫功能的提高,并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采用中药黄芪注射液与全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可改善围手术期梗阻黄疸病人营养状况及提高病人免疫的功能。术后常规服用十全大补汤具有增高病人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的作用,可做为外科营养治疗之良方。 2.2术后中医药恢复肠道功能的作用 腹部外科疾病术后常出现腹胀,肠粘连等症状,选用自拟扶正还原汤(主要由大黄、白术、枳实、厚朴、莪术、槟榔、甘草组成)水煎内服或从胃管注入,治疗98例腹部手术后出现的腹胀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版与2015版比较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版与2015版比较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原则性叙述,无大幅修订,增加“经验治疗”标题 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对于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患者,在未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或无法获取培养标本时,可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先前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结果后,结合先前的治疗反应调整用药方案;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 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增加3个关于预防用药方案的附录 1.将“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改为“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附录1),分述预防用药目的、原则,并增加关于针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方案和指征。 预防用药基本原则:①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②预防用药适应证和抗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③应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宜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④应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而非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感染;⑤应积极纠正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发疾病或基础状况。可以治愈或纠正者,预防用药价值较大;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药物预防效果有限,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⑥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 2.将“外科手术预防用药”改为“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附录2)。对预防用药目的和指征、手术切口分级、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维持时间等作了更为清晰、详尽的叙述。 预防用药目的: 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预防用药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表1-1)、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

最新【左金丸的功效与作用】左公柳课文主要内容.doc

【主持词大全】 《左公柳》是S版五下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左宗棠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的故事,表现的是他满腔的爱国热忱。下面是左公柳课文主要内容,欢迎阅读。 左公柳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通过对沙漠中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讲解,向我们生动介绍了一位100多年前为祖国领土完整,不顾年老体衰,毅然主动请缨,千里抬棺赴敌的英雄形象,表现出英雄爱祖国,爱新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豪情。 左公柳课文内容 “羌(qiānɡ)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河西走廊到玉门关,数千里关山路,没有春风,没有绿色。映入我们眼帘的,除了黄沙,还是黄沙。 突然,我们发现前方不远的地方,傲然挺立着一棵柳树。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wéiwò)。我们顿时兴奋起来,赶紧下了年,飞也似地向前扑去。到了树阴下,啊,好粗的树哇!两个人合抱都抱不拢。 这棵塞外的柳树,与内地湖畔河边的依依柔柳大不相同。内地的柳树枝条纤巧柔软,楚楚动人。这里的柳树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这屹立在戈(ɡē)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导游觉察到我们动情了,便平静地告诉我们这树叫左公柳。左公柳?我们感到更惊异了。导游微微一笑,向我们讲起了这种树名背后的故事 “清朝末年,西部邻国的一个军事首领阿古柏在英国支持下,率兵侵入南疆。紧接着,俄国又乘机出兵占领了北疆的伊犁。我国的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国家告急! “当时朝廷众臣中,有一部分人对保卫新疆的认识有失偏颇,主张放弃新疆。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对视新疆为千里荒漠、贫瘠之地的说法,他慷慨(kānɡkǎi)激昂地反驳道‘天山南北粮产丰富,瓜果累[léi]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等矿藏也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实为聚宝之盆!’接着,熟读兵书的左宗棠又断然指出‘如果放弃新疆,无异于给侵略者留下进攻我国腹地的缺口!’ “这位铁骨铮铮的六旬老人主动请缨(yīnɡ)!他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和满腔的爱国热忱折服了满朝文武。”这时,导游停顿了一下,深情地望着那株柳树,又接着讲了下去 “那是一个令人神伤的夜晚,天上没有明月,地上没有人送行。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xiǎnɡ)匮(kuì)乏、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他肩负着国人的重托,胸中燃烧着正义的烈火,率领六万湖湘(xiānɡ)子弟兵,悄然离京,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8.09.14)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18-09-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1 号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已经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委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并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审核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 主任马晓伟 2018年8月13日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医学专业手段和措施。 本办法所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是指将经过临床研究论

证且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的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用以诊断或者治疗疾病的过程。 第三条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的医疗技术,医疗机构不得开展临床应用。 第五条国家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禁止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对部分需要严格监管的医疗技术进行重点管理。其他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由决定使用该类技术的医疗机构自我管理。 第六条医疗机构对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管理承担主体责任。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应当与其技术能力相适应。 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七条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鼓励卫生行业组织参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

胃病分型与治疗

胃病的分型 来源:中国肠胃医药网编辑:李主任时间:2007-04-04 1. 寒热错杂型:我在临床上遇见的胃肠道胀气患者最多的就是这一型。症状:胃脘饱胀或腹部胀满,午后、晚上较重,稍进食即觉胀满;伴有口苦或口臭,或有恶心、嗳气,胃腹怕寒,欲进冷饮食而又不敢,大便不畅或便秘或便稀,或矢气(放屁)较多;舌苔白腻或黄腻。治疗: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我们的扶正调胃散三号方内都有舒肝理气、和胃的中药,治疗这一类型的胃肠胀气效果很好。 2. 食积停滞型:症状:腹满胀痛,嗳腐吞酸(打嗝酸腐臭味,吐酸水),或厌闻食臭,或矢气、大便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沉滑。治疗:保和丸,我们都是用扶正调胃散二号方。 3. 脾胃虚寒型:症状:胃腹满胀,时作时止,时轻时重,喜暖喜按,进热饮、热食则舒,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胖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迟。治疗:理中汤或厚姜半甘参汤,用我们的扶正调胃散七号方效果非常好。 4. 湿热蕴结型:症状:胃腹胀满,恶心欲呕,心中烦闷,口渴不欲多饮,时时汗出,大便溏泄,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疗:扶正调胃散十号方。 5. 实热内结:腹满持续,或腹部硬痛,或绕脐痛,大便秘结,手足汗出,潮热谵语;脉沉实,或迟而有力,舌苔黄燥或焦裂起刺。治疗:大承气汤、扶正调胃散四号方。注意:有些急腹症(如肠梗

阻)可见到本型症状,需要迅速看急诊或住院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目前治疗肠胃病的药物繁多,疗效参差不齐,所以,要想彻底治愈肠胃病,选择药品是关键。我中心的“谓白金猴头菌”“四方胃胶囊”是几代老中医结合生物学、基因学、免疫学总结努力,研制的最新一代特效系列药物。经多年临床验证,疗效显著,无任何毒副作用,在2005年全国肠胃病研究会上被专家一致推荐为“最佳中成药”,被卫生部指定为专用产品。巨大的成功轰动了整个医学界,《中央电视台健康专栏》、《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国内外媒体争先以大篇幅进行详细报道。 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肠胃药物研究中心联合国内多为医学专家依据中医辨 证论治的治病原则,经过进30年的潜行研制,组方结合现代医学对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研究及传统医学对该病的独特认识,从多方位多环节入手,发挥中药整体调节优势,选用二十三味传统中药,君臣佐使有机组合而成,组方科学合理,通过二十年余年的临床实践以及形成后经经过长达十年余年的用户患者使用,经药理、毒理等多项研究及企业单位科研人员的工艺改进和现代化GRNP纳米膜渗透提取技术提取的工艺操作,质量控制,研制成功了属国内首创的专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肠腺皮化生、残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的一种中成药新产品“谓白金猴头菌”系列。“谓白金猴头菌”系列纯中药是有中药黄芪吴茱萸、乌药等23味地道药材组成,从疗效上看,处于国内国际先进水品。谓白金猴头菌系列纯中药具有益气温胃、散寒行气、活血止痛健脾益胃等的功能,可有效治疗和改善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逆转病理改变,谓白金猴头菌由黄芪、生地、积壳、乌药等二十三味中药组成。方中重用了活血化瘀药物(活血化瘀有13味,占生药量的54%),有效的改善胃部的血液循环,使胃部受损及萎缩的腺体可以恢复。突破国内外治疗慢性胃炎久治不愈尴尬局面,彻底解除慢性胃病患者的痛苦。 o益气温胃、散寒行气、活血理气止痛,清热化瘀 o疏肝解郁、理气和胃、温中健脾、消积通腑、化淤止痛、止胀止酸、消除炎症、修复胃黏膜、促进胃肠蠕动、消除HP o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伴有肠腺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引起的胃脘痞满疼痛、纳差、嗳气、嘈杂、腹胀等属气 滞血瘀证者 o两肋胀痛、胃脘胀痛、喘气、乏力、恶心、不思饮食、心悸、失眠、贫血消瘦、泛酸、口苦、口臭、口粘、烧心、便秘、泻 痢等 o腹胀、腹痛、肠鸣、腹泻、便中常有风沫、粘液、脓血便者,大便经常里急后重,下腹坠胀,并伴低烧、消瘦、贫血等症 状者。 四方胃胶囊的适用人群:四方胃胶囊由四大胃药经方组成,方 中乌贝散、乌贼骨、浙贝母组等十二味组成。具有制酸止痛、 收敛止血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乌贝散具有吸附胃蛋白酶, 中和胃酸保护胃粘膜的作用。黄连配以吴茱萸之左金丸,能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