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年在美国的中国人口统计

2015年在美国的中国人口统计

2015年在美国的中国人口统计
2015年在美国的中国人口统计

2015年在美国的中国人口统计

据美国侨报网综合报道,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华人人口总数已达452万。华人是美国亚裔中最大的族群,也是所有少数族裔中仅次于墨西哥人的第二大族群。华人总体经济状况在亚裔中处于中下水平,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美国总体水平。

5月份是美国一年一度的“亚太裔传统月”,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了在美亚裔的状况。到2013年,美国共有1944万亚裔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近6%,是人口增长最快的族裔。亚裔中,华人人为最大族群,其次是菲律宾人(365万)、印度人(346万)、越南人(191万)、韩国人(177万)、日本人(143万)。旅美华人增长很快,从2011年的401万增加到2013年的435万。

在美亚裔不同族群的经济状况差距很大。最富裕的印度人2013年家庭中位年收入超10万美元,而孟加拉国人才5.1万美元。亚裔家庭中位年收入72,472美元,华人家庭中位年收入为68,435美元,低于亚裔总体水平。华人15%的贫困率也高于亚裔总体12.7%的贫困率。

亚裔的受教育程度较高,25岁以上的亚裔有学士以上学位的占51.3%,其中华人52.7%,远高于美国人总体40%的水平。其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华人占四分之一以上,远高于美国人总体九分之一的水平。

近年来亚裔人口迅速增长,主要归因于移民人口快速增加。华人也是这样,452万华人中出生在美国之外的占273万,也就是说6成旅美华人是外来移民。

美国之外出生的273万华人中,有162万已经入籍归化美国,七分之一是2010年后才来到美国的新移民。

亚裔人口最集中的州是加利福尼亚州,有614万,其次是纽约州,有176万亚裔;得克萨斯州,131万。华人的聚居程度也大致相同。

美国总统奥巴马4月30日发布公告,宣布5月份为本年度的“亚太裔传统月”。他指出,在这个月里,美国人纪念亚太裔富有勇气地在新大陆追求希望和梦想而保存的传统,庆祝亚太裔小区为美国进步产生的重要影响。

奥巴马从中国劳工当年建设美国大陆铁路说起,称赞亚太裔为美国建设做出的贡献。他说,50年前美国通过的1965年移民和国籍法,结束了武断而过时的不公平限制,为更多亚太裔移民打开了新的机会之门。

他承认,目前亚太裔发展不平衡,还存在不公平、受歧视现象。他表示,要努力帮助亚太裔小区的成长,并敦促美国国会进行综合移民改革。

2015年中国人口数量

2015年中国人口数量 2015年公布了施行二胎政策,中国的人口数量是少了吗?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了2015年中国人口数量,一起来了解吧。 2015年中国总人口数量超13.6亿人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2.1亿 2015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37‰,死亡人口97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比上年提高0.29个千分点。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0079万人,女性人口66703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6(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8。从年龄构成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58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7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0%,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4916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1866万人,减少1095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全国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 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户分离人口)2.98亿人,比上年末增加944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53亿人,比上年末增加800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 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70万人。2015年中国总人口数量超13.6亿人60周岁老龄人口2.1亿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大陆人口为54167万人。由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等各种因素致使人口迅速增长,到1969年已达80671万人。从1969年开始,中国政府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利,还会对居民的就业、住房、交通、医疗等方面造成极大困难;如果不能有效地遏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土地、森林和水资源等构成的巨大压力,那么未来几十年后的生态和环境恶化将不可避免,这无疑危及人民起码的生存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于是,中国政府宣称国家大、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是基本国情,决定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以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这一政策实施后,人口出生率

2015年中国人口数量及各省人口排名

中国人口数量2015全国总人口13亿6千万(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排名) 2015年中国人口数量及各省人口排名 省区市人口数量人口排名GDP GDP( 亿元) 人均G(元)人均排名排名 1 河南省9613万人 5 14234 15056 16 2 山东省9082万人 2 25326 27148 7 3 四川省8673万人9 9657 11708 25 4 广东省7859万人 1 29863 32142 6 5 江苏省7381万人 3 24738 32985 5 6 河北省6735万人 6 1338 7 19363 11 7 湖南省6629万人13 8366 1312320 8 安徽省6338万人15 690611180 28 9 湖北省5988万人11 8451 14733 17 10 广西省4822万人18 5386 1141727 11 浙江省4647万人 4 1763335730 4 12 云南省4333万人23 4260 945930 13 江西省4222万人19 5323 12204 24 14 辽宁省4203万人8 1041824645 9 15 贵州省3837万人26 2543 6742 31 16 黑龙江省3813万人14 7081 1846312 17 陕西省3674万人21 4806 12843 21 18 福建省3466万人12 8440 23663 10 19 山西省3294万人175465 16143 15 20 重庆市3107万人24 3938 14011 18

21 吉林省2699万人22 4693 17211 13 22 甘肃省2593万人27 2494 9527 29 23 内蒙古2379万人16 6140 25558 8 24 新疆区1905万人25 330516164 14 25 上海市1625万人7 1165865473 1 26 北京市1423万人10 8879 57431 2 27 天津市1007万人20 5014 7972 3 28 海南省803万人28 1121 1336119 29 宁夏区572万人29 76912695 23 30 青海省529万人30 706 12809 22 31 西藏区267万人31 326 11567 26原文标题:中国人口数量2015 全国总人口136072万人(各省人口排名)

调查10年后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中国人口发展面临挑战,人口问题专家彭希哲接受本报专访时认为:出生性别比长期失衡以及出生率常年偏低将成未来十年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 据《羊城晚报》11月18日报道彭希哲认为,在实施了30 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后,中国面临的与人口有关的挑战更加复杂和严峻。老龄化趋势已无法逆转,民工荒、婚姻挤压等矛盾也日益凸显。中国政府应当尽快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将总和生育率维持在1.8 左右的水平,以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和环境资源的长期均衡协调,避免过快的老龄化进程和人口总量在未来迅速下降。十年后,中国或有三千万男人被迫打光棍 羊城晚报:与人口发展相关的话题中,目前公众比较熟悉的一个词汇是“剩女”,您怎么看? 彭希哲:人口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感受在时间上可能不同。比如说,民工荒一出现马上就感受到了,但婚姻挤压现在还不明显,会在未来十年间凸现,而且主要不在城市。在偏远穷困的农村,问题严重的不是大龄未婚女性(剩女)的问题,而是男光棍的问题,是娶不起老婆、娶不到老婆的矛盾。由于这些地区与外界联系不紧密,研究者包括媒体看到的,可能跟实际情况有脱节。

未来10年,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结构失衡的后果会逐渐凸显,这就是婚姻挤压。我国目前的出生性别比还是118,就是每出生一百个女孩,会出生118个男孩,这种状况已经存在了近30年。中国人一般在20岁到44岁结婚,现在这个年龄段的男性比女性多了1500万,这个比重在未来10年中会持续上升,结果是,也许会有将近3000万男性找不到老婆。 男光棍与剩女是不一样的,剩女的问题大多是个人主动选择的结果,而男光棍常常是被动的,是因为中国人口里少了几千万女性,必然有人不得不打光棍。 羊城晚报:近两年,民工荒也备受关注,有人认为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即将或已经到来。您怎么认为? 彭希哲:“刘易斯拐点”本身存在争议,我也基本持否定态度。“刘易斯拐点”有很多限定条件,许多条件我们现在都不符合。我们现在每年新增加劳动力人口在1300万到1400万,这个数字在未来还会逐年减少,主要是过去人口出生减少的结果。尽管这会导致劳动力供应的变化,但不会因此而产生这么严重的民工荒。 民工荒与我国经济布局的变化相关联,原来大量民工到东南沿海,现在随着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全面铺开和新农村建设,民工能去的地方越来

中国人口预测软件培训手册(修改)

中国人口预测软件培训手册 (CPPS) 王广州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 (E_mail:wangguangzhou-cpirc@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13730875.html,)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计财司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 2002年9月

序言 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是在DOS版本基础上,在充分兼顾DOS版的延续性和现代主流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而开发新一代人口预测系统。 CPPS软件的开发和研制一方面为适应中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预测和规划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为推动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决策科学化发挥辅助作用。 中文Windows版CPPS不仅在人口预测和分析功能上继承了DOS版的主要功能,而且在开发过程中试图全面提升软件的功能。使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和易于理解,使其具有: 1、易用性。CPPS通过直观、友好的界面使人口预测过程操作简单、方 便。 2、模块化。CPPS所具备的功能模块既可以相互组合使用也可以相对独 立使用。 3、灵活性。CPPS不仅考虑与其他数据源的配合,而且可以独立进行数 据管理,提供不同数据格式的兼容和相互转换。 限于笔者的学识水平,软件和手册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和用户批评指正,任何意见将对软件和手册的进一步完善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需要特别感谢的是,在本软件的开发和研制过程中,先后得到了国家计生委计财司郭震威、苏荣挂、俞华、王谦、姚宗桥等各位领导和同志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于学军、解振明、郭维明、庄亚儿、李伯华等同志也予以强有力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王广州 2002年10月于北京

1 软件安装/卸载 1.1 安装 安装CPPS计算机系统配置要求: 操作系统:Windows 9x/me/NT/2000/xp;硬盘剩余空间:>=50M;显示分辨率:600X800或更高。 CPPS软件安装方法比较简单。将CPPS光盘放入光驱后,安装程序自动运行,选定相应的选项即可实现软件安装。其过程如下: 第一步:安装向导准备。 图1.1 安装准备界面 第二步:版权信息。 图1.2 版权信息界面 第三步:许可协议。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上)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上) 早在 1993 年 4 月 19 日,当"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中国第三次人口普 查 1981 年全国 2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年出生婴儿性别比为 10847 之 后,出生性别比的问题就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有关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研究,也成了国内人口研究最为关注的一 个课题。 1986 年,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提议与倡导下,在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经过充分的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与人口研究单位 联合召开了全国出生性别比专题研讨会,广泛、深入地分析与探讨了全国 及各地区出生性别比偏高成因及其相关问题,当时在国内这是前所未有, 在国际上也实属罕见。 迄今为止,有关出生性别比问题的研究成果,大多数都未突破 1986 年全国出生性别比专题研讨会对 1981 年出生性别比升高进行归因分析的 思维定势。 近期,一些西文学者及宣传媒体,对始于 80 年代初的中国出生人口 性别比逐年升高成因,所作出的种种猜测、质疑与分析基本是老调重弹。 之所以如此,主要因为至今仍未有令人置信的相关成果可以诠释,使 尚存疑点得以消除、尚存问题得以圆满答复所致。 美国密西根大学人口研究中心主任巴巴拉。

安德森教授和布赖恩。 西尔弗教授,针对有关中国 80 年代来出生性别比变动研究的近期成 果与结论,在 1994 年关于中国的生育与出生性别比专题研究报告中,明 确而坦率地指出虽然我们对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升高进行了一些可能性解 释的探索,但要肯定地回答这一问题,只能期盼于今后的研究。 重新认识出生性别比的概念、理论及其值域问题所谓出生性别比,通 常是为了便于观察与比较所定义的每出生百名女婴相对的出生男婴数。 出生性别比对某一人口一定时期内出生的婴儿总数而言,可有人口出 生性别比;出生性别比对分孩次而言,可有分孩次出生性别比。 所谓某人口出生性别比,是指该人口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出生的男 婴总数与女婴总数的比值,用每百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 例如,某人口 1975 年的出生性别比为 105,则表明在 1975 年出生总 人口中,每出生 100 名女婴相对应的男婴出生数为 10520 世纪 50 年代中 期 1955 年 10 月,联合国在其出版的《用于总体估计的基本数据质量鉴定 方法》手册Ⅱ,Ⅱ认为"出生性别比偏向于男性。 一般来说,每出生 100 名女婴,其男婴出生数置于 102~107 之间。 "此分析明确认定了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为 102~107 之间。 从此,出生性别比值下限不低于 102、上限不超过 107 的值域一直被 国际社会公认为通常理论值,其他值域则被视为异常。 1967 年美国优生协会出版的《优生季刊》第 14 卷第 2 期,刊登了印 度孟买大学经济系普拉文。 维萨里亚的"登记相对完整的国家及地区出生性别比"一文。

我国不同时期人性别比例状况

我国不同时期人口性别比例状况分析 应子勇 人口性别比例状况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社会稳定,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很多科学家在各种场合呼于:当前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已经严重失调,未来将有几千万男子讨不到老婆,将会严重影响社会安定云云。这是真的吗??现在,就我国人口不同时期性别比例状况初步调查分析如下,如有不当请批平指正。 一、1953年以来我国人口的性别比例状况调查 现在以我国国家、省、市、县四个级别,六个年份、七组人口普查资料为样本,对我国1953年以来人口的性别比例状况作初步调查分析,结果见表一。 表一、我国六次七组人口普查资料各年龄人口性别比例(女性为100)

表一资料中可见:1、数十年来,我国总人口的性别比始终在105.4——107.7之间(以女性为100,下同),没有太大的变化,是在通常许可范围内波动。2、0~9岁人口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10左右,10~59岁人口也是男性多于女性,55岁后人口性别比例女性开始逐步超过男性,75岁后女性完全地、绝对地超过男性。3、不同年龄段人口性别比波动有明显的“双峰双谷现象”。以女性的“100”为基准线,性别比先是逐岁上升,到了某个年龄段后达到一个“高峰”,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大,性别比又慢慢下降,到了某个年龄就出现了一个性别比的“低谷”,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大,性别比又慢慢升高达到一个“高峰”,再随着年龄的增大,性别比又慢慢降低而且越来越低于是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低谷”。各组人口的“双峰双谷”可高、可低、可深、可浅,但不可能没有。人类从出生到性别比第一高峰到性别比第一低谷,男性始终多于女性。第一低谷期间性别比相当相近,但到第二低谷前乃是男性多于女性。从出现第二低谷(55~65岁)后,男性开始少于女性而且越来越少最后只有女性的1/3~4左右。4、婚育年龄性别比例动态观察25~29岁性别比在98.4~113.5之间,以1964年比例较高、30~34岁在96.7~112.4之间,也以1964年较高、35~39岁在105.3~114.6之间,以1982年较高、40~44岁在104.2~122.5之间,以浙江人比例较高。1982年,中国有40~44岁男性2583万比女性的2261万多322万、浙江有40~44岁男性929627人比女性的758747人多17.09万人,这322万和17.09万可能讨不到老婆的男性也未必真的讨不到老婆,也不一定会为讨不到老婆去闹事吧!事实上也没有人闹事啊!所以几十年来,我国人口的性别比虽然有些波动,但是基本上是正常的,在许可范围内的,不值得人们太过大惊小怪。 二、不同性别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平均寿命观察 浙江1982年有人口3888.5万,男性2016.7万,女性1871.8万,死亡241223人,男性131446人,女性109777人、2010年有人口5437万,男性2794万,女性2643万,死亡297000人,男性170389人,女性126611人。现以以上资料为样本,分析不同性别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岁)和平均寿命(岁),结果见表二、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属性数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中国的人口性别比分析及对策

中国的人口性别比分析及对策: 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学院:国土资源学院2010级3班 姓名:金丽华 学号:201012140312 【摘要】:人口出生性别比,是指该人口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出生的男婴总数与女婴总数的比值,用每百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正常情况下,其值应保持在103—107之间。出生人口性别比是衡量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是稳定低生育水平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本文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分析,并提出较为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人口性别比原因政策建议 【正文】: 一、中国人口性别比现状分析 人口性别比是社会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为105.20.

据马建堂介绍,根据初步初步汇总情况,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这个数据比2000年人口普查时的116.86提高了 1.2个百分点,,但比2005的人口抽样调查的118.59下降了0.53个百分点,比2009年的人口抽样调查的119.45下降了1.39个百分点。2010年的人口性别比与2000年有了提高。但和2005,2009年的数据相比略微下降了一些。具体历年总人口性比情况如下图所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人口性别比虽有所下降,但居高不下。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以男女两性的平衡发展为前提条件。性别自然平衡是婚姻家庭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现在情况是:男女性别比,城乡均出现异常,农村失调程度更为严重。而正常情况下,男女性别比应该保持在103至107之间。出生人口性别失调,给社会带来一些问题,影响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如:跨境非法婚姻,跨境强行拐卖妇女儿童,强迫妇女卖淫等社会问题。

中国的人口比例

中国的人口比例 最近,一个数字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称,中国男女比例出现严重失衡,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这意味着平均五个男性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将有数千万的男子将无妻可娶,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光棍”。而且这一现象从现在开始将逐渐显现出来。 目前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而有的省份竟达到135:100,形势不容乐观。男女性别出生比例失衡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是儒家道德为主的传统文化,东方国家也都受儒家道德的影响,儒家道德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重男轻女,男尊女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农村有家族观念、宗教观念、宗族观念,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农村的观念里男孩子可以传宗接代,女孩子嫁出去就是泼出去的水。 第二个原因,社会保障体系滞后,比方说,农村一个家庭生了女孩子,没有男孩子,女孩子要出嫁,出嫁了以后,老人怎么办?农村生产力又低下,他老了以后谁来管他 第三个原因主要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B超的滥用。很多家庭通过B 超来选择生育与否,若是男婴就生下,女婴就打掉,造成女婴出生率低。 第四个原因,我认为我们现在整个国家在倡导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方面缺乏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 第五,社会管理的混乱。社会管理因素主要是指出生婴儿的漏报、瞒报。漏报是由于计划生育及有关部门在管理上由于人力、经费不足或管理方法不善引起的。 第六,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在经济生活方面,妇女的资源获取机会仍普遍不利、收入水平仍普遍偏低、权益保障仍普遍显弱;在政治生活方面,妇女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中、尤其是在领导权、决策权的参与度、参与层次、参与比例、参与渠道上受制仍较大。而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弱势又自然会延伸至妇女在现实的家庭、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第七,农村以男性劳动力为主。农村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在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这也是人们希望要男孩的原因之一。

中国2015年出生人口相比2014年减少32万人

中国2015年出生人口相比2014年减 少32万人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出生人口为1655万人,比2014年减少了32万人,为什么出生人口会下降?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有关负责人指出,2015年出生人口变动在预期的范围之内。初步估算,“十三五”期间每年出生人口将在1750万—2100万人之间。 近两年两孩出生明显增加,一孩出生明显减少 有关负责人指出,测算表明,影响出生人口减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是生肖偏好的影响。2015年是农历羊年,一些家庭有推迟生育的情况,北方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从2015年妇幼活产统计数据看,23个省份的出生人口数量比上年有所减少,2个省份基本持平,6个省份略有增加。2015年7月以后,一些地方孕妇建档数明显增加,将在猴年生育。例如,北京2015年7月孕妇建档数同比增加21%、环比增加36%,2016年出生人口将比上年明显增加。 二是育龄妇女数量减少的影响。2011年我国育龄妇女数量达到峰值后开始减少,2015年15岁—49岁育龄妇女数量比上年减少约500万人,其中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数量减少约150万人。从孩次结构来看,2014年、2015年两孩出生明显增加,一孩出生明显减少。2013年至2015年,一孩和两孩出生数分别为1056万人、511万人,972万人、606万人,886万人、652万人。2015年比2013年两孩增加141万人,主要是单独两孩政策的效果。 今年出生人数会比去年增加 对于人口变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翟振武认为,在1985年至1990年间,中国的出生人数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每年2000万迅速攀升到2400万—2500万,形成了一个长达6年左右的出生高峰。当这些人进入到育龄期,开始生育的时候,必然引起出生人数的显著上升,2007年以来出生人数的持续上升正是这批人群进入生育旺盛期的结果。但到2015年时,这一批人中年龄最小的已经达到25岁,年龄大的已经超过30岁。由于生育旺盛期妇女人数的大量减少,出生人数出现了回落。在一孩生育数量下降的同时,两孩生育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 翟振武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人倾向于在吉祥的年份生孩子,如龙年、马年、猴年,金猪年等。特别是在北方,生肖的偏好更强烈。在2003年时,出生人数曾有明显下降,其实也部分反映了当时的“羊年效应”。2015年恰逢羊年,夹在马年和猴年之间。有些近期打算生育的人,一部分抢在马年生育了,而另一部分又推迟到猴年生育,避开了羊年。在这种情况下,羊年的出生人数,包括一孩出生人数和两孩出生人数,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出现下降是正常的。随着猴年的到来,单独两孩出生量进一步增加,新一年出生人数总量会比2015年增加,出生性别比也有可能进一步下降。(记者白剑峰)

2014年末中国人口数据

015年中国总人口数量超13.6亿人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2.1亿 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37‰,死亡人口97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比上年提高0.29个千分点。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0079万人,女性人口66703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6(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8。从年龄构成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58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7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0%,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49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1866万人,减少1095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全国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户分离人口)2.98亿人,比上年末增加944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53亿人,比上年末增加800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70万人。 2015年中国总人口数量超13.6亿人60周岁老龄人口2.1亿

2015年中国总人口数量超13.6亿人60周岁老龄人口2.1亿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大陆人口为54167万人。由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等各种因素致使人口迅速增长,到1969年已达80671万人。从1969年开始,中国政府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利,还会对居民的就业、住房、交通、医疗等方面造成极大困难;如果不能有效地遏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土地、森林和水资源等构成的巨大压力,那么未来几十年后的生态和环境恶化将不可避免,这无疑危及人民起码的生存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于是,中国政府宣称国家大、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是基本国情,决定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以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这一政策实施后,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0时的126,588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90万人,增长5.83%。平均每年增加73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7%,已属世界上人口增长最慢的国家之一。2012年10月26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中国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调整》研究报告。报告认为,中国在这时已经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阶段,人口的红利期已经结束。报告称,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直接推算,中国总和生育率为0.83.,考虑到出生漏报,当前的综合出生率应在1.0以下。研究认为,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已经非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1年4月28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 370 536 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 339 724 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 097 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 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 162 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 265 825 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 899 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 517 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 244 608 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 852 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 872 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 459 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 616 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 648 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 831 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 225 932 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 792 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 537 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 362 627人,增长6.92%。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 636 79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 985 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 656 4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

中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对储蓄率的影响

中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对储蓄率的影响 摘要:男女性别比例失衡与利率、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一样,对中国储蓄率上升产生一定影响。加快经济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生育政策,改善中国性别比例失衡现状,以降低高储蓄率。① 关键词:高储蓄率;性别比例;固定效应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3-0119-03 一、问题的提出 (一)关于中国高储蓄率问题的解释不尽相同 解释高储蓄率的主要观点有生命周期理论(Modigliani,1970,and Modigliani and Cao,2004),认为储蓄率会随着工作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的上升而提高。Chamon and Prasad(2010)指出,在中国城镇年轻家庭储蓄率要比中年家庭储蓄率更高,然而生命周期中的平滑消费原理则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另一种主流解释是,由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人们出于预防性储蓄动机而提高储蓄比率(Blanchard and Giavazzi,2005)。但是自从2003年以来,中国养老金和公共医疗保障两个体系都得到较好地改善,居民储蓄率却依旧高居不下,这一点与预防性储蓄动机相矛盾。第三种解释是当前金融体系不够健全,民营

企业的融资困难导致了高储蓄率。实际上,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相比之前有了较大程度的完善,但储蓄率却并没有下降,因此这一理论也与实际相悖。第四种解释则认为中国人储蓄节俭观念自古而来,长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根据Modig liani.Cao (2004)的研究,20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中国人均储蓄率低于5%,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储蓄率才开始稳步上升,因此这一理论也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高储蓄率的问题。 此外,尚金伟、张晓波(2009)所做的调查显示,高居不下的房价也是导致储蓄率上升的原因之一。人们买房压力越来越大,而社会的普遍观念认为应该由男方承担购买婚房的责任,婚房由男性付款或者大部分由男性付款占了绝对比例,几乎无人认为结婚买房应该由女性全部付款。因此,男性结婚面临的巨大买房压力增强了男方储蓄的动机,生男的家庭比生女的家庭有着更高的储蓄率。这一观点得到了国家人口计生委培训交流中心、世纪佳缘网站联合发布《2012―2013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关于婚前买房行为统计结果的支持。 (二)性别比例失衡是研究中国高储蓄率新的视角 2010年2月,美国媒体提出中国高储蓄率的动因是性别比例失衡,国内外一些学者也认为性别比例失衡与高储蓄率存在一定联系。Du and Wei(2010)建立世代交叠模型,

中国人口性别比

“中国人口性别比”:我们知道什么,还应该知道什么 刘成斌,风笑天 摘要:结合文献梳理,提出了人口性别比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运用相关数据进行检验。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数据中既存在女性的漏报瞒报,也存在男性的漏报瞒报; 1949年以来中国总体人口性别比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关系不对应;婚姻挤压由于存在连续性,靠扩大婚龄差无法缓解;男孩偏好是个文化观念问题,更是个社会结构与制度问题;当前独生子女政策正面临考验;人口调查与数据分析中还存在值得认真面对的技术问题。 关键词:人口性别比;人口数据;人口政策;调查技术 The Retrospection and Reflection of Chinese Sexua l Ra tio a t Birth L IU Chengbin, FENG Xiaotian (Depa rtm ent of Sociology, N anjing University, N anjing 210093, Ch ina) Abstract: this paper unfolds several p roblems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retrospection and gives the checkoutwith the mutual data. The outcome is as following: there is fail to report not only in female but also in male; there is no corresponding connection between Chinese total population sexual ratio and sexual ratio at birth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1949 and from then on; to enlarge the difference ofmarriage age can′t put off the marriage unbalance; p reference of son is not only the p roblem of culture but also the fact of social structure; the policy of one kid is confrontedwith test; there is some technologieswhich we must cost to confront in investigation and census. Key words: sexual ratio; population data; population policy; technology of investigation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出生性别比失衡最为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这一论断目前似乎已经成为共识,以《男性比女性多出3700万———治理“性别失衡”刻不容缓》、《性别比例失调警报升级》等为题目的报道覆盖各大媒体。报道中均有对视角具有冲击力的“数字说话”: 2005年我国出生性别比为118. 88,与正常值104 - 107有严重的偏离。江西、广东、海南、安徽、河南五省的出生性别比甚至超过130。“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已经刻不容缓! 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这意味着平均5个男性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但是经过一定的观察,笔者发现性别失衡是不是如此严重还有待证实。我们不排除性别比偏高,但在数据上是不是被“过高”估计或数据本身有问题。由于精力和经费的限制,笔者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调查,但依据纵向研究的方法,对已往数据进行推理则可以说明一定的问题。如果公认的三普、四普的数据在性别比方面尚存在较大的不足,那五普中的性别比数据就更值得谨慎对待。本文基于文献分析的视角,想就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问题的产生时间、产生的真伪、争论的核心内容做一下梳理,然后在运用最近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对比,鉴别有关问题,澄清一些认识。 1文献回顾:我们所知道的中国人口性别比 回顾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问题,已有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点: (1)中国是否存在性别比偏高问题 就笔者能够找到的现有文献来讲,最早提出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问题的是康明村在1981年第2期的《人口研究》上发表的“对新疆石河子地区独生子女性别比例调查”, 1982年人口普查数据

2014年中国人口数量及各省人口排名

中国人口数量2015_中国各省人口排名 时间:2015-03-23 12:24 类别:中国人数:28899 中国人口数量2014全国各省人口排名,广东、山东、河南排名前三 2014年中国人口数量及各省人口排名 省区市人口数量人口排名GDP (亿元) 人均GDP(元) 人均排名 1 河南省9413万人 3 14234 15056 16 2 山东省9579万人 2 25326 27148 7 3 四川省8107万人 4 9657 11708 25 4 广东省10644万人 1 29863 32142 6 5 江苏省7940万人 5 24738 32985 5 6 河北省7287万人 6 1338 7 19363 11 7 湖南省6691万人8 8366 13123 20 8 安徽省6929万人7 6906 11180 28 9 湖北省5799万人9 8451 14733 17 10 广西省5282万人11 5386 11417 27 11 浙江省5494万人10 17633 35730 4

12 云南省4687万人12 4260 9459 30 13 江西省4522万人13 5323 12204 24 14 辽宁省4390万人14 10418 24645 9 15 贵州省3502万人19 2543 6742 31 16 黑龙江省3835万人15 7081 18463 12 17 陕西省3764万人17 4806 12843 21 18 福建省3774万人16 8440 23663 10 19 山西省3630万人18 5465 16143 15 20 重庆市2970万人20 3938 14011 18 21 吉林省2699万人21 4693 17211 13 22 甘肃省2582万人22 2494 9527 29 23 内蒙古2498万人23 6140 25558 8 24 新疆2233万人25 3305 16164 14 25 上海市2415万人24 11658 65473 1 26 北京市2115万人26 8879 57431 2 27 天津市1007万人27 5014 7972 3

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应用

智慧城市应用之人口基础数据库 转型期的中国是人口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无不与人口密切相关,人口问题的聚集与凸显是当前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运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人口数据的科学有效管理,建立人口基础数据库(简称“人口库”),从而切实提高社会管理与民生服务水平就显得相当重要和紧迫。 人口库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 人口基础信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信息之一,现行人口管理模式和信息应用模式是一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各个相关部门只是从本部门的角度出发对人口信息进行管理,相互间不能很好地协调起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这种“条块分割”式的、孤立的人口信息管理和应用模式的弊病已显端倪:一方面是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另一方面各部门间信息不能共享,不能更好地服务百姓。 1、建立人口基础数据库平台是有效实施人口战略的重要依据,是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的支撑。 人口信息是社会的基础信息,是政府进行科学决策和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管理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公安局、劳保局、建交委、社发局、工商局等部门都在实施对部分人口的专门管理,其要求是对实际居住地人口的管理,取得一定成效。由于各部门对人口管理和发展存在差异,统计口径也不一致,造成人口管理、统计的基础和基数始终不能统一,致使不能得到准确

的人口及其分布状况信息。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以公安人口信息为基础,以公民身份号码(境外人口为护照号)为唯一代码,以其他部门为补充和核准的,具有权威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人口基础数据共享平台,解决目前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满足有效实施人口战略和政府进行宏观决策需要,全面提高各部门有针对性地进行人口管理的信息支撑能力,这对维护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和在为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 2、建立人口基础数据库平台,将对探索新的人口管理体制,推动政府管理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能需要建设了很多涉及人口的信息系统,公安局、劳保局、建交委、社发局等部门都有一些应用,但其应用系统处于分散、分割状态,信息不能共享和补充,业务缺少协作和沟通,形成诸多信息孤岛。一是部门之间、应用系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存在严重的信息冗余现象,在政府管理中带来管理漏洞和重复;二是缺乏规范化的信息获取渠道,造成了大量信息闲置、信息不一致和无法相互补充;三是重复建设导致管理成本高。实有人口基础数据平台的建立,将提高人口信息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加强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对降低行政管理成本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政府部门的行政运作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革,特别是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这种调整和改革不仅必要而且是十分迫切。从我国目前人口管理制度上看,主要是以户籍管理制度为主,原有户籍制度主要为社会治安服务,而从现代化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和完善体制来看,人口不仅可以为治安服务,更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实有人口基础数据平台,实现各部门相关信息的互补和联动,优化流程,职能调整,对推动政府管理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逐步形成新型的人口信息管理和共享的技术体系和组织体系,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电子政务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