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大构成课程规范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规范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规范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规范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应具备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三大构成》的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动画速写》、《Photoshop》、《原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例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

实践),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提高教学效果,把课程分为3个模块,并制定每模块应培养的能力(见表2-1)和评价方法。围绕三个模块中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课题,每一项设计课题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依据学生对每一项设计课题的完成情况。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系,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具体目标如下:

(一)能力目标

1.能按照设计课题的要求,对设计课题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2.能对设计项目进行版式设计,并进行符合设计主题的色彩设计;

3.具备完成具体设计项目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构成设计的概念、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2.了解色彩的成因,并懂得用色彩进行色彩设计;

3.了解立体构成中的形状包括哪些要素、立体构成中材料的种类,掌握立体构成的技法。

(三)素质目标

1.具有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2.具有进行排版、色彩搭配时的逻辑思维能力;

3.形成对设计作品检查评价、解决复杂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

4.具有完成大型设计项目时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课程内容

根据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现代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秩序构成和非秩序构成、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的情感、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等。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保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后续设计课程打好基础。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表4-1。

五、课程实施

(一)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设计思路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在知识内容方面以多媒体讲授为主,在教学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方面,为了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课程中重点、难点部分安排大量的设计练习,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型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二)实施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有三个基本点,重视思维的训练、过程的完整、设计效果的完美呈现。

每一个学习单元教学分六步来进行:

1.资讯,教师下达工作任务,学生收集加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信息;

2.计划,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或方案;

3.设计预案,对制定的方案进行审核选优,确定一个可实施的最优方案;

4.实施,根据设计方案开展设计任务;

5.检查,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检查指导实施过程,完善和提高成果;

6.评价,在工作任务完成以后,按照预先制定的标准对实施结果和实施过程进行评价,进行成绩评定。

具体实施过程以工作单引领方式来完成。

1.工作任务单。将学生分解成若干学习小组,给每个学习小组都要下发一个工作任务单,包含具体学习任务或工作任务有什么要求,需要做什么,时间怎么安排,要达到什么标准;

2.资讯单。下达资讯单,教师通过讲述的方式做资讯引导,明确完成工作任务,要用到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从什么渠道获得。学生根据资讯单的要求收集信息,具体方式包括网上搜索、案例分析、查资料、小组讨论等;

3.计划单。指导学生分组制定工作计划,通过分组讨论、计划展示的方式,在小组合作的前提下,制订各小组的工作计划或工作计划。

4.决策单。每个小组的同学各自列出自己所制订的计划,分析、比较、判断各自制定计划的优点与不足,分析可执行性如何,可靠性如何,然后修改成比较合理的方案,作为实施依据。

5.实施单。学生通过按照预定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过程,并且在实施过程当中对进度,对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学生实时填写工作实施单。

6.检查单。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包括组内进行自查,组间进行互查,与计划对比,有无偏差,何种原因造成偏差,并制定相应的纠偏措施,保证工作任务按照计划要求,按时、按标准完成。

7.评价单。通过学生和教师两方填写,学生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要对

学生完成的过程及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单成为技能考核的手段。评价可以采取演讲、答辩、填写评价表、访谈、考核等方式来进行。

8.教学反馈单。学生对整个的工作与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习内容是否满意,任务完成情况是否满意、教学方法是否满意,小组合作是否满意,可采用小组反馈、调查问卷等方法。

六、课程考核

考核过程是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不仅只考核专业能力或知识内容,还要考核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知识考核渗透到技能考核之中,而技能考核不光是对结果的考核,还包括对过程的考核。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过程考核占60%,结果考核占40%。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主要是通过对每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实践项目评价和目标评价来实施。学生的最终成绩为教学单元中的各实践项目得分的平均值。

七、实施条件要求

(一)师资队伍要求

《三大构成》是艺术设计类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要求授课教师对设计理论知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和较高的审美水平。可聘请工作在企业一线的相关设计人员兼课,这样更有利于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合于整个教学过程。

(二)教学场所要求

1.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配备传统教具、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必需设施。

2.设备要求

制图桌椅每人一套,相关制图工具和材料可统一采购并发放。

八、课程资源

(一)建议教材

本课程目前选用的教材是由史喜珍主编的、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大构成设计》。本教材主要特点是提供的资讯比较详细,案例丰富,可操作性强,本教材自2009年出版以来,已经连续三次重印,使用效果良好。

(二)参考资料

1.《现代构成艺术》,主编陈敬良,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版次:2;

2.《现代构成》,主编曹大勇,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版次:2。

(三)网络资源

1.Arting365——中国艺术设计联盟;

2.中国设计在线;

3.中国平面设计在线。

九、课程标准制定依据

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程,《三大构成》课程标准的制定以艺术专业群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后续专业课程所需的基础知识为导向,服务于后续的专业技能课程。

课程标准的制定参考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设计类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在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使本课程起到艺术设计专业群专业基础课程的作用,起到对人才培养方案充实和支撑的作用,从而推动该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应具备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三大构成》的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动画速写》、《Photoshop》、《原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例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

实践),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提高教学效果,把课程分为3个模块,并制定每模块应培养的能力(见表2-1)和评价方法。围绕三个模块中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课题,每一项设计课题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依据学生对每一项设计课题的完成情况。 表2-1《三大构成》各模块应培养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系,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具体目标如下: (一)能力目标 1.能按照设计课题的要求,对设计课题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2.能对设计项目进行版式设计,并进行符合设计主题的色彩设计; 3.具备完成具体设计项目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构成设计的概念、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2.了解色彩的成因,并懂得用色彩进行色彩设计; 3.了解立体构成中的形状包括哪些要素、立体构成中材料的种类,掌握立体构成的技法。 (三)素质目标

三大构成试卷及答案教程文件

三大构成试卷及答案

西南林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三大构成》函授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点:点是相对较小而集中的形。 2、线:线是具有位置、方向和长度的一种几何元素,是点运动后形成的轨迹。 3、面:面是点的密集,或线的移动轨迹。 4、近似:指的是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它体现了在统一中呈现出的生动变化的效果。 5、重复:我们把相同或相近的形态元素进行连续有规律地、有秩序地反复排列。 6、对称:是指作品的各部分依实际或假想的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形成等形、等量的对应关系,具有稳定与统一的美感。 7、均衡: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美的形式法则,轴线或支点两侧会形成不等形而等量的重力上的稳定。 8、骨格:骨格是构成图形的骨架与格式。 9、具象形态:在生活中已经形成的概念,并可以明确指认出的存在物。 10、抽象形态:在造型艺术领域中,特指无法明确指认出的形态或形象,在生活经验中找不到具体的存在物。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构成艺术的形式分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和光构成四类。

2、变化与统一的法则是使用于一切造型艺术表现的一个普遍性单位特征,也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3、和谐就是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互相协调,也就是各种因素存在某种共性,即同一性、近似性或调和性。 4、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5、骨格可分为规律性骨格和非规律性骨格两种。 6、平面构成中,肌理通常指物体表面的纹理。 7、发射的类型有中心点发射、螺旋式发射和同心式发射等。 8、渐变构成是指基本形态或骨格逐渐地、有规律地发生变化,它会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 9、平面构成的形式有重复、近似、渐变、特异、发射、密集和肌理。 10、色彩的三要素中,纯度即色彩的纯净程度以及光波的单纯程度。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 C )在艺术创作中是一种被充分认识和用于表达的手段。 A、艺术美 B、造型美 C、形式美 D、创新美 2、均衡时有变化的美,其结构特点为( D ) A、生动活泼 B、富于变化 C、有动的感觉 D、ABC 3、中国银行用古代铜钱和汉字“中”为元素,对称的结构山体现了( A )的理念。 A、和平 B、活泼 C、生动 D、美丽 4、德国著名建筑家沃尔特?格罗佩斯在德国魏玛市建立了( B ) A、卢浮宫 B、国立包豪斯学院 C、红楔子攻打白军雕像 D、唐仕女

环境艺术设计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环境艺术设计《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标准 一、课程简介 《三大构成》是按照由简单的二维空间到复杂的三维空间、由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划分为三个学习情境: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平面设计、色彩设计和空间立体形态的设计.每个学习情境下又以具体工作任务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学习单元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靠具体的任务来支撑的,每个学习单元可能涵盖一个或多个具体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单元构成一个基本的教学单位.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旨在通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技能,形成"室内外环境设计"的专业核心能力,并促进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养成,为学生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构成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平面设计能力、色彩设计能力和空间立体形态的创造能力;

使学生具备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 (2)掌握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 (3)掌握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 (4)掌握创意思维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5)根据实践案例、项目能独立完成设计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徒手装饰作图能力; (2)具有根据不同条件完成项目图纸的能力; (3)具有灵活运用所学三大构成知识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 (2)具有严谨务实、团队合作的意识。 (3)具有质量责任、安全及环境保护意识。 (4)具有身体健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

Idiot三大构成试卷及答案

《三大构成》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点:点是相对较小而集中的形。 2、线:线是具有位置、方向和长度的一种几何元素,是点运动后形成的轨迹。 3、面:面是点的密集,或线的移动轨迹。 4、近似:指的是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它体现了在统一中呈现出的生动变化的效果。 5、重复:我们把相同或相近的形态元素进行连续有规律地、有秩序地反复排列。 6、对称:是指作品的各部分依实际或假想的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形成等形、等量的对应关系,具有稳定与统一的美感。 7、均衡: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美的形式法则,轴线或支点两侧会形成不等形而等量的重力上的稳定。 8、骨格:骨格是构成图形的骨架与格式。 9、具象形态:在生活中已经形成的概念,并可以明确指认出的存在物。 10、抽象形态:在造型艺术领域中,特指无法明确指认出的形态或形象,在生活经验中找不到具体的存在物。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构成艺术的形式分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和光构成四类。 2、变化与统一的法则是使用于一切造型艺术表现的一个普遍性单位特征,也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3、和谐就是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互相协调,也就是各种因素存在某种共性,即同一性、近似性或调和性。 4、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5、骨格可分为规律性骨格和非规律性骨格两种。 6、平面构成中,肌理通常指物体表面的纹理。 7、发射的类型有中心点发射、螺旋式发射和同心式发射等。 8、渐变构成是指基本形态或骨格逐渐地、有规律地发生变化,它会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 9、平面构成的形式有重复、近似、渐变、特异、发射、密集和肌理。 10、色彩的三要素中,纯度即色彩的纯净程度以及光波的单纯程度。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 C )在艺术创作中是一种被充分认识和用于表达的手段。 A、艺术美 B、造型美 C、形式美 D、创新美 2、均衡时有变化的美,其结构特点为( D ) A、生动活泼 B、富于变化 C、有动的感觉 D、ABC 3、中国银行用古代铜钱和汉字“中”为元素,对称的结构山体现了( A )的理念。 A、和平 B、活泼 C、生动 D、美丽 4、德国著名建筑家沃尔特?格罗佩斯在德国魏玛市建立了( B ) A、卢浮宫 B、国立包豪斯学院 C、红楔子攻打白军雕像 D、唐仕女 5、以下不属于硬线材构成方法的是( D ) A、积垒构成法 B、线织面构成法 C、框架构成法 D、变形创新构成法 6、除了五种柏拉图式多面体外,还有一种多面体被称为( B )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100 理论:60 实践:40 适用专业:广告专业装潢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之一,是艺术设计基本素质培养阶段。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使学生重点掌握建筑设计表达基础的概念、技能、方法,了解建筑设计基础的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基本美学素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个牢固基础。 任务:讲授构成基础理论和基本设计,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二、先修课程: 素描、色彩 三、教学基本要求: (一)构成理论教学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通过对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的学习,掌握三大构成的基本设计原则设计符合构成要求的设计图; (2)教学要求:讲授构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构成设计方法和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构成表现能力,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2、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 (1)了解: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构成的基本原则、方法; (2)理解:正确理解三大构成的设计理论; (3)掌握: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 (二)构成实践性教学环节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注意事项、创新要求;(2)教学要求:本部分讲授的是构成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构成的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设计符合构成原则的作品。 2、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练习,要求学生(1)了解: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2)理解:构成练习过程的循序渐进原则,合理安排时间,在不同学习阶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应具备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三大构成》的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动画速写》、《Photoshop》、《原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例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

实践),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提高教学效果,把课程分为3个模块,并制定每模块应培养的能力(见表2-1)和评价方法。围绕三个模块中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课题,每一项设计课题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依据学生对每一项设计课题的完成情况。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系,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具体目标如下: (一)能力目标 1.能按照设计课题的要求,对设计课题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2.能对设计项目进行版式设计,并进行符合设计主题的色彩设计; 3.具备完成具体设计项目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构成设计的概念、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2.了解色彩的成因,并懂得用色彩进行色彩设计; 3.了解立体构成中的形状包括哪些要素、立体构成中材料的种类,掌握立体构成的技法。 (三)素质目标 1.具有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三大构成综合试卷加答案

深德技工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三大构成(使用班级:13608、13609、14710) 姓名: 班级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属于物体形象的表面特征() A. 肌理 B. 重复 C. 特异 D. 渐变 2. 为了将图形元素有秩序地进行排列而画出的有形或者无形的格子、线、框的是()。 A.基本形 B. 骨骼 C. 图形 D. 图案 3. “三大构成”是艺术设计学科的基础课程,它包含那几大构成()。 A. 平面构成 B. 立体构成 C. 色彩构成 D. ABC 4. 加色混合模式是将各种光色混合,混合得到的光色是什么颜色()。 A. 黑 B. 红 C. 白 D. 蓝 5. 基本形的渐变就是基本形的()逐渐变化。 A. 形状、大小 B.位置 C. 位置、方向、色彩 D. AC 6. 骨骼的渐变即骨骼线的位置依据()逐渐的有规律的循序变动。 A. 数列关系 B. 比例关系 C. 图底关系 D. 个人喜好 7. 近似是()的轻度变异。 A. 渐变 B. 特异 C. 重复 D. 发射 8. 骨格近似是指构成的骨格在()具有近似的特点。 A. 形态 B. 方向 C. 位置 D. ABC 9.线立体构成是以()的形态在空间中构成所产生的形体。 A. 点 B. 线 C. 面 D. 体块 10.把颜料调稀滴在水里,利用水的流动,使浮在水面的颜料自然形成各种纹样,用纸覆上,产生特殊效果的是哪种肌理创作方法() A. 水拓 B. 喷洒 C. 湿印 D. 压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肌理的种类包括触觉肌理、视觉肌理、自然肌理、人工肌理。 2.渐变的构成形式有基本形渐变和骨骼渐变。

三大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1 前言 1.1 课程性质 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统一.本课程旨在通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技能,形成"室内外环境设计"的专业核心能力,并促进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养成,为学生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1.2 设计思路 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 《三大构成》课程,按照由简单的二维空间到复杂的三维空间、由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划分为三个学习情境: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平面设计、色彩设计和空间立体形态的设计.每个学习情境下又以具体工作任务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学习单元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靠具体的任务来支撑的,每个学习单元可能涵盖一个或多个具体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单元构成一个基本的教学单位. 课程考核: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阶段性考核(40%)+期末考试(40%)(1)平时成绩(20%):到课率,课堂表现,学生遵守纪律以及上课积极参与情况。(2)阶段性考核(40%):每节课上传所有课程练习。(3)期末考试(40%):独立操作能力的测试考核。 本课建议学时:36学时 2 课程目标 2.1能力(技能)目标 关键词: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 1)专业能力目标(专门技能和专业知识) 能够按照设计项目的要求对具体设计内容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能够对设计项目进行色彩设计. 手脑灵活,高度协调,动手能力强; 2)方法能力指标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 计划决策能力;

《公共关系学》--试卷B及参考答案

《公共关系学》试卷(B卷) 考试时间:90分钟闭卷任课老师: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15分) - 1. 1952年,美国的卡特利普和森特所出版的权威性公关专著论述的公关模式是() A.塑造形象型 B.双向对称型 C.协调关系型 D.单向沟通型 2. 公共关系的承担者是() A.组织 B.公众 C.组织和传播 D.组织和公众 3. 现代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的第一本公共关系专著是( )。 A.《公共关系学》 B.《舆论》 C.《有效公共关系》 D.《公众舆论的形成》 4. 公共关系的经营管理目标是() A.销售业绩 B.产品质量 C.组织形象 D.资金成本 . 5.公共关系活动的绝对前提是( ) A.真实 B.真诚 C. 务实 D.热情 6.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是指( ) A.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公司 B.社会组织、传播、组织 C.社会组织、公众、形象 D.组织形象、传播、公共关系活动。 7.企业内部公共关系实务的重要目的是( )。 ; A.内部沟通,增强企业凝聚力 B.拓展企业外交影响力 C.对外宣传,控制员工的行为 D.在企业实务政务公开 8.根据公众构成的稳定程度、可把公众区分为( ) A.首要公众、次要公众 B.顺意公众、逆意公众、边缘公众 C.临时公众、周期公众、稳定公众

D.受欢迎公众、不受欢迎公众、被追求的公众 9.已经考虑到将与某一社会组织发生联系与交往,但尚未付诸实际行动的公众,可称为( ) , A.潜在公众 B.知晓公众 C.边缘公众 D.行动公众 10.与组织自身相关性最强的一类公众对象是( )。 A.内部公众 B.顾客公众 C.媒介公众 D.政府公众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公共关系的根本职责是传播推广() 2.公共关系传播推广职责的首要任务是告知公众() 3.公共关系公司的产生的一个原因是组织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借助于“外脑” 来完成一定的智能服务。() 4 .媒介公众与政府公众是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重要中介。() , 5.“酒香不怕巷子深”,在现代公共关系学看来仍然是非常正确的() 6.组织最理想的公关状态是高知名度和高美誉度的状态() 7.品牌的管理中最重要的声誉管理。() 8.明确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与特定织有关,需要进一步了解有关信息,并开始提出权益要求的 公众属于知晓公众。() 9.知名度越高,美誉度的压力就越大。() 10.处理危机事件的公关宗旨是真实传播,挽回影响。()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公共关系 * 2、公关危机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教育部1998年颁发的普通高校木科 专业目录中,将“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 学科正式确立,因此“艺术设计”的各个专 业在我国各大院校迅速成立并发展起来。 艺术设计专业这门学科的的综合性非常 强,因而它研究和服务的对象相对于传统 的艺术门类来说也是大不相同。可以说艺 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社会需要 的必然产物。 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之一的三大构成是指平面构成、色彩构 成、立体构成,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占有重 要地位。自20 世纪80年代初期,三大构 成己在我国各大美术院校中被广泛应用, 它既培养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构思创 造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水 平,因此成为艺术设计专业中非常重要的 专业基础课。其中平面构成的教学内容主 要是研究二维造型要素(点、线、面)以及 构成规律;色彩构成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着 重解决色彩的要素,分析色彩的本质和规 律,研究色彩搭配的审美要素;立体构成 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形、色、质等心理效 能的探求和对材料属性,加工工艺等的探 求。多年以来三大构成作为艺术设计专业 中的必修课程,它本身己经形成了较为成 熟且相对固定的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模式。 但就长春建筑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 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来看,三大构成教 学模式按常规化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 明显存在弊端,经过几年教学实践我深刻 反思研究,三大构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三大构成课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人任教以来一直担任构成课的主 讲教师,教研室每学期课程结束后都会组 织相关教师就本课程的课程设置、授课情 况进行研讨,同时结合学生的课程问卷调 查,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此来提升 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具体问题: 1.1优秀参考书较少 虽然目前图书市场上关于三大构成 的相关书籍品种繁多,但是真正适合高校 艺术设计专业构成课程的参考书目相对 较少,大多存在专业针对性差;内容生搬 硬套,语焉不详;章节衔接不上等问题。学 生在没有教师指导下无从选择适合所学 专业的相关参考书,往往误导了学生以为 三大构成课就是单纯的模仿,没有创意可 言的手工劳作课,远远偏离了视觉创造性 思维训练的初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没有形成与提升。 1.2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单一 由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再具体的 动手操作,往往通过作业量堆积来提升学 生的手绘技法,大量的重复性操作使学生 丧失了原本对新课程的兴趣,导致课程结 束后学生对课程的教学目的不甚了解,最 直接的反映就是作业抄袭严重,无创新可 言,与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背道而驰。 1.3与其它专业课割裂 众所周知,三大构成作为艺术设计专 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为本专业 服务的专业课程服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模式的养成,和审美能力的提高,然 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高校的构 成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往往与本专业 后续课专业课相脱节,与本专业培养方案 中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好,没有形 成一个统一的课程链化式结构。比如教师 在讲授平面构成中重复构成时,只是介绍 了重复构成的概念、特点以及它的构成形 式,然后布置了重复构成的相关作业,在 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结合具体设计案例, 更没有结合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专业特 点进行具体分析,课程结束后学生往往一 头雾水,不了解学习构成课在今后整个专 业学习中的具体作用,感到枯燥乏味。 2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2.1突出专业特点 如何能让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三大 构成课程与专业方向密切结合是我们一 直追求和努力的目标,同时也是我们在制 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核心指导思想。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如果艺术设计每个 专业学生都采用一致的教学模式与教材, 那么除了无法很好地突出每个专业方向 的特色外,更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 到困惑迷惘,不明白为何要学此类课程, 更加谈不上懂得如何应用,达不到预期的 教学目的。为了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也为了让学生能了解三大构成课程 在专业中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学习中能 够学以致用,我们必须本着紧密结合艺术 设计专业方向,突出专业特点的指导方针 来制定我们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材、 教案以及作业的要求,通过对以上几个方 面进行优化整合,以此更好的完成整个教 学进程;在课程的整体设置上加强了与本 专业的联系。例如,在环境专业构成课的 课程内容上增加室内外建筑作品赏析,通 过对国内外优秀室内建筑设计的赏析,认 识构成手法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使学生 带着目的去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去思考问题。 2.2注重构成系列课程的整体性与连 贯性 大多高校的构成课作为专业基础课 都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平面构成、色彩 构成、立体构成课程之间紧密相连,形成 形态构成系列课程的有机整体。在开课的 先后顺序分别是:平面构成——色彩构 成——立体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紧密 相连、逐渐递增的关系学生在平面构成课 程中学到的形式美的法则在色彩构成、立 体构成中同样适用,从平面构成到立体构 成实际上是一种训练的延伸,也是质的飞 跃;另外,学习平面构成是进行立体构成 训练的基础和保证,是学生的思维模式是 从二维空间向三位空间的转变的过程。所 以说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门 专业基础课程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 注重构成课程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力 求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学以致用, 从基础知识到实际应用,形成统一的课程 链化式结构。使三大构成形成一个相对完 整的小系统,构建起一个以艺术设计为核 心的大系统。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教学方法、课程内 容的改革与完善,提高了三大构成的教学 质量,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有利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结合本专业 方向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有利于学生根据 本专业需求,有效发挥三大构成在基础课 和专业课之间承担的承上启下的作用。通 过思维灵活性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连 贯性及多方向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 生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拓展现 代艺术设计的新篇章。 三大构成课作为艺术设计院校中的 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具有重 要作用。为了迎合未来社会对于设计类人 才的需要,提高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 就业率,三大构成课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 己的教学理念,重新审视构成课的教学目 的,一次来满足社会对设计的需求。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 课程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王 超 长春建筑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网络出版时间:2014-04-29 11:31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1494443.html,/kcms/detail/11.5934.F.20140429.1132.476.html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课 基准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电脑艺术与设计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安排在第三学期完成。《立体构成》是艺术专业中既属于基础造型课,又属于专业设计课,国际上称为“构成学”。因此,这门课程既可作为设计基础课,又可直接支持学生进行毕业创作设计。它的作用有: 1、通过理论教学,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立体构成与现代雕塑及各类立体形态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种全新的造型观念。 2、通过逻辑分析,使学生加强造型构思的抽象能力,从而促进专业的设计水平。 3、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能抓住形态的本质特征,把握造型的体量及各种材料加工的表现技巧。 4、掌握三维设计的构成知识和方法,提高艺术的感受力,判断力与理性的逻辑能力,最终将体积、空间、结构等知识以最佳方式应用到建筑与环境、产品造型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设计应用领域。 (二)课程基本理念 面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课程组致力于对基础教学的探索与设计方法的研究,要重视全面系统的设计实践教育,强调“基础教学”可以从实践入手,“起始于实践,立足于实用”。在实践中入门,在实践中提高。通过设计方法及案例教学使学生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理念。在设计实践中,要根据学生自我感受和自身的基础能力,就每个设计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寻找最佳的表达方式。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体验为基础,在学生灵活、全面的掌握三维形态的构成法则的同时, 通过对不同材质、不同造型要素的构成练习,强化学生的设计技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抽象概括和理性认知能力。“大(小)组作业”模式与岗位模式相结合,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小组进行主题的选择、构思、选材和形态制作。

环境艺术设计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标准 一、课程简介 《三大构成》是按照由简单的二维空间到复杂的三维空间、由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划分为三个学习情境: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平面设计、色彩设计和空间立体形态的设计.每个学习情境下又以具体工作任务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学习单元所有的学习容都是靠具体的任务来支撑的,每个学习单元可能涵盖一个或多个具体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单元构成一个基本的教学单位.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旨在通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技能,形成"室外环境设计"的专业核心能力,并促进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养成,为学生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构成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平面设计能力、色彩设计能力和空间立体形态的创造能力;

使学生具备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 (2)掌握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3)掌握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4)掌握创意思维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 (5)根据实践案例、项目能独立完成设计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徒手装饰作图能力; (2)具有根据不同条件完成项目图纸的能力; (3)具有灵活运用所学三大构成知识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 (2)具有严谨务实、团队合作的意识。 (3)具有质量责任、安全及环境保护意识。 (4)具有身体健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

色彩构成A4版面试卷带答案试卷页

**********学院 20++ — 20++ 学年第1学期 色彩构成 期末考试试题( A 卷) 适用于 **** 级*********** 班 考生注意: 班别、学号、 姓名要准确、 工整地填写 在相应的 框格内。 装 订 线 装订线内 不要答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________、________、立体构成合称“三大构成”,是艺术设计学科的基础课程。 2.牛顿利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为红、________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色。 3.色彩的三属性是指色彩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性质。 4.在有彩色系中,________色的明度最高,________色的明度最低,________色的纯度高, ________色的纯度低。 5.绿色是________、________等的象征。在我国象征权力的颜色是________色。 6.颜料的三原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你认为正确的画“√”,认为错误的画“×”。每小题2分,18分)。 1.光色混的越多越暗,颜料色混的越多越亮。() 2.冬天的时候人们穿着黑色的衣服会给人暖和的感觉。() 3.明度是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4.色彩的属性是色相、明度和纯度。() 5.无彩色系统的色彩其基本特点是具有明度和纯度变化。() 6.色彩是由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两大系列组成。() 7.纯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也称光度和深浅度。() 8.光源碰到物体时,一部分光线被物体所吸收,那么这部分被吸收的线的颜色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 9.光的三原色是红、黄、青。()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以下三重不是色彩三属性的是()。 A.色相 B.明度 C.纯度 D.互补色 2.在有彩色系中,色彩明度最高的是()。 A.蓝色 B.黄色 C.紫色D.红色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

《新课标》问答录 Q 1: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中小学教学大纲改为了课程标准。那么,为什么要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与现行的教学大纲有哪些区别? 细心的人也许早就发现,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悄然隐退了,取而代之的是国家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是全新的,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全新意义上的“教学大纲”。 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因此,它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为此,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教学大纲已不足以完整地体现课程的变化。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完整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表现形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人们在重新思考,在国家的课程标准中,究竟应当规定些什么?经过反复酝酿讨论,众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一致认为,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为培养在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在国家的课程标准中应当首先规定国家对未来国民各方面素质的基本要求,而不是过多地规定通过怎样的教学过程达到这一要求。为此,对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和各学科应达到的标准,应当成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各学科应达到的标准以及内容框架。学科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各学段安排构成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另外,对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也都做出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这是课程标准与直接指导教学工作的教学大纲的本质区别。 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前言部分,课程标准对每一学科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做了定性描述,阐述了本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设

《中国画》课程标准

《中国画》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中国画 二、课程性质、课时 本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中国画设计语言能力的基础专业课,主要讲授中国画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培养计划中,它起到由基础理论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通过设计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运用中国画设计语言的思维、创作能力。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电脑艺术设计专业高职层次,占120课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花鸟写生练习,提高对中国工笔花鸟画造型能力的认识和表现,提高学生审美判断能力。体会用笔、用墨、构图、质感、空间感等诸因素在中国画工笔花鸟中的表现方式,提高构图能力和表现能力。通过着色工笔花鸟的写生学习,掌握工笔花鸟画从写生白描到着色创作全过程的作画方法和技能,能较好的运用花鸟画构图原理和线条的表现力,体会中国画独特的设计语言,在今后的设计中使用和创新。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只有学生有了一定的艺术根底,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国画的知识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本课程将为装饰绘画、包装设计、招贴设计等专业课、及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提供独到的设计语言支持。 四、课程目标 1.掌握中国画概论、工笔花鸟画技法理论知识及工笔花鸟写生方法; 2.提高对中国画工笔花鸟造型能力的认识和表现,提高学生审美判断能力。体会用笔、用墨、构图、质感、空间感等诸因素在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的表现方式,提高构图能力和表现能力; 3.掌握工笔花鸟画从写生白描到着色创作全过程的作画方法和技能,能较好的运用花鸟画构图原理和线条的表现力、熟悉国画颜料的特性,及染色的各种技法,为今后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国画打好基础; 4.要求学生通过临摹写生练习,提高对中国工笔花鸟画造型的认识和表现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三大构成课程代码:15222450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学分:3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32 先修课程:素描写生适用专业:图形图像制作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现象的构成。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塑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 色彩构成,是一门涉及物理、化学、生理学、美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艺术设计基础造型课。要求学生理解色彩在物理、生理、心理及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绘画实践中,增强学生对色彩语言自身表现力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色彩的想象力。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三大构成是利用形式要素及其特有的表现方法,对学生进行理念性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造型的构成方法,提高对构成设计中形式美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创意思维主要解决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叉进行的教学方式,授课方式为多媒体演示,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比例为1:1。 3、考核方法基本要求 考核采用百分制,“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通过上机成绩、作业成绩、出勤率及课堂纪律的考核确定。迟到、早退、旷课均予以扣分。理论课和上机课缺勤超过三分之一,或作业未完成次数超过三分之一,不准参加考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平面构成 一、形态的基础理论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色彩构成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合称为设计的三大构成,是设计的各门学科的基础课程,在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的: 《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从理性的角度和色彩美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的高度为各艺术设计专业提供色彩设计的理论依据和指导。通过对色彩构成基本规律的学习,掌握色彩在构成关系上的科学原理,明确使用色彩的目的性和功能性,以及了解相关色彩组合,变化的基本规律,通过色彩构成作业,进而强化理性认识,为设计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重点: 色彩的构成原理,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及色彩的心理象征意义。此部分重在操作,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增强对色彩的构成规律及色彩的心理意义的认识与理解。 本课程重难点: 色彩的心理。色彩的心理涉及到了物理学、生理学、美学及心理学,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与把握,但色彩的心理因素却在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一部分重要理解,以色彩的表现创作为辅助,最终达到让学生对色彩的心理意义的理解与掌握。 第二部分学时分配 课时:51节

注:学时分配及内容将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调整。 第三部分讲授部分 第一单元色彩的物理理论【知识要点】 1.色彩产生的原理。 2.色彩的表示方式。 ★孟塞尔色立体。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科学地理解色彩产生的原理。

⒉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辨别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色彩观,使其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具有分析色彩现象和科学地运用正确的色彩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 【重点、难点】 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 第二单元色彩的分类与特征 【知识要点】 ⒈色彩的分类。 ⒉色彩的基本属性。 ⒊色彩的混合。 【能力目标】 ⒈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对色彩的分类有一个系统的理解。 ⒉从新的层次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 ⒊理解色彩混合的几种类型并能独立完成相关作业。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色彩观,使其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具有分析色彩现象和科学地运用正确的色彩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 【重点、难点】 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几种类型的色彩混合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第三单元色彩与心理 【知识要点】 1.色彩的视知觉现象。 ⒉色彩的情感与思维。 【能力目标】 ⒈通过学习让学生对色彩的对比、色彩的适应、色彩的稳定性、色彩的易见度、色 彩的膨胀与收缩、色彩的前进与后退、色彩的错视现象的理论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 ⒉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对色彩的情感、色彩的性格与象征、色彩的联想、色彩的味觉、嗅觉的联想、色彩与形状、色彩的音乐感的理论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 【素质目标】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2012(整理).doc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色彩构成 适用学时:50 本课程标准是根据我校《工业设计》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而制定的。 一、课程性质 1、课程学习领域定位 色彩构成是我国各美术及设计类院校广泛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关于色彩设计规律和设计方法的理论课程,目前我国艺术设计类各专业;包括工业设计、装潢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广告设计都开设此课程。 因此本课程作为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色彩构成基本内容如:色彩构成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彩构成的色调,色彩的表情与色彩的情感情绪表达等形式,色彩构成的作品创作与应用等方面的学习,可使学生在原有对色彩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的角度了解色彩设计中图形构成的一些基本原理,理性地掌握色彩设计的基本规律,以期指导今后色彩设计创作的实际应用,增强色彩创作的理性认知成分,使得色彩应用设计更具专业特点,更有针对性。 2、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色彩构成这门课程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色彩构成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的特点、性质及在色彩中的相互关系和构成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展学生创造能力,为《工业设计》、《包装设计》、等设计课程作好知识和能力的必要准备。 基于色彩构成的内容量大、面广、基础知识点多、理论性强的特点;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各专业又应当有不同的选择点和侧重点及难易程度,从课程设置、教学授课方式及实践实练的布置安排上都应与本专业密切相连,一切以为具体专业服务为基准。 二、课程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 本门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工业设计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方法能力目标: 1. 研究色彩构成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的特点、性质及在色彩中的相互关系和构成规律。 2.掌握色彩构成的形式设计的美学法则。 3.整和不同源流的基础教学内容,吸收和运用不同原理的基础造型方法,强化课程的综合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