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江经济带开发构想与发展态势_段学军

长江经济带开发构想与发展态势_段学军

长江经济带开发构想与发展态势_段学军
长江经济带开发构想与发展态势_段学军

 第24卷第10期

2015年10月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Vol.24No.10

Oct.2015

 长江经济带开发构想与发展态势

段学军1,2,虞孝感1,邹 辉1,3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2.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8;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摘 要: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建设中极其重要的开发轴线,近年来已经上升为新一轮的国家战略,肩

负着参与国际竞争、协调东中西3大区域、推进双向开放、建设生态文明的使命。在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

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流域经济发展为视角,从长江经济带提出的背景出发,回顾了长江经济带

战略构想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发历程,从经济地位、产业集聚、航运建设、岸线开发、沿江交通等5个方面分析

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态势,并重点分析了长江经济带重化工业发展与布局、生态环境影响、港口建设与发展、城市群

培育等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改革考核机制、破除行政壁垒、强化流域协调机构与建立流域管理法律法规等

方面提出了对策思路,以期为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产业;城市群;生态环境;态势

中图分类号:TV882.2,F062,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227(2015)10-1621-09

DOI:10.11870/cjlyzyyhj201510001

收稿日期:2015-05-06;修回日期:2015-06-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085)

作者简介:段学军(1970~ ),男,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E-mail:xjduan@niglas.ac.cn

流域经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经济,它以江河为通道,以物流为纽带或轴心,通过整合和优化流域内的各种资源而形成具有一定分工协作的经济带[1]。从世界范围看,对流域经济问题的研究开端于20世纪40年代,1933年美国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成功制订和实施了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计划,其成功经验为后来许多国家所借鉴,并且从此流域经济问题的研究受到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2]。综观国内外流域经济空间开发的历程,许多以流域为基本单元的经济空间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3,4],比如密西西比河、莱茵河等。流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对整个流域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5]。长江经济带是一种典型的流域经济。自从20世纪80年代长江经济带相关理念及开发构想提出以来,在经济发展、产业集聚、港口发展与航道建设、岸线开发、沿江交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和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把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明确了长江经济带肩负的参与国际竞争、协调东中西3大区域、

推进双向开发、建设生态文明的使命。结合长江经济带的相关研究,回顾总结长江经济带开发构想与历程,分析对长江经济带开发的进展、态势与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对进一步理解长江经济带战略内涵,推动长江经济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升长江经济带对国家经济的支撑作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部,与沿海经济带共同构成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建设的“T”字型宏观格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资本转移,尤其是三峡工程建设、浦东开发开放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决策实施,给长江沿江开发提供了机遇。国家对长江经济带的开发与发展非常重视,专门在“八五”重点攻关项目“三峡工程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中设立了专题“长江产业带建设的综合研究”(虞孝感等,1991~1995),开展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与布局研究。该项研究在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

出了“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内河产业带和国际工业制成品基地”的目标以及“整体开发与重点开发相结合、从单项开发到综合开发、从防灾到兴利、从局部开发到上中下游全面开发”的开发模式,构想了上海、南京、安九、武汉、重庆、攀泸6大经济圈以及沪、宁、汉、渝为中心的4大沿江城市密集带的空间格局,规划了基础工业(能源、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以及汽车电子等工业的发展与布局,提出了沿江公路大通道和铁路大通道建设的思路和设想以及长江干流河道治理、长江口整治、干流港口建设、长江岸线合理利用、生态保护与灾害治理的对策建议。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在长江经济带战略定位、产业发展、交通与港口建设、城市群发展、对外开放、岸线开发、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等方面对“八五”战略构想进行了发展与完善,提出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的战略目标,以及建设立体交通网、促进产业升级和有序转移、建设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建设上海自贸区、实现长江大通关、施行多向开放、推进长江岸线有偿使用、严格控制和治理长江水污染和强化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等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把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表1)。

表1 长江经济带“八五”战略构想与国务院指导意见对比

Tab.1 Comparison of Strategic Plan(1990s)and Guidance(2014)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YREB)“八五”战略构想国务院指导意见

定位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内河产业带和国际工业制成品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交通长江黄金水道(干线航道和港口布局);建设沿江

铁路与高等级公路;机场(枢纽、干线、支线机场)上海、武汉、重庆长江3大航运中心建设;形成快速大能力铁路通道;高等级广覆盖公路网络;航空网络(形成上中下游机场群)

产业基础工业发展(能源、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产业有序转移与分工协作(中上游腹地)

城镇发展建成以沪、宁、汉、渝为中心的沿江城市密集带,培

育六大经济圈推进新型城镇化

,建设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对外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上海自贸区;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长江大通关

岸线开发促进长江岸线合理利用建立长江岸线开发利用和保护协调机制和有偿使用制度

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保护和灾害防治严格控制和治理长江水污染;强化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

注:“八五”战略构想指“八五”期间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专题“长江产业带建设的综合研究”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构想;国务院指导意见指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2 长江经济带开发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与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前,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主要处于自我发展建设时期。这一时期,虽然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提出了以沿江和沿海“T”字形为主轴线的开发模式,国家也把南通、上海、宁波等城市辟为开放城市。但总体上,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处于自我发展建设时期。如,这一时期上海、苏南等地大力发展乡镇工业与外向型经济,对原有部分工业企业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电子、家用电器、机械、纺织、食品等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强了能源和原材料工业项目建设,宝钢和仪征化纤等一批大型企业投产,中上游原有的工业基地,包括攀钢、武钢、湖北汽车制造、四川重型机械和电子工业等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和扩建,初步形成了较强的生产能力。

20世纪90年代,长江经济带进入以浦东开发开放为带动的重点建设时期。这一时期,长江经济带的开发模式从水电开发、防洪排涝、水土整治和重点产业建设,转向了以港口发展和产业园区建设为主的经济开发,从以沿岸主要中心城市为主的重点开发,转向沿江区域整体开发。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决定“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同年,全国人大批准通过兴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为中上游、“三峡”库区的建设提供了机遇。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武汉、宜昌、芜湖、九江、岳阳、重庆等先后开辟为对外开放城市,三峡库区包括宜昌、秭归、巴东等湖北、四川二省17个县市确定为长江三峡经济开放区。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长江沿岸各省市产生了强烈的开发开放意识,各地逐步把发展战略的重点转向长江沿岸地带,与浦东毗邻的长江

1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24卷 

三角洲地区纷纷与浦东开发开放政策接轨,利用优惠政策与优越的投资环境,取得突破进展。

21世纪头10年,

沿江开发建设主体开始由点到面拓展。这一阶段,

长江沿江省市开始重视沿江区域开发,纷纷将各自的经济发展重点转向本省(市)临江城市或地区(表2)。如,上海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江苏省从2003年开始正式实施沿江大开发战略,2007年编制《

江苏省沿江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指出江苏未来沿江地区将努力建成沿江经济带、沿江城市带、现代化港口群、基础设施网和生态环境宜居区。安徽省则提出以加速融入长三角为核心的“

东向开发战略”,提出要把沿江城市群建设成为全省跨越式发展的龙头、对外开放的门户、长江流域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2011年颁布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开发园区发展规划纲要》。另外,江西、湖北、湖南、重庆等省市也相继提出本省(市)的沿江开发战略(表2)

。表2 主要沿江省份沿江开发战略及措施

Tab.2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Measur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省市沿江开发战略

沿江规划措施及国家战略区建设

江苏努力建成沿江经济带、

沿江城市带、现代化港口群、基础设施网和生态环境宜居区

《江苏省沿江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07)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10)安徽加速融入长三角为核心的“东向开发战略”,将沿江城市群建设成为全省

跨越式发展的龙头、对外开放的门户、长江流域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2010)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开发园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江西大力实施九江沿江开发,努力将九江建成为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经济中心城市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的

若干意见》(201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2009

)湖北以建设武汉城市圈为核心,

以加快新一轮沿江交通设施建设为基础,以促进沿江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加快打造沿江经济带“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区”(2007);“武汉城市圈”(2008

);《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09~2020)》(2010)湖南以沿江、沿路产业经济带为支撑,建设长株潭城市群,打造新的全国性经济增长极

“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区”(2007

)重庆

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内陆开放高地,

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0

);“重庆两江新区”(2010

)①上海、

重庆、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九江、岳阳、常德、益阳、武汉、黄石、宜昌、鄂州、荆门、荆州、黄冈、咸宁、恩施、攀枝花、泸州与宜宾.

十二五”年以来,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入整体推动时期。这一时期,重点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

增强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功能,促进3大城市组团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城市互动合作;提升重庆、成都中心城市功能和国际化水平,发挥双引擎带动和支撑作用,推进资源整合与一体发展;做大上海、武汉、重庆3大航运中心,发展长江航运;促进多向开发开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最终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形成转型升级新的支撑带。

3 长江经济带发展态势

《指导意见》提出的长江经济带范围包括11省(市),其中长江干流七省二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是这一区域的重中之重,由长江沿线38个城市①构成的沿江地区是长

江干流七省二市的经济核心地带,长江沿江地区的发展更能体现出以长江开发为依托的经济带发展特征。

3.1 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2012年长江沿江地区的土地面积约占长江干

流七省二市的28.4%,人口占长江干流七省二市的40.3%,国内生产总值占61.4%。从经济增长趋势来看,长江沿江地区经济总量增长迅速,在全国的地位不断提升。1997年、2006年与2012年长江沿江地区GDP分别为17 511.5亿元、54 030.8亿元与134 271.6亿元,分别占全国比重为23.5%、25.8%与25.9%;并且长江沿江地区人均GDP分别为9 031元、26 062元与65 787元;2012年长江沿江地区人均GDP比长江流域七省二市高3 438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7 462元(图1)。可见长江沿江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日益突出。

3.2 产业快速向沿江地区集聚,

临港型产业优势凸显沿江地区产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征:首先,沿江开发区发展态势迅猛,成为吸聚经济要素的主要载

261 第1

0期 段学军,等:长江经济带开发构想与发展态势

图1 沿江地区人均GDP与七省二市及全国对比Fig.1 Comparison of Regional Per Cap

ita GDP体。截至2014年,长江沿江地区已批准设立5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全国总数27.4%),22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占全国总数19.3%)(图2),3

个保税区(张家港、上海外高桥和宁波)以及一大批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园区作为沿江地区开发开放的前沿阵地,吸引了生产要素向沿江转移、集聚。其次,着眼于吸纳国际制造业向沿江转移,重点发展装备制造、

化工和冶金等3大临港型产业集群,以汽车、船舶、机床和成套设备等为重点,形成机械基础件、

关键零部件———先进重大技术装备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以石油化工为龙头,形成基础石化原料———精细化工、合成材料的化工产业链;以特种钢为重点,形成钢冶炼———特种钢材———金属制品的冶金产业链。目前,

沿江地区钢铁、石化、能源、建材等产业已经集中了一批优势企业,钢铁工业形成了以宝钢、武钢、攀钢、马钢、重钢为首,石化工业形成以金山、

扬子、镇海为首,船舶工业形成以中远川崎、扬子江船业、新世纪造船等为首,汽车工业形成以上海大众、武汉神龙、重庆长安、芜湖奇瑞、宁波吉利、苏州金龙、南京南汽为首,建材产业形成以海螺集团为首的工业生产基地。2012年长江沿江7省2市钢铁产量占全国的30.5%,汽车产量占全国的43.0%,其中轿车产量占全国的48.4%。第三,临港产业发展,带动了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心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武汉、

重庆等城市

图2 国家经开区、国家高新区统计分析Fig.2 Comparison of Regional National EconomicDevelopment Zone and National Hig

h-tech Zone的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激光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工程、自动化技术等领域已经集中了相当数量的优势企业和技术研发机构,并拥有许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其中武汉“

光谷”、上海张江“药谷”、“上海中国硅谷”、南京“软件谷”、重庆车谷、无锡物联网、苏州生物纳米等都已成为沿江地区经济的亮点。

3.3 航道整治与港口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长江航运物流高速增长

在航道整治方面,经过航道部门长达近10年的系统整治,长江航道的通航能力大大提升。2010年3月,

长江上游航道系统治理已全面完成,通航条件明显改善,长江上游宜宾至重庆航道等级由四级提高到了三级。在港口建设方面,长江干线初步形成以重庆、

宜昌、城陵矶、武汉、九江、芜湖、南京、镇江、苏州、南通、上海等主要港口为依托,大中小型港口相结合,

铁水、公水、江海河联运的港口群体。包括南通、泰州、镇江、南京在内的11个长江水系港口已成为亿吨大港。目前,长江沿江主要港口都在扩建或新建集装箱专用码头泊位,如泸州港、重庆港寸滩港区、涪陵港、宜昌港云池港区、武汉港阳逻港区等集装箱专用泊位以及九江、

芜湖、南京、镇江、扬州、苏州、南通等港区以及上海洋山深水港的专用泊位。

伴随航道整治和港口建设,长江干流货运量持续快速增长。长江干线航道,2000、2012年货运量分别为4亿t、17.8亿t,10年间增长近4倍以上。在长江综合运输体系中,长江航运占有重要地位,2013年长江干线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承担了沿江地区85%的煤炭、铁矿石以及上游90%以上的外贸货物货运量。2012全年,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7.5亿t,上游、中游与下游港口分别占1.49、1.65与14.3亿t。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主要集中在上海、

南京、南通、苏州、镇江、杭州、武汉、重庆等港口,其中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完成7.76亿t,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外贸吞吐量主要集中在苏州、南通、镇江、南京、上海等大型港口。3.4 长江岸线开发利用受到沿江地区高度重视,岸线开发成效显著

长江岸线是处于水、陆交接地带的一种特殊资源,其由于具备便利的通航条件而可以供人类发展港口、大运量大耗水工业以及物流仓储利用,因此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长江岸线的内涵经历了由空间

向资源(不可再生性、稀缺性),进而向资本(战略性经济资源)的转变;开发功能也逐步从原来的港口主导开发,向产业主导开发,进而向多功能平衡开发转

261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第24卷 

变;开发利用方式从初期的粗放利用,逐步向集约利用与可持续利用转变。近年来,国家和沿江省市通过法制化途径,规范港口岸线使用审批管理,保障港口岸线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表3)。另外,各沿江地市也相继出台相关的长江港口岸线管理办法,确定临江开发区的岸线使用准入门槛,提高长江岸线使用效率。例如,泰州市明确规定凡利用长江岸线的项目每500m岸线投资强度不得低于1亿美元或10亿元人民币,沿江投资总额在1亿美元或1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累计已达160个,每公里优良岸线投资强度达到20亿元左右。通过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长江岸线的使用效率和产出效益。

表3 长江沿江地区岸线港口相关法律法规Tab.3 Local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Coastline

and Port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年份省份岸线港口相关法律法规

2006湖北《湖北省港口管理办法》

2008江苏《江苏省港口管理条例》

2008江西《江西省港口管理办法》

2008重庆《重庆市港口管理条例》

2009四川《四川省港口管理条例》

2010安徽《安徽省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

2010浙江《浙江省港口岸线管理办法》

2012国家《港口岸线使用审批管理办法》

2013湖南《湖南省港口岸线使用审批管理办法》(暂行)2014上海《上海港口岸线管理办法》(修改)

3.5 沿江通道逐步完善,沿江大通道基本形成在沿江公路大通道建设方面,沿江地区先后建成了苏南地区沿江高速公路、苏中沿江高等级公路、安徽沿江高速公路,江西正在建设赣北沿江高速公路,另外重庆正在建设沿江高速公路通道,四川即将开工建设攀宜沿江高速。沪渝高速(G50)全线贯通(2010年4月)打通了长江干流沿江高速公路通道;重庆巫山至湖北宜昌的高速公路通车(2014年12月)标志着沪蓉高速(G42)全线贯通。在沿江铁路大通道建设方面,合宁高速铁路(合肥-南京)的通车(2008年4月)加速了我国中部地区与长三角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合武高速铁路(合肥-武汉)的通车(2009年4月)不仅缩短了武汉与华东城市的距离,更为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增加了一条快速通道。宜万铁路(宜昌-万州)的通车(2010年12月)打通了沿长江铁路通道,结束了长江流域沿江没有铁路贯通的历史。另外,近年来长江沿江地区的高铁建设快速推进。汉宜高速铁路(武汉-宜昌)的通车(2012年7月)

与合武铁路、宜万铁路共同组成东连南京、上海,西达重庆、成都的沿江快速铁路大通道。沪汉蓉高铁全线开通(2014年7月)标志着横跨长江经济带上的动车大通道开始形成;目前长江沿线的分段高铁也正在建设中,未来还将加大长江经济带上的交通网络覆盖面(图3)。

4 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长江经济带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其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该区域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各种要素快速集聚,开发建设热度增大,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4.1 重化工业全线铺开,环境压力明显增大

随着长江经济带的大发展,以石化、冶金、建材、能源等大耗水、大运量、同时也是污染密集型的产业在长江沿岸全面铺开,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长江沿江化工产量将近占全国的1/2,长江沿江分布着5大钢铁基地(上海、武汉、攀枝花、马鞍山与重庆),7大炼油厂(上海、南京、安庆、九江、岳阳、荆门与武汉),以及上海、南京、仪征等地的石油化工基地。近年来,沿江地区的开发热情高涨,纷纷把重化工业作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大力推进本地区沿江区域高能耗、高水耗、重污染的重化工产业发展,如上海市的精品钢铁基地、化学工业区等沿长江入海口布局并紧邻黄浦江;江苏省沿江城市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化工、冶金、物流4大产业集群;安徽省沿江城市重点发展汽车、冶金、装备制造、石化及化工、建材及新材料和物流6大产业集群;江西省九江市在金沙湾建设化工园区,吸引富达化工等化工企业的快速集聚;湖北省武汉市化工发展区依托葛化集团,建设化工型港口城镇;重庆市利用天然气资源,在位于三峡库区的长寿、万州、涪陵等地区发展天然气化工和盐气;四川省泸州市在长江沿线上规划建设了纳溪、合江、高坝等4个化工园区,推动“西部化工城”建设。长江中上游地区借助沿海地区经济转型的机会,大力推进化工产业向内陆转移,中上游沿江地区大量规划建设化工产业园区,在加上中下游传统石化产业聚集区,长江沿线已逐步形成了覆盖上中下游的石化工业走廊。据统计,目前长江沿线共布局化工园区62个,生产企业约2 100家,沿线化工产量约占全国的46%。这

 第10期 段学军,等:长江经济带开发构想与发展态势

种污染密集型产业沿长江“全线铺开”的发展趋势,给沿江地区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

4.2 污染排放量快速增长,部分地区接近或达到环境容量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之一,建设用地加速扩张,人口与工业迅速集聚,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从水污染排放来看,突出表现在流域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居高不下,2009年长江流域污水排放的总量是33.2亿t,较2003年增加了22%。从2003~2012年的沿江地市工业污染排放累积量来看(图4),工业污染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中游的武汉与九江、上游的重庆,尤其长三角工业污染排放累积量最大。2003~2012年的沿江地市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变化来看(图4),中上游地区工业污染增加的趋势非常明显。尽管目前长江干流总体水质较好,但局部地区环境容量已经接近或达到发展的临界点,部分城市干流污染严重。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省界水体水质状况,在60个抽检断面中,Ⅴ类水断面个数由2002年的1个增加到2011年的9个,劣Ⅴ类水断面个数由2002年的5个增加到2011年的8个。单就江苏省而言,2014年长江江苏段水质已降到三类,全省2/3河流水质低于三类,沿江8市废水排放量占全省总量的74%,江苏段入江支流有103条,较大的排污口有130多个。部分江段形成岸边污染带,其中就有南京燕子矶江段南岸和八卦洲夹江北岸、泰州九圩港下游江段北岸等。长江中下游河流、湖泊近年来已出现严重富营养化趋势,长江支流(汉江等)、太湖、巢湖等河湖出现“水华”,无锡市2007年发生了太湖蓝藻水华导致的“水危机”事件[23]。虽然近年来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提高、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新一轮的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的提出,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上游地区仍然面临着较大的生态环境威胁与压力。

在大气环境方面,根据绿色和平组织发布的2013年全国74个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排名显示,长江经济带内的上海、武汉、成都、重庆、合肥、南京

图3 长江沿江地区交通格局

Fig.3 Traffic Pattern of Regions along the Yangtze Rive

图4 长江沿江地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及变化格局(2003~2012年)

Fig.4 Industrial Wastewater Emissions and Change Pattern of Region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6

1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24卷 

杭州、苏州、扬州等29个大中城市PM2.5年均浓度普遍是国家标准(二级浓度限值为35μg/m3)的2倍以上,特别是上海、武汉、宁波和南京等特大型城市的PM2.5最大日均值分别达到了421、339、416和312μg/m3。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未达标天数(2011年)格局显示,城市空气质量较差的主要集中部分沿江城市群地区(长三角地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重庆等),且中上游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处于较差水平。长江经济带内酸雨污染也很严重,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3》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酸雨分布区域集中在长江沿线及中下游以南,特别是重庆和江西两省市的酸雨频率分别达到52.9%和76.4%,降水PH年均值均在5.0以下,达到了较重的酸雨级别。

4.3 集装箱吞吐能力超前,形成货源的恶性竞争水运和港口发展是内河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长江开发进程的加快,长江水运得到重视,沿江港口建设大大提速,港口建设在沿江全线铺开。但同时在长江港口建设方面也出现了“恶性竞争”、“贪大求全”、“能力过剩”等问题。目前,长江干流沿线已建成万吨级泊位389个,形成了包括南通、泰州、镇江、南京在内的11个亿t大港(2011年)。从集装箱码头建设来看,吞吐能力超前的问题十分突出,2010年14个沿江港口城市的集装箱设计吞吐能力为1 432万TEU,集装箱吞吐量为868万TEU,设计吞吐能力为实际吞吐量的1.65倍。重庆、武汉集装箱吞吐能力富余都比较大。如考虑在建和已报批的项目,长江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富余将更多。长江沿江多数港口城市集装箱吞吐能力明显过剩,但当前沿江港口城市建设集装箱码头的积极性仍然很高,规划建设的集装箱码头的吞吐能力很大。另外,长江沿线新建港口建设中“贪大求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上游地区宜宾、乐山和泸州纷纷提出建设“第一港”的口号,规划建设目标脱离自身建设条件和腹地经济状况,不但造成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4.4 城市群发展不平衡,中上游城市体系不够完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3大城市群的目标。从目前各城市群的发育状况来看,上中下游明显不平衡,中上游城市体系不够完善。成渝城市群城市数量最少,仅为22个,不足长三角城市群(50个)和长江中游城市群(57个)的1/2(表4);从城市密度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密度为2.0个/万km2,成渝城市群城市密度为1.3个/万km2,远远低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密度(4.6个/万km2),总体上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城市分布较为分散;从城市群首位度来看(表5),长江上游城市群首位度明显偏高,城市两极分化明显。总体来看,除长三角城市群目前已形成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体系相对完善的城镇体系结构,中上游城市体系不够完善,长江中游特大城市偏少,城市分布过于分散;长江上游城市少、密度低,城市群格局尚未显现。

表4 城市群城市体系

Tab.4 Urban System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规模等级(人口)1 000万以上

超大城市

500~1 000万

特大城市

300~500万

Ⅰ型大城市

100~300万

Ⅱ型大城市

50~100万

中等城市

50万以下

小城市共计

长三角城市群1 4 4 6 9 26 50长江中游城市群0 1 3 15 6 32 57成渝城市群1 1 0 9 0 11 22注:(1)采用2012年城镇人口数据划分;(2)城市体系包括区域地级以上城市、县级市.

表5 城市群首位度对比

Tab.5 Urban Primacy Ratio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类型指标长三角

城市群长江中游

城市群

成渝城

市群

人口首位指数首位度(S2)1.68 1.12 1.734城市指数(S4)0.62 0.47 1.1811城市指数(S11)0.54 0.38 1.44

经济首位指数首位度(S2)1.68 1.25 1.40

4城市指数(S4)0.74 0.69 1.06

11城市指数(S11)0.68 0.71 1.34

5 对策建议

长江经济带面临问题的关键解决途径是实现区

域间的协调治理,而区域协调治理的核心在于体制

机制的改革与创新。针对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提出体制机制改革建议如下:

(1)改革考核机制

进一步推进政府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发展基于

绿色GDP的政府政绩考核体系,研究设计出经济增

 第10期 段学军,等:长江经济带开发构想与发展态势

长与环境资源(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容量)相互关联的指标,建立经济目标与环境目标并重的政绩考核体系。在环境目标考核方面,强化对政府官员在环境管理方面的考核;同时,更要对官员任职期间的环境质量进行量化考核,将水环境质量变化、空气质量变化、群众环境投诉数量等纳入考核标准。促进经济带相关政府关注环境、保护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破除行政壁垒

长江经济带行政范围上包含11省(市)以及众多地级城市,协调这些省(市)之间、地市之间的关系,打破地区间行政壁垒和区划限制,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生态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办事,使资源在整个经济带的范围内获得更合理有效的配置,上下游之间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相互配合。具体可以通过推进长江经济带“大通道”到“大通关”的转变,实现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和检验检疫一体化,以通关一体化带动经济一体化和管治一体化;通过“大产业带”到“大产业链”的转变,从追求产业规模扩大,向产业链式整合转变,实现上下游的环境责任共担、发展利益共享;通过“大港口”到“大集团”的转变,整合港口资源,实行港口、岸线统一经营管理,提高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减少恶性竞争。通过这些区域一体化措施,促进区域分工格局的形成,转变地区之间竞争方式;从传统的“竞次”增长转变为“竞优”增长,在逐步消除行政壁垒的基础上创造新时期长江经济带新的竞合关系。

(3)强化流域协调机构

目前长江流域专门的协调与管理机构有水利部派出机构长江水利委员会、交通部派出机构长江航务管理局,前者侧重长江水资源管理,后者侧重长江航运管理,皆难以承担起长江经济带协调管理的重任。另外在长江经济带协调方面,还有一些协调机制,如“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等,通过高峰论坛、高层对话和联席会议等形式进行相关事务协调。但是这些协调机制相对松散,解决跨区域问题的能力较弱。在流域协调机构方面,可以针对专项事务的协调,建立跨省市的区域协调机构,如,针对跨省市生态补偿机制,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委员会”;也可以建立综合性的协调机构,如成立长江经济带建设协调委员会,下设“长江经济带建设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并赋予一定的职能与权力,来综合协调长江经济带发展。

(4)建立流域管理法律法规

健全长江经济带开发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推进长江经济带跨行政区开发战略的统一实施。我国目前已形成了包括《水法》、《水污染防治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以及部门、地方性法规在内的与“水”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虽然法规较多,但部门分置,“九龙治水”,缺乏协调。针对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建议借鉴国际先进的流域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包含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经济社会协调等方面的流域综合管理法律,尽快出台《长江法》。在《长江法》出台前,可以针对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的重要问题制定一些跨部门的综合管理条例,以规范长江经济开发建设的秩序,保障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侃侃,郭文烔.基于空间特征、过程与机制的流域经济研究[J].经济问题,2013(10):103-108.

[2] 覃成林.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与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ABU Z M A,BISWAS A K.River Basi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4] JAMES D H,BARRY D,PATRICK M.Thorsellb.Devel-opment in the Upper Mississippi Basin:10years after the

Great Flood of 1993[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5(72):313-323.

[5] 许 洁.国外流域开发模式与江苏沿江开发战略(模式)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6] 虞孝感.长江产业带的建设与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7] 陈修颖.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演化及重组[J].地理学报,2007,62(12):1265-1276.

[8] 王合生,崔树强.长江经济带跨世纪发展的定位与思路[J].经济地理,1999,19(4):47-51.

[9] 段进军.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思考[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1):27-31.

[10] 朱英明,姚士谋.长江经济带农业发展的特征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8,14(3):32-36.

[11] 于涛方,甄 峰,吴 泓.长江经济带区域结构:“核心-边缘”视角[J].城市规划学刊,2007(3):41-48.

[12] 陆大道.建设经济带是经济发展布局的最佳选择———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J].地理科学,2014,34(7):769-

772.

[13] 佘之祥.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与地理学研究[J].地理学报,1994,49(S):729-736.

[14] 陈 雯,周诚军,汪劲松,等.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下的中游地区产业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2(2):101-106.

[15] 虞孝感,张维阳.沿江开发成就卓著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1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24卷 

热烈祝贺“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创刊二十周年[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7):781-

785.[16] 陆大道.我国区域开发的宏观战略[

J].地理学报,1987,42(2):97-

105.[17] 杨桂山.长江沿岸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

策[J].地理科学,1998,18(6):510-

518.[18] 段学军,张 予,于 露.长江沿江国家战略发展区功能识

别与培育[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7):783-

789.[19] 吴传清,董 旭.长江经济带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4(4):31-

36.[20] 彭劲松.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J].改革,2014(6):36-

38.[21] 彭智敏.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架构[

J].改革,2014(6):34-

36.[22] 徐长乐.建设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J].改革,2014(6):29-

31.[23] 翁立达.长江生态与环境—

——现状与挑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5):614-

618.[24] 顾金妍.中央与地方政府及地方政府间对长江流域合作治理

的研究[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5] 王树华.长江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

J].改革,2014(6):32-

34.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TREND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DUAN Xue-j

un1,

2,YU Xiao-gan1,ZOU Hui 1,

(1.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anjing 210008,China;2.Key Laboratory 

ofWatershed Geographic Sciences,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anjing 210008,China;3.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Abstract: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YREB)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 axes of the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spatial construction in China.To be the national strategy 

in recentyears,it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regional coordination,promotion of Two-direction Opening 

on east and west,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With thenew situation and requirement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edevelopment of the YREB is fac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From the background which thedevelopment strategy of YREB was provided,the article reviewed its four periods of development.Theprogress and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in the YREB were analyzed from five aspects including 

economicstatus,industrial concentration,river port and shipping development,shoreline utilization anddevelopment,traffic construction along 

the River.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YREB were furtherdiscussed,including the excessive development of the heavy and chemical industrial,the destruction of the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excessive competition among 

the ports,and the imperfect urban system in theurban agglomeration.In the end,the paper 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 on the YREB developmentfrom reforming the assessment mechanism,breaking t

he administrative barriers,strengtheningcoordination agencies of river basin and establish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river basin management,so as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Key 

words: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industry;urban Agglomera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developtrend

261 第1

0期 段学军,等:长江经济带开发构想与发展态势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在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长江经济带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物流运输发展、人口文化水平、城市化等方面的区域差异表现,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协调黄金水道和综合交通建设,协调区域经济与流域经济,整合升级产业结构体系,发挥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整合和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区域政策的背景下,长江沿岸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由于长江跨越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基础和国家梯级发展战略的综合影响下,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在生态环境、现代化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和财富占有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转型、区域竞争日益激烈、资源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的背景下,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作用。 1。长江经济带的含义和战略意义(1)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属于流域经济。流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种依托大江大河的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可分为流域经济、机场经济、港口经济、陆桥经济或渠道经济等)。根据运输方式)。它既具有区域经济的一般属性,又具有“水资源”的特殊属性。此外,“长江经济带”在空间形态上是一个“带”,具有不同于“圈”、“群”等其他空间

形态的经济特征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流域经济带是发达国家的经济走廊和经济中心,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德国的莱茵河流域等。(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五个有利于”: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大腹地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优化长江沿线产业结构和城市化布局,形成上下游互补合作互动格局,建设陆海对外开放新走廊,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战略布局来看,今年中央政府提出了两大战略:京津冀与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一个强调“经济圈”,另一个强调“经济带”这两大战略各有其特殊的战略意义京津冀协调发展是一个大城市圈和世界级城市群。长江 199经济区覆盖了中国40%以上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XXXX长江经济带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95.24亿元,是1992年的26倍多。它是中国钢铁、汽车、电子和石化等现代工业的聚集地。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第一,长江沿岸9个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使金融、信息、电子商务、物流、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2)城市化 长江经济带由1/3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3/8的城市群和区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组成,是中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形成的重要支撑然而,在XXXX,长江经济带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为52.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3.73%长江经济

2020继续教育: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三极”的是()。(10.0分) A.长三角城市群 B.长江中游城市群 C.成渝城市群 D.京津冀城市群 2.长江经济带的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10.0分) A.30 B.80 C.40 D.60 3.()就是根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持自然本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和稳定性等要求划定的生态保护边界。(10.0分) A.生态功能区 B.生态保护红线 C.“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 D.产业布局

4.划分功能区就是适合开发的地区(),承载更多的产业和人口,而不适合开发的地区加强保护,减少人类活动,限制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10.0分) A.加快发展 B.加强服务 C.注重GDP指数 D.强调工业 2.在“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中,“划定三线”指的是()。(10.0分)) A.城市建设红线 B.基本农田红线 C.交通设施红线 D.生态保护红线 1.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建立长江干流上中下游、支流上中下游、相邻省市、关联产业、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等之间的横向生态补偿制度。(10.0分) 2.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要按照产业集聚、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引导企业向园区、园区向城市和城镇集中,拉动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转移。(10.0分)

3.“多规合一”,是指将经济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交通规划三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10.0分) 4.制定更加科学公平的生态补偿机制,要充分考虑生态区流域面积、水源保护的数量和质量等关键因素,制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保护成本、损失评估等量化指标和绩效考评体系。(10.0分)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摘要】以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为背景,总结地区差距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物流运输发展、人口文化水平、城镇化等方面的表现,提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关键是要统筹黄金水道与综合交通建设、协调行政区经济与流域经济、整合并升级产业结构体系、发挥新型城镇化支撑作用、整合与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现状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地区政策推进的背景下,长江沿岸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长江横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基础及国家梯级开发战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不仅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地区发展在生态环境、现代化水平、城镇化程度、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及财富占有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转型、地区竞争日益激烈、资源环境问题日趋恶化等背景下,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有利于发挥长江经济带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作用。 一、长江经济带的含义及战略意义 (一)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属于流域经济,流域经济是特殊形态的区域经济,是依托大江大河的区域经济( 依运输方式区域经济可划分为流域经济、临空经济、港口经济、陆桥经济或通道经济等) ,既有区域经济的一般属性,也有“水资源”的专门属性;此外,“长江经济带”在空间形态上是“带”,与“圈”和“群”等其他空间形态具有不同的经济特性。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流域经济带是各国发达的经济走廊和经济中心,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德国的莱茵河流域等。 (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五个有利于”: 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有利于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有利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 从国家谋划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来看,今年中央提出了两大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一个讲“经济圈”,一个讲“经济带”。这两个大战略各有其特殊的战略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讲大城市圈,世界级的城市群;长江

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战略意义 近代以来,长江流域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带。为了充分发挥这一重要经济区域的作用,1992年6月,国务院召开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规划座谈会,提出发展“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的战略构想。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我国发展新阶段,中央提出长江经济带战略,并将其与“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一起作为三大国家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重大意义。历史地看,上世纪90年代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推进虽然有成效,但不够显著。当前,有必要将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背景、条件和动力与之作一简要比较,以探寻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的科学路径。 上世纪90年代初,长三角地区与长江中上游的中西部地区在财政税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方面差别较大,改革发展存在较大不同步,沿海地区的开放优势、政策优势、经济优势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形成一定互补关系。中央希望相关区域通过合作扩大优势,希望沿海的改革开放势头传递到内地。但当时中西部地区生产力水平与长三角地区差距较大,而且普遍受制于国企改革滞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迟缓、招商引资困难等问题,加之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形成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长江流域的经济合作很难顺利推进。20多年后的今天,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已经趋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重心内移,对外开放的通关一体化建设卓

有成效。土地资源、环境资源、劳动力资源约束进一步导致产业西移,沿江各省、市间产业转移已有相当规模,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势头迅猛。各地政府对经济的管控不断让位于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长江流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的条件远比20年前成熟。 无论从开拓国际合作领域、整合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角度,还是从实施国家功能区规划、推进新型城镇化下的东中西部主要城市群开发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的角度,都需要一个国家发展战略将东中西部连接起来,长江是实现这种连接的最好纽带。1993年,长江经济带10省市(现在是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3165.8亿元,占当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7.26%。到2014年,这个比重提高到44.72%。1993年,10省市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全国的占比为20.21%,2014年该比重上升到41.25%。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长江还是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纽带,长江经济带将支撑起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新的对外开放战略。 有必要指出的是,20年间长江水运发生了巨大变化。三峡工程动工前的1993年,长江中上游河道水浅流急,货运能力十分有限。当年长江干流水运量为3.6亿吨,进出川运量为950万吨。2014年,沿江经济发展和三峡工程建成后出现的“高峡平湖”,使长江干流水运量达20.6亿吨,为1993年的5.7倍,连续10年位居世界内河水运榜首;2014年通过三峡船闸(即进出川、渝)货运量为1.19亿吨,比1993年增长10倍以上。同时,货物结构不断优化。这为国家实施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奠定了重要基础。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全文)

附表:湖北长江经济带2008年分县市经济发展状况 附件:咸宁长江经济带项目库 前言 一、规划依据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鄂发[2009]15号)中“沿江各市(州)相应编制本地相关规划”的精神,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决定》,特编制本规划及《咸宁长江经济带项目库》。 本规划编制的法律法规和上位规划依据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 《“十一五”期间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征求意见稿)》 《长江流域(片)水资源综合规划》 《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送审稿)》 《湖北长江河道岸线规划(送审稿)》 《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 《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空间、产业发展、综合交通、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五个专项规划。 本规划编制所参考的关联规划有: 咸宁市“十一五”规划及其中期评估报告等 咸安区、赤壁市、嘉鱼县经济社会、土地、水利、生态等发展规划等。 二、规划范围 咸宁市区、赤壁市、嘉鱼县行政区域范围,共4243.8平方公里。 三、规划时限

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近中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含答案

附5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习目标:1.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重、难点) 2.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3.掌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原因和措施。(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1)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2)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1)原因:①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②长江经济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③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措施: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自主诊断] (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 【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 (2)×长江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不仅包括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以及防洪、发电、灌溉、水产养殖、旅游和生态用水等,还包括向北方地区跨流域调水。 [合作探究·攻重难] 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和沿北纬30°中国地势剖面。 【思考交流】 1.长江流经了哪些省(市、区)?干流南北两侧有哪些重要的支流? 提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规划纲要》提出了多项主要任务,具体包括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构建东西双向、海陆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等。 把长江经济带建成黄金经济带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3年7月,国家领导人在武汉调研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2014年12月,国家领导人作出重要批示,强调长江通道是 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长江经济带要坚持一盘棋思想,理顺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更好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为全国统筹发展提供新的支撑。2016年1月,国家领导人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 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此后,又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同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 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遵循5条基本原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鲁教版新教材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知识点总结(2020打印版)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 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知识点总结(打印版) ☆1.长江经济带的概况 (1)范围: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约占全国面积的21%,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2)地位: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 ☆2.长江经济带区位优势 (1)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2)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3.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

力的城市群。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用好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创新开发模式,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互动,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 ☆10.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 (1)“一轴”: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 (2)“两翼”:南翼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 (3)“三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4)“多点”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4.河流水力资源的分析思路

phil--高考地理热点问题)《-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 时事热点:2015年7月20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关于印发南京江北新区总体方案的通知》,这就意味着,这份江北新区的发展蓝图已经国务院原则同意。这份方案明确了江北新区的战略定位,描绘了它未来10年的发展愿景,还明确了用地、财税等政策红利。 解读:南京江北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字形交会处,东承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域,西联皖江城市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三角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的重要节点。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对沿江经济、文化、环境、聚落产生重要影响。长江也是中考地理的常考内容。涉及长江的水文特征、沿江的省级区划概况及重要城市、水利水电、运输方式等,学生在2016复习备考中应举一反三,全面的、联系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学习目标:1.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重、难点) 2.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3.掌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原因和措施。(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1)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2)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1)原因:①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②长江经济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③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措施: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自主诊断] (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 ) 【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 (2)×长江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

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2020考试答案

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1.()就是根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持自然本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和稳定性等要求划定的生态保护边界。(10.0分) A.生态功能区 B.生态保护红线 C.“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 D.产业布局 我的答案:B√答对 2.长江经济带的面积约()万平方公里。(10.0分) A.150 B.205 C.301 D.508 我的答案:B√答对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三极”的是()。(10.0分) A.长三角城市群 B.长江中游城市群 C.成渝城市群

D.京津冀城市群 我的答案:D√答对 4.()是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的主要载体,而且主导作用还在进一步强化。(10.0分) A.三大城市群 B.沪昆南翼和沪蓉北翼 C.沿江发展轴 D.城市群之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我的答案:A√答对 1.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10.0分)) A.东 B.西 C.南 D.中 我的答案:ABD√答对 2.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格局包括()。(10.0分)) A.一轴 B.两翼 C.三极 D.多点

我的答案:ABCD√答对 1.划分功能区是我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理念。(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2.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制定更加科学公平的生态补偿机制,要充分考虑生态区流域面积、水源保护的数量和质量等关键因素,制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保护成本、损失评估等量化指标和绩效考评体系。(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4.对于长江经济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搞大开发,共抓大发展”。(10.0分)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考试答案

单选 1.长江经济带的面积约()万平方公里。(10.0分) A.150 B.205 C.301 D.508 我的答案:B√答对 2.下列选项中,属于长江经济带的“多点”的是()。(10.0分) A.三大城市群 B.沪昆南翼和沪蓉北翼 C.城市群之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D.沿江发展轴 我的答案:C√答对 3.下列选项中,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两翼”的是()。(10.0分) A.城市群之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B.沪昆南翼和沪蓉北翼 C.沿江发展轴 D.三大城市群 我的答案:B√答对

4.长江经济带的规划范围,包括()个省市。(10.0分) A.12 B.15 C.9 D.11 我的答案:D√答对 多选 1.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格局包括()。(10.0分)) A.一轴 B.两翼 C.三极 D.多点 我的答案:ABCD√答对 2.在“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中,“划定三线”指的是()。(10.0分)) A.城市建设红线 B.基本农田红线 C.交通设施红线 D.生态保护红线 我的答案:ABD√答对

判断 1.优化长江经济带空间布局,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联通,推动产城融合,引导产业集聚和人口集中,形成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体系。(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2.“多规合一”,是指将经济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交通规划三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3.生态保护红线就是根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持自然本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和稳定性等要求划定的生态保护边界。(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4.制定更加科学公平的生态补偿机制,要充分考虑生态区流域面积、水源保护的数量和质量等关键因素,制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保护成本、损失评估等量化指标和绩效考评体系。(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重点推荐】新高中地理 第4单元附3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案 鲁教版必修2练习试卷

附3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重、难点) 2.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3.掌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原因和措施。(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1)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2)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1)原因:①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②长江经济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③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措施: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正误判断: (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 ( ) 【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

长江经济带发展趋势分析

长江经济带发展趋势分析 引言:关注宏观、中观的区域发展环境,深刻理解项目所处的区位背景,是东滩顾问多年来战略咨询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文章多摘录于东滩顾问在项目咨询过程中的基础研究报告。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干流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九省二市,干流全长6300km。它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支流湖泊众多。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建设,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农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攀枝花,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7个省2个直辖市。该经济带是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高密度的经济走廊之一。对于沿带城市或区域来说,了解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态势和趋势,可以从中探寻上中下游之间的区域合作机会,挖掘沿长江经济带的多种市场机会。 一、空间发展走势 1、长江经济带发展呈现“三圈一区”的格局 长江经济带范围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势、经济社会基础不尽相同,但总体形成了“三圈一区”空间格局,“三圈”是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圈,重庆、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圈,“一区”三峡库区。 2、长江沿江开发将是我国重点开发区域 莱茵河,全长1400多公里,沿岸居住着5400万人口,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带;沿岸的德国城市科隆,在跨江发展后,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德国重要的城市。同样,密西西比河之于美国、泰晤士河之于英国,这些国家先后对大江大河流域进行大规模开发,从而带动本国经济的大发展。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著名城市都因为沿江开发而成为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城市。 长江沿岸开发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的沿江开发程度还相差较远。因此,长江沿岸未来仍将是我国区域开发的重点区域。长江流域的经济水平将逐渐向密西西比河、泰晤士河、莱茵河等靠近。 3、沿江区域间的时间距离将大大缩短 长江经济带的交通状况将在未来10-20年内大大改善,沿江地区间的时间距离将大大缩短。根据2004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20年我国将建成“四纵”、“四横”的铁路网,其中一条为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和华东,时速200公里,将长江的上中下游连接起来。 届时成渝经济区、武汉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成为这条交通专线上的重要结点。从成都到上海,将实现夕发朝至,旅行时间有可能从现在的35小时压缩到12小时左右;从重庆到上海,也只需10小时左右。 4、“三圈成线、南北拓展,龙头带动、三级拉动”的空间发展 未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将把三个经济圈沿长江三点成线,并沿长江经济带南北向拓展。三个经济圈将成为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三个增长极,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水平,决定了它将是长江流域经济腾飞的龙头,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二、产业的发展趋势 1、长江经济带将形成高科技走廊 长江经济带走廊是我国颇具活力的高科技集聚地区,高新科技正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40%以上的长江沿岸经济快速起飞。主要分布在上海、南京、苏州、合肥、九江、南昌、武汉、黄石、长沙、重庆等地的17个国家级高技术开发区和一批省市级开发区。 2005年长江经济带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共约4149亿元,占全国高技术开发区工业总产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a1322551.html,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分析 作者:王阳 来源:《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年第07期 摘要:长江经济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地区,也是全国非沿海地区外,经济密度最大 的地带,实施长江经济带综合开发战略,对于支撑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加快中西部等内陆地区的开发,进而推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从战略角度出发,分析它提出的战略背景,并指出当前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战略;策略建议 一、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分析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上海、重庆、江苏、湖北、浙江、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安徽9个省2个直辖市。长江经济带的省市占国土面积约 21.4%,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约 41.2%。目前“长江经济带”的基本发展情况是:下游繁荣发达、中游次之,上游相对比较贫困,但是劳动力成本低,人口红利大,自然资源比较充足。 长江经济带的最初战略定位,一是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二是做大上海、重庆、武汉三大航运中心;三是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四是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 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拥有诸多的优势条件。概括起来讲:一是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它横贯我国的腹心,地处交通要道。二是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极其丰富的淡水资源,储量巨大、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还有众多旅游资源和农业生物资源。三是工业发达,基础雄厚。电力、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化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聚于此,集中了一批大耗能、大耗水、大运量、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四是城市密集,市场广阔。沿岸地区城市密度大,人口聚集,从人才市场和消费市场两个方面看,都是一个庞大的体量。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是沟通我国东西方向的大通道,更是我国“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一条重要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上的三大城市群包括: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以重庆为代表的长江上游城市群,即成渝城市群。这几大城市群对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长江经济带是将经济重心纵深推进的发展轴线,也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带。 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升级历程可以概括为下列阶段: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提出“长江产业密集带”,称其是以长江流域若干超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通过辐射、联结各自腹地的大中小型城市和农村组成经济区。

高中地理 第六章 附5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附5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学习目标:1.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重、难点) 2.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3.掌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原因和措施。(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1)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2)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1)原因:①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②长江经济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③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措施: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自主诊断] (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 ) 【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 (2)×长江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心得体会: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思考

心得体会: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思考 新一轮国家层面的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规划已出台,X能否抓住通关一体化、政策叠加等机遇,事关X能否真正融入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建设。笔者根据国家层面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结合X实际,特提出如下思考。 一、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的规划建设,明确X发展定位 一要坚持规划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尽快完善区域内各规划的衔接。1、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X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等区域规划进行顶层设计,制定X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把握“十三五规划”契机,在岸线开发、港口建设、轨道交通、生态建设等专项规划上,同与X市接壤的江X、X江两省全面统筹、无缝对接,力争以规划的衔接统一,引领X市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依托X合工大和党校,成立长江经济带研究所。加强对沿江各省市发展态势的调查分析与预测。重点在综合交通、产业分工、新型城镇化、开放开发、生态环保、协调机制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3、依据政策谋划重大项目。密切跟踪国家在长江经济带建设方面的政策,特别是对水电站、码头、公路、桥梁、高铁、机场、防洪工程、排涝工程、油气管网集疏运工程、物联网信息系统,以及新能源、生态修复、生态农业、农业信息开发等重大项目布局和重要政策的研究,结合X实际,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力争挤入国家层面。4、实行非均衡政策支持,力争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先行先试。在新型城镇化、对外开放、社会管理改革、生态保护等方面,积极申报试点,争取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鼓励有条件的县市率先融入、优先发展。同时,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实行人才培养与项目建设挂钩,大力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二要加快水阳江沿江经济带的功能定位和规划衔接。1、搞好水阳江港航总体规划与城镇、土地规划的衔接。在X市环状旅游带、沿边经济带、综合开发带的带状发展规划中增加“水阳江沿江经济带”。在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江河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等规划修编中,要充分预留航道、港口、锚地、服务区和物流园区建设的用地,力争把水阳江经济带布局规划纳入X市“十三五”总体规划。2、加快“两河两港”建设,打造X航运港口升级版。两河即芜申运河X段

2020新教材鲁教版第四单元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练习题)

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练习 (2019·全国Ⅱ卷)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 B.边缘性 C.集中性 D.对称性 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读图,完成4~6题。 4.从图中可知,() A.一级节点城市均位于亚热带 B.可延伸一级节点城市均位于湿润区 C.一级轴线地跨我国第三级阶梯 D.可延伸一级轴线地跨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 5.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A.土地广阔,价格高 B.水能资源丰富 C.人口众多,素质高 D.交通设施完善 6.目前,云、贵、川、渝等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大量吸纳劳动力移民 B.大力开发区域资源

C.投资一批重大工程建设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长江上游流域是生态脆弱区和环境敏感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因此分类分区综合开发治理是保障长江上游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读长江上游流域功能性分区示意图,完成7~8题。 7.下列自然资源中,长江上游流域最为稀少的是() A.耕地资源 B.水能资源 C.生物资源 D.矿产资源 8.下列有关长江上游流域各分区的功能定位,说法正确的是() A.源头区以流域水体污染防治为主 B.深谷区以水能开发和水土涵养为主 C.山地丘陵区以水源涵养和动植物保护为主 D.三峡库区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间的快速交通网络呈现出全面接轨态势,经济一体化措施纷纷启动,“1小时都市圈”呼之欲出。据此完成9~10题。 9.长江三角洲地区构建“1小时都市圈”的关键措施是() A.发展信息产业 B.加强交通建设 C.推动行政区域的合并 D.开展农业合作 10.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达到5%、51%、44%,这说明该地区() A.农业基础较差 B.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C.三大产业比例失调 D.城镇人口比重高达95% 图甲为长江三角洲示意图,图乙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部分中心城市影响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