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英汉童话语篇语法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以《小王子》为例

英汉童话语篇语法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以《小王子》为例

英汉童话语篇语法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以《小王子》为例
英汉童话语篇语法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以《小王子》为例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9年2月20日Feb.202019

第39卷第2期

Vol.39No.2

doi:10.3969/j.issn.l008-9640.2019.02.032

英汉童话语篇语法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以《小王子》为例

劳童伟王欣

(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青海西宁810007)

摘要:衔接是构成语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语篇分析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韩礼德的衔接理论为基础,以周克希所译的《小王子》英汉译本为研究对象,对其英汉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童话语篇英汉衔接手段的异同点,以期对英汉互译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王子》英汉译本;衔接;对比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40(2019)02-0076-02

语篇指由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它可以是独白、对话,也可以是众人之谈。韩礼德和哈桑认为,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指的是形成语篇的意义关系,如果在语篇中对某个成分的解释需要依赖于对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便出现了衔接。他们还把衔接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语法衔接包括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词汇衔接包括重述和搭配。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童话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童话语篇《小王子》为研究对象,以韩礼德的衔接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周克希所译的《小王子》英汉译本,探究童话语篇英汉衔接手段的异同点。

一、英汉照应手段对比

在语篇中,对于一个词语的解释不能从词语本身获得,而必须从该词语所指的对象中寻求答案,这就产生了照应关系,因此,照应是语篇中某一成分和另一成分之间在指称意义上的相互解释关系。韩礼德和哈桑将照应手段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

(一)人称照应对比

韩礼德和哈桑认为,人称照应包括人称代词及所属限定词和名词性所有格代词。首先,英语中人称代词有数、性、格的形态变化,而汉语中人称代词没有格的变化。在表达人称复数时,英语是通过改变人称的形态变化,汉语则需要在人称代词后面直接加上“们”。英语中第三人称复数没有性的区分,都用they来表达,而汉语第三人称复数有性的区别,如“他们”为阳性,“她们”为阴性,“它们”为中性。汉语中没有反身代词,因此在表达反身意义时需要在人称代词的后面加上“自己”,有时“自己”本身就可以用作反身代词。

例1:Flowers are weak.They are Na'lve.They reassure themselves whatever way they can.They believe their thorns

收稿日期:2019-02-09

基金项目:青海民族大学2018年研究生创新项目。make them frightening.......

花儿是纤弱的,天真的。它们想尽量保护自己。它们以为有了刺就会显得很厉害……

例1英语译文中使用了人称代词they和them,反身代词themselves以及所属限定词their,其中,人称代词they回指flowers,使之成为一个语意连贯的整体。汉语译文中没有人称形式的变化,人称代词仅用中性词“它

们”来指代花儿,并通过重复代词“它们”来连词成篇。

其次,英语中有关系代词,可以用关系代词who来回指上文中提到的某个人,而汉语中没有关系代词。汉语的人称代词也分为三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除此之外,汉语中的“别人”“人家”和“大家”也都具有指代功能。

例2:Whenever I encountered a grown-up who seemed to me at all enlightened,I would experiment on him with my drawing Number One,which I have always kept.I wanted

to see if he really understood anything.But he would always

answer,"That's a hat."

要是碰上一个人,看上去头脑稍许清楚些,我就拿出

一直保存着的作品1号,让他试试看。我想知道,他是不是真的能看懂。可是人家总是回答我:“这是一顶帽子。”

例2中,who指代上文中提到的某个成人,汉语中没有相应的关系代词,因而在汉语译文中并没有将其译出,但即使这样,仍不影响语义连贯。英语译文用he 回指上文提到的这个成人,而汉语译文用人称代词“人家”来回指。

(二)指示照应对比

英语中指示照应包括指示代词,指示副词和定

冠词the。一般来说,指近处或眼前的事物就会选择this、these、now和here,而指远处的事物则用that、

作者简介:劳童伟(1992-),女,河北唐山人,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76?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摘要:英语和汉语的对比,通过对两这种语言的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翻译技巧、思维方式等等方面的具体讲解,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对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加以对比分析讲解,清晰、不显枯燥的同时又具有说服力。众所周知,要想学好外语,对其特点的了解是必须的,而要了解其特点,最好的方法就是与母语加以比较。思维方式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也多种多样。英语学习,尤其是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理解学习和练习,更多时候,了解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以及中西方文化、思维上的的追根溯源也是必要的,因为学习一门语言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其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学习。Speaking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mparison,the language of the two rhetorical devices, translation skills, thinking mode and so on,they combine language with culture. As we all know, in order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best way is to compare with the mother tongue. 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ay of thinking. Learning English, especially translation, not overnight, it needs to understand the study and practice, more often, understanding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different thinking on the back is necessary, because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learning. 关键词:思维方式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翻译技巧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英语注重形合,且注重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所以汉译英时往往要加入连词和对句子进行扩展和组合,形成复合句或长句;相反,由于汉语句子一般结构较为简化,无拖沓,所以在英译汉时也应当注意,常常需要将英语句子进行分解、拆散和重组。英语文章多为长短句交错使用,了解这一特点对平时汉译英和写作时也大有益处。又如,英语通常为物做主语,而汉语则为人,所以在英汉互译的时候要注意其人称、物称主语的转换。文化上的不同也是需要注意的,如在写作的时候,西方人喜欢引用专家学者,尤其是有科学依据的观点,而中国人则频繁使用领袖和伟人的话。思维方式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其中最为明显的,概括而言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受到儒、道和佛三家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的悟性,重人文,轻科学,而西方则讲求逻辑思维,以判断推理为主,提倡理性思辨和科学探索。英语学习,尤其是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理解学习和练习,更多时候,了解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以及中西方文化、思维上的的追根溯源也是必要的,因为学习一门语言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其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学习。The way of thinking,Performance method, rhetorical device,translation skill,logical thinking,abstract think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of interlocking, So the translation often join conjunctions and extension and combination of the sentence on the contrary, the Chinese sentence structure is simplified, without procrastination, so in English Chinese translation should also be noted that the English sentence often needs to be decomposed and detached and reassembled. English articles for the length of sentence interlaced,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sual translation and writing is also helpful. Cultural differences also need to be noted,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学生姓名:周丽平 指导老师:王亚琼 教学单位:外国语学院 摘要:当社会文明达到一定程度,人们在相互交往时十分看重礼貌,东方和西方国家在内涵方面有所差异。这个课题以英汉礼貌用语以及双方的面子维持和礼貌策略,采用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策略、关联性与独立性等概念,就事论事的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具体的间接言语行为方面的文化差异。本文从信件为基础,就双方的礼貌策略和面子维持策略,包括感谢、祝贺、以及其他表情性文字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据此来分析翻译中必要的调整。 关键词:礼貌与面子策略;英汉礼貌言语行为对比和翻译 一、引言 礼貌是文明的象征,在中西国家礼貌运用广泛,但他们之间有鲜明的对比,在运用当中才能体出来。 二、礼貌与面子策略 贾玉新以Goffman(1959),Levinson(1983),Scollon和Scollon(1995)的有关理论为依据,认为礼貌是非对称性的,对听话人来讲是礼貌的行为(如祝贺,邀请,感谢),对说话人来讲可能是不礼貌的,即说话人必须有所付出;反之,对说话人有礼貌的(如命令,请示,请求,建议等),对听话人来讲可能不礼貌,构成对听话人面子的威胁。礼貌概念分为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从言语行为来看,积极礼貌可能包括承诺性和表情性言语行为,而消极礼貌则可能包括指示性言语行为,常常涉及到对别人自由的干扰,尽量委婉或策略地表示我们对其他人的尊重。积极礼貌是“对别人表示赞许”,消极礼貌是“对强加(行为)的回避”。R.Scollon和S.W.Scollon在《跨越文化交际一话语分析法》中提到了关联面子(involvement face)和独立面子(independence face)两个原则,一方面我们要参与和别人的活动,并向别人表明我们在参与;另一方面我们要与其它参与者相区别,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关联面子强调“平等性”,而独立面子则强调“尊重性”。这两个方面相悖相反的,却同时发生。任何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和听话人同时面临对自己面子的威胁。 三、案例分析 3.1称呼语的使用和翻译 双方关系的协调,首先体现在双方对彼此的称呼上。般都是dear+full name。英语正式信件的称呼,一般是dear+Mr./Ms.+full name,可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汉语拼音并不能象英语名字一样标志性别,甚至姓氏和名字,(除非已经融入英语文化的名人,比如Jaekie Chen,否则一般的翻译就是Cheng Long),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项目方的格式,就是dear+full name。在翻译

汉语与英语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汉语与英语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薛立文 (嘉兴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嘉兴314001) 巨摘要习英语中最常见的衔接手段有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汉语衔接手段也可大致 分为这几类.但是与英语衔接手段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文章通过英汉语篇中大量的实例分析.对每 种英汉衔接手段进行详细的对比研究.探讨英汉衔接手段的差异 巨关键词习汉语;英语;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厂中图分类弓esH31厂文献标识码esA厂文章编弓es1001-7070(2010)02-012。一。J 引言 先来看《故都的秋》及其英文翻译中五种英汉衔 接手段的对比: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国内 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中 韩礼德夫妇对语篇衔接理论作出过尤为突出的贡献。 自从Halliday与Hasan在1976年合作发表了 Cohesion in English之后,“衔接”一词正式成为语 篇分析的一个被人广泛使用的术语。他们认为衔接是 一个语义概念,是语篇语义的一种关系。他们对衔接 的定义是:“衔接概念是一个语义概念,它指形成语篇 的意义关系。”他们认为,衔接手段有助于语篇连贯。 自从韩礼德模式被引入中国,衔接理论也得到了 发展,国内学者如胡壮麟、朱永生等对衔接理论进行 了完善和发展。但是英汉衔接手段的对比研究在语言 学界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基于韩礼德夫妇的衔接 理论,拟从一个新的角度,即通过对中英文篇章中各 种衔接手段作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 衔接手段的使用力一式和使用频率上的差异。 按照韩礼德夫妇的分类,衔接手段共有五类,分 别为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本文首先通 过郁达夫散文《故都的秋》及其英文翻译中衔接手段 的对比分析,对五种英汉衔接手段作一总体对比研 究。并进一步通过英汉语篇中大量的实例分析,对每 种英汉衔接手段作详细的对比研究,探讨英汉衔接手 段的差异。 表1《故都的秋》及其英文翻译中五种英汉衔接手段对比 中文版 英文版 衔接手段总数 指称总数 6(9 .84 "/-) 34(4000) 写

语篇衔接手段之指称衔接的英汉对比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e1359658.html, 语篇衔接手段之指称衔接的英汉对比分析 作者:张欢 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22期 摘要: 20世纪60年代,翻译的研究重点从小的单位过渡至句子和整个篇章。篇章研究的核心是衔接,同时衔接也是篇章的必要构成。本文通过调查文献获取相关资料,并通过分析和综合等定性分析法对衔接手段进行研究。本文着重分析了语篇衔接手段的指称衔接手段,对比了生活的实际对话或者某段文本的对话描述的英汉差异。本文取得的研究意义是:一方面,在了解指称衔接手段的特征基础上,为译者提供相应的翻译策略;另一方面,领会了英汉指称衔接手段的异同,有助于译者在对原作进行思维加工时妥当处理。 关键词:语言学翻译语篇衔接指称衔接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2-0094-01 当下,已经有许多研究衔接手段的学者。对于语篇衔接手段的分析,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当代语言学家韩礼德(M.A.K.Halliday),他的理论框架在当代世界具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英语中的衔接》是一本经典的参考文献。书中的衔接手段理论成为了后人借鉴和研究的基础。他的著作《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是语篇研究的新成就,建立了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多层次思想。 一、语篇衔接手段 研究语篇衔接手段,首先要清楚什么是语篇。语篇或篇章(Text)是自然语言语义上的一个统一体,是表达整体概念的语义单位。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提供作者想传达的信息。在汉语中,语篇可以是一个字或一个词组,也可以是公共场所的警示语,例如门上的“福”、商场里的“安全出口”和“禁止吸烟”等等。 二、指称衔接手段 衔接,又称“照应”,是一种表达指示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的语义衔接手段。如果按照指称范围分,指称衔接手段分为外指(exophoric)和内指(endophoric)两种。外指所指的对象在语篇外,内指所指对象在语篇内。指称对象出现在指称词语之前,称其为回指(anaphoric);反之则称下指(cataphoric)。例如:张力是我的英语老师。(外指“张力”存在于客观世界)张力是我的英语老师。他来自云南。(内指,“他”回指“张力”) 三、指称衔接手段的具体分析 指称表示语义关系,主要是使用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等。若从其方式分类,指称衔接又可以分为:人称指称、指示指称。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一、引言 礼貌是各种文化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礼貌用语是人们日常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礼貌用语。恰当使用礼貌用语,对调和及融洽人际关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本论 (一)“礼貌”概念的不同渊源 1.汉文化中的“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 .汉文化中“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礼貌具有普遍性,但不同文化在实现礼貌的方法以及在礼貌的判断标准上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是在社会、历史、人文、地理等多种因素的长期影响下逐步形成的。首先,汉英文化中礼貌概念的渊源有所不同。汉文化中现代的“礼貌”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起源于古代的“礼”,即礼制。众所周知,礼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之一。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统治者内部矛盾重重,战争不断,社会动荡。孔子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的要求,致力于恢复“礼制”,以便使社会平稳地过渡到一个新的“天下有道”的社会。孔子的“礼”并不指“礼貌”,而是指自奴隶社会时期的周朝(公元前1100年)以来的社会等级秩序。通过“正名”,“礼”规定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等级差别,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来说话、做事。在《论语·子路》中,孔子指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因此,“正名”就是要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的等级关系,这种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荀子·礼论》也谈到了礼的起源(当然说的是礼制):“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也就是说,礼起源于人类欲望与欲望的难以满足之间的不平衡”[1],因此,无论是孔子还是荀子,都把“礼”看成是维护现行社会等差的行为法则,只要人人遵守“礼”,既定的社会秩序就不会打乱;相反,若违反“礼”,就会受到惩罚。 在孔子之后的二、三百年,礼制已完全建立起来。但后来孔子的“礼”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已接近现代意义的“礼貌”概念。西汉戴申所编《礼记》中的重要论述:“勿不敬。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表明那时“礼”的概念已包含“尊敬”、“敬意”这些现代“礼貌”概念的要素。而且《礼记》中所表述的贬己尊人,正是汉文化中礼貌的一大特点。因此,汉文化中现代“礼貌”概念的悠久的历史渊源决定着它与英语文化中“礼貌”概念在内涵上完全不同。 2.英语文化中的“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 2.英语文化中“礼貌”概念的渊源礼貌作为一种各社会各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在英语文化中也能找到其渊源。英语文化中“礼貌”概念的产生和演变,也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在英语中“礼貌”(politeness)是和“宫廷”(court)及“城市”(city)联系在一起的。首先,从词源上说,“politeness”和“polite”都与词根“polis,polit”有直接联系,这两个词根由希腊词根“polis”和“politeia”派生而来,而这两个希腊词根就指城市或城市的管理(city or government of city)。其次,英语中polite的同义词有courteous,urbane和civil。这些词原本都用来指宫廷中或城市中人们良好的言行举止。何兆熊指出:“不少学者的研究结果已证明礼貌和宫廷及城市之间的词汇上的联系。历史上某个时期城市中人们的行为被认为是礼貌的,而另一个时期宫廷中人们的行为被认为是礼貌的。”[2]如上所述,汉英两种文化中,“礼貌”的渊源迥然不同,这种差异必将导致“礼貌”的内涵

英汉语言对比练习

Chapter 1 Ⅰ. Answer Questions Directions: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English briefly, with examples if necessary. 1. What are synthetic languages(综合语)? How are they characterized? 2. What are analytical languages(分析语)? How are they characterized? 3. How man formal changes are possible to English words? Is there any formal change(形态变化)in Chinese language? 4. Why English language is more flexible is word order(语序)? Why is it not so in Chinese? 5. What is the usual word order in English sentences? Which are the nine types of inversion in English sentences? 6. What are the E—C differences in formal words(形式词)? 7. How many kinds of formal words (形式词)are there in English language? 8. How is English phonological system(语音系统) formed? How is Chinese one? 9. Does Chinese phonological and characteristic system have any advantage in literary forms? 10. Why Chinese is called Tone Language(声调语言)? Ⅱ. Fill in the Blanks Directions: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best answer you have found in the textbook. 11.综合语的特征是,分析语的特征是。 12. 英语有变化,词序比汉语,但相对。 13. 英语属于语言。 14. 、和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三大手段。 15. 形态变化就是词的变化,包括形态和形态。 16. 现代英语的变化主要包括、、、、、、、等变化。 17. 汉语的数量助词有,动态助词有、和等。 18. 汉语结构助词、、类似于应用英语形态变化,但缺乏普遍性。 19. 英汉语在主谓宾的排列上都是顺序。 20. 汉语的定语一般放在名词的,英语的定语一般放在名词的。 21. 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少用或不用词,没有从句,名词之前定语的长度。 22. 汉语的事件顺序和逻辑顺序是按照、、的顺序。 23.英语的虚词包括、、、、。 24.汉语的虚词包括、和。 25. 英语的语音系统由、、和组成。 26. 汉语的语音系统由、和组成 Ⅲ.Translation between E/C Languages Directions: Translate the Chinese/English sentences into their target language. Pay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omission strategy. Try to make your translation brief. 27. 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死人也好,活人也好,对的就是对的,不对的就是不对的。(what is right is right, what is wrong is wrong, no matter he is a Chinese or foreigner, dead or alive). 28. 她有野心,她姐姐野心更大,想成为一个大明星。 29. 在当今中国,人人都在练功夫,功夫课也成为中国中部地区一些中学的必修课。 30.上学的,上学了;下海的,下海了。(some went to college, and the other got into business) 31. 这是一部美国的热门影片。 32. 周恩来举止优雅,待人体贴。 33. 如蒙早日寄来样品和报价,我方将不胜感激。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xx 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一、课堂篇 1. 做读书人 第一节课刚开始,老师就教导我们: 大学生做人,最重要的是要做一个读书人。要真正喜欢书、真正喜欢读书,对书有感情,看到书就想读,情不自禁;要自觉阅读专业以外的书籍,大学生一定要在学好专业的同时,有比较多的课外阅读,特别是人文方面的阅读;秉承“继承,批判,创新”的精神,将所学的知识学“透。” 2. 思维方式 我们要形成“归纳,分析”的思维方式,归纳出属性的共性,分析属性的异性。 3. 文化与语言 汉语和英语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中国人和英美人在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模式、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等都有不少差异,因而两种语言也大相径庭。开展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方法,是促进翻译学应用理论建设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语言研究的一种新途径。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毫无疑问,我们必须得学习这门课程。 连淑能先生认为,语言历来与文化密切相关,尤其与哲学、社会、逻辑、思维、心理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连先生的《英汉对比研究》中的绪论便是“语言与文化”。 然而,什么是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印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就说道,定义某一事物,要注重它的外在和内在,而文化的内在是什么?文化就是人类从野蛮到文雅的转化过程,文化的核心就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那什么又是语言?语言和言语有何区别?很多人会说: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没错,语言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语言是由形、义两级构成的象征系统,形,就是形式,语言的形式便是语音,分节的发音成为思想媒介的精神劳动,是按照持续的、不变的功能进行

从衔接角度看中文旅游语篇地英文翻译

师大学学院课程考试 答卷纸 考试科目科研方法研究 院系外语系 级别2010级 学年2012-2013学年 学期第一学期 姓名章驰 学号 3 2012年12 月05日

备注:成绩评定以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分,每份试卷均应标明课程类别(①必修课②选修课③同等学力补修课)与考核方式(①闭卷笔试②口试③开卷笔试④课程论文)。课程论文应给出评语。

目录 一.前言 (1) 二.基本概念 (2) 1.旅游语篇 (3) 2.衔接手段 (3) 三.汉英衔接手段的异同 (3) 四.旅游语篇汉英衔接手段的转换 (4) 1.指称 (4) 2.省略与替代 (5) 3.连接 (5) 4.词汇衔接 (6) 五.结语 (6) 六.参考文献 (6)

从衔接角度看中文旅游语篇的英文翻译 摘要: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由于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汉语与英语在文体特色和风格上有所不同。本文将以中文旅游语篇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汉英翻译过程中语篇衔接手段的运用,以期能对中文旅游语篇翻译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字:旅游语篇、语言学理论、指称 一、引言 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它是协调词汇学、句法学、音系学和语义学(包括语用学)的语言学分支,目的是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实现具体的交际任务或完成一定行为(胡壮麟,1994)。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语篇研究发展迅速,语篇研究领域中,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较为突出。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是语篇研究的核心,也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议题。英国第一个语言学教授Firth的一贯思想是,一个句子的语义,其主要部分只有被放在一定语境下发生的语篇才能说得清,因而我们必须从语段开始分析。但他没能提出更具体、更全面的理论。这个任务由Firth的学生Halliday完成,他在衔接理论上取得了极大的突破。Halliday 认为从词义上所有的结构都应该是衔接的,但并不是在语法层面上才有衔接力。他和Hason对语篇中的衔接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他们的Cohesion in English(《英语中的衔接》)一书被认为是衔接理论创立的标志。(兼职网 www.gzsdjz.) 当然,不同于其他语言学理论,语篇分析不局限于语言学本身,而是扩大到语境以及语言的交际功能上来。美芳(1999)曾经指出:“在实际翻译中,译者既是原文的接受者,又是译文的生产者。他在接受原文的过程中要进行语篇分析,在生产译文时同样要进行语篇分析,而且要将两次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才能较好地完成翻译任务。”衔接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容,是一个语义概念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近年来,衔接和连贯理论得到了翻译界众多专家学者的重视。Hatim 和Mason认为,Halliday和Hason提出的英语衔接手段对于其它很多语言都是适用的:它可能更多地使用其中某些衔接手段或者它们的组合。世开对英汉人称代词进行了比较分析;胡壮麟、朱永生等人则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衔接手段进行了详细的对比。以包括散文、诗歌、新闻报道以及科技文等不同文体的大量语料为例,

衔接手段在英语说明文中的应用_以_全新版大学英语_为例_许淑琦

衔接手段在英语说明文中的应用 )))以5全新版大学英语6为例 许淑琦 (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广东潮州521000) 摘 要:语篇衔接作为语言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经过近30年众多国内外学者的深入研究、 拓展和充实,有关理论愈来愈完善。本文以H a lli day 和H asan 的语篇衔接理论为基础,采用点线面和定量定性结合的方法,对5全新版大学英语6中的九篇说明文进行系统分析,探讨衔接手段在英语说明文中的应用特点及规律。 关键词:衔接理论;语篇;衔接手段;说明文 中图分类号:H 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916(2009)04-0149-04 D 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hesion in English exposition )))B ase on the Co llege Eng lish Integrated Course XU Shu -qi (Forei gn Language Depart m ent ,H an s han T eachers College ,Chaozhou 521000,Ch i na) A bstract :A s one o f t he i m po rtant research pro j ec ts in li nguisti c autho rity ,tex t ua l cohesion has been l ucubra ted ,ex-tended and enr i ched by nu m erous scholars both from hom e and abroad f o r m ore t han 30years ,and its re lati ve theo ries have been furt her perfec ted .T his article based on cohesi on theo ry systema ti ca lly analyzes an Eng li sh expositi on fro m Co -l l ege Eng lish Integ rated Course w ith a po i n t -li ne -surface techn i que and quantitati ve and qua litative m e t hods .It positive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 on cha racte ristics and ope rati ng m echan is m o f cohesi on i n English expo siti on . K ey words :cohesi on theo ry ;texture ;cohes i on techniques ;expositi on 1976年H a lliday 与H asan 合著的5英语的衔接6出版,该书将衔接手段分为五大类:指称(reference)、替代(substit u ti o n)、省略(elli p -sis)、连接词语(con -j u nction)及词义衔接(lex ica l cohesion),并重点强调了衔接理论的发展性和可操作性。之后几年,国内外学者(W iddo w son ,M organ ,H obbs ,胡壮麟,张德禄)纷 纷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领域提出了各自的质疑和 修正,于是H a lliday 在其著作5功能语法导论6 (1985)和5语言语境语篇6中修正并发展了他的衔接模式,尤其强调了连接(conjuncti o n)的分类;接着, H asan 也在其第二本书中,扩延了衔接的概念,她把衔接分成了衔接结构和非衔接结构两类,从而使衔接理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近年来,很多国内外学者把H alliday 与H asan 的衔接理论运用于语篇分析的实践中,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也有一些学 者对某些语类进行了研究,认真分析了它们在衔接机 制上的运用特点,而对于英语说明文的衔接特点则鲜有论述。基于此,本文仅以5全新版大学英语6为例, 探讨说明文中的衔接特点及其运行机制。1 说明文的语篇衔接 说明文的主题通常是一个事实,一个科学论断或者一个过程[1] 。它通过解释某一事物所处的状态、性质特点、形成的原因以及具有什么样的功能等来传播知识和信息。它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文体形式,涉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各个方面。即便是在英语 教学中,说明文也备受关注,大量的英语教材和英语等级考试中的阅读和写作,说明文占了很大的比重。5全新版大学英语6共四册64篇课文,其中说明文就有9篇,占全套教材的14.1%。这说明,说明文在大 收稿日期:2009-06-19 作者简介:许淑琦(1981-),女,广东潮州人,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 149#第19卷 第4期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 19No .42009年 12月 Journa l ofX i n yang Agricu ltura lCo llege Dec .2009

(英语毕业论文)英汉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最新专业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 Cas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2论简奥斯丁在《傲慢和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和婚姻观 3对林语堂的《吾国和吾民》几种中译本比较研究 4生态哲人约翰斯坦贝克 5从家庭伦理关系视角解读《儿子和情人》的女性主义 6论报刊语言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7凯特肖邦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主题研究 8商务英语信函中的礼貌原则 9《紫色》中“家”的解读 10从电影《七宗罪》看‘七宗罪’和基督教传统的关系 11基于微博(推特)文化的新型营销模式 12Bertha Is Jane: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Charlotte Bronte’s Jane Eyre 13爵士时代下的狂欢化精神——分析豪华宴会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写作手法以及作用 14外来词的翻译方法初探 15中文古诗词叠词的研究和翻译 16文类、历史和受众心态——论小说《红字》的电影改编 17电影名称的翻译特点 18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 19中西方鬼怪比较研究 20汉英“眼”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21从僵尸和吸血鬼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22法律英语翻译中的动态对等理论分析 23浅论《汤姆琼斯》的现实主义特征 24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看约翰福尔斯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局限性 25从功能对等理论谈中国小吃名英译 26简奥斯丁的女权主义在《理智和情感》中的体现 27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述艺术--以《一个明亮干净的地方》为例 28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角度简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29中英文颜色词的非对应翻译 30英语抽象名词和物质名词的数概念分析 31《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32女性主义解读《傲慢和偏见》中的柯林斯 33《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34论高中英语文化教学 35论翻译的艺术 36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 37《王尔德童话故事》的翻译美学探析 38《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太阳照常升起》中时髦女郎的对比 39Elements on the Growth of Mary in The Secret Garden 40不做房间里的天使——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41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爱情讽刺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 形合与意合英汉两种语言

内容 一、引言 二、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2.综合语与分析语 3.刚性与柔性 4.形合与意合 三、课堂篇 四、疑惑篇 五、结语

英汉对比研究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 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 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

浅议英语语篇衔接手段中的概括名词-精品教育文档

浅议英语语篇衔接手段中的概括名词 一、引言 以韩礼德和哈桑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概括名词(general nouns)是一种常见的英语语篇衔接手段,“是在主要名词类别中的一小组表示一般意义的词,如某些‘人类名词’、‘方位名词’、‘事实名词’等等。”(2001,248)虽然只占词汇的一小部分,却有着很强的语篇衔接力,对语篇中的词汇、句子、段落乃至篇章解读都担负着重要的作用。 国内学者以胡壮麟的观点为代表,将general words译为“泛指词”,认为“在语篇中遇到有关人、物、事情或地点时,可用一些泛指上述概念的词语替代,英语有person, thing,place等。”泛指词起指称作用,以符合交际的经济原则。(1994,116-117) 笔者以为,虽然对general nouns的中文释义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二者都阐述了这类名词的基本特性和功能。笔者认同“概括名词”这一译法,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就其特点进行如下探讨。 二、概括名词的特点 1.高度概括性 概括名词,顾名思义,即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名词,可以泛指某类具有共同属性的人、事物,如:people, person, man, woman,child,boy,girl,creature,thing,object,stuff,business,affair, matter, move, place, question, idea等等。 这些词属于认知语言学之范畴化理论中的上位范畴。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系统的一部分,语言单位(如词、短语、句子)是通过范畴化来实现的。人类在认知过程中按类别将事物归类,最先出现的是基本范畴,对应具体的事物,如“桌”、“椅”、“猫”、“狗”等,并由此产生了上位范畴和下属范畴。 上位范畴由于“缺乏单一的完形特征,是在基本范畴基础上的归纳”,因而“需要更高、更抽象的概括能力”。(赵艳芳,2001,64)例如“动物”,它本身没有统一的完形,人们只能借助“狗”、“老虎”、“鱼”等完形来感知它。概括名词的出现,突出了

英语书面表达中的多种衔接手段

英语书面表达中的多种衔接手段1.文章的“意合”,强调逻辑的统一和一致。Main points are well focused. E.g.文章围绕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展开,举例和原因分析加以阐述作者的观点,最后提出建议都是围绕智力、情感、健康和生活的心态不容忽视。 What puzzles you is actually a puzzle for many parents in China. My idea is that it is not quite right for you to do so. Although high grades ar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evaluating students and for their future university admission, development in wisdom, emotion, health, and life attitude should never be ignored.There are many examples around us. Some straight-A students in school have turned out not to be successful in society as they were expected. The reason is often that the pressure from their parents allows them almost no time for other activities. Furthermore, punishment is by no means a wise choice to help them grow up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陈光弟 061106109039 06级4班韩礼德和哈桑将衔接手段大致划分为: 照应(Reference) 、替代( Substitution) 、省略(Ellipsis)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一、照应 照应(Reference)是一种语义关系,它指的是语篇中的一个成分做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即语篇中的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照应可以分为人称对照、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 (1)人称代词照应 人称代词照应在中英文中广泛使用。中文中还使用零回指,但英文中没有,因为英语中的主语一般是不能省的。一般来说,中文中的人称代词照应还可处理为重复和省略。 例如:(1) They sailed well and the old man soaked his hands in the saltwater and tried to keep his head clear.他们行驶得很顺利。老人把( )双手浸在盐水里,并竭力保持( )头脑清醒。 (2)指示代词照应 中英文都使用指示代词获取粘连效果。但是它们在篇章中的指称功能可能不完全一样。英语和汉语在指示指称上的一个最大差异是英语有一个既非this又非that的定冠词he。英语在表达确定的指称时必须有特指限定词,但在汉语中,如果所指对象的确定性在情景语境或上下文中已经非常明确,可以运用零式特指称语,既指代成分前没有特指限定词修饰。在汉语语篇中,“这”和“那”经常与名词连用,以表示所指对象的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这”与“那”在功能上相当于英语的定冠词the。 例如:The old man looked at the fish constantly to make sure it was true. It was an hour before the first shark hit him.老人不时去瞧那条鱼,以确定这是真的。一个小时以后,第一条鲨鱼袭击了这条大鱼。 二、替代 替代( Substitution)指用替代形式指代上下文出现的词语,可以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分句性替代。替换在清晰表达意思的基础上,英文使用者乐于用替换,省略或变换来避免无意图( unintentional)的重复。这样不仅能使行文简洁、有力. 而且比较符合英语民族的心理习惯,但中文却用替换或省略。 (1)名词性替换 英语用代词或某些名词来取代名词词组,如第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系代词、连接代词、不定代词和名词。如, enough, half, the same, the kind, the sort, the former, the latter, etc. 而中文却相反,省略了该名词。 例如:The tuna shone silver in the sun and after he had dropped back into the water another and an2other rose.这条金枪鱼在阳光中闪出银白色的光,等它回到了水里,又有一些金枪鱼一条接着一条跃出水面。 (2)动词性替换 英语中,替代动词或替代动词短语或替代动词句子结构可用来替代替原有的部分。这类词如do, do so, do it, do that, do this, etc. 汉语有时也用这种方法,但常重复其所代替的动词。 如: You have only yourself and you had better work back to the last 1ine now, in the dark or not in the dark, and cut it away and hook up the two re2serve coils. So he did it.你只有你自己一个人,你还是好歹回到最末的那根钓索边,不管天黑不黑,把它割断了,系上那两卷备用钓索。他就这样做了。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与分析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与分析 06秋专升本学员张先存学号z06205604001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国语言中,但由于语用文化价值差异和语用习惯特点的不同,人们对礼貌的理解、处理和运用方式则各不相同.中西方由于受到不同文化、民族心理和价值观的影响,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礼貌言行.而这种差异往往会影响我们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我们有必要了解汉英礼貌语用方面的差异. 一。汉英礼貌用语的对比: 例1:问候语 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别人见面打招呼,分手告别,也因东西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而不同。西方人则注重逻辑,他们讲究科学,追求准确、系统的分析和实证,西方形式逻辑中有三大定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在演绎推理中有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在语言上表现为重视语言的形式,人称要一致、单复数有讲究、时态有要求,主语和谓语要配合,介词讲究搭配等等,每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例如:中文说“你吃了吗?”可以表示字面意义,也可以表示问候,这里的“吃”字后面的“饭”可以省略,不论早饭、中饭、晚饭都可以这样说,也不管什么时候吃的。而英语中可能要说三句不同的话“Have you had your lunch/super/dinner?” 而且他们并不能用来表示问候,除了字面意义,这三句话可能用来暗示一种邀请,但说话人至少要考虑到两个问题:吃的是哪一餐饭,用什么时态,这些问题不清楚,这句话就没法说。 所以,中国人见面时常用的客套话是:“吃过饭了吗?”“你去哪儿?”而与英美人打招呼,不要说“Have you had your meal?”或者“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会以为你想邀请他一起外出用餐或你在打听他的私事呢。而当他们正等着听你的下文时,你却谈起旁的事情。这样往往会使对方觉得莫名其妙。他们会想,不请我吃饭,干吗问我吃过饭没有?即使你见他正在用餐,一般也不能说“Are you having meal?”(你在吃饭?)或者“You are going to the dinning room?”(你去吃饭吗?)他们认为这简直是无用的话,明知故问,你不是看见我正在吃饭吗? 又如你正巧遇见一个美国人在修理他的汽车,你走过去说声“Hello. ”或者“Hi.”就行了。但是不能这样打招呼:“You are repairing your car?”(你在修车吗?)你这样一问,他会莫名其妙地瞪着你,不明白你是什么用意。 英美人互相打招呼时,一般只需说“Hello.”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等。如果遇上熟人,需要与对方多说几句,那么可以谈谈天气情况,或者说说即将来临的考试等。 英美人很尊重别人的隐私(privacy),他们一般不打听对方的私事,更忌讳问别人的年龄和收入。中国人路见时常问,“你去哪里?”,英美人则认为这是自己的私事。 别人邀请你到他家吃饭,当然不能吃完就走,总要再等半小时左右。主人谈兴正浓,你如果没有什么特别要紧的事,也就不好意思打断他的话锋;主人显得疲倦,缺乏谈话兴趣了,或主人还有别的事要做,那么就该早些告别。关于这些礼貌与习惯,中外都是一样的。例2:告别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