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病理生理学缺氧

病理生理学缺氧

病理生理学缺氧
病理生理学缺氧

第五章缺氧

一、A型题

1.缺氧的概念是

A.血液氧饱和度降低 D.血液氧含量过低

B.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 E.血液氧容量降低

C.组织供氧不足或不能充分利用氧

[答案]C

[题解]组织得不到充足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使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产生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之为缺氧。

2.低张性低氧血症主要血气特点是

A.血液氧分压低于正常 D.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

B.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 E.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

C.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

[答案]E

[题解]低张性低氧血症主要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使动脉血氧含量减少,使组织供氧不足,但由于氧分压在8kPa(60mmHg)以上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近似水平线。在8kPa以下,曲线斜率较大,所以PaO2降低至8kPa以下,才会使SaO2及CaO2显著减少,引起组织缺氧。

3.血液性缺氧时

A.血氧容量降低 D.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

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E.血氧含量正常

C.血氧饱和度降低

[答案]A

[题解]此类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主要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正常、血氧容量降低,从而导致血氧含量减少。

8.缺氧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内2,3-DPG浓度升高 D.血液温度升高

B.血液H+浓度升高 E.以上都不是

C.血液CO2分压升高

[答案]A

[题解]A、B、C、D四项变化均可导致血红蛋白结合氧的能力减弱.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红细胞内2,3-DPG浓度升高。机制为:2,3-DPG和脱氧血红蛋白结合,可稳定脱氧血红蛋白的空间构型,降低与O2的亲和力;2,3-DPG是一种不能透出红细胞的有机酸,其浓度升高使红细胞内pH值下降,通过Bohr效应,而使红细胞结合氧的能力降低,从而导致氧离曲线右移。

9.有关血氧指标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A.血氧容量决定于血液中Hb的浓度及Hb和O2的结合力

B.血氧饱和度的高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无关

C.动脉血氧分压取决于吸入气中氧分压的高低

D.血氧含量是指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O2的毫升数

E.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约为5ml/dl

[答案]C

[题解]上述五项均系常用表示血氧变化的指标,但C项表示不完整,血氧分压是指溶解在血浆中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取决于吸入气体氧分压和肺的呼吸功能。血氧饱和度=(血氧含量+溶解氧量)/氧容量

×100%,溶解量很小,实质上是血氧含量与氧容量的比值,故与血红蛋白量无关,SO2主要取决于氧分压与PO2之间呈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关系。

12.低张性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其动脉血氧分压须低于

A.12.0 kPa (90mmHg) D.8.0 kPa (60mmHg)

B.10.7 kPa (80mmHg) E.6.7 kPa (50mmHg)

C.9.3 kPa (70mmHg)

[答案]D

[题解]组织是否缺氧,在组织血流和利用氧均无异常的情况下,决定于动脉血的实际供氧水平,即动脉血氧含量。氧分压在8.0 kPa (60mmHg)以上时,氧离曲线近似水平,氧分压的升降对氧饱和度的影响很小,至氧分压低于8.0 kPa (60mmHg)时,曲线坡度才转向陡直,随着氧分压的进一步下降,氧饱和度显著降低,氧含量明显减少,而致组织缺氧。

13.下列关于低张性低氧血症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血氧容量正常 D.静脉血分流入动脉是病因之一

B.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降低 E.可出现呼吸性碱中毒

C.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

[答案]C

[题解]低张性低氧血症的发生原因主要有:①吸入气体中的氧分压过低;②外呼吸功能障碍;③静脉血分流入动脉。血氧变化特点为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低于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可接近正常,当动脉血氧含量明显降低时,动静脉氧差可减小。由于动脉血过低的氧分压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肺通气过度,排出二氧化碳过多,可出现呼吸性碱中毒。

14.某患者的血氧检查结果,血氧容量20ml%,动脉血氧含量15ml%,动脉血氧分压6.7 kPa (50mmHg),动静脉氧差4ml%,其缺氧类型为

A.低张性缺氧 D.组织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E.混合性缺氧

C.循环性缺氧

[答案]A

[题解]正常成人血氧容量为20ml%(血红蛋白约150g/L,每克血红蛋白结合1.34~1.36ml氧),动脉血氧含约为19ml%,血氧饱和度为93%~98%,血氧分压为10.7~14.6KPa(80-110mmHg),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约5ml%,故该患者血氧容量正常,而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氧饱和度(按血氧饱和度为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的百分比值计算,为75%),动-静血氧含量差均下降,符合低张性缺氧的血氧变化。

15.大叶性肺炎患者引起低张性缺氧时血氧改变是(0.23,0.164,03临床)

A.血氧容量下降 D.静脉血氧含量升高

B.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E.动静脉氧差增大

C.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答案]B

[题解]低张性缺氧的血氧改变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氧含量降低,氧饱和度下降,静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也降低,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偏低或接近正常,血氧容量一般正常。

16.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发生缺氧的始动因素是

A.吸入气的氧分压过低 D.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B.肺泡气的氧分压降低 E.动脉血氧容量降低

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答案]B

[题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通常是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以呼吸道阻塞和气流通过支气管时发生障碍为基本特征的疾病。虽病因与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但呼吸道阻塞导致肺泡通气不足是其共同的特点。因此,缺氧的始动因素是肺泡气的氧分压过低。

17.血液性缺氧的血氧指标变化是

A.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D.血氧容量降低

B.动脉血氧含量正常 E.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加

C.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

[答案]D

[题解]血液性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血液携氧能力降低,因血氧容量降低以致动脉血氧含量降低,对组织供氧减少而引起。其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可正常,动静脉氧含量差可减少,但此与其他类型的缺氧无鉴别意义。

18.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叙述,下列哪一项项不适宜?(0.267,0.177,03临床)

A.CO和Hb结合生成的碳氧血红蛋白无携氧能力

B.CO抑制RBC内糖酵解,使2,3-DPG减少,氧离曲线左移

C.吸入气中CO浓度为0.1%时,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难以恢复的损伤

D.呼吸加深变快,肺通气量增加

E.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答案]D

[题解]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碳氧血红蛋白(HbCO)血症形成。血红蛋白与CO结合后,不能再与O2结合,而失去携氧的能力。对尚未形成HbCO的红细胞,CO还能抑制其糖酵解,使2,3-DPG减少,氧离曲线左移,HbO2解离速度减慢,释氧减少,加重组织缺氧。CO与Hb的亲和力比O2大210倍,故吸入气体中CO浓度为0.1%,血中Hb-CO已增至50%,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难逆性损伤。Hb-CO为樱桃红色,因此,病人的皮肤和粘膜也显此色泽。由于CO中毒时,动脉血氧分压正常,外周化学感受器对CO又不敏感,所以不出现呼吸加深加快现象。

19.一氧化碳中毒造成缺氧的主要原因

A.O2与脱氧(还原)Hb结合速率变慢 D.CO使RBC内2,3-DPG增多

B.HbO2解离速度减慢 E.以上都不是

C.HbCO无携O2能力

[答案]C

[题解]一氧化碳中毒时,血中HbCO大量形成,其不能携带O2是造成缺氧的主要原因。此外,CO使RBC内2,3-DPG减少,氧离曲线左移,HbO2解离速度减慢,亦加重组织缺氧。

20.引起肠源性发绀的原因是

A.一氧化碳中毒 D.肠系膜血管痉挛

B. 亚硝酸盐中毒 E.肠道淤血水肿

C.氰化物中毒

[答案]B

[题解]亚硝酸盐能将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HbFe3+OH)而丧失携氧能力,导致缺氧。此常因大量食用腌菜或变质残剩菜后,肠道细菌将其中所含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而引起。高铁血红蛋白呈咖啡色或青石板色,故患者的皮肤、粘膜也显示类似发绀的颜色,而称为“肠源性发绀”。

21.某患者血氧检查为:血氧容量12ml%,动脉血氧含量11.4ml%,氧分压13.3 kPa (100mmHg),动-静脉氧差3.5ml%,患下列哪一种疾病的可能性最大?

A.慢性支气管炎 D.严重维生素B2缺乏

B.慢性贫血 E.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矽肺

[答案]B

[题解]按上述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计算,其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5%,可见该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正常,而血氧含量.动脉血氧含量下降,动静脉氧差缩小,符合等张性低氧血症的血氧特点。

22.循环性缺氧时血氧指标最特征性的变化是

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D.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B.血氧容量正常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C.动脉血氧含量正常

[答案]E

[题解]循环性缺氧是指组织器官血液灌流量减少或血流速度变慢而致的缺氧。由于毛细血管血流量少或血流缓慢,组织从单位容积血液中摄氧较多,因而静脉血氧含量低下,结果使动静脉氧含量差明显增大,这是其不同于其他各类型缺氧的血氧特征。单纯性循环性缺氧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氧容量及氧饱和度均可正常。

23.最能反映组织性缺氧的指标是

A.血氧容量降低 D.静脉血氧含量增加

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加

C.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答案]D

[题解]组织性缺氧是由于组织细胞生物氧化障碍,利用氧的能力减弱所致。因此,它的突出特点是静脉血氧含量高于正常,而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氧饱和度及氧容量均可正常,故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少。

24.氰化物抑制生物氧化使组织利用氧能力减弱的机制是

A.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 D.抑制ATP合成酶的活性

B.与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 E.造成氧化磷酸化脱耦联

C.增高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

[答案]A

[题解]氰化物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体内,CN-与氧化型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为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使之不能还原为还原型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以致呼吸链中断,生物氧化过程产生障碍,组织利用氧能力减弱。

25.下列哪一种疾病发生的缺氧,其动脉血氧含量可明显下降?

A.脑血栓形成 D.肺栓塞

B.冠状动脉痉挛 E.食管静脉曲张

C.肾小动脉硬化

[答案]D

[题解]脑血栓形成、冠脉痉挛和肾小动脉硬化分别因脑、心、肾的血液灌注量减少,食管静脉曲张则因食管的血液回流受阻,都导致局部的循环性缺氧,其动脉血氧含量一般是正常的。但肺栓塞时,由于肺动脉主干或其大分支或多数分支的栓塞,及由此而引起反射性全肺小动脉痉挛,严重地阻碍了肺部血液循环,同时使肺动脉压力急剧增高,右心室后负荷异常过重,可发生急性右室扩大和右心衰竭,因而肺的气体交换严重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含量明显下降。

26.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见于

A.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D.氰化物中毒

B.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E.亚硝酸盐中毒

C.一氧化碳中毒

[答案]A

[题解]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引起循环性缺氧,其血氧特点是动脉血氧含量正常,静脉血氧含量降低,故动静脉氧含量差大于正常,而上述其余原因所致的缺氧,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均减小。

28.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静脉血氧分压与氧含量高于正常见于

A.心力衰竭 D.氰化钠中毒

B.呼吸衰竭 E.慢性贫血

C.失血性休克

[答案]D

[题解]从血氧检查结果来看,血氧容量正常与慢性贫血不符;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则与呼吸衰竭不符;静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高于正常,不可能发生于失血性休克和心力衰竭,而仅能发生于组织性缺氧,因此,只有氰化钠中毒才可呈现上述氧改变。

30.造成组织缺氧的主要机制是

A.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B.血氧含量降低

C.血液氧饱和度降低

D.单位时间内流过毛细血管血量减少

E.细胞组织与血液之间氧分压梯度变小

[答案]E

[题解]产生组织缺氧的机制均是由毛细血管中平均氧分压与组织细胞氧分压之差亦小,即毛细血管床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氧分压梯度变小。细胞内氧分压正常为0.8~5.33 kPa(1kPa=7.5mmHg),常用静脉血氧分压(正常5.33 kPa),反映内呼吸情况。

32.低张性缺氧导致细胞缺氧的机制是

A.静脉氧分压降低 D.毛细血管血量减少

B.静脉血液氧饱和度降低 E.血氧容量降低

C.毛细血管平均氧分压降低

[答案]C

[题解]毛细血管平均氧分压与组织细胞氧分压差,决定氧弥散入细胞被细胞利用的过程。低张性缺氧主要是由于氧分压降低导致氧含量和氧饱和度降低;血液性缺氧主要由于血氧容量降低导致血氧含量减少;单纯性循环性缺氧是由于单位时间内流过毛细血管的血量减少,使弥散到组织细胞的氧量减少,上述各类型缺氧均可使毛细血管中平均氧分压降低,导致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氧分压梯度变小,造成细胞缺氧。

33.血液性缺氧导致细胞缺氧的机制是

A.动脉氧分压降低 D.静脉血氧含量增高

B.单位时间内毛细血管血量减少 E.细胞内呼吸障碍

C.血氧容量降低

[答案]C

[题解]见32题题解。

34.循环性缺氧导致细胞缺氧的机制是

A.动脉氧分压降低 D.血液氧饱和度降低

B.单位时间内毛细血管血量减少 E.P50降低

C.血氧容量降低

[答案]B

[题解]见32题题解。

35.组织性缺氧导致细胞缺氧的机制是

A.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D.毛细血管血液量减少

B.血液氧饱和度降低 E.血液氧容量降低

C.组织利用氧障碍

[答案]C

[题解]组织性缺氧,是由于内呼吸障碍,使组织不能利用氧,故静脉血氧含量和氧分压较高,使血液与组织之间氧分压梯度差缩小。

38.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最重要的代偿反应是

A.心率加快 D.脑血流量增加

B.心肌收缩性增强 E.腹腔内脏血流量减少

C.肺通气量增加

[答案]C

[题解]上述5项均是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的代偿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反射性地引起呼吸运动增强,从而使肺通气量增加,肺泡气氧分压升高,动脉血氧分压也随之升高。

39.低张性缺氧引起肺通气量增加的主要机制是

A.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D.刺激肺牵张感受器

B.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E.以上都不是

C.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答案]B

[题解]低张性缺氧引起肺通气量增加是由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刺激颈、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所致,其中主要是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高原居民、肺气肿和肺心病等伴有慢性低张性缺氧者均可有颈动脉体明显增加、I 型球细胞(主细胞)增多。

40.肺通气量增加是下述哪种缺氧最重要的代偿反应?

A.血液性缺氧 D.急性低张性缺氧

B.组织性缺氧 E.长期、慢性低张性缺氧

C.单纯性循环性缺氧

[答案]D

[题解]血液性缺氧、组织性缺氧、单纯性循环性缺氧(不累及肺循环时)因PaO2不低,故呼吸一般不增强。低张性缺氧引起肺通气量增加,与PaO 2降低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有关,长期、慢性低张性缺氧,可使化学感受器敏感性降低,使肺通气反应减弱。

41.急性缺氧引起下列的血管效应是

A.冠脉收缩、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扩张

B.冠脉扩张、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扩张

C.冠脉扩张、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扩张

D.冠脉扩张、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收缩

E.冠脉收缩、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收缩

[答案]D

[题解]急性缺氧对各器官血管的影响不尽相同,这是因为缺氧时一方面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另一方面局部组织因缺氧产生的乳酸、腺苷等代谢产物使血管扩张,两种作用的结果决定器官的血管是收缩或是扩张。急性缺氧时血管扩张占优势及血流量增加的有心、脑血管,而肺、腹腔内脏、皮肤、四肢的血管均收缩,血流量减少。

45.最易引起肺动脉高压的病因是

A.高血压性心脏病 D.高热

B.亚硝酸盐中毒 E.慢性阻塞性肺病

C.慢性贫血

[答案]E

[题解]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通气和换气障碍进行性加重,肺泡气氧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降低状态持续存在。一方面由于:①交感神经作用:交感神经兴奋可作用于肺血管的α-受体引起血管收缩反应;②体液因素作用:肺组织内肥大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释放组胺、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血管活性物质;③直接对血管平滑肌作用:血管平滑肌细胞膜对钙离子、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多,内流增加,导致肌细胞兴奋性与收缩性增高,均使肺血管发生痉挛收缩;另一方面,慢性缺氧引起肺血管平滑肌肥大,管壁中层增厚,肺循环阻力持续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此外,高碳酸血症增加肺血管对缺氧的敏感性,反复发作的炎症促使肺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等,也是肺动脉高压进一步加重的因素。

46.急性缺氧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的主要机制是

A.右心输出量增加 D.肺小静脉淤血

B.肺小动脉收缩 E.肺血流量增加

C.左心功能不全

[答案]B

[题解]急性缺氧时,引起肺血管收缩的机制有:①交感神经作用:缺氧使交感神经作用于肺血管的α受体引起血管收缩;②体液因素作用:缺氧可促使肺组织内肥大细胞、肺泡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血管收缩;③缺氧直接对血管平滑肌作用:缺氧时平滑肌细胞钾通道关闭,钙通道开放,Ca2+内流增加引起肺血管收缩。

47.慢性缺氧使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明显增加的主要机制是

A.刺激肝脏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生成增加

B.增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骨髓的生理效应

C.抑制脾和肝对红细胞的破坏

D.刺激肾脏近球细胞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形成与释放

E.交感神经兴奋、肝脾储血库收缩

[答案]D

[题解]低氧能刺激肾脏近球小体的近球细胞,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ESF) 的形成和释放。ESF作用于骨髓,促使原始血细胞加速发育成熟,促进血红蛋白合成和骨髓内网织红细胞和红细胞的释放,从而使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增加。

48.以下哪一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往往无发绀?(0.361,0.332,03临床)

A.呼吸功能不全 D.静脉血掺杂

B.组织用氧障碍 E.窒息

C.心力衰竭

[答案]B

[题解]组织用氧障碍时,毛细血管中氧合血红蛋白高于正常,脱氧血红蛋白低于正常,难以达到发绀的阈值,故一般不出现发绀的现象。

49.关于发绀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缺氧不一定有发绀

B.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超过5g/dl便可发生发绀

C.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7kPa(50mmHg)、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易出现发绀

D.严重贫血引起的缺氧,其发绀一般较明显

E.发绀是否明确,还和皮肤、粘膜血管中的血量有关

[答案]D

[题解]发绀是指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量达到或超过5g/dl,暗红色的脱氧血红蛋白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现象。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7 kPa (50mmHg)、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脱氧血红蛋白增加,易出现发绀。发绀是否明显,还受皮肤.粘膜血管中血量多少的影响。严重贫血引起的血液性缺氧、组织性缺氧及休克病人体表血管收缩时,毛细血管中的脱氧血红蛋白量均难以达到发绀的阈值,故无发绀现象。

54.氧中毒发生主要取决于

A.氧的湿化程度 D.给氧时间

B.氧分压 E.给氧方式

C.氧流量

[答案]B

[题解]氧中毒的发生取决于氧分压。吸入气的氧分压过高时,因肺泡气及动脉血的氧分压增高,使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氧分压差过大,氧的弥散加速,组织细胞因获得过多的氧而发生氧中毒。

58. 一氧化碳中毒时,皮肤粘膜的特征顏色是(04护本、检验,易而无区别,0.049,0.141)

A.紫蓝色

B.樱桃红色

C.咖啡色

D.苍白色

E.紫红色

[答案]B

[题解] 一氧化碳中毒时形成HbCO,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二、名词解释题

1.缺氧(Hypoxia ,anoxia)

[答案]组织得不到充足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发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2.低张性缺氧(hypotonic hypoxia)

[答案]氧分压为溶解于血液的氧所产生的张力,低张性缺氧主要病生特点是PaO2降低使氧含量、氧饱和度降低,组织供氧不足。PaO2降低即溶解于血液的氧所产生的张力降低,故称之。

3.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

[答案]又称为等张性低氧血症(isotonic hypoxia),是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或Hb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组织缺氧,此类缺氧的特点:动脉血氧含量大多降低而氧分压正常成为等张性低氧血症。

4.发绀(cyanosis)

[答案]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平均浓度增加到5g/dl次上,可使皮肤与粘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6.肠源性发绀(enterogenous cyanosis)

[答案]因进食引起些血红蛋白氧化造成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三、简答题

1.低张性缺氧引起组织缺氧的机制?

[答题要点] 血液中氧的弥散入细胞被线粒体用于生物氧化过程,溶解在血液中氧分子的弥散速度取决于血液与细胞线粒体部位的氧分压差,低张性缺氧PaO2降低,使CaO2减少,氧弥散速度减慢,引起细胞缺氧。

2.贫血患者引起组织缺氧机制?

[答题要点] 贫血患者虽然氧分压正常,但毛细血管床中平均氧分压却低于正常。这是由于贫血者Hb数量减少,血氧容量降低,致使血氧含量也减少,故患者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氧分压降低较快,氧分子向组织弥散速度也很快减慢,故此类缺氧机制是毛细血管平均氧分压降低,导致与组织氧分压差变小,氧弥散速度减慢引起细胞缺氧。

4.单纯性循环性缺氧时动-静脉氧差增大为什么会导致组织缺氧?

[答题要点] 虽然动-静脉氧含量差大于正常,但血流缓慢,单位时间内流过毛细血管血量减少,故弥散到组织细胞总氧量减少,导致组织缺氧。

5.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产生什么类型缺氧,血氧指标有何变化?

[答题要点] 该病人全身性循环障碍已累及肺的呼吸功能,故具有循环性缺氧基础上合并有呼吸性缺氧。循环性缺氧造成动-静脉血氧含量大于正常,而呼吸性缺氧,由于氧分压降低,由同量血液弥散给组织利用

氧量减少,故一般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一般是减少的。单纯性循环性缺氧时,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和氧含量是正常的。现合并有呼吸性缺氧,使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低于正常。

9.失血性休克(早期)产生什么类型缺氧?血氧指标有何变化?

[答题要点] 失血性休克时既有大量失血又有休克,大量失血造成血液性缺氧,血氧变化有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降低,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休克造成循环性缺氧,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总的变化是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均降低。

10.缺氧病人是否都有发绀?为什么?

[答题要点] 缺氧病人可有发绀,但也可没有发绀,低张性缺氧时,脱氧血红蛋白增加,如其浓度在5.0g/L 以上,可产生发绀。贫血引起的血液性缺氧,因血红蛋白量少,缺氧时脱氧血红蛋白难达到50g/L,故不出现发绀;又如CO中毒引起的血液性缺氧,形成的碳氧血红蛋白呈樱桃红色,故也难见发绀。

四、论述题

8.严重缺氧所致细胞损伤有哪些?试述细胞膜内外离子改变机制

[答题要点] 主要为细胞膜、线粒体和溶酶体变化。细胞膜有Na+、Ca2+内流,K+外流增加,细胞膜电位下降。线粒体内酶活性降低,ATP生成减少,以至线粒体受损害。溶酶体因酸中毒而膜破裂,大量溶酶体酶释出,溶解细胞。严重缺氧可损伤细胞引起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异常。其机制是:⑴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增高,离子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致Na+内流、K+外流、Ca2+内流;⑵线粒体呼吸功能降低,ATP 生成减少,结果Na+-K+泵不能充分运转,亦使细胞内Na+增多、细胞外K+增多,同时细胞内Ca2+逆浓度差向细胞外转运及肌浆网、线粒体逆浓度差摄取Ca2+下降,也使胞浆Ca2+浓度增高;⑶由于ATP生成减少,ATP/ADP比值下降,致磷酸果糖激酶活性增强,糖酵解加强,乳酸生成过多,使细胞外的H+浓度升高。

12.试述缺氧引起肺动脉高压的机制

[答题要点] 肺泡缺氧所致肺血管收缩反应,增加肺循环阻力,可导致肺动脉高压。慢性缺氧使肺小动脉长期处于收缩状态,引起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肥大、增生,使血管硬化,形成持续的肺动脉高压。此外,缺氧所致的红细胞增多,使血液粘度增高,也可增加肺血流阻力。

五、判断题

1.缺氧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 )

2.氧的获取和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外呼吸以及内呼吸。血氧是反映组织的供氧量和耗氧量的重要指标。( )

3.缺氧的类型是根据缺氧的原因以及血氧变化的特点分类的,一般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 4.低张性缺氧时弥散人组织细胞的氧减少,主要是由于弥散的速度降低引起的。( )

5.毛细血管中的脱氧血红蛋白的平均浓度增加到5g/dl以上的时候机体可以出现皮肤和黏膜的青紫色,所以缺氧的病人一定会出现发绀。( )

6.血液性缺氧的患者一般出现血氧容量和动脉血氧含量的降低,但是由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加导致的缺氧时,可以出现血氧容量和动脉血氧含量的正常。( )

7.四种类型的缺氧中,只有循环性缺氧的动—静脉血氧含量差是增加的。( )

8.低张性缺氧的时候可以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 )

9.四种类型的缺氧中,一般只有低张性缺氧出现呼吸的加深加快的代偿反应。

10.慢性缺氧的患者导致的红细胞增多主要是由于骨髓造血增强所致。( )

11.缺氧时如果同时伴有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的右移则可以导致机体的缺氧情况更加的严重。

( )

12.脑组织对于缺氧十分的敏感,尤其脑灰质耐受性更差。( )

13.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代谢耗氧率和机体的代偿能力。( )

14.氧中毒主要是指吸人气的氧分压大于0.5个大气压,主要是和氧浓度有关。

15.氧中毒主要是指吸人气的氧分压大于0.5个大气压,可以分为脑型氧中毒、肺型氧中毒以及心型氧中毒等等。( )

16.缺氧引起的缺氧性脑病应当与脑型氧中毒区分。( )

17. 对于机体而言出现缺氧时主要是通过循环系统以及呼吸系统进行代偿的。

18.对于机体而言急性缺氧主要是通过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进行代偿,而慢性缺氧则主要是通过血液系统以及组织细胞来进行代偿的。( )

19.氰化物中毒可导致机体血液性缺氧。( )

20.亚硝酸盐中毒可导致机体血液性缺氧。( )

21.紫绀的病人一定有缺氧。( )

22.一氧化碳中毒可导致机体血液性缺氧。( )

答案:

1.(×) 缺氧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过程,而不是一种疾病,它常常是许多疾病引起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

2.(×)氧的获取和利用不仅仅包括外呼吸以及内呼吸,还包括气体的运输过程。血氧是反映组织的供氧量和耗氧量的重要指标。

3.(√)缺氧的类型是根据缺氧的原因以及血氧变化的特点分类的,一般可以分为四种类型。4.(√)氧气的弥散速度取决于分压差,低张性缺氧时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弥散到组织细胞的氧减少,主要是由于弥散的速度降低引起的。

5.(×)毛细血管中的脱氧血红蛋白的平均浓度增加到5g/dl以上的时候机体可以出现皮肤和黏膜的青紫色,但是一些血液性缺氧的病人可不出现发绀,如严重贫血患者。

6.(√)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加导致的缺氧,由于机体的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性质以及数量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机体的血氧容量和动脉血氧含量并没有改变。

7.(√)四种类型的缺氧中,只有循环性缺氧的动—静脉血氧含量差是增加的。因为循环性缺氧血流缓慢,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的时间延长,从单位容量血液弥散给组织的氧量较多,静

脉血氧含量降低,使得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而其他类型的缺氧则由于原因的

不同造成组织供氧不足或者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下降,所以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多是减

少的。

8.(×)低张性缺氧的时候PaO2低于8kPa时可以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但是如果Pa02过低,低于4kPa时可以导致严重的代谢障碍。

9.(√)四种类型的缺氧中,血液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由于没有Pa02的降低,所以呼吸一般不增加;循环性缺氧一般也不会出现呼吸的变化,只有当累及肺循环的时候会出现呼吸的加快。

所以一般只有低张性缺氧出现呼吸的加深加快的代偿反应。

10.(√)慢性缺氧的患者导致的红细胞增多,主要是由于低氧血流经肾的时候刺激肾小管旁间质细胞生成和释放红细胞生成素,后者促使干细胞分化,加速Hb的合成,使得骨髓内的网织红细胞和红细胞释放入血。

11.(×)缺氧时如果同时伴有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的右移,则可以使得机体内Hb结合的O2容易释放出来被机体组织细胞利用,反而有利于机体的缺氧情况的改善。

12.(√)脑重仅仅占体重的2%左右,而脑的血流量大约占心排血量的15%,脑组织的耗氧量约为总耗氧量的23%,所以脑组织对于缺氧十分敏感;而脑灰质比白质的耗氧量多5倍,所以灰质对缺氧的耐受性更差。

13.(√)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可:㈩归纳为代谢耗氧率和机体的代偿能力。比如:基础代谢率高的患者由于耗氧多,所以对缺氧的耐受性较低;一些经常运动的人比不运动的

人对缺氧的耐受性要强。

14.(×)氧中毒主要是指吸人气的氧分压大于0.5个大气压,但是出现氧中毒主要是和氧分压有关,而不是和氧浓度有关。

15.(×)氧中毒主要是指吸人气的氧分压大于o.5个大气压,可以分为脑型氧中毒、肺型氧中毒。16.(√)缺氧引起的缺氧性脑病应当与脑型氧中毒区分,前者是首先出现昏迷然后出现抽搐;而后者则是首先出现抽搐然后出现昏迷,而且抽搐的时候患者是清醒的。

17.(×)对于机体而言,急性缺氧主要是通过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进行代偿,而慢性缺氧则主要是通过血液系统以及组织细胞来进行代偿的。

18.(√)对于机体而言,急慢性缺氧的代偿有所不同:急性缺氧主要是通过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

系统进行代偿,不经济;而慢性缺氧则主要是通过血液系统以及组织细胞来进行代偿的,比较经济。

19.(×)氰化物中毒可导致机体组织性缺氧

20.(√)亚硝酸盐中毒可导致机体血液性缺氧

21.(×)紫绀的病人不一定有缺氧,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以出现紫绀,但不一定有缺氧。22.(√)一氧化碳中毒可导致机体血液性缺氧。

六、分析题

1.某患者血氧指标检查为:PaO295mmHg,PvO255mmHg,血氧容量10.8ml/dl,动脉血氧饱和度95%,动静脉血氧含量差2.8ml/dl,此患者可有何种类型缺氧?

[答题要点]:

病人血氧容量降低,提示存在血液性缺氧。PvO2升高,动静脉氧含量差减少,提示存在组织性缺氧。2.患者,男性,77岁,咳嗽,痰多,喘憋加重伴发热3天入院,患者20年前开始反复发作咳嗽、咳痰并有时伴喘憋,上述症状逐年加重。本次于入院前3天受凉后出现发热、畏寒、咳嗽、咳脓痰、喘憋加重并且夜间不能平卧,来院就诊。体格检查:口唇、指尖部皮肤出现发绀,体温 38.9度,脉搏120次/分,呼吸28次/分。胸廓略呈桶状,肋间隙增宽,双肺呼吸音粗并可闻大量痰鸣音,右下肺呼吸音低。实验室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pH7.14,PaO2 42mmHg, PaCO2 80mmHg。思考题: 1.该患者缺氧原因是什么?属何种类型缺氧?为什么? 2.该患者为何发生呼吸心跳加快? 3.该患者发绀的机制是什么?

[答题要点]:患者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出现通气功能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3.患者,男性,因当日清晨4时在蔬菜温室内为火炉添煤时,昏倒在温室台阶上,4小时后被发现,急诊入院。患者既往健康。体检:体温37.5℃,呼吸24次/分,脉搏110次/分,血压100/70mmHg。神志不清,口唇呈樱桃红色,其他无异常。实验室检查: PaO2 95mmHg,HbC030%,血浆HCO3- 13.5mmol/L.入院后立即吸氧,不久渐醒,给予纠酸补液等处理后,病情迅速好转。思考题:

1.引起该患者昏倒的原因和机制。

2.该患者属何种类型缺氧?

3.该患者为何会有血浆HCO3-降低?为什么会有呼吸和心率加快?

[答题要点]:CO中毒,属血液性缺氧。缺氧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血浆HCO3-降低。

4.患者,男性,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30分钟入院。入院前中午烧莱时不慎将白色粉末状物当盐撒入莱中,食后半小时患者突觉悉心、呕吐.

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90次/分,呼吸 23次/分,血压115/80mmHg,神志清,口唇、四肢青紫。心脏(-),呼吸急促,双肺可闻及少许干性罗音,全腹无压痛。

实验宣检查:血常规:Hbl25g/L,抽血查高铁血红蛋白定性试验(+),吸氧发绀无明显改善,给予洗胃,输入维生素C,亚甲蓝60mg、50%GS40ml缓慢静注,约30min发绀减轻,2h后重复应用1次,发绀消失,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继续住院观察2天,患者无异常,痊愈出院,

思考题:

1.该患者发生何种类型缺氧?原因和机制是什么?

2.为何吸氧发绀无明显改善?

[答题要点]: 亚硝酸盐中毒引起大量高铁血红蛋白形成,血液性缺氧。发绀是高铁血红蛋白的颜色,吸氧不能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故无效。

病理生理学实验性缺氧

病理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实验性缺氧 实验目的:① 复制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的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过程中实验动物一般状况、呼吸、唇尾颜色及死亡时间等机体功能变化。 ② 加深对缺氧分类和缺氧机制以及不同类型缺氧特点的理解。 ③ 了解常见类型缺氧的解救办法。 实验步骤:一、低张性缺氧 成年小白鼠 3 只,新生鼠一只分别标号1~4,做以下处理: 1 号鼠腹腔注射一定量0.1ml/10g 乌拉坦。 2 号鼠腹腔注射等量0.05ml/10g/ 可拉明。 3、 4 号不做任何处理。 2、上述处理之后将1~4 号老鼠同时放入等容积的广口瓶中,并盖好瓶塞,同时 用导管把四个广口瓶连通。 3、观察计时,并五分钟观察记录一次。直至成年鼠全部死亡。 4、解剖死亡小鼠尸体,并观察记录其肝脏颜色。 二、等张性缺氧 1、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① 将装有小白鼠的广口瓶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 ② 用吸管吸取适量甲酸加入试管中,再吸取适量的浓硫酸加入试管中,塞紧瓶 塞,并加热。仔细观察小鼠的变化并记录。 ③ 待小鼠死亡后,取出小鼠,并解剖小鼠尸体,观察记录其肝脏颜色。 1、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①取成年健康小白鼠一只,观察其正常表现后,向腹腔注射适量 0.3ml/20g 亚硝酸钠。 ②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表现,待其死亡后,解剖小鼠尸体,观察并记录 其肝脏颜色。 实验结果:一、低张性缺氧 (1) 一般状况唇尾颜色呼吸频率存活时间肝脏颜色 次 /min 乌拉坦活泼发绀9868min52s鲜红 可拉明活泼发紫9816min40s深暗红色 成年空白活泼发紫9857min54s暗红色 新生空白活泼存活 Co 中毒活泼苍白色982min39s樱桃红 亚硝酸钠活泼青紫996min45s咖啡色 (2)成年空白鼠实验过程中呼吸频率的变化:

病生实验 水肿和缺氧

家兔实验性肺水肿 1 材料和方法 1.1材料:家兔,婴儿称,天平称,点滴输液装置,颈部小手术器械,听診器,生理盐水,手术台,肾上腺素,注射器若干支。 1.2研究方法: (1)称重,固定手术台上。 (2)用头皮针穿插耳缘静脉并固定,打开静脉输液装置,注意排除管道内气体。(3)用听诊器听肺部的正常呼吸音,然后输入37摄氏度生理盐水(按150ml/kg,输液速度为150~180滴/分) (4)待滴注接近完毕时立即向输液瓶中加入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按肾上腺素0.45mg/kg)继续输入。肾上腺素输完后可酌加少量生理盐水,以10~15滴/分速度维持通道,必要时第2次用药。 (5)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呼吸是否急促困难,口鼻是否有分红色泡沫液体流出,并用听诊器听诊肺部有无湿罗音出现。若上述情况变化不明显可重复使用肾上腺素,用法及剂量同上,直至出现明显的肺水肿表现。 (6)死亡动物记录死亡时间,存活动物造病后30min则夹住气管,放血处死。(7)所有动物均打开胸腔,用线在气管分叉处结扎以防止肺水肿液渗出,在结扎处以上切断气管,小心将心脏及其血管分离(勿伤及肺),把肺取出,用滤纸吸去肺表面的水份后称重计算肺系数=肺重量(g)/体重(kg)后(正常肺系数约为4-5),肉眼观察肺大体改变,并切开肺,观察切面的改变。 注意事项 1.输液速度不要太快或太慢,以控制在150~180滴/分为宜。 2.解剖取肺时,注意勿损伤肺表面和挤压肺组织,以防止水肿液流出,影响肺系数值。 2 结果联系肺水肿发生机制对结果作出分析

3讨论 1)本实验中为什么要大量快速输液? 2)输入肾上腺素导致肺水肿的机制是什么? 3)实验中为什么会出现粉红色泡沫痰? 4)输入肾上腺素为何会出现呼吸抑制甚至暂停? 5)本实验中如果输液过快过多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6)若实验失败,分析原因何在? 小鼠乏氧性和血液性缺氧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动物:成年小白鼠,新生小鼠 2. 仪器与试剂:小白鼠缺氧瓶、CO发生装置、500ml广口瓶、剪刀、1ml注射器、手术刀、吸管、镊子、酒精灯、天平等 3. 药品: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 4. 方法 4.1乏氧性缺氧 (1)取2只正常成年小白鼠,称重后分别腹腔注射10%乌拉坦0.1ml/10g和10% 可拉明0.1ml/10g。 (2)另取1只正常成年小白鼠和1只新生小白鼠连同上述2只处理过的成年小白鼠分别放入四只盛有钠石灰的广口瓶内,用活塞塞紧瓶口,开始计时,以后每3min重复观察并记录小白鼠的一般状况、呼吸、皮肤口唇颜色(观察呼吸频率时应在小白鼠安静时迅速观察,记录10秒钟内腹部的起伏次数),直至死亡。记

病理生理学 缺氧

第五章缺氧 一、A型题 1.缺氧的概念是 A.血液氧饱和度降低 D.血液氧含量过低 B.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 E.血液氧容量降低 C.组织供氧不足或不能充分利用氧 [答案]C [题解]组织得不到充足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使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产生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之为缺氧。 2.低张性低氧血症主要血气特点是 A.血液氧分压低于正常 D.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 B.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 E.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 C.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 [答案]E [题解]低张性低氧血症主要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使动脉血氧含量减少,使组织供氧不足,但由于氧分压在8kPa(60mmHg)以上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近似水平线。在8kPa以下,曲线斜率较大,所以PaO2降低至8kPa以下,才会使SaO2及CaO2显著减少,引起组织缺氧。 3.血液性缺氧时 A.血氧容量降低 D.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 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E.血氧含量正常 C.血氧饱和度降低 [答案]A [题解]此类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主要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正常、血氧容量降低,从而导致血氧含量减少。 8.缺氧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内2,3-DPG浓度升高 D.血液温度升高 B.血液H+浓度升高 E.以上都不是 C.血液CO2分压升高 [答案]A [题解]A、B、C、D四项变化均可导致血红蛋白结合氧的能力减弱.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红细胞内2,3-DPG浓度升高。机制为:2,3-DPG和脱氧血红蛋白结合,可稳定脱氧血红蛋白的空间构型,降低与O2的亲和力;2,3-DPG是一种不能透出红细胞的有机酸,其浓度升高使红细胞内pH值下降,通过Bohr效应,而使红细胞结合氧的能力降低,从而导致氧离曲线右移。 9.有关血氧指标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A.血氧容量决定于血液中Hb的浓度及Hb和O2的结合力 B.血氧饱和度的高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无关 C.动脉血氧分压取决于吸入气中氧分压的高低 D.血氧含量是指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O2的毫升数 E.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约为5ml/dl [答案]C [题解]上述五项均系常用表示血氧变化的指标,但C项表示不完整,血氧分压是指溶解在血浆中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取决于吸入气体氧分压和肺的呼吸功能。血氧饱和度=(血氧含量+溶解氧量)/氧容量

机能实验学 实验性缺氧

《实验性缺氧》 姓名:班级:组别:学号: 主刀:注射:助手:记录人: (一)实验目的: 1.复制低张性、血液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动物模型,了解缺氧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2.观察不同类型缺氧的实验动物,注意其呼吸、皮肤黏膜、血液及肝颜色等变化。 (二)实验原理: 1.由于组织细胞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导致机体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等发生异常变 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2.根据原因和发病机制,缺氧可分为4类。①低张性缺氧:其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明 显下降,主要是由于动脉血的氧气供给不足引起;②血液性缺氧:多见于血红蛋白量的减 少或者质的改变,从而引起运氧能力下降并伴有动脉血氧含量的降低;③循环性缺氧:由 于血液循环障碍,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不能顺利、及时送达组织细胞;④组织性缺氧:组织 细胞利用氧的能力下降引起的缺氧。 3.不同类型的缺氧,机体的血氧指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皮肤与黏膜的颜色等均 有不同的表现,而不同的内外因素也可以影响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 (三)实验方法: (1)实验准备:取小白鼠5只,准备实验装置与器材。 (2)实验模型: 1.乏氧性缺氧:①取钠石灰少许及小白鼠1只放入缺氧瓶内。观察、记录小白鼠的呼 吸频率、深度,口唇的颜色,同时用测氧仪测定瓶中的氧浓度(海平面空气氧浓度约21%)②塞紧瓶塞,记录时间,每隔5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一次直到动物死亡,记录死亡时间, 并测定死亡时瓶中的氧浓度。③尸检。小白鼠死亡后尽快打开腹腔,观察血液和肝颜色。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①将小白鼠1只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②取甲酸 9ml放入烧瓶内,缓慢加入浓硫酸6ml,塞紧后与装有小白鼠的广口瓶相连。③尸检。方式 同1。 3.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①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观察正常表现后,向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3ml。其中一只注入亚硝酸钠后,立即再向腹腔注入0.5%亚甲蓝 0.15~0.30ml,另一只注入等量生理盐水。②观察指标同实验2,比较两只小白鼠表现及死 亡时间有无差异。 (四)实验结果: 1. 不同时间瓶中的氧浓度记录 10min 死亡时(45min)瓶中的氧浓度(%) 20.6% 19.7% 2. 实验2和实验3小鼠死亡时间对比 CO中毒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时间(min)10min 4min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

\篇二:缺氧 缺氧动物模型复制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 【摘要】目的:本实验学习复制乏氧性缺氧和血液性缺氧的动物模型方法,观察缺氧过程中呼吸的反应及血液色泽和全身一般情况的变化,并了解温度和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缺氧耐受的影响以及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重要性。方法:通过复制缺氧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过程中呼吸、黏膜和血液色泽的变化。通过测定耗氧量和小鼠的存活时间来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结果: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动物耐受缺氧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存活时间和总耗氧率有显著性差异;复制不同原因造成的不同缺氧类型小鼠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呼吸频率和存活时间的变化。结论:给小鼠注射氯丙嗪、冰浴降温可显著降低总耗氧率,延长其存活时间(p<0.01)。co中毒、亚硝酸盐可显著缩短小鼠存活时间,降低呼吸频率。美兰可以缓解亚硝酸盐对小鼠的作用,已定程度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延缓呼吸频率的下降。 【关键词】缺氧氯丙嗪总耗氧率 co 亚硝酸盐美兰存活时间 当供应组织的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可发生异常变化,这种病理过程称为缺氧。根据缺氧的原因不同可将缺氧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缺氧,机体的代偿适应性反应和症状表现有所不同。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动物:小白鼠(雌性)。 1.2 药品:氯丙嗪(chlorpromazine) 、钠石灰(soda lime),亚硝酸钠( sodium nitrite ) 、亚甲基蓝(美蓝)(methylene blue,mb)、 0.9%nacl (physiological saline solution) 、co(carbon monoxide)。 1.3 器材:100、500ml广口瓶和测耗氧装置。 1.4 方法 1.4.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 取2只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准确称取体重,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氯丙嗪组。氯丙嗪组按0.1ml/10g体重腹腔注射0.25%氯丙嗪,随即安放在冰浴的纱布上 10~15min,使呼吸频率降至70~80次/min;生理盐水组按0.1ml/10g体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室温放置10-15min,作为对照。之后将2只小鼠分别放入100ml的广口瓶内,连接好测耗氧装置。如右图。 1.4.2 不同原因造成的缺氧 取2只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随机分为乏氧性缺氧组和一氧化碳中毒组。乏氧性缺氧组小鼠放入含有5g钠石灰的100ml密闭瓶中;一氧化碳中毒组小鼠放入500ml密闭瓶,注入10ml co气体。 另取2只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随机分为亚硝酸纳组和亚硝酸纳治疗组。亚硝酸纳组小鼠腹腔注射50g/l亚硝酸纳0.2ml,并随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亚硝酸纳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50g/l亚硝酸纳0.2ml后即刻腹腔注射10g/l亚甲基蓝0.2ml 。 2.观察项目 2.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 记录下小鼠的体重w(g)。从密闭测耗氧装置开始记时到小鼠死亡,分别观察氯丙嗪组和生理盐水组小鼠的存活时间t(min)、总耗氧量a(ml)。按以下公式计算出总耗氧率r[ml/(g·min)]: r[ml/(g·min)]= a(ml)÷w(g)÷t(min) 2.2 不同原因造成的缺氧 乏氧性缺氧组和一氧化碳中毒组:处理前分别测出两鼠的正常呼吸频率(次/min)。待塞

病生实验水肿和缺氧

病生实验水肿和缺氧

————————————————————————————————作者:————————————————————————————————日期:

家兔实验性肺水肿 1 材料和方法 1.1材料:家兔,婴儿称,天平称,点滴输液装置,颈部小手术器械,听診器,生理盐水,手术台,肾上腺素,注射器若干支。 1.2研究方法: (1)称重,固定手术台上。 (2)用头皮针穿插耳缘静脉并固定,打开静脉输液装置,注意排除管道内气体。(3)用听诊器听肺部的正常呼吸音,然后输入37摄氏度生理盐水(按150ml/kg,输液速度为150~180滴/分) (4)待滴注接近完毕时立即向输液瓶中加入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按肾上腺素0.45mg/kg)继续输入。肾上腺素输完后可酌加少量生理盐水,以10~15滴/分速度维持通道,必要时第2次用药。 (5)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呼吸是否急促困难,口鼻是否有分红色泡沫液体流出,并用听诊器听诊肺部有无湿罗音出现。若上述情况变化不明显可重复使用肾上腺素,用法及剂量同上,直至出现明显的肺水肿表现。 (6)死亡动物记录死亡时间,存活动物造病后30min则夹住气管,放血处死。(7)所有动物均打开胸腔,用线在气管分叉处结扎以防止肺水肿液渗出,在结扎处以上切断气管,小心将心脏及其血管分离(勿伤及肺),把肺取出,用滤纸吸去肺表面的水份后称重计算肺系数=肺重量(g)/体重(kg)后(正常肺系数约为4-5),肉眼观察肺大体改变,并切开肺,观察切面的改变。 注意事项 1.输液速度不要太快或太慢,以控制在150~180滴/分为宜。 2.解剖取肺时,注意勿损伤肺表面和挤压肺组织,以防止水肿液流出,影响肺系数值。 2 结果联系肺水肿发生机制对结果作出分析 正常实验 听诊 粉红色的泡沫液

实验性缺氧和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缺氧和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目的与原理] 低张性缺氧的常见原因是大气中氧分压过低和外呼吸功能障碍。将小白鼠放入盛有钠石灰的密闭缺氧瓶内,以模拟大气中氧分压降低,可造成低张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主要是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而使血液带氧能力下降导致组织缺氧,通过小白鼠分别吸入CO气体或腹腔注射亚硝酸钠而导致血红蛋白的改变可引起血液性缺氧。 将氰化物注入小白鼠腹腔,可造成组织中毒性缺氧。 本实验的目的是:①学习复制不同类型缺氧的动物模型,掌握缺氧的分类和特点。②观察不同类型缺氧对呼吸的影响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③了解种属、年龄、神经系统和代谢状况对动物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实验动物] 成年小鼠,初生小鼠,青蛙或蟾蜍。 [实验器材与药品] 1.器材缺氧瓶(125 ml广口瓶)、CO发生装置、秒表、l ml注射器、5 ml注射器、铁架台、25 ml量筒、胖肚吸管、双凹夹、小天平、剪刀、镊子、真空泵、小动物减压装置。 2.药品钠石灰(NaOHCaO)、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1%美兰、0.1%氰化钾、10%硫代硫酸钠、生理盐水、20%乌拉坦。 [实验步骤与观察项目] 一、不同类型缺氧 1.乏氧性缺氧 (1)取钠石灰少许(约5 g),及小鼠一只放入缺氧瓶内。观察和记录动物缺氧前的一般情况,呼吸频率(次/10秒),深度,皮肤和口唇的颜色,然后塞紧瓶塞。连接测耗氧量的装置,记录时间,以后每3分钟重复观察上述指标一次,如有其他变化,随时记录,直到动物死亡为止。 (2)动物尸体留待其他缺氧实验完成后,再依次打开腹腔,观察和比较血液和肝脏颜色。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1)先制作CO,收集于注射器中紧闭备用。 (2)取小鼠一只,观察其口唇,尾的皮肤颜色,活动状况,呼吸情况并记录之。 (3)将一只小白鼠放入密闭的广口瓶内,并向此广口瓶内注入CO 3 ml,同时记时,观察口唇、尾、四肢、皮肤颜色变化及全身情况并记录之。 (4)动物尸体留待其他缺氧实验完成后,再依次打开腹腔,观察和比较血液或肝脏颜色。 附:CO制备方法: CO发生装置先将浓硫酸10 m1放人试管,再加入甲酸l0 m1,将试管口用橡皮塞塞紧,上插一针头接于金属三通,点燃酒精灯于试管底部徐徐加热,即有CO气泡逸出,排掉少许后,用注射器自三通缓缓吸入CO气体密闭备用。 3.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1)取体重相近的两只小鼠,观察正常表现后,分别腹腔注入5%亚硝酸钠0.3 m1,其中一只注入亚硝酸钠后,立即再向腹腔内注入1%美兰溶液0.3 m1,另一只再注入生理盐水0.3 m1。 (2)观察指标与方法同1,比较两鼠表现及死亡时间,有无差异。

郑大《病理生理学》缺氧

、反映组织利用氧多少的指标是D A、动脉血氧含量 B、静脉血氧含量 C、静脉血氧饱和度 D、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2、某患者血氧检查结果是:PaO2 6.0kPa(45mmHg),血氧容量20ml/dl,动脉血氧含量14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4ml/dl,其缺氧类型为A A、低张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C、组织性缺氧 D、循环性缺氧 3、缺氧时使冠状动脉扩张的最重要的物质是B A、乳酸 B、腺苷 C、PGl2 D、儿茶酚胺 4、氰化物中毒时最具特征的血氧变化是D A、氧容量降低 B、静脉血氧含量降低 C、氧饱和度正常 D、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 5、PaO2低于下列哪项数值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B A、10.0kPa(75mmHg) B、8.0kPa(60mmHg) C、6.7kPa(50mmHg) D、5.33kPa(40mmHg)

正确错误 、剧烈运动引起的缺氧其血氧变化特点为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正确错误 、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的机制是骨髓造血加强。√ 正确错误 、缺氧时氧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红细胞内 正确错误 低张性缺氧的血氧变化是动脉血氧含量、 正确错误 A:血液氧饱和度降低 B: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 C:组织供氧不足或不能充分利用氧

D:血液氧含量过低 E:血液氧容量降低 标准答案:C 2.[1分]低张性缺氧主要血气特点是 A:血液氧分压低于正常 B: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 C: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 D: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 E: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 标准答案:E 3.[1分]等张性缺氧时 A:血氧容量降低 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C:血氧饱和度降低 D: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 E:血氧含量正常 标准答案:A 4.[1分]低氧血症是指 A:血液氧分压低于正常 B: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 C: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 D: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 E: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 标准答案:B 5.[1分]动脉血氧分压是指 A: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O2的毫升数 B:溶解在动脉血液中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C:血红蛋白和氧结合力的大小 D: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 E: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 标准答案:B 6.[1分]血氧饱和度一般是指 A:血液中溶解的O2量和总O2量的比值 B:Hb结合的O2量和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的比值 C:HbO2和未结合O2的Hb的比值 D:HbO2和Hb总量的比值 E:未结合O2的Hb量和Hb总量的比值 标准答案:B

机能实验学实验性缺氧

《实验性缺氧》姓名:班级:组别:学号: 主刀:注射:助手:记录人: (一)实验目的: 1.复制低张性、血液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动物模型,了解缺氧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2.观察不同类型缺氧的实验动物,注意其呼吸、皮肤黏膜、血液及肝颜色等变化。 (二)实验原理: 1.由于组织细胞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导致机体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等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2.根据原因和发病机制,缺氧可分为4类。①低张性缺氧:其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下降,主要是由于动脉血的氧气供给不足引起;②血液性缺氧:多见于血红蛋白量的减少或者质的改变,从而引起运氧能力下降并伴有动脉血氧含量的降低;③循环性缺氧: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不能顺利、及时送达组织细胞;④组织性缺氧: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下降引起的缺氧。 3.不同类型的缺氧,机体的血氧指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皮肤与黏膜的颜色等均有不同的表现,而不同的内外因素也可以影响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 (三)实验方法: (1)实验准备:取小白鼠5只,准备实验装置与器材。 (2)实验模型: 1.乏氧性缺氧:①取钠石灰少许及小白鼠1只放入缺氧瓶内。观察、记录小白鼠的呼吸频率、深度,口唇的颜色,同时用测氧仪测定瓶中的氧浓度(海平面空气氧浓度约21%)②塞紧瓶塞,记录时间,每隔5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一次直到动物死亡,记录死亡时间,并测定死亡时瓶中的氧浓度。③尸检。小白鼠死亡后尽快打开腹腔,观察血液和肝颜色。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①将小白鼠1只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②取甲酸9ml放入烧瓶内,缓慢加入浓硫酸6ml,塞紧后与装有小白鼠的广口瓶相连。③尸检。方式同1。 3.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①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观察正常表现后,向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3ml。其中一只注入亚硝酸钠后,立即再向腹腔注入0.5%亚甲蓝 0.15~0.30ml,另一只注入等量生理盐水。②观察指标同实验2,比较两只小白鼠表现及死亡时间有无差异。 (四)实验结果: 1. 不同时间瓶中的氧浓度记录10min 死亡时(45min)瓶中的氧浓度(%)20.6% 19.7% 2.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实验部分)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病理生理实验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理论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临床研究尤其是动物实验,使病理生理理论得到了极大的充实和发展。同时病理生理的实验教学不仅初步指导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的基本方法,锻炼了操作技能、验证和复习理论知识;还通过实验与课堂讨论的具体环节,使学生初步具有进行医学研究与临床思维所必备的“严肃的科学态度、严密的科学方法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等。因此实验课是病理生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类社会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研究手段的进步,病理生理学在近年也有飞速的发展。为配合规范教材第五版的使用,我们根据本校的教学特点,对病理生理实验进行了部分调整。为此特修订《病理生理实验教学大纲》。使其更适合我们教学需要。 概论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病理生理实验课的要求,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 2,熟悉病理生理实验目的; 3,了解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的方法。 主要内容: 1,病理生理理论与实验课的特点,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的大致方法; 2,病理生理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 3,病理生理实验报告的书写规范。 实验一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鼠的捉拿、腹腔注射技术; 2,掌握家兔的固定,耳缘静脉注射,颈部、腹股沟手术操作规程及气管、动脉、静脉插管技术; 3,熟悉实验室常规器件、仪器的使用,大鼠的捉拿及腹腔注射技术; 4,了解实验动物的特点。 主要内容: 1,介绍了病理生理动物实验的主要对象——家兔、大鼠、小鼠的大致生理特点; 2,重点进行家兔的称重、固定,术前皮肤准备,麻醉,颈部及腹股沟手术; 3,颈部手术主要分离气管、颈外静脉、颈动脉并做相应的插管,进行呼吸描记,静脉输液及血压测量; 4,腹股沟手术主要分离股动脉并插管以进行股动脉放血; 5,大、小鼠的捉拿及腹腔注射等技术。 实验二实验性肺水肿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用大剂量快速输液法复制实验性肺水肿的家兔模型; 2,复习水肿理论知识,解释家兔肺水肿时症状、体征的发生机制; 3,讨论本水肿发生的可能机制及肾上腺素的应用意义。 主要内容: 1,家兔称重、固定及颈部手术进行气管、颈外静脉插管后,由静脉大剂量

推荐-病理生理学实验性缺氧 精品

摘要 为掌握各型缺氧的特点并观察其对机体的影响,本实验通过制造乏氧环境,制造CO中毒环境,腹腔注射亚硝酸钠的方法复制了低张性,血液性,组织中毒性缺氧动物模型。对缺氧后小鼠行为状态,呼吸频率幅度,存活时间,每分钟耗氧量,皮肤黏膜,肝脏颜色等生理指标变化做了仔细的观察与记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变化,与相关报道一致。证实了我们的推测并亲自验证了甲苯氨蓝的生物学作用。 关键词:缺氧;小鼠;生理指标变化 实验性缺氧 1 前言 1.1目的与任务 1.掌握各型缺氧的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2.观察机体不同机能状态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3.了解条件因素在缺氧发病中的重要性及其临床意义 4.了解几种缺氧疾病的基本致病机理和应对办法 1.2缺氧事故现状 一氧化碳(CO)是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从感观上难以鉴别的气体。亚硝酸钠为白色的晶体或粉末,有咸味,毒性很强,误食0.3 g~0.5 g,就会中毒,10分钟后就会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如呕吐、腹痛、紫绀、呼吸困难等。甚至抽搐、昏迷,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1.3原理与意义 O2是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在血液中主要以HbO2的形式存在和运输。呼吸环境中氧的缺乏和氧利用结合的受阻都可使机体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 本实验是通过不同的方法给机体制造出不同类型的缺氧条件(低张性,CO中毒性,亚硝酸钠中毒性),观察其对机体所造成的影响和各自的特点,并利用化学药品观察机体在不同机能状态下对同一缺氧条件的耐受性。对于缺氧发病的研究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实验动物 小白鼠 2.2仪器与试剂

耗氧量测定装置,CO发生装置,125ml广口瓶,1ml注射器,剪刀,手术刀,吸管,镊子等 钠石灰,甲酸,浓硫酸,1:10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5%亚硝酸钠,1%甲苯氨蓝 2.3观察指标 1.一般状态,行为 2.呼吸频率,幅度 3.每分钟耗氧量(min) 4.存活时间(min) 5.皮肤黏膜和血液(肝脏)颜色 2.4实验过程 2.4.1低张性缺氧 (1)将小鼠称重并标记,取体重相近小鼠三只,分别做以下处理: 甲腹腔注射1:10000肾上腺素0.1ml 乙腹腔注射1:10000乙酰胆碱0.1ml 丙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作为对照 (2)5min后,放入装有5g钠石灰的广口瓶,连通耗氧装置(如图2.4.1),开始计时,观察小鼠行为变化,记录上述指标,二十分钟后取出处死。 (3)解剖动物尸体,观察肝脏和血液颜色。 2.4.2 CO中毒性缺氧 (1)将装有小白鼠的广口瓶与CO发生装置连接。(如图2.4.2) (2)用吸管吸取HCOOH3ml放入试管后,再沿管壁缓慢加入2ml浓H2SO4,立即塞紧瓶塞,观察小鼠行为变化,记录上述指标变化,直至死亡。 反应式:HCOOH-----H2O+CO (3)解剖动物尸体,观察肝脏和血液颜色。 图2.4.1

病理生理学题库及答案——缺氧

第十六章缺氧 一、名词解释 1.缺氧 2.氧分压 3.血氧容量 4.血氧含量 5.低张性缺氧 6.循环性缺氧 7.氧中毒 8.发绀 9.血液性缺氧 10.肠源性紫绀 11.组织性缺氧 12.缺血性缺氧 13.淤血性缺氧 二、填空题 1.低张性缺氧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氧饱和度是指_______ 。正常时,动脉血氧饱和度为________,静脉血氧饱和度为_________。 3.血液性缺氧所致的组织供氧不足主要与_______有关,它的血氧变化特点为PaO2和SaO2 _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__降低,A-VdO2________。

4.缺氧时循环系统产生的代偿性反应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与___________。 5.组织性缺氧是指因________所致的一种缺氧,它通常起因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缺氧导致高原性心脏病的机制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等环节有关。 7.组织细胞对缺氧的代偿性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 8.氧中毒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类型。 9.缺氧是指或引起细胞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 化的病理过程。根据发生缺氧的原因 和血氧变化,一般将缺氧分 为,, ,四种类型。 10.大叶性肺炎的病人引起的缺氧类型为,血氧指标变化为: PaO2, SaO2。 11.持续吸入高压氧(氧分压超过半个大气压)可引起,机制是。 12.急性低张性缺氧的血氧指标变化特点为: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氧容量,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13.循环性缺氧最有特征性的血氧指标的变化是。

缺氧实验最终报告

昆明医科大学机能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5年9月17日 带教教师: 小组成员: 专业班级:临床医学二大班 缺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复制不同病因导致小鼠缺氧的模型,了解乏氧性,血液性,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分类。 2、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系统的影响,以及血液颜色变化。 3、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 分别复制三型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设备 小鼠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广口瓶,恒温水浴箱,5ml 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氰化钾,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取小鼠四只,标记编号(甲,乙,丙,丁)分别称重记录 甲:NS(10g) 腹腔注射乙:%水合氯醛(10g)放进缺氧装置中 丙:1%咖啡因(10g)等待10min 每2min记录呼吸频率 死亡((记录时间及耗氧量,甲鼠尸体待留)→计算耗氧量 观察皮肤颜色,活动度 丁:放入缺氧装置,40℃水浴锅放入装小鼠缺氧瓶,记录死亡时间,活动状态以及耗氧量 ②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小鼠一只):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将一只小鼠放入广口瓶,然后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先取甲酸放

入试管内,再加入浓硫酸1ml。连接加热试管(用酒精的间断加热,加速CO产生,不可使液体沸腾)观察记录一般状况* 观察记录如下:死亡(记录时间),计算小鼠耗氧率(R)* 3、亚硝酸中毒缺氧(小鼠一只) 观察记录一般状况 小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观察记录如下:死亡(记录时间),计算小鼠耗氧率(R)* 4、取出甲鼠及2,3实验小鼠尸体部分肝叶进行对比,记录颜色。 五、实验结果 表2.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乏氧性缺氧)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 篇一:小鼠实验性缺氧实验报告 \ 篇二:小鼠缺氧模型及其分析 课程名称:机能实验学教研室: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任课教师:张彩华授课章节:缺氧与普鲁卡因对神经干的作用授课专业和年级:2005级医疗授课学时:8学时 授课时间:2007年3-7月 实验题目:缺氧 实验目的:1.观察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2.复制几种类型缺氧的模型,观察血液颜色的特点,分析其机制根据大纲要求: 掌握概念:缺氧、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紫 绀、肠源性紫绀。 熟悉并理解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熟悉氧代谢的四个环节(摄取、携带、运输和利用)及反映血氧情况的一些指标(氧分压、氧含量、氧容量、氧饱和度,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掌握各型缺氧发生的原因及主要发病机制,掌握各型缺氧的特征(血氧变化的 特点和皮肤黏膜颜色变化)。 实验原理: 1. 现代病因学认为,疾病是由于原因和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原因是引起疾病所不可缺

少的因素,并且往往决定疾病的特异性,它与相应的疾病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而条件则不是疾病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它往往是通过作用于致病因子或改变机体反应性,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2. 缺氧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供氧不足或利用氧障碍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功能代 谢和形态 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根据不同的病因,可以把缺氧分为四种类型:低张 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不同类型的缺氧具有不同的病因以及不同的血液颜色和血氧变化特点。 实验对象:小鼠 实验器械和药品:电子秤、注射器、钠石灰、小鼠缺氧瓶、测耗氧量装置、剪刀、镊子、滤纸、苦味酸、一氧化碳包;生理盐水、1.25%尼可刹米、2%水合氯醛、5%亚硝酸钠、0.1%氰化钾 实验方法: 一、原因和条件作用的分析 1. 取3只小鼠称重,编号1、2、3,用苦味酸做好标记 2. 注射及处理: 1号:生理盐水,0.2ml/10g ,腹腔注射 2号:1.25%尼可刹米,0.2ml/10g ,腹腔注射 3号:2%水合氯醛, 0.2ml/10g ,腹腔注射 给药后分别放入三个缺氧瓶中,密闭计时,观察动物活动情况至死亡。 3. 用测耗氧量装置测定总耗氧量(A) 4. 计算耗氧率(R):根据小鼠体重(W),存活时间(t),总耗氧量(A)计算 小鼠耗氧率R(ml/min/g) =A/(W*t.) 二、几种类型的缺氧 1. 取3只小鼠称重,编号4、5、6,用苦味酸做好标记 2. 注射及处理:

病理生理学习题——缺氧..

缺氧 单5选1 (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1分]关于缺氧的描述,下项最为贴切的是 A:血液氧饱和度降低 B: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 C:组织供氧不足或不能充分利用氧 D:血液氧含量过低 E:血液氧容量降低 标准答案:C 2.[1分]低张性缺氧主要血气特点是 A:血液氧分压低于正常 B: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 C: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 D: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 E: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 标准答案:E 3.[1分]等张性缺氧时 A:血氧容量降低 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C:血氧饱和度降低 D: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 E:血氧含量正常 标准答案:A 4.[1分]低氧血症是指 A:血液氧分压低于正常 B: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 C: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 D: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 E: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 标准答案:B 5.[1分]动脉血氧分压是指 A: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O2的毫升数 B:溶解在动脉血液中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C:血红蛋白和氧结合力的大小 D: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 E: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 标准答案:B 6.[1分]血氧饱和度一般是指 A:血液中溶解的O2量和总O2量的比值

C:HbO2和未结合O2的Hb的比值 D:HbO2和Hb总量的比值 E:未结合O2的Hb量和Hb总量的比值 标准答案:B 7.[1分]决定血氧饱和度最主要的因素是 A:血液pH值 B:血液温度 C:血氧分压 D:血液CO2分压 E:红细胞内2,3-DPG的含量 标准答案:C 8.[1分]缺氧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内2,3-DPG浓度升高 B:血液H+浓度升高 C:血液CO2分压升高 D:血液温度升高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A 9.[1分]有关血氧指标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A:血氧容量决定于血液中Hb的浓度及Hb和O2的结合力 B:血氧饱和度的高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无关 C:动脉血氧分压取决于吸入气中氧分压的高低 D:血氧含量是指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O2的毫升数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动脉血氧含量及组织利用氧的能力标准答案:C 10.[1分]P50 是指 A:氧含量50%时氧分压值 B:氧容量50%时氧分压值 C:氧饱和度50%时氧分压值 D:溶解氧量50%时氧分压值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的50%时氧分压 标准答案:C 11.[1分]缺氧性细胞膜电位改变主要是由于 A:脱氧酶活性下降导致线粒体呼吸功能降低 B:溶酶体肿胀、破裂 C:细胞内ATP含量降低 D: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增高,钠、钙内流,钾外流 E:胞浆内缺氧诱导因子活性增高 标准答案:D

病理生理学缺氧复习

缺氧作业一 缺氧、低氧血症、氧容量、氧含量、氧饱和度、P50 缺氧指当组织的氧供应不足或利用氧障碍时,导致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低氧血症由于动脉血氧含量明显降低导致组织供氧不足。 氧容量指PaO2为19.95kPa (150mmHg)、PaCO2为5.32kPa(40mmHg)和38℃条件下,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Hb)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CO2max高低取决于Hb质和量的影响,反映血液携氧的能力。 氧含量是指100ml血液的实际带氧量,包括血浆中物理溶解的氧和与Hb 化学结合的氧。当PO2为13.3kPa(100mmHg)时,100ml血浆中呈物理溶解状态的氧约为0.3ml,化学结合氧约为19ml。 氧饱和度是指Hb结合氧的百分数。 动–静脉氧差(A-V dO2)为CaO2减去CvO2的差值,差值的变化主要反映组织从单位容积血液内摄取氧的多少和组织对氧利用的能力。 P50 指在一定体温和血液pH条件下,Hb氧饱度为50%时的氧分压。 低张性缺氧指由PaO2明显降低并导致组织供氧不足。当PaO2低于 8kPa(60mmHg)时,可直接导致+CaO2和SaO2明显降低,因此低张性缺氧也可以称为低张性低氧血症。 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 hypoxia)是指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所引起的缺氧。 氧中毒由于吸入氧分压过高或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使患者出现听觉或视觉障碍、抽搐和晕厥等神经症状,部分患者出现溶血反应,或因引起严重呼吸衰竭致死,这样一类临床综合征,称为氧中毒 1、试述循环性缺氧的概念与产生原因。 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供氧不足称为循环性缺氧,又称为低动力性缺氧。产生原因包括全身性或局部组织的缺血或淤血。如休克、心衰、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 2、何谓组织性缺氧?简述其发生的常见原因。

小鼠缺氧实验指导(2016)

实验三实验性缺氧 【实验目的】 1.掌握各型(低张性和血液性)缺氧动物模型复制的方法,了解缺氧的分类。 2.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机体的变化(活动状况、呼吸、粘膜及肝脏的颜色)及存活时间; 3.观察不同年龄和中枢兴奋状态对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影响,理解条件因素在缺氧发病中的重要性。 4.掌握各型缺氧的发生机制及特点。 5.了解常见血液性缺氧的解救措施。 【实验原理】 导致低张性缺氧最常见的原因包括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和外呼吸功能障碍。本实验将小鼠放置于加入钠石灰的密闭广口瓶内,随着小鼠的呼吸消耗,广口瓶中氧气含量逐渐降低,模拟外环境氧分压过低引起的低张性缺氧。观察低张性缺氧时机体的变化(活动状况、呼吸、粘膜及肝脏的颜色)及存活时间。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很多,除缺氧时间、速度、类型和程度外,还与缺氧时中枢功能状态和年龄等因素有关。本实验通过应用药物改变小鼠的中枢兴奋状态及选择不同年龄的小鼠,观察不同条件下低张性缺氧小鼠的活动状况和存活时间。 血液性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从而降低血液携氧能力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缺氧。本实验将复制两种常见血液性缺氧模型:一氧化碳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引起的血液性缺氧。一氧化碳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失去结合氧的能力,从而导致血液携氧能力降低而引起机体缺氧。亚硝酸钠是强氧化剂,可使血红蛋白分子内二价Fe2+氧化成为三价Fe3+而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同样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血液性缺氧。【实验对象】 成年小鼠(性别、年龄、体重近似、雌雄不拘)、新生小鼠 【实验药品和器材】 %尼可刹米、%氯丙嗪、生理盐水、钠石灰、5%亚硝酸钠、1%亚甲兰、浓硫酸、草酸。 缺氧瓶带气压平衡装置、耗氧量测定装置(图1)、1 ml注射器、5 ml注射器、电子天平、纱布、滤纸、眼科剪、眼科镊、小烧杯、酒精灯、火柴、CO发生装置(图2)、气囊袋。

病理生理学理论指导:血液性缺氧

(一)原因 1.贫血Hb数量减少所致的缺氧,又称贫血性缺氧(anemichypoxia)。 2.CO中毒Hb与CO结合形成碳氧Hb(carboxyhemoglobin,HbCO),从而失去运氧功能。CO与Hb结合的速率虽仅为O2与Hb结合速率的1/10,但HbCO的解离速度却为HbO2解离速度的1/2100.因此,CO与Hb的亲和力比O2大210倍。当吸入气中有0.1%的CO时,血液中的Hb可能有50%为HbCO;CO还能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使其2,3-DPG生成减少,氧离曲线左移,HbO2中的氧不易释出;一个Hb分子可同时与CO和O2结合,这种Hb所带的O2也很难释放。因此,CO中毒既妨碍Hb与O2的结合,又妨碍氧的解离,从而造成组织严重缺氧。在正常情况下,当红细胞崩解,亚铁血红素的吡咯环裂解时,可产生少量CO,故正常人血中可有0.4%的HbCO.当吸入含0.5%CO的气体时,血中HbCO仅在20-30min就可高达70%,中毒者将死于心脏和呼吸衰竭。 3.高铁Hb血症Hb中的二价铁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可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铁Hb (methemoglobin,HbFe3+OH,MHb),也称变性Hb或羟化Hb.高铁Hb中的三价铁因与羟基牢固结合而丧失携氧能力,加上Hb分子的四个二价铁中有一部分氧化为三价铁后还能使剩余的Fe2+与氧的亲和力增高,导致氧离曲线左移,使组织缺氧。生理情况下,血液中不断形成极少量高铁Hb,又不断被血液中的还原剂如NADH、抗坏血酸、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还原为二价铁Hb,使正常血液中高铁Hb含量只占Hb总量的1%~2%.亚硝酸盐、过氯酸盐等氧化剂中毒时,如血中高铁Hb含量增加至20%~50%,就可出现头疼、衰弱、昏迷、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等症状。较常见的是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后,经肠道细菌作用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后者吸收导致高铁Hb血症,称为肠源性紫绀(enterogenouscyanosis)。 4.Hb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强如输入大量库存血液,由于库存血中红细胞2,3-DPG含量低,可使氧合Hb解离曲线左移;输入大量碱性液体,使血液pH升高,在短时间内通过Bohr 效应也可使Hb与O2的亲和力增强;此外,Hb肽链中氨基酸替代(如α链第92位精氨酸被亮氨酸取代),也可大大增强Hb与O2的亲和力,从而使组织缺氧。 (二)血氧变化的特点与组织缺氧的机制 血液性缺氧时,由于外呼吸功能正常,故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正常,但因Hb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使血氧容量降低,因而血氧含量也减少。 CO中毒时,病人血氧含量降低。将血取出在体外用氧充分饱和后,测得的血氧容量则是正常的,因为此时O2已完全取代CO,HbCO已不复存在。 毛细血管床中氧向组织、细胞弥散的动力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氧分压梯度,在毛细血管动脉端血液PO2高,故O2向血管外弥散速度快。血液由动脉端流向静脉端时,血氧含量逐渐减少,PO2逐步下降,氧向组织的弥散速度逐步减慢,故组织获得的氧量取决于毛细血管中的平均氧分压与组织细胞的氧分压差。贫血病人虽然PaO2正常,其毛细血管床中平均血氧分压却低于正常,故使组织缺氧。例如,一贫血病人Hb为正常值的一半,则其血氧容量为10ml/dl,100ml血液流入毛细血管床,释出1ml氧后,SO2由95%降至85%,PO2由100mmHg 降至53mmHg;而正常人100ml血液释出1mlO2后,SO2由95%仅降至90%,PO2仅降至63mmHg.可见,贫血病人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血氧分压降低较快,氧向组织弥散的速度也很快减慢,导致组织缺氧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低于正常。 Hb与O2亲和力增强引起的血液性缺氧较特殊,其动脉血氧容量和氧含量可不低,甚至有的还高于正常。这时的组织缺氧是由于Hb与氧的亲和力较大,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致,其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小于正常。 血液性缺氧的病人可无发绀。严重贫血的病人面色苍白,即使再加上低张性缺氧,毛细血管中脱氧Hb仍然达不到5g/dl,故不会出现发绀;CO中毒者血液中HbCO增多,故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严重缺氧时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粘膜呈苍白色;高铁Hb呈咖啡色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