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略论我国企业财务制度变革及需要改进的问题

略论我国企业财务制度变革及需要改进的问题

2007.07

略论我国企业财务制度变革及需要改进的问题

□赵东华

(襄樊江山汽车变速箱公司湖北?襄樊441000)

摘要从经济学角度看,生产力发展了,必然要求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上的财务制度进行变革,以适应发展了的生产力要求。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曾多次发生变革,有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

关键词企业财务制度概况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7)-316-01

企业财务制度是企业在特定宏观财务制度及自身经营管理特点的制约下,界定企业财务权限,组织财务活动,协调各财务层次的权责利关系,选择财务管理政策及工作规则和程序的一整套财务规范。企业财务制度变迁革是指企业财务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其替代、转换与交易活动存在着种种技术的和社会的约束条件。企业财务制度变革可以理解为一种效益更高的财务制度对旧的财务制度的替代过程。从深层次上讲,企业财务制度变革就是与财务活动有关的各利益主体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

一、企业财务制度变革的概况

我国的财务管理体制曾多次发生变革。以1993年7月1日财政部颁布实施《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为界,可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财务制度分成旧的财务制度(建国初期~1993年7月1日以前)和新财务制度(1993年7月1日~2007年)两个大的阶段。

1978年以前,我国财务管理体系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准备阶段和“一五”时期的建立阶段,跃进时期的利润分成和流动资金的“全额信贷”,20世纪60年代企业财务管理进入巩固、提高的新阶段并经历了文革期间“混乱的宏观财务管理体制”。此时企业没有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权,统一按照国家的宏观财务制度规范操作,从而尚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企业财务制度。

1978年后,利润分配制度由1978年的企业基金制度、1979年的利润留成办法,逐步改为基数利润留成加增长利润留成的模式,再由1983年和1984年的两次“利改税”,到1986年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1991年试行利税分流。在资金管理体制上,1979年首先进行基本建设拨改贷试点,1981年起全面推行,1983年起对流动资金实行全额信贷。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在这期间,国家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收统支、统负盈亏改为企业自收自支、利润包干上交制,对企业筹资、投资、成本、收入等方面的体制进行了局部性改革,适当下放部分财务自主权。可以说,在这几十年间,我国的财务制度虽说也时常有一些变动,但从根本上说,都是适应计划经济要求的财务制度。宏观上实行的是国家“统收统支,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体制。

1993年7月1日,财政部颁布实施《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这在我国建国以来的财务制度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的、革命性的事件,它是我国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在财务制度领域的体现。我国的宏观财务管理体制从“统收统支,统负盈亏”转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我国的财务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财务制度不再按照所有制性质和企业经营方式来划分制订,而是统一了不同所有制、不同组织形式、不同经营形式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按经济特性,划分制定了九大行业制度。从财务制度上,保证企业之间能进行公平竞争。从根本上说,新财务制度体现了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作为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市场主体,产权关系得以明晰的前提下对财务制度的要求。新财务制度将重点放在帮助企业搞好内部财务管理上,而过去那一套财务制度更多的则是国家直接管理企业,监督企业资金运动的主要手段。

二、企业财务制度需要改进的几个问题

(一)企业财务制度习惯于宏观财务制度的范式,缺乏创新性。目前,我国所有企业基本上均制定了适合的财务制度,并交付工商和税务部门备案,但有些企业的财务制度仍然直接套用宏观财务制度,以财政部的指导意见为模板,未能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量身定做符合企业财务运作要求的制度,以至于制度长期保持不变,缺乏创新性,且未能在企业中贯彻执行。

(二)会计和内部审计制度与财务制度的混同。目前部分企业仍未能将财务工作与会计工作区分开来,而且许多企业将会计及内部审计人员设置在财务部门,因此就出现了财务制度中包括会计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或者会计制度中包括财务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的现象。实质上三者存在差异,会计制度主要对企业会计核算进行规范,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内部审计制度是对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的规范;而财务制度则是对财务机构设置及工作职责,资产、负债和权益管理及工作规则和程序等的规范。

(三)企业财务管理功能弱化及人才缺乏制约企业财务制度的发展。我国有些企业财务管理功能弱化,因而无法意识到财务制度所能给企业带来的效益,致使财务制度建设不完善,甚至流于形式,未被执行,缺乏权威性。同时,有些企业因缺乏具备财务专长的人才,因而无法设计出符合企业运作要求的财务制度。

(四)财务分析与评价未得到多个财务层次的共同参与。财务经理层全面负责财务分析与评价工作则很难将企业的激励目标贯彻到整个财务管理工作中。业绩评价关系到各层次的激励问题,需要高级管理层参与其中,共同设计一套能够反映企业各层次职工业绩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并根据业绩给予适当的奖励。出资者为了确保资本的保值和增值,也需利用多个业绩评价指标考核经营者,从而降低管理层的道德风险,使经营者目标与所有者目标趋同。

(五)企业财务制度的制定未经过各财务层次的充分讨论。我国许多企业财务制度仅由企业的财务部门制定,而企业的出资者、经营者却未能参与到整个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因而企业财务制度无法体现通过合作性的博弈谈判形成的财务目标,难以在整个企业中有效执行。如目前财务制度中的财务组织机构与职责权限制度仅涉及财务经理层,权责利不够明晰,需在制度中进一步强调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及财务部门、各职能部门、子公司、事业部等处理财务事项的权利和职责范围。

财经纵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