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摘要:

相关资料表明,当前小学生的体质正呈现越来越弱的趋势,显然这与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缺乏锻炼有关。小学开设体育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然而当前的小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不高,这也直接导致体育课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便成为了小学体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同时人们对体育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就得激发学生的兴趣,体育课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学生兴趣的培养;教材激发;课堂设置疑问;多媒体技术的课堂应用;情景教学;掌握学生心理特征,加强体育兴趣培育;应用情感的感染。

关键词:

体育教学、学生兴趣、教学内容

正文: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及爱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当前体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学生兴趣的培养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动机(包括学习目的、学习兴趣等)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对于学生的倾向性、持久性和效果性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了学习动机,他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积极思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目前,小学生正处于好动、贪玩时期,是抱着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来上体育课的,我们应抓住学生这一“薄弱”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并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充分体会独立完成技术动作的满足感。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呢?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及千方百计地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应注意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并在多项教学内容的实施中和教学环节的转换中给学生一些新奇的刺激,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犹存。”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一)科学性,即在教材安排上做到先后得当

学生在课初思想和注意力比较集中,对学习新技术比较有利。因此,必须把新授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使运动负荷的变化符合人体活动的规律,应将运动负荷较小的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持续学生对课的兴趣,应该将游戏和比赛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为了不至于使学生疲劳而影响学习,一般应该把灵敏、柔韧和协调性的练习,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而把力量性、耐力性的内容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

(二)趣味性

趣味性即对现行的那些单调、枯燥、重复的教材进行适当改编,使之体现游戏性、竞争性、趣味性和适当的惊险性。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上进心和好胜心强的特点,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测验、比赛等多种多样的竞技形式,不仅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陶冶情操。

(三)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下面是例1.大地复苏的春季,许多学校为了保护草坪,常用栅栏和绳子将草坪围住,形成一道“不雅”的风景。如果我们在此时的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经常让学生吟诵“小草才露尖尖角,我的脚下把情留;等到绿草如荫时,我在上面跑跳投”的诗句……我们能想象,无论是操场伤还是同学们的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已经形成了。含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德育目标,入情入理,自然会拨动学生们的心弦。

例2:在三年级下册《模仿动物走》中,我只示范了两个动物的模仿动作,之后,就安排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想象动作进行练习5分钟。在这5分钟里,学生模仿了各种动物形象,并且有的学生还模仿起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和动物

玩起游戏,使整堂课保持浓厚运动氛围。

例3:在掷垒球教学中,有几个学生的动作不正确,用直臂掷远,还认为

这样的方法掷得最远,不改动作。就此,我用形象的例子说明了发力原理,鞭

打动作的科学性……此后,学生逐渐改了动作,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例4:在课堂学习方法形式上,允许学生自己创新。在跳绳和呼啦圈教学中,在完成课的要求后,有几个学生自己玩起了绳子和呼啦圈。我并没批评他们,还表扬了他们,依次让全部学生进行了创造练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

了充分的调动。

三、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地要我学”,变为“主动地我要学”,并且“喜欢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用设置疑问、多样化、兴趣化、选择性等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样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对于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了重要作用。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较多,如“悬念式设疑”,在课的一开始设置一些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并且自己通过亲身体验能把问题解决。

四、用情境教学法

现代体育教学改革正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体育教学精华的基础上,向着突出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面、参与度、参与效果以及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方向迈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渐由强调以教师为主导的封闭式、注入式的传统模式向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的评价逐渐由一般的生理性指标和练习密度及重结果等评价向较综合的方面及重过程的评价方向转变。通过创设具有鲜明主题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产生共鸣、形成共振,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与一般体育情境教学法相比,它主题鲜明,情境创设一脉贯通,

同时又不忽略中小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因此,它更突出以人为本,并将基础教育知识综合化地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使体育教学育人、育智、育体和谐发展。

五、掌握学生心理特征

在科学技术高度现代化的今天,体育已全面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学生对体育的价值也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加上体育具有竞赛、健身、健美等特点,这些都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学生朝气蓬勃、活泼好动、孜孜以求、奋力进取,充分意识到人的价值以及应尽的义务。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他们一方面尽量表现自己的才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赏和鼓励;另一方面又渴望得到经验丰富的长者和学识渊博的老师的教诲。因而,尊重、爱护他们,热情教育、帮助他们是培养体育兴趣的关键。同时,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观,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主体观的影响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我们的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内心得以体现。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

1、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

2、言行避免粗暴;

3、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

六、提高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意义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因此小学应该把培养小学生的兴趣作为体育教学的主旨,这样小学生才可以在体育课程中真正得到乐趣。

(一)实现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双向沟通

任何学习都涉及到师生两方想法的沟通。类似的,小学体育教学也必须实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然而,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都是采取教师讲授为主,小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这使得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缺乏活力。作为重点教学改革之一的兴趣教学模式可以终结这些弊端,使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方式转为有教有学,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一旦实现让小学生对体育学习感兴趣之后,体育老师就不必苦口婆心地单方面进行知识灌输,体育教师可以指导小学生,学生一方面可以听老师授课,同时也可以主动提出问题和老师交流,实现双向沟通,课堂必定充满活力,小学生也真正能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去。

(二)促进实现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

传统小学体育教学认为体育教学应该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话就是权威,学生应该听从教师。然而,此种教学模式显然剥夺了小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而以培养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则注重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以学生为主角”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学生的兴趣进行指导工作,做到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

七、提高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实施措施

1.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为了使得小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体育教学将

小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因此从教学务的确定,教学方案的编制,一直到教

学环节的细化和调整,都必须详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当前水平及兴趣所在,甚

至可以在编制之前调查清楚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过程中,必须鼓励小学

生积极提出问题,而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对课堂内

容进行总结。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因此,我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

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

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

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

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

体育教师言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

2. 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八、总结

以提高小学生兴趣为主导的体育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教学指导模式,它是时代和人类精神进化的必然产物。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为了实现以培养小学生兴趣为主导的体育教学模式在小学的普及,各小学必须坚定信念,努力完善兴趣教学的教学环境,为其在我国小学教学中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体育学法论》于素梅毛振明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体育教育学》刘清黎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新编体育教学论》邓星华谭华著北京体育大学图书出版社

中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中体育品德在课堂中的培养途径 (2)

中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中体育品德在课堂中的培养途径 -----以成都市武侯区为例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出炉。框架中将科学性、时代性和名族性作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由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共同构成。其中体育核心素养是组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必不可少的因素。体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体育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包括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而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对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关注不够,造成了一些问题的出现,这次将体育品德纳入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可见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一、体育品德概念及具体内容 体育品德培养对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有着实际的意义,随着近年来中小学体育品德教育的缺失,学生在体育品德方面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加强中小学体育品德教育变得尤为重要。然而体育品德指的是什呢在对成都市武侯区32名体育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其中23名教师体育品德的概念和内容不够了解。而在对成都市第十二中学的16个教学班的调查中发现,92%的同学不知道体育品德是什么。那么,什么是体育品德呢体育品德的内容包括的那些在2016年3月,国家出台的20种学科素养中将体育与健康学科也列入其中,并将体育品德作为体育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指出体育品德是体育运动中应对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的作用。体育品德的具体内容有:自尊自强的心理状况;勇敢顽强、积极进取、主动克服内外困难的能力;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态度和精神;对待比赛胜负结果的态度(胜不骄、败不馁);判别自己运动角色的能力;在体育活动在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遵守规则、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二、中小学体育品德在课堂中的培养途径 结合中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中体育品德的具体内容,对成都市武侯区中小学体育品德的培养,应细分到各个学段,针对学段特点,具体落实到体育课堂中。通过教师引导,引起学生的重视,以促进中小学生体育品德的养成。 1、在技能难度的学习中培养中小学生的自尊、自强心 自尊与自强心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我们国家民族性的需要。而普遍的成都市武侯区的中小学生自尊心较强,而自强心还有待提高。如在对成都市武侯区川大附中、西北中学、武侯高中、太平园小学的体育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如学生在立定跳远的测试中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很稳定,每学期的变化不是很明显,虽然他们相信自己可以跳的很好,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前进目标,课余时间也不会自己进行专门性的练习,而面对没有变化的成绩,却能够坦然接受,自强精神明显不足。 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心理上加强自尊、自强心的教育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在思想上重视,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同时,在对技能难度的设置中,体育教师要循序渐进,让学生不断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培养起兴趣,主动的寻求突破。而言语上的鼓励也能让学生充满信心,激发他们的潜能,创造更好的成绩、使自强心不断得到增长。 2、树立学生信心,提升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能力 中小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有的困难会激发

浅谈小学生体育素养

浅谈小学生体育素养 摘要:当前小学生对体育认识不够,学生身体素质不理想。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素养的概念,重视培养学生体育素养锻炼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素养 小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为了自己的将来前途,一心一意放在文化学习上,对体育人生不够重视,因而忽视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这与小学课程的主要目标“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体育素养的概念和现状、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正确理解体育素养的感念。 所谓体育素养就是一个人平时养成的体育方面的修养。对大多数人而言,小学阶段是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小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体育锻炼也就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小学生体育素养的构建及其行为培养要以健康为核心,并侧重于集体保持身心健康所具备的有关体育方面的修养。 1、健康意识,包括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爱好,并能通过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确定适合小学生锻炼的项目,形成坚持自觉锻炼的习惯和集体配合练习的体育意识。 体育知识,含生理卫生常识,体育人文知识,体育锻炼常识三方面。具体地说就是初步了解人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基本的生理常识;了解和

掌握相关体育人文知识,具备对重大体育赛事的欣赏能力和功能与价值。 2、体育技能,包括锻炼技能和对锻炼的自我评价技能。学生在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两种以上的健康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锻炼能力,掌握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选择合适自身安全的进行体育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3、身体素质,包括健康素质与运动素质。健康素质是运动素质的基础,所谓健康素质即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的身体状态,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运动能力,使自己具有能够适应从事多种体育锻炼的能力。 二、应该了解体育素质现状 小学生体育素养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当然原因很多,有学习压力、体育风气、设施条件、学生伤害赔偿等因素。2011年全国体育健康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体育素质呈整体下降趋势。当然这是一个不完全的统计,但从整体上反映他们的体育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耐力素质和灵敏协调能力。对小学生体育认知和运动技能,就拿我校的情况就足以说明。我校处于村完小,但由于经济和基础教育水平发展不平衡,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方面的掌握和储备较为薄弱,而知识技能的不足则进一步导致他们远离运动场。从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角度看,部分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小学生体育素养的现状,是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现实。我们必须树立这样的理念,小学体育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未来,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具备从最基本的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的终身健康打下坚定的基础。

中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评分标准

中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评分标准(初中一年级) 分值1000 米 800 米50 米100 米200 米立定跳远 男(秒)女(秒)男(秒)女(秒)男(秒)女(秒)男(秒)女(秒)男(米)女(米) 100 3 :39 3 :09 95 3 :46 3 :16 90 3 :53 3 :23 85 4 :00 3 :30 80 4 :05 3 :35 75 4 :10 3 :40 70 4 :15 3 :45 65 4 :20 3 :50 60 4 :25 3 :55 55 4 :30 4 :00 50 4 :35 4 :05 45 4 :40 4 :10 40 4 :45 4 :15 35 4 :50 4 :20 30 4 :55 4 :25 25 5 :00 4 :30 20 5 :05 4 :35 15 5 :10 4 :40 10 5 :15 4 :45 5 5 :20 4 :50 0 5 :25 4 :55 分值 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投掷实心球一分钟踢毽子10 米×4 往返跑男(米)女(米)男(次)女(次)男(米)女(米)男(次)女(次)男(秒)女(秒) 100 12 46 80 86 95 10 42 72 78 90 8 38 64 70

85 7 34 56 62 80 6 32 52 58 75 30 48 54 70 5 28 44 50 65 26 40 46 60 4 24 36 42 55 22 32 38 50 3 20 28 34 45 18 24 30 40 2 16 20 26 35 14 16 22 30 1 12 12 18 25 10 8 14 20 8 4 10 15 6 0 6 10 4 2 5 2 0 0 0 中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评分标准(初中二年级) 分值1000 米 800 米50 米100 米200 米立定跳远 男(秒)女(秒)男(秒)女(秒)男(秒)女(秒)男(秒)女(秒)男(米)女(米) 100 3 :29 3 :04 95 3 :36 3 :11 90 3 :43 3 :18 85 3 :50 3 :25 80 3 :55 3 :30 75 4 :00 3 :35 70 4 :05 3 :40 65 4 :10 3 :45 60 4 :15 3 :50 55 4 :20 3 :55 50 4 :25 4 :00 45 4 :30 4 :05

体育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对体育教学逐渐重视。该文以小学体育教学为出发点,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论述,并且针对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叙述。 在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并非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重点在于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小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小学教育中,体育学科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能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体育运动能加强团队精神,使得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 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试能力,他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2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2.1 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的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我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2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体育教学与各类文化知识的整合性,是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小学体育教育渗透德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体育教学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体育教师在游戏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2.3 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主健身的习惯 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4 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浅论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浅论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内容摘要:兴趣是动力的源泉,是干好每一件事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兴趣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一直以来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沿用老的教学方法及其他主客观原因导致体育课堂气愤沉闷,毫无新意可言。本文针对导致中学生体育课堂兴趣不高的内外部原因,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克服种种不利因素,激发、诱导和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和训练效果,从而使学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中学体育体育兴趣 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 质教育已成为实现科教兴国、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 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更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体育学科不仅可以让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课堂,为学生提供独有的开阔的丰富的学习和活动环境,还可以让学生强健体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其中体育兴趣是影响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 一目前中学体育课堂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现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如是说,它不但是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的动力。孔子亦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一个人的兴趣对其学习和活动的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兴趣呢?所谓兴趣,就是指人们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而体育兴趣是指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只有学生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才会精神饱满,积极主动,由要我练转变成我要练。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体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6-11-24T15:27:18.21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10期作者:王杰己[导读]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学工作成功的关键。 甘肃省民勤县第四中学733399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学工作成功的关键。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启迪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动因。学习若缺乏正确动机,那么学习必是盲目的;动机正确,学习行动就会坚持、持久。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以多种手段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外,还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其明确上好体育课,锻炼好身体,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提高民族体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是自己将来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物质基础;也是健康长寿之道。从而吸引学生产生追求的意向,形成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对体育保持深厚的兴趣。 二、培养 未知欲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并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的一种内心渴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所教动作特点,恰如其分地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习兴趣。譬如在教前滚翻时,向学生提问:“一个长方形木头和一个篮球同时在地面上滚动,哪个物体滚得圆滑些?”既揭示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加深对动作要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探究问题的兴趣。 三、保持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常与情绪状态有密切联系,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保持浓厚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绪体验的情境,采用新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探究反射(表现为注意),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如队列练习,改变行走路线以竞赛形式出现,学生便会兴趣盎然,练而不厌。又如手榴弹练习,在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后,立即改用掷准方法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掷远团体赛,学生的练习兴趣就大增,进而产生更高水平的定向——求知欲,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巩固 根据少年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较高、兴奋占优势、易扩散、易疲劳的这一生理特点,教师要切实把握好学生能够保持学习兴趣的时间(即每个练习形式的时间),做到见好就收,使学生大脑皮层中总有一个适度的兴奋灶,给他们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为下一堂体育课打下好的基础。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04-10T06:46:08.286Z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5月总第343期作者:邢飚付伟[导读] 它需要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长期坚持并有规律地逐步进行下去,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山东省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二小学255000;山东省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七小学255000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有效实施体育教育能够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全面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尤其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已经成为一个新概念。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就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它需要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强化和训练,不断地实践,最终形成具有鲜明的体育特色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品质。简单来说,学生的体育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而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以这些体育核心能力的综合,是为学生身心整体协调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应该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呢? 一、注重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必须首先有一桶水。”打铁还须自身硬,要想让学生有一副好身板,有健康的心理、卓越的身体素质,首先体育老师就必须具备比较深厚的专业知识,要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老师的教学和传授。老师的专业素养必须高,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必须让学生从心底里信服,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明显,体育教学的效率才会得到提升。 首先,体育教师必须对体育教育事业具有无私的爱,这是作为一名优秀体育教师必备的素养。只有对体育教育事业充满爱,才会全身心地投入体育教育与教学之中,并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其次,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体系。随着学生学习水平的逐步提升,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也逐步加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精通本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技艺的基础上,还要尽可能地对相邻学科进行一定的涉足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熟练地驾驭课堂,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接受到其它不同学科与之有关联的知识结构,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极大的帮助和推动作用。 第三,体育老师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所在,也是感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提高训练成绩的关键。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可以让学生的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同样,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也是一名优秀老师的特质,它可以有效地激发体育教师不断地接触了解学生,用自己的专业和热情去教育感化每一个学生,克服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障碍,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起到榜样和表率作用。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实践 新课程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立足于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积极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多方刺激学生,启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成功体验,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更好地参与体育训练与实践活动。 首先,体育老师要学会推陈出新,要善于在传统的体育训练活动中推出创新性的举措,丰富体育训练活动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眼前一亮,产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比如30米跑训练,可以采用往返跑、夺红旗跑、折线跑、跨越障碍物跑等不同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锻炼,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体育老师要将游戏融入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让学生在快乐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体育训练项目的基本要求。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帮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 第三,尽量地将体育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比如带领学生外出郊游,让学生在不同的路况中进行不同体育项目的体验,比如在平地上慢跑、在爬山时体验高抬腿跑、在游乐场体验平衡木等。 三、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接受体育教育和有目的地实施体育锻炼,以此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状况、满足精神需求的目的。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所以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努力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一定的爱好并为之付出努力,形成体育技能和技巧;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并由此引导学生因地制宜地进行体育锻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锻炼身体、应该怎样锻炼身体,学会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项目、确定运动量,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开展科学锻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指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一定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以此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此外还要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加以培养和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运动与健康自我评价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运动与健康自我评价 一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能积极主动的参加各项体育锻炼,听从体育老师的安排,达到 课标要求。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主动地抽出时间进行锻炼每天下午坚持跑步等,强健 体魄,为紧张的学习生活打好身体基础。 二我是一个爱好运动的人,喜欢很多不同种类的运动,我的体育成绩虽然一般,但是 一直都能坚持参加老师要求的各项体育活动并且能达到老师要求的标准。在健康方面我能 保持健康的饮食,而且我有一个自己满意的好身体。 三对于体育我有很强的热情,能够坚持天天都锻炼身体,而且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能够 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所以我很少得病,生命在于运动。而且体育对智力的发展有 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生命在于运动,我身体从小就很弱,但我仍积极参加体育课,在参加者过程中,我 非常高兴,我能和他人一样。流汗和大口呼气,因为我的坚强和努力。现在,感冒,发烧 等病也都不再缠身,运动让我受益匪浅! 五热爱生活,作息规律,重视体育锻炼,积极、认真地参加学校的体育课、体育活动,体育成绩优良,身体健康。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也能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六平日里能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听从体育老师的安排进行锻炼,使自己拥有更加 健康的体魄。 七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能积极主动的参加各项体育锻炼,听从体育老师的安排,达到 课标要求。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主动地抽出时间进行锻炼每天下午坚持跑步等,强健 体魄,为紧张的学习生活打好身体基础。 八我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着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天早上坚持参加 晨练,呼吸早上新鲜的空气。我喜欢在阳光下运动,比如打羽毛球,骑自行车,打太极等。积极体育锻炼不仅强魄了我的身体,还让我在运动中增进了与同学间的友谊。 九本人是一个爱好运动的人,喜欢很多不同种类的运动,能坚持参加老师要求的各项 体育活动并且能达到老师要求的标准。 十我的体育成绩虽然一般,但对待每次的体育课、课间操和运动会,我都以积极的心 态和良好的态度对待。通过一个学期的锻炼,我的体育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适当的体育 锻炼是非常必要的,在下个学期我依旧会以认真的态度对待运动。 十一积极参加体育锻练,认真上好体育课,成绩合格。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喜欢打羽 毛球和骑自行车,会利用空闲时间和假节日去打羽毛球和骑车锻练。身体健康,注重个人 和环境卫生。心理健康,情结稳定,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结在各种环境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体育教学略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81474120.html,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体育教学略谈 作者:肖晨 来源:《教育界·上旬》2018年第10期 【摘要】体育核心素养有别于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更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要求教师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讲解,还应加强技能传授,因此,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文章以小学体育教学为主要探究对象,分析了核心素养培养下的体育教学策略,以为相关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教学;培养策略 体育是学校教育之重要组成,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体育教学都被教师与学生所忽视,其教育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实现。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大力推动下,特别是随着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社会各界日益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并加强了对体育教学的研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就需优化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模式,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活动,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 一、体育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概念在我国于2014年提出,并于2016年对核心素养的三大方面、六大要素、十八个基本要点进行了详细解读。至此,各阶段的学校教学纷纷引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理念,要求将学生培养为“全面发展的人”。鉴于各学科的教学特点不同,对于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培养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集中在身体素质、心理品质、体育技能、健康意识等多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身体素质。体育教学应能发展学生的运动素质以及健康素质,使学生通过锻炼增强体魄,拥有一定的体育运动能力,身体以及大脑能够同步发展,保持充沛的精力开展日常学习,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心理品质。体育教学应能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坚强的毅力,形成与他人积极合作的精神,以积极向上的面貌开展生活与学习,形成健康的心理,拥有良好道德素养,能在体育活动中培养集体意识、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第三,体育技能。体育技能是学生掌握各种体育活动的熟练程度及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其包括体育锻炼技能和自我评价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传授学生科学的体育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课题名称】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课题概述】 喜欢体育活动、乐于运动是大多数学生的天性。学校体育课本应该是学生喜欢参与的理想乐园,但是,学校体育专家和从事实际教学的广大体育教师都有一种困惑,就是学生喜欢参与体育活动则不喜欢上体育课。而且年级越高,这种表现越明显。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运动参与’的热情,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呢?我想通过体育活动与体育课探究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因素,进而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研究目标】 1、通过“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来转变厌学情绪,切实转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使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为终生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研究,寻求和探索小学体育课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总结体育课教学经验,为相关课题研究与加强学科教学提供有效策略。【主要措施】 课题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结合“体育新课改”的模式,采取多种有效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 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一个全新的理解,使其充分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其内心深刻意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逐渐地产生一种拥有健康体魄的愿望。同时,教师循序渐进地、因势利导地利用多种方式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肯定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此前提下,教师教得带劲,学生学得起劲,学生们掌握运动技巧、技能的欲望愈强,那么,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二、示范带动,培养兴趣 体育教学一般采取讲解示范的方法进行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优美规范的

浅谈体育教学实践中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

浅谈体育教学实践中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 摘要:在小学阶段,体育课程是实现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主要学科,而核 心素养理念则将体育学科的培养目标更加细化。因此,文章从体育学科的核心素 养内容出发,针对提高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探究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核 心素养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一、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容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 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在核心素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延伸出来的,其基本框 架依然是从学生的“认知性素养”和“非认知性素养”出发,让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体 育知识、体育技能,更能够发展出获得知识的能力,形成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习 惯等。具体来讲,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是构成体 育核心素养的关键。其中运动能力不仅包括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还包括学生在 运动中积累的经验、掌握的技能等。健康行为是学生在自主意识的引导下参与体 育的行为,如在课下自主参与体育运动,每天安排一定时间的运动计划等。这些 健康行为不仅能够巩固体育教学效果,更为其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做好了准备。 体育品德则是在运动中形成的体育品格、体育精神、体育道德等,如团队精神、 规则意识、创新精神、坚定意志等。这些非智力因素不仅能够强化学生体育运动 的效果,更能够发展其社会性,提高其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 从上述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容而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更加 全面地为学生展示了发展的方向。一直以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品德的渗 透都是“短板”,学生即使能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足够的身体锻炼,但是在思想、 情感、态度、心理健康等方面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引导。基于此,在小学体育教学 实践中渗透核心素养,首先,有利于小学生的综合发展,让学生在身体训练与心 理引导中实现平衡,并逐渐体会运动带来的心理上的愉悦,提高体育精神,体现 体育价值。其次,教师作体育教学的主导者,也能够在核心素养理念中获得更多 的教学启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对体育项 目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措施,提 高体育教学的实践效果。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 1.引入游戏化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体育游戏不仅成为一种教学资源,也成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在生动 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够产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强烈兴趣,还能够在与教师、同学的互动中体会人文情感。基于此,在小学体育核心素养提升过程中,教 师应该注重对游戏化教学理念的渗透,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其 能够在具有教育价值的游戏环节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 2.培养规则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规则是体育运动开展的基本保障, 而在小学体育核心素养提升过程中,规则意识的渗透也成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一些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规则教育,针对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 该从“社会参与”的角度出发,在活动设计中为学生渗透规则意识。如在体育运动 开始之前,教师应该明确说明运动规则,对于学生提出的异议要及时给予解答, 以保证运动能够在规则下运行;而出现违规问题之后,教师更应该谨慎严格,奖 罚分明,保证规则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让学生在心中逐渐理解规则的价值所在, 并形成自觉遵守规则、维护规则的意识。

体育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体育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一、体育与健康指导思想 淄川区北关小学体育与健身学习评价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全面反映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和学习水平。评价内容和方法以课程标准中的“学习评价”为基础,保证体育与健身教材的全面贯彻,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与健身学练,有利于学生、教师和学校对体能、技能等指标的比较与分析,促进体育与健身课堂教学,使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二、设计思路 体育与健身学科学习评价内容和标准的确定,主要根据《小学体与健身课程标准》,《体育与健身》课本教材内容、小学生年龄特征、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和近几年来学校提供的有关数据,在设计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科学性和教育性 学习评价方案关注考核内容选择的基础性,指定考核项目均选自“基本内容并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和本市学生体质状况,将一些确保或需强化的项目设定为必测项目,这样既有利于课程教材的全面落实,又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反映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和水平,同时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教育,也将促进体育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和专业发展,体现了学习评价的科学性、教育性和导向性。 2、统一性和灵活性 学习评价方案规定了统一的考核类别和权重,同时也设置了较大比例的规定测评项目,使学习评价结果有较大的可比性,保证学习评价更为公平、

合理。在考核项目的确定和选测内容的权重上,考虑到不同学习阶段的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段之间的合理过渡,分为小学年级,体现了学习评价不同阶段的独特性。在考核项目中各学段都有不同比例供学校选择的选测内容,体现了考核内容的灵活性。使学习评价既反映出学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和特色,又可以促进学生在体育与健身学习中的个性发展。 3、发展性和操作性 学习评价方案在设计评价方法和标准时,采取多样化和发展性的评价思路。在项目内容上,有规定与选测,定量与定性,均为多元性组合,使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更为科学合理。在评价方法上,采用终结性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以教师评价为主;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评价相结合,以绝对标准评价为主。对定量、定性以及学习表现等不同评价内容,学习评价方案都分别制定了考核评分表或操作性强的文字参考标准,用时配制相应的评分操作软件,使评价方案的实施更具可操作性。 二〇一七年二月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小学体育《立定跳远》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以体育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突破口,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氛围,引入课堂教学,并从学生的兴趣着手,避免了学习过程的枯燥,让学生热爱活动的乐趣,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健身、在活动中合作、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亨受、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二、教材、学情分析 立定跳远是低年级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是两脚同时起跳,落地平稳。所以教学应着重解决两个问题:1、培养学生正确的跳跃姿势,为儿童以后的发展与提高打下基础。2、学会轻巧落地的方法,增强安全参与体育锻炼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如果一味的跑和跳,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不愿意学。据观察了解,小学生十分乐意和小动物交朋友,为了能使本课的情境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将主要教学内容用以“小青蛙捉害虫”的方式贯穿,以“小青蛙”来命名立定跳远。安排“青蛙捉害虫”的游戏来改变练习手段,让学生带着他们各自喜爱的角色去练习,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情境教学变换进行,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使学生懂得害虫是庄稼的最大的敌人,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我们都应该知道保护它。 三、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能独立面对社会挑战,具有主体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具有探索创新精神,能接纳他人的身心健康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将其归纳为:“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这里的“练” 是发展能力的手段,而“乐、动、玩”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 1、设计新颖的组织形式 本课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像在玩耍一样,设置一个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除了采用指令性集体练习外,也采用了非指令性的结伴练习形式,同时强调学生个体自由发挥的练习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能力的广阔空间。在练习中,注重鼓励学生自我表现,让学生显示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

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体育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关注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对运动有了兴趣,才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但什么是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由于对新的体育课程中运动兴趣的理解角度的不同,对运动兴趣的功能、价值、内容等认识的不明确,导致在体育课程实践中对待学生运动兴趣仅停留在教学方法翻新,教学情景求“热闹”等表面现象上。因此,在推动体育教学新课程的实施进程中,就需要对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行理性地审视和反思,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我带着这个问题,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自我锻炼的认识和自我锻炼的情况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还是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与具体行动尚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将认识转化为锻炼身体的动力。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兴趣。 一、对运动兴趣的理性认识 1、运动兴趣的含义运动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体育运动及爱好体育运动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一个人对体育运动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体育运动的选择性态度。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而且往往与他们的直接或间接运动需要有关。学生只要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就会产生接近体育运动的倾向,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情。 2、学生运动兴趣的特征首先,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广泛性,也就是学生运动兴趣的广度。运动兴趣的广度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兴趣十分狭窄,对大多数运动项目没有热情,只对少数甚至是个别运动项目有兴趣;而有的学生运动兴趣十分广泛,只要能接触到的运动项目都表现出及大的兴趣,总想试一试。其次,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倾向性,也就是学生运动兴趣所指向的是什么运动。如有的人对篮球感兴趣,有的人对武术感兴趣,有的人对健美操感兴趣等。 3、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功效性,也就是指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活动中产生作用的大小。有的人的运动兴趣只停留在思想上,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有的人的运动兴趣则不然,它能推动一个人去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产生明显的实际效果。 4、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稳定性,也就是运动兴趣持续的时间和巩固的程度。有的人的运动兴趣是持久而稳定的,这种人一旦对某种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就会始终保持而且长期不变,还会一步一步地深入下去,甚至达到迷恋的程度;而有的人的运动兴趣极不稳定,经常会对某种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但不能持久,会经常改变。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方案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3课队列队形:稍息、立正基本体操:基本部位操 教学内容: 队列队形――稍息、立正;基本体操――基本部位操。 教学目标:1.掌握稍息与立正的动作方法,增强服从命令、听指挥和遵守纪律的习惯。 2.学会部位操中的头部、肩部、扩胸和振臂运动的动作,发展学生的身体 协调性,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3.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的自控能力,同时逐步提高学生身体的良好姿态和节 奏感。 场地器材: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上课常规(4~6分钟)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1.导入语: ⑴看谁能马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⑵我们上体育课需要几列横队?请你用行动告诉 老师。 2.队列练习:解散、集合。 二、学习稍息、立正(10~12分钟) 【动作方法】 稍息:如下图所示。 左脚向左侧出一步成开立,距离与肩同宽,体重 平均落在两脚上;两手放在体后,右手半握拳,左手 握右手腕;挺胸,小腹微收,眼看正前方。 立正:如下图所示。

直立,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分开相距一脚长,两腿挺直,上体正直,自然挺胸,小腹略收;两肩要平,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 五指平拢微屈,中指紧贴裤缝;头正颈直,下颌微收, 口微闭,两眼平视前方。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教学步骤】 1.教师提问:“集合后,我又下达了哪两个口令?” 2.学生回答后,认真观察教师示范“稍息”和“立 正”动作。 3.学生在“踩脚印或踩线条”的游戏中,体验稍 息时“脚平移与肩宽”的要点。 4.学生用“拳头测量”法来解决立正时“脚尖分” 的要点。 5.组长带领本组同学练习与展示,组长评价。 6.教师创设“抓稍息人”或“抓立定人”的情境 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学生体会“稍息”、“立正”的 动作方法。 三、学习基本部位操1~4节(16~17分钟) 【动作方法】见附录2。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教学步骤】 1.教师示范每一节部位操,并告知名称。 2.教师带领学生做分解动作,并提示重点。 3.学生在教师的口令下做完整动作。 4.教师设置竞赛情景,讲解竞赛方法与规则。 5.在组长的指挥下,各组进行展示。 6.师生共同评价。 四、放松活动(4~5分钟) 1.模仿小动物,如猫爬、羊叫、公鸡打鸣。 2.石头、剪子、布游戏。 五、结束语(2~3分钟)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基本部位操,头部运动像小鸡吃米;肩绕环像小鸟的翅膀;扩胸运动像……振臂运动像……这些是我们的学习成绩。”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

.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南 一、品德表现 (一)评价内容 “品德表现”评价的主要内容为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侧重评价学生在校的日常行为以及参与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活动等情况,考量学生在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合作友善、自尊自信和人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二)评价方式 1.“品德表现”学期评价表 “品德表现”学期评价表 学生姓名学籍主号年级 学期

评价说明:2.)学生自评和学期评语均采用写实性描述。学期评语由班主任完1(成。社区服务”和荣誉称号(或获奖)需要提)“志愿活动”、“(2 供相应纸质证明资料并存档。3()每个学期评价一次(初三下除外)。— 2 —. .

二、运动健康 “运动健康”部分主要反映学生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修习情况以及体育运动方面的特长发展。 (一)评价内容 “运动健康”评价内容包括学习品质、学习能力两个方面。学习品质主要包括体育活动出勤率、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参加集体体育活动、平时体育锻炼表现等。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运动健康类拓展性课程学习、体育课考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以及参加体育比赛等方面。 (二)评价方式 1.“运动健康”学期评价表 “运动健康”学期评价表 学生姓名学籍主号年级学期

学期评价说明:2. )以班级为单位,每个学期评价一次(初三下除外)。(1、BA、2)学习品质共20分。评价办法:互评、自评和师评均采用( 依据学生互评情三级等第打分。互评时每位学生对其他同学进行打分,C、、16C分值为20B况确定该生综合等第。计分办法:分别赋予A、、的权重,由计算机给出最35%、互评55%、师评12分,并按自评10%等不A后得分。学生互评等第、学生互评综合等第确定与教师评价等第,5%。等不超过超过25%,C)“体育健康”知识指体育健康理论知识笔试成绩。“体育技评”(3球类等武术、如体操、指体育技术动作质量与准确性等主观性评价打分。如田径速度、指以分数为客观性评价指标的项目,技术动作。“体育达标”(人《体育与健康》教材柔韧、力量、耐久等身体素质类的测试。学校根据项作为体育技评与达标测试项目(技评类—23教版)按年级每学期选择— 4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