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DB11!T~1459.2-2017 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第2部分:实验用牛

DB11!T~1459.2-2017 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第2部分:实验用牛

DB11!T~1459.2-2017 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第2部分:实验用牛
DB11!T~1459.2-2017 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第2部分:实验用牛

ICS65.020.30

B 44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459.2—2017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第2部分:实验用牛

Laboratory animal-Microbiological standards and monitoring

Part 2: Experimental cattle

2017-09-14发布2018-01-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 1459.2—2017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与定义 (2)

4 微生物学等级分类 (2)

5 检测要求 (2)

6 检测程序 (3)

7 检测方法 (4)

8 检测规则 (5)

9 检测判定 (6)

10 判定结论 (6)

11 报告 (6)

I

DB11/T 1459.2—2017

II 前言

DB11/T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拟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实验用猪;

——第2部分:实验用牛;

——第3部分:实验用羊;

……

本部分为DB11/T ××××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康凯、姚文生、印春生、范学政、吴思捷、张莹辉、赵俊杰、王锡乐、刘文菊。

DB11/T 1459.2—2017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第2部分:实验用牛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实验用牛微生物学等级分类、检测要求、检测程序、检测方法、检测规则、结果判定、判定结论和报告等。

本部分适用于实验用牛微生物学等级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926.46 实验动物钩端螺旋体检测方法

GB/T 18089 蓝舌病病毒分离、鉴定及血清中和抗体检测技术

GB/T 18637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诊断技术

GB/T 18645 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

GB/T 18646 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

GB/T 18653 胎儿弯曲杆菌的分离鉴定方法

GB/T 18935 口蹄疫诊断技术

GB/T 22915 口蹄疫病毒荧光RT-PCR检测方法

GB/T 27528 口蹄疫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

GB/T 27530 牛出血性败血病诊断技术

GB/T 27637 副结核分枝杆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

GB/T 27639 结核病病原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

GB/T 2798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

NY/T 539 副结核病诊断技术

NY/T 541 兽医诊断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技术规范

NT/T 543 牛流行热微量中和试验方法

NY/T 561 动物炭疽诊断技术

NY/T 562 动物衣原体病诊断技术

NY/T 574 地方流行性牛白血病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方法

NY/T 57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技术

SN/T 1086 牛生殖道弯曲杆菌病检疫技术规范

SN/T 1087 Q热检疫技术规范

SN/T 1088 布氏杆菌检疫技术规范

SN/T 1129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检疫技术规范

SN/T 1315 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检疫技术规范

SN/T 1917 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聚合酶链反应操作规程

SN/T 3392 国境口岸莱姆病螺旋体检疫规程

1

DB11/T 1459.2—2017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实验用牛 experimental cattle

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牛。

3.2

普通级牛 conventional cattle

不携带所规定的重要人兽共患病和牛烈性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的实验用牛。

普通级牛中未免疫特定的疫苗,且经检测不携带实验要求排除的特定病原微生物抗原抗体的实验用牛,称为无特定抗原抗体实验用牛。

3.3

无特定病原体级牛 specific pathogen free cattle

除普通级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所规定的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微生物的实验用牛。

4 微生物学等级分类

实验用牛依据病原微生物控制要求,分为普通级牛和无特定病原体级牛。

普通级牛应不携带表1中所列的前7种病原微生物;无特定病原体级牛应不携带表1中所列的所有病原微生物。

5 检测要求

5.1 临床观察

实验用牛外观检查应无异常。

5.2 微生物检测项目

各等级实验用牛病原微生物检测项目见表1。

2

DB11/T 1459.2—2017

3

表1 各等级实验用牛病原微生物检测项目

动物等级

病原微生物

检测要求 普 通 级

口蹄疫病毒 Food and mouth disease virus ▲ 布鲁氏菌 Brucella

▲ 牛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bovis is ● 炭疽芽胞杆菌 Bacillus anthrac ○ 钩端螺旋体 Leptospira

○ 伯氏疏螺旋体 Borrelia burgderferi ○ 贝氏柯克斯体 Coxiella burnetii

○ 无 特 定 病 原 体 级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毒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 ● 副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paratuberculosis ● 胎儿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fetus ● 多杀性巴氏杆菌 Pasteurella multocida ● 牛白血病病毒 Bovine leukemia virus ● 衣原体 Chlamydia

● 蓝舌病病毒 Blue tongue virus

○ 牛流行热病毒 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

注1:▲ 应检测项目,普通级可免疫,无特定抗原抗体实验用牛和无特定病原体级不可免疫。 注2:● 应检测项目。 注3:○ 必要时检测项目。

5.3 检测项目分类

依据实验用牛病原微生物的控制要求,对表1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要求分为应检测项目、必要时检测项目。

5.3.1 应检测项目

对实验用牛进行质量评价时必须检测的项目。 5.3.2 必要时检测项目

申请生产许可证、从国外引进实验用牛、疑有该病原微生物感染和实验特殊要求时应增加的检测项目。 6 检测程序

检测程序见图1。

DB11/T 1459.2—2017

注1:宜选择颈静脉或尾静脉进行釆血。釆血方法以及毛发、皮屑、鼻拭子、咽拭子、肛拭子(或新鲜粪便)的采样方法参照NY/T 541进行。

注2:检测结果存疑,需要进一步确诊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前期检测结果,按照表2中检测标准的要求采集动物组织或特定样本进行进一步检测。

图1 检测程序

7 检测方法

实验用牛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见表2。

4

DB11/T 1459.2—2017

5

表2 实验用牛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

病原微生物

检测方法

检测标准 适用范围

口蹄疫病毒

GB/T 18935

抗体检测*

、抗原检测(食道—喉部分泌物*

)、核酸检测(动物组织) GB/T 22915 核酸检测(血样、咽喉拭子) GB/T 27528

核酸检测(水泡液) 布鲁氏菌

GB/T 18646 抗体检测(血清或奶样)

SN/T 1088 核酸检测(阴道拭子、奶样、组织)

牛分枝杆菌

GB/T 18645 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抗原检测(血样、奶样、痰液、粪便或病料) GB/T 27639 核酸检测(血样、奶样、痰液、粪便或病料) 炭疽芽胞杆菌 NY/T 561

抗原检测(疑似病料、养殖场土壤或水体样本) 核酸检测(疑似病料、养殖场土壤或水体样本)

钩端螺旋体 GB/T 14926.46 抗体检测 伯氏疏螺旋体 SN/T 3392 抗体检测、抗原检测(血样或蜱*

)、核酸检测(血样或蜱) 贝氏柯克斯体

SN/T 1087 抗体检测

抗原检测(阴道分泌物、奶样、粪便、动物组织或流产胎儿)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毒

GB/T 18637 抗体检测、抗原检测(血样、鼻拭子、精液或动物组织) SN/T 1129 核酸检测(血样、鼻拭子、精液或动物组织)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GB/T 27981 核酸检测(血样、结膜/黏膜拭子、精液及动物组织) NY/T 575 抗体检测以及鼻拭子、阴道拭子、精液及组织中抗原检测 副结核分枝杆菌

GB/T 27637 核酸检测(血样、奶样、粪便或动物组织) NY/T 539 抗体检测、抗原检测(粪便)、皮内变态反应试验 胎儿弯曲杆菌 GB/T 18653 抗原检测(阴道粘液、包皮液、精液)

SN/T 1086 核酸检测(阴道粘液、包皮液、精液、流产胎儿或胎盘) 多杀性巴氏杆菌

GB/T 27530 抗原检测(病料) 牛白血病病毒 NY/T 574

抗体检测 SN/T 1315 抗原检测(血样)

SN/T 1917

核酸检测(血样、动物组织)

衣原体 NY/T 562 抗体检测、抗原检测(病料、流产胎儿)、核酸检测(病料、流产胎儿) 蓝舌病病毒 GB/T 18089 抗体检测、抗原检测(血样、精液、动物组织或库蠓*

) 核酸检测(血样、精液、动物组织或库蠓) 牛流行热病毒

NT/T 543

抗体检测

注1:如无注明,用于抗体检测的样本均为血清。

注2:抗原检测、核酸检测后“()”中注明的是可用于检测的样本来源。 注3:蜱是伯氏疏螺旋体的传播媒介;库蠓是蓝舌病病毒的传播媒介。

8 检测规则 8.1 检测频率

每6个月应至少检测1次。

DB11/T 1459.2—2017

8.2 抽样

8.2.1 抽样方式

应选择6月龄以上的实验用牛用于检测,随机抽样。

8.2.2 抽样数量

根据实验用牛群体大小,抽样数量见表3。

表3 抽样数量

群体大小(头)抽样数量

少于100 应不少于5头

100~500 应不少于10头

大于500 应不少于15头

8.2.3 方法

8.2.3.1 按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检测要求可进行联合采样。

8.2.3.2 采样方法应按照NY/T 541进行。

8.3 样本要求

样本应有明显标识,写明检品名称、品系、等级、数量及检测项目等内容,安全送达实验室。

9 检测判定

9.1 抗体检测

免疫项目,群体免疫合格率大于等于70%,应判定为合格。

非免疫项目,抗体阴性,应判定为合格。

9.2 抗原和核酸检测

未见阳性结果,应判定为合格。

10 判定结论

在检测的各等级实验用牛中,如有任一指标不符合该等级实验用牛的标准指标要求,应判定实验用牛不符合该等级标准要求。

11 报告

应根据检测结果,出具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1、小鼠的给药途径有那些?请演示一下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 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肌内注射(im):多注射后肢股部肌肉,如一人单独操作,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小指、无名指和掌部夹住鼠尾及一侧后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后肢肌肉给药 尾静脉注射(iv):将动物固定,鼠尾巴露在外面,用70%~75%的酒精棉球擦尾部,或将鼠尾浸入45~50℃温水中。待尾部左右静脉扩张后,左手拉着尾,右手进针 2、请演示一下大鼠、小鼠的捉持、固定及灌胃给药 答:(1)小鼠的捉持:捉拿时可先用右手抓住并提起鼠尾,置于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颈背部的皮肤,将鼠置于左手心中,拉直后肢,以无名指及小指按住鼠尾或小鼠的左后肢即可。 (2)大鼠的捉持:大鼠的捉拿时,可戴上手套。实验者可用右手捉住鼠尾,放在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左手掌面向鼠背,食指和中指压住鼠的头顶,拇指和无名指分别从鼠的两腋下插入,将鼠的两前肢卡住;或拽紧鼠后颈及后背皮肤即可。 (3)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3、大鼠的给药方法有那些?请演示一下常用的给药方法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 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绪论 微生物分类学microbial tasonomy 研究微生物分类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学科称为微生物分类学。 分类classification 分类是根据一定的原则(表型特征相似性或系统发育相关性)对微生物进行分群归类,根据相似性或相关性水平排列成系统,并对各个分类群的特征进行描述,以便查考和对未被分类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命名nomenclature 命名是根据命名法规,给每一个分类群一个专有的名称。 鉴定identification 指借助于现有的微生物分类系统,通过特征测定,确定未知的、新发现的或未明确分类地位微生物所应归属分类群的过程。 分类单元taxon, 复数taxa 是指具体的分类群,如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都分别代表一个分类单元。 种species 种是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元和分类等级。微生物的种可以看作是:具有高度特征相似性的菌株群,这个菌株群与其他类群的菌株有很明显的区别。 属g enus 是介于种(或亚种)与科之间的分类等级,也是生物分类中的基本分类单元。通常是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或密切相关的种归为一个高一级的分类单元,称之属。 .居群population 是指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总和。每一个物种早自然界中的存在,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在其分散的、不连续的居住场所或分布区域内,形成不同的群体单元,这些群体单元就称居群。 亚种subspecies, subsp., ssp. 当某一工人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少数明显而稳定的变异特征或遗传性状而又不足以区分成新种时,可以将这些菌株细分成两个或更多的小的分类单元称为亚种。亚种是正式分类单元中地位最低的分类等级。 变种variety 变种是亚种的同义词。在《国际细菌命名法规》(1976年修订本)发表以前,变种是种的亚等级,因“变种”一词易引起词义上的混淆,1976年后,细菌种的亚等级一律采用亚种,而不再使用变种。 新种species nova, sp. nov, nov sp. 新种是指权威性的分类、鉴定手册中从未记载过的一种新分离并鉴定过的微生物。 型type 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亚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 菌株strain 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用实验方法(如通过诱变)所获得的某一菌株的变异型,也可以称为一个新的菌株,以便与原来的菌株相区别。菌株是微生物分类和研究工作中最基础的操作实体。 菌型form 曾用做菌株的同义词,现已废除,仅作若干变异型的后缀。如噬菌体变异型Phagovar、血清变异型Serovar、生物变异型Biovar、形态变异型Morphovar、致病变异型Pathovar。 菌群group 指两种微生物及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些过度类型的菌种,具有某些共同性状。如大肠菌群包括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及它们之间的过度类型。 俗名common name俗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使用的普通名称。其优点是在一定的区域内通俗易懂便于记忆,但局限性是不便于国际间的交流。

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人和(或)动物的危害程度,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动物病原分为1至4类。 1类动物病原为外来的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的、实验室释放存在高危险性的病原微生物。 2类动物病原为外来的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计划的、实验室释放中有中等危险的病原微生物。 3类动物病原为外来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计划但实验室扩散风险低的致病微生物。 4类动物病原为可导致地方性流行、但不列入官方控制计划的病原微生物。 我国农业部于2005年颁布了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其中一类病原微生物危害最大,依次类推,四类最小。有少数寄生虫也列在名单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第 5 3号令公布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2005年5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部长杜青林签署第53号令,发布《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口蹿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绵羊和山羊病病原微生物: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猪病病原微生物:日本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丹毒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密螺旋体。 马病病原微生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流产病毒、马鼻炎病毒、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 禽病病原微生物: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痘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鸡球虫。 兔病病原微生物:兔粘液瘤病病毒、野兔热土拉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兔球虫。 水生动物病病原微生物: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马苏大麻哈鱼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锦鲤疱疹病毒、斑点叉尾鲴病毒、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白鲟虹

医学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严格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除了符合严格要求的实验动物外,还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等。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实验动物标准化:遗传质量标准化微生物质量标准化环境标准化营养标准化 按遗传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CH3),突变系(裸鼠),杂交系(F1),封闭群(远交系)(KM小鼠,wister大鼠) 按基因型分:1、同基因型动物(如近交系、F1代) 2、不同基因型动物(如封闭群) 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级: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2001年版的国家标准中,大小鼠取消普通级动物,犬、猴只分普通级和SPF级,豚鼠、地鼠和兔仍然分4级) SPF动物定义: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屏障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动物。饲养管理同清洁动物) 无菌动物的特点:形态学及生理学特点: ①形态学:盲肠肥大(增大5~6倍),肠壁薄,易发肠扭转。心脏、肝脏、脾脏相对较小。 ②生理学: 血中无抗体,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弱。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无菌鸡生长较快、无菌豚鼠和无菌兔生长较慢。无菌大小鼠与普通大小鼠生长速度相同。

(3)饲养要求:隔离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剖腹产动物或无菌卵的孵化。由于肠道无菌,饲养困难,应注意添加各种维生素。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粪便标本。 悉生动物:概念:悉生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内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植入一种细菌的动物叫单菌动物;植入两种细菌的动物叫双菌动物;植入三种细菌的动物叫三菌动物;植入多种细菌的动物叫多菌动物。(由于肠道接种有利于消化吸收的细菌,故饲养较无菌动物容易,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与普通动物无异。)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特点: 1、其基因纯合度达到98.6%,个体差异小,似同卵双生反应一致重复性好,用少量动物即可获得精确度很高的实验结果,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2、隐性基因纯合使许多病态性状得以暴露,可获得大量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高血压、白内障、糖尿病.动物模型。 缺点:出现近交衰退。近交衰退是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与纯合发生一系列不利于个体或群体发育的变化和现象。 F1代动物:两个无关近交系杂交形成的第一代动物。 特点:虽然基因杂合,但个体之间基因杂合的一致,个体差异小。除具有近交系的优点,还具有生命力强耐受性强,可长期进行观察,具有杂交优势,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封闭群动物(远交系):以非近亲交配方式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新血缘或至少繁殖四代以上,在封闭条件下交配繁殖,保持了一定杂合性和群体遗传特征。每代近交系数增加量<1%。在人类遗传研究、药物筛选、毒物实验等方面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等。 突变系动物:指正常染色体的基因发生了变异,动物具有一种或多种遗传缺陷。例如:无胸腺裸鼠、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动物SCID小鼠。为肿瘤、免疫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实验动物学理论考试题

第一章复习题 1、何谓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学的研究内容? 2、3R的含义及拼写? 3、何谓动物福利,动物的五大自由? 4、实验动物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5、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什么? 6、我国实验动物法规建设如何? 第二章复习题 实验动物遗传学控制分类 近交系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亚系、重组近交系、同源突变近交系、同源导入近交系的定义和命名 封闭群动物实验动物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杂交群动物实验动物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第三章思考题 1、普通级动物、清洁动物、SPF动物、无菌动物的概念。 2、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人兽共患病、动物烈性传染病主要病原体的名称。 3、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鼠痘、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和症状表现。 第四章复习题 1、实验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实验动物饲料含的六大营养成分。 3、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的实验动物有哪些。 4、啮齿类、兔、犬和猴的营养需要。 5、常用的实验动物饲料消毒灭菌方法 第五章复习题 1、实验动物的环境、外环境和内环境的概念? 2、以R=(A+B+C)×D+E说明环境控制的重要性。 3、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4、国标中对实验动物小鼠动物实验屏障设施的温度、湿度、噪声有哪些要求? 第六章复习题 1、屏障设施的概念? 2、屏障设施运行的四要素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常用的小型独立实验动物设备有哪些? 4、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你如何应用清洁级小鼠在实验动物屏障设施内进行动物试验? 第七章复习题 各种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第八章复习题 1、免疫缺陷动物 2、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s) 3、克隆动物(cloning animal) 1、何谓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最新交大医学院实验动物学练习题

绪论实验动物科学管理练习题 1.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法规名称是《实验动物管理条例》;(P4) 2.动物福利法的核心可以概括为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善待活着的动物)、在无痛苦的状态下死亡(减少死亡的痛苦);(P6/百度) 3.普通动物只能用于教学实验、某些科研工作的预实验,不适用于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毕业论文等实验;(P27) 4.实验动物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居住因素;(P47) 5.实验动物是指:其携带的微生物、遗传及营养环境因子实行控制,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为满足科学研究,教学,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需要而驯养,繁殖,育成的动物;(P2) 6.野生动物演变为实验动物的过程为:野生动物家畜化,家畜动物实验动物化和实验动物标准化;(P3) 7.《实验动物学》包含的内容可简述为: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两部分。(P1) 8.“3R”原则是指减少(Reduction)、优化(Refinement)、替代(Replacement);(P152) 9.实验用动物包括:实验动物、经济动物、野生动物和观赏动物;(P2) 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质量及其对动物实验的影响练习题 1.下列近交系小鼠命名书写不正确的是(B)。(P9-P10) A. 615 BALB/C C. C57BL/6 D. A 2.某小鼠毛色基因型为:A_BBC_,该小鼠毛色是(C)。(P18) A.白色 B. 黑色 C.野生色 D.棕色 3.在遗传检测中,观察皮肤移植成功与否,需要:(B)。(P17) A.60天 B.100天 C.10天 D.1年 4.下列正确书写的封闭群实验小鼠应为(B)。(P12) A.SHJTU:KM B. Shjtu:KM C.SHJTU/KM D. Shjtu/KM 5.下列不属于封闭群实验动物的遗传特性是(B)。(P12-P13) A.基因库大 B.多基因之间丧失平衡 C.个体间差异程度主要取决于其祖代起源 D.群体基因频率基本保持稳定 6.实验动物遗传质量的控制,包括和。 7.近交系动物每代近交系数上升率为19%。封闭群动物每代近交系数上升率应控制在1%以下。(PPT2/46) 8.下列不属于近交系小鼠遗传特性的是(C)。(P10-P11) A. 基因纯合性高 B.个体间均一性好 C.基因库大 D.背景资料多 9.简述“近交系动物”。 答: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同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该品系称为近交系。经连续20代以上亲代与子代的交配,与全同胞兄妹的交配有同等效果。近交系的近交系数应大于99%。(P9) 10.简述“封闭群动物”。 答:以非近交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P12) 11.用复隐性有色小鼠DBA(雄性,毛色基因型为:aabbCC)对某白化小鼠(雌性)进行毛色基因交配试验,它们的F1代全都是野生色小鼠: 1)用简图叙述测定过程。 2)该白化小鼠毛色基因是否纯合?

清华大学实验动物研究和使用计划(AnimalProtocol)(201312

清华大学实验动物研究及使用计划(Animal Protocol)(201312版) 此处供IACUC使用: 研究计划编号 批准日期 终止日期 1)为节省审批时间和节约纸张,请首先e-mail本申请书电子版至清华大学实验动物使用与管理委员会(IACUC)工 作邮箱(lac@https://www.wendangku.net/doc/d01488758.html,)。 2)接收后将由IACUC秘书进行格式审查,假如符合要求,将递交给IACUC委员会所有成员进行审阅。IACUC秘书将 收集修改意见反馈给申请者。时间间隔一般为2周。 3)研究计划被批准后,PI签字后正式生效。请递交一式一份纸质版到实验动物中心1182房间订购动物。 A.管理信息:□初次申请□3年复审,请填写已有的研究计划号:() 列出在本计划中所有动物实验操作人员: 注:职责可为:课题设计、主要操作、辅助操作、手术操作、小鼠管理等 列出每个人相对于职责,已有的实验经验和资格 B.研究或教学的目的: 以一般非生物医学背景人员为对象,简述研究目的,以及对人类或动物的健康与解决的科学问题。一般只需要以非科学术语描述做什么以及做这个实验的必要性。 C.危险试剂或感染性试剂: □本计划不使用任何有害物质 □本计划使用有害物质,假如使用 危险试剂的使用需要取得清华大学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认可。危险试剂包括下列几个范畴: □1. 放射性性物质□2. 致癌物/致突变物□3. 感染物质□4. 重组DNA □5. 肿瘤等细胞系□6. 组织或抗血清□7.其他有害物质 1.请详细描述具体的试剂名称、拟使用剂量,以及给药或使用方式: 2. 请详细描述对人或动物的潜在毒性、并简述安全操作和处理受污染动物及材料的方法及程序:

实验动物的分级

.实验动物分级及其标准 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积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悉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悉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综合上述,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A 隔离系统 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B 屏障系统 把10000~100000级左右的无菌洁净室作为饲养室,主要用于无特殊病原体动物的长期饲养和繁殖。入室施行严格管理,如淋浴、换贴身衣服等。 C 半屏障系统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2005年农业部令第53 号) 依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治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一、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二、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三、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

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绵羊和山羊病病原微生物: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猪病病原微生物:日本脑炎病毒、猪繁育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丹毒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密螺旋体。 马病病原微生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流产病毒、马鼻炎病毒、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 禽病病原微生物: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痘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鸡球虫。 兔病病原微生物:兔粘液瘤病病毒、野兔热土拉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兔球虫。 水生动物病病原微生物: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传

微生物分类学

一、分类单元及其等级 分类单元(taxon,复数taxa)是指具体的分类群,如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都分别代表一个分类单元。 和其他生物分类一样,细菌的分类单元也分为七个基本的分类等级(rank或category)或分类阶元,由上而下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在分类中,若这些分类单元的等级不足以反映某些分类单元之间的差异时也可以增加亚等级,即亚界、亚门……亚种,在细菌分类中还可以在科(或亚科)和属之间增加族和亚族等级。细菌分类单元的等级系统见表12-4。值得强调的是,分类单元的的等级(阶元)只是分类单元水平的概括,它并不代表具体的分类单元。除上述国际公认的分类单元的等级外,在细菌分类中,还常常使用非正式的类群术语。如亚种以下常用培养物、菌株、居群和型;种以上常用群、组、系等类群名称;近年伍斯还在界上使用域(domain)(他把全部生物分为古生菌域、细菌域和真核生物域,域下面再分界)把域作为分类单元的最高级。下面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类群术语。 培养物(culture),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物。如微生物的斜面培养物、摇瓶培养物等。如果某一培养物是由单一微生物细胞繁殖产生的,就称之为该微生物的纯培养物(pure culture)。 菌株(strain),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用实验方法(如通过诱变)所获得的某一菌株的变异型,也可以称为一个新的菌株,以便与原来的菌株相区别。菌株是微生物分类和研究工作中最基础的操作实体。由于同种或同一亚种的不同菌株之间,某些生物学特征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就某些非鉴别性特征(不是定种或界定亚种的特征)而言,不同菌株可能存在重要差别。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除了注意菌株的种名外,还要注意菌株的名称。菌株名称常用数字编号、字母、人名、地名等表示。如枯草杆菌ASI.398(Bacillus subtilis ASI.398)和枯草杆菌BF7658(Bacillus subtilis BF7658)分别代表枯草杆菌的两个菌株(ASI.398和BF7658分别为菌株的编号),这两个菌株,前者可用于生产蛋白酶,后者则可用于生产?-淀粉酶。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地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一、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绵羊和山羊病病原微生物: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猪病病原微生物:日本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丹毒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密螺旋体.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马病病原微生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流产病毒、马鼻炎病毒、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禽病病原微生物: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痘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鸡球虫.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兔病病原微生物:兔粘液瘤病病毒、野兔热土拉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兔球虫. 水生动物病病原微生物: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马苏大麻哈鱼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医学教`育网整理、锦鲤疱疹病毒、斑点叉尾鮰病毒、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白鲟虹彩病毒、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核多角体杆状病毒、虾产卵死亡综合症病毒、鳖鳃腺炎病毒、综合症病毒、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黄头病病毒、草鱼出血病毒、鲤春病毒血症病毒、鲍球形病毒、鲑鱼传染性贫血病毒.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蜜蜂病病原微生物:美洲幼虫腐臭病幼虫杆菌、欧洲幼虫腐臭病蜂房蜜蜂球菌、白垩病蜂球囊菌、蜜蜂微孢子虫、跗腺螨、雅氏大蜂螨.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其他动物病病原微生物: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犬腺病毒、犬冠状病毒、犬副流感病毒、猫泛白细胞减少综合症病毒、水貂阿留申病病毒、水貂病毒性肠炎病毒.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四、四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是指危险性小、低致病力、实验室感染机会少地兽用生物制品、疫苗生产用地各种弱毒病原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实验动物学研究的对象实验动物、动物实验。 2、根据我国实际,实验动物被分为四级,分别是一级为普通动物、二级为清洁动物、三级为SPF动物、四级为无菌动物(包括悉生动物)。国际上公认的标准实验动物是SPF 动物,我国公认的标准实验动物是清洁动物。 3、通常称近交系动物为品系,称封闭群动物为品种。 4、实验动物的年龄通常根据体重来判断。 5、裸鼠除全身无毛外,还有裸体和无胸腺,并随年龄增加皮肤变薄,头颈部皮肤皱褶,发育迟缓等特征。 6、药物筛选实验首选动物为小鼠;过敏实验首选动物为豚鼠;发热研究首选动物为家兔;实验外科学首选动物为犬;人类脊髓灰质炎等病的研究最理想的实验动物是非人灵长类动物;做反射弧分析实验常用实验动物是青蛙。 7、实验动物常用给药途径有经口给药、注射给药等。 二、名词解释 1.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鉴定、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2.近交系动物:是指至少经过20以上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其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鼠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 3.杂交优势:杂种一代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对疾病的抵抗力强,寿命较长,容易饲养,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近交衰退现象的优越性。 4.封闭群动物:不以近交形式进行交配,也不引入任何外来血缘,在封闭条件下交配繁殖,从而保持群体的一般遗传特性,又具有杂合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我国制定的标准作如下定义: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 5.诱发性动物模型:是指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等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或形态性结构方面的病变,即人为地诱发动物产生类似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实验动物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4 一、判断题(正确者划“√”,错误者划“×”。) 1.凡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称实验动物。( X) 2.实验动物都是哺乳动物。 ( X) 3.实验动物学是动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4.实验动物学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 ) 5.近交系动物、免疫缺陷动物和悉生动物的培育成功为实验动物学独立于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 6.1907年Little首次成功地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近交系小鼠DBA。 ( X ) 7.动物在没有肠道菌参与条件下不能生存。 ( X ) 8.全国第一次实验动物工作会议于1982年在云南西双版纳召开。(√ ) 9.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成立于1987年。 ( X ) 10.1988年,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管理法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颁布实施。(√) 11.无胸腺裸鼠属近交系动物。(X ) 12.悉生动物的内脏器官都比普通动物小。() 13.只有豚鼠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故豚鼠成为目前唯一用于实验性坏血栓病的动物。(X ) 14.封闭群动物不属于同基因型动物,故其群体内个体之间杂得不一样。(X ) 15.大鼠比小鼠更容易攻击人,同类之间的斗殴倾象也比小鼠严重,故不可将多只雄鼠同笼饲养。(X ) 16.家兔属于刺激性排卵动物,即雌免只有在交配后25~27小时才排卵。(X ) 17.使用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将实验动物应用动物实验中去的最主要的方式。()18.下列实验动物中,妊娠期最长的是家兔:大鼠、小鼠、豚鼠、家兔。(X ) 19.同一杂交群内动物个体之间也可以进行细胞、组织、器官和肿瘤的移植。(√ )20.在实验动物的微生态模式中,无菌动物代表正常的健康无病模式。() 21.在多基因性问题的研究中,杂交群动物比封闭群动物更能较好地代表自然群体的实际情况。(X ) 22.近交系,杂交群和突变系动物都属于同基因型动物。() 23.杂交群属于同基因型动物。(√ ) 24.豚鼠是实验动物中血清补体含量最多的动物。(√ ) 25.小鼠骨髓为红髓,可终生造血。(√ ) 26.大鼠、家兔、豚鼠和小鼠中,妊娠期最长的动物是家兔。(X ) 27.清洁级动物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动物。(X ) 28.选择基因型一致或相似的实验动物做实验是保证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再现性的重要措施。(√ )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1、小鼠的给药途径有那些?请演示一下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肌内注射(im):多注射后肢股部肌肉,如一人单独操作,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小指、无名指和掌部夹住鼠尾及一侧后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后肢肌肉给药 尾静脉注射(iv):将动物固定,鼠尾巴露在外面,用70%~75%的酒精棉球擦尾部,或将鼠尾浸入45~50℃温水中。待尾部左右静脉扩张后,左手拉着尾,右手进针 2、请演示一下大鼠、小鼠的捉持、固定及灌胃给药 答:(1)小鼠的捉持:捉拿时可先用右手抓住并提起鼠尾,置于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颈背部的皮肤,将鼠置于左手心中,拉直后肢,以无名指及小指按住鼠尾或小鼠的左后肢即可。 (2)大鼠的捉持:大鼠的捉拿时,可戴上手套。实验者可用右手捉住鼠尾,放在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左手掌面向鼠背,食指和中指压住鼠的头顶,拇指和无名指分别从鼠的两腋下插入,将鼠的两前肢卡住;或拽紧鼠后颈及后背皮肤即可。 (3)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3、大鼠的给药方法有那些?请演示一下常用的给药方法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打印版

1.实验用动物:广义上来说,所有用于科学研究、检测鉴定和教学示范的动物都可以称为实验动物或实验用动物(Experimental Animals),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家畜家禽、警卫动物、观赏动物和实验动物。 2.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3.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4. 比较医学是对不同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和人)的基本生命现象,以及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5.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减少动物死亡的痛苦,死后应得到妥善处理。 6.替代(Replacement):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7.减少(Reduction):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8.优化(Refinement):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9.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由自然选择形成。在一般情况下,同种动物能共同生活、交配、繁衍后代,而异种动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即使相近种的动物交配产仔,其后代也没有繁殖能力。10.品种(stock):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由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出来的,具有某些生物学特性,能稳定遗传。 11.品系(strain):是实验动物分类学上专用名词,采用一定的交配方式繁殖且祖先明确的动物群。具有相似的外貌、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稳定的遗传特性。12.近交(inbreeding)即近亲交配。从一个动物群体中有意识地选用血缘关系比较接近的雌雄个体进行交配。近亲交配有三种形式:兄妹交配、母子交配和父女交配,最常用的形式是全同胞兄妹交配。 13.近交系(inbred strain)是指采用连续全同胞兄妹交配(brother-Sister inbreeding)20代以上而培育成的动物14.近交系的亚系分化是指一个近交系内各个分支的动物之间,已经发现或十分可能存在遗传差异的现象。 15.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RI):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再经连续20代以上兄妹交配培育成的近交系,称为重组近交系。16.重组同类系(recombinant congenic strain,RC):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子代与两个亲代近交系中的一个近交系进行数次回交(通常回交2次),在不对特殊基因进行选择的前提下,再近亲交配14代以上而育成的近交系。 17.同源突变近交系(coisogenic inbred strain):指两个近交系除了在一个确定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它遗传基因全部相同。 18.同源导入近交系(Congenic inbred strain):是指通过杂交-互交和回交的方式将个体的一个基因导入到近交系中,由此形成一个新的近交系。这个新的近交系与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不同。 19.封闭群(closed colony)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动物群体。 20.杂交群:由两种不同的近交系杂交所繁殖的第一代杂交动物称为杂交群(Hybrid),又称为系统杂交动物,或“F1”代。 21.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简称CV动物)不带有国家标准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动物。 22.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简称CL动物)指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23.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简称SPF动物)指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24.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简称GF)指用现有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无可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实验动物。 25.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简称GN)又称已知菌动物,指动物体内带有明确的微生物种类的动物。 26. 哨兵动物:所谓的“哨兵动物”是指为微生物检测所设置的指示动物。哨兵动物一般采用免疫功能正常的清洁级或SPF级封闭群动物。 27.屏障环境是专门为清洁级、SPF级动物饲养和动物实验设计的环境,符合动物居住的要求。 28. 必须氨基酸:有些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需求,必须由饲料供给,这类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 29. 必需脂肪酸:在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称为必需脂肪酸。 30.全价营养配合饲料是将各种饲料原料粉碎后按一定

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人和(或)动物的危害程度,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动物病原分为1至4类。 1类动物病原为外来的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的、实验室释放存在高危险性的病原微生物。 2类动物病原为外来的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计划的、实验室释放中有中等危险的病原微生物。 3类动物病原为外来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计划但实验室扩散风险低的致病微生物。 4类动物病原为可导致地方性流行、但不列入官方控制计划的病原微生物。 我国农业部于2005年颁布了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其中一类病原微生物危害最大,依次类推,四类最小。有少数寄生虫也列在名单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第53号令公布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2005年5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部长杜青林签署第53号令,发布《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口蹿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绵羊和山羊病病原微生物: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猪病病原微生物:日本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丹毒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密螺旋体。 马病病原微生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流产病毒、马鼻炎病毒、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 禽病病原微生物: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痘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鸡球虫。 兔病病原微生物:兔粘液瘤病病毒、野兔热土拉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兔球虫。 水生动物病病原微生物: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马苏大麻哈鱼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锦鲤疱疹病毒、斑点叉尾鲴病毒、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白鲟虹彩病毒、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核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