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习策略的内涵及其与学习方法的关系

学习策略的内涵及其与学习方法的关系

学习策略的内涵及其与学习方法的关系
学习策略的内涵及其与学习方法的关系

第28卷第1期2005年1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28 No.1

J an. 2005学习策略的内涵及其与学习方法的关系

赵 娟1, 马莹华2

(1.大连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1;2.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3

摘 要:从方法和策略的语义学含义出发,探讨学习方法和策略与学习情境的关系,可以深入剖析学习策略的

内涵,进而深入探讨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关键词: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一般性方法;组合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751(2005)0120049203

The Connot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y and Its R elation to Learning Method

ZHAO J uan1, MA Y ing2hua2

(1.Dalian I nstitute of Education,Dalian116021,China;

2.S chool of H umantit y,Dalian Universit y of S cience and Technolog y,Dalian116024,China)

Abstract:Starting with the semantic connotations of method and strategy and exploring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method and strategy and learning context,we can deeply expound the connot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y and hence deeply explore into the distinction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strategy and learning method.

K ey w ords:learning method;learning strategy;general method;integrative method

学习策略是近年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热点,至今方兴未艾。面对五花八门的学习策略界定,国内学者试图对众多观点加以概括,如将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合二为一,把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统称为学习策略[1]。这一概括试图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力求消除教师对学习策略的神秘感和陌生感,同时为策略的教学确立了一个基本的出发点。但客观上却容易形成教师用学习方法教学代替学习策略教学的倾向。由此,有必要在探明学习策略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区别和联系,以期更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更好地实现学会学习的目标。

一、学习策略的内涵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学习被视为信息加工的过程,如何使这一过程顺利有效地进行成为学习理论研究的重点。学习策略并不是孤立的现象,它与学习情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策略的语义学含义出发,结合学习情境进行研究,就可以对学习策略的本质及其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区别相当于战术与战略的区别。在古汉语中,“策”与“略”开始是独立存在的,由于二者都有谋划之意,所以后来合二为一,遂成“策略一词”[2](P1885)。在现代汉语中,策略指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3](P97)。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战术指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在现代汉语中,还比喻解决局部问题的方法[4](P840)[3](P1503)。在《新牛津英语词典》中,与tactics对应的strategy被解释为“在战争中从总体上计划和指挥军事作战和调动的艺术”(The art of planning and directing overall military operations and movements in a war or battle)。“从总体上计划和指挥”的前提是对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有充分的认识。而tactics被解释为“针对这种军事作战和调动的计划”(a plan for such military operations and move2 ments)[5](P1837)。

根据语义学含义,学习方法、学习策略都描述人在学习活动中的操作(或操作的步骤和原则),即告诉人们在一定情境下如何去学习。方法与策略确有共同之处,但在语义学上两者也是有区别的,而这一区别恰恰是本质上的区别。在获

9

4

3收稿日期:2004206223

作者简介:赵 娟(19662),女,辽宁抚顺人,大连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认知发展研究。

得和使用策略时,人们要考虑情境可能发生的变化,而获得和使用方法时则不强调考虑情境的变化。

另一方面,从学习的目的和制约条件看,学习策略的获得和使用也必须考虑情境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讲,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适应环境[6](P29290),即学会生存。要适应环境,个体不仅要学会应对特定情境的活动方式,还要学会应对情境多变性的活动方式或活动方式的组合。斯腾伯格在其智力的三元理论中指出:“应付新异性和自动化两方面的经验构成了适应、选择、改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7]从学习的制约条件看,情境不仅制约知识的建构,同时制约知识的应用。为了提高学习结果的应用效果,个体在学会应对特定情境的活动方式(程序性知识)的基础上,还有必要获得能应对情境多变性的活动方式,皮连生称之为策略性知识[6](P29290)。另外,素质教育也强调学生能够在多变的情境下有效应用知识和技能,因此,无论是文化知识的学习还是道德品质的学习,学生都需要掌握能够应对情境多变性的活动方式。

情境对学习活动有明显的制约性,从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的角度看,个体不仅有必要学会应对特定情境的内隐活动方式和外显活动方式,还有必要学会应对多变的情境的内隐活动方式(如思维方式)和外显活动方式(如预习方式)。而能够应对形势发展或情境变化的活动方式不正是语义学上策略的内涵吗?活动又是由一系列操作组成的,活动的方式也就是操作的排列组合方式。所以我们可以把能够在某一学习情境出现多种变化的情况下仍有助于完成学习活动(包括内隐和外显的活动)的操作或操作系列称为学习策略。针对某一特定学习情境的操作,我们称之为学习的具体方法或学习方法。根据这一定义,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考虑学习情境的可变性,同时能够把握两者的根本联系:即学习策略是高层次的学习方法。

国外多数学者在界定学习策略时没有明确提及情境的可变性,但所提及的各种学习策略多是针对各种学习活动共有的信息加工过程(Cagne,Dansereau,Rigney,Jones,Amiran and Katims等)[8](P27229)或有目的的学习行为所必需的操作过程(如,计划、选择、整合、控制、调节等等)(Nisbet、Shucksmish、K irby、Brown)[9](P224),其本身可以应对情境的多种变化。我国多数学者强调策略是针对变化着的情境选择使用的操作或操作的组合(魏声汉,1992;胡斌武,1995;燕国材,1998等),或强调策略是高一级层次的方法(黄旭,1992;刘德儒,1997;史耀芳,1991)[10](2382242)。而且我国多数学者承认学习策略涵盖了内隐活动的策略和外显活动的策略。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随着学习情境的多样性变化,我们应该沿用策略在语义学上的含义,把学习策略视为能应对学习情境多变性的操作或操作的组合。在此基础上也更容易对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进行区分,并在区分的基础上探索其内在联系。

二、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关系

根据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界定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我们可以把二者的区别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日常用法及表征不同。由于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它们在教学实践中用以标识不同的现象。学习方法往往用以标识针对特定学习情境的操作,如,接近联想法只适合于位置接近的材料;谐音记忆法只适合于读音相似的材料。所以,我们常常称它们为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往往用以标识当某一情境的各个维度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时仍然行之有效的操作或操作的组合。那么,什么样的操作,即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在某一情境的各个维度发生变化时仍行之有效呢?首先,在多种具体方法基础上概括出的一般性的方法能够在情境发生变化时仍行之有效。例如,针对记忆活动,在接近联想法、谐音记忆法、表象法、类比法等具体的方法基础上概括出的精加工策略可以应对记忆活动这一情境中记忆材料维度上的变化、记忆加工深度维度上的变化等。其次,在考虑情境多变性基础上所获得的方法系列或组合性方法也能应对情境的变化。例如,毛泽东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略方针,使我军能够应对敌情的多种变化。又如汉语拼音学习中音调位置的规则“没有a、e找i、o,i、u并列标在后”可以帮助学生在多变的情境下准确地找到标音调的位置。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方法用以标识特定情境下的具体方法,而学习策略用以标识一般性方法或组合性的方法。

根据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定义,我们可以推断,作为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方法是以产生式(IF/T H EN)进行表征的[6](P29290)。例如,如果是读音相近的材料,那么,可以利用谐音法进行记忆。学习策略作为特殊的程序性知识是以复杂的产生式系统进行表征的。概括性的方法可表征为:如果要记住这些材料,且如果这些材料与旧知识有或多或少的联系,那么,利用精加工策略进行记忆;如果要利用精加工策略,那么就要在与之联系的具体方法中寻找与新材料匹配的具体方法。组合性方法可表征为类似于函数的产生式系统。例如,有的学生针对因式分解形成了以下的策略(这一策略并非最佳策略):提取公因式后,当多项式是2项或3项时,可先尝试使用公式法;当多项式超过3项时,可先尝试分组法;有时多项式是3项时,也可以拆项后再进行分组。

2.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获得过程不同。方法和策略的学习都要经历从操作的陈述形式向操作的程序形式转化的过程。例如,教师在教“按顺序写”这一规则时,首先要通过接受学习或发现学习使学生领会什么是“按顺序写”,“按什么顺序写”。其次,组织学生练习,使陈述性知识转化成程序性知识。这时学生已经能够从上到下描写人,从前到后描写事件,方法的学习也就告一段落。但策略的学习远没结束。教师还要向学生提出一些有变化的课题,如,怎样描写动物?怎样描写植物?怎样描写景物?等等。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下学会一般性的方法或一系列方法的组合。可见,策略的获得比方法的获得更为复杂。另外,在策略获得过程中,个体

5

要不断地审视任务的特点、评价所掌握方法的有效性,所以,在策略获得过程中必须有元认知的参与。

3.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运用过程不同,完成的使命不同。由于方法贮存的方式是简单的产生式,运用方法时无需考虑情境各维度上的变化,所以,经过练习,方法的运用可以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例如,用提取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学生经过反复练习就可以达到自动化。这样,当个体面对经历过的情境时,就会自动提取相应的方法加以应对。可见方法的使命是帮助个体完成具体的操作。当个体面对没有经历过的情境时,个体就难以自动启动相应的方法加以应对,这时策略开始发挥它的作用。使用策略的时候,学生首先根据情境提取出相关的方法系列或相关的一般性方法;其次,在与一般性方法相联系的具体方法中或在组合性方法中选出与所面对情境最接近的一种或几种具体方法;再次,尝试使用所选择的具体方法。如果尝试没有成功,策略就引导个体对所选方法进行修正或重新进行选择;如果成功,策略完成了它的使命,并且这一策略又与新的具体方法建立起联系。例如,教师要求学生描写樱桃树,面对这一新的课题,学生启用了仿写策略,仿什么写呢?学生开始在所学过的写作方法中搜索,终于搜索到写杨梅树的方法。如果学生对这种具体的方法不满意,就会在策略的引导下对之进行修正或重新选择。可见,策略的使命是引导个体对具体方法进行搜索、选择、尝试、修正和决策,并与具体方法一道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这一过程不仅难以达到自动化,而且需要元认知的参与。

4.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迁移程度不同。学生所掌握的方法是针对特定情境的概括性程度较低的方法,易于迁移到类似程度高的情境中,而在变化的情境下则显得无能为力。策略作为一般性的方法,它与大量的具体方法相联系;策略作为组合性方法,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具体方法。这样在陌生的情境下个体更容易在策略指导下在众多的方法中搜索到与陌生情境类似的情境及对应的方法,进而产生更广泛的迁移。

总之,方法与策略无论从实质到日常用法,还是从获得、使用到迁移都有着明显的区别。但由于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都是学习方法体系的一部分,策略本身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方法或方法的组合,所以,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学习方法是学习策略的基石。人们获得策略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对具体方法的概括和组合形成策略。二是在获得的策略性知识基础上,通过具体情境下的应用,把握具体方法的同时,达到对学习策略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在学习策略获得的过程中,离开具体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就成了无源之水。另外,学习策略的运用也离不开学习方法,只有借助于具体方法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是因为,当策略标识一般性的方法时,其应用必然经历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这就需要个体根据所面临的具体情境,从与一般性方法相联系的具体方法中搜索、选择、尝试有用的具体方法,或对这些方法进行修正并决策是否使用所选择的或经修正的具体方法。例如,“按顺序写”这一策略是无法直接用于写植物的,必须把它具体为“按什么顺序写”,才能直接应用。当策略标识组合性的方法时,个体也必须根据当前情境在方法的组合中进行搜索,寻找和选择最佳匹配,尝试并进行修正和决策。可见,无论是策略的获得,还是策略的应用,都离不开具体的方法,都必须以具体的方法为基石。

其次,学习策略对学习方法具有统筹规划作用。策略是在具体方法基础上获得的高层次的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担负着对具体方法进行搜索、选择、尝试、修正和决策的功能。可见学习策略对学习方法起着统筹规划的作用[9](P2)。

再次,在某种情境下获得的具体方法,如果在很多情境下应用有效,则作为一般性方法贮存,转化为策略。个体在情境出现多种变化的情况下获得的各种具体方法组成的有机整体,也就转化为组合性策略。策略在应用的过程中逐渐分化,转化为具体的方法。当个体面对经历过的情境,一般情况下不用启用策略,已掌握的方法就足以应对。当个体面对陌生的情境,没有现成的方法时,策略就被启用。在策略的指导下,个体对具体方法进行搜索、选择、尝试、修正、决策;当所确定的方法使用成功时,当时的情境就与这一方法之间建立起联系,并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联系也就更加紧密。这一方法就成为处理这一情境的具体方法。当这一情境再度出现时,就没有必要启用策略了。

综上所述,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作为有效指导学习活动的操作或操作的组合,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组成指导学习活动的方法体系。探明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不仅可以增强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教学的可操作性,而且能够提示教师在进行学习方法教学的同时,给予学习策略以充分的重视,进而更有效地教会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刘电芝,黄希庭.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教育研究,2002(2):782

82.

[2]辞海编委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3]倪文杰等.现代汉语词海[Z].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4.

[4]吴昌恒.古今汉语使用词典[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J udy Pearsall.T he Ox f 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Z].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6]绍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7]刘金平.智力的三元理论述评[J].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

(1):1182120.

[8]蒯超英.学习策略[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9]杜晓新.元认知与学习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0]燕国材.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张秀红〕

1

5

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策

保持策略又包括理解(understanding)、回想(recall)、消化(digest)、扩展(expand)、复查(review)等五个子策略。提取和利用策略又包括理解、回想、详述(detail)、扩展和复查 等五个子策略。 辅助性策略包括三种策略:计划和时间安排 (planning and scheduling)、专心管理(con-centration management)以及监视与诊断(monitoring and diagnosing)。专心管理进一步分为心境设置(mood setting)和心境维持(mood maintenance)两种。这些辅助性策略帮助学生产生和维持某种内在状态,以使学生有效完成基本策略。

4.迈克卡等人的观点 迈克卡等人对学习策略的成分进行了总结。他们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学习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学生使用这些策略帮助他们适应环境以及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 由以上这些观点可以看出,学习策略的成分都是从学习过程的环节或所涉及的诸方面如方法、步骤、手段及组织中提出来的。分析学习策略的成分不仅要考虑学习活动的类型,而且还要考虑所获得信息的种类。 下面从认知策略和原认知策略两个方面做具体的介绍 三、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由布鲁纳(Bruner)于1956年在研究人工概念形成时提出的。直到70年代,加涅(Gagne)才在其学习

分类中单列一类。但关于认知策略的定义,至今尚无统一的说法。有的把认知策略视为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Gagne,1977),意在突出个体对自己内部的认知活动的调控。有的把认知策略视为“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陈琦,1977),旨在强调其本质属性仍为方法范畴。还有的把认知策略视为个人自主控制其内在心理活动历程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一切方法(张春兴,1994),同时兼具上述两种观点的要义。我们认为,认知策略是优化信息加工效果、提高加工效率的一种认知技能。它是认知领域中学习策略的最主要的成分。 (一)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 1.复述知识的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rehealsal strategy)是指对目标信息不断进行:重复,以便能准确、牢固地记住这些信息。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为有效地掌握语言规则系统,发展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计划、途径、步骤、方法、技巧和调节措施。 刘珣:学习策略大体可分为认知学习策略和元认知学习策略。 ①认知学习策略:直接影响到第二语言学习的一般性策略。如: 求解:学习者对所接触大的新语言材料首先必须理解,往往是通过已有的语言知识和具体情境进行猜测,并通过各种办法证实其所做的假设。 推理:学习者通过原有知识(包括第一语言知识)以及新获得的语言知识,进行概括推理或演绎推理以及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以内化规则。 ②元认知学习策略: 学习者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方式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反思和研究。 包括: 计划:根据认识活动的性质、任务、应达目标制定活动计划,确定认知策,如预先了解教材内容,确定注意的重点并进行预先演练。 交际策略:是学习者为顺利进行语言交际活动,有意识采取的计划措施或方法技巧,是语言使用者交际能力的一部分。 交际策略的分类(15项):回避、简化(属于回避一类) 语言转换、母语目的语化、母语直译(依赖母语) 语义替代、描述、造词、重复、使用交际套语、利用交际环境(以目的语为基础解决问题) 我们使用了Oxford(1990)的“语言学习策略调查表”(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SILL,version Oxford 把学习策略分为2 大类,6 小类,即直接策略: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间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 Oxford(1990)提出的学习策略分类系统,首先将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直接策略直接参与目标语学习,间接策略通过集中注意、计划、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 -----------一课有一课的有效目标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小课题研究,从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开始,一切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根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有效教学,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促进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高。制定合理有效的课时教学目标,改变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分类指导,解决缺乏针对性的低效教学、无效教学;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达成目标,对每个学习主题有整体认识,主动参与自我探究学习,并获得成功,形成一种学习品质,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有效目标 论文创新点:构建小学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到实处,实现一课有一课的有效目标。 一、问题的提出 叶澜老师曾说:“如果一位学生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没有变化,没有收获,没有发展。这就是一堂没有价值的课。”所以,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可操作的、可以达成的目标。因此,科学地制定信息技术每一课的有效教学目标对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正确、全面的课时教学目标可以对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提供指导。 二、概念界定 目标,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教学目标则是教师预期的、学生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行为变化,即预期的教学结果。是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要实现的

目标。就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的预期。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总目标:切实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从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开始,一切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根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有效教学,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促进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高。 具体分目标:制定合理有效的课时教学目标,改变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分类指导,解决缺乏针对性的低效教学、无效教学;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达成目标,对每个学习主题有整体认识,主动参与自我探究学习,并获得成功,形成一种学习品质,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二)研究内容 1、在教学内容上,拟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在教学内容上,如何合理制定、规范表述每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有效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每堂课的具体知识点。 (3)在任务情境中,如何拓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知识体系、基本素养。 2、在教学方法上,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根据“以学为主,先学后教”,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

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策略

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策略 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策略第三章学习策略 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人们对学习者和教学者在学习中的作用的看法逐渐发生了变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有效的学习者应当被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解释者和综合者,他能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来存储和提取信息,他努力使学习环境适应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因而对自己的学习非常负责。正是在这种理论背景下,兴起了有关学习策略的研究。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对于什么是学习策略,人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法,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至今仍然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有的指具体的学习技能,诸如复述、想象和列提纲等;有的指较为一般的自我管理活动,诸如计划和领会监控等;有的指组合几种具体技术的复杂计划;甚至有的与元认知、认知策略、自我调节的学习等术语的含义相互重叠。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活动或步骤,第二种: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的规则 ,第三种: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计划综合这些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所谓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二、学习策略的成分及其层次许多学者对学习策略的成分和层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较有代表性的有这样几种:

1.奈斯伯特与舒克史密斯的划分 奈斯伯特与舒克史密斯(史耀芳,1994)认为,学习策略包括六个因素: ①提问,其功能是确定假设,建立目标和项目参量,寻求反馈以及联系任务等; ②计划,其功能是决定策略及其实施一览表,精简项目或对问题进行分类,以及选择某些体力或脑力技能来解决问题; ③调控,其功能是试图回答或发现最初的问题和意图; ④审核,其功能是对活动和结果作出初步的评估; ⑤矫正,其功能是再设计或再检查,包括矫正目标的设置; ⑥自检,其功能是对活动和项目做最后的自我评价。 2.温斯坦的划分 温斯坦(C.E.Weinstein,1985)认为学习策略包括: ①认知信息加工策略,如精细加工策略; ②积极学习策略,如应试策略; ③辅助性策略,如处理焦虑; ④元认知策略,如监控新信息的获得。 3.瑟洛的观点学习策略是由相互作用的两种成分组成的,一种是基本策略(primary strategies),被用来直接操作课本材料,如领会和记忆策略;一种是辅助性策略(support strategies),被用来维持合适的进行学习的心理状态,如专心策略。这两种策略又可以作进一步划分。基本策略包括获得和存储信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真题

2013年4月《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真题 一、单选(15题30分) 1、掌握教学策略要强化() A. 课程理念 B.课程意识 C.课程目标 D.课程评价 2、课程与教学目标是课程功能在学校教育中的() A.反映 B.运用 C.体现 D.彰显 3、课程内容的问题化属于() A.情境性设计 B.情感性处理 C.认知性加工 D.活动性展开 4、教学方法是教学模式的() A. 具体化 B.抽象化 C.简洁化 D.明晰化 5、课程内容的情境设计中的情境包括图像情境、符号情境和() A. 事物情境 B.现场情境 C.实在情境 D.自然情境 6、新课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很大程度倚重课程内容的() A. 情感性处理 B.认知性加工 C.情境性设计 D.活动性展开 7、影响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变量是学生的() A.动力因素 B.智慧因素 C.策略因素 D.学习积极性 8、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教材是() A.视听教材 B.图书教材 C.电子教材 D.教科书 9、教师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是() A. 质疑问难 B.直观演示 C.言语讲授 D.实际训练 10、构成课程与教学的最基本和比不可少的要素是() A. 教材和学生 B.活动和学生 C.课堂和活动 D.教师和学生 11、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 A.自主学习 B.探究学习 C.合作学习 D.体验学习 12、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 A. 决定因素 B.内在依据 C.先导条件 D.深层动因

13、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 A. 教学实践 B.教师培训 C.教学评价 D.教学管理 14、学习策略最基本的要素是() A. 教学态度 B.学习方法 C.学习条件 D.学习背景 15、课堂纪律管理的功能体现为() A.全面育人 B.保障秩序 C.促进自律 D.形成责任感 二、判断改错题(4题20分) 16、教师的每一堂课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地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 17、教室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18、学习指导只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 19、表扬、赞赏等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强化方式。 三、简答题(5题35分) 20、简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特点。 21、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22、简述课程内容的情境性设计策略。 23、简述教学活动中的教师角色。 24、学法指导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四、论述题(15分) 25、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成就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何制定和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如何制定和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的预期。这个定义很简单,但是内涵很丰富。首先,目标是教师的预期,它指明教师期望学生在学习结束之后,在认知程度、行为、价值观等方面会发生什么变化,因此要求教师在做预期之前应该作充足的准备,对学生的原有经验和真实需要的评估要符合实际。其次,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的预期,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讲的,它指明学生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将所有注意力都要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成效。最后,一节课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应该是什么,不同教师的看法是大不相同的,这就极大地考验教师的专业水准。很多老师认为教学目标可有可无,只有在应付领导检查教案或参与比赛时才会贴上教学目标。我认为制定教学目标要把握三个基本原则,首先就是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里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基于学生的原有水准,二是基于学生的兴趣需要。历史课程目标体现国家的意志,是针对全体学生提出来的最低要求,只要是合格的中学生就都应该达到这个标准。历史教学目标是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生提出来的目标。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都不同。教师要在综合分析学习者特征和教学内容之后来确定教学目标。因此,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教师制定的目标也不会一样。教学活动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由特定的主体(中学生)完成。历史教学目标的大小、深浅、多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 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更多涉及的是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问题,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遵循一下最基本的原则,教学活动无非三个基本步骤,到哪里去,怎么去,到了吗?分别对应的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也就是如何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也就是说,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依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评价。明确、具体、可操作,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二个原则是“好钢用在刀刃上”。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认为:“学校要采纳的目标应该是少量的而非大量的,因为实现教育目标需要时间,也就是说,要花时间才能改变人的行为模式。若尝试得多而完成得少,这样的教育计划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关键是选择一定数量的既能在可利用的时间内以相当高的程度实际达到的,又确实重要的目标。”因此,设定目标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在有价值有意义的地方做文章。是教学目标要适合测量或评价。我们首先要明确,测量与评价不是一回事。某生考试得了59分,这属于测量。这是进步还是退步,该表扬还是该批评,这就进入评价的范畴。如果其他学生都在59分以下,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很高的。如果其他学生都在59分之上,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很低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可以评价却难以测量。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考试测量出一个人掌握了多少关于民主的知识,但关于民主的知识和对民主的信念并不是一回事。一个人对历史上的民主了解很多,并不意味着他必然赞同民主制度与理念。相反,一个人不识字,对历史上的民主缺乏了解,他却很有可能支持民主制度与理念。因此,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是有难度的,一般不能通过考试来实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行为教育,而非认知教育,不能用认识教育的方法去测量与评价。

第十章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教学单元第十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教学章节第一节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第二节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第三节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第四节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教学要求1、了解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 2、了解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3、了解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4、了解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心智技能的形成和培养。通过大量的例子进行教学,不但结合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例及课堂内的讨论, 而且对相关的策略进行现场训练。让学生了解相关认知策略,掌握认 知策略的培养要点。 2、教学难点: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这个概念较难理解,教学中, 要大量举例子、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学生了解元认知的概念及其意义, 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讲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在学习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使用的有关学习的方式方法,包括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节监控的方式等等。 二、学习策略的结构 丹瑟洛:根据学习策略所起的作用不同,把学习策略分为两种成分:基础策略与辅助策略。前者是用来直接操作材料的各种学习策略,后者是帮助学习者维持适当的认知氛围,以保证基础策略能有效地操作的策略。后来,又把学习策略进一步细化:基础策略包括领会与保持的策略和提取与应用的策略两部分;辅助策略包括计划与时间安排、专心管理、监控诊断三部分。基础策略与辅助策略是相辅相承,共同作用的。 比格斯:按学习策略的迁移与可教性,把学习策略划分为大策略、中策略与

小策略三部分,大策略可迁移性最大,和具体任务的距离最远,因而可教性最弱;中策略迁移性较大,同时也具有可教性,小策略针对具体的任务,有较强的可教性,但是相对而言,迁移性最小。从上看出,中策略是最理想的策略。迈克卡等:按照学习策略所涵盖的成分,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认知策略是用来加工信息的方法和技术。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认知的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是反映帮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与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 本节课,我们就按照迈克卡的划分,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 第二节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一、注意策略 案例引入:有一个记忆力超群的人,宣称能快速地进行心算,一位数学教师与之打赌,数学教师说:“一辆公交车,里面有12个人,路过一站,上来10个人,下去3个人。”记忆超群的人面含微笑,不语。数学教师再说“又路过一站,上来5个人,下去9个人。”记忆超群的人轻蔑地笑了笑,数学教师又说:“又路过一站,上来9个人,下去15个人。”……如此进行很久后,记忆超群的人始终不语,面含微笑,最后,数学教师问了一句话,把他的笑容一下子问走了,他回答不上来。数学教师问的是“请问这辆公交车一共经过了几站” 二、精加工策略 (一)简单知识的精加工策略: 记忆术:是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的意义,以促进知识优质的记忆方法。常用的记忆术有: 1.位置记忆法 位置记忆法是指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自己所熟悉的场景、景点、地点,把要记住的事物与此联系起来,回忆时可以以自己熟悉的场景和地点作为线索提取出所要记住的内容。通过位置记忆法的联想,信息在回忆时就变得生动,有利于记忆。 2.缩编和歌诀 缩编法:将所学的材料的每一条内容简化成一个关键字,然后变成自己熟悉的事物,从而将材料与过去的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方法。 歌诀法:就是将缩写的材料融入韵律化的文字材料中。将学习材料编成歌谣口诀,与头脑中已有的诗歌、曲乐的格调相联系,易于背诵和记忆。 3.谐音联想法

谈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

谈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 ——崔峦老师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可见,教学目标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评价功能,是评价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调节功能,影响并制约着教学程序的设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等一切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激励功能,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师生双方都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怎样设置出比较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及目标达成的教学活动呢? 一、怎样制定和陈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一)准确设定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是指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为此,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理念上,建立在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科学分析上,建立在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上,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1.落实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语文教学

目标的准确应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⒉细化课时目标。 语文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要服从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目标体系。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把文本的意义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经验中去,制定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易检测的阅读教学目标。 3.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要切实可行,强调可操作性。 (二)规范表述教学目标。 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1.陈述的主体应该是学习者(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变化或结果。 2.陈述要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检测。陈述教学目标是为了使教师把握教什么和怎么教,学生明确学什么和怎么学。 3.必须体现“三维”融合,层次清楚。 4.必须立足学情,体现学段目标。 例如: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定位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提出的学习目标是“了解”;在第二学段则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

案例检索实现过程

案例检索实现过程: 1. 选择检索方法 本案例主要采取利用搜索引擎进行关键词搜索、利用门户网站的分类项目逐层检索、利用专业的网站和数据库系统以关键词方式检索、利用E-mail查询等 4种方法。 2. 信息检索方案 (1)第一轮:利用搜索引擎进行关键词检索 1)设计选择的搜索引擎有。 百度(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1618855.html,/) 中文雅虎(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1618855.html,/) google(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1618855.html,/) 2)关键词分为3组。 ①电磁辐射,电磁污染,电磁波,微波辐射,电磁学,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microwave radiation,electromagnetism…… ②概念,原理,影响,危害,研究,防止,其他相应的英文词,如:harm,research,…… ③图书,期刊,学会,会议,论文,专利,标准,法规,产品,技术档案,其他相应的英文词,如:journal,conference,patent,standard,…… 以上的三组关键词要进行多次合理的搭配组合,进行检索时可以得到最直接的结果。 3)检索重点和要求。此轮检索重点要对研究的课题有全面的、宏观的把握,确定其在科学研究、社会应用方面的地位和水平,了解国内外及世界的电磁学研究情况,掌握研究者等信息。所以,可以在深度上浅尝辄止,而在广度上要尽量的拓宽。在此轮检索之后,要对初定的检索方案进行修正和完善。 (2)第二轮:利用门户网站的分类项目逐层查询 1)门户网站的选择。 雅虎(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1618855.html,) 新浪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1618855.html,/) 2)所属类目。 自然科学——科学技术——电磁学——电子技术——物理学 注:各个网站的类目设计不同,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类目。 3)查询重点和要求。注重科学普及信息搜索零星的信息。 (3)第三轮:图书馆和数据库的专业检索 1)网站选择。 超星百万宝库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1618855.html,/) 中国知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1618855.html,/) 万方数据(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1618855.html,/) IEEE数据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1618855.html,/Xplore/home.jsp) Web of Science数据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1618855.html,) 2)关键词选择。同第一轮。 3)查询重点及要求。尽可能详尽、准确地得到文献资料原文,掌握文献的其他信息,如作者、出版情况等等,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科学管理。 (4)第四轮:E-mail查询

学习策略与思维方法

学习策略与思维方法 学习策略与思维方法一制订学习计划的重要性: 搞好我们的学习,促进自己的成长,需要有远大的目标,可行的计划,切实的措施,科学的方法,坚韧的毅力。这里,加强计划决策,制订并执行好学习计划,十分重要。一些同学,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制订学习计划、加强学习计划性的意义,或者缺乏远大的志向,意志品质差,不能坚持按计划行事,在许多学习活动中,常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被动性,总是为作业与考试手忙脚乱,其结果总表现出学习的低效率。 加强学习计划性就要制订学习计划。计划是学习目标与学习时间科学的结合,是实现学习目标的蓝图,是搞好学习的第一个实际行动,可以促进和加快目标的实现。同时,合理安排好时间,努力排除执行计划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干扰,可以减少时间的浪费,磨炼自己的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自己的生活规律化,学习高效化。在心理上还会产生充实感,形成最佳学习状态,保证最佳学习效果。 学习策略与思维方法二制订学习计划的原则: 1、计划要有利于全面发展,突出个性。 中学阶段是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飞跃时期。为了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挑战,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习计划必须有利于自己德、智、体、美、

劳诸方面全面发展,不仅学习上不能偏废,而且计划中还要安排好参加社会活动、体育锻炼、文娱活动、公益劳动和家务劳动的时间。此外,我们强调全面发展,突出个性,就是要求全面提高素质,突出发展个性,也即要在促使个人各项素质全面合格的基础上,允许有某些方落后于他人,而在另一些方面(作为自己的个性、特长)却能远远地超过他人。这样,就能使才华横溢的人才脱颖而出。全面发展绝非要求每个人在各方面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即使在学科学习方面,也应在照顾全面、反对偏科的前提下,对重点学科、自己的薄弱学科以及特别爱好的学科,多分配一些时间和精力,以保证重点、克服弱点并发展自己的特长。 2、计划要注重从实际出发。 订计划既要考虑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爱好特长等自身的实际,也要考虑各学科的学习内容、教学进度以及自己所能支配的学习时间多少等客观实际,不可将目标订得过高或过低,也不可将时间安排得过紧或过松。但要适当留点余地。 3、计划中要长打算、短安排相结合。 对于刚上高中的同学,长打算需要明确三年高中学习的目标和参加高考的志向,可作年度计划,大致的安排,但目标必须明确;短安排则是具体的行动计划,可具体到本学期的每个月、本月的每一周、本周的每一天。越接近当前任务越要具体详细。 4、订计划的重点在科学合理地计划和使用课余学习时间。 课余学习时间,一般划分常规学习与自由学习两类时间。前者用于预习第二天的功课、复习当天的功课和完成当天的作业,要注意提高效率和不欠债;后者用于补课或提高,要突出抓好重点

信息检索方法与程序分析案例

110240232 张嘉自控1108 文献检索方法是为了达到既定目的所采取的手段。检索途径是按照文献存贮与检索基本原理,并依检索工具的编排方法来查找有关的具体文献信息。两者都是为实现检索服务的,这是它们的相同点。但从检索步骤看,两者又是有区别的。多数是在选定检索工具书刊或数据库的前提下,先定检索途径,后定检索方法。 一、文献检索方法 文献检索方法有多种,主要有: (一)时序检索法。时序检索法是按时间先后次序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地查找文献信息的方法。分顺时法、逆时法和分段法三种。 1·顺时序法。这是以课题研究所涉时间为检索起点,由远及近地检索所需文献的方法。适用于需要系统掌握有关文献的研究课题。优点:查全率高并可系统掌握现有的研究成果,便于分析、比较和筛选文献。缺点:所需的检索工具书刊或数据库较全、时间较多,否则反而影响文献检索质量。 例如,查汕头经济特区的发展史料,即可采用顺时法。所涉工具书刊除《全国报刊索引·社会科学》分册及其数据库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的复印资料有关经济类各分册和索引外,《经济年鉴》、《汕头经济特区年鉴》及有关经济专题索引等检索工具,也是不可或缺的。 2·逆时序法。这是以课题研究所涉时间为检索起点,由近及远地检索所需文献的方法,又称倒查法。适用于新课题或老而有新进展的课题研究所采用。如“汕头与深圳经济特区利用外资结构的分析研究”,即可采用此法。优点:可迅速掌握本课题的研究动态、新观点、新数据等文献信息,缩短查资料的时间。缺点:漏检率高,以至影响对现有文献的有效利用。 3·分段法。是顺时法与逆时法交替使用的检索方法,又称循环法、交替法。采用此法查找文献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已知在某一时期内有关本课题文献的集中与分散情况;二是已知某一专题学术会议中必议题与时间。凡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集中期,则列为重点检索的时间范围,其它时间内的文献可作为补充性检索。优点:目标明确,可迅速掌握切题文献信息和节省检索时间。但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及其脉络必须有清晰的了解。 (二)跟踪检索法。利用所见图书或论文的后附引文索引、脚注、参考文献等所提供的文献线索,循踪觅迹地扩大检索范围的检索方法,又称追溯法、扩展法。这种由此及彼地扩大检索范围的检索方法,往往可以查到意想不到的切题文献。在检索工具不完备的条件下,广泛地利用文献综述或述评、研究报告等文献后所附的参考文献,不失为扩大检索范围的好方法。但扩展法所索文献往往不系统、漏检率也高。 (三)综合检索法。是指上述检索法的综合利用。例如,对某一时期的文献集散情况较为了解,即先利用逆时法或分段法以越过文献稀少时期。而发现某书或

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可以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是几种常用而有效的学习策略。 (一)复习策略 复习策略解决如何对所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重复学习,主要用于信息的长时记忆与保持。可以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即在遗忘尚未产生之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 1、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复习的时间应该注意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及时复习可以较大限度地控制遗忘,此外要想长期保持所学到的内容,还必须进行系统的不断的复习。根据有关研究,有效的复习时间最好做如下安排: 第一次复习,学习结束后的5~10分钟,将要点加以背诵,或者阅读后尽快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所学的内容。 第二次复习,学习当天的晚些时候或学习结束后的第二天,重读有关内容,将要点以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第三次复习,一星期后。 第四次复习,一个月后。 第五次复习,半年后。 在每次复习时,究竟用多长时间是最有效的呢?是否复习时间越长,记忆效果越好呢?对人类记忆的研究发现,人们对事件的

开始和结尾具有较强的记忆,而对中间的记忆较差。比如,若连续复习3个小时,那么只有一次开始和结尾,可能产生两头记忆效果好而中间记忆效果差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将连续的集中复习时间加以分散,分成几个小的单元时间,中间穿插短暂的休息。这样就能够增加开始和结尾的数量,进而提高记忆效果。至于每一单元的复习时间,可根据学习材料的趣味性与难易程度而定。 2、复习的次数 学习完某一新内容后,复习多少次最有利于记忆?这涉及过度学习的问题。所谓过度学习,即在恰能背诵某一材料后再进行适当次数的重复学习。这种重复学习绝不是无谓的重复,相反,它可以加深记忆痕迹以增强记忆效果。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50%时效果较好。比如,当你识记某一材料读6遍刚好能够记住时-那么最好你再多读两三遍。 4、复习的方法 要注意选择有效的复习方法。较好的方法是尝试背涌法,即阅读与背涌相结合。一面读,一面试着背诵,这样可以使注意力集中于学习中的薄弱环节,避免平均分配学习时间和精力,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此外,还应尽量地调动起多种感官共同地进行记忆,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多种形式的编码和多通道的联系增加了信息的储存和提取途径,自然就使记忆的效果得到增强。

学习策略的概念

第六章学习策略 第一节学习策略的概念 一、学习策略的含义 目前,人们对学习策略含义的看法不一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学习策略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这种观点认为,学习策略属于信息的加工部分,是学习者在编码、储存、检索、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认知过程中直接加工信息的认知方法或技能。例如,梅尔(Mayer,1988)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影响其如何加工信息所使用的各种行为”,它包括划线法、概述、复述等方法的使用。 (2)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与控制技能。这种观点认为,学习策略属于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的一系列技能。例如,尼斯比特(Nisbet,1986)等认为,“学习策略是一系列选择、协调和运用技能的执行的过程”。持有这一观点的人不把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包括在学习策略之内。 (3)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这种观点认为,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能够促进获得、存储和使用信息的一系列过程和步骤。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同属于学习策略的范畴,是互相联系的、具有不同功能的学习策略。就已有资料看,多数研究倾向于这一种观点。1 二、学习策略的结构 1黄旭,学习策略的性质、结构与特点。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报),1990年第4期

关于学习策略的结构,大致有如下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由基本策略和辅助策略构成 基本策略包括识别材料、应用各种技术去理解保持材料,以及在适当情境中回忆和使用获得的知识的各种策略,即直接操作材料的各种策略。 辅助策略由保证基本策略有效进行的各种策略组成,包括形成一种适宜的学习态度的各种技术,处理由挫折、疲劳、分心等的出现而产生的注意缺失的各种方法,以及控制和纠正正在操作中的基本策略的各种技能。它的作用主要是维持一种合适的内部心理状态,以保证基本策略有效地发挥作用。 (二)由学习方法、学习的调控和元认知构成 学习方法指用在编码、储存、提取、运用信息等认知过程中的认知方法或技能,有外部的方法(如何做笔记等)与内部的方法(如何想象等)之分;有单项的方法(如网络图法)与系统的方法(如MURDER法2)之分,等等。学习方法是学习策略中最基本的要素,是直接作用于认知过程各个阶段以达到学习目的的手段。 学习的调节与控制是指学习者在一个连续不断的学习活动期间使用的调控学习行为,尤其是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的技能。它包括:(1)在面临学习任务之前和实际学习期间,激活和维持注意与情绪状态。(2)分析学习情境,提出与学习有关的问题和制定学习计划。(3)在学习期间,监控学习过程、维持或修改学习行为。(4)学习结束后,总结性地评 2 MURDER:M-Mood,激活情绪;U-Understanding,理解;R-Recall,回忆;D-Digest或Datall,领会或详述;E-Expand,扩展;R-Review,检验。

教师在学习策略教学中要遵循以下六个原则

学习策略教学是指系统的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使学生最终学会学习的教学活动。学习策略教学中的策略并不是指向某种具体的方法或要求,而是一种抽象性、一般性的方法。 教师在学习策略教学中要遵循以下六个原则: 1.过程性原则 所谓过程性原则就是要让学生有机会体验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同教师所呈现的学习策略加以比较,有意识地改进和优化自己的学习策略。 2.训练性原则 所谓训练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学习策略教学时,必须事先设计好训练内容,根据训练内容,为学生提供有助于策略学习的示范和足够的练习。 3.分解性原则 分解性原则是学习策略教学的关键性原则。具体指在学习策略教学中,教师为了明确指点和解释某种策略的意义、功能、使用条件和使用程序,必须把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的完整思维过程分解为几个阶段,总结出每一个阶段中的最有效学习策略并最终帮助学生把所有的有效策略加以概括和总结。

4.一体性原则 一体性原则是指学习策略教学必须与具体学科的学习内容相结合,并且能根据学习者的实际特点和个别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进行。 5.迁移性原则 在学习策略教学中,必须“为迁移而教”,做到条件化、熟练化。教师在教学习策略的同时,要向学生指明学习策略的使用条件,要注意不能把条件限制得过死,要考虑策略性知识在尽可能广泛的条件中的运用;要给学生提供一般策略在学科中运用的实例,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将一般策略运用到各门学科之中去,进而达到灵活熟练地迁移。 6.效能感原则 学生应当清楚地意识到一份努力、一份收获,还要有信心学好学习策略,树立学习策略学习的自效能感。教师要促进学生使用学习策略,会让学生感到运用学习策略进行学习会有更大的收获。 所谓在阅读过程中给足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条件,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从学生认知能力、学习态度、情感状态和监控水平及阅读材料本身信息量等变因入手,选择适合于学生应用学习策略,实施阅读的方式、方法与手段,其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条件是要给足学生应用学习策略实施阅读的时间、空间和安全感。 学习策略是由元认知、学习的监控和学习方法三要素构成的协调活动。这一活动主要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意识、自我监控、自主调节为主要特征。在阅读教学中,它的着眼点是教学生“会读”,其核心是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从信息加工理论看,阅读过程始终是一个输入信息、贮存信息、提取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认知加工过程,而学习策略在阅读过程中的应用,则是对这一过程认知加工规律的认识、理解。阅读中,它不

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

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 目前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学习的程度;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本节课学习内容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与培养。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 -----对全校教师的业务培训 问题及困惑 (1)“这节课我准备挺充分呀,怎么没达到效果呢” 教学不敢忽略任何一个知识点,处处费时费力,处处不深不透,导致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有效突破,核心问题抓不住,费很大的周折,下课后自己累得一身汗,留下一脸茫然,唉,教学真是个遗憾的艺术。 (2)“我怎么总是讲不完课呢” ] 备课时搜集大量的资料,但问题是,材料的选取、运用不太得当,尤其是不能根据重点、难点、疑点、争议点、学生需求来合理选用,导致课堂容量加大,影响课堂主旨任务的完成和核心目标的达成。 (3)“枯燥没意思,课应该怎么上呀” 个别课堂“知识中心”“考试目的”非常严重,一节课就是根据学案看书、标划、填写、记忆、检查。能力培养、情感激发、认识形成全然不见踪影。(4)“谁之过” 某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选用与知识内容、学生理解能力等不相符合,看着学生茫然的眼神,老师更困惑, 现状及诊断 现状:教案或者课件上、学案上呈现的教学目标,很多是形同虚设,只是呈现出来了,老师和学生都没有理睬,整个课堂的教和学与目标关系并不紧密。 诊断:目标本身从内容到表述不准确、不明确,没有可操作性和导向性,难怪它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结论:教学目标不重视不准确不明确,教和学就没有明确的方向指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今天我想讲三个话题:教学目标的地位及功能,教学目标的解读,如何规范设置教学目标。 (

什么是学习策略,2-3个英语学习方法和策略,及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区别。

1、什么是学习策略? 2-3个英语学习方法和策略,并简要说明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区别。 2、结合自己使用的高中英语教材,设计一个策略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1-2个策略训练活动,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完成特定学习任务时选择、使用和调控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资源等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是影响学习进程的各种因素间相对稳定的联系,其与学习者的特质、学习任务的性质以及学习发生的时空均密切相关,是一个有特定指向的认知场函数。 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区别: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如记笔记、不断重复口述、分类和比较等,它是外显的可操作的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任务有关,但与学习者的人格特质等无关,其更多的是学习者对环境的适应。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对学习方法选择和综合运用的意识和倾向,是学习方法正确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可见,学习方法是学习策略的基础,没有学习方法或者学习方法缺乏就不可能形成较高水平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伴随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而发生的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一种对学习过程的安排,这种安排不是僵死的固定的程序,而是根据影响学习过程的各种因素即时生成的一种不稳定的认知图式,这种图式可以被学习者接受而成为经验,也可以因学习者的忽

略而消失。比如,学生理解生单词的意思,加深记忆等所采取的策略就是认知策略。 下面我以北师大版高一模块一Unit3Lesson3Weddings 为例: Teaching aims: 1.To learn weddings in Indonesia and Greece. 2.To learn to summarize and retell the texts. Teaching procedures: Stage II. While-reading. Step 2. Scanning. (Gap-filling.) Students read the texts carefully and then complete the following table. Indonesian weddings. (What to do and what not to do in an Indonesian wedding.)

掌握学习策略

掌握学习策略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掌握学习策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策略指导研究》课题成果 四方坪小学数学课题组1 一、课题界定 课堂学习策略:是指在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学习者为实现某种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一些相对系统的学习方法和措施,它既是有多种具体方法优化组合而成的一种系统化的学习方法体系,同时又是由多个步骤有机结合而构成的一种有序的学习活动程序。 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策略指导研究:就是根据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新问题,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小学各年段学生身心特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促进其学习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为途径,以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为基本要求,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探索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策略指导的教学模式。 2.提升教师的理论修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策略学习意识,大面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 (二)研究内容 1.分析造成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提出数学课堂学习中适用的途径、学习方法,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经验。 2.大量查阅文献,寻找并借鉴有效的数学学习策略,创造性的加以应用,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策略。 3.探索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策略指导的教学模式。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为主,辅以文献法、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 四、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3、12—2004、3) 撰写报告,申报立项。教师培训。提高师生有效课堂教学准备策略的指导。 (二)实施阶段(—) 进行前测问卷调查及分析专题研讨;制定课题研究制度;全面实施研究工作,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接受中期评估并根据专家指导意见调整研究方案。 开展如下适合我校具体学情和学科特点的数学课堂学习策略的指导研究: 1.探究学习策略的指导 所谓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1主要研究人员:常桂秀、罗婧、姚文莉、邓小兰、张利双、周莉、付清云、周惠莎、颜治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