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之比较

西方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之比较

西方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之比较
西方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之比较

《西方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之比较》

武侠文学和骑士文学分别作为中西方世界所特有的文化产物,二者在极其相似的外貌下却蕴涵着分别代表中西方世界不同文化形态和民族心理的精神实质。通过将武侠文学和骑士文学分别放置到各自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将文学的比较置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去加以比较考察,我们可以窥见中西方世界的文化异同。 (一)历史层面的比较

在比较武侠文学和骑士文学之前,我们首先要接受这样一个历史事实。骑士文学历来便是一种制度(骑士制度)与一种文化(基督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骑士制度的兴亡直接决定了骑士文学的兴亡。骑士文学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就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的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相反,武侠文学却经历了不同的三大历程:产生、发展、蜕变。换言之,骑士文学是历史形态的文学,在没有蜕变的情况下业已衰落,而武侠文学发展之后则经历了一场辉煌的蜕变。(即使“新武侠文学”仍旧不享有当下文学主流形态的地位。)

骑士文学的产生始自骑士制度的产生。首先我们回顾中世纪欧洲的历史形态。中世纪(公元5到15世纪)的欧洲伴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实际上处于四分五裂的混战状态,社会统治以封建领主的形态存在。抛开时间的局限,此刻的中世纪正处于礼崩乐坏的“轴心突破”时代,类似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骑士作为封建领主豢养的武力阶层,主要用于自卫与掠夺战争,鼎盛于12、13世纪,与教会相辅相成,成为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两大文化传统和精神支柱。与欧洲中世纪骑士相当的乃是中国战国时代的“士”,产生时间则要前推至公元前3世纪。由此对比,欧洲的骑士与中国的“士”在产生时间上相差至少8个世纪。骑士文学的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就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的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其存在形态自始至终都有相对应的社会阶层;而武侠文学却经历了不同的三大历程:产生、发展、蜕变。其产生于战国时代的“士”,而经历发展之后出现蜕变,已然升华为一种纯粹的文学审美形式,而与社会政治与历史形态无涉。

欧洲骑士文学繁盛于12、13世纪的法国,主要形式有三种:骑士抒情诗、英雄史诗、骑士传奇。其中骑士抒情诗以《破晓歌》为代表,英雄史诗以《罗兰之歌》为代表,骑士传奇则完全出于文学的浪漫想象而由文人或宫廷诗人创作,数量众多,系统繁复,可以说是骑士文学的主要形式。

武侠文学的发轫期尤其长久,几乎占据了中国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前半期,长期以公案、传奇、说唱艺术为主要形式;直到元末明初的《水浒传》的出现,才宣告第一部长篇武侠小说的产生;到明清两朝出现了大批的侠义小说,武侠文学由此得到较大发展;直到民国时代,武侠文学空前兴盛,出现了众多的武侠文学大家,诸如南派的平江不肖生、顾明道、姚民哀,北派的赵焕亭、以及“北派五大家”: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王度庐、朱贞木;武侠文学的蜕变始自港台“新武侠文学”的产生,出现了“新武侠文学”三大宗师:金庸、古龙、梁羽生。其中金庸作为“新武侠文学”的掌门人,不但完成了“旧武侠文学”向“新武侠文学”的蜕变,而且将整个武侠文学推向到了文学的历史最高峰,最终实现了对武侠文学的反叛与终结。

(二)文化精神层面的比较

司马迁做《刺客列传》以史的形态刻画战国时代的“士”,已经具有了武侠文学的因子,可以看作是武侠文学的开山之作。在司马迁看来“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对这段话的解读尤其重要。首先,“其行虽不轨于正义”,此处的正义为何?侠客历来任侠使气,快意恩仇,常因一己之私而不惜血刃,可以看作是暴力的化身,但是后面却陡然一转,“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由此可见,所谓“其行虽不轨于正义”之“正义”并非我们所理解的人间永恒之善恶,而是具有特定社会政治与历史形态的伦理道德,即当时之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下的统治秩序和统治伦理道德。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建构者韩非子更加露骨地说“侠以武犯禁”,由是再次论证了侠对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冲击。然而,我们不禁要问,“士”作为战国时代上层统治阶层所豢养的武力阶层究竟是以何种信念实现的对统治阶层利益的维护?那么我们把话题转向到骑士。

骑士的精神是被基督教义所武装的,骑士的忠君、护教、行侠乃是以政治和宗教利益为准则的,实际上他们不但是封建领主所豢养的武力阶层,而且其自身也属于封建统治者。他们忠君、护教、行侠是建立在一整套封建

伦理道德和基督精神之下的,以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基督精神为最终归宿。他们符合特定社会政治与历史形态下的“正义”,却在永恒的人间善恶中表现出了邪恶反动的本质。他们充当的是基督教会清除“异教徒”的杀伐工具,充当的是封建领主互相杀戮和掠夺的中坚力量,充当的是对外扩张侵略的“十字军”,充当的是封建统治者对下层民众镇压与剥削的武力。

此刻我们再对比武侠文学中的侠客,“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这种精神意志几乎可以说已经摆脱了特定社会政治与历史形态。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侠客的行侠仗义、快意恩仇是建立在一种自觉与自省意识之上的,并非出于宗教信仰或特定社会政治与历史形态下的伦理道德。《水浒传》、《三侠五义》这些代表着武侠文学的大成之作无不以刻画侠客之个性自由为己任。

侠客是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反叛者,人们对之感兴趣的是为了借助这些具有超人格魅力的侠客来向那些道貌岸然、不可一世的权威进行挑战,以“侠义道”来解构大一统的专制文化传统。侠客所信奉的是超越现实人生的一种观念实体,摆脱了特定社会政治与历史形态。侠客行侠仗义的对象往往是由黑山白水和百姓民众所构成的物质实体。

“世何以重游侠?世无公道。民抑无所告诉,乃归之侠也。侠者以其抑强扶弱之风倾动天下。赏罚黜徙,柄在天子。侠之所为,类侵其权。僭乎?抑为上者自弃之,乃起而代之乎?”这段话揭露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侠客对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反叛已经促使自身成为立法者和执法者而取代了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因此,建立在对侠客的讴歌和侠义精神的颂扬之上的武侠文学在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统治者看来,可谓是“反动文学”。相反,骑士文学则与教会文学等其他宣扬封建基督精神的文学具有同样的本质,那就是宣扬反人性的中世纪基督教义和宗主意志。这一点可以说是武侠文学和骑士文学的本质上的差异。

正是出于上述本质上的差异,武侠文学和骑士文学从产生之初便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地位。骑士文学可以说是欧洲基督君主专制社会的主流文学形态和文化形态,历来便被上层统治者所倡导。骑士文学属于上层统治阶级的贵族文学范畴,建构于国家意识形态和基督信仰统治基础之上。相反,武侠文学以其自身的精神内涵构成了对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冲击,因而历来被视为洪水猛兽。武侠文学是一种纯粹的民间文化形态,是一种民间心理投射到文学领域的产物,并且伴随着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后期商品经济的发达而走向兴盛。因此,可以看到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武侠文学拥有较高的民间地位,根殖于民间文化传统之中,但是站在强大的国家意识形态的对立面,却显得苍白无力,无法拥有主流话语地位,无法进入主流文化传统。这不得不说是武侠文学的宿命,由其一开始所具有的反叛性所决定。

(三)审美层面的比较

骑士文学描写骑士,采取传奇的题材,即非现实的叙事诗和幻想小说;以忠君、护教、行侠为内容;以英雄与美人,冒险与恋爱为题材;采用即兴的、自由的、浪漫的创作方法编纂而成。蜕变之前的武侠文学(“旧武侠文学”)描写侠客,以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叙事;以行侠仗义、快意恩仇为基本内容。蜕变之后的武侠文学(“新武侠文学”)成为了一种纯粹的文学审美形态,以武侠文学的形式诠释着现代人文精神。

首先必须承认,无论是武侠文学还是骑士文学,其产生发展,都缘自各自的历史文化语境。欧洲礼崩乐坏的“轴心突破”时代,建立统一稳定的民族国家和虔诚忠实的基督信仰是当时欧洲之文化语境和民族心理。骑士制度和基督文化相结合产生骑士文学,因此,骑士文学除了宣扬尚武精神之外还具有浓厚的基督精神。武侠文学是对大一统的消解,是对强大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反叛,属于民间情绪的文学抒发,带有浓郁的民间文化色彩。

从某种意义上讲,英雄的最高荣誉就是被授予骑士的头衔,而骑士也就象征着英勇与忠诚。骑士的荣誉来自封建领主的授予,换言之,以全身之英勇与忠诚换取统治阶层的认可与表彰是作为英雄的最高价值或终极目的。骑士(英雄)已经被国家意识形态化,所以,国家意识形态化是骑士文学最大的审美特征。英雄美人是骑士文学惯用的题材。英勇的骑士爱上贵妇人,而与之幽会,其中也不乏哀婉的爱情故事。骑士对待贵妇人彬彬有礼,无处不显出绅士风度,但是一旦我们结合骑士精神以及骑士文学的国家意识形态化就不难辨别出,骑士的爱情包含了很大的虚荣在里面。对贵妇人的爱慕在审美心理上分析乃是出自于一种不自觉的征服意识。

骑士素来的披荆斩棘,英勇忠诚再匹配对贵妇人的爱情征服无不相得益彰地展示出骑士的魅力。甚至我们可以断言,骑士对爱情的向往与追逐如同对骑士头衔的向往与追逐一样,无不带有心理上的虚荣感和精神上的征服意识。这一点表现在东方的侠客美人上则有完全的不同。侠客对大一统威权的消解、对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反叛注定了其民间性的孤独宿命,我们往往不自觉中把“孤独”和“侠客”联系在一起。侠客象征着个体生命的活力与个性的自主意识,与“集体主义”、“国家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可谓大相径庭。侠客就代表着自我解放、代表着个性展示、代表着任侠使气。“孤独感”可谓是武侠文学有别于骑士文学国家意识形态化之最大的审美特征。武侠文学中的美人或者说侠客身边的美人则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审美意义。

侠客的孤独性注定了需要心理的慰藉,从某种意义讲文学审美的本质就是满足审美主体的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在武侠文学里面看到的美人不但外貌美而且心地善良、善解人意,可以说,武侠文学对美人的刻画达到了浪漫主义者浪漫想象的极点。而更有特色的是,骑士文学中几乎全是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与追求,而武侠文学中却恰恰相反,往往是美人对侠客的思慕与追求。这种带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想象充分满足了侠客孤独心理的慰藉。对比骑士对贵妇人的虚荣心理和征服意识,只有侠客才是真正有可能尊重妇女、爱护妇女的人,因为,美人带给侠客的是心理的慰藉,美人在武侠文学中的角色更多的是扮演侠客的知己挚友。同样是爱情,刻骨铭心之感在侠客身上则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因为侠客本身追求的就是个性解放,就是一种打破威权,反叛传统的角色,所以侠客的爱情往往荡气回肠,刻骨铭心,感天动地。因此爱情浓郁的的悲喜情绪是武侠文学的另一审美特征。

武侠文学和骑士文学都以尚武精神为第一要义,但是如何构造刻画武力则在二者中全然不同。骑士文学往往将武力局限在力量与勇气之上,换言之也就是没有细致精确而赋予艺术审美的武功描写。武侠文学尤其是“旧武侠文学”在武功的刻画上充分展示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以及天人合一的审美精神境界。

(四)异样的决绝——《鹿鼎记》与《唐吉诃德》

无论是武侠文学还是骑士文学,都分别出现了一部以反叛自身为出发点的奇作,但二者所具有的意义却有着本质的差别。

骑士文学作为维护封建领主统治和基督教义的武力阶层,身上所具有的保守性和反动性是显然的。这一点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之后显得越发明显。虽然骑士和骑士制度业已消亡,但作为一种文化传统,骑士精神仍旧存在,特别是宣扬骑士精神的文学作品,骑士文学仍旧死而不僵。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代言人之人文主义者以人文精神砸碎封建基督的精神枷锁,骑士精神自然属于被批判的行列。《唐吉诃德》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塞万提斯借用传统的骑士文学形式来表达人文主义思想,抨击所谓的骑士精神。

在小说中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骑士制度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宣告灭亡,而其残存的骑士精神已经脱离了其存在的特定社会政治与历史形态的伦理道德语境,因而显得不合时宜,甚至与当时人文主义精神相违背。骑士精神或骑士行为这种与时代潮流相违背的逆动显得荒谬可笑。显然,《唐吉诃德》是以骑士文学的形式承载新兴的人文思潮,进而对骑士文学本身发难。有人比喻《唐吉诃德》为最后的骑士文学作品,如果按照形式把《唐吉诃德》勉强归为骑士文学的话,那么,的确,继《唐吉诃德》之后,骑士文学几乎被彻底打倒了。由此,拥有智慧的新兴的人文主义者战胜了拥有武力的“骑士”,《唐吉诃德》以骑士文学的形式向骑士文学决绝。

《鹿鼎记》也是一部决绝之作,很难想象的是这部决绝武侠的作品乃是出自“新武侠文学”的掌门人金庸先生之手。换言之,一个亲手将武侠文学推向历史最高峰的人会亲手向武侠文学发难,以此实现对武侠文学最无情地反叛与扼杀。

有人评价《鹿鼎记》是一部无“武”之“侠”的武侠小说,实际上,我则以为连无“武”之“侠”也称不上。“新武侠文学”本身就已经淡化了“武力”,而尤其重视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其浓厚的现代意识和人文色彩博得了“新武侠文学”的美誉,所以用无“武”之“侠”无足以精确的说明《鹿鼎记》这部奇书的特色。《鹿鼎记》实际上是一部无“武”、无“侠”的“武侠小说”。他的主人公韦小宝不但不是侠客,甚至连一个武者都算不上,他是一个出身卑野却入朝为大官最终隐退的世俗之人。但是,正是这样一个人(在“旧武侠文学”中往往是被批判的对象,或者是被侠客所对付的角色)却游刃有余相处于朝野各派。

在书中,所有的英雄好汉、侠客义士几乎都比不上这样一个人,一个懂得官场与江湖潜规则的人。可以说韦小宝的出现是对武侠文学中“武”与“侠”的消解,而真正彻底反叛武侠的却是书中潜在的另外一个主角——康熙。康熙皇帝在书中被刻画成一个英明的君主,天下大事纷繁复杂但似乎都逃脱不了他的掌握,即使是玩弄朝野的韦小宝最后也逃不出他的手心。他的出现反叛了武侠,甚至可以说这和一贯的武侠精神是相违背的。传统的武侠文学宣扬的是侠客精神,刻画的是侠客的万能,而此时,被武侠文学所一贯歌颂的侠客似乎演变为了英明的君主,君主的万能取代了侠客的万能,君主的雄才大略取代了侠客的替天行道。

《鹿鼎记》以树立一个典范圣主的形象来反叛侠客(换言之,以一个落后的形象替代进步的形象)较之《唐吉诃德》以骑士来反叛骑士文学(骑士精神)可谓是意味深长。金庸将武侠文学推向历史最高峰,把千古文人侠客梦抒发得淋漓尽致,亦可谓深谙国人心态。武侠文学无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乌托邦,金庸深知其实质。当这个乌托邦被塑造得空前辉煌的时候,迷梦注定要被打破。金庸梦醒了,甚至可以说,所有塑造武侠文学乌托邦的人都醒了,醒来之后是深深地失望和无尽的悲凉。《鹿鼎记》不同于新兴的人文主义者借以战胜封建基督的《唐吉诃德》,它的反叛是一种反讽,也就是看似对武侠文学的反叛实则是对武侠精神的最后坚守,即作者将武侠文学的乌托邦性质活生生的揭露于世人之下,借以讽刺现实中的“反武侠精神”,让世人认清了谁是武侠精神的泯灭者,谁是武侠精神的刽子手,谁是实现大同、解放世人的真正敌人。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唐吉诃德》以骑士来反叛骑士文学(骑士精神)充满了历史进步者的乐观主义战斗精神,彻底地实现了对反动精神和旧有文化传统的清算;而《鹿鼎记》则以悲观失望的心态宣告了一个乌托邦的破灭,是历史占卜者的不祥谶语。

千古文人侠客梦,相比于骑士文学的消遣与愉悦,武侠文学有着更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中世纪欧洲的统治阶级通过骑士文学布道传教、娱乐消遣;而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社会,无数下层贫民的血泪构筑了武侠文学产生的基石,他们要在这样一种文学形式中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对乌托邦的向往。如果说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和基督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上层统治者意识的体现,那么武侠文学则是中国国民心态在文学审美上的体现,代表着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理想和民间意志,其间包含了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

中国与西方政党制度的区别

一、西方多党制的弊端 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一党独大,多党协商。也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协商制。与西方国家的区别在于:在西方国家,合法政党之间地位是平等的,都可以平等的参加选举(总统、议会、地方长官),比如美国现在的局面就是两大政党竞选(轮流)执政。 坚持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必须搞清楚为什么我们不能搞西方多党制。西方多党制,是资产阶级在政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虽然在反对封建专制的过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种政党制度,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并不适合所有国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我们如果盲目照抄照搬,必然带来无穷后患。 比如,有人认为,实行多党轮流执政,有利于民主,能更好地反映民意。这个说法是牵强的。其实,西方国家的政党都是代表各个利益集团的政治工具,他们所关心的是各自所代表集团的利益,而不是广大人民的利益。从美国来看,共和党的背后,主要有军工、石油、制造等“传统商业”的支持;民主党的背后,则主要有金融、电信、传媒等“新兴商业”的支持。所以美国学者伦德·伯格说:“美国实际上只有一个单独的党,即财主党。”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通过选举交替上台,轮流执政,表面看非常热闹、非常民主,实质上无论谁在台上,实行的政策大同小异,都不会改变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近年来,西方民众选举热情淡漠,投票率连年下降,就是因为人们逐渐看到了这种“民主游戏”的实质。西方国家虽然实行多党制,但对可能危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政党特别是共产党,是严格限制的。195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共产党管制法》,后又通过了《麦卡锡法》和《蒙特法》,对共产党的发展作出了严格限制的规定。 比如,有人认为,实行了多党制就能保证政治和社会稳定。这种说法也似是而非。从根本上讲,多党制反映了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它们之间经常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各个政党以夺得或控制政权为目标的政治斗争,目的就是搞垮对方,自己上台执政。因此在权力争夺中,往往不择手段,其结果必然是政治动荡、内耗丛生。多党竞争必然要争夺选民,争夺选民首先要“切割”选民,将选民的利益分歧公开化、对立化,从而形成竞争党派各自的政治基础,其结果必然是人为地扩大和深化社会分歧。政党频繁选举、政府频繁更迭,带来的是政局不稳定、经济发展受影响,这种民主只能是一种“泡沫民主”,对国家和人民是极其有害的。 还比如,有人提出,西方的多党轮流执政更有利于防止腐败。实际情况也不是这样。事实上,多党竞选本身就常常被金钱、财团、媒体等影响和操纵,从而成为“富人的游戏”、“钱袋的民主”。这些年来,西方国家竞选费用不断攀升,数目之巨令人咋舌。据统计,2000年美国大选所花费的金钱高达30亿美元,2004年美国大选的费用接近40亿美元,2008年更是高达53亿美元。试想,没有大资本集团的资金支持,各党派怎能参与多党竞选的权力角逐呢?所以,竞选的优胜者为回报那些重量级的政治捐款人,当选后就得为他们的利益服务。西方有些媒体把这种现象称为用金钱“购买权力”,是一种“集团贿选制度”,“民主”往往被卖给了出价高的人,广大人民的民主实际上被排斥在金钱势力之外。由此可见,西方政党政治的真正奥秘是金钱政治,金钱主宰着选举的过程和结果。 在西方国家被证明是弊端丛生的多党制,通过各种方式移植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后,更是带来了灾难性后果。冷战结束后,非洲许多部落众多的国家在西方的压力和影响下,宣布实行多党制,结果导致政党林立、竞争激烈,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停滞、政治动荡,国家陷入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 伦理性与宗教性(一) 1【单选题】西方文明主要是以(C)来重构古希腊罗马文明? A埃及文明 B伊斯兰文明 C希伯来文明 D阿拉伯文明 2【单选题】克尔凯戈尔把人类文化性的生存方式分为三种,其中最低级的是(B)? A政治的 B审美的 C伦理的 D宗教的 3【判断题】相较于中国文化,西方文化更侧重于审美性?(×) 4【判断题】在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中,相似的文学现象在不同文化结构当中尽管位置不同,它的价值和作用是类似的?(×) 伦理性与宗教性(二) 1【单选题】儒家的仁和基督教的博爱之间的差异在于,儒家的仁强调区分(B)? A地域联结 B等级秩序 C信仰对象 D经济阶层 2【单选题】(C)认为德性就是力量? A尼采 B黑格尔 C康德 D歌德 3【判断题】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上层社会主要受审美和伦理的影响,宗教的因素很少?(√) 4【判断题】墨家的伦理强调爱人若爱其身?(×) 伦理性与宗教性(三) 1【单选题】与基督教相比,儒家最大的特点是(C)? A阶级性与整体性 B阶级性与独立性 C合群性与整体性 D合群性与独立性 2【单选题】下列思想中,强调安于现实的富乐的是(C)? A基督教 B佛教 C儒家思想 D伊斯兰教 3【单选题】宗教最大的功能是(A)? A超越死亡 B慰藉个体的孤独情怀 C寻找希望 D提供帮助 4【判断题】儒家的教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宗教的作用?(√) 伦理性与宗教性(三) 1【单选题】斯宾格勒认为西方文化是一种(C)文化? A神曲

D荷马史诗 2【单选题】(D)将中国文化中反对不知餍足的追求极端化了?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3【单选题】儒家经典如《尚书》中出现的“上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与西方的概念类似 B是无限绝对的主宰 C是天人合一的文化表现 D指代人间实际的统治者 4【判断题】西方文化中“天”主要指代自然,而中国文化中“天”主要指代主宰?(×) 伦理性与宗教性(五) 1【单选题】(B)认为尼采是西方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 A萨特 B海德格尔 C胡塞尔 D德里达 2【单选题】下列任务中,对基督教进行了更为严厉批判的是(D)? A拜伦 B雪莱 C雨果 D尼采 3【单选题】尼采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基督徒,即为(D)? A尼采自己 B教皇 C马丁·路德 D耶稣 4【判断题】夏志清认为,中国的文学理念缺乏一种宗教信仰的阐释,使中国文学缺乏深度?(×) 泛审美主义与泛科学主义(一) 1【单选题】庄子哲学的伦理趋向是(C)? A礼 B法 C合 D分 2【单选题】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A)? A中国文化具有更突出的审美特征 B西方文化具有更突出的审美特征 C中国文化不具有科学特征 D西方文化不具有科学特征 3【单选题】儒家的伦理体系构建是由(A)开始的? A诗 B书 C礼 D乐 4【判断题】法国哲学家?美学家鮑姆嘉通被誉为“美学之父”?(×) 泛审美主义与泛科学主义(二)

论述西方文化的特点和优缺点

一、论述西方文化的特点和优缺点。 西方文化的特点:1、时空分立与天人相分。西方文化主张天人相分,二者是对立的关系。人要生存就必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为了征服自然,首先得认识它。研究自然界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导致了其哲学和科学的长足发展。近代西方人在征服自然方面远远超过中国人,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使人对宇宙的认识更加深刻。2、崇尚理性。西方很早就把理性当作内在自主的活动,所以理性包含着一个辩证的过程,其自身的发展受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大。西方科学的发展就证明了西方文化在崇尚理性的前提下方法意识的不断突破。3、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构成西方文化模式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4、基督教精神。在西方,基督教肯定了上帝的绝对和永恒的存在。基督教追求人人自由平等的观念,即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是自己信仰的主宰,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上帝面前,人人施展才华,竞争、进取、冒险、开拓,取得成绩后才能成为上帝的选民。 西方文化的优缺点:西方文化的独立性和开拓性使西方人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在不断地进行广泛、细微的知识性探索。正是这种积极的开拓精神, 使西方的政治体制在不断地完善, 科技也取得了飞速地发展且发展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当然这种文化的挑战、冒险、开拓精神又往往具有征服性和掠夺性。这一点与它的文化传统有关, 我们从希腊神话里就能发现一些具有人格的超人, 大都是些勇敢的冒险家和强悍的征服者。而这一特征无论是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还是近代的殖民地也都能证明。 二、为什么说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精粹,在世界文明史上,希腊文化不但以其成果辉煌著称于世,而且以其理性精神独树一帜。希腊文化形成以后,像一个高能量的“精神能源”,呈幅射状向地中海周围地区强劲地扩散,自古及今,一直影响着欧洲和世界文明。其影响是巨大的,以致有学者断言:“一切文明国家在一切有关智能的活动方面,都是希腊的殖民地。希腊文化它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在继承希腊古老本土文化和吸收域外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究其形成的源头,主要有三个:一是爱琴文化、二是原始希腊文化、三是古代东方文化。 希腊人进入爱琴地区以后,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使之成为希腊文化世俗性特征的重要来源。由于爱琴文化成果和风格对希腊文化的影响,所以学者把爱琴文化看成是“欧洲文明之链的第一个环节.”希腊原始文化和爱琴文化这两部分构成希腊最古老的本土文化,这是希腊城邦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古典时代希腊哲学、戏剧、雕塑、史学与科学技术等的繁荣兴旺正是在这样的本土文化基础上起步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希腊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使之有形无形地溶进了欧洲文化之中,并作为传统表现于欧洲文化的诸多领域。西方学者这样写道:“在我们的文化中,除了机械以外,几乎没有一样现世的事物不是自希腊流传下来的……希腊文化无一不是我们今天文明的缩影。”“由于精神上的和思想上的继承性,我们的身上有着希腊的传统,它的深远影响历经世纪的更替而不衰。 所以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三、说说希伯来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希伯来文化对欧洲文学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从欧洲文学的角度来讲,大体上可分为改编、模仿、借用和借鉴等几种方式。对希伯来文学的模仿和改编主要发生在中世

中国文学比较之于西方文学

中国文学比较之于西方文学 ——《红楼梦》与《百年孤独》之比较 摘要:《红楼梦》中现中现实与理想的鲜明对比、冲突及作为交叉点通灵宝玉的作用与《百年孤独》中的两个世界相比较。 The campare of the reality and ideal in to the two world in 关键词:比较红楼梦现实理想百年孤独两个世界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百年孤独》是拉美文坛的杰作。它们都以描写了一个大家族数代人从发迹、鼎盛到衰败的百余年漫长的过程,表达出整个社会的滞重。在创作手法上也各具特色:《红楼梦》是一个由社会——贾府——大观园——怡红院组成的空间向心环状结构,《百年孤独》则是从第一代的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分成阿卡迪奥与奥协良诺两个系统直至第七代长猪尾巴的奥雷良诺,是一个按时间顺序的链状结构。 《红楼梦》与《百年孤独》的作者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创造了一个发自内心的世界,它不是确实世界的重复,而是要谴责它的丑恶和虚假,因此他们探求,他们重建,他们发明。对这个世和这个时代,他们既不进行复制又不使其理想化,也不简单地加以歪曲。他们从中截取的不是偶然性,而是深刻的规律。他们还证明了按其它规律创造另一个世界的可能性,他们使现实之树长出了新枝。他们创造了一些种类陌生的事物,也有一些魔鬼,但是他们都具有有机的统一性,这些生机勃勃的生物是由一种巨大的发问和挑战和赋予活力的。可能的和幻想的绘画是现实和日常的绘画的延续。 《红楼梦》并卷就勾勒了一个女娲补天的创世神话,因而引出了“无材可去补苍天”的宝玉,以及灵河岸边的绛珠仙子。加以“还泪说”,真是神而又奇。这个“朱兰白石绿树清溪、人迹罕逢飞尘不至”的理想世界就是与《红楼梦》中描写的丑恶肮脏的现实世界形成鲜明对比的“太虚幻境”。它是全书的基石,给整部红楼罩上了梦幻飘渺的气氛。 《红楼梦》中的现实世界是龌龊不堪之至了,如柳湘莲的名言:“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红楼梦》中对贾琏淫行最多特写镜头,恐怕是表达“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名古谚吧。东府自然更为肮脏: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贾珍诸人整日聚赌玩娈童,以致曾跟老太爷打天下的焦大痛骂:“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期末考试20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期末考试(20) 一? 单选题(题数:50, 共50.0 分) 1() 之后, 西方文化分裂为科学哲学与人本的艺术哲学两个部分? A? 维特根斯坦 B? 尼采 C? 黑格尔 D? 康德 我的答案:C 2儒家的仁和基督教的博爱之间的差异在于, 儒家的仁强调区分() ? A? 地域联结 B? 等级秩序 C? 信仰对象 D? 经济阶层我的答案:B 3中国古代戏剧是() ? A? 悲剧 B? 喜剧 C? 悲喜和合局 D? 混合剧 我的答案:C 4下列人物中,() 不是孟子最为推崇的人物? A? 尧 B? 禹 C? 周文王 D? 周武王 我的答案:D 5达芬奇认为诗是理性哲学,() 是自然哲学? A? 音乐 B? 绘画 C? 散文 D? 建筑 我的答案:B 6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到的“精气神” ,其中() 是构成一切组织器官与营养人体的基本物质? A? 精 B? 气 C? 神 D? 以上都不正确 我的答案:B 7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平和宁静在() 的作品中表现得最为充分?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我的答案:B 8 先秦诸子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 的标志? A? 萌芽 B? 进步 C? 成熟 D? 衰落

我的答案:C 9() 不适合用于形容西方文化? A? 逻辑性 B? 确定性 C? 含蓄性 D? 体系性 我的答案:C 10 中国古代诗人用闺怨? 春怨等主题中的怨郁的女子反应自身同样的遭遇与情怀 () 开始? 的情节自 A? 诗经 B? 淮南子 C? 屈原 D? 道德经 我的答案:C 11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缺憾》中提到, 不存在缺憾的文明是() ? A? 中国文明 B? 西方文明 C? 古代文明 D? 不存在的 我的答案:D 12 斯宾格勒认为西方文化是一种() 文化? A? 神曲 B? 哈姆雷特 C? 浮士德 D? 荷马史诗 我的答案:C 13徐光启等人被基督教归化后,认为基督教可以() ? A? 易道补儒 B? 易佛补儒 C? 易道替儒 D? 易佛替儒 我的答案:B 14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模式更接近于() ? A? 线段 B? 螺旋上升 C? 半环 D? 圆环 我的答案:D 15孟德斯鸠提出, 有一个根本理性存在着,() 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 关系 A? 德 B? 人 C? 法 D? 理 我的答案:C 16 在崇尚文学典范? 强调服从权威上,中国文学与西方新古典主义是() 的? A? 相同 B? 相似 C? 相反 D? 无关我的答案:B 17关于和与同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西方文学与文化习题库定稿(有答案)

祝大家复习开心,考试取得好成绩! 陈玉蓉 《西方文学与文化》课程考试使用题库 使用时间:2013—2014学年第1学期 适用班级:12理工广电班 第一章古代文化与文学 1. 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希腊文学进入全盛时期,这个时期是 C A.英雄时期 B.荷马时期 C.古典时期 D.希腊化时期 2.贺拉斯是下列哪个时期的抒情诗人、讽刺诗人和文艺评论家B A.共和时期 B.黄金时期 C.白银时期 D.希腊化时期 3.荷马史诗的内容与发生在古代历史上的一次战争有关,这次战争是 B A.希波战争 B.特洛亚战争 C.伯洛奔尼撒战争 D.十字军战争 4.《俄狄浦斯王》中,当俄狄浦斯最终发现自己被命运捉弄成为“杀父娶母”的人之后,惩罚自己的方式是 A A.刺瞎双眼,自我流放 B.拔出宝剑,引颈自刎 C.砍去右手,离开宫廷 D.剃去须发,远走他乡 5.被后人尊为“悲剧之父”的诗人是 A A.埃斯库罗斯 B.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 6. “戏剧艺术的荷马”指的是 B A.埃斯库罗斯 B.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 7.美狄亚的性格特点是 A B C D A.聪明热情 B.敢作敢为 C.热烈追求平等 D.毒辣多变、带有原始特点的泼辣 E.温柔顺从 8.《伊利亚特》中半人半神的大英雄是 A A.阿基琉斯 B.赫克托耳 C.普罗米修斯 D.帕里斯 E.俄狄浦斯王 9.被亚里斯多德尊为悲剧典范的作品是 A A、《俄狄浦斯王》 B、《美狄亚》 C、《俄瑞斯忒亚》 D、《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10.被马克思称作是“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的古希腊英雄是B A、阿基琉斯 B、普罗米修斯

中国应如何应对大国关系调整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pdf

中国应如何应对大国关系调整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大国关系”一词,各国有着不同的解释。按照中方的说法,它是以相 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按照美方的说法,它是对“崛起国与守成国必然冲突”这一历史魔咒的打破,是以“新答案”解决“老问题”。尽管莫衷一是,毫无疑问的是,大国关系是国际关系的核心,是世界格局的主要 构成和推动力量。 冷战结束后,世界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大国关系也发生了重要的结构性 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由于苏联解体,两极对峙的局面不复存在。其他力量中心的国际影响力 和综合实力日益彰显。对于当前的国际形势,邓小平同志如是说: “世界政治日益多极化……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现在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的如何时候更要分散。”; 2、美国在大国关系中地位突出。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不仅拥 有着超强的综合国力,在国际关系和国际规则制定中占据着优势地位,而且始 终坚持推行单极战略。 在当前的国际关系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无疑在经济和政治方面 都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1、在世界格局中,中国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虽然发达资本主义大国呈相 对衰落之势,但它们在国际格局中仍然占主导地位,仍具有较大的优势;以美 国为首的一些国家为了维护共同利益,开始联合遏制中国崛起。当前中国正面 临着一个“修昔底德陷阱”; 2、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世界金融危机的阴影未 散,国际经济低迷。 然而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国外市场,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特别 是外贸出口的增长会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

机遇往往和挑战相伴相生。尽管当前中国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同样的,也给中国带来了很多的机遇。 1、大国关系稳定发展。西方大国加强了合作、协调,中国和西方大国的关系都有着明显的进展,中俄战略协作关系更是得到了新的提升; 2、美国虽加强了对华的遏制,但也提升了与华合作,而且合作是主要方面。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始终是美国重大利益所在,而这就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所以,美国在将战略重心移向亚太的同时,又同中国建立了亚太事务磋商机制,加强了与中国的磋商、合作和协调。 从总体上看,当前的大国关系对于我国而言仍是机遇大于挑战的,有利于我国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所以我们必须为当前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好应对准备。 1、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核心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战略回旋空间不断扩大,我国维护、拓展国家利益的力度必然进一步加大,维护国家利益的强度、力度将进一步增强,拓展利益的领域、地域都会不断拓宽。由于我国在陆域、海域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冲突,要维护好这些利益,必然会与相关国家发生矛盾甚至冲突。这就要求我国在维护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善于运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种手段,既坚定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又避免因领土、海域冲突影响到国家发展大局。比如,在市场的拓展、资源能源的拓展、国际话语权、定价权的拓展等等方面,对于双边而言可能是互利互赢的,而对于第三方而言,则可能不一定是互利互赢的,由此也可能产生冲突,对此必须努力管控分歧,化解矛盾,消除一些西方国家的焦虑和疑虑。 2、随着中国国力上升,国际国内对中国的期待都在提高,但是两者的目标不同,认知也不同。国际上一些国家和一些人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最大的贸易国,是最大的外汇储备国,而且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已经是大国、是强国。国际观察人士在观察中国时,更多的时候不是看人均,而是看总体,所以国际上有一些国家和人士认为,中国不能与发展中国家看齐,必须承担大国责任,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在对外战略上,中国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必须接受国际的监督。从国内来看,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

东西方文学异同

东西方文学从抒情传统来看,中国的文学传统是以抒情文学为主导的传统,即“诗”的出现;而西方文学传统则是以戏剧文学、叙事文学为主导的传统。举个例子,莎士比亚被西方人称为诗人,并不是因为他写了100多首十四行诗,而是因为他写了很多着名的戏剧。而换在中国,关汉卿、马致远的戏剧再成功,他们也不可能被称为诗人。 总的来说,西方文学传统起源于古希腊的悲剧,中国文学传统起源于先秦的抒情歌谣。西方的文学成就是以戏剧为标准的,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是以诗歌为标准。 其实对于文学来讲无非涉及“致用”和“审美”,而东西方文学的差异与相似点也旧在于此。 中国古代文学的功用,从它产生之日起,始终同中国的主流政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西周时,诗歌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形式。周公“制礼作乐”,“礼乐”文化当中包涵的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诗”。诗歌在那个时候,直接服务于贵族等级制,所以说它跟政治没有距离,它直接就是政治。清人说汉儒说诗,不出“美”“刺”二端,现代以来有很多学者,特别是顾颉刚先生、钱玄同先生等,用现代的文学观念去考察《诗经》,觉得像汉儒说的那样《诗经》作品完全是为政治服务的,或者“刺”某公,“刺”某王;或者不是“美”就是“颂”,是胡说八道。但实际上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汉儒是真的指出了诗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曾经有过的功能,这不是汉儒自己凭空想象的,而是那个时候的诗就是干这个的。? 而在古希腊就不是这样。古希腊的神话和史诗,是从上古一点儿一点儿地积累下来的,积累了很多年,开始是以口头的形式在民间流传。包括悲剧,当时虽然有很隆重的组织形式,但也没有被直接纳入到国家的政治系统之中。它有它的政治功能,那是毫无疑问的,可是它不是国家的政治行为。而中国三千年前,就奠定了这种国家统合文学艺术的传统。这种传统从先秦形成以后,从西周的“王官之学”到作为“诸子之一”的儒家之学,然后再到恢复到国家意识形态地位的汉代经学,是一以贯之的。即使到了后来文人阶层的形成,这一传统还是保持着它的影响,比如说白居易啊,韩愈啊,宋儒啊,一直到明清,这种文学观念一直是居于主导地位的。? 西方历代有“用”,它的“用”主要表现为对社会进行一种言说,基本上是站在民间的立场上对社会进行言说,至少从文艺复兴之后我们看得很清楚,文学艺术的言说者不是国家的统治阶层,而是属于民间的新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它们基本上是对这个社会的某种现象发表一种意见,比如现实主义,它要批评一些东西;像浪漫主义,例如雨果,他很清楚自己的立场,对腐朽的贵族阶级进行揭露和批判,他都有他的一种言说指向。但这种言说指向和国家的政治是游离的,相对独立的,不是糅合在一起的。而我们无论是古代,是先秦儒家,还是到了宋明以后,他们的言说根本上都是为既定的社会秩序服务,只是认为既定的社会秩序有点问题,需要调整,让它更合理,实际上是起到了一种与统治者共谋的作用,基本上没见过从根本上否定现存制度的东西。当然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或许有点这样的意思,它是一种乌托邦,对现实秩序有点儿否定的、不合作的意味,但是

中国与大国关系——中国与澳大利亚(在线党课考试答案)

中国与澳大利亚 A.澳大利亚的首都是悉尼 B.澳大利亚是一个人口小国,人口约有2千万 C.考拉是澳大利亚象征性动物的一种 D.澳大利亚属于英联邦国家 (5.0 分)4. 澳大利亚的自治领地有()。 A.北部领地 B.塔斯马尼亚岛 C.西部领地 D.堪培拉特区 (5.0 分)5. 2004年,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双边关系已经达到了一个战略的高度,其原则主要有()。 A.高度互信 B.长期友好 C.互利双赢 D.全面合作

(5.0 分)6. 中国加强地区合作的主要目的包括()。 A.服务于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B.在合作发展中确保国家的核心利益 C.在合作发展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D.支持联合国和提倡多边合作 单选 题目说明: 总共10题,每题4分 (4.0 分)7. 澳大利亚元首的称谓叫()。 A.总统 B.总理 C.首相 D.总督 (4.0 分)8. 澳大利亚的人口约为()。 A.2千万 B.4千万 C.8千万

D.1亿 (4.0 分)9. 澳大利亚的农牧产品、矿产品主要用于()。 A.部深加工 B.换取外汇 C.存储备用 D.出口 (4.0 分)10.下列关于澳大利亚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的主体是伊斯兰教 B.墨尔本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 C.澳大利亚属于东南亚国家 D.澳大利亚盛产羊毛和铁矿石 (4.0 分)11.中国和澳大利亚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哪一年? A.1971 B.1972

C.1973 D.1974 (4.0 分)12.澳大利亚有几个州和自治领地? A.6个州,2个自治领地 B.5个州,2个自治领地 C.7个州,1个自治领地 D.6个州,1个自治领地 (4.0 分)13.澳大利亚的国土面积约为()。 A.约997万平方公里 B.约854万平方公里 C.约770万平方公里 D.约660万平方公里 (4.0 分)14.下列地理信息描述中属于澳大利亚的是()。 A.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B.位于南半球

西方文化与礼仪

1、西方文化中的西方,从地域上讲,主要是指欧洲,自18世纪以来开始包括北 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从内容上讲,其源头主要是由希腊的理性和艺术、希伯来的宗教和罗马的法律组成;其流则是由中世纪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现代哲学思潮、现代主义、后现代……共同汇合而成的。而这一切构成了西方文化的源和流。 2、长期以来,在一般的观念中,古希腊和古罗马被视为是西方文明之源。其实 这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是19世纪以来流行的欧洲文化中心论所造成的一种偏见。西方文明与其说是源于希腊的克里特岛,不如说是源于古代近东地区,特别是两河流域。 3、肥沃的新月地区在上古时期就孕育出了一连串的灿烂文明,其中尤以两河流 域文明和埃及文明最为著名。作为人类文明的曙光,他们的出现对人类文明,特别是西方文化进程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4、两河流域:两河流域,史书通常根据希腊人的称呼冠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经的区域。其历史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两河流域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域,北到巴格达,南至以巴比伦城命名的巴比伦尼亚。广义的两河流域则包括今天的叙利亚、伊朗的部分地区和整个伊拉克。 5、两河流域文明从萌芽发展到辉煌,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苏美尔人作为最早 创造出城市文明的人,是当之无愧的人类文明的开创者。 6、苏美尔最有创见的国王是在乌尔第一王朝当政的吉尔伽美什,他因其不凡的 生平和业绩成为《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主人公和不朽的英雄。 7、阿卡德人国王乌尔纳木颁布了《乌尔纳木法典》,是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出现 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8、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个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而永垂青史。 9、巴比伦之囚:新巴比伦王国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期间进入全盛时期,公元 前586年灭亡了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大王国,将犹大王和数万名上层犹太人掳至巴比伦,制造出著名的“巴比伦之囚”历史事件。 10、“空中花园”被列入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11、希腊哲学家希罗多德把埃及形容为“尼罗河的馈赠”。由于埃及人民的生 存与繁荣都与尼罗河息息相关,尼罗河不仅是埃及人心目中的神圣之物,而且主宰和规范了埃及人生活和思维方式。 12、较之两河流域文明的动荡和紧张,埃及文明更多是以恒久和宁静著称。 13、埃及艺术是一种以永恒为目的的艺术,他的一切创作都有一个以崇拜死 者为核心的宗教目的。在众多艺术门类中,最为著名的是她的建筑艺术。其中以用作古埃及统治者陵墓的金字塔为代表的建筑艺术是人类艺术史上的瑰宝。建于4500年前的胡夫金字塔毫不犹豫地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首。14、神庙则是埃及建筑艺术的又一光辉体现,在众多神庙中,位于底比斯古 城北部的卡尔纳克神庙最为庄严宏伟。 15、为什么希伯来人可以“一以贯之”之势一直延续到今天?(人数少力量薄, 但文明能延续到今天?) 西伯来人除了在一个很短暂的时期内建立过自己的家园,享受过主权民族的生活,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她一直是强权的凌辱对象,是其他民族的迫害对象。这样一个“弱小”的民族,凭借着对民族理想的执着,对信仰的固守,对自身文化

中外文学比较

一、简答题 1.中外神话分别体现了哪些民族精神? l 西方的神话中,赞美崇拜的不是救苦救难的“德者”,而是叱咤风云的“力者”。而“力”的最高形式是战争。(王位都是通过战争取得的,而不是“禅让”。神是征服世界。这种力有双重含义:一是战场的英雄,二是赛场上的运动员。)(在斯巴达城邦里,生下来的婴儿如果体质过弱或残疾的,就要被处死)(英雄观、战争观,一定要经历艰难险阻) l 中国则是三皇五帝式得圣德。中国神话中的神为人们所称赞的是因为他们锲而不舍,救世拯民的努力以及熔铸在精神品质中的“德行”。 l 西方是“崇力”,中国是“崇德”。中国神话中创世女娲、天辟神盘古、夸父、文化英雄神农、后羿、治理水的大禹,他们为了整体的利益毫无顾虑的做出自我牺牲,成为美德与贤能的化身。(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致使妻子变成了石头) l (西方的神缺少“伦理”,而中国的神是缺少“性”,这些神几乎是没有亲人,就算是有家庭也会为了社会责任而置之不顾)(性:兄妹的结合,是为了人类的繁衍而不是为了性欲的满足)。 2.对照一下中外创世神话,谈谈其异同和影响。 创世、造人:是关于宇宙是怎么来的、人自身又是从何而来这一重大话题的想象 异: 伏羲女娲与亚当夏娃神话是地处亚洲两端的古代华夏民族和古希伯莱人的神话。在故事建构上它们有着相同的叙事模式和视角。 在文化身份上,伏羲女娲神话代表着农耕文明,亚当夏娃神话表现为游牧文化; 在哲学意义上,伏羲女娲神话反映着东方阴阳和谐、人本主义精神,而亚当夏娃神话则显示着西方二元分立的哲学思想; 在美学追求上,伏羲女娲神话流溢着宁静空灵之美,亚当夏娃神话则激荡着悲壮理想之情。 中国人讲究群体意识、团队精神——女娲造人,一造一大群,形成中国人的群体意识,不提倡独来独往,难以忍受孤独。 中西思维方式不一样,西方是“of”的方式,我们是“的”的方式。“的”就是小的从属于大的,“of”首先关注个体。上帝造人首先造出亚当和夏娃,都是有名有姓的,而我们的女娲造人一搅就一大群。 影响: 由此可见,这众多的创世神话中,既有其共同性,也有其差异性。世界之初,世界基本都是一片混沌,一切黑暗被黑暗所掩盖,不能分辨其根源。也许就像《旧约》所描述:“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但它又不尽相同,有的是多神论,有些是一神论;有些是自然的神,有些是纯精神的神;有些是力量型的神,有些是意志型的神;有些神与人同形同性,有些神与人同性而不同形;有些是世界本身的自然的象征,

重庆西南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0780]西方文学与文化

1、尼采在他的最后一本书中提出“虚无主义”的口号,这本书叫什么? .《朝霞》 .《悲剧的诞生》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权力意志》 2、美国文学史上最具有唯美倾向的作家,被誉为西方现代派的远祖的作家是谁? .爱伦·坡 .兰波 .麦尔维尔 .波德莱尔 3、人文主义可以分为哪两种? .人道主义与博爱主义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公民人文主义与基督教人文主义 .人道主义与理性主义 4、英雄的特质和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 F. 宽容 .忍耐 .勇敢 .智慧 5、司汤达的《红与黑》中主要描写了三个典型环境,分别是贝尚松神学院、维立叶市以及? .巴黎市区

.巴黎穆尔侯爵府 .伏盖公寓 .马赛 6、拜伦在《东方叙事诗》中的人物都是侠骨柔情的硬汉,这些主人公在文学史上被称为? .风流英雄 .恶魔式英雄 .硬汉 .拜伦式英雄 7、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初,是古希腊奴隶制全盛时期,被称为什么? .传统时期 .巅峰时期 .古典时期 .全盛时期 8、俄国现实主义美学理论和文艺批评的奠基者是谁? .别林斯基 .赫尔岑 .杜波罗留波夫 .车尔尼雪夫斯基 9、《安娜·卡列尼娜》中反映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村动向的是那一条恋爱线索? .安娜与卡列宁 .吉娣与列文 .安娜与渥伦斯基

.奥布朗斯基与家庭教师 10、《神曲》中维吉尔象征的是什么? .信仰 .理性 .理想 .纯洁 11、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了怎样的教育哲学思想? .严格规训 .功能教育 .返回自然 .放任教育 12、《威尼斯商人》的基本主题是? .争取个人幸福、反对封建婚姻 .用宽恕、和解来解决矛盾 .对资本主义金钱作用的批判 .表现野心、贪婪的丑恶性 13、薄伽丘在《十日谈》中宣扬的是? . B. 幸福在人间 .大自然的奇迹 .人权高于一切 .科学、理性 14、被称为“英国诗歌之父”的是?

西方文化与礼仪

西方文化与礼仪 一、文化的涵义与层次;西方文化的定义和基本精神。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凡是超过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文化。 四层次:a、物态文化层:是由人类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它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物态文化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为目标,直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人类对自然界认识、把握、利用、改造的深入程度,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制度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 c、行为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它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规范。 d、心态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絪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心态文化又可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 西方文化:相对于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的,欧洲,美国的这些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包括宗教信仰,价值观,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层面。 基本精神:1.科学精神2.个体本位精神3.崇力尚争精神4.开放精神 二、礼仪的现代意义;西方礼仪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礼仪意义:具有积极的教育作用;可增进自身修养,规范人的态度和言行;作为社交必不可少的手段,可提高社交能力,调节人际关系;在生活中起着“准法律”的作用;在中国文化中起着凝聚力作用。 主要内容:称谓礼仪,西方人姓名排列正好跟我们相反,前面是名,后面是姓氏。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士称“Mr.”,对女士则视其结婚与否进行称呼,未婚的称“Miss”,已婚的则应称“Mrs”。; 介绍礼仪,在国际交往场合,如想结识朋友,一般应有第三者介绍。如当时不具备这种条件而你又确实想结交某人,你可走到他面前作自我介绍,但介绍完后不可先伸手,也不可问对方达的名字。对方若不作自我介绍,你可道声谢离开,这在西方并不算失礼。用句型“This is╳╳╳ and this is ╳╳╳”介绍两人认识时,要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老的,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 交谈礼仪,与人交谈,莫问私事。在西方,人们的确一切行为以个人为中心,个人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们日常交谈不涉及个人私事。有些问题是他们忌谈的,如询问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多少,宗教信仰,竞选中投谁的票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礼的。看到别人买来的东西从不问价钱。见到别人外出或回来,也不问“你从哪里来?”或“去哪儿啊?”; 拜访礼仪,应邀去家中作客,务必要准时。不守时是失礼的。一般性拜访可送小礼物,若赴家宴,可再丰厚些。礼物应交给女主人,并说“我希望你能喜欢(I hope you’ll like it.)等客套话,不要说“小意思,不成敬意。”,“东西不好,请笑纳。”等中国人送礼时常爱讲的话。这类话会让外国人觉得你看不起他们。; 女士优先礼仪,尊重妇女,是欧美国家的传统习俗。在社交场合,男子处处要谦让女士。步行时,入座时,上下电梯应让女士走在前边。进门时,女士先进。进餐厅、影剧院时,男士应走在前边,为女士找好座位。进餐时,要先请女士先点菜。同女士打招呼时,男士应起立。 餐桌礼仪,外国人一般没有让酒让菜的习惯,所以你喜欢吃什么,不妨多取点。应等全体客人面前都上了菜,女主人拿起她的刀子和叉子示意后才可以用餐。餐巾应铺在膝上。可用餐巾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但绝不可揩拭餐具。进餐时身体要坐正,不要两臂横放在桌上。使用刀叉时,应左手用叉,用手用刀。切肉应避免刀切在瓷盘上发出响声。中途放下刀叉,应呈“八”字型分放在盘子上。如刀叉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毕。要喝水时,应先将食物咽下。用玻璃杯喝水时,要先擦去嘴上的油渍,以免弄脏杯子。如打噴嚏或咳嗽,或想去洗手间,应向周围的人道对不起。进餐时,始终保持沉默是不礼貌的,但咀爵食物时不要讲话,咽下去再答。当侍者依此给客人上菜时,走到你的左边,才轮到你取菜。用餐完毕,

大国关系与未来中国

大国关系与未来中国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和充满希望的变化,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要和平,谋稳定,促合作,求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大国关系正在尽心深刻的调整,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当然,国际形势下的不确定因素也充斥很多。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国际战略格局依然是“一超多强”,美国将继续保持其综合国力的全面优势,但其相对下滑的趋势无法改变,它对世界的影响力也进一步衰退。欧盟诸强、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东盟等大国或集团的实力将相对上升,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也进一步提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实力的不平衡发展决定了新世纪大国大国关系的基本特点使竞争与合作、斗争与协调并举。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处理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的关系,对于我国的战略利益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我国与美、俄、日三大国外交关系的发展。 一、中美关系。 从大方面来说,近些年来,亚洲在美国全球战略的棋局上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逐渐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美国认为,从经济方面看,亚太地区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从安全方面看,亚太地区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印巴次大陆、南海海域、台湾海峡、朝鲜半岛等四个热点地区仍有可能爆发危机冲突,而亚洲没有北约那样的安全机制来确保地区和平与稳定。更重要的是,加大在亚太地区的投入,可以防止亚太地区出现能够挑战美国的“潜在对手”,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的经济和安全,确保美国在21世纪全球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奥巴马政府提出了“重返亚太”战略。其目的不言而喻,矛头直指中国。 一方面,美国强化在亚洲的军事存在,继续在亚太保持10万驻军,并加大武器装备配置上的倾斜,谋求在亚太地区的军事优势地位。另一方面,频繁进行军事演习,构建军事同盟,构筑美国主导的的集体安全体系。 “9·11”事件后,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美国发动了对阿富汗的的军事打击,将势力渗透到了南亚大陆,填补了其在该地区的势力真空。自此,美国完成了对俄罗斯和中国的“两面夹击”,对中国形成“全面遏制”态势,对花包围圈逐渐收紧。 从具体方面来说,中美“人权观”分歧、台湾问题、NMD与TMD障碍、经贸摩擦此起彼伏、价值观的差异以及美国从未放弃在对中国的和平演变,这些都对中美关系提出了考验,

尔雅《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考试题目

尔雅《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考试答案1 中西方文化性格的不同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1.0 分 A、 伦理与政治 B、 文学与艺术 C、 军事与外交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0 分 A、

西方将历史看做一个过程,进行客观的知识性的研究。 B、 中国是要从历史中获得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经验。 C、 儒家和道家基本规定了中国文化的运行方式。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希腊文化: 1.0 分 A、 酒神和日神并存 B、 理性和感性冲突 C、

平衡稳定 D、 充满斗争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 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尼采最推崇的是? 0.0 分 A、 文学 B、 绘画 C、 雕塑 D、 音乐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A 5 中国小说在叙事时为表现英雄人物的品德,往往用具有什么样的笔法? 1.0 分 A、 攻击性 B、 浮夸性 C、 礼让辞退 D、 当仁不让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首先提出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是谁? 0.0 分

A、 费尔巴哈 B、 马克思·韦伯 C、 卡尔·马克思 D、 恩格斯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A 7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0 分 A、 斯宾格勒认为西方文化的高峰是康德和歌德。 B、 徐光启认为基督教可以易佛补儒。

C、 中国底层的文化是伦理和宗教的。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 《女神之再生》中大量出现太阳意象,非常典型地区别于中国古典诗歌。它的作者是? 1.0 分 A、 徐志摩 B、 胡适 C、 鲁迅 D、 郭沫若

西方文学与文化第二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世界文学 答:"世界文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歌德于1927年与爱克曼谈话时,说自己读了中国小说《好逑传》得到的启示。他在读《好逑传》后说:"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促使它早日来临。”二十年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经济的角度也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在《共产党宣言》中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世界文学”的形成。《宣言》说: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各方面的互相维系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对"世界文学”概念有两种理解:①今后的文学产品越来越世界化。现代世界,由于交通便利和传播媒介手段的现代化,尤其是全球信息网络的开通,以及语言障碍的渐次破除,整个人类文化已连为一体。②由于将人类各民族的文学遗产看作是世界的公共财产,这样文化的民族性渐次让位给世界性。 2、《荷马史诗》 答:《荷马史诗》是现存最古老的希腊文学作品(神话、传说产生在先,但成文后,保存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最初为口头传诵,至前6世纪,雅典统治者才命令文人记录下来,以后又经过学者的多次编订。 二、简答题 1、流浪汉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答:出现于16世纪中期的西班牙,一般采用自传体形式。它的特点是:主人公多是失业者,流浪汉,以描写城市平民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并通过主人公对各阶层人物加以讽刺。艺术上,以主人公流浪汉生活为线索组织情节,人物性格单一。语言通俗流畅,笔调幽默而辛辣,富有民间文学色彩。 《小癞子》是流浪汉小说的代表,对欧洲文学有源远的影响。流浪汉小说成为欧洲后来的小说模式,经常以主人公的流浪生活为线索串连了许多故事,每个故事既独立又保持了联系。 2、试分析苔丝悲剧的文化内涵。 答:苔丝悲剧是英国文明一手造成的: a.英国腐朽的门第家族的观念苔丝个人命运与家族联系在一起,在哈代笔下,苔丝悲剧的起点就是门第家族观念(腐朽业已过时),并把她推向了深渊,正是由于德伯这 个家族才导致了苔丝的悲剧,克莱对这种悲剧的造成,根本不去追究亚雷的责任以及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因为他是传统道德的坚强维护者),而是把责任推到苔丝身上以及她所属的那个家族。b.文明绅士的虚伪性,是导致苔丝悲剧的第二个要素 首先对苔丝构成伤害的是亚雷,在亚雷身上披着文明外衣,是有强烈利己主义与享乐主义的乡绅。他傲慢,对苔也有感情,但却不能以平等的目光来看待苔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