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美丽中国”的视角谈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策略 张文斌 颜毓洁(1)

从“美丽中国”的视角谈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策略 张文斌 颜毓洁(1)

从“美丽中国”的视角谈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策略

---------- ------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谈起

(张文斌颜毓洁)

(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要求全国各族人民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显示了党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全国各族人民应该统一思想、意志坚定地朝着这一目标而努力拼搏、锐意进取,早日步入“美丽中国”。本文依次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意义、现实意义、实践意义、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进而提出了十条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生态文明;美丽中国;重要意义;艰难探索;具体策略

一、从“美丽中国”视角谈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1、哲学意义

(1)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哲学智慧相融合

无论是儒家的“天人合一”的德性智慧,还是道家的空灵智慧,或是佛教“众生平等”的解脱智慧,都主张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进而达到人与自然统一的哲学思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涵也是一致的。

(2)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思想

马克思曾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人类要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与自然界和睦共处。人类要维护好自然界这个立体的生态网络,实现与自然的健康和谐。生态文明建设正是对这一辩证思想的最好回应,“建设美丽”中国正是对这一辩证思想的最好诠释。

(3)与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相谋和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是先于人而存在的,这种自然对人的先在性决定了人类对自然有着天然的依赖,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离不开自然。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复合生态系统,人通过实践活动将自己从自然界提升出来,在能动的实践中改造着自然。但人必须充分尊重和善待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佳印证,是全国各族人民美好的向往。

(4)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认识论相吻合

第一,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在实践基础上认识水平的一大提高。人类对于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不断扩展的、向前推进的。从与自然的对立到与自然和谐相处,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变无不体现人类认识水平的提升。

第二,在生态文明指引下,人类认识水平从机械的、唯心的自然观到有机论的、整体的自然观实现了一大飞跃。有机论的、整体的自然观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相互联系的整体,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认识论的飞跃体现了人类对自然更加全面、科学、系统的认

识。

第三,在生态文明指引下,人类认识水平从强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实现了一大飞跃。强人类中心主义只单纯考虑人类的利益,认为大自然事物,天生就是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存在,它们的价值就是为人类的服务。非人类中心主义主张将价值与权利还给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这种认识的飞跃是人类文明进步一大标志。

(5)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真实写照

第一,生态文明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活动。生态文明不是狭隘的地域性文明,而是属于全人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有权利生态文明的成果。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中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生态文明与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因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的意义。

第二,自然史与社会史的辩证统一使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要。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自然史与人类史有着一种内在的、天然不可分割的联系,人与自然有着统一的社会历史形式。这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自然界本身,而且也是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关键之举。

2、现实意义

人民日报海外版聚焦十八大栏目题为“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一文指出胡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告诫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顺应世界潮流

生态文明建设蕴含了事物发展中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原则,它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马克思主义中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论述说明了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在今天全球化时代,生态问题已跨越了国界,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顺应国际潮流,与世界人民达成保护生态的共识。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李义平教授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聚焦十八大”访谈栏目时指出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一种世界潮流,应该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菲律宾最大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配发了题为“建设美丽中国——中共十八大彩笔绘蓝图”的社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认为中国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对地球生态安全的巨大贡献。

(2)、顺应民意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党和国家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始终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实现生态和谐的价值目标。同时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持。

在新华网联合《半月谈》杂志社开展的十八大“每日调查”中72.6%的网友投票认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该从每个个体开始自觉维护环境,倡导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坚持绿色、低碳理念。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不谋而合,顺应了民意,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我党历来都是把人民群众的福祉当作一切工作的重点,想人民所想,忧人民所忧,“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对人民生态需要最

有力的回应。“十八大”代表、中共贵阳市委书记李军指出十八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治国理政的重大理念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十八大”代表、江苏省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指出把生态文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建设美丽中国,这将给中华民族和每一个老百姓带来福祉。同时,西安晚报曾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无疑及时契合了民意的关切点。

(3)、顺应时代变化

十八大报告中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顺应时代新趋势的布局,这种布局赋予生态文明鲜明时代特征。党和国家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始终反映时代诉求、体现时代精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总结人类文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深刻地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诉求。

(4)、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显示了党的决心,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

“十八大”报告关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论述显示了党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同时也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信心。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指出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十八大”代表、广东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指出十八大报告坚定了我们走绿水青山、民富市强道路的决心。

3、实践意义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伟大的实践意义。在光明日报中赵周贤指出深刻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关键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落实。

(1)促进生态文明由指导观念上升为考核指标,形成正确的政绩观

按照“十八大”报告的要求生态文明不再停于观念上,而真正的上升为一种实践性的活动。各级政府绩效考核时生态文明将成为的一个关键性指标,这无疑加大了对各级政府的实际约束性,进而使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十八大”代表、北京市统计局局长苏辉指出北京有5个区县规划为生态涵养区,每年的统计公报中,都有‘生态服务价值’核算指标。”这种绿色的政绩观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使经济发展由单飞走向双赢、由极端走向平衡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要求经济发展不再像我们工业文明时期以牺牲环境和破坏资源为高额代价,必须寻求二者的互利平衡,达到和谐共赢的局面。“十八大”代表海南三亚市委书记姜斯宪指出在精心呵护生态环境与高效利用旅游资源上找到平衡点,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十八大”代表福建南平市委书记裴金佳指出要从实际出发,努力构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协调的综合发展框架。

(3)有利于加强全社会对生态问题的深刻反思与总结

人的实践活动必须在不断的实践反思中进行,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减少失误,自然的发展变化是变化无穷的,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对自然引起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是很难把握和驾驭的。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曾就明确指出人类对大自然是极其无知的。我们只有以“十八大”报告里生态文明思想为契机,不断的总结,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虽然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任道而重远,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全力以赴、共同努力。

4、历史意义

“十八大”代表、中共贵阳市委书记李军认为这次党代会对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如此突出的地位来强调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特别深远的历史意义。

(1)、人类社会文明的走向高级状态的重要标志

“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是对生态文明的一种肯定。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高级文明。它是一种科学的、积极的、自觉的、良性的文明形态,是一种实现了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文明形态。“十八大”代表、广西贺州市委书记彭晓春指出生态文明是一种更高形式的文明,是破解地方发展难题的出路所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2)、是对中华大地壮丽河山的历史诠释

中华儿女自古以来都热爱这片共同的家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在这美丽富饶的大地上自古就有多种多样生物和谐共处,万物都按照自己的规律生存着,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展着。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历史诠释。

5、战略意义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振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体现了党对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十八大”代表、中共贵阳市委书记李军指出十八大报告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的部署。

(1)、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十八大”报告将“建设”小康社会改成“建成”小康社会,这显示了我们已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一字之差显示了党的决心,让全国各族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我们已经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主体功能区布局、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还应看到,生态文明都是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我们虽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还要全国各族人民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是整体统筹、规划长远思路的最好见证

自从坦斯勒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以来,人们一直探索从宏观的角度来认识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不应该是被动的、零散的、应景式、外掠夺、转嫁的,而应该是主动的、整体的、系统的、内生的、互利的;在建设美丽中国方面,我们应该整体统筹、规划长远,在多维度、多层次的视角下,综合演进,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3)、为后世子孙留下一片蓝天

推动生态文明要求我们不仅考虑当代人的利益,而且要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考虑。党的“十八大”报告正是站在这一立场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十八大”代表、山西省忻州市委书记董洪运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指出生态文明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

二、从“美丽中国”视角谈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

1、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生态文明建设中流砥柱作用

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和平改革年代,但凡我们取得的任何成就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同样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不例外。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党显示了伟大的决心,尤其是“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独立成章论述,都是前所未有的壮举。党有信心、有能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最终取得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胜利,给各族人民一个富强、美丽的中国。

2、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观为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

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内容,是指导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决定性胜利的理论基础和伟大旗帜。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在内在有着天然的统一性和内在的一致性。科学发展观指引人们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达到思想上的共识和行动上的自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和应有之义。我们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价值旨归,以可持续发展为实践核心,统筹兼顾人和自然方面的健康和谐,争取早日建成“美丽中国”。

3、坚持和谐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十八大”代表、长影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丽娟指出许多环境问题敲响了保护自然的警钟,需要我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西安晚报曾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在科学发展的指引下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与和谐。胡锦涛曾指出:“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

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居高临下,不顾及自然环境的“感受”,不能颐指气使,不顾及自然资源的“呼声”。我们要从传统的征服自然向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转变。人与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我们应不断反省自己、修正自己、改善自已,达成马克思认为的与自然的那种“和解”和“完成了的自然主义”,进而形成人与自然共赢、和谐的局面。

4、把握平衡规律,正确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聚焦十八大”访谈栏目指出改革要把握好动力和平衡机制问题。我们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更要把握好平衡的规律,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环境保护是一个包含多角度、多维度、多环节、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的问题,并且与经济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难以把握的矛盾体。我必须要在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和结合点,才能解决这个两难问题,进而实现二者的双赢。我们应该充分运用生态学规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物质不断循环,全力统筹经济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努力走出一条既发展经济又注重生态文明的新型发展模式。我们要大力运用经济发展成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和技术基础,努力实现从“经济人”到“生态人”的伟大转变。

5、坚持科技创新,推动生态文明

“十八大”新闻中心举办第二场集体采访活动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周济指出“加

快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最根本的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只有以先进的生产、治理技术为手段,才能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和谐。经过多年发展,我们已经在高新技术、生态技术、绿色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例如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生态化农业技术、循环经济技术、健康与环保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等等。这些都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但是技术创新任重道远,我国能源利用的效率只有发达国家的1/4,差距很大。我们应该全力以赴,努力培养与生态文明相关的各类高科技人才,不断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大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推动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不断结合,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强化与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在技术上的战略合作。

6、坚持理论、制度创新,推动生态文明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教授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聚焦十八大”访谈栏目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创造这么多的奇迹主要秘诀之一就是理论创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的制度进行改革、改变,形成适应生态文明理念要求的制度。坚持理论和制度创新是我党一贯的优良作风,是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可靠保障。根据“十八大”报告精神,我们应该进一步优化、完善评价体系,进一步改革、建立生态制度,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制度基础。例如建立并实行绿色GDP 评价体系,干部绿色考核评价体系等,确立并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污染损害赔偿制度、生态产权制度、生态税收制度、生态核算制度等。

7、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被明确地提出来,并且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最富创建性”的观念。同时,可持续发展又在1992年被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确定为全人类共同的发展战略。当前,可持续发展观念拥有近200种替代定义,被人们普遍关注和认可。它的具体要求是指我们当代人在满足自己发展需要时不能以损害后人需要为代价,我们人类在满足自身的需要时不能损害其它物种的发展需要。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最有力的诠释,与生态文明有着天然的统一性。生态文明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可靠保障和精神动力。我们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方面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和有机协调,大力建设自然保护区,全面落实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停止围湖造田、积极保护湿地等举措。

8、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时,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这是因为以下三点:第一,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和极大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完成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第二,建设生态文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必须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中心,以人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正确把握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第三,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工作的核心,党带领广大人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也不例外。

(9)、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确立全球化的和谐生态理念

江泽民曾指出地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保护地球,需要各国共同行动。同时,科尔曼也曾指出我们应该有着胸怀全球的思考方式,树立环保的严正性与完整性。目前,全世界已经有230多个环境条约和环境保护组织,初步形成世界性的环境保护合作体系。但是在全

球范围大气污染、矿产、能源以及水资源等问题仍然十分严峻,生态危机仍然是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困境,各国之间必须相互理解、坚持合作,以“世界眼光”和“世界胸怀”来对待生态文明问题,人类才能取得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性胜利。

(10)、形成绿色风尚,建设美丽中国

为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全社会应该倡导绿色精神,形成绿色风尚。我们应该由传统的GDP向绿色GDP转变,实行绿色GDP核算制度,努力推进政府和行政的绿色化,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努力倡导绿色消费,对现有产业进行绿色化改造,发展绿色科技、经济,使全社会进入绿色时代,美丽时代。

参考文献

1、陈树文从生态文明视角论和谐社会建设学术探索2012年2

2、张坤民中国环境保护事业60年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6期第20卷

3、舒心心和谐社会视域的生态文明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11月

4、岳云强,祝杨军论生态文明的哲学底蕴2008年第1期理论观察

5、周宏春季曦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环境保护政策演变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Promoting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building a beautiful China

----- read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report

(Zhang Wenbin Yan Yujie)

(the School of management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Abstract::The party's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report concentrates on promoting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Requiring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China to pu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a prominent position and blending in economic construction, political construc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social construction in all aspects and entire process to try to build a beautiful China and to realize the Chinese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 l

civilization to an unknown status and to bring it into the general layout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have showe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arty to build a beautiful China . The people of all our ethnic groups should firmly unite our thought towards this goal and work hard to enter " the beautiful China ". This article first discusses the philosophy significanc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promot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constructing the beautiful China, and then discusses the difficult exploration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to promote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the opening up strategy .finally, putting forward eight specific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o build the beautiful China.

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beautiful China significance the difficult exploration the specific strategy

作者介绍:第一作者张文斌,男,1987年8月,汉,陕西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联系方式:手机135******** 邮箱1260509012@https://www.wendangku.net/doc/d61743697.html,

第二作者颜毓洁,陕西科技大学教授,学术带头人,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