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减法反应时实验分析

减法反应时实验分析

减法反应时实验分析
减法反应时实验分析

减法反应时实验分析

1 引言

在认知心理学中,有些心理学家Clark和Chase(1972)所做的句子-图画匹配实验推崇为减法反应时实验的范例。在这种实验里,给被试看一个句子和紧接着的一幅图画,如“星形在十字之上,*+”,要求被试尽快地判定,该句子是否真实地说明了图画,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记录反应时。实验应用的介词有“之上”和“之下”,主语有星形和十字,句子的陈述有肯定的和否定的,共有8个不同的句子。Clark和Chase设想,当句子出现在图画之前时,这种句子和图画匹配作业的完成要经过几个加工阶段,并提出了度量一些加工持续时间的参数。依照他们的看法,第一个阶段是将句子转换为其深层结构,即以命题来表征句子,而且对“之下”的加工要比对“之上”的加工需时较多(参数a),对否定句的加工需时多于肯定句的加工(参数b);第二个阶段是将图画转换为命题,并带有前句中所应用的介词即“之上”或“之下”;第三个阶段是将句子和图画两者的命题表征进行比较,如果两个表征的第一个名词相同,则比较所需的时间比不同时为少(参数c),如果两个命题都不含有否定,则比较所需的时间比任一命题含有否定时为少(参数d);最后的阶段为作出反应,其所需的时间被认为是恒定的(参数t0)。这样,对句子和图画匹配作业来说,减法反应时实验就在于将依赖所呈现的句子和图画的诸反应时加以比较。例如,“星形在十字之下”这个句子真实说明了图画,那么它只有参数a和t0;如果“星形在十字之上”这个句子真实说明了图画,那它就只有参数t0;这两个反应时之差就为参数a的时间。但参数b和d只出现在否定句中,所以无法分别测量。

在研究快速的住信息加式过程如识别、短时记忆时,常应用这种反应时实验。这个方法最初是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1868)提出的,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反需要的时间。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要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具体地说,在一个反应时实验中,要求被试觉察一个灯光刺激并以右手按键作出反应,这种就测得一个简单的视觉反应时(RT1)。如果实验安排红绿光刺激,并要求被度看到红光时以右手按键来反应;而看到绿光时不反应,这样测到的复杂反应时(RT2)要长于前面的简单反应时(RT1)。这两种反应时作业的区别仅仅在于后者需要将红绿两个色光刺激区分开来,反以这两个反应的差就是辨别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即RT2-RT1=辨别过程时间。同理,如果实验仍安排红绿两个色光刺激,但要求被试在看到红光时,以右手按键来反应;而在看到绿光时,以左手按键来反应,这时被不仅要对两个色光刺激进行激进辨别,而且还要对反应作出选择,将这样测到的复杂反应时(RT3)减去含有辨别过程的复杂反应时(RT2),就可得到选择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即RT3-RT2=选择过程时间。

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减法反应时实验起初是用来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的,但是反过来看,也可以从两种反应的差数来判定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认知心理学正是这样来应用减去反应时实验的。

在认知心理学中,减法反应时实验既可用于研究某一个信息加工阶段或操作,也可用于研究一系列连续的加工阶段。例如,自60年代以来,一般认为人的自顾不短时记忆信息如字母是以听觉形式表征的,即有听觉编码。但是Posner等(1969,1970)却表明,这种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Posner等(1969,1970)用实验证明了人的短时记忆信息如字

母等不单单是以听觉形式表征的,还可以有

视觉编码。在其中一个实验中,给被试并排呈现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可以同时给被试看,或者插进短暂的时间间隔,让被试指出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来反应,记下反应时。所用的字母对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和书写都一样,即为同一个字母(AA);另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Aa)。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的反应都为“相同”。两个字母如果相继呈现,其时间间隔为0.5s和1s,或1s和2s等。实验结果发现,在两个字母同时呈现时,AA对的反应时小于Aa对;随着两个字母的时间间隔增加,AA对的反应时急剧增加,但Aa 对的反应时则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并且对AA对和Aa对的反应时的差别也逐渐缩小,当两个字母呈现的时间间隔达到2s,这个差别就很小了。这意味着AA对的匹配是在视觉编码的基础上进行的,至少部分如此,而Aa对必须在听觉编码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匹配,需要从视觉编码过渡到听觉编码,因此用时也较多。根据这些实验结果Posner等认为,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阶段。

减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式阶段。这种实验在原则上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实践上是可行的。但用这种实验来研究各种具体的心理过程,特别是在复杂的过程中,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是存在一些困难的。需要依照不同课题的特点,进行精心设计,以避免或减少一些困难。

2 方法

2.1 被试

11名浙江大学心理系大三本科生,年龄范围在19-21岁之间。2.2 刺激与工具

实验工具包括相应数量的PC计算机及试验程序。

包括A、a、B、b的不同读音、外形的字母的两两组合。呈现方式包括同时呈现、继时呈现(时间间隔为0.5s)和继时呈现(时间间隔为2s)三种,采用拉丁方设计。

2.3 实验设计

本次实验为被试内设计,也即重复测量设计,自变量1为字母组合A(3个水平,A1=音同字同,A2=音同字异,A3=音异);自变量2为字母呈现间隔时间B(3个水平,0s,0.5s和2s);因变量是被试的反应时和被试判断的正确率。实验材料采用拉丁方设计。

2.4 实验程序

2.4.1 进入系统

被试使用已被告知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心理实验系统,输入简要个人信息并选择所需进行的实验组的序号(共有3组可选)。

2.4.2实验准备

进入系统后,被试阅读屏幕上显示的指导语,并进行随后的操作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同组字母以时间间隔0.5s继时呈现,如果反应错误,系统会给以提示,以帮助被试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

2.4.3 正式实验

练习结束后,被试进入正式实验。正式实验包括3大组刺激呈现,每大组包含3个不同刺激呈现方式的小组,每小组包含不同的字母组合的所有16个刺激。每小组开始前,系统会提示本小组的刺激呈现方式;每大组结束后,会有60秒的强制休息时间。被试对音同字同(AA)以及音同字异(Aa)刺激均应判断为“相同”,并以最快的速度用食

指按下键盘上的“J”键;对音异的刺激应判断为“不同”,并以最快的速度用食指按下键盘上的“K”键。

正式实验要重复进行4次,每次实验组的选择要符合拉丁方设计,本次试验中4次正式实验分别选用1、3、3、1实验组作为实验材料。2.4.4 数据记录

每位被试的正式试验结束后,系统会在程序根目录下生成两个文件,分别为“减法反应时原始数据”和“减法反应时结果”。所有被试的实验结果经过统计处理,剔除错误反应、超时反应数据及超过3σ范围内的数据后,得到的数值结果填入如下表格:

表1 反应时结果记录表(单位:ms)

排列及间隔

音同字同音同字异音异

0s 0.5s 2s 0s 0.5s 2s 0s 0.5s 2s

平均值

标准误

标准差

3 结果与分析

由于本实验中被试错误率较低,因此仅以反应时数据作为分析对象。

以下结果为全部11位被试数据经过统计处理,剔除错误反应、超时反应及超过3σ范围内的数据后得到。其中,共分析反应数据6600个,其中错误反应数据249个,超时反应数据3个,因超过3σ范围而被剔除的数据120个,有效数据6228个。3.1 反应时记录统计结果

由表1可知,各组合情况下被试的平均反应时随呈现间隔的增大趋势相近。最大值均出现在0s,最小是出现在0.5s,间隔时间为2s的反应时居中。同条件下数值最不稳定的为音同字异组合,波动最小的为音同字同组合。

表2 反应时结果记录表(单位:ms)

排列及间隔

音同字同音同字异音异

0s 0.5s 2s 0s 0.5s 2s 0s 0.5s 2s

平均值524.228 451.360 499.556 664.174 541.348 559.297 641.826 531.641 556.301 标准误 4.3550 4.2009 4.7857 7.1459 5.0547 5.5945 4.0183 3.7019 3.5537 标准差98.638 95.147 108.288 164.822 115.154 127.207 129.460 119.670 114.550

3.2 反应时与字母间隔关系曲线

由图1可知,音同字同、音同字异以及音异三种刺激类型下反应时随字母呈现时间间隔的增大的变化趋势相近,即先急剧下降,再缓慢上升。在时间间隔在0-0.5s的变化区间内,三条曲线的变化幅度达70-120ms,而在0.5-2.0s内的变化相对平缓。

其中,音同字异及音异两种刺激类型反应时的变化趋势更为接近,只是有相对稳定的绝对水平上的差异;而“音同字同”曲线由

于在整个区间范围内绝对水平均明显其余其他两种组合方式,且在0-0.5s 的区间内下降趋势较小,在0.5-2.0s 内上升幅度相对较

大。

图1 反应时与字母间隔关系曲线

4 讨论

4.1 音同字同反应时与音同字异反应时比较分析

由以上描述以及图1可知,音同字同反应时始终小于音同字异反应时,且二者差别随字母呈现间隔时间的增大而减小。 音同字同反应时较小的原因在于对于这类刺激的判断完全可以直接按照视觉特征来比较;而A 与a 、B 与b 之间有着一定的外形差异,因此必须在听觉编码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判断,又因为被试接受的刺激材料是视觉刺激,由视觉编码过渡到听觉编码需要一段时间,因此才有了音同字异刺激下较长的反应时。以上分析说明,视觉编码先出现后,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

音同字同反应时与音同字异的反应时的

差别随字母呈现间隔时间的增大而减小,是因为随着时间间隔的增大,音同字同刺激产

生的瞬时视觉编码的效应减弱,听觉编码的

作用增大,因此与建立在听觉编码基础上的音同字异反应时的差距减小。

4.2 总体趋势分析

音同字同、音同字异以及音异三种刺激类型下反应时随字母呈现时间间隔的增大的变化趋势相近,即先急剧下降,再缓慢上升,这种趋势的产生可能是因为,较之同时呈现的情况,在0.5s 的间隔时间下,被试有更多的的时间处理接收到的第一个字母的刺激,进行相应的视觉编码,为第二个字母的呈现以及作出相应的判断提供思考的间隙;而在同时呈现的情况下,被试被迫在瞬间做出反应,因此编码的过程需在计时已经开始的时候进行,反应时增加。

由于被试事先已知所测试小组的时间间隔,因此在2s 的间隔时间下,被试倾向于选择在接收到第一个字母的刺激后主动产生瞬时记忆以应对第二个字母的呈现,其具体方式与0.5s 的间隔时间下较为相似,而相比之下对于刺激的处理方式上更具主观性,且间隔时间长达两秒,等待过程可能影响注

意力的集中,因此反应时较0.5s下有小幅度增加。

5 结论

5.1 被试对于音同字同刺激的判断基于视觉编码;对于音同字异刺激的判断基于听觉编码。

5.2 随着时间间隔的增大,音同字同刺激产生的瞬时视觉编码的效应减弱,听觉编码的作用增大。

5.3 适当的时间间隔可以为被试提供对接收到的第一个字母的刺激进行相应的视觉编码过程的时间,减少反应时。

5.4 过长的呈现时间间隔会导致被试对于刺激的处理方式上主观性增强,同时影响注意力的集中,引起反应时小幅度增加。

6 心得与体会

在实验过程中,被试发现实验所用的程序系统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并不是Posner的实验的完全重复。就笔者个人的理解,在Posner的实验中,继时呈现的两个字母是不同时呈现给被试的,即在第一个字母呈现完毕后消失,再予呈现第二个字母,以促使被试产生相应的瞬时记忆。而在本实验中,继时呈现的两个字母是在第二个字母呈现后同时呈现给被试的,因此被试对于刺激的处理有多种选择,既可以选择形成瞬时记忆,也可以选择不形成瞬时记忆,如果是后者,那么被试对于第一个呈现的字母的记忆是可以在时间间隔中多次进行加强的,使得心理过程复杂化,所得到的数据统计结果也Posner实验的结果有一定的差距。

参考文献

王甦,汪安圣.(1992).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6-10

反应时实验报告

减法反应时实验 鄢婷婷院芬新鋆国祥 【摘要】本实验通过荷兰心理学家F.C.唐德斯的研究结果,了解基本反应时的概念和测定方法,测量最基本的三种反应时,即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设计阶段反应时实验,运用唐德斯减法反应时原理进行计算。结果发现:每个被试的简单反应实验的总耗时比选择和辨别反应实验是总耗时都短;个体间存在差异。 【关键词】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个体差异 1引言 反应时的研究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传统课题。自19世纪中叶以来,反应时作为一个心理指标在个体差异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在智力测验、人格测验中常被定为必测项目。反应时的测量为推测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心理过程打开了一个窗口。 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呈现到做出反应之间所经历的时间。一个完整的反应过程由五部分组成:(1)感受器将物理或化学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的时间;(2)神经冲动由感受器到大脑皮质的时间;(3)大脑皮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时间;(4)神经冲动由大脑皮质传至效应器的时间;(5)效应器做出反应的时间。 实验者可根据测试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测量项目。例如:要了解被试的选择反应所用的时间,就要测b反应时和c反应时。b反应时和c反应时的差就是被试的选择反应所花费的时间。如想知道被试辨别刺激的时间,就要测量他的a反应时和c反应时。本实验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测选择反应时,第二部分测辨别反应时,第三部分测简单反应时。 反应时,又称反应潜伏期(response latencies),是指个体从接受刺激作用开始到开始做出外部反应之间的这段时间。它与我们通常听说的动作完成所需要的时间是有差别的。反应时间包括刺激引起感官的活动,神经的传递,大脑的加工活动及效应器官接受冲动做出反应等所耗费的时间,其中以大脑活动占时最多。反应时的研究并非始于心理学,其最早开始于天文学。1976年,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长马斯基林在使用“眼耳”法观察星体经过望远镜中的铜线时发现其助手比他观察时间慢约半分钟。1823年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和天文学家阿格兰德对此现象加以认真研究,确定了人差方程式。1850年赫尔姆霍茨成功地测定了蛙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约为26米/秒。而将反应时正式引入心理学领域的是唐德斯。他意识到可以利用反应时来测量各种心理活动所需的时间,并发展了三种反应时任务,后人将它们成为唐德斯反应时ABC。

表象的心理旋转实验报告

表象的心理旋转实验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特教系——刁昕 【摘要】本实验重复Cooper等人的R字符表象旋转实验,了解表象旋转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旋转180°时,反应时最长(无论正反),而0°和360°时,反应时最短。说明样本偏离正位的度数越大,所需的心理旋转越多,用时也就越多。基本支持Cooper的研究结果。 本实验主要通过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将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的6名大二女生,1名大二男生(被试3)作为被试,采用正R和镜像R作为刺激,每种刺激形式以6种不同的旋转角度(0°、60°、120°、180°、240°、300°)呈现。结果发现:心理旋转过程确实存在,且基本支持Cooper和Shepard研究的结果;表象经过旋转的角度越大所需要的反应时就越长;不同被试反应是存在个体差异,但是男女之间的差异和正R、负R 间的差异并不显著;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大,不仅仅会增加被试的反应时,而且会减小被试的正确判断率。 【关键词】心理旋转减数反应时 1、引言 表象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表征。心理旋转(mental rotation)指单凭心理运作(不靠实际操作),将所知觉之对象予以旋转,从而获得正确知觉经验的心理历程。即当一个知觉对象不是以符合知觉经验的角度呈现时,人们可能是通过内部的心理过程把这个对象旋转到符合知觉经验的角度加以辨认。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表象的研究迅速发展,其中表象的心理旋转就是表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70年代初Cooper和Shepard用减数反应时试验证明了心理旋转的存在。减数法即唐德斯反应时ABC,是一种用减数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部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Cooper等人用不同角度的正和反(镜像)的字母为材料,如非对称字母或数字R、J、2、5等来研究表象的心理旋转。结果表明:当图片(字母)旋转180°时,无论正反,反应时最长;而当图片(字母)旋转0°时,反应最短。这说明样本偏离正位度数越大,所需的心理旋转越多,时间也就越长;可见,人们在进行表象加工时,可能存在一种心理旋转范式。 2、方法 2.1被试: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的6名大二女生,1名大二男生(被试3) 2.2实验材料和仪器 2.2.1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2.2材料:不同方向的正R和反R(镜像)图片,共有0°、60°、120°、180°、240°、300°正反共12种不同角度和方向的R。

认知心理学试题库

认知心理学试题库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态度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A.自下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 D.自上而下加工 2()注意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鸡尾酒会效应”。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知觉选择模型 3“Brown-Peterson 方法”是研究()的方法。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 4“爬…电杆…修…电灯…电…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 A.Broca失语病人产生的B.Wernicke失语病人产生的C.注意性失读病人产生的D.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 5“气氛效应”是指()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A.前提 B.结论 C.心理模型 D.问题表征 6 Gholson等人研究发现,二年级小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是 A.假设检验 B.刺激偏好 C.维量检验 D.位置交替 7 Levine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的( )方法。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 8 Neisser于( )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1879 B.1956 C.1967 D.1970 9 Posner和Raichle(1994)发现,当人们被动地听词时,大脑最活跃的区域是 A.枕皮层 B.额皮层 C.顶皮层 D.颞皮层 10 R字符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 )时,其反应时最短。 A.60 B.90 C.180 D.360 11 Sperling在发现感觉记忆存在的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方法是 A.部分报告法 B.全部报告法 C.双向分离法 D.锐敏度实验法 12 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研究范式叫做 A.减法反应时实验 B.开窗实验 C.加法反应时实验 D.扫描实验

减法反应时的测定

减法反应时的测定 1引言 个体对某项刺激做出反应需要经历一定的心理过程,这段反应时距通常用反应时来表示。也就是说,反应时是刺激呈现到被试做出明显反应之间的一段时距,以ms为单位。 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将反应时引入心理学领域,第一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时,揭示了反应时任务中的一些心理加工过程,提出了反应时的测定方法——减数法。减数法的原理假定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除此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都相同,那么这两种作业的反应时之差就是这种特定的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本次实验,将通过反应时ABC实验,学习如何使用减法反应时,推测人的内在心理过程。其中简单反应时对应的为A反应,简单反应时加辨别时间即为C反应,也叫辨别反应。简单反应、辨别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三者只和即为B反应,也叫选择反应。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反应时ABC实验,学习使用减法反应时。 2 方法 2.1 被试 本实验的被试为大学本科生2名,女,20岁 2.2 仪器或材料 JGW-B型心理实验台反应时单元,计时计数器单元,手键一个,耳机一副。 2.3 实验程序 1.接上电源,将刺激呈现器的连接线插头插到“反应时输出”插口,反映时手键插入实验台被试侧面板左下方“手键”插口。 2.开启计时计数器单元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接通,计时屏幕显示为0.000秒,正确次数和错误次数均为0。“工作方式选择”为“反映时”,按起“声,光”选择键,即选择光刺激。 3.准备实验。被试坐在反映时测试单元前,双眼平视反应时观察窗口。在各类反应的正式实验前,主试将“学习,测试”键拨到“学习”一恻,按照该类反应的要求练习五次,以熟悉实验情景。练习后主试将“学习,测试”键拨到“练习”一恻。按“复位“键准备下一组验。 4.A反应。被试距刺激呈现器1米处,将左手的食指放在红键上方。指导语:“你听到‘预备’口令后。请注视刺激呈现窗。当你看到红光刺激后,就迅速按反应键,要求又快又准。不许提前按键。如果提前按键,则会有一个声音示。那么这一组反应时测量作废,重新开一组。若刺激呈现4秒钟你仍未反应,此组测也作废。并重开一组。主试宣布” 开始“后,按“简单反应时”键,实验开始。每个被试连续做20次,其中有两次侦察实验,主试按“打印”键,打印实验结果。若重开一组则按“复位”键,准备下一组实验。 5.B反应。被试距刺激呈现器1米处,将左手的食指放在红键上方,右手食指放在绿键上方,右手中指放在黄键上方。指导语:“你听到‘预备’口令后。请注视刺激呈现窗。 如果看到红光,就迅速用左手食指按红键;如果看到绿光,就迅速用右手食指按绿键; 如果看到黄光,就迅速用右手中指按黄键。要求又快又准,不许提前按键,也不要按错键。如果提前按键,则会有一个声音示。那么这一组反应时测量作废,重新开一组。若刺激呈现4秒钟你仍未反应,此组测也作废。并重开一组。主试按下“选择反应时”键,

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

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 雷飞心理班20131340001 1.引言 从刺激呈现到做出反应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反应时。反应时的研究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传统课题。自19世纪中叶以来,反应时作为一个心理指标在个体差异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在智力测验、人格测验中常被定为必测项目。反应时的测量为推测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心理过程打开了一个窗口。一个完整的反应过程由五部分组成:(1)感受器将物理或化学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的时间;(2)神经冲动由感受器到大脑皮质的时间;(3)大脑皮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时间;(4)神经冲动由大脑皮质传至效应器的时间;(5)效应器作出反应的时间。 本实验采用的是荷兰心理学家F.C.唐德斯的研究结果。测量最基本的三种反应时,即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唐德斯将它们分别命名为:a、b、c反应时。 三种反应时有如下关系: 简单反应时a简单 选择反应时b简单辨别刺激选择反应 辨别反应时c简单辨别刺激 实验者可根据测试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测量项目。例如:要了解被试的选择反应所用的时间,就要测他的b反应时和c反应时。b反应时和c反应时的差就是他选择反应所花费的时间。如想知道被试辨别刺激的时间,就要测量他的a反应时和c反应时。 2.方法 2.1被试 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2013级心理班全体学生公21人,男8名,女13名,年龄19——22岁。 2.2仪器 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3程序 简单反应时(a反应时) 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和要求被试做出的反应都只有一个,且固定不变。本实验程序可测量视觉、听觉两种简单反应时。视觉的刺激为一绿圆,听觉的刺激为773Hz纯音。测量方式一样,被试均使用一号接口反应盒的绿键做反应。测30次,每次预备后间隔2秒呈现刺激。如果测试中被试在准备阶段有抢先现象,则该次结果无效,并由计算机剔除并警告抢码被试。另外以每5次呈现为一组,随机加入空白的探测刺激2秒,如有被试在此时抢码,则警告抢码被试,且本组实验将重新进行。最后以有效的结果均值为其简单反应时。 3.结果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20093364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个人信息===== 编号:20093364 性别:男年龄:21 姓名:柏雪峰学历:出生日期:1990-07-02 所属:职业:测试日期:2011-10-17 13:08:47 =====结果图片===== =====结果分数===== ------------------------------------------------------------ 间隔音同形同音同形异音异形异 ------------------------------------------------------------ 0ms 550(100.00%) 692( 91.67%) 774(100.00%) 500ms 492(100.00%) 623(100.00%) 568(100.00%) 2000ms 638(100.00%) 587( 83.33%) 553(100.00%) ------------------------------------------------------------ =====备注===== 测验耗时:383秒 [参数表] 准备时间(毫秒)=1000 休息时间(秒)=30 字母字体大小=48 第一个字母=A 第二个字母=B =====详细反应===== 字母间隔种类音判断结果反应时 A--A 0 1 同同正确 572

A--A 2000 1 同同正确 537 A--A 0 1 同同正确 506 A--A 500 1 同同正确 563 A--A 2000 1 同同正确 472 B--B 0 1 同同正确 539 B--B 500 1 同同正确 333 B--B 2000 1 同同正确 734 B--B 0 1 同同正确 604 B--B 500 1 同同正确 399 B--B 2000 1 同同正确 603 A--a 0 2 同同正确 800 A--a 500 2 同同正确 563 A--a 2000 2 同同正确 635 A--a 0 2 同同正确 1243 A--a 500 2 同同正确 498 A--a 2000 2 同同正确 537 B--b 0 2 同同正确 572 B--b 500 2 同同正确 563 B--b 2000 2 同异错误 471 B--b 0 2 同同正确 537 B--b 500 2 同同正确 531 B--b 2000 2 同异错误 537 A--B 0 3 异异正确 735 A--B 500 3 异异正确 432 A--B 2000 3 异异正确 308 B--A 0 3 异异正确 571 B--A 500 3 异异正确 432 B--A 2000 3 异异正确 341 A--b 0 3 异异正确 670 A--b 500 3 异异正确 431 A--b 2000 3 异异正确 734 B--a 0 3 异异正确 703 B--a 500 3 异异正确 530 B--a 2000 3 异异正确 701 A--A 500 1 同同正确 431 A--A 2000 1 同同正确 767 A--A 0 1 同同正确 407 A--A 500 1 同同正确 432 A--A 2000 1 同同正确 734 A--A 0 1 同同正确 670 B--B 500 1 同同正确 594 B--B 2000 1 同同正确 799 B--B 0 1 同同正确 538 B--B 500 1 同同正确 792 B--B 2000 1 同同正确 537 B--B 0 1 同同正确 507 A--a 500 2 同同正确 596 A--a 2000 2 同同正确 440 A--a 0 2 同同正确 704 A--a 500 2 同同正确 661 A--a 2000 2 同同正确 603 A--a 0 2 同同正确 572 B--b 500 2 同同正确 464 B--b 2000 2 同同正确 504

实验报告(简单反应时)

光简单反应时和声简单反应时 一、引言 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刺激,并要求他们只做单一反应,这时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简单反应时。测试时被试的任务很简单,他预先知道将有什么样的刺激出现以及需要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反应时是心理学中最常用的因变量之一,唐德斯最早对反应时进行了划分,划分为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等。而心理学之父冯特很快就意识到唐德斯指出了实验心理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即心理活动的时间测定工作。之后他带领他的学生对简单反应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他的学生卡特尔和屈尔佩后来都建立了专门的反应时实验室。卡特尔还做了许多关于简单反应时的实验,他认为被试在做简单反应时,其注意力完全集中于那个将出现的刺激和那个将运动的手指上,当刺激到来时,眼睛-大脑-手指之间的神经通路早已准备好了,因此反应很快。冯特的另一个学生,屈尔佩则发展出一种内省的方法,来研究简单反应时与复杂反应时,其学生还证明了准备定势对反应时影响。由于反应时是一个很敏锐的反应变量指标,因而可以作为反应速度的快慢、反应前后心理活动过程的客观指标,在实践中可作为职业选拔的指标。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研究简单反应时存在的个体差异以及是否存在感觉通道差异。 二、方法 1.被试:女,20岁(4人);男,21(2人),被试身体健康,视力、听力均正常。 2.仪器与材料:EP2004型心理实验台及EPT202-5反应时装置。 3.程序: 1.将主机与附机EPT202-5反应时装置连接好,打开电源,按<运行/待机>键。 2.主试根据显示屏内容设置:联机模式→简单反应时→学号→姓名→次数(20) →选择刺激光(颜色任选),向被试讲完指导语后,按<确定>键,主机背后的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实验开始。 3.呈现绿色指示灯后,被试即可开始进行测试。被试手按EPT202-5反应时上的〈启始位〉键,等待0.5-2.0秒后,将呈现光刺激。被试看到光刺激后,手指迅速离开〈启始位〉键。反应时记录从光刺激呈现开始,到被试离开〈启始位〉键结束。实验中,如被试不再按住〈启始位〉键,仪器将自动进入等待状态,直到重新按住〈启始位〉键,才会发出下一次刺激。如此往复,直到黄色指示灯亮,实验结束。 4.同一被试刺激光的颜色要一致,不能中途变化。正式实验前要被试进行练习,以熟

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 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报告 1.题目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2.引言 R.Conrad(1964)的一项研究给被试视觉呈现字母,随后报告字母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视觉呈现的字母,我们使用听觉编码而非视觉。而Posner等人(1969)的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对于不同字母对(Aa和AA)判断是否同一字母的反应时不同,这否定了对于视觉呈现的字母,我们只用听觉编码的观点。对于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的先后问题,现在普遍的观点是视觉编码在先。 根据R.Conrad的实验,研究者们还在探讨这样一个逻辑,如果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而其它方面相同,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即是这个心理过程所用的时间,也是这个心理过程存在的证据。 本实验研究作为一个验证性研究,为存在视觉编码提供证据之外,还将探讨在不同时间间隔下反应时差的差异的内部机理。 3.方法 3.1被试:心理系大三学生 3.2仪器材料:字母对AA、BB、Aa、Bb、AB、BA、Ab、Ba 3.3实验程序: 3.3.1:实验前被试阅读指导语,清楚不同判断的按键方式,尽量正确的判断,并尽快按键反应 3.3.2:第一次实验时,每对字母对随机出现6次,前12对时间间隔是0s,中间12对间隔0.5s,最后12对间隔2s。36次完毕后,被试休息30s。继续第二次实验,但这次时间间隔按0.5s-2s-0s进行;同样休息30s进行第三次实验,这次间隔按照2s-0s-5s进行。被试看到呈现的字母后,尽快正确判断字母是否相同,并尽快按相应的键。 4.结果 表a 各水平下被试平均正确反应时(ms) 间隔(ms) 音同形 同 音同形 异 音异 形异 0 561.59 707.00 777.95 500 519.05 681.79 734.54 2000 489.62 639.46 725.00 表b 各水平下被试平均正确率(%) 间隔 (ms) 音同形 同 音同形 异 音异 形异 0 97.86 91.88 90.38 500 98.08 92.95 89.53 2000 98.08 92.74 90.60 表a显示: 音同形同比音同形异、音异形异在各个间隔时间水平下的反应时均值都要小;(多因素方差分析) 每种音形水平在时间间隔上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方差分析) 表b显示: 音同形同比音同形异、音异形异在各个间隔水平下的正确率均值都要大。而同一音形水平下的各个时间间隔水平上正确率均值相差不大。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记忆的加工水平 减法反应时实验 1、目的:检验短时记忆是否存在视觉编码 2、材料:4对字母:AA Aa BB Bb,装有Psykey心理教学系统的大学版的计算机,一号反应 键盘 3、过程: 给被试并排呈现两个字母,或同时呈现,或有一定间隔,让被试判断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 本实验所用字母对是AA(6次)、BB(6次)、Aa(6次)、Bb(6次)、AB(3次)、BA(3次)、Ab(3次)、Ba(3次),共出现36次,有三种呈现间隔:0s(即同时呈现)、50ms和100ms,采用如下拉丁方设计,即:第一次36张随机呈现,前12张间隔0s,中间12张间隔50s,最后12张间隔100ms;休息30s后再做36张,间隔时间按50ms→100ms→0s的顺序;第三次的36张则采用100ms→0s→50ms的顺序。 4、设计: 自变量:字母对的类型(AA BB Aa Bb)呈现时间的长短(0s 50ms 100ms) 因变量:判断的正确率以及辨别所需的时间 5、结果: =====结果数据===== ------------------------------------------------------------ 间隔音同形同音同形异音异形异 ------------------------------------------------------------ 0ms 650(100.00%) 716(100.00%) 768( 91.67%) 50ms 489(100.00%) 621(100.00%) 760(100.00%) 100ms 476(100.00%) 708(100.00%) 696( 91.67%) ------------------------------------------------------------

反应时测试实验报告

反应时测定实验报告 专业: 安全工程 指导教师: 陈明利 组员: 欧泽兵胡良民 于清华李欣燃 张琛晨王旭

2014年7月20日 反应时测试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会测量视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的方法; (2)比较视觉简单平均反应时、选择平均反应时之间的差别; (3)探索简单平均反应时与练习次数的关系; 【实验设备】 BD-II-510A型反应时测定仪 【实验方法】 用反应时测定仪对本小组1女5男做视觉反应时的测量实验。 【实验结果】 记录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的平均值,并制作不同类型的平均反应时的折线图;不同被试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的折线图。 【实验理论依据】 反应时可以说是心理学中常用的反应变量之一,它是指刺激施与有机体之后到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刺激作用于感官(如眼睛、耳朵)引起感官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神经传到运动器官,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通常,反应时可分为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选择反应时三类。 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这时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反应时。简单反应时的实验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始于天文学家对“人差方程”的研究,赫希在1861~1865年间测量了视觉与触觉的“生理时间”,得到简单反应时的时值,光为180毫秒,声为140毫秒,触觉为140毫秒,这些数据到今天还算是相当标准的。 辨别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对某一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对其它刺激不做反应,被试在刺激呈现到做出辨别反应的这段时间,就是被试的辨别反应时,又称为C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就是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在此过程中被试既要辨别当前出现的是哪个刺激,又要根据出现的刺激选择事先规定的反应。这种反应更能体现人的智能和能力。在选择反应时中,选择数越多,则选择反应时越长,选择任务越复杂,则反应时也越长。对选择反应时作出系统区分的当属唐德斯(1868),他运用减因

加法反应时实验报告

加法反应时实验报告 周炜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09级心理班上海 200438) 摘要:学习使用斯腾伯格(Sternberg)的短时记忆提取的加法反应时实验,通过记忆集的大小(1-6个数字),是否反应以及反应是否正确来研究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一些因素对反应时有着怎样的影响。斯腾伯格的实验结果是这三个阶段是独立的。 关键词:反应时记忆集是否反应反应正确与否 1.前言 这种实验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是斯腾伯格(Sternberg)发展出来的。依照他的看法,完成一个作业所需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斯腾伯格(Sternberg)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4个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和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 现在一般都将斯腾伯格(Sternberg)的上述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模型看作应用相加因素法实验的典型。但它也引起一些批评和疑问。 本实验通过实验来学习和体会斯腾伯格(Sternberg)的观点和熟悉加法反应时实验的方法。 2.实验方法 2.1.被试 选取上海体育学院运科09级心理班一位男性,被试的视力及矫正视力均正常,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年龄为20岁。 2.2.仪器、材料 JGW_B型实验台速示器单元,计时计数器单元,手键一个。 卡片42张,其中32张为识记卡片,上面写有黑色数码1-6个不等;另有检测卡片10张,个写着一个红色数码;数码大小均为长=2cm,宽=1.5cm。材料清单如下: 练习用识记卡片2张,每张上有四个数码。

测量反应时的实验报告

测量反应时的实验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实验报告——反应时的测量 一、摘要: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学习视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以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计算,并比较三种反应时的时间差异以及探讨影响反应时的因素。通过计算比较发现,选择反应时最长,简单反应时最短。 二、关键词:简单反应时 三、引言 1、解释术语 简单反应时:一个反应仅对应于一个刺激,当一个刺激呈现时,就立即对其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时间也成为A反应时间; 2、实验目的:通过反应时实验学习使用减法反应时法。 四、方法 1、被试: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 2、仪器:反应时测试仪器 3、实验过程 (1)准备工作:接通仪器电源,主试打开开关,选择简单反应时实验按钮,等到仪器左边第一个灯亮起的同时,告知被试实验开始,然后开始正式实验过程。 (2)练习操作:被试坐在仪器的正前方,用一根手指放在按压器上,当听到主试“开始”的信号时,被试集中注意,约两三秒钟后,刺激开始间隔出现。当被试看到主试要求给出反应的刺激颜色时,立即按压。当听到简单反应时完成的提示音时,按“打印”键打印数据。练习实验作2-3次。 (3)正式实验: A、简单反应时

①主试选择一种颜色,并且告诉被试,选择颜色---红色。然后被试按照练习操作步骤中的做法,只要一看到显示灯亮了就按按钮,如此反复做20次,然后打印出实验数据。 ②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或者做出错误反应或者反应时间超过4秒时,仪器自动进行系统复位,重新进行实验。 ③一直做完20次后,仪器自动提示实验完毕。 B、选择反应时 ①这次实验主试不用选择颜色。被试按照练习操作步骤中的做法,只要一看到显示灯亮了就按与显示灯相对应颜色的按钮,如此反复做20次,然后打印出实验数据。 ②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或者做出错误反应或者反应时间超过4秒时,仪器自动进行系统复位,重新进行实验。 ③一直做完20次后,仪器自动提示实验完毕。 C、辨别反应时 ①主试选择一种颜色,并且告诉被试,选择颜色---红色。然后被试按照练习操作步骤中的做法,只要一看到显示灯是红色就按按钮,其他颜色则不做操作。如此反复做20次,然后打印出实验数据。 ②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或者做出错误反应或者反应时间超过4秒时,仪器自动进行系统复位,重新进行实验。 ③一直做完20次后,仪器自动提示实验完毕。 五、实验结果 1、实验数据结果处理 被试简单反应时 (s)选择反应时 (s) 辨别反应时 (s) 1 2 3

减法反应时实验报告

减法反应时实验报告 (教育科学学院 105班沈茜 10153116 第6组) 摘要减法反应时是一种用减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部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是方法。实验包括简单反应A,选择反应B,辨别反应C这三种反应。通过红绿黄灯的反应时实验可以学习使用减法反应时法,计算出辨别时间和选择时间,比较辨别时间和选择时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得出结论:简单反应时显小于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小于选择反应时。实验结果符合唐德斯提出的减数法法则。且被试的反应时存在个体差异。 关键词简单反应辨别反应选择反应反应时 1、引言 反应时,又称反应潜伏期(response latencies),是指个体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的开始之间是时距。在这段时间内有机体的效应器并没有做出明显的反应。反应时间包括刺激作用于感受器,神经的传导,大脑的加工活动及效应器官接受冲动做出反应等所耗费的时间,其中以大脑加工耗时最长。反应时的研究并非始于心理学,其最早开始于天文学。1796年,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长马斯基林在使用“眼耳”法观察星体经过望远镜中的铜线时发现其助手比他观察时间慢约半分钟。1823年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和天文学家阿格兰德对此现象加以认真研究,确定了人差方程式。1850年赫尔姆霍茨成功地测定了蛙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约为26米/秒。而将反应时正式引入心理学领域的是唐德斯。他意识到可以利用反应时来测量各种心理活动所需的时间,并发展了三种反应时任务,后人将它们成为唐德斯反应时ABC。 减法反应时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种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咋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着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唐得斯的减数法把反应分为三类,即A、B、C三种反应:第一类反应称A反应,又称简单反应。A反应一般只有一个刺激和一个反应,如被试对一个灯亮,作一个按键的反应。A反应是最简单的反应,也是复杂反应的成分或基本因素。唐得斯把简单反应时称为基线时间。第二类反应称为B反应,又称选择反应。它是复杂反应中的一种。在这类反应中,有二个或者二个以上的刺激和相当于刺激的反应数。每一个刺激都有它相应的反应。在这样的选择反应中,不仅要区别刺激信号,而且还要选择反应。

简单选择反应时-实验报告

声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 时实验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 本实验通过学习掌握测定声、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的实验程序,并了解选择反应时不同于简单反应时的特点。以14名大学生为被试,在JGW-B型心理实验台上分别对单一刺激和多种刺激的声和光的反应时进行研究。实验时先让被试练习一个单元,每个单元为20次,其中2次为侦察刺激;然后让被试连续完成三个单元。分别统计四个实验得到的数据,计算其平均数和标准差。结果表明,选择反应时的标准差和平均数均大于简单反应时,声的选择反应时简单反应时均大于光。可以看出,选择反应比简单反应所需时间长,声比光的反应时间长。 关键词 声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 1.引言 反应时间是心理实验中使用最早、应用最广泛的反应变量之一。反应时也被称为“反应的潜伏期”,是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是包括三个时段:第一时段,刺激使感受器产生了兴奋,其冲动传递到感觉神经元的时间;第二时段,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传至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从那里经运动中枢到效应器官的时间;第三时段,效应器官接受冲动后开始效应活动的时间。简单反应时间是给予被试者以单一的刺激,要求他作同样的反应。被试的任务很简单,他预先已知道将有什么样的刺激出现并需要作出什么样的反应。选择反应时间是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对反应时间的研究最先始于天文学家Bessel对于人差方程的研究。最早将反应时间的测量用于心理实验的是荷兰生理学家年以后,冯特及其学生对反应时间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认知心理学兴起后,为了揭示信息加工过程和特点,反应时间的测量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20世纪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

1、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运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个体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2、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减法反应时实验实验包含两种认知加工任务,其中一种任务包含另一种任务中所没有的过程或因素,而其他方面均相同。两种任务反应时之差就是所要知道的心理过程所花费的时间,而这一差数表明存在着某种心理过程。 相加因素法实验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开窗”是反应时的一种新技术,它通过对某种认知作业的分析,可以把每种认知成分所经历的时间过程,比较直接的估计出来. 3、两个对立的知觉理论 假设考验说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人通过接收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收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到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解释。注重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刺激物说知觉只具有直接的性质。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注重刺激的特点 3、人的信息加工的类型 自下而上的加工与自上而下的加工。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直接依赖于刺激的特性或外部输入的感觉信息时,叫自下而上的加工。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依赖于人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时,叫自上而下的加工。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自下而上的加工更为明显,后期反之。 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人对输入的信息是依次一个一个的加以处理——系列加工。同时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平行加工。 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各种要求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控制性加工。它是由主意来发动,并由注意来维持的。在没有注意的条件下,人也能进行信息加工——自动化加工。不受人的目的与意图的控制,而且往往是不自觉的。 模式识别:指人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 客体优势效应: 识别一个客体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或单独的该线段 中枢能量理论:把注意的有限性看作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或资源是有限的,用能量或资源的分配来解释注意。一般地说,简单的活动对资源的要求较低,复杂的活动对资源的要求较高。 特征整合理论:⑴特征登记阶段,相当于前注意阶段:此时人几乎不需要努力,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发生。前注意加工可以帮助人们对周围环境进行指向性的搜索。⑵特征整合阶段。知觉系统把彼此分开的特征(特征表征)正确联系起来,形成能够对某一物体的表征。此阶段,要求对特征进行定位,即确定特征的边界位置在哪里。这是叫位置地图 短时记忆的遗忘:痕迹消退说。这一假说认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复述强化,其强度随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导致自然衰退。 干扰说。这一假说认为,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其他信息的干扰而导致遗忘,尤其是新进入的较强的信息把原有的较弱的信息排挤掉而造成遗忘。 心理旋转反应时随方位差度数的增加而增加,或者说,反应时是两个图形角度差的函数。

测量反应时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反应时的测量 一、摘要: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学习视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 的测定方法以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计算,并比较三种反应时的时间差异以及探讨影响反应时的因素。通过计算比较发现,选择反应时最长,简单反应时最短。 二、关键词:简单反应时 三、引言 1、解释术语 简单反应时:一个反应仅对应于一个刺激,当一个刺激呈现时,就立即对其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时间也成为A反应时间; 2、实验目的:通过反应时实验学习使用减法反应时法。 四、方法 1、被试: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11360128,秦世瑞。 2、仪器:反应时测试仪器 3、实验过程 (1)准备工作:接通仪器电源,主试打开开关,选择简单反应时实验按钮,等到仪器左边第一个灯亮起的同时,告知被试实验开始,然后开始正式实验过程。(2)练习操作:被试坐在仪器的正前方,用一根手指放在按压器上,当听到主试“开始”的信号时,被试集中注意,约两三秒钟后,刺激开始间隔出现。当被试看到主试要求给出反应的刺激颜色时,立即按压。当听到简单反应时完成的提示音时,按“打印”键打印数据。练习实验作2-3次。 (3)正式实验: A、简单反应时 ①主试选择一种颜色,并且告诉被试,选择颜色---红色。然后被试按照练习操作步骤中的做法,只要一看到显示灯亮了就按按钮,如此反复做20次,然后打印出实验数据。 ②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或者做出错误反应或者反应时间超过4秒时,仪器自动进行系统复位,重新进行实验。 ③一直做完20次后,仪器自动提示实验完毕。 B、选择反应时 ①这次实验主试不用选择颜色。被试按照练习操作步骤中的做法,只要一看到显示灯亮了就按与显示灯相对应颜色的按钮,如此反复做20次,然后打印出实验数据。 ②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或者做出错误反应或者反应时间超过4秒时,仪器自动进

反应时实验的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 姓名:XXX 区队:2013级应用心理学二区队学号:XXXXXX 日期:2015年12月8日指导老师:罗勇 合作者: 韩超慧陈相纬李俊良叶磊陈磊杨特张雅丽张游章倩 实验名称: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 【摘要】目的:(1)学会反应时的测定方法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与计算;(2) 了解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的特点及区别;(3)探索选择反应在性别上的差异性;(4)探 索辨别反应中个体间及各颜色本身反应时的差异性;(5)通过选择反应时实验验证不同颜色 是否会造成反应时时间长短的差异;(6)探讨训练效应是否对反应时时间产生影响。方法: 实验采用反应时测定装置测量了10名被试对四种光(红黄蓝绿)的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 时。结果: (1)由表1中数据可知p值皆>0.05,所以选择反应时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性; (2) 由表3数据可知,有的p值大于0.05,有的小于0.05,辨别反应时中个体对各颜色差异上, 有显著差异; (3)由表4数据可知对四种光的选择反应时差别显著。结论:(1)选择反应时 不存在男女差异;(2)辨别反应时在个体上存在差异性;(3)选择反应时实验不同颜色会造 成反应时时间长短的差异;(4)训练效应对反应时时间产生影响;。 【关键词】辨别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视觉差异性 1引言 反应时,又称反应潜伏期,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的所需要的时 间。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 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以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 这就是反应时。 反应时一般分为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与选择反应时三种。简单反应时是给被试呈现 单一的刺激,只要求做单一的反应,并且二者是固定不变的,这时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距 就是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是告知被试对主试规定的特定刺激做出反应,然后呈现多种视 觉刺激,被试在看到特定刺激后做出反应。选择反应时是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 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被试既要辨别当前出现的是哪个

认知心理学学生练习

1.按照特征整合理论(B) A特征登记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不需要注意B特征登记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C特征登记和整合都需要注意D特征登记和特征整合均不需要注意 2.早期的关于注意的实验,所采用的流行的实验范式D A事件相关电位测量技术B跨通道启动技术C眼动记录技术D双耳分听技术3.大量研究表明,非追随耳中的信息能够加工到语义水平,这方面的证据支持A A过滤器理论B衰减作用理论C晚期选择理论D特征整合理论 4. 下面属于程序性记忆的是( C) A.猫能捉老鼠B.后天晚上开会 C关于如何打网球的知识D.两天前在动物园看见过大象 5、心理旋转实验的结果表明心理旋转的速度大约为每秒C A.50度 B.60度C。53度D。80度 6、Sperling在发现感觉记忆存在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方法是:A A部分报告法B全部报告法 C 双向分离法D锐敏度实验法 7、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时,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研究范式叫做:A A 减法反应时实验 B 开窗实验 C 加法反应时实验 D 扫描实验 8、当读者知觉一个单词时,视觉系统先确认构成单词的字母的各个特征,如:直线,水平线,斜线等,然后将这些特征加以结合确认字母,再将字母结合起来而形成单词,这种知觉加工叫做:A A 自下而上加工B局部加工C整体加工D自上而下加工 9. 根据( C ),感觉各输入通道的信息均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 A 衰减模型B过滤器模型C反应选择模型D知觉选择模型 10、根据Selfridge的观点,模式识别过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由一些“鬼”来执行某个特定的任务,其中,负责识别一个模式(如字母)的是:A A.特征鬼B映像鬼C决策鬼D认知鬼 11、减法反应时实验是由心理学家( A )最先设计出来的实验范式。 A 唐德斯(Donders) B 斯滕伯格Sternberg C 波斯纳Posner D 汉密尔顿(Hammilton) 12.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别,并应用算子来缩小这种差别,以逐步接近和达到目标状态。这种启发式策略叫做:C A 逆向工作B简化工作C 手段-目的的分析D 算法 13、双重记忆模型中的双重记忆是指:C A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B 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 C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D 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 14. 双作业任务可以用来研究:A A 工作记忆 B 命题检验 C 短时记忆D概念形成 15.。下面的四种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研究中,不能安全地用于人类研究的是(D) A.PET扫描技术B.fMRI技术C.ERP技术D.单细胞记录技术 16、ord将短SOA条件下,被试对第二个刺激反应的延迟,称作( A ) A.心理不应期B.负启动C.负启动反转D.返回抑制 17、特征比较模型的证据主要来自: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