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岩石学(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鉴定

岩石学(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鉴定

岩石学(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鉴定
岩石学(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鉴定

第三篇岩浆岩岩石学实验指导

一、岩浆岩手标本描述的容和一般程序

手标本描述容及程序如下:

1、颜色及色率;

2、岩石结构的综合描述和命名,根据结晶程度、自形程度、相对粒度和绝对粒度等方面的性质加以综合命名;

3、岩石构造命名及其特征简述(对较特殊的构造要详细描述其特征);

4、岩石的矿物成分特点及其百分含量:包括矿物学特证,矿物的外部结构特点,如自形程度,粒度大小等;似斑状结构者,分斑晶和基质描述;

5、次生变化及其它;

6、正确定名。

下面详细论述如何观察、描述以上各方面的岩石属性:

首先要在实验报告上写上实验名称、日期、,对每一块标本要写上标本编号及产地,然后再详细地逐次系统观察。

(一)颜色及色率

观察岩石标本时,第一眼的印象便是颜色。岩石的颜色是指标本所呈现的总体色调。观察颜色时,易远观其整体,看其总体色调,忌近观其局部,颜色的描述包括颜色本身及其色调的深浅。

描述颜色有三种方法:(1)标准色谱法,又称单色描述法;(2)用复合色描述,如浅褐黑色、灰绿色、黄绿色等,后者为主色调;(3)形象化描述:如肉红色,砖红色等。三种描述法前均可加“深”、“浅”等形容词。

岩石的颜色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1)暗色矿物含量,暗色矿物含量多则颜色深;(2)组成岩石的矿物晶体的粒度,粒度越细则颜色较深(注:在相同暗色矿物含量的基础上比较)。

色率,又称颜色指数,是指暗色矿物(铁镁矿物)在岩石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比。色率是显晶质岩石(尤其是具有等粒结构的深成岩)的鉴定和分类的重要标志之一,因隐晶质、玻璃质结构的岩石的颜色并不能真正客观地反映暗色矿物的含量,故只能用于显晶质岩石。

根据色率,可以大致划分岩浆岩大类,反映基性或酸性程度。

超基性岩(超铁镁岩)色率>90

基性岩色率40~90(常为50±)

中性岩色率15~40(常为25±)

酸性岩色率<15(常<10)

注意:

岩石的颜色要以新鲜的、干燥的断面的颜色为主,因为蚀变和风化都可改变颜色。手标本上若有蚀变色或风化色,则同时描述出来。

(二)结构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颗粒的结晶程度、晶粒的相对粒度和绝对大小、自形程度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总之,是矿物颗粒本身的形态属性为主,是岩浆岩分类命名的主要依据之一。

在手标本上,首先根据结晶程度,可把岩石结构分为如下三种:

对三种结构的描述方式各有不同。对隐晶质或玻璃质结构的岩石则描述颜色、结构、断面光泽、断口面特征等;对显晶质结构则首先根据据相对粒度大小,分为等粒、不等粒和斑状和似斑状结构,然后对主要矿物的自形程度进行观察,分为自形、半自形、他形三种;

等粒、不等粒结构,按绝对粒度划分如下:

粗粒结构>5mm

中粒结构2—5mm

细粒结构0.2—2mm

微粒结构<0.2mm

要度量颗粒的长径(长柱状、针状矿物例外);

斑状、似斑状结构则分斑晶与基质分别描述:

如果矿物颗粒间关系比较明显,则描述之,如文象结构等;

注意:

(1)若岩石中有长石类矿物且为主要矿物,则以其粒度作为岩石整体粒度的代表;

(2)从外表、成因上搞清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的区别。

(3)在实际的描述过程中,不一定按如上顺序按部就班地描述出来,往往在“结构”这一项中首先描述出岩石的整个结构的面貌,每一种矿物的具体的粒度大小、自形程度等可放在矿物成分及其特点中描述。

(4)结构的命名,如下面的例子按顺序描述定名:

(全晶质)半自形中粒等粒结构

斑状结构,基质呈隐晶质结构

似斑状结构,基质为细粒等粒结构

(三)构造

构造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或矿物集合体在空间上的排列方式和填充方式。

构造特征与成岩条件关系密切,可分为侵入岩构造和喷出岩构造。前者以块状构造(均一构造)为主,表现在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颗粒大小分布均一。有时可见斑杂状构造,表现为不同部位岩石颜色、矿物成分或结构差别很大,描述时要说明斑杂构造的外貌和矿物组成特征。对于条带状改造,则需分别说明其条带颜色、疏密、宽窄、粒度、成分等。如果岩石标本取自岩体边部,则可见流线、流面构造,要说明流线、流面的矿物成分、大小、排列、疏密等。个别标本可见似片麻状构造,表现为浅色或暗色矿物呈断续的定向排列,暗色被浅色粒状矿物隔开,也常见于岩体边缘。

喷出岩的手标本中常见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流纹构造,也有块状构造。

对于气孔构造,要描述气孔占岩石体积的百分含量、大小、形状、排列方向、壁光滑程度等。对杏仁构造,要描述杏仁体占岩石体积的百分含量、大小、形状、排列方向、颜色、矿物成分以及充填方式(呈放射状充填、同心状充填、或是自气孔壁的一侧呈单方向逐渐向充填)。如果未被充填满,则已充填和未充填的部分分别指岩层的底面和顶面,对于判别火山岩的层序关系很有用。杏仁体一般是岩浆期后的火山热液充填气孔后的沉淀产物,矿物成分通常是方解石、石英、玉髓、蛋白石、绿泥石、绿帘石、沸石等。在观察时注意和斑晶的区别(斑晶是岩浆中结晶出的原生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长石、石英、白榴石等,一般具有自形的晶体形态)。当气孔被拉长及不同颜色的组成部分呈细长条状平行排列时就呈现出流动特点,成为流纹构造,描述时,注意不同颜色组成的粗细、疏密、拉长气孔的长宽比等。

(四)矿物成分及其百分含量

对于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用肉眼或借助于放大镜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对岩石的新鲜断面进行仔细观察,运用已学过的矿物学知识,确定组成岩石的矿物种类。观察容为矿物的形态、颜色、光泽、透明度、解理、断口、硬度、双晶等特征,同时观测矿物的自形程度、绝对粒度大小等矿物颗粒的结构特征。观察时要不断转动标本,注意矿物的反光面。

有时由于组成岩石的矿物粒度较小,某些矿物不易鉴定和区别,如普通辉石和普通角闪石,在观察时可考虑矿物的共生组合规律、结合岩石的其他特征如色率等加以推断。注意具有特征指示意义的矿物,如橄榄石、石英、霞石、白榴石等。若某种矿物发生了次生变化,则在此也需要描述出来,如斜长石呈浅黄绿~灰绿色时,一般是钠黝帘石化的结果。

对于具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的岩石,分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分别描述。副矿物因含量太少、颗粒小而不易观察,但在个别标本中,某些副矿物可以鉴别出来。副矿物多为金属矿物及其他非硅酸盐类矿物,故注意观察其颜色、光泽上的特征,如磁铁矿、钛铁矿、黄铜矿、

黄铁矿等具金属色和金属光泽;榍石在中性岩至酸性岩中常见,为特征的褐黄色,金刚光泽,信封状晶体。而锆石、磷灰石等副矿物因多为无色,故很不容易观察出来。

对于斑状和似斑状结构的矿物成分,分斑晶和基质描述之,因前者的基质多为隐晶质、玻璃质或半晶质等,故矿物成分的描述以斑晶为主,描述其含量、矿物成分、大小、自形程度、排列方式(排列是否均匀、排列是否具定向性等)以及矿物的光学性质、力学性质等。似斑状结构的基质则可按各成分含量大小顺序分别描述之。

百分含量的估计是岩石命名的主要依据之一,对于初学者而言,往往不易估计准确,因此必须多加练习、实践加以掌握,常用的方法有如下三种:

(1)目估法:是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有经验的地质人员估计的百分含量的误差可以小于5%。估计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先估计整个岩石中浅色矿物和暗色矿物的比例,然后再细分暗色矿物各种属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特别要注意的是:初学者对颗粒偏细的岩石,往往将暗色矿物含量估计过高,因此,在估计时应有意识的加以克服。可参考《晶体光学》所附百分含量估计图加以对比。

(2)直线法:在手标本上选一较平的、有代表的部位做几条直线分别统计各矿物占直线总长的百分比,折合成矿物体积百分比。

(3)网格法,又称面积法,常用于野外露头的测量。选择岩石新鲜面,在平整部位画上网格(对粗粒结构的岩石,平整面不小于30平方厘米,每一小格为0.5平方厘米)或在一透明薄膜上画好网格,统计各矿物占网格的百分比,此百分比即为矿物的百分含量。

(五)次生变化

观察和描述岩石的新鲜程度,即有无次生矿物,手标本上观察次生变化较为粗略。要根据次生矿物多少,分出强××化,弱××化。有时只是岩石中某种矿物发生了较弱的次生变化,这时也可在矿物成分中加以描述。不同矿物的次生变化类型不同。

(六)其它

在手标本上有时可见捕虏体、捕虏晶、析离体、穿插的细脉、矿化现象、风化面等,这些也应详细描述。必要时可画素描图加以表示。

(七)综合命名

在对岩石标本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描述之后,结合分类命名原则进行综合命名。

对于等粒结构的岩石,命名时,一般要序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根据主要矿物成分,定出大类名称(基本名称),如花岗岩。

(2)根据次要矿物,定出岩石种属名称;若有多种次要矿物,则按含量多少的顺序排列,多者在后,少者在前,如黑云角闪花岗岩(云闪花岗岩)。

(3)根据绝对粒度,加上修饰语,如中粒云闪花岗岩。

(4)某些岩石(标本)的颜色特殊,命名时考虑色率的大小,如色率较正常为高的暗

色辉长岩、暗色闪长岩等。

(5)若有较特殊的构造,则在岩石名称前加上构造名称,如似片麻状中粒辉长岩。

(6)若次生变化较为明显,则根据次生变化强弱程度命名,如强蛇纹石化橄榄岩。

(7)对于斑状结构岩石,可根据斑晶成分定出其名称,如花岗斑岩、闪长玢岩。

(8)对于火山岩,若有斑晶,可大致确定基本名称;在基本名称前可加上颜色或构造作为修饰语,如气孔状玄武岩、灰绿色安山岩;火山岩的准确定名须在镜下或经岩石化学分析详细研究。

二、岩浆岩薄片的镜下观察和描述

在偏光显微镜下对岩石薄片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描述和分析是常规的且是最重要的岩石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岩石薄片的镜下观察和研究不仅可以更为准确地确定组成岩石的矿物组分和百分含量、粒度、次生变化等,而且可以提取更多的成因信息。岩石结构的重要容——矿物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多为显微结构,多在显微镜下才能进行观察。尤其是具细粒结构、微粒结构、隐晶质结构的岩浆岩,在手标本上表现出的岩石学性质比较有限,要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和较准确的命名,必须进行镜下观察。

镜下观察和描述的容主要是矿物成分及百分含量、显微结构、显微构造、次生变化等;在此基础上判断岩石中矿物的结晶顺序,并给出正确的定名。

首先在实验报告上写上实验名称、日期、、班级及薄片号,若有对应的手标本,则把标本号记下,并对手标本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描述。

(一)矿物成分的观察和描述:

岩石薄片中,常可见多种矿物成分,初学者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建议按如下顺序进行观察和描述:

(1)根据矿物颗粒的大小,采用低倍物镜或中倍物镜,在单偏光和正交偏光下反复地对整个岩石薄片概略地浏览,大致判断岩石的结构类型并分出有几种矿物;

(2)对矿物一种一种地详细观察其晶体光学特征,一般先看铁镁矿物,再看硅铝矿物、副矿物和次生矿物;或按照矿物含量多少的顺序来观察。

(3)估计百分含量。

描述时,对具等粒结构、连续不等粒结构的岩石薄片,按矿物含量多少及其在分类命名中的作用,分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副矿物分别描述;斑状结构则分斑晶和基质描述。

描述容主要是矿物在单偏光、正交偏光下的主要晶体光学性质,包括形态、颜色、多色性、突起等级、解理特征、包裹体类型、最高干涉色、消光性质、消光角、双晶类型等,同时也要描述矿物颗粒的一些结构特征,如自形程度、粒度大小、与其他矿物的关系等,再次为矿物的次生变化特征,如次生矿物类型、大小、分布方式等。

对矿物名称的确定,一般要求定到矿物“种”,连续类质同象系列的矿物则要定到“亚种”。如有斜长石,则必须测其牌号,以确定其亚种名称。

注意:

(1)在实际的描述过程中,不一定要把某矿物所有的光学性质都写出来,要抓住最能反映矿物性质地鉴定特征,简单而准确地描述出来。对包裹体、光性异常、不一致消光特点则要进行说明,对常见的造岩矿物不必用锥光测轴性与光性,如石英,长石等。对出现的不常见矿物,则根据情况系统地鉴定之。

(2)在描述具斑状结构的岩石时,若斑晶、基质中都有斜长石,则要分别测其牌号并比较。若基质为显微显晶质结构(肉眼为隐晶质),则要描述其矿物成分、显微结构特点。若为显微隐晶质、玻璃质,则以其总体特征的观察描述为主,如玻璃折射率大小、颜色等,如为霏细结构,笼统地定成分为长英质。以斑晶为观察和描述的重点,对其成分、含量、特征、大小、自形程度等观察,这些对岩石大类区分十分有用。

(3)描述矿物粒度时,首先确定矿物的粒度围(最小-最大粒度),然后确定主要粒度围。

每种矿物描述完毕后,要估计其百分含量,一般要求用目估法,也可用直线法。

(二)显微岩石结构

镜下岩石结构容为结晶程度、颗粒大小、自形程度、矿物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矿物的排列方式。描述顺序如下:

(1)岩石的整体结构

以粒度和自形程度为主,粒度以主要矿物的粒度为主,有长石时则度量长石粒度(长轴),如中粒辉长结构,具斑状结构者则描述成:斑状结构,基质具××结构。

(2)矿物组分的结构特点

每种矿物的粒度围和自形程度,描述在矿物成分特点中。

矿物颗粒之间关系的结构多为局部结构,如蠕虫状结构、条纹结构、反应边结构等,可描述在矿物成分中,但在结构描述中,对其重要者有必要重复加以强调。

对具斑状结构的岩石,斑晶的结构特点如粒度围、自形程度、环带结构、反应边结构、暗化边结构、熔蚀结构等多在矿物成分中描述,有些则在结构描述中重复强调,因为这些容构成与同类斑状结构岩石不同的特点且具较明确的成因意义。

宏观为微粒及隐晶质结构的火山岩的基质中,矿物微晶的排列往往构成一些较特殊的结构类型,如安山结构、粗面结构、粗玄结构、辉绿结构、霏细结构等,要仔细观察其特征。

基质为火山玻璃者,要观察有无脱玻化现象。在中~高倍镜下观察雏晶、微晶的有无、形状、大小、数量等。

(三)显微构造特征

岩浆岩及变质岩简明教程

《岩浆岩及变质岩简明教程》重点 岩浆岩 一、岩浆、岩浆岩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1、岩浆:地下深处存在的高温高压条件下,硅酸盐熔融体。 2、岩浆岩:由地壳深出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成。 3、岩浆岩的特征:①大部分为晶质块状岩石,少量为玻璃质。 ②特有的矿物组合、特有的结构构造。 ③岩体与围岩有明显界限,岩体中含围岩碎块,围岩与捕虏 体受热变质。 ④无生物遗迹。 4、粘度强度取决于:①温度(越高越小)②二氧化硅含量(越低越小)③挥发分含量(越高越小) 5、岩浆的主要成分:(十种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矿物成分 1、主要造岩矿物 ①长石 ②橄榄石 ③辉石 ④角闪石 ⑤黑(白)云母 ⑥石英 ⑦似长石:霞石白榴石 2、造岩矿物的分类 A按成分分:暗色矿物: 浅色矿物: (岩石中暗色矿物含量——色率) B含量多少分:①主要矿物(含量高,一般大于20%,决定岩石大类) ②次要矿物(较少,岩石种属) ③副矿物(含量甚微) C按二氧化硅:饱和、不饱和 D按矿物成因分: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3、矿物生成顺序:鲍文反应系列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K长石石英 基斜中斜酸斜 三、结构 1、概念:构造:矿物集合体的空间排列组合方式。 结构:岩石中矿物的结晶强度、颗粒大小、形态及相互关系。 2、岩浆岩的结构分类: A结晶程度: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 B颗粒大小:①绝对大小:伟晶( > 1cm)、粗晶(>5mm)、中晶(2~5mm)、细晶(0.2~2mm)、微晶(<0.2mm) ②相对大小:等粒结构(同一粒级范围内)、不等粒结构、斑状似斑

岩浆岩岩石学复习题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岩浆、岩浆作用、岩浆岩的结构、次火山岩、辉长结构、粗玄结构、拉斑玄武结构、粗面结构、超镁铁质岩、玢岩与斑岩、里特曼指数、安山岩、粗面岩、重力结晶分异作用、原生岩浆、反应边结构、熔蚀结构、嵌晶结构、包橄结构、文象结构 2以SiO2含量为例,说明岩浆岩化学成分对矿物组合的影响。 3对比分析说明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之间的相似点与区别。 4说明钙碱性系列岩浆岩的深成相及喷出相的代表性岩石名称及次生变化。 5对比分析说明辉石闪长岩和角闪辉长岩之间的相似点与差异。 6试述钙碱性系列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的化学成分,矿物组合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7地壳与上地幔中产生岩浆的可能原因有那些? 8蛇绿岩的概念及其当代含义? 9简述岩浆岩的结构与岩浆冷凝条件的关系。 10何谓岩浆的分异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简述它们的基本特点。 11简述玄武岩的基本分异模式。 12简述原生岩浆种类的不同观点,主要的原生岩浆种类有那些?它们的起源条件是什么? 13岩浆岩相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侵入岩和火山岩各有那些主要的岩相?试述它们的主要特征。 14何谓局部熔融或重熔作用?它们在岩浆起源中的意义是什么? 15解释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的概念,并对比分析这两种结构类型的区别。 16玄武岩与安山岩如何区分?

17规纳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特征,岩浆岩中常见的矿物共生组合有哪六种?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18岩浆主要由和两部分组成。岩浆的粘度主要受,,三个因素控制。 19喷出岩常见岩相有,,,,,六种。 20按SiO2含量,岩浆岩可分为,,,四类。按里特曼指数(δ)又分为,,三个系列。 21岩浆岩色率是指,根据岩浆岩中造岩矿物的化学成分,可将矿物分为,两类。 22根据矿物在岩浆岩中的含量和在岩浆岩分类中的作用,可以分 为,,三类。 23斑岩和玢岩仅用于。斑晶以为主,称玢岩;斑晶以为主,称斑岩。 24岩石全分析,一般应作SiO2、等12项分析。 25基性喷出岩代表性岩石是,其往往具结构,基质常具,,结构。 26正长岩-粗面岩类主要造岩矿物有。粗面岩常具有结构,其特征是。 27原生岩浆的种类有,,,四种。 28常见的不整合侵入体有,,和。 29岩浆岩的碱性程度是指岩石的碱(Na2O+K2O)饱和度,确定岩浆岩碱性程度的里特曼指数(δ)=。 30斑状结构的斑晶和基质多形成于世代;似斑状结构的斑晶和基质则基本上是世代的产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1、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2、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3、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 上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

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图1 三大岩类物质循环 岩石的分类:根据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一、岩浆岩 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带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温度降低,最后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 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岩浆在地表下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在较深处形成的侵入岩叫深成岩,在较浅处形成的侵入岩叫浅成岩。 (1)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图2 石英图 3 正长石图 4 角闪石 组成岩浆岩的矿物种类很多,其主要矿物有石英(图2)、正长石(图3)、斜长石、角闪石(图4)、辉石、橄榄石及黑云母等。 (2)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①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的特征。 按结晶程度,岩浆岩的结构可分为:全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 按矿物颗粒大小,岩浆岩的结构可分为: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

②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与其他组成部分的排列填充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外貌特征。构造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岩浆冷凝时的环境。岩浆岩最常见的构造有: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 结构和构造特征反映了岩浆岩的生成环境,因此,它是岩浆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标志,也是研究岩浆岩作用方式的依据之一。 (3)岩浆岩的分类及常见的岩浆岩 根据岩浆岩中SiO2的含量,岩浆岩可分为下面几类:酸性岩类(SiO2的含量>65%)、中性岩类(SiO2的含量65%~52%)、基性岩类(SiO2的含量52%~45%)、超基性岩类(SiO2的含量<45%)。 图5 花岗岩图6 闪长岩图7 玄武岩 常见的岩浆岩描述如下:1酸性岩类:花岗岩(P-1-6)、花岗斑岩、流纹岩。2中性岩类:正长岩、正长斑岩、闪长岩(P-1-7)、闪长玢岩、安山岩。3基性岩类: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P-1-8)。4超基性岩类:橄榄岩。 二、沉积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条件下,由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和早已形成的沉积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固结硬化而成的岩石。它是地壳表面分布最广的一种层状岩石。 (1)沉积岩(P-1-9)的物质成分

岩浆岩岩石学复习资料

岩石学 ...复习资料 一.岩浆及岩浆作用 ①岩浆:岩浆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岩石部分熔融产生的,含有挥发分也可含有少量固体 物质,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高温粘稠的熔融体。 ②岩浆作用(岩浆活动):是指岩浆从产生、运移,到冷凝固结成岩的整个过程。 ③次火山岩相:又称浅火山岩相,与火山岩同源、同成分,但因岩浆喷发晚期压力不足, 岩浆未能喷出地表而在地壳浅部定位固结成岩。次火山岩以熔岩状为主,但结晶程度往往好于熔岩。 ④岩浆的性质:a.物理性质:高温、粘稠熔融体,基性岩密度大,酸性岩密度小; b.化学性质:以硅酸盐矿物为主,有极少量是碳酸盐岩岩浆、氧化物岩浆或硫化物岩浆。二.化学成分 ①副矿物:在岩石中含量通常<1%,不影响岩石的分类命名。 ②次要矿物:在岩石中含量少于主要矿物,对岩石大类的划分不起主要作用,但对岩石种 属的确定起决定作用的矿物。 ③火山岩的形成条件对矿物的影响:其影响矿物的共生组合。 a.深成岩以出现低温矿物组合为代表; b.喷出岩的矿物组合以高温矿物、细粒矿物和玻璃质为特征; c.此外,地下深部高温高压环境,因大量挥发分参与结晶会形成含挥发分的。 ④色率:暗色矿物火成岩中的体积百分含量称为色率。 ⑤SiO2对矿物共生组合的影响:火成岩中各主要氧化物随SiO2含量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反映在矿物成分上就是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岩石中铁镁矿物由多到少,矿物种类从橄榄石、辉石变化到角闪石、黑云母;硅铝矿物则有无到有,或由多到少,矿物种类由富钙向富钠、钾、硅方向演变。 ⑥四大岩类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随SiO2含量增加,岩石酸性增强,从超基性岩变化到 酸性岩;SiO2渐增,铁镁矿物减少,浅色矿物渐增,石英由无到有。 ⑦6个矿物共生组合规律:a.橄榄石+辉石组合:相当于超基性岩;b.基性斜长石+辉石组合: 相当于基性岩;c.中性斜长石+角闪石组合:相当于中性岩;d.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黑云母组合:相当于酸性岩;e.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组合:相当于酸性岩;f.霞石+白榴石+钾长石+碱性暗色矿物组合:接近于基性岩。 三.结构、构造 ①间隐结构:隐晶质、玻璃质充填于微晶斜长石粒间空隙所形成的结构。 ②交织结构(安山结构):喷出岩的基质中,斜长石微晶呈交织状或办平行排列。 ③粗面结构:喷出的基质中钾长石的微晶呈平行排列。 ④花岗结构:即半自形粒状结构。特点是斜长石和暗色矿物为半自形—自形,碱性长石次 之为半自形—他形,石英主要为他形充填在长石粒间。 ⑤辉绿结构:先结晶的较自形的斜长石板状晶体搭成的近三角形空隙中充填他形辉石颗 粒。 ⑥辉长结构:表现为辉石和基性斜长石粒度相近,自形程度相同,均呈半自形—他形等轴 粒状。 ⑦煌斑结构:斑晶为自形的黑云母和角闪石等铁镁矿物,基质由自形的铁镁矿物和自形—

工程地质实验二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

实验二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 、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2.学会肉眼鉴定岩浆岩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一些常见岩浆岩的肉眼鉴定特征,并写出简单的鉴定报告。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肉眼描述和鉴定岩浆岩的基本内容为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命名的基础。拿到一块岩石, 一般描述的顺序是:首先是颜色,其次为结构、矿物成分、构造及次生变化等。 现将描述各种特征的方法及注意要点简述如下: (一)颜色 岩石的颜色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颜色之总和,而非某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颜色。如灰白色的岩石,可能是由长石、石英和少量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等)等形成的总体色调。因此,观察颜色时,宜先远观其总体色调,然后用适当颜色形容之。岩浆岩的颜色也可根据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即“色率”来描述。按色率可将岩浆岩划分为: 暗(深)色岩色率为60-100 相当于黑色、灰黑色、绿色等; 中色岩色率为30-60 相当于褐灰色、红褐色、灰色等; 浅色岩色率为0-30 相当于白色、灰白色、肉红色等。 反过来,我们亦可根据色率大致推断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从而推知岩浆岩所属的大类(酸、中、基性)。这种方法对结晶质,尤以隐晶质的岩石特别有用。 (二)结构构造 岩浆岩按结晶程度分为结晶质结构和非晶质(玻璃质)结构。按颗粒绝对大小又可分为粗(> 5mm)、中(5-1mm)、细粒(1-0.1mm)结构,以及微晶、隐晶等结构。其中特别应注意微晶、隐晶和玻璃质结构的区别。微晶结构用肉眼(包括放大镜)可看出矿物的颗粒,而隐晶质和玻璃质结构,则用肉眼(包括放大镜)看不出任何颗粒来,但两者可用断口的特点相区别。隐晶质的断口粗糙,呈瓷状断口;玻璃质结构的断口平整,常具贝壳状断口。按岩石组成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又可分为等粒、不等粒、斑状和似斑状等结构。因此,观察描

(完整word版)岩浆岩岩石学试题(修改)

绪论 1.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2. 岩浆岩,指主要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却而形成的岩石。 3. 结晶岩地壳深处主要由岩浆岩、变质岩组成,它们又称为结晶岩。 4. 岩石学是地质学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是研究地壳、地幔及其它星体产出的岩石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5.岩浆岩石学,是研究岩浆的起源,活动,演化,结晶及岩浆岩的组成,结构,构造,产状,分布,分类,命名,共生组合,成因机理及与构造,矿产关系等的一门独立学科。 第二章岩浆及岩浆岩的特征 1、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炙热、粘稠、含有挥发份的熔融体。 2、原生岩浆:岩浆起源于上地幔和地壳底层,把直接来 自地幔或地壳底层的岩浆叫原生岩浆。 3、岩浆作用:地下深处形成的岩浆,在其挥发分及地质应力的作用下,沿构造脆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地表,岩浆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又不断地自己的成分,最后凝固成岩浆岩,这一复杂过程的总体为岩浆作用。 4、熔岩;指火山宁静溢流出来的熔岩流,经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5、火山碎屑岩:指火山强烈爆发出来的各种碎屑物堆积而成的岩石。 二、填空 1、岩浆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岩浆的成分,岩浆的温度,岩浆的粘度。 3、喷出岩可分为熔岩和火山碎屑岩。 第三章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1、岩浆岩的产状主要指岩体的形态、大小、和围岩的接触关系。 2、岩浆岩的相系指生成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岩石和岩体总的外貌和特征。 2、熔透式喷发是指喷自直径很大,形状不太规则的火山 通道。 4、裂隙式喷发指岩浆沿一个方向的大断裂或断裂群上升,喷出地表。有的从窄而长的通道全面上喷;有的火山呈一字形排列分别喷发,但向下则相连成为墙状通道。 5、中心式喷发是指岩浆沿颈状管道的一种喷发 6、熔岩流是指线形流动、分布的熔岩,其形状决定于地形 7、火山口指火山堆顶部中心常见圆形的漏斗状、盆状凹陷。8、破火山口是指经过破坏的火山口及其周围的洼陷。 9、岩盆是中央微向下凹的整合盆状侵入体。 10、岩盖是上凸下平的穹隆状整合侵入体。 11、岩床是厚薄均匀的近水平的整合的板状侵入体。 12、岩墙是一种厚度比较稳定近于直立的板状侵入体。 13、岩株是一种常见的侵入体,平面上近园形或不规则状,接触面陡立,似树干状延伸,又称岩干。 14、岩基是最大的巨型侵入体,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平面上通常呈长园形。 15.次火山岩:是与火山岩同源的、呈侵入产状的岩石。它与火山岩有“四同”:同时间但一般较晚;同空间但分布范围较大;同外貌但结晶程度较好;同成分但变化范围及碱度较大。侵入深度一般<3.0km,又可分为:近地表相0~0.5km;超浅成亚相0.5~1.5km;浅成亚相 1.5~3.0km。 二、填空 1、常见的喷发类型可划分为:熔透式,裂隙式,中心式。 2、火山锥依物质组成不同分为:碎屑锥,熔岩锥和混合锥等三种。 3、火山岩相主要有喷出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相和火山沉积相。喷出相又可分为溢流,爆发,侵出三个相。 第四章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1、主要矿物;指在延伸中含量多,并在确定延伸大类名称上起主要作用的矿物。 2、次要矿物:指在岩石中含量少于主要矿物的矿物。 3、副矿物:指在岩石中含量很少,在一般岩石分类命名中不起作用的矿物。 4.矿物的成因类型及其概念? 原生矿物:是在岩浆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 分为:正常矿物(直接从岩浆中结晶出来)、 残余矿物与反应矿物:(矿物从岩浆中结晶出来,因物化条件的变化,,使矿物受到部分反应 和分解,其中尚未遭受变化的残留部门叫残余矿物,而反应,分解所形成的新矿物叫反应矿物)5、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可分为:主要造岩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 第五章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2、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间相互关系。 3、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 4、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为斑晶,小的及不结晶的玻璃质的为基质 5、似斑状结构外貌类似于斑状结构,只是基质为显晶质的。 6、反应边结构:在早生成的矿物外围完全或局部包围着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这种结构为反应边结构。

岩石的肉眼鉴定

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肉眼鉴定 一、岩石分类的鉴定 肉眼对岩石进行分类和鉴定,除了要充分考虑其产状特征外,还要抓住它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等特征。快速鉴定步骤一般为:(1)首先观察岩石的构造。因为构造从外貌上反映了它的成因类型:如具气孔、杏仁、流纹构造形态时,一定属于火成岩的喷出岩类;具有层理构造以及层面构造时,是沉积岩类;具板状、千枚状、片状或片麻状构造时,属于变质岩类。 三大类岩石的构造中,都有“块状构造”。比如火成岩中的石英斑岩,沉积岩中的石英砂岩,变质岩中的石英岩,表面上似难区分,此时应结合岩石结构特征的观察进行分析:石英斑岩具火成岩的斑状结晶结构,其中的石英斑晶与基质矿物间呈结晶联结;而石英砂岩具有沉积岩的碎屑结构,碎屑之间呈胶结联结;另外,岩石中的石英颗粒本身也有显著差异----石英斑岩中的石英斑晶具有一定的结晶外形,呈棱柱状或粒状;石英砂岩中的石英颗粒则呈浑圆状,玻璃光泽已经消失,用锤击或小刀刻划岩石中胶结不牢的部位时,可以看到石英颗粒与胶结物分离后在胶结物上留下的小凹坑。经过重结晶变质作用形成的石英岩,则往往呈致密状,肉眼分辨不出石英颗粒,且石质坚硬、性脆。 (2)对岩石结构的深入观察,可以对岩石进一步的分类。如火成岩中的深成侵入岩类多呈全晶质、显晶质、等粒状结构;而浅成侵入岩类则常呈斑状结晶结构。沉积岩中的碎屑岩、粘土岩、生物化学岩(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的区分,主要是根据组成物质颗粒的大小,成份及其联结方式。 (3)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份的分析,对岩石的命名和分类也是

不可缺少的,特别是与火成岩的命名关系尤为密切。如斑岩和玢岩,同属火成岩中的浅成岩类,其主要区别在于矿物成份。斑岩中的斑晶矿物主要是正长石和石英,玢岩中的斑晶矿物主要是斜长石和黑色矿物。沉积岩中的次生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石膏、褐铁矿等不可能存在于新鲜的火成岩中。变质矿物如绿泥石、滑石、石棉、石榴子石、红柱石等,则为变质岩所特有。因此,根据某些矿物成分的分析,也可以初步判定岩石的类别。 (4)最后应注意的是在肉眼鉴定岩石时,常常有许多矿物成份难于辨认。如具隐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的火成岩,泥质或化学结构的沉积岩,以及部分变质岩,由结晶细微或非结晶的物质成份组成,一般只能根据颜色深浅、坚硬性、比重大小和“盐酸反应”等进行初步的判断,火成岩中深色成份为主的,常为基性岩类:浅色成份为主的常为酸性岩类。沉积岩中较坚硬的多为硅质胶结的或硅质成分的岩石;比重大的为含铁质多的岩石;在“盐酸反应”的一定是碳酸盐类岩石等 二、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及主要类型 (一)沉积岩 1.矿物成分 组成沉积岩的矿物成分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粘土矿物(高岭石、水云母、铝土矿等)、碳酸盐矿物、卤化物等。几乎没有或很少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 2.结构 沉积岩的结构指组成物的形状大小、结晶程度及相互排列的方式。 常见的有:碎屑结构、泥质结构、晶粒结构、生物结构。

岩浆岩与变质岩

1.简述整合侵入体的产状和类型 岩浆岩的产状是指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与围岩的解除关系 根据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可划分为整合侵入体的产状和不整合侵入体的产状两种。 整合侵入体的产状: (1)岩床:岩浆沿层面形成与地层产状相整合的板状侵入体。岩床有时单独出现,有时成群出现。岩床在基性岩中比较常见。 (2)岩盖:岩盖是顶部隆起,底部平坦,中央厚边缘薄的整合侵入体,成蘑菇状,平面近似圆形。 (3)岩盆:岩浆侵入于岩层之间,其中央部分因受岩浆静压力作用而使底板下沉,形成中央微微凹陷的盆状侵入体,称为岩盆。 (4)岩鞍:岩鞍是一种产生于强烈褶皱区的岩体,是在岩层褶皱过程中,岩浆挤入背斜鞍部或向斜槽部而形成的一种整合侵入体,其剖面形态呈马鞍状 或新月型。 不整合侵入体产状: (1)岩墙:岩墙是切穿围岩层理和片理的板状不整合侵入体。 (2)岩株:岩株是一种很常见的规模较大的侵入体,在平面上常成近圆形,在岩株旁边常有一些不规则的枝状岩体伸入围岩中,称为岩枝。 (3)岩基:岩基是规模最大的侵入体,平面上常呈不规则状,主要由花岗岩类组成。 2.简述浅成侵入岩体的产状 岩盖,岩盆,岩株,岩脉,岩床。 3.简述岩浆岩共生矿物组合规律及其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4.简述火山锥的类型及特征 火山喷发物围绕火山口堆积而成的锥状体,称为火山锥。它是中心式喷发的特征产状。 根据喷发物的不同,火山锥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1)火山碎屑岩锥。组成火山锥体的物质全部为火山碎屑岩,越靠近火山口粒度越粗,远离火山口粒度逐渐变细。 (2)熔岩火山锥。火山锥几乎都是由熔岩组成,岩浆多次溢出,构成宽矮的穹窿,又称盾形火山锥。顶部有火山口,形态低平,四壁较陡。 (3)复合火山锥。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互层而组合复合火山锥。坡脚小于35度,向火山口方向逐渐变陡。 5.简述岩浆岩不同于其他岩类的主要辨别标志 (1)岩浆岩大部分为块状的结晶岩石,部分为玻璃质岩石,具有玻璃质的岩石一般是岩浆岩, (2)岩浆岩中有一些特有的矿物和结构构造,如霞石白榴石气孔杏仁构造。 (3)岩浆岩体与围岩间一般都有明显界限,呈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于地层中, (4)岩体中常含有围岩碎块(捕掳体),这些捕掳体和围岩常遭受热变质作用。 (5)各地质历史形成的主要岩浆岩类,大部分都可以找到与其化学成分近似的现代火山岩, (6)岩浆岩中没有任何生物痕迹。 6.简述沉积接触及其特征 当侵入体遭受风化剥蚀后露出地表,其上又被较晚的沉积岩层覆盖的接触关系,称为沉积接触。 特点:(1)侵入体对上覆岩层没有任何接触变质或烘烤现象;

实验二_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

实验二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2.学会肉眼鉴定岩浆岩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一些常见岩浆岩的肉眼鉴定特征,并写出简单的鉴定报告。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肉眼描述和鉴定岩浆岩的基本内容为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命名的基础。拿到一块岩石,一般描述的顺序是:首先是颜色,其次为结构、矿物成分、构造及次生变化等。 现将描述各种特征的方法及注意要点简述如下: (一)颜色 岩石的颜色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颜色之总和,而非某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颜色。如灰白色的岩石,可能是由长石、石英和少量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等)等形成的总体色调。因此,观察颜色时,宜先远观其总体色调,然后用适当颜色形容之。岩浆岩的颜色也可根据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即“色率”来描述。按色率可将岩浆岩划分为: 暗(深)色岩色率为60-100相当于黑色、灰黑色、绿色等; 中色岩色率为30-60相当于褐灰色、红褐色、灰色等; 浅色岩色率为0-30相当于白色、灰白色、肉红色等。 反过来,我们亦可根据色率大致推断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从而推知岩浆岩所属的大类(酸、中、基性)。这种方法对结晶质,尤以隐晶质的岩石特别有用。 (二)结构构造 岩浆岩按结晶程度分为结晶质结构和非晶质(玻璃质)结构。按颗粒绝对大小又可分为粗(>5mm)、中(5-1mm)、细粒(1-0.1mm)结构,以及微晶、隐晶等结构。其中特别应注意微晶、隐晶和玻璃质结构的区别。微晶结构用肉眼(包括放大镜)可看出矿物的颗粒,而隐晶质和玻璃质结构,则用肉眼(包括放大镜)看不出任何颗粒来,但两者可用断口的特点相区别。隐晶质的断口粗糙,呈瓷状断口;玻璃质结构的断口平整,常具贝壳状断口。按岩石组成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又可分为等粒、不等粒、斑状和似斑状等结构。因此,观察描述结构时,应注意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的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等特点。 岩浆岩常见的构造为块状构造,其次为气孔、杏仁和流纹状构造等。

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概念及特点

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分为三大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称火成岩。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那里温度高达1300℃,压力约数千个大气压,使岩浆具有极大的活动性和能量,按其活动又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未达到地表的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叫侵入岩。深成侵入岩颗粒较粗。浅成侵入岩颗粒细小或大小不均。喷出岩是在岩浆喷出地表的条件下形成,温度低,冷却快,常成玻璃质、半晶质或隐晶质结构,具有气孔、流纹等构造等。岩浆岩常见的如在地壳中分布很广的中粗粒结构的侵入岩——花岗岩, 气孔构造发育,黑色致密的玄武岩,流纹构造显著的酸性喷出岩——流纹岩等。 沉积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 其主要特征是: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直径大于3 毫米的砾和磨圆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由2 毫米到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由方解石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变质岩:是岩浆岩或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类新岩石。和前两类岩石主要区别是变质岩属重结晶的岩石,颗粒较粗,不含玻璃质和有机质的残体。 其主要特征是:①有的具有片理(片状)构造如片岩;②有的呈片麻构造(未形成片状),岩石断面上看到各种矿物成带状或条状等,如花岗片麻岩;③有的呈板状构造,颗粒极小,肉眼难辨,如板岩。常见的变质岩如由方解石或白云石重新经过结晶而成的大理岩,由页岩和粘土经过变质而形 成原解理状的板岩,由片状、柱状岩石组成的片岩,多由沉积岩和岩浆岩变 质而成的片麻岩,由砂岩变质而成的石英岩等。

常见矿物岩石鉴定特征

重要矿物简述 目前已发现的矿物大约有3000种,随着现代研究手段的改进,逐年不断有新矿物发现,近年平均每年发现约四五十种。1949年以来我国发现并得到确认的新矿物约40种。 矿物分类的方法很多,当前常用的是根据矿物的化学成分类型分为5大类: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卤化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矿物、含氧盐矿物。根据阴离子或络阴离子还可把大类再分为若干类,如含氧盐大类可以分为硅酸盐矿物、碳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钨酸盐矿物、磷酸盐矿物以及钼酸盐矿物、砷酸盐矿物、硼酸盐矿物等类。 在众多矿物名称中,有一部分是以人名和地名来命名的,如高岭石是因江西省高岭而命名,全世界都叫这个名字;有一部分是根据化学成分、形态、物理性质命名的,如方解石是因沿解理极易碎成菱形方块而命名;赤铁矿、黄铁矿是根据其颜色和主要成分而命名;重晶石是根据其比重较大而命名,等等。在中文矿物名称中,有一部分是源于我国传统名称,如石英、石膏、辰砂等,但大部分是由外文翻译成中国名称。具有金属光泽或可提炼金属的矿物多称为某某矿,如方铅矿、黄铜矿、磁铁矿等;具非金属光泽的矿物多称为某某石,如方解石、长石、萤石等。 下面简单介绍重要的有用矿物、造岩矿物(即组成岩石的重要矿物)以及我国某些特别丰富的矿物,共约40种。 一、自然元素矿物 这类矿物较少,其中包括人们所熟知的矿物,如金、铂、自然铜、硫黄、金刚石等。这里只介绍石墨和金刚石。 1.石墨C 通常为鳞片状、片状或块状集合体。铁黑色或钢灰色,条痕黑灰色,晶体良好者具强金属光泽,块状体光泽暗淡,不透明。有一组极完全解理,硬度1—2,薄片具挠性。比重 2.09—2.23。具滑腻感,高度导电性,耐高温(熔点高)。化学性稳定,不溶于酸。 鉴定特征:钢灰色,染手染纸,滑腻感。 石墨多在高温低压条件下的还原作用中形成,见于变质岩中;一部分由煤炭变质而成;石墨也常见于陨石中。石墨可制坩埚、电极、铅笔、防锈涂料、熔铸模型以及在原子能工业中用作减速剂。我国主要的石墨产地有山东、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湖南等省(区)。 2.金刚石C 晶体类似球形的八面体或六八面体。无色透明,含杂质者黑色(黑金刚),强金刚光泽,硬度10。解理完全,性脆。比重 3.47—3.56。紫外线下发萤光。具高度的抗酸碱性和抗辐射性。 鉴定特征:最大硬度和强金刚光泽。 金刚石多产于一种叫金伯利岩的超基性岩中。含金刚石岩石风化后可形成砂矿。 透明金刚石琢磨后称钻石。不纯金刚石用于钻探研磨等方面。目前,金刚石还用于红外、微波、激光、三极管、高灵敏度温度计等各种尖端技术方面。

岩性鉴别

主要造岩矿物的肉眼鉴定特征 一、岩浆岩类 组成岩浆岩的矿物虽然很多,但常见的只有二十几种,称为造岩矿物,而最常见的造岩矿物就更少了,主要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前四种含铁镁高,称铁镁矿物,矿物颜色较深,又称暗色矿物;后三种含硅、铝高,称硅铝矿物,含有色元素少,矿物颜色较浅,又称浅色矿物。这几种造岩矿物相对于岩浆岩分类命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的肉眼鉴定特征及方法如下: 1、橄榄石(Fe,Mg)2SiO4 它的出现往往表示岩石中SiO2的含量处于不饱和,常分布在超基性岩和部分基性岩中,与辉石或基性斜长石共生。常见的橄榄石是富含镁的,故颜色一般较浅为橄榄绿色,但少数含铁多时可适于黑色。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不规则粒状,常见有贝壳状断口。次生变化常见,在喷出岩中往往变成红棕色片状伊丁石,有时还保留橄榄石的外形——假象。而在侵入岩中则变成为黄绿色至黑色(由于析出细粒磁铁矿之故)致密蛇纹石,或由叶蛇纹石集合体组成橄榄石假象。它在标本上由于光线的照射而具“闪光面”,这种现象在超基性岩中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2、辉石和角闪石 这两类矿物性质上很相似,故常混淆,因此在这里一起叙述。它们都是暗色柱状晶体,与橄榄石在颜色、晶形、节理和次生变化等方面不同。前者颜色一般比较深,呈柱状晶体,有两组解理(110)和(110)发育。辉石和角闪石的一般鉴别特征可归纳成下表: 矿物辉石角闪石 颜色黑色、棕色、暗绿色黑色至绿黑色 晶形短柱状、粒状,其断面八边形或近方形长柱状、其断面为六边形或菱形 解理交角(110)∧(110)=90o,断口往往呈阶梯状≈60 o,呈菱形 光泽玻璃光泽至半金属光泽玻璃光泽至丝绢光泽 共生矿物常与基性斜长石和橄榄石共生常与中性斜长石和黑云母共生 产状产于超基性、基性岩及部分中性岩中中性及中酸性岩中 在岩浆岩中常见的普通辉石和普通角闪石,常常颜色均为深灰黑色至黑色,光泽亦很相似,这时形状和断面就比较重要,对标本要注意其断面交角,辉石近直角,而角闪石近于菱形,常常要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 辉石类除了普通辉石外,在岩浆岩中还有斜方辉石,如古铜辉石、紫苏辉石等,与普通辉石不同的是如含铁少时,颜色较浅,为淡棕色或碎片状,有些带褐黄色,随着铁含量增多而颜色变深,为暗褐色至褐黑色。另一种为少见的碱性辉石,呈针状、长柱状,两头尖呈箭头状,黑带绿色,这时注意不要把它误认为角闪石,可根据共生矿物产况来识别。 3、黑云母 通常较易鉴别,黑色至褐黑色,具有较强的珍珠光泽,黑云母有时退色,颜色变浅,呈金黄色,底面呈六边形,(001)节理极完善,常呈片状,其纵断面常成为长条状,有时易误认为角闪石;但可以用小刀挑一点到手心上,用放大镜观察,呈片状并具有弹性。这个办法可同时区别于片状的绿泥石和蛭石。次生变化后,颜色变为绿褐色、绿色,常被绿泥石所代替。常与钾长石、酸性斜长石和石英等共生,多产于酸性和中性岩中。 4、长石类 长石是在岩浆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种造岩矿物,除了超基性岩和某些碱性岩外,几乎每一种岩浆岩都含有长石,所以在鉴定时要特别注意。 长石是含钙、钠或钾、钠的绿硅酸盐矿物,按其成分可分为两个亚类,即斜长石亚类和钾长石亚类,前者包括钙长石和钠长石,二者为无限混溶固溶体,包括一系列过渡变种。后者常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

.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1浆 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2状构造。 ○、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3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上 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暗 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可CaO15%,Al2O3SiO2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为45-53%,可达达10%; 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 . 侵入岩是辉长岩,分布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却有大面积分布。

岩浆岩岩石学教学大纲

《岩浆岩岩石学》实验教学大纲 (地质专业、地球化学专业,总学时42,其中实验课20学时) 一、教学思想 岩浆岩是一定地质时期地壳运动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岩浆岩岩石学是岩石学中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和地质学及其它自然科学存在密切的关系。岩浆岩内容丰富,作为分类基础的岩石物质组份、结构构造是了解各种岩浆岩基本特征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岩石在自然界的产状、分布以及和周围地质构造的关系进行系统学习,进而阐明岩浆岩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并探讨岩浆活动的规律和岩浆岩形成的相关地质条件。因此,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在于阐明岩浆、岩浆岩的基本概念,岩石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岩石产状及相特征,分类命名,以及主要岩类的手标本及显微镜下鉴别特征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利用4~6学时,简明扼要地介绍岩浆岩形成过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机理,将岩石这一地质实体与地质作用过程中的深度维(上地幔→地壳)和时间维(地壳与上地幔的演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岩石成因理论与板块构造和大陆动力学融合在一起。最终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验资料的讲授,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岩浆岩岩类学知识,并对岩理学有一个初略的了解,使学生对现代岩石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理论认识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二、学时分配与授课方式 开课学期:0.5 课内外总学时:42 课堂讲授:22 实验课:20 学分:3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验课教学相结合 授课对象:地质专业、地球化学专业 岩浆岩岩石学课时分配

三、考试方式:闭卷 实习一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一、预习内容 岩浆岩结构的概念;根据矿物结晶程度、颗粒大小、自形程度、相互关系划分的主要结构类型;典型结构的形成条件分析;构造的概念;主要构造类型。 二、实习要求 1、认识岩浆岩常见结构、构造特征;了解主要组构的形成条件。 2、了解岩浆岩组构观察描述内容、描述方法。 三、实习内容 1、从相关薄片中观察以下结构类型: 粒状镶嵌结构、辉长结构、反应边结构、粗玄结构、拉斑玄武结构、环带结构、蠕虫结构、斑状结构、熔蚀结构、暗化边结构、基质的安山结构 2、从相关标本中观察以下结构、构造类型: 斑状结构、基质玻质结构、似斑状结构、文象结构、块状构造、粗粒花岗结构、条带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线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杏仁构造 实习二、三橄榄岩-苦橄岩类 一、预习内容 超基性岩类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及主要岩石类型。 二、实习要求 1、掌握岩浆岩手标本、薄片的观察内容、鉴定分析方法、描述记录一般格式。 2、掌握超基性岩类的鉴别特征及定量分类命名标准。 3、掌握橄榄石类、辉石类矿物的鉴定特征及超基性岩主要组构,如粒状镶嵌结构、网环结 构、条带状构造等。 4、认识透闪石、蛇纹石等次生矿物。 三、实习内容 1、对照参考材料,学习岩浆岩观察鉴定的内容和方法,熟悉一般描述记录格式。 2、鉴定二个典型的超基性侵入岩标本和薄片,并交鉴定报告。 3、观察下列典型岩石类型: 条带状橄榄岩、透闪石化异剥橄辉岩、角闪辉石岩、含镍黄铁矿纯橄岩、含长斜辉角闪橄榄岩、蛇纹岩、条带状铬铁矿 实习四、五辉长岩-玄武岩类

岩性鉴定

三大岩性初步鉴别方法来源:邓震的日志(一)岩浆岩的观察与描述 对岩浆岩的观察,一般是观察其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其岩石名称。肉眼鉴定岩浆岩,首先看到的就是颜色。颜色基本可以反映出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对岩浆岩进行肉眼鉴定 第一步是要依据其颜色大致定出属于何种岩类。比如,若是浅色,一般为酸性岩(花岗岩类)或中性岩(正长岩类);若是深色,一般为基性岩或超基性岩。由酸性岩到基性岩,深色矿物的含量逐渐增多,岩石的颜色也就由浅到深。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岩石新鲜面的颜色和风化后的颜色。还可根据其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来进行描述,如暗色矿物含量超过60%者为暗色岩,在30—60%者为中色岩,在30%以下者为浅色岩。 l 第二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据此,便可区分出是属深成岩类、浅成岩类或是喷出岩类。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等结构。不仅要对全晶质的结构区分出显晶质或隐晶质结构,还要对其中的显晶质结构岩石按其矿物颗粒大小,进一步细分出等粒、不等粒、粗粒或细粒等结构。 对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要描述斑晶成分、基质的成分及结晶程度。假如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呈等粒状、似斑状结构,则属深成岩类;假如矿物颗粒微细致密,呈隐晶质、玻璃质结构,则一般皆属喷出岩类;假如岩石中矿物为细粒及斑状结构,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属于浅成岩类。观察岩石中矿物有无定向排列,进而就能推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含挥发组分多少以及岩浆流动的方向。若无定向排列称之为块状构造;若有定向排列,则可能是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或条带状构造。深成岩、浅成岩大多是块状构造;喷出岩则为流纹构造和气孔构造等。对于岩石中有规律排列的长柱状矿物、气孔捕虏体等均要观测其方向。对于那些在接触面上有规则排列的片状矿物,要描述其组成成分,并测其产状要素。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于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者之间的关系 2009-04-16 09:17:32 作者:未知来源:百度浏览次数:2546 文字大小:【大】【中】【小】 关键字: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矿物成分化学成分 【定义】 岩浆岩:由地壳深处的岩浆侵入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在地壳表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在水、大气、生物、生物化学以及重力作用下,主要有母岩风化产物,同时也有火山物质、生物及宇宙物质,大都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的成岩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是地壳中早先形成的岩浆岩、沉积岩及早先形成的变质岩在岩浆活动、构造活动等一系列内力地质作用的影响下,经较高温度和压力变质而形成的新的岩石。 【三者关系】 出露于地表的岩浆岩、变质岩及沉积岩在水、冰、大气等各种地表营力的作用下,经表层地质作用(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及成岩作用)可以重新形成沉积岩。地壳表层形成的沉积岩经构造运动的作用可卷入或埋藏到地下深处,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当受到高温作用以至熔融时,可转变为岩浆岩。地壳深处的变质岩及岩浆岩,经构造运动的抬升与表层地质作用的风化与剥蚀,又可上升并出露于地表,进入形成沉积岩的阶段。 【三者区别】 1.在地壳中分布:沉积岩在地壳中分布具有分布甚广,体积甚少、矿产甚多的特点。在地球表面积中,沉积岩占陆地面积3/4,占海洋面积的100%,沉积岩分布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92.7%;按地壳体积而言,沉积岩只占岩石圈体积的5%,而岩浆岩变质岩却占95%。 2.矿物成分:沉积岩中除了和岩浆岩、变质岩都有的且含量较多的矿物,如石英、云母、绿泥石、长石及铁的氧化物外;沉积岩还有自己特有,而在岩浆岩变质岩中没有的矿物,如盐类矿物(石膏、石盐等)玉髓、高岭石及其它粘土矿物及炭质等,这些都是富氧、富、富H2O的条件下形成的矿物;另外沉积岩中缺乏岩浆岩、变质岩那样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铁镁的硅酸盐矿物。 3.化学成分:尽管沉积岩与岩浆岩比较在O、Si、Al、Fe等元素及SiO2、Al2O3、Fe2O3、FeO 等氧化物的百分含量十分接近,但是在沉积岩中Fe2O3含量>FeO,而岩浆岩反之;在沉积岩中K2O含量>Na2O,在岩浆岩中反之;在挥发组分上,沉积岩富含H2O、CO2、O2,而岩浆岩中则几乎没有。 4.岩石结构、构造:在沉积岩中常见以下如碎屑结构、泥状结构、生物结构、火山碎屑结构等特有的岩石结构,这些结构在岩浆岩变质岩则不具备,岩浆岩有全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半晶质结构、文象结构、条纹结构等,变质岩有变质结构、压碎结构、变余结构;在沉积岩中常如下沉积构造如: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缝合线构造、虫孔构造、叠层石构造,而岩浆岩则不具备,岩浆岩的构造有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流面和流线构造、流纹构造等,而变质岩则有变余构造、变成构造、混合构造。

岩石矿物的分类及鉴别特征[详细]

岩石矿物的分类及鉴别特征 概述:岩石(rock)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者岩屑组成的集合体.按照岩石的成因,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沉积岩:是由各种外力地质作力形成的沉积物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按成因又可分为四大类: 表2-1 沉积岩分类简表 砾状结构>2米米、砂状结构2~0.05米米、粉砂状结构0.05~0.005米米、粒径>100米米粒径2~100米米粒径65%强烈过饱和游离石英>20% 造岩元素含量的变化:Fe 米g Cu → Fe 米g Cu Al → Fe Ca Al Na → Ca Na K Al + SiO2 岩石颜色的变化:深(绿黑)→暗(绿灰)→中色(灰色)→浅色(肉红、灰白). 矿物组合变化、橄榄石、辉石(无石英)辉石、富钙斜长石、角闪石(基本无石英) 钙钠中等的斜长石、角闪石(少石英、黑云母) 富钠斜长石、正长石,石英大量出现 . 变质岩(米eta米orphic rock)是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等)在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岩石.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变质岩称正变质岩; 沉积岩变质形成的岩石称副变质岩. 三大类岩石的分布及产状 岩石类型主要分布位置重量百分比地表分布面积产出状态陆地海洋

沉积岩地表或近地表 5% 75% 少量层状 岩浆岩地下深处 89% 25% 占大多数块状或脉状 变质岩构造运动剧烈地带或岩体周围 6% 几乎没有介于二者之间 第一节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 目的:1、学会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 2、加深对地壳的物质组成的认识. 一、矿物的形态 矿物的形态有单体形态和集合体形态之分. (一)单体形态 由于矿物具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形成具一定外形的几何多面体,称为晶体(crystal).完好晶体的自然表面称晶面(crystal face),它相当于结晶格架上质点较密集或联结力较强的网面.晶体的形态称为晶形(crystal for米).各种矿物都有其独特的晶形,它是鉴别矿物的重要依据之一.尽管矿物的晶形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矿物单体晶形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向延长型呈柱状或针状,如石英、辉锑矿、角闪石等; 二向延长型呈片状或板状,如石膏和云母等; 三向等长型呈粒状,如黄铁矿等. 矿物的晶体大小与生长环境有关,在适宜条件下某些晶体可生长成巨大的个体,例如,曾发现巨大的白云母晶体,其晶面可达7米2,但有些矿物的晶体极小,如高岭石的晶体仅为10~n×10μ米,需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同一种岩石中不同矿物的结晶顺序也有先后,先结晶的矿物晶形较完好,后结晶的则受先结晶的矿物限制,常形成扇形不甚规则的“他形”晶. (二)集合体形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