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油菜根肿病症状、病原形态及产量损失研究

油菜根肿病症状、病原形态及产量损失研究

油菜根肿病症状、病原形态及产量损失研究
油菜根肿病症状、病原形态及产量损失研究

十字花科根肿病

摘要: 根肿菌引起的根肿病,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初次侵染发生在多数品种中,次及侵染仅仅发生在完全的易感品种中。关于根肿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认为,从油菜和黑麦被侵染的根毛上聚集次级游动孢子,植物种类间进行交叉侵染。两个物种和两个种菌相互组合作为处理,接菌5天后,根毛侵染是相似的,在整个处理中占50%-68%。50%的油菜和40%的黑麦中观察到次级侵染。中间的处理显示,油菜中的次级侵染和次级原质团较黑麦中的较多。接种35天后,注射油菜中次级游动孢子,形成典型肿瘤到达总油菜数的14%,注射黑麦中的次级游动孢子,微小肿瘤达到16%。忽视种菌的来源,1/3的油菜发生次级侵染,但是却没有形成肿瘤。结果表明,在黑麦初级侵染阶段,诱发了抵抗次级侵染的物质。在非寄主上产生的次级游动孢子能够侵染寄主,并且证实了在非寄主中发生次级侵染。主要词: 根肿病致病性初级侵染抗性休眠孢子 引言 芸薹属根肿菌侵染引起的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成为加拿大油菜生产中最大的威胁。根肿菌的生活史分为三个阶段,作为休眠孢子在土壤中生存,二是初次侵染根毛,三是次级侵染直至到皮层。每个休眠孢子生长到释放一椭圆形和梨形有两个鞭毛能动的孢子时被称初级游动孢子。这些游动孢子通过穿透细胞壁侵入根毛,当温度条件合适时,初级原质团快速发育,直至裂解成游动孢子囊,每个都包含4-16个次级游动孢子,继而释放到土壤中。初级侵染不会有宏观上的症状。次级游动孢子穿透寄主根表皮侵入主根皮层组织。次级游动孢子与初级游动孢子在外观上是没有差别的。次级侵染后会在根皮层里形成次级原质团,继而导致了根肿病的症状,畸形的棒状根。每个次级的多核原质团最终在根重裂解成大量的休眠孢子。随着根组织的破碎,休眠孢子释放到土壤中完成整个侵染循环。十字花科中的许多物种,包括农作物和十字花科野草都可作为根肿菌的寄主。MacFarlane (1952)在Lolium perenne L. (perennialryegrass), Reseda odorata L. and Tropaeolum majusL.等非寄主中观察到了初级侵染,但是没有皮层侵染。在其他的研究中,在T. majus, Carica papaya, R. alba and Betavulgaris等非寄主中观察到了次级侵染。 根肿病的发病机理的许多方面还不是很清楚,但清晰的发病机制可能在新抗

油菜籽产业现状及冷榨工艺研究与应用讲解

我国油菜籽产业现状 及其冷榨制油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2012年9月10日 摘要:油菜籽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菜籽是一种优质的油料和蛋白资源,先进的制油工艺是菜籽高效加工利用的基础。目前,脱皮低温压榨技术是菜籽制油工业发展的趋势[1]。冷榨制油是指油料在入榨前不经蒸炒等高温处理,入榨温度为常温或略高于常温及压榨过程料温较低的榨油方法。本文先介绍了我国油菜籽的产业现状,然后着重介绍了油菜籽直接冷榨制油的工艺、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了油菜籽冷榨饼的浸出特性;对油菜籽直接冷榨油的特性和精炼方法也作了分析和研究。应用油菜籽脱皮冷榨制油技术,可有效地保留菜籽油中的有效成分,减少了精炼污水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6]。 关键词:油菜籽;产业现状;冷榨;冷榨油;冷榨饼;浸出 Abstract: Canol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oil crops, rapeseed is a high-quality oil and protein resources, state-of-the-art system oil process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rapeseed efficient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Currently, peeling cold pressed technology rapeseed-oi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rend [1]. Cold pressing oil is without cooking and other high-temperature processing, before the oil into the virgin is at room temperature or slightly higher than room temperature and the squeezing process material temperature lower oil extraction method.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status of China's rapeseed industry and highlights rapeseed direct cold pressing oil technology, operating methods and precautions; analysis of the l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rapeseed cold-pressed cake; cold pressed oil rapeseed directly features and refining methods made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Application rapeseed peeling cold pressing oil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retain the active ingredients in the rapeseed oil, reduce the discharge of sewage refining, is conduciv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6].

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一、发生危害规律 1、症状:⑴叶面症状。早期多发生于叶缘,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初呈水渍状,后变成青褐色,有时生有轮纹,多雨高湿时极易穿孔。后期多发生于叶片基部,多为脱落的花瓣带菌感染所致,常迁延至茎秆发病。⑵花期症状。菌核病的子囊孢子极易侵染花瓣,致花瓣褪色,提早萎谢。⑶茎枝部位症状。早期病部淡黄褐色,天气潮湿时病部多呈软腐状,晴燥时病部淡褐色,后病部变成白色或灰白色,皮层易与木质部分离,并破碎呈麻丝状,茎内中空,后期茎内生有黑色如鼠粪状的菌核,病部以上提早枯死。 2、影响发病的因子:⑴越夏越冬的油菜菌核病菌核数量多,气候条件有利于子囊盘和子囊孢子的产生,油菜花期与菌核病孢子释放期吻合时间长,天气潮湿多雨,就易造成油菜菌核病流行。油菜花荚期遇多雨天气,月降水量100毫米以上,雨日10天以上,田间相对湿度在85%以上,病害发生重;如雨量雨日少于上述指标,但多浓雾天气,油菜菌核病发生也较重。若花荚期少雨雾,相对湿度低于75%,则病害发生较轻。⑵不同油菜间发病差异显著,白菜型油菜发病最重,甘蓝型油菜品种间发病差异也极显著。⑶稻油轮作区发病比旱油轮作区轻,油菜栽种密度大的发病多较重,偏施氮肥、排水不良的田块发

病也较重。 二、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选种抗病品种;适当稀植或采取宽窄行移栽的方式;开挖好排水沟,做到雨停田干;合理施肥,尤其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 2、化学防治:⑴防治对策。由于油菜菌核病发病期滞后于油菜开花期,菌核病的发病程度与花期雨雾时间长短密切相关,所以防治中应遵循“预防为主,根据开花进程,主动出击”的原则。⑵防治适期。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最佳适期为油菜主茎开花株率100%至一次分枝开花株率80%时。观察中得知油菜主茎开花株率达25%后,8-9天开花株率即可达90%以上。为了在防治过程中便于掌握,可以将油菜主茎开花株率达80-100%,至一次分枝开花率达95-100%时为油菜菌核病防治的关键时期。⑶防治方法。过去本地长期使用多菌灵防治油菜菌核病,且发现多菌灵与硼肥混用对防病与增产均有明显作用。但90年代后期发现本地油菜菌核病菌株已对多菌灵产生抗性,菌株抗病力增强了10-20倍。因此,防治油菜菌核病已不宜使用多菌灵及其混配剂,可选用菌核净、异菌脲及其复配剂。

2019年油菜菌核病防控技术方案

2019年油菜菌核病防控技 术方案

油菜菌核病是我国长江流域秋播油菜产区重要病害,主要发生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重庆、四川等省(市)及陕西汉中和河南信阳等地区。近年来,由于夏季雨水偏多,西北春油菜产区也逐渐偏重发生。为做好2019年我国油菜产区菌核病防控工作,确保油菜生产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防控处置率总体达到9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占防控面积的40%以上;常发区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下,重发区防治效果达到6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下。 二、防控策略 采取“预防为主、统防统治”的防控策略。播种时和菌核病发生初期施用生物菌剂,降低田间菌核数量;防治关键时期,在始花期和盛花期各施药一次进行预防;大力推广应用无人机等植保高效施药器械进行统防统治。 三、防控措施 (一)分区防控重点 1.重发区:长江流域秋播油菜产区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为菌核病重发区,注意重点防控。 2.常发区:浙江、重庆、四川、河南信阳和陕西汉中地区为菌核病常发区,注意关键期防控。 3.轻发区:云南、贵州、陕西关中、甘肃、青海、新疆和内蒙古等为菌核病轻发区,注意适期防控。

(二)主要技术措施 1.农业防治。(1)田间管理措施:开沟排水,做到雨住沟干,不留渍水,降低田间湿度,抑制菌核萌发;(2)水旱轮作:条件适宜地区建议进行水旱轮作,有效减少田间菌核数量;(3)施用生物防治菌:结合播种深翻,施用盾壳霉或木霉菌等生物菌剂,可加速腐烂土壤中菌核,减少田间菌核数量。 2.药剂防治。适时使用生物和化学农药防控。雨水较多的情况下,花瓣带菌率高,有利于菌核病发生。(1)生物防治:菌核病发生初期,采用盾壳霉、木霉菌或地衣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防治。(2)化学防治:始花期施用,重点保护油菜茎基部;盛花期施用,阻断花瓣接触侵染。可选用咪鲜胺、菌核净和多菌灵等乳剂或水剂为主的药剂适时防控。注意轮换用药以避免出现抗性产生。 3.加强统防统治。在油菜花期推荐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迅速控制病害蔓延,减轻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减少为害损失。 注意花期施药对授粉蜜蜂的不良影响。严格按照规定剂量和浓度科学施用农药,提高油菜生产质量。

油菜栽培学试题库

油菜栽培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我国油菜可分和两个大区。 2、根据我国栽培油菜植物学形态特征,遗传亲缘关系,结合农艺性状,栽培利用等特点,可将油菜分为、和 三大类型。 3、按油菜的形态发生及生理特征,可把油菜的全生育期分为、 、和四个生育时期。 4、根据油菜主茎上一次分枝的着生和分布,油菜有、 和 三种分枝习性。 5、油菜花蕾分化的过程为、、 、 和五个时期。 6、油菜的产量构成因素可分解成为、和 。 7、油菜为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其它三种为、和 。 8、根据油菜叶片着生部位、出生先后和形态不同,可将主茎叶分为 、 和三组。 9、油菜角果的着生状态有、和 三种类型。 10、油菜的收获适期为。 11、我国冬油菜可划分为、、 、 、和六个亚区。 12、油菜的主茎可划分为、和 三个茎段。

13、油菜受冻的三种类型为、和 。 14、双低油菜是指中的菜油中芥酸含量低,中的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低。 15、双低油菜是指菜油中的含量低,菜饼中的含量低。 16、三大类型油菜中,异花授粉的是油菜,其它两种类型为常异花授粉。 17、当土壤中缺乏元素时,油菜会发生花而不实症。 18、花芽分化前后,株型略松散,呈盘状,称。 19、油菜苗期可分为和两个时期。 20、根据油菜的感温类型,可将油菜分为、和 三种类别。 21、油菜的收获一般有和两种方式。 22、三大类型的油菜中,甘蓝型油菜苔茎叶,白菜型油菜苔茎叶 ,芥菜型油菜苔茎叶。 23、三大类型油菜中,型油菜和型油菜为常异花授粉作物。 24、油菜的留种方式一般有、、和 四种。 二、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Х” 1、不同品种或类型的油菜,其种皮的颜色是多样的,一般颜色深的种皮较厚。 2、油菜的三组类型叶片中,短柄叶对油菜一生的影响最大。 3、白菜型油菜的苔茎叶不抱茎。 4、芥菜型油菜的苔茎叶不抱茎。 5、白菜型油菜为常异花授粉作物。 6、甘蓝型油菜为常异花授粉作物。 7、油菜缺B会发生花而不实症。 8、油菜缺P会发生花而不实症。

第七章 油菜品质及检验

第七章油菜品质及检验 凡是栽培的用于收籽榨油的十字花科(Cruciferac)芸薹属(Brassica)植物,统称为油菜。油菜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大豆、向日葵、油菜、花生)之一,近几年世界油菜生产面积0. 22~0. 25亿公顷,年总产2400万吨~2700万吨。中国2005年油菜种植面积727.8万公顷,总产1305. 23万吨,平均单产1793. Okg/公顷。中国油菜面积和总产约占世界30%,是最大的油菜生产国。长江流域面积、总产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是最大的油菜产区。 油菜种子含油量占自身干重的35%~50%,菜油含有十多种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E的含量较高,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长期食用菜油。普通菜油结过脱色、脱臭、脱脂或氢化等精炼加工可用于制造色拉油、人造奶油、酥油等产品。普通菜油芥酸含量在45%以上,可直接用于加工高温绝缘油和选矿工业的矿物浮选剂等。低芥酸菜油则是良好的食用油,色泽清淡,味香无臭,不浑浊。高芥酸菜油(芥酸含量55%以上)是理想的冷轧钢脱模剂及喷气发动机的润滑剂,还是金属I业的高级淬火油。菜油还可以将其硫化、氢化及硫酸化的产物用于橡胶、油漆、皮革生产。 菜籽榨油后得到约60%的饼粕,成分与大豆饼相近,是良好的精饲料。菜油的自然沉降物和水化脱磷残渣(油脚),可加工提取磷脂,用于食品加工,并用作磁带、胶卷、橡胶、塑料等多种工业原料。油菜还是能源作物。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加快了柴油替代燃料的开发步伐。利用油菜开发生物柴油,是目前油菜生产国的研究重点之一。低芥酸菜油的脂肪酸碳链组成与柴油分子十分相近,是理想的生物柴油原料。菜油经过脱甘油甲脂化处理后生成的生物柴油,可以任意比例在柴油机上混兑使用,具有燃烧充分、抗爆性好以及贮存、运输、使用安全等优良性能。 第一节油菜品质及其评价 一、菜籽的化学组成 油菜种子主要含有水分、脂肪、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植物固醇、酶、磷脂和色素等。油菜种子含油量(脂肪)最高,占种子质量的35%~45%。当油菜种子含油量为40%~41%时,种皮含油量为16%,胚的含油量为45%—46%。油菜种子中的脂肪就是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甘油三酯。甘油三酯是菜油油脂中的主要成分,而脂肪酸又是甘油三酯中的主要成分(90%)。芸薹属植物油脂中的脂肪酸大约有50种。油菜中含量在0.5%以上的脂肪酸有】5种以上。油菜所含脂肪酸与其他植物油相比,最大特点之一是含有较多的芥酸,较多的亚麻酸,较少的亚油酸。长链的二十烯酸和芥酸,被看作为十字花科的典型脂肪酸,由于不易消化而成为影响油菜品质的不良脂肪酸,且易导致人体冠心病和脂肪肝的发生。菜油的脂肪酸主要有棕榈酸(C16:o)、棕榈油酸(C16:1)、硬脂酸(c18:o)、油酸(C18:1)、亚油酸(C18:2)、α-亚麻酸(Cis:3)、花生酸(C20:。)、二十碳烯酸(C20:1)、正二十二烷酸(C22:o)和芥酸(C22 1)。亚油酸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热能高,为必需脂肪酸;油酸易氧化成饱和脂肪酸,变得难以吸收,亚油酸和油酸有降低人体内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及软化血管和阻止血栓形成等作用;亚麻酸易为人体吸收,含有较高的能量,为必需脂肪酸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前体,但有3个双键,极易氧化产生异味;芥酸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在人体中吸收慢,利用率低。 普通菜油同其他几种作物油脂相比较,营养品质及加工品质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是脂肪酸组成不够理想。普通油菜油中芥酸含量达20%-55%,而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则为14%和is%左右,亚麻酸含量8%左右,棕榈酸含量仅3%左右。除亚麻油以外,菜籽油和大豆油是仅有的两个含亚麻酸的主要食用油,由于亚麻酸含量高的菜籽油有较强的辛辣味,而且它与空气、光、热接触后容易氧化变质,使菜籽油不耐贮藏。 菜籽的毛油通过精制加工和精炼过程在剩下5%~9%的油脚中,含有磷脂、脂溶性维生素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可以进一步加工提炼,形成有用的产品。

油菜菌核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油菜菌核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和县植保植检站二O二一年三月一日 油菜菌核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一、发生趋势:预计偏重流行。 二、预报依据: ①田间菌源充足。近年来,我县油菜菌核病均呈中等以上程度流行,田间菌源广泛存在。 ②田间病情略重于去年。叶发病于2月19日初见,接近常年,近日普查,病田率45.5%,叶病株率平均1.3%,略高于偏重发生去年。③易感品种种植比例较大。我县主栽油菜品种,抗病能力差,利于发病。④气候条件有利于菌核病的流行。近期雨水较多,田间湿度高,另据省气象局预报预计3-4月份平均气温略偏高,但阶段性波动较大,降水量适中,油菜菌核病发生气象等级较高。偏湿的油菜田环境和未来的气候对油菜菌核病的流行总体有利。 三、防治意见 1、农业防治 近期雨水较多,应加强油菜田田管,开好三沟,做到沟沟相通,确保田间明水能排、暗水能滤,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油菜根系活力,增强植株抗逆性。 2、化学防治 ⑴防治适期、次数:分别在油菜盛花初期(一次分枝开花枝率20-30%)开始第一次用药防治,盛花期(二次分枝开花枝-率30%)进行第二次防治。 ⑵防治药剂:可选用亩有效成分啶酰菌胺15-25克,或菌核净40-60克,或腐霉利37.5克。施药时可加入叶面肥一起喷施,增加植株抗逆性。 ⑶防治方法:细水喷雾,力求均匀周到,确保植株上下受药均匀,以提高防治效果,亩喷药液量,机动喷雾器不少于30公斤,电动喷雾器不少于45公斤。 注:对于蚜虫发生较重田块,可每亩使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兼治油菜蚜虫。注意花期用药,对授粉蜜蜂的不良影响。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中国油菜加工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油菜加工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黄凤洪“钮琰星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2 菜籽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菜籽油在我国国产油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食用油的提供消费量为1700万吨,国内生产850万吨,其中:菜籽油350万吨,花生油240万吨,大豆油110万吨,棉籽油150万吨,其他如葵花、芝麻、茶籽油15.2万吨。 在中国菜籽基本都用于榨油。近年来我国菜籽种植面积约733万公顷,产量1100万吨。目前全国有油菜籽加工企业1300多家,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油菜产业带,其中约1000多家在长江沿岸。我国油菜籽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差距很大,有日处理最30吨、50吨的小型加工厂,也有日处理能力超千吨的大型加工企业,如天颐科技日处理能力达到2000吨左右。目前全国设计总生产能力约2200万吨左右,高于长江流域油菜产量1倍以上。绝大部分的油菜籽加工企业是年加工能力小于5万吨的企业。 目前我国菜籽加工主要以传统的预榨浸出工艺为主。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双低菜籽的普及,菜籽加工技术正在逐步改进提高。加工企业正向规模化、大型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1中国油菜的品质状况 油菜籽含有极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含油量一般为35%一42%,蛋白质20%~28%。双低油菜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合理,与WHO/FA0推荐的氨基酸组成模式相近,菜籽蛋白是一种全价蛋白,消化率为95%一100%,蛋白效价为2.8~3.5,比大豆蛋白高,营养价值等于或优于动物蛋白,可以说,菜籽蛋白是一种优良的植物蛋白。油菜种子中也含有一些抗营养物质如植酸、单宁等。饼粕中另含有一定量的硫代葡萄糖甙,双高菜籽的硫甙含量为150p.mol/go 近年来,我国双低油菜的育种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1年全国双低油菜种植面积已达330万公顷,2002年达到473万公顷,2003年超过530万公顷,其中湖北和安徽等地2003年油莱双低化达90%以上,居全国领先水平。通过双低油菜新品种的选育,目前我国双低油菜品种的硫甙含量一般低于50btmol/g,不同类型或相同类型不同品种的油菜其化学成分有~些差异,双低菜籽的主要化学组成见表1。、 t基金项目:国家十五攻关(2001BA501A05) ¨作者简介:黄风洪(1965一),男。湖北江陵人,研究员,从事油料加工研究

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

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 时间:2009-12-25 16:44:00 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 (试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菜菌核病春季子囊盘萌发时期及其消长动态调查、病情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以及预测预报技术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油菜菌核病测报调查和预报。 2 术语与定义 2.1子囊盘萌发期 累计100粒菌核萌发数或旱作连茬系统调查田查得的子囊盘数量占全季节子囊盘总数的16%、50%和84%出现的日期,分别为子囊盘萌发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始盛期和盛末期两者之间的时期即为子囊盘萌发盛期。 2.2 严重度分级指标 0级:无病; 1级:1/3以下分枝数发病,或主茎病斑不超过3cm; 2级:1/3-2/3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1/3以下及主茎病斑超过3cm以上; 3级:2/3以上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2/3以下及主茎中下部病斑超过3cm以上。 2.3 病情指数计算方式 (1) 公式(1)中:I为病情指数,d i为各严重度级值,l i为各级病株数,L为调查总病株数,4为病情严重度级别值。 发生程度预测

3 发生程度 以最终调查的茎病株率、病情指数和发病面积比率为划分标准,分为5级,即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各级指标见表1。 表1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4春季子囊盘调查 4.1 菌核埋播调查萌发时期 调查地点:在上年油菜播种或移栽时,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旱地油菜田,将当年采集的菌核100粒,播入表土下3cm左右深处,每粒菌核相距3cm ,作好标记。 调查时间:当春季气温稳定通过5℃后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到子囊盘消失为止。 调查方法:调查记载萌发菌核数(肉眼可见子囊盘柄尖端露出土面为菌核萌发期),计算萌发率,查后摘除已计数的子囊盘,结果记入表2。通过逐次调查,计算出子囊盘出现始期、始盛期和高峰期。 表2油菜菌核病菌核埋播春季萌发情况调查表 4.2 田间子囊盘消长动态调查 调查地点:选择旱作、连茬、长势较好的油菜田一块。 调查时间:春季当气温稳定通过5℃后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直至连续3天查不到子囊盘止。

2015油菜综合实验报告

油菜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 1. 了解油菜的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练习和掌握油菜去雄杂交技术,了解和掌握油菜自交技术。 2. 学习油菜考种及产量测定方法;了解和掌握油菜形态特征和品质特征。 二、实验用品 1.材料 甘蓝型油菜或白菜型油菜品种 2.仪器用具 剪刀、镊子、网袋、纸袋、回形针、纸牌、铅笔等。 三、实验内容 1.花器构造 油菜属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常异花授粉(甘蓝型和芥菜型,天然异交率一般为5%-10%,最高不超过30%)或异花授粉(白菜型,天然异交率一般为 80%-90%以上)作物。油菜的花序 为总状无限花序,由主花序和分 枝花序组成。在花序上互生许多 单花,花由花柄、花萼、花冠和 雄蕊等组成。花瓣4片与花萼4 片互生,作十字形排列,称十字

花冠。雄蕊6枚,侧面的一对为短花丝,中央的两对为长花丝,特称四强雄蕊。雌蕊由2心皮组成,由假隔膜(胚座框)将子房隔成两室。胚珠着生在心皮的边缘,为侧膜胚座。 2.开花习性 油菜的开花顺序是先主花序,第一分枝、第二分枝花序依次由上而下开放,同一花序的花朵无论是主花序还是分枝花序都是由下向上依次开放。油菜单株花期的长短因品种、气候和裁培条件而异,一般为20-30天,每天开花时间一般在上午7时到12时,以9-11时开花最盛。油菜开花散粉的最适相对湿度为75%-85%,最适温度约为14-18℃。10℃以下开花数减少,5℃以下一般不开花。 油菜花的雌蕊较雄蕊先熟,且生活力较强,开花前后7天内柱头均具有受精能力,但以2-3天内受精结实率最高。油菜的花粉落在柱头上45分钟后即可萌发,经1-24小时完成受精过程。 3.油菜的自交不亲和性 在油菜杂种优势的利用上,可用优良的自交不亲和系作母本,优良品种作父本,产生强优势的杂交种用于生产,以提高油菜的产量。由于甘蓝型和白菜型油菜的自交不亲和系具有自交不亲和基因,在开花前1-2天柱头上可形成一种由特殊蛋白质组成的“隔离层”,它作为一种“感受器”能识别和阻止相同基因型的花粉发芽,一般套袋自交很难得到种子,因此自交不亲和系的保持和繁殖就必须在柱头未形成这类蛋白质的蕾期选株,并采用人工剥蕾后套袋自交或其它方法进行。

油菜生产现状

油菜生产现状、趋势和 育种目标 黄山市农业技术指导站 张跃飞 二○一一年八月

一、世界油菜生产基本情况 2010年油菜主产国面积、单产、总产 全世界种油国24个,总面积3.8亿亩,各大洲面积大

小依次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世界油菜平均单产111公斤,欧洲平均单产190公斤以上,尤其是德国平均单产高达240公斤;单产最低的是印度,亩产仅70公斤左右。 加拿大1942年开始引种油菜,澳大利亚1970年才开始发展油菜,是油菜生产的一个新区。而我国油菜种植已有数千年历史,油菜单产和品质都不及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国。 二、中国油菜发展史 ﹤一﹥中国油菜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油菜面积、单产增加了3倍多,总产增加了10倍多。

目前,我国油菜面积、总产约占世界的30%,是最大的油菜生产国。湖北省油菜面积、总产约占全国的1/6; 我省油菜面积、总产约占全国的10%(1150万亩、160 万吨)。 2010年全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2500万吨,目前国产食 用植物油不足1000万吨,自给率约37%(粮食自给率 95%,石油自给率55%),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自给 率>60%才是比较安全的。我国上年进口油菜籽200万 吨。2011年我国菜籽油进口量将会达到100万吨、豆 油300万吨、棕榈油200万吨、葵花籽油20万吨、花 生油5万吨、橄榄油5万吨、亚麻籽油2.1万吨。 ﹤二﹥中国油菜单产与品种改良 ——油菜品种改良对产量的贡献率估计超过45%

三、油菜生产发展的趋势 (一)油菜生产面积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1)我国油菜油总量约500万吨,仅占国产食用植物油50%左右,有很大需求量。 双低油菜油的品质好,消费量增加;低硫苷饼可作饲 料,市场需求量大。 油菜是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与粮食争地矛盾少,发 展油菜生产是解决食油和蛋白饲料供应的重要途径(2)我国还有冬闲田约1亿亩,利用3000—5000万亩发展油菜生产,即从现在油菜面积1.2亿亩(湖北省约1900万亩)发展到1.5亿亩,茬口条件是具备的。 当然,能不能种植这么大的面积,还有许多限制条件,如劳力、经济效益等等因素。 (二)杂交油菜面积仍将继续发展 1972年华中农业大学发现油菜波里马雄性不育(Pol cms),被认为是“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细胞 质雄性不育类型”。 1985年,陕西农垦中心育成第一个油菜杂交种“秦油2号” 加拿大是发现双低油菜最早的国家,1968年育成第一个低芥酸品种“欧罗”,1974年育成第一个双低油菜品 种“托尔”(都是常规种)。 澳大利亚太平洋种子公司1988年育成第一批pol cms 双低杂交种Hyola38、hyola40等。 油菜杂交种应用的第一个十年(1985-1994),全世界(加、澳、中、丹等国)总共审定了22个油菜三系杂 交品种,其中17个注明不育系来源的品种中,就有13 个是利用pol cms的杂交种(76%)。

油菜根肿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油菜根肿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作者:李双艳 来源:《云南农业》 2019年第2期 摘要:油菜根肿病主要为害油菜根部,受害油菜主根或侧根膨大成纺锤形或指形至不规则形肿瘤,后肿瘤表皮变暗粗糙,地上部生长不良,造成叶片变黄萎蔫,最后枯死。该病在峨山县油菜种植区域不同程度发生,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影响农民经济收入。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筛选出防效较好药剂,特进行本试验。结果表明,75% 百菌清WP 防治效果较好,可作为防治首选药剂推广使用; 72% 甲霜灵锰锌WP、25% 甲霜灵WP、60%普菌特WP 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油菜根肿病;药剂防治试验;75% 百菌清WP 油菜根肿病(Plsamo diophora brassicae .Woron.)属原生动物门,根肿菌纲,根肿菌目,根肿菌科,根肿菌属。最早于1737 年在英国地中海西岸和欧洲南部发现,现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洲、日本等,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辽宁、四川、重庆、湖北等地。 峨山县地处云南省中部, 位于东经101°52′~102°37′、北纬24°01′~24°32′。总面积1972 km2。属中亚热带半湿润凉冬高原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日照率为52%。年平均气温15.9 ℃,月均气温1 月最低,为8.4 ℃ ;7月最高,为21.2 ℃。近年来,峨山县以十字花科蔬菜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日趋扩大,尤其是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大。油菜根肿病在峨山县油菜种植区域不同程度发生,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影响农民经济收入。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筛选出防效较好的药剂,对做好该病的防控、确保油菜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位于峨山县小街镇, 该镇是峨山县油菜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也是油菜根肿病发生较重的地区。试验地气温适宜,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油菜栽培管理条件均符合试验要求。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8 个防治药剂处理和1 个空白对照,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面积667 m2。处理1:亩用75% 百菌清WP1.5 ㎏,处理2:亩用72% 甲酸灵锰锌WP1.5 ㎏,处理3:亩用25% 甲霜灵WP1.2㎏,处理4:亩用55% 敌克松WP1.2 ㎏,处理5:亩用60% 普菌特WP1.5 ㎏,处理6: 亩用10% 氰霜唑SC 0.5 ㎏,处理7: 亩用80% 福美双WG 0.15 ㎏,处理8:亩用50% 氰氨化钙GR50 ㎏,处理9: 空白对照。 1.3 试验方法 试验作物为油菜,按当地种植习惯进行播种,分别于播种时及出苗后10 d 将上述处理药剂对水浇根,每塘浇250 mL;用石灰水于出苗后5d、10 d、15 d 各浇一次;播种时亩用50% 氰氨化钙GR50 ㎏拌土环塘施。 1.4 数据统计和分析

油菜生产现状及其对策

巢湖市油菜生产机械化汇报材料 一、油菜生产形势 我市是个农业大市,油菜是秋冬种的主导产业,常年种植面积40多万亩。近年来,由于受种植效益偏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影响,种植面积下滑、总产下降。主要因为:一是种植效益偏低。由于国家实行了小麦最低收购价,并逐年提高,加之实行了农资综合补贴,种粮效益提高。二是劳动强度相对较大。我市油菜生产以育苗移栽为主,在生产过程中的育苗、移栽、收割等各阶段劳动强度都相对较大。2012年全市预计种植面积为31.7万亩,总产5.56万吨。其种植品种以秦优10号、华协102、秦优12等“双低”品种为主。 二、油菜机械化生产推广情况 2000年开始,原巢湖市在安徽省内率先试点油菜生产机械化收割作业。2007年以来,原巢湖市作为全国十个油菜生产机械化试点地区之一、安徽唯一一个油菜生产机械化试点地区,推广油菜生产机械化过程中的播种、收割、秸秆还田作业。2007年-2009年获“农业部油菜种植机械化示范地区称号”,2009年-2012年获“安徽省油菜种植机械化示范地区称号”。 近年来,我市油菜机械化种植 摘要:湖南油菜种植面积不断加大,油菜单产进一步提高,机械化生产等轻简栽培技术得到有力发展。但目前湖南油菜生产仍存在劳动力相对不足,针对不同耕作制度的适宜品种缺乏且配套技术不够等众多问题,基于此,提出了湖南油菜生产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湖南;油菜生产;限制因素;对策

我国是油菜生产大国,油菜常年种植面积约667万hm2,年均产量1000万t以上,种植面积和总产平均约占世界的30%。我国油菜单产水平逐年提高,但油菜种植面积持续减少,总产量增加缓慢,产不足需。油菜主产区的耕作水平较高,但施肥及机械化程度较低。既然农民种植油菜能盈利,农民就会扩大油菜的种植面积,从而提高油菜产量,保证国内供给,减少油菜进口。然而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成为油菜净进口国,并且还呈现一种扩大趋势,原因何在?我国油菜进口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俩个方面。一由于种植油菜品种的原因,国产菜籽出油率、蛋白质等含量低于国外菜籽,而芥酸、硫苷含量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二我国油菜生产基本还是一家一户的零散种植模式。即便农民种植油菜的每公顷收益较高,但是由于我国油菜的这种小规模的种植结构模式,农民种植油菜的总收益并不高严重制约了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 近年来,湖南油菜种植面积一路攀升。2007年,在市场消费的强力拉动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种植面积由2006 年的76.6 万hm2 增加到100万hm2,其后继续一路上扬,2008 年为120 万hm2,2009 年达到126.6 万hm2,创造了湖南油菜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个高峰。目前,湖南油菜生产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菜籽产量约占全国总产的14%左右,均居国内前列,湖南油菜生产的发展为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的安全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物栽培学油菜专题复习资料

1、发展油菜生产的意? (1)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其种子的含油量约占其种子的35%-50%。特别是“双低一高(低芥酸和硫甙,高油酸)”菜籽油更是健康油。 (2)能提供多种用途的工业用油:普通采油芥酸含量在45%以上,其可以直接用于加工高温绝缘油和选矿工业的矿物浮选剂等。其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医药上也有广泛的应用。 (3)能提供优质饲料和植物粗蛋白:油菜籽榨油后的饼粕,含蛋白质40%左右,碳水化合物30%-40%,还有粗脂肪,粗纤维、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是良好的精饲料。 (4)油菜在持续农业种业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5)油菜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6)油菜还是一种良好的蜜源作物。(其花期还是旅游的好风景) 2、油菜在持续农业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油菜是世界上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是提高复种指数,促进全年增产增收的优良作物。其次,油菜的花期长,20-30d,花器官的数目多,每朵花有4个蜜腺,因而油菜也是重要蜜源作物。第三,种植油菜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在栽培油菜过程中施入土壤的氮、磷、钾元素都随根、茎、叶、花、果实归还土壤。因此,种植油菜实质上是取油还肥,并以肥养田。油菜根系能分泌有机酸,溶解土壤中的磷,增加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有利于后作的增产,所以油菜是耕作制度中的良好茬口。 3、发展我国油菜生产的对策? (1)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油菜综合生产能力。尽快选育出一批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栽培简单的“双低”油菜。 (2)、加大机械化生产进程,提高油菜生菜效率。解决我国油菜生产的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的问题。 (3)、提升产业化经营,提高油菜生产效率。引导带动龙头企业,建立油菜籽加工产业联盟,延长油菜产业链条。 4、油菜栽培利用的特点? (1)、油菜的优质指标非常明确,且标准越来越高。 (2)、油菜优质生产的最大不利环境因素就是外来花粉的污染。 (3)、油菜的营养特性很特殊,N的需求量很大,但对N的利用率低养分还田率高。 (4)、油菜的收获指数很低,限制了其发展。 (5)、油菜植株高大,分支很多,株型松散,个体差异大。 (6)开花、结果时间集中在后期,根系在后期容易衰退,制约了油菜产量的进一步提升。 (7)、角果皮是油菜后期的主要光和器官,其光合产物占了粒灌浆的物质来源的40%。 5、中国油菜经历了四个阶段:徘徊阶段、提高阶段、发展阶段、波动阶段。 6、、我国冬油菜区分为华北关中亚区、云贵高原亚区、四川盆地亚区、长江中游亚区、长江下游亚区和华南沿海亚区六个亚区,安徽省油菜产区分别属于华北关中亚区、长江中游亚区和长江下游亚区三个亚区。 7、凡是栽培的用于收子榨油的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统称为油菜。按其系农艺性

油菜菌核病测报调查方法

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 (试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菜菌核病春季子囊盘萌发时期及其消长动态调查、病情系统调查和大 田普查以及预测预报技术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油菜菌核病测报调查和预报。 2 术语与定义 2.1子囊盘萌发期 累计100粒菌核萌发数或旱作连茬系统调查田查得的子囊盘数量占全季节子囊盘总数的16%、50%和84%出现的日期,分别为子囊盘萌发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始盛期和盛末期两者之间的时期即为子囊盘萌发盛期。 2.2 严重度分级指标 0级:无病; 1级:1/3以下分枝数发病,或主茎病斑不超过3cm ; 2级:1/3-2/3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1/3以下及主茎病斑超过3cm 以上; 3级:2/3以上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2/3以下及主茎中下部病斑超过3cm 以上。 2.3 病情指数计算方式 (1) 公式(1)中:I 为病情指数, d i 为各严重度级值,l i 为各级病株数,L 为调查总病株数,4为病情严重度级别值。 发生程度预测 3 发生程度 以最终调查的茎病株率、病情指数和发病面积比率为划分标准,分为5级,即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各级指标见表1。 () 1003 ???= ∑L l d I i i

表1 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4 春季子囊盘调查 4.1 菌核埋播调查萌发时期 调查地点:在上年油菜播种或移栽时,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旱地油菜田,将当年采集的菌核100粒,播入表土下3cm左右深处,每粒菌核相距3cm ,作好标记。 调查时间:当春季气温稳定通过5℃后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到子囊盘消失为止。 调查方法:调查记载萌发菌核数(肉眼可见子囊盘柄尖端露出土面为菌核萌发期),计算萌发率,查后摘除已计数的子囊盘,结果记入表2。通过逐次调查,计算出子囊盘出现始期、始盛期和高峰期。 表2 油菜菌核病菌核埋播春季萌发情况调查表 4.2 田间子囊盘消长动态调查 调查地点:选择旱作、连茬、长势较好的油菜田一块。 调查时间:春季当气温稳定通过5℃后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直至连续3天查不到子囊盘止。 调查方法:田间5点取样,每点固定50cm×50cm(即0.25m2),记载子囊盘数量(菌核萌发后子囊已平展为盘状),计算子囊盘平均密度,查后将子囊盘摘除,结果记入表3。通过逐次调查,可计算出子囊盘出现始期、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

《农作物生产技术》-油菜的形态特征教案

【课程】农作物生产技术 【课题】油菜的形态特征(第5章 油菜生产技术)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油菜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特征,为后续学习油菜的生长发育打好基础。 2.能力目标:理解领会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构造特点。 【教学重点】油菜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主要构造特点。 【教学难点】油菜的株型、叶的类型、花的构造、角果的组成及着生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与自学相结合,预习和练习相结合,归纳要点,掌握细节。 【课程导入】复习三大类油菜的主要特征,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第5章 油菜生产技术 任务3:油菜的形态特征 一、根 1.直根系,由主根,侧根和细根组成 2.冬油菜主根肉质多汁,上部膨大成萝卜状,为越冬贮藏养分 3.按侧、细根着生密度分为密生根系和疏生根系 二、主茎和分枝 主茎由胚芽发育而来,分枝由腋芽发育而来。幼苗时茎节紧缩,茎叶密生其上;抽苔后茎迅速生长,直到终花期。开花前茎柔嫩多汁,开花后由下而上木质化。 (一)茎由下向上可分为三段: 1.短缩茎段(缩茎):位于茎基部,茎节短缩,着生长柄叶; 2.伸长茎段(长茎):位于缩茎段上方,茎中部,节间生长,下有棱起,着生短柄叶; 3.薹茎段(薹茎或花茎):位于茎最上部,棱起明显,着生无柄叶。 (二)分枝和茎的形态相似,但可分为一次、二次等分枝。 (三)油菜的三种株型 1.下生分枝型:分枝较多、集中下部 2.匀生分枝型:散生分枝型,分枝多 3.上生分枝型:分枝较少、集上部 三、叶 1.真叶和子叶两种 2.子叶为肾形,一对 3.真叶为不完全叶,因着生部位不同形态各异,可分为长柄叶、短柄叶和无柄叶三组 4.长柄叶:着生于茎基部,具有明显叶柄,叶柄基部两边无叶翅,叶身整齐或有琴状缺刻;功能期在冬前和越冬期,主要为根提供营养。 5.短柄叶:着生于茎中部,叶柄不明显,叶柄基部两侧有叶翅,全缘、锯齿状或缺裂;功能期在春季,为根、茎、叶、分枝、花蕾、角果和籽粒提供营养。 6.无柄叶:着生于茎上部,形状为戟形,鞋形或三角形,面积较小。功能期在开花后,主要为籽粒提供充实物。 7.叶的类型:叶?? ??????薹茎叶基生叶真叶2.子叶1.

油菜的三种类型

油菜的品种及分类 农学0903 朱晨熹2009301200305 油菜,又叫油白菜,苦菜,是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原产我国,颜色深绿,帮如白菜,属十字花科白菜变种。凡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中栽培作为油用的植物,统称为油菜。其中包括很多种类。我国栽培的油菜,按其形态和特性可分为三大类型: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 1、芥菜型油菜 该类型通称高油菜、苦油菜、辣油菜或大油菜,原产于我国西部和西北部。植株高大,株型松散,分枝纤细,分枝部位高,分枝多,主根发达。幼苗基部叶片小而窄狭,披针形,有明显的叶柄,叶面皱缩,且具刺毛和蜡粉,叶缘一般呈琴状,并有明显的锯齿,叶片和种子都有浓郁的辛辣味,这是从芥菜演化而来的残留遗迹。。薹茎叶具短叶柄,叶面稍有皱缩。花瓣较小,不重叠,四瓣分离,角果细而短,种子有辣味,呈黄、红、褐色或黑色,籽粒小,种皮多呈黄色或棕红色,千粒重l~2克,含油率30%左右,油的食味较差。含油量低,一般在30%~35%,高的达60%以上,且油分品质较差,不耐藏,生育期较长,产量低,但抗旱、耐瘠性较强。代表品种有牛尾梢、涟水小油菜、新油1号等。在我国西南、西北和华北等地种植较多。 2、白菜型油菜 油菜三大类型之一。学名Brassia campestris L.。包括原产中国的芸薹和油白菜。染色体组为aa,n=10。 白菜型油菜是原产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大白菜演化来的,植株矮小,分枝较小,茎秆纤细,有薄而光滑的椭圆形叶片。边缘有明显的琴状缺刻,上有刺毛,覆被一层薄薄的腊粉,又称为小油菜、矮油菜和甜油莱,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另一种白菜型油菜是从小白菜演化来的,在古籍中称为油青菜。它的特点是株型高大,分枝性强,茎秆粗壮,基叶发达,半直立的。宽大的叶片呈随圆形成或卵圆形,全缘或波状,无琴状缺刻。我国各地称为白油菜、油白菜、油菜白等。白菜型油菜籽粒变异极大,千粒重2~3克,有些品种可达4~5克,含油量在40%以上。籽粒大小不一,种皮多为棕红色、褐色或黑色,千粒重2~3克,含油率在35~45%之间。 该类型又称小油菜或甜油菜。其植株矮小,幼苗生长较快,须根多;基叶椭圆、卵圆或长卵型,叶上举,有多刺毛或少刺毛,被有蜡粉或不被蜡粉,苞茎而生;分枝少或中等,花大小不齐,花瓣两侧相互重叠,自交结实性很低。种子有褐色、黄色或五花子色,大小不一,千粒重3g;含油量中等,一般在35%~38%,高的达45%以上。该类型生育期短,成熟较早,耐瘠薄,抗病力弱,生产潜力小,稳产性差。该类型还可分为两个种: (1)北方小油菜:古代文献中称为芸薹,株型矮小,分枝少,茎秆细,基叶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