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急性冠脉综合症临床路径

急性冠脉综合症临床路径

急性冠脉综合症临床路径
急性冠脉综合症临床路径

急性冠脉综合症临床路径

一、急性急性冠脉综合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ICD-10:I20.0/20.1/20.9)

第一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ICD-10:I21.4)第一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ICD10:I21.0- I21.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不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及2007年ACC/AHA与ESC相关指南

1.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满足:a. 临床发作特点:

表现为运动或自发性胸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

可迅速缓解。b. 心电图表现:胸痛发作时相邻

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或抬高>

0.1mV ,或T波倒置≥0.2mV,胸痛缓解后ST-T

变化可恢复。c. 心肌损伤标记物不升高或未达

到心肌梗死诊断水平。

2.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满足:a. 缺血症

状(缺血性胸痛大于15分钟,含服硝酸甘油缓

解不明显),b. 心电图变化提示有新的心肌缺

血,即新的ST-T动态演变(新发或一过性ST压

低≥0.1mV,或T波倒置≥0.2mV)。c.心肌标志物

升高达到心肌梗死诊断水平。

3.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满足:a.持续剧烈胸

痛>30分,含服硝酸甘油(NTG)不缓解;b. 相邻两个

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0.1mv;c. 心肌损

伤标记物(肌酸激酶CK、CK同功酶MB、心肌特异

的肌钙蛋白cTNT和cTNI、肌红蛋白)异常升高(注:

符合前两项条件时,即确定诊断为STEMI,不能因为

等待心肌标志物检测的结果而延误再灌注治疗的开

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不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及2007年ACC/AHA与ESC相关指南

1.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危险分层:根据患者

TIMI风险评分或心绞痛发作类型及严重程度、心肌缺血

持续时间、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记物测定结果,分为低、

中、高危三个组别。

2. ST抬高急冠静脉溶栓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

①无溶栓禁忌证,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

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

②无条件行急诊PCI;

③PCI需延误时间者(door-to-balloon time>90分

钟)。

溶栓指标:从急诊室到溶栓治疗开始(door-to needle

time)<30分钟。

3. 一般治疗

①卧床休息(1-3日)和吸氧

②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

③饮食和通便(STEMI患者必备治疗)

4. 药物治疗

①抗缺血治疗(硝酸酯、吗啡、β受体阻滞剂、钙

抗剂)

②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③抗凝治疗(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④调制治疗(他汀类)

⑤ACEI 用于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或心力衰

竭、高血压,以及合并糖尿病的非ST段抬

高急冠患者或伴肺淤血,LVEF<40%的前壁

STEMI患者。如无低血压等禁忌症,应在

24小时内口服。不能耐受者可选用ARB治

疗。

⑥中成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20.0/20.1/20.9不稳定性心绞痛疾病编码、ICD-10:I21.4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疾病编码或ICD10:I21.0- I21.3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疾病编码;

2.除外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疾病、心包炎等疾病或严重机械性并发症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酮体、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查:

(1)血气分析、脑钠肽、D-二聚体、血沉、C-反应蛋白或高敏C-反应蛋白;

(2)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负荷试验;

(3)心肌缺血评估(低危、非急诊血运重建患者)。

(七)选择用药。

1.双重抗血小板药物:常规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2.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等。

3.抗心肌缺血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等。

(1)β受体阻滞剂:无禁忌证者24小时内常规口服。

(2)硝酸酯类: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静脉滴注维持,病情稳定后可改为硝酸酯类药物口服。

(3)钙拮抗剂:对使用足量β受体阻滞剂后仍有缺血症状或高血压者,如无禁忌可应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4.镇静止痛药:硝酸甘油不能即刻缓解症状或出现急性肺充血时,可静脉注射吗啡。

5.抗心律失常药物。

6.调脂药物: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

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用于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或心力衰竭、高血压,以及合并糖尿病的非ST抬高急冠患者或伴肺淤血,LVEF<40%的前壁STEMI患者。。如无禁忌症或低血压,应在24小时内口服。不能耐受者可选用ARB治疗。

8.其他药物:(中成药)

(八)必要的住院复查项目

(九)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

2.血液动力学稳定;

3.心电稳定;

4.心功能稳定;

5.心肌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危重。

2.出现严重并发症。

二、急性冠脉综合症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症(ICD-10:I20.0/20.1/20.9)、(ICD-10:I21.4)或(ICD10:I21.0- I21.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到达急诊科时间:年月日时分

溶栓开始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实际住院日:天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目录 1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1 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临床路径6 3急性肾损伤临床路径14 4 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临床路径20 5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26 6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33 7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37 8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路径42 9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路径48 10 慢性肾脏病贫血临床路径52 1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终末期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 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7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26个学科临床路径目录(1010个)

26个学科分册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1 《临床路径释义》主编工作会议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7年1月 1病种的学科分类按国家卫计委1010个病种目录中的出现顺序整理。 ▲标注的病种都是2016年发布的对已有病种的修订版。

目录 1.心血管病分册(共计25个,其中2016年发布10个) (4) 2.呼吸病分册(共计26个,其中2016年发布9个) (5) 3.消化病分册(共计51个,其中2016年发布27个) (6) 4.血液病分册(共计42个,其中2016年发布34个) (7) 5.肾脏病分册(共计31个,其中2016年发布21个) (8) 6.内分泌病与代谢病分册(共计23个,其中2016年发布12个) (9) 7.风湿病与自体免疫病分册(共计19个,其中2016年发布19个) (10) 8.感染性疾病分册(共计23个,其中2016年发布17个) (11) 9.神经内科分册(共计40个,其中2016年发布20个) (12) 10.普通外科分册(共计86个,其中2016年发布39个) (13) 11.神经外科分册(共计35个,其中2016年发布12个) (15) 12.胸外科分册(共计35个,其中2016年发布15个) (16) 13.心血管外科分册(共计20个,其中2016年发布5个) (17) 14.泌尿外科分册(共计54个,其中2016年发布37个) (18) 15.骨外科分册(共计109个,其中2016年发布72个) (19) 16.妇产科分册(共计63个,其中2016年发布48个) (21) 17.小儿内科分册(共计48个,其中2016年发布18个) (22) 18.小儿外科分册(共计54个,其中2016年发布33个) (23) 19.眼科分册(共计51个,其中2016年发布34个) (24)

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模板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ephritic Syndrome,缩写为NS,ICD-10:N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12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指南 1.眼睑、颜面及四肢全身水肿,水肿为可凹陷性。 2.尿常规沉渣及尿蛋白定量:尿蛋白≥3+,尿蛋白定量>3500mg/kg/d或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2。 3.血液生化检查:血清白蛋白<30g/L伴或不伴血清胆固醇>5.72mmol/L。 4.排除继发性疾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2012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指南、《激素敏感、复发/依赖肾病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2009年)。

1.对症支持治疗:积极控制感染、水肿的治疗等。 . . 2.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 3.对于频复发/激素依赖(激素耐药)的难治性NS,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包括环磷酰胺(CTX),环孢霉素A,霉酚 酸酯(MMF),他克莫司(FK506)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04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凝血、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和大便隐血;(2)24小时尿蛋白定量或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浆蛋白; (4)免疫球蛋白、补体;抗链O、类风湿因子 (5)乙肝; (6)PPD试验;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经PCI术后护理 ××医院姓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常见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包括三种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抬高性心绞痛、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塞,一旦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应立即行直接PIC术,一般认为直接PCI术在发病4-6h内做效果最好,最好在发病内12h内进行,但若合并心源性休克,则在发病36h内也可直接PCI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本组病例共6例,4例为心内科住院患者,2例为急诊病人,确诊为AMI均为男性,年龄50-63岁,下壁AMI4例,广泛前臂心肌梗死2例。 1.2 方法 患者经确认为AMI后,行常规术前护理立即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治疗术(PCI)穿刺途径为桡动脉穿刺。 2 结果 2.1 6例病人中,5例血管再通,血管再通率80%,胸痛缓解时间为20-80min。 2.2 血管再通中的2例出现严重窦缓,Ⅱ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 2.3 血管未通1例,于术中出现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为冠状动脉冠脉内血栓形成,冠脉痉挛所致,所至死亡。 3 术后护理 3.1 常规护理 3.1.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患者最好入住CCU病房,待病情稳定

后返回普通病房。监测的内容包括:①心电图:要求患者返回CCU后立即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1次,并与术前心电图对照,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时随时复测心电图以行对照。②心率、心律:以缓慢型心律失常多见,尤其在术后12小时以内多见,与迷走反射有关。③血压:1小时内每15分钟测血压1次,如血压稳定,可1小时测血压1次。④神智及肢体活动能力的观察,以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合并脑血管意外。 3.1.2 严密观察尿量:造影剂最终由肾脏排泄出体外,使用造影剂会对肾脏有一定的影响,应注意观察手术的尿量情况。 3.1.3 饮食:患者回病房无须绝对卧床,可正常进食,但避免过饱,以免腹腔压力的突然改变诱发迷走神经反射。 3.1.4 活动:桡动脉穿刺途径术后患者不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为避免其他并发症及便于观察病情,建议患者卧床休息,穿刺侧上肢抬高,术侧腕关节要求制动12小时左右,避免用力握拳,但肘关节可随意活动。3.1.5 桡动脉穿刺途径患者需观察桡动脉搏动情况,如患者诉手胀痛、术侧手较对侧手皮温明显下降、颜色苍白,可能为包扎过紧所致,应立即通知医生重新包扎。 3.1.6 手术对患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情况对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首先应向患者讲解监护室的环境、术后的注意事项,使患者真正了解其重要性,并帮助患者解决可能造成的不适及不便,其次应与医生沟通,及时了解检查结果,并及时告知患者,同时应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以消除患者的烦躁、焦虑和恐惧的心理。 3.2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3.2.1 预防措施:①良好的术前心理护理;②术后指导患者进食适量食

干燥综合征临床路径

干燥综合征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干燥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干燥综合征(ICD-10:M35.0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02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标准(表1、2),《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干燥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0年)。 表l. 2002年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标准项目

表2. 分类标准项目的具体分类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干燥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0年) 1.一般治疗:休息,对症治疗。 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植物制剂。 3.其他治疗:IVIG、生物靶向制剂等。 (四)标准住院日: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35.000干燥综合征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有明显影响干燥综合征常规治疗的情况,不进入干燥综合征临床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

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抗核抗体谱、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及补体; (4)心电图、心脏彩超、胸部CT、肝胆胰脾彩超、骨密度; (5)眼科:Schirmer试验、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口腔科:唾液分泌试验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进行:唇腺活检(推荐)、自免肝抗体、抗磷脂抗体谱、血气分析、肾小管酸化功能、溶血试验、泌尿系彩超和磁共振检查、HBV-DNA、HCV-RNA、PCT、C13呼气试验、消化内镜检查。 3.必要时可检测免疫固定电泳、血尿轻链等排查淋巴瘤的实验室检查。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一般治疗:休息,针对口眼干燥对症治疗,纠正低钾、改善外分泌腺体功能。 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水杨酸类、吲哚衍生物类),糖皮质激素,DMARDs(抗疟药、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孢素等),植物制剂(白芍总苷),生物靶向制剂、IVIG。 3、必要时抗感染、保护胃黏膜、保肝、防治骨质疏松等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处理

ACS/MI 【入院常规医嘱】 1.长期非药品 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饮食(建议半流质饮食); 测血压qh;留陪客一人;心电监护(不计价);中心吸氧(不计价); 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病危 2.临时药品 盐酸吗啡3mg iv 胸痛未缓解; 拜阿司匹林0.3g+波立维300mg咀嚼吞服(双抗负荷后复查EKG); 立普妥60-80mg; 低分子量肝素钙5000iu ih(急诊PCI不用,PCI时使用肝素); NS45ml+鲁南欣康25mg iv 8ml/h(→5ml/hr)泵入根据血压调整速度(SBP>180mmHg速度可稍快达10ml/hr,140/90mmHg速度调至5ml/hr,避免SBP<90mmHg);低血压、心动过缓、右心室心梗可疑者不宜使用。 NS100ml+泮托拉唑80mg ivgtt; 10%GS500ml+RI 10iu+10%KCl 15ml+MgSO4 20ml ivgtt 极化液 3.长期药品 拜阿司匹林0.1g qd;波立维&泰嘉75mg qd;雷贝拉唑20mg qd; 立普妥&阿乐20-40mg qn;鲁南欣康20mg bid 7-16; 酒石酸美托洛尔6.25mg bid 7-16(根据HR调剂量,下壁MI注意); 低分子量肝素钙5000iu ih bid 9-21; 曲美他嗪片20mg tid(自带); 活血化瘀ivgtt qd; NS100ml+左卡尼汀10-15ml ivgtt qd 4.检验申请 1)当天急查:血常规、电解质、心肌酶谱+肾功四项+血糖、凝血、(+淀粉酶) 动态监测心肌酶谱(包括血清心肌标记物) 2)次日:肝肾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包括TnI)、BNP、甲功+肿瘤、感染性疾病四项(乙肝、丙肝、HIV、梅毒)、尿常规、便常规+隐血 5.检查申请 1)心电图:EKG+床旁EKG加收;Hoter+心率变异性分析; AMI完成18导联EKG检查;动态观察EKG变化 2)彩超:心彩+LVEF;颈部血管彩超;肝胆胰脾;泌尿系+肾动脉彩超 3)摄片&CT:胸片、胸部CT;头颅CT 【急诊PCI】 胸痛12hr内,24hr内ST段持续抬高; 知情同意:手术风险较大、心功能预后较好; 【溶栓治疗】 1.适应症:①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0.2mV,或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而ST 段压低不宜溶栓;②发病12hr内,若12-24hr患者仍有严重胸痛,并且ST段抬高导联有R 波者,可以考虑溶栓;③发病超过12hr症状好转不宜溶栓。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缩写为NS,ICD-10:N04) (二)诊断依据。 《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及其分类标准》进行诊断 1.蛋白尿>3.5g/24小时 2.低白蛋白血症<30g/L 3.高脂血症 4.高度浮肿 5.如仅有大量蛋白尿,但其他指标未达到诊断标准时称为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 (三)诊治方案。 1.筛查导致肾病综合征的继发原因,明确临床诊断。 2.评估病情:肾功能、感染、血栓、心功能以及伴发病等。 3.评估肾活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后,行肾活检,获得病理诊断。 4.肾病综合征的支持治疗 5.制定治疗方案。如病情需要,在获得病理诊断前,经评估病情后,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7–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缩写为NS,ICD-10:N04) 2.肾病综合征范围内的蛋白尿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和大便隐血;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HbA1C、血脂、血浆蛋白、 ESR、CRP、BNP、凝血功能等 (4)免疫学指标:ANA、C3, C4,dsDNA, SSA, SSB 或ENA谱; (5)感染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结核筛查等 (6)副蛋白病筛查:血、尿免疫电泳;血尿免疫固定电泳;轻链 (7)肿瘤标记物 (8)肾脏B超;肺CT;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B超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肾静脉下肢深静脉B超检查,心功能评估等 (七)评估肾活检适应症、禁忌症后进行肾活检(见肾活检路径)。 (八)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得

急性冠脉综合征 1、1.下列不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范畴的是 A、初发劳力性心绞痛 B、变异性心绞痛 C、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 D、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 E、急性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 2、2.下列应首先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的是 A、患者虽无症状但Ⅲ导联出现Q波 B、夜间发生心绞痛 C、缺血性胸痛持续大于30分钟 D、不明原因晕厥 E、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突发胸痛、呼吸困难 3、3.最早能反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酶学检查是 A、肌酶激酶 B、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C、肌酶激酶同工酶 D、肌钙蛋白Ⅰ或T E、乳酸脱氢酶 4、4.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6小时内),最积极的限制梗死面积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A、抗凝治疗 B、抗血小板治疗 C、尽快开通梗死血管 D、绝对卧床 E、静脉应用硝酸甘油 5、5.男性,68岁,因患急性广泛前壁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入院,不宜应用 A、美托洛尔 B、吗啡 C、硝酸甘油 D、呋塞米 E、硝普钠 心律失常《一》 1、1.对于心房颤动,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心律绝对不齐 B、心音强弱不等 C、可以听到第三心音 D、心率小于脉率 E、心电图P波消失,代之f波 2、2.下列心电图表现不属于心房扑动的是 A、P波消失,代以规则的锯齿状扑动波 B、心房率为250~350次/分 C、心室律可以规则 D、心室律可以不规则 E、QRS波群多宽大畸形

3、3.听诊时,心律规则的心律失常常见于 A、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B、心房颤动 C、室性期前收缩 D、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E、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4、4.诊断心律失常最主要的检查方法是 A、心电图 B、胸部X线检查 C、超声心动图 D、心电图运动试验 E、胸部CT检查 5、5.24岁女性患者,近1周出现发热、咽痛、咳嗽,今晨起感胸闷、心悸。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0.22秒,P波规律出现,无QRS波脱漏,心电图诊断为、 A、窦性心律不齐 B、正常心电图 C、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D、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E、低钾血症 心律失常《二》 1、1.如发现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应首选 A、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 B、肌内或静脉注射阿托品0.5~1mg C、口服美西律15mg、普鲁卡因胺250~500mg或妥卡尼600mg D、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100mg E、应用洋地黄类、维拉帕米 2、2.对诊断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最有意义的是 A、A.心律绝对规则 B、B.颈动脉按摩能增加房室传导阻滞 C、C.颈动脉按摩能使心率突然减慢 D、D.颈动脉按摩时心率逐渐减慢,停止后心率复原 E、E.心率常>160/min以上 3、3.下列心律失常表现为突发突止,心律整齐,刺激迷走可终止的是 A、窦性心动过速 B、心房扑动 C、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D、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E、心房颤动

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缩写为NS,ICD-10:N04)(二)诊断依据。 《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及其分类标准》进行诊断 1.蛋白尿>3.5g/24小时 2.低白蛋白血症<30g/L 3.高脂血症 4.高度浮肿 5.如仅有大量蛋白尿,但其他指标未达到诊断标准时称为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 (三)诊治方案。 1.筛查导致肾病综合征的继发原因,明确临床诊断。 2.评估病情:肾功能、感染、血栓、心功能以及伴发病等。 3.评估肾活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后,行肾活检,获得病理诊断。 4.肾病综合征的支持治疗 5.制定治疗方案。如病情需要,在获得病理诊断前,经评估病情后,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7 – 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缩写为NS,ICD-10:N04) 2.肾病综合征范围内的蛋白尿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和大便隐血;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HbA1C、血脂、血浆蛋白、ESR、CRP、BNP、凝血功能等 (4)免疫学指标:ANA、C3, C4,dsDNA,SSA, SSB 或ENA谱; (5)感染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结核筛查等 (6)副蛋白病筛查:血、尿免疫电泳;血尿免疫固定电泳;轻链 (7)肿瘤标记物 (8)肾脏B超;肺CT;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B超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肾静脉下肢深静脉B超检查,心功能评估等 (七)评估肾活检适应症、禁忌症后进行肾活检(见肾活检路径)。 (八)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对症支持治疗: (1)低盐饮食 (2)利尿:可选用襻利尿剂:呋塞米或托拉塞米;噻 嗪类利尿剂。顽固性水肿者可给予静脉白蛋白联合襻利尿剂。 (3)降压

肝病科临床路径

丙型肝炎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版) 一、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丙型肝炎 (二)诊断依据。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①.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②.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③.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 阳性。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①.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②.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西安)中关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HCV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BV 、HI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③.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

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ACS急性冠脉综合征

A C S急性冠脉综合征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ACS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常见于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腹型肥胖及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患者。ACS患者常常表现为发作性胸痛、胸闷等症状,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如及时采取恰当的治疗方式,则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并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 分类 由于不同类型的ACS的治疗策略存在一定差异,根据患者发病时的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可将ACS分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其中,根据心肌损伤血清生物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或心脏肌钙(Cardiactroponin,cTn)]测定结果,NSTE-ACS又包括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见图1)。 病因 绝大多数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结果。

极少数ACS由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所致(如动脉炎、外伤、夹层、血栓栓塞、先天异常、滥用可卡因,或心脏介入治疗并发症)。 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时,即可发生心绞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造成一支或多支血管管腔狭窄和心肌血供不足,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20~30分钟以上,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 危险因素 1.主要的危险因素 (1)年龄、性别本病临床上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近年来,临床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与男性相比,女性发病率较低,但在更年期后发病率增加。 (2)血脂异常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总(TC)、(TG)、低密度脂蛋白(LDL)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增高,相应的载脂蛋白B(ApoB)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减低,载脂蛋白A(ApoA)降低都被认为是危险因素。此外脂蛋白(a)[Lp(a)]增高也可能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实践中,以TC及LDL增高最受关注。

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

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 一、终末期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 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7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 (3)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4)双上肢动脉、深静脉彩超(血液透析)。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浅静脉DSA、MRA或CTA。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8天(视病情决定)。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常规局部麻醉用药,肝素,生理盐水。 3.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 (九)术后住院恢复2-6天。 术后用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

燥痹(干燥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燥痹(干燥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干燥综合征的患者。一、燥痹(干燥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燥痹(TCDS码:BNVO7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干燥综合征(ICD-10编码:M35.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 1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修订的干燥综合征国际诊断(分类)标准(欧洲标准)) 中2. 证候诊断 医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燥痹(干燥综合征)诊疗方案” 燥诊痹(干燥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 断阴虚津亏证 标气阴两虚证 准阴虚热毒证 :阴虚血瘀证 参(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照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燥痹(干燥综合征)诊疗方案” 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 1 7-2008) 实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燥痹(干燥综合征) 用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中(四)标准住院日为W 21天 医(五)进入路径标准 风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燥癱TCDS码:BNV07如干燥综合征ICD-10编码M35.001)的患者但在住院 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出版社,1 996年。) 3.对已使用西药治疗的患者,维持原剂量并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3)心电图 (4)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 (5)IgG、IgA、IgM、IgE,蛋白电泳,C3 C4 CH50 (6)抗核抗体谱

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级

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心脏病学院 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评价标准:(任意一条) 1、缺血症状在48小时内恶化。 2、长时间进行性静息性胸痛>20分钟。 3、低血压.新出现杂音或杂音突然变化、心力衰竭、心动过缓或心 动过速.年龄>75岁。 4、心电图改变:静息心绞痛伴一过性ST段改变(>0.05mv),新 出现的束支传导阻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5、心肌标志物(TnI、TnT)明显增高0.1ng/ml。 中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评价标准:(无高危特征但具备下列中的一条) 1、既往有心肌梗塞、周围或脑血管疾病、冠脉塔桥或使用阿司匹 林。 2、长时间(>20分钟)静息胸痛已缓解,或过去2周内新发CCS 分级Ⅲ级,或Ⅳ级心绞痛,但无长时间静息性胸痛,有重度或中度冠状动脉疾病可能,夜间心绞痛。 3、年龄>70岁。 4、心电图改变:T波导致>0.2mv,病理学Q波或多导联静息ST 段压低<0.1mv。 5、TnI或TnT轻度升高<0.1ng/L,但>0.01ng/L。 低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评价标准:(无上述高危、中危特征,但有下述特征)

1、心绞痛的频率、程度和持续时间延长,诱发胸痛的阈值降低, 两周至2个月内新发心绞痛。 2、胸痛期间心电图正常或无变化。 3、心肌标志物正常。 附CCS分级; 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CCS) 劳累性心绞痛的分级标准是依据诱发心绞痛的体力活动量而定,较适合临床运用,目前,该标准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分级标准的具体内容如下: Ⅰ级:一般日常活动不引起心绞痛,费力、速度快、长时间的体力活动引起发作; Ⅱ级:日常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在饭后、情绪激动时受限制更明显;上海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连锋 Ⅲ级: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以一般速度在一般条件下平地步行1公里或上一层楼即可引起心绞痛发作; Ⅳ级:轻微活动即可引起心绞痛,甚至休息时也可发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第四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 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UA 、NSTEMI 以及STEMI 。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破裂或糜烂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被认为是大多数ACS 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血小板激活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UA/NSTEMI 是由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伴有不同程度的表面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 远端血管栓塞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症状,合称为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 -S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NSTEACS)。UA/NSTEMI 的病因和临床表现相似但程度不同, 主要不同表现在缺血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导致心肌损害。 UA 没有STEMI 的特征性心电图动态演变的临床特点,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表 3-4-1) 表3—4-1 三种临床表现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静息型心绞痛(rest angina pectoris ) 发作予休息时,持续时间通常>20分钟 初发型心绞痛(new -onset angma pectoris) 通常在首发症状1~2个月内、很轻的体力活动可诱发(程度至少达CCS Ⅲ级) 恶化型心绞痛(accelerated angina pectoris ) 在相对稳定的劳力性心绞痛基础上心绞痛逐渐增强(疼痛更剧烈、时间更长或更频繁,按CCS 分级至少增加一 级水平,程度至少CCS Ⅲ级) 少部分UA 患者心绞痛发作有明显的诱发因素:①增加心肌氧耗: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心律失常;②减少冠状动脉血流:低血压;③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贫血和低氧血症。以上情况称为继发性UA( secondary UA)。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 )特征为静息心绞痛,表现为一过性ST 段动态改变(抬高),是UA 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痉挛;不过,部分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心肌缺血在心电图上可表现为ST 段压低。 【病因和发病机制】 UA/NSTEMI 病理特征为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基础上血小板聚集、并发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微血管栓塞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氧的减少和缺血加重。虽然也可因劳力负荷诱发,但劳力负荷中止后胸痛并不能缓解。其中,NSTEMI 常因心肌严重的持续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病理上出现灶性或心内膜下心肌坏死。 【临床表现】 (一)症状 UA 患者胸部不适的性质与典型的稳定型心绞痛相似,通常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可达 数十分钟,胸痛在休息时也可发生。如下临床表现有助于诊断UA:诱发心绞痛的体力活动阈值突然或持久降低;心绞痛发生频率、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增加;出现静息或夜间心绞痛;胸痛放射至附近的或新的部位;发作时伴有新的相关症状,如出汗、恶心、呕吐、心悸或呼吸困难。常规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只能暂时甚至不能完全缓解症状。但症状不典型者也不少见,尤其在老年女性和糖尿病患者中多见。 (二)体征 体检可发现一过性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以及由于二尖瓣反流引起的一过性收缩期杂音,这些非特异性体征也可出现在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但详细的体格检查可发现潜在的加重心肌缺血的因素,并成为判断预后非常重要的依据。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一)心电图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眼科部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 ——眼科部分 总则 根据《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为加强和规范住院医师培训工作,制订本标准。 一、培训目标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是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工作的临床医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职业道德 热爱祖国,热爱医学事业,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弘扬人道主义的职业精神,恪守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遵守医学伦理道德,尊重生命、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 (二)专业能力 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了解和运用循证医学的基本方法,具有疾病预防的观念和整体临床思维能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和提升的能力。 (三)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 能够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善于协调和利用卫生系统的资源,提供合理的健康指导和医疗保健服务。 (四)教学与科研 能够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具备基本的临床研究和论文撰写能力,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 二、培训内容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培育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依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分专业实施。培训内容包括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临床实践能力、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等,重点提高临床规范诊疗能力,适当兼顾临床教学和科研素养。 (一)专业理论 专业理论学习应以临床实际需求为导向,内容主要包括公共理论和临床专业理论。 1、公共理论 包括医德医风、政策法规、相关人文知识等,重点学习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重点和区域性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以及预防医学、社区卫生、循证医学和临床教学、临床科研的有关基础知识。 2、临床专业理论 主要学习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应融会贯通于临床实践培训的全过程。 (二)临床实践 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学习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处理方法和临床路径,危重病症的识别与紧急处理技能,

肾脏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 (2019年版) 一、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I型新月体肾炎(ICD-10:N01.7)/Goodpa sture综合征(ICD-10:M31.001)/抗肾小球基底膜病(IC D-10:M31.002?N08.5*)/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相关肾小球肾炎(ICD-10:M31.003?N08.5*)。 行血浆置换治疗(ICD-9-CM-3:99.07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 1.临床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即在肾炎综合征(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基础上,短期内出现少尿、无尿,肾功能急剧下降。可以合并肺出血(Goodpasture病)。 2.可以合并肺出血(Goodpasture病)。 3.病理:免疫荧光表现为IgG及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呈线样沉积。光镜表现为50%以上的肾小球有大新月体形成。 4.血清中抗GBM抗体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 1.血浆置换:可采用单膜或双重滤过血浆置换,如采用单膜血浆置换,通常每日或隔日置换1~2个血浆容量,病情稳定可延至每周2~3次,一般连续治疗5~14次,或直至血清抗GBM抗体转阴或危及生命的肺出血停止。 2.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结合肾活检病理改变判断治疗的计量,甲泼尼龙每次7~15mg/kg (每次0.3~1.0g),每日或隔日1次静脉滴注(30~60分钟内完成),每3次为一疗程;根据病情治疗1~2个疗程。 3.维持性免疫抑制治疗:泼尼松1mg/(kg·d)(最大计量60mg/d),约4~6周后逐渐减量。同时口服或静脉应用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治疗。 4.肾脏替代治疗:严重肾功能受损者可给予肾脏替代治疗。 5.对症治疗:给予积极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4~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01.7I型新月体肾炎疾

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最新模板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ephritic Syndrome,缩写为NS,ICD-10:N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12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指南 1.眼睑、颜面及四肢全身水肿,水肿为可凹陷性。 2.尿常规沉渣及尿蛋白定量:尿蛋白≥3+,尿蛋白定量>3500mg/kg/d或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2。 3.血液生化检查:血清白蛋白<30g/L伴或不伴血清胆固醇>5.72mmol/L。 4.排除继发性疾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2012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指南、《激素敏感、复发/依赖肾病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2009年)。 1.对症支持治疗:积极控制感染、水肿的治疗等。 2.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 3.对于频复发/激素依赖(激素耐药)的难治性NS,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包括环磷酰胺(CTX),环孢霉素A,

霉酚酸酯(MMF),他克莫司(FK506)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04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凝血、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和大便隐血;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或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浆蛋白; (4)免疫球蛋白、补体;抗链O、类风湿因子 (5)乙肝; (6)PPD试验; (7)腹部B超; (8)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丙肝、HIV、抗核抗体、肾活检、肾组织病理检查等。 (七)治疗开始于诊断第1天。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路径(医生篇)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ICD-10︰M05 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 1、晨僵至少1小时≥6周。 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6周。 3、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6周。 4、对称性关节肿≥6周。 5、皮下结节。 6、手X线片改变。 7、类风湿因子阳性(乳胶凝集法滴度≥1:32)。 确诊RA,至少需具备七项中的四项标准。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非药物治疗

(1)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教育。 (2)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2. 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非甾类抗炎药及其他止痛药物,根据病情对肿胀明显关节可行长效皮质激素等关节腔注射。 (2)慢作用药: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沙利度胺、硫酸羟氯喹等药物,用药前后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及其他有关项目。 (3) 甲氨蝶呤等慢作用药治疗无效者,可考虑使用生物制剂,用药前筛查结核、肝炎等感染性疾病。 (4)中成药物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2-3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类风湿关节炎ICD-10︰M05 901疾病编码。 2.伴有感染、血管炎、肺部病变及其他全身系统疾病不纳入本路径。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CRP)、凝血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 ACS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常见于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腹型肥胖及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患者。ACS患者常常表现为发作性胸痛、胸闷等症状,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如及时采取恰当的治疗方式,则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并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 分类 由于不同类型的ACS的治疗策略存在一定差异,根据患者发病时的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可将ACS分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其中,根据心肌损伤血清生物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或心脏肌钙蛋白(Cardiactroponin,cTn)]测定结果,NSTE-ACS又包括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见图1)。 图1 ACS的分类和命名 折叠病因 绝大多数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结果。 极少数ACS由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所致(如动脉炎、外伤、夹层、血栓栓塞、先天异常、滥用可卡因,或心脏介入治疗并发症)。 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时,即可发生心绞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造成一支或多支血管管腔狭窄和心肌血供不足,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20~30分钟以上,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折叠危险因素 1.主要的危险因素 (1)年龄、性别本病临床上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近年来,临床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与男性相比,女性发病率较低,但在更年期后发病率增加。 (2)血脂异常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增高,相应的载脂蛋白B(ApoB)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