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校心理学简答

学校心理学简答

学校心理学简答
学校心理学简答

1搞清学校心理学的实质或性质,分析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学校心理学家在哪里工作?学校心理学家,大部分在中小学工作。第二,学校心理学家研究与服务对象的年龄是多大?一般的说法是5—18岁的中小学生。第三,学校心理学工作重点是什么?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儿童心理学研究0—18岁儿童青少年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5—18岁儿童青少年心里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是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的规律。5—18岁中小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应该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学校心理学的对象主要是身心有缺陷的儿童青少年和学习有困难的儿童青少年。

第四,学校心理学服务范围主要涉及到哪些问题?一是心理预防和心理卫生;二是心理咨询;三是诊断性评价;四是行为矫正;五是学习指导;六是职业指导。

2学校心理学的对象与性质

(1)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心理学应用和服务于中小学校的具体表现。(2)理学是在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分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和这些分支学科关系密切,而且也是这些心理学分支融合的结果。

(3)学校心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是5—18岁的学生,尽管它也探索正常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但侧重点还是研究身心缺陷和学习困难的所谓“问题”儿童与青少年。

(4)学校心理学的出现与崛起,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

3学校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或服务范围有主要涉及哪些问题?(1)心理预防与心理卫生。心理防御和心理卫生问题,主要依靠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解决。(2)心理咨询。学校开展心理咨询,主要对象是学生,特别是那些“问题”儿童青少年和“学校”处境不利儿童青少年,其次是家长和教师,另外,开展学校心理咨询,是帮助学生学会解决心里发展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克服各种心理障碍。(3)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一个包括确定目的、观察对象、收集资料、查询原因、实施测量综合评估等在内的完整过程。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就是一种一般性的诊断性评价。(4)行为矫正。对多动症、学校恐惧症等的治疗中广泛应用了行为矫正。并提出了基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系统脱敏法)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治疗理论。(5)学习指导(6)职业指导。

4为什么要开展学校心理学问题的研究?(1)社会问题。①西方学校心理学产生的社会问题。在西方,犯罪、毒品、家庭破裂困扰社会,也是“公害”,成为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三大社会问题。学生问题多,需要有专人做工作,这是学校心理学大批出现的根本原因。②我国开展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社会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学校德育工作还很不适应。”即主要的社会原因。大众传媒中不健康的内容也是造成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2)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学生中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有人来辅导学习,矫正不良行为和矫治多动症等行为问题,这也是学校心理学家进入学校特别是公立中小学的直接原因。(3)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学校心理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开展学校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以轻度的、属于机能性的心理失常为主要范围。心理咨询的目的是要纠正其心理上的不平衡,是个体对自己和环境重新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改变态度和行为,以达到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4)危机期问题的讨论。青少年心理发展,必然是两级分化严重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之一,是处理好幼稚向成熟、童年向青少年过渡时期的各种矛盾,日渐趋于成熟化。青少年中较为流行的是“危机期”的观点,危机期出自危机论,他是当代西方心理学界流行的一种青少年观,认为个体发展到青少年期,不可避免的要出现反社会行为,要和现实、成人发生冲突。例斯普兰格“第二次诞生”;霍尔“疾风怒涛”;勒温“心理场”“边缘人”;荷林渥斯“心理断乳期”;艾里克森,避免自我同一性危机。

5学校心理学家研究的课题主要是应用性课题。①儿童多动症矫治的研

究。②离异子女心理特点及其良好适应性的

研究。③儿童问题临床心理学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学校困难和学校恐惧症等的诊断与

矫正领域。最为常见的是阅读困难。④青少

年抽烟问题的研究。研究青少年抽烟行为形

成和发展的原因。其中研究最多的是父母及

同伴的抽烟行为及对抽烟行为的态度。

6学校心理学家在学校里所扮演的角色

心理卫生的保健者,德育工作的辅导者,学

习的辅导者,职业选择的指导者。(1)首先

是当学生心理卫生的保健者。对学生进行心

理健康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是学校心理学家的首要任务。学生心理健康

方面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人际关系的紧张;

二是学习所造成的压力;三是“自我”方面

出现的问题。人际关系、学习、自我这三个

方面往往联系在一起,构成学生心理行为的

并发症。(2)是德育工作的辅导者。通过正

面教育,培养各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

是学校心理学家常用的办法。他们主要做到

两点:一是强调理论依据,多为重视斯金纳

的强化理论。二是重视实际操作,塑造学生

良好的行为,以形成一定的道德习惯。(3)

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两个层面的含义①学

校心理学家面向全体学生,对他们进行学习

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

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方

面的工作现在通常是由广大中小教师在进

行②学校心理学家主要是针对学习障碍学

生出现的学习问题进行相应的辅导与矫正。

学习障碍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严重

阻碍。而对他们采用说教、强制、甚至是奚

落的措施,其结果越发雪上加霜,这时可以

发挥自己职业专长。(4)是选择职业的指导

者。作为学校心理学家,如何帮助青少年认

清自己的职业兴趣,掌握选择职业的技巧,

应是其工作的重要方面。

7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1)普通心理学是学校心理学的基础。这

个“基础”主要指普通心理学为学校心理学

提供心理学的一般知识和一般方法。前者是

指认识(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

气质、能力、性格等个性特点的一般原理或

普通规律;后者是指实验法、测量法、观察

法、作品分析法等一般方法。学校心理学更

要揭示自己研究范围的心理现象的特殊规

律,同时学校心理学又根据自己的研究成

果,对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作验证和补

充,又丰富了普通心理学。(2)与儿童心理

学一起研究儿童心里发展的规律。儿童心理

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分支,它研

究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过

程或阶段中的各种心理特点和规律。学校心

理学与儿童心理学在一起研究儿童心理发

展的规律,起到了互补的作用。儿童心理学

所研究的儿童青少年大多处于受教育的学

校条件下。儿童心里发展的年龄特征,是作

为衡量每一个儿童青少年心里发展是否具

有正常值的依据。(3)一门应用性的教育心

理学。教育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

一个分支。它是研究教育与教学过程中的种

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

响下,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

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教育心理学的基

础研究,正是为学校心理学鉴定理论基础。

(4)心理测量学和咨询心理学为学校心理

学家提供工作手段。心理测量学又称测量心

理学,其研究的中心课题是测量心理学变

量,内容包括测量阈限和等价刺激等心理物

理法;各种量表的构成;关于标准化的测验

理论;在相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素分析理

论等。咨询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精神障碍并给

以心理咨询的一门学科。过程可分为掌握材

料、诊断分析、劝导帮助和检查巩固等阶段。

方法包括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门诊、书信、

电话、宣传、现场咨询等。

8心理测量种类

(1)以测量对象来分,有智力测验、能力

倾向测验、教育测验、人格测验;(2)以测

量单位来分,有年龄量表、百分量表、T量

表等;(3)以测验材料来分,有文字测验、

非文字测验等。

9学校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区别

学校心理学又具有其特殊性,(1)是教育心

理学的理论主要是来自教育实际,但不少原

理来自动物的实验,而学校心理学的原理则

都来自学校的实践和学校的课题研究,(2)

是教育心理学尽管也涉及到问题儿童心理

学,但主要还是偏重正常学生的心理研究,

学校心理学主要是研究问题学生尽管它也

研究正常学生,但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辅导和

矫正问题学生服务,(3)是教育心理学家从

事教育实践,主要是为了做干预或培养,对

学生的某种心理品质进行实验研究,而学校

心理学家去学校,他们或是在学校工作,或

是更直接地为学校服务,带有更强的应用

性。

10学校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研究内容的异

同。同: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

主要研究分支,它研究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基本理论和发展过程或阶段中的各种心理

特点及其规律。它的研究,涉及到两个问题,

即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特点,并结合四个

方面来研究,即社会条件和教育条件、生理

因素、动作与活动、语言特点。

异:与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区别在于,儿

童心理学更偏重于一般理论或基础研究,研

究的是正常的儿童青少年;它要从儿童生活

的各个方面的心理现象去概括有关儿童生

活的心里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局限于学校的

范围内,儿童心理学与儿童青少年的社会实

践有着联系,但这个实践包括家庭、学校和

社会,而在原则上不限于学校实际并直接为

教育服务。

11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一、萌芽期1890-1920年,学校心理学的起

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

期正值社会变革运动蓬勃兴起的时候。

(1)学校心理学产生的动因。(一)义务教

育。关于义务教育源起费尔德(1976)提出

了两个相关的解释:(1)“人力资本”解释。

认为义务教育是应日益工业化对受过教育

的劳动力的需求而产生的;(2)“结构性强

化”解释。认为义务教育是应社会秩序问题

的要求和保持社会性质和社会结构的需求

而产生的。(二)身体缺陷和心理缺陷儿童

的大量存在。义务教育的发展很快就要求调

整教育体制,其中包括实行强制性的卫生检

查。“儿童身体的缺陷不分地区、种族、环

境和社会条件。(三)特殊教育的出现。当

时的特殊教育措施是由学校为成人和儿童

提供的,以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人力资本)

和对社会的适应力(结构性强化)的。

二、学校心理学的萌芽期事件(1)学校心

理学服务的出现。学校心理学服务存在于一

定的范围,他以儿童研究和临床心理学的有

效研究法为基础,直接或间接地为来自校内

外机构的儿童提供服务。早期学校心理学服

务的模式主要是从两个取向上发展而来的,

即表意文字的临床心理学和标准的教育心

理学。(2)诊所和教育心理学测验的兴起。

他们通常采用“临床心理学”的形式(3)

学校心理学家的教育和职责。心理学和教育

的测验很快就成为鉴定在校工作的心理学

家身份的主要特征。对这些测验的管理和解

释成为早期学校心理学家的主要作用和职

责。(4)早期组织和培训。杂志的创立:《教

育心理学杂志》,《心理学诊所》,《美国心理

学杂志》,《教学法的摇篮》、应用和临床心

理学家组织的建立、个人和小组测验以及特

殊教育课程的形成。还有文字标识有:“学

校心理学家”一词开始出现在美国文献和早

期描绘服务状态的文章和手册中。(5)重要

贡献者。这个时期著名的学校心理学家包括

格塞尔(最突出的典范,被认为是第一个拥

有学校心理学家职位的人)、哥达德、赫倔

施、荷林渥斯、拉可、斯科米特、推孟、华

林、渥希伯恩、威特默、沃利等。

二产生(1920-1940年)

(1)该职业发展的两个重要标志:培训和证书颁发。(2)

文献。该领域的大部分文献都刊登在与心理学和教育有

关的杂志上,特别是《心理诊所》、《学校与社会》、《教

育心理学杂志》、《咨询心理学杂志》等几类杂志上。(3)

作用、职责和就业机会。在整个阶段,心理测验一直是

学校心理学作用和职责的主要特征。(4)组织的发展。

1930年咨询心理学家协会(ACP)和1937年美国应用心

理学家协会(AAAP)的建立。

三发展期(1940-1969年)

(1)文献。到20世纪60年代,学校心理

学分会的通讯才成为全国唯一专门研究学

校心理学的刊物。60年代是发展期里学术文

献出版最多的十年,包括《学校心理学杂

志》、《学校里的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的

创刊以及14本有关学校心理学的书。

(2)会议。最值得一提的成就就是1954年

举行的塞耶会议,塞耶会议记录也是1950

年前后对学校心理学环境最具综合性的描

述。职业学校心理学会议如皮博迪会议。(3)

职业的发展。1949年举行的博尔德临床心理

学会议的影响很大。

(4)组织的发展。1945年,美国心理学会

重组时,学校心理学第一次以心理学分会

(第16分会)的形式达到全美性的统一组

织。1969年美国职业心理学评估理事会终于

同意颁发学校心理学文凭。

四繁荣期(1970-现在)

繁荣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相关的规章与条

例不断完善,协会的会员人数大增,学校心

理学的职业划分与重组等方面。(1)学校心

理学组织的发展。美国心理学会第16分会

—美国学校心理学分会和美国学校心理学

协会两个组织不断扩大,人数增加,影响力

增加。在职业能力方面,规定要求学校心理

学家不但要精通专业心理学的技能外,还要

具备学校组织、目标和方法的知识,以承担

这一专业领域的职责。(2)学术文献。1970

—1990年这段时期是60年代学术成就的扩

展。全美学校心理学协会(NASP)于1969

年建立一个通讯社,于1972年创立《学校

心理学文摘》,出版第一个有关培训项目和

证书颁发要求的说明。取得收入为目的的而

出版学术著作的转变,其中最为成功的就是

《学校心理学中最好的业务》及其修订版。

1986年又开始出版《职业学校心理学》。还

包括《国际学校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评估

杂志》、《学校特殊服务》及三十多本有关学

校心理学的书。这段学术时期的内容分析表

明,重点在测试、评估角色、职责。(3)作

用和职责。评估职责一直是最重要的职责。

到80年代末,特殊教育的主要焦点转向另

一个目标群:“危险”儿童。这不是传统的

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学家的主要任务由评估

和归类分班变为指导和相关服务,并向评

估、干预、对“危险”儿童的至少是中等的

预防等方面转化。

12、1970—1990这段学术时期的学术变化有

哪些?(a)书籍出版的比例反映了该领域

分支机构不断增多;(b)在培训和实践中出

现附属专业;(c)学校心理学不仅为自己,

也为其他教育界和心理界出书,这最后一点

在测验、儿童神经心理学,特殊教育和评估

方面尤其突出。

13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1)个体的发展是一种系统性的变化,而

非随机的;(2)个体的发展是永恒的,而非

短暂的;(3)个体的发展变化具有累加性;

(4)个体的发展是组织化的,而且这种组

织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复杂;(5)个体的

发展是一种目标指向的变化,是一种进步而

非逆向的衰减;(6)所有的个体的发展与变

化都是其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4个体发展的动因是什么?

(1)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

先天遗传给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的

环境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2)个体心

理发展的外因与内因问题。人类身心的发展

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因此,外因是通过内因

而起作用的。要注重内外因之间的关系与作

用。(3)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问

题。人类的心理,一方面是不断发展的,但

同时又表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心理发展的动

因与规律,应将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发展的

阶段性统一起来;将相对主义的开放与理想

化的终点统一起来。产生了不同的发展理

论。

15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产生了哪些发展

理论?(1)心理动力理论;理论主张:这

派理论将个体的发展看成一系列连续的发

展的阶段,在其中的每一个阶段个体都要解

决一些冲突,对这些冲突的合理解决就意味

着个体的发展与成长。其典型的理论包括弗

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艾里克森的理论。

这两个理论都认为人格是个体经验的产物,

个体的发展在不同阶段间是不连续的,但在

前期的经验与后来的发展之间又具有连续

性。(2)认知理论;这类理论主要包括皮亚

杰的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理论主张:这些

理论都关注个体的心理加工以及个体心理

机能的实现,个体的发展是其通过思维推理

而不断与环境相互作用并试图控制环境的

过程。(3)行为与社会学习理论;个体的发展是环境的产物。理论主张:行为主义理论假设所有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而习得的;社会学习理论又进一步强调了观察学习的作用,这个理论假设个体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获得的。班杜拉提出了个体的行为的“交互决定论”观点。

16发展理论对学校心理学的意义

(1)判断一个学生的某种行为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学校心理学家应该了解儿童的逆反行为的发展过程。(2)尽管遗传和环境是两个相对立的范畴,但许多研究发现,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儿童更多的倾向于寻找特定类型的经历。(3)对学校心理学家而言,关于个体发展的理论是其从事学校心理学工作的重要信息。如果一个心理学家持关于个体发展的发展阶段观,必然会以这个观点来解释儿童的行为。(4)发展心理学为学校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支持。17学校心理学中的系统方法有哪些?

(1)整体性是系统方法的出发点和首要特征(2)其次结构性是系统方法的另一个特征,它保证系统的有序性。本质联系则形成系统发展变化的规律。一定的系统结构就具有一定的系统机能及活动规律。(3)再次,动态性是系统方法的又一个特征。系统具有“自组织”性,即自我调节与控制的特征。系统论的创始人LK贝塔朗菲。

18发展性系统理论。

为了说明个体在其生命全程发展中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布朗分布伦纳1977提出她的“四系统观”。她认为个体实在四个不同的结构水平上与他人与周围环境发生各种关系,或进行交互作用,并在此过程中形成特定的交往模式,进行决定个体的发展历程的。(1)先是微观系统,它是指儿童在某一特定时间所处的即时环境,这个即时环境包括三个维度(物理空间和材料、对该儿童承担一定角色或具有特定关系的其他人以及人们一起或单独参与的活动)。除家庭以外,学校、社区(邻居)或同伴群体也都是儿童进行不同内容的社会化过程的微观系统。(2)第二种结构水平是中型系统,它是指一个人所处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微观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型系统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取决于这种微观系统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数量和质量,发生联系的次数越多、质量越高,则中型系统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越大。从作用机制分析,中型系统是通过对微观系统来对他们间接的产生影响。(3)第三种结构水平是外部系统,它是指这样一些环境,在其中儿童不是积极的参与者,但这些环境因素却通过儿童的微观系统来对他们间接地产生影响。工作时间上的长短也直接影响到父母参与儿童活动的多少。(4)第四种结构水平是宏观系统,它指儿童成长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意识形态,它指的是一些行为和态度的模式或一系列规范和原则。宏观系统一旦发生变化,就会相应引起其他三个系统的变化。

19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类型有哪些?

(1)纵向研究:纵向研究要求在所研究的发展时期内反复观察和测量同一组个体。

优点:是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的规律。能使我们了解个体心理、行为发展的整个历程,是一种很好的研究方法。局限:首先,样本的减少很大,特别是追踪的时间越长,样本减少的越多;其次,反复测量会应道到数据的可靠性;第三,由于历时很长,因此社会文化等因素对个体特定心理、行为的影响变大。(2)横断研究:这种研究是最常见的一种研究类型。优点:可以同时研究大量的数据资料,成本低,费时少,研究效率比较高。缺点:缺乏系统连续性,难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取样程序也比较复杂。

将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综合起来形成了聚合交叉设计。聚合交叉设计的优点:这种设计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了解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心理、行为的总体特征,又可以从纵向的角度了解个体心理、行为发展变化的规律,这是一种很好的研究设计。

(3)时间序列研究:准实验研究成为学校心理学普遍采用的一类方法。时间序列设计有A-B设计、A-B-A设计、A-B-A-B设计、多因子设计、多基线设计。这些时间序列设计的变式中间,最常用的是A-B-B-A设计和多基线设计。A-B设计是时间序列设计的基

本形式。还有一种变式是多因素设计,这种

设计能控制顺序效应。时间序列设计的主要

问题在于由时间序列设计而获得的数据一

般不适用于进一步统计处理,通常仅通过直

观的图表来表示其意义。

20数据收集的方法有哪些?

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

21观察法的类型

(1)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依据:根据观

察的数据是在自然条件下取得的,还是在认

为干预条件下获得的。自然观察的优缺点:

能够收集到观察对象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

典型、一般的行为表现,但这种方法使观察

者比较被动,也难于揭示儿童的许多在自然

状态下不亦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2)参与

观察与非参与观察。依据:根据观察者是否

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所进行的活动中。参与

性观察的优缺点:这样观察比较全面、深入,

能获得大量的真实的研究资料,但这种方法

容易使研究结论带有主观成分。

非参与性观察优缺点:这种方法比较客观、

公正,能获得初步的事实和资料,但不深入。

(3)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依据:根

据观察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

的观察项目和要求。

有结构观察的优缺点:这种方法可靠、详实,

所得数据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定量分析,但费

时。无结构观察优缺点:这种方法灵活、

方便,但所得的数据较零散。

(4)叙述观察、取样观察和评价观察。依

据:根据观察内容是否连续完整,以及观察

记录的方式的不同。

叙述观察的优缺点:获得的资料详实,但被

试量很少,很费时。取样观察的优缺点:针

对性很强,省时省力,能进行大样本观察,

但资料不够完整。评价观察的优缺点:使用

简便,但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22观察设计包括哪几个方面?

(1)确定观察内容(2)选择观察策略(3)

制定观察记录表(4)训练观察人员。

23观察法有哪些注意事项?

(1)要对观察的问题应有清晰的了解,观

察目的要明确。(2)尽量使儿童自然放松、

处于正常活动状态之中,不要使他们意识到

自己成为观察者的研究对象。(3)要善于记

录与观察目的相关的事实,以便事后进行整

理分析,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意见。(4)观

察者除了观察儿童的一般言行之外,还要分

析儿童其他相关的资料,如日记、作文、家

庭环境等。

24访谈法的分类

(1)根据访谈内容和过程有无统一的设计

要求、有无一定的结构,分为结构访谈和非

结构访谈。结构访谈优缺点:所获得的结果

便于统计分析,但缺乏弹性。

非结构访谈优缺点:有利于发挥访谈者和被

访谈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有利于加深和扩

展对问题的研究,但难以进行定量分析,对

访谈者的要求也较高。

(2)根据访谈时是否借助一定的中介物,

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25访谈法的设计,研究者应注意哪些问题?

(1)首先是明确访谈的目的,并将其进一

步具体化,确定访谈研究的各种具体变量。

(2)其次是要考虑访谈问题的具体形式,

以便随后着手编制具体访谈问题。(3)拟定

出具体的访谈问题。(4)在拟定具体访谈问

题的同时,还需要考虑让访谈对象以何种方

式对每一问题作出反应。常用的有填空式、

等级排列式、量表式和核对式等。(5)经过

上述工作之后,研究者需要通过实际访谈来

检验提问措辞是否恰当,提问顺序安排是否

合理,整个访谈问卷是否符合研究目的。

26访谈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第一,访谈前要充分熟悉访谈的内容,尽可

能的了解儿童的背景情况,选择好访谈的时

间和地方,带齐进行访谈所需要的材料。

第二,访谈开始时应提一些非研究性的问

题。建立起合作、友好的交谈气氛。

第三,访谈者要掌握交谈的艺术,尽量做到

轻松自如,不要紧张生硬。第四,访谈成功

的关键是把握谈话的方向。可以用多种提问

方式把握好方向,避免离体。第五,访谈的

记录方式很多,为了获得反应所研究问题的

信息,要考虑多种综合使用。

27问卷设计步骤是什么?

(1)根据研究目的与设计,收集相关资料;

(2)确定问卷形式;(3)列出标题和各部

分项目;(4)征求意见,修订项目;(5)试

测,进行项目分析与修订;(6)正式测试。

28常见的问卷类型有哪些?

(1)总加量表法,又称利克特量表,由美

国心理学家利克特1932提出的。被试对问

题的反应形式采用5点法、7点法或3点法。

(2)累积量表法。戈特曼于本世纪40年代

提出的。这种方法强调问卷项目的单维性,

假定测量同一维度特征的一维项目,可以按

难度和数量的连续体排成顺序,表示接受项

目所拥有“特征量”的程度。在项目设计时,

把测量项目分解成若干两份小项目,以“是”

或“否”方式作答(3)一致定位量表法(4)

语义区分量表法

29问卷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首先,问卷中的问题数量不宜过多,

必须紧紧围绕所研究的问题;(2)其次,问

卷的内容和表述应是儿童所熟悉、可以理解

的;(3)问卷的形式应以封闭性的问题为主,

开放性的问题为辅;(4)问卷中问题的表述

应尽量能隐蔽研究真实意图,防止社会赞许

效应的出现。

30心理测验的类型有哪些?

(1)从测验的功能分,常见的心理测量可

分为能力测验、学绩测验和个性测验。能力

测验包括测验实际能力的测验和测查个体

潜在能力的测验。(2)按测验的目的分类,

分为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预测性测验。

(3)按测验方式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4)按测验要求分为最高行为测验和典型

行为测验。(5)按应用方向分为教育测验、

职业测验和临床测验。

31在实际使用测验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

哪些?(1)测验者的先前准备,这包括熟

悉指导语,准备好测验所需材料,熟练地掌

握测验的具体实施程序等。(2)选择适宜的

测验环境,包括安静而宽敞的地点,适宜的

采光和通风条件,避免他人干扰等。(3)标

准化的指导语与标准时限。(4)与被试建立

良好的协调关系,设法引起被试对测验的兴

趣,取得其合作,是整个测验过程能严格的

按测验程序进行。

32国内常用的心理测验有哪些?

(1)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包括“韦克斯勒

儿童智力量表修订版”(WISC-R)“韦氏成人

智力量表修订版”(WAIS-R)和“中国—韦

氏幼儿智力量表”(C-WTCSI-R)三种。(2)

瑞文推理测验,是由英国瑞文1938年发展

的一种非文字测验。我国常用的有两个:一

个是张厚粲主持修订的“瑞文标准推理测

验”一个是由李丹将瑞文测验的标准型与彩

色型联合使用而形成的“瑞文测验—联合

型”这套测验包括六个系列72个项目,适

用于5—75岁的个体,有农村常模和城市常

模。(3)卡特尔16PF人格测验,由美国卡

特尔编制。1985年经祝蓓里、戴忠恒等人修

订,该量表包含16种人格因素,有六个全

国常模。(4)艾森克人格问卷,英国艾森克

在1952年正式公布。包括成人问卷和青少

年问卷两种。在国内,刘协和、龚耀先、陈

忠庚等人进行修订。现在对青少年被试常用

于陈忠庚的修订版。(5)还有画人测、中小

学生团体智力筛选测验、托兰斯创造力测

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SCL—90精神

卫生自评量表。

33测验法优缺点

优点:表制科学,效果准确,标准化程度高,

可以大范围进行,非常方便。

缺点:难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对使用

者的要求很高,如测验的编制与修订不科

学、不谨慎,测验使用人员缺乏专业训练,

测验结果被误用等。

34研究数据的定性分析的特点是什么?

(1)它是建立在描述基础上的逻辑分析或

推断;(2)定性分析侧重揭示心理和行为表

现背后的“意义”;(3)定性分析倾向于对

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分析;(4)定性分析不仅

注意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更重视对过程和相

互关系的分析。

35定性分析中定性资料的整理与编码包括

哪些内容?(1)当拿到一组定性资料之后,

首先需要对资料进行审核与评价。(2)对其

进行分类、汇总,以便发现其中的规律,这

也就是对资料的编码过程。

36质量核查包括哪两个方面?

(1)是研究资料的总体看,应检查整个研

究所要求的资料和数据是否收齐。

(2)是对被试个体的资料、数据进行核查,

检查每一个被试的资料、数据有无缺失或遗

漏,有无前后矛盾之处,等等。

37定性分析的步骤

(1)确定定性分析的目标。定性分析的目

标就是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2)整理研究

结果。(3)寻找关系、探索规律。这里所说

的分析方法包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

比较与分类、抽象与具体等逻辑方法。

38使用最多的多元统计方法有哪几种?(1)

多元回归。它是最方便的一种统计方法,因

为它适应于各种测量水平下所获得的研究

数据。多元回归的基本用途在于根据变量之

间的数量关系模型,用一组预测变量来预测

一些目标变量的状态。基本运算思路是根据

一组观测值建立回归方程,并进行显著性检

验。(2)典型相关。与多元回归的区别在于,

在典相关分析中,预测变量和目标变量都是

成组出现的。这种分析被应用于证明一组预

测变量对一组目标变量的预测大小。

(3)判别分析。它主要用于解决根据观测

数据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和预测的问

题,也就是根据某种办法或原则已经将部分

研究对象分成了若干类,要确定新加入的观

察数据应属于其中的哪一类中。(4)路径分

析。它是多元回归分析的延续,用于根据一

定的理论假设证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

过路径分析可以估算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

直接或间接效应,并以路径系数来表示,自

变量对因变量的因果影响通常以路径图的

形式表示出来。Pij称为路径系数,它是回

归分析计算出来的。在此基础上有发展了一

种检验变量之间复杂因果关系的分析手段

—线性结构方程模型(LISREL),多元统计

技术还有趋势分析、因素分析、时间序列分

析、聚类分析、最小间距分析等。

39心理测量的特殊性质:

(1)心理测量的特性:间接性、相对性、

代表性、客观性。(2)心理测量的种类:①

按测验的功能分类,有智力测验、特殊能力

测验、人格测验。②按测验材料分类,文字

测验,也叫纸笔测验;非文字测验也叫操作

测验。③按测验对象分类,个别测验;团体

测验。

40选择测量工具应考虑哪些要素?

(1)标准化测验。标准化测验还必须具有

信度和效度指标,并提供常模。(2)信度。

(3)效度。(4)常模。

41心理评估的模式有哪些?

(1)医学模式。主要以临床经验为基础产

生的。主要特点是:第一,由于强调了心理

障碍的核心症状,因而不同的诊断系统会因

用于定义心理障碍的理论不同而有很大的

差别;第二,由于强调了病理学的内容诊断

系统在病与非病之间作了明确的划分,基本

的假设就是有障碍与无障碍的个体间有质

的区别。缺点: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正常与

非正常间质的区别(2)多元模式。又称心

理测量方法。这种模式强调了量的差别。行

为症状是沿着正常到偏常的连续体被概化

的。缺点:多元模式过分依赖统计分析,又

缺乏明确的理论支持。(3)整合模式。强调

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性与机能进行定性

与定量的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模式。

42心理评估的原则:(美国拉特和加米泽)

(1)发展常模,这是首先要考虑的。儿童

青少年的心理具有鲜明的年龄特征。

(2)发展过程。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儿

童青少年的一般发展过程,一是每个评估对

象独特地个人发展史。一般发展过程指年龄

阶段的发展。每个年龄阶段的发展都是一些

相互联系的机能或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结

果。儿童的个人发展史应包括个人在不同发

展阶段的一般发展状况,既往病史和家庭

史。(3)发展的稳定性。稳定性是心理评估

中一直有争议的问题。稳定性的程度取决于

所评价的心理机能和行为的类型。评价了心

理机能和行为的哪些方面,评价的是孤立的

行为,还是行为不同纬度的集合。跨情境的

稳定性也与所评价的行为类型,以及所评价

的是行为的集合或是孤立的行为有关。

(4)共生现象。

43儿童行为评价系统(BASC)包括哪些内

容?是一套评价儿童行为多方面状况的测

量工具,包括儿童自我报告量表、父母评定

量表、教师评定量表和学生观察系统。旨在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对儿童的行为作出全面评价。该评价系统由美国心理学家雷诺兹和凯弗斯于1992编制。(1)自我报告量表(BASC-SPR),用于测量儿童对学校、父母、同伴的态度以及自己的行为问题的感知。问卷有两种,分别适用于8-11岁和12-18岁儿童。包括14个分量表,其中10个临床诊断量表、4个适应量表。量表的编制采用了理性与经验相结合的方法。还运用协方差分析。对14个分量表进行因素分析,抽取出4个因素:学校适应不良、临床适应不良、个人适应、情绪症状指数(心理病理的一般因素g)。

常模包括总的全国常模和性别常模,T分数为4个年龄组:6—7,8—11,12—14和15—18岁。(2)父母评价量表(BASC-PRS)。由父母评价儿童在家庭和社区背景下的多种行为的量表。有三种形式,分别用于学前儿童(4-5)岁、学龄初期儿童(6-11)和青少年(12-18)。每种形式均包括两类量表:诊断性量表和适应性量表。诊断性量表用来评价问题行为,适应性量表则用来评价行为缺陷或与家庭和学校适应良好有关的行为或技能。总量表由12个分量表组成。问卷采用4点量表(从不、有时、经常和总是)作答。因素分析显示存在三个因素:外化、内化行为和适应性。外化行为包括攻击、行为问题、多动和注意问题;内化行为包括异常、焦虑、躯体症状和退缩;适应性包括适应能力、领导能力和社会技能。(3)教师评定量表(BASC-TRS)。由教师评价儿童青少年在学校可观察的行为的量表。有三种形式分别用于评价学前儿童(4-5)、小学儿童(6-11)和中学生(12-18),在四点量表上作答。量表各包括两个维度:适应性和诊断性。五种成分:外化行为;内化行为;学校问题;其他问题;适应技能。

量表有三种信度:内部一致性、再测信度和评分者间信度。(4)学生观察系统(BASC-SOS)。用于直接观察课堂背景下儿童青少年的行为的工具。采用了时间取样法。被分为13类,其中4类是积极/适应性行为,9类是问题行为。

44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区别斯金纳将条件作用的学习过程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反应性条件作用,指个体行为中本已具有的刺激-反应的联结,经过刺激替代的方式,从而建立新的刺激-反应的联接,这也就是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发射。条件性反射是由条件刺激所引起的,故这种反射也称为反应性反射或泛称为反应性行为。另一种条件反射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此反射中,个体学到对某刺激做出固定的反应,这种反应并非由该刺激引起,它只是个体操作其环境时所表现出的自发的反应,也叫操作性反应或操作性行为或泛称为操作性行为。45条件反射形成的行为原则是什么?

(1)强化与强化物。正强化物都是能满足个体生理、心理需要的各种事物。(2)刺激泛化与刺激辨别。泛化是趋同,辨别是求异。(3)消退。与得不到强化有关。(4)惩罚。(5)塑造。

46个体的观察学习四个阶段:

注意阶段、保持阶段、再生阶段、动机阶段。47观察学习在个体行为的产生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①首先是通过观察学习可以习得新的行为。②其次是通过观察学习可以抑制和去抑制某些行为。③通过观察学习可以促进某些行为。

48行为矫正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1)假设之一,问题行为是后天习得的(2)假设之二,各种问题行为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彼此之间互不影响,都是特定环境的产物。(3)假设之三,问题行为与特定的不良环境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4)假设之四,改变不良的环境,重新学习可以使问题行为得到矫正,发展出相应的恰当的行为来。49行为矫正的一般程序由哪些阶段组成?(1)准备与沟通阶段。在这一阶段,行为矫正者与当事人开始接触,了解当事人的基本状况。(2)问题行为解析阶段。这一阶段是对问题行为作出诊断的阶段。(3)制定矫正计划阶段。(4)具体矫正阶段。根据矫正计划,具体实施对问题行为的矫正。(5)效果评估阶段。

50行为矫正技术的独特特点是什么?(1)针对外显的、具体的行为。(2)可以

非常精确地罗列治疗的具体目标。(3)它的

治疗程序和技术在本质上是采用各种方法

重新安排当事人的环境和日常活动,以帮助

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更好地适应。(4)对

矫正的结果可以做出具体而客观的评估。

51行为矫正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从方法学的角度。①应对矫正方法及

其效果有正确的认识。理解的行为矫正效果

是最佳配合。②考虑行为矫正的对象③应确

立现实的目标④应制定周密的计划⑤坚持

多种方法综合使用。(2)从伦理道德的角度

看。①首先,考虑文化社会背景,重视价值

分析。一方面,对同一种行为,可能在不同

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有不同的含义;另一方

面即使是问题行为,也要认真分析有无矫正

的必要。②行为矫正必须以当事人正式求助

为前提,如若不然,则即使矫正,效果亦不

会好。③保护当事人的权利。④必须坦率真

诚。⑤要信守最少干预原则。

52怎样选择目标行为?

(1)首先分析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产生的

背景线索;(2)要决定儿童的问题,对儿童

的问题进行评价。

哪些目标行为具有最大的社会显著性?

(1)首先,学校心理学家应考虑对目标行

为的改变是否真的有利于儿童、青少年。

(2)其次,应考虑目标行为是否与儿童的

年龄相适应。

53郝金斯对目标行为的定义要求是什么?

(1)定义的行为应是可观察的。(2)定义

应很清楚,以便观察者阅读和解释。(3)定

义所涉及的限定条件应具体到特定的行为。

54马丁和皮尔认为对行为的评估与测量有

两种方式(1)是直接评估,即对目标行为

进行直接的记录与测量,常见包括直接的观

察和对一些产品的测量,(2)是间接评估。

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与当事人及其亲朋好友

讨论、问题核查表、生活历史背景核查表、

第三者评价、角色扮演、来自其他专业人员

的材料、当事人的自我反省等。

55在直接测量行为的过程中,要记录行为的

哪四个特征?(1)行为的出现率。它要求

在指定时间内测量行为出现的次数。(2)行

为的质量。按照行为质量的不同水平,观察

记录目标行为所达到的程度。(3)行为的持

续时间。常使用秒表进行。(4)刺激控制。

即观察目标行为发生的相关条件,如时间、

地点、有关人物、前后发生的事件等。

56行为记录的策略有哪些?(1)一种是对

目标行为进行连续不断的观察,并记录其每

一次发生的情况,这种观察记录的方式为连

续记录。(2)一种策略是间隔记录。研究者

选择特定的一段时间,然后把它分成比较短

的相等时段,在每一个时间段里,记录目标

行为是否发生,这种记录也叫事件取样记

录。(3)第三种行为观察技术是时间取样观

察。它要求观察者事先确定所要观察的维

度,然后据此有选择的在某些时间段内观察

目标行为,并把所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事先

拟定的记录表上。这种观察记录可以收集以

下三个方面的资料:①目标行为是否出现;

②目标行为发生的频率如何;③目标行为持

续的时间是多少。

57在观察记录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1)首先,对于目标行为的定义应是客观

的、精确的;(2)其次,执行观察记录的人

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清楚地把握行为的操作

定义;(3)观察的代码系统应清晰、简明,

易于记录;(4)观察之前的准备要充分、仔

细;(5)为了保证记录的信度,最好有两名

观察者同时观察。

58对特定干预效果的评估以哪两个标准来

进行?(1)一个标准是学术的标准,即是

否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干预对目标行为产生

了可靠的效果,目标行为发生了预期的改

变,这种判断通常是通过检测图表数据的结

果而得到的。(2)第二个标准是社会有效性

的标准。沃尔夫建议行为矫正者至少要在三

个方面考虑到社会有效性。

59行为矫正的主要技巧有哪些?

(1)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技术。

①消退。方法来源于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当

反射条件建立后,条件刺激出现时,强化物

不出现,反复几次,则有机体的反应性行为

会慢慢消退。②暂停。这种方法就是使行为

者在一段时间得不到对目标行为的任何强

化,从而使目标行为的发生率下降。它与消

退的最大不同在于,消退是把能引起儿童不

良行为的消极强化物除掉,而暂停是对能引

起儿童不良行为的消极强化物暂时扣除。

③反应代价。就是剥夺或撤去作为偶联事件

的正强化物,从而使特定行为得到抑制,使

其发生率得以下降。优势在于它的后序效应

很持久,而且通过它为我们良好的行为代替

不良行为提供了一种手段。反应代价经常与

代币制联合使用。④刺激控制技术。就是对

情境中的有关辨别加以控制,从而使相关的

不良行为少发生或不发生。刺激控制技术主

要有三种:排除、限制、代替。⑤其他一些

降低不良行为的技术。过矫正法、厌恶法、

系统脱敏法、放松法、行为契约法。

厌恶法让不良行为者进行过量的相关活动,

或对不良行为者提供过量的负性强化物,从

而使问题行为得到削弱或戒除。具体方法是

把打算消除的行为和痛苦刺激,如电击、药

物等联系起来,直到行为得到抑制为止。

(2)提高行为发生率的方法。

①强化的技术。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如果在一指定的情境中,某人做某事之后,

积极强化物随之而来,那么,当他下次遇到

相同情境时,就很可能再做相同的事情。

强化物的类型:社会性强化物;非言语的强

化如微笑、肯定的表情等。

强化的方式有正强化、负强化、间隙强化。

正强化的方法是运用某种令儿童、青少年喜

欢、愉快的事物或事件偶联于特定的目标行

为,借以提高该行为发生率的一种行为干预

方法。应注意:(a)选择适当的强化物;(b)

强化必须及时、一致、相倚地予以实施;(c)

注意强化的“剥夺”与“饱和”。

负强化的方法是在个体表现出符合要求的

行为之后撤去某事物,后让其离开某情境,

从而提高目标行为发生率的一种行为矫正

方法。应注意:(a)负强化总是与儿童青少

年感到厌恶额强化物相联系,因此在采用时

要特别谨慎;(b)使用负强化时,总是要行

为者以良好的行为来替代不良的行为;(c)

使用负强化时,行为者可能建立起逃避性条

件反应或回避性条件反应。尽量选择回避性

条件作用。间隙强化方法是指以不定期的强

化来维持某种行为,而不是每次出现该行为

就给与强化的方法。它的确定非常重要。

②偶联契约、代币制和反馈法。(a)偶联契

约这种方法是经行为者本人同意后,以书面

协议的形式,明确规定是否有这样的行为表

现将会获得怎样的后果。契约的制定是是实

施偶联契约的关键。要求行为者具有较高的

理智与社交的水平。(b)代币制。行为改变

的最重要原则在于,任何目标行为出现之

后,行为后果作为一种强化物都将立即出

现。这种代币或筹码被用作行为与强化物之

间的媒介。

60系统脱敏法的方法及过程是沃尔普

(1960)首创的。方法是将当事人所描述的

那些产生焦虑的刺激进行层次性的安排,也

就是说,要按照当事人的情绪困扰程度,定

出等级,然后由专业人员教给当事者放松的

技巧。专业人员会将引起最少焦虑的情境重

述,直到最后所有的焦虑都消失为止。

脱敏的过程包括三步:首先是评定主观焦虑

单位,制定焦虑梯度;第二步是放松训练;

第三步是脱敏过程。这种方法常被用于恐怖

症。强迫、弥散性焦虑等联系。

系统脱敏法的机理是:在治疗恐惧症时,认

为的引起与恐惧相矛盾的情绪反应,通过逐

步递增引起恐惧反应的情境,增加耐受能

力,达到消除恐惧反应的效果。

61刺激控制技术主要有哪三种?

(a)排除。也就是说把与不良行为相关联

的辨别刺激从情境中全部消除,从而使不良

行为受不到提示和强化,最终降低不良行为

的发生。(b)限制。是要把与不良行为有关

的辨别刺激只安排在情境的某一小的领域,

或某个时间范围内,从而使不良行为的发生

只限定在一个小的范围之内。(c)代替。在

不良行为出现时则给与强化,良好的行为就

会逐步代替不良行为的发生。

62采用消退技术矫正不良行为时要注意哪

几点?(1)首先消退与积极强化相结合,

在选择对不良行为进行消退处理时,应同时

选择适当的替代行为,并予以强化。(2)其

次,对那些问题行为有关的所有强化物都必

须加以控制,不然则可能达不到相应的效

果。(3)要选择好执行消退程序的环境。(4)

在消退过程开始的初期,当不给所欲消退的

行为以强化时,这个行为可能会比先前更严

重的出现,这种现象也称为消退性爆发。(5)

在实施消退程序的末期,目标行为的发生率

已经明显下降,但又突然上升,这种现象也

称自然恢复。这可能是受到其他隐性强化物

的影响所致。

63使用暂停技术时应注意哪几点?

(1)首先,必须清楚与不良行为相互联系

的强化物与强化物存在的环境。(2)其次,

不良行为发生后马上实施暂停,终止强化物

和强化情境的作用;同时对不良行为的出

现,所有有关的人员都应对其实施强化暂

停。(3)儿童在暂停区的行为应受到监控,

不能任由自由。

64使用反应代价时应注意哪些内容?

(1)反应代价应在不良行为出现之后立即

实施,而且当事人周围的人应步调一致;(2)

被剥夺的强化物应确实能使行为者有所失、

产生焦虑;(3)实施反应代价程序时,不良

行为与所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关系应事先协

调一致;(4)反应代价应与阳性强化相结合,

对行为者的不良行为,应使其付出代价,同

时,对行为者所表现出的我们所期望的行

为,则应给予及时的强化。

65使用偶联契约时应注意什么?

(1)首先行为契约一定要明确、具体;(2)

目标行为之后应尽快实施强化偶联;(3)行

为矫正者在此过程中应发挥咨询、顾问、执

行、监督的作用;(4)根据矫正的进程,及

时修订契约。

66使用代币制矫正个体行为有哪些步骤?

(1)首先要明确目标行为;(2)建立基线,

测定基线数据;(3)确定代币或筹码;(4)

选定支持强化物;(5)拟定代币交换系统;

(6)严格具体操作过程;(7)将矫正效果

泛化到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去。

67认知行为矫正模式的两个基本的假设以

及岑国帧(1996)总结的矫正的四个理论假

设各是什么?认知行为矫正模式的两个基

本的假设:首先,在干预过程中,儿童是一

个主动的参与者,儿童的经验只能放在儿童

认知能力的背景中去解释;其次干预应与儿

童现有的认知能力水平相一致。

岑国帧(1996)总结的矫正的四个理论假设:

(1)认知活动对行为变化其中介作用;(2)

人类行为的交互决定论是该模式的理论基

础(3)个体的若干认知对行为矫正特别重

要,这主要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生活事件的编

码与分类、对行为结果的预期、对行为效能

的预期等(4)情感与认知、行为有密切联

系,个体改变是其身心状态的整体改变。

68认知行为矫正的常见技术有哪些?

(1)自我指导训练。程序包括:任务选择;

认知模拟;明显的外部指导;外显的自我指

导;模仿悄声的外部自我指导;儿童练习悄

声的外部自我指导;模仿内隐的自我自导;

儿童练习内隐的自我指导。(2)问题解决训

练。问题是指儿童不能马上做出合理而有效

的反应额那种情景。问题解决训练就是要求

儿童对原来的问题情境做出合理有效的认

知行为反应。(3)自我监控训练。目的在于

收集有关目标行为的信息或评价干预的有

效性。自动化的反应和积极的行为比其他行

为更容易被准确的监控到。自我监控也可

以作为一种行为改变的手段。(4)辅导。(5)

一致性训练

69问题解决训练的步骤是什么?

①问题定向;②问题定义;③产生问题解决

的途径,特别注意:延迟判断、以数量求得

质量;④做出抉择;⑤具体实施问题解决的

过程,并加以检验。这包括实施、观察和评

价三个环节。是儿童创造力训练的迁移。

70自我监控训练的步骤是什么?

(1)明确问题;(2)表示愿意改变的意愿;

(3)记录问题数据;(4)设计并贯彻治疗

计划;(5)保证支持这个计划;(6)制定能

取得长期疗效的计划。

71学校心理咨询与学校的学科教学异同

相同点: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共同目标。

不同点:学科教学主要将出发点、着眼点聚

焦于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习得等方面,

而学校心理咨询则主要将出发点、着眼点聚

焦于学生人格的培养、情感的养成等方面。

72学校心理咨询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1)保密的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这一

原则要求在没有得到对方同意的时候不得将咨询场合下来访者的言行随意泄露给任何人或机关。但并不是绝对的,需要咨询者智慧的判断力。(2)时间限定的原则。心理咨询的时间一般规定为50分钟左右,原则上不能随意延长咨询时间或咨询间隔。电话咨询原则上限定为30分钟。(3)来者不拒的原则。原则上,来访者必须处于完全自愿,这是确立咨询关系的先决条件。应注意不可因为不是当事人而给予拒绝,咨询是向任何人敞开的。(4)感情限定的原则。咨询关系的确立和咨询工作的顺利开展的关键是咨询者与来访者相互信赖关系的建立和心理的沟通。这是有限度的。来自来访者的劝诱和要求,即使是好意的,在终止咨询之前也是应该且必须予以拒绝的。(5)重大决定延期的原则。来访者在情绪稳定后作出的决定,往往不容易反悔或反悔的比率较小。(6)心理咨询的伦理规范。以一定的伦理规范为约束力,这是心理咨询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主要表现为对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咨询人员、团体的伦理要求。

73咨询时间限制的原因是什么?

(1)让来访者有一定的安定感,是来访者能够充分珍惜并有效利用这一时间;(2)可以使来访者在间隔期间充分回味咨询时的体验,并将其作为自身走向适应的成长的刺激剂;(3)可以促使来访者进行现实原则的学习;(4)促使来访者产生分离的体验。74咨询室的建立与场面的设定有哪些要求?心理咨询室的建立关键是“用心”。(1)咨询室的装备并不要求华丽,它的设置首先考虑使来访者安心、放松、舒适、注意力集中和保守秘密。(2)咨询室内应光线柔和、安静舒适、色调优雅。(3)让来访者坐在咨询者的左侧位置,使咨询者容易观察来访者的整体状态,中间因为有桌角的存在,又可能缓解来访者由咨询者的视线等所造成的不必要的心理上的压迫感,也容易产生共鸣并构成信赖关系。

75学校心理咨询的理论领域有哪些?

(1)精神动力论的立场观点。中心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2)人本主义的立场观点。以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为主的理论。(3)行为主义的立场观点。以现代学习理论、行为理论为基础的理论领域。这三大理论的构成及对问题行为、不适应原因存在着不同的解释。精神分析论强调“无意识的动力”,人本主义强调“自我与经验的不一致”,行为主义强调“错误认知—学习”。

76精神分析与分析心理学包括哪些内容?(1)对幼儿体验的重视,认为个体的性格、人格等强烈地受其幼儿期的体验的影响,一切神经症都是由于被压抑在无意识中的那些幼儿期的精神创伤和痛苦体验所造成的。因而精神分析特别强调对来访者早期经验的分析。(2)无意识问题。无意识更为重要,荣格特别强调无意识,他认为无意识是深层心理活动,发源于人的本能需要,以本能冲动和欲望的形式表现出来,压抑到无意识中的心理冲突时是产生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的根本原因。如何通过治疗分析使无意识中的症结意识化,是心理问题解决的关键。(3)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快乐原则是个体的原始本能的原则。(4)心理结构的三个层次即伊底、自我和超自我。“伊底”也称为“本我”,它包括人类本能的内在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是最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伊底被快乐原则所支配,目的在于争取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它遵循现实原则,是伊底和外部世界之间的中介。参考现实来调节伊底。“超自我”也称“超我”,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良心,一个是自我理想。个体不能违背良心,他希望个体为之奋斗。超自我代表这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自我和超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77来访者中心心理咨询的内容有哪些?

是由罗杰斯倡导的学派,基本点理念是:重视来访者情绪侧面的作用,认为来访者内心所具有的对成长、适应的愿望或冲动,是问题解决的根本所在。“来访者中心”强调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的共感与理解。整个咨询过程,咨询者只从侧面向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由于这种方法不向来访者作出指示或具体指导,因此又被称之为非指示的心理咨询。

78心理咨询关系的“场面构成”有哪几种情

况?场面构成要在开始或初期进行。

(1)心理咨询场所的设定。(2)咨询日期、

时间的决定。(3)提供有关咨询费用的情报。

(4)咨询时间的限定。(5)咨询内容的绝

对保密。(6)向来访者介绍过去的经验中由

咨询所获得的一般结论,有时可以提高来访

者的咨询愿望。(7)告诉作为咨询者的责任

和作用。(8)告诉来访者在谈话时间时可以

自由的表现自己的感情和意思。

79咨询的限定包括哪些内容?

(1)对咨询者的限定: ①责任的限定。咨

询者不可能无限制的承担责任②感情的限

定。这是咨询场面中最为重要的限定之一。

(2)对来访者的限定:①时间的限定。一

般限定为50—60分钟②攻击性行为的限定。

主要适应于儿童的游戏疗法。

80促进感情自由表现的技法有哪些?(这种

接纳的共感和理解的态度是如何通过语言

的形式传递给来访者的呢?)

(1)感情的接纳。又被称为“简单的接纳”。

无论来访者是怎样态度、表现怎样的感情—

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作为咨询者都能够

接纳它,并将集中聚焦于来访者的内部感

情,在共同感受体验中促进来访者的自我探

求和自我表现。咨询者应该沉着、冷静、温

和的倾听来访者的倾吐并时而对应着:

“奥”、“嗯”、“哎”、“原来是这样”、“是这

样吗”等话语。除语言之外,咨询者还应该

充分利用包含于话语中的非语言的表现侧

面施以影响。(2)感情的反射这是指咨询者

对来访者所表明的感情能够理解并以相应

的形式反馈给对方。(3)内容、问题的重复。

这是指对来访者所叙述的问题、说出的语句

给予重复和复述。(4)感情的明确化。咨询

者应该尽可能地将来访者所表现出来的感

情、态度理出头绪来,使其明了化。

(5)非指示的指导。咨询者可以用一些适

切的、非指示的引导语言促使来访者能更积

极的表明问题。

8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特别强调榜样的

示范作用,榜样学习的四个步骤:

(1)注意:榜样的特征引起学习者的注意,

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2)

记忆:将榜样特征、内容保持在记忆中以便

必要时再现。在保持过程中应不断再现榜样

的表象。(3)认同:学习者将榜样的特征纳

入自己的行为之中并赋予自身人格的特征。

(4)定型:当模仿的对象得到外部或自我

的不断强化之后,习得行为相对稳定建立起

来并保持一定的形态。

82心理咨询初期的问题有哪些?

(1)受理面谈,它是构成心理咨询的重要

步骤,也是通往心理咨询的桥梁。

受理面谈的作用:主要是为理解来访者是怎

样的人,为何问题而来求询进行有关的资料

收集,从而为正式的心理咨询提供相关的个

人资料。一般情况下需要先打电话预约。

(2)信赖关系的建立。在心理咨询初期阶

段,对咨询者最重要的课题,是如何确立与

来访者相互依赖的协调关系问题。

83影响信赖关系建立的因素有哪些?

(1)回避空头的讨论;(2)回避对来访者

的表扬和夸奖;(3)回避过早的解释;(4)

回避早期的诊断;(5)回避提问敏感的问题

(6)回避对他人的辩护和责难。

84心理咨询中期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

现?原因:(1)从咨询者的原因来考虑,可

能是咨询者希望来访者快些好转的愿望过

强或远远早于来访者现实的步调。(2)从来

访者的原因考虑,可能是来访者对出现的变

化所产生的抵抗。表现:无意识的心理抵抗、

沉默、感情转移与对抗感情转移等。

85怎样打破沉默?通过真诚的态度和艺术

的诱导、耐心的等待来打破沉默的僵局。(1)

首先,用温和的语气轻轻的重复来访者最后

所说的话。(2)其次,咨询者猜测来访者之

所以沉默的原因并直接说出来。(3)从日常

生活中的话题入手直接问问看。(4)直接询

问来访者对自己的看法或感受,以此作为话

题来打破沉默的局面。

86心理咨询后期的问题有哪些?

(一)心理咨询的终结。来访者会出现以下

情况:(1)自我接纳(2)接纳他人(3)症

状缓和(4)对将来的志向性增强(5)能接

纳来自他人的评价(6)对咨询者的客观态

度。(二)结束咨询的指标。列举两种判断

咨询效果及终结咨询的指标:(1)尼考尔茨

的“变化认知评定尺度”(2)河合阜雄的“比

较完善的终结”。(三)咨询终结的方法。应

该如何终结心理咨询?(1)预告法。可以

事先将咨询终结的大体时期告知来访者。

(2)将咨询次数从一周一次逐渐改为两周

一次,看情况再改为一个月一次,然后两个

月一次。(3)一时中断法。让来访者接受一

时的分离体验。(四)咨询的长期化问题

(五)咨询的早期终结。终结咨询的原因(1)

可能是咨询者缺乏自信(2)咨询者过分的

保守也会成为早期终结的原因(3)可能是

由于咨询者的咨询工作过度劳累(4)是咨

询者的误诊。系统的咨询训练和事例分析,

对咨询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87学习障碍的含义,影响较大的含义主要

有三种:(1)美国“公共法案“的定义:学

习障碍是指与理解、运用语言有关的一种或

几种基本心理过程上的障碍,这使得个体可

能表现出听、说、读、拼写、思考或数学运

算能力的缺陷。它是以儿童学习潜力与现实

学业成绩之间的差距为指标的。(2)美国“全

国学习障碍协会“的定义:学习障碍是一个

统称,用于指称一个具有很大内部差异的特

殊症候群,它通常表现为儿童在获得与运用

听、说、读、写、推理及数学运算能力上的

显著困难。(3)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世界

卫生组织(WHO)于1989年出版的《国际疾

病分类》定义为,从发育的早期阶段起,儿

童获得学习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损,这种损害

不是单纯缺乏学习机会的结果,不是智力发

育迟缓的结果,也不是后天脑外伤或疾病的

结果,它来源于儿童知识处理过程的异常,

是由一组障碍所构成的,表现在阅读、拼写、

计算和运动功能方面有特殊和明显的损伤。

88三种学习障碍定义的共同之处:

(1)三定义都强调学习障碍儿童在心理过

程上存在问题(2)他们均假定个体自身中

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是学习障碍的病因(3)

三定义强调学习障碍不是明显的身心障碍

及不利的外在环境的直接后果(4)它们均

以个体的智力与其学业成绩之间的差距作

为鉴定学习障碍的最直接指标。

89认识儿童学习障碍问题时应注意哪些问

题?(1)首先,障碍是一组症候群,在界

定概念时应考虑其全面性;(2)其次,学习

障碍是通过儿童对不同学科的学习问题表

现的,但并不能因此将儿童在具体学科领域

的表现作为学习障碍的全部表现;(3)学习

障碍研究的本意在于帮助儿童解决学习问

题的,因此过分地强调学习障碍不是明显的

身心障碍及不利的外在环境的直接后果并

不适宜。

90学习障碍儿童的主要特征:

(一)学习障碍儿童的神经系统特征:(1)

脑结构轻度异常(2)脑机能异常。A脑功能

成熟迟缓,机能不足;B机能侧化不良

(二)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智力)特征:

(1)感知觉障碍。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是视

觉失调与感知觉整合障碍(2)认知加工速

度。其认知加工速度也比正常儿童显著缓

慢。(3)记忆障碍。(4)元认知发展滞后。

对认知的认识与调控—元认知上。其在元认

知知识与策略运用两方面均不及正常儿童。

他们缺乏对认知过程的自我调控,缺乏连续

性监控与评价。(5)认知风格上以分析型与

冲动型为主。(6)智力结构上存在显著的不

平衡。有关主要发现是:学习障碍儿童的言

语智商(VIQ)明显低于其操作智商(PIQ)。

学习障碍儿童在语言、抽象思维有关的方面

发展滞后,体现出智力在质上的不同特点。

(三)学习障碍儿童个性、社会性特征:学

习障碍儿童在自我概念、归因、社会信息直

觉等方面均存在消极倾向。他们自我概念

差,自我评价低。把自己在学业自我、一般

自我与非学业自我方面的表现都看的比正

常同伴差,而尤以学业自我的差异最为明

显。在归因上存在消极倾向。还存在着显著

的性别差异,男生失败的内部归因倾向减

弱。在社会信息知觉上偏于消极、敌意,知

觉准确性较差。更多的表现出不合群的特

点。(四)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

学习障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中最突出的表

现在高焦虑与抑郁上。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

健康水平不随年龄增长而改善,尤其在13、

14岁前后最为突出。

91学习障碍的诊断的目的

学习障碍的诊断,一方面是为加深对人自身

的认识,另一方面是对学习障碍的诊断和干

预。学习障碍诊断的基本目的是区别、筛选。

诊断既是研究成果实际应用的第一步,又是

学术研究抽取研究对象的手段。

学习障碍诊断的目的:(1)筛选(这是学习

障碍诊断最基本的目的)(2)分类或分班(3)

干预计划设计(4)干预计划评价(用于测量

干预计划的有效性)(5)了解学习障碍儿童

的进步。

92学习障碍诊断的原则:(1)多方法、多途

径测评(2)多指标考察(3)多方面人员共

同商议作出决定

93学习障碍诊断的基本模式:即常模参照测

评、尺度参照测评和以课程为基础的测评。

(1)常模参照测评;这是较早发展起来和最

常运用的诊断模式。直接源于所强调的潜能

与实际表现的差距,基本思路是将儿童当前

学业表现的标准化测评分数与常模对比,并

考验对比差异是否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最常

采用的模式有以下四种:即年级水平偏离模

式、期望函数模式、标准分比较模式和回归

方程模式。期望函数模式的运算因不同运算

单位而有所不同。他们认为预期学业成就年

龄(EA)应考虑三个因素,即心理年龄(MA)、

实足年龄(CA)和年级年龄(GA)。因此期

待年龄EA=(MA+CA+GA)/3,而学习商数

LQ=AA/EAх100%,AA为实际成就年龄,LQ

低于90,就是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起关键

作用的是预期学业成就年龄EA。

回归方程模式采用回归分析。(2)尺度参照

测评; 它是教师或学习障碍研究专家根据

某以衡量学习水平的尺度来评价儿童的学

习成效的模式。以“技能缺陷”观点为其理

论基础,与常模参照测评完全相反。重点在

于确定教学目的与进程。最关键的是水平尺

度的确定。(3)以课程为基础的测评;它以

儿童对日常课程任务完成情况为基础,每日

或每周进行评价,即可有教师评定也可让学

生自己参与评价。该模式主要包括四个步

骤:(1)直接观察与分析学生学习的环境。

(2)分析学生学习的过程。(3)评估学生的学

习成果。(4)诊断分析。

突出特色在于测评的高频率、灵活性及与实

际的学校学习生活结合在一起,见效快而又

简便。以课程为基础的测评(CBA)代表了

学习障碍诊断的发展方向。

94年级水平偏离模式优缺点:

优点:这种模式是最简单易行的,解释也最

为简便。缺点:一这种模式过于笼统,对不

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差异均不敏感;二没有

考虑到其他因素,如智力、心理发展等;三

忽略学校间的差异;四很难及早发现和鉴别

出具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此模式仅适于中高

年级以上的学生。

95学习障碍诊断的主要方法:

(一)神经系统检查;首先要对儿童神经系

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检查。检查的方法有

CT、MRT、脑电图、双耳分听等,重点放在

确定儿童有无皮质异位,对称性改变等。有

时运用“软件神经系统检查”,常做的检查

包括:(1)实体觉实验(2)对指动作实验

(3)指鼻试验(4)两臂伸展实验(5)翻

手实验等。(二)了解个人既往史;是诊断

的重要参考,也是探查学前儿童有无潜在学

习障碍的一种常用方法。(三)行为观察法;

行为观察法有两种形式:一是行为评定表

法,二是应用行为分析法。常用的工具有“学

生评定量表”(小学)等。(四)标准化量表

测验法;这类方法是目前在学习障碍诊断中

运用最为广泛的方法。(1)智力测验,用于

确定儿童是否因智力落后而导致学习困

难,以及用智商估计儿童应达到的学业水

平。智商又化为言语智商(VIQ)和操作智

商(PIQ),一般把IQ>90,VIQ明显低于PIQ

列为学习障碍的可能患者,目前又有用空间

能力、言语概括能力、序列能力和习得知识

四种心理能力来分别考察儿童的发展水平

和模式。(2)成绩测验/学业成就测验,用

于评定儿童是否低成就,这是学习障碍儿童

的主要特征之一。(3)心理过程测量,这是

根据学习障碍病理机制的心理过程缺陷说

设计测验、针对可能造成学习障碍的心理过

程进行评价。常用的工具有“伊利诺斯心理

语言能力测验”和“玛丽安?弗罗斯蒂格视

觉发育测验”(4)动作测验,与心理过程对

感知觉的考察相联。可分为水平测验和诊断测验。(5)社会成熟测验,经常使用的量表为“文兰适用行为量表”,用来评价儿童的社会性行为。

(五)任务分析法和错误分析

以课程为基础的评价模式中的两种主要方法,被认为是最具有实际价值的学习障碍诊断方法。任务分析法从行为主义出发,关注儿童的具体任务表现。错误分析法把诊断重心从任务本身转移到儿童的自我表现上,注重分析儿童的失误。两者的共同特点(1)在于具体而有针对性,这有助于干预方案的判定和评价。(2)这两种方法都费时费力,仅适用于个别辅导而不适用于集体训练。96儿童学习障碍的矫正模式

(一)行为干预模式:以行为主义的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这种模式认为,个体的行为行为可以通过操纵环境刺激或行为后果而加以改变,这其中操纵环境刺激的意义在于特定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操纵行为后果则旨在改变某种行为在未来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内容主要包括:及时强化、代币制、行为合同、“冷板凳”、反应代价,还包括精确教学法、直接指导法和无误过程法。

无误过程法的基本假设是如果可以恰当的安排教学进程,避免错误的发生,那么学生的学习过程会迅速而有效。“刺激形成”和“反应形成”是其中的主要技术。无误过程法主要适用对学习障碍儿童的识字和阅读训练。(二)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强调学习障碍儿童自己形成主动的、自我控制型的学习风格。强调对学习障碍学生进行认知策略训练、自我控制训练或自我指导训练。(1)认知策略训练;以色列心理学家符尔斯坦1980年提出的“工具强化”训练尤为引人注目。被认为开创了认识和干预学习障碍的新方法,他认为个体的问题解决过程包括信息输入、操作及输出三个阶段。(2)自我监控训练;此类干预方法旨在改善学习障碍儿童“任务指向性的行为”。

此模式突出的特点是:(1)尽量指导儿童成为自己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2)重视示范目标策略、方法的运用(3)以儿童的外部言语为中介。(三)同伴指导模式:即让一个学习障碍的儿童帮助另一个学习障碍的儿童,或让学习障碍儿童的同伴(正常)帮助他。(四)神经系统功能的训练:也就是心理过程训练,这是从心理过程障碍说的病理机制假设出发而设计的学习障碍干预方法。巴奇等人1978创造的视觉运动—视觉训练法及苛克1986创造的心理语言训练法是两种广泛使用的训练方法。“感觉综合训练“是伊瑞丝发展起来的。感觉统合障碍可能表现在身体运动协调、结构与空间知觉、身体平衡功能、视听语言功能及触觉防御等五个方面,运用”南加州感觉统和测验“(1980)和“南加州旋转后眼球震颤测验”(1975)或“感觉统合障碍核查表“(1985)可以对儿童的情况进行检查。感觉统合治疗的实施是采取游戏的方式,利用特制器具进行全身运动的,其常用的游戏活动有滑板游戏和圆木游戏等。(五)生化与药物治疗:(1)从生化角度讲,是通过控制机体对某些元素的摄入,试图改变机体的功能,使用的方法包括限制饮食,服用维生素,补充锌、铜等微量元素(2)从药物学的角度说,目前人们所用的药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神经兴奋剂类;另一类是抗抑郁类药物。对于这些药物的用量用以下几步来确定:(1)对儿童的行为做一个预先评估(2)进行一周的保密性测验(3)周末给老师一份评价表,让老师对孩子的行为做出估价,与家长的判断进行比较(4)同医生或其他专家讨论效果。

97怎样运用行为干预模式?

(1)首先,需对行为产生的前提与后果进行仔细分析,这常常是以直接观察为依据的;(2)其次,要确定那些可能引起或强化我们所要克服的过程中,主试要创造出稳定的、结构化的干预环境;(3)干预的规则要明确一致,尽可能以肯定的形式出现;(4)对学习障碍儿童所提的要求在一段时间内应少而明确,并保证随时提醒和反馈。

98认知策略训练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1)对学习障碍儿童的现有策略水平进行测评,明确这些儿童的劣势所在,并确立所要训练的目标策略;(2)向儿童解释目标策略;(3)示范目标策略的使用;(4)言语预演(5)提供低难材料,进行有控制的练习,

并给予反馈;(6)提供与学习障碍儿童所在

年级水平相似难度的材料,进行练习并给予

反馈;(7)测评学习障碍儿童的策略水平;

(8)在实际学习中实现迁移。

99自我监控训练的操作程序有哪些?

(1)任务选择(2)认知模拟(3)明显的

外部指导(4)外显的自我指导(5)模仿悄

声的外部自我指导(6)学习障碍儿童练习

悄声的外部自我指导(7)内隐的自我指导。

100药物治疗的弊端有哪些方面?

(1)约有30%的儿童服药未见疗效(2)药

物并不能改变患儿在家中的行为问题(3)

这些药物都有相应的副作用(4)由于迷信

药物治疗,而忽视了其他治疗方法(5)有

些儿童的父母坚决反对用药。

101 Reschly和Gresham将社会能力概括为

两部分:(1)适应性行为(2)社会技能。

适应性行为包括:独立工作的技能、体格发

展、言语发展及学业能力;社会技能包括:

与他人交往的行为,如接受权威、谈话技巧、

合作行为;与自我有关的行为,如情感表达;

与任务有关的行为:参与行为、任务的完成

等。102社会技能的界定(社会技能的三种

一般性的定义)

(一)一种是“同伴接受定义法”,研究者

主要采用得到同伴接受的程度来界定社会

技能。缺点是:它并不能识别出哪些特定的

行为导致了同伴的易接纳或受欢迎。在对那

些不受同伴接纳的儿童矫正时,无法找到那

些需要矫正的社会性行为。(二)一种是“行

为定义法”,定义为是特定情境下的一种反

应,这种反应将尽可能产生或维持某种强化

行为,尽可能减少或消除惩罚。自然观察法

典型地用于社会技能的行为性评价。优点:

它可以对某些特定的社会行为的前因和后

果进行识别,并能详细说明和具体操作,已

达到评价和干预的目的。缺点:这种定义法

并不能确保这些社会行为就是具有社会技

能的、有社会意义的;并且仅仅提高某些行

为的次数并不能最大限度的对具有社会意

义的目标或结果产生影响。(三)一种“社

会效度定义法”,认为社会技能是,在给定

的情景下,能预测儿童的某些主要社会性发

展结果的行为。这些社会性结果是:(1)同

伴接纳或受欢迎度(2)对自己有重要影响

的他人的评判(3)与前两者都有关的其他

的社会性行为。这种界定法的优点:不仅可

以详细说明儿童在哪些行为和情境中有缺

陷,而且也可以把那些产生重要意义的社会

性结构的行为看作为具有良好的社会技能。

103儿童的社会技能问题

分类:技能缺陷、技能操作缺陷、自我控制

技能缺陷、自我控制操作缺陷

(1)社会技能缺陷;类似于班杜拉所指的

获得性或习得性障碍。这种技能缺陷的矫

正,主要通过示范、指导训练或演练法交给

儿童,具有这种技能缺陷的儿童不知道一个

给定技能的关键性成分。(2)社会技能操作

缺陷;是由于某种社会性行为的操作缺乏足

够的次数,它与缺乏做出这种行为的动机或

机会有关。当这些情绪唤醒反应的出现抑制

了社会行为的获得或操作时,我们分别称之

为自我控制技能缺陷或自我控制操作缺陷。

训练策略包括:同伴引导学习法、社会戏剧

活动、代币制、团体偶联法及对偶然的社会

性为你予以强化等。(3)自我控制技能缺陷;

影响技能获得的一种情绪唤醒反应是焦虑,

焦虑抑制了适时的应对性反应。另一种抑制

社会技能获得的情绪唤醒反应是冲动,它是

社会情境下潜在的短期反应倾向。

断定是否为自我控制技能缺陷依据两个标

准:一是情绪唤醒反应的出现;二是儿童不

会或从未表现出所谈及的技能。解决这类问

题的策略是降低儿童的焦虑,如脱敏法、厌

恶疗法,并伴之以示范、指导训练或自我控

制策略如自我谈话法、自我监控法、自我强

化法。(4)自我控制技能操作缺陷;区分自

我控制技能缺陷和自我控制技能操作缺陷

的关键,是看儿童是否具有这种社会性技

能。以下两种标准来判断自我控制技能操作

缺陷:(a)情绪唤醒反应的出现;(b)很少

表现出所谈及的技能。这种问题的干预方法

集中于自我控制策略;训练儿童对刺激的控

制,易识别潜在的冲突情景,或对儿童偶然

表现出的适当行为予以强化。

104儿童社会技能的评价

一社会测量法;二行为评定法

(一)社会测量法;具体形式分为三类:同

伴提名法、同伴行为描述法、等级评定量表。

(1)同伴提名法是社会测量法中历史最长、

也可能是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积极提名的

分数被看做是儿童的人缘或同伴接纳的指

标。消极提名分数高的的儿童看作是被拒绝

者。(2)同伴行为描述法实际上是一种更加

结构化的提名程序,著名例子如,“班级戏

剧“在行为描述的信度方面,因素分析表现

了良好地内部一致性;聚类分析显示了中等

程度的稳定性。(3)同伴等级评定表,评定

分数与提名分数有着显著的相关,评定法更

多测量了同伴接纳和喜欢程度,而提名法主

要测量友谊的类型。从评定法的信度来看,

等级评定分比提名分信度更高;在评定法的

效度方面大量证据表明同伴评定有较好的

同时效度。(二)行为评价法;具体形式分

为:等级评定法、直接观察、行为角色扮演、

自我报告法。(1)等级评定法由教师和父母

完成的行为检查表和等级评定都是儿童社

会技能测评中常用的方法。可由提名、排序、

检查表、等级量表的等多种形式获得。(2)

直接观察;直接观察法直接对儿童的行为进

行功能分析。(3)行为角色扮演;是直接观

察的一种变式,采用了更多结构化或标准化

因素。要求儿童面对场景做出就像真正碰到

同一情境时一样的反应。(4)自我报告法;

主要受这种方法的主观性和缺乏关联效度

的影响,成分包括自我概念、孤独、控制点、

焦虑、愤怒、自我效能和自主性,各种自陈

量表在项目特异性、项目形式、范围、重点

上各不相同,例如“儿童行动倾向量表”

(GATS)“儿童自主行为量表”(GABS)“马

森特儿童社会技能评价”(MESSY)中的“儿

童自陈表”。GATS有中等的重测信度、分半

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自主量表和攻

击量表作为区分依据。GATS分数与公认的

GATS量表有显著的相关。

105行为等级评定法的优缺点

优点:经济、易于施测、易于评分、有良好

的重测信度和评分者间信度。在效度方面,

教师评定的等级能预测直接行为观察、诊断

性分类以及同伴社会测量的结果。

局限:(1)不能确定具体的问题行为或技能

缺陷,这种笼统性评价资料与特定行为资料

之间存在差异。(2)教师和父母观察儿童同

伴之间密切交往的机会有限,从而影响到其

他等级评定。(3)等级评定受到评定者偏差

的影响,具体项目的特异性和评定者的特点

都影响评定者之间的一致性。

106直接观察法的优缺点

优点:(1)对观察所得资料作出解释时无需

更多的推测(2)能同时确定目标行为和主

要的背景变量两方面的信息(3)可重复、

连续使用,能满足连续性实验的要求(4)

对确定社会技能干预的训练效果很敏感(5)

测量社会技能干预效果时若将直接观察与

好的社会效标结合使用,则建立特定性为与

社会效标之间的功能性关系从而可以确定

哪些行为变化,导致了同伴接纳和教师总体

评定的改善(6)能记录连续性的社会交往,

从而能对社交困难做出更为准确的定义(7)

可以了解相关联的行为系列,这些共同发生

的行为系列中一种行为的变化将会影响到

其他行为的发生(8)由受过训练的观察者

得到的观察资料信度很高,且不受等级评定

中偏差因素的影响。

局限:(1)首先,直接观察受观察环境的局

限(2)形成和维持友谊或同伴拒绝的重要

的交往行为可能发生频率很低,以至于难以

做出可靠的观察判断(3)花费较大,观察

着都要求受过专门训练,要使资料可靠有

效,需要对同一情景多次观察(4)可能对

社会行为做出定量评价而不是定性评价。

107儿童社会技能训练的一般策略

(1)前控制:主要集中于识别和改变先前

的环境,或者为儿童的适当行为操作提供场

合,以便同伴间积极的社会性互动。

(2)后控制:是对儿童的行为进行随后控

制的一系列过程,基于以下设想:儿童的不

良社会技能主要源于儿童的适当行为未得

到及时的强化。其训练的方法包括:对偶然

的社会性行为及时强化、代币制、团体偶联

法,以及家庭为基础的偶联法。

(3)示范:用现场或象征性的动作示范来

教给儿童社会技能。

(4)认知—行为技巧:包括指导训练、行

为演练及自我控制技巧如自我指导、自我监

控、自我强化等,来教给儿童社会技能。

108社会技能训练的结构化学习模型

社会技能训练(SST)的结构化学习理论是

以指导性教学模型为基础的。指导性教学是

一个以技能训练为目的的诊断与培养模型,

它由四个步骤组成。首先,用可观察到的术

语来详细说明这种行为的动作成分及行为

发生的条件;第二,使用Brockman所描述

的步骤来评价各种行为;第三,指出由评估

所确定的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策略;第四,

检验教学过程对社会技能成绩效果的实证

效度。这个定义—评估—教学—鉴定(DATA)

模型常被应用到学生所表现出的每一种有

缺陷的社会行为中。教给儿童学业和社会技

能的最好的方法是通过直接的指导。教授社

会行为的最有效的方式是指导性教学。

109社会技能训练的结构化学习的基本步骤

(1)建立需要;(2)确定技能成分。应掌

握的社会技能还有(a)明确谈话的主题(b)

与另一个人打招呼(c)进行目光的接触(d)

作简短地介绍性谈话(e)确定他人是否在

听(f)转到步骤(a)所确定的主题上。(3)

示范;示范是传授社会行为最有效而且效率

最高的方式。示范需要的心理过程:(a)注

意(b)保持(c)运动再现(d)动机。恰

当的示范榜样可以减少,某些情绪唤醒反

应。现场示范是最实际和最灵活的教学过

程。(4)演练行为;行为演练代表了一种结

构化的角色扮演形式。对行为的反馈是行为

演练阶段的一个关键步骤,反馈采取一系列

形式,包括正确指导或表扬,对正确的行为

予以实物强化以及儿童评价自己行为的自

我评价。(5)一般化训练;Stokes和Baer

(1977)提出如下教学推广策略:(1)寻找

在“自然”群体状态下的反应。(2)训练更

多的示范榜样,并且使他们各不相同。(3)

减少训练中对刺激和反应的实验控制。(4)

使用在一般情境中可能发现的刺激。(5)对

达到所期望行为的正确自我报告进行强化。

110儿童适应性行为的界定

道尔1953年定义,对心理缺陷的定义最重

要的一条是:“社会无能导致了心理功能的

低下。”“适应性行为”的理论建构则大约是

在1960年提出的。

111对适应性行为的基本理解

首要问题就是适应性行为的定义问题。

(1)发展观;对于各种适应性行为的一些

共同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所有的定

义都提到了发展的标准。AAMD的心理障碍分

类系统提供了发展标准的最清楚的阐述。他

一生分为三个年龄阶段:学前期、学龄期和

成人。学前期主要标准是感知运动技能的发

展,与人沟通的技能包括言语和语言的发

展,自助行为的发展,还有社会化包括和他

人的正确交往。学龄期,AAMD认为包括青年

期和少年期,发展的最重要标准是能在实践

中应用基本的学习技能,在面对外界环境时

能做出有效的推理判断。还包括社会技能的

获得。在青少年后期和成人期,发展的标准

是能够独立进行社交活动,承担工作任务,

其中包括经济上的独立。这些标准是按等级

顺序排列的。(2)环境因素或文化因素;另

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共同特征是:随着时间或

文化传统的改变,行为的预期结果不同。

(3)适应性行为的一些共同研究领域;

112对适应性行为定义的差异性

有争议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学龄期。认知能力

或者说学习能力的水平是最基本的议题。这

些争议是适应性行为的定义之所以成为决

定和实施最佳训练法的唯一的最重要的议

题的原因。(1)发展任务理论;学龄期发展

的基本任务是获得进入成人期所必需的技

能。(2)在学校情境下的适应性行为;强调

基本的认知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AAMD对适

应性行为的定义强调学业成就。和基本的智

力技能。

(3)非学校环境中的适应性行为。

113儿童适应性行为的评价

一定的智力能力是一个人独立的前提,而拥

有社会技能是他在社会上生存的基础。

(一)对适应性行为进行评价的目的:

最主要目标是分类—安置或制定计划—进

行干预。资料收集的过程应该达到一定的标

准:测量项目应该在所测量的领域中具有代

表性;要有一个好的常模,与常模进行比

较得出的分数应该等值,所得分数应该有很高的信度;使用不同的工具来收集数据,测量工具必须有较好的预测效度。

(二)目标群体:进行测评的另外一个基本方面是要考虑到被评估的对象,也就是目标群体。一类是具有轻微障碍、处于边缘和正常之间的群体,另一类是有严重障碍的群体。(三)对适应性行为的测评

是由对其概念的理解、测量的目的和目标群体三者共同决定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建议,即测量时应考虑到能力的几个指标而不是单一的得分。在测量时,应使用多维的测量工具或多重的测量过程,同时利用多重信息。临床诊断即从各种各样的信息源中抽取几类有用的信息进行评价,由此来对适应性行为做出正确判断。我们应该避免两种极端的认识,一种是完全抛弃适应性行为的测量工具,因为它们存在技术上的局限性。另一种是在“求全”的错误思想的指导下,使用每一种自己知道的量表。特点:(1)标准化了的适应性行为测量工具在实践中可以在各种情况下使用,包括对落后儿童的前测或是再测。标准化的适应性行为大部分包含他人评价法。(2)另一个比较重要的特点是大多数适应性行为的测量工具都是典型行为测量。(3)第三个适应性行为测量工具或程序的特点是它和教育的相关性。

(四)适应性行为资料的收集

(1)评分和量表;我们只能通过与其他各种标准相比较,把得分和量表作为对适应性行为的临床诊断的基本信息。(2)分类标准;智力的成分被描述为“对智力能力的有效替代”。再做分类—安置决定时,不得不遵循和使用SDE对适应性行为的定义和其规定的分类标准。

114儿童适应性行为的训练

根本目的在于对存在适应性行为问题的儿童进行有效地干预与训练。

(一)制定训练计划或干预措施;对于轻微障碍儿童,独立能力和自我支持是训练中最基本的要求。培养儿童社会技能的方法,其中包括提出建议、进行咨询和小组干预。(二)适应性行为的训练过程;在评估中使用适应性行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基本的思考:概念、目标群体、评价目标;最基本的第一步是弄清评价的目的、目标群体和适应性行为的概念。具体情况包括评价目的、目标群体和所使用的对适应性行为的定义。目标群体应该涉及到学生的年龄和行为水平,适应性行为的概念中应该指出对其基本认知、所包括的基本领域。(2)适应性行为的评价必须与概念、评价目的和目标群体相一致(3)必须从多方面对适应性行为进行评价、分析(4)在判断学生是否有心理障碍时,适应性行为是应该考虑到的一个中心问题(5)在对儿童行为进行解释或判定时,一定要注意适应性行为的局限性。适应性行为的指标:(a)包括使用由临床判断所得到的信息(b)避免只考虑单一的或总体的分数(c)做决定时采用合适的原则。(三)总结。对适应性行为的理解即具有发展性、相对的文化性,AAMD的描述是最好的解释,它指出不同的年龄群体适应性行为具有不同的标准。对于学前期儿童,最主要的标准是自助能力、心理能力发展和语言发展。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在学校中学习、应用所掌握的应付环境技能,和社会技能是主要的标准。对于成年人,自立能力和自我支持是主要的标准。

115各具特色的辅导理论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特质—因素理论、发展理论、心理动力理论、行为理论、人类类型理论、职业决策理论等。

(一)特质—因素理论;这是一种产生最早而且流行甚广的职业指导理论,其基本点是“人与工作相匹配”。这种理论的前提假设:(1)所有的人在发展和成长方面都是存在着差异的,每个人都具有自己及独特的能力模式和人格特征,人的这种心理特质是可以客观测量的。(2)某种能力模式和人格模式与某些职业存在着相关。职业指导就是解决个人的兴趣、能力和工作要求与工作环境相匹配的问题。职业指导的步骤:第一步,职业指导者对被指导者的能力和人格特质作出评价;第二步,职业指导者要熟悉各种职业对人的要求,并向学生提供有关的职业信息;第三步,使人之相匹配。这种理论是以人格的特质作为依托的。

(二)发展理论;这种理论产生于20世纪

50年代,主要代表是萨帕、金兹伯格和蒂德

曼,他们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终生的

过程。人的职业发展分成五个阶段,即成长

阶段(0—14)探索阶段(15—24)建立阶

段(25—44)维持阶段(45—60)退休阶段

(60岁以上)

(三)心理动力理论;这种理论源于心理分

析理论,试图以心理分析的方法来研究职业

选择的过程,认为所有的职业都可以归入代

表心理分析需要的职业群。产生职业问题的

当事人则可能有五种情况:(1)依赖性(2)

缺乏信息(3)自我矛盾(4)选择时的焦虑

(5)没有问题。心理动力理论积极使用测

量工作,其目的是为了诊断、评价个人资料,

以及激发个人进行自我探索。

(四)行为理论;该理论认为影响人的职业

发展过程的因素包括:遗传素质和特殊能

力;环境状况和特殊事件;学习经历;工作

取向的技能,其中包括解决问题的技能、工

作习惯、认知历程、情绪反应等。他们重点

关注焦虑对个人职业决策时的干扰作用。

(五)人格类型理论;这是最有影响的职业

辅导理论,由美国霍兰德发展。认为人的人

格分为六种类型:现实型、艺术型、社会型、

研究型、企业型、常规型。人的人格类型是

可以测定的,社会环境的类型也是可以区分

开来的。

(六)职业决策理论

强调职业决策意识与决策行为在人的职业

成熟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职业指

导的基本任务是探究和解决职业决策问题,

促进个人决策意识发展,培养决策能力。职

业决策过程包括下列步骤:提出问题,确定

目标;搜集资料;考虑各种可能的选择方案;

探讨各种结果与目标的关系和价值问题;比

较选优,作出决定和执行决策。

116高中生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

(1)专业兴趣测试;制定的“专业兴趣调

查表“(2)收集专业信息;这主要包括专业

要求、毕业去向等。(3)填报志愿的策略;

吸取各方面的合理意见,充分了解招生信息

很重要,最重要的还是考生自己的成绩。第

一志愿的选择非常重要。

117青少年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

(1)青少年就业的途径;在城镇,青少年

多进入第三产业,从事一些服务性的工作,

也可以从事个体经营。在农村,青少年就业

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回乡从事农业生

产;二是到乡镇企业工作;三是到城市做工,

参加城市经济建设和第三产业的工作。

(2)青少年就业前的准备;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a)首先,要正确的认识自己,

对自己的兴趣愿望、能力倾向、身体条件、

自身的价值取向等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价。需

要职业指导专家帮助青少年。目前在世界范

围内应用最广的是职业心理测验,最有名的

测验是霍兰德的“SDS测验”在《职业选择》

中提出了六种人格类型。(b)要了解所希望

从事的职业的基本情况。青少年要了解四个

方面的信息:一是社会的职业状况及其职业

需要;二是相关的职业介绍或工作分析;第

三是就业机会的信息,所为就业机会的信息

是有关当时或未来职业岗位发展的动态资

料;第四,通过一些专业的职业介绍与服务

机构了解职业;第五,浏览报章、杂志上的

招聘信息。(c)为求职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

(3)求职面试的技巧;内容:其一,“谈谈

你自己”这是面试最常见的话题。该问题的

关键是要尽量说明求职者为什么适合所申

请的工作。其二,“你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想知道求职者对他们单位关心和了解的

程度。其三,”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此

问题的目的是考验求职者是否坦率、诚实,

能否具有良好的心理平衡能力及对自己是

否有充分的认识。重视自己的服饰、举止很

重要。在指导求职者时,采用认识辅导。

118对学校心理学前途的看法

(1)荷林渥斯的观点:在1933年对未来四

分之一世纪组坐了预言。

(2)美国心理学会第十六分会的构想:第

十六分会(APA)。1951年,伯莎?卢基就任

第十六分会主席时做了预言。塞耶会议重点

说明了预言。第十六分会还成功地提出了美

国职业学校心理学家的培训指标和资格认

定。

(3)20世纪60年代的观点:欧希在1960

年对未来做出了一番描绘。1963年赫斯特预

言对学校心理学家将有很大的需求。马加里

1967年的理述更为全面。格利纳斯夫妇也做

了肯定的描述。

(4)20世纪70年代后关于前途的观点:巴

登和贝奈特在1974年提出。巴登后来把学

校心理学家包括在学校心理学内的观点

(1983年)的模型。另一观点是由廷德尔在

1979年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赫容夫妇

和汉庄(1984)表示对持续的身份问题、博

士等问题的关注。美国全国学校心理学在职

培训网络在1984年发表了《学校心理学:

培训和业务蓝图》一书。菲利普1990年做

了预言。

(5)对前途的悲观看法

119对学校心理学未来的展望

一般认为对将来行为的最好预言来自现在

的行为。我们预测将来变革的能力取决于我

们能否成功地识别出最有可能变化的职业

调节因素(环境):他们变化的方向以及这

些变化对鉴定、发证书和开业可能发生的相

对影响。未来的发展是巨大的质的发展和有

限的量的增长。

(1)同一理论方向的可能性;人们的各种

统一的主题:格雷的数据导向的问题解决

者;日格的教育程序编制员;怀特的学校教

育心理学;巴登的应用教育心理学;艾略特

和魏特的交互决定论;最后是发展的、家庭

和社会系统取向。我们的联合应该集中于心

理学在教育上的应用。

(2)学校心理学服务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1)为整个学校的学生服务;所有这些儿童

都应该被看做是处于学校心理学的适当服

务范围之内。(2)为更大的年龄范围的人群

服务(3)关心整个社会的福利;学校里文化

的多样性在环境中将相当明显。

(3)学校心理学家的责任与角色进一步明

确;角色澄清还需要辨别角色和功能两词之

间的区别。批评学家们实际意思是学校心理

学家需要调整评估角色的功能以包括更多

与教育有关的测评或评价形式。我们把评估

角色看作是大部分学校心理学家在传统和

非传统领域实践的中心。在“儿童分类者”

角色之后是“儿童救助者”的角色。补救也

包括家庭和学校环境。把角色看做“工程”

角色。

(4)容忍多样性;通过离心式的多样化而

成熟起来的。学校心理学还必须在职业背景

下更好的抓住他们的“位置”。巴登和巴奈

特(1974)把学校心理学分为三个阶段:第

一阶段为测验者阶段,第二阶段为临床诊断

者或顾问阶段,第三阶段为独立的开业者。

同样的概念贯穿于《学校心理学:培训和实

践蓝图》。

(5)学校心理学所提供的最普遍的服务将

是什么;在确定学校心理学的服务范围时,

有几点必须注意:(a)首先要谨防赶潮流。

学校心理学家应该避免“赶时髦”以免频繁

更换服务功能。我们必须小心善意但易逝的

政治运动带来的政治潮流。同时应该坚持职

业本身的宗旨。注意特拉赫特曼的建议,即

避免赶潮流,既理解人,也理解相互作用,

同时重视各种评估技术的互补性。(b)其次,

重视学校心理学的心理健康定向。预计学校

心理学家将增加与心理健康有关的服务。

(c)谨慎变革。学校心理学家主要的角色

是评估,大部分变革指向干预和咨询的方

向。格莱德勒考虑传统评估形式的需要就改

变为非传统的角色和功能,学校心理学的历

史与特殊教育的历史联系很紧。前途是光明

的。

120我国建设学校心理学的必要性

我国开展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既是心理科学

自身建设的需要,又是教育实际的需要。中

国心理学建设的任务之一是健全心理学的

各个分支。学校心理学既是重要的心理学分

支,又是当前国际心理学界,与临床、咨询、

工业三个心理学分支并列的具有开业资格

的四大职业心理学之一。1993年10月,中

国心理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成立时,把学校管

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改为学校心理学专业

委员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人的发展中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和心理

的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应包括旨在提

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已不

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和没有疾病,

而且包含良好地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

能力,即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

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

要条件。

121对中国学校心理学建设的设想

(1)是队伍建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学

校心理学家的资格和训练提出过三项要求:

(a)具有教学文凭或教师的合格证书(b)

五年以上的教学经验(c)系统修完有关心

理学课程。从中小学教师中来培养学校心理

学家。

(2)是课程与学位。学习心理学专业的课

程由心理系或教育系(学院)设置,许多课

程要求有特殊教育的内容。此外,要有学习

实习。

(3)学校心理学的目标与任务。美国学校

心理学的主要目标是,为儿童与青少年提供

直接和间接的心理学服务,以改善他们的心

理健康和学业成就。在我国学校心理学的建

设中,要强调学校心理学为学生心理健康服

务的目标抓好三项基本任务:(a)与学校工

作相协调,这是主要目标和任务(b)与家

庭教育相协调(c)开展学校心理学课题研

究。

(4)四是学校心理学家的专业作用和专业

培训。目前中国学校心理学家的培训主要依

靠四方面力量及其配合:(1)占我国心理学

家队伍70%以上的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心理

学家(2)探讨变态心理、临床心理的“医学”

心理学家(3)研究残疾、弱智者心理与教育

的特殊教育专家(4)在近年来发展较快且日

趋成熟的心理测量专业专家。

122科学性与实效性是当前学校心理学建设

的两大支柱?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主要成果有:第

一,中小学特别是城市的中小学越来越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第二,高校与科研工作者走

向实际;第三,编写素材,积极探索和实验;

第四有相当一批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以预防为主。

(1)不科学和无实效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

教育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对现

实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认识上没有一个

统一的指导思想。第二,误认为谁都能搞心

理健康教育。第三,一些地方没有把心理健

康教育当做大事对待,而是作为一种创收的

手段,一种赚钱的方式。

误导出现的问题:首先是不少学校不能按照

科学方法来办理。其次是无效性,不能深入

学生实际,没有针对性。其二是不懂得心理

教育的职业道德。

(2)提高学校心理学科学性与实效性的对

提高科学性,学校应首先组织从事心理健康

教育的学校实际工作者认真学习学校心理

学。在选择教材上,要重视教材的系统性、

可操作性;在教育手段上,以人为本;在评

价方法上,注意运用学校心理学的科学手

段;在建立心理档案方面,要按科学程序进

行;建立心理咨询室时,是典雅、温馨、安

全、舒适的统一。

提高实效性,首先,必须以面向全体学生为

主,个别辅导为辅,是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

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其次,必须强

调行为训练。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题目:人类在背诵英语单词时,英语单词的长度和被试背诵的时间是否影响背诵者的记忆效果 1假设 1.1选用短的英语单词背诵时,背诵者的记忆效果比选用长的英语单词好; 1.2背诵英语单词的时间长的比背诵时间短的记忆效果好 2变量及额外变量的操纵方法 2.1自变量:单词的长度,背诵时间 2.2因变量:背诵者的记忆效果(在分析中,选取单词默写正确个数为 2.3额外变量:被试的性别、智商水平,疲劳效应等 2.3.1额外变量的操控方法: 2.3.1.1选择性别数量上相等的被试(男10女10) 2.3.1.2选择在同一智商水平(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被试 2.3.1.3让被试在实验中休息 3被试的选择及分组 选取男女被试各10名,每位被试接受四种水平(长单词—长时间、长单词—短时间、短单词—长时间、短单词—短时间)的实验处理 4实验实施过程及方法 4.1选择100个英语单词(其中,长短单词各50个)作为实验材料,20名被试把他们随机分配到四个处理水平上,每个处理水平上分配5名被试。 4.2让每组被试记忆单词,短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5-6个字母的单词,长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9-11个字母的单词;记忆的短时间为5分钟,长时间为10分钟。 4.3记忆时间到时,让被试默写自己记忆的单词;批改被试默写的单词 二、计算机键盘与水平面可有三种倾斜度:0度、10度和15度,试设计一项实验来证明,哪一种倾斜度最有利于输入字符。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1. 提出假设:在计算机和水平面之间的三种倾斜度中,0度,10度和15度中,打一段相同的材料(使用相同的语言),在完成任务以后,比较一下哪种任务完成的时间是最少的,假设倾斜1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最少的。 2. 被试 筛选被试:筛选被试:在对被试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在进行最后的测试之前,要对每个被试进行测试。让所有被试在同一个房间里进行,给他们500字的中文文字,在最后的结果中筛选出在3-4分钟内完成的被试,这样能够排除掉打字技术对成绩的干扰。其中选出被试45名。每个被试分别接受三个水平的实验处理(0度,10度和15度)。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3. 实验材料 3台配置一样的电脑,分别是:0度,10度和15度。 分别给被试呈现不熟悉的材料,避免对材料有熟悉度,每段文字500字。 4. 实验程序 (1) 把被试统一安排在指定教室进行,事先不需要太多的交流。 (2) 指导语: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行一项文字输入的测试。在屏幕中央将会出现一篇文字,请您以最快的速度输入文字。在我说开始后,大家可以开始了。 (3)电脑自动记录被试完成的时间。 (4)进行数据分析。 三、研究者要探讨灯光强度与颜色对反应时的影响,试设计一个2×2实验研究范式。(要求说明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是组间设计还是组内设计,被试如何分组,实验结果如何整理等) 参考答案: 实验设计:采用2×2多因素实验设计。 该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有两个:灯光强度:分为强、弱两个水平,灯光的颜色:可分为红、绿两种不同颜色的灯光。这样,共有四种实验处理:红色的强光、红色的弱光、绿色的强光、绿色的弱光。 因变量:记录每个被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反应时间。 控制变量:所有被试的练习次数、准备状态、额外动机、年龄以及其他个别差异应保持相等。

学校心理学试题及标准复习资料全集

学校心理学试题及标准答案全集 学校心理学试题及标准答案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21分) 1.学校心理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的年龄一般界定在( ) A. 0-18岁 B. 5-18岁 C. 6-12岁 D. 6-15岁 2.学校心理学家对多动症儿童采取( ),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A.认知疗法 B.药物疗法 C.食物疗法 D.行为矫正 3.世界卫生组织于1989年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将学习障碍归于( )类别下 A.知觉障碍 B.运动障碍 C.后天脑外伤 D.发育障碍 4.当前最有影响的职业辅导理论是( ) A.发展理论 B.人格类型理论 C.心理动力理论 D.行为理论 5.瑞文推理能力测验的材料是由( )组成 A.60道逻辑题 B.60张图案 C.60道数学题 D.60道文字题 6.社会技能缺陷是一种( )缺陷 A.无情绪唤醒反应的获得性 B.无情绪唤醒反应的操作性 C.有情绪唤醒反应的获得性 D.有情绪唤醒反应的操作性 7.到1940年为止,美国至少有( )州通过教育管理部门给学校心理学工作者颁发资格证书 A. 1个 B. 2个 C. 5个 D. 10个 8.咨询的时间限定一般为( ) A. 30分钟左右 B. 1小时左右

C. 2小时左右 D. 3小时左右 9.心理咨询的技法不能归为下述理论领域( ) A.精神动力论 B.人本主义 C.机能主义 D.行为主义 10.根据班杜拉的观点,观察学习的作用有( ) A.学会新的行为方式 B.抑制或去抑制某些行为 C.促进某些行为 D.以上3种作用都有 11.学习障碍者的神经系统有这样的特种( ) A.脑结构轻度异常 B.脑结构严重异常 C.低级中枢功能异常 D.以上3种都有 12."班级戏剧"是一种社会测量法的( )操作形式 A.同伴提名法 B.同伴行为描述法 C.同伴等级提名法 D.同伴成就评定法 13.美国心理障碍协会〔AAMD〕的心理障碍分类系统提供的发展标准认为,人的一生分为3个年龄阶段,即:( ) A.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 B.儿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C.学前期、学龄期和成人期 D.小学期、中学期和成人期 14.非结构访谈的特点是( ) A.发挥访谈者和被访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B.容易定量分析 C.不利于加深和拓宽对问题的研究 D.对访谈者的要求低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9分) 1.学校心理学服务范围有( ) A.高等学校 B.慈善机构的心理诊所 C.宗教团体 D.地区教育机构 E.社区机构 2.心理测量有下述特征( ) A.间接性 B.相对性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完整版)北师大教育心理学电子版教程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课堂讲义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不限于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应扩展为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范围里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交互作用的规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 二、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五要素) (一)学生 学生特征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二)教师 学生式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教师这一要素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宏观上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注重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四)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过去,教学媒体被视为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容量的大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教学环境

学校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校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的三大领域:( B) A、学习、生活、工作问题 B、学习、适应、成长与发展问题 C、学习、生活、就业问题 D、学习、亲子关系、师生关系问题 2.学校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一个不同之处是(D) A、研究领域不同 B、研究对象不同 C、研究范围不同 D、学科对象不同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校心理学的观念与原理的是(D) A、综合性、发展性的原理 B、教育性和人性的原理 C、个别咨询与集体辅导的原理 D、理性与非理性的原理 4.问卷法包括的方式一般有(B)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5.心理咨询中,当来访者心理抵抗强时,应采用(A) A、展开式提问 B、关闭式提问 C、先关闭后展开 D、上述都可以 6.学校心理咨询室的面积可在(C) A、6平方米左右 B、10平方米左右 C、10-16平方米左右 D、16-20平方米左右 7.罗杰斯认为心理咨询的三个要素是(A) A.关怀、理解、尊重B、表扬、鼓励、支持 C、学习、自我、适应 D、了解、指导、帮助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减轻教师职业压力的方式是(D) A、建立教师的心理咨询机制 B、提高教师自我修养的水准 C、改善学校教育的气氛和环境 D、提高学生的素质 9.家庭心理咨询的两个咨询原则是(C) A、倾听原则、中立性原则 B、倾听原则、客观性原则 C、中立原则、客观性原则 D、倾听原则、保密性原则 10.攻击性强、反抗性大、在学校中欺负别的同学的儿童最可能来自(B) A、支配性家庭 B、拒绝型家庭 C、过保护型家庭 D、不一致型家庭 二、名词解释(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最新教育学心理学试题以及答案

最新教育学心理学试题以及答案 想参加教师资格证测试的伙伴们是不是对教育学和心理学这两 学的试题有点担忧呢?下面是收集的最新教育学心理学试题以及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C)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 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 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 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D)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B)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C)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C)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B)

学校心理学大纲

[06058] 学校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二年一月 指定用书:《学校心理学》,林崇德、辛涛、邹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参考书:1.邓明昱、郭念峰:《咨询心理学》,中国科技出版社,1992 2.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刘翔平:《学校心理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 Ⅰ.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学校心理学》是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的考试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检验考生对学校心理学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及应用能力。 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心理学应用和服务于青少年学生的具体表现。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学校心理学是顺应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设置的。本课程强调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注重对考生在基本理论、方法和能力上的培养。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掌握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技术,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常见问题,了解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以及行为矫正和训练的方法。 Ⅱ.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应理解学校心理学的实质,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了解学校心理学的缘起以及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理解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难点是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一)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性质 (二)学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缘起 (一)社会问题 (二)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 (三)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 (四)危机期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二)学校心理学在学校里所扮演的角色 第四节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一)普通心理学是学校心理学的基础

学校心理辅导试题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导论 1、学校心理辅导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C )。 A、心理抗病能力 B、身心健康发展 C、人格健全发展 D、社会适应能力 2、学校心理辅导以(B)为机制。 A、他助—自助—互助 B、他助—互助—自助 C、互助—他助—自助 D、自助—他助—互助 3、下列有关心理辅导的描述,哪一个判断是错误的?(A) A、它是一种带有批示性的说服 B、它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 C、它不是一种替代,而是一种协助与服务 D、它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 4、学校心理辅导是以(D )为主的多学科综合的教育方法与技术。 A、行为科学 B、教育学 C、社会学 D、咨询心理学 5、异常心理的划分标准中,比较客观准确,但运用范围比较狭窄的是(C) A、经验标准 B、社会规范标准 C、临床诊断标准 D、统计学标准 6、异常心理的划分标准中,较多为临床心理学家采用,但受时间、地区、习俗和文化等条件影响的是( B )。 A、经验标准 B、社会规范标准 C、临床诊断标准 D、统计学标准 7、异常心理的划分标准中,确定一个人的行为异常与否是以其心理特征是否偏离平均值为依据的是( D )。 A、经验标准 B、社会规范标准 C、临床诊断标准 D、统计学标准 8、艾里克森把人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小学生正处于(C )。 A、自主性对羞怯、疑虑B主动性对退缩内疚 C、勤备进取对自贬自卑 D、同一感对同一性混乱 9、艾里克森把人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初中生正处于(D )。 A、自主性对羞怯、疑虑B主动性对退缩内疚 C、勤备进取对自贬自卑 D、同一感对同一性混乱 10、艾里克森把人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高中生正处于(D )。 A、自主性对羞怯、疑虑B主动性对退缩内疚 C、勤备进取对自贬自卑 D、同一感对同一性混乱 11、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这体现了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哪一特点?(C ) A、不平衡性 B、自主性 C、进取性 D、社会性 12、“言必行,行必果”,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的哪个方面?(B ) A、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B、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 C、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D、完善的自我发展目标 13、“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的哪个方面?(A ) A、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B、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 C、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D、完善的自我发展目标 14、“君子坦荡荡”,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的哪个方面?(C) A、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B、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 C、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D、完善的自我发展目标 15、“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的哪个方面?(D ) A、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B、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 C、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D、完善的自我发展目标 16、与西方文化相比,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心理健康的论述不大强调(D)。 A、良好的人际关系 B、适当的自我约束 C、积极的生活态度 D、创造性与独立性 17、下列哪些行为不属于一般的心理状态失调或行为问题?(D ) A、自卑 B、孤独 C、多动 D、恐惧症 18、反对传统的以咨询者为中心的咨询方法,提出以当事人为中心,给当事人自我认识的机会的心理学家是(A )。 A、罗杰斯 B、马斯洛 C、艾里克森 D、弗洛伊德 19、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这属于学校心理辅导的(A)。 A、发展性目标 B、防治性目标 C、教育性目标 D、社会性目标

2017高校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6套题)

2017高校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学校心理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部分学校心理学的背景与框架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一、学校心理学的对象与性质 学校心理学家工作领域主要是小学生也包括部分非教育系统 学校心理学家的服务对象为在校学生(主要是5-18岁)及其教师、家长 学校心理学家的工作重点是问题学生 学校心理学的服务内容包括:心理预防和心理卫生、心理咨询、诊断性评价、行为矫正、学习指导、职业指导 学校心理辅导的三个层次(徐光兴,2000):发展性心理辅导、预防性心理辅导、治疗性心理辅导。 学校心理学的特点: 1)实用性/应用性:理论的应用性很强、直接的心理学服务 2)综合性:多学科渗透 3)职业性:有专职工作人员;要求执照开业,并遵守职业法规;有酬劳动。 学校心理学家的角色与职能:测评、咨询、干预。 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缘起 一、社会问题 (一)国外学校心理学产生的社会原因 西方三大社会问题:犯罪、毒品、家庭破裂 日本学生三大问题:学校恐怖症、压力症等问题严重;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欺侮问题;校园暴力。 (二)我国开展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社会原因 社会原因——新旧体制转化、应试教育、离婚家庭、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不当、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 社会问题——犯罪率上升、自杀、吸烟吸毒、网瘾。 二、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 计算机普及、溺爱、升学压力 三、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 学校心理自行事业的发展促进学校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推广,学校心理学家已成为学校心理咨询的主力军。 四、危机期问题的讨论 ·危机论 第三节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为了给儿童青少年提供具体的、高质量的服务,学校心理学家一方面要深入实际,凭借临床的敏锐以发现、解决学生的问题为首要任务;另一方面,他们还要从事课题研究,运用研究的智慧以提高服务的科学性。 学校心理学家研究的课题主要是应用性课题。 一、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儿童多动症矫治的研究 ·离异子女心理特点及其良好适应性的研究 ·问题儿童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学习困难、学校恐惧症 ·青少年抽烟问题的探究 ·青少年上网成瘾、自杀、接触毒品、性问题等等。

《学校教育心理学》测试题

《学校教育心理学》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10×2=20) 1、调查法:调查法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2、观察: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考查或调查;清朝官员的名称。 3、需要: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4.思维:思维是思维主体处理信息及意识的活动。 5、想象: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6、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7、注意: 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8、知觉: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9、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10、幻想: 是指违背客观规律的,不可能实现的,荒谬的想法或希望。 二、解释下列现象(2×5=10) 1、吃完药再吃糖,觉得糖更甜了—感觉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知觉 3、一边记笔记,一边听课;有意注意 4、暗淡光线下,粉笔总是白色的—感觉 三、简答题(2×5=10) 1、评价是否产生学习的标准是什么? 所谓评价标准,又称评判标准是指人们在评价活动中应用于对象的价值尺度和界限.评价的客观性因素是评价标准具有科学性的重要依据。是指相对于评价准则所规定的方面,所确定的优良程度的要求,它是事物质变过程中量的规定性.评价标准是评价活动方案的核心部分,是人们价值认识的反映,它表明人们重视什么、忽视什么,具有引导被评价者向何处努力的作用。 2、干扰说的内容是什么? 强调新旧材料之间互相干扰,遗忘是由于记忆材料互相抑制,使所需要材料不能提取出来。提到干扰说,必要涉及两个概念——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称前摄抑制。在无意义材料的记忆中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极大,是造成大量遗忘的重要原因(有意义材料受其影响要小些)。阅读一篇长文章,总是首尾印象深刻,中间部分不易记住,这是因为开始部分只受后摄抑制的影响,末尾部分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中间部分则同时受到两种抑制的影响。 3、学习理论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学习理论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过程

《学校心理学》模拟试卷B+答案

《学校心理学》模拟试卷(B卷)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下面哪些是属于学校心理学发展阶段中孕育阶段的事件:( ) A.开设了第一家儿童心理诊所 B.编制了第一个智力量表C.成立了美国心理学会 D.召开塞耶会议 2.人格发展障碍的矫治方法有( ) A.认知疗法B.行为疗法C.心理训练D.改善学生外部环境 3.家庭心理咨询的特点有哪些:() A. 家庭心理咨询以学生个体为对象并以家庭为基本单位 B. 学校心理咨询人员需要有全方位的视角 C. 学校心理咨询人员需要有较全面的知识 D. 家庭心理咨询要注意适时性 4.一般而言,较适合的学校心理咨询室的面积为:() A.5-10平方米B.20-30平方米C.20-25平方米D.10-16平方米 5.学校适应不良的咨询原则有:( ) A.减少刺激源 B .提供支持,解除症状 C .尽可能寻求社会支持 D. 认知重建,训练适应方法 6.学校环境对学业不良学生造成影响的原因有:() A.教师对学生不敏感B.不一致的教学与课堂规则 C.不合适的惩罚制度D.教学对学生无实质作用 7.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有:() A.互相接纳B.社会交换C.维护自尊D.情境控制 8.造成大学生心理烦恼的原因有哪些:() A.“心理断乳”B.自我同一性的寻找C.人际关系的变化D.以上都不是 9.对儿童的社会技能进行评价所采用的行为评价法包括哪些具体方法:() A.等级评定法 B. 直接观察 C. 行为角色扮演 D. 自我报告法 10.心理咨询中的最大原则是:() A.同情原则B.倾听原则C.平等原则D.保守秘密原则

答案:1.AB 2.ABD 3.A BCD 4.D 5 .ABD 6.ABCD 7.ABCD 8.ABC 9.ABCD 10.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0分) 1.儿童社会技能训练的一般策略有:前控制、()、示范、()。 2.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有:()、了解问题、()、帮助指导、结束咨询。 3.鲍姆林德划分的亲子关系的四种类型:()、专制型、()和放任型。 4.影响学校适应不良因素中的个体因素包括()和()两方面因素。 5.学校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表现为:能力抑制、()、品行紊乱、()。 答案:1.后控制认知—行为技巧 2.建立关系分析诊断 3.权威型民主型 4.人格发展缺陷、应付应激方式的缺陷 5.社会退缩、行为倒退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相对与绝对学业不良 2.准实验研究 3.强迫性人格障碍 4.有结构观察 5.同伴提名法 答案:1.相对与绝对学业不良:绝对学业不良指未达到教育机构所规定的各年级各学科及格标准者;相对学业不良指实际学业成就低于智力等因素提供的学习潜能者。 2.准实验研究:介于前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研究设计,它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比前实验设计要严格一些,但却不如真实实验设计那样充分和严格。 3.强迫性人格障碍: 以要求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表现为做任何事都要十全十美、按部就班、注意细节、忽视全局,往往影响任务的完成。对别人做事不放心,少愉快感,悔恨内疚较多。 4. 有结构观察:指观察者事先设计好观察的内容和项目,制定相关的观察表,在实际观察活动中严格按照其进行观察。 5.同伴提名法:它要求班级(或其他社会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按照一定标准挑选出一定数量的同学,儿童所得的提名次数就是其分数(积极的提名分数,人缘,慎用消极提名法)。

《学校心理学》第八章学习心得.doc

《学校心理学》第八章学习心得 今天是愚人节,一个洋节,年轻的时候还有心情和人开个玩笑,到了如今的年纪,直接就忽略+无视,就是很普通的一天,一切如常。 今天上午在家里看《学校心理学》的教材,读到第八章儿童社会技能的测评与训练,联想到前几天帮孩子解决打人男孩的事情,很有些感触,也为自己对问题的处理方法找到了理论依据。 “社会技能是个体为圆满完成一项任务所表现出的特定行为。“同伴接受定义法以儿童得到同伴接受的程度来界定社会技能的高低。与打端宝的男孩R因为和班级里很多同学都有过肢体冲突,且都是他主动打人,所以很不为同学所接受,处于被敌视被孤立的状态。行为定义法说,社会技能是特定情景下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将尽可能产生或维持某种强化行为,尽可能减少或消除惩罚。R同学对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表现出当时害怕,但转眼就忘记惩罚的可怕,然后依然固我的状态,惩罚对其已失去威慑力,他也没有任何减少和消除惩罚的行业改变。社会效度定义法说,社会技能是在给定的情景下,能预测儿童的某些主要社会性发展结果的行为,如同伴接纳和受欢迎程度,对自己有重要影响的他人的评判,与前两者有关的其他社会行为。R在学样不被同伴接纳,不受同学欢迎,被老师和同学视作班级公害,令父母头疼不已。无论用哪种定义方法看,R都是在社会技能上有缺陷的。 “在学校环境中,社会技能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些社会技能缺陷或不被同伴接纳的儿童,出现不良症状的比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学校适应不良,休学、退学、少年犯罪、早期精神失常以及导致成年期心理障碍等。“R目前是学校适应

不良的状态,从社会技能缺陷的表现上看,是最初级的阶段,但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如果其社会技能不能得到提高,他所面对的问题和困难会越来越多,会越来越焦虑越来越苦恼,久而久之,后面比较严重的症状就会出现,这不是危言耸听。想要帮助R的初衷就是这点,孩子还小,改变和教育的空间很大,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不能给他及时有效的纠正与帮助,他就会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一路跑偏下去。目前的状态主要是教育的方法不对,没有及时疏导他的焦虑情绪,没有体会他想要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和想要解决问题却不得法的着急,只是说教与批评,说不到孩子心里去,对孩子没有实际的帮助。最重要是,没有教会他欠缺的社会技能,以及如何处理自己因为社会技能不足而导致的情绪唤起。 “社会技能欠缺儿童,往往缺乏必要的能力与同伴进行融洽地互动,或者在给定一个技能的扮演中,不知道其关键性的一步,是一种获得性或习得性障碍。比如,R因为与同学们的冲突被大家所孤立,他特别想和班里同学做朋友,特别想被同学接受与喜欢,但他不知道造成现在局面的原因是自己,也没有人帮他把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愿望联系起来,因此他不知道该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这种技能缺陷的矫正,主要通过示范、指导训练或演练法教给儿童。 也可能,R也知道是自己的暴力行为导致了自己的不被喜欢,但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或者说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攻击性行为。R自己曾经和妈妈说过,他也知道打人不好,也希望自己能改变,但总是一着急就控制不住自己。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孩子有了“情绪唤醒反应”,进而反映出孩子有自我控制方面的欠缺。“情绪唤醒反应如害怕、

心理学实验

身份能否让你变得邪恶?——斯坦福监狱试验(1971) 1971年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广告在众多志愿者中选拔了身体和心里都很健康的24命男性受试者他们被随机分为12名狱警和12名囚犯他们被严格要求按照其角色进行扮演如同真的监狱生活一样为此津巴多将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的地下室改建成了一个模拟监狱Zimbardo自己也参与到实验中去任命自己为监狱总监 一开始一切正常可是到了第二天囚犯们对于狱警的行为作出了反抗Zimbardo要求狱警采取措施控制住局面狱警们照做了随之而来的是囚犯和狱警行为的不断升级囚犯们用床铺在牢房里设立障碍并讥笑狱警狱警的行为则包括强迫囚犯做俯卧撑限制他们使用浴室厕所让他们在牢房里便溺脱光他们的衣服拿走他们的饭菜枕头毯子和床让他们光着身子睡在地板上让他们空着手清洗马桶以及关禁闭最后场面几乎失控原本是随机抽取的狱警和囚犯发生了尖锐的对立试验对很多人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影响Zimbardo还认为这次试验也改变了他自己使他变得更注重监狱的安全而不是受试者的权益 试验预计要进行14天但在其他人的干预下只持续6天就结束了少数狱警还对试验过早结束表示惋惜 这个实验引起了多方面的批评但是也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由此衍生了Mario Giodano的小说《Das Experiment》2001年拍成了德国电影《Das Experiment》2009年还有一部美国电影《The Standford Prison Experiment》有一个乐队就叫做“Standford Prison Experiment” 此外还有很多相关的纪录片和电视节目 斯坦福监狱试验要讨论的问题是身份地位会不会改变一个人的善恶观?换句话说正常人平时极力抵触的邪恶行为是否就隐藏在每个人的体内只要改变他所处的位置而不用强制灌输就可以让他变成一个邪恶的人?要注意受试者是完全随机抽取的却只用了6天时间就把他们变成行为完全不同立场尖锐对立的两类人人的立场真的这么轻易就可以被改变吗? 这项实验的结果是否具有代表性还有争议造成实验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许真正的人性还不会像试验里那么糟试验所揭示的现象确实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许多印证无论邪恶是社会交给我们的(比如在实验里受试者可能认为狱警应该就是残酷的)还是发自人性的本身我们都不能对此掉以轻心 你愿意变成集体的一份子吗?——“浪潮”(1967) 1967年4月加利福尼亚Palo Alto Cubberley高中历史课教师Ron Jones给学生们讲第三帝国部分一个学生提了个问题:为什么德国人声称对于屠杀犹太人不知情?为什么无论农民银行雇员教师还是医生都声称他们并不知道集中营里发生的惨剧?Ron Jones决定大胆

记忆心理学实验设计

记忆心理学实验设计 专业:08级经济统计 学号:I60814030 姓名:王思瑶 实验项目名称:不同学业成绩类型的工作记忆研究 前言: 工作记忆是执行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执行功能就是指在完成复杂的认知任务时,对各种认知过程进行协调,以保证认知系统以灵活、优化的方式实行特定目标的一般性控制机制;它的本质就是对其它认知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而它的根本目的就是产生协调有序的、具有目的性的行为[1]。工作记忆是指个体存储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平台。它是对信息暂时保持与操作的系统,它在表象、言语、创造、计划、学习、推理、思维、问题解决和决策等高级认知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包括中央执行系统(central executive)、视觉空间存储器(visuouspatal sketch pad,VSSP)和语音环路(phonological loop)3个部分。中央执行系统负责工作记忆中的注意控制,其功能类似于一个能量有限的注意系统,该系统负责指挥各种次级系统的活动。视觉空间存储器对视觉图象信息进行操作。语音环路贮存与复述言语信息,在获得语言词汇中其起重要作用。这3个部分共同决定了工作记忆中信息的编码、表征、存储形式、提取以及容量等[3]。目前国内外对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进行工作记忆研究的成果不少,尤其是对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工作记忆研究的成果更是层出不穷,所达

成的共识是数学学习困难与工作记忆能力下降有密切关系[4]。对普通学生的学习认知加工活动和工作记忆关系的大量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业表现与工作记忆存在密切的关系。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对学习不良儿童工作记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学习不良的性质、特点和成因,而且对于我们帮助学习不良儿童克服学习困难,制订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也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到目前为止,研究者对学习不良儿童工作记忆的特点,以及这种特点的性质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5]。有研究发现,工作记忆对于学习、思维、语言理解等复杂认知任务的完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确保各种认知加工活动的顺利进行。到目前为止,虽然不同学者对工作记忆的看法存在差异,但毫无疑问,工作记忆可以被看作为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性加工和储存的能量有限的系统,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它保证信息在有干扰的环境中能被及时提取,即在提取有用信息的同时抑制无关的干扰信息,从而避免有可能出现的不适宜加工[6]。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无疑,工作记忆能力下降对数学学习有较大影响,那么对语文学习影响怎样?因此试图采用实证方法来考察工作记忆广度与不同学业成绩类型学生学习的关系。以便为教师对不同学业成绩类型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工作记忆训练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实验目的:考察不同学业成绩类型学生的工作记忆广度发展情况。实验对象:被试来自某市13所中小学学校,根据全市3次统考平均成绩及科任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评定,选择小学三年级(80人)、五年级(80人)、初中二年级(80人)、高中二年级(80人)学生

教师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7年教师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的出现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 A.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C项与启发项原则无关。 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4.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 )来进行划分的。 A.课程功能的角度 B.教育阶段的作用

C.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 D.课程核心组织的角度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课程的类型没有严格的意义。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5.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学习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批改作业 D.成绩考评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 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的发展。 8.通常所说的“跳一跳、摘桃子”是指( )。 A.先行组织者 B.最近发展区

各高校心理学精品课程(视频)集锦

各高校心理学精品课程(视频)集锦 ? ? ?北师大社会心理王芳 52:09播放: 33 ?? ? ? ?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心理学导... 43:17 ?播放: 113 ?

? ? ?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教育心理... 84:23 ?播放: 37 ? ? ? ?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变态心理... 44:55 ?播放: 42 ? ? ?

?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教育心理... 54:25 ?播放: 102 ? ? ? ?北京大学精品课程医学心理学—胡... 52:10 ?播放: 103 ? ? ? ?北京大学精品课程实验心理学—朱... 47:22 ?播放: 183 ? ? ?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史汪凤炎 46:46 ?播放: 16 ? ? ? ?华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教育心理... 67:09 ?播放: 46 ? ? ? ?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实验心理... 40:44 ?播放: 24 ? ? ?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何先友 53:02

?播放: 79 ? ? ? ?3位心理学大师咨询录像C 合理... 29:48 ?播放: 41 ? ? ? ?3位心理学大师咨询录像 A罗杰斯 46:23 ?播放: 36 ? ? ?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发展心理... 52:06 播放: 55 ?

? ? ? ?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普通心理... 50:36 ? ?播放: 72 ? ? ? ?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普通心理... 26:58 ?播放: 36 ? ? ? ?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发展心理... 60:39 播放: 36 ?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