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典型主观题1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典型主观题1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典型主观题1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典型主观题1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典型主观题

易错点:

1.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2.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能将两点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

3.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指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4.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当中,不能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5.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体。(普遍性是从特殊性中抽象出来的)

6.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7.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8.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片面理解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9.事事有矛盾,就是指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现实的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当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时,才能构成矛盾关系)

10.任何事物内部都有主要矛盾。(事物有简单事物和复杂事物之分。简单事物内部只包含一个矛盾,矛盾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复杂事物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矛盾,有主次矛盾之分。可见,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但不一定都有主要矛盾)

1、矛盾基本属性

[2014·天津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相关知识。要从对立、统一两个方面看待机器人与人的关系,既要看到机器人的使用使得技术要求不高的就业岗位减少,又要看到机器人的使用使得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

[答案]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机器人与人存在对立的一面,机器人的使用会造成一些工作岗位的减少,致使一些人失业。③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机器人与人存在相互统一的一面,机器人是由人制造和使用的,机器人的使用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要求人提高自身素质,管好用好机器人。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材料:面对我们这个社会是否正遭遇“道德寒冬”这一窘境时,某市的做法是:大力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加强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深入挖掘人们内心深处向善的因素,树立助人为乐的道德典范;率先制定《某市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让那些主动去“扶”去“助”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使“扶得起”变成人人欲为的德行,实现由“不扶”到“扶”的变化。2011年12月20日,年近七旬的范伯伯晨练摔倒受伤,众路人接力救援令其热泪盈眶,感叹说“这个社会不缺好心人”。

请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分析由“不扶”到“扶”的道德风尚的变化。(6分)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任何事物都包含即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扶”与“不扶”作为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2分)

②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通过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实现了由“不扶”到“扶”的变化。(2分)③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由“不扶”到“扶”,使“扶得起”变成良好的社会风尚。(2

材料: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升城市形象,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目前,上海的无证摊贩约5万个。上海市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同意,便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这既了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市摊点管理。

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8分)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也充满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2分)

②摊点问题既涉及城市形象又涉及民生问题,一方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存在一定的对立。(2分)另一方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具有统一性。塑造城市形象必须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民生问题的解决也要有利于维护和塑造城市形象。(2分)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在二者关系问题上,应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将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有机结合起来。(2分)

(2013·新课标全国I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一: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结合材料一,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14分)

[答案](1)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分)游客增多加大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的压力,若限制客流会影响利用的效益,但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是能够相互促进的。(4分)

(2)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从实际出发,探索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的途径和办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合理利用中保护。(4分)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材料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吴良镛院士认为:中国城市设计思想不仅来自于人类文化发展,也来自于中国实际生活的发展。面对各种建筑思潮和实际问题,他汲取中国文化、哲学精华,提出西方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中国古建筑是“土木的史书”,运用中西建筑技巧予以现代形象表达,从而创造出“人与环境,贵在融汇”的境界。

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说明中国城市设计思想的科学性。(9分)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积极解决矛盾。中国城市设计思想正是针对中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的。(3分)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城市发展与建筑风格与西方有别,中国城市设计思想正是针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实际问题,采取不同措施。(3分)

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城市设计思想既立足于人类文化发展,汲取西方建筑技巧,又立足于中国实际生活,努力探索出中国城市设计的特殊规律。(3分)

新闻宣传部们在总结推广某地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典型经验时,采取的步骤是:深入到该地调查了解,取得翔实丰富的资料;再进抽象总结后形成共同的经验;最后建议其他各地以此为指导结合本地情况学习该地的经验,以推动农业创新工作的开展。请写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的哲学依据及主要内容,并概括出说明这一哲学依据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①哲学依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②主要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方法论意义:把马克思主义昔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3·安徽卷)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初显示范效应

示范区在承接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创新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探索科学承接、绿色承接和创新承接的新途径、新模式。到2012年底,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安徽省的比重近八成,已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领跑者”。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示范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做法的正确性。(8分)

[答案](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做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示范区通过探索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的新途径、新模式,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指导其他地区承接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当前制约中国进口电商发展的因素主要涉及管理政策缺陷、跨境海关壁垒、支付不安全等。为此,国务院出台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政策,包括对跨境电商进口商品实施重点监管,建立新型海关、检验监管模式;鼓励金融机构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支付服务;实施电子商务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相关政策先在已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通关服务试点的上海、重庆等5个城市试行,随后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实施。

结合材料,说明试行并推广有关跨境电子商务政策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的过程。(12分)

[解析]“试点”体现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随后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实施”体现了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而二者也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的方法论。

[答案]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政策在上海、重庆等5个试点城市试行,因地制宜,积累、总结经验教训。(4分)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随后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实施,学习和借鉴试点经验。(4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要求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开展试点工作并推广实施,做到了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矛盾特殊性:

材料:我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十四大提出,“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十五大提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提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针对近年来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的情况,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些论述既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叉增强了解决收人分配领域矛盾和问题的针对性,是从实际出发对效率和公平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上述材料中,我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认识是如何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11分)

①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分)

②首先,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分配制度上,对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注重不同的原则就体现了这一点。(3分)

③其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针对效率公平在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就体现了这一点。(3分)

④再次,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公平与效率既对立又统一。要全面地看问题,既要重视效率也要注重公平,并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体现了这一点。(3分)(2015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 2012年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展开,C校教师在学习《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后,结合校情、学情和自身情况,以培育学生“美好人性”为中心,创造性地编写教材,开设了《数学是美丽的--数学思维与人文思想》、《20世纪战争与和平--人性救赎与人性之美》等课程。学生在学习选修课程的同时纷纷撰写温馨的校园故事,表达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和向往。

结合材料,分析C校教师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是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12分)

[解析]《指导意见》为共性,体现矛盾的普遍性;结合校情、学情和自身情况,体现了针对个性,即矛盾的特殊性。

[答案]①坚持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C校教师通过学习《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把握矛盾的普遍性.(4分)②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C校教师在《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下,具体分析校情、学情和自身情况后开设了一系列的课程.(4分)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C 校教师结合校情、学情和自身情况,以培育学生“美好人性”为中心,创造性地编写教材,开设课程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深化课改的目标.(4分)

5、主次矛盾的知识:

材料一:投资、消费、出口被喻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与消费为内需,出口为外需)。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投资率约23%,消费率约75%。

材料二:近年来,国家对“促销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逐步提高消费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联系材科一和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的认识。(10分)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应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针对现状,国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4分)

②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应坚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在扩大消费的同时,不忽视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体现了这一要求。(4分)

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使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体现了这一点。(2分)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会议内容丰富,明确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等六大任务。在城镇化的六大任务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被排在了第一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

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的认识。(12分)

[解析]“六大任务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被排在了第一位”体现了主要矛盾及抓住主要矛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其它五个任务的关系体现了主次矛盾的关系。

答案: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应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针对城镇化现状,国家把“以人为本”作为城镇化的核心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3分)主次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要求我们应坚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在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的同时,不忽视城镇化其他五个方面体现了这一要求。(3分)坚持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放在第一位,又不忽视城镇化其他方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的统一。(3分)

6、矛盾的主次方面:

我国水资源短缺,合理用水,提高用水效率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2---2010年,国务院职能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水法》,组织编制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并在全国实施;2010年10月25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发布三十九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该法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我国工业用水量从1980年起的508亿立方米增长到2010年的1397亿立方米,其中60%以上的工业用水集中在大理发电、钢铁、石化、纺织和制造等行业。2010年,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16立方米,约为发达国家的3---7倍,工业废水排放量约占全国废水总量的4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52%,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工业水量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1.5倍,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用水量快速增长,受水资源短缺制约,供水难以同步增加,工业用水矛盾突出。

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既要提高工业部门用水效率,又要提高水资源储备能力。(10分)

①事物的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在水资源供给有限的情况下,工业用水快速增长,凸显了工业用水需求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工业用水供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2分)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解决事物的矛盾需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政府提出提高工业部门用水效率,相对压缩用水需求,就是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来缓解工业用水矛盾。(3分)

③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解决事物的矛盾也不可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我国政府强调提高水资源储备能力,就是要处理好矛盾的次要方面,促进工业用水矛盾的解决。(3分)

④“十二五”规划中强调既要提高工业部门用水效率,又要提高水资源储备能力,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分)

7、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材料: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10分)

①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文化体制改革中,既要看到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也要看到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4分)

②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改革中,要着重把握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抓住振兴文化产业这个主流;(4分)

③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把握关键、抓住主流。

8、矛盾分析法

材料:一国的城镇人口在超过50%之后,将进入更加快速的发展时期,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有利于扩大投资、促进消费,但也衍生交通、环境、公共秩序等社会问题。

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结合矛盾分析法说明我们应怎样面对这一“转折”?(12分)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待问题。人口的增长即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3分)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城镇化的过程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矛盾,要承认矛盾,积极寻找办法解决矛盾(3分)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针对当前我国国情,具体分析我国城镇化的特殊性;(3分)

④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看到城镇人口过半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又不能忽视其给交通、环境、公共秩序带来的消极影响,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3分)材料: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谈谈材料中党的做法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8分)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2分)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想问题办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国际国内新形势,采取一系列促进文化发展的措施,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

③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恰当解决好次要矛盾,搞好文化建设,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分)

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走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了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

材料: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困扰,圆了温饱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现阶段农业发展又面临着库存增加、农产品增收缓慢的新问题,这一新问题与过去农产品短缺的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请回答上述这段论述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具有普遍性。要求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既取得了解决温饱这一了不起的成就,又面临库存增加、农民增收缓慢的新问题。同时,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短缺转化为过剩,这一分析是一分为二观点的运用。

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农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点,解决的方法也不同。解决现阶段农业发展中的矛盾,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③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时,既充分肯定了成就,又指出了所面临的新问题,这样就抓住了发展这一本质及主流;同时还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样就抓住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做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9、矛盾的相关知识:

材料: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动力。但是,当前我省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要重点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珠三角地区着重发展传媒出版、工业设计、动漫游戏等高端和新兴文化产业;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要依托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等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同时要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观点,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16分)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2分)广东省在建设文化强省时既看到了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又注意到存在的不足。(2分)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广东省文化建设针对广深、珠三角其他地区、粤东西北地区的实际

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发展要求。(2分)

③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2分)为此,广州、深圳重点发展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传媒集团,粤东西北地区重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2分)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坚持一般和个别、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广东省文化建设把突出地方特色和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结合起来。(2分)

(2010年南海区摸底考试第37题第二问)

材料:2010年7月23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纲要》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动力。但是,当前我省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要重点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珠三角地区着重发展传媒出版、工业设计、动漫游戏等高端和新兴文化产业;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要依托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等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同时要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16分)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广东省文化建设既取得了重大成就,又存在不足。(4分)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广东省文化建设既要重点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又要发展好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4分)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广东省文化建设要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同时要充分发挥广东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4分)

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要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广东省文化建设要把突出地方特色和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结合起来,增强文化发展活力。(4分)

(2013·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岳独尊”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

文化遗产可以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但有些地方开发方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打着“保护”的旗号过度开发,使其在“保护”中慢慢失去体温,失去未来。

根据材料,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就如何合理开发文化遗产提出两条建议,并说明其哲学依据。(8分)

[答案]合理开发文化遗产应根据各地文化遗产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式。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开发文化遗产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014·潍坊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门前的小河里有鱼,山上的林子里有鸟,青瓦白墙的祖屋冒着炊烟,邻家大伯的笑脸透着和善……”这是文人笔下对故乡的思念和儿时美好的回忆。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回不去的故乡”成为很多人的共同“乡愁”。山东省某地充分借鉴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的成功经验,把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并派专人深挖历史古韵,延续古风民俗,保持住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同时,依托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大会堂建设村级文化综合阵地,打造农民精神家园,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做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该地做法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解析]本题以城镇化建设中的古建筑保护为背景,考查哲学和文化的相关知识。考查矛盾分析法,要抓住关键词迁移知识:借鉴了试点县的成功经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核心——抓主要矛盾;特色——矛盾的特殊性。

[答案](1)①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充分借鉴了试点县的成功经验。

②坚持抓主要矛盾,把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

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措并举保持住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

(2015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综艺节目为了保持收视率,纷纷引进海外节目。《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都是靠花巨额资金引进的海外版权。继而再“你模仿我.我拷贝他”,在引进版节目和模仿版的夹击下,缺少创意的本土节目表现平平,只有《开讲啦》、《汉字英雄》等少数节目因富有原创特色而让人耳目一新。

材料二:增强文化自信并不意味着盲目排斥外来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既需要我们有对自身的理性审视,也需要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

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就如何处理我国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提三条建议并说明建议的理由。

[解析]先从如何处理我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入手阐述建议,在此基础上依据建议阐述理由。尊重外来文化,求同存异,体现了对立统一;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要正确对待自身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体现了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要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要融合,体现了辩证地否定观。(2)建议一:处理好中为文化的关系,需要求同存异,在对立中实现统一。(2分)

原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中为文化之间既有差异,存在对立的一面;也有共性,存在统一的一面。(3分)

建议二:对待外来文化,要分清精华和糟粕,批判吸收。(2分)

原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2分)

建议三:在借鉴外来文化的过程中,要立足国情,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分)

原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

建议四::要以开放的态度,在中外文化交流借鉴融合中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2分)

原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中外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2分)

建议五:要在引进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坚持再创造,解放思想,不断创新。(2分)

原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要树立创新意识。(2分)

说明:以上五点,只要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练习 1.(2013重庆卷11)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关于这一段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A.战争中的中日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B.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C.抗日战争的结束表明中国社会主次矛盾发生变化D.中日之间的矛盾始终是1937年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B.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C.不是鱼死,就是网破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4.(2013 上海单科24)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下列情形符合“同一性”的是 A.矛盾着的双方呈现相互分离的趋势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C.矛盾着的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 D.对立着的矛盾双方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5.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京剧演员在表演中既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这一艺术要求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B.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6.社会学家费孝通对处理好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有这样的设想与心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②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④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易经》认为“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化生万物。”这种朴素的阴阳和谐观符合 A.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树立全局观念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D.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复杂性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诗词蕴涵的哲理是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②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客观的 ③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④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高中政治复习-哲学主观题答题技巧及矛盾分析法题目详解

题型一:运用xxx原理(或所学的xx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同学们运用给定的特定原理,分析阐明材料中的实际问题,不需要同学们分析其内含的哲学依据。在解这类题时,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回顾原理内容,理清这一原理的内涵及方法论要求;第二,仔细阅读材料,理清题意,审好题,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第三,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一般道理)分析实际问题(具体),说明理论的正确性;第四,综合回答,首尾呼应,得出结论,表明态度。 题型二: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此题型要求同学们根据设问中的指导语和背景材料选定答题时所用的基础知识和答题的方向、范围。这类题发挥的自由大、难度大、灵活性和综合性强。从答题上看,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所谓归纳,就是命题体现了我们所学的哪些原理,也就是把命题内容翻译成原理。所谓演绎,即命题材料是怎样体现你所归纳的原理的,通俗的讲,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种题型有时会缩小考查范围,如体现什么唯物论原理、什么辩证法原理、什么认识论原理、什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等。 题型三: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不直接指明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所要运用的知识在设问中也无明确的体现,需要考生自己去体会、去分析。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学生感觉无从入手,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蛮不讲理”、废话连篇。因此,要求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哲学原理。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材料”另外,这种题型还有可能以其他面目出现:如用唯物论原理回答(这样可以从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入手);用辩证法原理回答(可以从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规律的观点、内外因的关系、质变量变关系原理等去思考);用认识论回答(如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科学理论的指导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回答(如历史创造理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人生价值观等理论) 题型四: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哲学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对于启示类题目,一般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先要分析材料;二是要明白我们应该怎么办,应吸取什么教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第三,结合设问和材料,抽象出给我们的启示。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是“原理+应该怎么办”,不必展开去分析。 题型五:结合材料分析XX原理(材料体现、如何体现XX原理)。 这类题型是已经告诉了我们哲学原理,然后让我们分析材料中提到的原理的内涵或方法论意义。这是前面提到的一些题型的转化。但是回答这类题型,一定要结合材料,不能空谈理论,胡答一气。 题型六:材料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这类题型是要求我们寻找材料的哲学依据。在做这种题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把握材料中的哲学素材,体会材料中出现的一些哲学词汇和哲学教材中提到的一些成语、俗语、政策等。 例六(08年全国Ⅱ卷第38题)材料一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本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 一、矛盾的含义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而言之,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①使用一分为二的全面分析法看问题 ②既看到对立,又看到统一;要创造、利用条件,促进事物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①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相互排斥,对立 ②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A 一方面,两者相互依赖B一方面,两者相互贯通,包含,渗透C一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 ③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三、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方法论】A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B使用一分为二的全面分析法看问题 四、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总: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C同一事物有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不相同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找出正确方法 ☆☆五、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精髓)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①相互联结,A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B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存在没有普遍性的事物 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找出正确方法 ②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六、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①主要矛盾是复杂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 ②次要矛盾是复杂事物中,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对决定性作用的矛盾 ③两者相互依赖与影响,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①善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七、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说课讲解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所以要用对立 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全面的观点, 一分为二的观点)。 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 (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①矛盾双方相 互依赖;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 转化。 3、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1)所以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要坚持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 4、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所以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 中,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 性。所以要善于从特殊性中概括出 普遍性,又要善于在普遍性的指导 下去研究特殊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着事物的性质,而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

矛盾观主观题典型例题培训资料

矛盾观主观题典型例 题

矛盾观主观题典型例题 1.(2012茂名一模) 材料二:近年我国的民间借贷市场迅速膨胀。专家称,一方面,民间借贷可以暂时缓解企业资金紧张局面,同时也使部分私人资金得到有效利用,获得更多收益,但另一方面高额利息重压之下,一旦企业无力还本付息,将导致大量的民间借贷资金血本无归,进而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威胁国家金融安全及社会稳定。 材料三: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九条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有: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加大对小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等。 结合材料二、三,用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原理谈谈你对民间借贷的作用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这要求我们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的观点和一点论。(4分) ②对于民间借贷既要看到其有积极的作用的一面,缓解企业资金紧张,提高资金利用率;(2分) 但也要看到其如果不加以规范管理,会出现很大的风险,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威胁国家金融安全及社会稳定的一面。(2分) 2.(2012深圳一模37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精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然而,近年频频爆出的关于“扶不起”(面对摔倒的路人,不肯、不敢上前搀扶等现象)种种负面新闻, 人们开始怀疑我们这个社会是否正遭遇“道德寒冬”。面对这一窘境,深圳市的做法是:大力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加强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深入挖掘人们内心深处向善的因素,树立助人为乐的道德典范;率先制定《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让那些主动去“扶”去“助”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使“扶得起”变成人人欲为的德行,实现由“不扶”到“扶”的变化。2011年12月20日,年近七旬的范伯伯晨练摔倒受伤,众路人接力救援令其热泪盈眶,感叹说“深圳不缺好心人”。 请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分析由“不扶”到“扶”的道德风尚的变化。(6分) 参考答案: ①“扶”与“不扶”作为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通过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实现由“不扶”到“扶”的变化。(3分)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由“不扶”到“扶”,使“扶得起”变成良好的社会风尚。(3分) 3.(2012汕头一模37)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2.〖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3.〖反对〗: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 3.〖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3.〖反对〗: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补充:这一原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3.〖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矛盾分析法(矛盾的观点)

矛盾分析法(矛盾的观点)专题 一、研究的理由 1、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是科学思维方法的核心内容。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法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了它在高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在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都可以统一到矛盾的观点上来。 3、从学生情况来看,此专题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的难点,特别是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特殊性的三个层次、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等。 二、知识的储备(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坚持两分法、用矛盾(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把握不同事物的矛盾特点;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把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③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把握事物矛盾双方各自的特点。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两者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遵循认识秩序(特殊—普遍—特殊);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抓典型,解剖麻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 5、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又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要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6、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7、矛盾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三、考查方式及答题方法 (一)单选题(略) (二)主观题 【题型特点】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要求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设问方式】常见设问方式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如何认识和处理”等等。 【答题方法】 1、审题技巧 一是审答题范围。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法/一个原理或方法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是审答题类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比较而言,用矛盾分析法的知识来分析问题,“为什么”和“怎么办”的考查方式更普遍一些。 三是审动词,即“动词法”。“看”——如何看待、认识、评价?/“做”——如何处理、解决?/“看和做”——如何认识和处理? 四是审客体,即分析和评价的对象是什么,或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特别要注意“A”还是“A对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原理和方法论总 结》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2.〖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3.〖反对〗。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

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 3.〖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3.〖反对〗: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

2019精选教育高考政治矛盾观试题

1 / 5 高考政治矛盾观试题 高中政治哲学矛盾观选择题精选 1、2019年9月20日,在广东考察的国务院温家宝与企业家座谈时说:“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只有把看得见的企业技术.产品和管理,以及背后引导他们并受他们影响的理念.道德和责任,两者加在一起才能构成经济和企业的DNA。”这说明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备的哲学思维是B A.坚持从实际出发 B.坚持用全面观点看问题 C.按客观规律办事 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2019年的股民,经历了从6100到1600的惨烈,全球股市深寒的阴霾笼罩着A股市场的上空,在市场阴天里艰难前行的人们仍难忘去年牛市的余温。股市这种变化告诉我们:D A.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B.运动是有条件的,静止是无条件的 C.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从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到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从金玉合璧的奥运奖牌到纸卷轴状的祥云火炬。2019年北京奥运会在设计时都遵循了“越是民族 的,越是世界的”的理念。从哲学上看,“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是因为D

A.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B.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 C.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部分离不开整体 D.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是其存在的深刻根源 4、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会给人类社会创造“奇迹”,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祸害人间。 2 / 5 这坚持的矛盾分析方法A A.一分为二 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5、“十一五”规划首次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先开发、重点地区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对被列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国家会允许它们的GDP负增长。这体现了A ①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积极做好量的积累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A.①②B. ③④C.①③D.②④ 6.古人云:“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沧海横流,方显 英雄本色;艰难困苦,砥砺精神品格。灾难使党经受考验,更加伟大坚强;灾难使人民经受考验,更加团结爱国;灾难也使民族性格得到磨砺,更加坚忍不拔。“多难兴邦”表明B①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对立面转化 ③看问题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④看问题必须坚持一

《唯物辩证法之矛盾观》复习

《唯物辩证法之矛盾观》复习 一、考点突破: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课标要求: 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法的普遍意义,能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时要抓住主要矛盾。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 1. 矛盾观的整体框架 2. 准确理解矛盾的含义、基本属性及其关系 3. 矛盾的普遍性 4. 矛盾的特殊性 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6.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7.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8. 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9.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难点: 1. 矛盾观的整体框架 2.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3. 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4.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在近三年的新课程高考中,本讲的内容一直是考查的重点。 1. 考查题型——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 2. 能力要求——着重考查考生对哲学基本观点的掌握、理解和运用能力,且对能力要求的较高。在本讲的学习中要注意多题型、多角度去思考和把握课本的基础知识点,并着重于理解和运用。 3. 考查热点——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说明我国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意义;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运用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1、矛盾就就是对立统一,所以要用对 立统一的观点瞧问题(全面的观点, 一分为二的观点)。 2、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 (1)矛盾的斗争性就是指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就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①矛盾双方相 互依赖;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 化。 3、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1)所以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要坚持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瞧问题。 4、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所以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所 以要善于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 性,又要善于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 研究特殊性。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着事物的性质,而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瞧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

2015届哲学主观题训练---矛盾观3

唯物辩证法主观题训练----矛盾观(三) 一、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关系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试点推广类型的材料(一)典型例题 【例题1--2013安徽38】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初显示范效应示范区在承接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创新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探索科学承接、绿色承接和创新承接的新途径、新模式。到2012年底,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安徽省的比重近八成,已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领跑者”。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示范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做法的正确性。(8分)

【例题1答案】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做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示范区通过探索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的新途径、新模式,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指导其他地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例题2】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的试验田,为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借鉴。近年来,从试点营业税改增值税到征收房改税,再到热议的“2017全国高考改革”,无一不是从上海先开始试点,取得一定经验后在全国大范围推广。 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分析上海改革试验的成果为什么可以推广运用。(10分) 【例题2答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做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上海通过试点探索营改增、房改税,和“高考改革”的新模式,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和方法,再指导全国其他地区的改革,促进我国各项改革的发展。 (二)总结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九课 1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 〖内容〗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回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 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即矛盾双 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渗透、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就没有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斗争性有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 的存在,同样没有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 割的。 〖方法论〗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即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 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反对离开对立谈统 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2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点掌握】 〖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 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 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 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前 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高考政治矛盾观试题

高考政治矛盾观试题 高中政治哲学矛盾观选择题精选 1、2019年9月20日,在广东考察的国务院温家宝与企业家座谈时说:“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只有把看得见的企业技术.产品和管理,以及背后引导他们并受他们影响的理念.道德和责任,两者加在一起才能构成经济和企业的DNA。”这说明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备的哲学思维是B A.坚持从实际出发 B.坚持用全面观点看问题 C.按客观规律办事 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2019年的股民,经历了从6100到1600的惨烈,全球股市深寒的阴霾笼罩着A股市场的上空,在市场阴天里艰难前行的人们仍难忘去年牛市的余温。股市这种变化告诉我们:D A.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B.运动是有条件的,静止是无条件的 C.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从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到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从金玉合璧的奥运奖牌到纸卷轴状的祥云火炬。2019年北京奥运会在设计时都遵循了“越是民族

的,越是世界的”的理念。从哲学上看,“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是因为D A.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B.人们 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 C.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部分离不开整体 D.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是其存在的深刻根源 4、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会给人类社会创造“奇迹”,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祸害人间。这坚持的矛盾分析方法A A.一分为二 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5、“十一五”规划首次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先开发、重点地区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对被列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国家会允许它们的GDP负增长。这体现了A ①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 转移 ③积极做好量的积累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古人云:“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沧海横流,方显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矛盾分析法)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矛盾分析法)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特别注意: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另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涉及“转化、转变”的问题) (1)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发展,对于理解矛盾概念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为了更具体地进一步理解它,有必要从以下两方面理解和把握。 ①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意思是说,没有斗争就没有同一,没有同一也就无所谓斗争,无论离开斗争或者离开同一,都不能称其为矛盾。 首先,同一离不开斗争。具体地说,依存离不开斗争。“依存”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一方的性质依赖于另一方来规定,这就是平时所言的“相比较而存在”。 其次,斗争离不开同一。什么样的东西才相互排斥呢?必须具有某种共同的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同时呈现出排斥的倾向。如果不是相互依存的东西,那就意味着“彻底分离”“毫不相干”,还谈什么相互排斥呢? ②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即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 矛盾是一种联系,而联系既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因而,矛盾也就不仅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一句话,“一切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对立面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的比较 易错明辨

唯物论主观题常见设问方式答题要点

1、上述材料怎样体现唯物论的观点? (1)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规律是客观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要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2、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从“尊重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分析材料?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4、怎样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①意识能动的认识世界,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5、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要求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6、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

政治必修四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精心整理政治必修四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政治必修四主观题答题模板一 1.在《生活与》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唯物论”或“辩 (2)认识具有上升性、无限性和反复性。材料中…… (3)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材料中…… 3.在《生活与》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实践与认识关系”

进行论述的?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中……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材料中…… ) 观点(没有指明是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进行论述时? (1)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 (2)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目标,又要搞好局部。

(3)发展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 (4)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的发展,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 。。 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要求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材料中。。。。。 (11)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要求善

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又不能忽视支流。材料中。。。。。。。 (1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3)辩证否定就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材料中…… ;部分 7.在《生活与》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进行论述时? 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②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立足整体……

政治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政治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1.材料中要求用“唯物论”或“辩证唯物论”知识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中……(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材料中……(看材料而定) (3)规律具有客观性。这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材料中…… (4)物质是运动的,世界上的一切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材料中…… 2.材料中要求用“认识论”或“有关认识的观点”进行论述的,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和归宿,材料中……(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材料中…… (3)认识具有上升性、无限性和反复性。材料中…… (4)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材料中…… 3.材料中要求用“实践与认识关系”进行论述的,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中……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材料中……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材料中……(看材料而定)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材料中……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材料中…… 4.材料中要求用“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1)真理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材料中…… (2)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材料中…… (3)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材料中……(看材料而定) 5.材料中要求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没有指明是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1)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 (2)发展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 (3)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要求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 6.材料中要求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1)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这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材料中…… (2)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同时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材料中…… 7.材料中要求用“系统优化”的哲学原理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