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人文教育研究与实践

小学人文教育研究与实践

小学人文教育研究与实践学校通知

校园新闻

教育新闻


班队工作

党团动态

少年军校

活动写真

经验交流


走进新课程

精选教案

教育随笔

教学案例


语文教学设计

数学教案设计

音体美教学设计

科学英语信息教学设计


发表的随笔

2003学年第二学期获奖随笔选登


语文

数学和科学

综合学科


教师培训

人文课题

教师论文

科研成果

课题管理

工作管理

科研视窗


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


语文学科

数学学科

综合学科

学校管理

论文统计


行知介绍

行知故事

行知诗歌

行知原著

学陶论文

学陶动态

学陶诗歌


服务公告

暑期英语村公告

我们的风采


认识教师

教师才艺

享受生活


学校行政

语文教师

数学教师

信技科学教师

音体美劳教师

英语教师


学校简介

学校特色

怀念母校


省内讯息

国内讯息

国际讯息


返回首页 学校主页 学生频道 图片中心 教育论坛 师生主页 英语专版您是第 2102598 位访问者




|
首页
|
新闻通知
|
德育园地
|
教学改革
|
科研之窗
|
学陶园地
|
家校服务
|
教师园地
|
关于茅小
|
教育讯息
|



|
英语村专版
|




您现在的位置: 学校主页 >> 科研之窗 >> 人文课题 >> 研究方案 >> 正文 2004年11月14日 星期日
小学人文教育研究与实践 顶 热 荐 ★★★★★

小学人文教育研究与实践
[ 作者:邱建伟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540 更新时间:2004-5-14 文章录入:admin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教育,从它诞生时起就寄托着人们对它的美好期望:通过教育使人成为人。在这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观念转变的关键时刻,教育的使命就是把失落的人找回来。重新强调人文教育的重要,是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的。
(一)人文教育的背景
一个人人文素质的高低,在文化素养、审美情趣、思想感情、理想追求、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提高学生素养离不开人文教育。学校是一个文化摇篮,是一片弘扬人类文明的沃土,更应高举人文教育的大旗。
1、当前的教育缺乏人文关怀。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撰文《中国教育缺什么》时,其中第二点谈了“中国教育缺乏人文关怀”,文中谈到“20世纪就是我们教育失衡的世纪,在我们的教育中,有多少老师真正用心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我们是不是让孩子沉住气去读一部经典,去滋润他的心田?没有,实际上我们这个世纪是远离经典的世纪……”由于缺乏人文关照,教育过程异化。长期以来,学校笼罩在以考试为中心、为考试而进行的教育气氛之中。应试教育最严重的后果,是将面向所有儿童的义务教育,变为高度竞争性的升学教育,在筛选出少数“尖子”之时,使大多数人成为教育的失败者。目前小学主要的教学模式中还呈现以下倾向:偏重智力教育,推崇能力主义,重视培养训练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而忽视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而较忽视沟通不同学科的知识,以及建立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伦理的联系;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个性的充分发展。这种教学甚至使最具人文性的语文教学也成为语言、文法、修辞等理性内容的枯燥训练,文学的价值和美、人的情感和体验等等不复存在。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人的地位、价值、情感、尊严可怕地消失了,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
2、人文教育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人文教育

关系到民族的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关系到社会的进退。基因只能决定是什么种族,不能决定是什么民族;没有自己的人文文化,就没有这个民族。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五千年文明史的风雨而没有消亡,极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文文化的强大与绵延。季羡林先生认为中国的优秀民族传统就是人文精神,一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的爱国精神,二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骨气。当前,信息科技、生命科技如此发展,人类更必须理智地追求人性。丢失人文精神,就异化,就空虚,必将导致人类社会的浩劫。由于忽视人文素养的提高,我们已经渐渐尝到了人文精神教育失落所造成的恶果:前几年发生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卢刚事件”、浙江金华中学生“徐力弑母事件”、温州学生为敲诈钱财杀死同学的案件,还有近期发生的刘海洋伤熊事件......毋庸置疑,人文教育的失落所造成的恶果,是触目惊心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如果我们仍从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观点出发,忽略人文教育,可能会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技术纯良的“工具人”或“机器人”。
3、人文教育与人的发展极为密切。目前学生人文素养的匮乏,直接影响了创新精神和独立人格的培养。不少调查表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家庭的幸福,其原因80%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取决于情商。只有20%取决于智力因素,取决于智商。而在非智力因素中,其主要内涵就是人格,就是人文精神。大量事实证明,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专业人员,通常在专业活动中创造力更强。历史证明7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有很高的人文素养。新奇的想象、巧妙的构思、闪光的灵感一向惠顾知识渊博、眼界开阔、情趣丰富的人。我国的沈括、俄国的罗蒙诺素夫、意大利的达·芬奇、德国的歌德等有重大发现的伟人,都是兼备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双重修养。因为提高人文素养不仅会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而且还有助于触发人的探索欲望和创造激情,产生崭新的思想和见地,使自己更有创新的精神、意识和胆识。如果我们的教育人为地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割,急功近利,我们的学生势必越学越窄,越学越“愚”,势必严重妨碍乃至扼杀人的本性、

灵性和创造性。
总之,人文教育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发展,进而关系到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兴衰、社会的进退,必须采取措施,切实加以改革。
(二)本校研究的现实意义
我校位于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
美誉的桐乡。绵延的大运河、肥沃的土壤孕育了桐乡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江南水乡一处人杰地灵、人文底蕴深厚之地,为人文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如能以人文教育为突破口,通过学科课程渗透、校园环境熏陶、班级文化影响等途径,就使学生既能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具备独立、自信、创造等现代文化素养,形成现代的人文精神。同时课题的研究能使学校树起人文教育的旗帜,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一个正在崛起的知识经济时代,如何用人文教育来指导我们的办学,从而构建办学新模式呢?国内一些学校进行了有益探索。在以人文管理而著称的北京师大二附中校园内,在教改过程中,经过认真的实践、思考与探索,逐步形成了二附中新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坚持“尊重学生自主、倡导人文教育、重视环境熏陶、强调道德实践”
的教育主张。上海师资培训中心的何侠斋先生对小学人文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编辑出版了《现代小学人文教育》一书。曾在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杜时忠先生对“非人化”的教育提出了诘问,为了把“丢掉了另一半的教育”寻找回来,编辑出版了《人文教育论》。
在国外加强人文教育,可以说已经引起了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高度重视,尤其七十年代以来,人文主义开始复兴,人文教育受到更大的重视。因为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在教育中给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的地位,自然科学要高度重视,人文科学也同样高度重视。如美国目前提倡要建立一种科学的价值观念——“科学文化”的价值观念。既坚持科学又坚持文化,即追求人文、追求科学的综合,培养出来的人既是高科学素质的人,又是高人文素质的人。在个人品质上要求学生要热爱工作、有敬业精神、自重、有自信心,有社会责任感。又如日本在第三次教育改革里面,它就提出在开创新世纪之际,不仅自然科学,而且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振兴,都是容不得半点轻视的课题。
二、 小学人文教育的涵义、目标
(一) 涵义与界定
小学人文教育,是培养小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

文素养的教育。它主张教育要以小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唤起对学生的尊重,崇尚民主和创造,追求学生的自我完善与个性解放。它以提高人文素质为己任,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己关系的处理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使之得到丰富、和谐、完美的发展。它其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人文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现代人文精神。它并非是传统人文教育的简单回归。现代的人文精神是指中国传统古典的人文精神、近代以科学理性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和当代以价值为取向的人文精神有机融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第二,人文教育不等同于人文学科教育。它并非是“文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一些人文知识和讲解一些人文方法,更为关键的是在教育活动中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终极目标,让学生养成人文态度、形成人文素养。
第三,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是互相促进,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关系。它并没否认科学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而是把教育看成一个由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所构成的整体,两者的融合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在高层次上的有机结合。人文素养的提高更有利于科学素养的培养。如西方的文艺复兴,倡导人的尊严与价值,把人们的思想从中世纪的禁锢中解放来,为科学的萌发提供了可以滋生的土壤;我国的“五四”人文砸碎了人们脑中迂腐的思想枷锁,方使科学的理性之光开始在东方闪亮。
(二)研究目标
“小学人文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是旨在构建一套全方位的小学人文教育体系,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具体说,就是通过学校管理、德育活动、学科课程、校园环境等途径全方位的影响学生,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同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以及结合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形成我校人文教育的特色和传统。
三、课题研究的理念
以弘扬人文精神为宗旨的人文教育,它的核心理念和个性是什么,它区别于其他各种教育思潮和教育实践特征是什么,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有机地进行,这一些均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一)人文教育的教育观
人文教育应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教育观,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以人为中心的教育观并不拒绝教育的社会目的,而且也不把教育的个人目的与教育的社会目的完全对立起来。长期以来,我国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在教育时多注重学

术价值和理性思维的训练,而对人的愿望、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等人文精神较少涉及,造成了许多学生厌学、畏学等心理疾病。不能不说,这是教育忽视人类文化的恶果。所以,教育的目标必须非常明确,纠正当前唯理性的倾向,切实地落实在对学生的人性发展的关注,对学生自然环境的热爱的培养上。
(二)人文教育的课程观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调整课程设置,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实施人文教育。小学的各门学科富有人文精神,都承担着以人文精神育人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从不同老师身上和不同学科的内容中,获得具体而又丰富的真、善、美精神的陶冶。要求各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把进行人文教育的目标纳入本科教学目标之中,认真挖掘能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良好人格素养的教材、课文事例、活动或现象,把人文教育和学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找出最佳的渗透点和结合点,使课堂真正成为人文教育的主阵地。其次,可以增设校本课程,进行家乡史、校史文化教育。
(三)人文教育的方法观
人文教育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创设积极的充满人性味的师生关系和校园学习氛围,注重学生知情意行的整体发展。教学过程不仅是促进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也是实现人个性化的过程,强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努力实现学习过程的亲历性和创造性。在学习时强调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充分发挥班级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四)人文教育的评价观
评价是学校教育过程的最后环节,但评价决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成长、人的发展、人的自主发展,教育的评价方法要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基于上面的认识,我们要遵循“一个为主、三个结合”的评价原则。一个为主:对学生的评价以正面评价为主,使学校的评价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肯定和体验。三个结合:过程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结果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评语评价相结合。同时,把部分评价权交还给学生,逐步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之一,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自我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激励的过程。
三、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途径
(一)人文教育与学校管理
人文教育在学校管理理念的体现就是以人为

本的管理模式。它是一种“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文管理也讲个人权威,但这种权威是建立在校长个人人格魅力基础上的权威。人文管理也讲法规,但强调法规是为人服务的。人文管理尤其讲管理文化,强调人的观念和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
1、以人为本的管理目标。管理目标是小学工作的方向。作为管理的第一要素就是立足于人,用共同的育人思想整合学校成员思想,“上下一条心”,从而产生一种合力,实现学校的总体目标。
2、以人为本的管理内容。学校管理的内容是“人、财、物、时空、信息”。教师管理凸现人本性,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素质,做到知人善任。学生管理要展现人本性,奉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财物管理的要表现人本性,让财物发挥出为人服务的作用,钱财的发放,设备的添置与使用应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做到有利于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3、以人为本的管理过程。小学人本管理的独特视角是,以人为主线,在科学决策中注重人,组织实施依靠人,反馈校正留意人,总结评比激励人。
4、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强调方法的民主性、科学性、人本化,符合人的心理,尊重人的要求,切合人的特点。
(二) 人文教育与学校德育
德育,历来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主要内容。在当前我国的小学德育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挑战。用人文教育思想对以往的小学德育工作进行深刻的反思。学校德育应该摒弃那种死板教条式的道德教育模式,使教育充满对人生实际问题的解释与引导,将理论与每个学生的人生实际状况相结合,从而使人文教育成为他们人生的航标、生活的益友,构建学生的健全人格。
1、人文化德育应该充分重视个性发展,以学生道德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推动力。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使学生的道德需要逐步得到满足。德育必须要有层次性,避免德育目标高远,脱离实际,变成口号式、教条式的教育。
2、实施学生的自我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人格,了解学生的需要,发掘学生的潜力。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尊重学生自尊、需要、实际和发展,采取适合主体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进行道德教育。
3、重视生活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加强道德修养。也就是说不仅要学习道德知识,还要依照知识所体现的

精神去践行。
4、重视与家庭教育的沟通,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家校共同为培养既有高文化素质又有高人文素养的新一代接班人而努力。社区是孩子们成长的环境,学校将进一步拓宽社区文化教育渠道,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学校的文化建设,从而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育人大环境。
(三)人文教育与学科教学
学校中心工作是教学,基本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以人文教育思想来指导各科教学,使课堂教学成为实施人文教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成为人文教育的主渠道。
1、以人文教育思想为指导转变当前的教学观念。渗透人文教育思想的教学 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由:注重学生外在的变化转向注重学生内在的变化;由强调学习结果转向强调学习过程;由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师生共同学习;由注重封闭式教学转向注重开放式教学。
2、开发教材的人文资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是充分发挥语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艺术等人文学科在人文教育方面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人文基础教育;其次是充分挖掘自然科学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如学科的历史、科学家的事迹、科学的美、科学的伦理道德等,渗透人文教育,既教给学生以科学知识和方法又培养人文精神。
3、小学教学过程是实现人社会化和个性化双重教学价值观的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的过程,是学生探究发现的过程,是建立完好人际关系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学教学必须在理念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人的发展性提高到高于一切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发现、探究的学习情境,启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4、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非智力潜能,促使个性的和谐发展。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可能的范围获得成功。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品质,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刻苦精神、耐挫精神、持之以恒精神及专心致志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通过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师的治学精神、师生的情感交流等,给学生以人文精神的感染和影响。
(四)人文教育与校园文化
校园环境是指学校系统课程外的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其对人的教育功能主要有价值导向功能、教育促进功能。其教育影响具有意图性、预期性、非强制性、广泛性、持久性

、隐藏性等特征。环境作为一门课程,是指以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对学生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环境的美化。小学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师生的情操,又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良好的环境中,时时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感染规范着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一个精心设计的环境,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教育效果。
2、价值观的塑造。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精神,是校园人价值观念。校园内良好的学风、礼貌的、高雅的举止,都是文化修养和价值追求的表现。学校可以通过制订校训,重视校旗、校徽、校服、校歌、校史等教育、薰陶作用,对师生进行价值导向。
3、校风的形成。良好的校风对小学生人文精神的养育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良好的校风能增强师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促使人们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工作和学习,提倡人际间的相互尊重、宽容、欣赏,提倡求真、扬善、爱美的精神,营造一种民主、团结、理解、尊重、合作的和谐氛围。
4、文化活动的开展。学校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其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能力。校园文化活动还对于营造学生健康的心理结构和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都有很大作用。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
茅盾实验小学1-6年级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步骤(首轮研究时间为二年)
第一阶段: 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征集各学科、各部门的子课题。(2003.2-2003.8)
第二阶段: 实践研究,积累研究材料 (2003.9-2004.6)
第三阶段: 整理分析资料, 撰写研究报告。(2004.7-2004.8)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小学人文教育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
(二)论文集
(三)案例集
(四)学生成果集
(五)校本乡土教材《中华文史精粹读本》《桐乡人文乡土教材》
八、课题研究的分工
(一)专家顾问 阮望兴 朱建人 周嘉福 陆圣江 常务顾问:周嘉福
(二)总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邱建伟
副组长—金水平
组 员:陈明

荣、吕慧樱、杨建伟、王 渊
(三) 各子课题领导小组及实验人员

参考资料:
 1、《人文精神论》许苏民 湖北人民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
 2、《现代小学人文教育》何侠斋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3、《人文教育论》杜时忠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下一篇文章: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研究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茅盾实验小学2004年10月份…[159]

谈《酸的和甜的》情感目标…[328]

让数学课“活”起来[51]

追寻人文诗化的语文课堂[93]

茅盾实验小学2004年8、9月…[376]



最新5篇推荐文章

茅盾实验小学2004年10月份…[159]

茅盾实验小学2004年8、9月…[376]

行知的诗(十)[83]

一首歪诗的风波[126]

点石成金[100]



相 关 文 章

人文教育讲座[127]

小学人文环境的研究与实践…[134]

小学人文德育的研究与实践…[66]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研究[75]

开题论证活动[47]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 茅盾实验小学 站长:webmaster 页面执行时间:250.00毫秒
浙江省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