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李金芬

电话:159********

[摘要]: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必将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工具。可以说信息技术是人们用来获取知识,传授知识、运用知识的媒介。

[关键词]:信息技术资源共享知识创建、展示、演示交流协作

学校里有一个现象,校园的角落里学生在读英语、政治、历史,教室里学生正埋头解数学、物理、化学,唯独不见有人看语文,在大家心目里,作为中国人,好像语文不看天生就会。其实不然,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信息传播的基本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也是靠语文传承下来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学好语文对获取新的知识,实现教育目标,全面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乃至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枝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这是传统语文课程的真实写照。这样的时代一经成为历史了,现在信息技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融为一

体,难以分割。信息技术信息量大、资源丰富,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尤其是运用多媒体类辅助教学,其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和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帮助我们树立大语文学习观,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并有助于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具体地说,在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有如下几点作用:

一、资源共享,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程资源就只有一本语文书。老师一讲就是半年,学生一学就是一个学期。很难想象学生对这一本语文书能保持多长时间的兴趣与学习热情。

[3]网络的出现,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以其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和画面逼真、色彩鲜艳、文字清晰,化虚为实,变静为动,使深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的优势,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地展示教学内容,成为助学和促学的最佳辅助方式。文字资料、声音、动画、图片、视频资源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时间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拓展。使学生获得能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将语文学习延伸到了课堂之外。实现了“小课本,大课堂”。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

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学生由无奈的听授,以记忆为主的个体行为的被动地位转变为个性化的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充分表现的主体地位。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讨论、启发等实现资源的共享。

二、知识创建、展示、演示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知识的获取与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3]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另外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根据心理专家的试验证明,就大多数人来说,各种器官记忆的保持率是:

①单靠口念,过一段时间后,只能记忆10%;

②只靠耳听,过一段时间后,只能记忆20%;

③光靠眼看,过一段时间后,只能记忆30%;

④耳眼结合,能保持记忆50%;

⑤如果边听边看,自己说,亲自动手写写划划,其记忆保持率可

以达到90%。

因此,在学习中,既要了解自己主要的记忆类型,发挥自己的优势,还要尽可能开动所有记忆器官。器官参加的越多,记忆效果越好。如学习一个生词、生字,既要看形,也要听音,既要动手写,也要动口念,还要动脑想。通过眼看、耳听、口念、脑想、手写等协同对付一个共同的记忆目标,那是没有记忆不了的道理。

况且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重要的变化。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另外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利用文字处理、图象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作(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信息资源,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筛选和重组能力);利用汉字输入和编辑排版工具、利用“几何画板”、“作图”、“作曲”工具、电子文稿制作或网页开发等信息“集成”工具创作作品,并向全体同学展示;利用信息技术的播放演示功能,重新展示学习情境。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

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知识的积累。

三、情境创设

数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存,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2]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教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可以说,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

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如《迷人的张家界》是一篇文字非常优美的文章,如果单凭说教式教学,张家界的奇山秀水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很难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难忘的印象。教学本课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张家界的著名景点金鞭岩、黄狮寨、金鞭溪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迷人的景色,再配上舒缓的音乐和精彩的解说词,将课文内容输入学生大脑,让学生面对如此美丽动人的神奇景色,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张家界真是太迷人,太神奇了,真乃人间仙境!”“有机会我一定要去张家界痛痛快快玩一玩!”学生对张家界的向往,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以及美的享受中学习并掌握了课文内容。

四、交流、通讯、协作

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群体,与成年人一样与自己周围的人打着交道,他们又是特殊的,处在一个与学习打交道的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必定能专注学习,其汲取知识的效率将大大提高。而维护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的、生动活泼的、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所以教师依据教材,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收集资料,获取新知。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教师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学会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4]教师提供与学习主体相关的资源目录、网址和资料收集方法和途径(包括社会资源、学

校资源、网络资源的收集);组织合作学习小组,设计合作活动方式,包括:角色扮演、竞争、辩论、设计、问题解决、评价。学生借助NetMeeting、Internet Phone、ICQ、Email、Chat Room、BBS等网络通讯工具、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参加各种类型的对话、协商、讨论活动,学习小组各成员交换电子邮件地址和网上通讯代码,例如,制作网页名片、制作课程表、制作电子贴画、电子日历、公司开业介绍、新闻发布会等等。各小组定下研究意向后,同学之间开小组会议进行分工,公选中本次研究任务的组长,副组长,然后同学自主推荐担任的岗位,如特搜员、整理员、操作员、汇报员等,目的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专长和特长,发现和实现自己身上所具备的优点和优势,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进行大规模的协作学习,通过校园网或Internet 来实现一个班的学生与另一个班、另一个学校甚至另一个国家的学生交换意见、看法,在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练习、测试、评估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试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深长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时可以预先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难点。在评估方面,我们在教学时“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而要学会“用多把尺子量学生”。[4]利用信息技术后,评价更方便、简洁,首先评价方法多样化 ,如:面试、口试、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竞赛、操作性考试等,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其次评价时间全程化,评

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应该伴随于教学的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要重视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学习表现,及时总结,及时进行评价。再次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让学生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在教学中自己可以设计课前、课中、课后评价方式。[4]如课前(1)对开展新的教学所必需的技能和能力,学生掌握到了何种程度?(2)对计划进行的教学的预期学习结果,学生已经具备到何种程度?课中(1)在哪些学习任务上,学生进展顺利?在哪些学习任务上,学生仍需帮助?(2)哪些学生存在严重的学习困难并需要进行额外的辅导或补助?课后(1)哪些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任务,可以继续下一步的教学?(2)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J].中国电化教育,2001

[2] 祝智庭.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第二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英特尔未来教育

[5]南国家.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