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外儿童生长发育_营养指南介绍

国外儿童生长发育_营养指南介绍

国外儿童生长发育_营养指南介绍
国外儿童生长发育_营养指南介绍

?诊断标准?治疗方案?

收稿日期:2008-10-20。

作者简介:黎海芪,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重庆分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重庆分会理事专家委员,中国预防医学会重庆儿童保健分会理事,中国生理学会重庆分会理事,美中华人生物学会终身会员,中国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国外医学:妇幼保健杂志》《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副主编,《中华儿科杂志》《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中国循征儿科杂志》等10余种杂志编委,研究方向为儿童保健。

国外儿童生长发育、营养指南介绍

黎 海 芪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重庆400014)

I n troducti on of the Gu ideli n es about Growth M on itor i ng and Nutr ition of Ch ildren i n Abroad

L I Hai -qi

(Depart ment of Child Health Care,Children ′s Hosp ital Affiliated to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4,China )

摘要:儿童适宜生长监测应包括定期测量体质量、身长,并评价其生长速度,有助于鉴别儿童矮小、消瘦、超重等,以便及时干

预;体质量指数(BM I )/age 不是诊断工具,但可筛查体脂肪不正常积聚的儿童。2003年泛美卫生组织(PAHO )/WHO 提出纯母乳喂养婴儿的10项原则中建议纯母乳喂养6个月后引入其他食物,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美国儿科学会(AAP )建议婴儿6个月左右逐渐引入富含铁的食物,以补充母乳不足,但不增加总能量的摄入和改变生长速度;纯母乳喂养婴儿2月龄后开始补充维生素(V it )D 至少200I U /d;人工喂养婴儿、儿童、青少年摄入配方奶量或V it D 强化奶达500mL /d 可满足V it D 需要,否则亦应补充V it D 至少200I U /d;有过敏高危史的婴儿应纯母乳喂养或喂低敏配方奶粉,或部分水解配方奶粉补充喂养;这些婴儿6个月后引入固体食物,1岁后食用其他奶制品,2岁后食用鸡蛋,3岁后食用花生、坚果、鱼等食物;纯母乳喂养婴儿4个月始补充铁;9~12月龄婴儿进行贫血筛查,增加1~5岁高危儿童的贫血筛查。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23):1864-1866

关键词:生长监测;婴儿食物引入;食物过敏;佝偻病;贫血中图分类号:R7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515X (2008)23-1864-03

如果生活在同样环境中的婴儿和儿童得到理想的营养、护理,儿童体质量和身长生长应无显著差别。宫内

(母亲)因素、婴儿本身、生后外环境等均可影响儿童宫内

和生后的生长。

1 儿童生长监测(ch ild growth m on itor i n g)

生长监测可促使改善儿童营养,降低不适当营养摄入,教育抚养者早期发现儿童生长疾病;也用于干预效果评价。对儿童的适宜生长监测应包括定期测量体质量、身长,并评价其生长速度。

生长监测应是各国儿童保健的日常工作之一。发达国家多在健康儿童门诊监测儿童生长,发展中国家则往往在儿童出现生长偏离后才得到健康工作者的监测。许多儿童在定期健康检查时亦未能得到常规测量体质量;甚至一些儿童可能从未进行过体格测量,就医也只是为了急性疾病,使儿童生长问题常不被认识和诊断。而且测量方法不正确或生长曲线点绘制不准确可导致错误的解释,使儿童得到不必要的处理或失去矫治的机会。儿童定期健康检查时应同时测量体质量和身长。一半以上的国家常规测量儿童体质量;多数国家或地区未常规测量身长(身高),因常规测量身长(身高)需培训人员、测量工具,且花费更多时间。实际生长监测中分析身长(身高)、体质量/身长、体质量指数(BM I )资料有助鉴别儿童

矮小、消瘦、过重等,以便及时干预。全世界约有29%的健康工作者进行6岁后儿童生长监测。WHO 鼓励常规

测量儿童身长(身高),特别是年长儿童[1]

多年来人们多关注婴儿和年幼儿童的生长及人体测量在生长发育的价值。然而,近来的研究进展显示人体测量不仅可评价个体儿童生长,也反映群体儿童的健康和经济状况。1978年以来WHO 一直采用美国全国健康状况统计中心(NCHS )的生长曲线,有2/3的国家使用

NCHS/WHO 的参数。为避免以一个国家的儿童生长作

为国际理想的儿童生长参数,2005年WHO 据全球多中心的研究制定一国际的、代表0~5岁儿童生长参数,有较好的代表性。

最常用评价儿童生长的体格测量是体质量、身长(<

2~3岁)或身高(>2~3岁)、头围(<2岁)。常用体质

量、身长、体质量/身长评价3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如身材矮小常提示长期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等。正确评价儿童生长应注意准确测量、定期测量与应用生长曲线正确解释测量结果,但不能用以诊断。2000年美国疾病控制

中心(CDC )[2]

以BM I/age ≥P 95(超重)、P 85≤BM I/age <

P 95(有超重危险)、BM I/age

类描述有体质量异常的儿童、青少年。超重界值点分类可避免BM I/age ≥P 95被不正确分类而与肥胖有等同的消极含义,减少对儿童心理和生理的损害;同时,增加P 85界值点可减少高危儿童的丢失。BM I/age 不是诊断工具,但可有效筛查体脂肪不正常积聚的儿童,是进一步评价、转荐治疗的线索,而不是给儿童标记肥胖。BM I 不能提供精确的脂肪指数,因不能区分脂肪、骨骼、肌肉分布。如儿童疑为超重(BM I/age ≥P 85)有肥胖复杂症时,或超重

(BM I/age ≥P 95)有或无肥胖复杂症时均应进行遗传或内

?

4681

?第23卷第23期2008年12月 J A ppl C lin Pedia tr,V ol .23N o .23,D ec .2008

分泌检查,以提出合理治疗。7岁以上儿童超重有高脂血症或高血压时应降低体质量,或维持体质量不增。

2 婴儿固体食物引入(i n troduction of solid food)婴儿发育到6个月左右,纯母乳不能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时,需要逐渐增加其他食物喂养,常常称为“辅助食物引入”[3]。“辅助食物”是特别为婴儿制作的或家庭自制的富含营养素的食物,包括固体(半固体)食物,能适应婴儿进食技能发育。婴儿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引入固体(半固体)食物的适宜时间尚存在争议。发展中国家母乳喂养婴儿多在10个月以上,引入固体食物的时间为1~18个月[4]。发达国家中母乳喂养婴儿持续3.5~7.0个月,引入固体(半固体)食物的时间多在4~5个月[5210]。理想的食物引入不仅依赖于给什么食物,还与如何、何时、何地和谁来喂养有关[11]。

我国对婴儿从纯乳类转换到其他食物的时间多主张为4~6个月,与WHO和一些发达国家相似[12]。2003年泛美卫生组织(PAHO)/WHO[13]提出纯母乳喂养婴儿的10项原则:(1)纯母乳喂养6个月后引入其他食物,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2)按需哺乳维持母乳喂养;(3)婴儿自我进食与社会、心理作用;(4)食物制做与贮存安全;

(5)引入其他食物的量由少到多;(6)引入其他食物能量6~8个月龄为836.8kJ(约1/3总能量),9~11月龄为1882.8kJ(约1/2总能量),12~23月龄为3347.2kJ (约2/3总能量);(7)引入其他食物餐次6~8月龄2、3次,9~11月龄3、4次,12~23月龄3、4次;(8)引入其他食物的量应是满足营养需要,限制水和果汁的摄入;(9)强化食物可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10)婴儿疾病期增加液体摄入(包括母乳),食物宜软、多样、可口;疾病恢复期鼓励多食。

1997年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婴儿纯母乳喂养6个月,后渐引入固体(半固体)食物并持续母乳喂养至少12个月或更长时间[14]。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 I CEF)也主张婴儿纯母乳喂养6个月,如可能,母乳喂养可持续到第2年或更长时间[15]。1998年WHO/UN I CEF的研究显示发展中国家1~2岁的幼儿平均摄入550g/d母乳,因此期母乳脂肪水平较高可获得35%~40%的能量[16]。

2005年AAP再次建议母乳喂养的健康婴儿6个月内不需要补充水、糖水、果汁、配方奶和其他的液体,以减少污染和变应原的摄入[17]。纯母乳喂养可满足婴儿理想生长与发育至6个月,母乳喂养应持续至1岁;母乳喂养的时间没有上限,没有证据显示母乳喂养至2岁后损害儿童的心理或发育,只要母亲和婴儿双方愿意可喂养更长时间。应在婴儿6个月左右逐渐引入富含铁的食物。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有血液系统疾病的婴儿和出生时有不适当铁贮存的婴儿6个月前应逐渐补充铁。特殊或少数婴儿可提前到4月龄引入其他食物,而一些还未接受其他食物能力的婴儿可延迟至8月龄引入。6个月前逐渐引入其他食物不增加总能量的摄入和改变生长速度,只是替代失去的母乳营养成分。1岁前断离母乳的婴儿不宜采用牛奶喂养,应采用强化铁的配方奶喂养。所有母乳喂养的婴儿应生后肌肉注射V it K

1

1.0mg多次至4月龄,不主张口服V it K。

3 维生素(V it)D缺乏性佝偻病(r ickets w ith nutr itiona l v it am i n D def i c i ency)的防治

1986年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在卫生部领导下制定了我国佝偻病早期综合防治方案,规范了我国佝偻病防治工作。为更好地认识与处理儿童V it D缺乏性佝偻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问题,《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于2007年9月邀请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及国内有关专家讨论了“儿童V it 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对认识、规范V it D 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如建议婴儿(包括纯母乳喂养儿)出生2周开始V it D摄入量400I U/d(10μg/d)至2岁(包括各种强化食品)。乳制品强化V it D是儿童和婴儿饮食V it D重要的来源,摄入V it D强化牛奶500mL/d即能摄入约200I U V it D。除外V it D强化乳制品,V it D也可在谷物、饮料和鱼肝油中强化。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双胎儿生后即开始补充V it D800~1000I U/d(20~25μg/d),3个月后改预防量400I U/d(10μg/d)。

健康人群只要保证摄入适当量的V it D,V it D缺乏性佝偻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因此,各国重视的是V it D预防量的摄入。如2003年AAP发表新的有关预防佝偻病和V it D缺乏的V it D摄入指南中仍强调佝偻病是V it D 摄入不当和暴露日光减少所致,应以预防为主[18]。基于美国国家科学学会的要求AAP建议所有纯母乳喂养婴儿2月龄后开始补充Vit D至少200I U/d;人工喂养婴儿、儿童、青少年摄入配方奶量或Vit D强化奶达500mL/d可满足V it D需要,否则亦应补充V it D至少200I U/d。

4 儿童食物过敏

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率为2%~5%[19222]。常见I gE调节的食物蛋白过敏症状包括神经血管水肿、荨麻疹、喘息、鼻炎、呕吐、湿疹和过敏性休克。非IgE调节的食物蛋白过敏症状包括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肠绒毛萎缩性吸收不良、食管炎、小肠结肠炎、嗜酸性直肠结肠炎。一些婴儿可能仅表现为易激惹或结肠炎。

母乳是1~2岁婴幼儿最理想的营养来源。2000年AAP建议有食物过敏的母乳喂养婴儿的母亲宜限制牛奶蛋白、鸡蛋、鱼、花生和坚果的摄入,补充矿物质(钙)和维生素[23]。因部分水解配方奶粉牛奶蛋白浓度是深度水解配方奶粉的1000~100000倍,可激发婴儿牛奶蛋白过敏,不宜用以治疗牛奶蛋白过敏。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同样可激发婴儿牛奶蛋白过敏,但90%的婴儿可耐受深度水解配方奶粉的牛奶蛋白,可与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一

?

5

6

8

1

?第23卷第23期2008年12月 J A ppl C lin Pedia tr,V ol.23N o.23,D ec.2008

样应用临床。如过敏症状持续者可用低敏配方奶粉(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替代母乳。低敏配方奶粉使用2~4周可显现效果,并继续使用到1岁或1岁后,6个月可用大豆配方奶粉。人工喂养婴儿出现牛奶蛋白过敏者应采用低敏配方奶粉或大豆配方奶粉。

高危婴儿应纯母乳喂养或低敏配方奶粉,或部分水解配方奶粉补充喂养;6个月后引入固体食物,1岁后食用其他奶制品,2岁后食用鸡蛋,3岁后食用花生、坚果、鱼等食物[23]。除花生外高危妇女妊娠时可不限制食物摄入。

5 儿童贫血的筛查

铁缺乏症目前仍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和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WHO资料显示世界1/3人口缺铁,即使在北美和西欧等发达地区儿童缺铁性贫血(I D A)患病率仍高达5%,而发展中国家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I D A患病率高达42%~53%。我国儿童铁缺乏显著高于发达国家水平,据2001-2003年“中国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调查”[24],我国7个月~7岁儿童铁缺乏症总患病率为4013%,I D A患病率7.8%,其中婴儿发病率高达20.5%;农村儿童铁缺乏症状况更为严重,铁缺乏症和I D A患病率分别为42.0%和12.3%,显著高于城市儿童(39.5%和5.6%)。美国强化铁的配方奶粉与强化铁的婴儿米粉对降低婴儿I D A的发生起重要作用。1岁后的儿童有较多铁缺乏或贫血,55%~60%的儿童未达到1989年推荐的每日摄取铁摄入量[25]。

儿童贫血筛查的目的是筛查、发现营养性铁缺乏的儿童,诊断血红蛋白病和相关疾病。AAP建议纯母乳喂养婴儿4个月始补充铁;9~12月龄婴儿进行贫血筛查,并增加1~5岁高危儿童的贫血筛查[25]。因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婴儿期为非强化铁配方奶喂养儿、有失血史、慢性感染史、纯母乳喂养婴儿未常规补充铁剂者,或人工喂养儿童1岁后不再食用强化铁配方奶均有发展为铁缺乏的可能。因此,AAP强调第2年对所有幼儿进行贫血筛查。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儿童保健学组修订的“中国儿童I D A诊疗规范”中建议婴儿每3个月筛查血红蛋白1次,1岁后儿童筛查血红蛋白1、2次/a。食物、身体因素影响铁的生物活性和铁的吸收,故铁的摄入往往不能代表机体铁营养状况。铁摄入不足很快发生铁缺乏,但发展为I D A尚需数周至数月。

由于婴儿抚养方法的改变使婴儿期I D A患病率显著下降,常规检测血红蛋白或血细胞比容不再是有效和适当的筛查工具。发展和评价敏感、特异、有成本效益的筛查方法对确定铁缺乏的高危儿童是重要的。

参考文献:

[1]de Onis M,W ijnhoven T M,Onyango AW.Worldwide p ractices in child

gr owth monit oring[J].J Pediatr,2004,144(4):461-465.

[2]D ietitians of Canada,Canadian Paediatric S ociety,College of Fa m ily Ph2

ysicians of Canada,et al.The use of gr owth charts f or assessing and mo2 nit oring gr owth in Canadian infants and children[J].Can J D iet P ract Res,2004,65(1):22-32.

[3]Greiner T.The concep t of weaning:Definiti ons and their i m p licati ons

[J].J Hum L act,1996,12(2):123-128.

[4]Selle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2018099.html,paris on of infant feeding patterns reported f or nonindus2

trial populati ons with current recommendati ons[J].J N utr,2001,131

(10):2707-2715.

[5]W right C M,Parkins on K N,D rewett RF.W hy are babies weaned early?

Data fr om a p r os pective populati on based cohort study[J].A rch D is Child,2004,89(9):813-816.

[6]Sar war T.I nfant feeding p ractices of Pakistani mothers in England and

Pakistan[J].J Hum N utr D iet,2002,15(6):419-428.

[7]Harris RJ.Nutriti on in the21st century:W hat is going wr ong[J].A rch

D is Child,2004,89(2):154-158.

[8]Gi ovannini M,R iva E,Banderali G,et al.Feeding p ractices of infants

thr ough the first year of life in Italy[J].A cta Paediatr,2004,93(4): 492-497.

[9]B rekke HK,Ludvigss on JF,van Odijk J,et al.B reastfeeding and intr o2

ducti on of s olid foods in S wedish infants:The all babies in s outheast s weden study[J].B r J N utr,2005,94(3):377-382.

[10]V ingraite J,Bartkeviciute R,M ichaelsen KF.A cohort study of ter m in2

fants fr om V ilnius,L ithuania:Feeding patterns[J].A cta Paediatr, 2004,93(10):1349-1355.

[11]Pelt o GH,Levitt E,Thairu L.I m p r oving feeding p ractices:Current pat2

terns,common constraints,and the design of interventi ons[J].Food N utr B ull,2003,24(1):45-82.

[12]刘玉琳,林良明,张新利.2000年中国婴儿辅食添加的调查分析

[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8(3):144-146.

[13]P AHO/WHO.D ivisi on of health p r omoti on and p r otecti on food and nu2

triti on p r ogra m:Guiding p rinci p les for comp le mentary feeding of the breastfed child[EB/OL].htt p://whqhbdoc.who.int/paho/2004/ a85622.pdf.

[14]B reastfeeding and use of Human m ilk American Acade my of Pediatrics

Work Gr oup on B reastfeeding[J].Pediatrics,1997,100(6):1035-1039.

[15]UN I CEF Geneva Regi on.B reastfeeding:Foundati on for a healthy future

[EB/OL].htt p://www.who.int/nutriti on/publica ti ons/gs_infant_ feeding_text_eng.pdf.

[16]De wey KG,B r own KH.Update on technical issues concerning comp le2

mentary feeding of young children in devel op ing countries and i m p lica2 ti ons f or interventi on p r ogra m s[J].Food N utr B ull,2003,24(1):5-

28.

[17]Gartner LM,Mort on J,Lawrence RA,et al.B reastfeeding and the use of

human m ilk[J].Pediatrics,2005,115(2):496-506.

[18]Gartner L M,Greer FR,Secti on on B reastfeeding and Comm ittee on Nu2

triti on.Preventi on of rickets and vita m in D deficiency:New guidelines for vita m in D intake[J].Pediatrics,2003,111(4Pt1):908-910. [19]Sa mp s on HA.Food allergy.Part1:I m muno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dis orders[J].J A llergy C lin I mm unol,1999,103(5Pt1):717-728.

[20]Host A,Halken S.A p r os pective study of cow m ilk allergy in Danish in2

fants during the first3years of life.Clinical course in relati on t o clini2 cal and i m munol ogical type of hypersensitivity reacti on[J].A llergy, 1990,45(8):587-596.

[21]Schrander JJ,van den Bogart JP,Forget PP,et al.Cow′s m ilk p r otein

int olerance in infants under1year of age:A p r os pective ep ide m i ol ogi2 cal study[J].Eur J Pediatr,1993,152(8):640-644.

[22]胡 燕,黎海芪.0~24个月儿童食物过敏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

华儿科杂志,2000,38(7):431-434.

[23]American Acade my of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2018099.html,m ittee on Nutriti on.Hypoaller2

genic infant for mulas comm ittee on nutriti on[J].Pediatrics,2000,106

(2):346-349.

[24]中国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中国7个月~7岁儿童

铁缺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2): 886-891.

[25]Kohli-KumarM.Screening for ane m ia in children:AAP recommenda2

ti ons--a critique[J].Pediatrics,2001,108(3):56.

(本文编辑:范艳芬)

?

6

6

8

1

?

第23卷第23期2008年12月 J A ppl C lin Pedia tr,V ol.23N o.23,D ec.2008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标准

附件3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一、目的 通过对辖区内儿童家长进行母乳喂养、食物转换、合理膳食、饮食行为等科学喂养知识的指导,提高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预防营养性疾病,促进儿童健康。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7岁以下)儿童及其家长。 三、内容与方法 (一)婴儿期喂养指导 1.纯母乳喂养 婴儿6月龄内应纯母乳喂养,无需给婴儿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以免减少婴儿的母乳摄入,进而影响母亲乳汁分泌。从6月龄起,在合理添加其它食物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 (1)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方法 1)产前准备:母亲孕期体重适当增加(12~14公斤),贮存脂肪以供哺乳能量的消耗。母亲孕期增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减少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剖宫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出生缺陷及围产期死亡的危险。 2)尽早开奶:生后2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产后1小时内应帮助新生儿尽早实现第一次吸吮,对成功建立母乳喂养十分重要。 3)促进乳汁分泌 ①按需哺乳:3月龄内婴儿应频繁吸吮,每日不少于8次,可使母亲乳头得到足够的刺激,促进乳汁分泌。 ②乳房排空:吸吮产生的“射乳反射”可使婴儿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乳汁;每次哺乳时应强调喂空一侧乳房,再喂另一侧,下次哺乳则从未喂空的一侧乳房开始。 ③乳房按摩:哺乳前热敷乳房,从外侧边缘向乳晕方向轻拍或按摩乳房,有促进乳房血液循环、乳房感觉神经的传导和泌乳作用。 ④乳母生活安排:乳母身心愉快、充足睡眠、合理营养(需额外增加能量500 千卡/日),可促进泌乳。 4)正确的喂哺技巧 ①哺乳前准备:等待哺乳的婴儿应是清醒状态、有饥饿感,并已更换干净的尿布。哺乳前让婴儿用鼻推压或舔母亲的乳房,哺乳时婴

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4-6岁)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提要:学龄前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高于成人,合理营养不仅能保证他们的正常生长发育,也可为其成年后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全部营养素。儿童的膳食必须是由多种食物组成的平衡膳食,才能满足其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因而提倡广泛食用多种食物。 谷类食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我国传统膳食的主体,可为儿童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等。学龄前儿童的膳食也应该以谷类食物为主体,并适当注意粗细粮的合理搭配。 提示:日常膳食由多种多样的食物组成,儿童膳食也不例外,这些食物一般可分为以下五大类: 第一类为谷类及薯类:谷类包括大米、小麦面粉、杂粮,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 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畜禽肉、鱼类、奶类和蛋类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D。 第三类为豆类和坚果:包括大豆、其他干豆类及花生、核桃、杏仁等坚果类,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E。 第四类为蔬菜、水果和菌藻类: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K及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 第五类为纯能量食物:包括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主要提供能量。动植物油还可提供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提要:应鼓励学龄前儿童适当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所含的营养成分并不完全相同,不能相互替代。在制作儿童膳食时,应注意将蔬菜切小切细以利于儿童咀嚼和吞咽,同时还要注重蔬菜水果的品种、颜色和口味的变化,已引起儿童多吃蔬菜水果的兴趣。 提示:根据颜色的深浅,可将蔬菜分为深色蔬菜和浅色蔬菜。深色蔬菜的营养价值一般优于浅色蔬菜。深色蔬菜指深绿色、黄色、红色、紫红色蔬菜,其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还含有其他多种色素物质和芳香物质,可促进食欲。常见的深绿色蔬菜:菠菜、油菜、冬寒菜、芹菜叶、空心菜、西兰花、生菜等。常见的红黄色蔬菜:番茄、胡萝卜、南瓜、红辣椒等。常见的紫红色蔬菜:红苋菜、紫甘蓝等。

健康学龄前儿童营养膳食的计划

健康学龄前儿童营养膳食的计划 一、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制定合理膳食制度,“三餐两点” 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少零食、细嚼慢咽等; 膳食清淡少盐,正确选择零食,少吃糖及喝含糖高的饮料; 每天饮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 蔬菜水果供给量每日150-200克; 每周一次海产品(碘、锌); 选用植物油(大豆、调和油) 吃清洁卫生、未变质的食物。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3- 6岁学龄前儿童总能量供给范围是1300—1700Kcal/日,其中男孩稍高于女孩。 二、学龄前儿童的膳食安排 (一)学龄前儿童膳食制度 学龄前儿童宜采用三餐两点制供给食物,3岁儿童可用三餐三点制。 8:00~8:30早餐,约占1日能量和营养素的30%,

11:30~12:00点午餐,约供给1日能量和营养素的40%(含3点的午点), 18:00点的晚餐,约占1日能量和营养素的30%(含晚上8点的少量水果或牛奶)。 (二)膳食安排 家庭作为整体,父母每天至少有1次与孩子一起进餐。让孩子自己吃,保持孩子进餐的兴趣,提高食欲。进餐应该愉快,尽量减少 争论。进餐前可喝少量的果汁或汤以开胃。正餐的进餐时间不要超过30min。 学龄前儿童膳食烹调:学龄前儿童的膳食需单独制作。烹调方法多采用蒸、煮、炖等,软饭逐渐转变成普通米饭、面条、及糕点。并尽量注意色香味的搭配。 (三)限制的食物 1、高脂食品:如炸土豆片,高糖和高油的风味小吃和点心应加以限制。限制孩子对黄油和人造黄油等脂肪的摄入。 2、别让甜食把孩子的胃塞满,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吃健康营养的食物。 3、限制盐及调味品。 (四)坚持平衡膳食的原则 多样食物合理搭配专门烹调,易于消化 制定合理膳食制度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儿童喂养及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一、目的通过对辖区内儿童家长进行母乳喂养、食物转换、合理膳食、饮食行为等科学喂养知识的指导,提高 6 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预防营养性疾病,促进儿童健康。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7岁以下)儿童及其家长。 三、内容与方法 (一)婴儿期喂养指导 1.纯母乳喂养 婴儿 6 月龄内应纯母乳喂养,无需给婴儿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以免减少婴儿的母乳摄入,进而影响母亲乳汁分泌。从 6 月龄起,在合理添加其它食物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 ( 1 )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方法 1)产前准备:母亲孕期体重适当增加(12 ?14 公斤),贮存

脂肪以供哺乳能量的消耗。母亲孕期增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减少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剖宫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出生缺陷及围产期死亡的危险。 2)尽早开奶:生后 2 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产后 1 小时内应帮助新生儿尽早实现第一次吸吮,对成功建立母乳喂养十分重要。 3)促进乳汁分泌 ①按需哺乳: 3 月龄内婴儿应频繁吸吮,每日不少于8 次,可 使母亲乳头得到足够的刺激,促进乳汁分泌。 ②乳房排空:吸吮产生的射乳反射”可使婴儿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乳汁;每次哺乳时应强调喂空一侧乳房,再喂另一侧,下次哺乳则从未喂空的一侧乳房开始。 ③乳房按摩:哺乳前热敷乳房,从外侧边缘向乳晕方向轻拍或按摩乳房,有促进乳房血液循环、乳房感觉神经的传导和泌乳作用。 ④乳母生活安排:乳母身心愉快、充足睡眠、合理营养(需额外增加能 量500 千卡/日),可促进泌乳。 4)正确的喂哺技巧 ①哺乳前准备:等待哺乳的婴儿应是清醒状态、有饥饿感,并已更换干净的尿布。哺乳前让婴儿用鼻推压或舔母亲的乳房,哺乳时婴儿的气味、身体

-了解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评价

了解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评价 ——访谈幼儿xx医生小组成员: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09学前教育 彭勤勤0013麦子雅杏0017谢璐临0013黄青云0032 访谈目标: 了解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评价 访谈时间: 2011年3月31日17:50 访谈地点: 花园xx 访谈对象: 幼儿xxxx 访谈内容(问题设计): 1.儿童身体生长发育评价的必要性(预期得到的回答是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特殊性和关键性决定的之类……) 2.那么儿童身体生长发育都有那些特点呢(答: 各种特点 3.针对某个特点(就是你提出的抽取切入点)问如何对其进行测量和评价(答: 各种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4.深入对各种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的原由道理进行提问……

一访谈幼儿xx医生摘要 1.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评价的必要性。 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评价是幼儿保健的一个重要的参考,使得幼儿保健有了个较为全面的、可借鉴的一些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方面。许多重要的器官和组织都有"关键生长期".此时的正常发育受干扰,常成为永久性的缺陷或功能障碍。 因此,我们要做好幼儿的生长发育评价,并做好各项幼儿保健措施,让每个幼儿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成长。 2.那么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都有那些特点呢。 特点: 一般中班以下的孩子,在3岁以下的孩子。一个生长发育较前稍减慢,尤其在体格发育方面。当然,还是在长,只是比较起来没有一岁前长的那么快。整个生长期内个体的生长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是不均衡的。身体各部的形态发育顺序呈现: 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呈现自下而上,自肢体远端向中心躯干的规律性变化。整个生长发育速度曲线呈波浪式;二个孩子的先天免疫力已开始下降,孩子得传染病的发生率达到高峰,计划免疫的各种防疫针都在这个时期接种也就是这个道理。 中班之后,体格发育速度已经减慢,达到稳步增长.学龄前期小儿防病能力有所增强,但孩子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是传染病继续发生的年龄,还是要时时注意卫生保健。 3.针对身体生长发育方面,问如何对其进行测量和评价。 测量: (1)通过一摸(小孩是否发烧);二看(精神、五官、皮肤);三问(在家饮食、睡眠……)利用家访跟家长交流孩子情况,早上入园时一般也会向家长了解一下孩子的昨晚的饮食、睡眠、大小便,获得家长的建议,甚至是要求,

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营养要均衡

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营养要均衡 2010-12-20 14:15:54来源: 网易亲子跟贴0 条手机看新闻 学龄前儿童的膳食,应该是从婴幼儿膳食组成逐渐过渡到成年人的膳食组成。虽然这个时期的幼儿生长速度比前一阶段要慢一些,但他们仍在继续生长发育,大脑的发育日趋完善,而消化功能还没有完全成熟,加之幼儿随年龄增长,营养素的需求也更多。如果在这时候供给他们生长发育所需的足够营养,帮助其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那么便是为他们一生建立健康膳食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家长绝不能放松对学龄前儿童膳食营养的关注。如下表所示,学龄前儿童的日常膳食必须包括各种食物以确保摄入均衡的营养素。但根据权威报告显示,学龄前儿童的膳食存在不够均衡的情况,如水果的平均摄入量仅为36.4克,而蔬菜为128克。因此掌握为学龄前儿童合理安排膳食的方法非常必要。一方面家长需要确保孩子三餐的膳食结构需要荤素结合。另一方面,三餐外要为孩子适当添加营养补充奶和水果,来丰富孩子的营养结构。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膳食需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八条意见: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各种食物所含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完全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全部营养素,因此学龄前儿童必须广泛食用多种食物。其中谷类食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可为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儿童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等等多种营养元素。所以学龄前儿童膳食应该以谷类食物为主,并适当注意粗细粮的合理搭配。 二.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蔬菜和水果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不能相互替代。在准备儿童膳食时,应注意将蔬菜切小、切细,以方便儿童咀嚼和吞咽,同时还要注重蔬菜水果的品种、颜色和口味,经常变换以提高儿童多吃蔬菜水果的兴趣。 三.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动物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蛋白中赖氨酸的不足。肉中的铁吸收利用较好,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动物肝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及维生素B2、叶酸等。家长们可以多选择含蛋白质较高而饱和脂肪较低的鱼、禽、兔肉等品种肉类。 四.每天饮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 奶类是一种营养成分齐全、组成比例适宜、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很高的天然食品。而在孩子刚入园的过渡期,为了弥补饮食不适应而导致的营养跟不上,一些含有多种天然食物和营养成分的营养补充奶,还能有效地丰富孩子膳食结构,维持其营养的均衡。而大豆含丰富的植物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 B2等,可避免过多消费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 五.膳食清淡少盐,正确选择零食,少喝含糖高的饮料 为保护儿童较敏感的消化系统,避免干扰或影响儿童对食物本身的感知和喜好、预防偏食和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在烹调加工食物时,应尽可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让孩子首先品尝和接纳各种食物的自然味道。零食是一日三餐两点以外添加的食物,也是学龄前儿童饮食中的重要内容,应抱着合理选择的态度以补充不足的能量和营养素为主,少喝含糖高的饮料。 六.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证正常体重增长 进食量与体力活动是控制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如果进食量过大而活动量不足时,多余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沉积而使体重过度增长,久之发生肥胖;相反若食量不能满足运动能量所需时,则可能引起消瘦。因此,消瘦的儿童则应适当增加食量和油脂的摄入,也可以选择一些营养补充奶合理加餐。而肥胖儿童则应适当控制食量和高油脂食物的摄入并增加活动强度及活动持续时间。 七.不挑食、不偏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1、学前儿童体格发育的特点。 答:(1)体重增长的规律:4~6岁儿童体重在这个年龄阶段增长的速度与1岁以内相比显得慢了不少,平均每年约增加2kg。(2)身高增长的规律:4~6岁儿童身高的增长也是一个相对稳速增长的阶段,每年增长6~7cm。 3、咀嚼有那些作用?幼儿园为什么不宜举行吃饭速度的比赛? 答:咀嚼的作用:(1)可以对口腔、舌部和齿根进行清扫而保持其清洁度,降低龋齿发病率,保持和增进口腔特别是牙齿和齿龈的健康。(2)可以防止牙列排列不齐的发生;(3)可以使食物得以磨碎,有助于胃肠对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4)可以让具有硬度、弹性以及温度的食物感觉刺激口腔,使儿童获得情绪上的满足,缓解其心理上的紧张。 吃饭速度比赛不利于儿童咀嚼功能的发挥和发展 4、应如何保护好学前儿童牙齿?kg=age*2+7 cm=age*7+70 (1)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早晚要刷牙,进食后要漱口,少吃甜食,尤其是临睡觉前;定期检查,及时治疗。(2)注意饮食:饮食不宜过热、过冷或冷热交替;适当多吃些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帮助儿童充分咀嚼;(3)保证营养的供给,特别是钙、磷以及维生素D的供给,促进儿童恒牙的发育。 为何要为儿童创造愉快的用餐环境?要求老师? 要创造快乐饮食的意境和韵味 第三章学前儿童的营养需要

1.学前儿童对能量的需要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排泄 5、动作需要4、生长发育 3、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2、基础代谢1答: 的损失 6、简述学前儿童较易缺乏的矿物质、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 答:学前儿童较易缺乏的矿物质是:钙、铁、锌、碘 钙的生理功能:①构成机体的骨骼和牙齿钙是骨髂的重要组分。②维持多种正常生理功能。 钙的食物来源:①儿童最理想的钙源:奶及奶制品(钙含量丰富,吸收率高) ②豆类及其制品.尤其是大豆、黑豆含钙也较为丰富。③芝麻、小虾皮、海带等。 (2)铁的生理功能:①参与体内氧与二氧化碳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②铁与红细胞形成和成熟有关。③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促进抗体产生④促进脂类从血液中转运 ⑤促进药物在肝脏中解毒等功能。 铁的食物来源:①动物性食品含铁丰富,吸收率高,如肝脏、动物血、瘦肉等。② 植物性食物含铁量高的有黑木耳、海带、芝麻酱等。 (3)锌的生理功能:①结构:锌是人体中多种酶的组成成分②催化:有近百种酶依赖锌的催化③调节功能:对蛋白质合成和代谢、激素具有调节功能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试题

第三单元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试题(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1、生长: 2、发育: 3、胎儿期 4、新生儿期 5、婴儿期 6、幼儿前期 7、幼儿期 8、学龄期9、青春期 10、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二、填空题(31分) 1、生长和发育紧密相关,是发育的物质基础。 2、儿童生长发育最迅速的阶段是,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很恰当。 3、学前儿童发育的程序性一般遵循规律 和规律。 4、胎儿期形态发育的顺序是领先,其次是躯干,最后为。 5、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全身和大多数器官,系统有两次生长突增高峰,第一次在,第二次在,且女性比男性大约早出现。 6、淋巴系统在岁左右发展达到高峰,以后逐渐萎缩。 7、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是个体在因素 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8、合理而充足的营养是保证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而言,身高增长最快,体重增长最快。 9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包括、、指标等。10生物化学指标有粪便检查、尿液一般性状检查和。 11、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标准有

和。 12、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有指数评价法、、百分位数评价法、,发育年龄评价法。 13、学前儿童健康检查的内容包括询问个人现状及既往病史、、全身体检和。 14、人的生长发育速度曲线并不是随年龄呈上升,而 是上升。 15、遗传决定了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性,环境决定了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性。 16、父母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父母的素质及教育方式都会影响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这体现了因素的影响;农村幼儿和城市幼儿生长发育状况不同,这体现了因素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三、判断题(8分) 1、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各部的生长速度是:下肢发育最快, 头颅最慢。() 2、幼儿从不会说话到会说话这个过程是无顺序衔接的,具有跳跃 性。() 3、学前儿童发育畸形或患有先天性疾病都是因为受遗传因素影 响。() 4、幼儿期为逐渐完善运动的协调能力可以从事一些细致的手工 和轻微劳动。() 5、有的幼儿头大,有的幼儿头小,这也体现了幼儿生长发育的个 体差异性。() 6、胎内前三个月是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时期() 7、体格发育减慢,但四肢增长较快,这描述的是幼儿前期。()8、身心都在急剧的变化,从未成熟达到成熟,从未定型达到定型, 可塑性很大,这描述的是青春期。() 四、简答题(21分) 1、学前儿童生长发育有哪些规律?(10分) 2、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11分)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一)常用的评价方法 生长发育评价在儿少卫生工作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①评价个体、群体儿童少年现时的生长发育水平,处于什么等级。②筛查、诊断生长发育障碍、评价营养和生活环境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保健咨询建议。③列入社区健康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观察指标变化,评价各项学校卫生措施的实效,作为实施学校卫生监督的依据。根据这些需要,生长发育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生长发育水乎、生长发育速度、各指标相关关系等三个方面。 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是进行正确评价的关键。迄今没有一种方法能完全满足对个体、群体儿童的发育进行全面评价的要求。因此,应根据评价目的选择适当的方法,力求简单易行,直观而不需要附加计算;可结合体格检查、生活环境条件、健康和疾病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出较全面、准确的评价结果。 (二)指数法 指数法利用数学公式,根据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将两项或多项指标相关联,转化成指数进行评价。本方法计算方便,便于普及,所得结果直观,应用广泛。常用指数有: (1)身高体重指数,表示单位身高的体重,体现人体充实度,也反映营养状况。 (2)身高胸围指数,反映胸廓发育状况,借以反映体型。 (3)身高坐高指数,通过坐高和身高比值,反映人体躯于和下肢的比例关系,反映体型特点。可根据该指数大小,将个体的体型分为长躯型、中躯型和短躯型。 (4)BMI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kg/身高m2),又称体重指数。近年来受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认为它不仅能较敏感地反映身体的充实度和体型胖瘦,且受身高的影响较小,与皮脂厚度、上臂围等反映体脂累积程度指标的相关性也高。我国已建立的"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性别一年龄别筛查标准",是BMI在儿童生长发育领域的具体应用。l8岁时该指数≥24和≥28,可分别筛查为超重和肥胖。 (5)握力指数和背肌力指数:均利用肌力与体重的密切关系,借助单位体重的握力和背肌力校正体重的影响,分别显示上臂和腰背部的肌肉力量,比原指标更具可比性。 (6)肺活量指数:分别利用肺活量和体重、身高的密切关系,利用单位体重或身高校正肺活量,以更确切反映机体肺通气能力的大小。 由于身体指数存在显着的种族、域乡、性别、年龄和身高等差异,应结合专业知识应用,注意克服指数的机械性弱点。制定和应用评价标准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不能忽视身高因素。同性别、年龄而身高不同的儿童,身材高大而粗壮者和身材矮小而瘦弱者可同样被评价为"体型匀称".克服方法是利用年龄别身高标准,先筛出那些生长发育迟滞者。②充分注意指数(尤其源自体格指标者)鲜明的种族、地区差异。③大多数指数呈非正态分布。因此,最好依据百分位数法先将指数分若干等级,确定其等级含义。 (三)等级评价法 等级评价法是离差法(用于评价个体、群体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现状的常用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它利用标准差与均值的位置远近,划分等级。评价时将个体该发育指标的实测值与同年龄、同性别相应指标的发育标准比较,以确定发育等级。国内最常用五等级评价标准见表9-1. 一般生长发育评价中,身高和体重是最常用的指标。个体的身高、体重值在判定标准均值±2个标准差范围内(约占儿童总数的95%)均可视为正常。但在均值±2个标准差外的儿童少年,不能据此定为异常;需定期连续观察,结合其他检查,慎重做出结论。个体的体重有升有降,易受内外环境影响。若儿童体重连续数月下降,则应先排除疾病再评价营养状况。 等级评价法亦可用于集体儿童的发育评价,称"等级百分数法".评价时先将两个班或两所学校所有学生的测量资料,分别按不同发育指标,采用统一标准,对照相应的等级评价标准,确定各个体的等级。

小儿营养不良防治指南

小儿营养不良防治指南 营养不良指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是因饮食不足,需要量增加,损失过多或体内利用过程障碍所造成的一种营养缺乏状况。 一、病因 (一)膳食摄入不足: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对热能与营养素需求量大,如今是量过少,热能于蛋白质供给长期不足,同时膳食维生素或铁、锌等微量元素摄入过少。可发生营养不良。 (二)不良的饮食习惯:挑食、偏食、吃零食过多,或以大量饮料代替食物等都是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或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有些青少年追求"体型美",不恰当的节食减肥,也可导致蛋白质。热能不足,造成营养不良和低体重。 (三)疾病:儿童少年时期某些疾病,如胃病、慢性肠炎等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龋齿疼痛影响咀嚼功能:肠道蠕虫感染,如蛔虫、钩虫、鞭虫等大量消耗营养素,直接导致营养素吸收不足: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肝炎等营养素消耗量大;若供给不足或不及时,都可导致营养不良发生。 二、症状 营养不良是一种营养素缺乏的综合征,多见于各种慢性病中,可有不同的表现。营养不良必须根据具体病情分析,判断缺乏那种营养素。如蛋白质缺乏,其症状有疲劳乏力,对各种活动不感兴趣,喜坐卧,学习、工作效率低,消瘦,皮下脂肪萎缩,皮肤松驰,浮肿,多尿,循环及消化系症状,代谢紊乱,贫血等。 三、防治 1、保证合理营养:学龄期儿童和青春期少年处在旺盛的生长发育阶段,须供给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浆、豆腐、鱼、肉类、蔬菜水果等。合理安排膳食,实现营养素的平衡摄入。 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应从小培养,纠正挑食、偏食、吃零食过多等不良习惯,定时、定量进餐。

3、开展营养及饮食卫生的教育:广泛宣传教育营养卫生知识,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改善学生的饮食结构,注意补充含铁、叶酸、维生素B12及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有足够的动物性食物和豆类食品。 4、学校体检化验中贫血及营养不良的学生,通知家长对患病学生进行治疗,改善饮食。

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1doc

提要【提要】本指南适用于2周岁以后至未满6周岁的学龄前儿童。经过7~24月龄期间膳食模式的过渡和转变,学龄前儿童摄入的食物种类和膳食结构已开始接近**,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基于学龄前儿童生理和营养特点,其膳食指南应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基础上增加以下5条关键推荐。 1规律就餐,自主进食不挑食,培养良好的饮食**惯 学龄前儿童的合理营养应由多种食物构成的平衡膳食来提供,规律就餐是其获得全面、足量的食物摄入和良好消化吸收的保障。此时期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迅速,自我意识和模仿力、好奇心增强,易出现进食不够专注,因此要注意引导儿童自主、有规律地进餐,保证每天不少于三次正餐和两次加餐,不随意改变进餐时间、环境和进食量,培养儿童摄入多样化食物的良好饮食**惯,纠正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实践指导1.合理安排学龄前儿童膳食学龄前儿童每天应安排早、中、晚三次正餐,在此基础上还至少有两次加餐。一般分别安排在上、下午各一次,晚餐时间比较早时,可在睡前2小时安排一次加餐。加餐以奶类、水果为主,配以少量松软面点。晚间加餐不宜安排甜食,以预防龋齿。2.引导儿童规律就餐、专注进食由于学龄前儿童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受环境影响,如进食时玩玩具、看电视、做游戏等都会降低其对食物的关注度,影响进食和营养摄入。①尽可能给儿童提供固定的就餐座位,定时定量进餐;②避免追着喂、边吃边玩、边吃边看电视等行为;③吃饭细嚼慢咽但不拖延,最好在30分钟内吃完;④让孩子自己使用筷、匙进食,养成自主进餐的**惯,既可增加儿童进食兴趣,又可培养其自信心和独立能力。3.避免儿童挑食偏食家长良好的饮食行为对儿童具有重要影响,建议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并与儿童一起进食,起到良好榜样作用,帮助孩子从小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惯。应鼓励儿童选择多种食物,引导其多选择健康食物。对于儿童不喜欢吃的食物,可通过变换烹调方法或盛放容器(如将蔬菜切碎,将瘦肉剁碎,将多种食物制作成包子或饺子等),也可采用重复小份量供应,鼓励尝试并及时给予表扬加以改善,不可强迫喂食。通过增加儿童身体活动量,尤其是选择儿童喜欢的运动或游戏项目,能使其肌肉得到充分锻炼,增加能量消耗,增进食欲,提高进食能力。此外,家长还应避免以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的措施。 2每天饮奶,足量饮水,正确选择零食 建议每天饮奶300~400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大,水分需要量相对较多,每天总水量为1300-1600ml,除奶类和其它食物中摄入的水外,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天饮水600~800ml,以白开水为主,少量多次饮用。零食对学龄前儿童是必要的,对补充所需营养有帮助。零食应尽可能与加餐相结合,以不影响正餐为前提,多选用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如奶制品、水果、蛋类及坚果类等,不宜选用能量密度高的食品如油炸食品、膨化食品。实践指导1.培养和巩固儿童饮奶**惯奶及奶制品中钙含量丰富且吸收率高,是儿童钙的最佳来源。每天饮用300~400ml奶或相当量奶制品,可保证学龄前儿童钙摄入量达到适宜水平。家长应以身作则常饮奶,鼓励和督促孩子每天饮奶,选择和提供儿童喜爱和适宜的奶制品,逐步养成每天饮奶的**惯。如果儿童饮奶后出现胃肠不适(如腹胀、腹泻、腹痛)可能与乳糖不耐受有关,可采取以下方法加以解决:①

儿童喂养与营养规范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一、目的 通过对辖区内儿童家长进行母乳喂养、食物转换、合理膳食、饮食行为等科学喂养知识的指导,提高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预防营养性疾病,促进儿童健康。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7岁以下)儿童及其家长。 三、内容与方法 (一)婴儿期喂养指导 1.纯母乳喂养 婴儿6月龄内应纯母乳喂养,无需给婴儿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以免减少婴儿的母乳摄入,进而影响母亲乳汁分泌。从6月龄起,在合理添加其它食物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 (1)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方法 1)产前准备:母亲孕期体重适当增加(12~14公斤),贮存

脂肪以供哺乳能量的消耗。母亲孕期增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减少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剖宫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出生缺陷及围产期死亡的危险。 2)尽早开奶:生后2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产后1小时内应帮助新生儿尽早实现第一次吸吮,对成功建立母乳喂养十分重要。 3)促进乳汁分泌 ①按需哺乳:3月龄内婴儿应频繁吸吮,每日不少于8次,可使母亲乳头得到足够的刺激,促进乳汁分泌。 ②乳房排空:吸吮产生的“射乳反射”可使婴儿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乳汁;每次哺乳时应强调喂空一侧乳房,再喂另一侧,下次哺乳则从未喂空的一侧乳房开始。 ③乳房按摩:哺乳前热敷乳房,从外侧边缘向乳晕方向轻拍或按摩乳房,有促进乳房血液循环、乳房感觉神经的传导和泌乳作用。 ④乳母生活安排:乳母身心愉快、充足睡眠、合理营养(需

额外增加能量500 千卡/日),可促进泌乳。 4)正确的喂哺技巧 ①哺乳前准备:等待哺乳的婴儿应是清醒状态、有饥饿感,并已更换干净的尿布。哺乳前让婴儿用鼻推压或舔母亲的乳房,哺乳时婴儿的气味、身体的接触都可刺激乳母的射乳反射。 ②哺乳方法:每次哺乳前,母亲应洗净双手。正确的喂哺姿势有斜抱式、卧式、抱球式。无论用何种姿势,都应该让婴儿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婴儿身体贴近母亲,婴儿头和颈得到支撑,婴儿贴近乳房、鼻子对着乳头。正确的含接姿势是婴儿的下颏贴在乳房上,嘴张得很大,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在嘴中,婴儿下唇向外翻,婴儿嘴上方的乳晕比下方多。婴儿慢而深地吸吮,能听到吞咽声,表明含接乳房姿势正确,吸吮有效。哺乳过程注意母婴互动交流。 ③哺乳次数:3月龄内婴儿应按需哺乳。4~6月龄逐渐定时喂养,每3~4小时一次,每日约6次,可逐渐减少夜间哺乳,帮助婴儿形成夜间连续睡眠能力。但有个体差异,需区别对待。

幼儿园儿童营养指导

幼儿园儿童饮食指导 3-6岁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 3-6岁学龄前儿童喂养指南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4?每天饮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 5?膳食清淡少盐,正确选择零食,少喝含糖高的饮料。 6?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证正常体重增长。 7?不挑食、不偏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8?吃清洁卫生、未变质的食物。 食物中的营养素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何影响? 关于蛋白质 学龄前儿童(3-6岁儿童)摄入蛋白质最主要的目的是满足细胞、组织的增长,因此对蛋白质质量,尤其是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学龄前儿童 蛋白质参考推荐摄入量为45-60g/天,蛋白质供能约为总能量的14%-15%,包括1个鸡蛋,350ml牛奶,100g畜禽鱼肉类等。在农村要充分利用大豆所含优质蛋白质来预防儿童蛋白质营养不良引起的低体重和生长发育迟缓。 关于脂肪 并不是听到脂肪就要敬而远之,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免疫功能的维持、脑的发育和神经髓鞘的形

成都需要脂肪,尤其是必须脂肪酸。建议使用含有a -亚麻酸的大豆油或脂 肪酸比例适宜的调和油为烹调油,在选择动物性食物时,也可多选用鱼类等富含n-3长链多 不饱和脂肪酸的水产品。 关于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供能的主要来源,约占总能量的50%-60%。不宜选用过多的糖和甜食, 应以含有复杂碳水化合物的谷类为主,如大米、面粉、红豆、绿豆等。 关于钙 为满足学龄前儿童骨骼生长,每日奶的摄入量不低于300ml,不超过600ml。 关于铁 铁缺乏的儿童会有行为异常,比如对外界反应差、易怒、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学习 能力差,临床上表现为听力减弱、视力减弱,学习成绩不佳,同时对儿童免疫力、行为和智 力发育产生不可逆性影响。富含铁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动物血、瘦肉等,膳食中的维C可促进铁的吸收。 关于碘 碘缺乏会导致儿童生长发育障碍,建议每周膳食至少安排一次海产品,使用碘强化盐。 关于锌 锌缺乏会导致儿童出现味觉下降、厌食甚至异食癖、嗜睡、面色苍白,抵抗力差易患各 种感染性疾病,严重者生长迟缓。锌含量丰富的食物有海鱼、牡蛎、鱼、禽、蛋、肉等。 关于维生素 新鲜的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动物肝脏、蛋黄、牛奶中维生素A含量丰富,B族维生素在娘谷类、坚果、瘦肉中含量丰富。

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提要:学龄前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高于成人,合理营养不仅能保证他们的正常生长发育,也可为其成年后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全部营养素。儿童的膳食必须是由多种食物组成的平衡膳食,才能满足其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因而提倡广泛食用多种食物。 谷类食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我国传统膳食的主体,可为儿童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等。学龄前儿童的膳食也应该以谷类食物为主体,并适当注意粗细粮的合理搭配。 提示:日常膳食由多种多样的食物组成,儿童膳食也不例外,这些食物一般可分为以下五大类: 第一类为谷类及薯类:谷类包括大米、小麦面粉、杂粮,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 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畜禽肉、鱼类、奶类和蛋类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D。 第三类为豆类和坚果:包括大豆、其他干豆类及花生、核桃、杏仁等坚果类,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E。 第四类为蔬菜、水果和菌藻类: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K及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 第五类为纯能量食物:包括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主要提供能量。动植物油还可提供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提要:应鼓励学龄前儿童适当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所含的营养成分并不完全相同,不能相互替代。在制作儿童膳食时,应注意将蔬菜切小切细以利于儿童咀嚼和吞咽,同时还要注重蔬菜水果的品种、颜色和口味的变化,已引起儿童多吃蔬菜水果的兴趣。 提示:根据颜色的深浅,可将蔬菜分为深色蔬菜和浅色蔬菜。深色蔬菜的营养价值一般优于浅色蔬菜。深色蔬菜指深绿色、黄色、红色、紫红色蔬菜,其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还含有其他多种色素物质和芳香物质,可促进食欲。常见的深绿色蔬菜:菠菜、油菜、冬寒菜、芹菜叶、空心菜、西兰花、生菜等。常

营养指南——孩子需要荤素搭配

营养指南——孩子需要荤素搭配 有人往往把吃零食归于不良习惯,一点不给孩子吃;有的家长却一味满足孩子的口味,要什么给什么,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其实,科学给孩子吃零食是有益的。美国专家为此做了大量调查与研究,认为零食能更好地满足身体对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调查中发现,在三餐之间加吃零食的儿童,比只吃三餐的同龄儿童更易获得营养平衡。孩子从零食中获得的热量达到总热量的20%,获得了维生素占总摄食量的15%。获得矿物质占20%,铁质占15%。这表明,零食已成为孩子获得生长发育所需养分的重要算途径之一。 当然,零食毕竟只是孩子获得营养的一条次要渠道,不能取代主食,应在量上加以限制,在品种上进行选择。家长不妨上午给孩子吃少量热量较高的食品,如2-3块巧克力,1块蛋糕,或2-3块饼干;午睡后喝一点热开水,下午给吃一点水果;晚餐后不要再给零食,睡前喝一杯牛奶为宜。要注意饮食卫生,吃零食前先洗手,吃完后刷牙或漱口。 硬食:健脑、固齿、视力好 要根据孩子牙齿的发育情况,适时地给一点具有定硬度的食品,增强其咀嚼功能,有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咀嚼能力强的孩子都很聪明。因为咀嚼可使面部肌肉活动增强,进而加快头部血液循环,增加大脑血流量,使脑细获得更充分的氧气和养分。试验资料表明,咀嚼墨鱼片时脑血流量平均增加21%,咀嚼布丁时平均增加16.5%。 勤咀嚼增强咬肌活动,惠及视力发育。常吃不需咀嚼的软食的学生,视力差的特别多,所以常给孩子点硬食有助于预防近视、弱视等眼病。 嚼对牙齿是一种锻炼,并能使牙齿自洁,可减少牙周病、蛀牙、牙菌斑等的发生率。 硬食的种类,当以水果、胡萝卜、豆类、动物骨、玉米为宜。 荤食:儿童餐桌上的重要角色 我们常将动物性食物称为荤食,荤食虽然营养丰富,口感也好,但脂肪含量

学龄前儿童饮食营养指导

学龄前儿童饮食营养指导 ★这篇《学龄前儿童饮食营养指导》是为大家收集的,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学龄前这一阶段的儿童,器官迅速发育,腿长得很长,需要足够的蛋白质供给;矿物质钙、磷、铁、锌、碘及其它微量元素有利于骨骼的发育、血细胞的形成及机体各部分的代谢。为满足骨骼发育,钙的供应量每天要在800毫克,高于的供应量;铁的供给量每天为10毫克。营养专家都提倡:从儿童阶段开始,盐的摄入量,避免吃太咸的食物。 对5岁以上的儿童来说,维生素族,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的需求量相较幼儿也大得多,都接近标准。但儿童的胃容量比小,营养要求比高,为达到此目的,增加餐饮,并使早餐在整日总量的比例中不少于四分之一,同时注意食物的精度和质量以及有良好的是大原则。 有的营养专家认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给学龄前儿童服用合适的制剂,如矿物盐、维生素A及D等。或由专业营养师为孩子配制营养均衡的午餐,以便这阶段的儿童营养需求能有效。主要方法是将一天三顿主食做好而避免零食和偏食,如两顿饭之间的间隔太长时,可以有规律地给予少量小食。糖对儿童的味觉特别有吸引力,尤其是幼儿(幼儿食品)。在量或胃口不理想的情况下,特别需要,以免影响正常的食欲。甜品宜放在餐后,而不是餐前。 学龄前饮食另一种情况是:父母按照过去的印象,特别是孩子3岁前身高体重增长快的概念来对待7岁前后的孩子,总认为孩子吃少了,于是有时是的、被动的,有时又是连哄带骗的。有时父母不顾食物的营养价值,只要孩子肯吃,特别是零食,一律尽量满足。这可能造成两种后果:一是孩子挑食和胃肠道消化(消化食品)能力紊乱,主要食物减少,发育不佳;另一种情况是摄入过多营养,甚至有发生儿童肥胖症的,而且坏的饮食习惯一旦形成,需要耐心加以纠正。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 3—6岁小儿脑功能发育越来越完善,活动多,运动量大,除了吃和睡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随着活动量增加,小儿体内热量消耗增加,皮下脂肪减少,肌肉开始增长,身体变得瘦而结实。3—6岁小儿体格发育随着比婴幼儿期缓慢得多,平均每年体重增加 1.5—2.0公斤,身高每年增长5—6厘米,6岁幼儿腿长可占身高的44.6%。3—6岁小儿可以每年测量1次身高、体重。家长可将测量结果与正常值对照。如果小儿的身高、体重明显低于下限值,或体重比平均值高出4公斤以上,就要去医院进行检查。 学龄前期儿童身高的增长相对大于体重的增长。家长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即妻子在这一时期“光长个子不长肉”,个别家长甚至会怀疑自己的孩子是否生病了。其实这样情况是正常的,学龄前期儿童体重年平均增加2公斤左右,此期的体重推算公式为:体重(公斤)=年龄×2+8 身高年平均增长7厘米,其推算公式为:身高(厘米)=年龄×7+70 并且下肢的增长速度大于躯干的增长速度,导致孩子的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逐渐缩小。所以,身高的增长相对大于体重的增长,就出现了光长身子不长肉的现象。另外,由于孩子动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运动量较前明显增加,这也增长了能量的消耗,体内脂肪的储存必然减少,这也是孩子由胖变瘦的一个原因。因此,只要孩子身高、体重的增长速度达到了上述标准就是正常的。

如果孩子特别瘦或在某一时期突然变瘦,就应引起家长的注意,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排出诸如结核、恶性肿瘤等疾病。同时,还要检查孩子在饮食方面是否存在偏食、厌食等现象,以便在医生的指导下使孩子的营养状况得到及时的改善。如果孩子过胖,也应引起家长的注意。学龄前期儿童的肥胖主要是单纯性肥胖,其原因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最主要的还是摄入营养过多,运动量较少,导致热量过剩而转变成皮下脂肪储存的结果。 儿童是否肥胖可通过下面的公式来进行判断: 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 超过20%以上为肥胖,10%—20%为稍胖,10%以不内为正常。如果孩子属于肥胖,则应督促孩子加强体育锻炼,同时注意少吃过度油腻的食品,但儿童减肥不应以节食为主。 这一时期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逐渐完善,使得语言和行为的发展出现了飞跃。智力发展增快,理解能力逐渐加强,求知欲强,好奇、好问、模仿性强。运动的协调能力逐渐完善,可以从事一些较细致的手工和轻微的劳动,也能学习简单的文字、图画及歌谣。为入小学学习奠定了基础。幼儿对疾病的抵抗力虽已增强,但因生活范围扩大,接触疾病和受伤的机会增多。该期仍需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加强户外活动,充分利用日光、空气和水进行体格锻炼,增强体质。幼儿活动量大,应供给充足的营养。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和卫生习惯的培养。保教人员要注意言教、身教,为幼儿树立榜样,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还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启发和教育,发挥幼儿的智力潜能。

学龄前儿童营养指南

学龄前儿童营养指南 学龄前儿童营养原则 要保证宝宝摄入他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的办法就是尽量保证孩子每顿饭都能吃到五大类食物,即谷类、水果、蔬菜、奶、肉类和豆类。你也许做不到每天都让孩子的摄入达到每类食物的标准推荐量,但如果你能尽量提供多种健康的食品,这样在一两周的时间里,孩子最终也能得到所需要的营养。 总的说来,为宝宝准备饭菜时,要特别注意以下8点: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每天喝奶,常吃大豆及豆制品。膳食清淡少盐,正确选择零食,少喝含糖高的饮料。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证体重正常增长。,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吃清洁卫生、未变质的食物。 宝宝每天各种食物应该吃多少?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分会编写的《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2007)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平衡膳食宝塔,就各类食物的摄入量给出了建议范围:谷类(米饭、面条等)每日180~260克;蔬菜类每日200~250克;水果类每日150~300克;鱼虾类每日40~50克;禽畜肉类每日30~40克;蛋类每日60克;奶类每日200~300克;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每日25克;烹调油每日25~30克;糖果等少量。 不过,你需要注意,像大人一样,每个孩子的食量也会根据生长速度、每日活动量和体质等不同而有所差别,最重要的是保证他能吃到多种营养食物。 谷物 谷类食物分为全谷物和精制谷物。所有谷类的谷粒都有3个部分:胚乳、胚芽和糠皮。在制作的过程中,不除去胚芽和糠皮,就是全谷类,如糙米、荞麦、燕麦、玉米、全麦面包。精制谷物在加工过程中去除了胚芽和糠皮,比如玉米面

包、白面包、面条、米饭和饼干等。由于谷类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及油脂大都存在于麸皮和胚芽中,因此,给宝宝吃的谷物不应全部选择精米、精面类食品。 谷类食物中含有帮助消化的纤维素和提供能量的碳水化合物。此外,谷物中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有些强化速食麦片能提供一天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蔬菜 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素、维生素C、维生素A和钾。此外,大多数还含有抗氧化元素,这些抗病物质也许能降低以后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给宝宝做饭时,应注意将蔬菜切小切细,方便孩子咀嚼和吞咽。同时,还要注重蔬菜品种、颜色和口味的变化,从而鼓励孩子多吃蔬菜。 蔬菜根据颜色深浅,可以分为深色蔬菜和浅色蔬菜,深色蔬菜的营养价值一般优于浅色蔬菜。深色蔬菜是指深绿色、红色、橘红色、紫红色蔬菜,富含胡萝卜素,是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深色蔬菜还含有其他多种色素物质和芳香物质,可以促进食欲。 常见的深绿色蔬菜有菠菜、油菜、芹菜叶、空心菜、西兰花等。常见的红色、橘红色蔬菜包括西红柿、胡萝卜、南瓜等。常见的紫红色蔬菜是红苋菜、紫甘蓝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