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提纲!

0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提纲!

0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提纲!
0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提纲!

第一章信息系统概述

1.1 信息

一、信息和数据

(一)数据

(二)信息

(三)关系

二.信息的特征

●a.事实性,或客观性。 b.信息的普遍性。

●c.信息的准确性。 d.信息的共享性。

●e.信息的时效性。 f.信息的存储性。

●g.信息的可加工性。h.信息的不完全性。

●i.信息的等级性。j.信息的价值性的。

三信息与数据的联系和区别

数据是人们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具有抽象性;信息是经过加工分析之后的数据,是有价值的数据。

数据是原材料,信息是加工后的有价值的数据。

1.2 信息资源

一信息资源的概念

●信息资源包括信息生产者、信息和信息技术三个基本要素。

●在信息资源中,信息生产者是最关键的因素。

三.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IRM,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就是对包括信息、

信息技术、信息设备和信息人员在内的信息组元的管理。

1.3 信息系统

一系统的定义、特点

二信息系统的概念、基本功能、构成

三信息系统的几个发展阶段

1.4 管理信息系统(MIS)

一管理信息系统及其特点

二管理信息系统结构

1.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

2.基于管理职能的系统结构

3.综合系统结构:横向综合:纵向综合:纵横综合。

第二章信息系统数据库

一、数据库系统

1.什么是数据库

2、数据库系统

3.数据库的特征

二、数据库设计基础知识

1.实体一联系模型

E-R模型所采用的三个主要概念是:实体集、联系集和属性。

联系是指多个实体间的相互关联。两个实体集A和B之间的联系可分为四类:

●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

(4)实体一联系图(E—R图)中包括如下几个主要组件:

●矩形,表示实体集。

●椭圆,表示属性。

●菱形,表示联系。

●线段,将属性连接到实体集或将实体集连接到联系集中,并在直线上标注联系的

种类,如:

2.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是建立在数学概念基础上的,用表的集合来表示数据和数据间的联系。所以,关系模型是通过表格数据来表示实现和实体间联系。

三、数据库设计

数据处理的主要目的

数据库设计的主要内容

●从现实世界到观念世界再到数据世界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抽象和映射的过

程,与此相对应,设计数据库也要经历类似的过程:

l用户要求分析;对用户提出的系统要求,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

l概念结构设计;以实体联系(E-R)模型表示。

l逻辑结构设计;将概念结构模型转换为某种数据库管理系统。

l物理结构设计。为数据模型在设备上选定合适的存储结构和存储方法。

第三章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

信息管理科学有三个理论基础,即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

第四章信息系统规划与开发

一、管理信息系统规划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启动的原因

?组织管理活动的客观需要(利益驱动) —必要性;

?科技的发展为其提供了理论和物质基础—可能性;

?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其它原因。

战略规划的内容:

(1)方向和目标

(2)约束和政策

(3)计划与指标

二、诺兰模型及其指导作用

1、诺兰模型

?计算机应用到一个组织的管理,一般要经历从初级到成熟的成长过程。诺兰1973年首次提出了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被称为诺兰阶段模型。1980年把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六个不同阶段。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

?2、诺兰阶段模型的作用

三、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四、系统规划及其作用

?1、系统规划

?2、作用

?3、内容

?组织的外部环境与管理现状调查

?用户的需求调查与分析

?新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描述

?新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

?新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源选型

?新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计划

常用的系统规划方法

一、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BSP )

?1、基本思想

?2、作用

?3、基本原则

?4、一般步骤

二、关键成功因素法(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s)

三、战略目标集转移法( 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 SST)

四、业务流程重组=====实施

?观念重组:流程重组:组织重组: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系统开发方法

一、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1、基本思想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Structured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SSA&D,)又称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是系统分析员、软件工程师、程序员以及最终用户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自顶向下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一个过程,是组织、管理和控制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一种基本框架。

2、开发过程

?系统规划阶段。该阶段的范围是整个业务系统,目的是从整个业务的角度出发确定系统的优先级。

?系统分析阶段。主要活动包括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目的是分析业务上存在的问题,定义业务需求。

?系统设计阶段。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构造软件的总体结构;详细设计包括人机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

?系统实施阶段。系统实施的目的是组装信息系统技术部件,并最终使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包括的活动有编程、测试、用户培训、新旧系统之间的切换等。

?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目的是对系统进行维护,使之能正常地运作。

3、优缺点

?4、适用范围

二、原型法

?1、原型法产生的原因

?2、基本思想

?原型法(Prototyping Method)是在系统开发初期,凭借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和系统主要功能的要求,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下,迅速构造出系统的初始原型,然后与用户一起不断对原型进行修改、完善,直到满足用户需求。

3、开发过程

?4、优缺点

?5、适用范围

?原型法的适用范围是比较有限的,对于小型、简单、处理过程比较明确、没有大量运算和逻辑处理过程的系统。

第五章物流信息系统分析

5.1 概述

一.系统分析的任务

?系统分析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新系统的各种方案和设想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和判断的过程,目的是获得有关合理的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

1.详细调查

2.分析用户需求

3.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4.编写系统分析报告

三.系统分析的特点

5.2 详细调查(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调查)

一.详细调查概述

系统详细调查的范围

?详细调查的范围应该是围绕组织内部信息流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不能仅仅局限于信息和信息流,应该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可以归纳为:?①企业的所有外部环境状况。

?②组织目标和发展战略、组织机构和业务功能。

?③业务流程与工作形式、工艺流程和产品构成、数据与数据流程。

?④管理方式和具体业务的管理方法、决策方式和决策过程。

?⑤所用资源和限制条件,以及现存问题和改进意见。

二、组织结构调查

组织结构图,描述的是组织内部的结构和上下级之间的隶属关系。

主要调查各级组织的职能和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决策内容、存在问题以及对系统的要求等等。

三组织功能调查

系统为了使项目表,则必须具有其特定的功能,及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因此,调查中经常用功能层次图来描述从系统目标到各项功能的层次关系

四、业务流程调查

1、任务

业务流程调查主要任务是调查系统中各环节的业务活动,掌握业务的内容、作用、及信息的输入、输出、数据存储和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过程等。它是掌握现行系统状况,确立系统逻辑模型不可缺少的环节。

2、方法

3、业务流程图简介

业务流程图(transaction flow diagram,简称TFD),就是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业务流程图的绘制基本上按照业务的实际处理步骤和过程绘制。换句话说,就是“文本”用图形方式来反映实际业务处理过程的“流水账”。

4、业务流程图图例及画法

业务流程图图例没有统一标准,但在同一系统开发过程中所使用应是一致的。5、业务流程图的特点

按业务部门划分的横式图;图中描述的主体是票据、帐单;票据、帐单的流程路线与实际业务处理过程一一对应

6、表格分配图

5.3 数据流程调查

一、对系统认识的两次飞跃过程

二、数据流程图(DFD,Data Flow Diagram)

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够全面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工具。它可以综合性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的过程,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1.数据流程调查过程中收集的资料包括:

2.画流程图常用的符号

?外部实体:数据流:处理:数据存储

3.绘制数据流程图的原则和步骤

4.数据流程图的用途

5.数据流程图的优、缺点

5.4 数据字典

一、数据元素

数据元素也称数据项,是具有独立逻辑含义的最小数据单位,逻辑上是不可再分的数据单位。

二、数据结构

一个数据元素只反映事物的单位属性,用几个数据元素则可经描述某事物的综合属性,由若干个数据元素构成的数据组合称为数据结构。

三、数据流:

四、数据存贮 <数据文件>

五、处理逻辑

六、外部项(实体)

5.5 描述系统处理逻辑的工具

一、判断树(决策树)

二、判断表

三、结构化语言

⒉结构式语言只允许使用以下四类语句:

?祁使语句

?判断语句

?循环语句

?复合语句

5.6 系统化分析

一、分析系统目标二、分析业务流程三、分析数据流程

四、功能分析和划分子系统

?子系统划分方法------------U/C矩阵

?数据正确性分析

?数据必定有一个产生的源,而且必定有一个或多个用途。

?在U/C矩阵中:

–每一个列只能有一个C;

–每一个列至少有一个U;

–不能出现空行或空列。

?功能/数据分析

–是通过U/C矩阵的建立和分析来实现的。

?U/C 矩阵的主要功能

–通过U/C 矩阵的正确性检验及时发现前段分析和调查工作的疏漏和错误;

–通过U/C 矩阵的正确性检验分析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通过对U/C 矩阵的求解过程最终得到子系统的划分

–通过对子系统之间的联系(“U”)可以确定子系统之间的共享数据。?U/C矩阵及其建立

–首先进行系统化,自顶向下地划分;

–逐个确定其具体的功能(或功能类)和数据(或数据类);

–填上功能/数据之间的关系,即完成了U/C矩阵的建立过程。

五、数据属性分析

数据属性分析包括静态特性分析和动态特性分析:

?数据的动态特性分析,可以分为三类:

?固定值属性。固定个体变动属性。随机变动属性。。

六、数据存储分析

数据存储分析是数据库设计在系统分析阶段的重要工作,其内容首先使分析用户要求(主要表现在输出的图、表、屏幕等),也就是调查清楚用户希望从MIS 中得到那些有用的信息,然后通过综合抽象,用适当的工具(如E-R图)进行描述,由于是从用户角度看到的数据库,所以称之为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七、数据查询要求分析

八、数据的输入输出分析

九、绘制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十、确定性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

5.7 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和系统分析报告

第六章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

6.1 结构化系统设计

一、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

1. 总体设计。包括信息系统的流程图设计、功能结构图设计和功能模块结

构图设计等。

2. 代码设计和实际规范的制定。

3. 系统物理配臵方案设计。包括设备配臵、通讯网络的选择与设计;以及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等。

4. 数据库存储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安全保密设计等。

5. 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包括输入、输出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以及编

写程序设计说明书等。

二、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 系统性。

2. 灵活性。

3. 可靠性。

4. 经济性。

三、结构化设计概述

1.结构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

?是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成一个多层次的模块化结构,即复杂问题简单化。

?使每一个模块尽可能独立。即尽量使每一个模块成为独立的组成单元,与其他模

块间的联系程度最低。

?用直观的工具来表达系统的结构。(系统结构图)

2.结构化系统设计的优点

3.模块所具有的四种属性

模块是指具备有输入与输出、逻辑功能、运算程序和内部数据四种属性的一组程序。模块的外部属性,包括输入与输出、逻辑功能

内部属性(程序设计阶段要特别关心的)

4.常用的基本结构单位

顺序(SEGUENCE),选择(SELECTION),重复(ITERATION)

5.模块间的通讯有两种方式:

6.模块的聚合度与耦合度

模块的聚合度,亦称紧凑性,是指模块内部组成部分之间联系的紧凑程度。

?功能聚合的聚合度最高。

模块间的联结形式有三种: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和内容耦合。

数据耦合是最好的联结形式,其耦合度最低。

7.模块结构设计的其它原则

?模块的扇出系数

?模块的扇入系数

?模块的控制范围和影响范围

6.2 系统设计内容

6.2-1 功能模块结构图设计

6.2-2 代码设计

一、代码的功能

?它为事物提供一个概要而又明确的认定,便于数据的存储与检索,以节约时间与

空间。

?可以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与精度。软代码进行统计、分类、累计等。

?可以提高系统数据的全局一致性。可以纠正平时人们习惯上的称谓差异。

?代码是人和计算机之间的共同语言,是两者交换信息的工具。

二、编码的目的

?唯一性(无二义性)。如职员的工号。

?规范性(强调规范性)。按特定的规律编制,如个人的身份证号码。

?可识别性。有帮助机器识别事物的任务。

三、分类原则

五、编码方法

1.顺序码(以某种顺序形式编码)。

2.字符码。以英文或汉字字符的助忆码。

3.区间码

4.混合码(以数字和字符编码)。

6.2-4 系统物理配臵方案设计

一、设计依据

二、计算机硬件选择

三、计算机网络的选择

四、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五、应用软件的选择

6.2-5 人机接口设计

一、人—机接口设计的原则

二、输出设计

三、输入设计

四、人机对话设计

6.3 数据存储设计

1.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

它可用第三章中介绍的E-R模型表示,也可以用3NF方式来表示。

2.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

将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完成的概念模型转换成能被选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

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的规则:

?每一实体即对应于一个关系模式。实体名作为关系名,实体的属性作为对应

关系的属性。

?实体间的联系一般对应一个关系,联系名作为对应的关系名,不带有属性的

联系可以去掉。

?实体和联系中关键字对应的属性在关系模式中仍作为关键字。

6.4 系统实施与评价

6.4-1 物理系统实施概述

6.4.2 程序调试和系统调试

一、模块(程序)调试

二、子系统调试

三.系统调试和实况调试

(总结)新系统的测试顺序是:模块调试、子系统调试、系统调试。

6.4-3 系统转换

一、系统试运行

二、系统转换方式及特点

1.直接转换2.并行转换3.逐步转换

三、调整组织机构和建立管理制度

1.组织机构的调整 2. 信息机构的设臵有三方式:

四、建立必要的五项管理制度

6.4-4 系统运行、维护与评审

六、信息系统的评审

?与直接经济效益有关的指标

?与间接经济效益有关的指标

七、信息系统的评价

1.从技术角度进行评价

2.从经济效益(直接和间接)方面的评价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试题库和答案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考试题库 一、选择填空(每题1分,共10题10分) 101. 信息按照()可以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A. 应用领域 B. 加工顺序 C. 管理的层次 D. 反映形式 答案:C 章节号:1-1 难易系数:0.1 102. 按照处理的对象,可把组织的信息系统分为()和管理信息系统两大类。 A.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B. 作业信息系统 C. 决策支持系统 D. 情报处理系统 答案:B 章节号:1-1 难易系数:0.1 103.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 A. 计算机系统 B. 手工管理系统 C. 人机系统 D. 计算机网络系统 答案:C 章节号:1-1 难易系数:0.1 104. DSS解决的是()。 A. 半结构化问题和非结构化问题 B. 结构化问题和半结构化问题 C. 非结构化问题 D. 结构化问题 答案:C 章节号:1-1 难易系数:0.2 105. 在任一组织同时存在着三个不同的计划控制层是()。 A. 战略计划层,管理控制层,操作层 B. 战略计划层,战术计划层,管理层 C. 战略计划层,业务计划层,操作层 D. 战术计划层,管理控制层,操作层 答案:A 章节号:1-1 难易系数:0.1 106. 购物超市收银台终端系统是一个典型的()。 A. 战略支持系统 B. 决策支持系统 C. 知识工作系统 D. 事务处理系统 答案:D 章节号:1-1 难易系数:0.2 107. 企业信息系统往往是一个具有业务复杂性和技术复杂性的大系统,针对其建设,系统分析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 A. 获得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 B. 抽象出当前系统的日逻辑模型 C. 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D. 建立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 答案:A 章节号:1-2 难易系数:0.1

(完整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期末试题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最终压题 一、选择题(15*2=30分) 1. 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中不包括下列哪个阶段(A ) A.系统规划 B.系统分析 C.系统设计 D.系统实施 2. 导出模块结构图的基础是(B ) A.业务流程图 B.数据流程图 C.处理流程图 D.层次结构图 3. 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的一个主要原则是( A). A. 自顶向下原则 B. 自底向上原则 C. 分步实施原则 D. 重点突破原则 4.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C). A. 用户的决策方针 B. 用户的分析方案 C. 系统设计说明书 D.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5. 系统分析工作的全面总结和主要成果是( A). A. 可行性研究报告 B. 数据词典 C. 系统说明书 D. 系统详细调查报告 6. 生命周期法的特点之一是(C ). A. 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是非劳动密集型的 B. 系统开发时间短 C. 对用户需求的变更能做出迅速响应 D. 适合大型复杂系统 7. 最高层数据流图又称为(C ) A.组织结构图B.功能分解图C.关联图D.系统流程图 8、系统分析阶段的最终成果是( A ) A、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B、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C、实在的新系统 D、系统设计报告 9. 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 A )。 A. 明确组织的信息需求、制定系统总体结构方案 B. 对系统进行经济、技术和使用方面的可行性研究 C. 选择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方案 D. 确定软件系统的模块结构 10. 模块聚合中,一个模块只执行一个功能的是( C )。 A. 逻辑聚合 B. 数据聚合 C. 功能聚合 D. 时间聚合 11.(D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耦合形式。 A.内容耦合 B.公共耦合 C.控制耦合 D.数据耦合 12、在生命周期法开发系统过程中,对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的工作属于(C) A.系统规划 B.系统设计 C.系统分析 D.系统实施 13. 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的一个主要原则是( A )。 A. 自顶向下原则 B. 自底向上原则 C. 分步实施原则 D. 重点突破原则 14. 系统分析工作的全面总结和主要成果是( A )。 A. 可行性研究报告 B. 数据词典 C. 系统说明书 D. 系统详细调查报告 15. 系统测试中应遵循的一条原则是:测试工作应该由以下人员来承担(B )。 A. 原程序作者 B. 专门的测试人员 C. 系统设计人员 D. 用户 16. 在原型法中,原型是进行开发的系统的( A )。 A. 反映用户最基本需求的可以运行的实验模型 B. 某一主要部分的详细设计方案(物理模型) C. 反映用户需求的逻辑模型 D. 反映用户全部需求符合系统开发规范的应用软件程序

新编现代物流学复习提纲

题单 一、名词、理论阐述 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 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逆向物流:与传统供应链反向,为价值恢复或处置合理而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消费地 到起始点的有效实际流动所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 3、商物分离:流通中的两个组成部分——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从过去的统一概念和统一运动中分离出来,各自按 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动的现实。 4、黑大陆学说:主要是指尚未认识、尚未了解、尚未开发的领域。 5、物流冰山学说:现行的财务会计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可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因而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 解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虚假性。 6、物流系统:由物流各要素组成的,要素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并具有使物流总体功能合理化的综合体。 7、物流园区: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 市周边等各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 8、复合功能点:具有各项物流的综合功能或者包含若干不同类型结点功能的结点,交通枢纽加上物流园区是这种 结点类型的代表。 9、物流标准化: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包括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 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并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10、物流外包:制造企业或销售等企业为集中资源、节省管理费用,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 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3PL)运作。 二、问答题 1、物流的功能要素 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 2、物流系统要素集成结果 (1)要素一体化。 将物流系统需要的要素纳入一个资本所有和控制之下,由该资本对该物流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并且由该资本对这些要素进行经营和管理汇通社区 (2)建立战略联盟。 即建立供应链的方式。物流系统中专用性资产可以通过互相投资、参股、签订长期的战略联盟协议等方式建立供应链从而实现集成。 (3)资源共享。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全面总结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全面总结

鱼夭 第一章系统思想 (6) 1系统的概念 (6) 2系统的模型,概念的抽象级别 (7) 3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 (8) 4系统思想的发展 (9) 5系统工程方法 (10) 6软系统方法论 (10) 7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WSR (11) 第二章信息与信息系统 (11) 1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的关系 (11) 2信息处理器 (12) 3信息与决策、信息与管理的关系 (12) 4.信息管理 (13) 5.信息系统是什么?有哪些功能? (14) 6.信息系统的结构 (15) 7.C/S和B/S软件结构 (17) 第三章信息系统建设概论 (17) 1信息系统建设的特点 (17) 2什么是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17)

3围绕生命周期有哪些开发过程模型?各自 特点(瀑布、原型、迭代) (19) 4信息系统为什么要建模?有哪些模型?对 软件结构进行建模有什么方法,主要思想是 什么? (23) 5有哪些开发方式?各自利弊 (24) 第四章系统规划 (24) 1系统规划的特点、任务 (24) 2规划方法 (25) 3企业系统规划法的步骤 (25) 4什么是可行性分析,包括哪三个方面? (26) 5资源的生命周期 (26) 第五章系统分析概述 (26) 1系统分析的任务 (26) 2分析阶段有哪些系统调查方法,调查什么 (27) 3两种方法: (27) 4系统说明书的内容 (28) 第六章结构化系统分析 (29) 1数据流图描述了什么?绘制数据流图要注 意的事项,应能绘制 (29)

为什么需要数据字典?数据字典应该包含 哪些条目?应能书写数据流、数据存储及处 理条目 (29) 对于复杂逻辑有几种表述方式(决策树、决 策表,考题)?优缺点 (29) 第七章面向对象系统分析 (30) 1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思想和有关概念. 30 2UML是什么,主要包含哪些图?(UML1.X)每种图的用途是什么? (31) 3用例图,参与者和用例的概念,用例与用 例之间的关系(包含关系和扩展关系),绘 制用例图 (31) 4用例规格说明(前置条件、后置条件、主 事件流、备选事件流) (32) 5类图中包含哪四种关系(耦合),具体什 么含义,如何表示,绘制类图 (33) 6对象关联的要素(名称、角色、多重性、 方向) (34) 7泛化和实现的使用和绘制 (35) 第八章系统设计概述 (35) 1系统设计的任务 (35) 2系统设计和系统分析、系统实施的区分

物流系统规划与计划

第1章 物流系统 1.简述“物流”的概念 物流是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流动和存储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的全过程。通过这个全过程使这些材料和产品的流动和存储达到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成本。 物流是物质实体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储存、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 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的加工价值。 2.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所需位移的物资、运输设施设备、装卸搬运 机械、包装设备、仓储设施、人员和信息系统等。 3.简述物流系统的流动结构(7个流动要素) 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流效 4.简述物流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运输——通过载体发挥作用,实现流体的空间位移并在满足服务目标的情况下降低运输费用。 储存——起缓冲、调节、平衡供需矛盾的作用,克服产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是物品产生时间上的效益。 包装——生产的终点、流通的起点。便于销售和物流作业。装卸搬运——衔接运输和储存环节 流通加工——弥补生产过程中的加工不足,更有效地满足用户或本企业的需要物流信息处理—— 5.物流系统有哪些类型? 按物流系统性质分类:社会物流系统:全社会的物流整体,伴随商业活动发生,与物流过 程和所有权的更迭相关 行业物流系统 企业物流系统——生产企业物流系统(管理层、控制层和作业层) 商业企业物流系统物流企业物流系统 生产企业物流——供应物流系统 生产物流系统 销售物流系统(产成品的库存管理、仓储发货运输、订货处理&顾客服 务) 回收物流系统废弃物流系统 按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地区物流系统 国内物流系统 国际物流系统 电气系范与规

物流复习提纲

1、什么是物流? (物流价值、效用eles) 1、美国的物流定义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概念为:物流是供应链运作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消费地之间实现高效且经济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2002年) 定义特点:强调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强调正向和反向物流管理的功能 2、物流价值 具体表现: 物流创造时间效用 (1)缩短时间 (2)弥补时间差 (3)延长时间差 物流创造空间效用 (1)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价值 (2)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价值 (3)在低价值地生产流入高价值地需求创造场所价值 2、物流的基本构成以及分类 物流的基本构成P48 运输

包装 装卸 搬运 流通加工 信息处理 其中运输和仓储是主要功能,其他功能是伴随运输和仓储过程发生的辅助性功能。 物流的分类P50 1.按照作用分类 (1).供应物流 ?企业购入原材料或商品的物流过程 ?购入品占用大部分流动资金,供应物流对成本影响重大 (2).销售物流 ?企业售出产品或商品的物流过程 ?通过销售物流回收资金进行再生产 ?销售物流合理化对企业市场竞争力有密切关系 (3).生产物流 ?原材料进厂到产成品出厂,伴随生产全流程、与生产同步的物流过程 ?生产物流停顿,生产中断;物流均衡,生产稳定 ?对在制品库存、生产周期、生产成本影响重大

(4).回收物流与废弃物物流 ?有用废弃物回收,资源综合利用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 ?无用废弃物处理,环境保护和社会持续发展的要求 2.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 (1)地区物流 ?按行政区域、地理位置、经济圈划分,根据地区特点规划和发展物流系统 (2)国内物流 ?从国家的角度制定物流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计划、政策法令 (3)国际物流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和企业都要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发展经济3.按照物流系统的性质分类 (1)社会物流 ?存在于流通领域,常伴随商流发生,又称大物流。对国民经济影响大,是物流业关注的重点 (2)行业物流 ?同行企业在市场竞争方面是对手,但是物流有共性,存在共同利益,利于物流协同化 (3)企业物流 ?企业是经济网络的节点、独立的经济实体,也是物流网络的节点、物流合理化的基点 ?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说明书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信管专业使用)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高校信息管理类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核心课程。因此在学习了有关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工具等理论、方法和工具之后,要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设计是课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系统管理信息的思想、意识和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步骤、开发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设计一个具体的信息系统的能力。 1.目的 通过了解实际企业或已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应用的案例,使学生建立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感性认识;通过小型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开发,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的主要步骤和各阶段文档的编写,加深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应用软件开发的理解,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基本要求 (1)掌握系统调查方法; (2)掌握系统分析方法; (3)学会简单系统的设计; (4)训练程序设计能力; (5)学会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等。 3.主要内容 (1)调查一个实际单位或部门。如没有条件也可将此内容改为了解某个信息系统的应用案例。 (2)在调查或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 (3)根据逻辑设计方案,进行系统设计。 (4)模拟系统实施。 (5)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4.步骤与方法 4.1 初步调查 (1)调查方法:询问、发调查表、开会、实习、查资料等。 (2)调查内容: ①企业总貌:组织概况、企业目标、现行系统情况、简单历史、企业产品、产值、利税、体制及改革情况、人员基本情况、面临的问题、中长期计划及主要困难等。 ②企业信息需求情况:了解各职能机构所要处理的数据,估计各机构发生的数据及频度,调查内、外部环境的信息及信息源。 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学习 4.2 可行性分析 根据初步调查的情况,从技术上、经济上、管理上进行开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六章

精品资料 第六早、结构化系统分析 6.1、系统分析员的职责是什么?它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能 力? 答:职责:与各类人员打交道,是用户与技术人员之间的桥梁和 “翻译”,并为管理者提供控制开发的手段。还必须考虑系统的硬 件设备。数据输入、系统安全等各个方面。 知识和能力:坚实的信息系统知识,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且还 必须具备管理科学的知识。有较强的系统观点和较好的逻辑分析能 力,具备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善于与人共 事。 6.2、用作业流程图表示到图书馆借书的过程(从查目录、填索书条 开始)。 不 给 办 理

精品资料 不合格的卡,现金 6.4、结合本校学籍管理的实际情况,画出“奖惩管理”的数据流图 答:异动管理: 招生办 录取信息P1. 1 入学 D2临时学籍表级名单 答: 储户仁现金 P 审 核 ------------------- i ! 现金库“异动管理”, 现金 账目

精品资料 奖惩管理: 数据结构条目

精品资料 名称:学生登记卡姓名曾用名入学时期 性别民族政治面貌是否华侨籍贯本人简历 开始时间 结束年月 在何地 家庭主要成员 姓名 关系 年龄 职务 工作单位 6.6、对所在学校的图书馆出纳台业务进行系统分析: (1 )画出数据流图; 答:总编号 编号 有关的数据流、数据存储

第0层: 图书借阅信息表第一层:

P1.3 拒绝借 阅图书 图书借阅信 读者归还要求 P2.1 未归还图书 P2.2 丢失记录单 检杳图书 是否归还 L 图书未归还管 理 1 丿 --------------------- ? 图书借阅信息表P2.3 检查图 书损坏I 情 况 J 厂 P2.1未归还图书 破坏情况 赔偿信息 图书 P2.2.2 图书库 限定所丢 图书的价 读者赔 偿图书 并登记 ^息 ----------- 丿图书丢失记录单 D1 图书借阅信息表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 1、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 A.有机整体 B.部件 C.构件 D.结构 正确答案:A 2、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是指系统的硬件、软件、()等资源在空间的分布情况 A.服务器 B.数据 C.文档 D.程序 正确答案:B 3、信息系统物理结构可以分为()和分布式系统两大类。 A.路由式 B.分散式 C.镜像式 D.集中式 正确答案:D 4、管理信息系统作为集成的人-机系统,面向(中层)管理人员,主要用来解决()决策问题,同时产生各种管理报告,主要采用数据库和网络技术。 A.结构化 B.半结构化 C.非结构化

D.微观 正确答案:A 5、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 A. 明确组织的信息需求、制定系统总体结构方案 B.对系统进行经济、技术和使用方面的可行性研究 C.选择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方案 D.确定软件系统的模块结构 正确答案:A 6、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作用是( )。 A.系统设计的依据 B.系统规划的依据 C.系统评价的依据 D.系统实施的依据 正确答案:A 7、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A.用户的分析方案 B.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C.用户的决策方针 D.系统设计报告 正确答案:D 8、不同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过程基于生命周期出现了很多变种,下面给出的四种开发模型中,()不属于基于生命周期的开发模型。 A.结构化开发模型 B.螺旋开发模型

C.原型开发模型 D.瀑布开发模型 正确答案:A 解析:结构化开发模型属于开发技术模型 9、不同的开发技术和软件结构形成了不同的软件开发方法。下面几种方法中,()不属于基于开发技术的系统开发方法。 A.原型开发方法 B.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C.结构化开发方法 D.面向服务开发方法 正确答案:A 10、企业系统规划法的优点在于能保证()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 A.系统规划 B.信息系统 C.管理功能 D.数据类 正确答案:B 11、关键成功因素的选择力求精简,通常控制在()个因素以内。 A.3~4 B.7~8 C.9~10 D.5~6 正确答案:D 12、下列方法中不属于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方法的是()。 A.价值链分析法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填空 1. 信息按照(C )可以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可以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A. 应用领域 B. 加工顺序 C. 管理的层次 D. 反映形式 2. 按照处理的对象,可把组织的信息系统分为( B ) 和管理信息系统两大类。按照处理的对象,可把组织的信息系统分为) 和管理信息系统两大类。 A.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B. 作业信息系统 C. 决策支持系统 D. 情报处理系统 3. 信息系统对管理职能的支持,归根到底是对( D ) 的支持。 A. 计划 B. 组织 C. 控制 D. 决策 4. 业务系统规划法(BSP)的核心是(C ) A. 明确企业目标 B. 定义(识别)业务过程 C. 进行数据分析 D. 确定信息结构 5. 下面哪一项企业关键成功因素的特点是错误的:( B )。 A. 少量的易于识别的可操作的目标 B. 可确保企业的成功 C. 由企业的所有CSF决定组织的信息需求 6. 下面哪一项不是信息系统局部开发层次的优势:( D )。 A. 相对简单的IT开发 B. 帮助理论的证明 C. 组织变化的阻力最小 D. 优化组织过程 7. 一般子系统的划分是在系统( A )阶段,根据对系统的功能/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的。 A. 需求分析 B. 逻辑阶段 C. 总体设计 D. 详细设计 8. 在新产品开发机构重组中,以开发某一新产品为目标,组织集设计、工艺、生产、供应、检验人员为一体的承包组,打破部门的界限,实行团队管理,以及将设计、工艺、生产制造并行交叉的作业管理,这属于( C )。 A. 功能内的BPR B. 组织间的BPR C. 功能间的BPR D. 功能内的BPR 9. 数据存贮设计则根据数据资源分布具体确定了数据存贮的( A )。 A. 逻辑方式 B. 物理方式 10. 信息系统流程图是以新系统的( D )为基础绘制的。 A. E-R图 B. 管理功能图 C. 业务流程图 D. 数据流程图 11. 在关系规范化过程中,一般来讲,满足( C )的关系即可满足信息处理的要求,就可以认为是比较规范的关系。 A. 第一范式 B. 第二范式 C. 第三范式 D. BC范式 12. RUP中的软件生命周期在时间上被分解为四个顺序的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Inception)、细化阶段(Elaboration)、构造阶段(Construction)和交付阶段(Transition),每个阶段结束于一个主要的里程碑(Major Milestones)。构建阶段结束时是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C ) A. 生命周期目标(Lifecycle Objective)里程碑 C. 初始功能(Initial Operational)里程碑 B. 生命周期结构(Lifecycle Architecture)里程碑 D. 产品发布(Product Release)里程碑 13.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化是指( D )。 A. 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规模与效益不断增长的过程 B. 社会上进行交换的信息量不断增长的过程 C. 计算机硬件产业、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 D. 人们的信息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以致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过程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点总结

1.一个计算机系统开发成功的关键在于对问题的理解和描述是否正确 2.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 有机整体 3.系统的特性(选择):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层次性系统的目的性 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突变性系统的自组织性系统的相似性 4.信息系统: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互联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各种软件技术, 各种理论和方法于一体,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 5.信息系统功能(5个)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提供 6.信息系统与软件区别: 信息系统一定是面向企业的,即使是同类型的企业,所建立的信息系统也有很大的差别;软件则可能面向一类企业或者一类问题。这直接导致了信息系统工程与软件工程的差异。 7.评价信息系统标准(5个):信息系统的功能信息系统的效率 信息服务的质量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信息系统是否易于改动 8.常见的CASE工具:ERwin、PlayCASE、Rose2000、Visio2003、Power Designer 9.诺兰模型 1)初装:企业购买计算机用于管理部门。特点:数量少、未联网、无系统2)蔓延:管理部门大量使用计算机。特点:数量多、小范围联网、无系统3)控制:管理部门有意识规划全单位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并引入专项信息管理系统 4)集成:企业整体有规划的建设全方位的整体信息系统,来辅助全企业提高管理效率 5)数据管理:针对数据进行协调一致和深入使用,提高信息使用效率 6)成熟:满足组织各个管理层次的需要,实现真正的信息资源管理 10.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由IBM公司在20世纪 70年代提出,是通过全面调查,分析企业信息需求,制定信息系统总体方案的一种方法。它将信息作为企业的一种资源,在整个企业范围内进行规划。 11.BSP方法的特点:采用了企业过程的概念,将任何一种企业从逻辑上定义出 一组过程。 过程只与产品和服务有关,与企业机构和组织结构无关。从而使信息系统在企业发展中,具有强有力的适应性。 12.企业系统规划法的步骤:了解企业目标识别企业过程分析企业过程并建立 数据类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确定各子系统的优先级制定开发进度 13.资源的生命周期:是指一项资源由获得到退出所经历的阶段。一般划分为四 个阶段: (1)产生阶段对资源的请求、计划等活动。 (2)获得阶段指资源的开发活动,即获得资源的活动。如产品的生产、 学生的入学、人员的聘用等。 (3)服务阶段指资源的存储和服务的延续活动,如库存控制。 (4)归宿阶段指终止资源或服务的活动或决策,如产品的销售。 14.原型法:是在系统开发初期,凭借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和系统主 要功能的要求,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下,迅速构造出系统的初始原型,然后与用户一起不断对原型进行修改、完善直到满足用户需求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八章

第八章面向对象设计 8.1 面向对象设计和结构化方法有什么不同?它具有哪些优势? 答:不同点:出发的角度不一样:结构化方法从系统角度出发,而面向对象从对象出发。 优点: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开发条理,可重用性好。 8.2解释继承、封装、消息和多态性的概念。他们分别带来什么好处? 答: 继承:是指特殊类的对象拥有其一般类的全部属性和服务。好处:(1)可以简化系统的描述和实现(2)直接实现了软件重用,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封装:是软件模块化思想的体现,也是面向对象方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好处:(1)实现了信息隐藏(2)简化了接口,降低了系统耦合度 消息:向对象发出的服务请求。好处:(1)更接近人们日常所采用的术语,对象间课可通过消息实现交互,体现了对象的自治性和独立性,更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2)其涵义更具有一般性,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多态性:指相同的操作(函数或过程)可作用于多种类型的对象并获得不同的结果。好处:(1)当给不同子类的

对象发送相同的消息时,消息的发送者可以不用关心具体的对象类型,而由对象自身做出不同的响应处理(2)需要扩充一种新类型时,只需要从父类中在派生一个子类,覆盖父类的某些业务,而不需要改的其他外部程序。 8.3 面向对象方法中的关系有哪些关系?试举例说明。 答: 类关系: 继承:例如银行值班经理完全可以充当收银员这一角色。 实现:对接口的实现 对象关系: 关联:如学生和课程的选修关系 依赖:一个对象A在执行事务过程中向另一个对象B发送消息,请求某种服务,那么就说A依赖于B 8.4什么是UML?它定义了哪几种视图?每个视图描述了什么? 答: UML:是由单一模型支持的一组图示法。 视图:

2015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试题A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 ---- 沈阳师范大学14—15学年度第二学期试卷 命题单位:软件学院课程名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A)卷课程代码:16200140 适用范围:20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化)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面哪个不是UML中的静态视图() A、状态图 B、用例图 C、对象图 D、类图 2、在一个“订单输入子系统”中,创建新订单和更新订单都要核查用户账号是否正确,则用例“创建新订单”、“更新订单”与 用例“核查用户账号”之间的关系是( ) A 、包含B、实现C、扩展D、泛化 3、模块内部聚合程度最高的形式是:() A、机械聚合 B、逻辑聚合 C、功能聚合 D、过程聚合 4、实际上,系统分析的结果就是要给出系统的() A、物理设计 B、总体设计 C、逻辑设计 D、系统设计 5、U/C矩阵的作用是() A、确定子系统 B、确定系统边界 C、确定功能类 D、确定数据类 6、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弱点和基础知识,以最适当的教案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辅导的专家系统是:() A、解释专家系统 B、调试专家系统 C、监视专家系统 D、教学专家系统 7、数据字典是用于定义和说明数据流程图上的各种( ) A、处理 B、数据流 C、实体 D、成分 8、BPR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 A、组织结构 B、组织人员 C、信息技术 D、业务流程 9、评价模块质量的标准是( ) A、耦合小,内聚大 B、耦合小,内聚小 C、耦合大,内聚大 D、耦合大,内聚小 10、组件图用于对系统的静态实现视图建模,这种视图主要支持系统部件的配置管理,通常可以分为四种方式来完成,下面哪种不是其中之一() A、对源代码建模 B、对事物建模 C、对物理数据库建模 D、对可适应的系统建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考试相关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填空 4. 业务系统规划法(BSP)的核心是() A. 明确企业目标 B. 定义(识别)业务过程 C. 进行数据分析 D. 确定信息结构答案:C 5. 下面哪一项企业关键成功因素的特点是错误的:()。 A. 少量的易于识别的可操作的目标 B. 可确保企业的成功 C. 由企业的所有CSF决定组织的信息需求答案:B 7. 一般子系统的划分是在系统()阶段,根据对系统的功能/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的。 A. 需求分析 B. 逻辑阶段 C. 总体设计 D. 详细设计答案:A 10. 信息系统流程图是以新系统的()为基础绘制的。 A. E-R图 B. 管理功能图 C. 业务流程图 D. 数据流程图答案:D 14. 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的一个主要原则是()。 A. 自顶向下原则 B. 自底向上原则 C. 分步实施原则 D. 重点突破原则答案:A 16. 一般来说,占维护工作比例最高的是()。 A. 纠错性维护 B. 适应性维护 C. 完善性维护 D. 预防性维护答案:C 19. 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 A. 明确组织的信息需求、制定系统总体结构方案 B. 对系统进行经济、技术和使用方面的可行性研究 C. 选择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方案 D. 确定软件系统的模块结构答案:A 20.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A. 用户的决策方针 B. 用户的分析方案 C. 系统设计说明书 D.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答案:C 21. 信息系统建设的结构化方法中用户必须参与的原则是用户必须参与()。 A. 系统建设中各阶段工作 B. 系统分析工作 C. 系统设计工作 D. 系统实施工作答案:A 22.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A. 系统开发周期长 B. 缺乏标准、规范 C. 用户参与程度低 D. 主要工作集中在实施阶段答案:A 23. MIS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A. MIS战略规划,组织信息需求分析,系统目标 B. 组织信息需求分析,系统目标,资源分配 C. MIS战略规划,资源分配,系统目标 D. MIS战略规划,组织信息需要分析,资源分配答案:A 28. 生命周期法的特点之一是()。 A. 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是非劳动密集型的 B. 系统开发时间短 C. 对用户需求的变更不能做出迅速响应 D. 适合大型复杂系统答案:C 29. 系统测试中应遵循的一条原则是:测试工作应该由以下人员来承担()。 A. 原程序作者 B. 专门的测试人员 C. 系统设计人员 D. 用户答案:B 30. 系统维护中要解决的问题来源于()。 A. 系统分析阶段 B. 系统设计阶段 C. 系统实施阶段 D. 三者都包括答案:D 31. 在原型法中,原型是进行开发的系统的()。 A. 反映用户最基本需求的可以运行的实验模型 B. 某一主要部分的详细设计方案(物理模型)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信管专业使用)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高校信息管理类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核心课程。因此在学习了有关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工具等理论、方法和工具之后,要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设计是课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系统管理信息的思想、意识和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步骤、开发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设计一个具体的信息系统的能力。 1.目的 通过了解实际企业或已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应用的案例,使学生建立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感性认识;通过小型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开发,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的主要步骤和各阶段文档的编写,加深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应用软件开发的理解,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

神。 2.基本要求 (1)掌握系统调查方法; (2)掌握系统分析方法; (3)学会简单系统的设计; (4)训练程序设计能力; (5)学会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 书等。 3.主要内容 (1)调查一个实际单位或部门。如没有条件也可将此内容改为了解某个信息系统的应用案例。 (2)在调查或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 (3)根据逻辑设计方案,进行系统设计。 (4)模拟系统实施。 (5)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4.步骤与方法 4.1 初步调查 (1)调查方法:询问、发调查表、开会、实习、查资料等。 (2)调查内容: ①企业总貌:组织概况、企业目标、现行系

统情况、简单历史、企业产品、产值、利税、体制及改革情况、人员基本情况、面临的问题、中长期计划及主要困难等。 ②企业信息需求情况:了解各职能机构所要处理的数据,估计各机构发生的数据及频度,调查内、外部环境的信息及信息源。 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学习 4.2 可行性分析 根据初步调查的情况,从技术上、经济上、管理上进行开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 4.3 详细调查 详细了解以下情况并绘制组织结构图和业务流程图: (1)现行系统的组织机构及管理职能和人员分工; (2)各项管理业务的主要处理过程、模型和算法; (3)各项管理信息的分类、分层和定义; (4)管理信息的收集、输入、传递、存储以及输出的形式;

企业生产物流系统设计

企业生产物流系统设计

————————————————————————————————作者:————————————————————————————————日期:

重庆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设计 XX公司(企业、工厂)生产物流系统 设计方案

生产物流系统设计提纲 前言 一、设计背景 二、设计目标与设计原则 (一)设计目标 质量、成本、效率、时间(响应速度)、柔性、服务和环保等。 (二)设计原则 三、生产物流系统分析(或生产物流战略) (一)产品分析 原材料、零部件、产成品等的特点及其对生产物流系统的影响和要求。 (二)生产工艺与生产技术分析 产品结构、生产工艺、工艺过程与工艺路线、生产设备和设施等的特点及其对生产物流系统的影响和要求。 (三)生产系统规模 生产系统能力规划和规划方案、生产系统规模的确定(土地、人力资源、设备设施等的投入数量)。 (四)生产系统选址 (五)生产类型与生产方式的分析与选择 生产类型分析与选择:连续性生产、离散性生产与项目型生产;备货型生产与订货型生产;大量生产、成批生产与单件生产; 生产方式分析与选择:手工生产——大批量生产——精益生产(JIT)——计算机集成制造——敏捷制造——大量定制——绿色制造等。 (六)生产物流方式的分析与选择 基于MRP、ERP原理的生产物流方式;基于JIT思想的生产物流方式;基于TOC理论的生产物流方式等。 (七)生产物流组织形式的分析与选择 生产物流的空间组织:按工艺专业化组织生产物流、按对象专业化组织生产物流、按成组工艺形式组织生产物流; 生产物流的时间组织(物料的移动组织方式):顺序移动方式、平行移动方式、平顺移动方式。 四、生产物流系统设计的内容 (一)生产单位的构成与设置 基本生产单位、辅助生产单位、生产服务部门、生产技术准备部门等。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第1章 一、填空题 1. 整体性层次性环境适应性目的性自组织性相关性 2. 整体性 二、选择题 1. A 2. C 三、问答题 1. 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2. 统的特性有以下几个方面:整体性、层次性、环境适应性、目的性、自组织性以及相关性。举例略。 3. 略。 第2章 一、填空题 1. 信源信宿载体 2. 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作业信息 3. 客观性传递性时效性时滞性共享性 二、选择题 1. C 2. A 3. B 三、问答题 1. 信息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客观性、传递性、时效性、时滞性、共享性。 2. 信息系统的开发经历了以处理为中心、数据为中心、以对象为中心和以模型为中心的四个阶段。 以处理为中心的阶段,数据与程序是一体的,没有独立的数据库,主要用于完成特定的任务,数据各自孤立,无法共享。这个阶段出现了结构化设计方法和模块化技术。 以数据为中心的阶段,数据与程序分离,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管理,应用程序通过访问数据库,获取所需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各种应用程序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这一阶段主要解决数据的可重要问题。 以对象为中心的阶段,它把信息系统中所有要素看作对象,对象由数据(属性)和处理(方法)构成,持久性对象的数据存贮在数据库中,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影射(Mapping)转换为软件对象。这个阶段出现了许多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本阶段强调软件的可重用。以模型为中心的阶段,基于信息模型开发软件产品。UML作为一种标准的建模语言,用于建立软件及信息系统的信息模型,并利用软件工具实现软件开发的正向工程(Forward Engineering)和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乃至知识库的管理。这一阶段强调模型和解决方案(模式)的可重用。 3. 系统科学是以系统及其机理为对象,研究系统的类型、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系统科学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容: (1)系统概念,即关于系统的一般思想和理论。 (2)一般系统理论,即用数学的形式描述和确定系统的结构和行为的纯数学理论。 (3)系统理论分论,指为了解决各种特点的系统结构和行为的一些专门学科,如图论、博弈论、排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 (4)系统方法,即为了对系统对象进行分析、计划、设计和运用所采用的具体应用理论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 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信管专业使用)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高校信息管理类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核心课程。因此在学习了有关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工具等理论、方法和工具之后,要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设计是课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系统管理信息的思想、意识和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步骤、开发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设计一个具体的信息系统的能力。 1.目的 经过了解实际企业或已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应用的案例,使学生建立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感性认识;经过小型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开发,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的主要步骤和各阶段文档的编写,加深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应用软件开发的理解,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基本要求 (1)掌握系统调查方法; (2)掌握系统分析方法; (3)学会简单系统的设计;

(4)训练程序设计能力; (5)学会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等。 3.主要内容 (1)调查一个实际单位或部门。如没有条件也可将此内容改为了解某个信息系统的应用案例。 (2)在调查或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 (3)根据逻辑设计方案,进行系统设计。 (4)模拟系统实施。 (5)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4.步骤与方法 4.1 初步调查 (1)调查方法:询问、发调查表、开会、实习、查资料等。 (2)调查内容: ①企业总貌:组织概况、企业目标、现行系统情况、简单历史、企业产品、产值、利税、体制及改革情况、人员基本情况、面临的问题、中长期计划及主要困难等。 ②企业信息需求情况:了解各职能机构所要处理的数据,估计各机构发生的数据及频度,调查内、外部环境的信息及信息源。 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学习 4.2 可行性分析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各章要点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各章要点 第一章系统思想 1.系统的概念,特性。 第二章管理系统 1.管理系统的概念、构成、特点 第三章信息与信息系统 1.信息的定义? 2.什么是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 3.信息系统的定义、结构。 4.信息系统应用与发展包括哪些典型系统?各自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第四章信息系统建设概论 1.什么是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包括哪些阶段?各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2.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图。 3.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的基本思想。 4.信息系统开发中有哪些方法?各自的基本思想、优缺点、一些主要原则。5.什么是信息系统的诺兰模型?各阶段的特点?模型的作用。 6.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第五章系统规划 1.企业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 2.什么是可行性?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第六章结构化系统分析 1.系统分析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数据流程图的定义、基本成分、绘制方法。 3.数据字典的构成?作用? 4.表达处理逻辑的工具有哪些?特点?绘制方法?比较。 第七章结构化系统设计 1.系统设计的目标、设计内容? 2.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概念有哪些?各自的定义。 3.如何由数据流图导出结构图? 4.代码的定义?种类?校检码的设计? 5.输入设计的原则?常用的输入数据的校检方法有哪些? 6.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中常用的工具有哪些? 7.如何由ER图导出关系型数据模型?三种范式的定义?如何进行关系的规范化? 第十章系统实施 1.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 2.好程序的标准是什么? 3.系统测试的定义?检验软件的方法有哪些?

4.软件测试的目的、类型? 5.测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6.如何用黑盒法、白盒法设计测试用例?7.系统的转换方式有哪几种?各自的特点? 第十一章系统维护与管理 1.系统维护的类型? 2.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 3.系统监理、系统审计的定义。 第八章面向对象分析 1。什么是UML? 2。UML的构成,及各种图的含义。 3。什么是用例? 4。用例图的绘制方法? 5。类图的基本图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