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熟读_细品_深悟_离骚_节选_教学思路

熟读_细品_深悟_离骚_节选_教学思路

2007.10A

语文教学通讯

阅读鉴赏

名师课堂

主持人:筱菀

《离骚(节选)》是一篇难度很大的课文,难度越大就越要强化教师的“精讲”和学生的“多练”。如果总以为不满堂灌便不足以提高教学质量的话,教师就势必会越俎代庖,架空学生的自主学习,纵使费时费力仍不免落得个浮光掠影的下场。

因此,所谓

“熟读”“细品”“深悟”的主体,不是教师,而是学生,亦即在教师指导下能自主学习的学生。

一、“熟读”

即学生的反复高声诵读,而且是在课堂上的集体或个人诵读,而不是让学生课后完成的诵读作业。教师在诵读过程中的任务,一是穿插在诵读间隙中的随机正音、明韵、解词、释句。二是调整诵读方式,或全班齐读,或分组朗读,或快速急读,或重点强读,或分组轮换听读,或按板书提示诵读,直至脱离课本背诵。三是调动情绪提升档次:由越读越顺畅,到越读越动听,再到越读越有韵味。“顺畅”

,指的是把那些拗口的字句读顺口;“动听”,指的是把《离骚》的“音趣”读出来(四句一节的节奏感、偶句押韵的韵律感、每节两“兮”的咏叹感);“韵味”,指的是寄寓在诗句中的意象美和意境美。尽管透彻品尝《离骚》的韵味还需在解读全诗之后,但是这种诵读过程中的初步品尝也是可以做到而且必须做到的。诗歌的艺术,不仅是文字的艺术,也是

声音的艺术,故非诵读不足以尽享其美。

课堂诵读的好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集体的感染中诵读,其诵读的质量更高、速度更快,如果留为家庭作业,势必只有少数偏爱语文的学生才能落实。如果能在课堂上基本背诵,自觉的学生只需课后复习一下就行了,不自觉的学生用早读时间加以巩固也能够落实。这其实是在给学生减负!在高考白热化的题海大战中,科科都在加作业,人人都在抢时间。语文学科是高中各学科中的“弱势”学科,既然我们不能去课外争抢时间,不如就在课内提高效率,确保质量。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熟读的范围要包括课文节选的全部内容,至于教材和大纲要求背诵的重点段落,应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加以强化。重点段落关系到考试得分,这是每个想要升学的学生都会自觉去背诵的,而非背诵段落,如果不特别强化诵读,做到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那么很快就会沦入“被遗忘的角落”。但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这个细节是在检验你是只为应试服务

呢,还是兼顾学生语文素质的养成!

二、“细品”

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或曰审美心理提出这种要求是绝对必要的。如今,急功近利的学风导致学生的学习心态十分浮躁,以致对

一目十行、蜻蜓点水的读书法已习以为常。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放慢鉴赏速度,静下心来,抓住“细节”

,“细心”“细致”地“品味”。比如“香草”“美人”“骐骥”“皇舆”等意象的不同寓意,再比如同样是惜花爱草但使用的动词却各不

相同,

“扈”与“纫”、“搴”与“揽”等,都只有在细细的品味中才能发现其中的奥妙。学生只有体验到这种发现美的快乐,才能使《离骚》这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杰出作品真正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

初学《离骚》,在“细品”阶段少不了教师的点拨,但是绝对不可以统统由教师包办答案,只让学生做“抄录机”。这样只能训练出书呆子,待到高考复习之际,又会发现学生没有理解能力,但临渴掘井,悔之晚矣!教师可以选出几个诗节作示范,然后再给学生留出自己体验和发挥的空间。当然,在百家争鸣众说纷纭后,教师还是要给学生一个精简的结论,这不是为了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为他们提供一个精彩的范本,

从而激励学生把每次解题的过程都变成一次提炼语言的过程。

以教材中习题一为例,教参中答案本已很好,为使其更加精练,我试作如下修改,仅供参考:

根据课文中的诗句,说说屈原有怎样的外貌、风度和品德情操。

他血统高贵,器宇不凡。(皇

熟读?细品?深悟

———《离骚(节选)》教学思路

!赵谦翔

26

2007.10A语文教学通讯阅读鉴赏

名师课堂主持人:筱菀

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他容貌俊美,玉树临风。(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他勤勉修行,自强不息。(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他忠君爱国,壮怀激烈。(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他正大光明,疾恶如仇。(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他献身理想,不惧危难。(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对教材中习题二的答案,我略加调整如下:

用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找出相关诗句,说说诗人怎样运用这些比喻,讴歌怎样的政治理想。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用香草比喻内在美好品德。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用披挂香草比喻修身养性。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用乘骐骥比喻追求美政理想。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用婚期变卦比喻君王失信。

这两道习题,既是对《离骚》“情趣”的发掘,也是对其“文趣”(艺术手法)的揭示。

三、

“深悟”

即引导学生在“细品”的基础上,对《离骚》艺术特色与思想感情作进一步的思考与感悟。与偏重感性化的“细品”相比,深悟则更加偏重理性化。

所谓悟性,就是个性的思想,思想的个性。所谓悟,必须是经过独立思考后的个性心得。因此,所悟对象不宜再用教材中教过的段落,务必再选《离骚》中新的章节,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同时也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离骚》艺术特色的认识,帮助学生提升

鉴赏能力。

我试选以下几段文字作为拓

展训练,供学生独立鉴赏感悟。试

题及参考答案如下:

熟读细品下列《离骚》选段,

深入体会比喻象征的艺术手法,

用精短的语言概括诗句中包含的

思想情感。

第一组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

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

不立!

【参考答案:不屑群小,惜时

奋发、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抱

负。】

第二组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

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

咸页颔以何伤!

【参考答案:自修忠贞情操,

钟情美政理想,衣带渐宽终不

悔。】

第三组

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

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

犹未悔!

【参考答案:坚持真理,不怕

打击,追求理想,坚强不屈。】

这道补充习题,最好放在对

课文进行熟读、细品之后,作为温

故而知新的训练材料。练习之后,

切不可弃置脑后,还当在早读时

常常诵读温习,以求《离骚》缤纷

绚丽的意象深入心灵,浸润人格。

深悟的工夫,不仅要下在对

诗歌“情趣”与“文趣”的理解上,

还要下在对诗歌中蕴涵的人文精

神的理解和运用上,也就是要把

诗歌中的宝贵精神财富继承发扬

下去。这是一种迁移,一种由“文

学的诗”迁移为“生活的诗”的过

程,我名之为“生趣”——

—生命之

趣,生活之趣,生机之趣。

教材中习题三的用意与我的

“生趣”说大致相同:

屈原的伟大人格和爱国精神

为后人所传颂。搜集有关屈原的评

论和诗歌,说说你对屈原的评价。

我将该题的具体操作试作如

下改动:

首先,将此题改为学生不记

名的命题笔谈:屈原的人格与精

神对当今时代的人们还有意义

吗?请用精诚、精练、精彩的一段

话说出你的看法。

为何不记名?为了让那些有

另类看法的同学说出自己的真心

话,一旦引起争论或批评不至于

有伤自尊。

所谓精诚,就是极为真诚;所

谓精练,就是言简意赅;所谓精

彩,就是讲究修辞。三“精”牌“一

言心得”,是我在教学中的小小发

明,既便于发现问题,又便于讨论

争鸣。教师既可以在课堂上随机

点评,也可以在课后把“一言心

得”汇集整理,分门别类,选出典

型,做成课件,专题点评。这是一

种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教学方

法,避免了教师“高空作业”式的

无效教学。

最后,可以将“搜集有关屈原

的评论和诗歌”,放在学生讨论之

后作为总结出现。

综上所述,通过熟读、细品、

深悟三条途径,可收获四个成果:

音趣、情趣、文趣、生趣。

我们应努

力让《离骚》第一次走进课堂,就

成为学生终生受用的文化积淀!

(清华大学附中;100084)

2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