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CDT的高山站掉话分析方法研究

基于CDT的高山站掉话分析方法研究

基于CDT的高山站掉话分析方法研究
基于CDT的高山站掉话分析方法研究

基于CDT的高山站掉话分析方法研究

概述

我国西南云贵高原一带的山区农村,地势高低错落,人口分布不均,基站规划上既要考虑广度覆盖与深度覆盖要求,又要综合考虑投资建设的回收效益。因此,基站选址一般位置较高,覆盖范围尽可能广。高山站点覆盖范围不易控制,容易造成越区覆盖。为了扩大覆盖范围,很多基站下倾角设置过小,容易导致“灯下黑”问题,造成部分近端区域弱覆盖,很多高山站点因而成为高掉话小区。山区的地理环境复杂多变,不适合进行大范围DT测试,导致路测数据获取困难,从而导致高山站掉话问题的分析和定位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高山站掉话小区处理不及时,既影响网络指标,又严重影响用户感知度,也成为用户投诉的热点区域。因此,探索高效、切实可行的数据分析来准确定位高山站点的掉话问题,进而形成切实可行的网络优化方案,改善高山站掉话指标,一直是困扰广大网络优化人员的一大难题。

传统的网络分析维度主要是DT/CQT测试指标体系以及后台话务统计指标,其局限性在于需要投入较多人力资源获取路测数据以及分析、定位问题点,不能反映用户所在区域的实际使用感受,无法满足从用户端审视网络现状的需求。

基于CDT(Call Detail Trace,呼叫详细跟踪服务器)的数据挖掘来分析和定位掉话问题的方法可以结合话单分析和 IT 手段,提供一种从用户感受为出发点,从海量话单中有选择性地筛选特定场景的数据进行分析的网络优化手段,为我们网络优化工作确定问题点提供了一种新的维度、新的方法。本文探索一种高效的掉话问题分析方法来代替传统的路测分析方法,从CDT的数据挖掘出发,对高山站网络分析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创新性地提出高山

吴奕生1 洪春金2 谢志亮1 高柏峰3

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汕头分公司无线网络运营中心 汕头 515041

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 广州 510630

3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网络运行维护事业部 北京 100033

摘 要 高山站一般位置较高、覆盖范围不易控制,容易成为高掉话小区。而山区地理环境复杂多变,路测数据获取不易,从而使高山站掉话问题很难进行准确定位。CDT数据中包含呼叫建立过程、释放过程、信号质量和切换信息等大量的有用信息。文章探索基于CDT的高山站分析及定位方法,深入分析了造成高山站掉话的因素,创新性地提出高山站掉话分类匹配算法以及分析定位流程,从而有效解决高山站掉话分析和定位难的问题。

关键词 高山站;掉话;分类算法;呼叫详细跟踪服务器

站掉话分析流程及高山站掉话原因

分类和匹配算法。在实践中得到有

效应用,从而有效解决高山站点掉

话问题的分析和定位难的问题。

1 影响高山站掉话指标的

关键因素

山区地理环境复杂多变,无线

信号的反射、绕射、折射等多径效

应,致使高山站覆盖范围的控制不可

能做到很精确,通常容易造成越区覆

盖、导频污染、邻区漏配及优先级不

合理等情况,从而造成掉话,严重影

响网络指标及用户感知度。造成高山

站掉话的关键因素具体如下。

1) 高山站点一般位置较高,

覆盖较远,容易造成越区覆盖而掉

话。基站选址一般位置较高,覆盖

范围尽可能广。部分站点天馈参数

设置不合理,则容易造成越区覆

盖。经笔者调查发现,在西南地区

部分本地网的高山站点,天线下倾

角设置大部分在2度左右,扇区天

线的主瓣覆盖范围高达几十公里。越区覆盖情况严重,越区覆盖区域里导频强度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在这些区域,用户终端收到3个以上Ec/Io强度大于T-ADD的导频,由于RAKE接收机最多只能解调3路多径信号,这些强导频就对用户终端信号解调形成干扰而导致掉话。

2) 扇区覆盖范围广,容易造成功率拥塞而掉话。高山站覆盖范围较广。若用户集中在扇区边缘,根据CDMA功率控制原理,为满足用户的通信质量要求,则需要基站发射较大的前向功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存在较少量用户也很容易因功率过载而引起掉话,从而影响用户的感知度以及掉话率指标。

3)覆盖不均匀,山脚部分为覆盖弱区和盲区,造成信号衰落而掉话。在高山站周围区域,普遍存在信号覆盖的“灯下黑”情况。由于高山站站址位置较高,若天线选型不合理或天线下倾角太小,天线主瓣覆盖远处,山脚下的区域主要为天线信号的下旁瓣所覆盖,容易成为信号覆盖的弱区和盲区。

4) 基站覆盖范围大,邻区配置困难,邻区配置不合理造成掉话。高山站覆盖范围大,一般情况下,覆盖范围越大,则与之有切换关系的基站数量越多,而一旦需要配置的邻区数量超过20个,则容易导致部分附近的基站无法配置在邻区列表里,引起邻区漏配,导致手机无法搜索到强信号而前向Ec/Io差,手机无法有效解调前向信号而导致

掉话。

5) 扇区覆盖过远,PN相位污

染而掉话。高山站扇区覆盖过远,

覆盖范围往往超过四、五十公里,

容易造成PN相位污染而掉话。导频

相位污染指的是一个小区的导频相

位偏移经过空中无线传输延时后落

入当前移动台激活集中某导频的搜

索窗口内,且达到了一定的强度,

致使用户终端误认为是服务导频,

以致对解调形成干扰。

6) 前向搜索窗设置不当容易

导致掉话。高山站一般覆盖较远,

信号传播时延较长,若跟它构成切

换关系的站点搜索窗设置太小,则

容易造成搜索不到有效导频从而产

生移动台无法正常接入、切换不及

时、掉话等问题。而根据高通对

搜索窗应用的建议,如果SRCH_

W I N_A设置大于80个码片,

SRCH_WIN_N和SRCH_WIN_R

设置大于130码片,将使手机的搜

索速度变慢,从而可能影响切换性

能,影响掉话率。在实际应用时,

还需要根据环境的不同做进一步的

测试、统计和验证。

2 CDT数据挖掘在掉话分

析定位中的应用

2.1 CDT简介

C D T用于记录一个呼叫的关

键历史信息,包括该呼叫的终端特

征信息、呼叫建立特征信息、呼叫

过程行为信息、呼叫释放相关信

息。为所有用户的主客观感受提供

数据支撑,CDT采集的内容由系统

的各个模块上报到OMP(Oper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聚合业务管

理平台)经文件接口汇总生成最终的

CDT文件,通过对CDT记录进行数据

挖掘,可以为网络问题的分析和定位

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从而快速定位

导致网络指标异常的原因。CDT数据

为我们分析网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

崭新的数据源,它所能提供的信息主

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呼叫信息:用户号

码、电子序列号(E l e c t r o n i c

Serial Number,ESN)、移动终

端识别码(M o b i l e E q w i p m e n t

I d e n t i f i e r,M E I D)、国际移

动用户识别码(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IMSI)、呼叫开始时间、

呼叫结束时间等;

2)终端信息:终端厂商、软件

协议版本和本次通话的鉴权消息等;

3)接入消息:通话接入的扇

区、基站号、服务类型、呼叫类型

等信息;

4)终止消息:最终的扇区、基

站号、释放原因、失败原因等;

5)资源消息:通话占用的信道

资源、载频等;

6)无线环境消息:通话的导频

数量,导频相位、导频强度等;

7)切换消息:接入导频和最终

切换的导频个数、导频相位、导频

强度等。

2.2 CDT数据挖掘在高山站掉话分析中的优势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分析网络问题时主要利用网络性能数据、告警数据和路测数据等,相对于传统的数据源,CDT数据分析的对象是用户每次通话中的数据信息,因此,CDT数据的分析更能体现用户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感受。

用户连接失败、通话过程中的掉话、信号切换失败的原因何在,是信号覆盖问题,无线干扰还是网络资源不足?通过对CDT数据的筛选,针对每个呼叫做详细分析,结合其他的分析数据,如性能数据、网络的告警数据等可以迅速找出导致各类问题的根本原因。

基于CDT的数据分析来定位网络的覆盖情况具有明显的优势,具体特点和优点如下。

1) CDT数据来自于网络各个角落不同用户的通话,全面反映网络的真实情况,相对性能数据、告警数据提供的网络设备运行情况(间接地反映了用户的网络感受),CDT数据真实直接地反映了用户的通话状态和实际感受。

2) CDT数据采集简单易行,数据分析方便,不需要额外增加大量的硬件设备。

3) 比DT/CQT测试更能够反映网络实际覆盖情况,正确定位网络问题区域,减少大量DT费用和时间,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4) 数据采集、分析时间短,节省资源,相对其他数据没有时延,更方便实时监控。

5) CDT数据的海量性能够确保拥有充足的分析数据。每次用户的呼叫结束后,都会产生一条CDT记录,因此,每个网络一天之中产生的CDT数据数据量非常大,可以为网络问题的分析和定位提供足够多的数据,充分保证话单分析具备统计上的准确性,能够大概率地反映网络真实情况及用户感知情况。

6) 记录用户的历史数据,用户定位,信息回放。方便处理用户投诉,掌握用户真实感受,再现无线环境和通话情形。

3 基于CDT的高山站掉话分析流程和分类匹配算法

通过对CDT数据的挖掘,结合高山站掉话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提出高山站掉话分析流程,如图1所示

2

3

4

5

6

7

?

)

ǖ ?211

?2&- ?9 *

DEU

DEU ?

?

? ?

3

??

?

? ?

?

图1 高山站掉话分析流程图

通过对CDT关键字段研究,结合不同环境下掉话特征,对高山站掉话原因进行分类,提出分类匹配算法,具体分类匹配算法如表1。

4 基于CDT的高山站掉话问题分析定位案例

问题描述:某地市在性能统计TOP N分析发现高山站景谷碧安大山-2为高掉话小区。

问题分析:根据高山站掉话分析流程,提取CDT 记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11月10日20点的5次掉话记录具体如表2所示。

把CDT记录与高山站掉话分类匹配算法进行匹配,发现所有掉话ONEWAY最短的为769个1/8CHIP,即96.12CHIP,接入距离为23.5公里。最长的为1 590个1/8CHIP,即198.75CHIP,接入距离为48.5公里,均大于96个CHIP,通话时长小于20秒,掉话分类算法匹配为越区覆盖。

再对一周忙时的C D T进行数据挖掘,提取接入

表4 网络优化实施方案

::/91&

::/71&

::/51&

::/31&

::/11&:9/91&:9/71&:9/51&

)&*!!!!!! )&*

)&*!!!!!

1/91/81/7

1/6

1/5

1/41/31/2

122.31!!!22.33!!!22.35!!22.37!!!22.39!!!22.41!!!23.3!!!!23.5!!!!23.37!!!23.39

图2 网优实施前后指标对比

从图2可以看出,11月29日方案实施后,呼叫建立成功率由99.3%提升到99.5%,掉话率指标由0.25%提升到0.07%,基于CDT 的高山站掉话分析及定位准确,网优效果非常明显。

ONEWAY 不同区间值与掉话率之间的关系,如表3所示。

表3 接入距离统计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接入距离超过768个CHIP(接入距离23公里)掉话率在所有区间值里是最高的,因此,越区覆盖导致的掉话占所有掉话次数的较大比例。因此,控制扇区覆盖范围,避免越区覆盖,应成为对景谷碧安大山第二扇区的主要优化方案。

网络优化方案:综合该扇区的参数配置及反馈资料,给出具体优化方案(如表4所示),网络优化后评估该方案实施情况(如图2所示)。

表1 高山站掉话分类匹配算法

表2 11月20日掉话CDT记录

5 结束语

高山站掉话分析流程及高山站掉话分类匹配算法的提出,为解决高山站的掉话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基于CDT 的掉话问题分析和定位方法既可以节约大量的测试成本,又可以提高优化的工作效率,使我们对高山站掉话问题的分析和定位更加全面、准确和高效。随着CDT 话单的进一步开放以及基于大数据量的数据库技术的成熟,基于CDT 高山站点的分析和定位方法将越发成熟,在降低企业运营费用、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方

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阳,吴章成,辛炜博.通话记录在网络运营中的应用探讨

[J].中国新通信,2011(18):78-92

[2] 郑志勇.C D M A 网络掉话优化分析[J ].广东通信技

术,2010(7):16-19

[3] 陈楚.CDR 定位语音掉话问题的方法总结[J].现代电信科

技,2011(4):64-67

吴奕生

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CDMA 网络规划与优化。

谢志亮

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CDMA 网络优化。

洪春金

工程师,长期从事CDMA 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及CDMA 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工作。

高柏峰

高级工程师,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网运部无线处处长,长期从事CDMA 无线网络维护和优化的技术管理工作。

作者简历

Research on the High-mountain Station Call-drop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CDT

Wu Yisheng 1Hong Chunjin 2Xie Zhiliang 1Gao Baifeng 3

Abstract For those base stations located in the high mountains,it's much more difficult to control their coverage and so that they are likely to be the high-call-drop cells.Moreover,because of the variation of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difficulty of getting the DT data,it costs engineers much more time in solving such problems.On the other hand,a lot of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CDT data such as the process of call-establish and the call-release,the quality of wireless signal and the handoff between cells have not yet been adequately used.In this paper,we analyze the reasons of call-drops happened among those base stations .Based on the CDT,we creatively present an algorithm for classifying those call-drops and a set of procedure for solving them.

Keywords High-mountain Base Station; Call-drops;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CDT

1 China Telecom Co.,Ltd., Shantou Branch, Shantou 515041,China

2 Gua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Telecom Co.,Ltd., Guangzhou 510630,China

3 Network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Department of China Telecom Co.,Ltd., Beijing 100033,China

以社会科学方法论为理论基础浅谈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DUFE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学号:2014100988 专业:行政管理 姓名:张馨月

摘要:本文是以社会科学方法论为基础,结合行政管理专业的知识探讨关于社会矛盾的研究方法。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大系统,社会的主系统之间、系统的诸要素之间呈现为复杂的矛盾关系,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人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解释预测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马克思主义将对立统一规律运用于社会研究,形成了社会矛盾研究方法,为认识和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探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关键词: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矛盾分析方法行政管理社会矛盾 前言:首先感谢郭老师为我们带来这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课程,让我重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方法论,并且在写论文阶段通过查阅资料更加详细了解了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容,为我今后在专业学术上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方法。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很广泛, 但由于字数有限也不想泛泛罗列每个观点,因此在这篇论文中我结合了行政管理领域中对于各种社会现象所引起的社会问题着重谈下社会矛盾研究方法。正文分为三大块,第一部分介绍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第二部分阐述社会矛盾方法的内容,最后一部分则是社会矛盾方法的运用。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科学观和技术观,依据理论体系的不同层次而分出不同层次的方法论,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和技术方法论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社会科学以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主要任务,具有追求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等特征。社会科学方法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学科的角度出发,对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或解释的科学方法体系。

SAP2000之Pushover分析

SAP2000之Pushover分析 Pushover分析:基本概念 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也称Pushover 分析法,是基于性能评估现有结构和设计新结构的一种方法。静力非线性分析是结构分析模型在一个沿结构高度为某种规定分布形式且逐渐增加的侧向力或侧向位移作用下,直至结构模型控制点达到目标位移或结构倾覆为止。控制点一般指建筑物顶层的形心位置;目标位移为建筑物在设计地震力作用下的最大变形。 Pushover方法的早期形式是“能力谱方法”(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CSM),基于能量原理的一些研究成果,试图将实际结构的多自由度体系的弹塑性反应用单自由度体系的反应来表达,初衷是建立一种大震下结构抗震性能的快速评估方法。从形式上看,这是一种将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反应谱相结合、进行图解的快捷计算方法,它的结果具有直观、信息丰富的特点。正因为如此,随着90年代以后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Dia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DBSD)和基于性能(功能)的抗震设计(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等概念的提出和广为接受,使这种方法作为实现DBSD和PBSD的重要工具,得到了重视和发展。这种方法本身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计算结构的能力曲线(静力弹塑性分析)、计算结构的目标位移及结果的评价。第一方面内容的中心问题是静力弹塑性分析中采用的结构模型和加载方式;第二方面内容的中心问题则是如何确定结构在预定地震水平下的反应,目前可分为以A TC-40为代表的CSM和以FEMA356为代表的NSP (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非线性静力方法),CSM的表现形式是对弹性反应谱进行修正,而NSP则直接利用各种系数对弹性反应谱的计算位移值进行调整。两者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在一些文献中将第一方面的内容称为Pushover,不包括计算目标位移和结果评价的内容。本文中,将两方面的内容统称为“Pushover 分析”。基于结构行为设计使用Pushover分析包括形成结构近似需求和能力曲线并确定曲线交点。需求曲线基于反应谱曲线,能力谱基于Pushover分析。在Pushover分析中,结构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作用下,其抗侧能力不断变化(通常用底部剪力-顶部位移曲线来表征结构刚度与延性的变化,这条曲线我们可以看成为表征结构抗侧能力的曲线)。将需求曲线与抗侧能力曲线绘制在一张图表中,如果近似需求曲线与能力曲线的有交点,则称此交点为性能点。利用性能点能够得到结构在用需求曲线表征的地震作用下结构底部剪力和位移。通过比较结构在性能点的行为与预先定义的容许准则,判断设计目标是否满足。在结构产生侧向位移的过程中,结构构件的内力和变形可以计算出来,观察其全过程的变化,判别结构和构件的破坏状态,Pushover分析比一般线性抗震分析提供更为有用的设计信息。在大震作用下,结构处于弹塑性工作状态,目前的承载力设计方法,不能有效估计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工作性能。Pushover分析可以估计结构和构件的非线性变形,结果比承载力设计更接近实际。Pushover分析相对于非线性时程分析,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分析结果,减少分析结果的偶然性,同时可以大大节省分析时间和工作量。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篇一: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做好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重要途径,被称作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外的第四媒体。人们充分的认识到,作为双刃剑的网络媒体,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舆情危机,正如一网友所说:“每个人都是一羽话语蝴蝶,同频共振即可掀起舆论风暴。而互联网给了每个人一只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作家、新闻发言人,蝴蝶又有了麦克风,更容易形成话语声浪、文化波涛”。所以,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更为有效地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成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舆情的形成及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现状: 面对不断发展的网络媒体。一方面,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这种传媒对某一事件、某一问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煽动某些事件;另一方面,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一旦有重大事件发生,如果一时不能获得消息或不能及时得到准确的消息,就会通过网络等获取信息。“一边是随心所欲的发布信息,一边是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发布的是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怎样传播,获取信息的人们的怎样反应??这些都属于网络舆情的范畴,如何及时地发现这些网络舆情,并根据其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管,成为党委政府维护自身形象、加强执政能力的必要手段。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地区已经意识到网络舆情对一个地方经 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也建立起了最基本的舆情监管体系,可以开展网上舆情的采集、分析、处理等,但只局限于小范围之内的,并没有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近年来发生的如贵州瓮安、云南孟连、湖北石首等有较大负面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来看:事件发生后,尽管在网络中某些言论的观点是客观的、真实的,对事件的发展、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更多的是情绪化、偏激的,辱骂、

网络舆情分析概述

舆情分析也称倾向性分析(Orientation Analysis)、观点分析(Opinion Analysis)或者统计调查,是借助于技术手段对大众就某一个(些)事物或者某一个(些)事务的看法进行了解。 传统的舆情分析,通常采用采样调查方式,也称为民意调查或者市场调查,被广泛地应用于选举预测、产品市场预研、市场评估等领域,更有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来提供这样的调查服务。采样调查的渠道包括电话采访、面对面采访、邮寄问答表格等。但这些做法都存在人力消耗大、采样数量偏少的问题,还有答卷及答题的可选项设计可能存在偏差,被调查者也由于各种原则隐匿个人真实想法等问题。所以,传统舆情分析的研究点在于如何设计问卷、如何确定样本量和样本选择方法等。 随着互联网各类应用中对用户生成内容功能的支持,尤其是互联网社交网络、博客、微博等信息发布平台的兴盛,个人表达自己观点的渠道日益畅通,手段日益便捷。更可贵的是,信息的流动不再是单方向的。报纸的信息流动是从报纸到读者,而在互联网应用中,可以方便地通过“评论”、“回复”等技术手段,使信息流动变成双向的,甚至评论和回复成为信息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进一步地丰富原有信息的内容。例如,在淘宝应用中,人们通常会将评论的内容作为对商品描述的一个补充。 因此,从互联网上主动地收集信息,用数据挖掘方法或者自然语言处理的方法来分析信息中用户的观点,成为当前舆情分析的一种非常重要和直接的手段,也就是“网络舆情分析”。 1、网络舆情分析简介 网络舆情分析用数据说话,跟踪网络舆情的起源和演变,最终是为了给出建议性结果,它渐渐成为政府、企业乃至个人都需要的舆情应对基础。网络舆情分析有2个工作重点:一是还原舆情发展过程,找到舆情产生的根源;二是预测,分析出网络舆情的未来走向,再根据预测结果提出应对方案。 网络舆情分析的主体是网络舆情分析师,对此,各界有多层次的解读。 网络舆情分析面临着与传统舆情分析完全不同的问题和研究难点。传统舆情的样本存在内容有效性较高但样本数量少的问题;在网络舆情分析中,则存在信息数量巨大但信息有效性差的问题。信息有效性差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难以确定信息来源,其次信息中的观点大都是附带的,很多并非有意为之。但正因为如此,网络舆情分析具备传统舆情分析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是无答卷设计问题,信息中反映的观点较为真实;二是数据多,成本低廉,采样广泛,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信息来源不确定的问题,宏观上能更好地反映真实舆情。网络舆情分析还有一个特别的优势在于能长时间重复地进行舆情分析,对舆情趋势及其变化的把握更为及时。 由于网络舆情分析具备传统舆情分析所不具备的一些优势,因此,网络舆情系统理论上可以有更全面和细致的分析成果。但由于网络舆情系统的分析是基于在互联网中收集到的文本等信息,而同时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现阶段存在很大

网络舆情中的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网络舆情中的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空间中对网民和生活中的社会事件尤其是一些突发事件的看法和态度。网络舆情通常涉及社会的热点事件,因而经常在网络中快速传播,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因而,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和正确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分析网络数据,通过聚类的方法发掘网络舆情中的热点问题。实验证明该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热点挖掘能力和及时的能力。 标签:网络舆情;大数据分析;统计方法 一、舆情信息的获取 舆情分析的第一步是要对网页中的信息进行抓取,第二步是对抓取的网页的信息进行预处理。 对网页信息抓取主要采用网络爬虫,爬虫的主要作用是将互联网上的网页下载到本地形成一个互联网内容的镜像备份。它既可以爬取网页链接,又可以爬取网页的文本信息和图像信息。它通过关键字的搜索将对应的统一资源定位为相关的网页页面进行抓取,通過对其进行文本和图像的解析,提取对应网页的文本和图像信息并进行保存。本文中主要提取的是网页的文本信息。 而中文分词是把中文中的汉字系列分割为一个个独立的中文词汇。由于中文词汇与词汇之间的界限远不如英文单词那样清晰,因此,中文分词也是一个技术难点。当前中文分词主要是从主要包括字符串匹配分词方法和机器学习的统计分词方法。字符串匹配分词方法是事先通过一定的方法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字典,按照一定的方法把待分词的词汇与数据库字典中的词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分词的方法。机器学习的统计分词方法是通过词汇出现的频率和在文中的含义等信息对汉字的这些特征进行训练,从而实现分词。字符串匹配分词方法比较准确,但缺乏灵活性,机器学习的统计分词方法能对词的语意进行识别,但由于算法的不完善,准确率不高,因此,在实际中通常是将这两种结合来实现分词。 中文分词的词性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形容词和副词常表示事物的状态和特征,因而经常能表明作者对事件的喜怒哀乐之情;动词一般就是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它是对事物采取的动作的直接体现。这些词在舆情分析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档特征的提取 一个网页的文本通过分词后会有成百上千个中文词汇,如果直接对其分类会影响分类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在分类前要去除一些无关的词语,留下最能代表文档特征的一些分词作为文档的特征。文档特征提取最主要的方法是把文档的内容和词频进行结合。

高层建筑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及改进设想

收稿日期:2008-03-09 作者简介:张志飞(1971—),男,安徽枞阳人,安徽省池州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和研究。 目前世界各国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广泛采用简便且易于实施的弹性分析方法(包括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及弹性时程分析方法)。然而,现有的结构抗震设计没有也不能保证结构在强震作用下也能完全处于弹性状态。国内外历次震害表明,对高层建筑结构进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是必要的。因为弹性变形分析不可能完全真实地反映高层建筑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当前,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应用尚不普及,通常仅限于理论研究中。Pushover分析方法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一种结构抗震弹塑性分析方法,许多国家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已经或计划将这一分析方法纳入其中(如美国的ATC—40,FE-MA273[1]、274[2]。日本、韩国的抗震设计规范及欧共体抗震设计规范等)。 我国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Pushover方法与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并列为罕遇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变形验算的基本方法。由于 Pushover方法是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指定的结构 抗震变形验算的基本方法,工程设计人员迫切需要知道其适用范围、计算过程及实施步骤,更希望能提高其可靠性、扩展其适应范围。可以说,发展、改进结构Pushover(静力弹塑性)方法是势在必行,是我国工程抗震研究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1高层建筑结构平面Pushover分析方法 目前Pushover(亦称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 研究,一般以平面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集 中在加载模式、目标位移及Pushover方法的可靠性分析等方面。在Pushover方法合理加载模式的选择研究方面,Lawson等[3]以四类抗弯框架(2层、5层、 10层和15层)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动力弹塑性分 析的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了3种侧向加载模式(UBS设计加载模式、 均布加载模式、组合振型加载模式)的可靠性;Valles和Reinhorn[4]同样以一个四层建筑为例,比较了均布加载模式、倒三角形加载模式、幂级数加载模式及自适应动态加载模式对 Pushover分析结果的影响;杨溥等[5]、Moghadam[6]等 也作过类似的研究。 事实上,上述研究的各种加载模式均是单调增加的荷载分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其与实际地震荷载的差别,无法兼顾低阶振型与高阶振型的影响。正是基于上述原因,FEMA—273(1997)在其第 2章第9条第2款对Pushover方法的应用范围作 了限制,规定对于高阶振型影响较大的高层建筑,不宜单独应用Pushover分析;如果应用Pushover分析,必须要对高层建筑进行动力弹性分析,并由此按照有关条款修正Pushover分析结果。若要突破 FEMA—273的规定,使Pushover方法有更广泛的 应用范围,必须采用新的思路。 为此,周锡元等人[7]提出了以反应谱为基础,考虑高阶振型的高层建筑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在同一时期,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Chopra教授[8,14]也提出了计算过程及计算原理完全 相同的振型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ModalPushover Analysis,简称MPA)。这种MPA方法适用于包括 高层建筑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及改进设想 张志飞 (池州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安徽池州247000) [摘要]Pushover分析方法近年来应用日益广泛,并成为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中的最重要工具之一。本文回顾了高层建筑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的发展,对该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针对该研究领域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若干改进的设想,供高层建筑结构研究与设计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pushover;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TU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02(2008)03-0061-03 2008年6月第22卷第3期 Jun.2008Vol.22No.3 JournalofChizhouCollege

网络舆情分析要点

网络舆情分析要点 当前有大量采用软件实现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也有人工方式的网络舆情监测。网络舆情是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以“以铜为镜,可正衣冠”,全面把握网络舆情是搞好公共关系前提。 一、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与搜索引擎 1、关注角度 关注角度不同,网络舆情监测与用户的关注度直接相关,一般特别关注与自己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国际、国内、地方、行业舆情;而搜索引擎是中性的,只收集自认为多人关注的、比较重要的信息。 2、信息范围 舆情监测所采集的信息范围是定向的,是用户关注的特定区域、特定领域的网站,针对这些网站可以做到全面采集和准确精确。搜索引擎的收集面向整个互联网,采集量约占整个互联网信息量的40%。 3、更新频率 舆情监测用户可以自己设置采集的更新频率,对于舆情高发的载体网站可以做到分钟级的更新。搜索引擎采集频率以日计。 二、网络舆情的人工分析方法 1、信息线索的获取 进入自己所关注角度的圈子,收听微博、微博搜索与监听。当前的主流的微博平台有新浪、腾讯、搜狐微博、网易微博、凤凰微博等。 2、网络事件的筛选 (1)主流网络媒体 事件在主流网络媒体的曝光量,表现为新闻采写量、转载量。当前的主流网络媒体新浪、腾讯、网易、搜狐、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等。 (2)论坛 关注主流论坛的热贴排行、是否置顶、点击量、回贴量。当前的主流论坛有天涯、搜狐、网易、新浪、凤凰网、凯迪社我、强国论坛、百度贴吧、中华网论坛、西祠胡同。 (3)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的收集情况分析,主要包括从主流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排行榜可以发现当前网民的关注焦点。当前主流搜索引擎有百度、google、有道、搜狗、搜搜等。 根据以上三点,从搜索引擎的网页收录量、主流网站的资讯量、论坛的发贴量跟贴量、微博话题量转发量、博客量进行统计排名,就可以发现热点的网络事件。 三、事件跟踪 事件从新闻线索开始,真实度确认,报道深入,网络与传统媒体的扩散、发酵,可见度增大。传统传媒与网络平台的互动;网民持续的参与,从话题到议题、趋同的意见,不断提高影响力,形成网络舆论;话题的扩展,影响深度加深,影响社会、文化、政治。 为了对社会的发展形成正面作用,关键是首先要确保事件真实、完整,其次是议题是建设性的、而不只是情绪上的发泄;还是网民是独立思考的。

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丁 也 (周口师范学院新闻系 466001) 【摘 要】自互联网进入中国后,国内关于网络传播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但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网络舆情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不断拓展和创新。为更好地了解国内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本文根据对“中国期刊网”的检索结果,选取了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献从网络舆情的概念、形成与传播、收集与研判、监控与引导以及网络舆情危机的预警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网络舆情;传播;研判;引导;预警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开始成为舆情汇集的新通道、传播的主阵地。作为现实社会舆情问题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网络舆情也渐渐走上社会发展的舞台,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了解国内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本研究根据对“中国期刊网”的检索结果,试选取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以期全面展示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供理论界参考借鉴,并以此推动网络舆情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 周如俊、王天琪(2005)认为网络舆情从书面上理解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刘毅(2006)认为网络舆情是由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徐晓日(2007)认为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纪红、马小洁(2007)认为网络舆情就是指在网络空间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网民对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所持有的态度。 二、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 一些研究者从新闻传播学维度对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规律进行了探讨。周如俊、王天琪(2005)认为网络舆情的形成主要源于社会矛盾、个人意见的扩展以及偶发事件的激发等诱因。张勇锋(2008)通过对《旅游新报》事件网络舆情信息在“量”和“质”上的梳理与分析,指出网络舆情所表达的观点和立场倾向其根源和指向仍然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曹劲松(2010)指出,依据时间轴线分析,网络舆情的发展具有“散播———集聚———热议———流行”四个阶段和“爆发、升华、延续”三个关口。刘毅(2007)认为,电子邮件和新闻组、即时通讯工具、BBS、博客和维客四类网络言论传播渠道是网络舆情传播的基本途径。曾润喜、徐 晓林(2010)以新浪网新闻《村官疑因考试领先公安局长之子被设套成逃犯》为研究样本,对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进行研究后发现,网络舆情受到新闻刊发时间的影响,与信息获取便捷度正相关;网络舆情受到网络舆情事件涉及地区的影响,与互联网普及率正相关;网络舆情受到使用媒介类型的影响,互联网网民是主体,手机网民逐步增加;网络舆情的网民态度受到情绪的影响,容易指向党政机关和整个社会,呈现一边倒趋势。 三、网络舆情的收集与研判 网络舆情的收集与研判,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就网络舆情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前学术界就此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李雯静、许鑫、陈正权(2009)根据网络舆情的特点,从指标设计、分类、构建等方面,在网络舆情信息汇集、分析、预警的工作流程中,按照主题将信息分门别类,统计、计算出若干指标值,对舆情进行横向、纵向的监测和评估,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帮助舆情工作者对舆情突发事件进行研判及态势预测。 郑魁、疏学明、袁宏永(2010)根据公共安全网络舆情研究的需求,将中文分词技术应用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提出基于ICTCLAS分词技术的网络舆情热点信息的自动发现方法,并通过1个突发事件的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该方法读入新闻文本并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从词频表中去除停用词,合并多单位关键词得到突发事件热点信息关键词列表,对网络信息及时进行检索,为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柳虹、徐金华(2011)提出了一个包括舆情信息采集、信息预处理、特征提取、VSM生成、热点发现算法和评价指标等几个部分的网络舆情热点发现模型,并通过实验比较了两种算法:K-means方法和SVM方法,实验结果表明SVM对于网络舆情热点发现方面具有比较好的优势。 刘毅(2006)研究了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分析中的作用,认为内容分析法在网络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网络的内容挖掘、对网络的结构挖掘和对网络的使用记录挖掘上,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描述网络中传播的舆情信息;(2)推论网络舆情信息传播主体的意图以及态度和情绪的倾向性;(3)描述和推论网络舆情信息的产生和变化趋势。黄晓斌、赵超(2009)研究了文本数据挖掘法在网络舆情分析中的作用。文本挖掘的技术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文本分类、文本聚类、关联分析、文本总结、趋势预测等。文本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应用体现在五个方面:(1)对网络舆情进行描述;(2)对网络— 0 6—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分析当今社会的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分析当今社会的医患关系02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分析当今社会的医患关系;一.我国目前医患关系的现状;我国医患关系正处于紧绷与高危状态,医患冲突不断发;就目前我个人关注新闻和询问亲朋友好友所了解到的情;二.从马克思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的角度看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关系贯穿于医疗的全过程,它是随着医疗事件的发;政府财政投入不到位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社会法制的不完善我国对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法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分析当今社会的医患关系 一.我国目前医患关系的现状 我国医患关系正处于紧绷与高危状态,医患冲突不断发生,医院成为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的地方之一。据中国医师协会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国影响较大的伤医暴力案件共有16起,其中温岭杀医案、河北馆陶女医生遭患者家属殴打辱骂后坠楼身亡等案件都成为舆论关注焦点。2014年2月17日上午10时左右,齐齐哈尔医生出诊遭患者报复身亡。2014年2月18日15时许,河北易县一外科医生遭患者割颈。2014年2月25日,微博爆料,因为床位问题,南京口腔医院护士被官员夫妇殴打。2014年3月5日中午,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发生潮州“押医游行”事件。由于目前医疗事故处理的机制和法律不健全,患者选择医疗事故鉴定、诉讼途径解决的较少,加上有些媒体对医疗纠纷事件报道的负面倾向,使得医患冲突进一步恶化。 就目前我个人关注新闻和询问亲朋友好友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社会舆论已经很少会站在理性的一面了,更多的人是毫无底线的宣泄,各种谩骂指责全部指向医生和院方,“医生该砍”的言论让即将步上医学道路的我们心惊胆寒,也让越来越多的医生和医学生开始质疑自己的职业,担忧今后的道路,甚至重新思考将来的选择。医患矛盾依然恶化到如此境地,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演变为一个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从马克思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的角度看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医患关系贯穿于医疗的全过程,它是随着医疗事件的发生而形成的,这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我们不应该回避和掩盖这对矛盾的客观存在。本着以矛盾分析法的精神,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医患冲突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下面就一些主要因素作一分析:1社会因素 政府财政投入不到位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2011年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仅占20.3%,远低于世界国家59.7%的平均水平。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虽然国家在大力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在我国现行医疗体制下,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都是有患者个人承担的。这种医疗服务付费方式来就医时怀着对医方很高的期望值,一旦治病效果不理想、特别是病情恶化或死亡时,患方在精神上和经济上难以承受这巨大压力,患者及其家属会因“人财两空”而迁怒于医方,从而引发暴力事件,激化医患冲突。

PUSHOVER分析

提要:本文首先介绍采用Midas/Gen进行Pushover分析的主要方法及使用心得,然后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具体说明,其结果反映出此类结构在大震下表现的一些特点,可供类似设计参考。 关键词:Pushover 剪力墙结构超限高层 Midas/Gen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方法是对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的一种简化方法,本质上是一种静力分析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在结构计算模型上施加按某种规则分布的水平侧向力,单调加荷载并逐级加大;一旦有构件开裂(或屈服)即修改其刚度(或使其退出工作),进而修改结构总刚度矩阵,进行下一步计算,依次循环直到结构达到预定的状态(成为机构、位移超限或达到目标位移),得到结构能力曲线,并判断是否出现性能点,从而判断是否达到相应的抗震性能目标[1]。 Pushover方法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步建立结构能力谱曲线,第二步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对剪力墙结构体系的超限高层而言,选取Pushover计算程序的关键是程序对墙单元的设定。SAP2000、ETABS软件没有提供剪力墙塑性铰,对框-剪结构可将剪力墙人工转换为模拟支撑框架进行分析;对剪力墙结构来说,进行转换不可行。而Midas/Gen程序提供了剪力墙Pushover单元(类似薄壁柱单元,详见用户手册),对剪力墙能够设置轴力-弯矩铰以及剪切铰。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在Midas/Gen中进行Pushover分析的步骤(以Midas/Gen 6.9.1为例): 一 Pushover分析步骤 1. 结构建模并完成静力分析和构件设计直接在Midas/Gen中建模比较繁琐,可以用接口转换程序从SATWE(或其他程序如SAP2000)中导入。SATWE转换程序由Midas/Gen提供,会根据PKPM的升级而更新。转换仅需要SATWE中的Stru.sat 和Load.sat文件。转换时需要注意的是,用转换程序导入SATWE的模型文件后,形成的是Midas/Gen的Stru.mgt文件,是模型的文本文件形式,需要在Midas/Gen中导入此文件,导入后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风荷载及反应谱荷载没有导进来,需要在Midas/Gen中重新定义; 2) 需要定义自重、质量; 3) 需要定义层信息,以及墙编号; 此外,还应注意比较SATWE的质量与Midas/Gen的质量,并比较两者计算的周期结果实否一致。 2. 输入Pushover分析控制用数据 荷载最大增幅次数用于定义达到设定的目标位移(或荷载)的分步数,一般来说,分步越多,每次的增幅越小,最终得到的能力谱曲线越平滑。但是分步过多带来计算时间上的大大增加,所以取值应该由少至多进行试算,直到取得满意的曲线结果为止。 图1 10分步,每步最大10次迭代结果

网络舆情分析技术的研究

网络舆情分析研究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不仅需要各级党政干部密切关注,也需要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聊天室、博客、聚合新闻(RSS)。 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1、直接性,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2、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3、偏差性,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 与国外相比,我国网络舆情还存在以下特殊情况: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容易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二是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矛盾,容易使一些人出现情绪化冲动,以致不能明辨是非。三是少数社会管理者对于舆论习惯于回避或堵塞。因此,网络这把锋利的“双刃剑”在提供了下情上达的便捷方式的同时,也对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网上思想舆论阵地的争夺战日趋激烈。二是传统的政治斗争手段,在网上将以更高效的方式实现,利用网络串联、造谣、煽动将比在现实中容易得多,也隐蔽得多。三是通过网络,西方的观念、生活方式可以便捷地渗透进来。对于网络舆情的这些特点,社会管理者应当了然于心。对现实中出现的各种网络舆论,社会管理者应能做出及时反馈,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因此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从而进行控制和引导。由于网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仅依靠人工的方法难以应对网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需要加强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形成一套自动化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及时应对网络舆情,由被动防堵,化为主动梳理、引导。 这样的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首先是舆情分析引擎。这是舆情分析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1、热点话题、敏感话题识别,可以根据新闻出处权威度、评论数量、发言时间密集程度等参数,识别出给定时间段内的热门话题。利用关键字布控和语义分析,识别敏感话题。2、倾向性分析,对于每个话题,对每个

论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论社会矛盾的研究方法 [摘要]社会矛盾研究方法是通过研究社会矛盾及其运动,揭示人类社会的一般结构、普遍本质及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解决社会矛盾而提供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社会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并不是矛盾的绝缘体。但是社会矛盾也有其特殊性,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社会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我们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和避免社会矛盾。 1社会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社会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社会的任何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社会矛盾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内部以及各个领域之间都存在矛盾。物质领域的矛盾是社会其他领域一切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物质领域的矛盾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政治、文化和广泛的社会领域,物质领域的矛盾的解决必然有助于社会其他领域的矛盾的解决。 社会矛盾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之中;每一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在任何社会中,区别只是矛盾的性质问题、程度问题,并非矛盾的有无问题。不仅阶级社会存在矛盾,无阶级社会也存在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就没有人类社会。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同时也就是一部矛盾发展史,一部矛盾解决史。 社会主义社会并非矛盾的绝缘体。社会主义“没有矛盾的想法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天真的想法”。自觉认识并积极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恰恰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之所在。 2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社会矛盾主要变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这对矛盾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作用;为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反过来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始终遵循着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其二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在这对矛盾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始终遵循着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开始的。生产力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总是不可遏制地向前发展。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已经根本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随着构成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的改变,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必然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就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经过矛盾的解决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运动过程。这就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过程,也是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

SAP2000之Pushover分析

Pushover分析:基本概念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也称Pushover 分析法,是基于性能评估现有结构和设计新结构的一种方法。静力非线性分析是结构分析模型在一个沿结构高度为某种规定分布形式且逐渐增加的侧向力或侧向位移作用下,直至结构模型控制点达到目标位移或结构倾覆为止。控制点一般指建筑物顶层的形心位置;目标位移为建筑物在设计地震力作用下的最大变形。Pushover方法的早期形式是“能力谱方法”(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CSM),基于能量原理的一些研究成果,试图将实际结构的多自由度体系的弹塑性反应用单自由度体系的反应来表达,初衷是建立一种大震下结构抗震性能的快速评估方法。从形式上看,这是一种将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反应谱相结合、进行图解的快捷计算方法,它的结果具有直观、信息丰富的特点。正因为如此,随着90年代以后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Dia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DBSD)和基于性能(功能)的抗震设计(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等概念的提出和广为接受,使这种方法作为实现DBSD和PBSD的重要工具,得到了重视和发展。这种方法本身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计算结构的能力曲线(静力弹塑性分析)、计算结构的目标位移及结果的评价。第一方面内容的中心问题是静力弹塑性分析中采用的结构模型和加载方式;第二方面内容的中心问题则是如何确定结构在预定地震水平下的反应,目前可分为以ATC-40为代表的CSM和以FEMA356为代表的NSP (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非线性静力方法),CSM的表现形式是对弹性反应谱进行修正,而NSP则直接利用各种系数对弹性反应谱的计算位移值进行调整。两者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在一些文献中将第一方面的内容称为

《网络舆情分析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网络舆情分析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WX051026 课程名称(中文):网络舆情分析原理与方法 课程名称(英文):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alysis 学分:2总学时:32( 实践学时:12适应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舆情学等 主讲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一、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的 > 1、课程性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网络舆情的基本理论;熟悉网络舆情的监测方法及其发展趋势;最终能够用网络舆情分析的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目的 (1)讲授网络舆情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熟悉当前网络舆情发展背景、规律,能整理出有价值的舆情信息,以专业视角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科学的研判。 (2)运用新闻学和传播学专业识和,在网络信息监测和分析工具的支持下,为各级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提供互联网信息的监测、分析和咨询服务。 (二)基本要求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网络舆情的基本特征、社会功能、传播场域等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舆情的主要知识体系、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2、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课下阅读、思考,使学生在掌握网络舆情及其实践分析技术方法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现实中的一些问题能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 3、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运用网络舆情分析的方法和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网络舆情的具体分析及其应对措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点与难点 1、课程的基本内容

绪论网络舆情研究的兴起 第一章网络舆情信息源 第一节互联网言论 第二节传统媒体网络版 第三节无线/即时通讯 第四节新兴社交型媒体 第二章网络舆情选题 第一节舆情选题类型 第二节舆情选题标准 第三节舆情选题定位 第四节网络舆情选题途径 第三章网络舆情抽样 第一节舆情抽样搜索工具 第二节舆情样本内涵标准 第三节舆情抽样外延标准 第四章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第一节舆情样本分析工具 第二节舆情抽样分类统计 第三节舆情图表分析模型 第四节舆情分析偏差校正 第五节网络舆情报告文案 第五章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 第一节网络舆情周期 第二节网络舆情宏观研判 第三节政务舆情应对指标 第四节企业舆情应对指标 第五节网络舆情应对点评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网络舆情理论及工作体系,有效应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检索、统计分析技术,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设计、采集和分析应对,理解并确立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体系和处理机制。 教学难点:信息分析与预测,舆情的检索分析技术,舆情研判和应对方法。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 辩证唯物法作为宇宙观,最根本的就是关于世界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就是把马克思关于矛盾的观点运用于社会研究,通过研究社会矛盾及其运动,揭示人类社会的一般结构、普遍本质及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解决社会矛盾提供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揭示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以及社会矛盾的规律性,从而指导社会生活实践,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社会矛盾也具有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一般特征,即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恩格斯认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毛泽东更是强调:“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矛盾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生活从总体上来说,主要有四块,即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其中经济领域的矛盾主要体现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投入与产出、计划与市场之间的矛盾等;政治领域的矛盾包括阶级矛盾、利益矛盾、民族矛盾、国家利益矛盾等方面;文化领域内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矛盾、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的矛盾等;社会领域内城乡矛盾、区域矛盾、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等。总之,社会矛盾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 其次,社会矛盾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其中社会矛盾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其二,每一社会形态在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矛盾。社会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存在着矛盾,因此,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存在矛盾的有无问题,只存在矛盾的性质、类型的不同和具体情况不同的问题。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分析)两种方法剖析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分析) ■ 简介 Pushover 分析是考虑构件的材料非线性特点,分析构件进入弹塑性状态直至到达极限状态时结构响应的方法。Pushover 分析是最近在地震研究及耐震设计中经常采用的基于性能的耐震设计(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分析方法。所谓基于性能的耐震设计就是由用户及设计人员设定结构的目标性能(target performance),并使结构设计能满足该目标性能的方法。Pus hover 分析前要经过一般设计方法先进行耐震设计使结构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的规范要求,然后再通过pushover 分析评价结构在大震作用下是否能满足预先设定的目标性能。 计算等效地震静力荷载一般采用如图2.24所示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反应修正系数(R)将设计荷载降低并使结构能承受该荷载的方法。在这里使用反应修正系数的原因是为了考虑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时吸收地震能量的能力,即考虑结构具有的延性使结构超过弹性极限后还可以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所以设计时的地震作用就可以比对应的弹性结构折减很多,设计将会更经济。目前我国的抗震规范中的反应谱分析方法中的小震影响系数曲线就是反应了这种设计思想。这样的设计方法可以说是基于荷载的设计(force-based design)方法。一般来说结构刚度越大采用的修正系数R 越大,一般在1~10之间。 但是这种基于荷载与抗力的比较进行的设计无法预测结构实际的地震响应,也无法从各构件的抗力推测出整体结构的耐震能力,设计人员在设计完成后对结构的耐震性能的把握也是模糊的。 基于性能的耐震设计中可由开发商或设计人员预先设定目标性能,即在预想的地震作用下事先设定结构的破坏程度或者耗能能力,并使结构设计满足该性能目标。结构的耗能能力与结构的变形能力相关,所以要预测到结构的变形发展情况。所以基于性能的耐震设计经常通过评价结构的变形来实现,所以也可称为基于位移的设计(displacement-based design)。 Capacity (elastic) Displacement V B a s e S h e a r 图 2.24 基于荷载的设计方法中地震作用的计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