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族与“花儿”

土族与“花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c2214751.html,

土族与“花儿”

作者:凯涛

来源:《群文天地》2016年第02期

土族是青海省所独有的少数民族,它最初就孕育、形成于今互助土族自治县及其周围地区,而不熟悉情况的外省人,往往把他与土家族混为一谈。

土家族居住在湘西和湖北恩施地区,是羌戎的一支,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青海的土族,在民族形成过程中,主要与吐谷浑、蒙古诸族有渊源关系,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由于吐谷浑语与蒙古语属同一祖源,所以今天土语词汇中,有一半左右与蒙古语相同或相近。他们信奉藏传佛教,主要聚居于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及周边的大通、民和、乐都及甘肃的天祝地区。

土族,元末明初形成于今土族居住的河湟地区。这里,历史上都是各民族错杂而居,所以土族形成过程中,融入了吐谷浑、蒙古族、藏族、汉族的一些民族成分,因之,其语言也受到汉族、藏族的影响,不少汉、藏词汇被吸收到土族语言之中。土族内部交往使用民族语,大部分土族通汉语,少数还兼藏语。土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使用汉字,少数用藏文。全国解放后,根据土族群众的要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1979年曾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用汉语拼音字母为字母形式的土族文字,但因诸多原因未能试行和推广。

土族有自己的语言和风俗习惯、民俗,有本民族的传说,故事、谚语、舞蹈、音乐、叙事诗、民歌等民族民间文化。但他既与汉族、回族、藏族杂居,并与形成诞生于这一地区的“花儿”同时成长,他也就和这一地区的回族、撒拉族、藏族一样,不可避免地接受“花儿”这一民歌的影响,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具有土族特色的用汉语演唱的土族“花儿”。

“花儿”对土族群众影响之深,表现在土族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唱“花儿”,都会唱“花儿”,而且在土族山村形成大大小小,不下十几处群众性的“花儿会”。规模影响较大者有:威远镇擂台会(农历二月初二)、五峰寺(农历六月初五——初六)、丹麻(农历六月十二日——十三日)、哈拉直沟毛荷堡(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东和松番寺(农历六月十四日——十八日)等,都是名副其实的土族“花儿”会。每年到节日来临之际,天刚微露晨曦,就会有成千上万土族男女,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赶往“花儿”会场、像五峰寺“花儿会”是在长满杨树的青山上,丹麻“花儿会”是在开阔的大河滩和岸边的小树林里,而松番寺“花儿”会却是在森林覆盖的小山上进行,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环境幽美,置身其间令你心旷神怡,平时不怎么唱的人也会情不自禁地吼上几声。更何况许许多多专门远道而来的唱家和“花儿”歌手呢!一旦对歌竞歌开始,满山遍野歌声此起彼伏,从早到晚,满山满滩的人,满山满滩的歌。“花儿”会有一天的,多数都是二至三天或五天。远处来的歌手,或就近住在亲戚朋友家、汽车、拖拉机的车厢里,或露宿在树林小商贩搭起的帐篷里。在上述所有“花儿”会上,群众最喜欢唱和唱的最多的令儿,是土族人自己的“土族令”、“梁梁上浪来令”、“好花儿令”、“尕阿姐令”、“黄花姐令”、“杨柳姐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