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杭州主城区城市公园环境设施改造提升的对策建议

杭州主城区城市公园环境设施改造提升的对策建议

杭州主城区城市公园环境设施改造提升的对策建议
杭州主城区城市公园环境设施改造提升的对策建议

杭州主城区城市公园环境设施改造提升的对策建议

陈倩倩

摘要:在杭州列入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城市之一的背景下,对杭州主城区城市公园环境设施进行调查研究。选取4个公园样点从信息设施、生态景观设施、卫生设施、公共安全保障设施四个方面进行观察记注,并对特定人群发放问卷调查表。在此基础上分析优点、不足以及与杭州城市定位的差距,根据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合理的分析,从人性化、智能化、生态化及创新化角度总结杭州市主城区城市公园环境设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以期通过以上相关研究,为杭州城市公园以及生态建设提供借鉴参考,打造精致和谐的生活品质之城。

关键词:环境设施生态化智能化

1 杭州主城区城市公园现状分析

1.1 研究范围及对象

本研究所涉及的杭州市主城区范围包括西湖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和拱墅区五个区。

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公园绿地可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五大类。杭州主城区城市公园包含以上所有类型公园。本文以主城区开放性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不包括收费公园以及社区封闭性公园,如动物园、植物园及儿童公园等属于专类收费公园。

1.2 杭州主城区城市公园分布及现状情况

自2000年以来,杭州启动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整治、市区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等工作,全面开展城市生态建设,公园的角色地位及其作用越来越为城市发展所重视。目前杭州主城区已建城市公园100余个,其中西湖景区内公园数量占50%以上,其他主要分布于各居住区周边,具有较高可达性;公园规模主要集中在10公顷以内,而大于10公顷以上的公园数量较少。

图1:杭州市公园绿地现状分布图

1.3 调查内容及样点选择

本次研究针对不同公园分类选取白塔公园、湖滨公园、金衙庄公园、墅园四个位于主城区、并在杭州城市公园发展和建设中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公园(位置见图1),游客量大,环境设施要求高,且未来较长时间内周边的土地利用性质不会发生变化,更有利于研究的进行。

2 杭州主城区城市公园环境设施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问卷基础数据初步分析

本次问卷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调查对象主要面对当地居民中老、中、青人群,于2014年10月23至10月26在杭州主城区包括白塔公园、湖滨公园、金衙庄公园、墅园4处发放调查问卷370份,全部收回,收回率100%。

对选取的4个城市公园的使用者以及环境设施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并对主要环境设施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杭州主城区城市公园环境设施的基本现状。

2.1.1 使用者及主要环境设施

据调查,公园的主要使用者是本地居民及外地游客,其中老年人居多,占52%,其次是

中年人,青少年偏少,也体现了环境设施设计中应服务的主要人群。

图2:年龄构成表

对人的具体行为活动,根据问卷调查及现场观察,得出以下结果:

图3:人的行为研究

从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人们在公园中的行为活动主要是散步和聊天,特别是墅园等社区公园,是人聚集且逗留时间较长的场所,其对应主要环境设施支持是休憩设施、卫生设施和生态景观设施;另有一部分人进行游览景点、运动等活动,行为特征是处于运动状态、对公园环境中的各种景观要素有较直观感受,其对应的环境设施支持是信息设施、生态景观设施以及公共安全保障设施。

根据公园使用对象及其主要行为,结合杭州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试点的生态要求,本次研究将对信息设施、生态景观设施、卫生设施和公共安全保障设施进行重点分析。

表1:环境设施分类表[1]

2.2 样点公园环境设施现状分析评价

2.2.1 白塔公园

杭州白塔公园位于杭州市主城区南部,是一处历史内涵丰富、文物保护完整、生态环境优美、服务功能齐全的城市文化公园。总规划用地面积约78.4公顷[2]。

公园特点为距离居民区较远、规模较大,服务内容主要为外地游客观光旅游以及杭州本地居民休闲娱乐,游人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收回有效问卷调查表95份,得出以下关于白塔公园环境设施满意度的数据统计表:

图4:白塔公园游客满意度调查表

调查发现,游客整体对白塔公园环境设施满意度较高,对垃圾箱最为满意,而对使用率较高的导游图、指示牌等满意度较低,具体意见如下:

信息设施设置不全,位置不明显。白塔公园信息设施主要有指示标识及方位导游图,公园南面临之江路城市主干道,车速较快,而南面次入口未设明显入园标识牌,导致公园辨识度不高;同时只在公园主入口处有详尽的方位导游图,其余次入口及拐弯处均未设,容易导致游客迷路。

生态景观设施较为理想,能充分反应文化内涵,与整体环境协调。主要包括景观小品、树池、雕塑等,设计将历史与文化、生态与艺术结合,主题突出。

卫生设施数量不足,标识不明。主要包括垃圾箱和公共厕所,垃圾箱基本能满足使用需求,公共厕所问题较突出,主要为位置较隐蔽,且标识不明确,游客不易找到,园内未设置饮水台、烟蒂箱等游客使用较多的设施。

公共安全保障设施警示标识明显,但防护设施不够。在铁轨、施工地等都有危险区域警示标识,且色彩鲜明,较为醒目。

图5:白塔公园环境设施现状

2.2.2 湖滨公园

湖滨公园是杭州西湖的精品公园之一,位于西湖东岸,公园由几块沿湖排列、大小不等的园地组成,全长1公里,从南向北分别为第一至第六公园,统称湖滨公园,总面积约6.42公顷[3]。

公园特点为位于西湖风景区内,游客及城市居民均较多,人流量较大,工作日和周末节假日差别相对较小。收回有效问卷调查表125份,得出以下关于湖滨公园环境设施满意度的数据统计表:

图6:湖滨公园游客满意度调查表

从上表看出,游客对湖滨公园的环境设施满意度较低,特别是公共安全保障设施,不满意度达到36%,具体如下:

信息设施标识语言上缺少趣味性和亲和力。主要有方位导游图和指示标识。方位导游图仅有几处,位置不明显,且多为“温馨提示”的不锈钢架子形式,造型及语言过于工整,缺少亲和力;公园沿线零售亭均为出售食品、玩具的商业设施,缺少书报亭;公园内古树名木众多,有植物标识牌的仅有一处。

生态景观设施良好,丰富历史文化和人文典故构成特色人文景观。主要有音乐喷泉、雕塑、花坛等,雕塑与公园历史主题吻合,但缺少历史文化背景的介绍说明,不便游人了解。

卫生设施设置体现人性化,基本满足需求。主要有垃圾箱、饮水台及公共厕所等,公

园内共有2处饮水台,游客使用率较高,但设置距离较远,造成不便。

公共安全保障设施需求高但设置不到位。湖滨公园位于西湖边,沿线设有游船码头、音乐喷泉观景点且游客量较大,虽在水边及危险处均有危险区域警示标识,标识造型设计过于随便,不够鲜明,未能有效引起游客注意。

图7:湖滨公园环境设施现状

2.2.3 金衙庄公园

金衙庄公园在上城区东侧北部,南有清泰门,东临沪杭铁路,因明朝隆庆二年进士金学曾在此筑别墅而得名,号称杭州私家花园之首。

公园特点为狭长地带,以城市居民休闲为主,因紧挨杭州火车站,外来游客进出和滞留较多。收回有效问卷调查表80份,得出以下关于湖滨公园环境设施满意度的数据统计表:

图8:金衙庄公园游客满意度调查表

从调查分析中看出,游客对卫生设施和公共安全保障设施满意度较高,信息设施及生态景观设施满意度不高,满意度分别仅为21%和26%。具体如下:

信息设施缺失,未有明显标识。金衙庄公园未设置任何信息设施,公园入口标识不明显,主入口仅有阻挡车辆进入的车墩,未设公园名称等信息设施;方位导游图、标识牌等均未设置。

生态景观设施较少,以园林树木展示生态。主要有花坛、雕塑、铁轨遗址等,充分展现铁路遗址主题,植被覆盖率高,人流量不大,有利于鸟类的繁衍。

卫生设施布置间隔较远,数量不足。主要有垃圾箱和公共厕所,园内共有2处公共厕所,基本能满足使用需求;垃圾箱部分有损坏,更新不到位,且距离较远,造成一定不便。

公共安全保障设施在危险区域均有设置。因金衙庄公园紧邻贴沙河及铁轨,中间有铁网及大树作为阻隔,危险处设有危险区域警示标识,但造型设计过于随便,标识不够明显,未能有效引起游人注意。

图9:金衙庄公园环境设施现状

2.2.4 墅园

位于拱墅区湖墅街道,原名拱墅公园,始建于1959年,1985年改建。以苏州古典园林为基调,是杭州城区内唯一一座仿苏州园林建筑与江南园林植物配置相融合的特色公园。占地面积为3.4公顷。

公园特点为靠近居住区,面积较小,以周边居民休闲娱乐为主,老年人为主要群体,工作日和周末节假日差别相对较小。收回有效问卷调查表70份,得出以下关于墅园环境设施满意度的数据统计表:

图10:墅园游客满意度调查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游客对墅园生态景观设施及卫生设施满意度较高,对信息设施满意度较低,满意度仅为17%。具体如下:

信息设施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仅有少数指示标识及信息栏,木制材料与环境较融合;缺少方位导游图等。

生态景观设施较好,形式多样,体现人性化。包括假山、喷泉、轩榭、花坛、树池等,

营造墅园古朴典雅的设计风格。

卫生设施良好,风格设计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主要有垃圾箱和公共厕所,园内共3

座公共厕所,基本满足使用需求。垃圾箱造型较为古朴,但未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公共安全保障设施位置不够明显。墅园水体面积较大,周边老人和孩子多,现状仅有几处警示标识,且标识不够鲜明,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图9:墅园环境设施现状

2.3 杭州主城区城市公园环境设施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结果看,4个公园环境设施的建设,由于公园性质、周边土地用地性质等的不同,总体情况有所差异,但也存在共同特点及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杭州主城区城市公园环境设施的特点及问题,主要反映在人性化、智能化、生态化及创新化上存在不足。

2.3.1 人性化体现不够,信息设施不全或缺少系统性、标识语言缺少趣味性和亲和力、卫生设施数量不足

杭州主城区城市公园信息设施种类较少,一般仅有指示标识和方位导游图,文化元素表现不够,标识载体形式缺乏美感,缺少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设计。现状引导类指示标识在数量方面严重不足,公园中许多区域都缺少引导类标识;在内容及语言表达上缺少趣味性和亲和力,未标明所设位置和目的地时间关系,许多建筑、景点等都缺少相应的说明,特别是雕塑小品的解说,调研中发现基本没有设置解说标识,应对重要建筑、景点和雕塑小品进行中、英文双语说明,以便游客了解相关文化背景。

现状公园内卫生设施主要为垃圾箱和公共厕所,部分公园设有饮水台。人们在公园中主要行为活动有运动、游览景点等,对饮水、洗手等设施需求较大,而目前杭州主城区公园中较缺乏饮水台、洗手池及烟蒂箱这类设施,较缺少人文感与关怀感。

2.3.2 智能化程度不足,缺少现代信息化设施

杭州是国内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城市之一,在物联网产业基础、技术研究与应用以及网络资源方面已经形成一定领先优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杭州城市公园环境设施的建设中,基本采用较传统的方式,如采用平面木制的指示标识、方位导游图,现状仅有部分公园

对少数古树名木进行挂牌式的说明标识,而对大部分园林树木未做注解,缺少体现现代信息化的环境设施,与杭州市整体城市发展定位有一定差距。

2.3.3 生态景观设施注重人文展示,但生态化不足

作为第一批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城市,借助示范区创建将进一步推进杭州市生态文明的建设。杭州城市公园生态景观设施形式多样,主要有景观小品、树池、雕塑等,设计突出历史与人文典故、生态与艺术的结合,但是缺乏体现生态化的设施,缺少人与自然、动物之间的互动性。

2.3.4 设施创新化不足,造型设计过于随意

杭州主城区城市公园中的垃圾箱造型不统一、颜色区分过于杂乱,多数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箱,仍有少数公园垃圾箱未做分类。杭州自2010年3月25日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以来,只有社区通过发放分类垃圾塑料袋以及搞活动的形式进行垃圾分类工作,多数景区、公园、广场等垃圾收集并未做详细垃圾分类,特别是年轻人对垃圾分类工作并不积极,对具体垃圾分类类别和对应的垃圾桶颜色也并不了解,导致公园中如报纸、传单、饮料瓶等混入不可回收垃圾箱,降低其再生利用价值。

现状公共安全保障设施主要为危险区域警示,如严禁游泳、水中有电危险等标识材质各异,但有些离湖边、河岸等较近且容易发生安全事件的地方没有设置相应警示标识;标识造型设计过于随便,色彩不够鲜明,未能有效引起游客注意。调研中发现,杭州主城区城市公园特别是社区公园等面积较小、人流量较集中的公园,紧急疏散标识位置不明显,游客缺少安全逃生知识;在湖滨公园、墅园等临水公园缺少救生求生辅助性设施,游客人身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3 针对杭州主城区城市公园环境设施问题的建议

为提升杭州主城区城市公园环境设施,在满足基本使用需求的基础上,以杭州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城市、智慧城市的背景为出发点,针对问题提出改造提升建议。

3.1 提高环境设施人性化

3.1.1 设置文化背景解说标识

在公园的重要建筑、景点和雕塑小品设置中、英文双语说明标识。通过解说自然景观成因、建造的历史文化背景、遗址发掘的第一手资料等,丰富景点的信息,强化游客对景点的感受,延伸实景内涵,增强景点的教育功能。

位置选择方面,应考虑与整体景观环境的协调,充分利用环境特点,建立与自然和文化

环境相协调的解说标识牌;应考虑解说标识牌与整体解说服务系统的协调,做到布局分配合理性;位置选定时应考虑与参考旅游路线以及游客观赏位置的关系,不能设置在资源脆弱或敏感的地区。

造型设计方面,应体现公园特色和文化内涵,一般采用平面构架造型、卧式造型或者是特色地貌或化石造型;材料选择上应尽量选择与主体相同或相近的材料。

介绍内容方面,包括文字说明、地图、插图、照片等;尽量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文字说明;语言表达上使用主动词,少使用被动词;内容应切中主题,结合多数观赏者的理解水平,做生动扼要的说明[4]。

3.1.2 公园中增设户外饮水台、洗手台

城市公园中设置饮水台也是人性化体现,在发达国家被普遍推广,而在我国只有北京、重庆、深圳等少数城市公园才有设置。饮水台不仅方便市民在户外饮用卫生健康的纯净水,又可避免因丢弃塑料瓶、饮料罐等引起的城市环境污染,符合杭州生态城市建设理念,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同时,为避免现在不少城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直饮水机无人饮用,大多沦为洗手台的现象,建议饮水台与洗手台装置同时设计,将洗手台置于饮水台侧面,并做明显标识与说明提醒游人,防止游人误用。

材料选择上,一般选用混凝土、石材、陶瓷器、不锈钢以及其他金属材料;造型设计上,应单纯有趣,在实现功能同时,增添环境乐趣与美感;防溅问题上采用水旋流式水盆设计,而且使排水更加通畅,在安全问题上强调边角光滑圆润;高度设计上,饮水台高度宜在800mm 左右,供儿童使用饮水器高度宜在650mm左右,并应安装在高度100-200mm左右踏台上,饮水台的结构和高度还应考虑轮椅使用者方便,出水口距地面高度为1000-1100mm。

3.2 智能化环境设施引领城市公园更新

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互联网的各种业务也呈现几何指数规律的飞速增长。为建立一种紧随时代变迁的可持续发展公园更新发展模式, 建议采用智能化手段完善公园信息。

3.2.1 完善城市公园智能化建设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杭州城市公园智能化建设中,建立物联网智慧景观集成管理系统,在公园中设置户外信息一体机,游客不仅可以通过多媒体显示屏直观了解到公园的项目、费用、游玩特点等信息,还可以通过三维景观地图图标,根据地图选择公园内自己感兴趣的景点,让游览更简单。特别是外地游客,通过户外信息机查询景点地图,让旅游不再有“盲区”。

3.2.2 设置智能化植物标识牌,科普植物知识

杭州主城区城市公园园林植物丰富,乔木、灌木、草本植被均成片栽植,建议在公园内沿道路、建筑周边绿地等设置植物标识牌,在美化城市环境、陶冶市民情操同时,增加市民植物知识,宣传生态文明,对提高市民科普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设置形式方面,对于乔木的标识,一般常见方式采用悬挂式、捆绑式,但是悬挂式用钉子把标牌钉在树体上则常常导致树体流胶、流脂,而捆绑式因铁丝捆绑会影响树木生长,易导致勒痕等伤害,因此建议参考台湾高雄原生植物园,采用弹簧捆绑标牌,既稳固又不会影响树木生长;对于灌木及草本地被,可采用插牌式,造型上应丰富多样,更具亲和力和吸引力。

标识的内容方面,主要介绍包括植物中文名称、拉丁文名称、树龄、科属、原产地、生长习性特征等知识,为迎合科技现代化发展特别是年轻人和学生的求知欲,可在标识牌上设置二维码,只要一扫,便可得知该植物的详细介绍,方便游客了解植物。

3.3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主干树上悬挂鸟箱,增加小鸟饮水台,营造人与动、植物和谐共生的生态都市画面。

鸟类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大多数鸟类由于体态玲珑、鸣声婉转而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如何让城市引来鸟、留住鸟,实现鸟类与人类和谐相处,已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公园观鸟也成为绿色时尚生活。杭州市环境优美,但过分注重视觉效果而忽视生态效益,对鸟类栖息环境考虑较少,导致主城区公园鸟类逐年减少,也导致城市绿地因缺乏“动化、声化”而缺少生机和活力。因此,怎样招引益鸟、提高鸟类种群数量,改善鸟类生存环境,特别是冬天提供鸟类的食物、饮水成为主要面临的问题,在公园高大乔木间挂置人工鸟箱则是有效途径。

位置选择方面,一般来说鸟常首选落叶树种营巢,从高大乔木至矮小灌丛,鸟常按自身体型大小、习性羞悍的不同而选择相适应树种。建议选取公园中植被茂盛、生态环境较好、人流量相对较小的位置,鸟箱则应悬挂在大树4-6米高位置上,方向为背风向阳、不易被雨淋的位置,这也是鸟类最喜欢的筑巢条件。

造型设计方面,材料上可采用瓦罐巢箱、竹筒巢箱等,葫芦、枝条编制或油毡等材料也可制作人工鸟巢,但木板巢箱招引益鸟的效果最好;造型上应样式活泼、大小不一,以适应不同的鸟类,同时鸟箱底部应设排水洞,顶上盖子应为可揭开的,便于内部清理;功能上,在满足巢居功能基础上,部分应满足鸟类饮水和饮食需要,设置小鸟饮水台,也可设立人工投食喂鸟点,悬挂喂鸟器,投放五谷杂粮。

3.4 创新公园环境设施

增设垃圾分类图示,重视公共安全保障设施设置,提高城市建设创新化:

3.4.1 增设垃圾分类图示

城市公园垃圾种类庞杂,游人高峰时间和大型活动时的垃圾数量也非常大,而公园垃圾除食品残留物外大部分可以回收利用,大体可以分为四大类:废纸、废塑料瓶、废金属、废玻璃瓶,均具有较高回收价值,因此应在城市公园中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收集推广工作,并配套使用分类回收装置,可以有效避免人工分拣程序,提高回收效率。在城市公园这个特定场所中,废弃物的循环处理与再利用水平不仅体现相关技术的进步,也反映出城市居民整体素质水平,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建议有条件的公园专门设置废饮料容器的垃圾箱,并附设废纸收集箱,两者可结合设置;对于其他城市公园则在原有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箱的基础上,把垃圾分类图示直接粘贴于垃圾箱上,或在垃圾箱旁边设置有关垃圾分类的温馨提示板,以提醒游客进行垃圾分类,也可避免部分游人对垃圾分类不熟悉而导致乱扔垃圾。

3.4.2 危险区域设置创新实用救生箱

在水面区域、河边、假山、桥梁等危险区域加强警示,设置危险警示标识牌和温馨提醒标识牌。设计形式上,危险警示标识牌为立柱式结构,选用自然的木材色调为底色结合红色字体的设计;温馨提醒的标识则以木质为载体材料,搭配红色字体的立面版式设计形式;语言表达上,避免出现“禁止”等语气强硬的话语,而要用具有人情味的话语来警示游人,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滨水公园中增加设置救生求生辅助性设施,一般包括救生船、救生服、救生绳、救生杆、救生圈等。建议采用具有创新化的救生箱形式,将救生服、救生绳、救生圈等放入箱中,箱子正面采用全封闭形式,左侧采用塑料挡板,紧急情况下踢开挡板再拧开位于正面内侧的锁即可进行施救,这种形式既便于施救,又具有较好的防盗效果。

4 结语

城市公园环境设施人性化、智能化、生态化、创新化的研究是城市更新及城市公园规划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对城市公园环境能设施的形象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杭州主城区城市公园通过不断完善公园环境设施,提升公园形象和景观质量,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形成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成为展示杭州城市形象的名片。

参考文献

1.范婕.杭州主城区环境设施系统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2.汪瑾,赵鹏,马仲坤.文化公园规划思路探讨

[EB/OL].https://www.wendangku.net/doc/dd2363650.html,/Conference_8215066.aspx.2014.

3.刘菲.“城市公园”:新型社会公共空间的构建及其意义一一以民国杭州湖滨公园为例[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3.

4.杨晓娟.标识·游乐·人——城市公园标识环境系统探析[D].天津:天津大学,2006.

作者简介

陈倩倩,助理规划师,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杭州城市有机更新的实践与探索_背街小巷改善工程的由来与创新解析

文/韩明清 黄杉 张越 Han Mingqing Huang Shan Zhang Yue ABSTRACT 城市更新是城市内部城镇化的表现形式,城市发展即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当前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原有的城市更新方法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杭州背街小巷改善工程通过在更新内容、方式、组织和效果等方面的创新,为城市有机更新的组织实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Urban renewal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inner city urbanization, urban development is a continuous process of updating. Under the current context of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re is a series of questions from the original method of urban renewal. The Hangzhou backstreet lane improvement projects tried a useful exploration for th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organic renewal by updating the content, methods, organiz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innovation.作者简介 韩明清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博士研究生黄 杉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工学博士 张 越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副教授 KEY WORDS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for Urban Organic Renewal in Hangzhou ——The Origin and Innovation Analyze of Hangzhou Backstreet Lane Improvement Project 杭州城市有机更新的实践与探索 ——背街小巷改善工程的由来与创新解析 杭州,有机更新,背街小巷,创新 Hangzhou,Organic Renewal,Backstreet Lane,Innovation 杭州是闻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中心城市。一直以来,经济、社会、环境等各项指标均走在国内前列。进入新世纪,杭州城市建设开始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2002年杭州行政区划调整后,市区面积从683平方公里扩大到3068平方公里(图1)。由此,杭州市确立了“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城市空间战略,并规划了“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 式,引导城市空间 形态从“摊大饼”到“蒸小笼”的组团式空间结构转变(图2)。空间拓展与发展战略改变,使得杭州跳出了“拆旧城、建新城”的困境,启动 了空间重构,旧城更新的进程。1.杭州城市更新概况 1.1 优化空间,更新老城——开展“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常见事物,负面影响严重,问题可归结为:一是对城市形象的影响,二是社会问题多。2001年,杭州开始在撤村建居改 革试点推行农转居多层公寓建设,至2007年,杭州农转居多层公寓完成投资151亿元,累计2099万平方米。杭州市在城中村改造中把优化了城市空间,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中村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居住品质。 1.2 应保尽保、传承文脉——城市历史遗存保护 2003年,杭州按照“保护第一、应保尽保”的指导思想开始实施历史文化名城的全面保护。160个市级以上文保单和250个市级文保点、26处历史保护街区、8个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西湖风景名胜区内5个特色文化保护区等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1.3 激活运河、还河于民——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 流淌了近两千年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已成为一条市井之河、市民之河,是杭州城市的命脉,是活着的文化遗产。2004年8月,以“还河于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为目标的杭州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正式启动。通过水体治理、路网建设、景观整治、提升居住环境品质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 1.4 以路为纲,纲举目张——城市道路更新 2 A+C 097

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以西安为例,重点介绍了西安城市公园的发展、改造以及在改造当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为了让我们对城市公园有更好的了解,同时也对城市公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方便我们对未来城市公园建设时有所把握,同时也对出现的问题在解决时有经验可以借鉴。关键词城市公园西安市城市公园改造未来发展趋势 城市公园的起源 世界造园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而公园的出现却只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工业盲目建设,破坏了自然生态。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用地不断扩大,使人们越来越远离了自然环境,特别是居住在城市中的工人阶级,生活环境更为恶化。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资产阶级对城市环境进行了某些改善,把若干私人或专用的园林绿地化作公共使用,或新辟一些公共绿地,称之为公共花园和公园。1843年,英国利物浦动用税收建造了公共可免费使用的波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 中国的城市公园产生和发展 对于中国城市公园的产生、兴起和发展,可以从上海这一中国近代繁华都市发展中的一斑而窥全貌,在1840年以前,和中国的其他城市一样,上海的园林是以寺庙园林、私家花园的形式出现,即古典园林,有豫园、古猗园、醉白池、秋霞圃、曲水园等。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纷纷入侵,在我国开设了租借。殖民者为了满足自己游憩活动的需要,把欧洲的“公园”也引进我国来。1868年在上海的公共租界建造的“公花园”(现黄浦公园)就是最早的一个。名之为“公”,却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园规”,直到1928年7月1日才对华人开放,这不仅是对中国人民明目张胆的侮辱,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的“公园”并不是“公用”。之后,殖民者又陆续在上海建立“虹口公园”、“法国公园”(现复兴公园)、“极斯非尔公园”(现中山公园)等,都是供外国殖民者和“高等华人”打网球、棒球、高尔夫球等活动和散步、休憩游乐的场所,其格局主要是英国风景式或发过规则式,有大片草坪、树林和花坛,极少建筑。这些公园,在功能、布局和风格上反映了外来的特性,对以后我国公园的形态发展模式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国家对人民文化休息活动的关心和对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重视,使公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国各个城市扩建、改建和新建了大量的公园。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游憩、社交、锻炼身体、文化娱乐、获取自然信息和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公园的类型也逐渐增多,有满足人们多种需要的综合公园,有性质比较单一专类公园,如儿童公园、纪念性公园、名胜古迹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文化公园、森林公园、青年公园、科学公园、体育公园等,还有各式各样的公园绿地,如社区公园、滨水绿带、街头小游园等。目前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观念的转变,又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题性公园。同时在公园内容和设施方面也在不断充实和提高。 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 下面以我们熟知的西安市为例,探讨西安城市公园建设发展现状,以及在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政策。 西安城市公园建设发展现状 城市公园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即会出现开发建设的新型城市公园,也会产生物质老化的城市旧公园,其发展过程即是建设的历史,同时也是公园改造和更新的历史。对老公园的改造是城市公园体系密钥的新陈代谢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园体系健康良好的持续发展。西安的城市公园建设在20实际九十年代钱发展较为缓慢,自1922年建立首座公园莲湖公园至1990年才发展到15个,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迅速增长,至

[城市发展规划与战略定位]资料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城市规划)资料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 行)

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http:// 2005-09-02 [收藏] [推荐] [有奖纠错] [字号:大中小] [打印] [关闭]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杭州市城市规划区。杭州市域各县(市)的城镇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详细规划编制涉及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和日照等建筑管理内容,应符合本技术规定。 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确定的风景区、历史风貌保护区和历史地段等特定区域,在编制详细规划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在满足相关规范的前提下,确定专门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退让和建筑间距等指标,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四条各项建设项目,应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批准详细规划的,按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本规定执行。 临时建设工程按有关规定执行。 农民建房和城市居民私房翻建规划管理办法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后报市政府。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第五条本市建设用地,根据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进行分类。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详细规划的,应按分区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所附表(2—2)—《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执行。 《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地块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外部基础设施的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须改变规划用地性质,且超出《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规定范围的建设项目,应先提出调整详细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七条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尚无批准的详细规划时,建设用地面积大于(含)3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应编制详细规划,经批准后确定建筑容量指标。 建设用地面积小于3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在用地性质符合分区规划及附表(2—2)—《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的基础上,按表(3)—1《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确定建筑容量指标: 1、表中规定的指标为上限,单个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应由规划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1 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 产业的部署要求,为落实《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杭州”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引领作用,提升杭州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特制定《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对杭州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应用推进、产业带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

划。 2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2.1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1.1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建设时间有些城市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些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机统一。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代表城市有深圳、南京、沈阳等。

公园提升改建工作意见.doc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公园提升改建工作意见

公园提升改建工作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新区管委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景观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彰显城市特色,市委、市政府决定对洛浦公园实施综合改造提升。为规范改造提升项目,确保改造提升成效,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九次、市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为战略目标,按照《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20)》和“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牡丹为媒、产城融合、组团发展、生态宜居”的城市定位,对洛浦公园(包括已建成的22公里和将要实施的东至偃师西至宜阳延伸段)全面实施亮化、休闲、文化、生态、水系等五大功能提升,用现代手法挖掘和展示历史文化,充分展现“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河洛之根、丝路起点”的城市特色。 二、基本原则 按照“统筹规划、拓展功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和“以产业养事业、以经营反哺公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总体要求,实施洛浦公园的规划、建设和改造提升。 ——坚持规划引领。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主题,按照城市定位,由市规划部门统筹协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一张蓝图一盘 第 2 页共 9 页

棋”,避免政出多门、自行其是,确保洛浦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布局合理,风格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保持整体性和前瞻性。 ——坚持生态、环保约束。洛浦公园规划范围大,涵盖内容多,对公园景观或功能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经营项目,必须从城市生态、环保、防洪等大局统一把握,结合洛河两岸景观进行整体考虑。 ——坚持一个口径报批。公园内新建、改建和扩建配套项目必须符合公园的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公园的文化内涵、城市功能和公益性特点,并按照规定由市园林局牵头,统一申报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坚持以产业养事业。在满足可行性、约束性及运行成本的基础上,公益事业社会参与,运用市场运营的模式,解决建设、管理、养护等运营费用,实现以业养业。 三、主要内容 (一)统筹规划设计,严格项目审批 由市规划局牵头,会同偃师、宜阳、相关城市区以及市园林、住建、国土、水务、环保、文物等部门,依据《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20)》和《洛浦风景游览区和滨河公园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洛浦公园已建成的22公里和将要实施的东至偃师西至宜阳延伸段改造提升专项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各相关县(市、区)、部门和单位可依据洛浦公园改造提升专项规划,在管辖范围内编制规划设计总图和单体设计方案,由市规划局牵头论证、评审,并在社会上公示,广泛吸取公众意见,履行相关程序后,再组织实施。 第 3 页共 9 页

杭州城市更新与保护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一)

杭州城市更新与保护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一) 摘要]城市更新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城市发展课题。本文主要研究杭州城市更新与保护的若干关键问题,从杭州历史建筑及非物质文化更新与保护概要切入,在杭州城市更新与美欧城市更新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杭州城市更新与保护的核心关键所在,旨在为杭州城市更新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新的思路。 关键词]城市更新;杭州;关键问题 一、引论 目前有关城市发展的研究中常常提到城市更新问题,城市更新是什么?笔者认为城市更新是对城市现有环境的进化,其核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对旧有建筑、道路、水系的局部调整和改动,以及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与发展。保护是城市更新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更新与保护是相辅相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新和以历史建筑等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的更新以及城市道路、水系等交通体系的优化是城市更新的重要问题之一。更新与保护的成果对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居民环境、促进商贸旅游发展以及营造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同城辉映的氛围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外有关城市更新不乏经验和案例,费城的富兰克林大道,圣路易斯的弧形地标能给我们较多的启示。 二、杭州近代建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新与保护概要 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杭州,自南宋建都以来一直都是文人荟萃,人杰地灵的地方,近代的潘天寿、茅以升、黄宾虹等名人名士在杭州留下深深的印记,同时留下了以名人故居及近代居住坊巷为代表的杭州近代建筑文化。与此同时,“梁祝传说”、“白蛇传传说”、“越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作为杭州精神文化生活的代表融于杭州现代城市生活的文化空间中。在杭州城市更新进程中,对近代建筑的保护与更新自2003年以来一直是积极的,并有较大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新自2006年以来有了良好的开端。 (一)杭州近代建筑更新体系 1.十大历史保护街区。2003年杭州市政府出台了《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划》确定对清河坊、小营巷、中山中路、湖边村、北山街、西兴老街、思鑫坊、小河直街、拱宸桥桥西、长河老街共10个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明确了十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原则、使用方向、居民安置、现代基础设施引入等内容。 2.历史保护地段。2004年,杭州市规划局公布新增12处有关近代建筑的拟保护地段。分别为兴安里、韶华巷-恰丰里、泗水坊、平远里、惠兴路、五柳巷、龙翔里等。保护地段的规划目标延续以上历史街区的风格各有不同。2005年,杭州市率先在五城区开展了“一区一街”历史街区保护试点工作。上城区元福巷、拱墅区小河直街、下城区武林路、江干区笕桥老街、西湖区留下老街的更新因这项工作的开展而得到了快速提升。 3.招商与具体的保护案例。2005年1月,杭州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第一次在自己的内部网站上公布了5处近代建筑的招商公告。这5处近代建筑分别是静逸别墅、玛瑙寺、穗庐、北山路95号、宝云寺遗构(疗养院)。同年5月“江南文学会馆”正式入住穗庐别墅,以招商带动保护的工作开始初见成效。“保护─招商─利用─保护”为杭州近代建筑的更新注入了新的思路,在解决更新保护资金来源的同时实现近代建筑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提升,实现双赢。 4.小河直街的更新与保护。2007年1月,杭州小河直街历史保护街区更新与保护工程启动,作为再现清末民初江南运河边居住文化的小河直街更新改造工程截止2007年12月底已基本完成。改造中街区内的建筑根据其文化价值的等级分保护、改善、整饬、拆除和新建这五个等级。目前小河直街的历史建筑有12组共15间的结构是按照原模原样的模式保留下来的,在此基础上,对其室内的卫生、隔音隔热、通风等设施进行适当改善。 (二)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新体系 1.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12月22日,杭州公布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知识讲解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建筑41班 米兰 2140703006 摘要: 杭州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杭州市城市建成区从最初的矩形发展到扇形,再发展到目前以钱塘江为轴心的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布局模式,已初步呈现出现代化大都市的空间格局。其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规划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杭州、多中心、城市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

(一)历史沿革及规划发展历史: 杭州城市空间结构从清末至2l世纪经历了多次变革: 清末至2l世纪80年代为团状与指状形态下的单中心集聚结构,城市的主中心主要位于湖滨和吴山地区,功能以混合为主,城市各类公建都集中于此; 而进入90年代后,城市形态仍以团状为主,但城市中心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即在原中心北部建立了新的城市中心一武林区域,同时外围也形成了两大副城——下沙和滨江,城市向多中心发展,而城市功能在地域空间上也出现了分化趋势; 到2005年以后,随着跨江战略的深入实施,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指出杭州市未来的发展要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模式,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 目前杭州城市逐步形成了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各个中心功能专业化发展更为明显。 一、杭州市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这是杭州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编制,1983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此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985年到2000年。定义杭州市的城市性质为浙江省省会所在地,是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城市总体布局按照“保护西湖风景,开辟钱江新区,逐步改造旧城,配套生活设施,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卫星城镇”的原则进行空间布局。 二、杭州市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1 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的部署要求,为落实《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杭州”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引领作用,提升杭州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特制定《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对杭州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应用推进、产业带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划。

2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建设时间有些城市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些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机统一。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 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代表城市有深圳、南京、沈阳等。 (2)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

杭州市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标准

杭州市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标准(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本“指导标准”依据2004年中国城市规划协会颁布的《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结合杭州具体情况制定。 第二条杭州市规划局下达直接委托的规划编制任务可按此标准执行;招投标委托的规划设计任务,应标单位可参考本标准合理报价。 第三条执行本“指导标准”的规划设计单位所提交的成果,必须符合国家、浙江省及杭州市颁布的相关文件中有关深度及质量要求。 第四条本“指导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由杭州市规划局根据具体情况适时修改完善。 第五条本“指导标准”由杭州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二、总体规划 第六条市、县(市)域总体规划按0.7万元/万人标准计费。 注:(1)市域总体规划不含城市总体规划,市域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分开编制;县(市)域总体规划含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总体规划,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总体规划不再单独编制。 (2)人口规模以规划期末总人口为准。 1、单独编制规划纲要的,按总设计费的40%计费。 2、各阶段工作量划分比例为:现状调研阶段30%,方案阶段40%,成果制作阶段30%。

3、两年内修编,按计费标准的50%计费;两至五年内的修编,按80%计费;五年以上的修编按100%计费。 4、调研和考察费用由双方商定。原则上委托单位组织的,费用由委托单位承担;规划设计单位自行组织的,费用由规划设计单位自行解决。 第七条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1、本计费不含单独编制的城镇体系规划,先期做过概念规划评估的,按计费标准的80%计费。 2、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中,如需进行相关专题研究,应单独计费,计费标准为:25万元/每个。 3、单独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按总体规划设计费的30%计费。 4、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各阶段工作量划分比例为:现状调研阶段30%,方案阶段40%,成果制作阶段30%。 5、两年内修编,按计费标准的50%计费;两至五年内的修编,按80%计费;五年以上的修编按100%计费。 6、总体规划调研和考察费用由双方商定。原则上委托单位组织的,费用由委托单位承担;规划设计单位自行组织的,费用由规划设计单位自行解决。

最新城市更新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城市更新详细规划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以城市更新设计为纽带,树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三位一体的规划 设计观; 2、培养观察和研究城市(包括城市分区、道路结构、景观结构、城市街区、街道界面等) 的思想和方法; 3、掌握城市更新设计的内容、要求和程序; 4、了解与城市更新设计有关的经济与社会因素,探索新形势下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 思路,学习从较为宏观的层面(如城市道路系统、交通组织、景观结构、建筑群体组织等)思考城市更新的模式及策略; 5、使学生完成从单体建筑功能、平面、空间、环境组织到群体建筑功能、平面、空间、环 境组织能力的提升,建立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正确观念。 6、进一步提高规划设计表达能力。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 1、认真收集现状基础资料和相关背景,分析城市上一层次规划对基地提出的设计要求,以 及基地现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分析学习相关的案例,并提出相应的调研报告和分析成果。 编写规划说明、规划指标和绘制设计图纸。 2、提出地块规划的结构分析,包括用地功能分区、道路系统、绿地系统和空间结构等。 3、分析并提出整个地块和区域的交通组织,包括车行系统和地面、地下停车场,人行系统 及广场,公交站点,地铁出站口及人行道等,结合各方面要素综合考虑道路景观的效果,必要时设计出相应的道路断面图。 4、景观系统规划应层次分明,概念明确,与用地功能和城市空间统筹考虑,必要时应提交 相应的环境设计图。 5、鼓励同学在对基地现状及周边城市结构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条件、生 活习惯、历史文脉、技术条件、城市景观等方面进行规划构思,提出体现现代城市中心区理念和技术手段的有创造性的设计方案。 三、项目位置及相关情况 任务一:龙翔里地块 规划设计场地位于杭州市城市核心区,毗邻西湖风景区和城市商业区。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该地块为城市更新整治地块。 该区域东至延安路,南至平海路,西为东坡路,北至学士路。地块面积1.1847公顷,容积率不大于2。根据规划,该区域将建设成为一处重要的城市级商务、商业中心,总建筑

城市公园的设计与改造

城市公园改造设计方法研究 XXX STUDIES ON THE METHODS OF URBAN PARK RENOVATION DESIGN Mou,Moumou 20XX年 X 月XX日

摘要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载体,具有提供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功能。在中国经济与城市化飞速发展、人们对公共生活期望不断改变的背景下,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传统模式的城市公园,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景观面貌衰退、设施陈旧、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因难以满足现代城市生活及大众审美观对公园功能与景观效果提出的新要求,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建设方在改造过程中也暴露出大量改造观念和改造方式上的问题。因此,如何通过改造,更好地维持城市公园在生态、景观、文化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以适应不同时期、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已成为时下的热点问题。研究城市公园改造设计的方法,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可借鉴的系统性理论不多。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公园改造经典案例的分析研究,结合“有机更新”、生态恢复设计、环境行为学及可持续发展等理论在园林设计中实际运用的经验,提出了城市公园改造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城市公园;公园改造;园林设计;设计方法

ABSTRACT Urbanpark,animportantcomponentofurbanGreenlandsystemanda substantialvehicleofculturallifeoftheresidence,providesthefunctionof leisureandentertainment.Underthecircumstanceofhighspeedeconomy expansionandurbanization,thetraditionalurbanparks,builtin1950-1960,are confronted with unprecedented crisis because the new demands for urban parkgeneratedfromnewurbanlivesaregettinghigherandhigher.Many problemssuchaslandscaperecession,facilityobsolescence,eco-environmentdegradationhavebeenaccumulatedinthetraditional system. Furthermore,some problems on value and method are exposed from thegovernmentlevel.It’safocustobettermaintaintheurbanparks’sustainabilityonecology,landscapeandcultureandtomeettheneedof differentusersandindifferentperiodsaswell.Therefore,toinitiateapiece of research on how to renovate urban parks is an urgent issue. The research in thisfieldinChinaisjustinthestart-upperiodbyfarandtherearefew systematic theories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hroughtheclassiccasestudy,domesticallyandglobally,basedonthe practicalapplicationoftheoriessuchasorganicrenewal,eco-restoration design,logicalenvironmentalbehaviortheoryandsustainability,thisarticle issues a structure on how to make renovation design of urban park. Key Words:UrbanPark;RenovationDesign;Landscape Design; Design Methods

智慧城市概念及国内智慧城市分类

智慧城市背景介绍 一、智慧城市概念 1、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智慧城市”的理念就是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显现出来,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更合理的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2、智慧城市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城市智慧型产业优势,集成先进技术,推进信息网络综合化、宽带化、物联化、智能化,加快智慧型商务、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城市建设管理、城市交通、环境监控、公共服务、居家生活等领域建设,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努力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将城市建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 3、智慧城市特征 (1)全面感测:遍布各处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组成“物联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 (2)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 (3)激励创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整合、优化杭州新市区绿地系统布局和结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切实可行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和深化,经批准后的《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是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定性文件。 第三条规划范围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区,总面积为3068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滨江、余杭、萧山八区,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基本一致。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通过,1998年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 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年); 7、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9月); 8、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9、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 10、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

11、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方法》(2000年,192号文); 12、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年城建240号文); 13、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2002年城建249号文); 14、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第112号) 15、《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1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等相关规范; 18、省政府:《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1995年) 19、《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1997年) 20、《杭州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2000年); 21、《杭州市城市道路及公共绿地树种规划》(2000年); 22、《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及各专项规划(报批稿)等 第五条规划期限 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基本一致,即: 近期:2002—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展望到2050年左右。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1、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2、大地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风景绿地与园林绿地相结合,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精心构筑具有杭州特色的地域景观风貌的绿地系统。

老城区发展研究

二、老城区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城区在发展中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总是也日益凸显。 (一)经济方面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现代都市中心城的转移,老城区发展速度缓慢、日渐衰落,大多存在区内经济不平衡和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 老城区由各个不同系统组成,它们相互影响与制约,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关联性,任何一个子系统变动都会影响其他部分,从而出现发展的不平衡。具体表现为:一是发展过度,二是发展滞后。发展过度即由于追求片面经济效益而进行的不合理大规模改造,老城区建设强度和人口总量超过基础设施的承载力,从而导致整体功能失调。而发展滞后则是由于老城系统内各部分变迁进程不一致,导致不和谐并出现滞后现象,如原有的物质空间形态结构与其容纳的逐渐变化发展的社会经济功能不相适应,而导致的不平衡发展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限制了产业的综合发展。如青岛西部老城区核心街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较为突出。中山路商业购物比例过大,缺乏餐饮业、休闲文化产业,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后应逐步增大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比例。而火车站周围商业功能单一、环境杂乱,区内有一家以传统百货经营为主的华联商场,缺少成规模的休闲娱乐场所,难以满足火车站流动人口的市场需求。随着东部新城区都市

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以及理念未及时更新等多方面的原因,老城区商业中心的地位逐渐被新城区及其他商贸圈所代替,传统的商业中心日渐衰落,商业业态逐渐低化,客源不断流失,商铺租金递减,老城区的商业竞争力下降,对社会经济复兴产生很大影响。 (二)社会方面 老城区自身发展不平衡,功能衰退尤其是老城中心区空心化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由于中心城区的土地级差效应高,许多城市将市中心改造土地用来建设商贸设施,办公楼或豪华的高层公寓,以提高区位良好的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如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陆家嘴、成都的春熙路、重庆的解放碑。同时,国内一些中等城市、小城市也纷纷效仿。目前国内市中心老城改造的通用做法是更新为城市的中央商务区,通过吸引高营业额的产业来使土地增值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过分强调城市商务功能,将造成居住生活功能缺失,导致中心城区出现衰败现象。 国外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比如开始于1949年的美国城市重建,30年来美国的市中心改造从战后的居民区重建,逐渐转变为中心商贸区的复苏,这一举措曾经一度带来城市中心区的繁荣,但很快就暴露了大量的问题。由于城市中心区地价飞涨,居住人口大量外迁,商业活动减少,环境恶化,犯罪率剧增。每到周末和夜晚,大城市如曼哈顿的中心区便成了“死城”,而大量被迫从城市中心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知识分享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建筑41班 米兰 2140703006 摘要: 杭州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杭州市城市建成区从最初的矩形发展到扇形,再发展到目前以钱塘江为轴心的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布局模式,已初步呈现出 现代化大都市的空间格局。其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规划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关键词:杭州、多中心、城市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

(一)历史沿革及规划发展历史: 杭州城市空间结构从清末至2l世纪经历了多次变革: 清末至2l世纪80年代为团状与指状形态下的单中心集聚结构,城市的主中心主要位 于湖滨和吴山地区,功能以混合为主,城市各类公建都集中于此; 而进入90年代后,城市形态仍以团状为主,但城市中心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即在原中心北部建立了新的城市中心一武林区域,同时外围也形成了两大副城——下沙和 滨江,城市向多中心发展,而城市功能在地域空间上也出现了分化趋势; 到2005年以后,随着跨江战略的深入实施,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指出 杭州市未来的发展要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模式,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 目前杭州城市逐步形成了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各个中心功能专业化 发展更为明显。 一、杭州市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这是杭州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编制,1983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此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985年到2000年。定义杭州市的城市性质为浙江省省会所在地,是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城市总 体布局按照“保护西湖风景,开辟钱江新区,逐步改造旧城,配套生活设施,调整工 业结构,发展卫星城镇”的原则进行空间布局。 二、杭州市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 该轮总规对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杭州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规划指导作用,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对杭州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主基调。城市性质上,开始通过分层次确定城市的主导功能,较好的解决了发展旅游和发展工业的关系。城市布局上,开始向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发展,特别是城市新中心即后来的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建设,奠定了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转变的基础。 从1993年开始编制,1996年行政区划调整,新设滨江区。2001年3月,杭州市行 政区划再次调整,设立设立萧山区和余杭区,市区行政范围进一步扩大。 此次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00年到2010年,城市性质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 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城市布局发展方向调整为以主城为基础,沿跨江、沿江两条轴线,向东、向南发展,严格控制向西发展;布局形态,从现状的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心,跨江、

智慧城市的概念

文章转自https://www.wendangku.net/doc/dd2363650.html, 一、智慧城市概念 1、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智慧城市”的理念就是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显现出来,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更合理的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2、智慧城市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城市智慧型产业优势,集成先进技术,推进信息网络综合化、宽带化、物联化、智能化,加快智慧型商务、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城市建设管理、城市交通、环境监控、公共服务、居家生活等领域建设,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努力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将城市建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 3、智慧城市特征 (1)全面感测:遍布各处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组成“物联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 (2)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 (3)激励创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