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 2发育生物学基本原理2

2 2发育生物学基本原理2

2 2发育生物学基本原理2
2 2发育生物学基本原理2

LOG O

第一篇发育生物学基本原理

第一章细胞命运的决定

第二章细胞分化的机制-转录调控 第三章转录后的调控

第四章发育中的信号传导

LOGO

第二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转录调控

个体发育的中心问题是细胞分化。第二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

全能细胞:能够产生有机体所有

细胞表型,或者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全套基因信息都可以表达。

多潜能细胞:发育潜能受到一定

的限定,仅能分化形成特定范围内的细胞。部分限制、部分表达。分化细胞:由多潜能细胞通过一系列分裂和分化发育成的特殊细胞表型。大部分限制、5-10%的信息表达。

从表型特征上细胞分

LOGO

细胞分化

是基因差异性表达的结果, 由基因差异性表达,不同细胞具有了不同的蛋白质组。引起差异基因表达来源于:——细胞内卵质差异

——细胞外邻近细胞的相互作用第二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细胞因子激素

等信号分子

LOGO

差异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第二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

LOGO

DNA ——转录——RNA

——差异基因转录——核RNA 的选择性加工——mRNA 的选择性翻译——差别蛋白质的加工

第二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LOGO

第一节基因组相同和基因差异表达

一、有机体不同组织细胞基因组相同的证据

(一)遗传学证据

染色体数目

(二)胚胎学证据

不同细胞期的卵裂球的单独发育个体

(三)分子生物学证据

分子杂交原位杂交

同一有机体的不同细胞,无论是已决定的细胞或是已分化的细胞,都与未分化细胞的核相同,具有全部发育的潜能,具有相等的基因组结构,即基因组相同。

第二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第一节基因组相同和基因差异表达

LOGO 二、核潜能的限定

第二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第一节基因组相同和基因差异表达1 在核潜能被限定

不同细胞核基因组相同,发育中潜能被限定

去核卵

核移植实验

图2.1

细胞核供体来源

囊胚期原肠胚神经胚

LOGO

随着个体发育的不断进行,细胞核指导发育的潜能被越来越限定,甚至丧失了指导全部发育的能力。

核移植实验

图2.2

第二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第一节基因组相同和基因差异表达

LOGO 原来供体核的许多拷贝

从核移植到核克隆技术

胚胎细胞克隆A

B

体细胞克隆

体细胞核发育的全能性

第二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第一节基因组相同和基因差异表达LOGO

第二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第一节基因组相同和基因差异表达

LOGO

三、基因组相同的例外1 染色体消减马蛔虫:

体细胞中80%的DNA丢失生殖细胞含完整的基因组结构

2 基因重排

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图2.6T淋巴细胞

3 基因扩增

第二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第一节基因组相同和基因差异表达细胞分化的结果

不是原因LOGO

第二节转录水平调控

一、基因表达的时间和空间的特异性

染色体上基因的转录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顺序进行的,受到发育遗传程序的控制。

基因表达的精确时间范围、空间位置,否则会导致发育异常。

第二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第二节转录水平调控

LOGO 二、发育中基因转录水平的调节和变化

卵清蛋白基因的转录

受激素调控——雌性激素

珠蛋白基因的转录

图2.12—13位点调控区

中心启动子元件转录因子

第二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第二节转录水平调控LOGO

三、基因差异转录的调控机制基因的结构及转录过程

图2.14 启动子、增强子

外显子内含子启动子和增强子

转录因子(protein)

第二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第二节转录水平调控

LOGO

第三章转录后调控

DNA——RNA

第三章转录后调控RNA 加工水平调控

同一细胞不同加工方式同一转录产物不同mRNA

翻译及翻译后水平调控

决定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Protein

转录转录后

LOGO

第一节RNA 加工水平调控

一、mRNA 前体和mRNA

细胞核的最初转录产物,细胞核RNA ,区别细胞质中mRNA

与mRNA相比,细胞核RNA分子量大,

结构复杂,寿命短;

仅有少部分能被加工形成mRNA

第三章转录后调控---第一节RNA 加工水平调控

LOGO 二、前体RNA 加工

第三章转录后调控---第一节RNA 加工水平调控不同发育期的核RNA具有一致性,而mRNA复杂性降低,基因差异表达是在RNA 加工水平上进行调控。在核RNA 、细胞质mRNA 、(翻译)水平分别检测。

LOGO

三、加工水平的调控

第三章转录后调控---第一节RNA 加工水平调控

DNA—mRNA 前体—不同加工——不同的mRNA——

图3.4

剪切因子、RNA 结构、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

LOGO 第二节翻译及翻译后水平调控

mRNA 的寿命和稳定性—激素等 翻译产物的加工、转运、包装第三章转录后调控---第二节翻译及翻译后水平调控一翻译水平的调控

起始因子

延伸因子

终止因子

LOGO

大多数动物的合子基因组不是受精后立即表达,胚胎早期发育时主要由卵母细胞中的母体效应因子所控制。

发育初期母性

发育后期父性或杂种性胚胎的基因组表达

海胆父性基因的作用最早要到骨骼细胞的定位时才能看到。

二早期发育中母体效应因子的影响

第三章转录后调控---第二节翻译及翻译后水平调控

LOGO 贮藏性mRNA 的种类、数量2‐5万种,1.6千拷贝贮藏性mRNA 贮藏/翻译早期发育

卵母细胞质中含有母体效应决定因子

贮藏性mRNA

第三章转录后调控---第二节翻译及翻译后水平调控LOGO

mRNA的无效性翻译的效率翻译水平调控因子

蛋白激酶

磷酸酶等

翻译的肽链组装和加工蛋白质的修饰

失活

蛋白质自身降解

三翻译和翻译后调控机制

第三章转录后调控---第二节翻译及翻译后水平调控

LOGO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是一个复杂又高度协调的过程。细胞间通讯在胚胎发育中作用关键。

信号传导是细胞间通讯的主要形式,即由信号细胞产生信号分子,诱导靶细胞发生某种反应;靶细胞通常通过特异性受体识别细胞外信号分子,并把细胞外信号转变为细胞内信号,引起细胞反应的这一过程称为信号传导。第四章发育中的信号传导第四章发育中的信号传导

?主要分两类:分泌型

邻近细胞型

LOGO

第一节

参与早期胚胎发育的信号调节途径

一、TGFβ信号途径二、Wnt 信号途径三、Hedghog 信号途径四、Notch 信号途径五、RTK信号途径

第四章发育中的信号传导

LOGO 转化生长因子(tran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 β),是一类分泌性的信号分子。

超家族因子包含30个成员: TGFβ、Activin、BMP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含Nodal亚类)等亚类。

TGF β参与细胞外基质形成与细胞分裂的调节.

BMP 在脊椎动物及果蝇的胚胎背腹轴图式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Nodal 在脊椎动物胚胎中胚层的图式形成及左右轴的建立中起

着关键作用。

一、TGF β信号途径

LOGO

TGF β信号途径

LOGO 二、Wnt 信号途径

分泌性信号分子

人类19,果蝇7

活性差异:Wnt-1/wg, Wnt-5a

wnt -1 类在爪蟾异位表达可诱导次级胚轴的形成; wnt -5a 不具有次级体轴诱导的能力,但可以降低细胞的黏着性,改变细胞的运动状态。

LOGO

Wnt 信号途径

第四章发育中的信号传导

LOGO 三、Hedghog 信号途径

分泌性信号分子

果蝇:体节形成

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背腹轴图式形成、附肢发育(骨骼)等

LOGO

Hedghog 信号途径

第四章发育中的信号传导

LOGO 四、Notch 信号途径

在神经细胞的分化、脊椎动物体节的发育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只作用于相邻细胞间。

图4.4Notch 信号途径示意图

LOGO Notch 信号途径

第四章发育中的信号传导

LOGO

第二节

信号通路的调控和相互作用

信号途径活性的调控

配体

受体

转录活性因子

信号负反馈

信号通路的关联与整合

共同作用

特异性调控

整合效应

形态发生原的作用

LOGO

LOGO

重点掌握:

细胞表型分类

差异基因表达的源由

了解基因表达各水平的一般调控机制

信号传导

了解参与早期胚胎发育的细胞外信号传导途径

信号途径的调节

形态发生原

一文读懂免疫组化步骤、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

文读懂  免疫组化步骤、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 导语实验室花花师姐正在教导新来的师弟:想拿高分 文章,不学免疫组化怎么行?” 免疫组化王子毛博旁边插话: 是这个理,今天我就豁出去,将我十多年的心得和经验奉献给小师弟你了。”小师弟感激涕零,唯诺细听两位前辈的教诲免疫组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 ),是 项利用抗原抗体反应,通过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对蛋白定位,定性的实验技术。免疫组化主要用的是组织标本和细胞标本两大类,组织标本包括石蜡切片(病理切片和组织芯片)和冰冻切片。石蜡切片,对组织形态保存好,保存时间也长,虽然对组织抗原暴露有影响,但可以抗原修复,所以石蜡切片仍然是首选的标本制作方法。免疫组化步骤详解免疫组化结果分析很多时候,我们千辛万苦地染出了一张张漂亮的免疫组化片子。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分析,得出理想的结果。这实在是一件憾事。 如下图,正常的结果应该是这样的:镜下细胞核呈蓝色,阳性结果呈深浅不一的棕色。结果分析主要有两种方法,阳性着色细胞计数法和评分法。前者是在40*光镜下,随机10 个视野下计数阳性着色细胞;后者则是在光学显微镜下按染色程度(0 分阴性着色,1 分淡黄色,2 分浅褐色,3 分深褐色)

和阳性范围(1分0-25%,2分26-50%,3分51-75%,4分76-100%)评分,最终分数相加。 免疫组化结果分析是毛博的特长,以下是他传授的独门绝技。 1.对照染色 和做实验的时候必须设立对照组一样,免疫组化也必须设立对照染色。没有对照染色的免疫组化结果是不可信的。对照 般有阳性组织对照,阴性组织对照,阴性试剂对照,自身 对照。般来说,有一个阳性组织对照和一个阴性组织对照 就足够了。 2.定位 抗原表达必须在特定部位。如LCA 应定位在细胞膜上;CK 应定位在细胞浆内;PCNA 及p53 蛋白应定位在细胞核内等等。不在抗原所在部位的阳性着色,不能视为确切的阳性结果。有可能是非特异性染色或者假阳性。不能确定怎么办?这就要用到上一段提到的对照染色了。 3.半定位 现在一般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如果你的实验室不幸没有那么高大上的话,就只好赶鸭子上架,用肉眼定一下量了。 因为人为主观性比较强,所以只能称作半定量。免疫组化的 半定量一般就分为三级:弱(+ ),中++ ),强(+++ )。以绿色免疫荧光为例,则表现为浅绿色荧光、明显绿色荧光和

发育生物学题库

发育生物学题库FCY打印版 1、发育与发育生物学概念? 答:发育——指一个有机体从其生命开始到成熟的变化过程,是生物有机体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组织的过程。 发育生物学——是以传统的胚胎学为基础,渗透了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个体发育过程及其调节机制,即研究生物体从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死亡的规律的科学。 2、什么是原肠胚? 答: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层或三层胚层结构的胚胎,称为原肠胚。 3、神经板概念、形成过程及作用?(P77) 答:神经板概念——早期胚胎背侧表面的一条增厚的纵行外胚层条带。可发育成神经系统。 形成过程——主要是脊索动物发生初期原肠形成终了后于外胚层背侧正中产生的,呈球拍形,后部狭窄肥厚,以后其主要部分形成中枢神经系统和眼原基。神经外胚层细胞分布于神经板两侧,位于脊索的背方,该区域较平坦,呈平板状,它将发育成神经管。 作用——随着发生的进展,神经板周围的外胚层隆起变为神经褶,不久因两侧的神经褶在背侧正中闭合而变成神经管。 4、初级性别决定的概念?(P132) 答:指生殖腺发育为睾丸或卵巢的选择。胚胎生殖腺的发育命运决定于其染色体组成,Y染色体的存在使生殖腺的体细胞发育为testis而非ovary。 5、什么是胚孔?什么是原条?在胚胎发育中作用?(P64、68) 答:胚孔——两栖类和海胆囊胚表面产生的圆形内陷小口。在原肠期内胚层和中胚层细胞经此口内卷进入胚胎内部。(是动物早期胚胎原肠的开口。原肠形成时,内胚层细胞迁移到胚体内部形成原肠腔,留有与外界相通的孔。)作用:通过胚孔背唇进入胚内的细胞将形成脊索及头部中胚层,其余大部分中胚层细胞经胚孔侧唇进入胚内。原口动物的口起源于胚孔,如大多数无脊椎动物;而后口动物的胚孔则发育为成体的肛门,与胚孔相对的一端另行开口,发育为成体的口。如脊椎动物及棘皮动物等。 原条——在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胚胎原肠作用时,胚胎后区加厚,并向头区延伸所形成的细胞条。作用:其出现确定了胚胎前后轴。功能上相当于两栖类的胚孔,引导上胚层细胞的迁移运动,形成中胚层组织和部分内胚层组织。 6、什么是脊索?在胚胎发育中作用? 答:脊索——脊索动物体内的一种条状结构。也存在于脊椎动物胚胎时期,在脊椎动物成体中部分或全部被脊椎所代替。 作用——脊索的出现构成了支撑躯体的主梁,这个主梁使体重有了更好的受力者,体内内脏器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护,运动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在运动时不致由于肌肉的收缩而使躯体缩短或变形。脊索动物身体更灵活,体形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 7、精子发生与卵子发生概念及其异同点?

发育生物学教学大纲(新、选)

《发育生物学》教学大纲 (供生物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发育生物学被公认为是当今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是研究生物体发育过程及其调控机制的一门学科。发育生物学不同于传统的胚胎学,它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与胚胎学相互渗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学科,是胚胎学的继承和发扬。发育生物学是生物学各专业的限选课程,是在学习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高级专业课程。根据本科教学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的原则,使学生将所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对各种生物体的胚胎发育过程、发育规律、发育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技术,以及发育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有一定的了解。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过程发展的机制。在学习和掌握发育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求将所学过的其他相关学科,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免疫学和进化生物学等的知识融会贯通,串联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结合当今的研究进展开拓学生的眼界。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本大纲的参考教材是面向21世纪教材《发育生物学》第二版(张红卫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发育生物学教学总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为54学时,实验为18学时,共22章。本课程共分四篇,第一篇从第一到四章,主要内容为发育生物学基本原理,第二篇从第五章到第十一章,主要内容为动物胚胎的早期发育,第三篇从第十二章到第十八章,主要内容为动物胚胎的晚期发育,第四篇从第十九章到第二十二章,主要内容为发育生物学的新研究领域。 绪论(3学时) 【掌握】 1.发育生物学的概念。 2.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研究范围。 【熟悉】 1.发育生物学的发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发育生物学的展望与应用。 3.发育生物学的模式生物。 【了解】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

第2章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 建立满足何种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对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ISO/TC176将其对质量管理体系研究的结果在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作了清晰的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是以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作为基本理论给出的。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为ISO9001及ISO9004标准的制定给出老总体原则要求。 2.1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1.为什么需要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任何组织的管理者在管理上都有自己认为可行原则,因为有什么样的原则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政策,有什么样的政策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制度。原则是从经验中得到的。本标准提出的八项管理原则是在成功的组织的质量管理中总结出来的,与全面质量管理所公认的原则很相似,是2000版ISO9000族的理论基础。为了制定这些原则,ISOTC176技术委员会曾成立了一个专门工作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广泛的意见征询,并在充分的数据基础上得出了八项原则,其中顾客满意获得最多的一致意见。八项原则给质量管理提供了正确的观点,正确的方法来自于正确的观点。八项原则也是重要的质量意识,是一些管理哲学,是一种管理的境界。 八项原则会影响和产生组织的质量行为,其结果必然带来管理的效益。标准加原则可构成完整的管理。标准能产生组织的规范,但原则的作用不仅如此,当规范覆盖不到某些方面时,原则还管用,而且经常是在这种时候起作用。所以八项原则也是标准的延伸;标准不及之处只能由设定的原则来弥补。 质量管理本无界,而标准则使管理变得有界,管理原则超越了标准的界限。对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来讲原则比标准要求还重要,原则运用得好所起到的作用是标准要求无法替代的。管理人员的层次越高依靠原则进行管理的机会就越多。 2.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阐述 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 任何产品都因需求而产生,这是产品的起源。而在多数的情况下是先有组织后有产品,这是因为组织完成了将需求转化成产品的过程。然后组织为产品而存在,以产品为先,产品决定了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但是,需求的产生在顾客那里,在市场那里,也就是说,顾客、市场决定了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产品是对顾客需求理解的结果,组织的生命力在于对顾客当前的和未来需求的理解。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是使组织的管理者清楚认识到,首先应把组织放在市场的位置上,贴近顾客,以适应市场的变化,这是组织质量管理的起源。所以该原则也是经营原则。 这一原则表明,组织的管理应把重点放在理解顾客的需求上,特别是未来的需求上。只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

文章编号:1009-3850(2000)03-0097-08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 赵国连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要:本文介绍了层序地层的发展历史,总结了各阶段的主要理论和概念,以及各阶段所取得的 成就,指出各阶段在理论上的发展及存在的不足;由此而追索到现代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及 理论的由来。总的来说,层序地层学经历了初期阶段,地震地层学阶段和现代层序地层学三个 发展阶段,其中主要涉及层序控制的因素,海平面变化,可容纳空间变化和体系域类型等概念。笔者认为层序地层学发展主要原因是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及石油工业的发展。作为边缘学科, 它与诸多的学科都有较深的渊源。笔者认为,正是在这些结合点上,层序地层学才得到了极大 的应用。笔者认为陆相层序地层学在中国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国际上属领先地位。本文总结了 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可能的发展方向,这将有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本学科的进展。 关键词:层序地层;地震地层;陆相层序;可容纳空间 中图分类号:P 539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1999-10-23;修订日期:2000-01-16 目前关于层序地层学研究已在全世界各地展开。因而正确地了解层序地层学,可以帮助我们发扬本学科的特点,利用该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结合,在解决矛盾中互相提高,为现代层序地层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作出有益的探索。 1 经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概况 经典的层序地层学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相对于现代层序地层学而言,它仅涉及被动大陆边缘的滨浅海相研究,因地质学(特别是地层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相互渗透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因其片面强调海平面变化对层序的控制作用,因而没能应用到陆相层序地层的研究中来。层序地层最早的萌芽思想产生在一百多年前(Sloss,1984)112。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地质学家在建立年代地层时就把不整合作为地层的顶界/底界。这正是现代层序地层的边缘。 111 层序地层学的诞生及概况 自从层序的概念(Sloss 等,1948)提出后,层序地层学便由此诞生,因长期进展不大,因第20卷 第3期2000年9月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Sedimentary G eolog y and T ethyan Geology V ol.20 No.3Sept.2000

教你如何看懂花了好几千的免疫组化报告单

教你如何看懂花了好几千的免疫组化报告单 免疫组化是用标记的特异性抗原(抗体)对组织内抗体(抗原)的分布进行检测。免疫组化虽然价钱昂贵,却有不能替代的作用: ①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②确定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③对某类肿瘤进行病理分型④明确软组织肿瘤的正确组织学分类,明确软组织的诊断⑤发现微小转移灶⑥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支持虽然免疫组化有那么多作用,但是很多患友拿到手了根本就看不懂,都是些英文缩写,代表着什么意思呀,别着急,下面小编就按照字母顺序列张表,告诉大家各个代表什么意思: 项目临床意义Actin肌动蛋白,间叶组织来源标记,平滑肌、血管内皮、肌上皮组织表达。AE1/AE3细胞角蛋白 AE1/AE3,标记上皮及上皮来源的肿瘤,鉴别和判断转移性肿瘤是否为上皮源性,如胆管细胞阳性,肝细胞阴性,鉴别肝癌和胆管癌。AFP甲胎蛋白,肝癌细胞表达,胃和肝脏同时肿瘤时,胃肝样腺癌HepPar-1、AFP、CK19 和CDX-2等4 种不同程度阳性表达,而肝细胞癌CK19 和CDX-2不表达。ALK间变型淋巴瘤激酶,用于淋巴造血来源标记,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断。AMACR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癌特异

性指标,只存在于癌症组织。结肠直肠癌、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淋巴瘤和黑素瘤等过度表达,以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表达最高。Bax促进凋亡蛋白,同Fas/FasL。Bcl-2抑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2,肿瘤预后指标,高表达者对多数抗癌药物、放射治疗耐受,高表达者预后差。Bcl-6B淋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6,抑制细胞凋亡作用,淋巴造血细胞来源标记,用于B淋巴瘤诊断。Bel-XL抑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XL,Bcl-2 抑制细胞凋亡基因家族成员之一,作用同Bcl-2 。Cam5.2人角蛋白抗原决定簇,正常分泌上皮表达,复层鳞状上皮不表达,用于鉴别腺癌和鳞癌。CD10分化簇10,间叶组织来源标记,未成熟淋巴细胞阳性表达,用于B细胞淋巴瘤、慢性髓性白血病等诊断,某些非造血肿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恶性黑色素瘤、肾细胞癌也可阳性。CD117分化簇117,间叶组织来源标记,胃肠间质瘤细胞阳性表达,阳性者可用格列卫靶向治疗。某些肿瘤如黑色瘤、白血病、皮肤纤维瘤、血管肉瘤、尤文氏瘤、胶质瘤也可阳性。CD14脂多糖LPS受体,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用于单核细胞和组织细胞相关病的鉴别诊断。CD15半乳糖、岩藻糖和N-乙酰葡萄糖组成的碳水化合物抗原,又称半抗原χ,是粒/单核细胞相关抗原标记,成熟粒细胞、激活的淋巴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R-S细胞、大多数腺癌等阳性表达。用于霍奇金淋巴瘤、胃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乳腺

发育生物学

发育生物学 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albiology)是生物科学重要的基础分支学科之一,研究内容是和许多其他学科内容相互渗透、错综联系,特别是和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关系最为紧密。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分子水平、亚显微水平和细胞水平来研究分析生物体从精子和卵的发生、受精、发育、生长直至衰老死亡的过程及其机理。 简介 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albiology)是一门研究生物体从精子和卵子发生、受精、发育、生长到衰老、死亡规律的科学。是生物科学重要的基础分支学科之一,研究内容是和许多其他学科内容相互渗透、错综联系,特别是和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关系最为紧密。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分子水平、亚显微水平和细胞水平来研究分析生物体的过程及其机理。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个体发育机制的学科。是由实验胚胎学发展起来的。实验胚胎学是研究发育中的胚胎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性质,如何相互影响,发育生物学则是追究这种相互关系的实质是什么,是什么物质(或哪些物质)在起作用,起作用的物质怎样使胚胎细胞向一定方向分化,分化中的细胞如何构成组织或器官,以保证组织和器官的发育,正常发育的胚胎怎样生长、成熟、成为成长的个体,后者在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为什么逐步走向衰老,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顺序下完成个体的全部发育。 范围 从学科范围讲,发育生物学比实验胚胎学大,后者基本上是研究卵子的受精和受精后的发育,虽然也包括 正在发育的生命 再生及变态等问题,但主要是胚胎期的发育。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则是有机体的全部生命过程。从雌雄性生殖细胞的发生、形成、直到个体的衰老。它是生物学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学科之一。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迄今,生物学领域的重大进展都与发育生物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就是发育生物学的进展。发育生物学成为了近年来世界上生命科学最活跃和最激动人心的研究领域。发育生物学又是一门应用前景非常广泛的学科,有关生殖细胞发生、受精等过程的研究是动、植物人工繁殖、遗传育种、动物胚胎与生殖工程等生产应用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有关细胞分化机理、基因表达调控与形态模式形成及生物功能的关系研究,是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医学难题(如癌症的防治)以及器官与组织培养等新兴的医学产业工程发展的基础,也是基因工程发展为成熟的实用技术的基础。 研究对象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

员工教育训练教材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 一、质量管理原则(以下为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a)以顾客为中心 b)领导作用 c)全员参与 d)过程方法 e)管理的系统方法 f)持续改进 g)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h)互利的供方关系 二、质量管理体系:(本标准适用于) a)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寻求优势的组织。 b)对能满足其产品要求的供方寻求信任的组织。 c)产品的使用者。 d)就质量管理方面所使用的术语需要达成共识的人们(如:供方、顾客、行政执法机构)。 e)评价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或依据ISO9001的要求审核其符合性的内部或外部人员和机构(如:审核员、行政执法机构、认证机构)。 f)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提出建议的内部或外部人员。 g)制定相关标准的人员。 三、术语和定义 (一)有关质量的术语 1.质量: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 2.要求:明示的、习惯上隐含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3.质量要求:对产品、过程或体系的固有特性的要求。 4.等级: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作的分类或分级。 5.顾客不满意:顾客对某一事项未能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程度的意见。 6.顾客满意:顾客对基本一事项已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程度的意见。 7.能力:组织、体系或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 (二)有关管理的术语

1.体系(系统):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2.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3.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4.质量方针:由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与质量有关的组织总的意图和方向。 5.质量目标:与质量有关的,所追求的作为目的的事物。 6.管理:指导和控制组织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7.最高管理者:在最高层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8.质量管理: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与质量有关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9.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设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作业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其质量目标。 10.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达到质量要求。 11.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对达到质量要求提供信任。 12.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高有效性和效率 13.有效性:完成策划的活动并达到策划的结果的程度的度量。 14.效率:得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 (三)有关组织的术语 1.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相关关系得到有序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2.组织结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有序安排。 3.基础设施:组织永久性的设施和设备系统。 4.工作环境:人员作业时所处的一组条件。 5.顾客:接收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6.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7.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四)有关过程的产品的术语 1.过程: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的系统。 2.产品:活动或过程的结果。 3.服务:无形产品在供方和顾客接口处完成的至少一项活动的结果。 4.软件:由承载媒体上的信息组成的知识产品。 5.外供产品:提供给组织外部顾客的产品。 6.项目:由一组有启止时间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所组成的特定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规定要求的目标,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 7.设计与开发:将要求转换为规定的特性和产品实现过程规范的一组过程。 8.程序:为进行基本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_鲍志东

文章编号:1000-0747(2002)01-0048-04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鲍志东1,管守锐1,李儒峰1,王英民1,刘 凌1,赵秀岐2,齐雪峰3 (1.石油大学(北京);2.中国石油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3.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 摘要: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发育砾岩、砂岩和泥岩为主的含煤或不含煤层序,可以划分出2个超层序、7个层序和15个体系域。第一超层序由Ⅰ、Ⅱ、Ⅲ、Ⅳ层序组成,相当于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及西山窑组;第二超层序由Ⅴ、Ⅵ、Ⅶ层序组成,相当于头屯河组、齐古组及喀拉扎组。各层序在不同的地区发育程度不同,具有不均衡性、不完整性及横向变化的分区性。对比分析显示,准噶尔盆地三级层序持续的时间周期约为7~13M a,Ⅰ层序、Ⅳ层序、Ⅵ层序的的底界面分别与全球层序的UA B1、LZA1、LZA3的底界面一致。图2表1参5(鲍志东摘)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划分;层序发育特征 中图分类号:T E111.3 文献标识码:A 1侏罗系发育基本情况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石炭纪末—二叠纪早期的造山作用使其由开放的海相盆地转化为山—盆体制下的封闭性内陆盆地,自石炭纪末到第四纪经历了多旋回构造运动。侏罗系是准噶尔盆地振荡演化阶段的产物,下侏罗统分为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中侏罗统分为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上侏罗统分为齐古组和喀拉扎组。依据岩性、测井、地震和古生物组合特征以及煤层的发育情况,可将侏罗系划分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八道湾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煤系地层和中、上侏罗统石树沟群(头屯河组,齐古组,喀拉扎组)基本不含煤地层。 八道湾组与三叠系区域性不整合接触,总体上是由砾岩、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的具有明显旋回性的沉积,一般厚300~800m,自下而上由粗到细再到粗,依其旋回特征分为3段。三工河组是盆地侏罗纪最大湖侵期沉积,以灰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及泥灰岩为主,夹黄绿色中、细砂岩,一般厚100~700m,与八道湾组整合接触,依岩性可分为3段(J1s3,J1s2,J1s1);J1s2又可划分出被泥岩分隔的两套砂岩组合(J1s12,J1s22),其中J1s22横向不稳定,盆地边缘区多被削蚀,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同相轴消失。西山窑组为灰白、浅灰、灰绿色砾、砂岩夹炭质泥岩、泥岩及煤层,在大部分地区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仅在盆缘为不整合接触。头屯河组底部岩性较粗,以黄绿色砂砾岩夹杂色细、粉砂岩及泥质条带为特征;中下部主要为灰绿色砂岩、泥岩、泥灰岩夹炭质泥岩,偶见煤线;上部为灰绿色粉砂岩、泥岩互层夹杂色泥质条带。齐古组主要为棕红色、红褐色泥岩、粉砂岩夹紫灰色、灰色泥质砂岩以及薄层凝灰质砂岩。喀拉扎组为灰黄色、灰绿色中—粗粒长石砂岩夹紫红色硬砂岩和粉砂岩,发育大型交错层理。头屯河组、齐古组和喀拉扎组横向变化大,三组间为过渡关系,与下伏地层呈区域性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与上覆白垩系呈区域性不整合接触,大部分地区无论井下还是露头都很难区分。 由于燕山中期运动的影响,盆地东西沉降速率差异大,造成侏罗系厚度西部小而东部(尤其东南部)大的格局。在盆地南缘,东部出露侏罗系全部地层(最厚可逾4000m),西部仅出露水西沟群的部分地层;盆地内部侏罗系厚度一般为1500m左右,主要缺失中、上侏罗统的部分地层。 2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基础工作 笔者在对准噶尔盆地侏罗系进行层序地层分析时,综合使用了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首先,系统观察了盆缘8条主要的侏罗系露头剖面,初步确定了层序和体系域界面的识别标志,提出侏罗系层序和体系域划分的初步方案,将层序格架划分至准层序级,并建立了层序地层模式。在此基础上,收集了盆地内200余口钻井的资料,结合重矿物、古生物、地化等资料,将侏罗系层序格架划分至体系域级,并侧重于研究层序纵向变化、单井划相及沉积相变化规律,深入解释层序和体系域界面。通过对190余口井的层序分析、50余口井的沉积相分析、28口井的岩心观察,建立了152口井的层序划分数据库和20条层序地层与沉积相对比剖面,根据与地震剖面解释成果的相互标定,建立了单井层序地层划分原则和层序地层格架。利用地震 48 石 油 勘 探 与 开 发 2002年2月 PET ROL EU M EX PLO RA T IO N AN D DEVELO PM EN T V ol.29 N o.1

经典层序地层学的原理与方法

第二章 经典层序地层学的原理与方法 经典层序地层学为分析沉积地层和岩石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方法手段,其原理和实践已被大多数地质学家所接受。理论上,层序地层学特别重视海平面升降周期对地层层序形成的重要影响;实践上,它通过年代地层格架的建立,对地层分布模式作出解释和同时代成因地层体系域的划分,为含油气盆地地层分析和盆地规模的储层预测提供坚实的理论和油气勘探的有效手段,有力的推动了地质学,特别是石油地质学的发展,它的推广与应用标志着隐蔽油气藏勘探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精细描述、精细预测阶段。 第一节经典层序地层学中的两种层序边界 Vail等在硅质碎屑岩层系中已经识别出两类不同的层序,即Ⅰ类层序和Ⅱ类层序,这两类层序在碳酸盐岩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详细论述这两类层序边界的含义、特征和识别标志。 一、Ⅰ型层序边界及其特征和识别标志 当海平面迅速下降且速率大于碳酸盐台地或滩边缘盆地沉降速率、海平面位置低于台地或滩边缘时,就形成了碳酸盐岩的Ⅰ型层序界面。Ⅰ型层序界面以台地或滩的暴露和侵蚀、斜坡前缘侵蚀、区域性淡水透镜体向海方向的运动以及上覆地层上超、海岸上超向下迁移为特征(图1-2-1)。 图1-2-1碳酸盐岩Ⅰ型层序边界特征(据Sarg,1988) 1.碳酸盐台地或滩边缘暴露侵蚀的岩溶特征 碳酸盐台地广泛的陆上暴露和合适的气候条件为形成Ⅰ型层序界面提供了地质条件,层

序界面以下的沉积物具有明显的暴露、溶蚀等特征,碳酸盐台地或陆棚沉积背景上的陆上暴露,可通过古岩溶特征来识别,因此,风化壳岩溶是识别碳酸盐台地碳酸盐岩Ⅰ型层序的重要特征。 ①古岩溶面常是不规则的,纵向起伏几十至几百米。岩溶地貌常表现为岩溶斜坡和岩溶凹地。如我国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顶部、新疆奥陶系顶部、川东石炭系黄龙组顶部等发育的古岩溶。 ②地表岩溶主要特征为出现紫红色泥岩、灰绿色铝土质泥岩以及覆盖的角砾灰岩、角砾白云岩的古土壤。风化壳顶部的岩溶角砾岩往往成分单一,分选和磨圆差。碎屑灰岩和碎屑如鲕粒、生物碎屑常被溶解形成铸模孔等。 ③古岩溶存在明显的分带性,自上而下可分为垂直渗流岩溶带、水平潜流岩溶带和深部缓流岩溶带。 ④岩溶表面和岩溶带中出现各种岩溶刻痕和溶洞,如细溶沟、阶状溶坑、起伏几十米至几百米的夷平面、落水洞、溶洞以及均一的中小型蜂窝状溶孔洞等。 ⑤溶孔内存在特征充填物,可充填不规则层状且分选差的角砾岩、泥岩或白云质泥的示底沉积,隙间或溶洞内充填氧化铁粘土和石英粉砂以及淡水淋虑形成的淡水方解石和白云岩。 ⑥具有钙质壳、溶解后扩大的并可被粘土充填的解理、分布广泛的选择性溶解空隙。 ⑦岩溶地层具有明显的电测响应,如明显的低电阻率、相对较高的声波时差、较高的中子孔隙度、较明显的扩径、杂乱的地层倾角模式和典型的成像测井响应。 ⑧古岩溶面响应于起伏较明显的不规则地震反射,古岩溶带常对应于明显的低速异常带。此外,古岩溶面上下地层的产状、古生物组合、微量元素及地化特征也有明显的差别。 2.斜坡前缘的侵蚀作用 在Ⅰ型层序界面形成时,常发生明显的斜坡前缘的侵蚀,导致台地和滩缘斜坡上部大量沉积物被侵蚀掉,结果造成大量碳酸盐砾屑的向下滑塌堆积作用和碳酸盐砂的碎屑流、浊流沉积作用和碳酸盐砂砾的密度流沉积作用(图1-2-1)。斜坡前缘侵蚀作用可以是局部性或区域性的,向上可延伸到陆棚区形成发育良好的海底峡谷,滩前沉积物可被侵蚀掉几十至几百米。 在碳酸盐缓坡和碳酸盐台地边缘出现的水道充填砾屑灰岩,以及向陆方向由河流回春作用引起的由海相到陆相、碳酸盐岩到碎屑岩的相变沉积物以及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也是Ⅰ型层序边界的标志。 3.淡水透镜体向海的方向运动 Ⅰ型层序界面形成时发生的另一种作用,就是淡水透镜体向海或向盆地方向的区域性迁移(图1-2-1)。淡水透镜体渗入碳酸盐岩剖面的程度与海平面下降速率、下降幅度和海平面保持在低于台地或滩边缘的时间长短有关。在大规模Ⅰ型层序边界形成时期,当海平面下降75~100米或更多并保持相当长的时间时,在陆棚上就会长期地产生淡水透镜体,它的影响会充分地深入到地下,并可能深入到下伏层序。若降雨量大,剖面浅部就会发生明显的淋滤、溶解作用,潜流带出现大量的淡水胶结物,如不稳定的文石、高镁方解石可能被溶解,形成低镁方解石沉淀(Sarg,1998)。Vail的海平面升降曲线表明,在全球海平面下降中,少见大规模的Ⅰ型海平面下降。一般的海平面下降幅度不超过70~100m。也就是说,在小规模Ⅰ型层序边界形成时期,淡水透镜体未被充分建立起来,只滞留在陆架地层的浅部,没有造成广泛的溶解和地下潜水胶结物的沉淀。在Ⅰ型层序边界形成时期,在适宜的构造、气候和时间条件下可能发育风化壳。同时,伴随Ⅰ型界面形成期间,可发生不同规模的混合水白云化和强烈蒸发作用而引起的白云化。 二、Ⅱ型层序界面及其特征、识别标志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原理

第 6 章全面质量管理基本原理 [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阐述戴明14 点质量管理方法的基本 理念;概括朱兰的质量管理方法;解释克劳士比质量管理理论的精髓;阐述马奎斯的全面质量管理核心理论;理解现代质量管理理念中高效组织的特点。 [ 教学重点] 戴明14 点质量方法、尤兰的质量管理方法、克劳士比质量管理理论、马奎斯全面质量管理核心理论、现代质量管理理念中高效组织的特点。 [ 教学难点] 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以及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创 建高效组织。 [ 主要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缺陷率;质量理事会;高效组织 [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要点讨论 6.1 质量管理理论的演变 6.1.1 事后检验阶段科学管理公认的首创者是美国的泰罗。1911 年他发表了经典著作《科学管理原理》,在该著作中,他主张把产品的检查从制造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道独立的工序。这促成了质量管理的第一阶段——事后检验阶段。 6.1.2 统计质量检查阶段二战初期,美国大批生产民用品的公司转为生产各种军需品。当时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是由于事先没有办法控制废品的产生。1941 年和1942 年,美国制定了一系列战时质量管理标准。相对于检验把关的传统管理来说,统计质量管理是概念的更新、检查职能的更新,是质量管理方法上的一次飞跃。但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侧重于制造过程,在实践当中难免过分强调数理方法的运用,而对有关的组织管理工作有所忽视。 6.1.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从60 年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促使统计质量管理向全面质量管理过渡的原因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需要 2、60 年代在管理理论上出现了工人参与管理、共同决策、目标管理等新办法,在质量管理中出现了依靠工人进行自我控制的无缺陷运动和质量管理小组等等 3、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 (4)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剧烈 全面质量管理的雏形首先出现于19 世纪60 年代的日本,它对当时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19

层序地层学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

层序地层学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 2018年1月

层序地层学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 摘要:为了加深对层序地层学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从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出发,系统性地认识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理论基础。首先查找文献初步了解层序地层学的概念体系和以全球海平面变化为特征的理论基础。其次,梳理了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历史和近期层序地层学的相关研究进展。最后,针对塔里木盆地的寒武-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的层序地层特征,查找了相关研究成果,加深了对塔里木盆地的海相地层的层序特征的理解。 关键字: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

1 层序地层学研究对象及内容 层序地层学(Sequence Stratigraphy)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和新技术[1]。它是研究以侵蚀面或无沉积作用面以及可与之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有成因联系并具旋回性的地层格架内的岩石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层序地层学的诞生和发展伴随着地震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发展。它是以地震地层学为基础,结合有关的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解释,对地层的层序格架进行综合解释的科学。通过对地震、测井和露头资料的分析,研究在构造运动、海面升降、沉积物供应和气候等因素控制下,造成相对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及其与地层层序、层序内部不同级次单位的划分、分布规律;研究其相互之间的成因联系、界面特征和相带分布,以建立更精确的全球性地层年代对比、定量解释地层沉积史。当与生物地层、构造分析等结合时,能提供以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合界面为界的更精确的地层对比。 层序的基本模式是以不整合为边界,内部是由三个体系域组成(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层序形成的控制因素主要有四个,即构造沉降、海平面升降运动、沉积物的供给和气候,层序的研究方法包括地震、露头和测井的综合应用。 层序地层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的理论方法体系。它是在是在地震地层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综合了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岩石地层学、同位素地层学、磁性地层学、沉积学和构造地质学的最新成果[2]。它依据生物地层学与年代地层学所建立的宏观年代地层格架基础开展研究,并把自己的研究同已建立的宏观地层格架结合起来;它将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相互交叉渗透而迅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的理论方法体系,在实践中不断被完善和发展;它消除了地层学中长期存在的年代地层学、岩石地层学与生物地层学单位的三重命名的混乱现象,第一次提出了全球统一的成因地层划分方案,建立了地层分布模式,提高了对地层的分布预测能力,将地球科学的研究从定性推向定量[3]。

发育生物学 复习资料 重点总结

绪论 1、发育生物学: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机制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多细胞生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和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现象发展的机制。 2、(填空)发育生物学模式动物:果蝇、线虫、非洲爪蟾、斑马鱼、鸡和小鼠。 第一篇发育生物学基本原理 第一章细胞命运的决定 1、细胞分化:从单个的全能细胞受精卵开始产生各种分化类型细胞的发育过程称细胞分化。 2、细胞定型可分为“特化”和“决定”两个阶段:当一个细胞或者组织放在中性环境如培养皿中培养可以自主分化时,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发育命运已经特化;当一个细胞或组织放在胚胎另一个部位培养可以自主分化时,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发育命运已经决定。(特化的发育命运是可逆的,决定的发育命运是不可逆的。把已特化细胞或组织移植到胚胎不同部位,会分化成不同组织,把已决定细胞或组织移植到胚胎不同部位,只会分化成同一种组织。) 3、(简答)胚胎细胞发育命运的定型主要有两种作用方式:第一种通过胞质隔离实现,第二种通过胚胎诱导实现。(1)通过胞质隔离指定细胞发育命运是指卵裂时,受精卵内特定的细胞质分离到特定的裂球中,裂球中所含有的特定胞质可以决定它发育成哪一类细胞,而与邻近细胞没有关系。细胞发育命运的这种定型方式称为“自主特化”,细胞发育命运完全由内部细胞质组分决定。这种以细胞自主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镶嵌型发育”,因为整体胚胎好像是由能自我分化的各部分组合而成,也称自主型发育。(2)通过胚胎诱导指定细胞发育命运是指胚胎发育过程中,相邻细胞或组织之间通过互相作用,决定其中一方或双方细胞的分化方向。相互作用开始前,细胞可能具有不止一种分化潜能,但是和邻近细胞或组织的相互作用逐渐限制它们的发育命运,使之只能朝一定的方向分化。细胞发育命运的这种定型方式成为“有条件特化”或“渐进特化”或“依赖型特化”,因为细胞发育命运取决于与其邻近的细胞或组织。这种以细胞有条件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调整型发育”,也称有条件发育或依赖型发育。 4、(名词)形态发生决定因子:也称成形素或胞质决定子,其概念的形成源于对细胞谱系的研究。形态发生决定子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卵细胞质中,能够指定细胞朝一定方向分化,形成特定组织结构。 5、胞质定域:形态发生决定子在卵细胞质中呈一定形式分布,受精时发生运动,被分隔到一定区域,并在卵裂时,分配到特定的裂球中,决定裂球的发育命运,这一现象称为胞质定域。也称为胞质隔离、胞质区域化、胞质重排。 第二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转录和转录前的调控 1、根据细胞表型可将细胞分为3类:全能细胞、多潜能细胞和分化细胞。(1)全能细胞:指它能够产生有机体的全部细胞表型,或者说可以产生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它的全套基因信息都可以表达。(2)多潜能细胞表现出发育潜能的一定局限性,仅能分化成为特定范围内的细胞。(3)分化细胞是由多潜能细胞通过一系列分裂和分化发育成的特殊细胞表型。 2、(简答)差异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水平完成:(1)差异基因转录:调节哪些核基因转录成RNA。(2)核RNA的选择性加工:调节哪些核RNA进入细胞质并加工成为mRNA,构成特殊的转录子组。(3)mRNA的选择性翻译:调节哪些mRNA翻译成蛋白质。(4)差别蛋白质加工:选择哪些蛋白质加工成为功能性蛋白质,即基因功能的实施者。不同基因表达的调控可以发生在不同的水平。 3、克隆和嵌合技术的区别画图P59 第三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转录后的调控 第四章发育中的信号转导 4、TGFβ信号途径画图P103

项目质量管理复习题

项目质量管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质量目标有多种来源,但大多数质量目标是由以下哪一项引起的?()A.技术B.顾客 C.产品D.社会推动 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 ...项目质量目标策划的原则?() A.必须满足质量方针和上一级质量目标的要求 B.质量目标应针对问题点 C.质量目标应切实可行 D.质量目标必须一成不变 3.在6σ管理组织中,以下哪一个角色的职责需要确定项目的管理重点?()A执行领导B倡导者 C大黑带D黑带 4.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中的“T”指的是以下哪一项?() A.产品的公差范围B.产品的标准偏差 C.质量数据分布中心D.中心偏移量 5.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 ...6σ管理组织中倡导者的职责?() A负责6σ管理的部署B构建6σ管理基础 C负责6σ管理实施中的沟通D确定项目的管理重点 6.以下哪一项描述不属于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的质量管理特点?() A.强调用“数据说话” B.应用统计方法 C.进行“三全”管理 D.进行工序控制 7. “三包”对产品质量问题来说是一种() A.补救措施B.预防措施 C.改进措施D.安全措施 8.控制图在生产工序中的主要作用是() A.发现不合格B.发现与区分异常波动 C.显示质量成本D.分析质量原因 9.六西格玛管理作为一种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方法,最早起源于( ) A.摩托罗拉公司 B.通用电气公司 公司 D.索尼公司 10.以下哪一项属于鉴别成本?() A.质量审核费用 B.原材料检验费用 C.停工损失费用 D.保修费用 11.以下哪一项属于预防成本?() A.质量审核费用 B.原材料检验费用 C.停工损失费用 D.保修费用 12.以下哪一项属于内部损失成本?() A.质量审核费用 B.原材料检验费用 C.停工损失费用 D.保修费用 13.以下哪一项属于外部损失成本?() A.质量审核费用 B.原材料检验费用

层序地层学

一.名词解释 1. 层序地层学:(Sequence Stratigraphy)研究以不整和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和面为边界的年代地层格架中具有成因联系的、旋回岩性序列间相互关联的地层学分支学科。 2. 层序:(Sequence)一套相对整一的、成因上存在联系的、顶底以不整和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和面为界的地层单元。 3. I型层序边界面:一个区域型不整合界面,是全球海平面下降速度大于沉积滨线坡折带处盆地沉降速度时产生的。即I型层序界面是在沉积滨线坡折带处,由海平面相对下降产生。 4. II型层序边界面:全球海平面下降速度小于沉积滨线坡折带处盆地沉降速度时产生 的,在沉积滨线坡折带处未发生海平面的相对下降。 5. I型层序:底部以I型层序界面为界,顶部以I型层序或II型层序界面为界的层序。 6. II型层序:底部以II型层序界面为界,顶部以I型层序或II型层序界面为界的层序。 7. 沉积滨线坡折带:(Depositional shoreline break)陆架剖面上的一个位置,是沉积作用活动的地形坡折,在此坡折向陆方向,沉积表面接近基准面,而向海方向沉积表面低于基准面。 8.陆棚坡折带:(Shelf-break)大陆架与大陆斜坡之间的过渡地带。 9. 体系域:(Systems tract)一系列同期沉积体系的集合体。 10. 低位体系域: (Lowstand systems tract,简称LST) I型层序中位置最低、沉积最老的体系域,是在相对海平面下降到最低点并且开始缓慢上升时期形成的。在具陆棚坡折的深水盆地的沉积背景中,低位体系域是由海平面相对下降时形成的盆底扇、斜坡扇和海平面相对上升时形成的低位前积楔状体以及河流深切谷充填物组成的。低位体系域以初次海泛面为顶界,其上为海进体系域。 11. 海进体系域:(Transgressive systems tract,简称TST):是I型和II型层序中部的体系域,是在全球海平面迅速上升与构造沉降共同产生的海平面相对上升时期形成的,由一系列向陆推进的退积准层序组成,沉积作用缓慢。海侵体系域顶部与具有下超特征的最大海泛面(MFS)相对应。顶部沉积物以沉积慢、分布广、富含有机质和非常薄的海相泥岩沉积的为凝缩段特征。 12. 高位体系域:(Highstand systems tract,简称HST):是I型和II型层序上部的体系域,是海平面由相对上升转变为相对下降时期形成的,沉积物供给速率大于可容空间增加的速率,因此形成了向盆内进积的一个或者多个准层序组。 13. 陆架边缘体系域(Shelf-margin systems tract,简称SMST):是与II型层序边界伴生的下部体系域,以一个或者多个微弱前积到加积准层序组为特征。陆架边缘体系域由陆架和斜坡碎屑岩或碳酸盐岩组成,它们以层序边界为底部边界、由海进面为顶部边界的加积型或前积型准层序组构成。 14. 海泛面:(Marine flooding surface)是一个新老地层的分界面,穿过这个界面会有证据表明水深的突然增加。 15. 首次海泛面:(First flooding surface)I型层序内部初次跨越陆架坡折的海泛面,即响应于首次越过陆棚坡折带的第一个滨岸上超对应的界面,也是低位与海侵体系域的屋里界面。 16. 最大海泛面:(Maximum flooding surface):是层序中最大海侵时形成的界面,它是海侵体系域的顶界面并被上覆的高位体系域下超,它以从退积式准层序组变为进积式准层序组为特征,常与凝缩层伴生。 17. 准层序:(Parasequence)一个以海泛面或与之相应的面为界的、由成因上有联系的层或层组构成的相对整和序列。 18. 准层序组:(Parasequence sets)由成因相关的、一套准层序构成的、具特征堆砌样式的一种地层序列。 19. 可容空间:(Accommodation)是指可供沉积物潜在的堆积空间(Jerrey,1989),是全球海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