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探讨从《文学改良刍议》看胡适的文学思想史观

探讨从《文学改良刍议》看胡适的文学思想史观

探讨从《文学改良刍议》看胡适的文学思想史观
探讨从《文学改良刍议》看胡适的文学思想史观

探讨从《文学改良刍议》看胡适的文学思想史观

1916年底,在美国留学的胡适将《文学改良刍议》的文稿寄给了陈独秀,随后,陈独秀在《新青年》刊出了自己撰写的《文学革命论》进行声援。次年鲁迅又发表了《狂人日记》,自此中国现代文学迈出了艰辛的第一步。1917年1月1日在《新青年》第二卷上,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引发了关于白话文、文学革命及其本质的讨论。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大将,师从美国学者杜威先生,将实用主义引入中国学界,在哲学、文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胡适拥有哲学、历史研究的根基,20世纪前期,在学术领域中,他凭借着革故鼎新、孜孜不倦的积极态度推动中国学术研究的进步与发展;在文学领域中,其在理性、反思、逻辑观念的构建中具有很大建树。之后他继续致力于文学理论、文学思想史观的建设,先后发表了《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另外,他提倡新文学,相继创作了多部文学作品,如诗集《尝试集》和《真如岛》《我的车和我的车夫》等白话短篇小说,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学迈向近代文学的步伐,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

一、提倡“八事”规范,自由创作

陈独秀和胡适同为安徽人,虽然胡适于辛亥革命的前一年便离开了中国,但是陈独秀可能早就对其有所注意。1916年,胡适给陈独秀写过一封关于翻译的信,信中指出,“西方名著是新闻学创造中不可缺少的,因此,要选择一些与中国人心理相近的好作品”,并把自己翻译的俄国小说《决斗》寄给了陈独秀。同年,胡适就“八事”理论在《寄陈独秀》一信中做了简单阐述,并发表于《新青年》第二卷中。《文学改良刍议》是一篇古文,旨在文学改良,文中胡适提倡文学界突破规范、自由创作,并经过认真研思,与友朋辩论之后,提出了八条操作性极强的文学规范,即“须言之有物”“须讲求文法”“不用典”“不摹仿古人”“不讲对仗”等。在他看来,这八条都是“文学上的根本问题”,每一条都清晰明了,并且能在诗论、史论中找到影子,直指文学的最根本。在信中,胡适指出他读了《新青年》某君被记者称为代表国人精神的稀世之音的一首长律,不管诗句的格调如何,单单就使用古典套语来说,诗中至少涉及一百事,单句用典不当,文法不通,上下用典不切等问题层出不穷。在胡适看来,当时的文学腐败达到了极点,违背了陈独秀的“今后当趋向写实主义”,为了追随押韵,文学作品华而不实。而南社的陈伯严之流,均为观摩古人,滥而不精,无可称道,虽被推崇,但是“有形式而无精神,貌似而神亏”,徒为文学界增加几件赝品而已。胡适认为,为了拯救这种局面,要“注重言中之意,文中之质,躯壳内之精神”。因此,他提倡思想、精神、意义的提升,列出了“八事”原则,并将“八事”分为精神上的革命与形式上的革命。

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胡适将“须言之有物”列为第一条。对于“物”的理解,胡适受西方哲学、西方文学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古代文论,由此他建立了一条公式:文学=情感+思想,认为“须言之有物”的“物”就是情感和思想。如果文学没有情感,就如同人没有灵魂一样,只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思想不必皆赖文学而传,而文学以有思想而益贵。”“思想”包含见地、识力和理想,并不仅是依靠文学的力量。但是在传达思想、构建人类智慧层面上,文学能够发挥珍贵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当然,诸如庄周之文与杜甫之诗,借助优美的文辞,也能传达出美妙的哲思和韵味,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更为雅致。因此,他感叹道:“思想之在文学,犹脑筋之在人身。”文学如果没有了情感和思想,即使“容貌娇美、体态丰盈”也没有作用。在胡适看来,因为“言之无物”“文人沾沾与声调字句之间”就是近世文学的衰微,只有以情感与思想胜文,才能拯救此弊端。胡适经过深思熟虑,将“须言之有物”列为文学改良第一要务,简要的论述使人明了内涵,具有非常实际的指导作用。随后他提出了“不摹仿古人”的主张,以文学随时代不断进化之理,主张“今日之文学不必摹仿唐、宋,亦不必摹仿周、秦也”。这一言论让当时文学创作者坚定地选择了文学的方向,鼓舞了他们的心灵。另外,“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等条,胡适也都做出了细致详实的说明,条条精练明晰,操作性极强,容易令人掌握。《文学改良刍议》中的“八事”原则在国内及海外华人学术圈引起了很大反响,白话文写作从此逐步深入人心。如1919年,全国白话报有四百多种,并且教育部于1920年下令全国一、二年级的学生通用白话文。很快,周作人、郁达夫、鲁迅等人都开始用白话进行写作。随后在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下,白话文写作扩大了范围、规模,一举攻克了文人的头脑,在学

者们身体力行的号召下,文人摒弃了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束缚,开始创造新时代的文学。

二、探求文学本质,主张“今人当造今人之文学”

新文化运动对文学的真正意义是促进了文学思想的建设,并不是仅仅推动了文本、文学形态上的变迁。在梁启超、胡适、陈独秀等一批思想家的努力下,近代文学不再晦涩,反而在思想表达层面上突破了层层阻碍,显得易于理解和掌握。思想的力量一步步发挥出变革历史、变化心性的作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核心就在于探求什么是真正的文学,文学的本质是什么。在胡适和陈独秀等人看来,建立新文学是文学革命的本质,“新”就是思想的新,精神上的自由,心灵上的自由,就是要从语言、规范章法上进行创新,显然,胡适一系列文章中的主张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对于任何时代文学事业的推进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个月之后,陈独秀高扬文学革命的大旗,发表了《文学革命论》,确立了文学革命的宣言:“建设新鲜的立诚写读文学,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平易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雕琢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推倒迂晦艰涩的山林文学”。1917年,胡适读了这篇《文学革命论》之后,对林琴南、钱玄同的文学见解和陈文推崇的三大主义进行了叙述,并阐述了自己的同异观念,另外他也借鉴了陆放翁的“尝试成功自古无”一句,将“实地实验”、白话诗词集《尝试集》以“尝试”为名进行了叙述,充分表达了自己开拓新局面的豪勇之气。

在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还主张“今人当造今人之文学”,并发表了《历史的文学观念论》。1918年,胡适将《文学改良刍议》中的“八事”原则明确为“八不主义”,并发表了白话文《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在胡适看来,有了文学的国语,国语文学才算真正的国语,有了国语的文学才有了文学的国语。胡适称《建设文学论》就是为了“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只有通过文学,国语才具有价值和生命力,才能得到发展。而两千年来,中国其他文人所造的文学都是用死了的语言文字做的,只有接近白话或用白话写作的文学才是活文学。在白话文盛行的趋势下,胡适的八项主张及死文学与活文学等文学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也更加具有号召力。

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胡适以南社陈伯严的一首五律作为批判对象,他认为陈伯严是摹仿古人心理的代表,“涛园抄杜句,半岁秃千毫。所得都成泪,相过问奏刀”。他认为以陈伯严为首的第一流诗人们都是以“半岁秃千毫”的功夫“作古人的抄胥奴婢”,可见胡适对摹仿古人的文学创作者是何等鄙夷与不屑。他认为,如果能“洒脱此种奴性,不作古人的诗,而惟我自己的诗,则决不致如此失败”。当然,用文学史观来阐释文学现象时,我们要避免让文学史现象成为阐释某种史观概念的材料,不能忽视文学历史自身的独特性,要坚持“论从史出”的研究原则。说到底,文学史观就是研究者所持的历史观、道德观和价值观。胡适的文学史观也有矫枉过正之处,他认为只有白话小说实写社会情状,不摹拟古人,因此堪与世界第一流文学相较,有志于文学的人应该致力于新时代的新语言、新文学,摒弃崇拜古人的奴性,应该在如何创作白话小说上面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文学真正的变革。当然,以清代同光诗人中的魁首、陈寅恪之父陈散原为反证,来论证他建立新文学——白话小说的重要意义,也多少有些冤枉。胡适认为,应该从实写社会情状的角度来写白话小说,要致力于新时代的新语言、新文学,抛却崇拜古人的奴性,才能实现文学真正的变革。

三、主张“务去滥调套语”,强调“自己铸词状物”

事实上,白话文写作远没有胡适所言之不易,但是在时代转型时期,一种新语言的使用,都是先让人们进入到制度规范的限制范围之内,胡适的策略大概是让大家先接受白话文。在“务去滥调套语”一条中,胡适强调作者要“自己铸词状物”,即作者要凝练出新词新语,要具有创造力、想象力;“吾所谓务去滥调套语者,别无他法,惟在人人以耳目所亲见亲闻所亲身阅历之事物”,胡适希望能将白话文发扬光大。但是要完全摒弃古文,也显得太过心切。胡适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作了他文学主张的试验品——白话诗集《尝试集》。在最初的一年,他会不自觉地受到古典诗歌句法整齐的限制,无论怎么大胆地创作,都被钱玄同评为“未能脱尽文言的窠臼”,始终也没有跳出旧诗的范围。如《蝴蝶》中“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俨然是一首没有韵脚的五言律诗。而经过了一系列的反思和突破之后,在第二遍的时候,胡适把从前一切束缚自由的枷锁都打开,开始“诗体的大解放”,该怎么说就怎么说,有什么就说什么。并且他也真正地明白了白话诗不是整齐划一的,如果充分使用白话字和白话文法,就要长短不一。这一时期,他的诗通畅自

然,可长可短,具有西方现代派诗歌的色彩,如《鸽子》中的“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读来颇有一番清丽旷远之感。在胡适的生命中,提倡白话文成了一项重要的目标。

梅觐庄反对胡适的中国古文是一种半死或全死的文字的观念,胡适在《逼上梁山》一文中提到,在“最守旧”的梅觐庄的反对下,他开始仔细思考自己的作品。从数量、质量上来说,胡适的文学创作虽然比不上同期的作家,但是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他的文学主张、文学思想观念激励和影响着一代代为文学、文明付出努力与思考的人。在《逼上梁山》一文中,胡适与梅觐庄的讨论中提到,“文学革命”的口号就是他们乱谈谈出来的,中国文学必须经过一场革命。总而言之,饱受西方文学、哲学熏陶的胡适以新语言、新词、新文学规范为金钥匙,提倡新文学的改良与革命,塑造了一套全新的中国文学理念,使人们产生了全新的文学思想、崭新的文学观念。虽然以今人的眼光观之,胡适的文学思想并非尽善尽美,但就当时的历史背景而言,胡适在中国文学转型过程中的贡献毋庸置疑。正是在胡适等先辈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的文学、诗词创作才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风起云涌的文学思潮一波压倒一波,求新求变的态势蔚为壮观,寻根热、魔幻现实主义热等热点前沿充斥于文学界。在一定程度上,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失去了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刻把握和理解,失去了本质上的自信自觉。因此,在空前繁荣的现象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成了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并深究的问题。

胡适耕实变函数答案第一章(B)

第一章习题 B 36.若A ΔB =A ΔC ,则B =C . 证一:(反证)不妨设,?x 0∈B ,且x 0?C 1) x 0∈A ,则x 0?A ΔB ,x 0∈A ΔC 这与A ΔB =A ΔC 矛盾 2) x 0?A ,则x 0∈A ΔB ,x 0?A ΔC 这与A ΔB =A ΔC 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即B =C . 证二:()B A A ??()[]()[]A B A B A A \\??= =()()B A B B A =\ 同理()C C A A =??,现在已知A B A C ?=?故上两式左边相等,从而C B =. 37.集列{A n }收敛?{A n }的任何子列收敛. 证 由习题8集列{}n A 收敛?特征函数列{} n A χ收敛,由数分知识得数列 {}n A χ收敛?{}n A χ的任一子列{}j n A χ 均收敛,又由习题8可得{}j n A 收敛. 38.设)2,1}(:/{ =∈=n Z m n m A n ,则lim n n A =Z ,lim n n A =Q . 证 显然有lim lim n n n n Z A A Q ??? 1) 假设?x \,Q Z ∈使x ∈lim n n A ∴?N >0,当n>N 时,有n x A ∈,特别地, n x A ∈,1n x A +∈ ∴?m 1,m 2∈Z ,使x =1m n ,x =21m n + ∴1m n =21 m n + 从而1 21,m m m n =+ 这与m 2∈Z 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即:lim n n A =Z . 2)?x ∈Q,则?m,n ∈Z,使得x = m n ∴x=m n =2m n n ?=…=1k k m n n +?=… ∴x ∈k n A ,(k =1,2…),从而x ∈lim n n A ∴lim n n A =Q .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大学现代文学史分析题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 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 3)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内在联系我没有写,再听录音) 4、以郁达夫、萧红、沈从文、孙犁等人为例,论述分析现代作家在追求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色和个性的差异? 几个人的小说的共同点:不注重情节的连贯,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淡化。不同点:‘郁’以情绪的流动结构作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宣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从郁到孙,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萧’主要是着力描写散点的透视的,是零星的感受,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沈’精心构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诗一样的王国,在结构上大幅度跳跃,善于采用虽断若续的表现方法;到孙梨的笔下,小说的散体化与诗化已经进步了许多,达到了一种融合,一种更高的意境,进一步开拓了小说文体的空间,使其更宽阔,更自由,融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结构灵活,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 5、简单叙述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各自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揭示? 二人都以思想深度见长。但深度的视角不同。‘丁’对社会问题分析(包含阶级)表现思想的深度大胆。‘张’对人性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来源于对生活痛惜的体验。她们都擅长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描写,擅于把人性放在心里深处来表现。丁玲表现的是农村中的阶段关系,写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拥有土地之间的问题,农民自我阶级间的斗争,丁玲就是在后一个问题上看得最深刻最准确,显示了独立而深刻的思考,达到了一个很

接受美学的文学史观

论接受美学的文学史观 【良人按】此文发表在《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摘要:自1980代以来,“重写文学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尤其是近年来,对作品传播、接受过程的考察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这种研究方法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接受美学”的影响。不过就“接受美学”这一理论本身而言,过去人们往往更多地注意到了其对于阅读与读者的重视,而对其文学史观却重视不足。重写文学史,本质上是要重新建立一种社会历史观,所以在精读“接受美学”经典文献的基础上,着力呈现其共时态与历时态相结合的文学史观,或许对于今后文学史的撰写有所启发。 关键词:接受美学;文学史观;共时态;历时态;“重写文学史” 1980年代兴起的“重写文学史”乃是要着力颠覆社会阶级意识对文学评价的统治,而高度重视文本自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理论资源上来,这种转变体现了对俄国形式主义和英美新批评的借鉴。的确,自1915年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出版以来,整个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论经历了一场“语言学的革命”,从俄国形式主义到英美新批评,都集中显现了对语言、文本分析的高度重视。然而,1960年代后期兴起的接受美学却恰恰是针对“在生产美学和描绘美学的封闭圈 子里理解文学事实”[1]P141应运而生的。接受美学明确反对“文本至上”式的纯文本主义和纯结构语言运动,他们认为把符号系统封闭起来,进而把文本结构绝对化,必然会把人的历时经验排斥在外,而这样做造成的恶果必然是忽视接受者的特殊角色,忽视接受者在文学活动中的特殊作用。但是正如刘晓枫所说“望文生义地以为接受美学就只是重视读者,是一个严重的误解。”[2]P4事实上,正是在文学史观这一点上,接受美学与新批评,甚至与二三十年代梁实秋、周作人的文学史观点体现出某些相似①。重写文学史,本质上是要重新建立一种社会历史观,而近年来,对作品传播史、接受史的考察已经引起了学界的重视,体现出一种文本阅读与文本评价相结合的努力。而在这种努力当中,不难看到接受美学文学史观的影子。 一 接受美学的意图并不只是单纯地倡导从读者的角度来解读作品、研究读者的心理情状,而是一方面诉诸于对艺术经验、文本宏阔地、历史地阅读和把握,并在读者的接受和解释活动中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在我看来也是最根本的一方面,就是对文学的社会功能,即“塑造社会的功能”的重视。而这一点恰恰是接受美学兴起的现实动因。简单地说,1960年代国际、国内一系列的重大转折促使联邦德国的社会生活趋势朝着强烈关注现实政治事件、抨击怀疑以往制度、激烈批判社会现实的方向发展。这种转折给联邦德国的意识形态诸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就哲学领域来看,当时新崛起的伽达默尔的阐释学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分别对汉斯·罗伯特·姚斯(Hans Robert Jauss)的“接受理论”和沃尔夫冈·伊泽尔(Wolfgang Iser)的“文本-读者相互作用”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正因为和现实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接受美学的理论家特别强调“每一个认真研究文学作品效果问题的人,在这方面都有义务,不仅要对历史性的问题,而且也要对社会性的问题,进行真正的反省。”[3]P188 出于对“文学的美学特点和社会功能”[1]P141的强调,以姚斯为代表的接受美学理论家首先予以批评的是文学研究中对“文学的接受和作用这一维”[1]P141

胡适《我的母亲》阅读训练及答案

胡适《我的母亲》阅读训练及答案 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②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答复:“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一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③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

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节选自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八年级初二下册《我的母亲》) 1.写了些什么?节选部分第②③段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2.为什么写这些?节选部分第②③段写母亲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是怎样的人)?〈4分) 3.怎样写的?节选部分第①段在语言和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4分) 4.为什么这样写?请读节选部分第①段后答复。(4分) (1)“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作者为什么用一个转折连词“但”来强调这一句?(2分) (2)请品味加点词“只”“等”“才”“等”“先……然后”“无论……总”的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①作者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母亲重重的责罚;②作者患眼疾,母亲想尽规定为其医治;?母亲与五叔的冲突。(4分) 2.第②段体现了母亲“教之严”“爱之慈”的品性;第③段则体现了母亲做人的坚强。(4分) 3.语言上:质朴无华、感情真诚、毫无雕琢的痕迹。写法上:记

胡适送给大学生的毕业赠言

胡适送给大学生的毕业赠言 一胡适: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不要抛弃学问 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须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 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 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附: 胡适先生的演讲是1929年,在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典礼上。 1906年4月10日,中国公学在上海正式开学。 1906年2月,因大批留日学生返抵上海,没有着落,留学生中的姚洪业、孙镜清等各方奔走,募集经费,在上海北四川路横浜桥租民房为校舍,筹办中国公学。两江总督端方每月拨银1000两,派四品京堂郑孝胥为监督。校务实际由王抟沙主持。革命党人于右任、马君武、陈伯平等任教员。 4月10日开学后,共招学生318人,分大学班、中学班、师范速成班、理化专修班 胡适先生给大学生的毕业赠言2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得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 人事业。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

实变函数第一章答案

习题1.1 1.证明下列集合等式. (1) ()()()C A B A C B A \\=; (2) ()()()C B C A C B A \\\ =; (3) ()()()C A B A C B A \\\=. 证明 (1) )()C \B (c C B A A = )()( c c C B A A B A = c C A B A )()( = )(\)(C A B A = . (2) c C B A A )(C \B)(= )()(c c C B C A = =)\()\(C A C A . (3) )(\C)\(B \c C B A A = c c C B A )( = )(C B A c = )()(C A B A c = )()\(C A B A =. 2.证明下列命题. (1) ()A B B A =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B ?; (2) ()A B B A =\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B A ?; (3) ()()B B A B B A \\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B ?. 证明 (1) A B A B B B A B B A B B A c c ==== )()()()\(的充要条 是:.A B ? (2) c c c c B A B B B A B B A B B A ===)()()(\)( 必要性. 设A B B A =\)( 成立,则A B A c = , 于是有c B A ?, 可得.?=B A 反之若,?≠B A 取B A x ∈, 则B x A x ∈∈且, 那么B x A x ?∈且与c B A ?矛盾.

充分性. 假设?=B A 成立, 则c B A ?, 于是有A B A c = , 即.\)(A B B A = (3) 必要性. 假设B B A B B A \)()\( =, 即.\c C A B A B A == 若,?≠B 取,B x ∈ 则,c B x ? 于是,c B A x ? 但,B A x ∈ 与c C A B A =矛盾. 充分性. 假设?=B 成立, 显然B A B A \= 成立, 即B B A B B A \)()\( =. 3.证明定理1.1.6. 定理1.1.6 (1) 如果{}n A 是渐张集列, 即),1(1≥??+n A A n n 则{}n A 收敛且 ∞ =∞ →=1 ;lim n n n n A A (2) 如果{}n A 是渐缩集列, 即),1(1≥??+n A A n n 则{}n A 收敛且 ∞ =∞ →= 1 . lim n n n n A A 证明 (1) 设),1(1≥??+n A A n n 则对任意 ∞ =∈ 1 ,n n A x 存在N 使得,N A x ∈ 从而 ),(N n A x N ≥?∈ 所以,lim n n A x ∞ →∈ 则.lim 1 n n n n A A ∞→∞ =? 又因为 ∞ =∞ →∞ →??1 ,lim lim n n n n n n A A A 由此可见{}n A 收敛且 ∞ =∞ →= 1 ;lim n n n n A A (2) 当)1(1≥??+n A A n n 时, 对于, lim n n A x ∞ →∈存 )1(1≥?<+k n n k k 使得 ),1(≥?∈k A x k n 于是对于任意的,1≥n 存在0k 使得n n k >0, 从而,0 n n A A x k ?∈ 可见.lim 1 ∞ =∞ →?n n n n A A 又因为,lim lim 1 n n n n n n A A A ∞ →∞ →∞ =?? 所以可知{}n A 收敛且 ∞ =∞ →=1 .lim n n n n A A 4.设f 是定义于集合E 上的实值函数,c 为任意实数,证明: (1) ??? ???+≥=>∞ =n c f E c f E n 1][1 ; (2) ?? ? ???+<=≤∞ =n c f E c f E n 1][1 ; (3) 若))(()(lim E x x f x f n n ∈?=∞ →,则对任意实数c 有 ?????? ->=????? ?->=≥∞→∞=∞ =∞ =∞ =k c f E k c f E c f E n n k n N n N k 1lim 1][111 . 证明 (1) 对任意的[],c f E x >∈ 有,)(c x f > 则存在+ ∈Z n 使得n c x f 1)(+ ≥成

经典文学史的书写与文学史观的反思

经典文学史的书写与文学史观的反思 【内容提要】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写作一直受制于某些先验的思想前提而鲜有突破,严家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通过对晚清文学“现代性”的三大个案的发现,将现代文学发生的时间提前三十年,现代文学史的边界也由“五四”前夕推进到晚清。然而学术的边界与学科的边界是不同的,两者的差异在于如何确定文学史的划分标准和个案选择。任何一种具有表征性质的个案判断,都应该是对一个时代的整体判断,只有某种变化成为一种主流或时尚时,才能说是“一个时代”的变化。“1911”、“1917”和“1949”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绕不过去的几个质变的关键点。 经验告诉我们,历史书写中最难实现的往往就是真实地书写历史本身。笔者一直认为,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评价从来就不是一种学术史和艺术史的评价,而是思想史和革命史的评价。在这样一种政治逻辑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写作也就一直存在着一些不可证伪的前提,有着一些不可获知的历史真相,存在着与古代文学史写作不同的难度。因此,在既定的历史书写的长期积累中,按照历史真实和学术逻辑写作一部“20世纪中国文学史”教科书是极其困难的。严家炎就是在这样一种思想环境下,组织现当代文学领域一些学者,编撰出版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其意义和价值非同一般。可以断言,这是一部经典的文学史著作,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学的构成上留下里程碑式的价值与影响,具有学术史意义的巨大贡献。也许,无论经过多少岁月的淘洗,人们在梳理这段久远而短暂的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时.都不能不提到这部书。

一 严家炎的治学与为人在现代文学界是有口皆碑的,几乎每一部论著都能为当下学术研究提供一个相当持久而热烈的话题,甚至带来学术史的改写。例如,20世纪60年代关于《创业史》的评价,80年代与唐弢一起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科书体系的建构,随后对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的开创性的梳理和命名,90年代初通过对金庸小说的解读,确认了通俗文学在文学史和学术史上的正宗地位等等。而难能可贵的是,通过多年的学术实践活动,他与前后几代学者一直坚守着“五四”新文化的方向和思想启蒙的立场,为现代文学界确立了一种冷静的学术评判尺度和高洁的学术品格,为“向后看”的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界提供了一种智者的清醒和理性的前瞻。也正是在这样一种学术研究和学者品格基础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价值和意义就不言自明了。资料的新发现、思想的原创性、结构的完整性、结论的正确性等都是这部书的卓越之处,足以支撑其成为一部文学史写作的经典文本。同时,本书所展示的文学史观和方法论,也必将促进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走向成熟。 在一个被人反复探讨而学术积累丰厚的领域里,要使自己的研究成为经典性的成果是极其困难的,而经典的文学史著作一定是立于学术高端而具有示范性意义的杰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学术史意义不仅在其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完整,更在于它通过实际考察和发掘,提出了许多对文学史的新的理解和文学史观的独家阐释,从而引起人们的讨论与反思——深刻的思想必然激发新的思想。 第一个引起人们关注和讨论的是现代文学史的边界问题。《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在内容和史料上的一大贡献,是对于晚清文学新的“现代性”个案的发现,并且将其视为现代文学大步前移的标志,这就是严家炎关于“现代文学”起点的

胡适《少年中国的人生观》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少年中国的人生观 胡适 现在中国有几种人生观都是我们该反对的。醉生梦死的无意识生活,固然不消说了。还有一些人,如静坐会的人,如坐禅学佛的人,他们都只是一班退缩懦夫,没有生活的胆子,不敢冒险,只求平安。而另外一种人虽不退缩,但为完全自己的私利起见,所以他们不惜利用他人,作他们自己的器具,不惜牺牲别人的人格和自己的人格,来满足自己的野心;到了紧要关头,不惜作伪,不惜作恶,不顾社会的公共幸福,以求达他们自己的目的。 一切习惯、风俗、制度的改良,都起于一点批评的眼光。个人的行为和社会的习俗,都最容易陷入机械的习惯,到了“机械的习惯”的时代,样样事都不知不觉的做去,全不理会何以要这样做,只晓得人家都这样做故我也这样做,这样的个人便成了无意识的两脚机器,这样的社会便成了无生气的守旧社会,我们如果发愿要造成少年的中国,必须随时随地都要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 我们须要认定这个世界是有很多危险的,是不太平的,是需要冒险的。世界的缺点很多,是要我们来补救的;世界的痛苦很多,是要我们来减少的;世界的危险很多,是要我们来冒险进取的。俗话说得好:“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我们要做一个人,岂可贪图自在;我们要想造一个“少年的中国”,岂可不冒险。这个世界是给我们活动的大舞台,我们既上了台,便应该老着面皮,拼着头皮,大着胆子,干将起来;那些缩进后台去静坐的人都是懦夫,那些袖着双手只会看戏的人,也都是懦夫。这个世界岂是给我们静坐旁观的?那些厌恶这个世界梦想超生到别的世界的人,更是懦夫,不用说了。 上条所说的冒险进取,并不是野心的,自私自利的。我们既认定这个世界是给我们活动的,又须认定人类的生活全是社会的生活,社会是有机的组织,全体影响个人,个人影响全体。社会的活动是互助的,你靠他帮忙,他靠你帮忙,我又靠你同他帮忙,你同他又靠我帮忙;你少说了一句话,我或者不是我现在的样子,我多尽了一分力,你或者也不是你现在这个样子,我和你多尽了一分力,或少做了一点事,社会的全体也许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这便是社会协进的观念。有这个观念,我们自然把人人都看作通力合作的伴侣,自然会尊重人人的人格了。有这个观念,我们自然觉得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和社会有关,自然不肯为社会造恶因,自然要努力为社会种善果,自然不致变成自私自利的野心投机家了。 少年的中国,中国的少年,不可不时时刻刻保存这些正确的人生观。 (本文为1919年3月22日胡适在少年中国学会筹备会上的演讲,原载于1919年《少年中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新文体:梁启超把自己流亡日本时期所写的政论文章称为“新文体”。这些文字具有空前的开拓创新精神、思想新颖。文字介于文言白话之间,纵笔所至不检束,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文法,然而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具有较强的感染鼓动力量。这种报章体语言是文言向现代白话的一种过渡,对五四新文学的语言产生较大影响。 2、文学研究会:五四时期的一个新文学社团。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主要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沈雁冰、蒋百里、孙伏园等人。《小说月报》为其重要发表园地,又创办《文学》旬刊、《诗》月刊。该社团倡导写实主义创作方法,把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作为表现对象,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作用。是当时规模最大、影响较广的一个新文学社团。 3、创造社:五四时期的新文学社团。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张资平等人。发表园地有《创造》周报、《创造季刊》和《创造日》。艺术上注意吸收西方当时流行的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创造社早期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强调表现作者内心的要求,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批判。该派强调作家的主体性、艺术的自觉性以及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是新文学第一个十年较有特色、较有影响的新文学社团。 4、语丝社:五四时期的新文学社团。1924年11 月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等人。创办《语丝》周刊。该社团重视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逐渐形成一种任意而谈、无所顾及、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在当时的文坛独树一帜。 5、新月社:1923年在北京成立。主要成员:闻一多、徐志摩、陈源(西滢)、梁实秋等(多为英美留学生)。他们在理论上强调艺术美的至高无上,提倡纯粹的艺术,形式上乐意戴着脚镣跳舞。其创作具有章法谨严,句式整齐,语言凝练,意象新颖,意境深邃的特点。该派既吸取祖国传统诗词的营养,又借鉴外国诗的技巧,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6、湖畔诗派: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代表诗人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他们诗歌合集为《湖畔》,以创作大胆清新的爱情诗闻名于二十年代的诗坛。 7、问题小说:问题小说在1919年--1923年间兴盛一时,它思考和表现的内容是有关人生的一般问题、人生理想、生活哲理。题材相当广泛,透露出五四时代特有的时代信息。代表作家有冰心、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有力地推动了五四时期启蒙运动的开展。(思想大于形象,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8、乡土文学(小说):20世纪20年代在周作人等人的提倡和鲁迅的文学实践影响下出现的一种文学创作潮流。它以小市镇或农村生活为题材,用现代价值观念表达对农村社会现象的批判性思考,反映了特定地域的风俗人情和地方色彩。代表作家有王鲁彦、王任淑、许杰、许钦文、蹇先艾等人。乡土文学对纠正此前问题小说概念化的弊病、实现新文学的民族化具有重要意义。 9、零余者:郁达夫在早期小说中塑造的一个缺乏存在的主体性和自为性的形象系列。“零余者”是一些无为的理想主义者,是多情的懦夫,他们在外国留过学,有一技之长,却求职无门,被挤到社会的边缘。他们袋里无钱,心头多恨,“生则于世无补,死亦与人无损”。由于封建科举制度把知识分子变成统治阶级的工具、奴才和玩物,所以,他们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小说中的主人公成为封建礼教与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作者通过对“零余者”形象系列的塑造,

胡适读书就是我的命

胡适读书就是我的命 说胡适是个“书呆子”,没有一丝一毫的贬意。毕竟,古往今来,爱读书的人数不胜数,而能像胡适那样读出那么大名气的少之又少。说他是个“书呆子”,只想说明他是个读书种子,爱读书,读了很多书。 胡适读的第一部书,据说是父亲胡传生前为他亲手编纂的四言韵文启蒙课本《学为人诗》。胡传虽然在胡适四岁时病逝,但对胡适有很大寄托,遗嘱里就要他“努力读书上进”。母亲冯顺弟很不起眼,却很有见识,尤其重视胡适的教育。受母亲督促,还在私塾的胡适就读了《原学》《律诗六钞》《小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书经》《易经》《礼记》等经典。胡适后来总结这段读书经历,说“我在那九年之中,竟把古文的文理弄通了”。可见,幼时的读书生活对胡适的一生影响甚大。 毫无疑问,胡适的读书天赋在他小时候就展现出来了。到他14岁离开家乡,外出求学,读书之多、之勤,就可想而知了。有人说,胡适后来的成功是天才加上努力的结果。这话不假。有天才而不能苦干不行;没有天才,光是苦干也不行;既没有天才,又不能苦干,那就更糟。于胡适而言,知道自己有天才可恃,却又唯恐被天才所误。所以,越焦虑,

就越努力;越努力,就越有为。日后成为学者、诗人、教授、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种种,委实不让人意外。 胡适读书之广,有目共睹。他曾为清华学生开列了一份“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说是“最低限度”,可里面的《三侠五义》《九命奇冤》等连国学大师梁启超也不曾见闻。他 对胡适说:“我便是没有读过这两部书的人,我虽自知学问 浅陋,但说连最低限度也没有,我不服。”而徐志摩见了书目,更是自叹不如:“十本书里有九本是我不认识它的…… 我是挺佩服胡先生的,关于别的事,我很听他的,但如其他要我照他定的书目用功,那就好比要我生吞铁弹了。” 东坡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 无竹令人俗。”胡适呢,可无肉,可无竹,但绝不能无书。 他信服的是宋代黄山谷所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 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胡适读书 有“三好”:一是好夜读;二是好在厕上、电车里读书;三 是好连贯式读书。他在美国时,一部袖珍本莎士比亚戏剧集就是在坐地下电车或上厕所时读完的。 胡适曾给一位年轻人写过一首互勉诗,很有意思。诗曰:“不做无益事,一日当三日;人活五十年,我活百五十。” 怎样才算“一日当三日”?怎么会是“人活五十他活百五十”?原来,胡适是连晚上睡觉的时间也要用来读书和做事。拿他自己的话说是:“晚上可爱。那是我最好的时间。我可以任

胡适《毕业赠言》全文

胡适《毕业赠言》全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诸位毕业同学: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去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疲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损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可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

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大纲

实变函数 (一学期课程,周学时4) 一.集合与点集 (20课时) 1.集合及其运算,集合列的极限,集合的直积。(3课时) 2.映射,满射,单射,双射,集合的对等,Bernstein定理*,基数,可列集及 其性质,连续基数,基数运算*,无最大基数定理。(5课时) 3.n维欧氏空间,点集的直径,矩体与球,邻域,距离,收敛,极限点,导集 及其性质,Bolzano-Weierstrass定理。(5课时) 4.闭集,开集,闭包,内点与内核,开集的构造*,Cantor闭集套定理,Lindelof 可数覆盖定理*,Heine-Borel有限覆盖定理,函数的连续性,紧集,Borel 集, F集,δG集,Cantor集。(5课时) σ 5.集合与集合的距离,点与集合的距离,连续函数延拓定理*。(2课时) 二.Lebesgue测度 (12课时) 1. 外测度定义,外测度性质(非负性、单调性、次可加性),距离外测度性质*, 外测度的平移不变性。(4课时) 2. 可测集与测度的定义,可测集的性质,关于递增可测集列及递减可测集列的 测度问题。(4课时) 3. 矩体是可测集,分别用开集、闭集、 F集,δG集来逼近可测集,集合的等 σ 测包,测度的平移不变性,不可测集的存在性*。(4课时) 三.可测函数 (10课时) 1. 可测函数的定义及等价刻画,可测函数的运算性质,简单函数逼近定理,函 数的支集。(4课时) 2. 几乎处处收敛与测度收敛的定义,Egoroff定理,Lebesgue定理,Riesz定 理。(4课时) 3. 可测函数与连续函数。(2课时)

四. Lebesgue 积分 (14课时) 1. 非负可测简单函数的积分,非负可测函数的积分,Leve定理,积分线性性质, 逐项积分定理,Fatou定理。(4课时) 2. 一般可测函数积分的定义与初等性质,积分的线性性质,积分的绝对连续性, 积分变量的平移变换,Lebesgue 控制收敛定理,逐项积分定理,积分号下求导数*。(4课时) 3. 连续函数逼近可积函数,积分的平均连续性*。(2课时) 3. 有界函数在区间上Riemann 可积的充分必要条件,Riemann 可积函数与 Lebesgue 可积函数的关系。(3课时) 4. Tonelli 定理*,Fubini 定理,积分的几何意义*,分布函数*。(3课时) 五. 微分与不定积分 (8课时) 1.单调函数的可微性*,Lebesgue 定理*,有界变差函数,Jordan 分解定理。 (4课时) 2.不定积分的微分,绝对连续函数,微积分基本定理。(4课时) 六.p L空间 (8课时) 1.p L空间的定义与基本性质,共轭指标,Holder 不等式,Minkowski 不等式。 (4课时) 2.p L是完备的距离空间*,p L收敛,p L空间的可分性*。(4课时) 教材或参考书: 1.周民强编:实变函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周性伟编:实变函数,科学出版社,2004 3.胡适耕编:实变函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曹广福编:实变函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 填空题:1.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 2.凌吉士是由作家丁玲创立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人物形象。华威先生是张天翼《华威先生》的人物形象。(2人均为左联作家)戴望舒《雨巷》(成名作),《望舒草》(作品集)。 3.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闻学社团是1921年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等12人。 4.创造社于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的成员郭沫若、张资本、郁达夫和成仿吾等人。 5.左联于1930年在上海成立,事先,冯乃超、沈端先(夏衍)、冯雪峰与鲁迅商谈,共同开过以“清算过去和确立目前文学运动底任务”统一了思想,后来,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 6.鲁迅思想:个性主义“图强”精神--“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受尼采思想影响);后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7.“乡土文学派”是在鲁迅的影响下成立的一个小说流派。 8..1921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沉沦》(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版的第一步短篇小说集。 9.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一九一八年五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狂人日记》,此后,《呐喊》和《彷徨》两个小说集的出版现实了现代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1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垦新诗处女地的是胡适,1920年他出版了新诗集《尝试集》但真意义上的第一本新诗集要算是郭沫若于1921年出版的《女神》。 11.(茅盾)沈雁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蚀》,原稿笔名为矛盾,后由叶圣陶改为茅盾,该著作包括三个系列中篇,分别是幻灭、动摇、追求。 12.茅盾的小说处女作是《蚀》,其是有三个系列中篇幻灭、动摇、追求所构成的,他最著名的两个短篇散文是《风景谈》《白杨礼赞》。{链接:爱情三部曲是《雾》,《雨》,《电》巴金;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巴金} 13.80年代寻根小说代表人物有韩少功《爸爸爸》,贾平凹,王安忆《小鲍庄》,阿城《棋王》等人。 14.七月诗派:以胡风主编的《七月》和《希望》等刊物为主要阵地的一个现实主义抒情诗派,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神”。 15.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描绘了的潘先生是一个带有浓厚小市民气味的卑锁形象,他苟且侥幸,表里不一。 16. 30年代戏剧曹禺《雷雨》,《日出》均为现实主义。40年代钱钟书《围城》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张爱玲主要作品有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金锁记》(可以称之为“女性情欲的研究”)和小说《传奇》与散文《流言》,有着现代都市小说特征。 17.红色经典:写解放战争的《红日》,《红岩》;写农民(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的《红旗谱》,《创业史》(梁三老汉,梁生宝)柳青;写(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青春之歌》。简称“三红”一创一歌。 17.建国后,对《武训传》,《红楼梦》,胡风有批判。 18.莫言的抗日故事《红高粱》主人公人物形象自尊自信坚韧不拔与表现中华民族血性性格。 名词解释:

主体论文学史观批判(一)

主体论文学史观批判(一) 【内容提要】 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为代表的主体论文学史观,是20世纪80年代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阐释范畴。主体论文学史观强调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整体性”,要求将“文学史从社会政治史的简单比附中独立出来”,主体论文学史观的这一诉求是针对革命文学史观而提出的,它是主体论文艺学在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内的具体化,也是新启蒙主义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进化论的历史观,以及隐含于这一范畴中的意识形态属性,导致主体论文学史现在90年代后走向衰落。【关键词】“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革命文学史观;主体论文学史观;主体论文艺学 本文所谓的主体论文学史观,是一种有特定历史内涵的文学史解释“范畴”。它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开始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是作为对工具论文学史观的反动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文学史解释范畴,其特点是淡化文学史研究中的政治性和工具性,转而强调文学发展本身的自足性、完整性,强调文学研究中的“文学意识”和“整体意识”的一种观念。主体论文学史观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逐渐衰落。 一、主体论文学史观的提出 主体论文学史观是针对“旧的”工具论文学史观而提出的。此种旧文学史观,在主体论文学史观的倡导者看来,就是将文学史研究政治意识形

态化,从而成为论证、宣传“革命”之合法性基础的革命文学史观。 革命文学史观的最大特征,是将“阶级冲突”作为理解、阐释文学活动和文学史的“元语言”,从而使文学话语成为政治话语的附庸。将文学话语政治化并不开始于革命文学史观,但只是在列宁提出“文学的党性原则”的要求后,从阶级的、党派的角度理解和规范文学活动才成为共产党执政国家(地区)关于文学性质理解的“基本原理”。虽然,在革命文学史观指导下的文学创作和批评活动也取得过巨大的成就,甚至出现过一些相当经典的文本,但是,因为忽略了文学“本身的属性”,即文学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的特殊性,所以,在产生它的历史语境逐渐消失之后,从它的批评者的角度看来,这一文学史观的产生就犯下了“历史性的错误”。 20世纪80年代对革命文学史观的逐步解构表现为三个前后相随的“重新认识”:首先是重新认识文学和阶级斗争的关系。从1979年4月《上海文学》发表评论员文章《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到10月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在第四次“文代会”上发表《祝词》,再到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社论提出以“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代替“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经过一系列缜密的理论准备,革命文学史观的核心理念,即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思想至少已经在政治上被否定。其次是重新认识文学和人道主义的关系。将人性、人道主义问题阶级化、政治化是革命文学史观的另一个理论基础。从1980年始,围绕着“人的异化”问题所展开的广泛讨论,最终从理论

梁实秋《胡适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下列题目。 胡适先生二三事 梁实秋 胡先生是安徽徽州绩溪县人,对于他的乡土念念不忘,他常告诉我们他的家乡的情形。徽州是个闭塞的地方。四面皆山,地瘠民贫,山地多种茶,每逢收茶季节茶商经由水路从金华到杭州到上海求售,所以上海的徽州人特多,号称徽帮,其势力一度不在宁帮之下。四马路一带就有好几家徽州馆子。 1928年至1929年间,有一天,胡先生特别高兴,请努生、光旦和我到一家徽州馆吃午饭。上海的徽州馆相当守旧,已经不能和新兴的广东馆、四川馆相比,但是胡先生要我们去尝尝他的家乡风味。 我们一进门,老板一眼望到胡先生,便从柜台后面站起来笑脸相迎,满口的徽州话,我们一点也听不懂。等我们扶着栏杆上楼的时候,老板对着后面厨房大吼一声。我们落座之后,胡先生问我们是否听懂了方才那一声大吼的意义。我们当然不懂,胡先生说:“他是在喊:‘绩溪老倌,多加油啊!’”原来绩溪是个穷地方,难得吃油大,多加油即是特别优待老乡之意。果然,那一餐的油不在少。有两个菜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一个是划水鱼,即红烧青鱼尾,鲜嫩无比,一个是生炒蝴蝶面,即什锦炒生面片,非常别致。缺点是味太咸,油太大。 徽州人聚族而居,胡先生常夸说,姓胡的、姓汪的、姓程的、姓吴的、姓叶的,大概都是徽州的。努生调侃地说:“胡先生,如果再扩大研究下去,我们可以说中华民族起源于徽州了。”相与拊掌大笑。 胡先生酒量不大,但很喜欢喝酒。有一次他的朋友结婚,请他证婚,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筵席只预备了两桌,礼毕入席,每桌备酒一壶,不到一巡而壶告罄。胡先生大呼添酒,侍者表示为难。主人连忙解释,说新娘是节酒会的会员。胡先生从怀里掏出现洋一元交付侍者,他说:“不干新朗新娘的事,这是我们几个朋友今天高兴,要再喝几杯。赶快拿酒来。”主人无可奈何,只好添酒。 事实上胡先生从不闹酒。二十年春,胡先生由沪赴平,道出青岛,我们请他到青岛大学演

教学大纲_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0233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 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3 适用对象:经济统计学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 毕业要求: 1.应用专业知识,解决数据分析问题 2.可以建立统计模型,获得有效结论 3.掌握统计软件及常用数据库工具的使用 4.关注国际统计应用的新进展 5.基于数据结论,提出决策咨询建议 6.具有不断学习的意识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基本理论为基础,教学的目的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就其实质来说是方法性的,但对于应用学科的学生来说,作为授课的目的,则是知识性的,故在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选择上来说,只能让学生了解那些体现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基本特征的思想内容,冗难的证明过程应尽量避免。本课程基本目标为:能理解、掌握Lebesgue测度和Lebesgue积分,赋范空间和Hilbert空间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本课程的难点在于学生初次涉及众多的抽象概念,并且论

证的部分很多,教学中应密切结合数学分析中学到的相对来说比较直观的内容讲解,并督促学生下工夫理解。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在理解数学分析思想及基本知识和线性代数的基本知识后将其拓展到实数域上,进而讨论集合,欧氏空间,Lebesgtle测度,Lebesgue 可测函数,Lebesgue积分,测度空间,测度空间上的可测函数和积分,L^p空间,L^2空间,卷积与Fourier变换,Hilbert空间理论,Hilbert空间上的有界线性算子,Banach空间,Banach空间上的有界线算子,Banach空间上的连续线性泛函、共轭空间与共轭算子,Banach空间的收敛性与紧致性。 其中要求同学们: 1. 理解和掌握集合间的关系和集与映射间的关系,了解度量空间的相关概念和Lebesgue可测集的有关内容和性质。 2. 了解可测函数的概念,构造,以及函数列的收敛性质。 3. 了解Lebesgue积分的概念,掌握收敛定理。 4. 理解赋范线性空间和内积空间的相关知识点。 5. 理解线性算子理论和有界线性泛函理论,了解三个基本定理。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进行课堂讲授,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探索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实践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以习题评析、实例讨论和应用研究为主,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 (四)学习要求 学生需要做好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做作业等学习环节,以掌握本课程所学内容。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包括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