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分析

关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分析

关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分析
关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分析

分类号编号

X X 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关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分析Analysis on China's food security

申请学位:

院系:

专业: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xxxx年xx月xx日

XX大学

关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分析

姓名:

导师:

xxxx年xx月xx日

XX大学

XX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院(系):XXXX学院

[摘要]

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生活保障,对近13亿中国人民来说更重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解决。中国用占不到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人口的增长,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等,导致土地面积下降,引起粮食安全问题。现阶段,以科学和技术为依托,成为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但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人口迅速膨胀,对粮食的需求将继续增长。此外,作为一种必然的战略不可缺少的资源,这要求所有的粮食不仅能满足目前国家需求,还能有足够的储备,以应付意外变故。因此,中国的食品,有许多潜在的安全因素,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和市场粮食价格上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还需要加大土地调控力度,确保稳定的粮食安全环境。

食品一直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金融安全被称为世界三大经济安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仍在蔓延,中国经济增速开始回调,也越来越国际市场对国内粮食供求和市场价格。作为一个国家,十三亿人口,中国的粮食安全状况更加突出、更重要。一旦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将是一个问题,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可能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世界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应高度重视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 粮食、粮食安全、粮食供求、面临挑战、政策建议

目录

一、粮食的地位和特性 (1)

(一)粮食是特殊商品 (1)

(二)粮食是公共物品 (1)

(三)粮食是综合型产品 (1)

(四)粮食产业是弱势产业 (1)

二、粮食安全的定义 (2)

(一)粮食安全定义的演变 (2)

(二)我国粮食安全定义 (2)

(三)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2)

三、中国粮食供求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2)

(一)我国粮食供求的现状 (2)

(二)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 (3)

1.粮食增速和需求增长不平衡凸显了供求矛盾 (3)

2.工程建设使耕地逐年减少,威胁粮食安全 (3)

3.水资源严重短缺,成为粮食生产的瓶颈 (3)

4.农村土地集约化程度低,国际竞争水平弱 (4)

5.粮食浪费惊人长此以往势必造成粮食危机 (4)

6.发达国家对国际贸易的垄断和对粮食的控制 (5)

四、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政策和建议 (5)

(一)基于国内,自力更生,增加粮食生产,控制人口适度增长 (5)

(二)建立耕地资源保护机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 (6)

(三)加强农业水利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7)

(四) 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加快农业集约化,提高农业生产率 (7)

(五)实施惩治浪费、激励节约的国家政策 (8)

(六)建设和完善粮食市场,做好国际合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9)

五、结束语 (10)

六、参考文献 (11)

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生活保障,对近13亿中国人民来说更重要。自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解决。中国用占不到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人口的增长,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等,导致土地面积下降,引起粮食安全问题。现阶段,以科学和技术为依托,成为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但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人口迅速膨胀,对粮食的需求将继续增长。此外,作为一种必然的战略不可缺少的资源,这要求所有的粮食不仅能满足目前国家需求,还能有足够的储备,以应付意外变故。因此,中国的食品,有许多潜在的安全因素,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和市场粮食价格上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还需要加大土地调控力度,确保稳定的粮食安全环境。

一、粮食的地位和特性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粮食性质和特点的了解不断加深。

(一)粮食是特殊商品

由于自然、人文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粮食供应和需求不平衡,生产多了就会导致谷贱伤农;生产少了粮食价格则会上涨,消费支出增加,不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粮食供给和需求需要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不能依靠货物价值的法律支配和调节。

(二)粮食是公共物品

粮食是国家资源,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的必需品,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宏观趋势的基础,也影响每个家庭的组织发展。如果不加以引导,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危机。只靠市场监管不能解决食品的供应和需求,国家要扶持粮食生产。

(三)粮食是综合型产品

粮食生产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密切相关,具有保障食品、原料供给,进行文化传承,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功能。食品安全影响国家安全、国土规划、环境保护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不能简单地用经济标准来衡量粮食产业。

(四)粮食产业是弱势产业

粮食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产物,既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又受到市场风险的影响。而且中国的农业基础设施弱,小规模的农业生产和管理,农民素质不高,粮食生产效益比较低。近年来,在农业政策有力地推动下,粮食生产效率稳步提高,但和经济作物相比,效益差距仍然较大。目前,农民种粮积极性仍然不高。因此,政府必须采取特殊政策对粮食生产长期支持。这也是世界上,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一个普遍的做法。

二、粮食安全的定义

(一)粮食安全定义的演变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的首次提出粮食安全的问题,我们已经划定了一个粮食安全概念: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不仅可以买得到,而且可以买得起他们需要的基本食品。

九十年代,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对粮食安全的概念提出了新的表述:在任何时间,任何人都能享受充足的粮食,过上健康的生活。

食品安全的内涵在不断发展,深化,由数量安全深化到质量安全,由国家粮食安全具体到家庭粮食安全,由营养安全扩展到可持续安全。但基本的粮食安全是确保所有的人都有权利,最起码的营养。

几经演变,最终粮食安全可以解释为:所有的人,在任何时间,都能获得足够的安全和营养的食物,包括供应、获取、利用和稳定等方面也没有风险。

(二)我国粮食安全定义

每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都有其特殊性。具体到各个国家,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粮食安全意义也不同。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很多,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它的食物结构也不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所有国家的人民,城乡居民需求结构发生改变。因此,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的需求在不同的阶段是不一样的。

根据中国的国情,中国粮食安全的定义应该是:确保国内粮食自我的充分性和适度的库存:确保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可以负担得起购买食品;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湿地,河流和湖泊的污染;减少使用农药和化肥,以确保食品安全;食品生产加工必须既能满足人体的健康需要营养要求,而且也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食品安全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三)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内和国外的粮食生产和消费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粮食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关系紧张,结构性矛盾突出,食品价格总体继续上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面对在国内和国外的粮食安全形势的新变化,重新认识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并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要求,以确保经济稳定和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国粮食供求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粮食供求的现状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民族的独立。在中国,农业处于基础地位,政府一直把“三农”特别是粮食生产作为重中之重的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政策,

以确保粮食的稳定增长。除了在三年困难时期,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造成的饥饿,我们已经实现了粮食自给。我们用不到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养活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这是世界的奇迹,是对人类的贡献,也是对人类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尊重。

(二)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

过去的表现是值得肯定的,但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安全面临新的挑战,新的问题不能被忽视,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粮食增速和需求增长不平衡凸显了供求矛盾

除了国家惠农政策,科技水平,劳动者素质和耕地面积等主观因素的影响,粮食生产还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生产增长缓慢。但是中国对粮食日益增长的需求,导致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升级,粮食价格上涨使人们的食品消费支出越来越大,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几十年来,人口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奶,鱼等副食消费猛增,谷物消费量有很大的提高。

2.工程建设使耕地逐年减少,威胁粮食安全

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就要进行城市化建设。国防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科技现代化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工程建设;城市化过程中,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城市绿化用地等都需要占用了大量肥的耕地;区域发展中人才和物资的流动,需要进行道路、机场和港口建设;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在城市的转移,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服务业还需要建设大量的休闲和娱乐设施等等。随着西部地区沙漠化的不断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又占用了大量的耕地。

导致耕地减少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量的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3.水资源严重短缺,成为粮食生产的瓶颈

中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制约粮食生产,二是水质性缺水,水体污染严重,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中国的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最贫水的国家之一,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和其他国家的差距是比较大的。中国人口占世界20%,耕地占9%,但水资源只占世界的6%。而且,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地表水严重减少,地下水过度开采,人均资源占有量呈现下降趋势。枯竭的地下水和灌溉井,造成了大量的土地已经被废弃,或变成一片荒地。近年来,在春季的西南地区和秋季的西北地区都遭受了严重的干旱,数千万人和数百万头牲畜饮水陷入困境,严重影响粮食生产。

虽然农业用水量多少与各国作物结构有关,但是我们应该发展节水农业技术,科学用水、节约用水。

河流和湖泊污染严重,影响粮食质量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饮食。中国大多数的河流和湖泊都受到严重污染,包括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一些水段不能甚至可以用于农业灌溉。中国的水污染,已经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用受污染的水灌溉农田,势必会生产出被污染的粮食,不能达到食品安全要求,不符合健康的饮食需求。现在的我们已经无法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不能在水中游泳和钓鱼,不能喝上干净的水。为了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牺牲环境,为了追求高产过量使用农药和化学肥料,土壤和水体污染,谷类食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影响人体健康。牺牲环境换取发展,我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水资源短缺,不仅威胁到农业生产,而且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因此,我国必须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生产更多的绿色谷物,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4.农村土地集约化程度低,国际竞争水平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与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相比,农业现代化要落后许多,这是中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点问题之一。落后的农业不能适应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成为重中之重。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解放农村地区的生产力,解决人民的温饱的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中国的农业基本是还保持着小农生产,除了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国营农场外,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还是采用使用传统家庭经营、粗放式的人工劳动经营模式,集约化程度低,竞争力弱。

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非常低,农产品价格低,农民收入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只能靠财政补贴优惠和减免税收的方法来调动积极性。

根据我国的农业生产,粮食生产发展的条件,必须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努力提高中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走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5.粮食浪费惊人长此以往势必造成粮食危机

改革开放使我们走上了富强独立的道路,为广大人民群众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刚刚远离饥饿的我们似乎很快就忘记了过去的艰苦岁月。

我们国家人口多,人均资源匮乏,虽然目前粮食供应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些年我们浪费粮食的数字非常惊人。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奢侈浪费已成为一种恶习。粮食浪费的群体,既有公款吃喝、不知道心疼的公职人员,也有爱面子、爱大操大办的普通百姓,还包括一些不事稼穑、不知道努力的学生。

“一粥一顿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时艰”,从粮食生产到我们直接食用的食物,这中间凝结了多少人的汗水和结晶啊,耗费了国家多少财力物力资源啊!我们的祖辈和父辈都经历过饥饿年代,对饥饿有一个难忘的痛苦回忆,我们应该节约粮食,

杜绝浪费。也许有些人会认为吃饭花的钱是我们自己的,所以剩多少扔多少是自己的事,别人管不着。我们花的的确是自己的钱,但是资源是社会的,是公共的,谁都没有理由浪费。

成由节俭败由奢,遏制浪费事关国家兴衰,事关党的事业,事关人民福祉。所以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杜绝浪费。

6.发达国家对国际贸易的垄断和对粮食的控制

发达国家对国际贸易的垄断和对粮食的控制会影响粮食安全。

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大批农业劳动者转移到城市,迫使农业走向集约化。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西方国家开始重视农业,增加技术投入,落实财政补贴,使农业真正成为一个保证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产业。他们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高,生产成本低,劳动生产率高,单位面积产量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非常强的,左右着世界粮食市场,极大地影响着世界粮食安全。

在发达国家,农业集约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管他们的政治目的是什么,我们不能否认,他们生产的食品确实是满足了很多的世界低收入缺粮国的基本需求。

有人曾说,如果你控制了必不可少的粮食,你就可以控制所有的人。如果发达国家依靠粮食生产优势,垄断世界粮食市场,那么粮食的状况将会更加紧张。

中国人口众多,因此,我们不能依靠国际市场来填补粮食缺口,如果对国际市场依赖过大,就会受制于人,面临很大的风险,所以我们必须要自力更生,必须立足于粮食的基本自给自足,寻找出路,突破世界格局,在粮食问题上不再受制于人,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独立提供基本的保障。

四、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政策和建议

目前,我国基本上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然而,国内粮食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全年粮食净进口。从结构性短缺到战略性短缺,粮食安全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为了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基于国内,自力更生,增加粮食生产,控制人口适度增长

立足国内,自力更生是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根本途径。立足国内解决中国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严重依赖粮食进口来解决问题,既不现实也不经济,更不可靠。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用占世界十分之一左右的耕地,养活占世界五分之一左右的人口,这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在世界粮食贸易中,中国进口大量粮食,势必挤压其他粮食进口国,带动价格上涨,影响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依靠粮食进口,必须受制于人,导致政治和经济的被动。

基于国内政策来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并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主要是因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和农业问题,并将其作为政治、经济战略问题,建立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应对机制:

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最低收购价,增加农业投资,支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生产者,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改造中低产田,确保旱涝保收,病虫害防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如果没有足够的商品粮基地,就没有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增加投资,加快发展,提高粮食产量。

增加粮食生产可以从许多领域着手,如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加大中低产田改造的投资,依靠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优良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土地复垦区,主要是扩大面积和提高单产量两个方面。扩大面积,主要是扩大谷物播种面积。它也有两个方面:首先,保持现有耕地面积,进行宏观调控,逐步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土地复垦,特别是充分利用好农业土地资源,水资源,扩大耕地面积。这样一来,中国的人均粮食占有达到标准线,实现粮食安全,有利于发展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

此外,在中国耕地的情况下,难以增加和收缩,如果人口增长过快,增加粮食不断增长的人口抵消,人均粮食产量难以提高,甚至降低。因此,如果你不控制人口增长,粮食问题,提高现有耕地单位面积产量。肥沃,易耕地,现在几乎被开垦耕地数量,其余已有限。此外,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城市扩张,住房和交通覆盖耕地面积仍在萎缩。如果你能控制人口数量,还要增加粮食生产,人类的食物供应将得到保证人体营养状况将得到改善。

(二)建立耕地资源保护机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要依法保护耕地,限制粮食耕地不断下降的趋势。耕地资源是粮食增产的基础。我们人多地少,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保护力度,严格控制违法用地,以确保总量动态平衡,国家粮食耕地16万亩仍高于警戒线。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条件,即使中国被称为地大物博,也不应该过多的占用农业用地,十年盲目的城市化和开发区建设、广泛的工业化导致耕地锐减。因此,为了确保耕地的土地供应和粮食生产,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城市化、工业化模式,综合治理开发区,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遏制耕地急剧减少的趋势。此外,低效利用土地是限制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需要进一步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加大产权保护力度,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进一步的实行耕地保护政策,以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进行基本农田复垦增加耕地资源,减缓总耕地资源的下降率,以稳定全国粮食种植面积。

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进一步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管理,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鼓励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提高规模效益,最全面自由化的提高农业生产力,挖掘出最有潜力的农业生产。

目前,中国的耕地资源及其保护状况不容乐观。耕地减少的因素有很多,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征用、土地规划、荒地开垦、各种灾害等。然而,在市场供求和比较效益影响下,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更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为了保障13亿人的粮食安全,需要保护现有耕地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积极拓展耕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中国的主要潜力在于西部地区的发展。

几十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已经有一个明显的效果,落后的西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过去几十年的落后,资源优势有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差距。西方许多农民仍然过着贫穷落后的生活,我国大多数在贫困线以下的农民都集中在西部地区。

我国的农业发展潜力在西部。为了实现粮食安全的目标,达到放心线,西部地区的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政策应该将投资重点从东部转移到西部地区,更多的引进人才,以加强西部地区大开发的领导,真正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基地。

(三)加强农业水利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当前的世界气候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频发,人类承担的后果是大自然的处罚。自然规律特别是气候状况对谷物生产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对自然灾害的防备如何将影响粮食产量。为此要提高各类灾害预警预报的准确性,采取强有力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损失,同时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尽快赶上发达国家水平。

关键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增强农村自我发展,改变目前极端不利的金融政策,为农业发展和保证农业投资提供优惠待遇,促进农业的外部资本流入,缓解农业发展资金短缺的补贴。

西部和中部占全国的比重远远低于耕地面积的比例,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东部和东北有效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比例的超过耕地面积的比例。西水资源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但只有十分之一的蓄水能力,这是因为缺乏投资,缺乏水库建设的水资源,排灌溉系统建设跟不上,沙漠和高原植被覆盖差,绝大多数的水丢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国家应注意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水利建设投资,把水利建设投资的重心从东部和东北转移到西部和中部,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贮水和排水灌溉能力,提高抗灾能力,旱涝保收,在西部和北部充分挖掘粮食生产的潜力,为中国的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根据集中突破的主要原则,继续专注于大河、大湖的治理,同时也普遍实施节水农业技术,农业循环用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安全的粮食品种,引导农民增加粮食生产的质量,以满足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增长的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加快农业集约化,提高农业生产率

在我国,农业处于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要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政策,鼓励农民种粮。耕地面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不能破坏草地畜牧业发展粮食生产,进行生态保护不能大幅度的退耕还林还草。因此,增加粮食产量是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途径。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摘要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土地有限是我国基本国情,吃饭问题在现阶段虽不是是么大问题,但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建设公路、桥梁、民房等造成土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还有人口的不断增多势必成为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隐患。依靠科学技术成为现阶段增加粮食产的一个重要方法。但对中国的国情来讲,人口急剧的膨胀对粮食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另外,粮食作为一种必需品,战略不可缺少的。这就要求粮食不仅能满足但前国民需要,更要有足够的储备,以应付各种意外变故。因此,中国粮食还存在很多潜在的安全因素,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及市场粮食物价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也有必要加大力度对土地等的调控。确保中国粮食在一个稳定的安全环境中。 关键词 粮食安全;认识误区;标本兼治 一、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实性及重要性 据1996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粮食白皮书预计,中国2000年的粮食需求量为5亿吨,然后总需求量每年平均增加500万吨,到2010年中国粮食总需求预计将达到亿吨。然而,1998-2003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下降,2003年产量才亿多吨。也就是说,从2000-2003年,中国主要靠释放库存和进口来弥补供应缺口。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方面,粮食涨价,提高保护价,进行粮食直补;另一方面,免除了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农业税,又宣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消息。接下来政府的运作空间已经很小,农业税已免除,粮价不可能再涨很多,粮补必须考虑到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但城乡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城市化、工业化还将进一步蚕食优质土地,导致土地、资本、劳动力从农业的净流出,使粮食产量很难增加甚至可能下降。然而,中国人口依然在刚性增加,人均消费也在提高,需求总量必然进一步增加,这必然导致更大的供需缺口,近期粮食市场的涨价可能就是对此预期的反应。? 作为一种必需品,粮食和其他的商品不一样,是一种战略物资,不可或缺,粮食安全问题关涉到国计民生,国家的稳定,民族的独立。因此,我们不可能依靠国际市场来填补中国的粮食缺口,国际市场也不可能解决13亿中国人的粮食问题。我们必须立足于粮食的基本自给自足,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独立有一个基本的保障。 二、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长期性 1.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导致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减少,这必然导致农业的总体生产能力下降,产量难以提高

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五年来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 摘要: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也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物质,因此,粮食问题一直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大国来说,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粮食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一定的时空间隔,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这些关系,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粮食宏观调控的任务,是政府不可回避而且必须承担的任务。 关键词:中国;粮食安全;综合生产;能力;储备 一、粮食安全的涵义 粮食既是一般性消费品也是一种特殊商品,粮食的基础性决定了维护粮食安全对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金融安全被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 20世纪70年代中期,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概念。即“保障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的足够粮食。”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又确定了新的定义,即“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粮食”。[1]

但是人们往往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以及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赋予“粮食安全”不同的内涵。几经演变,现在的表述是“所有人在任何人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2]以看出,粮食安全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保障粮食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二是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三是保障人们的购买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粮食安全要求大力发展农业,保障国民购买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粮食供给基本上结束了短缺状态。有资料显示,中国粮食安全整体水平仅次与加拿大、法国、美国与澳大利亚四个国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 (一)中国的粮食生产安全 从全国上来说,城乡居民的温饱问题到1983年总体上已经基本解决。此后26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先后登上四亿吨和五亿吨水平,粮食自给率连续10年保持在90.5%以上,粮食储备

中国粮食安全报告

中国粮食安全报告 11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同比增长2.1%。从2004年算起,这已是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增加的第十个年头。 增产数字背后,“丰年缺粮”的现实却鲜被提及:同样在过去的十年中,除2008年、2009年两年间产稍大于需,其余年份中国的粮食状况均是产不足需,且缺口日益增大。虽官方多年来一直仍将95%的粮食自给率作为目标,但到2012年底,这一数字已跌破90%。 造成目标与现实差距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一直将大豆纳入粮食统计口径。在进口大豆已占据国内市场大半壁江山的前提下,自给率因此被拉低近10个百分点。但除此之外,因中国三大主粮作物净进口的常态化趋势已经出现,其所带来的影响也正在日益显现。 就具体数据来看,三大主粮去年净进口总数为1900万吨左右,今年前七个月的总数也已达1143.9万吨。不仅如此,继玉米在2011年进入“全面进口元年”后,中国亦有望于今年超越埃及,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按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进口总量将达650万吨。 主粮进口常态化的表面原因,是内外粮食价差日

益缩小。但在国内粮食生产规模化短期内难以全面完成,耕地及多重资源型因素日益短缺等多重原因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量提升空间日益收窄前提下,这一局面在短期甚至长期内可能均会处于“不可逆”状态。 在中国大豆及主粮的进口来源国集中程度甚至超过石油的现状之下,如何维持其自身粮食安全,如何重构其单纯以自给率为核心的安全观,急迫性正在日益加剧。 事实上,维持进出口平衡还仅是中国粮食安全整体平衡的标准之一。除此之外,这一框架还应包含(总需求和总供给)总量平衡、(粮食和非粮作物)结构平衡、(粮食产区和销区)区域平衡、(产量和销量)产销平衡四个方面。 受制于人口众多、地域范围广阔,中国要基本实现这五个平衡并不容易。就国内条件而言,它将面临“脆弱、强制、紧张”三重制约。即保障的资源条件贫乏、政府强力主导下经济社会要素投入大、保障所有人口的食物及粮食安全的能力不宽裕。 因此,如何借助海外资源,已成为中国维护自身粮食安全不得不研究的新课题。但在此领域内,就目前的表现来看,体量庞大的中国还只能算是一个“迟

粮食安全论文-我国粮食安全的隐忧及对策思考

粮食安全论文- 我国粮食安全的隐忧及对策思考 摘要: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粮食安全尤为重要。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饥饿与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的粮食安全也面临许多隐忧。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积极务实的对策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 关键词:粮食安全;重要性;隐忧;对策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对于国家来说,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世界来说,粮食安全是实现和谐世界的保证。据悉,全球饥饿人口在2009年首次突破了10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6,粮食安全问题十分紧迫。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国家而言,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 一、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特殊重要性 所谓粮食安全,是指在保证国家遭遇各种灾害和战事时有足够应对储备的前提下,在使国家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国家具有持续保障所有国民能及时买得到、买得起、价格基本平稳的符合国民习俗要求的、符合食品安全的、符合国民健康营养标准所需要的粮食。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对粮食安全作出进一步表述,即“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2009年11月18日,为期3天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在罗马落下帷幕。此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干事迪乌夫以绝食的方式希望引起世界对全球日益增加的饥饿人口的 注意,据FAO的报告指出,截至去年,全球饥饿人口已达10.2亿人,其中全球有29个贫困国家面临着严重的饥荒,这种情况反映出目前脆弱的粮食安全系统,也促使我们必须从在一个相当高的立足点上,充分认识粮食安全问题的特殊重要性。 1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在人类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农业就已经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农业生产的直接成果就是粮食,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没有粮食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更不会有人类的现代文明。发展粮食生产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二者相辅相成,紧密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以粮食生产为主要目的的农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要避免过几年又进口上千万吨粮食的局面,如果那样,将会影响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工业发展所用的原料来自粮食生产,作为农业产品的粮食又是所有产业发展的劳动力维持生存的直接、间接物质基础,因此,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2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粮食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农业是安定天下的产业。农业能否稳定发展,能否提供与人们生活水准逐渐提高这一基本趋势相适应的农、副产品,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定。如果不能提供粮食和必需的食品,那么,人民的生活就不会安定,生产就不能发展,国家将失去自立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粮食在国家安全上居于基础性地位。所以,粮食问题是安全问题,而非经济问题。中国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国,也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从国家安全战略角度看,我国人口众多、农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加强粮食部门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的调研报告.doc

加强粮食部门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粮食安全 的调研报告 安全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事关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工伤保险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深入开展了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了安全生产宣传培训工作,严格了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追究等等。但是,目前粮食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形势与小康社会的目标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粮食部门的安全工作,除了安全目标管理的粮油保管、生产经营、机器设备、化学药品管理、防火防盗等安全责任事故管理外,最重要、最核心的是要加强××部门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粮食安全。 一、加强粮食部门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的紧迫性 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无粮不稳是历史经验证明了的客观事实。粮食经营、粮食流通、在保障粮食安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县的粮食产量平稳丰产。 目前,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购销加工企业发挥着××县粮食安全的主渠道作用,但近十多年来国家有关方面在地方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资金投入,省、市、县也没有相应的建设资金,导致粮油仓储设施建设落后,粮油加工逐年萎缩,批发市场散乱,现代物流发展缓慢。从现状看,粮食产量的逐年增加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一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影响国家以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这一政策的落实,势必造成农民卖粮难问题的再现,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影响我县的粮食安全。 从全县的粮食产量、商品粮数量和统计储备量总体看似乎是能保障粮食安全,但实际并非如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甚至包括各级政府更多注重的是粮食流通产生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其应急功能,导致市、县级的粮油储备静态规模小,粮油库分布格局不合理,不能适应应急需求。以我县近两年的稻谷产量看,每年产量9000万公斤左右,可加工大米6000多万公斤。以全县63万人计算,人均每年可用的主要口粮大米只有100公斤左右。如果省外大米一但不能进入我县,就会使我县的主要口粮大米需求造成紧张。在自然灾害增多和国际、国内粮油价格波动频繁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应该从满足应急需求的角度出发对粮食储备基础

论文《浅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课程名称:粮食经济问题 论文题目:浅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专业班级:经贸0708 学生姓名: 学号: 授课教师:马强 学期:2008——2009——1

浅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起源,主要有自然因素和制度政策因素。然后本文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长期性和客观性,由于我国农业比较效益低下,粮食的需求成刚性增长,以及从国外进口有较大风险,导致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长期性。最后,本文讨论了针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有关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实行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的生产效率;)实行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的生产效率;坚持和完善粮食储备体系,调整粮食储备的结构和规模;)建立粮食预警报系统,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粮食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健全和创新科技支撑体系,依靠科技创新来加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等。本文逻辑较严密,提出的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较全面。 关键词:粮食安全对策中国粮食生产 一.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起源 有专家指出,未来我国粮食增长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科研体制不顺和科研投入不足,以及其它制度因素和政策环境因素。 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的耕地以年均约20万公顷的速度递减,人均耕地已从1978年的约0.15公顷下降到1999年的0.1公顷左右。同时,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水旱灾害趋于加重。在过去的3年中,国内耕地净减少了1300万亩。据一些学者预测,从“九五”期间到2010年,我国耕地预计将减少400万公顷左右,到2030年预计将减少600万公顷。因此,未来时期耕地减少将会是制约粮食生产的最基础的因素。 我国人均拥有的水资源量为2300立方米,在世界上排在第121位,被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平衡,约一半的国土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20%,干旱缺水成了这些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粮食生产最为严重的瓶颈。从长远看,水资源对粮食生产的制约作用完全有可能超过耕地资源。有关专家建议,要保证粮食持续稳定的增长,就必须不断增加水利投资,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由于政府对农业科研投入的减少,以及农业科研体制的错位,导致了农业科研人员积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21817427.html,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作者:袁国洲 来源:《中国经贸》2009年第05期 中国连续五年的粮食大丰收,似乎让人们淡忘了中国粮食安全中存在的生产和消费结构不合理、库存过多、库存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今天,当我们面对波涛汹涌的全球金融海啸时,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高度重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首先,中国自身粮食生产结构不合理,个别品种深受外商控制,严重威胁到了中国的粮食安全。最近几年中国的大米,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基本上能做到生产与需求的平衡,尤其是小麦和玉米除满足需求外还略有富裕。然而大豆却严重供不应求,高度依赖国际市场。2007年中国进口的大豆和豆油折合大豆4493万吨,2008年更是高达5284万吨。而中国产大豆这两年每年只有1500~1600万吨,大豆的对外依存度竟高达70%~80%。以ADM、邦 基、嘉吉、路易达孚(简称A、B、C、D公司)为代表的跨国粮商,控制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牢牢控制了大豆的国际定价权,严重威胁了中国豆农和压榨企业的生存,威胁到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目前中国80%的大豆压榨能力和70%的油脂加工厂已被外商控制,实际上中国的结构性粮食危机已经爆发,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其次,中国粮食库存过多、库存结构不合理。历史上饱受饥荒煎熬的中华民族,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把粮食作为战略物质进行大量储备,粮食库存基本上保持在全年消费量的35%~38%,远远高于国际上17%~18%的粮食安全线,更是数倍于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8%的库存水平(印度人口比中国少不多,但每年的粮食生产只有中国的一半左右,8%的粮食库存也没有发生过大的饥荒)。另外,目前的粮食库存品种严重不平衡,小麦。玉米库存过多,大米及油脂、油料较少。从地区分布看,产区库存压力过大,销区严重不足导致粮食价格波动太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再者,中国粮食消费结构不合理,加工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中国粮食消费中原粮和初加工品占总产量的80%~90%,深加工制成品仅占总产量2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深加工制成品则占到总产量的90%以上。中国的大米加工基本上是个脱稻壳取大米的初加工过程, 而美国和日本已把生物技术、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技术、超微技术运用于稻米加工,不仅生产出具有高营养和生理功能的发芽糙米、米胚芽健康食品和各种米制品,更生产出了高纯度的米淀粉、抗性淀粉、多孔淀粉,淀粉基新脂肪替代物等新用途产品,就连米糠、稻壳都制成了米糠营养素和营养纤维,米糠多糖、脂肪酶抑制剂、稻壳白炭黑、活性炭及其他日化产品,使其附加值提高5~10倍。玉米更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有工业黄金之称,发达国家的玉米深加工产品多达2000~3000种,广泛应用在食品、化工、医药、纺织、造纸等工业领域,而中国的玉米大都被用于饲料。小麦加工中发达国家的面粉厂能生产几百种专用粉,小麦出粉率能达到80%左右,而中国大多数面粉厂只能生产少数几种通用粉,小麦出粉率大多在70%左右。

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心得体会五篇

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心得体会五篇 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心得体会1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地球资源逐日减少。 我们先说说节约用水吧。如果现在不节约用水,地球上的 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是啊,地球上虽然有很多江海,可是,都不能直接饮用,只有小部分的一些淡水,才能饮用,所 以我们要珍惜地球给的这些淡水,绝对不能浪费。现在地球妈 妈中的水已经日益减少了。大家是不是都在想用什么样的诀窍 节约用水呢?这里我教给大家一些节水的小常识。一、洗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二、洗衣服的脏水可以冲厕所,干净的水可以 用来拖地。三、不要将喷头的水自始至终地开着。四、清洗蔬 菜时,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进行清洗,尽量放入到盛水容器中,并调整清洗顺序。 节约用电。省一分钟电,多一分钟电。受多种因素影响, 目前全国多省电煤库存告急,电力供应趋紧。为维护国民经济 正常运行,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家强力号召节约用电。节电小 窍门:一、合理使用灯光照明。自然光线充足时,尽量不开灯;人员较少时,尽量少开灯。努力做到人走灯灭,杜绝长明灯现象。二、合理使用空调、电扇。使用空调时,应关闭门窗,自 觉将温度设定在26℃以上。限电期间自觉按要求关闭空调。避 免无人时空调、电扇空转。尽量开窗使用自然风降温。三、计

算机、饮水机、电视机、热水器等耗电设备不用时要随时切断 电源,减少待机耗电。四、大型、高耗电设备的使用要尽量避 开用电高峰,限电期间自觉停运。五、积极推广使用节能灯具、节能电器、节能设备。 节约粮食。在学校食堂里,你是否扔过只吃了几口的包子?你又是否倒过只吃了几口的饭菜?每天看到食堂里满桶的剩饭你是否有所震撼与心痛?在学校食堂里,你是否扔过只吃了几口的包子?你又是否倒过只吃了几口的饭菜?每天看到食堂里满桶的 剩饭你是否有所震撼与心痛?在我们扔掉粮食的时候,不仅扔掉了农民伯伯赋予汗水和心血的粒粒真情,更是灾区人民一份朴 实而热切的渴望,是中国未来一份微小却珍贵的资源!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往上数几辈,咱都是农民的儿子、孙子┉┉对此,我提出倡议:一、打饭要适量,吃多少打多少,做到不随 便剩饭剩菜。二、不偏食,不挑食。三、积极监督身边的同学 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的现象。四、吃饭时不说话,不把饭菜 掉在饭桌或地上。五、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成宣 传浪费粮食的可怕后果。同学们,让我们节约每一滴水,每一 度电,每一粒粮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心得体会2 有的同学家庭条件好,很是挑食,吃了几口饭就倒掉了, 说这饭菜是自己不喜欢吃的!有的同学着急去玩,盛饭和汤的时候,走路慌张就把饭汤洒在地上!有的同学一边吃一边打闹,互

论文《浅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论文《浅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课程名称:粮食经济问题 论文题目:浅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专业班级:经贸0708 学生姓名: 学号: 授课教师:马强 学期:2008——2009——1

战,主要来自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科研体制不顺和科研投入不足,以及其它制度因素和政策环境因素。 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的耕地以年均约20万公顷的速度递减,人均耕地已从1978年的约0.15公顷下降到1999年的0.1公顷左右。同时,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水旱灾害趋于加重。在过去的3年中,国内耕地净减少了1300万亩。据一些学者预测,从“九五”期间到2010年,我国耕地预计将减少400万公顷左右,到2030年预计将减少600万公顷。因此,未来时期耕地减少将会是制约粮食生产的最基础的因素。 我国人均拥有的水资源量为2300立方米,在世界上排在第121位,被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平衡,约一半的国土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20%,干旱缺水成了这些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粮食生产最为严重的瓶颈。从长远看,水资源对粮食生产的制约作用完全有可能超过耕地资源。有关专家建议,要保证粮食持续稳定的增长,就必须不断增加水利投

资,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由于政府对农业科研投入的减少,以及农业科研体制的错位,导致了农业科研人员积极性下降。一项调查显示,有高达40%的育种专家认为,我国的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总体上是不成功的。与此同时,农业科研成果扩散机制也问题丛生。由于经费严重短缺和组织体系支离破碎,特别是直接联系农户的基层推广组织的明显衰弱,使得大量的科研成果难以被农业生产采用。这方面的制约,将是决定未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性因素。 政府不断尝试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但是每次改革的主要动机都是要减少政府财政负担,在政策理念上,对财政负担与农民收入关系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没有充分认识到政府对粮食生产者的财政支持乃是正当的支出,故不能形成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机制。 由于生态目标的重要性不断上升,一部分已经垦殖的土地需要退耕还林还牧,所以增产只能依靠单产水平的提高。目前,全国共有大于2

粮食安全状况及未来趋势预测

粮食安全状况及未来趋 势预测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中国粮食安全状况及未来趋势预测 我国目前出现粮食危机吗? 今年我国的夏粮生产扭转了自2000年以来连续4年减产的局面。据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对全国小麦种植面积、长势、土壤墒情和单产进行的多次监测和估算,利用野外样方调查资料进行了实地验证,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 由于国内粮食库存一直被视为机密,因此对目前粮食安全状况的估计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当前中国粮食库存实际水平的判断。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2003年年底的粮食工作会议中表示:“我国粮食供求形势是好的,当年产量加上现有库存仍然是供大于求的格局,市场供给是有保证的。” 国际通行的粮食安全储备的最低量是3个月的国民粮食消费量。世界粮农组织规定的粮食储备安全线是:谷物库存必须达到消费量的17%一18%,其中周转储备占12%,后备储备占5%-6%。再结合历史经验数据和我国具体国情,我国的粮食库存在1.25亿吨左右比较合适。2002年3月时我国粮食库存为2.65亿吨。2002年和2003年的供需缺口为0.7亿吨,出口粮食3700万吨,现在的国家粮食库存应为1.58亿吨,比正常库存多出3300万吨。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粮食需求应该和前两年相差不多,即保持在4.8亿一4.9亿吨左右。今年夏粮的丰收,使得4.55亿吨的产量目标有望实现,粮食缺口应在2500万一3500万吨左右。在保证我国有1.25亿吨的正常库存的前提下,今年还可以花去3300万吨用于弥补粮食的供需缺口,粮食安全和国民的正常生活是有保障的。 粮食的进口依存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一般而言,粮食进口依存度小于等于5%表明达到了足够高的粮食安全水平,小于等于10%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进口依存度出现不断变

粮食安全若干问题调研报告标准范本_1

报告编号:LX-FS-A99572 粮食安全若干问题调研报告标准范 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粮食安全若干问题调研报告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xx市粮食生产的历史比较 xx市是xx粮食主产区,全市12个县(市、区)有9个商品粮基地县,粮食生产是xx农业生产非常重要的内容。 xx市耕地面积 xx市耕地面积1985年为252.46万亩,1994年为245.37万亩,减少7.09万亩,年均减少0.788万亩。1995年、1996年两年土地普查分别为272.37万亩和278.32万亩,分别比1994年多27.0万亩和32.95万亩。XX年为245.98万亩,比

1996年减少32.34万亩,平均每年减少3.59万亩,耕地减少速度显著加快。如扣减1996年耕地普查面积比1994年增加的32.95万亩,XX年耕地面积为213.03万亩,比1985年减少39.43万亩,减幅15.62%。 xx市粮食播种面积 1985年XX年,xx市粮食播种面积22年年均379.06万亩,最多为1998年的413.48万亩,比年均面积增34.42万亩,增幅11.20%;最少为XX年的342.11万亩,比年均面积减36.95万亩,减幅9.95%;最高年与最低年比较,相差71.37万亩,差幅20.83%。 水稻播种面积。1985年至XX年,xx市水稻播种面积22年年均305.38万亩,最多为1990年的353.70万亩,比年均面积多48.32万亩,增幅

关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论文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节粮爱粮的论文 所在班级 姓名 学号 起止时间 会计电算化专业特制 2013年3月

关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论文 对我们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粮食安全尤为重要。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饥饿与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的粮食安全也面临许多隐忧。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积极务实的对策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对于国家来说,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世界来说,粮食安全是实现和谐世界的保证。据悉,全球饥饿人口在2009年首次突破了10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6,粮食安全问题十分紧迫。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国家而言,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这就更要让我们居安思危的紧迫感. 居安思危,唤起人们增强粮食安全的意识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80%的中国人民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人均粮食仅为210公斤。在粮食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我国政府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头等大事,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组织粮食合理分配和流通。到1984年,扭转了长期粮食短缺局面,人均粮食达到390公斤,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1996年以后,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四年大丰收。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粮食供求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这一时期的粮食安全质量进一步提高,由数量上的满足,向品种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发展,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56.7%和67.7%,下降到2002年的37.7%和46.2%,基本达到了小康要求。 立足国内,是由我国国情、粮情和粮食商品特殊性决定的。依靠大量进口粮食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既不现实,又不经济,更不可靠。具体地说:其一,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又是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大国,占世界9%左右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0%左右的人口,这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其二,世界粮食贸易量有限,每年只有2.3亿吨左右,如果中国大量进口粮食,势必挤占其他粮食进口国家的份额,势必带动粮价上涨,影响我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其三,依靠进口粮食必然受制于人,造成政治经济上的被动。其四,增产粮食,是主产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限制国内粮食生产,大量进口粮食,势必导致农民收入减少,这个问题历史教训很深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实施“节约粮食”工程,积极开发“无形粮田” 节约粮食,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这些年来,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以及粮食的比价不合理,节约粮食的社会风气日渐淡薄,不爱惜粮食和浪费粮食现象处处可见。据有关专家调查测算,我国每年损失浪费粮食几百亿公斤,令人触目惊心。据原内贸部对22个省574个县1400多处的调查,粮食产后综合损失率18.1%,约826亿公斤,其中有些是难以避免的,有些则可以减少或挽回一部分。如果能从浪费的粮食中挽回20%,一年即可增收165亿公斤,相当于全国一年增产的粮食,是不动一锄一镰的大丰收。为此,

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武秋萍 粮食是经济的命脉,俗话说“家里有粮,心中不慌”,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对食物的需求之后,才能从事其他各项活动,因而粮食安全是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的大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关系到国家的安定、政权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2005年以来在一系列惠农政策支持下,粮食生产实现连年增长,粮食供求形势明显改善。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同时,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发展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一、我国粮食生产总体情况: 2009年我国粮食连续6年增产,产量再创新高,全国粮食总产量53082万吨,比上年增加211万吨,增长0.4%,但是粮食单产因严重自然灾害下降。2009年全国粮食亩产324.8公斤,比上年下降1.6%,这是粮食单产近6年来首次下降,粮食生长期间自然灾害特别是旱灾较重,而且旱灾主要发生在粮食主产区、发生在作物生长关键期,对全国粮食单产影响较大。据民政部门统计,2009年全国农作物旱灾受灾面积达2926万公顷,比08年增加1712万公顷,增长1倍多。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粮食单产皆下降10%以上。从主要粮食品种单产看,水稻单产持平略增,小麦和玉米

受严重春旱和伏旱影响,单产下降,玉米单产下降5%以上。09年国内玉米产量为1.63亿吨,减产了290万吨。受此影响,10年从2月初以来,玉米价格一直维持着稳步上扬的走势,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玉米期货主力合约从2月初的1850元/吨左右单边上行,一度最高达到了1984元/吨,涨幅达到7%。尽管我国粮食从总量上目前尚能满足国内需求,但是还存在结构性的短缺,我国一直是传统的小麦进口国,每年需进口大豆200亿斤,稻谷约300亿斤。介休全市收获面积41万亩左右,平均亩产225公斤,比全国平均亩产少100公斤左右。小麦常年亩产200公斤,玉米常年亩产280公斤,单产水平偏低,总体形势不太乐观。 二、粮食生产过程中的制约性因素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人口不断增加、水土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频繁向粮食生产提出了严峻挑战 1、耕地资源减少: 目前,中国的耕地资源及其保护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推进时期,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要占去大量的土地。近几年由于城市化建设减少了耕地1亿多亩。我国肥沃而便于耕种的土地,现在差不多都已开垦。剩下的可耕地数量已不多。不仅如此,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城市扩建,房屋和交通占地等原因,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之令狐文艳创作

第二章近年来中国粮食安全的背景分析 令狐文艳 2.1 总述 改革开放尤其是入世以来,中国粮食的安全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粮食危机正成为全球性的热点话题,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安全。在新的形势下,要制定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政策,从而实现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目标,首先就必须对现阶段中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对中国粮食安全的状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考察和把握。 目前,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农村劳动力呈现老龄化特点,由此带来的粮食增产是“结构性”增长,在主粮产量和播种面积不断增加的同时,辅粮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若把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等农产品的进口量考虑进来,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实在不容乐观。 2.2近年来中国粮食安全的国际背景分析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粮食政策一方面会影响世界粮食状况与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又会受到世界粮食状况与发展趋势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这种双边影响作用更为突出。因此,要研究新世纪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就必须了解世界粮食安全状况。

2.2.1世界粮食安全的基本状况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农业科技的进步,以及各国政府对农业的重视,世界农业迅速发展,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成效比较显著。这可以从世界土地利用情况、世界主要粮食作物收获面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世界人均谷物消费量、世界人均能量供应水平等情况反映出来。 表2.1 1993-2002年世界土地利用情况 (单位:公顷) 表2.2 1993-2004年世界主要粮食作物收获面积(单位:千公顷)

粮食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粮食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篇一:县粮食局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县粮食局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今年来,我局安全生产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指导下,根据市粮食局《转发省粮食局转发关于印发广东省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方案的通知》以及各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精神,加强领导,设立机构,召开会议,认真部署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各单位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出发,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坚持执行《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等,认真落实责任制,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问题认真整改。现将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如下: 一、设立机构,认真部署。我局领导对这次安全生产工作十分重视,召开专门会议,认真学习国家粮食局、省、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研究、精密部署,成立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

导,认真部署安全工作,排查安全隐患问题。 二、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检查不走过场。我局认真落实责任,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管理,我局与县政府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我局又与属下单位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又与属下四个分公司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制,制订了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各分公司所辖的仓库、宿舍和各地段,都明确了责任人。各项消防器 材都列了堆放位置图,同时对消防器材的有效性进行定期检查,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检查中,由局领导带队的检查组,按照文件通知内容,各单位在检查中不走过场,健全完善了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首位。 三、认真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的认识。我局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方式,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如采取公开信发给辖区内的每户家属,进行宣传、告示,并在危墙设立多处警示牌,取得较好的效果;以张贴大、小标语及大、小警示牌,进行安全生产宣传;可塘分公司采取开座谈会的方法,对辖区内的家属进行安全生产的宣传,使大家增强安全生产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浅谈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浅谈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民以食为天”,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围绕这一问题,大量的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政府也采取了各种措施以保障粮食安全。 一、学者的观点与政府措施 理论界有关粮食安全的观点,当前主要有两种:其一,我国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这些学者认为,我国粮食生产在近几年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但这是正常的产量调整,并且即使在城市建设还需要大量征用农田的情况下,通过粮食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能够避免粮食短缺;其二,我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潜在粮食安全问题。在美国学者布朗发表了《谁来养活中国?》一书后,这一观点在中国理论界里开始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同。他们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耕地面积不可避免地大量的减少,而农民为追求现金收入增加所进行种植结构调整,以及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而进行的退耕还林政策都占用了大量的粮田,而我国的土地的生产率已达到极限,人口数量还在继续增加,粮食安全问题不可避免地会成为二十一世纪我国所要面对的严重问题。 我国政府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粮食保护价收购、粮食直补等,这些措施对我国的粮食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相当的程度上保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二、笔者的观点 笔者认为,从历史和目前的粮食生产情况来看,我国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但其潜在危险却不容忽视。 (一)粮食产量稳定。自1995年以来,我国的粮食产量大部分年份一直稳定在4500亿公斤以上,只有2003年为4300亿公斤,人均大约为330公斤。即使以2003年的产量和目前的人口来看粮食安全问题,和人均400公斤的粮食安全标准相差70公斤,比例仅为17%;和人均385公斤的标准计算相差55公斤,比例仅为12%,而2003年的谷物进口量仅为208万吨,仅占我国的粮食总产量的4.8%,仍未超过5%的临界线,并且我国的人均日营养摄入量超过安全标准(热量2600大卡、蛋白质72克、脂肪72克)。该情况表明,在我国粮食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探讨 一、居安思危,唤起人们增强粮食安全的意识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80%的中国人民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人均粮食仅为210公斤。在粮食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我国政府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头等大事,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组织粮食合理分配和流通。到1984年,扭转了长期粮食短缺局面,人均粮食达到390公斤,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1996年以后,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四年大丰收。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粮食供求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这一时期的粮食安全质量进一步提高,由数量上的满足,向品种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发展,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56.7%和67.7%,下降到2002年的37.7%和46.2%,基本达到了小康要求。 但在粮食供求稳定的形势下,也一度出现“粮食多了”的杂音,动摇了粮食基础地位,淡薄了粮食安全意识。在粮食连续丰收的大背景下,我们更要居安思危,正视影响粮食安全的潜在因素。其一,粮食种植面积减少。2000年至2003年的四年中,全国共减少农田13580万亩,2007年粮食种植面积刚刚恢复到15.8亿亩,仍低于16亿亩的安全警戒线。其二,我国人多、地少,淡水资源紧缺,自然灾害频繁,制约着粮食的持续增产。其三,世界粮食生产下降,库存减少,供求紧张。当今世界,粮食出口国仅有美国、欧盟、加拿大等10几个国家和地区,而粮食进口国多达100多个,致使国际粮食供求形势紧张。 二、立足国内,自力更生,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根本途径 立足国内,是由我国国情、粮情和粮食商品特殊性决定的。依靠大量进口粮食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既不现实,又不经济,更不可靠。具体地说:其一,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又是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大国,占世界9%左右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0%左右的人口,这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其二,世界粮食贸易量有限,每年只有2.3亿吨左右,如果中国大量进口粮食,势必挤占其他粮食进口国家的份额,势必带动粮价上涨,影响我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其三,依靠进口粮食必然受制于人,造成政治经济上的被动。其四,增产粮食,是主产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限制国内粮食生产,大量进口粮食,势必导致农民收入减少,这个问题历史教训很深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立足国内,解决我国13亿人口吃饭问题,既是绝对必要的,又是完全可能的,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有些西方国家对中国依靠自己解决粮食问题持怀疑态度。1994年9月,美国学者布朗发表了长达141页的《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他认为,到了21世纪初,中国可能大量进口粮食,买光世界上2亿多吨的贸易粮食。十几年的事实,有力地驳斥了布朗先生的论调。 从1996年至今的十三年中,我国粮食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粮食供求稳定,品种丰富,质量不断提高。2008年6月,布朗再来北京时承认自己当年的判断并没有成真。 立足国内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方针,之所以能够长期的坚持下去,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主要原因有:一是我们国家的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粮食和农业问题,把解决粮食问题视为重大政治、经济和战略问题,并建立了粮食问题各级政府首长负责制。二是实行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如

中国粮食安全状况及未来趋势预测

中国粮食安全状况及未来趋势预测 我国目前出现粮食危机吗? 今年我国的夏粮生产扭转了自2000年以来连续4年减产的局面。据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对全国小麦种植面积、长势、土壤墒情和单产进行的多次监测和估算,利用野外样方调查资料进行了实地验证,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 由于国内粮食库存一直被视为机密,因此对目前粮食安全状况的估计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当前中国粮食库存实际水平的判断。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2003年年底的粮食工作会议中表示:“我国粮食供求形势是好的,当年产量加上现有库存仍然是供大于求的格局,市场供给是有保证的。” 国际通行的粮食安全储备的最低量是3个月的国民粮食消费量。世界粮农组织规定的粮食储备安全线是:谷物库存必须达到消费量的17%一18%,其中周转储备占12%,后备储备占5%-6%。再结合历史经验数据和我国具体国情,我国的粮食库存在1.25亿吨左右比较合适。2002年3月时我国粮食库存为2.65亿吨。2002年和2003年的供需缺口为0.7亿吨,出口粮食3700万吨,现在的国家粮食库存应为1.58亿吨,比正常库存多出3300万吨。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粮食需求应该和前两年相差不多,即保持在4.8亿一4.9亿吨左右。今年夏粮的丰收,使得4.55亿

吨的产量目标有望实现,粮食缺口应在2500万一3500万吨左右。在保证我国有 1.25亿吨的正常库存的前提下,今年还可以花去3300万吨用于弥补粮食的供需缺口,粮食安全和国民的正常生活是有保障的。 粮食的进口依存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一般而言,粮食进口依存度小于等于5%表明达到了足够高的粮食安全水平,小于等于10%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进口依存度出现不断变动、总体逐步下降的态势。1980年为8。5%,1990年下降到0,1992年又上升到2%,1994年达到5.7%,1995年至1998年一直保持在零水平,1999年为0.03%,2000年为0,2001年为1.8%,2002年为0,2003年为0。可以看出,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是逐步改善的。 然而也存在不利因素。去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由1998年的17亿亩降至15亿亩以下,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下降,2003年跌至4.31亿吨。同时粮食人均占有量下降,由1996年的每年414公斤下降到2002年的357公斤。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小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的“退耕还林”,以及农业结构调整也加重了粮食安全问题的严峻性。 我国粮食生产还有潜力吗?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曾对我国土地的人田承受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我国粮食最大可能生产能力为8.3亿吨,以人均500公斤的消费水平计算,人口承受能力为16.6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