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影响卡介苗接种因素及异常反应处理

影响卡介苗接种因素及异常反应处理

影响卡介苗接种因素及异常反应处理
影响卡介苗接种因素及异常反应处理

影响卡介苗接种因素及异常反应处理

刘立华1,刘 哲2 (11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吉林 长春 130123;21吉林省康复医疗中心,吉林 长春 130012) [关键词] 卡介苗;影响;处理

卡介苗接种是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结核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接种卡介苗,能使机体获得对结核菌的特异性免疫力,特别是预防儿童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已得到世界性公认,国外报道接种卡介苗对肺结核的保护率0%~80%不等[1]。由于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菌疫苗,接种量过大、过深或接种者自身因素都会影响到卡介苗的接种质量及效果,甚至会发生异常反应。有资料报道:我国出现异常反应者约为0105%~0102%[2]。近年来,发生局部异常反应的比例有所上升[3],应引起高度重视。如何提高卡介苗接种质量,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类异常反应,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现将目前卡介苗接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发生异常反应后的处理措施进行一下分析、探讨。

1 资料来源

抽查长春市各县(市)区结核防治所卡介苗接种质量情况;了解全省各地2005~2008年32例误种、过量、过深接种处理情况。

2 结果

抽查10个县(市)区共计19个乡(镇、街)的198名儿童,其中17例存在着不规范现象,占816%,本组农村儿童占多数。对17例不规范现象进一步分析:①接种部位过高:近肩峰3例,占抽查人数的115%;②接种部位过低:近肘部1例,占抽查人数的015%;③疤痕形成过小:不足3mm4例,占抽查人数的210%;④疤痕形成过大:超过7mm9例,占抽查人数的411%。

误种,过深、过量接种现象时有发生。自2005~2008年有32例到我院就诊进行处置,虽然患儿在较短时间内治愈,但给患儿及家长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给卡介苗接种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3 讨论

311 卡痕大小与接种卡介苗的诸多因素的关系:卡痕大小与自身基础免疫无直接关系,与接种卡介苗的剂量、浓度、操作方法等因素有关。卡痕过小,未达到免疫效果;卡痕过大或部位不准确,主要是接种人员在接种时不能严格按操作常规执行,注射时菌苗不能充分摇匀,接种剂量稍大,最终影响接种质量。接种人员应加强责任心,严格按操作常规执行,菌苗储存、运输、管理应规范,冷链系统监测制度也需不断完善,这样完全可以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312 误种,过量、过深接种的原因分析:①由于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大多数由非结防专业机构承担,且接种卡介苗人员同时负担多种疫苗接种任务,极易造成混淆、误种。各级结核病防治所或卫生防疫站负责本地区卡介苗接种工作计划安排、菌苗供应、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督促检查、效果评价、异常反应处理、资料汇总、统计报表和工作评价。卡介苗接种人员应定期培训,持证上岗,提高接种人员的业务素质,接种人员的接种水平直接关系到免疫规划工作的成败。②接种人员不能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接种时要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同时严格掌握操作常规。按要求、按标准、正确地接种卡介苗,提高卡介苗接种质量。接种前要确认婴儿无禁忌证方可接种,接种对象必须详细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菌苗批号、制造单位、接种日期、接种者,核对疫苗批号有效期。注射冻干卡介苗时严格执行“冷、精、严、匀、浅、准、足、转”八字方针,要一人一针一管,用过的空瓶、注射器与过期疫苗要及时烧毁。接种时一定要做好登记,记录菌苗及稀释液批号、有效期、注射器的批号,填好表报,未种者要注明原因。③接种人员责任心不强,而出现差错、事故。接种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卡介苗要单独存放、保管,并有“醒目”的标识。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卡介苗与乙肝疫苗采用同时、不同臂的方法接种,但与其他生物制品必须间隔1个月以上。接种后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现场观察15~20m in,如出现异常反应及时处理和上报,并向家长或监护人宣传接种疫苗的相关知识。

313 疫苗的储存与运输:疫苗的储存与运输不当,每毫克菌苗的活菌数低于100万。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疫苗管理制度,必须有专人负责做好疫苗的储存、发放和运输工作。疫苗的运输与保存必须冷藏、避光,冰箱保存2~8℃,不可直接接触冰、水,以防污染,另外,在外出接种时必须用冷藏瓶运输,室内接种防止阳光直射。接种单位在接种疫苗时,应对疫苗品种、剂型、批号、数量、规格、批准文号、有效期、温度记录、供应单位、生产商、质量状况等内容进行核对,做好记录并保存。

4 强烈反应处理程序及方法

411 报告:任何差错、事故及异常反应一经发生,必须立即逐级向卫生行政部门及结防机构报告,结核病防治机构应立即赴现场调查处理,必要时请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进行鉴定,其他任何医疗单位和个人出具诊断证明一律无效。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由省、市、县卫生行政部门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及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异常反应的解释和认定及技术处理,其他单位和个人无权解释和处理。

412 发生异常反应后,应及时行局部封闭治疗:①局部封闭治疗:均采用雷米封8~10mg/kg体重加利多卡因1m l作环形封闭。误种或过量时应在事故发生后24h内进行封闭。封闭

?

5

1

2

?

吉林医学2009年9月第30卷第17期

时要超过注射药物的范围,注射多深封闭多深。起初1次/d, 3次后改为2次/周或1次/周,共10次左右。如没有形成脓疡、肿大的淋巴结在10mm左右,进行局部封闭治疗同时给予湿热敷2~3次/d,20~30m in/次,水温40℃左右。②对接种局部形成寒性脓疡、溃疡长期不愈、腋下、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形成脓肿,伴有结核样肉芽组织增生者:在局部封闭治疗的同时,局部切开排脓后冲洗、引流,局部可用雷米封粉末和利福平涂抹。采用局部切开、搔爬、反复清创,创口不引流,间断换药,使创口局部保持干燥,避免异物刺激,有利于新鲜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口愈合,缩短治愈时间,一般只需换药3~7次,平均治愈天数为27d。③全身治疗:口服雷米封8~10mg/kg体重,一次顿服总量不超过300mg,至局部反应消失。 卡介苗接种是计划免疫程序之一,是预防结核病的重要手段。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妇幼、卫生防疫及医院等卫生医疗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分工,共同协作,紧密配合,努力搞好这项工作。负责接种卡介苗的人员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加强乡、村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系统培训,增强免疫工作人员的预防接种责任感,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避免发生差错、事故,如果发现异常反应,要及时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缩短疗程,以便减轻患儿的痛苦,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

5 参考文献

[1] 潘家国,许卫国,孙兆平,等1300例卡介苗接种后淋巴结及接种局部异常反应的处理[J]1中国防痨杂志,2007,29

(1):341

[2] 高唯唯1卡介苗接种异常淋巴结反应(附7例报告) [J]1中国防痨杂志,2001,18(1):301

[3] 丁伟敏1卡介苗接种致局部强烈反应的诊治体会[J]1安徽医学,2000,18(1):251

[收稿日期:2009-05-16 编校:孟玲玲 郑英善]

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

靖宏勋1,张宇雷2 (11河南省淇县中医院,河南 淇县 456750;21河南省淇县卫生学校,河南 淇县 456750) [关键词] 心绞痛;心电图;抑郁症;心理疗法

心绞痛与抑郁症可以合并存在,抑郁症不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而且对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治疗和预后有负面影响,对这类患者抗抑郁治疗愈来受到重视。本研究对有抑郁症的心绞痛患者进行抗抑郁心理和药物治疗,以期明确抗抑郁治疗对心绞痛患者的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1 病例选择:2004年10月~2008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患者76例,除了符合冠心病诊断外均有失眠、乏力、焦虑、不安、消极悲观等不同程度抑郁症状,均经汗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1](累计总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严重抑郁:>24分;中度抑郁:>17~24分;轻度抑郁:>7~17分)将有抑郁症的7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53~81岁,平均(6714±714)岁;病程115个月~16年,平均413年;严重抑郁12例(3010%),中度抑郁18例(4510%),轻度抑郁10例(2510%)。心绞痛程度:轻度6例,中度18例,重度16例。心绞痛程度参照1997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49~78岁,平均(6717±617)岁;病程2个月至15年,平均415年;严重抑郁10例(2718%),中度抑郁17例(4712%),轻度抑郁9例(2510%)。心绞痛程度:轻度4例,中度16例,重度16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抑郁症程度、心绞痛程度以及HAMD评定情况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

112 方法:2组均给予常规扩冠、抗血小板、抗凝和改善心肌代谢,如硝酸脂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抗凝剂及活血化瘀中成药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氟

西汀(百忧解,美国礼来公司产品)20mg/d,共12周。心理治

疗由主管大夫护士采用集体与个别心理沟通方式,并鼓励家

属参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关爱,以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鼓

励患者之间相互认识与交谈,建立起正常的人际关系。

113 观察指标: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心绞痛级别、次数、发作时ST-T改变指标。①心绞痛疗效判

定:显效:心绞痛基本消失或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

80%;有效:减少50%~80%;无效:减少<50%;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②心电图疗效判定:显效:静息心电图原有缺血性ST段恢复正常或回升>011mV;有效: ST段回升>0105~011mV,或主要导联T波倒置变浅>5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加重:ST-T改变加重。③抑郁症状改善:采用HAMD评分在治疗前后12周评定。

1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10软件处理数据。临床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

验,P<01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1 临床症状改善比较:两组心绞痛次数减少、运动耐量及ST-T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212 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见表2。

?

6

1

2

?吉林医学2009年9月第30卷第17期

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理

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理 一、什么就是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受种者接种疫苗后机体发生的损害并不一定都就是由接种疫苗引起怕,有的确实与接种疫苗有关:有的则与接种疫苗并无关系,只就是在时间上有关联;在机体损害的性质未明确前,这种情况称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就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这个定义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1、病例的发生与预防接种存在合理的时间关联性,即必须就是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 2、受种者机体产生一定的组织器官或功能方面的损害或行为异常; 3、病例在就诊时接诊医生怀疑病例的发生与预防接种有关。 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有哪些类型 引起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原因十分,经过调查分析,按其发生原因分为以下5种类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一般反应与异常反应)、偶合症、事故、心因性反应、原因不明。 三、什么就是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就是通过接种疫苗使受种者获得抗感染的免疫力。但就是,任何疫苗作为抗原,对人体来说,都就是一种大分子的或异体物质,

个别受种者接种疫苗后在发生正常免疫反应的同时产生一些对机体有损害的反应,称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与接种疫苗有关,它包括一般反应与异常反应两种。 四、什么就是预防接种的一般反应? 在预防接种时或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称为一般反应,它包括局部反应与全身反应两种。其临床表现与强度随疫苗而异。 一般反应的特点: 反应程度局限在一定限度内,除个别人因机体差异反应略重外,多属轻微,一般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或生活。 反应过程就是一过性的而不就是持久性的,大多在2-3天即可恢复。反应不会引起不可恢复的组织器官损害,或功能上的障碍(卡介苗局部瘢痕除外);无后遗症。 一般反应,有人称为正常反应。认为没有反应,就没有效果;反应愈大,效果愈好,其实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接种疫苗后,有些反应可能就是建立免疫应答必须发生的条件,或者就是免疫应答本身的过程,这类反应可能就是不可能避免的。但过重的反应毕竟会给受种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并且可能带来危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疫苗质量的不断改进,一般反应就是可以避免与减少的。 五、发生预防接种局部一般反应的原因就是什么? 预防接种,如注射、划痕本身可造成简单而轻微的疼痛与局部组织损伤。

卡介苗引起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和处理.ppt

卡介苗引起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和处理 2017年5月28日

内容一.卡介苗简介 二.卡介苗的接种 三.接种后一般反应四.接种后强烈反应五.接种后异常反应六.常见接种事故及处理

?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vaccine; BCG)是一种经过人工培养的无毒牛型结核杆菌(卡介菌)悬液制成的减毒活疫苗 ?1921年法国卡迈尔和介兰两位医生研制成功 ?接种目的:用人工方法使未受结核感染的机体产生一次轻微的没有危险的原发感染→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 ?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有效预防制剂之一,尤对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 ?山东省1950年开始应用,1982年国家纳入儿童计划免疫

?新生儿出生即接种,1999年取消复种 ?接种后阳转率可达90%以上,平均反应直径11mm±,保护力50%?有效卡介苗接种作用和效果可表现为: –降低儿童死亡率 –减少发病,降低患病率和感染率 –减轻疾病过程:接种后,即使患病,病变过程也较轻 ?接种一般不引起严重反应,仅个别引起局部溃疡和淋巴结肿大、化脓,罕见卡介苗骨髓炎、全身播散等严重异常反应

?皮内接种法 ?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接种对象:新生儿出生后接种1次。 ?剂量:每人次0.1ml,含卡介菌0.05mg 。 二、卡介苗的接种

?一般反应:BCG的安全性良好,如疫苗质量合格,接种操作规范,极少发生异常反应,正确的BCG皮内接种几乎都会产生轻微的局部反应 ( 90%~95%) –发生原因:BCG接种是一次轻度的人工感染,因此可出现由卡介菌毒力生物学活性所引起的相应反应

皮内注射卡介苗说明书

皮内注射卡介苗说明书 不良反应: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侵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可用1%龙胆紫涂抹,以防感染。一般8-12周后结痂,如遇局部淋巴结肿大软化形成脓疱,应及时诊治。 禁忌:(1)、患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者。 (2)、患湿疹或其他皮肤病者。 (3)、患免疫缺陷症者。 注意事项:(1)、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 (2)、使用前请检查包装容器、标签、外观、效期是否符合要求。疫苗瓶有裂纹者不得使用。 (3)、本品重溶时间应不超过3分钟。 (4)、接种对象必须详细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疫苗批号及亚批号、制造单位和接种日期。 (5)、接种卡介苗的注射器应专用,不得用作其他注射,以防产生化脓反应。 (6)、使用时间应注意避光。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说明书 不良反应: 注射本品一般无不良反应,有的接种部位有轻度红晕、痒感或有低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即自行消退,如有严重反应及时诊治。 禁忌: 1、有癫痫、神经系统疾病惊厥史者。 2、患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均不得使用。 3、有过敏史者。 注意事项: 1、使用时应充分摇匀,如出现摇不散之凝块、有异物、疫苗曾经冻结、疫苗瓶有裂纹或标 签不清者,均不得使用。 2、注射后局部可能有硬结,可逐步吸收。注射第2针时应更换另侧部位。 3、应备有肾上腺素等药物,以备偶有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急救用。接受注射者在注射注射 后应在现场休息片刻。 4、注射第1针后出现高热、惊厥等异常情况者,不在注射第2针。 5、严禁冻结。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说明书 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 1、一般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和触痛,多数情况下于2∽3天内自行 消失。 2、一般接种疫苗后1∽2周内,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其中大多数为轻度发热反应, 一般持续1∽2天后可自行缓解,不需处理,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感染;对于中度发热反应或发热时间超过48小时者,可给予物理方法或药物对症处理。 3、接种疫苗后,偶有散在皮疹出现,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罕见不良反应: 重度发热反应:应采用物理方法及药物对症处理,以防高热惊厥。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原则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原则常见不良反应处置原则 一般反应发生率 异常反应发生率

过敏性休克 ?临床表现 –皮肤症状:以皮肤症状开始,皮肤潮红,出汗、红斑,<24小时 –呼吸道症状:口腔、舌、咽或喉水肿 –心血管系统症状:低血压 –胃肠道症状:少见 –神经系统症状:焦虑、抽搐、认识丧失等 ?本病起病、表现和进程不一 ?各系统症状和体征既可单独存在也可联合出现。 ?呈双向性表现形式,即发作-缓解-再发作

?治疗原则 –迅速处理 –维持呼吸道通畅和保持有效血液循环 ?肾上腺素使用 –肾上腺素1:1000(0.01mg/kg),0.01 ml/kg~0.3mg/kg,肌肉注射,如有需要可每15分钟重复一次。 ?不伴过敏性休克的过敏反应(anaphylaxis without anaphylactic shock) 诊断:临床症状除休克外,常见下列一项或多项表现: 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哮鸣、咽喉水肿、声音嘶哑、鼻眼症状如鼻塞、流涕、喷嚏、发痒和结膜充血、流泪;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神经系统:头晕、头痛、抽搐、意识丧失 处理:(1)轻症口服抗组胺药即可;(2)重症给予1:1000肾上腺素;(3)出现以下情况尚应给予特殊处理;伴支气管痉挛应吸入或口服支气管扩张剂,喉水肿者立喷入或雾化吸入1:1 000肾上腺素,并可考虑皮质激素治疗;(4)抽搐者尽快用药物止惊;病情好转立转院进一步处理,或至少留观12小时,以防晚期过敏反应的出现。 晕厥 临床表现

一般在免疫接种后24小时内发生。 多见于年轻体弱的女性,或学龄儿童,婴幼儿少见。 常在接种时或接种后不长时间内,甚至在准备接种时发生。其特点是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恢复完全。 晕厥易误诊为过敏性休克 晕厥与过敏性休克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公共卫生服务以人为本,健康呵护以爱为魂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从婴儿期以至成人,每个人都要接受数次的预防接种,尤其在婴儿期施打预防针的次数更多,已经成了幼儿预防保健项目中最重要的部份。然而,预防接种注射后,常有不少的反应与副作用,常让初为人父母者不知所措。 打预防针时应注意: 1.打防疫针前,应给孩子洗一次澡换件干净衣裳。 2.向医生说清孩子的健康状况,对发热,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及恢复期、器质性疾病的儿童应暂缓接种,等以后补种。经医生检查认为没有接种“禁忌症”方可接种。 3.有明确过敏史和免疫功能缺陷的儿童不予接种。 4.孩子打过预防针后,要在接种场所休息15-30分钟,接种后如出现高热或其他接种反应,要请医生及时诊治。 5.回家后要避免剧烈活动,对孩子细心照料,注意观察,多喂些开水,如孩子有轻微发热,精神不振,不想吃东西,哭闹等,一般在1--2天就会好的。如反应加重,应立即请医生诊治。6.有些疫苗需按一定的间隔时间连续接种多次才有效,所以一定要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日期进行预防接种,不要半途而废。 各种预防接种必须在身体好的时候进行,如果正在患病可暂时不要接种,有接种的禁忌证者(见下述)不能接种。 1.如孩子腹泻时,不要服脊髓灰质炎糖丸活疫苗;空腹饥饿时,不宜注射预防针,以防止血糖过低而引起严重反应。 2.打针前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消除紧张害怕心理,鼓励孩子勇敢地接受注射。打针后要注意接种部位的清洁卫生,暂时不要洗澡,以防局部感染。 预防针接种后,有的孩子会有不良反应,如何去处理这些反应,提供一些方法供家长们参考:1.卡介苗:注射部位可以照常沐浴,如果有脓泡或溃烂时,不必擦药或包扎,但是注意不要弄破,如果不小心弄破了,只须擦干并且保持干燥。腋下淋巴结肿大如果直径超过一公分,应到医院检查。 2.乙型肝炎:轻微发烧通常照一般发烧处理即可。 3.三合一疫苗:这是反应最激烈而且频率最高的疫苗,幼儿接种后,可以轻揉二下,如果有些许红肿可先用热毛巾热敷,多喝开水,如果发烧肛温超过38.5度以上,可先服用医师开予之小儿普拿疼,但如果发烧超过39.5度以上则要送医。 4.口服小儿麻痹疫苗:服用小儿麻痹疫苗,前后半小时内不要进食,以增加疫苗在体内繁殖效果,如果有神经方面的症状,如四肢麻痹无力、痉挛等应速送医。 5.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混合疫苗:注射后应多喝开水,少出入公共场所,避免感冒,如果在注射后一、二天就有发烧,应立刻就医诊治。日本脑炎:多喝开水,避免感冒即可。另外如果小宝宝出现神智不清、四肢麻痹、哭闹不安、痉挛、休克时,应即速送医治疗。 宝宝一出生,就开始和疫苗“亲密接触”了。 1岁以内的宝宝,几乎每个月都要接种疫苗。预防接种可以使人体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使宝宝免受疾病的侵袭或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但是,它毕竟是通过人工的方法使宝宝接触某种病原体,像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等常用的减毒活疫苗,实际上就是人为地制造一次轻度感染,所以接种后或多或少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反应一:局部红、肿、热、痛 代表疫苗:注射类疫苗 宝宝接种疫苗后,注射处出现短暂的红、肿、热、痛的局部炎性反应是很常见的,几乎每种经注射接种的疫苗都可能引起这种局部反应。其中比较明显的如破伤风疫苗,还可能同时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注射部位有瘙痒感等反应。这些局部反应一般都比较轻微,大多在两三天后自

卡介苗接种成功要点

卡介苗接种成功要点 -----产三区 一、护士素质要求: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接种护士必须经过严格考核方可上岗,做到相对固定为重。 二、卡介苗保存方法: 1.无论在日常保存或在运输途中,避光冷藏是重要原则。 2.放在冷藏箱中不可直接接触冰或水,以免结冰或污染。 3.运输或外出接种时,放在冷藏环境中。 4.接种工作应在室内进行,不能在室外。 5.菌苗安瓶打开一小时废弃不用(夏季为半小时)。 6.因疫苗中的活菌菌量在规定范围内越多,免疫效果越 好,而菌苗的活性数可因储存时间延长而下降,为确保 疫苗有较高效能,即使在有效期内也要保证尽早用完。 三、卡介苗管理及影响接种质量因素 1.菌苗:包括菌种、制备技术、活菌苗(20-80万个/0.1ml)。 2.菌苗的运输和保存:保持在2-8°C、避光保存。热度、 结冰、阳光照射可明显减少活菌数和时菌苗活性下降或被污染。

3.有效期、菌苗活菌数与保存时间成反比,冻干菌苗一年 内保持较高活菌数的水平。 四、卡介苗接种方法及程序 1.接种前核对药物品名、剂量、批号及有效期,如无瓶签、 已过期或安瓶有破损等情况不得使用。 2.溶药时必须反复抽吸10次以上后,建议使用一次性自毁 式注射器抽取0.1ml,现抽现用,停放五分钟后必须再次抽吸5次后,方可继续注射。(最长停放时限不得超过30分钟) 3.为避免环境、温度、光线影响卡介苗,将卡介苗放在避光的治疗盒内,并将治疗盒放于冰排上。 五、卡介苗接种要求: 1.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肤经75﹪酒精消毒后皮内注射。 要求注射局部可见凸起的5-8mm皮丘,转动针头斜面朝下退出。 2.在注射过程中如出现漏药情况,可另换注射器在原针眼 处注射补足漏出的剂量。

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理原则

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理原则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聚集性/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同一时间和同一接种地点,使用同品种疫苗发生的。 2例以上相同或类似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经过调查诊断分析,按发生原因分成以下五种类型: 1.不良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 害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1)一般反应: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2)异常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

起的,与疫苗的毒株、纯度、生产工艺、附加物等因素有关异常反应的发生率极低,病情相对较重,多需要临床处置。2.疫苗质量事故: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疫苗质量问题包括疫苗毒株、纯度、生产工艺、附加物、外源性因子、出厂前检定等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疫苗生产规范或标准 3.接种事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 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4.偶合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 5.心因性反应: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 体性的反应。心因性反应与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无关(二)常见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理原则 1、一般反应:一般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病情轻微,多于数天内恢复,一般不需要临床处置 ⑴局部反应:临床表现:主要有注射部位的红肿、疼痛、硬结等(接种BCG后出现局部红肿,化脓或溃疡,结痂,疤痕;接种吸附疫苗后出现硬结);注射部位红肿、硬结按纵

卡介苗的接种反应及处理

卡介苗的接种反应及处理 在预防接种工作中,时常会发生一些预防接种反应,现就卡介苗接种后出现的常见反应和异常反应症状和处理方法做简要介绍,供参考,请根据临床症状结合临床医生处理。 1、一般反应 临床表现:接种后2-3天,接种处皮肤略有红肿,可隆起一凸痕,约30分钟后消失,为非特异性反应。后2-3周局部发生红肿、丘疹状浸润硬块,平均直径10mm左右,逐渐软化成白色脓包,可自行破溃,8-12周后大部分愈合,痂脱落后可在局部留一永久性凹陷性瘢痕,此为特异性反应。一般整个过程持续2-3个月,无全身反应。 治疗:一般不需处理,注意局部清洁,防继发感染,脓疱或浅表溃疡可涂龙胆紫。 2、加重反应(强烈反应) 临床表现:局部脓肿直径大于10mm,并且大于12周不愈,或接种处形成直径达10mm以上较深溃疡。临床表现基本上与一般反应相似。 治疗:(1)小水泡小脓疱涂抹龙胆紫。 (2)大水泡或大脓疱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渗出液,涂龙胆紫,不可切开引流。 (3)溃疡;用异烟肼粉或利福平粉涂撒溃面,无菌纱布包扎。 3、异常反应 1】、卡介苗引起的瘢痕疙瘩(瘢痕瘤) 临床表现;为结缔组织增生,纤维组织过度增长,病程缓慢,在接种后1月或数月缓慢发生,也有在接种后2-6年发生的,早期病变呈蜘蛛痣样的毛细血管增生,逐渐扩张增多,局部红肿显著,纤维性瘢痕逐渐高出

皮面,瘢痕疙瘩大小不等,有小于10mm×10mm者,也有大至10mm×20mm 者,极个别可大至30mm×40mm或更大。高出皮肤1-5mm或更高,坚韧而有弹性。如瘢痕疙瘩较小(10mm以内)其颜色与正常皮肤无差别,此多属静止期,达到一定大小不再生长增大。卡介苗瘢痕疙瘩禁忌手术治疗。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以下方法可供参考,或咨询临床医生: (1)、静止期用含普鲁卡因的0.5%氢化可的松乳剂做贯穿注射,每周一次,3-10次为一疗程。 (2)、异烟肼液100mg/2ml或300mg/6ml,加氢化可的松12.5mg/0.5ml 和0.5%普鲁卡因混合做瘢痕疙瘩内注射,每周2次,10-60次不等,4-5个月。 (3)、曲安奈德(确炎舒松-A)注射液0.5-1.0mg,加入异烟肼液50-100mg及适量普鲁卡因混合后注入瘢痕疙瘩内,每周1-2次,10次为一疗程。 (4)、得宝松(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注射液1ml加2%利多卡因0.1ml,在瘢痕疙瘩内环形封闭注射,两次治疗的间隔时间为一个月。 (5)、5 %异烟肼注射液、2 %利多卡因注射液和醋酸确炎舒松 -A注射液 ,配制方法为 2 (异烟肼 ) :1(利多卡因 ) :1(确炎舒松 )。注射剂量视其疤痕疙瘩的大小和注射次数的多少而定,一般1-4ml。每周一次,10次一疗程。 注射局部稍有疼痛,无不良反应。 其他异常反应此略。 2012.6.18

卡介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及护理

卡介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4-07-14T15:32:34.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6期供稿作者:李秀群1 张振开2 [导读] 由于BCG免疫原性强及诱导发生局部反应的特点,成功的接种几乎都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李秀群1 张振开2 (1广西平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 542400;2广西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4100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6-0277-02 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 BCG)由医学家卡美特和兽医学家介云发明。BCG于1921年首次用于人群免疫,我国自1978年将BCG 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全国已经使用数亿剂次[1]。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重要方法[2],其机制是使用人工方法让未感染的机体产生一次轻微的无危害性的感染,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限制之后结核菌感染在体内播散而减少结核病的发生[3]。由于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菌苗,使用中对接种部位、方法、剂量有严格要求,是所有疫苗中技术要求较高,最易出现不良反应的疫苗之一[4]。有资料报道,我国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约为0.05%~0.22%[5]。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极为罕见的异常反应也有可能发生,如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护理,常会影响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的依从性,使预防接种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因此了解卡介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及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卡介苗接种后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及护理进行综述如下。 1 疫苗不良反应概述 疫苗的不良反应或称副反应,指的是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在机体产生有益反应的同时或之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有关系的对机体有损害的反应[6],有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之分。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较重、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或功能损害、且事件各方均无过错者为异常反应。接种过错的出现反应或损害、群体性瘴症等则不属不良反应的范围。 2 BCG接种后的一般反应及护理干预 2.1 BCG接种后的一般反应 由于BCG免疫原性强及诱导发生局部反应的特点,成功的接种几乎都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卡介苗接种后的反应与一般的预防注射不同,通常在接种后3周左右,接种部位会出现红肿,中间逐渐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脓疱破溃后,脓汁排出,经过1~2周才结痂,愈合后可留有永久性圆形瘢痕,俗称“卡痕”[7]。这是卡介苗接种后的正常反应过程,是疫苗本身的特殊性所致的反应,是有效接种的标志。这些反应的出现及强度与受种者的年龄、免疫状态、菌苗的剂量有关[8]。少部分也可不出现上述反应过程,原因可能与接种失败等因素有关。以反应范围可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两种:①局部反应:疫苗接种后,有的患者可在针孔处出现短暂的炎症反应,有的可在接种部位发生轻度的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有的还可能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上述反应一般在48~72小时消退。②全身反应:少数接种某种疫苗后可出现发热、头痛、头晕、乏力、嗜睡和周身不适等全身反应,极个别还可以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这种全身反应,通常也是短暂的,大多在24小时内消失。 2.2 BCG一般反应的护理 一般说来,接种卡介苗后发生一般反应不会造成受种者器官和功能的损害,不必进行特殊处理,均可自愈。但要进行适当的护理,接种卡介苗后婴儿洗澡时要特别注意,不要擦洗接种部位和周围,防止继发感染。①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对特殊敏感的人可考虑给予小剂量镇痛退热药,一般每天2~3次,连续1~2天即可。②接种卡介苗后局部有脓疱或溃烂时,不必擦药或包扎,但局部要保持清洁,衣服不要穿得太紧。如有脓液流出,可用无菌纱布或棉花轻轻拭净,不要挤压,接种部位的小溃疡可涂抹龙胆紫预防其他细菌感染,平均约2~3个月自然会愈合结痂,痂皮要等自然脱落,不可提早抠去。局部反应较重时,应及时送医院就诊。③少数受种者有淋巴结轻微肿大,可不必处理,约1~2个月后可自然消退,如稍>1cm可热敷,但必须注意温度,以免烫伤。④婴儿接种卡介苗后的2天内,由于接种局部疼痛,婴儿可出现轻微烦躁,啼哭次数增多,这是正常现象,可多加安抚,使婴儿有安全感。 3 BCG接种后异常反应及护理 卡介苗后的异常反应有淋巴结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其中主要为淋巴结炎,占绝大多数[9]。 3.1 BCG淋巴结炎 BCG淋巴结炎是BCG引起的淋巴结炎症反应。国外报道的发生率为1-10/万剂。2005-2008年国内AEFI监测系统BCG淋巴结炎报告发生率在17.70/100万-35.00/100万[10,11]。国内报告发生率低于WHO报告的水平,可能与我国监测系统不够完善,报告单位漏报告有关。临床上,BCG淋巴结炎主要表现为接种同侧局部淋巴结出现轻微肿大(直径<10mm),少数接种对侧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也可出现肿大。反应强烈者可出现淋巴结肿大(直径≥10mm)、化脓,可伴发热症状。非化脓者在数周内自愈,化脓者则须进行治疗[16]。淋巴结反应多数在接种1-6个月内发生,10%病例发生在接种后1年以上[10]。婴幼儿的年龄、体质、机体免疫状态及接种技术是BCG接种引起淋巴结异常反应的常见原因[14-16]。 3.2 BCG淋巴结炎的护理 接种BCG后淋巴结肿大直径<10mm者,一般情况下可自行痊愈[16]。若局部淋巴结继续增大,可口服异烟肼或加用利福平,局部用异烟肼粉末或加用利福平涂敷,最好采用油纱布,起初每天换药1次,好转后改为2~3天换药1次。大龄儿童可以采用链霉素局部封闭。 脓肿型可用灭菌注射器抽脓并用异烟肼冲洗后、注入链霉素;有破溃倾向者应及早切开,用20%对氨基水杨酸油膏纱条或利福平纱条引流。化脓破溃者要扩创、清创,用蘸有链霉素粉或异烟肼粉或碘仿甘油纱布条引流,再用5%异烟肼膏或20%对氨基水杨酸软膏或利福平粉剂涂抹外敷,直至伤口愈合为止[10-13]。同时加服异烟肼、利福平抗结核治疗,可明显缩短溃疡愈合时间。 3.3 BCG其他异常反应及护理 极少数人接种卡介苗后可能出现其他异常反应,如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一旦发生这种异常反应,应尽快转上级有关医疗单位诊治[17],以免延误时机加重病情。 4 小结 卡介苗接种作为控制结核病特别是预防儿童原发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唯一有效措施,已在全球广泛开展,并已成为我国结核病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卡介苗接种产生的异常反应不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或健康产生明显的有害影响,但会给患儿带来很大的痛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一、接种后的正常反应 儿童打疫苗后出现低热、针孔处红肿和硬结等现象是正常的,一般在预防接种后24小时左右出现。接种部位反应较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结、淋已管发炎。注射部位肿大的硬结范围又分为轻、中、重。轻的直径小于2.5厘米,中的在2.5~5厘米之间,超过5厘米为重反应,这种反应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大。如果局部红肿较重,可以热敷(卡介苗接种后红肿严禁热敷)。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左右。并要勤换内衣,避免破溃后感染。如局部感染时可涂龙胆紫药水。这些症状可通过热敷或自行在一天内消失。比如麻疹预防疫苗,大部分的接种者不会有特殊的反应,一部分的人会有1-2天的局部肿痛,约5%的儿童接种后1-2周,会产生红疹,5-10%的儿童在接种4-10天后发烧,轻的37~37.5℃,中的37.6~38.5℃。39℃以上为重的。除此之外,部分小儿可伴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寒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以上反应一般多在24小时之内消退很少持续3天以上。如果重度发烧可服用退烧药。一般体温恢复正常后,其他症状也就自行消退。如果高烧不退或有其他异常,应及时送往医院诊治。

到正规医疗单位打疫苗,其安全性是有保证的。一方面正规医院医务人员有安全注射的意识,另一方面,对儿童免疫接种过程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另外,大部分疫苗是需要恒温保存,在不正规的医疗单位很难保证疫苗的保存质量。因此,给小孩接种疫苗,一定要到政府指定的医疗单位。 二、注射预防针后要加强那些方面的护理 要好好休息,不要跑跳过多。 保护打针部位的清洁,不要用手抓。 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如大蒜。辣椒等。 多喝开水。 家长随时观察小儿接种后的反应。 三、接种疫苗后会有那些不良反应 孩子在接受预防接种后,多数没有或有很轻反应。少部分孩子可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其中有些属于正常反应,包括局部的和全身的反应。局部反应是在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或局部淋巴结肿大。全身反应局部寒战、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呕吐、腹痛等。这些情况一般都不需要治疗。只要让小儿多喝水并减少活动,过1~2天后,这些反应都会消失。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机制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 病例定义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Adverse event followingimmuni zation,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疾控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AEFI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报告程序 1.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发现AEFI(包括接到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报告)后应当及时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时,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2小时内逐级向上一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2.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AEFI后48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并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时,在2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AEFI登记表,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报告 1.3. 2.1有网络直报条件的乡级接种单位应当直接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 系统进行网络报告;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当由县级疾控机构代报 1.3.2.2县级疾控机构接到上述报告后,将属于本辖区预防接种后发生的AEFI 立即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不属于本辖区预防接种后发 生的AEFI,应将AEFI个案报告卡立即转报至其预防接种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 由预防接种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进行网络直报。 1.3.3各级疾控机构应当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测AEFI报告信 息 271.3.4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死亡或群体性AEFI,同时还应当按照《家发公 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2调查诊断 2.1核实报告 县级疾控机构接到AEFI报告后,应核实AEFI的基本情况、发生时间和人数 主要临床表现、初步临床诊断、疫苗预防接种等,完善相关资料,做好深入查 的准备工作 2.2组织调查 221除一般反应(如单纯发热、接种部位红肿、结等)外的AFI均需调在

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事件及处理

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事件及处理 赵呈祥 安徽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 卡介苗(BCG)是全球应用最广泛、也是最为安全的疫苗之一。卡介苗接种可诱导受种者机体产生针对结核病的特异性免疫力,有效预防和减少结核病的发生。同时,由于疫苗本身以及使用过程、个体差异等原因,也有极少数受种者在机体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的同时或之后,会发生一些与免疫接种有关的、对机体有损害的不良反应(A E F I)。通常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绝大多数(90%以上)是由于疫苗本身固有特性引起的一般反应,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极少见。Lotte 对欧洲6国1977~1981年535万受种者的前瞻性研究,全身反应发生率为 4.29/100万,死亡率为1.56/100万。 一、BCG和BCG接种 1.历史卡介苗为牛型结核杆菌减毒活菌苗。1908-1921年法国科学家Calmette和Guerin将一株毒力很强的牛型结核杆菌,接种在含牛胆汁的甘油马铃薯培养基上,经过13年231代的连续移植、培养,发现这株结核菌对实验动物已失去致病力,而其免疫原性却得到了保持,于是将这株减去毒力又能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结核杆菌制成的活菌苗,命名为“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 Guerin,简称BCG)”。 1921年Weill Halle首次将卡介苗试用于人体接种(1名新生婴儿),经2年观察证明安全有效,遂于1924年公布于世,逐步在各国推广使用。目前卡介苗的原始菌种仍保存在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世界各国、各地区用以制造卡介苗的菌种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巴斯德研究所移植的。 2.生产工艺 ——用卡介菌经培养后收集菌体,加入稳定剂冻干制成。 3.剂型: ——分液体和冻干卡介苗两种剂型。目前统一使用冻干皮内BCG。按规定,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及处置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及处置 (1)一般反应:接种后发生,由疫苗本身所固有得特性引起得,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得反应。①全身反应:发热头痛、头晕、乏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发热<37、5℃要加强观察,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受种者多饮水适当休息即可恢复。伴其她全身症状、异常哭闹、较重得反应如高烧等,应及时到医院诊治采取对症治疗,适当给予解热镇痛药[3]。②局部反应:接种部位局部红肿直径<1、5cm为弱反应、直径1、5~3、0cm为中反应、直径>3、0cm为强反应。a、皮内注射:接种卡介苗2周后,局部先出现红肿,以后会化脓并伴有腋下淋巴结肿大,2个月后形成瘢痕。卡介苗得局部反应应禁用热敷消肿。b、皮下注射:接种疫苗12~24小时内,接种部位会出现红肿与轻度肿胀,根据红晕得大小分为弱反应(1、5cm 以下)、中反应(1、5~3、0cm)与强反应(3、0cm以上)。以上局部反应不需处理,一般在接种后48~72小时内消退。较严重得局部反应可用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可以帮助消肿与减轻疼痛。常见局部反应多由接种百白破疫苗所致,由于百白破疫苗中古氢氧化铝,就是一种颗粒较大得吸附剂,吸收比较缓慢,因此,注射前须震 荡摇匀。另外,因注射部位不正确或因注射过浅等原因引起注射局部组织增生,形成硬结导致无菌性化脓。c、肌肉注射:接种含吸附剂得生物制品后,少数儿童局部可出现硬结,这种情况一般不需处理,3~4 天会逐渐消退,严重时也可用热敷方法。

(2)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就是指合格得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 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得药品不良反应。①晕厥(晕针):一旦发现小儿出现晕针, 应马上使其平卧,保持安静,并喂以热水或糖水,即可缓解。严重者数分钟后仍不见好转,可注射氟美松4mg或0、1%肾上腺0、3~0、5ml并严密观察病人BP、T、P、R得变化,同时做好各种急救准备。 ②无菌性脓肿:无菌性脓肿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注射局部产生红晕者,形成硬结、局部肿胀、疼痛轻者,针眼处流脓重者形成溃疡者。未破溃前有波动感轻者自行吸收重者破溃排脓,有时深部溃烂形成脓腔,长期不愈。处理方法:不同程度得脓肿应给予不同得措施,避免一刀切。干热敷可以促进脓肿吸收;脓肿未破溃者应抽脓,不宜切开排脓;脓肿破溃或形成空腔者,应切开排脓,扩创剔除坏死组织。为预防与控制继发感染应冲洗伤口,引流通畅,如有继发感染需用抗生素配合治疗。 ③过敏反应:由于接受疫苗注射而引起得一类变态反应,包括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阿瑟氏反应、血管性水肿等。a、过敏性皮疹:处理方法,口服抗过敏药物。b、过敏性休克:处理方法,患者立即平卧,头部放低,氧气吸入,皮下注射1:100 0肾上腺素0、5~1ml,必要时可重复注射。血压下降时可用去甲肾上腺素1~2ml加入葡萄糖盐水中静滴。呼吸衰竭时可使用呼吸兴奋药物,有喉头水肿者可行气管切开。c、过敏性紫癜:处理方法,早期可用大剂量激素,同时口服抗过敏药物,同时使用止血药物与维生素。d、血管神经性水肿:处理方法,局部用热敷,同时应用抗过敏药物。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书格式(1)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调查诊断书 ××异诊【20××】××号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调查诊断专家组 年月日 受种方: 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 监护人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 住址: 联系人姓名:与受种者关系:联系电话: 接种方: 接种单位名称: 联系人: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生产企业方: 接种疫苗名称:批号: 生产企业名称: 联系人: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调查诊断地点: 调查诊断时间:年月日 一、调查诊断材料及说明 (一)受种方提供的材料及说明 (二)接种方提供的材料及说明 (三)生产企业方提供的材料及说明 (四)其他材料及说明 二、接种实施和发病诊治经过 (一)接种实施经过 (二)发病诊治经过 三、调查诊断过程说明 (一)调查取证的经过和人员 (二)调查诊断专家的确定经过及学科专业构成与人数 (三)调查诊断会简要经过 (四)其他有必要说明的情况 四、疾病诊断及发生原因的判断与依据 (一)疾病诊断的判断与依据 (二)发生原因的判断与依据 五、调查诊断结论 受种者接种_________疫苗后所患疾病的临床诊断为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1)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临床损害程度分级为

___________。(选择2)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属于偶合症。(选择3)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属于心因性反应。 提示:如果当事人(受种方、接种单位或生产企业)对上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论有争议,可以在收到调查诊断结论之日起60日内向接种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医学会申请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 六、调查诊断材料及说明 按来源(包括受种方、接种方、生产企业方、其他来源如 专家组调查取证或现场检查等)逐一列出预防接种异常反 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获得的材料名称、数量,注明是原件还 是复印件。调查诊断的材料包括:(1)受种者健康状况、 知情同意告知以及医学建议等预防接种有关记录;(2)与 诊断治疗有关的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 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 料;(3)疫苗接收、购进记录和储存温度记录等,接种单 位和接种人员资质等;(4)相关疫苗该批次检验合格或抽 样检验报告,进口疫苗还应当提供进口药品通关文件;(5) 调查诊断专家现场对受种者体检或阅片所见;(6)与预防 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有关的其他材料,例如病例调查报 告、尸检报告、有关技术规范、疾病诊治指南、相关引用 文献等。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 年月日

常见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及处置原则

7 常见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及处置原则 7.1 预防接种一般反应 预防接种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7.2 全身反应 7.2.1 临床表现 7.2.1.1 发热:分为轻度(37.1~37.5℃)、中度(37.6~38.5℃)和重度(≥38.6℃)。部分受种者接种灭活疫苗后5~6小时或24小时左右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天,很少超过3天;个别受种者发热可能提前,在接种疫苗后2~4小时即有体温升高,6~12小时达高峰,持续1~2天。注射减毒活疫苗后出现发热反应的时间稍晚,个别受种者在注射麻疹疫苗后6~10天内会出现中度发热,有类似轻型麻疹样症状。 7.2.1.2 部分受种者除体温上升外,可能伴有头痛、眩晕、恶寒、乏力和周身不适等,一般持续1~2天。个别受种者可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以接种当天多见,很少有持续2~3天者。 7.2.2 治疗 7.2.2.1 发生轻度全身反应时加强观察,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它疾病。 7.2.2.2 全身反应严重者可对症处理。 7.2.2.3 高热不退或伴有其它并发症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送医院观察治疗。 7.3 局部反应 7.3.1 临床表现 7.3.1.1 注射局部红肿浸润,根据纵横平均直径分为弱反应(≤2.5cm)、中反应(2.6~5.0cm)和强反应(>5.0cm)。凡发生局部淋巴管/淋巴结炎者均为局部重反应。

7.3.1.2 大部分皮下接种的疫苗在注射后数小时至24小时或稍后,局部出现红肿浸润,并伴疼痛,红肿范围一般不大,仅有少数人其直径>5.0cm。有的伴有局部淋巴肿大或淋巴结炎、疼痛。这种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逐步消退。7.3.1.3 皮内接种卡介苗者,绝大部分受种者于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以后化脓或形成溃疡,3~5周结痂,形成疤痕(卡疤)。 7.3.1.4 接种含吸附剂疫苗,部分受种者会出现注射局部不易吸收,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7.3.2 治疗 7.3.2.1 轻度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7.3.2.2 较重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 7.3.2.3 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对特殊敏感的人可考虑给予小量镇痛退热药,一般每天2~3次,连续1~2天即可。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置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臵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一)监测病例定义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简称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二)报告 1、报告范围 ——24小时内:如过敏性休克、不伴休克的过敏反应(荨麻疹、斑丘疹、喉头水肿等)、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晕厥、癔症等。 ——5天内:如发热 (腋温≥38.6℃)、血管性水肿、全身化脓性感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直径>2.5cm)、硬结(直径>2.5cm)、局部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等。 ——15天内: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过敏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热性惊厥、癫痫、多发性神经炎、脑病、脑炎和脑膜炎等。 ——6周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格林巴利综合征、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等。 ——3个月内:如臂丛神经炎、接种部位发生的无菌性脓肿等。 ——接种卡介苗后1—12个月:如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 ——其他: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其他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2、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3、报告程序 (1)一般情况下及时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2)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报告;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2小时内逐级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3)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48小时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在2小时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以电话等最快方式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核实后立即通过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对于死亡或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同时还应当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三)调查诊断 1、核实报告。 2、调查。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需要调查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当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组织开展调查,并在调查开始后3日内初步完成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表,并通过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由市级或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机制讲课讲稿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 理机制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 病例定义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 zation,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疾控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AEFI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报告程序 1.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发现AEFI(包括接到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报告)后应当及时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时,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2小时内逐级向上一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2.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AEFI后48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并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时,在2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AEFI登记表,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报告

1.3. 2.1有网络直报条件的乡级接种单位应当直接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 系统进行网络报告;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当由县级疾控机构代报 1.3. 2.2县级疾控机构接到上述报告后,将属于本辖区预防接种后发生的AEFI 立即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不属于本辖区预防接种后发生的AEFI,应将AEFI个案报告卡立即转报至其预防接种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由预防接种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进行网络直报。 1.3.3各级疾控机构应当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测AEFI报告信息 271.3.4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死亡或群体性AEFI,同时还应当按照《家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2调查诊断 2.1核实报告 县级疾控机构接到AEFI报告后,应核实AEFI的基本情况、发生时间和人数 主要临床表现、初步临床诊断、疫苗预防接种等,完善相关资料,做好深入查 的准备工作 2.2组织调查 221除一般反应(如单纯发热、接种部位红肿、结等)外的AFI均需调在 2.2.2县级疾控机构对需要调查的AEFI,应当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组开展 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在调查开始后3目内初步完成AEFI个案调查表(附件 表5-3)的填写,并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223对于不属于本辖区预防接种后发生的AEFI,也应当收集相关资料,填写AEFI个案调查表,并及时转报至受种者预防接种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出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