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6语人教 第1单元第2课 山雨

6语人教 第1单元第2课 山雨

6语人教 第1单元第2课 山雨
6语人教 第1单元第2课 山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

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

等词语。(重点)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重点)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

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难点)

赵丽宏:上海市崇明县人,

中国散文家、诗人、中国政协委员。

主要作品:散文集《生命草》《爱在人间》等;诗集《珊瑚》

《沉默的冬青》等;报告文学集《心画》《鸟痴》等。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啼啭(tí dì) 轻捷(jié jiě)√√

??

弹tán(弹力)

dàn(弹弓)

diào(调查)

tiáo(调解)

屏píng(屏风)

bǐng(屏气凝神)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

优雅:轻盈:轻捷:优美雅致。

造句:小提琴手精湛的技艺、优雅的动作,令人称赞。

①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②(声音,节奏)轻松。在

本文中指云雾轻快的样子。

造句:她身材轻盈。

云雾轻盈地在山间飘荡。

轻快敏捷。

造句:他迈着轻捷的脚步向我们走来。

余韵:奇妙无比:飘飘洒洒:啼啭:倾吐:遗留下来的韵致。在本文中具体指雨珠滴落发出的清脆声响。稀奇巧妙到了极点,没有能够比得上的。

造句:变脸这门技艺真是精彩绝伦奇妙无比啊!

飘舞着落下来。

造句:下雪了,雪花飘飘洒洒从天而降。

形容鸟婉转、动听地鸣叫。

造句:夜莺在树林里欢快地啼啭。

畅所欲言,尽情抒发意见或感情。

造句:他在海外留学的时候,经常给母亲写信倾吐思念之情。

1.品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个自然段?

2.结合核心问题品读课文。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雨来,主要描写了山雨来得突然,由远而近的雨声如无字的歌谣飘然而起。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写雨中,主要着笔于山雨带来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突出描写了如“小曲”“音符”般美妙的雨声,以及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写雨后,通过对鸟儿啼啭、雨珠滴落的声响描绘,突出了雨后山林的幽静。

u核心问题:

这是一场怎样的奇妙山雨?

u串珠问题: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主要描写了山雨哪两个方面的美?

2.作者分别描写了雨前、雨中、雨后怎样的景象?

3.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来描绘山雨美景?

4.从本文的描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1.作者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请你用课文

中的句子回答。

作者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读下面描写山雨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①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这句话将山雨比作“无字的歌谣”,表达了作

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之情。

比喻

②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

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是描写雨至山林时的音响特点。作者发挥了奇特的想

象: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琴键”,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轻捷柔软的手指”,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雨在山

中”“山在雨中”“山、雨同奏”的动态美景图,表达了作者对山雨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比喻联想

③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句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连用两个“流进”则体现了两个层次:这“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 是用心灵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绿”那种让人难以忘却的美。通过对山

雨色彩美的描述,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

u 核心问题:

作者按时间顺序,从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两个

方面进行描绘。写出了如“小曲”“音符”般美妙的雨声,以及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

这是一场怎样的奇妙山雨?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主要描写了山雨哪两个方面的美?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雨前、雨中、雨后来

描写山雨的。课文主要描写了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

u 串珠问题:

2.作者分别描写了雨前、雨中、雨后怎样的景象?

雨前:主要描写了山雨来得突然,由远而近的雨声如无字的歌谣飘然而起;雨中:主要着笔于山雨带来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突出描绘了如“小曲”“音符”

般美妙的雨声,以及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

雨后:主要通过对鸟儿啼啭、雨珠滴落的声响描绘,突出了雨后山林的幽静。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二课

第二课蔬菜(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第课的学习为本课做了铺垫。本课是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在自己身边发现美、表现美。青菜、萝卜、南瓜……各种蔬菜都可以入画。菜地里带露珠的蔬菜,菜场上鲜亮的蔬菜,妈妈菜篮里的蔬菜……都可以在我们的画笔下,呈现出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有关蔬菜的知识,熟悉常见蔬菜的形态、色彩与质感。 2、学习运用喜欢的绘画方式表现蔬菜,掌握蔬菜的表现方法。 3、通过造型表现,发现蔬菜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知道要爱惜蔬菜,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内容: 让学生通过欣赏蔬菜的图片和对蔬菜实物的观察,了解蔬菜的造型特点,学会观察,细心体会,发现蔬菜的美,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描绘蔬菜。 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蔬菜的形状、色彩以及质感,学习用线条、色彩描绘蔬菜。教学难点: 如何准确表现出不同蔬菜的形状、色彩和质感。 课前准备: 教具:有关蔬菜的精美图片,绘画大师作品,学生作品,有关蔬菜的

资料,绘画工具等。 学具:绘画工具,多种蔬菜实物。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欣赏蔬菜的精美图片。 2、学生谈话交流。 a、图中的哪些蔬菜是你平时喜爱吃的? b、在我们家乡,还可以吃到哪些蔬菜? c、谁能说一说多吃蔬菜有什么好处? 3、老师小结: 蔬菜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营养食物。教育学生要爱惜蔬菜,多吃蔬菜。(可以通过图表的形式告知学生几种在我们家乡常见的蔬菜所含的丰富营养物质。) 二、引导探究: 1、观察体验。 让学生取出课前准备的各种蔬菜。 ①、通过观察发现蔬菜的外形特征。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大致分类: a、种子、果实类——如:四季豆、毛豆、豌豆、南瓜、黄瓜、茄子、辣椒、番茄等。 b、茎、叶类——莴苣、茭白、青菜、菠菜、芹菜、韭菜、葱、洋葱

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二课知识点

六上U2知识点 词组: 1.在上午/下午in the morning/afternoon 2.骑车去公园go to the park by bike 3.鹦鹉表演 a parrot show 4.看见一些有趣的鹦鹉see some interesting parrots 5.变得有风且多云become windy and cloudy 6.高高地放飞风筝fly kites high 7.在天空中in the sky 8.带来一些面包和饮料bring some bread and drinks 9.吃我们的午饭eat our lunch 10.乌云black clouds 11.天下起了雨。It rained. 12.又饥饿又潮湿hungry and wet 13.这是怎样的一天啊!What a day! (也可以指多么难忘的一天) 14.看见蚂蚁和蜜蜂在他们的午餐上see some ants and bees on their lunch 15.整天下雨rain all day 16.带午饭到公园bring lunch to the park 17.取三张卡片pick three cards 18.在操场上打篮球play basketball in the playground 19.干得好well done 20.一起欢呼cheer together 21.改天,改日another day 22.go away走开 23.遇见Bobby meet Bobby 24.看起来伤心look sad 24.怎么了?What’s the matter? 25.丢失了我的新风筝lose my new kite 26.想知道为什么want to know why 27.出什么事了?What happened? 28.今天早上this morning 29.放我的新风筝fly my new kite 30.爬上山climb up the hill 31.飞得太高fly too high 32.抓紧hold onto 33.飞走fly away 34为什么你有它?Why do you have it? 35.在山边发现它find it near the hill 36.在星期一上午on Monday morning 37.上个星期天last Sunday 38.在你的日记里in your diary 39.去游泳go swimming 40.看电影watch a film 41.去野餐have a picnic 42.做家务do the housework 43.该做某事了(2个)it’s time for+名词it’s time to+动词原形 不规则动词过去式: am/is---was are---were build---built begin----began blow---blew buy---bought bring---brought catch----caught cost---cost come---came cut---cut can---could do(does)---did drink---drank draw---drew drive---drove eat---ate feel----felt find---found fly---flew forget---forgot get---got go---went give---gave grow---grew have----had hear---heared hurt----hurt keep----kept know----knew leave----left let----let lose----lost lie----lay make----made meet----met put----put read----read ride----rode ring-----rang run----ran say-----said see----saw sell----sold show----showed sing----sing sit-----sat sleep----slept speak-----spoke stand-----stood steal----stole swim----swam take---took teach----taught tell-----told think-----thought understand-----understood

必修1同步练习题:第2单元 第6课 鸿门宴 训练-落实提升

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旦日飨士卒 飨:用酒食犒赏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如:往 B.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对等,比得上 沛公则置车骑置:安置 C.不如因善遇之遇:对待 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拜了两次 D.若属皆且为所虏属:一类人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 【解析】 B项,“置”应是“放弃、丢下”的意思。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张良出,要项伯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令将军与臣有郤 【解析】 A项,“倍”通“背”;B项,“要”通“邀”;D项,“郤”通“隙”。 【答案】 C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B.籍吏民,封府库 C.道芷阳间行D.范增数目项王 【解析】 A项,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登记”;C项,名词活用作动词,“取道”;D项,名词活用作动词,“使眼色”。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Error! B.Error! C.Error! D.Error! 【解析】 C项,都是介词,在。A项,连词,来;连词,因为。B项,介词,替,给;介词,被。D项,副词,才;副词,竟然。 【答案】 C 5.下列句子与“贪于财货”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大王来何操B.籍何以至此 C.得复见将军于此D.吾属今为之虏矣 【解析】 C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宾语前置句;B项,宾语前置句;D项,被动句。 【答案】 C 阅读课文第3~4段,完成6~9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接纳 B.瞋目视项王瞋目:睁开眼睛 C.项王按剑而跽曰跽:跪直身子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解析】 B项,瞋目:瞪大眼睛。 【答案】 B 7.下列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樊哙“巧言善辩”的一组是( ) ①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②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 ③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④今日之事何如 ⑤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⑥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A.②③⑤B.①④⑥ C.①③⑤D.②④⑥ 【解析】 ①表明樊哙对项羽的不满;④是樊哙在问情况;⑥表明樊哙对刘 邦的忠心。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2课《诗两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中国教育资源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de2540983.html, 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倩.影(qiàn)青荇.(xìnɡ) 栉.风沐雨(jié) 呕.心沥血(ǒu) B.漫溯.(suò) 笙.箫(shēnɡ) 桀骜不驯.(xùn) 从.容不迫(cónɡ) C.彳亍 ..(chì chù) 颓圮.(sǐ) 无济.于事(jì) 载.歌载舞(zài) D.长篙.(ɡāo) 斑斓.(lán) 荒谬.绝伦(miù) 味同嚼.蜡(jiáo) 解析A项“栉”应读“zhì”;B项“溯”应读“sù”;C项“圮”应读“pǐ”。 答案 D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陷井哀怨轻手蹑脚水波荡漾 B.破锭凄婉柔声细语波光艳影 C.回溯太息力挽狂澜招摇过市 D.沉淀迷茫悄无生息沉默寡言 解析A项“井”应为“阱”,B项“锭”应为“绽”,D项“生”应为“声”。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 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 ....的。 B.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 执笔,信手拈来 ....,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 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 ....,写下了这首诗。 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 ....,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解析B项“信手拈来”指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词汇和选用材料,此处应指思路畅通;C项“举步维艰”形容行动困难或生活艰难,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六课第一框

第六课第一、二框中国共产党执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明确目标】 1、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重点) 2、理解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重难点) 3、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4、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重点) 5、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重难点) 【学生展示】------------【教师精讲】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的 正确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1)地位:是我国的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①才能,。 ②才能,。 ③才能,。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方式 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不仅具有,也具 有。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1)主要方式: (2)基本方式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包括、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1)邓小平理论:①主题: ②核心 ③精髓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主题: ②内容: ③本质: (3)科学发展观:①内涵: ②主题: 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2、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1)除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 (2)党始终把好、好、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和 坚持,发挥,保障,走道路,促进 ,做到。 【学生质疑】一、判断改错: 1、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 2、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变为国家意志的。 3、依法行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4、中国共产党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 观。 二、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W市党委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了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等决策,在决策过程中注重通过专家座谈、网上民意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人民意见;在引进企业过程中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并依据《村民自治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培养了一批具有战斗堡垒作用的基层组织,一支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该市党委是如何执政的。 【当堂小结】 【训练达标】 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单元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单元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古罗马法中关于“排放雨水之诉”规定: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这一规定 A. 强调遵循自然规律 B. 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C. 通过立法防灾治灾 D. 注重保护私人利益 2. 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罗马法代表罗马共和国内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 B. 制定罗马法的目的是维护贵族统治 C. 罗马法有力地维护了帝国的统治 D. 罗马法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3. 如图生动地再现了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人争相观看和议论某部法律公布时的情景,该法律的颁布 A. .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B. 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C. 调整了罗马人与外邦人的矛盾 D. 从此使平民战胜了贵族

4. 《十二铜表法》虽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它的编纂仍然是平民的胜利。这主要是因为它 A. 是在平民保民官强烈提议下编订颁布的 B. 明确维护了私有财产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C. 是罗马成文法取代习惯法的重要标志 D. 客观上保护了受害者的权利 5. 某班级组织“罗马凭什么永恒?”的研究性学习,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 罗马建成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C. 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D. 罗马法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6. 河北某法院墙上写着古罗马谚语:“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如右图),可以看出罗马法的特点 A.强调诉讼是必须环节 B .强调审判的实用有效性 C.强调遵循法律程序 D.强调判决以证据为准 7. 据史料记载,罗马一高利贷者对一个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集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从这则材料可以看出:促进罗马法律的进步与完善的主要动力来自于() A.统治者让步 B.平民的斗争 C.商人的推进 D.奴隶的反抗 8. 公元6世纪晚期,一位罗马公民因故意伤害一名来旅游的外邦自由民,被宣判有罪。法官对其量刑的依据,最有可能是 A. 《十二铜表法》 B. 万民法 C. 《民法大全》

高中语文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对康桥的情感。 2、体会诗歌中的意象美。 学情分析 通过意象赏析诗歌的方法。 重点难点 1、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对康桥的情感。 2、体会诗歌中的意象美。 教学过程 【导入】再别康桥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诗坛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他才华横溢,文笔洒脱;他感情丰富,风度翩翩;他轻轻的来,又悄悄的走,不曾带走人世间的一片云彩,却永远投影在读者的波心。他就是---徐志摩,今天,让我们和徐志摩一起《再别康桥》。 【讲授】再别康桥 1、作者介绍(请学生介绍) 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1916年秋赴京读大学,曾拜梁启超为师。19 18年8月赴美国留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20年追随罗素而赴英国,后进康桥大学(剑桥大学)学习。是“新月”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他一生追求:爱、自由和美。1931年11月1 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35岁。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2、了解背景 康桥,即剑桥,英国剑桥大学的所在地。徐志摩留学英国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1925年和1928年,他出国途径英格兰,两次重返母校。本诗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以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3、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在那里,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康桥:诗人自由之梦飞翔的地方,康桥: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康桥:诗人爱之梦破灭的地方。 【活动】再别康桥 初读诗歌,感知诗情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教案第2单元第6课第2框 股票、债券和保险 Word版含答案

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 1.了解股票投资的基本特征及股票投资收入的构成。2.了解债券的含义。 3.理解和区分三种不同的债券。 4.了解商业保险的含义、分类及订立保险合同的基本原则。重点:各种投资方式的异同、收益与风险。难点:全面认识投资理财。 [基础·初探] 一、股票 1.含义: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2.意义:代表其持有者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 3.偿还方式:不能返还其出资,要么转售,要么在证券市场流通买卖。 4.收益构成:一部分是股息或红利收入,这来源于企业利润;另一部分是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5.股票价格 (1)影响因素: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 (2)特点:其波动有不确定性,是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6.股票市场的作用:促进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 二、债券 1.含义: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2.要素:由期限、面值、利率和偿还方式等组成。 3.类别:根据发行者不同,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三、保险 1.购买目的:规避风险。 2.承办机构: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 3.分类: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1)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 (2)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 4.遵循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预习·提升] 1.判断 (1)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 (2)股票所代表的所有权就是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权。(×) (3)债券是一种股份凭证,是债权人与债务人关系的体现。(×) (4)人们购买保险,主要是为了获得收益。(×) 2.填空 下列的债券分别属于哪一种类型? (1)财政部发行总额为500亿元的储蓄国债。(国债) (2)兴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50亿元的债券。 (金融债券) (3)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面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83亿元的债券。(企业债券)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 1.教材P49探究问题 【提示】(1)股票是一种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方式。居民投资股票一方面有利于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居民带来一定的投资收益。投资股票要承担较大的风险,所以一定要谨慎。 (2)发行股票是企业一种重要的融资行为,有利于充实企业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2课 随堂练习

第一单元第二课 一、选择题 1.(2018·重庆名校高一联考)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汉大一统的实现,以□□□□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此处省略的是(C) A.察访推荐B.血缘关系 C.皇权独尊D.相权独大 [解析]据题干材料“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秦汉大一统的实现”可知当时的政治制度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因此其核心为皇权独尊,C项正确。 2.(2018·银川育才中学高一期末)在秦朝,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B) A.三公B.丞相 C.太尉D.御史大夫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秦朝的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所以在秦朝,丞相也就被称为“百官之首”。 0 0 3.(2018·太原高一联考)《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B) A.朝议裁决B.集权独断 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 [解析]“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反映了君主专制集权、独断专行的特点,故选B 项。 4.(2018·梅州高一期末)傅乐成在《中国通史》中说:秦朝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B) A.分封制B.郡县制 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 [解析]材料中“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指秦朝时期。秦朝推行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5.(2018·安徽师大附中高一期末)秦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虽然仅仅15个年头,但它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这是因为秦朝(A)

新课标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后45分钟练习第二单元 第6课

第二单元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 发展 |课后加餐练| 1.从罗马建城到罗马共和国初期,贵族垄断了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为改变这一状况而颁布的第一部成文法是() A.“陶片放逐法”B.万民法 C.《十二铜表法》D.自然法 解析:选C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故选C 项。 2.古罗马法学家赛克斯图斯·庞甫尼乌斯说:“在我们的城市初建之时,人民开始最初的活动,没有任何固定的法律和权利,一切由国王专横决断”。由此出台的《十二铜表法》的深远意义是() A.使法律由随意走向规范B.使罗马法趋于完备 C.缓和了平民和贵族矛盾D.维护贵族既得利益 解析:选A注意限定信息“深远意义”,依据材料可以看出《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有利于限制国王垄断法律,说明《十二铜表法》使法律由随意走向规范,故A项正确;罗马法的完备是《民法大全》的颁布,故B项错误;C项不是深远意义,排除;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3.《十二铜表法》规定:“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这说明,古代罗马()

A.推行严酷刑罚B.限制言论自由 C.维护人身名誉D.保护私有财产 解析:选C A项属于主观臆测,故排除;根据题目中“诽谤他人”“侮辱他人”可知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得出罗马法维护人身名誉,故C项正确;题目中并未牵涉私有财产,故D项错误。 4.它“是(罗马)各族共有的法律……意味着公民与臣民之间差别的消失;除奴隶外的自由民,已取得了私人的平等地位”。材料中的“它”是指() 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D.万民法 解析:选D罗马习惯法在共和国时期已经被成文法所取代,材料反映的是公民与臣民之间的差别消失,说明罗马进入帝国时代,故A项错误,D项正确;《十二铜表法》、公民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故B、C两项错误。 5.公元1世纪,罗马百科全书编纂者塞尔苏斯曾说:“罗马法学昌明时期,解释法律不拘泥于文字,而按法律的精神为之。”据此可知() A.当时对罗马法的法律解释具有主观性 B.万民法突破了公民法的形式主义 C.罗马法官拥有司法判决的自由裁量权 D.当时的法律条文滞后于社会发展 解析:选B当时对罗马法的法律解释是依据法律精神的,这具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后拓展作业附答案解析第2单元 第6课

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 课后拓展作业 一、语言基础 (2019·广州市调研)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比拉彗星自1826年被命名后,一直在预计回归的年份准时出现。1846年比拉彗星,________,形成了两颗小彗星,并各自逐渐产生彗尾。这是人类第一次真切地观测到彗星分裂的现象。然而,1852年比拉彗星如期回归后,两颗由它分裂而成的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却从此失踪了。无论天文学家如何________地计算,无论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和爱好者们如何________地寻找,全世界再没有人观测到比拉彗星。直至1872年11月27日,奇异的事情发生了,一场意外又异常壮丽的流星雨造访地球,从黄昏到黎明,天空中流星________,如焰火般盛放。据估计,这一夜可见的流星总数约16万颗,是一场真正的“流星暴雨”。而这天正是地球穿过原比拉彗星轨道的日期。天文学家醒悟过来:分裂后的彗星已经碎解为颗粒尘埃,( )——人们终于发现了流星雨真正的成因。确实,大多数流星雨都与彗星瓦解或喷发的产物密切相关,至今天文学界已经证实有十多个颗粒尘埃流星群与彗星的轨道相合。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它分裂而成的两颗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距离却从此失踪了。 B.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由它分裂而成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两颗彗星却从此失踪了。 C.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由它分裂而成的两颗彗星却从此失踪了。 D.两颗由它分裂而成的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却从此失踪了。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正是由于地球碰上了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而出现这场流星雨 B.正是由于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碰上了地球而出现这场流星雨 C.这场流星雨正是因为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碰上了地球而出现 D.这场流星雨正是由于地球碰上了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而出现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分道扬镳殚精竭虑苦心经营络绎不绝 B.一分为二精益求精煞费苦心川流不息 C.一分为二殚精竭虑苦心经营川流不息 D.分道扬镳精益求精煞费苦心络绎不绝 二、拓展阅读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六课知识点总结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知识点一: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①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1)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原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①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才能维护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③ 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4. 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和执政的基本方式: (1)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3)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执政的基本方针: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针,依法执政关键是 依宪执政。 5.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 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 和发展。 (1)邓小平理论 ①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主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③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科学发展观 ①主题:科学的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②内涵: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6.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党。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

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6课《鸿门宴》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鸿门宴》 教学目标 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4.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朗读课文,重点字词正音,以求准确认读。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1)导入:大家听说过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么?“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的原话是什么、出自哪里大家知道么?对,就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公元前206年,在新丰鸿门(今陕西省)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宴会,史称“鸿门宴”,这也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一次攸关宏图伟业以及性命的宴会,那么“鸿门宴”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宴会?项羽和刘邦又在宴会上显示了怎样的英雄本色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鸿门宴》。 (2)明确学习任务: ①了解司马迁与《史记》 ②疏通文意 ③掌握课文中所出现的文言知识 ④理清情节发展脉络 ⑤人物形象分析 (3)作者简介 《鸿门宴》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称“太史令”。著有《史记》,后人又称《太史公书》。《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因其中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所以鲁迅赞誉它为“史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全课概述 本课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程学习 2.1 影响价格的因素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二)能力目标 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

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置的镜头一至四,并回忆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回忆生活活动,得出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结论,思考讨论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 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某种商品供应量或者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改变供求关系,从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化。供求关系是怎样引起价格变化的呢?(1)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状况来实现的。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点评。 (2)商品供不应求,买者争相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卖方市场含义。 (3)商品供过于求,卖者争相出售,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买方市场含义。 教学过渡:供求变化会引起价格变动,但是,价格的涨落不是无限的,请看教材13页的例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论? 2、价值决定价格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的价格?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所提问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含义: 从起源上讲,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广泛性: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7、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8、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民主:“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这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政体意义上的民主)“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2)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3)人民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统治阶级的民主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人民民主专政新的时代内容: (1)突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 (2)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了; (3)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4)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第二框题: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一、政治权利与自由 1、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 2、权利和自由的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3、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3)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二、政治义务

必修1同步教师用书:第2单元 第6课 鸿门宴

6 鸿门宴 本课话题 ——合作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每每提及鸿门宴,总有人要为项羽的优柔寡断扼腕叹息,宴会之上,范增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妄图杀掉刘邦,项伯以身蔽之。这就是团队不合作的结果。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歌德与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两位伟大的诗人,也是同时代旗鼓相当的两位竞争对手。在争霸诗坛的同时,他们也是一对朋友。歌德在谈到他们的友谊时说:“像席勒和我这样的两个朋友,多年结合在一起,兴趣相投,朝夕晤谈,互相切磋,互相影响,两人如同一人,所以关于某些个别思想,很难说其中哪些是他的,哪些是我的。有许多两行诗是我们俩一起合作的,有时意思是我指出的,而诗是他写的,有时情况正好相反,有时他作头一句,我作第二句……” 合作与竞争并不矛盾,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正是两个人的友好竞争和团结合作,使两人同时成为了最伟大的诗人。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单调难成曲,群柱可擎天。——徐特立 唯有具备强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创造文明。——泰戈尔 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 ——奥斯特洛夫斯基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歌德期望得到赞许和尊重,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中,要是没有这种精神刺激,人类合作就完全不可能。 ——爱因斯坦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飨士卒( ) 美姬( ) 左尹( ) 鲰生( ) 卮酒( ) 按剑而跽( ) 玉玦( ) 参乘( ) 樊哙( ) 目眦( ) 刀俎( ) 杯杓( ) 【答案】 xiǎnɡ jī yǐn zōu zhī jì jué shènɡ kuài zì zǔ sháo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 2.张良出,要项伯( )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5.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 【答案】 1.“距”通“拒”,把守的意思 2.“要”通“邀”,邀请  3.“倍”通“背” 4.“蚤”通“早” 5.“郤”通“隙”,隔阂,嫌怨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因Error! 2.举Error! 3.谢Error! 4.意Error! 5.为Error! 6.辞Error!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课文原文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人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宗璞,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知识点 一、生字组词 缀zhuì(点缀、连缀、后缀) 幽yōu(幽雅、幽静、幽美) 雅yǎ(雅致、雅观、雅俗共赏) 案àn(书案、教案、图案)

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6课 随堂

第二单元第六课 一、选择题 1.(2019·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有学者在论及西欧某国时说,它的造船业发达,于17世纪初“组建了东印度公司,挑战葡萄牙人在亚洲海域的统治地位;它完全征服了印度尼西亚群岛”。该国是(A) A.荷兰B.德国 C.法国D.西班牙 [解析]荷兰造船业发达,是17世纪世界殖民霸主,征服印度尼西亚等地,故A项正确;德国明显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法国殖民扩张主要在亚洲的印度和北美大陆,故C 项错误;西班牙在16世纪末已经丧失世界殖民霸权,故D项错误。 2.下图是《帝国的兴衰》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该帝国最有可能是(B) 《帝国的兴衰》目录(部分) 第六章帝国的衰落 一太多的“追求”和太大的花费 (一)力不从心 (二)入不敷出 二经济危机 (一)毁灭性的经济政策 (二)难以解决的经济难题 (三)封建特权横行与经济凋敝 三欧洲其他国家的竞争 (一)在美洲和大西洋上的竞争 (二)在东方的竞争 C.英国D.意大利 [解析]由于和英国争夺世界霸权导致西班牙的衰落,西班牙的衰落还由于封建特权横行,奢侈消费导致经济危机,故B项正确。 3.(2019·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曾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建立了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的是(B) A.西班牙B.英国 C.法国D.荷兰 [解析]从17世纪中后期开始,英国在殖民扩张中,先后打败荷兰和法国,最终建立起

地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故答案为B项。 4.(2019·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中,对非洲人民造成最为严重伤害的是(C) A.金银掠夺B.商品输出 C.黑奴贸易D.香料贸易 [解析]材料强调“对非洲人民造成最为严重伤害的是”。黑奴贸易,也称“三角贸易”,它使非洲损失了1亿多人口,造成非洲传统文明衰落、社会经济倒退,还孳生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C项符合题意。 5.(2019·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舶从英国港口出发到广州从事贸易时,其船载物资中经常有90%是白银。这一事实可以说明当时(D) A.清政府禁止进口英国商品B.英国丧失殖民强国地位 C.英国政府禁止大量出口本国产品D.英国对华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解析]据材料“其船载物资中经常有90%是白银”可得,受自然经济的抵制,在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说,最早开始远洋冒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是依靠暴力去进行赤裸裸的财富掠夺,那么,紧随其后的荷兰人由于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 材料二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的时候,从英吉利海峡的那一边,不断地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在新世界的游戏规则里,赢得海洋比赢得陆地更为重要。 ——《大国崛起》 (1)从材料一中找出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成为“大国”的不同途径。 [解析]根据材料一中关键信息“主要是依靠暴力去进行赤裸裸的财富掠夺”及“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归纳。 [答案]葡萄牙和西班牙凭借赤裸裸的财富掠夺成为“大国”;荷兰通过商业贸易成为“大国”。 (2)你认为要成为一个大国,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结合材料二,回答英国的异军突起给你什么启示? [解析]“条件”结合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启示”结合材料二归纳。 [答案]条件:经济发达,政治稳定,文化上的吸引力,军事实力,内部凝聚力等。启示:把握机遇,抢占先机,打破旧的价值观念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