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细节谈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细节谈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细节谈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细节谈

2007年11月在南京参加全国初中语文“新课程,新精彩,新走向”名师精品课观摩研讨活动时,就聆听过安徽省马鞍山二中的著名特级教师盛庆丰老师的课,那次,他执教的是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他对课文的深度解读能力、对课堂的高超驾驭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接到连云港市教科所将于2009年12月18日举办“第三届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教育研讨会”的通知时,看到执教示范课的专家名师名单中赫然有盛老师的名字,就怀着深深的期待参加了这次活动。果然,盛老师的课再次引发了我对语文教学的思考。

这次盛老师执教的是《林黛玉进贾府》,课文尽管是节选,但篇幅长、人物多、头绪繁,教学内容如何选择,课堂问题如何设计,考验着老师的智慧。盛老师匠心独运,偏从学生不乐意读的环境描写人手,去培养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着实艺高心巧。课堂设置了四个主问题,引导学生透过林黛玉的那双俊眼,看到了贾府是钟鸣鼎食之府、诗书簪缨之族,更为深刻的是,盛老师在引领学生初识贾府之后,抛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曹雪芹会让林黛玉带我们一起走进贾府,有什么讲究?能否换成其他人?请同学们自由讨论,然后发表见解。对这个问题的提出,大会主持人、市教科所王恒俭副所长评价说:“这个问题,我是想不出来的!”是的,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问题设计,确实令人叫绝。下面,我就从这个问题及课堂师生的活动来谈谈我对盛老师的课的思考。

一,精巧的问题设计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之间的重要桥梁。一个精巧的问题的提出,往往能一石激起千重浪,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质疑、交流,反思、完善,从而实现新知识、新感悟、新方法的生成,达到教学的目的。一个精巧的问题,往往具有思维的坡度和广度,能诱发学生读书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这个问题就具有上述特征。

所谓“思维的坡度”,指学生通过积极深入的读书、思考,经老师的适当点拨提示,能比较圆满地解决问题。这个问题不可高不可攀,让学生望“题”长叹;不可肤浅之极,让学生不假思索;要切近学生“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在解决问题中读书,在读书中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课堂实践看,盛老师设计的这一问题恰好体现了这一点。

所谓“思维的广度”,指问题的解决需要比较广泛地阅读课文,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简单地说,这个解决问题所带起的阅读面要尽可能大,思维的开放性要尽可能强。本问题的解决,几乎需要学生梳理全文内容,才能提炼出以黛玉的视角来写,涉及到人物的性格、学识、身份三个方面的原因。

愚以为,以“亏他想得出来”来褒扬盛老师,实不为过。

二,完美的点拨艺术

新课堂中教师的首要地位主要是在对学生引领过程中体现的。教师提出精巧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感悟,是引领;在学生思路阻塞之时,巧妙地指方向、搭桥梁,也是引领。这里的指方向、搭桥梁,即是点拨。巧妙的点拨,要“点”在恰当之时,学生百思不解,教师轻巧一点,学生茅塞顿开,感受到了柳暗花明的学习之乐;“拨”,要善于补充材料,善于矫正思维方法,以丰厚思考的知识基础,扶正思考的方向,使学生产生“原来如此”的愉悦感。

如,在处理这个问题时,相当部分学生感觉茫然,盛老师做了几番点拨:“文首哪一句与林黛玉看贾府有关?”“刘姥姥曾三次进贾家,她能感受到贾府的如此环境、氛围吗?”“贾雨村也曾去过贾府,为什么不以他的眼光来写?”三次点拨,为学生思考问题搭桥铺路,使学生思维不断深入,进而理解了是林黛玉特殊的性格、特殊的学识、特殊的身份,使她具有了特殊的眼光,从而使读者透过她的俊眼来认识贾府,进而使学生领悟到曹雪芹用笔之妙。可见,学生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首席地位决不可缺失。

三,深厚的文化底蕴

盛老师的机敏的点拨、精要的评价,令人叹为观止。大气、智慧,是我对盛老师的最直观的感受。他的大气、智慧,来自于他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课后,与观摩老师进行互动交流时,盛老师介绍了他的经验——成功缘自读书和写作。《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已经很少有人读了,可盛老师却不满足大学时读过的底子,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再通读全文;每周几千字的写作,已经成为习惯。正是这辛勤的付出和不懈的追求,成就了盛老师的深厚的功底。

课堂上,随时能看到盛老师的神采:有精妙的点拨,“刘姥姥进贾府,是从贾家厨房进去的”;“刘姥姥只能说出‘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的粗俗语言,她看得懂荣禧堂吗?”有精当的点评,“我给你浓缩一下:特殊身份……”

惟有饱读诗书,才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惟有底蕴深厚,才能驾轻就熟意气风发。

四,强烈的“导读”意识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是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涵养学生人文情怀的重要途径。可是大多数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早把这一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抛到脑后了,即使选修历史学科的学生为了对付高考,也只读读压缩饼干式的文学缩略本了(江苏高考方案规定,选修物理学科的考生不考名著阅读)。盛老师这一节课的最重要的教学目的就是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因此上课伊始,盛老师就了解学生(江苏省新海高中高一学生)读该小说的情况,向学生介绍自己读该小说的心得。在这个问题的探究中,我们看到盛老师恰当地引述《红楼梦》的相关情节,刘姥姥、贾雨村、贾宝玉、薛宝钗,信手拈来,如话家常,在学生头脑中织起了一张张傚楼梦}的故事网,唤醒了学生的阅读欲望。“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语)盛老师可谓深谙教学艺术之真谛。

更需提及的是,在总结这个问题时(也即本课结语),盛老师慨然诵到:“如此精妙的小说你能不爱读吗?记得苏轼写西湖有这样的诗句‘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红楼梦》比西湖更波澜壮阔,更烟波浩淼,更需要静下心来阅读,让我们静静地走进《红楼梦》,感受她的无穷魅力吧!”充满激情的语言向学生发出了“邀请”,学生怎能不心动并行动?一节课能激发出学生阅读文学的兴趣,功莫大焉!

盛老师在“互动交流”环节分析本节课切入点选择的依据时说:明朝公安派作家袁中道有句话“琐碎中有无限烟波”,用这话来评价《林黛玉进贾府》的环境描写很恰当。

林黛玉进贾府(1)

第三单元教学导引 一、学习任务 1、能力项目 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学习鉴赏古代小说,学习重点是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1)主要看这个人物是否个性鲜明,有无典型意义。 (2)主要是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语言。 (3)要特别注意古代白话的语言特点。 2、语文基础 积累古白话的一些常用语词。积累古白话小说中的文言文词语。识记有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二、学习建议 1、鉴赏古代小说一定要注意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历史发展传统所经历的过程:神话--史传文学与“稗官野史”小说--唐代传奇--讲唱文艺--话本小说--章回小说。 2、鉴赏古代小说还要与西方长短篇小说进行比较,找出明显的差异,以加深对古代小说特征的理解。 3、留意古代小说中的一些不明白的常用词语。 5、《林黛玉进贾府》 教学目的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设想 构成本单元的讲读课文和课内自读课文均属我国古代长篇小说节选,拟增加单元阅读导言,阐明两点:①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的意义和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②就小说而言,根据课文特点,《林黛玉进贾府》重在研讨环境、人物;《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重在研讨故事情节;《明湖居听书》重在鉴赏;以做到学前心中有数。 本课,首先介绍《红楼梦》及其作者,使学生对这部古曲名著及曹雪芹这位文学巨匠有初步了解,引发他们读全书愿望。其次根据课文特点,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难点则在于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至于教学方法有两种选择:如果课前能组织学生看《红楼梦》电影、《红楼梦》电视连续剧或有关章节的录像,则采取专题讨论的方法,集中解决两个重点;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则以教师引导、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通过教学全过程达到教学目的。教案按后一种情况设计编写。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单元阅读导言。 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教学过程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学习资料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2.了解本文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见闻,按时间顺序描写环境和介绍人物的方法。3.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1.带领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欣赏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学生通过讨论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品读课文精彩选段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调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 3.《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有其丰厚的、深刻的意蕴,借助多媒体,教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研究讨论,各抒己见,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4.探究活动,运用对比法比较人物不同的出场,不同的“哭”与“笑”,以及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加强口头语言组织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美,摒弃虚假的生活。 2.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百态。

【教学重点】 分析小说与众不同的出场艺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及能力,体会文学反映出的社会生活状况。【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 【法制教育】 【安全教育】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1.教师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康熙皇帝时,曹雪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曹家从此败落了。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2.简要介绍《红楼梦》开头四回的内容。介绍时,无需细述情节,只讲梗概,重要的是讲 清楚与课文有关的地方,使讲解确实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 (1)第一回,是全书的楔子,写了女娲补天、顽古转世、木石前盟的故事,既暗示了人物 性格,又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女娲补天,剩下一块“无材”的顽石,有一僧人施展幻术,把这块巨大的顽石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的晶莹的美玉,这块美玉就是和贾宝玉一起降生、又被贾宝玉随时佩戴的“命根子”“通灵宝玉”。作者用这块石头“无材补天”的特性来暗示贾宝玉是不符合统治阶级要求的、“于国于家无望”的废物;用这块石头从天而降的顽劣性来暗示贾宝玉的与封建传统相对立的思想和叛逆性格。 “木石前盟”的故事,主要介绍了顽石和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降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

(完整word版)《林黛玉进贾府》练习题

《林黛玉进贾府》练习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敕(chi )造②盥(guan)沐③阜(fu)盛④甬(yong)道 ⑤轩(gan)昂⑥杜撰(zhan)⑦惫(bei)懒⑧嗔(cheng)视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④⑥⑧ D、①③⑤⑦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①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②可怜辜负好韶光() ③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④身量苗条,体格风骚()⑤行为偏僻性乖张() ⑥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 ⑦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到也便宜()⑧莫效此儿形状() ⑨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⑩两弯似蹙非蹙绢烟眉() 3、归类: A、正面描写 B、环境描写 C、细节描写 D、侧面描写 E、概括描写 F、语言描写 G、场面描写 H、白描 I 、心理描写 J、行动描写 K、肖像描写 从描写的角度分:A 、D 从描写的对象分:B、F、G、I、J、K 从描写的手法分:C、E、H 4、填空: A、呜咽起来 B、用帕拭泪 C、哭个不住 D、掩面涕泣 E、大哭起来 F、满面泪痕 ①贾母把黛玉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 E ) 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 D ),黛玉也( C )。 ②再次说黛玉之母如何病时,贾母又伤感起来,搂了黛玉在怀,又( A ) ③王熙凤:“┅┅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 B ) ④宝玉( F )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5、下面几个句子是对人物肖像的描写,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 B )。 ①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 ②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 ③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④两弯似蹙非蹙绢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A、探春、惜春、李纨、王熙凤 B、迎春、探春、王熙凤、林黛玉 C、迎春、林黛玉、王熙凤、李纨 D、探春、李纨、林黛玉、王熙凤6、宝黛初见段,这“一惊一笑”表达的含义可用下面哪一句诗概括( A ) A、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B、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7、阅读课文,完成填空。 ⑴这篇课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原回目是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题目为编者所加。 ⑵《红楼梦》是我国十八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作者是曹雪芹。 ⑶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母、王熙凤等一大批主要人物。作者介绍人物有详有略,重点介绍的有贾母、王熙凤;仅作外貌描写,连名字也没有点出的是迎春、探春、惜春;只是介绍而并没有出场的是贾政、贾赦。 8、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体态、容貌) B.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风韵) C.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妻子)(老婆:年老的女仆 ) D.我带了外甥女过去,便也便宜(方便) 9、从下面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黛玉关于自己读书的事前后说法矛盾。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C) (甲)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乙)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A.听了贾母的话,黛玉自觉失言,因而小心更正。 B.反映了黛玉的机警、聪明和细心。 C.对贾母之言出自亲情,对宝玉之言出自谦虚。 D.反映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状态。 10、贾宝玉对林黛玉有“四问”:问读书、问名、问字、问玉,为什么把“问玉”放在最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B) A.因为人们交往,往往是先问一般情况,如姓名、干什么等,而后问到实质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 ——一个专业研究者(郑金洲)的听课杂记 一、课堂教学特征 1、并非井然有序的课堂 近来读美国学者阿布拉汉姆森和福雷徳曼写的一本书,书名叫《完美的混乱:无序中隐藏的优点》。书中的一些观点对我颇有启发。他们认为:适度混乱的人、机构和系统,经常比组织性高的群体更有效率,更具恢复能力,并且创造性更强,总之更加高效。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适度“杂乱”效率高。在我看来,这一理论也适用于说明我们的某些课堂。当下课堂上已经出现了有益的“杂乱”,我们要允许这些“杂乱”的存在。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探讨什么样的杂乱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杂乱的类型、动因到底是什么,我们教师在“杂乱”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也许这样的研究,会使“杂乱”变得“清晰”,“无序”变得“透明”。 2、并非环环相扣的课堂 “环环相扣”的教学思维,一定程度上是线性思维的反应,是用单线演进的思维看待教学中各行为环节,认为各环节是一次呈现的,不会反复,也不需要反复;不会错乱,也不应错乱。这样的思维有其合理性的成分,它使得教学过程如同机器生产各个工作环节一样,前后工序相连,每道工序各司其事,教学向预定的目标“义无反顾”地行进。但也有其不合理的成分,在教学的重心是教师,教学的关键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情况下,上述教学进程可以“进退有据”,较为得当,而当教学重心下移,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主动权的时候,单一的演进序列就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3、并非行云流水的课堂 行云流水般的课堂其实是一种非常态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走得跌跌撞撞、步履蹒跚,时而雀跃、时而深思,教师在课堂上并非得心应手,遇事应对自如,遇难逢凶化吉,而总是有本领的恐慌感,才是课堂的常态。 4、并非设计严密的课堂 这样的设计没有“留白”,没有“缝隙”,一定程度上也使得课堂上学生的行为也变得循规蹈矩,在教师的引导下亦步亦趋。 在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就需要宽视野、大设计。也就是,设计从教学目标与重点着眼,从教学总体着眼,对教学作出整体安排和统筹规划。 5、并非人人称道的课堂 二、教学方法探索 1、无需举手,自由发言 三条基本原则:女生优先,男同学要谦让女同学;前排优先,当前后排同学同时站起来时,后排同学应该谦让前排同学(因为前排同学往往看不到后排同学与他同时站起来了,但是,后面一个机会就应让给后排同学,如果他愿意发言的话);经常发言的同学应谦让较少发言的同学,课堂秩序力求做到不乱。 2、零散的提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形成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的鉴赏能力、以及初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意识。 2、过程与方法: 梳理课文,探究塑造人物形象的不同方法,在用问题推动学生思维深入的过程中推进课堂内容,形成鉴赏能力,再通过训练力求提升更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客观辨证地、客观地、理性地分析特定环境下人物性格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梳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人物语言的多义性和模糊性赏析。小说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的鉴赏与写作运用。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课前充分预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 学案 【课前预习、自主探究】 一、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的方法一般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其中正面描写包括、、、、。 二、梳理作者塑造王熙凤的角度:、、、。 三、课前自主探究 1、请用一句话概括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 2、王熙凤的出场给林黛玉什么感觉?这里用到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 3、从着装的色彩和饰品两个角度分析王熙凤服饰的特点。你认为,这样的服饰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4、我们透过林黛玉的眼睛看王熙凤的容貌,会有什么感觉? 5、找出文中对王熙凤的侧面描写,分析其作用。

四、课外积累《红楼梦曲?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散人亡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 一场辛苦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在前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小说的环境和情节,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小说的第三大要素——- 人物。 这些人物中有一位杀伐决断、威重令行的铁腕人物,人称“胭脂虎” ,她 是谁呢?王熙凤。那这节课就看看,我们透过林黛玉的眼睛会看到怎样一 个王熙凤。 二、内容探究 首先来看大家的课前梳理:作者从哪些角度塑造王熙凤的?学生展示梳理结果: 四个方面:写出场、绘肖像(服饰,容貌)、见黛玉、回王夫人。接下来请大家展示自主探究的成果。 探究一:写出场 【学生展示探究成果】 1、请用一句话概括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人未至而声先至) 2、王熙凤的出场给林黛玉什么感觉?这里用到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 “放诞无礼”。对比。把她的“放诞无礼”和其他人的“敛声屏气、恭肃严整” 作对比,突出了她大胆泼辣的性格,以及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探究二:绘肖像 服饰 【自主探究】从着装的色彩和饰品两个角度分析王熙凤服饰的特点。你认为,这样的服饰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3.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是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指导学生学习小说所运用的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2.思想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正确认识《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的反封建的重要意义。这种思想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则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特别是对贾宝玉的分析完成的。 3.《红楼梦》的开头四回是全书的序幕,为后面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作了铺垫。教师简要介绍开头四回的主要内容,以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 4.以教师分析讲解为主。 教学时数:3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作品、《红楼梦》开头四回的主要内容;认字解词;分析课文的情节结构。 教学内容与步骤 1.教师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康熙皇帝时,曹雪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曹家从此败落了。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2.简要介绍《红楼梦》开头四回的内容。介绍时,无需细述情节,只讲梗概,重要的是讲清楚与课文有关的地方,使讲解确实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1)第一回,是全书的楔子,写了女娲补天、顽古转世、木石前盟的故事,既暗示了人物性格,又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女娲补天,剩下一块“无材”的顽石,有一僧人施展幻术,把这块巨大的顽石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的晶莹的美玉,这块美玉就是和贾宝玉一起降生、又被贾宝玉随时佩戴的“命根子”“通灵宝玉”。作者用这块石头“无材补天”的特性来暗示贾宝玉是不符合统治阶级要求的、“于国于家无望”的废物;用这块石头从天而降的顽劣性来暗示贾宝玉的与封建传统相对立的思想和叛逆性格。 “木石前盟”的故事,主要介绍了顽石和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降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了一棵绛珠仙草,使仙草能够久延岁月,脱离草木之态,变成了一个女子。后来,顽石要下世投胎时,绛珠也要同去走一遭,为的酬报顽石的灌溉之恩,把一生所有的眼泪都还给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过这段关系,本篇课文在写到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初次见面时,都觉得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完整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完整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林黛玉进贾府 【学习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基本常识,学习鉴赏古典小说的方法和古典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 2、重点鉴赏“王熙凤”“贾宝玉”两个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 把握文章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表现人物的方法。 【知识链接】 1、《红楼梦》常识: 作者介绍—— 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一生恰好经历了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绔”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这为他的创作准备了良好的基础。 思想内容—— 两条线索: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线索;宁荣二府兴衰变化线索。 四大主题: (1)通灵宝玉与叛逆主题—贾宝玉的形象。 (2)木石金玉与爱情主题—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 (3)四大家族与政治主题—贾府衰败的历史命运。 (4)色空观念与人生主题—“分骨肉”、“世难容”、“聪明累”、“虚花语”。 艺术特点—— (1)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 (2)孕育了一个狂人,也塑造了一个新人。 (3)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美与丑的相生相克。 2、课文链接: 课文是主线(全文)的开端,写林黛玉进贾府第一天的行踪,通过她的耳闻目睹和内心感受,介绍了贾府一批重要人物,初步展现了贾府的概貌,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序幕。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多样,对众多人物的写法绝不相同,特别是写王熙凤、贾宝玉出场的文字十分精彩,人物语言极其传神。 3、前后文介绍: 第一回是开篇。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课文就选自这一回。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钢。 3、古典小说鉴赏策略: (1)在情节中理清人物关系 (2)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3)抓住言行写爱憎 (4)抓住矛盾关键说性格 (5)探讨人物言行根源,揭示主题 第一课时 【古典小说鉴赏第一步】——在情节中理清人物关系 1、通读课文,查字典,为文中的生字词注音,归纳多音字、形近字。

林黛玉进贾府练习题

习题精选 基础知识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敕.造(chì)阜.盛(fǔ)内帏.(wéi)宫绦.(tāo) B.盥.洗(guàn)两腋.(yè)忖.度(cǔn)瞋.视(chēn) C.懵.懂(měng)贾赦.(shè)绾.着(wǎn)便.宜(biàn) D.錾.银(zàn)戏谑.(xuè)驯.骡(xùn)罥.烟(juàn) 2.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体态、容貌) B.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风韵) C.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妻子) D.我带了外甥女过去,便也便宜(方便) 3.从下面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黛玉关于自己读书的事前后说法矛盾。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乙)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A.听了贾母的话,黛玉自觉失言,因而小心更正。 B.反映了黛玉的机警、聪明和细心。 C.对贾母之言出自亲情,对宝玉之言出自谦虚。 D.反映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状态。 4.贾宝玉对林黛玉有“四问”:间读书、问名、问字、问玉,为什么把“问玉”放在最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人们交往,往往是先问一般情况,如姓名、干什么等,而后问到实质的问题,这样安排符合礼俗常情。 B.因为“问王”是由“问名”、“问字”引发而来的,把“问玉”放在最后,以便水到渠成形成高潮,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C.因为先问读书、问名、问字,最后问玉,可以使情节波澜起伏,跌宕生姿。 D.因为这两个人名字中都有“玉”,宝玉又身佩“通灵宝玉”,因而引起宝玉对“玉”的联想,所以把“问玉”放在最后顺理成章。 5.对贾宝玉“摔玉”这一举动的思想意义,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体现了贾宝玉对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迷信的反叛精神。 B.体现了贾宝玉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世俗观念的挑战。 C.体现了贾宝玉背叛封建社会、渴望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的性格。 D.体现了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和对林黛玉的爱慕之情。 6.贾府人物众多,通过林黛玉的眼情不可能—一介绍,必须有详有略,有虚有实,有集体介绍,有单独介绍。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贾母、王熙凤、宝玉是贾府中的重要人物,因此通过林黛玉的眼睛详细介绍。 B.作者详写的人物有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略写的人物有贾母、王夫人、邢夫人、李纨、贾氏三姐妹。 C.实写的人物有黛玉、宝玉、凤姐等,贾赦、贾政等贾府主要人物暂未出现,虚写交待。 D.作者对主要人物宝玉、黛玉、凤姐作单独介绍,其余在这个场会尚不需要突出的,只作集体介绍。 7.人物的语言应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下面的人物语言最能表现贾宝玉叛逆性格的一句是()。 A.“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B.“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C.“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D.“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8.对王熙凤和贾宝玉两个主要人物的出场亮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凤姐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宝玉是未闻其声,先写其人。 B.凤姐主要是正面描写,宝玉是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 C.凤姐出场是“形神兼备”,极尽自我表演之能事;宝玉出场是先写“形”,再出场是由“形”写到“神”

(完整版)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 福州高级中学范云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分析林黛玉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小说刻画人物方法。 (2)了解小说通过渐进式人物塑造方法,多角度、全方位、有层次地展现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容貌、神态、风度。 2、过程和方法 (1)以林黛玉性格分析为突破口,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2)借助多媒体,运用诵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解读人物形象。 3、情感和价值观 深入感悟《红楼梦》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准确解读古典小说人物个性 二、教学重点 小说人物林黛玉性格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 通过林黛玉性格的分析,了解小说渐进式人物塑造方法。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先请大家看段视频,(播放视频《枉凝眉》)(3分钟)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借林黛玉的一双慧眼第一次展示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这节课我们将转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作为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在人物塑造上,脂砚斋曾评:“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见”,可见《红楼梦》中的诸多人物,曹雪芹都能做到各具情态,栩栩如生。要做到这点,离不开高超的创作手法,而渐进式手法就是其中之一,何谓渐进式,即运用多种手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全方位塑造人物,实现人物形象从单薄呆板到丰满鲜活的塑造。今天,我们以林黛玉为例,通过分析这一人物形象,来了解渐进式人物塑造方法在文中的运用。(1分钟) 三、整体感知 师:视频中的黛玉秀外慧中、温婉动人。这样一个女子,初到贾府这一深宅大院中,她有着什么样的心理? 生:“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师: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在文中哪些地方体现?请大家以黛玉的行踪为线索,结合文本来找找。 林黛玉的行踪是:贾母院——贾赦院——贾政院——贾母院。我们就分四个小组来讨论,待会派代表来陈述。(1分钟+3分钟讨论) (学生畅所欲言,讨论探究) 归纳如下: 1、语言描写: ⑴婉言拒绝邢夫人盛情的语言描写:邢夫人苦留黛玉吃过晚饭再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教学内容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过程和方法:通过分析黛玉行踪来整体了解贾府环境,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及出场来把握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文学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和人物出场的方法 难点:分析贾府环境和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教学层次设计】三课时 第一课时:林黛玉的行踪所见窥见贾府环境——这种特点如何展现的第二课时:分析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性格——分析人物出场技巧 第三课时:分析黛玉和宝玉性格——总结人物出场技巧及刻画人物方法 【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课时(45分钟) 一,导入(2分钟)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如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我们姑且把这首题诗看做红楼梦的创作动机,在

这种动机下,又经过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辛苦劳动,才逐步形成《红楼梦》的雏形。可惜的是,直到作者泪尽而逝,也没有完成最后的定稿,还有一部分在传抄中散佚,被岁月的长河无情淹没。所以《红楼梦》绝不是一般的文学创作,曹雪芹是饱含着血泪来写这部书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节。 二、知人论世(8分钟)PPT 一、作家作品 1.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

林黛玉进贾府 (1)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作者表现人物形象的独特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女主人公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林黛玉时时处处所持的谨小慎微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掌握作者表现人物的方法和所体现的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 掌握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形象。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 五、教具准备:教案和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林黛玉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人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 (二)引导学生通过文中黛玉的生活准则及其言行把握黛玉形象 1、提问:林黛玉初进贾府就给自己定了一条生活准则,是什么呢?(第3张幻灯片) 明确: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课文一开始就说“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2、提问:她为什么一进贾府就要给自己定这样一条生活准则呢?(该问题为学生理解文中黛玉性格作铺垫。) 明确:还是第一段所述,母亲说与别家不同,到底是怎么个不同呢?黛玉心中肯定挺好奇的,于是她就留心仔细地看,从那宏伟的外观到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等级分明的礼仪,甚至门前仆人丫鬟的服饰她也看得很细,眼明心细的黛玉发现贾府处于皇家的庇护之下,是典型的侯门深宅。 而林家虽然祖上袭过列侯,但到父亲林如海这一辈已渐衰落了。林家的门第与贾府相比自然逊色多了,在这样一种对比的落差下,黛玉心中就有了一种微妙的自卑感。她一走进贾府人家说她是贾母的外孙女,苏州林家姑奶奶的女儿,黛玉深知她代表的不单是她自己,更是整个林家的形象,所以她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3、提问: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什么地方都能体现出黛玉遵循这一生活准则?试着进行分析看各处言行都能体现出黛玉的什么性格特点?(主要让学生来说,老师根据具体情况作补充。)(第 4、5张幻灯片) 明确:课文第2段黛玉拜见外祖母,一开始未能行拜见之礼,过后还是补上了这个礼节。第5段和王熙凤见面时,贾母笑着说:“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却是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第7段丫头传贾赦的话,她忙站起来一一听了。由这些细节可看出她的知书达礼。 第7段黛玉拜见大舅父没见上,舅母邢夫人苦留她吃饭但她推辞了。引导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课题:《林黛玉进贾府》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2. 了解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描写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西江月》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课型】 讲读课 【教学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从人物出场描写入手,研究描写人物的方法。同时结合运用鉴赏分析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枉凝眉》。 导语:《枉凝眉》。是大家熟悉的曲子。歌中唱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结果呢?一个是整天为他哭泣(林),一个是整天为她牵挂(贾)。“水中月”、“镜中花”这两个形象的比喻对造成爱情悲剧的现实提出了质问。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近黛玉,走近宝玉,走近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分析人物,体会刻画人物的描写手法

(一)关于林黛玉的形象分析 1.学生朗读相关课文,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提示:把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三处描写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参考:①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讲解:这只是作初步勾画。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参考: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讲解: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凤姐见多识广,见过世面,“‘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脂砚斋批语)。王熙凤的话说得那么中听,得体,不仅投合贾母的心意,说得老太太十分受用,而且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 参考:③宝玉眼里的黛玉:“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病如西子胜三分。” 讲解:经过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小结:作者用不同人物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2.思考回答: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提示:找出黛玉进贾府后语言动作的描写,并适当点评。 参考:①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了不得,“一把搂入怀中大哭”,并不计较礼节,可是待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见了迎春姐妹三个,也“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高一语文林黛玉进贾府练习题

一、教学目的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设想 1.本课,首先介绍《红楼梦》及其作者,使学生对这部古曲名著及曹雪芹这位文学巨匠有初步了解,引发他们读全书愿望。其次根据课文特点,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难点则在于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 2.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3.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4.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5.安排四课时。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单元阅读导言。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一)导言。 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指定一名同学读课文[预习提示]第一段,要求全班同学标出:《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 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然后补充介绍如下: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 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 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待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有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练习含解析2

林黛玉进贾府 时间:40分钟满分:38分 一、基础知识(18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新版《红楼梦》的定妆照一出炉,就遭遇了“连环雷”,尤其是对金陵十二钗的更是“雷”声阵阵。 ②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 着三个姊妹来了。 ③天下无能第一,古今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A.装饰簇拥不肖 B.妆饰蜂拥不孝 C.妆饰簇拥不肖 D.装饰蜂拥不孝 答案 C 解析妆饰:打扮;打扮出来的样子。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装饰品。①句,根据句中“定妆照”可知横线处应为“打扮”的意思,应选“妆饰”。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蜂拥:像蜂群似的拥挤着(走)。根据②句语境,应选“簇拥”。不肖:品行不好(多用于子弟)。不孝:不孝顺;旧时父母丧事中儿子的自称。③句中横线处与上半句“无能”相对,选“不肖”更恰当。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博大精深的《红楼梦》, ①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 ②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内容之丰厚,思想之深邃,艺术之精妙, ③不是轻易能够领会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第1回的这首诗, ④作者对知音的期待, ⑤对后世每一个读者的诱惑。翻开《红楼梦》吧!走进那个奇妙的艺术世界,你⑥会获得前所未有的精神享受。 ①②③④⑤⑥ A 不但也都不是就是也许 B 不仅而且因此既是也是就 C 不仅也都既是也是一定 D 不但而且因此不是就是将 答案 C 解析答题时要根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合适的词语。注意常见关联词的搭配。第③空所在句前后句意不能构成因果关系,所以排除B、D两项。④⑤所在的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而非选择关系,可以排除A项。因此答案为C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新中式婚房回归古典东方之美,一对新人说:“我们不追求家具的雕.梁画栋 ...,无需过多装饰,只求简单,古色古香。”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2.理解小说主要人物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的形象特点,理解分析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作者用肖像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3.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小说主要人物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的形象特点,理解分析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作者用肖像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2.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主要人物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的形象特点,理解分析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作者用肖像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鉴赏分析法、讨论法、比较阅读法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给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红楼梦》的作者、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点出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引发他们阅读全书的愿望。 2.着重介绍前五回的内容梗概及其在书中的作用。 3.介绍“《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4.梳理课文故事情节。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用知识竞赛——“《红楼》知识知多少”导入: 有人说,“开言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关于《红楼梦》的知识呢?请大家自由发言,看谁知道得最多。 二、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 1.曹雪芹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的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对曹雪芹的

林黛玉进贾府1

1.林黛玉进贾府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3.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4.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二、教学重点 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体会《红楼梦》一书的反封建意义。 四、教学课时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通读课文,初步感受。 二、导入 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故事,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三、作者简介及《红楼梦》创作: 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需,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劈开始,祖父、父亲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的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裤"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顺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瞩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土。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红楼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