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药用物植资源开发利用的目的就是要在科学、合理、有效、充分地利用已有药用植物资源的同时,不断深入、持久地发掘药用植物新资源、新用途,增加新产品,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

第一节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

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按采用的主要方式分为;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一级开发,以工业生产方式为主的二级开发和以科学研究方式为主的三级开发。

一、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一级开发

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一级开发,是指通过引种驯化、组织培养、人工栽培、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合理采收等农业生产手段,来开发那些贵重、紧缺、稀有、濒危的药用植物资源,以增加其品种和数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为社会提供质优、价廉、品种齐全的药用植物。在这方面,不乏有一些成功的例子。

如西洋参原产美国、加拿大等地,近年国内采用引种、人工栽植等手段,在东北、北京、陕西、云南等地区试种成功,为社会提供出大量的国产西洋参。

又如胡黄连原产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新加坡、尼泊尔等国,我国一直依赖进口。1971年在云南丽江拉美容林区进行引种,人工栽植获得成功、使这一濒危植物得到了发展。

再如人参原为野生,由于资源少、十分珍贵,后在吉林等省通过引种,人工栽植获得成功,为社会提供出大量、价廉质优的人参、使人参走进普通百姓家里。

二、以工业生产方式为主的二级开发

以工业生产方式为主的二级开发是指利用制药工业生产手段将已有资源加工出新的药品、保健制品等,以扩大药用植物资源的应用范围。

如对三尖杉、红豆杉、喜树、美登木等乔灌木以及莪术草等森林药物资源,采用先进的加工方式提取三尖杉酯碱、紫杉醇、喜树碱及获术醇等抗癌活性物质。这些物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有的高达100万元/kg以上。

又如对沙棘(Fructus Hippophae)果实采集加工,将其果汁加工成沙棘保健饮料、沙棘粉、沙棘果油,将其种子加工成沙棘籽油等。沙棘油对癌症有辅助治疗作用。沙棘汁富含VC,居果蔬之冠,其饮品保健功效很高。

再如将杜仲(Eucommia ulmofdes L.)叶经浸提、浓缩、喷粉、制成粉剂,以杜仲纯粉为主要

原料制成的杜仲饮料,已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抗疲劳保健功能饮料。

三、以科学研究方式为主的三级开发

以科学研究方式为主的三级开发是指应用区域调查、植物分类、生理生化分析等综合科学研究手段,寻找新的药用植物资源,开发新的药用植物新产品。

如通过对生产激素的甾体原料植物的调查研究,从我国约80种薯蓣属(Inoscorea)植物中发现甾体皂甙元类成分主要集中分布在根茎横走的根茎组(Sect.Stenophora)植物中。综合分析比较,认为盾叶薯蓣和穿龙薯蓣是比较合宜的品种,通过选育、繁殖栽培将能获得优质高产和稳定的原料。

再如,以有效成分或部分有效成分为指标,从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中来扩大资源。当阐明丹参酮IA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成分后,即从50种国产丹参属植物的根中寻找含量高的种类,结果发现此类成分集中分布在鼠尾草属的弧隔鼠尾草亚属(Subgen.Salvia)植物中。经综合分析比较,认为甘西鼠尾草少毛变种(S.P。ewalskii var.glabtescens)及丹参白花变型(S.miltiorrhiza.f.alba)为较理想的原料。

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的三个层次是互相关联的,新的药用植物资源须通过农业生产的方式进行培育、繁殖和发展(一级开发),药用植物资源须利用工业生产方式进行加工形成产品,

才能推向市场(二级开发),而这两个过程又必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基础,在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才能正确、有效地进行(三级开发)。其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将药用植物中某成

分改变为所需化合物的深度开发;以开发其它产品如保健品饮料、调味品、色素、甜味剂、香料香精、化妆品、酿酒、油料、度料、农药、驱避剂、观赏物、饲料等制品的广度开发等。

第二节开发药用植物新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我国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也是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历史悠久的国家,有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普查已鉴定的药用植物种数已愈1万多种。近年来运用科学理论和手段,在开发药用植物新资源上有所进展。为了满足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应利用我国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不断地开发药用植物新资源。

一、筛选民族药物

药用植物新资源的研究与发展,首先是以传统民族药和民间药为基础的。民族药和民间药为各民族多年的经验积累,有的虽然缺乏理论指导,有的还无文字记载,未收入国家药典作为正式药品,但是有着长期的临床基础,在使用的过程中曾经广大群众鉴别与评价,流传至今尚未被淘汰。这样往往不必花大多的力量去进行大量的工作,只要依此为线索进行药理药效方面去伪存真地筛选,就可确立开发利用目标,从而寻找出新资源。我国有56个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目前已知的民族药和民间药大约有3500种以上,开发潜力很大。《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救荒本草》、《植物名实图考》等大量举世瞩目的经典著作,为我们开发新资源提供了丰富的线索和实践经验,大量的实践也证明,有许多新药和新资源都是从这一途径开发出来的。

如东北长白山区民间使用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的冬芽驱除绦虫、疗效很好,经系统研究后,挖掘出驱绦作用很好的新药——鹤草酚(aprimophol)。进而又改变结构为鹤草酚精氨酸盐,毒性减半,这一系列研究与应用引起国际注目。

再如,苗族药灯盏细辛(Erigeron breviscapus)是生于松林草坡上的菊科飞蓬属植物,经化学成分分析,含有焦袂康酸(nvromeconic acid)、飞蓬甙(erisenoside)、野黄羊成(scutellarein)等,经药理试验证明这些化学成分能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减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脑血流循环,经200多例临床观察认为对治疗脑血管意外所致的瘫痪有效,现已开发成灯盏花素注射液和灯盏素片新药。

国际上一些具有特殊疗效的活性成分,很多也是从民间植物药中发掘的,如麻黄碱(平喘)、咖啡碱(兴奋条件反射)、阿托品(解痉和磷中毒)、奎宁(抗疟)、奎尼丁(治心房性纤维颤动)、士的宁(兴奋中枢)、洋地黄毒甙(强心)、可待因(镇咳)、吗啡(镇痛)等。

二、扩大药用部位

传统药用植物有着传统的用药习惯和药用部位,往往只用植物的某一个部位,而对其它部位作废料处理,对资源浪费较大。但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一般不会仅仅局限在一个部位上。因而,只要通过化学、药理和临床对比研究,往往可以扩大药用部位,使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例如,传统中药三七是以块根入药,其主要成分为达玛脂烷系的人参皂忒(ginsenoside)和三七皂甙(notoginsenoside)。经研究三七的果和叶中含人参皂甙R b3为主,含量达1.2%和0.71%;花中含人参皂甙Rc为主,含量为1.0%;芦头中含大量皂甙R b1和R al,含量均

超过5%。据此,目前用三七的不同部位开发出三七花精,三七鸡精,三七冠心宁、血塞通、三七牙膏等系列新产品。

现已成功地从仅利用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的钩,扩大到利用其茎;从仅使用砂仁(Amomum villosum)的果实,扩大到利用其叶,以提制砂仁挥发油;从仅使用黄连(CoPtischinensis)的根茎扩大试用其须根和地上部位;从仅利用杜仲的皮扩大利用其叶等。

药用植物往往不只含有一种药用成分,其它成分也可能具有生理活性,如能综合利用,则能提高利用率,降低成本,做到物尽其用。

三、寻找亲缘关系相近的药用植物

世界上所有的植物都是进化而来的,经过漫长的演化历史,形成了今天所见到的各式各样的植物种类。它们之间有相近或相远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相近的种,不但在外形上相似,而且生理生化特性也相似,因而在进行生理活动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次生代谢物也就比较相似,次生代谢物往往具有疗效作用,或生物活性作用。这样,就可从亲缘植物中去寻找类似的有效成分。

例如,主要有效成分黄酮类(flavonoids)、萜类(terpenoids)、生物碱类(alkaloids)化合物,存在着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发展过程。它的化学成分类型与植物分类规律是基本一致的(表6—1)。

从表6一1中可以看出黄酮类成分在菌类、藻类、苔鲜类等植物类群中没有或少有分布;在蕨类植物类群中虽有分布,但数量不多,且结构简单;在裸子植物类群中,虽结构简单,但分布的数量较多;在被子植物类群中,分布的数量和类型结构均较多且复杂。

萜类成分在菌类,藻类等植物类群中仅有单萜、倍半萜和二萜的分布;在蕨类植物类群中才出现三萜;在被子植物类群中则有聚戊烯的单萜、二萜和三萜等多种类型。

生物碱成分在菌类(除麦角菌及少数真菌外)、藻类、苔藓等植物类群中均不含此类成分;在蕨类和裸子植物中也不多见;但在被子植物的双子叶植物中有1/3种含生物碱,在最进化的单子叶植物中也含有多种类型的生物碱。

以有效成分为指标,从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中录求线索,扩大药用植物新资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方面已研究这的大致有40多种,它们是:五加属、乌头类、砂

仁类、马兜铃属、紫草类、蒿类、细辛属、苍术与白术、小檗属、柴胡、三尖杉属、麦角、黄连属、元胡类、山楂属、农吉利类、轮环藤属、薯蓣类、鬼臼类、麻黄、淫羊藿属、甘草属、金银花类、石蒜属、厚朴类、辛夷类、芍药属、人参属、葛根属、萝芙木属、大黄属、杜鹃属、羊蹄类、丹参类、五味子类、茛菪类、黄芩类、苦参类、千金藤属、钩藤属等。

从进口药的同科属亲缘相近的国产植物中,通过植物生理、化学、药理及临床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已成功地在我国植物区系中找到了一批进口药的国产资源,它们大部分已生产或试生产(表1)。

四、合成、半合成及修饰活性成分结构

应用有效成分的化学合成、半合成及结构修饰等方法,将植物中的某一成分修饰改变,使之成为需要的化合物。这一途径可解决原料来源不足的困难,达到降低成本,获得高效、低毒药物的目的。我国自70年代未开始合成的化合物约有百余种,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如元胡中含镇痛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仅0.1%~0.2%,而从黄藤,再经氢化为延胡索乙素则可大大提高产量并降低了成本。

再如秋水仙碱经氢氧化铵水解得到秋水仙酰胺,后者比秋水仙碱的毒性低,抗癌谱更广而且安全范围也较大,临床上用于治疗乳腺癌。

五、利用生物技术繁殖

生物技术的组培技术和细胞工程对扩大药用植物资源具有现实意义。

组织培养技术用植物体某一部分组织经过培养,在试管内繁殖,保存种质、脱除病毒和进行育种工作。近10年来,我国每年大约有20余种药用植物试管苗培育技术的报道。山东杯地黄脱毒苗在生产上应用,增产5~7倍;山西育成枸杞多倍体新品种;北京农业大学育成杜仲三倍体新品种;安徽、广西对石斛种子进行无菌萌发形成试管苗,并在产区移植成功;杜仲利用组培技术生产富含次生代谢物的愈伤组织,个体重已达15kg多。

还可以利用细胞工程产生次级代谢物。如利用紫草培养细胞生产紫草素;利用人参根培养物生产食品添加剂;利用黄连培养细胞产生小檗碱;利用长春花培养细胞生产蛇根碱及阿吗碱;利用洋地黄培养细胞生产地高辛等。这方面已报道的有近百种,其中有人参、紫草、三七、甘草、萝芙木、盾叶薯蓣、延胡索、贝母、长春花、粗榧、紫杉、丹参、黄连、黄连、石斛等。

近来利用R1质粒转化植物建立“毛发状根”无性系,生长迅速,次生代谢物质产量高、稳定,对于活性成分集中在根部的药用植物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近20种药用植物建立了毛发状根培养物并产生次生代谢物(表6-2)。

表6-2 已建立毛发状根培养物以及形成次生代谢产物的实例

六、利用药用植物地域性定位发展

植物的化学成分除遗传基因外,与产地的地理位置、土壤水分、气温、光照、植被以及人为活动等地域因素关系极大,即所谓药物的“地道性”。这样就可以在一些地区定位安排发展药用植物资源。

如麻黄含麻黄碱、右旋伪麻黄碱等多种生物碱,且右旋伪麻黄碱的含量随植物地理分布而异,在我国其趋势是由东到西逐渐升高,如赤峰一带的,其在总碱中约占25%,大同一带的约占35%,而甘肃、新疆一带的约占80%。

又如一叶萩含一叶萩碱是脑脊髓灰白质炎、小儿麻痹等疾病的辅助性治疗药物,但生长于东北三省、苏、皖、浙、鄂的含有左旋一叶萩碱;而产于北京郊县的多含右旋物,承德附近6县产的则具有左右两种旋光性。

再如,生产于我国东北三省东部的月见草种子油中含有γ-亚麻酸为总脂肪酸的7%~8%,而北方较寒冷地区及高海拔条件下,γ-亚麻酸含量可增高,如吉林北部的γ-亚麻酸含量就比辽宁南部的高。

七、其它途径和方法

(一)从国内外文献中发现科技文献资料在现代信息社会起着重大作用,从中可以掌握

有关药用植物资源的动态,了解进展和前沿,吸取理论、思路、技巧、方法、规律和正反的经验。

如“月见草油作降高血脂药物的研究”,其立题就是来自英国观察家报(The Observer)一条消息,进而查阅C.A等文献500余篇,通过研究,完成了新药试制与投产。

又如刺五加(Aeanth0Panax senticosus)根中主含多种糖成等,有与人参相似的生理活性。借助国际文献开发当地资源,现已制成片剂,口服液等滋补安神强壮药而畅销国内外。

(二)从基础研究中得到启迪从事系统的基础研究,往往可以揭示和发现新药源、新成分。

如在从事中国油脂植物的研究中,总结了不饱和脂肪酸、特殊脂肪酸及前列腺素(PGS)前体的脂肪酸在植物界类群中的某些分布规律和寻找途径,从而在国内首次提出以月见草油Υ-亚麻酸为底物合成PGE;,以弥补猪肾上腺素来源的不足。

又如,在开展国产茄科19属56种Zll个样品的系统基础研究中,发现茄科植物中茄族(Solaneae)、天仙子亚族(Hyoscyaminae)、茄参亚族(Mandragorinate)及曼陀罗族(Datureae)的植物类群中含有活性明显的阿托品类生物碱。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矮茛菪(Prz。alskltr long。。tica),其根部含茛菪碱(hyoscyamine)l.67%~3.82%,山茛菪碱(anisodamine)0.10%~0.68%,总碱为2.O6%~4.of%。从而加速了国产茛菪类药物资源的综合开发,生产出20余种茛菪类生物碱制剂。

(三)从农副产品加工废料中寻找利用农副产品加工剩余物可以开发出有价值的药物和药物原料,这是丰富、稳定的资源。

如木犀草素(!uteolin)是白毛夏枯草(Ajuga decumbens)的主要活性成分,有消炎、止咳、平喘、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作用,但在植物中含量较低,而在花生(Arachis hyPogaea)外壳中木犀草素含量达0.l%,现已开发出治疗高血压、降血脂的新药“脉舒”。

第三节开发药用植物新产品的途径和方法

一、开发药物新品种

药用植物的主要产品是各种药物。目前,我国现有药品近2000种,近半数都是以药用植物为原料生产的。随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提高,科研生产手段的增强,不断会有高效、低毒、价廉的新药来替代那些有毒、副作用或疗效作用含糊效果不大的品种。在这方面以药用植物为原料的新药占有相当的比重。

近年来国内从传统药物中开发的新药举例如表6—3所示。

近年来国外从传统药物中开发的新药举例如表6-4所示。表6-4 近年来国外传统药物中开发的新药举例

二、开发药品原料的中间体

有些植物资源虽然不能直接开发成中药产品,但可以作为制药工业及一些合成药的原料。在合成药的研制中,某些原料或中间体采用人工合成往往比较困难,有些则成本太高。而这些原料和中间体有的可以从药用植物资源中获得,这样就扩大了药用植物资源的用途。

如从薯芋属中提取薯芋皂甙元,是合成可的松等激素类药物的原料。杜鹃花科白珠树属的地檀香枝叶可撮地擅香油,经水解后可得水杨酸,为合成镇痛退热药的主要原料。茄科山莨菪属植物三分三含莨菪碱1%,而莨菪碱的用途并不广泛,但作为中间体经过转化成阿托品,就成为医药上广泛应用的重要药物。百合科山慈姑属的丽江山慈姑含有秋水仙碱,可作为中间体经结构改造得秋水仙酞胺,从而得到较为安全高效的治癌药物。

三、开发保健药品、保健食品

开发保健药品、保健食品是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内容。人体有健康状态,疾病状态和介于二者之间的第三状态(the third state)。第三状态又称诱病状态(elicit illness state),当它向疾病方向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保健药品和保健食品的使用可使处于第三状态的人体向健康转化。我国自古就有“扶正固本”、“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功能的成药和药膳食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人们对卫生保健品更加需要,想得到能恢复人体机能活力、延年益寿、无毒副作用、可长期使用的保健药品和保健食品。进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保健品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一些著名品牌,在媒体的宣传下,家喻户晓,妇幼皆知,这其中几乎没有一个不是以药用植物为其主要原料配方的。

用于保健药品和保健食品的药用植物多是一些既有营养,又有调节人体机能,提高机体活力,无毒性的药用植物,如人参、西洋参、杜仲、黄芪、刺五加、五味子、构杞、党参、当归、山植、大枣、地黄、山茶英、麦冬、百合、丹参、沙棘、砂仁、月见草等。

四、开发天然化妆品

现代社会中化妆品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占有相当大的市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产业。药用植物疗效、保健型天然化妆品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制造商和使用者的重视。

比妆品作用于人体肌肤,其质量直接关系人们的健康。在市售的化妆品中,往往使用了过多的化学合成原料,这会带来许多副作用,给人们造成不适症,如脸部奇痒、出现红肿、水癌等。含铅、汞量超标的化妆品,还会使皮肤慢性蓄积性中毒,危害人们的健康。

用药物植物制成的天然化妆品没有这些副作用,而且可具有防裂、防晒、增强皮肤营养、防止紫外线幅射、防治皮肤病等功能,对于多脂、干燥、皱裂、色斑、粉刺、皱纹等皮肤缺陷有弥补功能,同时还具有增强皮肤弹性、减少皮肤角化、色素沉着,防止皮肤功能减退等多种作用,达到美容、保健双重目的,符合世界化妆品发展潮流。

使用药用植物提取比妆品的乳化剂、基质、添加剂是开发新一代药物性化妆品的重要途径。这其中人参、当归、银耳、白芷、班蠢、芦基、甘草、花粉、何首乌、杜仲、沙棘、胶股蓝及其提取物等为化妆品的常用原料。

五、开发其它天然产品

(一)开发天然香料、香精和调料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各种香料、香精、调味料、矫味剂等。自古人们就懂得从花卉中提取芳香成分,使用一些植物作调味料来调理或矫正食品的味道。天然香料、香精、调料,其味纯真、素雅,多种成分互相调和,互相制约无害无毒,还能起到营养、保健、治疗作用。这远不是化学合成香料、香精可以比拟的,我国的香料植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据调查有400余种,有不少尚待开发利用。

药用植物赋香剂主要有:凝脂油、净油、蒸馏精油、压榨精油、浸膏和树脂等。

主要的精油种类有:苦杏仁油、白藏油、首香油、苍术油、樟脑、葛缕子油、小豆寇油、中国肉桂油、柏木油、芹菜子油、肉桂叶油、香菜油、香紫苏油、丁香油、芜爱油、云木香

油、龙蒿油、按叶油、小回香油、松针油、格蓬油、香叶油、姜油、愈剑木香油等。

主要香料有:丁香、苍术、苦杏仁、木香等。

主要调料有:八角茵香、栓皮、花椒、小回香、玫瑰花、薄荷、陈皮、高良姜等。

(二)开发天然色素人们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食品,化妆品等加工业中,离不开要使用各种色素。合成色素原料中,很多都含有重金属汞、铅及毒性较大或刺激性较大的成分。而天然色素色调自然、安全性较高,有的本身还兼有营养、保健和治疗作用。

不少药用植物是提取天然色素的原料,如从姜黄的根茎中提取姜黄色素(curcumin)、从红花中提取红花黄色素(。arthamine),从桅子的果实中得到桅子黄色素(crocin),从锦葵科植物玫瑰茄(Hilescus sabdariff)的花萼中提取玫瑰茄红色素(roselle Pigment)等。另外,紫草、黄精、茜草根、柿树根、黄连、龙掌血、黄柏、莪术、胡桃、金盏菊、蜀葵属、金鸡菊、番红花等都常用作天然色素原料。

(三)开发天然甜味剂传统甜味物料蔗糖、果糖、葡萄糖等热量高,人体摄取过量会引起肥胖症,诱发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龋齿等疾病。而化学合成的甜味剂如糖精(saccharin)等,虽甜度高(是蔗糖的300倍),不提供任何热量,但近来的研究证实,糖精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且会激发其它物质的致癌作用,许多国家已禁用或限用。为此,人们竞相从植物资源中开发安全性高、热量低、甜味足、味质好的天然甜味剂。

现在已研究开发的甜味物质有10多种。

如含有糖甙类(glycosides)的甜叶菊(St。la。baudiana Berfoni)、蔷微科甜茶(Rubussuavissimus S.Lee)、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甜叶悬钩子(甜菜)(Rubussuavissimus S.Lee)、罗汉果(Momordica grosuenori Swingle),欧亚水龙骨(Polypodium vulgae L.)、肉花雪胆(Hemslop carnosifi。)、假秦艽(Phlomis betonicoides Dlels)、甘草(Glyryrrhtza u。lens。sFisch.)、黄相(Engelhardtia n,xDunghiana Wall.)等。

含有多肽类(Polypitide)的奇遇果(Inosc。oPhyllum cumminsis(staPf)Diels)、西非竹芋(Thaumatococcus daniellii Benth.)、马摈榔(Capparis masaikai Level.)、神密果(SynsePalum dulcificum)等。

含有糖醇类(sugar alcohols)的野甘草(Scoparia dulcis L.)、梨(Pyms sPP.)等。

此外,药用植物还可开发为其它许多产品,如:添加剂(包括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脂肪酸等)、花粉密源、淀粉、酿酒、油料、饲料、树脂、树胶、鞣料、农药、驱避剂、观赏物等。

生物技术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_谢静

生物技术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谢静 (成都医学院药学系,四川成都610083) 作者简介:谢静(1979-),女,四川眉山籍,硕士,从事天然药物教学和研究工作。 【关键词】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物技术 【中图分类号】 R28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7193(2007)03-0089-02 药用植物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药用植物有11118种,市售中成药中,从植物中提取的药物或经半合成的药物占商品的20%[1]。药用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产物是细胞生命活动或植物生长发育非必需的一类小分子化合物,其产生和分布通常有种属、器官、组织以及生长发育时期的特异性。自然界许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都是其次生代谢产物,萜烯、酚、生物碱三类化合物是植物中最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 20世纪50年代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工业化生产开 始利用植物细胞大量培养作为主要手段。目前药用植物的生物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用植物资源学研究、药用植物栽培学研究、药用植物生态学研究、药用植物化学研究、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等领域,近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下面就生物技术应用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1 细胞培养技术和药用活性成分生产 我国传统药材中88%为植物药。植物单个细胞在适宜的环境下可分化发育成植株,并具有整株植物所具有的合成化合物的能力,也即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为通过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来获得其药用活性成分提供了有效途径。 目前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药用植物有效成分主要有三种方法:液体悬浮培养、固定化细胞培养和发酵工程技术[3]。液体悬浮培养主要用于生产细胞内的有效成分,利用该方法生产植物来源药物最成功的是紫杉醇和紫草宁色素的生产。 紫杉醇是20世纪70年代从短叶红豆杉树皮中提取出来的具有独特抗癌作用的天然产物,被认为是治疗卵巢癌的首选药物,近年不断发现它对其它癌症的治疗作用,是有发展前途的抗癌新药。到目前为止,发现紫杉醇只存在于裸子植物红豆杉科的红豆杉属Taxus L 和澳洲红豆杉属种中。由于红豆杉类植物多属珍稀物种,数量稀少,生长缓慢,紫杉醇的含量又非常低,而全球每年需要紫杉醇200~300kg,所以靠砍伐提取的方法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紫杉醇的需要[4]。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研究人员从各个方面探索解决紫杉醇的来源问题,1991年美国研究人员用75000生物反应器生产紫杉醇获得成功 [5] 。 紫草宁色素是一组蒽醌类色素,主要是作为染料和在化妆品中的生产,还兼有抑菌消炎作用,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十分昂贵[6]。日本三井石化公司1983年用细胞培养法生产紫草宁色素投入市场,成为药用植物细胞工程产品化和商业化的先例[7]。 我国的细胞培养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研究比较成功的例子是人参,196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的罗士韦研究员首先成功地进行了人参的组织培养,随后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学者将人参的细织培养过渡到工业化生产。目前人参的10L 体积的大规模培养在我国已实现,对其培养细胞进行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比较分析,表明与种植人参无明显差异,中国药科大学丁家宜等已将其作为美容保健品投放市场,这是我国药用植物生物技术产品商品化的第一个范例[3]。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从400多种植物中建立了组织和细胞培养物,从中分离出600多种代谢产物,其中40多种化合物在数量上超过或等于原植物[8]。其中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紫草、红豆杉、人参、黄连、毛地黄、长春花、曲洋参等细胞培养,但是至今只有少数品种(紫草、人参等)达到了生产规模[9]。和植物栽培比较,尽管它有许多优点,如不受地域及气候条件的影响,可进行特定的生物转化反应,生产人们需要的活性成分、缩短生物合成周期、产量大、不污染环境等[10,11],但由于增殖率不够高,产物不稳定,常低于原植物的水平,导致成本高不能与栽培植物和微生物发酵竞争,成为阻碍细胞培养技术进入商业性开发的主要因素。因此,多年来研究方向一直集中在提高培养物的增殖速度和保持产物的稳定和高产上。 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的工业化生产遇到的主要问题[12]: (1)利用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成本高于采集野生植物或 种植的生产方式,限制了此技术的发展。 (2)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与微生物发酵相比,生长速度 慢、活性物质产量低。利用链霉菌发酵生产抗生素的发酵周期为72~96h,其最终产物高达8000mg/I 。,而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的周期在18天以上,有效成分的含量也较低。 (3)适合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的生物反应器尚有待研究 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受制造生物反应器工程技术的制约,而是人们对植物组织和细胞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的生长与发育的规律了解甚少。 (4)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及所参与反应的各种 酶的了解不多,有的甚至连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尚未明确,因此对次生代谢的调控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 2 毛状根培养 利用发根农杆菌感染双子叶植物形成毛状根,是近10年来继细胞培养后又一新的培养系统。发状根的培养对中草药 9 8

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心得体会

###中草药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心得体会 ## 摘要:通过采集与制作药用植物标本,认识了一些药用植物及其功效等。 关键词:药用植物;标本;心得体会 暑假期间,在屏南县际头村进行了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学习了许多中草药的形态、别名、主治、功效,通过此次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加深了对书本内容的理解。 一、标本采集与制作 首先,翻阅资料,查找本地都有哪些草药,准备这些中草药的名称以及图片,然后找个晴朗的天气,准备一个标本夹、一些报纸、小铲、枝剪、铅笔、棉线、钢卷尺、照相机、记录本和标号签等工具,在自己所在的村落、山中找寻草药。 在马路边、田里、菜园、山上,都可以看到有许多的草药,车前草、酢浆草、艾草等等,几乎随处可见,带着一片欣喜,一个早上就采到了许多草药。 采集完整的标本:根茎叶花果实:29×42厘米;木本植物:剪一段长25~30厘米带花或果的带叶枝;草本植物:选择中等大小、高约40厘米左右挖取带根的全草,如果全株在标本夹内压不开,可折成“V”或“N”字形,特别高大的,则需把中段剪

除,只留上半部和基部茎叶压在一起。雌雄异株的植物,分别采集雄株和雌株。 采集下来的标本立即放进标本夹,下面垫2~3张吸水纸。放置时要小心地把卷曲的枝、叶拉开,伸展,把其中一二片叶子翻过来,背面朝上。如果叶子太多,遮盖了花朵,要摘除一些叶片。如果标本太长,可以把它折曲成“N”字形。标本上面盖2~3张吸水纸,汁液多的大标本要多盖些纸。把采集地点、日期、标本编号等写在小纸条上,再用棉线把小纸条拴在标本上。 将采集的标本迭放在一起,上面放一块木板,压上一些重物。标本压制过程中,开始,每五六小时换一次纸;次日改为早晚各换一次;两三天后,每天换一次了。一周左右标本就全干了。 可能是因为后来的天气原因以及没有勤换纸,一些标本就开始发霉变色了,后来找个时间又去山上采了一些,这回更加注意标本的压制问题,小心的压制。 最后,固定标本,将标本固定在台纸上。 二、标本观察 观察采集到的各种药物的形态:根、茎、叶、花、果实等。对照参考资料,鉴别植物,了解他们的性状、别名、功能主治: 1、积雪草[1] 科名:伞形科

毕业论文(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

生物技术及应用论文关于生物技术的论文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摘要: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近年来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从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细胞培养的研究概况、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等内容出发,指明了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中草药;生物技术;组织培养;基因工程 我国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已发现11 000多种药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首位,为我国研制新的天然药物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但传统的中草药获取方法是以采集和消耗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为代价的,当采集和消耗量超过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时,必然会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为了解决药用植物的供需矛盾,人们多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扩大药源,但在人工栽培药用植物时又面临着花费时间长、繁殖系数小、耗种量大、种子带病与农药残留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兴起,为我国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良机和手段。 1 植物组织培养 1.1历史与现状

近40年来,植物组织培养已成为生物学科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并在农业、林业、医药业等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我国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罗士韦教授等首先报道了人参组织培养获得成功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种药用植物通过离体培养获得试管植株,其中大多数为珍贵的药用植物。其中有的还利用试管繁殖技术用于生产栽培种植药材,如苦丁茶、芦荟、怀地黄、枸杞、金钱莲等。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利用试管繁殖与嫩枝扦插相结合的方法繁殖新品种宁杞1号和宁杞2号苗木100多万株,加速了该品种的推广。 1.2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1.2.1 药用植物种苗的快速繁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药用植株无性繁殖来解决药用植物天然资源不足这一棘手问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生产周期短、无性遗传特性一致的优点。特别是对某些种子繁殖慢、难繁殖的药用植物。组织培养通过选择材料的部位(如根、茎、叶的段、片、块等),运用培养基获得芽体,最后培养成为植株。现在已经在药用植物中广泛应用,已在上百种药用植物上成功完成组织培养。 1.2.2无性植株的再生无性植株的再生是对植物通过组织培养和遗传工程进行品种改良的一个先决条件,也是实现获得大量人工种苗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药用植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的无性系可概括

常见60种野生中草药

常见60种野生中草药 1、.曼陀罗(大喇叭花、狗核桃) 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疗失眠。 2.鬼针草(婆婆针) 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可疏散肝热。

3.苦菜(天香菜) 云南人称青菜为苦菜,其实图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为上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 4.葵菜(冬宛菜) 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知道食用。图为野生种,可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治疗疮肿外敷有效。

5.荨麻(蜇人草、咬人草) 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 6.龙葵(野海椒) 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7.黄萢(黄桑葚) 黄萢,又名黄桑葚等。产于云南南部,广西,贵州南部等地区的野生果实。口感香甜可口,甜中有酸,酸中带香。是在山野里口渴采摘的上等野果果实味美,开胃,柔肝缓急,小儿食之良。 8.何首乌(隔山撬) 制用补养气血,气味平和,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伤阴。苗有安神润血之功。

9.乌萢 果实和黄萢同功,叶和嫩尖以红糖为引煎服,治肝急水泻有奇效,并且没有副作用。 10.野薄荷 味道和作用和家种者相似,散风热,逐秽气,解鱼虾毒。

11.棕榈(棕树) 棕毛、花、根入药,性收涩,可以止血,但妇科白带用之更为对症。 12.灰灰菜(野灰菜) 一般不入药,古方用之制作冬灰,今少用,能清肺腑淤积。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的方法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熟悉: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资源的评价。 了解: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背景资料 当今中药行业引用的数据资料基本是来源于2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统计资料!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其中属于中药物种的占主体。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 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基础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中药行业的战术需求。 中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形象。 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 组织准备基本程序 制定并提交计划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调查准备会议→建立组织机构→讨论和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职责→举办技术培训(含野外调查和自救生存练习)

物质准备(1) 收集资料:调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生产规划、研究报告等资料。 动植物资料:区域生态系统、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动植物志等。 物质准备(2) 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区划图。 野外物资: 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照度计、温湿度计、枝剪、标本架。 技术准备 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技术方案→编写野外调查实施细则→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标准样方调查 1、线路调查 2、样地调查 常用样地调查取样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 技术准备 “3S”技术调查法: 遥感(RS,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

药用植物及其保健价值

药用植物及其保健价值 摘要:通过这一学期公选课对药用植物简单的学习,对药用植物及其保健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以下是我对药用植物的简要论述。 一、药用植物的概念 主要是指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也指某些全部、部分或其分泌物可以入药的植物。药用植物种类繁多, 三、发展历史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 种。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其中 植物类药就有252种。此后,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 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 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多种。 1949年后,对 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有计划的调查研究、开发利用和引种栽培。编写出版了《中药志》、《中药大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多种药物专著,收载的药用植物达5000多种, 三、药物分类 在中国古代,《神农本草经》把药物按效用分为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集注》中除沿用三品分类外,又创造了按药物属性分为草木部、果部、菜部、米谷部的方法。《本草纲目》中采用了自然属性分类法,将 所收药物分为16纲60类,并以生理生态条件为依据,将草类药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石草、苔类等。这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分类系 统。 药用植物学按植物系统分类,则可反映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以利形态解剖和成分等方面的研究。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栽培学常按药用部分分类,分为根、根茎、皮、叶、花、果实、种子、全草等类,便于药材特征的鉴别和掌握其栽培特点。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熟悉: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资源的评价。 了解: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背景资料 当今中药行业引用的数据资料基本是来源于2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统计资料!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其中属于中药物种的占主体。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 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基础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中药行业的战术需求。 中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形象。 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 组织准备基本程序 制定并提交计划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调查准备会议→建立组织机构→讨论和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职责→举办技术培训(含野外调查和自救生存练习)

物质准备(1) 收集资料:调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生产规划、研究报告等资料。 动植物资料:区域生态系统、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动植物志等。 物质准备(2) 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区划图。 野外物资: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照度计、温湿度计、枝剪、标本架。 技术准备 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技术方案→编写野外调查实施细则→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标准样方调查 1、线路调查 2、样地调查 常用样地调查取样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 技术准备 “3S”技术调查法: 遥感(RS,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或处理,根据地物反射和发射的波谱特性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复习题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复习题绪论 1.药用植物学研究的内容? 2.生药学研究的内容? 3.什么是中药和草药? 4.什么是道地药材? 植物的细胞 1.什么是模式细胞? 2.原生质体及后含物的含义? 3.淀粉粒有哪几种类型? 4.晶体有哪几种类型? 5.纹孔有哪几种类型? 6.细胞壁特化有几种类型?分别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鉴别? 植物的组织 1.分生组织细胞有什么特点? 2.气孔有哪几种轴式? 3.简述腺鳞与腺毛的异同点? 4.周皮包括那几层结构? 5.皮孔是怎样形成的? 6.分泌腔有几种类型?如何鉴别? 7.无节乳汁管是怎样形成的? 8.举例说明晶鞘纤维的含义(解释晶鞘纤维,并举例?) 9.输导组织包括那些结构? 10.维管束有哪些类型? 根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1.解释主根、测根、纤维根、定根、不定根、根系?

2.根冠的构造包括那几部分? 3.根的初生构造特点? 4.什么是凯氏带?凯氏点? 5.什么是通道细胞? 6.侧根的发生位置? 7.根的次生构造特点? 8.根的初生构造于根的次生构造有什么区别? 9.什么是根被? 10.植物学的上根皮与药材学上根皮有什么区别? 11.举例说明根的异常构造的特点? 茎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1.茎与根的区别?(茎的特征与习性,根的特征与习性) 2.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特点?与根的初生构造的区别? 3.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特点?与初生构造的区别?与根的次生构造的区别? 4.年轮是如何形成的? 5.什么是早材?什么是晚材?什么是心材?什么是边材? 6.树皮的两种含义? 7.以黄连为例说明双子叶植物根茎的构造特点? 8.以大黄为例说明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异常构造特点? 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1.什么是掌状网脉?什么是羽状网脉? 2.如何鉴别单叶与复叶?(试述单叶与复叶的区别) 3.什么是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 4.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分为哪三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5.单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特点? 6.什么是等面叶?什么是异面叶? 7.什么是泡状细胞?在何类植物体中?有什么生理意义?

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用植物学》 主讲教师:石福臣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2、列举5种属于裸子植物的药用植物,阐述其主要识别特征及野生及栽培现状 3、列举5种属于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分析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4、列举5种属于草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说明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5、列举3种属于木本单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描述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6、在唇形科和玄参科中各列举2种药用植物,比较分析其分类学特征和各自资源分 布状况 7、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变态根在药用植物环境适应中的意义 8、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蔷薇科内各亚科间在特征上的演化规律 9、列举5种豆科药用植物,分别阐述其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国内资源状况 10、列举5种百合科药用植物,分析其形态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阐述各自的 资源状况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况 2007-01-19 17:27:15| 分类:陌尘草药|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药用植物资源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及种子植物等植物类群。目前,中国药用植物资源有385科、2312属、11118种(包括9905种、1208个种以下单元)。藻类、菌类、地衣类同属低等植物,药用资源共计92科、179属、463种;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为高等植物,药用资源计划性293科、2134属、10553种。也就是说,约95%的药用植物资源属于高等植物,其中种子植物占90%以上,而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等孢子植物仅占8.6%。显然,种子植物是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 藻类:中国藻类植物估计有数千种其中药用藻类资源共计划处42科、53属、114种。药用藻类中较重要的是红藻、绿藻和褐藻,占种数的88%。红藻门药用植物中种数较多的科有江篱科(1属8种)、石花菜科(2属7种)、红毛菜科(2属7种)、松节藻科(3属4种)、红翎菜科(2属4种)、仙菜科(2属4种)等。绿藻门的主要科是石莼科(2属11种)和双星藻科(1属5种)。褐藻门的半数以上的药用种集中在马尾藻科(1属12种),该科也是药用藻类中最大的科。

就目前来讲,藻类植物中药用种数最多的是海洋藻类,据报道,中国药用海藻有120种以上。海藻中已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马尾藻、羊栖菜、海蒿子等。药用海藻中石花菜、蜈蚣藻、海蕴,石莼、海萝。鹿角菜、裙带菜。鸡毛菜、皱紫菜。海黍子、宣藻。肠浒苔、美舌藻(鹤鸪莱)、海人草等为较常见的种类。中国70年代引入的巨藻亦可药用。淡水藻类药用的主要有脆轮藻、普通水绵和小球藻等,陆生藻主要是念珠藻(葛仙米)和发状念珠藻(发菜)等。 菌类:中药资源所涉及的菌类只限于真菌。药用真菌有41科、110属、298种,是药用低等植物中种数最多的一类。药用真菌中比较重要的是子囊菌和担子菌两个纲。担子菌纲尤为突出,药用种数约占药用真菌的90%。 担子菌中70%的药用种集中在6个较大的科,即多孔菌科(27属74种)、口蘑科(18属45种)、红菇科(2属33种)、牛肝菌科(5属16种)。马勃科(6属13种)和蘑菇科(2属12种)。主要药用属有多孔菌属、羊肚菌属、红菇属、侧耳属等。灵芝属的植物全世界有100余种,中国有73种,是世界上灵芝种数最多的国家,海南省是中国的“灵芝王国”,有50余种。本属可药用的有7种。担子菌中常用药材主要有茯苓、猪苓、灵芝、紫芝、雷丸、马勃、银耳等,其他还有猴头菌、云芝、竹黄、侧耳、木耳、苦白

药用植物学答案

《药用植物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 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特征是 A黄酮类 B强心苷 C皂苷 D生物碱类 E酚类 2.马兜铃花的特征是 A花被管基部球形 B花被管顶端向一侧扩大 C花被管顶端3裂 D雄蕊12 E雄蕊6 3.具有单性花的科是 A马兜铃科 B蓼科 C小檗科 D葫芦科 E天南星科 4.具有托叶的科是 A豆科 B木兰科 C桑科 D罂粟科 E 蓼科 5.蓼科植物的特征是 A木本植物 B草本植物 C花两侧对称 D花辐射对称 E托叶形成鞘状 6.何首乌花的特征是 A花被外侧3片背部有翅 B花被5裂 C花被6裂 D花被外侧3片背部无翅 E花白色 7.百合科植物的果实是 A瘦果 B蒴果 C胞果 D浆果 E核果 8.商陆科植物的特征是: A单叶互生 B全缘 C单被花 D重被花 E子房上位 的特征是: A草本 B单叶 C复叶 D特立中央胎座 E中轴胎座10.为Campanulaceae的植物是 A太子参 B党参 C沙参 D华山参 E人参11.具有两侧对称花的科是 A毛茛科 B百合科 C豆科 D天南星科 E唇形科12.属于Ranunculaceae的属是 A天南星属 B乌头属 C铁线莲属 D百合属 E黄精属13.花两侧对称的科或属是 A乌头属 B唇形科 C百合科 D木兰属 E忍冬科14.沙参属的特征是 A有白色乳汁 B花钟形 C具心皮柄 D聚合果 E蒴果 的特征是 A草本 B灌木 C雄蕊离心式发育 D具有花盘 E聚合果16.小檗科的特征是 A草本 B灌木 C聚合果 D单雌蕊 E单性花主要特征是 A含有皂苷类化合物 B常为木质藤本 C花单性 D雄花的雄蕊通常6 E伞形花序 属的特征是 A藤本 B乔木 C单性花 D辐射对称花 E浆果19.具油细胞的科是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

2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区域化分布 在我国八大行政区域中,药用植物种类多寡排列次序为西南、中南、华东、西北、东北、华北[2],其中西南和中南地区药用种类最丰富,约占全国总数的50%~60%,各省(区)的中药资源种类约为3000~4000种,最多达5000多种。华东和西北地区药用植物约占全国的30%,东北和华北地区约占10%左右。高原和山地分布多于丘陵区,丘陵区又多于平原区。 西南地区药用植物有4800种,历来就有川、广、云、贵道地药材的美称。云南药用植物有4758种,约占总数的30%,居全国之首。四川药用植物约有4000种,约占全国的22%,裸子植物种数居全国第一,蕨类和被子植物仅次于云南。峨眉山是四川较有代表性的地区,有药用植物1645种。贵州有药用植物3900种,占全国种数的20%,西藏有药用植物1460种。 中南地区的广西省有药用植物资源4000多种,广东、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均有2000种以上。华东地区的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山东、上海市等均有药用植物资源1000种以上。西北区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种类相对较少,但蕴藏量大,特产药材突出。东北地区珍贵种类多,蕴藏量和产量大,代表种有人参、黄芪、鹿茸,等。华北地区是我国暖温带中药材的集中产区。 不同药材种类的蕴藏量和产量差异极大。根及根茎类药材占320种药材蕴藏量和产量的1/2以上,蕴藏量在新疆、内蒙古等北方省区最大,占全国10%以上,辽宁、河北、四川、贵州、云南等次之,占1%以上。种子及果实类药材蕴藏量占7%,年产量占20%,以东北最多,其次是华北、中南和西南地区。花类药材蕴藏量占1%,年产量占5%,以东部地区较多。全草类药材蕴藏量占17%,年产量占7%,以北方各边疆省区最多。叶类药材蕴藏量占10%,年产量占2%,以新疆和黑龙江地区最多。皮类蕴藏量和年产量均占4%,以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最多,其次是华中地区。藤木类药材蕴藏量占2.5%,年产量占4%,以东北长白山和华南、西南山区蕴藏丰富。菌类药材蕴藏量占1%,年产量占4%,以栽培为主,蕴藏量较大的是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广东等省。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蕨类和种子植物等类群,共有11118种,385科,2312属[艾铁民.药用植物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383]。按照我国气候特点、土壤和植被类型,以及药用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特点,我国大致可分为八大药用植物区[艾铁民.药用植物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370-382] 东北药用植物区包括大兴安岭地区、长白山地区和松辽平原地区三个小区。是我国“关药”的主产区,拥有许多优质的药材,代表的有关黄柏、刺五加、五味子、桔梗、地榆、关升麻、黄茋、党参,赤芍,关龙胆等,还是我国种植人参的最主要产地。 华北药用植物区有辽东、山东低地丘陵地区,黄淮海平原及辽河下游平原地区,黄土高原三个主要产地区。有“怀药”和“北药”之称。本区药用植物资源1500种,代表的药用植物有地黄、杏仁、金银花、黄茋、党参、山药、怀牛漆、山楂、菊花、紫苑、北沙参、远志、银柴胡、知母、黄岑、连翘、北苍术、玉竹等。 华中药用植物区本区是我国地道药材“浙药”、“淮药”、“南药”的主产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江南山地丘陵地区和南岭山地地区三小区。代表的药用植物有姜黄、栀子、白芍、茯苓、延胡索、东贝母、菊花、葛根、牡丹皮、白术、乌药、半夏等。 西南药用植物区本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质量优。植物药4800种,是地道药材“川药”、“云药”、“贵药”产区。主要的植物区有秦巴山地区,四川盆地地区,贵州高原地区,云南高原地区,盛产的药用植物有茯苓、厚朴、胡黄连、猪苓、天麻、半夏、川续断、天冬门等。而“川药”代表有川麦冬、川附子、川郁金、川黄连、川乌、川白芍、川独活、川党参、川黄麻、厚朴、黄柏等;“贵药”代表有半夏、天麻、天冬、黄精、杜仲、吴茱萸、通草等;“云药”代表有云木香、云苓、云归、冬虫夏草、雪莲花、雪灵芝、红景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宗霖 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概述了我国从古到今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情况,本文综述了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开发利用情况。阐述了资源的保护、培育与利用;探索了实现可持续利用的若干途径,并附之于自我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利用情况的看法。 关键字:药用植物开发利用可持续中国 参考文献: 康健王蓝,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学,中国林业 士林等. 中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J ]. 中国中药, 2005, (15). 麦娥, 高海琪1 加强中药野生资源保护刻不容缓[J ]. 中国药业, 2004, (08). 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中药区划[M ]. 科学, 1995. 西林等. 中药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 ]. 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Util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Plant Resourees Li Zonglin 前言:我国是应用天然药物最为广泛、最为久远的国家。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大量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逐渐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医学文化与理论,即中医药文化理论。进入21世纪后,传统草药和近代东西方发展起来的植物药被认为是将来健康产业中最具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长期采挖以及滥用资源致使植被破坏、生态恶化,许多野生药用植物蕴藏量大大减少。为了解决这些药用植物--特别是那些药效明显、生境特殊、引种困难的药用植物的资源日渐匮乏的问题,科研人员、相关企业和一些政府部门作了大量工作,在保护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植物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

生药学及药用植物学

生药学及药用植物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应系统掌握药用植物与生药学的基本知识。掌握药用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特征与显微构造。掌握药用植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和分类方法。掌握生药的记载与分类、生药的鉴定、采收、加工与贮藏、中药的炮制等基础知识。对常用的生药应熟悉其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化学成分、药理活性、性味功效等。此外,要了解药用植物生物技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以及生药的质量标准与控制等内容。二、考试的内容和比例 1. 药用植物学基础:包括药用植物的细胞和组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与显微构造、药用植物分类概论。以上内容重点掌握基本的概念、形态和显微特征,以及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3. 生药学基础:包括生药的分类与记载、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生药的鉴定、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中药的炮制、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与控制。其中生药的分类与记载、生药的鉴定、中药的炮制作为生药学的重点。 3. 药用植物重要类群与重要生药:包括低等药用植物和高等药用植物、动物类和矿物类生药。重点为重要药用植物的科属特征、亲缘关系与性状特征、重要生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化学成分、药理活性、性味功效等。以真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为重点。重点掌握以下药材,冬虫夏草、麻黄、银杏、大黄、何首乌、黄连、白芍、厚朴、板蓝根、山揸、黄芪、甘草、黄柏、人参、三七、当归、川芎、柴胡、马钱子、龙胆、薄荷、丹参、黄芩、洋金华、地黄、金银花、天花粉、桔梗、红花、半夏、川贝母、砂仁、莪术、天麻、鹿茸、麝香、牛黄、朱砂等。 4. 药用植物生物技术:包括药用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药用植物的基因工程。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并与中药现代化相联系。 5. 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包括生药资源的状况和开发利用方法与途径、生药资源的保护现状及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并与中药现代化相联系。 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100分

药用植物资源学

药用植物资源学:就是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间、空间变化规律与评价方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信息管理的学科。 药用植物资源学特点:地域性分散性有限性与可解体性可再生性多用性国际性 研究内容: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药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与可持续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积极寻找与扩大药用植物新资源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评价与监测 三大自然区域:东部湿润西北干旱青藏高寒 三向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沿纬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2 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方向形成有规律的更替 3 垂直地带性: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植物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三大区域分布特征:东部季风区域以纬向分布明显;西北干旱地区以经向分布明显;青藏高 寒区域以垂直分布明显 蕴藏量:指某种药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间与区域范围的自然蕴藏量,可分为总蕴藏量与可利 用蕴藏量 产量:指家种(栽培)的药用植物资源的生产量 单株产量:指一株药用植物资源部位的平均产量 经济量:指药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期与区域内具有经济效益的那部分蕴藏量,即可利用蕴藏量年允收量:指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既不影响其自然更新与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 最大持续量:就是保证在采收某种药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并能正常自然更新时所允许的采收最大参量 资源再生率:指某种药用植物资源再生量与资源利用量的比值大于等于1时,就可以做到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蕴藏量=单位面积产量*总面积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就是植物化学与药用植物资源学相互渗透、互为补充而形成的学科,论述植物化学成分的类型、性质、提取方法与结构分析,研究药用植物资源中化学成分的类型、质量、数量、时间、空间等基本属性及其变化规律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范围与任务: 1、从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研究植物化学 2、研究药用植物资源中有用成分的积累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3、开发药用植物新资源的研究 形成特点:植物基因的表达受植物生长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形成 1、地理环境海拔:不同海拔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的形成;地理位置:同一种植物生长在 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次生代谢产物 2、气候条件: 季节:季节的变化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形成;光: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 谢产物的形成;水:温度 3、异常次生代谢:由于植物遭受某些刺激,如物理、化学或生物而产生的物质称为异常次生 代谢产物,在植物体内可能原本缺乏或含量很少,经刺激后迅速、大量产生,就是一种应激产物,且有饱与作用,称为植物保护素 4、代谢过程成分变化生成碱、酚类

药用植物学1

本科课程简介及课程辅导教案山东大学课程情况登记表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 一、《药用植物学》的性质和任务 《药用植物学》是本科药学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重点学习和掌握药用植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在着两部分内容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植物分类系统和分类方法。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正确的鉴定药用植物、调查和探索用药植物资源,并为进一步学习《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有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认真学好理论课,又要重视实验课及野外实习的学习。 《药用植物学》内容多,时间少,在学习时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重点掌握与药用植物鉴定和生药鉴定关系密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学会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开发利用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整理提高祖国中医药学宝贵遗产,为使我国的中药走向世界,做出应有贡献。 二、目的要求 通过《药用植物学》的课堂讲授、实验、实习、自学讨论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 1.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概念、显微结构、类型特征及器官的外部形态特征和识别要点。 2.掌握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常见科的主要特征以及运用植物分类检索表鉴定植物标本的方法和技能。 3.学会使用普通生物显微镜和体视显微镜(解剖镜)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各种临时显微标本片的制作、显微绘图及显微测量方法、腊叶标本的制作。 4.熟悉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并熟悉生理功能与形态结构之间的关系;熟悉植物界的分类系统及各大类群的主要特正。 (这里的各大类群指:常见并与药用植物关系密切的类群如低等植物、高等植物、藻类植物的蓝藻、绿藻、褐藻和红藻门;菌类植物的真菌门;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种子植物门等) 5.了解植物细胞的繁殖、组织培养及生物新技术在生药研究中的应用等知识。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摘要:阐述了秦岭地区药用植物分布以及山茱萸、茯苓、重楼、铁线莲、天麻的药用价值和利用现状。 关键词:秦岭药用植物山茱萸茯苓重楼铁线莲天麻性状药理作用 正文: 秦岭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我国温带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为众多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区蕴藏着较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据了解,秦岭地区药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太白山作为秦岭的主峰之一,素有“太白山上无闲草”一说。本次植物资源调查主要针对秦岭地区的山茱萸、茯苓、七叶一枝花(重楼)、萱草、铁线莲、大百合等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分布及其利用现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一、资源举例 (一)、山茱萸 简介 秦岭是半野生药用木本植物山茱萸的主产区由于该区地形地貌复杂立地条 件差异很大从而使得山茱萸的生长状况产量和质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山茱萸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老枝黑褐色,嫩枝绿色。叶对生,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5—12厘米,宽约7.5厘米,顶端尖,基部浑圆或楔形,表面疏生柔毛,背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有黄褐色短柔毛;叶柄长约1厘米,有平贴毛。伞形花序腋生,先叶开花,有4个小型苞片,卵圆形,褐色,花黄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盘环状,肉质。核果椭圆形,成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药用功效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山茱萸有强心作用,山茱萸注射液2-8mg/kg静脉注射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缩性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工作效率。犬注射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左心室内压均升高。山茱萸注射液能对抗家兔、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动物血压升高,肾血流量增加,延长动物存活时间。 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山茱萸不同组分对免疫系统影响不同,水煎液可降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SRBC或DNCB(2,4-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山茱萸总苷和熊果酸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抑制LA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生成和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对器官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每日腹腔注射山茱萸总苷500mg/kg,连续给药6天,可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心脏后的存活时间。而水煎液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可加速血清抗体IgG、IgM形成。 3、抗炎、抗菌 山茱萸水煎剂对二甲苯、蛋清、醋酸等致炎物引起的炎性渗出和组织水肿及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肿胀组织中PGE含量无明显影响,能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减轻肾上腺细胞损害。提示其抗炎机理与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对PGE合成释放无明显抑制作

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野外实习)

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野外实习) 为了正确地识别药用植物的种类,必须采制标本。植物或植物的一部分通过采集,压制,上台纸,标明采集时间、地点,定了学名后成为标本,称为腊叶标本。若是根据新种、新变种或新亚种原始记录和定名的标本,则称为模式标本。植物标本不仅供当时识别植物所需,而且是教学、科研的永久性参考资料,其使用价值有时往往胜过专用的参考书籍,编写植物志、药典、鉴定植物种类等均需要它,它还可促进各地互相交流经验,开展植物的综合利用。特别是模式标本更为珍贵,它是研究植物的第一手珍贵材料。因此,植物标本的多少,质量的好坏,往往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水平的高低。 一般真菌类标本装入玻璃瓶中,用福尔马林或硫酸铜溶液浸泡保存,少数柔嫩易碎的种类可采取烘干法加以保存。藻类、地衣、苔藓植物一般较小,容易散失,可用小纸袋装好,再用腊叶标本压制的方法处理;较大者可直接贴附于台纸上。蕨类及种子植物一般均压制成腊叶标本保存。 (一)植物标本的采集工具及用品 1.标本夹(夹板)用韧性强的杂木条制成,供以压制标本之用,分为大夹板和小夹板两种。大夹板的尺寸是:长43cm,宽31cm;中间用5—6根宽约3—4cm,厚约1—1.5cm,上面用5craX6cm硬方木两根纵横钉成(附录图1),每两块夹板为一副标本夹。小夹板的尺寸是;长42cm,宽30cm,全部用3cm宽的五合板条制成,四边框用双层五合板,中间用单层五合板(附录图2),也是两块配成一副标本夹。此外,还有用皮革制成两块长45cm,宽30cm的皮夹配上背带的轻型标本夹,用于野外采集。 2.采集箱用铁皮制成为长约50cra,宽约20cra,高约25cm的小箱,中间开有长30cra,宽20cm的活门,并有锁扣;箱两端有环扣,用宽布带连系,以便背携。野外采集到的新鲜标本装入箱内,可防干燥变形,以便带回住处压制或供鉴定用;有些活植物还可供栽植用。 3.小锄头用以挖掘具有深根、块根、根状茎、球茎、鳞茎或石缝中的草本或灌木 4.掘铲用以挖掘小草本植物用。 5.枝剪用以剪断木本植物枝条,有手枝剪和高枝剪两种。 6.吸水纸(采集纸、草纸)用以压制标本时吸收植物水分之用,一般纸张均可,但以吸水力强的麻皱纹纸等为佳。 7.野外标本记录本用于记录植物各部分的应记事项,事先印好,装订成册(附8.号牌用硬纸作成,号牌上应有采集者人名或队名、采集地点及日期等,并穿有挂线,在压制标本时系于标本上。. 8.其它粗、细麻绳、塑料布、手持扩大镜、气压表(海拔仪)、指北针、照明用具、雨具、大小纸袋、文具用品、蛇药及一般急救药品、工作记录本、照相机、望远镜、参考书等。 (二)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1.采集完整的标本采集标本是为了更好地鉴别植物种类,故必须采齐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特别是花和果实应采到,否则,属不完全的标本。若在采集时无花果,应在日后设法补采,但必须确知为同一种植物方可补采(可在原采植株上挂或钉一个牌子,等开花及果实成熟时补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