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免费下载】农村小学生自主积累课题报告

【免费下载】农村小学生自主积累课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自主积累、自由表达的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界定

积累:所谓积累,是指事物聚集的过程。我们这里的积累,特指语文积累。从内容上看,语文积累包括语言积累、文化积累和生活积累,是三者的有机统一。从过程上看,语文积累不只是对文本的博闻强识,而是包含对语言、对世界、对自我的介入以及对语文因素的感知、理解、感悟、鉴赏和记忆的复杂的心理过程。

自主:与他主相对,是指主体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特征,含有“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三个特征。

自主积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着力培养学生自主积累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它是达到自由作文的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自由表达:自由表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它包括三个层面:一是营造自在表达的氛围;二是获得自能表达的方法;三是达成自由作文的目标和状态。

行动研究:本词是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它是指课题组成员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评价或有新的发现,然后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再发现。它强调在教学实践中理解、体验、感悟和提升。

农村小学生自主积累、自由表达的行动研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自主积累的意识、能力和习惯的方法、途径和规律,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为目标,并通过自主积累促进学生的自由作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二、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同时却是一个难点。“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作文难,难在哪里?一是“源”的问题,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旦布置写作文,学生的第一反映就是愁眉苦脸地说“写什么”,学生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二是“流”的问题。有些同学经历的事情不少,但到作文的时候,一片朦胧,他们往往觉得有话说不出,有内容写不好。

这些,实际上都归结为一个积累的问题——生活的“源”的积累和语言的“流”的积累。

作文教学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双向转化”的过程。首先是由客观事物、现实生活到思想认识、观念情感的第一重转化。然后是由思想认识、观念情感到语言文字的第二重转化。第一重转化的实质是写作素材和语言内容的积累;第二重转化,是语言材料和语言形式的积累。

因此,我们认为缺乏积累——生活的“源”的积累和语言的“流”的积累,是阻碍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重要问题所在,是语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语言的自主积累,对于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达到自由作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学生自主积累的意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和言语世界的不断丰富,从而促进学生智慧、情感和人格的和谐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农村小学生的表达现状出发,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使得学生在表达时“有米可炊”,最终达到“自由表达”的境界。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述评

1、洞口县城关镇中学曾开展过“语言积累与运用整合训练”的课题研究,他们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立足积累、着眼运用。通过训练,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2、常州市实验小学曾研究过各年段学生口语交际和习作能力培养的策略。在研究的过程中,各年级的训练各有侧重点,但又把它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研究,他们已经建构了一套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的教学模式,

3、在2002年曾开展过“小学生口语交际指导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目前该课题已结题。该课题的有关成果在“镇江市课题成果评比”中曾获一等奖;2004年度我们开始了“小学生作文的个性化研究”的课题研究,该课题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学校每周增设二节阅读课,用来训练学生的读书和写作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学校在语文教学上有一部分骨干教师,这些教师无论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上,还是在指导学生自由读写方面都很出色,能在课题实施进行过程中发挥骨干作用。

这些都为我们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使得我们在研究中可以少走弯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预计目标与突破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年段要求分:

低年级:

1、阅读有一定兴趣,两年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0万字,在

教师和他人的指导下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目,认真阅读,并学会

一定阅读方法,会默读,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能大致了解文

章的内容。掌握简单的标点符号。

2、较熟练的掌握摘抄读书笔记的方法。养成“读书即写”的良好阅读习惯。每周写300--400字的读书笔记。

3、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4、对于写作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每周习作不少于2篇,每篇习作字数争取不少于200字。在教师的指导下

写日记,并自觉养成记日记的良好习惯,每周坚持写两篇或两篇

以上的日记。

5、学年背诵优秀诗文40篇。

中年级:

1、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阅读课外书达到30万字以上。能掌握朗读、默读、浏览等各种阅读方法。有选择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并采取精读或者略读,联系语言

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通过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熟练掌握写摘抄型读书笔记的方法,并使用概括型读书笔记的方法。每周写5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并且会根据读书内容

进行再创作。每月办一期手抄报,学期末班级结集成册,编辑成

习作集。

3、能倾听别人讲话,明白清楚地讲述一件事。能参加讨论并能说清自己的意思。

4、中年级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要

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每周习作不少于2篇

(含读后感与再创作),每篇习作字数争取达到300——400字。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每周日记不少于3篇。

 5、背诵优秀诗文40篇。

高年级:

1、对课外阅读有浓厚的兴趣。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会利用快速阅读法读书、看报。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休息的能力。课外阅读量达到40万字。能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能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

方法。

2、每周读书笔记不少于600字,根据摘抄内容写感想和评价性文章,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习作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每月办一期手抄报。

3、每周习作不少于3篇,每篇习作字数不少于400字。每周日记不少于3篇。

4、背诵优秀诗文40篇。

5、在中年级的基础上,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读书笔记、书信等应用文,内容具体,语言通顺,有一定条理。在新大纲的要求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的习作要有中心、有一定的条理,能审题立意,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编写作文提纲,合理安排详略等,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使小学生的习作能力达到或略高于大纲规定的要求,逐步培养学生出口成章,落笔成文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预计目标与突破

1、预计目标

基本目标:①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较低,识字也较少,以注音童话、寓言为主,兼顾科学小故事、科学小知识等。②高年级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已经形成,认知水平与社会性心理水平相对较高,他们除了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高年级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已经形成,认知水平与社会性心理水平相对较高,他们除了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

2、、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①每年段都要利用周二、周四的小课时间,上好每周两次的课外阅读辅导课。②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20分钟,并根据年级的不同争取阅读时间的连贯性。③组织学生利用好“五·一”、“十·一”等长假期,让学生养成自主积累的好习惯。

3、展示阅读成果。

 小学生毕竟年龄小,情趣不稳定。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开展丰富多采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①利用早读课、班会课,开展"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新书介绍"、"讲故事比赛"“笔记评比”“谈谈读后感”等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②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使语文教学从封闭的教学机制中解脱出来,开创了一个开放式的大语文学习氛围,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

累和精神积累,使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得到了迅猛的提高,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实践中积累生活的“源”。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应联系生活,走出课本学语文,形成“由点到面、横串竖联、反复历练、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横向结构。这就要求我们要让学生能联系周围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来为学生的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各项训练创设“解决问题”的生活情境,引导他们多尝试、多研究、多实践、多积累、多运用,多说“生活语言”,多写“生活作文”,在“大语文”的广阔天地里读书、作文。为了能做到这一点,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水平为他们安排了不同的社会实践基地,低年段的学生走进当了地的养花专业户的花田,中年段的学生走进了自然水厂,高年段的学生走进了运河旁……

当学生置身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他们因好奇而跃跃欲试,因亲身体验而了解社会。在表达时,他们才会真正感到品尝到的酸甜苦辣各种滋味急需倾吐,强烈的欲望激发他们的灵感,催发他们的创造才能。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及成果形式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研究,以研究提高实践效果,将教育研究直接注入教育实践之中。

在研究前期运用“调查法”,了解小学生表达能力的现状和积累的相关情况。研究过程中运用“观察法”,随时对研究对象的变化进行观察,从而筛选出有效的方法途径,同时运用“个案研究法”,记录分析典型个案,从中寻找规律。在研究总结阶段运用“经验总结法”,撰写结题报告,汇编各项成果专辑。(二)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从2006年起,实验周期为三年,实验研究基本上分三个阶段进行。

1、启动阶段。启动、筹备、学习理论、设计方案、组织讨论、论

证、确定方案,并成立课题组,申报课题,确立研究对象,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2、实施阶段。第一阶段:按照研究目标,初步实施方案,由点到

面,分段实施,展开研究,边实践边收集资料,边总结经验,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操作方法。第二阶段:全面实施方案,深入开展研究,从引导小学生博览群书和不断开拓学生的生活空间等多种渠道,进行研究的实践。第三阶段: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并以次转化为教育常规,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认真梳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状况,进行深

入研究。

3、总结阶段:整理分析课题研究中积累的过程资料,总结提炼出

成功的经验,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组织结题。

(三)课题成果的形式

预计在2009年完成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形式为:1、课题结题报告和子课题结题报告。2、构建出如何通过有效积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教学模式。3、学生在本课题研究中取得的成果(物化形式)。读书笔记本、学生优秀习作选、作文教育研究论文集、活动剪影、教师作文教学的优秀教案等。

六、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

1、营造课题研究的适宜氛围,提供课题研究的优良环境。

良好的环境氛围不仅是顺利进行研究的条件,而且对教育对象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1)积极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学校利用橱窗、板报等阵地及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场合向师生、家长、社会群众宣传现代教育理念,让先进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校内外营造一个理解支持课题实施的环境。

(2)精心安排、营造书香校园。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学校花巨资建造了一个集阅览室与图书室于一体的现代化的大型图书馆,并购买了相当多的书籍,保证了学生有书可读,有处可读书。另外,校内建筑布局也处处营造出一种“书香校园”的氛围,时刻教育熏陶学生。

2、加强组织管理、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1)为了让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省市教科所的专家现场指导。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广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开展专题研讨沙龙。教师理论修养得到不断提高。

(2)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①课题研究切忌“假、大、空”的花架子,

学校分管语文教学的领导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并制定了课题组织网络及严格的管理制度,认真执行。②每学期初,课题组及子课题均提出工作计划,经课题管理小组批准后执行,期末进行小结。资料台帐记录详细并及时整理归类。③每两周举行一次课题组例会,各小组汇报交流工作情况,讨论修改实施方案。④每位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至少写出一篇有质量的论文,校刊《×××》开辟课题研究专栏、专刊。另外,学校还将花相当的资金将学生的优秀习作汇编成册。⑤学校保证及时报销研究经费,人员培训费用。

七、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1年7月

[2]杨金林:《为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

[3]丁伯荣:《走进新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

[4]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5]熊生贵刘从华等:《新课堂:生命的诞生》,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6] 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4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