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织金民俗风情大集合

织金民俗风情大集合

织金民俗风情大集合
织金民俗风情大集合

悲情三眼萧激情婚恋曲

2012-07-27 23:46:53 来源:评论:0点击:29

这里、是中国西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这里、生活着一支中国古老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织金长角发苗。他们因为独特的头饰而得名,他们因为奇特的乐器而闻名。

织金长角发苗。化董村位于贵州省织金县西南面的阿弓镇境内,全村共有5个村民组,是中国长角发苗的主要聚居地,在全国仅存的6000多长角发苗中,这里就生活着将近800人。

走进化董村,好象是置身于一幅时光倒流了的山与水共舞,人与水和声的风景画中,这里群山环绕,偏僻闭塞,交通不便,也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环境,才使得这里的长角发苗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古朴的民族风情。

今年70岁的王顺明老人有一把这个村子里最长的芦笙,这把伴随老人半个多世纪的芦笙老人是不会轻易借给谁的,只有在时近黄昏的时候,老人才会细心的把它取出来吹上两曲。忧郁低沉的乐谱寄托着老人对逝去多年的祖辈们无限的思念之情。

照理说,芦笙原本就是苗族同胞的传统乐器,而事实上,在这个村子里,如今会用芦笙吹奏乐谱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倒是这个村子里不知流传了多少年的乐器“三眼萧”,还在忠实地延续着苗族同胞婚恋自由的传统。

三眼萧是长角发苗独有的乐器,苗语叫“擀冉”,关于它的来历,直到今天,没有谁能把它合理的解释清楚,倒是有一个传说,一直在这个小小的村落里流传着。

据说:在很久以前,寨子里有一户财主,财主有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家里还珍藏着一把神奇的扇子,每一次,当四乡八岭的年青人到家里提亲时,财主总是在盛情款待后,将扇子把他们扇到一座四面绝壁的山上活活饿死。有一天,家里来了两个英俊的苗家兄弟俩,与财主的两个女儿一见倾情,可是,财主同样也用扇子将他们扇到了山上。

在绝望中,兄弟俩随手捡起了两根早已破损了的人骨头吹奏起来,他们哀怨的声音唤来了一只叫“依”,一只叫“各”的两只神雕,神雕把他们驮到了山下。

回到家里后,兄弟俩依葫芦画瓢做成了与财主一模一样的扇子,趁着财主不在家的时候来到了财主家,巧妙地更换了财主的扇子,这一次,财主的扇子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兄弟俩成功的娶回了财主的两个女儿。

为了记住这一永生难忘的经历,兄弟俩仿照着山上吹奏的人骨头,用竹子做成了三个眼的竹萧。也就是现在的“三眼萧”。

或许正是缘于这个伤感的传说吧,三眼萧吹奏出来的声调总是这样的幽怨低沉,表达的字句总是这样的悲凉伤感。在淡淡的忧伤中,寄托着长角发苗青年男女对婚恋自由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果说三眼萧是在充当着长角发苗青年男女倾述感情的“传声筒”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每年的跳年节则是在搭建着长角发苗青年男女相互“传声”的平台。

据织金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办公室主任(长角发苗)王洪兴介绍:“跳年节”事实上应该就是这支苗族的“情人节”,这支苗族有大大小小的寨子21个,每年正月初四到正月十五的这段时间里,各个寨子里的未婚男青年都会三五成群的结伴在一起,在这21个寨子中串来串去的,寻找自己心爱的意中人,而大多数的女孩子也都会在家中,等待这些小伙子们的到来,

在这种迎来送往的过程中去挑选自己的心爱的人。

在化董村,每年的跳年节,每个寨子里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每一个人都沉浸在喜悦的环境中,他们没有了年龄的差距,没有了辈分的区别,有的只是对亲人的期盼,对婚恋自由的理解和支持。

在这段日子里,女性是家庭中最忙的人,她们出了每天要操持家务,准备好待客的饭菜外,还得早早的起床,整理好自己的服饰和头饰,而这种繁复的工序得花费她们将近2个多小时的工夫。

长角发苗至今还保存着远古先民“髻首”的习俗,他们用将近1米长的木制长角,以黑色麻线掺上亡故祖先的头发缠绕于长角之上,呈横“8”字型束于头顶,形成沉重而巨大的头饰,重者达5公斤左右。以前,长角发苗男女都是要戴“长角”的,现在,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男子已不再戴“长角”了,只有妇女仍然保持着这一传统的古老装束。忠实地固守着“长角发苗”这一原始的称谓。

跳年节中,三眼萧始终是整个节日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从男女双方开始接触,到相互交往,最后缔结姻缘,都有着专门的曲谱,其类别之多,就连上了年纪的长角发苗人自己都说不清楚。

澳大利亚民族学家格第斯说:“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一个是犹太人,另一个就是中国的苗族”。在长期的战争和大范围、高密度、长距离的迁徙中,多种文化的对撞,使得苗族文化既有着相对封闭的因素,又有着相对开放的意识,这种矛盾的统一,使得苗族同胞首开了婚恋自由的先河。而在这其中,三眼萧不过是一种现实的需要,一种辨证法中“扬弃”的产物罢了。

最近,我县旅游部门在为上坪寨乡作旅游发展规划时意外发现,在斯拉河畔织金县与平坝县交界约两公里的地方,在一个天然溶洞内,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地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棺村,当地的人们把它叫做“棺材洞”。

这个“棺材洞”宽约70米、高约60米,洞内凉风习习,干燥、通风。经过仔细察看,洞内共有棺材800多具,有船形、圆柱形、墙板形、平墙平盖形和拱墙拱盖形。据了解,棺材的堆放,是按照死者在家族中的分支进行排列的,不分男女老幼和辈分,一律以死亡年代的先后顺序一层层地往上堆放。

这一洞葬奇观,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引起了有关专家和学者的关注。1987年,我省考古专家就进行了半个月的考察,从棺材造型、死者服饰及近百件陪葬器物进行分板判断,认为最古老的棺材已有上千年。后来经过中科院地化所对洞内第516号船形棺进行碳素标本检测,证实了这一推断,并认定这个棺材洞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织金县龙场镇苗族风情简介

2012-07-27 23:46:14 来源:评论:0点击:20

龙场镇是织金县东部成建制镇历史较为悠久的古老集镇之一,距县城54公里。全镇总面积80.2平方公里。龙场镇原称腾龙镇,与县内化起镇、大平乡、自强乡比邻,与清镇市辛店镇、流长乡以及黔西县大关镇隔东风湖相望,集镇贸易极为繁荣,镇内观音阁、寿佛寺、地母庙等古建筑众多,后毁于文革“破四旧”浩劫之中,龙场镇现存的营上明末清初古建筑群,建于三面绝壁的悬崖之上,深藏于群山之间,正等待有识之士前来采风旅游,投资开发。

龙场镇气候怡人、风光绮丽,少数民族风情浓郁。全镇现有人口28256人,主要居住着汉、苗、彝、穿青、白、仡佬等1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2%。苗族是龙场镇这片土地上的古老居民,苗族人口7047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5%,苗族人口在全镇21个村

(居)委会均有分布,其中箐口村为纯苗族村,在全镇192个村民组中,有38个村民组为纯苗族村民组(自然村寨)。龙场镇的苗族主要为歪梳与长角苗两种苗族支系。歪梳支系主要居住于龙场镇临东风湖湖岸高山地区,与湖对岸的黔西县、清镇市苗族同为一个支系;长角苗在镇内分布较多,却主要见于镇内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的区域。

苗族的刺绣、蜡染、种麻织布以及农耕文化世代传承,因不同的支系而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于是便有了不同风采的苗族服饰文化,从龙场镇的歪梳苗族以及长角苗族这两种支系上我们可以鲜明地看到这种特点,歪梳与长角两种支系的服饰从颜色的选配、图案描绘独有其各自鲜明的特点,歪梳以黑色为主基调(男人着黑色麻布长衫),本地又以“黑苗”命名之,长角苗以白色为服饰主基调,(男人着白色长衫),当地又以白苗命名之。龙场镇的长角苗服饰色彩绚丽,图案取材于苗族大迁徙的历史,一套龙场长角苗族的服饰就叙述着一段苗族沉甸甸的历史,龙场长角苗服饰熠熠生辉,在苗学界被认定为苗族长角苗服饰的代表。虽然,在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中,各民族的融合,这些世代传承演绎的服饰文化正在没落与消亡,但步入偏僻的龙场镇苗族村寨,我们还可以随处看到手工刺绣的苗女,间或看到染布的靛缸、闲置的老式纺车等。

苗族是一个歌舞的民族,龙场镇的歪梳、长角苗两个支系也不例外,在农闲之余,在大山深处的苗寨里,总会响起悠扬的芦笙旋律,苗族同胞们翩翩起舞,置身其间,令人响起神话与从前,飘飘欲仙。龙场镇的苗族的婚丧嫁娶平素的自娱自乐均为芦笙歌舞形式,但因支系的不同而呈现为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不同的艺术特色。

龙场镇青山干坝的芦笙鼓舞《悬羊击鼓》史诗般地反应了苗族大迁徙前夜的历史故事,大迁徙前夜,在中原群雄逐鹿中溃败的苗族同胞先人,在大山之上的苗寨里面临强敌的进攻,苗族同胞的面临生死存亡的决绝,首领决定率众迁徙,苗族同胞历就是歌舞的化身,机智的首领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点,在寨子里挂上了打鼓,把一只羊,挣扎的羊儿用腿不断猛烈地撞击鼓面,雄浑的苗鼓响彻山谷,山下的强敌以为山寨的苗民正有序聚集,不敢冒然进攻,天亮强敌突入苗寨,山上的苗族同胞已成功转移,那只擂鼓的羊儿气尽力绝,死于大鼓之上。从此,为纪念那次有关这支苗胞生死存亡的大迁徙,每逢节庆或是农闲之余,龙场镇的长角苗同胞们总会吹起芦笙、敲起雄浑的大鼓,男女老少欣然起舞,去触摸远古那段满是心酸的历史。龙场镇青山干坝苗寨是一个纯苗族自然村寨,该苗寨依山而建,以古铜色的粘土墙茅屋为主基调,步入其间,犹如回到亘古的蛮荒时代,满目的苍凉。该苗寨原生态史诗性舞蹈在2007年“多彩贵州”舞蹈大赛中摘取了了全县原生态舞蹈第一的桂冠。此外龙场镇长角苗还有独具特色的苗族“喊歌”,是平素“这山喊来那山和”的艺术浓缩,在2006年的“多彩贵州”原生态歌曲大赛中曾杀入贵州总决赛。近年来,不断有英、法、美、瑞典、日本等海内外游客到龙场镇观光旅游、采风活动,其中干坝苗寨在2007年度就曾接待外国游客近百人次,在法国2007年法国版的《中国西部旅游》一书还把龙场镇青山干坝苗寨作为中国西部旅游魅力村寨推介。苗族的风情文化正成为吸引外界关注的亮点,熠熠生辉。

龙场镇苗族的婚姻自由程度比较高,通常在平素的苗族歌舞,以及其他生活交流中,适龄的男女青年便有互相中意的对象,或双方悄悄对谈,或三五成群结对交往,至今在龙场镇集镇上就有一条专门为苗族青年约会的小山,环山的小路被街道居民戏称为“苗族青年恋爱路”,每逢赶场的日子,情窦初开的苗族青年男女吹着芦笙、口琴,三五成群在小山上嬉戏、打闹,唱苗歌、跳苗舞,互相有意的一对对情侣则悄悄溜出人群,在僻静的地方单独交流去了。此外,苗族的花坡也是苗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一个好去处,在苗族相对聚居的地方选取一座或一片大山,种上花树,约定日子,纷至聚集一起,吹起芦笙跳起舞,唱起申请的苗族山歌,花坡立刻成为欢乐、幸福的海洋。龙场镇及周边著名的花坡有——二月十八坡,位于大平乡境内(龙场比邻乡镇、贵州乡镇建并撤前疏龙场区箐脚乡),每年农历二月十八跳花,属织金县内上万人聚集的花场之一;以支花坡,位于龙场镇与化起镇交界的以支,因于每年的端午节跳花,故又称五月端午坡;此外还有位于龙场镇六花村的正月初六坡以及比邻乡镇的二月十九坡、二十坡等等。

龙场镇苗族风情是历史积淀下来的苗族文化的活化石,融身其间,我们会寻找到一种心灵的历史回归,触摸到远古的神话与传奇。

营上古寨:即将消失的古民居

2012-07-27 23:45:24 来源:评论:0点击:17

也许,对于大多数去过织金营上古寨的人来说,他们大多有过触摸历史与从前的惊讶与感叹,突兀于悬崖之上的古寨,的确能够在蓦然间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但之后,古寨的荒僻,古寨的遥远,注定它将成为人们缥缈的记忆。一如那远天的星星,闪耀着辉光,却挂在我们遥不可企及的地方。然而,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游走,我却会不时想念起古寨来,想起岁月还在斑驳它的容颜,它的瓦砾碎落,心里就会有揪心的痛。

我们的车子还在乡村道路的砂石上颠簸,沿途山色翠微,空气也越发清新起来。路却越发陡峭,路边原本欺生的土狗被我们这个会跑的铁匣子吓得叫着跑远,那初生的牛犊也惊得胡乱闯撞。我们的车在向更为偏僻的所在驶去。

终于到了,我们的车在一个乡村小学操场,不,其实是在一块稍宽一些场坝停了下来。扑入眼帘的还是那座巨石垒就碉堡,只不过在碉堡醒目位置的墙上,我们看到了一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同行的小王震撼于碉堡的雄伟,掏出相机,忙不迭地拍照。

闻讯赶来的村支书向我们迎了上来,热情地为我们引路。古雕之下有一石块砌就的院墙,我猜想,穿过院门,里面的院落会更破旧了,然而,我们却没有看到臆想中的院落,进入眼帘的是一块空旷,静默中墙基让我的心一下徒生些许心情的空落。从残存的基石布局和精细打造,我仍就可以回味的出那古院的气势。老支书说,这里原是解放前刘姓大户人家世代传承的木结构四合院,是这里最大的一个院落,建国以来,这里成为了一个小学的校舍,两层的小院分割成了六个教室。年前因年久失修,又不知道要进行保护,怕出安全事故,就给拆除了。说话间看得出老支书惋惜不已。是呀,在我们感叹五千年恢弘文化的同时,有许多东西,就在不经意间,在我们手里给怠慢乃至践踏、毁灭。有许多东西在我们一代一代的人手中不经意的没落,我们在高喊现代与文明的同时,我们扣问自己,我们是否也亵渎了祖先与文明。老院的遗址静默着,它听不见我们的哀叹与惋惜。

被拆除的古院其实还在古寨之外,沿着一条可以三人并行的小道,我们进入了古寨的寨门,之所以称为寨门,是我们在一处巨石垒就的石壁上,发现了一个旧时古寨居民用以闩门的石洞,寨门另一边的石墙,已不知在何年给拆除了。沿着石板铺成的便道步入古寨,石板路连接起一个个院落,一个院落居住着几户人家。青色的砖,青色的瓦,让岁月风霜侵蚀成深褐色木柱、木板,让我们有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没有机械的轰鸣,没有俗世的喧嚣,淳朴的村民吆喝着把狗撵得乱窜,几只白鹅也欺生地哦哦乱叫,到让人感到的是天籁一般的乐章。

在许多古木屋的壁板、窗棂之上,我们看到了许多精美的木雕,或工于花鸟或篆刻文字,那灵动的图案,怎不让人惊叹于古寨先民的智慧。在许多院落里,我们也看到了许多技艺精湛的石雕,石雕的图案寓意深刻,那绘就海棠、玉兰的莫不是“玉堂富贵”意取;而松柏间仙鹤翩然起舞的构图又怎不是“松鹤延年”的写照;再有那刻着梅花鹿与繁盛芙蓉的又怎不是“六合同春”。林林总总映入我们眼帘的,莫不烙有中华古文化精髓。于是,我们的眼前也不难呈现出古寨那久远的兴旺景象,那檐下的挑梁上应该都挂着大红的灯笼,那寨子里巷道萦回的该是唢呐或又是一曲悠扬的胡琴。

古寨建于三面悬崖的绝壁之上,我们入寨那个寨门其实就是进入古寨的唯一通道。穿过一个个古院,我们就濒临悬崖的边缘了,放眼望去,悬崖之下便是一片葱绿,一条小河犹如一条流动的带子,远远的从山那边的尽头飘来,温柔的空旷的坝子里混动,又消失在山这边的尽头。盛夏玉米一如矗立的万千兵马,微风轻扬,绿浪滚滚。从村民的介绍中知道,岩下名为干河坝子,上下绵延十余里,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十里菜花,满地铺金,风景煞是迷人。

但是坝子里的小河却常年泛滥,每每狂风暴雨之后,温情的干河便会变成一条咆哮的狂龙,十里坝子仿佛瞬间成为一片泽国。但是坝子的富庶却在久远的年代就蜚声在外,有民谚说:“干河坝三年不淹,老母猪也带金耳环”,村民们秋种油菜,春种玉米,年复一年地延续关于富庶的传说。听了村民的介绍,我突然想起埃及的尼罗河,每当河水泛滥期间,积下的一层层肥沃土壤,却是谷物生长的天然肥料,它给埃及人民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而古寨岩下的坝子何尝不是也这样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尼罗河塑就古埃及的文明,而这偏僻的一隅,突兀出现的古寨的文明,会否也因这条小河以及她所滋润的这片丰腴的土地所承载呢。

关于古寨的历史,我们走访了许多村民,他们大多说不出古寨梗概,只是可以知道,古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为刘与王姓人家所兴建,古寨现在的居民,却大多与刘、王两姓攀不上多少血统的渊源。从采访中得知,上世纪初年,王姓的人家出了不少文人英才,应家学渊源,后来许多王姓的人家成为了教育世家,为织金的文化发展做出贡献。我们还了解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曾经有一部分红军从河坝里经过,开明王家人还赠与谷物,送部队渡过乌江支流的白猫河。再后来又有了公开要与家庭分财产,并以之捐助中共革命的织金最早共产党员之一的王素。

但信步古寨,我们却更多感到的是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平添了几丝无奈的沧然。古寨更像是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她静默地突兀于悬崖之上,岁月的斑驳,已让她老态龙钟。许多老屋的檐头已支离破碎了,许多老屋倒塌了。关于她的昨天,我们只能用更多遐想她的兴盛与奢华。事实上,古寨已濒临让历史淹没的边缘,在钢筋水泥的文明中,我们不能够想象古寨能够支撑多久,事物的此消彼长不知是否已是必然的定律,反正许多古老的建筑因为她与现代的不合时宜,拆除了。也许不久的将来,营上古寨就真的只能够在我们的遐想中了。

民间集会

2012-07-27 23:27:36 来源:评论:0点击:20

民间集会又称为“赶花场”、“跳花坡”或“赶歌场”,以苗族“跳花”和布依族“对歌”为主要活动。其他民族或前往观赏、或到场贸易,人数多者数万,少者数百。1年之中,较大的跳花和对歌场所有50多处,各处举行的时间不同,统称为苗族“跳花节”和布依族“对歌节”。

此外,每年农历4月24日和6月24日的彝族“火把节”,也是织金民间的一个比较大型的集会,地点在三塘镇的松树坪。节日当天,彝族同胞家家门前竖起未点燃的火把,在寨外选择平坦之地用木柴堆成塔形火炬。傍晚,男女老少手持火把汇集于塔形火炬周围,敲锣打鼓将塔形火炬点燃,大家围绕塔火舞蹈欢呼。随后各持火把游行于田间,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

织金古城破茧成蝶蝶飞舞

2012-05-04 09:39:22 来源:评论:0点击:73

一条平整的大街从北面的官塘桥直通南面的师范把织金一分为二。东面,历经沧桑的织金古城经过一番打扮,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南面,灯火辉煌的现代城市印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足迹,把一个现代的文明城市书写得那样的透彻。今年,乘着“五古”建设的东风,这座古老的城市正冲破束缚,化作彩蝶翩翩起舞,一只翅膀承载着“五古”文化带来优秀旅游城市的期望,一只翅膀承载着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

织金县城四周群山环绕,一座座古建筑星罗棋布地镶嵌在青山绿水间,故人称“莲叶浮城”。织金今名系因城东30里许桂果田坝得名。每当桂花飘香之时,金风习习,谷浪翻滚,犹如金丝在织机内穿梭,故名织金,坝中的河流也因此而称为织金河。

山,构成了织金古城的骨架,让其隽美而不失其风范和坚韧。从多山中尤以城周围的凤凰山、玉屏山、墨峰山、古佛山、西灵山、斗蓬山、东山、鱼山、龟山、蛇山、塔山、圭峰、罗家花园等形成了众多的自然景观。每一座山都有许多优美的故事和传说,每一座山都有其

文化内涵,每一座山前,我们都可以读出织金的厚重。

水便是织金古城得以外秀内灵的根源了。城中由南向北贯穿着全城的贯城河和与从西湖而来化垮河、东湖而来的良江河把织金古城衬托得秀丽,而沿三条河道中便生出许多或大气、或秀丽、或柔美的泉达120多处,尤以去年消失的回龙滩最为大气。此外,回龙潭、黑龙潭、猪巴巴龙潭、瓦窖龙潭、双堰塘(东湖)、龙泉、一勺泉、四方井、月亮井等尤似这座古城的布满的血脉,滋润着这方人民,守护着这方土地。

要表现织金古城的内涵,还得细数织金城山水拥簇着的那些具有丰厚历史文化的溶洞、道观、儒学、祭祠、会馆、书院、桥道、宝塔、民居、庵阁、寺庙等古建筑群,他们使织金这座古城变得血肉丰满,秀气而柔美。城中最著名的古建筑群就有四庵(观音庵、紫竹庵、白衣庵、回龙庵);四阁(文昌阁、玉皇阁、斗姥阁、文腾阁);四寺(东山寺、寿福寺、隆兴寺、地藏寺);四祠(忠烈祠、雹神祠,武侯祠、丁公祠);八大庙(文庙、关帝庙、财神庙、马王庙、龙大庙、黑神庙、炎帝庙、城隍庙)。据初步统计,全县各类文物112处,县城就有74处,其中有63处已载入贵州省文物概况一览表。现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而这些大多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古建筑,是织金古建筑的缩写和具体表现,也是织金古城诱人的因子。可以说,织金是一座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体,那些因水、山、古建筑群而形成的景点便把这座小小的山城点辍得更加的俏丽和迷人,八大景(东寺晚钟、西山早雪、回龙涌瀑、穿洞流云、墨峰耸秀、鱼山文荟、三潭滚月、双流激浪),八小景(南笔增辉、文浪北腾、圭峰笏峙、雨洒金桥、双潭对镜、榜山东挂、三石联标、日落碑现),外八景(云洞天开、凤岭朝宗、吕祖仙踪、石洞莲芳、瀑泻珠跳、篷山数海、指峰连韵、岩潭鱼跃)。当我们走在夕阳下的时候,仿佛听到了东山的飘眇的钟声,回忆起回龙潭那日夜的轰响,雨洒金桥上那瑰丽的彩虹与南门塔相辉映……

文化是城市凝聚力和自信力的源泉,织金古城能有今天的丰姿,主要是因为她的丰厚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为此,历届县委、政府都坚持恢复她美丽迷人的江南水乡之城。根据织金县城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织金要建设的不仅是形态上的宜居城市,更重要的是要建设独具特色的文化之城。加速城市化进程,并不是简单的“造城运动”,只有注重内涵,完善城市功能,城市的扩张之路才会走得更远。为此,县委、政府确定了织金古城建设思路为打造一座古城、修好“五路两桥”(迎宾大道、金西路、工业路、沿河路东岸、金南路路基工程及西湖桥、雨洒金桥)。以“山水园林城市,历史文化名镇”为定位,突出“显山、露水、护城”的城建目标,提出了推进城市建设与实施古城保护并举:既要加快古城的建设,又要注重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工作。据此,织金县建设局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凡没做好规划的地方,宁愿“留白”,也决不盲目开发建设,真正实现了“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

在古城建设中,织金县加强对历史古迹的恢复,结合贯城河沿河路的实施,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财神庙、奎阁、梵帝宫、文昌阁、德月楼、财神庙、杨四将军庙等因年久失修,昔日的光芒也渐渐掩去,现在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为它们“穿上衣戴上帽”,让它们以沉淀历史的“崭新”姿态再次进入人们的眼帘。夜幕降临,坐落于城中的财神庙,不仅仅是水西地区彝族传统建筑的典型,而且在现代国内权威建筑家们看来,它的建筑造型,特别是它的层面结构,具有极为高超的学问,在中国古建筑中独树一帜。它优美的造型,风格独特的装饰,使一座庞然大物显得和谐凝重,飘洒轻盈,具有较好的艺术效果。更可贵的是,财神庙在国内属绝无仅有,在国外类似建筑也只有日本大阪的天寿阁。而原有的天寿阁已经毁掉,重修的天寿阁仅仅是外型上模仿原物,再没有了财神庙这样的内部结构。如今,修缮一新的财神庙在彩灯的映衬下,更加彰显出显著的地方民族特色,其具有的上乘的文化品味更加浓郁。

正在着手进行的沿河路“文化长廊”,旨在将贯城河打造成展示织金千年古城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旅游观光带。“文化长廊”即滨河路(沿河路)东西两侧沿河石栏杆工程,该工程总

长约2千米,投资300万元,2010年5月动工,到11月中旬已施工完东面太平桥至重新桥段,西侧重新桥至雨洒金桥段已施工完毕,完成长度为1千米。

为落实好毕节地区“五古”现场会精神,玉屏路的改造工程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该工程共涉及民居改造33户。其中,改建11户,外立面“穿衣戴帽”22户,工程预算总投资为1000万元。玉屏路改造项目的启动实施是为打造该县历史文化名镇形象,体现历史建筑风貌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改造工程今年7月启动以来,已完成投资100余万元。而碧波荡漾的东湖中,夜晚的灯光把她打扮得娇艳无比,30多户古香古色的民居和那五彩的灯光合影,让人仿佛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西面的新区建设也加紧步伐,投资6000多万元的迎宾路把织金这个现代经济繁荣的新区连接在一起,让人感觉到这座城市古老与现代结合的完美;投资525万元的四条主干道白改黑已经全部结束,使织金这座古城建设和新区的繁华交相辉映,让人有一种在时空里穿越的感觉。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散落在财神庙的重檐瓦顶上,散落在步行街的青石板上,散落在黔西北民居的青瓦黛墙上,古老而充满活力的织金城踏着微风的清爽旋律,开始了它溢满文化馨香的崭新一天。

傍晚,漫步沿河路,复古风的路灯散发出温暖的光。而这个承载着织金历史文化的载体——“文化长廊”正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手艺将织金县的民俗风情、历史人物、旅游景点深深地雕刻在石栏上,丁宝桢、丁道衡、奢香、安邦彦等名人的生平,白族、彝族的民风民俗一一地以这种形式展现在全县人民以及游客的面前,丰富的文化内涵赋予了城市的血液和筋肉,也培育了广大市民的人文精神,还有那些记载着织金发展、变迁和赞美的诗文,使我们感觉到一股文化的风扑面而来。

织金,一只在阳光下飞舞的蝴蝶,载着古老的文化、多姿的山水人文,载着现代的文明、快速的经济发展向你款款走来,越来越清晰。织金,一座江南水乡里的全国旅游优秀城市正在走向成熟,用她那诱人的丰姿呼唤着远方的客人。

织金砂锅

又名平远锅,古朴精巧,式样繁多,是织金民间传统工艺品,有砂锅,火锅,格格锅,蒸钵,香炉,花钵等。贵州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专程来此拍摄纪录片,织金砂锅曾出口日本,深受日本客人的欢迎。

织金石雕:织金大理石藏量丰富,石雕产品工艺精湛,是贵州八大名产之一。用浅浮雕、除浮雕、镂空雕、高雕等高超技艺,制造出的镇纸、笔筒、石屏、组合台灯、花瓶、酒具等,异常精美。

织金宫保鸡:织金宫保鸡,历史悠久、风味独特,为中外各界人士所颂,被誉为黔菜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宫保鸡流传已有100多年历史,它的创始人丁宝桢为贵州平远(今织金县)人。丁富于创造精神,清咸丰三年(公元一八五三年)考中进士,官至山东巡抚和四川总督。他因在西南边陲抵御外敌有功,被朝廷授予太子少保衔。按清朝的习惯称呼,太子少保也称作"宫保",所以时人皆称他为了宫保。本菜具有色泽红亮、肉质鲜嫩、辣香味浓、辣而不猛、油而不腻等特点,佐酒下饭,老幼咸宜,实为不可多得之佳肴。

织金苗族蜡染:织金苗族蜡染做工精细,色调淡雅,为贵州蜡染四大流派之一,蜡染图案丰富多彩,抽象神秘,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织金苗族随着历史向前的演化发展,经历了不同的生态演泽之路,蜡染图腾文化形成的文化心理深层结构原始积淀层,融入当代人意识的折光随处可见,毫无疑问,现代的织金苗族蜡染艺术是织金苗族历史文化的演化物,它记载了苗族自北而南,自西而东的迁徙史,据说苗族妇女裙子上的两道花纹分别代表苗族迁徙中先后跨过的黄河、长江。没有文字的苗族妇女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将本民族的历史描绘成精美的蜡染艺术服饰,以记录曾经的血泪与辛酸,从这个意义上,苗族蜡染艺术的文化价值大大超过了其实用价值。

苗族自居深山,所谓山地民族,在特殊的环境中,沟通了多种多样形形色色的生命形式,创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努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圆融世界,他们来自心灵深处把自己的向往融入蜡染艺术中,载着一个民族的梦想,穿越时空,它是精神之艺术,也是祥瑞之艺术,和谐之艺术。

天麻,为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干燥块茎。天麻原系野生,生长于1000米以上高海拔的山谷林地。目前人工栽培天麻已获得成功。

天麻作为珍贵名产,身价可与茅台酒齐名;作为地道药材,名气堪与人参媲美。日本药学博士难波恒雄在其《汉方药人门》专著中,断言“天麻佳品出贵州”。天麻“神奇”之处,从它的别名中可见一斑。例如,天麻地上茎全株不含叶绿素,单一直立,宛如箭杆,药谚云:“赤箭钻天,有风不动能定风,无风自动可驱风。因此又名赤箭、定风草、独摇、神草;天麻的种子细微如粉状,体轻似绒毛,成熟种子多随风飘去,不易收植,所以药农有“天麻、天麻,天生之麻,神仙播种,凡人采挖”的传说。因此,又称鬼督邮、白龙皮等。天麻是著名中药材,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入药。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天麻(当时名称赤箭),味甘,性平,有医治惊风、平肝息风、神志昏迷、提气益神的功能。善治头晕目眩、眼花、肢体麻木、神经衰弱、风寒湿痹、小儿惊风、癫痛、高血压病、耳源性眩晕等症。临床应用证明,对血管神经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有显著疗效。贵州著名的“人参再造丸”、“大活络丹”等中成药都用天麻作主料。近年一些卷烟和饮料酒也往以天麻配料,运用范围越来越广。

织金是天麻的产地之一,所产天麻个大、肥厚、色黄白、半透明状、饱满、体重质坚实、无空心,为野生中之佳品。

织金古城——藏在“深闺”待人识

2012-05-13 23:55:31 来源:评论:0点击:45

一、藏在“深闺”的美丽古城

织金古城位于黔中腹地,地处乌江上游。东距贵阳市157公里,南离安顺99公里,北至毕节144公里,海拔1310米,年平均气温约14℃,年降水量约1436毫米,年日照达1172小时,无霜期约327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织金古城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有文物古迹7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25处,以位于古城中心的财神庙最为有名,是国内罕见的古建筑,与日本大阪天寿阁相似,不仅有显著的地方民族特色,还具有上乘的文化品味,堪称黔西北水西地区绝无仅有的古建奇观。织金古城地灵人杰,名人辈出,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谌志笃等均出生在这里。古城周围青山叠翠,孤峰棋布,织金河与贯城河穿城而过,有100余处泉眼遍布城区,素有“百泉古镇”之美誉。

由于贵州织金地处西部山区,交通不便,欠发达、欠开发,导致古城犹如藏在深闺中的妙龄女郎,孤芳自赏。

二、悉心装扮出闺门,展现风华待人识

近年来,中共织金县委、织金县人民政府以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及山水园林城市为载体,以城镇建设项目为抓手,以建设宜居宜游城市为目标,全力开展织金古城改造。

一是对新华路和沿河路进行改造:新华路是织金古城的主要街道,全长1.2公里,2006年,织金县委、县人民政府开始启动新华路的整治、建设工作,古街道改造工程于2007年竣工,现街道两侧民居复古、仿古改造工程已结束;沿河路一期建设工程(狗桥至新桥段):总长约1.7m,投资约1850万元,于2008年6月竣工;沿河路二期工程总长约2公里,投资约1.5亿元,主要完成太平桥至童生桥、雨洒金桥至童生桥路段的改造;沿河路三期工程正进行征地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目前正在开工建设。

二是进行东湖风貌及民居仿古改造:东湖又名双堰塘,是织金八景之一“双潭对镜”的所在地,为进一步展现东湖的魅力,织金县委、县人民政府共投入资金5000万元,对东湖东、西片区进行道路改造、休闲广场建设和民居风貌改造,其中东片区于2010年全面改造完毕,西片区的改造目前也基本竣工。在民居仿古改造中,大水沟及花圈街风貌改造总投资2400万元,现工程已基本完成;玉屏路改造项目总投资818万元,涉及民居改造40户。其中,改建17户,外立面“穿衣戴帽”23户,现已全部竣工。

三是对古建筑进行抢险加固及恢复重建。为加大古建筑的保护盒修缮,织金县委、县人民政府于2011年投入资金150万对破损严重的玉皇阁进行了主体维修、添瓦、油漆等抢险加固工作;并投入资金380万元和148万元完成了凤西书院(文腾书院)和奎阁的恢复重建。

四是建设文化长廊,精心打造本土文化。织金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创建“山水园林城市、历史文化名镇”为目标,投入资金370万元,在沿河路一带精心打造了一条长约1.9公里的文化长廊。通过在栏杆石板上以雕刻文字和图画的形式,全面向社会各界展示织金的社会历史、民风民情、自然风光、特色物产等文化。

通过中共织金县委、织金县人民政府的不懈努力,织金古城装扮更显多姿多彩。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中共织金县委、县人民政府将继续按照《织金县城中心城区规划》、《古城环境整治专项规划》开展古城改造和建设工作,进一步围绕古城发展、古建筑风格、配套设施、民居仿古改造等方面,制定集商业、旅游、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的规划改造建设设计方案,结合“旅游兴县”战略的实施,将织金古城打造以彝族文化及水西文化为主题,集居住、商贸、文化旅游、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并不断加大古城的宣传力度,同时牢牢把握古城保护方向,尊重历史格局,改善功能布局,提升环境品质,还原古城原有风貌,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为目标,创造清静且充满传统风格的居住环境,生机勃勃的古城商业环境和饱含历史遗韵的休闲环境,恢复织金古城历史神韵,将织金古城打造成为具有历史积攒,充满地方特色,跟随时代进步的织金旅游核心区,成为全国知名的精品旅游城市!

苗族花坡舞蹈《赶花场》

2012-07-31 11:05:57 来源:评论:0点击:52

花坡,是苗族千百年来的传统聚会节日。

花,顾明思义,就是人生的春青时代、黄金时代,是一代又一代的苗族男女青年的憧憬、向往。千百年来,苗族传统的花坡聚会,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美满姻缘,繁衍了一代又一代勤劳聪颖、淳朴善良的苗族人民,世代生息。

世居织金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的苗族花坡,每年农历中的正、二、三、五、七月县内地均有大小不一规模的花坡聚会节日,最大规模的传统花坡聚会逾四、五万人,最小规模的花坡聚会也有数千人。

苗族花坡舞蹈《赶花场》就是传统聚会中的主要形式,它以热情

奔放的歌舞,隆重欢庆一年一度的传统聚会节日,表达了青年男女相互倾慕的炽热之心,促成了一对对佳侣喜结良缘。

向大家推荐一下贵州织金洞

织金洞,是我国著名的喀斯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40佳之一。位于贵州西部,距贵阳152公里,距安顺市120公里,与红枫湖、龙宫、黄果树大瀑布三个国家级风景区共同形成旅游黄金环线。

织金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域,地处我国乌江上游缔结河峡谷南岸,系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地块隆升,河流下切溶蚀岩体而形成的高位旱溶洞。地质形成约50万年,经历了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晚新世。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多变,使该洞具有多格局、多阶段、多类型发育充分的特点。

规模宏大,形态万千,色彩纷呈,是织金洞景观的显著特色。目前已勘察洞内长度达12.1公里,相对高差150多米,最宽跨度175米,一般宽高在60米一100米,总面积达70多万平方米,堆积物平均高度为40米左右,最高的达70米,囊括了全世界溶洞堆积物类别的40多种堆积形态,呈现出万干气象,无限风光,雄伟壮观的“地下塔林”、虚无飘渺的“铁山云雾”、一望无涯的“寂静群山”、磅礴而下的“百尺垂帘”、深奥无穷的“广寒宫”、神秘莫测的“灵霄殿”、豪迈挺拔的“银雨树”、纤细玲成的“卷曲石”、栩栩如生的“普贤骑象”、“婆媳情深”……一幅幅大画卷,一处处小场景,令人心魄震惊,叹为观止。据专家考察比较,织金洞规模体量、形态类别、景观效果都比誉冠全球的法国和南斯拉夫的溶洞更为宏大、齐全、美观。

瑰丽多姿的喀斯特地貌风光,把织金洞映衬得气势恢宏。在织金洞地表周围约5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有典型的罗圈盆、天生桥、天窗谷、伏流及峡谷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被国际知名的地貌学家威廉姆称为“世界第一流的喀斯特景观”。织金洞犹如璀璨明珠,辉映其上。洞西2公里处的一巨型水洞,洞东3公里处至贵阳方向的水上风光旅游线——东风湖更与织金洞互为烘托,相得益彰。

发人思古的彝族文物、清丽秀雅的织金古城,给织金洞增添了沉积丰厚的文化氛围。震撼西南的明末彝族起义首领安邦彦的故居“那威遗址”和“安邦彦墓”就在织金洞附近,凭吊古迹,令人荡气回肠。与织金洞相距23公里素有“小桂林”之称的织金古城,是全省四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城中多有庙宇、寺、阁、石拱桥,与奇山、秀水、清泉相融相依,加之有如明代奢香夫人和清代重臣丁宝帧等历代人杰遗迹荟萃,使织金洞成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风景名胜区。

广寒宫

大石林

大雪封山

霸王盔

当时以往然于 2007-12-08 08:47:07 编辑

2007-11-15 13:17:32 Post #2回复:中国最美的洞穴

当时以往然

查看此会员相册发送悄悄话查看此会员的公开资料

发帖:155

来自:深圳

只看此作者

还有美丽的传说

织金洞是当今世界上已开放的旅游溶洞中最大最美、堆积物最齐全、保存最完整的溶洞佼佼者。洞中的石钟乳千姿百态,色彩缤纷,玲珑晶莹,景观奇伟瑰丽,被许多游览者誉为“地下宫殿”、“天下第一洞”、“地下天宫”、“溶洞之王”、“行星上的一大奇观”,因之有人称它为“国宝、“球宝”,堪为举世无双的地下艺术宝库。

旅游者参观织金洞不禁要问,织金洞有哪些传说?它的名字又是怎样得来的呢?

织金洞有许多古怪的传说,这大概是此洞得以保存完整的原因。此洞之成,不知多少年了,然而以前当地居民囿于迷信,没有谁敢涉足,以致鲜为人知。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洞附近有一个青年农民,一天,他在对面的山上劳动,因为天热人累,便坐在树荫下歇息。突然,一男青年从洞口走出,一直向自己的家走去。初时他以为是去找水喝或是问路的,就不以为意。过了许久,不见那人出来。青年农民一时想起,家中只有一个新婚妻子,不免猜疑起来。于是,急忙收拾工具,一个劲往家里跑。他到了家中,看到妻子正在煮饭,并无异状,也没有其他人,便问道:“有人来我们家没有?”他妻子回答说没有什么人来过。他觉得非常奇怪,便闷闷不乐地靠在床上抽烟。妻子摸不着头脑,饭做好后坐在床上休息。不多时,妻子就默默地死去了。事后,人们说,这个女人经常路过洞边,妨碍了鬼神出入,冒犯了神灵,阴魂被抓,所以暴死了。同时认为这个洞邪气太重,千万不能进去,更是不能拿取里面的东西。否则灾难就会即刻降临。

过了数年,附近出了一个不怕天不怕地不信邪的青年,他要进洞去看个究竟,要取点东西,看看有没有鬼神作祟。他打着火把一个人钻进洞里,走到后来称为“讲经堂”的边缘,取了一块40余斤重酷似狮子的钟乳石回家。他高兴极了,仔细赏玩。但他觉得石狮的眼睛不太像,于是找点土红给它点了一下,就逼真了。谁料没有多久,他那刚满5岁的妹妹突然口不能言,视力模糊,如中邪一般。这个不信邪的青年傻眼了。在家长的督促下,把石狮子搬出家门,放置在官寨街心太平池石坎上。说也奇怪,石狮搬出后不久,小姑娘恢复了说话的能力,视力也跟原来一样了。

人们对这石狮子,有的畏惧如鬼怪,有的崇敬若神灵。以后石狮子几度沧桑,无人敢毁,也无人敢据为私有。1986年6月,织金洞筹建处的办事人员突然在一车库发现了这个保存完好的石狮子;1987年5月,把它放回了洞内。这个神奇的溶洞“保护神”,如今还安然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现在,织金洞这个举世无双的旅游大溶洞,它的美、它的奇、它的怪吸引了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在畅游参观拍手叫绝中,人们总会触景生情,对保护者、开发者们的功劳表示深深的敬意,在导游员附带的解说中,人们体会得到,传说虽带有迷信色彩,但也保护了我们的“国宝”、“球宝”......

织金洞洞名最初叫“打鸡洞”是有由来的,有四种说法:

一、逢年过节儿童打鸡毽的洞;

二、斗鸡的洞;

三、寻找失落金鸡的洞;

四、杀鸡送鬼敬神的洞。

打鸡洞,民国时期《贵州通志》用谐音法更名为“大吉洞”。说是大吉洞,也是有所根据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几个孩子放牧到洞口玩。其中一个9岁的小孩在地上拾到一块形如塔山的钟乳石,爱不释手,抚摩把玩。不久,这孩子生病了,常出现惊恐怪状,家长延医治疗,久治不愈,

父母急了,又找道士掐算。道士说,小孩拿了洞里的东西,冒犯了鬼神,因而遭到惩罚。道士还告诉病孩的父母,要雄鸡一只、猪头一个、纸钱3。6斤二香12炷,在洞口宰杀祭供神灵,孩子的命才有救。病家照道士的话去做了,病孩就好了。消息传出后,当地居民有不吉利的事,或久病不愈,都仿照那家的作法去洞口祭供,以求消灾免祸,大吉大利,从而人们把它叫做大吉洞。

织金洞有“天宫”“溶洞王”之称,名非虚传。全洞有12个大景区、47个厅堂,各具特色。洞道分四层:第一层海拔1170米左右,第二层海拔约1214米,第三层海拔1250~1260米,第四层海拔1335~1345米。已开发的景区景点,主要在第三、四层。第三层以人间景物为主,有寿宫、塔宫、北龙洞;第四层以天宫胜景为主,又是织金洞内景观最集中、最美、最精华的景区,在灵霄殿景区,有王母娘娘的瑶池、玉皇大帝的宝座;广寒宫景区,有嫦娥奔月、桫椤树、灵芝山、霸王盔等。不少知名人士参观后留下了珍贵的墨迹: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题:“跨过南天门,闯进灵霄殿”;国务委员、全国旅游协调小组组长谷牧题:“此景闻说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游”;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冯牧题:“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琅擐胜地瑶池境,始信天宫在人间”;广州军区副司令鲁瑞林题:“织金天宫,瑰丽奇观”。由于这些题词都把它誉为“天宫”,反映织金洞景的影视片也就定名为“织金地下天宫”了。

2007-11-15 13:19:13 Post #3回复:中国最美的洞穴

当时以往然

查看此会员相册发送悄悄话查看此会员的公开资料

发帖:155

来自:深圳

只看此作者

织金名胜古迹——八大景 -------李德鹏

东寺晚钟

东寺晚钟即东山寺。在县城东0.5公里处,一山拔地而起,高出地面60余米。山上林木葱茏,藤蔓荫深,遮天蔽日;山势险峻,三面均是悬岩,只西面有一曲径可以攀登。山腰有一寺庙,名曰东山寺,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以后多次重修。寺庙由正殿、前殿、钟楼、鼓楼、山门组成。正殿“梵帝宫”,系5间并排悬山式木结构建筑,通阔18.71米,进深7.75米,9架梁,木浮雕花枋支撑,瓜柱雕各式花纹图案,青瓦屋面。前殿亦系悬山式木结构建筑,四角翘首,阔21.52米,深8.72米,前有斜形靠背栏杆走廊作上山通道,如悬空楼阁。前后殿间左厢为钟楼,构成梯级四合天井。钟楼内原悬铁铸大钟一口,日暮方击,钟声悠远可达20公里外,故名“东寺晚钟”。

寺后30米处有一洞,洞前有观音阁。阁前俯瞰,全城尽收眼底,夜景尤为壮观。寺阁间有108级曲折石径相通,石径左沿栏杆由108节石龙构成,龙随石径起伏,蜿蜒而上,尾起于寺后,头达于阁旁,全长58.5米。

东山由大理石与石灰石相间构造,山上溶洞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即观音阁后的慈云洞,洞内钟乳形似观音。中层一为打拳洞,洞内宽敞平坦,乃昔日僧侣习拳练武的地方;二为穿洞,洞口西向,从东山寺左右侧入,东通后山上入打拳洞,洞径南壁中部有窗洞开于绝壁,引光入洞便于穿行。下层由大小不同的溶洞组成,分布山麓东南一带,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中有洞。

山上石刻壁题共16处。其中,清同治年间军门提督赵达庵题的“佩剑披云”字大如斗,笔力遒劲,醒目壮观;民国时期织金县长王佐题刻“出岫云蒸”圆润浑厚,笔法欧苏。还有多处小字石刻,亦足供观瞻和研究。

山西南麓有白帛石佛塔数座,均为七级塔墓,现尚存两座,一座系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

年)的临济宗三十七世塔,另一座为建于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的临济宗三十八世塔。

东山乃织金城关群众游览之胜地。特别是每年端阳节这天,城内及周围各族男女皆会集于此及附近山上对赛山歌,古朴民风洋洋洒洒,雍和气象其乐陶陶。有诗咏之曰:

瑰丽山靡昼日开,云峰翠掩涤尘埃;

发人猛省端无价,古寺钟声夜半来。

西山早雪

在县城西南7.5公里处,一岭南起教化箐(今鱼塘村),北至斗篷山,蜿蜒横亘10余公里。岭上峰峦叠伏,面东绝壁如削。其中白雾塘后面一段长约4公里、高100余米,岩壁皎洁,早晨于城中登高西望,宛若皑皑白雪。春夏时节,草木青翠,背负晨曦远眺,白岩闪烁发光,景致十分壮观,故名“西山早雪”。诗曰:

旭日东升西向照,山头积雪未曾消;

千秋化景无寒暑,三伏遥望景致高。

回龙涌瀑

在县城东南角上水关左侧,关外河水西向入城,南岸一泉涌出成潭,潭面100余平方米,高出河面4米。潭水下泻入河,形成瀑布。潭水与河水交汇后西流10余米,遇岸石截堵,打转形成漩涡,折向北流。相传有龙出潭入河,涌水越太平桥至通济桥而回,故潭名回龙潭,瀑布之景亦名“回龙涌瀑”。瀑布对面石岸上建有得月楼,楼后建有回龙庵。春夏水涨,城内居民行人入庵上楼,观看洪水波涛与瀑布声相混一气的壮观盛况。诗曰:

东南瀑涌转西来,迎瀑天然峭壁开;

得月楼中遗古迹,相传此地有龙回。

凤岭朝宗

即县城南15公里处的凤凰山。山岭主峰形如凤凰昂首展翅欲飞,冬日傍晚常有雀鸟噪集山巅。相传曾有凤凰从岭下的鹿尾坡飞至山巅接受群鸟朝拜,故名“雀朝山”,又名“凤凰山”。山岭横亘城南,为县城天然屏障。登岭北望,西边岭、东边峰缓缓北移,数十里平川蛇行远去,县城即隐现于岭峰交合之平川尽头,有凤凰山率众山归宗朝拜之势,故景名曰“凤岭朝宗”。岭下路旁悬崖上有“起凤岩”摩崖石刻古迹,传说为吴三桂手书,真伪虽待考,但亦为登观此景增添了古雅情趣。有诗咏曰:

起凤岩前起凤毛,啸天狮子啸天嘈;

朝宗鸟雀将朝凤,于变黎民宁偃苗。

穿洞流云

即县城1公里处的小穿洞,又名奇缘洞。当地左右二峰对峙,峰间是个陡峭的丫口,奇缘洞在左峰近丫口处。洞口从山腰以下竖直张开,高30余米,进深12米。入洞后两壁左右扩展,形成100余平方米的高阔洞厅。厅后半部分成天然平台,台上一巨石矗立如踏莲观音。台前右壁下有一洞,洞内泉水淙淙南流,经过山脚流进离奇缘洞10余米的一个扁阔溶洞,再下流20余米从山脚另一洞溢出,形成洞泉,名“奇缘井”,井上建亭罩护,名“奇缘亭”;洞右后壁有高矮两洞,矮洞后延数米,可供人歇息;高洞直穿后山,出口处豁然开朗,即是一个山岭环抱的小盆地。岭上杂树丛生,

藤萝蔓垂,野花点点,游人在此歇息倍觉凉爽。雨后天晴,从洞内仰望云天,洞泉之雾恰与浮云呼应,久留不散,蔚为奇观,故将此景点命名为“穿洞流云”。这一景点前有“东寺晚钟”,右有“吕祖仙踪”、“神龙蛰影”、“三石连标”及鱼山诸景,更为游人增添了情趣。有诗赞曰:

怪石谁为巧凿开? 中通一径见天台;

行行且止复相望,无数闲云去复来。

近年来,有爱好者自发集资在此兴建了拱桥山门,山门上建游乐室及观赏厅,山门右侧建“佛殿”,将洞内巨石就其形状塑为观音像,同时还竖碑多块。每逢节、假日,到此游玩观赏者络绎不绝。

三潭滚月

此景位于县城东门外,由猪巴巴龙潭、黄泥龙潭、瓦窑龙潭及隆兴寺组成。三潭形如鼎足,当中有一土丘。每当月华升空之夜,登土丘而观三潭,三潭之水波光粼粼,3个月影随波晃动,故名“三潭滚月”。

猪巴巴龙潭西畔的隆兴寺,又名浚灵禅院。这个禅院三面临水,建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由前后两座大殿和左右数间僧房组成,结构精巧,建筑宏伟,布局美观。山门之上悬“浚灵禅院”金字匾。院内正中原有一花坛专植牡丹,每逢春暖花开,花瓣边缘镶着金边,十分别致,名“金边牡丹”;左右有金银桂树各一棵,高不过屋檐,但枝繁叶茂,团团如宝盖,清秋斗妍,桂香飘溢三潭之外;后殿及北侧僧房皆临水,游人在此倚栏凭窗垂钓,更觉赏心悦目。对“三潭滚月”,古人亦有诗咏曰:

堪舆形象不空谈,蟾蜍精光自宛然;

明月不从天上取,却从地下滚三潭。

双流激浪

即城西2.5公里的响水洞。此地有两洞并立,二水交流,流水叮咚,声似天然音乐,十分悦目。有诗赞曰:

一响一应最有情,世间何处无知音;

同心幽洞探天籁,凛冽寒泉听泪琴。

墨峰耸秀

即县城北10公里处倚阳坝子东边岭上的墨峰山。一山突兀,秀压群峰。县城面北遥望,峰巅若墨若黛,犹罩巾纱,似乎与蓝天一色,山腰皎洁闪光,如着白袍银铠;后岭诸峰雄奇,格外峥嵘壮观。登峰极目,四围岭峰皆居脚下,顿生“一览众山小”之感,故名“墨峰耸秀”。峰前一湾流水顺倚阳田坝转向东北,经1公里峡谷流入落水洞;峡谷两面危峰群立,岩壁洁白如玉,陡峭如削,风光壮观、秀丽、奇伟。加上峰间的庆全洞等古屯洞营垒遗址,与“墨峰耸秀”构成一大景区,景观更加诱人。有人赋诗赞曰:

千尺之毫接太空,墨地香讯紫烟笼。

染从半岫开文采,点就江花振士风。

带水一泓天作砚,他山群石玉为攻。

无端造物安排久,结构直堪入画工。

2007-11-15 13:22:59 Post #4回复:中国最美的洞穴

当时以往然

查看此会员相册发送悄悄话查看此会员的公开资料

发帖:155

来自:深圳

只看此作者

民族风情 ------------张成坤

织金县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县份,境内世代居住着汉、仡佬、彝、苗、白、布依、水、回等民族。汉族为主体民族,其余为少数民族。总人口81万多,少数民族人口占40%以上。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交往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至今,许多以少数民族习俗为主形成的民族风情,深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和游客的喜爱。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可分为民,可集会、民间体育和民间文艺三类,而每一类又可分为好几种,可谓多彩多姿。

民间集会

民间集会又称为“赶花场”、“跳花坡”或“赶歌场”,以苗族“跳花”和布依族“对歌”为主要活动。其他民族或前往观赏、或到场贸易,人数多者数万,少者数百。1年之中,较大的跳花和对歌场所有50多处,各处举行的时间不同,统称为苗族“跳花节”和布依族“对歌节”。

苗族的跳花节,活动规模最大的是县南珠藏镇的青山花场,每年农历7月13日以后的第一个“羊”日举行,参加者4万人左右,故又名“青山羊场”;其次是县东北部大平苗族彝族乡的箐脚花场,每年农历的2月18日举行。参加者2万多人,故又名“2月18坡”;第三是官寨苗族乡的乌家山花场,每年农历3月13日举行,参加者1万人以上。这些花场原先是每年轮流推举主持人,现由当地乡镇政府出面主持。节日将到,主持人便在花场选择开阔地段树起花杆(也称花树),于杆顶扎上松枝和竹叶,形状如伞盖,伞盖下飘挂各色彩带及红布一疋,杆脚放方桌一张,桌上放芦笙、烧酒等物品。活动开始,先由中年人开场,一人吹芦笙领舞,若干人徒手舞蹈跟随,按一定方向从外向内围着花杆转跳。从领舞之人起,各自转跳到花杆下的桌前,再返身逆向围着花杆转跳到起舞位置结束。此后是青年人入场,可以一人或多人吹芦笙领舞,若干人徒手舞蹈跟随,围着花杆如上述转跳。先跳进,叫“上花”;后跳出,叫“下花”。舞蹈之时,周围站满环佩叮当的盛装青年男女,观赏舞者的翩翩舞姿,寻求自己的意中人。下花结束,主持人到杆下桌上斟酒敬给跳花人,向他们表示祝贺。一个轮次结束,另一批人又入场进行下一轮次的绕杆舞蹈,直至日暮收场,故叫“跳花”,也叫“花坡芦笙舞”。跳花场中若遇到两批以上的赌赛者,还要举行苗语名为“哽兜”或“格帕朵”的高难度芦笙竞技舞蹈比赛,项目有“啄天舞”、“踩锅舞”和“踩麻杆舞”等。其中的踩锅舞就是吹着芦笙在装满水的大铁锅边沿舞蹈,水不能浪出、人不能着地,带有杂技表演性质;踩麻杆舞就是在地上铺满麻杆,表演者吹着芦笙在麻杆上跳舞,不能将麻杆踩破,有轻功技巧之妙。跳花活动之外,又另择场地举行斗牛、赛马、摔跤、拔河、射弩等各项活动,以供各兄弟民族的爱好者参加。花场散后,附近人家邀约自己的远路亲友及同行的人到家中住宿,借此聚会,年纪长的交谈生产经验,并认识更多的亲友;未婚男女则借花场和留宿之机相认攀谈,以求知己、缔结姻缘。

布依族的对歌节,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初四到十五和六月初六。地点主要在县东北边境的六冲河两岸。每逢集会到来,沿河两岸的布依族群众便身着盛装,聚集河边,选择若干适当之地作为歌场,

对唱山歌。周围其他民族也前往参与,每个场次少者百人、多者干人。旷野开场对歌之外,布依族常借青年婚嫁的喜庆之家作为另一对歌场所,于招待客人酒宴的前夜或当晚举行对歌活动。这种场合的对歌,不同年龄的男女均可参加,屋里屋外挤满人,嬉笑对唱通宵达旦,又具另一风味。

此外,每年农历4月24日和6月24日的彝族“火把节”,也是织金民间的一个比较大型的集会,地点在三塘镇的松树坪。节日当天,彝族同胞家家门前竖起未点燃的火把,在寨外选择平坦之地用木柴堆成塔形火炬。傍晚,男女老少手持火把汇集于塔形火炬周围,敲锣打鼓将塔形火炬点燃,大家围绕塔火舞蹈欢呼。随后各持火把游行于田间,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

民间体育

县内的民间体育活动,主要的有射弩、当、镋钯、磨磨秋、滚龙秋几种。

射弩:属于竞技体育,以实兴乡最为普及。男女老少都练习。每逢节日,有弩者便携弩出猎,练习射击。多年来曾多次组队参加县、地、省直至国家举办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会,多次获奖。1992年贵州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授予实兴乡“传统民族体育先进

乡”称号。

镜钯:属于武术体育,流行于上平寨乡大格支一带的苗族当中。表演时持镜钯于两手,或冲刺、或猛击、或防范,挥舞按“一拍、二杀、三挑、四压、五捣、六绕”的动作进行,颇具特色。

磨磨秋:各民族中均有开展,多在春节期间进行。玩时立木桩于野外,以桩顶为轴心,选一长木于当中钻孔套在轴桩顶部,一组二人各坐长木一端,上下起落并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旋转,犹如推磨,谁坚持不下去谁输。是乡间青少年喜爱的民间体育活动项目之一。

滚龙秋:又名“莲花秋”,在穿青人和彝族青壮年中盛行。春节期间开展。玩时选平坦之地立二木桩,二桩中部横穿一木,横木中部穿套一个梯状装置而可转动,梯两端各坐一人,扶稳坐好、上下翻转,有如莲花盛开。也可一人如单杠“大回环”式打转,惊险有趣。

民间文艺

县内各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自己丰富的民间文学艺术,世代相传。这些流传下来的文学艺术,可分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民间戏剧。

民间文学:县内各民族的民间文学资源极其丰富,文化部门根据文化部要求搜集整理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织金县卷》、《中国民间歌谣集成·织金县卷》和《中国民间谚语集成·织金县卷》3套丛书时,全县共搜集故事403篇132万字,入选159篇28万字;歌谣18839首63万字,入选793首12万字;谚语2071条6万多字,入选951条3万多字。这些民间文学故事,有关于人类起源、物种起源的传说;歌谣有山歌、孝歌、神歌;谚语有生产的、生活的,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特别是歌谣中的山歌,不管是唱苦情的还是唱恋情的,每一首都是“赋”、“比”、“兴”手法皆备的七言绝句好诗。如苦情歌中有这样一首唱单身汉的困境道:单身汉(来)多吃亏,得把米(来)罐罐煨。手忙脚乱打破罐,鼻子眼睛都是灰。又如恋情歌中有一首唱初恋者三心二意拿不定主意道: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上山多路不平。朝中官多扰乱事,花园花多扰乱心。既生动形象,又雅俗共赏,情趣良多。

民间音乐:各民族在婚丧大事场中,都用唢呐或四弦胡(低音)伴二弦胡(高音)演奏民间古乐曲“唢呐谱”。这种古乐曲有“老谱”、“新谱”、“花谱”、“草谱”、“平谱”等类型,各类之间转换多式、千差万别。演奏者若遇上对手,常展开竞赛,几天几夜吹奏不绝,地方特色极其浓厚。乐师们编有这样一副对联自赞:“远近达道逍遥过,进退连还遇运通”,字、词、意都道出了这种乐曲的妙趣。在苗、彝、布依等少数民族中,还有许多独特的民歌曲调,尤其是六冲河流域的苗族多声部民歌曲调,已为国内外音乐专家们瞩目,认为它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对探索我国古典民族音乐有极好的研究价值。

民间舞蹈:苗族的花坡芦笙舞、丧祭芦笙舞、木鼓舞,布依族的绣球舞,彝族的火把舞、天神舞,

仡佬族的花笼舞,穿青人的傩舞等,都是较为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1991年10月县文化部门已搜

集整理出版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织金县卷》。

民间戏剧:有花灯和傩戏两种。花灯主要流行于汉族和穿青人之中,是一种载歌载舞、说唱结合

的民间传统文艺。表演形式有二人对舞对唱的歌舞花灯和三人或多人登台演唱的戏文、花灯两类。

演唱的内容主要是民间的生产劳动、世态人情、民俗爱情及一些家喻户晓的历史传说故事。特别

是穿青人在三人演唱的戏文、花灯中给丑角“唐二”(又叫“打岔老者”)戴上傩戏面具表演,旦角表

演明显地运用傩戏“装仙娘”的身手步法,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融为一体,深受群众欢迎。傩戏流

行于穿青人之中,是穿青人“庆赛五显坛”的重要祭祀习俗。表演者头戴面具,身着戏装,演出以

堂屋为戏场,故又称为“傩堂戏”。这种傩戏一般的共有15场50多个剧目,最多的可连续表演七天

七夜,极富民族特色,外国戏剧专家称之为“戏剧的活化石”。日本学者曾实地考察,认为它是中

国巫、道文化的掺合体,很有研究价值。

民族风情

织金县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县份,境内世代居住着汉、仡佬、彝、苗、白、布依、水、回等民族。汉族为主体民族,其余为少数民族。总人口81万多,少数民族人口占40%以上。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交往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至今,许多以少数民族习俗为主形成的民族风情,深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和游客的喜爱。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可分为民,可集会、民间体育和民间文艺三类,而每一类又可分为好几种,可谓多彩多姿。

民间集会

民间集会又称为“赶花场”、“跳花坡”或“赶歌场”,以苗族“跳花”和布依族“对歌”为主要活动。其他民族或前往观赏、或到场贸易,人数多者数万,少者数百。1年之中,较大的跳花和对歌场所有50多处,各处举行的时间不同,统称为苗族“跳花节”和布依族“对歌节”。

苗族的跳花节,活动规模最大的是县南珠藏镇的青山花场,每年农历7月13日以后的第一个“羊”日举行,参加者4万人左右,故又名“青山羊场”;其次是县东北部大平苗族彝族乡的箐脚花场,每年农历的2月18日举行。参加者2万多人,故又名“2月18坡”;第三是官寨苗族乡的乌家山花场,每年农历3月13日举行,参加者1万人以上。这些花场原先是每年轮流推举主持人,现由当地乡镇政府出面主持。节日将到,主持人便在花场选择开阔地段树起花杆(也称花树),于杆顶扎上松枝和竹叶,形状如伞盖,伞盖下飘挂各色彩带及红布一疋,杆脚放方桌一张,桌上放芦笙、烧酒等物品。活动开始,先由中年人开场,一人吹芦笙领舞,若干人徒手舞蹈跟随,按一定方向从外向内围着花杆转跳。从领舞之人起,各自转跳到花杆下的桌前,再返身逆向围着花杆转跳到起舞位置结束。此后是青年人入场,可以一人或多人吹芦笙领舞,若干人徒手舞蹈跟随,围着花杆如上述转跳。先跳进,叫“上花”;后跳出,叫“下花”。舞蹈之时,周围站满环佩叮当的盛装青年男女,观赏舞者的翩翩舞姿,寻求自己的意中人。下花结束,主持人到杆下桌上斟酒敬给跳花人,向他们表示祝贺。一个轮次结束,另一批人又入场进行下一轮次的绕杆舞蹈,直至日暮收场,故叫“跳花”,也叫“花坡芦笙舞”。跳花场中若遇到两批以上的赌赛者,还要举行苗语名为“哽兜”或“格帕朵”的高难度芦笙竞技舞蹈比赛,项目有“啄天舞”、“踩锅舞”和“踩麻杆舞”等。其中的踩锅舞就是吹着芦笙在装满水的大铁锅边沿舞蹈,水不能浪出、人不能着地,带有杂技表演性质;踩麻杆舞就是在地上铺满麻杆,表演者吹着芦笙在麻杆上跳舞,不能将麻杆踩破,有轻功技巧之妙。跳花活动之外,又另择场地举行斗牛、赛马、摔跤、拔河、射弩等各项活动,以供各兄弟民族的爱好者参加。花场散后,附近人家邀约自己的远路亲友及同行的人到家中住宿,借此聚会,年纪长的交谈生产经验,并认识更多的亲友;未婚男女则借花场和留宿之机相认攀谈,以求知己、缔结姻缘。

布依族的对歌节,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初四到十五和六月初六。地点主要在县东北边境的六冲河两岸。每逢集会到来,沿河两岸的布依族群众便身着盛装,聚集河边,选择若干适当之地作为歌场,对唱山歌。周围其他民族也前往参与,每个场次少者百人、多者干人。旷野开场对歌之外,布依族常借青年婚嫁的喜庆之家作为另一对歌场所,于招待客人酒宴的前夜或当晚举行对歌活动。这种场合的对歌,不同年龄的男女均可参加,屋里屋外挤满人,嬉笑对唱通宵达旦,又具另一风味。

此外,每年农历4月24日和6月24日的彝族“火把节”,也是织金民间的一个比较大型的集会,地点在三塘镇的松树坪。节日当天,彝族同胞家家门前竖起未点燃的火把,在寨外选择平坦之地用木柴堆成塔形火炬。傍晚,男女老少手持火把汇集于塔形火炬周围,敲锣打鼓将塔形火炬点燃,大家围绕塔火舞蹈欢呼。随后各持火把游行于田间,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

民间体育

县内的民间体育活动,主要的有射弩、当、镋钯、磨磨秋、滚龙秋几种。

射弩:属于竞技体育,以实兴乡最为普及。男女老少都练习。每逢节日,有弩者便携弩出猎,练习射击。多年来曾多次组队参加县、地、省直至国家举办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会,多次获奖。1992年贵州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授予实兴乡“传统民族体育先进

乡”称号。

镜钯:属于武术体育,流行于上平寨乡大格支一带的苗族当中。表演时持镜钯于两手,或冲刺、或猛击、或防范,挥舞按“一拍、二杀、三挑、四压、五捣、六绕”的动作进行,颇具特色。

磨磨秋:各民族中均有开展,多在春节期间进行。玩时立木桩于野外,以桩顶为轴心,选一长木于当中钻孔套在轴桩顶部,一组二人各坐长木一端,上下起落并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旋转,犹如推磨,谁坚持不下去谁输。是乡间青少年喜爱的民间体育活动项目之一。

滚龙秋:又名“莲花秋”,在穿青人和彝族青壮年中盛行。春节期间开展。玩时选平坦之地立二木桩,二桩中部横穿一木,横木中部穿套一个梯状装置而可转动,梯两端各坐一人,扶稳坐好、上下翻转,有如莲花盛开。也可一人如单杠“大回环”式打转,

惊险有趣。

民间文艺

县内各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自己丰富的民间文学艺术,世代相传。这些流传下来的文学艺术,可分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民间戏剧。

民间文学:县内各民族的民间文学资源极其丰富,文化部门根据文化部要求搜集整理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织金县卷》、《中国民间歌谣集成·织金县卷》和《中国民间谚语集成·织金县卷》3套丛书时,全县共搜集故事403篇132万字,入选159篇28万字;歌谣18839首63万字,入选793首12万字;谚语2071条6万多字,入选951条3万多字。这些民间文学故事,有关于人类起源、物种起源的传说;歌谣有山歌、孝歌、神歌;谚语有生产的、生活的,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特别是歌谣中的山歌,不管是唱苦情的还是唱恋情的,每一首都是“赋”、“比”、“兴”手法皆备的七言绝句好诗。如苦情歌中有这样一首唱单身汉的困境道:单身汉(来)多吃亏,得把米(来)罐罐煨。手忙脚乱打破罐,鼻子眼睛都是灰。又如恋情歌中有一首唱初恋者三心二意拿不定主意道: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上山多路不平。朝中官多扰乱事,花园花多扰乱心。既生动形象,又雅俗共赏,情趣良多。

民间音乐:各民族在婚丧大事场中,都用唢呐或四弦胡(低音)伴二弦胡(高音)演奏民间古乐曲“唢呐谱”。这种古乐曲有“老谱”、“新谱”、“花谱”、“草谱”、“平谱”等类型,各类之间转换多式、千差万别。演奏者若遇上对手,常展开竞赛,几天几夜吹奏不绝,地方特色极其浓厚。乐师们编有这样一副对联自赞:“远近达道逍遥过,进退连还遇运通”,字、词、意都道出了这种乐曲的妙趣。在苗、彝、布依等少数民族中,还有许多独特的民歌曲调,尤其是六冲河流域的苗族多声部民歌曲调,已为国内外音乐专家们瞩目,认为它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对探索我国古典民族音乐有极好的研究价值。

民间舞蹈:苗族的花坡芦笙舞、丧祭芦笙舞、木鼓舞,布依族的绣球舞,彝族的火把舞、天神舞,仡佬族的花笼舞,穿青人的傩舞等,都是较为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1991年10月县文化部门已搜集整理出版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织金县卷》。

民间戏剧:有花灯和傩戏两种。花灯主要流行于汉族和穿青人之中,是一种载歌载舞、说唱结合的民间传统文艺。表演形式有二人对舞对唱的歌舞花灯和三人或多人登台演唱的戏文、花灯两类。演唱的内容主要是民间的生产劳动、世态人情、民俗爱情及一些家喻户晓的历史传说故事。特别是穿青人在三人演唱的戏文、花灯中给丑角“唐二”(又叫“打岔老者”)戴上傩戏面具表演,旦角表演明显地运用傩戏“装仙娘”的身手步法,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融为一体,深受群众欢迎。傩戏流行于穿青人之中,是穿青人“庆赛五显坛”的重要祭祀习俗。表演者头戴面具,身着戏装,演出以堂屋为戏场,故又称为“傩堂戏”。这种傩戏一般的共有15场50多个剧目,最多的可连续表演七天七夜,极富民族特色,外国戏剧专家称之为“戏剧的活化石”。日本学者曾实地考察,认为它是中国巫、道文化的掺合体,很有研究价值。

2012-08-07 15:03:31 来源:评论:0点击:44

织金布依族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是布依族一年一度的节日,十分隆重,

叫六月六过小年。

每年一到六月六,布依族寨子气氛热烈,家家忙着杀鸡、煮肉、推豆腐、包粽子、吃杯子米,全寨呈现出一派欢乐的节日景象。吃罢早饭,不管是本地或是远方来的亲朋好友都来

到花地游玩,共度佳节。邻近几个县的小商小贩从四面八方赶来摆摊设点。市场上,各种日

用百货应有尽有。人们云集花地,人山人海,一片欢腾。

特别是青年男女,更是欢天喜地,兴味盎然。姑娘们穿戴着别致的“仲家”服饰,花团锦簇,手提粽子,怀揣用雄黄酒浸泡过的大蒜头和自己绣的花线球、香袋、花帕。一个个打扮

得花枝招展,耀人眼目,三五成群,结队对歌。对歌分男女群对,也有个人单独对唱,整个

花地,歌声此起彼伏,青年男女载歌载舞,尽情欢唱。在对歌的过程中双方选择情投意合的

伴侣,如两厢情愿,到倾心处。姑娘就向中意的小伙子掷大蒜头、抛花线球、赠花帕或香袋,

互交定情物,算终身相许。到太阳快要落山时,对歌近尾声,姑娘们就邀请各自中意的小伙

子回家过节,一家老小热情款待,摆出鸡、鸭、鱼、肉,吃“杯子米”做的饭,用“杯子米”酒

杯喝酒,以示吉祥。

湘西部落民俗文化特色

湘西部落民俗文化特色 湘西部落民俗文化特色; 拦门酒: 在凤凰县的深山苗寨里,苗家人有一种隆重的礼节,迎接尊贵的客人,都要在门口摆上一碗碗酒,请尊贵的客人们每人都喝上一碗两碗或一口两口这便是苗家人的拦门酒。这种礼节经过若干年的演化已成为苗家人待客的一种礼仪风俗。这种风俗起始于何年,只因苗家人在封建社会受岐视很深,官办的史志书上没有记载。不过苗家的老人们说,祖祖辈辈都是这样,已经有好多年了。 拦门酒,表达着苗家人的心诚,像酒一样浓烈,像山泉一样清纯。对于拦门酒,客人们喝得越多,苗家人心里越是高兴,这是看得起苗家人,敬重苗家人。 拦门酒,通常有两种酒:一种是包谷酒,苗家人用自己种的包谷自己酿造。包谷酒浓烈甘醇,喝后脸庞通红发烧,会立马产生一种顶天立地、豪气十足的男子汉剽悍气魄;另一种酒是糯米酒,苗家人叫甜酒。这种酒由妇人专事酿制,用高寒山区云雾中生长的一种营养十分丰富的圆颗糯米为原料,用百年老瓦缸密封。此酒汁浓、清凉、甘甜、味香、口感可人,男女老幼皆宜。苗家人长年备有此酒,用来招待心目中尊贵的客人和极为亲密的好友故交。特别是盛夏炎天六月,从深山里汲来清凉的泉水勾兑此酒,可以清凉解暑,最大功能则是滋阴补肾。两种酒,可由客人随意挑选。但大都是男人们喝包谷酒,显示男人本色。女人们则小口吮吸着糯米酒,展示着东方女性的温柔。 拦门酒,是苗家人待客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今,拦门酒已走入了旅游市场,在凤凰古城的旅游景区,在各大商场宾馆开业的仪式上,都会有拦门酒。场面宏大的,会扎着彩楼,挂上灯笼绣球,舞起狮子,敲着花鼓,吹起唢呐、木叶,唱着苗歌,一排排服饰艳丽漂亮的姑娘端着一碗碗清纯的包谷酒、糯米酒,笑盈盈地亲手端至你的唇边,请你喝酒。 此文献由湘菜连锁加盟品牌“湘西部落”提供。 湖南湘西部落餐饮连锁有限公司

织金县竹荪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刘育新)

贵州省织金县红托竹荪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刘育新1阳旭2王波2 (1.贵州省织金县农牧局 2.贵州省织金县高原食用菌研究中心贵州织金 552100) 摘要:对织金竹荪产业目前的生产、销售、管理、科研、扶持、园区和基地建设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和分析,并指出当前织金竹荪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潜力和优势,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产业发展、红托竹荪、贵州织金 前言:织金位于贵州中部偏西、毕节试验区南部,地处乌江上游支流六冲河与三岔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最高海拨2260米,最低海拔860米,县城海拔1310米,年降雨量1340.6毫米,平均气温14.1℃,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溶洞王国,煤海磷都,宝桢故里,竹荪之乡,山水之城,百泉古镇”之称。全县辖32乡(镇、街道),国土面积2868平方公里,总人口115.2641万人,辖区内居住有汉、苗、彝、白、回、布依、仡佬、蒙古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5.59%,是贵阳“一小时经济圈”和“黔中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织金县种植竹荪已有近三十年历史,是红托竹荪的发源地、主产地和科技进步的中心,是国内唯一最大的清香型红托竹荪及菌种生产供应、栽培、加工和销售集散基地,是名符其实、独具地方特色的富民产业,被誉为“中国竹荪之乡”。 由于多年来织金竹荪一直沿用传统制种、栽培、粗加工技术,生产上主要仍为农户、种植大户独立参照市场价组织种植栽培,未能真正实现产业化经营,使得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尽

快实现产业化经营,振兴织金竹荪产业,对充分利用特色农业优势资源,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1. 产业发展现状 1.1 种植生产现状 织金竹荪从1986年栽培成功至今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织金红托竹荪品种常年种植面积3000至5000亩,常年产量300至500吨,年产值1.5亿元左右,无竹荪精深加工产业,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其原因主要为长期科研投入不足,科研创新严重不够,导致产业缺乏必须的科技支撑,且一直沿用传统的玻璃瓶制种方式和简易大棚栽培技术,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然后是品种选育滞后,单产低、产量和品质不稳定、冬春季不能出菇,未能实现周年生产供应鲜品;再就是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主要体现为市场组织、规范程度低,价格大起大落,市场风险大,导致种植风险大,农户种植积极性逐年降低。 在基地培育方面,目前织金竹荪种植方式仍以传统简易大棚为主,两年即换地建棚,不能重复使用,导致高投入、低利用率。受亩投入费用(现价亩均投入约30000至32000元)的限制,较大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在100至200亩之间,较小的基本为50亩左右,主要由专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经营,70%以上的为农户家庭经营,户种植面积0.5至2亩。竹荪产业相对发展较好、种植规模较大、相对集中的基地主要分布在双堰街道、桂果镇、板桥乡、熊家场乡、黑土乡、三甲街道、猫场镇、上坪寨乡等乡(镇、街道)。 1.2 菌种生产情况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县已完全集中形成双堰街道、猫场镇、牛场镇

整合湘西文化旅游资源

整合湘西文化旅游资源之我见 一、问题的提起 “骤雨不终日,暴风不终朝”这句话说明任何物象都不可能永远处于巅峰状态。以凤凰为龙头的湘西旅游业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其巅峰期已过,目前正处于巅峰保持期。从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虽然仍呈攀升态势甚至还会出现一个新的高潮势头,但那是产业发展惯性使然,这正如每日气温的变化一样。拿气温的变化来说,从理论上讲每日气温的最高值在正午十二点钟,十二点一过气温便会下降。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过了十二点,气温并不会下降而是会继续升高直到十四点左右才会出现气温最高值,这是气温上升的惯性使然。实质上过了十二点,促使气温上升的热源——太阳光度已渐趋减弱,气温上升的整体态势是趋弱的。湘西的旅游业目前正是这样一种态势:表面看,客量攀升,来势喜人,然而这是一种真实的假像,实质是目前湘西旅游业的回光返照。湘西的旅游业已呈强弩之末,这是国内整个旅游行业的大势,也是符合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事物发展规律的,是事物发展的常态。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强弩未达“末”之前早做准备,早做谋划,以便更长时间的保持湘西旅游产业的巅峰期。那么,怎么样才能保持湘西旅游业的长盛不衰呢?这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二是湘西

州自身内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就是内因外因的问题。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是外因,自身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则是内因。本文拟就影响湘西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因做一探讨。尽管湘西旅游资源丰富,然而经过十多年的挖掘开发,可以说能开发利用的都已开发利用了,很难再开发出新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尽管已近乎全面开发,但所得的效益还远远小于所应获得的效益,没有发挥出湘西固有的旅游资源在促进湘西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当可以发挥的作用。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湘西丰富的旅游资源没有被科学合理地整合,各资源点都是各自为政,竞相搞粗放式开发经营,在旅游市场上形成不了合力。旅游资源没有整合,缺乏合力,严重地迟滞了湘西旅游产业的发展。所以整合湘西旅游资源以保持湘西旅游业发展的旺盛势头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二、问题的根据 (一)湘西旅游资源概况 作者生长于农村,工作在县城,长期关注土家族、苗族文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致力于湘西旅游事业,对湘西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历程颇为了解。本文所说湘西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湘西则为包扩张家界市全部和怀化市大部在内的整个武陵山区,即古巫州地,唐初著名的巫州平獠之战的古战场,也就是《凤凰厅志》所载的“唐时都督某,镇抚溪苗”的发生地。“镇抚溪苗”后的五十年出现了黄丝桥兵城,黄丝桥城就是为了固守“镇抚溪苗”的成果而构筑的,此是另一话题,在此不再赘述。

凤凰古城苗族的民俗风情

凤凰古城苗族的民俗风情 欢迎进入凤凰银饰传习所官网了解更多的苗族银饰和凤凰古城旅游资讯,打造精美苗族手工艺银饰品,传承千年苗族银饰文化。 凤凰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习所将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作为自己的职责,从未停止对苗族传统文化、工艺的挖掘、保护和技术改造。目前已挖掘、复原、整理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工艺有:溶化、锻造、浮雕、透雕、圆雕、冷拉丝、搓丝、多层掐花、编丝、吹焊、镶嵌等,并已用于产品制作。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面积15486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土家族、苗族、回族、瑶族、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人口264.58万人,其中土家族105万人,苗族86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2.9%。辖吉首市和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古丈、凤凰、泸溪七县。 苗族是一个十分好客的民族。有稀客、贵客来到苗寨,往往是主人家请客喝酒吃饭以后,主人家的兄弟、房族、友邻甚至全寨的人家都会接着来请,真可谓“一家客人全寨亲”。苗家请客大都有鸡、鸭、鱼、肉和木耳、香菇、豆腐、豆芽,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腌鱼、盐酸菜、香肠、血豆腐等菜肴。不仅要敬酒劝酒,还要唱古歌、飞歌助兴。 住房大多为木结构建筑,有平房和楼房两种,也有长方形的茅草房。多以大米为主食,玉米、小麦、红薯为辅;一些地方以玉米、荞麦和土豆为主食。饮酒的嗜好十分普遍。各地妇女服饰差异较大,多数地区妇女穿大领对襟短衣和长短不一的百褶裙,有的长及脚面,有的短至膝盖。部分地区妇女穿大襟右衽上衣,下着宽脚裤。有的上衣无领,衣袖和裤脚缘有宽大花边,头缠布头巾,戴耳环、项圈、手镯等饰物。苗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挽髻于头顶,配上各种式样的包头帕,有的包成尖顶、圆顶,有的把头发绕在支架上,高竖于头顶上。她们的盛装以黔东南的独具特色,把银饰钉在衣服上成“银衣”,头上戴着形如牛角的银质头饰,高达尺余。男子服装差别不大 婚俗:婚前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多数以本人意愿与征求父母意见相结合。 丧葬:行土葬,葬礼较简朴,但均以芦笙奏哀乐。主要节日有苗年、春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船节、清明节。 礼节:宴会上,鸡头一定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赐于年纪虽不大但不常来的远客。吃鱼时,主人往往将整条鱼敬给客人。有些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如一一接受,主人最高兴。如有人酒量小,不喜肥肉,可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禁忌:“四月八”这天,各家不得役牛;参加送亲的人们一路上要小心行走,千万别把腿脚扭伤,否则会被认为不吉利;人死入葬后一个月内,家里人不能婚嫁,也不能唱歌或吹芦笙;有的地方过年节不许杀狗,更不许吃狗肉;禁止在寨子周围挖土,禁止砍伐寨子附近的古树;同辈男女都以兄弟姐妹相称,最忌“姐夫”、“妹夫”之称。,多着大襟或对襟短衣,下穿长裤。部分地区男子穿麻布短衣或长衫,披编有几何图形的披肩或羊毛毡.

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线路建设总体设计方案

附件1: 大湘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建设总体 设计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大湘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大 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2011 —2020 年)》为指导,以知名景区景点为依托,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及县乡干道为轴线,以具备旅游基础的民族民俗村落、古村古镇、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水利风景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为景点集群,以文化生态旅游融合为核心涵,串点成线,连线成廊,延廊成环,着力构建“全景环线一景观长廊一精品线路一特色景点集群”四位一体的“环一廊一线一点”旅游产品空间格局。重点围绕能成为独立旅游目的地的核心节点,辐射带动特色景点集群发展乡村旅游休闲产业,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及文化涵的发掘传播,用信息化带动旅游产品的便利化,促进民俗文化产业、特色农业、商贸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大湘区文化生态旅游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休闲化发展,打造大湘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示区,带动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总体布局 围绕打造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示区的战略定位,根据大 专业资料

湘区的交通格局和旅游景区分布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大湘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总体布局为“一环两纵四横多线集群”。 一环:整合串接大湘区精品景区景点,形成全景旅游环线,对接长株潭城市群。以长高速、花高速、包茂高速、洞新高速、沪昆高速、长韶娄高速为轴,依托桃花源、柳叶湖,武陵源、天门山,湘西老司城遗址、芙蓉镇、凤凰古城、边城茶峒,芷江受降纪念坊、黔阳古城、洪江古商城、百里侗文化长廊,黄桑、南山、崀山、云山、蔡锷故居,曾国藩故居、水府庙,韶山,灰汤、花明楼等景区,构建“”的大湘 西全景环线。 两纵:着力打造两条纵向景观长廊。 ――大湘西生态风情景观长廊:以包茂高速为轴,依托龙山县里耶古城,花垣县边城茶峒,保靖县吕洞山,市矮寨奇观、乾州古城,凤凰县凤凰古城,芷江县受降纪念坊,中方县荆坪古村,洪江市黔阳古城、清江湖,洪江区洪江古商城、嵩云山,会同县粟裕故居、鹰嘴界、高椅古村,靖州县飞山、梅生态基地、地笋苗寨,通道县万?侗寨、百里侗文化长廊等景区打造。 ――大湘西民俗文化景观长廊:以洞新高速、二广高速为轴,依托石门县壶瓶山、夹山,澧县城头山,武陵区柳叶湖,鼎城区花岩溪,桃源县桃花源,安化县茶马古道,新化县大熊山、梅山龙宫、紫鹊界梯田,隆回县虎形山一花瑶、魏源故里,大祥区蔡锷故居,新宁县崀山、舜皇山,双牌县阳明山,道县月岩,宁远县九嶷山,江永县千家峒,江华县涔天河水库、姑 —2 —

沈从文小说与湘西民俗_周星平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29(2):46~49 CN 53-1131/G 4 ISSN 1008-7958 Journal of K un m i ng T eachers Co llege =文学研究> 收稿日期:2007-03-13 作者简介:周星平(1964)),男,云南云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沈从文小说与湘西民俗 周星平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云南昆明 650031) [摘 要]沈从文的湘西小说生动具体地描绘了湘西五个主要方面的民风民俗:青年男女恋爱习俗、鬼神迷 信习俗、节日习俗、野蛮习俗和日常生活习俗;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民俗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且具有很高的民俗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离开了湘西民俗就没有沈从文的小说,沈从文小说的优势及魅力都源于那古朴独特、原始神秘的湘西民俗。沈从文是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第一大家。 [关键词]沈从文小说;湘西民俗;地方色彩;民俗学价值;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958(2007)02-0046-04 The N ovel of Sheng Cong -w en and Fol k Custo m i n X iangxi Z HOU X ing -p i n g (Chi nese D epart m ent ,K un m i ng T eachers C oll ege ,Y unnan K un m i ng 650031,Ch i na) Abst ract :The novel by Sheng Cong -w en describes v i v i d ly the fo l k custo m s i n the m a i n fi v e areas ofX i a ngx.i It i n -cludes the folk custo m of love bet w een young peop le ,ghost and superstition custo m s ,holiday custo m s ,barbarian custo m s and daily life custo m s .X iangx i fo l k custo m s by Sheng not on l y has pronounced loca l co lor ,but also higher val u e o f fo l k lore and aestheticis m.W ithoutX iangx i custo m s ,there is no Sheng c s works .The advantage and char m of his novel com e fro m old pla i n unique ancient and m ysterious X iangx i fo l k custo m s .Sheng Cong -w en is the top w riter i n Chinese m odern native literature .K ey w ords :nove l by Sheng Cong -w en ;X iangx i fo l k custo m s ;local co lor ;value o f fo l k lore ;aesthetic va l u e 一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生动真实、丰富具体地表现了湘西古朴独特的风土人情,是一幅丰富多彩而又奇异幽雅的风俗画卷。具体言之,沈从文在他的湘西小说里为我们展现了湘西这个苗、汉、土家族杂居地区五个主要方面的习俗: 第一,青年男女恋爱习俗。这方面的作品数量最多,其习俗也最有魅力。湘西青年往往通过唱情歌相识相爱:5媚金#豹子#与那羊6中的媚金和豹子,一个在山南一个在山北从早到晚唱情歌,最后媚金输了,才决定把自己交给豹子,并约好到一个山洞相会;5龙朱6中白耳苗族族长的儿子龙珠也是以唱情歌的方式到处寻找爱情,最后终于找到了心上人)))黄牛寨主的女儿。湘西青年对爱情忠贞刚烈,如果受到欺骗或不能继续相爱,他们往往会选择殉情。5月下小景6中的那对青年男女因在现实世界里不能在一起,便相约来到深山,两人在月光下相互依偎,进行情歌对唱,唱完歌后,姑娘躺到男青年怀里,闭上美丽的眼睛,等候小伙子的接吻;而小伙子则取出毒药含入嘴里,等药融化后度送一半到姑娘嘴里。就这样,两人快乐地咽下了毒药,微笑着躺在野花铺就的床上。如此快乐从容 的殉情,让人震惊,令人感动!在5媚金#豹子#与那羊6中,媚金在山洞等了豹子一晚,以为受骗而自杀;豹子因寻找定情礼物(小羊羔)耽误了时间,等他到达山洞,媚金已奄奄一息,他也毫不犹豫地自杀而亡。沈从文的小说还表现了湘西青年一种在都市文明人看来不免有些粗野的恋爱行为:5柏子6中的水手柏子,见到他的相好)))一个妓女后便迫不急待地将妇人的奶子紧紧抓住,而且用嘴去咬对方的奶子、嘴唇、膀子、大腿,,而妇人的调情话也非常粗野泼辣:/悖时的!我以为到常德被婊子尿冲到洞庭湖底了!0;/我才要咬断你的舌子!0;/柏子,我讲你真是一个牛。0;5阿黑小史6、5雨后6等小说中男女青年的恋爱方式、恋爱行为大抵如此,比如5阿黑小史6中那位天真活泼、野性十足的十七岁少女阿黑,她常以粗野泼辣的方式表示对五明的爱恋:打五明几巴掌,说话是柔中带骂(如:/五明,我说你真是狗,又贪,又馋,又可怜,又讨厌。0/鬼!你这鬼只使我牙齿痒,想在你脸上咬一口的!0);五明对阿黑的爱显得非常真率、热烈、粗野,只要和阿黑在一起,他就很放肆:抱她、亲她、咬她,并且到处乱摸甚至想占有。 第二,鬼神迷信习俗。沈从文的小说涉及到大

贵州省织金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贵州省织金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8的平方根是() A .4 B .±4 C . D .±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这个句子是( ) A .定义 B .命题 C .公理 D .定理 3.下列各组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 ) A .9,40,41 B .7,12,13 C .5,9,12 D .3,4,6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如果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不是有理数,那么就一定是无理数 B .大小介于两个有理数之间的无理数有无数个 C .-1的立方是-1,立方根也是-1 D .两个实数,较大者的平方也较大 5.如图,已知l 1∥l 2,∠A=40°,∠1=60°,则∠2的度数为( ) A .40° B .60° C .80° D .100° 6.在2021年5月崇左市教育局举行的“经典诗朗诵”演讲比赛中,有11名学生参加决赛,他们决赛的成绩各不相同,其中的一名学生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前6名,不仅要了解自己的成绩,还要了解这11名学生成绩的( ) A .众数 B .中位数 C .平均数 D .方差 7.以方程组21x y x y +=??-=? 的解为坐标的点(x ,y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8.若方程组18mx ny nx my -=?? +=?的解是21x y =??=?,则m n ,的值分别是( ) A .2,1 B .2,3 C .1,8 D .无法确定 9()250y +=,则x y -的值为( )

湘西的歌

湘西伢儿的歌 授课年级:四年级 执教者:湘西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小李密 教学目标: 1、欣赏湘西民间音乐,激发学生对湘西民间音乐的喜爱之情。 2、能自信地用湘西方言唱土家族民歌《》,从中体验用方言 学唱民歌的乐趣。 3、能积极地参与《》的表演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表现力。教学设想: 湘西是歌舞的海洋,打击乐的世界。浩如烟海、独特优美的民间音乐舞蹈绚丽多彩,灿若星辰,赏心悦目,且源远流长。为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发和传承湘西民间音乐与歌舞,展现极其丰富的湘西本土音乐文化的内涵,使学生得到别开生面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这是我们设计这课的目的。在学习《湘西伢儿的歌》这课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湘西地理位置、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土人情,感受湘西土家族、苗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再通过用湘西方言学唱土家族民歌并参与表演,体验土家人欢歌劲舞的火热情景,从中理解探究、互动、合作教学理念的真谛,从而达到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拓展学生音乐视野的目的。 重点:用湘西方言学唱土家族民歌。 难点:分小组学习原生态土家族摆手舞的基本舞步,舂碓的基本动作,

围着碓坑欢乐歌舞的场景。 教学准备:钢琴、自制的土家族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6分钟) 1、师生伴随着浓郁的土家族音乐《调年酒歌》,欢快地跳着摆手 舞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来自哪里? 学生:―――― 老师:用土家语、普通话向同学们问好,用苗语、普通话向与会教师问好。 学生:向老师问好。 3、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我的家乡湘西。在坐的 有谁去过湘西?是否能谈一谈你所知道的湘西呢? 学生:――――(师表扬) 4、出示课题《湘西伢儿的歌》(课件一) 5、简介湘西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土人情。(课件二) 老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很地道,(今天我们就学习《湘西伢儿的歌》。)咱们湘西地处湖南省的西北部(湖南省地图),一共有八个县市, 最南边的是苗族聚集的凤凰县,最北边的是土家族聚集的龙山 县(湘西地图)。咱们湘西山青水秀,鸟语花香,这里呀山美、 水美、人更美,今年还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之一呢(湘西

大湘西旅游发展战略

大湘西旅游发展规划 摘要:大湘西地区山同脉,水同源,民俗相近,民族文化特色突出,互补性强。但地域偏僻发展滞后,经济基础薄弱,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财源聚集,其关键在于致力发展旅游产业。湖南西部落后地区应该大力推进大湘西旅游一体化,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这是湖南旅游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对建设旅游大省具有战略意义。 关键词:旅游产业品牌;一体化发展战略;大湘西地区;区域经济 一、引言:大湘西,即"湘西地区”,是对包括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以及邵阳、永州的部分县市在内的整个湖南西北地区的统称。系武陵、雪峰两大山脉和云贵高原环绕的广大地区,沅水、澧水中上游及其支流汇聚之地。这里多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地域偏僻,交通不便,发展滞后。是湖南省主要的欠发达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同时也是承接东西部、联接长江和华南经济区的枢纽区,具有突出的区位特征和重要的战略地位。2004年6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正式启动湘西地区开发,作出了《关于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决定》,编制引发了《湘西地区开发总体规划》。开发范围包括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及邵阳、永州的部分县市,共32个县(市、区),面积7.0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3%。人口1345万人,约占全省的20%。 二、大湘西旅游发展中的问题 当前,湘西旅游业走“文化旅游”,与张家界的“山水旅游”形成互补关系,发展迅速。已成为支柱产业,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下面我就来分析这些问题。 1、是旅游供需矛盾。即旅游市场多样化、差异化的市场需求,与大湘西旅游市场供给单一化的矛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旅游需求已逐步由单一的“观光游”向“体验游、休闲游、度假游、探险游、商务游”等形式转变,而大湘西地区的旅游供给还停留在“观光游”,品质不高,属“低端旅游”。 2、是企业发展矛盾。即社会化、规模化、集聚化大旅游与大湘西企业的“小、散、弱”的矛盾。大湘西旅游市场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大型的旅游企业集团,旅

湘西习俗

湘西民俗风土人情与习俗 湘西州的土家族、苗族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他们以勤劳和智慧,创造出具有各自民族特点的历史和文化,养成勤劳俭朴、勇敢无畏、诚实爽直、耐艰苦、重感情的民族性格和道德风貌。在土家族、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居住、服饰、饮食、嫁娶、节庆和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无不具有各自的风俗习惯和独特民族特色。民族文化风情旅游现已成为我州旅游招徕中外旅游者的特色项目。 土家苗族习俗 l、吊脚楼:为湘西各族人民一种传统建筑形成,又称"吊楼子"。吊脚楼为山野式"楼阳台",单檐悬挑,屋面反翘,名"飞檐",通风向阳,干爽清新。有与正屋成一字形,也有成90℃直角形。吊脚楼外设走廊,二面称"转角楼",三面称"走马楼"。栏杆多花格,县柱称"吊瓜"'或为六陵、八棱,或雕成球形、金瓜形。柱、防还雕有龙风、喜鹊、花卉等。民间吊脚楼上多为闺房,卧室或织锦、打花之处,底层为谷仓、柴房,也有底层下临溪流,泉水叮咚,别有情趣。山寨吊脚楼掩映在绿树翠竹中,富有大自然风光美。湘西州部分镇临河民居也建有吊脚楼,如吉首峒河街,凤

凰沱江沿岸、王村古镇、茶洞边城及龙山洗车河等,历来都引起中外旅游者极大兴趣。 2、火堂:又称火坑、火床,为湘西农家颇有特色的生活场所。一般为中堂右前间,铺地楼板,火堂围以长条石。火堂内置铸铁三角架,不准脚踏。上方吊炕架,挂腊肉、野味、豆腐、辣椒等。平时,全家人围火堂做饭、聚餐、烤火。客人至,无论土家、苗族,皆盛情邀客围坐火堂边,烤火饮茶;饭时,一大锅腊肉或野味,一大碗米酒或包谷烧,碰碗举箸,其乐融融。饭罢、摆古、唱歌,直至深夜,甚至围火堂铺被而眠。 3、银首饰:苗族妇女与男青年喜爱之饰品,造型精美,多为银制。银首饰有银冠、银钗、耳环、项圈、嵌肩、手镯、牙钎、石尾等。项圈有轮圈、扁圈、盘圈三种,重有四两至一斤不等。轮圈四棱突起;扁圈形扁,上镂花;盘圈以空心银条盘绕而成,有五匝、七匝之分。牙钎即银链,由两块镂刻银牌和多根银链组成,下吊牙钎、挖耳、小刀、金瓜锤等,分两层或三层,层次多者美。后尾用银制花草藤叶连缀而成吊手后背。 4、嫁娶婚俗:以歌为媒,境内土家族、苗族男女相恋,多以歌为媒。苗族更为普遍。苗族青年男女通过赶场、赶秋、樱桃会、挑葱会等场合相识后,遂开始约会。约会一般以草标为记。约会时即开始唱歌,先唱"访名问姓歌",如同姓不再对歌,以兄妹相称。如非同姓则以对歌了解情况,加深感情。多次约会对歌,遂以歌相互赠物、如项圈、手镯等。至此,情感已达高潮。女方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普通中学招生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量综合情况3年数据研究报告2020版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普通中学招生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量综合情况3年数据研究报告2020 版

序言 毕节市织金县普通中学招生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量综合情况数据研究报告旨 在运用严谨的数据分析,以更为客观、真实的角度,对毕节市织金县普通中学招生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量综合情况进行剖析和阐述。 毕节市织金县普通中学招生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量综合情况数据研究报告同 时围绕关键指标即普通中学总数量,普通初中学校数量,普通高中学校数量,普通中学招生总数量,普通中学初中招生数量,普通中学高中招生数量等,对毕节市织金县普通中学招生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量综合情况进行了全面深 入的分析和总结。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可以帮助投资决策者效益最大化,是了解毕节市织金县普通中学招生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量综合情况的重要参考渠道。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数据客观、精准。

目录 第一节毕节市织金县普通中学招生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量综合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毕节市织金县普通中学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毕节市织金县普通中学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普通中学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毕节市织金县普通中学总数量占全省普通中学总数量比重统计 (3) 四、毕节市织金县普通中学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毕节市织金县普通中学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普通中学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普通中学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毕节市织金县普通中学总数量同全省普通中学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毕节市织金县普通初中学校数量指标分析 (7) 一、毕节市织金县普通初中学校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普通初中学校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毕节市织金县普通初中学校数量占全省普通初中学校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毕节市织金县普通初中学校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毕节市织金县普通初中学校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普通初中学校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湘西的文化习俗,及旅游对湘西人的生活和文化习俗的影响

陲、武陵山腹地的7县1市组成的湘西自治州,是少数民族苗族,土摘要: 湘西地区风景秀丽,人文灿烂,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同时拥有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如何充分发挥湘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经济增长点,这对发展湘西旅游业乃至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湘西民族文化资源情况、目前湘西旅游业的现状和民族文化的缺失着手,力求探讨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涉及到意义,途径和前景。 关键词: xx民族文化旅游经济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与积累,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位于湖南省西北边家族的聚居地,除了拥有奇山秀水,更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饱经沧桑的民族文化古迹等等。开发和利用好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能进一步扩大湘西的对外开放水平,提高知名度,有利于湘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xx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由于湘西处于崇山峻岭,历史以来就偏安一隅,较少收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传统的民族文化得到完整的保存,因此湘西的民族文化资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富有乡土性和远生态性。 主要表现在居住、服饰、饮食、民间艺术等多各方面。 1居住文化 苗族,土家族的的居住习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除了典型的山寨吊脚楼和古式建筑的木结构房屋外,最具有历史特色文化品味的莫过于凤凰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时代感染力吸引众多游客到此游玩,与其特色的居住文化交相辉映的,还有一些古老而极富特色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2服饰文化

苗族人民制作了绚丽多姿的苗家服饰,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莫过于银制饰品,作为苗族人民特有的装饰品,完全靠手工制作,种类繁多,精致生动,除了少数男人佩戴,多为妇女佩戴,这样工艺高超的银饰至今是当地人喜爱的装饰品,一套讲究的银饰,可以重达几十斤。 土家族的织锦系列作品,苗族的蜡染和刺绣产品也是闻名遐迩,至今仍保留其工艺。 3饮食文化 崇尚天然的绿色食品,如天然野山菌,自制腊肉,古丈茶,猕猴桃等都是当地特色食品,还有不少民俗小吃,如灌肠粑,社饭,系列酸菜,有“无酸不成席”的说法。家里来了贵客,苗家人会用最高的礼节来欢迎你,连进三杯“过门酒”,这种酒多是玉米酿制,香醇浓烈,后劲很足。 4民间艺术 苗家土家族人民爱好音乐和舞蹈,妇女大多能歌善舞,歌唱内容丰富,节奏明快,格调清新,悠扬绵长,分为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用本地方言演唱配合不同的曲调,多四句为一节,随性而歌,反映了当地人民爽朗热情的性格。 舞蹈多于打击乐相配合,如吉首德夯流行打长鼓,苗家流行猴儿鼓,舞蹈配合乐器,流传至今的有花鼓舞,接龙舞、跳鼓堂舞,摆手舞以及芦笙舞等等。 在当地,歌唱舞蹈不仅仅是休闲方式,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更是年轻人传情表达爱慕之意的方式。每年一次的传统跳月盛会,是苗族人民传承下来的优秀的自主婚姻文化的体现,一般定在仲春季节举行,盛会上青年男女,酣歌畅舞,各选所欢,以成婚姻。 二xx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不足 1xx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里的中方县旅游

从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里看中方县旅游 大湘西相对于我省的东、中部来说,经济发展相对于慢些,工业化水平相对于低些,但正是因为如此,大湘西的生态环境相对于好些、民俗、民族文化相对于纯朴些,加上古人留下的一些历史遗迹,使“神秘湘西”对人们的吸引从未减小。这次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调研,对进一步挖掘大湘西的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提升大湘西旅游在全国的地位将有着深远意义。中方县作为大湘西中的一份子,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民族、民族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具备生态文化旅游的殷实基础。现我就从中方县在大湘西旅游集散网中的优势、劣势、角色方面,浅述一下中方县的旅游情况。 一、中方县旅游发展具有的优势 1、交通区位。中方县原本就是怀化市的郊区,离市区只有12公里,很大程度上分享着怀化市的交通区位优势。湘黔、枝柳铁路,已经在开工的沪昆高铁,209、320国道,223、312省道和沅水、舞水两条水系穿境而过;上瑞高速( 上海至云南瑞丽)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包茂高速公路(内蒙古包头至广东茂门)呈“十字形”在县城规划区交汇;县城距芷江机场也仅30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可进入性作为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旅游活动。因此,中方县的交通区位优势使来中方旅游变的便利而实惠,也自然会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我县旅游业的发展。

2、资源特色。在大湘西,有着以山水闻名于世的武陵源风景区,有着古朴、宁谧的凤凰古镇,有着优美、动听的苗家山歌。这些旅游资源是不可比拟的,对游客的吸引也是巨大的。但是,中方县的旅游资源有其独特的魅力。荆坪古村,作为一座古村,它具有丰富的历史遗迹,深厚的历史底蕴,更重要的是它拥有独特而神秘的风水文化,而且潘氏祠堂能给人们在“潘仁美与杨家将”这段历史以迥然不同的解释。风水文化和历史新解蕴藏着无限的吸引力。康龙景区、黄溪景区里的小桥流水、幽静山谷、有着不同于武陵源景区的世外桃园的田园风光,让游客们感受恬静、悠然。中方县还有一个独特的旅游资源——县城游。中方县实行“生态立县”战略,不仅生态环境保护良好,而且整个县城在规划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称中方县城为“花园式”县城毫不过分,很多游客特意来到县城游玩,并留下深刻印象,能将一座县城作为旅游资源的在全国也屈指可数。 3、政府重视。旅游业相对于农业、工业,是一项投资大、回收期长、收效慢,但收益长的行业,它的发展对政策的依赖性较强,或者说政府的重视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发展程度。我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对旅游十分重视,不仅由县委副书记亲自抓,组建了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在组织上予以保障,而且设立了旅游专项金费,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提出“旅游活县”战略思想,强力推进旅游的发展。于2010年9月、12月与怀化市荆坪古村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荆坪古村、康龙景区,共

普安的风土人情介绍

地理位置介绍:普安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乌蒙山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北部,东经104度51分至105度09分,北纬25度18分至26度10分。乌蒙山脉横穿县境,中部地势高起,将全县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地势向西南倾斜,北部地势向东北倾斜。县城驻地为盘水镇,海拔1580米,县城人口12691人。距省城贵阳289公里,距云南昆明350公里,距州府所在地兴义市155公里,其东邻晴隆县,南与兴义市、兴仁县相连,西接盘县特区,北与水城县和六枝特区接壤。 普安县-人口面积 截止2003年未,全县总人口28.1万,其中农业人口26.4万,占94%,贫困人口2.6万。人口出生率为14.3%,自增率9.92%,计划生育率为93.8%。全县人口最多的乡镇是楼下镇33658人,最少的乡镇是白沙乡10828人。县境内居住有汉、布依、苗、回、黎等30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73674人,占25.8%。全县国土总面积14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4388.1亩。面积最大的乡镇是龙吟镇,面积170.4平方公里,最小的是三板桥镇,面积62.3平方公里。 普安县-行政区划 政区位置——普安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乌蒙山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北部,东经104度51分至105度09 分,北纬25度18分至26度10分。乌蒙山脉横穿县境,中部地势高起,将全县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地势向西南倾斜,北部地势向东北倾斜。县城驻地为盘水镇,海拔1580米,县城人口12691人。距省城贵阳289公里,距云南昆明350公里,距州府所在地兴义市155公里,其东邻晴隆县,南与兴义市、兴仁县相连,西接盘县特区,北与水城县和六枝特区接壤。 政区划分——全县辖八镇六乡,171个村,1261个村民组。 人口与面积——截止2003年未,全县总人口28.1万,其中农业人口26.4万,占94%,贫困人口2.6万。人口出生率为14.3%,自增率9.92%,计划生育率为93.8%。全县人口最多的乡镇是楼下镇33658人,最少的乡镇是白沙乡10828人。县境内居住有汉、布依、苗、回、黎等30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73674人,占25.8%。全县国土总面积14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4388.1亩。面积最大的乡镇是龙吟镇,面积170.4平方公里,最小的是三板桥镇,面积62.3平方公里。(普安县-自然资源

织金特色小吃

织金特色小吃 织金这是贵州省的一个县,虽然其地方不怎么大但是却存在有非常多的独特美食,每一年都能吸引大批的游客去哪里旅游。织金荞凉粉、米豆腐已经织金发粑和丝娃娃、血豆腐等等都是织金特色美食,吃起来非常棒是很受人欢迎的。织金特色美食很多,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织金有什么特色小吃。 TOp1织金荞凉粉 织金荞凉粉是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的特色小吃。织金县荞凉粉辣香爽口,生津解暑,清凉降火,是当地居民必不可少的驱暑小食。荞凉粉是用荞麦打去壳,干磨成粉按1:4的比例加水和适量的明矾水调匀,下锅用微火慢慢边煮边搅,煮熟冷却而成。食用时翻倒出来放在案板上,用特制的刮子把荞凉粉刮成细长条装在盘子里,用另一小碗放入酥黄豆、酸萝卜丁、黑大头菜丁、芜荽、葱花、红油、麻油、花椒油、自制腐乳、酱油、醋、姜汁、蒜水、味精等调料兑成蘸水,用荞凉扮蘸着食用。 TOp2米豆腐 米豆腐是织金传统的夏令清凉小吃,是用当年的新米经水浸泡后打磨成浆,在文火上加热煮沸用卤水点制而成。食用时切成2--3寸的长条,放上葱花、姜末、蒜泥水、黄豆、黑大头菜、酱油、食醋,最后淋上红油香辣,一碗消暑解馋的食品令你欲罢不能。

TOp3织金发粑 织金发粑是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的特色美食。织金发粑闻名遐迩,产于织金县县城“九对头”(地名);糯米精制,发酵而成,蒸熟即可享用;白如云朵,软如海棉,入口甘甜清香,回味无穷。 4.丝娃娃 丝娃娃是织金县一种常见的地方传统小吃之一,此菜素菜脆嫩,酸辣爽口,开胃健脾。丝娃娃的做法是用大米面粉烙成的薄饼,薄薄如纸却有—只手掌那么大,再卷入萝卜丝、折耳根(鱼腥草)、海带丝、炸黄豆、脆哨、糊辣椒等,又名素春卷。当地人吃时,当然少不了注入酸酸辣辣的汁液,吃起来酸辣爽口,开胃健脾,是织金县的特色美食。 织金的特产-血豆腐 贵州织金的特产-血豆腐等系列腊味食品系清代兵部尚书总督太子少保丁宝桢家乡对皇宫的贡品。每年腊月间,将山区农家的肥猪屠宰、切块成片加以秘方香料腌制而成,将猪血与酸汤豆腐揉捏成丸;然后皆以独特的方法熏制,食之肥瘦相宜不腻,味美异香爽口,是享誉全国的地方特产之一。 织金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是后人为了纪念丁宝桢,把他最喜爱吃的一道菜--辣子鸡丁,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宫保是官名,清末大臣丁宝桢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丁宝桢,贵州平远(今织金)人)。由于丁宝桢在山东、四川都当过官,而他又是贵州人,因此三个省份都有这道菜,但做法各不相同。

湖南“十三五”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研究(摘要)

湖南“十三五”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研究(摘要) 加快大湘西地区发展,促进全省四大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是湖南实现“两个加快”和“两个率先”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环节。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当前大湘西地区所处发展阶段特征,决定了加快发展必须突出产业发展这一关键。本课题从剖析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入手,深入、系统分析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大湘西地区的实际,提出在“十三五”新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加快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和对策建议。 一、“十二五”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成效与特点 “十二五”以来,大湘西地区抓住湘西地区开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等有利机遇,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以培育文化旅游产业为关键,突出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实力不断壮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呈现出发展提速,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转型加快,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集聚明显,产业特色更加突出;创新发力,产业后劲逐步增强等特点。

(二)主要问题 但总体来看,目前大湘西地区产业总量小、层次低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与其它三个区域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为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精深加工不足,经济效益低;工业总量过小,粗放发展突出,转型升级压力较大;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联动不足,大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等方面。 二、“十三五”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 (一)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政策叠加效应为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特色资源优势为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拓展了空间,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同时,大湘西地区也面临着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生产要素投入乏力,资金、人才、技术约束明显;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产业发展瓶颈制约仍然突出等挑战与制约因素。 (二)总体思路 “十三五”时期,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为契机,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前提,以资源和优势产业为依托,以项目建设

湘西的风土人情作文

湘西的风土人情作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你知道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吗?你知道什么叫赶年场吗?那你知道什么是看龙场吗?每到农历正月呀,湘西苗族人民最热心的便是赶年场,其日期是由各地自行约定。赶年场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着节日盛装,互相邀约,成群结队去赶场。年场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那是分外热闹。人们不但可以进行物资交流,还可以参加或观看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青年男女也多利用这种机会,谈情说爱。俊俏的歌郎歌娘更是大显身手,三五结伴,说古道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或盘根,或祝贺,或叙述传统故事,或即兴演唱新词。唱的人愈唱兴致愈高,听的人愈听精神愈振,就算是大雪纷飞,天

寒地冻,年场也要如期举行。还有呢,逢辰便是看龙场日,习惯称作看龙头后十二天又轮转辰日,再逢看龙之日,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必须休息一天,若这天干了农活,就是犯忌了。因此,苗族人民在看龙场那天会踊跃参加,他们对“看龙”的事,十分重视。“看龙”的习俗三月三是湘西苗族人民的一个节日,这时,你有些迫不及待了吧,是什么节日呢?别急,我来告诉你,这一天,是湘西苗族的一个传统歌舞节日。这一天,苗族人民会自动集中在约定的歌舞场上,参加对歌、听歌、跳舞、观舞等,尽情欢乐,一片喜气洋洋、欢声笑语的气象。关于湘西苗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不妨可以亲自到湘西体验一下苗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你一定会大张见识,很开心的!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