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肾脏的重吸收

关于肾脏的重吸收

关于肾脏的重吸收
关于肾脏的重吸收

关于肾脏的重吸收

重吸收(reabsorption):是人体尿液生成过程中的第2个过程。人体代谢废物由血

液运输到肾脏,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等外,血浆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维生素和尿素等经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被进一步地吸收,称为重吸收。重吸收的对象是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大部分的氨基酸、维生素和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会被重新吸收到毛细血管中。无机盐中67%的钠离子和一定数量的氯离子被主动转运出去。99%的水会被重吸收。最终原尿仅有1%会成为尿液。

尿的形成过程

肾脏是生成尿液的器官。当人们喝了汽水、茶水、汤等液体,经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再经过肾脏处理后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因此,尿直接来源于血液。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几乎所有血浆成分,包括少量分子量较

小的血浆蛋白都通过肾小球膜,滤到肾小球囊内形成原尿。这是尿生成的第一步。正常成人两侧肾脏的血流量每分钟约为1000~1200毫升。其中,血浆流量每分钟约为600~700毫升。这个数据表明,肾小球的滤过液不是都排出体外,其中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

因此,把肾小球的滤过液叫做“原尿”,而经过膀胱排出的尿才叫做尿或称为“终尿”。从数量上看,两侧肾脏每分钟形成的滤液约为125毫升,每天就有180升,而每分钟经肾脏最后形成的尿液约1毫升,每天约为1.5升,这就是说,尿量只为滤液量的1%。从质量上看,原尿的成分与血浆成分很接近,几乎相同,但与排出的终尿有显著差异。尿的生成主要经过3个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其它物质(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物)从肾小球滤过,而形成肾小球滤过液,即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经过肾小管,99%的水分被重吸收,还有葡萄糖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也全部被重吸收到血液中。钠离子、氯离子、水和尿素,虽然在肾小管各段均能重吸收,但主要是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尿中有相当一部分物质是由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它们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的一些成分,以及这些细胞本身产生的一些物质分泌或排泄到管腔中的。

人排出的尿,其尿量和成分之所以能维持在正常状态,均与滤过、重吸收、分泌三个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了,或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减弱了,或肾小管的排泄与分泌功能失常了,都会直接影响到尿量或尿中成分的改变。由此,对尿量的变化和尿中异常成分的分析,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对治疗情况的观察。

重吸收特点

选择性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有选择性。一般说来,滤液中对机体有用的物质全部或大部分被重吸收。如葡萄糖、氨基酸全部被重吸收,水、Na+、Cl-等大部分被重吸收。对机体无用的物质,如代谢终产物肌酐,则完全不重吸收,尿素只部分被重吸收。这一特点有利于肾排泄代谢废物,维持内环境中各种成分的正常浓度。

有限性重吸收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有一定限度。当血浆中某物质浓度过高,使滤液中该物质含量过高而超过肾小管重吸收限度时,尿中便出现该物质。以葡萄糖为例,滤液中的葡萄糖来自血糖,当血糖浓度过高,滤液中葡萄糖含量超过肾小管重吸收限度时,尿中即出现

葡萄糖,称为糖尿。把尿中不出现葡萄糖的最高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正常肾糖阈为8.88~9.99mmol/L(160~180mg/dl)。

----------------------------------------------------------------------------------------------------------------------

关于肾脏

肾脏kidney 人或高等动物的主要排泄器官,左右各一,在腰椎骨的两边。也叫腰子。

为暗红色实质性器官,形似蚕豆。肾表面光滑,可分为上、下两端,前、后两面,内、外侧两缘。

1.肾门renal hilum 是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及淋巴管等结构出入的部位。

2.肾蒂renal pedicle 出入肾门所有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肾蒂。右侧肾蒂较左侧肾蒂长。

3.肾窦renal sinus 是肾门向肾实质内凹陷而形成的腔隙。其内含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肾动脉分支、肾静脉属支、淋巴管、神经和脂肪组织等。

肾位于脊椎动物体腔内脊柱近旁的一对内脏器官,它排出尿液、尿酸和其它代谢的排泄物

2.肾脏

用显微镜观察,可见到每一个肾脏主要由约100万个具有相同结构与机能的肾单位和少量结缔组织所组成,其间有大量血管和神经纤维。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肾小管又汇合入集合管。

【部位】

肾脏位置肾脏的位置:右肾门针对第二腰椎横突,左侧针对第一腰椎横突,右肾由于肝脏关系比左肾略低1-2厘米。正常肾脏上下移动均在1-2厘米范围以内。肾脏是在横膈之下,体检时,除右肾下极可以在肋骨下缘扪及外,左肾则不易摸到。

肾位于脊柱两侧,紧贴腹后壁,居腹膜后方。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下缘,下端平2腰椎下缘。右肾比左肾低半个椎体。左侧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右侧第12肋斜过右肾后面的上部。

肾门的体表投影:在腹前壁位于第9肋前端,在腹后壁位于第12肋下缘与竖脊肌外缘的交角处,此角称肾角或背助角。肾病变时,此处常有压痛或叩击痛。肾的体表投影:在后正中线两侧2.5cm和7.5~8.5cm处各作两条垂线,通过第11胸椎和第3腰椎棘突各作一水平线,肾即位于此纵横标志线所组成的两个四边形范围内。此范围内如有疼痛等异常表现时,常提示肾有病变。肾的位置可有变异,位于盆腔或髂窝者为低位肾;若横过中线移至对侧,则为交叉异位肾。肾的位置异常比较少见,在腹部肿块的诊断中,应注意与肿瘤相鉴别。

临床上常将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部位,称为肾区(脊肋角),当肾有病变时,触压或叩击该区,常有压痛或震痛。

【形态】

肾脏为成对的扁豆状器官,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浅窝中。约长10-12厘米、宽5-6厘米、厚3-4厘米、重120-150克;左肾较右肾稍大,肾纵轴上端向内、下端向外,因此两肾上极相距较近,下极较远,肾纵轴与脊柱所成角度为30度左右。

肾(kidney)为成对的实质性器官,红褐色,可分为内、外侧两缘,前、后两面和上、下两端。肾的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是肾盂、血管、神经、淋巴管出入的门户。这些出入肾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合称肾蒂。由肾门凹向肾内,有一个较大的腔,称肾窦。肾窦由肾实质围成,窦内含有肾动脉、肾静脉、淋巴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组织等。

肾的内缘中央有一凹陷,称为肾门。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输尿管均由此进出,这部分结构总称肾蒂。

肾外缘为凸面,内缘为凹面,凹面中部为肾门,所有血管、神经、及淋巴管均由此进入肾脏,肾盂则由此走出肾外。肾静脉在前,动脉居中,肾盂在后;若以上下论则肾动脉在上,静脉在下。

【构造】

肾脏构造解剖示意图肾脏内部的结构,可分为肾实质和肾盂两部分。在肾纵切面可以看到,肾实质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皮质,内层为髓质。肾皮质新鲜时呈红褐色。由肾小球和曲小管所构成,部分皮质伸展至髓质锥体间,成为肾柱。肾髓质新鲜时呈淡红色,为10-20个锥体随构成。肾锥体在切面上呈三角形。锥体底部向肾凸面,尖端向肾门,锥体主要组织为集合管,锥体尖端称肾乳头,每一个乳头有10-20个乳头管,向肾小盏漏斗部开口。在肾窦内有肾小盏,为漏斗形的膜状小管,围绕肾乳头。肾椎体与肾小盏相连接。每肾有7~8个肾小盏,相邻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大盏。每肾有2~3个肾大盏,肾大盏汇合成扁漏斗状的肾盂。肾孟出肾门后逐渐缩窄变细,移行为输尿管。

肾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单位,称为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肾小体内有一个毛细血管团,称为肾小球,它由肾动脉分支形成。肾小球外有肾小囊包绕。肾小囊分两层,两层之间有囊腔与肾小管的管腔相通。肾小管汇成集合管。若干集合管汇合成乳头管,尿液由此流入肾小盏。

两肾的内下方以肾盂续输尿管。左肾的内侧有腹主动脉,右肾的内侧有下腔静脉,两肾

的内后方分别有左、右腰交感干。肾前方的毗邻,左、右侧有所不同。

左肾的上部有胃后壁,中部有胰横过,下部有空肠样及结肠左曲;

右肾的上部为肝有叶,下部为结肠右曲,内侧为十二指肠降部。

肾后面第12肋以上部分与膈邻贴,并借膈与胸膜腔相邻。肾周围炎或脓肿时,腰大肌受到刺激可发生痉挛,引起患测下肢屈曲。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授课时数 2 授课专业药学专业 学习目标1.说出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的主要物质,尤其是葡萄糖的重吸收及其与糖尿 病的关系; 2.理解K+、H+与NH 3 的分泌及对人体的意义。 学习内容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及其分泌作用尿的浓缩和稀释作用 学习重点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的主要物质,葡萄糖的重吸收及其与糖尿病的关系,K+,H+与NH 3 的分泌及对人体的意义 难点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授课方 式 讲授、项目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min) 提问上节课内容,由一天中肾小球滤过的原尿量与正常尿量的对比引出引出本次课内容。 二、新课内容(80min)(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40min) 描述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的概念,简单介绍重吸收的部位及方式,按图详细讲解NaCl和H 2 O在各段肾小管的重吸收机制。画图详细讲解葡萄糖的重吸收,引出肾糖阈的概念。详细讲解小管液溶质的含量对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影响,并由此引出渗透性利尿的概念及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多尿的原因。介绍球-管平衡对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影响,指出肾小球滤过率对最终尿量的多少影响不大。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20min) 结合HCO 3 -的重吸收讲解H+的分泌,指出其对体内的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 介绍K+、NH 3 的分泌,并介绍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尿的浓缩和稀释作用(20min) 简单介绍尿液的理化性质,引出浓缩尿和稀释尿,指出其主要取决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多少,而水的重吸收取决于小管内外的渗透压和上皮小管对水的通透性。利用多媒体图片和动画简单介绍肾髓质渗透梯度与尿液浓缩稀释的关系,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及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髓质渗透梯度中的作用。 三、课上小结(5min)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部位主要是近端小管,进行选择性重吸收,且吸 收有限度;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主要体现在K+、H+与NH 3 三种物质;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及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髓质渗透梯度中的作用。

生理学第8章泌尿系统习题

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率 2.肾小球滤过分数 3.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4.肾小管重吸收 5.排泄 6.肾糖阈 7.球管平衡 8.水利尿 9.渗透性利尿 二、填空题 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_____,它由_____和_____两部分组成。 2.供应肾单位血液的两套毛细血管网是_____和_____。 3.皮质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_____和_____。 4.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_____。 5.滤过分数是指_____与_____的比值。 6.Cl-在_____为主动重吸收。 7.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水的重吸收主要接受_____的调节。 8.肾小管和集合管有分泌_____,_____和_____的作用。 9.酸中毒时H+的分泌_____,H+-Na+交换_____,K+-Na+交换_____,导致血K+_____。 10.血管升压素由下丘脑_____和_____分泌,并在_____释放入血。 11.血管升压素分泌的主要刺激是_____和_____的改变。 12.醛固酮由_____分泌,能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_____的重吸收和对_____的排出。 13.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_____和_____的调节。 14.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H+过程中,需要_____的参加。 15.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 16.机体的排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17.肾脏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和_____。 18.尿生成的基本步骤为_____,_____和_____。 19.肾小球有效滤过压=_____。 20.糖尿病人的多尿属于_____利尿。 21.肾脏内与肾内分泌调节有关的感受器是_____和_____。 22.肾外髓部高渗梯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内髓部高渗梯度形成则与_____和有关。 23.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_____。 24.正常人动脉血压保持在_____范围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 25.排尿反射的传出神经是_____和_____。 26.水利尿时,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减少的感受器是_____。 27.尿液的浓缩主要是小管液在通过集合管时完成,其关键因素是_____和_____的作用。 28.交感神经兴奋时,膀胱逼尿肌_____,尿道内括约肌_____。

人体解剖生理学 单选题

人体解剖生理学单选题 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主要是(胆盐) 蛋白质食物可使机体额外产热量增加( 30% ) 胃酸的生理作用不包括(促进维生素 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C.NaHCO3) A 安静状态下,细胞内K+外流属于( C.依靠离子通道转运的易化扩散 ) 不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是(肾上腺素) B 不至于引起血糖升高的激素是( D.甲状旁腺素) 不属于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的是(减慢心率和减弱心肌收缩力) 不属于类固醇激素的是(.肾上腺素) C 参与生理性止血的血细胞是( D.血小板) 测定基础代谢率的条件,不包括( B.睡眠状态) 成人的脊髓下端位于( C.第1腰椎下缘 ) D 大量饮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相关因素不包括( B.醛固酮分泌减少) 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主要是(C.胆盐) 蛋白质食物可使机体额外产热量增加(C.30% ) 蛋白质主要以下列哪种形式吸收( E.氨基酸) 当视近物时,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主要通过调节(晶状体曲率半径)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体表温度时,机体散热的方式是(D.蒸发) 第1秒末用力肺活量正常值为( C.83% ) 第VI对脑神经是( D.展神经 ) 第X对脑神经是( E.迷走神经 ) 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血糖水平) 动脉血压波动于80~180mmHg范围时,肾血流量仍保持相对恒定,这是由于(A.肾脏的自身调节)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B.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适应) 窦房结细胞作为心脏跳动的正常起搏点是因为( D.自律性最高) 窦房结细胞作为心脏跳动的正常起搏点是因为(自律性最高) 对O2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D.CO与Hb的结合力小于O2与Hb的结合力) 对机体能量代谢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肌肉活动) 对葡萄糖重吸收部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近球小管) 对葡萄糖重吸收部位的叙述,正确的是(近球小管) E 二氧化碳引起的呼吸变化主要刺激的是(B.中枢化学感受器) F 防止左心室的血液逆流入左心房的瓣膜是( A.二尖瓣 ) 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E.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肺换气的动力是( B.气体的分压差) 肺换气的动力是(气体的分压差) 肺活量等于( C.潮气量与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肺泡通气量是指( E.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与呼吸频率) 分布于心血管腔面的是( C.内皮) 分布于心血管腔面的是( 内皮 )

1.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机制(精)

1.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机制 重吸收主要发生在肾小管的近曲小管。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和大量氯化钠都被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吸收,并转移到附近的血管中去。重吸收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所以是耗能的。肾小管的上皮细胞中线粒体很多,可以保证ATP的供应。 实验证明,肾组织的耗氧量比心肌的耗氧量大。可见,肾脏作功比心脏还要多。若切断肾的供氧渠道,重吸收马上停止,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仍能进行。这说明,原尿的形成过程是单纯的物理过程,而肾小球的重吸收则是耗氧的主动运输过程。 2.血尿 尿液中混有细胞时称为血尿。血尿可以呈鲜红色、洗肉水样或茶水样,用显微镜检查尿液,可以观察到血细胞的存在。 泌尿系统及其邻近器官发生病变或某些全身性疾病,都可以引起血尿。 泌尿系统病变引起血尿由于泌尿系统有炎症、结石、肿瘤、外伤等疾患,而使肾脏破裂或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造成血尿。 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病变引起血尿由于泌尿系统邻近器官(如精囊、子宫)的炎症、肿瘤等疾患波及到尿道,使尿道毛细血管通用通透性增加,造成血尿。 全身性疾病引起血尿由于感染、血液病、心血管等病患,使有关部位的血管受损或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因血小板异常或凝血因子缺乏,造成血尿。 如果发现血尿,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确定发生病变的部位,根据造成血尿的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3.蛋白尿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健康人尿中蛋白质(多指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的含量很少(每日排出量小于150毫克),蛋白质定性检查时,呈阴性反应。 在病理情况下,如患有肾病时,滤过膜的滤过作用会发生改变。原因之一是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被滤过;另一个原因是滤过膜表层覆盖着负电的唾液蛋白,按照同性相斥的原理,它能阻止血液中带负电的大分子蛋白质(如白蛋白)通过,因此当患有肾病时,滤过膜上的唾液蛋白减少,白蛋白滤出增多;另外,在病理情况下,

内科主治医师肾内科学复习指导: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肾小球每日滤过的原尿可达180L,其中电解质成分与血浆基本相似。但正常人每日排出的尿量仅1500ml左右,原尿中99%以上的水和很多物质被肾小管重吸收。 近端肾小管主要承担滤液的重吸收功能,滤过的葡萄糖、氨基酸100%被重吸收,通过Na+-K+ATP酶,Na+在近端肾小管中主动重吸收,主要的阴离子碳酸氢根(HCO3-)和Cl-随Na+一起转运。HCO3-重吸收还继发于H+的分泌。这样90%的HCO3-、70%的水和NaCl 被重吸收。 髓袢薄支在逆流倍增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维持髓质问质的高张及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薄升支对Na+和Cl-非常容易透过而不透过水,小管腔中NaCl浓度降低,即滤过液被稀释,越靠近皮质浅部其浓度越低。从上升支转运出去的NaCl在相邻肾间质中,可以把下降支的水析出,而薄降支上皮对水易透过,对Na+和C1-低透过,于是下降支管腔中渗透浓度升高,当下降支内的液体再次到达上升支时,NaCl再次被转运出去,结果除继续稀释管腔液外,还使同一平面肾间质NaCl梯度更高,这样反复循环,相同间质渗透梯度朝髓质深部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个从浅部到深部递次增大的渗透梯度。加之,直小血管排列呈发夹样,与髓袢平行走向,因此也有逆流交换,使髓质已形成的渗透梯度不致因为水的重吸收而明显改变。髓质间质渗透梯度的存在是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起抗利尿作用的条件之一。 远端肾小管,特别是连接小管是调节尿液最终成分的主要场所。连接小管上有AVP的V2受体及加压素调节的水通道水孔蛋白表达。集合管管腔膜在AVP作用时通透性明显增高,但AVP 仅能促使皮质部小管透过水而不透过尿素,这样,尿素得以浓缩;而在髓质部集合管,AVP 既可使水又可使尿素通透,在间质高渗透梯度的吸引下,大量水被重吸收,高浓度的尿素则进入间质,而后进入髓袢下降支,再逐段循行至集合管,此即尿素再循环。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重吸收与排泄 人两肾每天生成的肾小球滤过液达180L,而终尿仅为1.5L。这表明滤过液中约99%的水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只有约1%被排出体外。不仅如此,滤过液中的葡萄糖已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钠、尿素告示不同程度地重吸收;肌酐、尿酸和K+等还被肾小管分泌入管腔中。 泵。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基侧膜

并释放能量提供其他物质的转运。许多物质的转运都与Na+的主动转运相耦联,例如小管液中的葡萄糖、氨基酸、有机酸和CI-等物质的重吸收都与Na+同向转运(cotransport)有关。同向转运是指两种物质与细胞膜上的同向转运体(cotransporter,symporter)特殊蛋白质结合,以相同方向通过细胞膜的转运;又如肾小管细胞分泌H+是与Na+的逆向转运相耦联。逆向转运(antiport)是指两种物质与细胞膜上的逆向转运体(antiport)又称交换体(exchanger)结合,以相反方向通过细胞膜的转运。可见,Na+的主动转运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转运中起着关键作用(图8-9)。 一个带正电荷和一个带负电荷的两种物质的同向转动,或电荷相同的两种物质的逆向转运都不会造成小管内外电位改变,这种转运称为电中性转动。如果一个物质是离子,另一个是电中性物质,这种转运就会使小管内外出现电位差,称为生电性转运。如在近球小管,Na+与葡萄糖的同向转运,因葡萄糖是电中性物质,Na+和葡萄糖被重吸收就会造成小管外带负电位。又如在近球小管的后半段,小管液CI-浓度比管外高,CI-顺浓度差被动重吸收造成管内带正电位。 图8-9Na+转运与其他溶质转运之间的伴联关系 二、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 (一)近端小管

肾小管哪段对物质的重吸收能力最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决定重吸收的两个因素:一动力与通透性 一、近曲小管中的物质转运 (一)Na+的重吸收 ⑴前半段:主动过程。①管腔膜:Ⅰ.Na+分别与葡萄糖、氨基酸、HCO3-、PO43-、等同向偶联转运;Ⅱ. Na+与H+逆向偶联转运。②管周膜:Na+-K+泵。 ⑵后半段:被动过程。Cl-顺浓度差经紧密连接处重吸收→管两侧电位差→Na+顺电位差经紧密连接处重吸收。 Na+重吸收特点:存在泵-漏现象。即:净Na+重吸收量=主动重吸收量-回漏量 (二)Cl-的重吸收 机制:被动过程。 由于Na+、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已在近曲小管的前半段主动重吸收→后半段的管内外Cl-的浓度差↑(高20~40%)→Cl-顺浓度差经紧密连接处(称细胞旁路途径)进入细胞间隙。由于Cl-的被动重吸收→后半段的管内外电位差↑→Na+在后半段顺电位差的被动重吸收。 特点:除髓袢升支粗段为主动重吸收外,其余皆为被动重吸收。 (三)H2O的重吸收 重吸收机制:被动过程(渗透作用)。 重吸收途径:①细胞旁路;②H2O通道。 重吸收特点: ①类同Na+,具球-管平衡现象,即重吸收量始终为滤过量的65~70%。 ②重吸收量不随机体的需要而被调节,故近曲小管水的重吸收量对终尿量的影响不大,而终尿量主要取决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 (四)HCO3-的重吸收 1.重吸收的机制:被动过程。 2.重吸收的特点: ⑴不是以HCO3-的形式而是以CO2的形式重吸收的; ⑵HCO3-的重吸收优先于Cl-的重吸收;

⑶HCO3-的重吸收与Na+-H+逆向交换呈正相关(H+分泌↑→重吸收HCO3-↑)。 (五)K+的重吸收 原尿中的K+绝大部分(≈70%)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入血,终尿中的K+主要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 K+重吸收的机制:主动过程(尚不清楚)。 (六)葡萄糖的重吸收 1.重吸收部位:仅限于近曲小管(尤其前半段)。 2.重吸收机制:继发主动。 ⑴管腔膜:葡萄糖与Na+依赖载体的同向偶联转运入细胞内。 ⑵管周膜:葡萄糖顺浓度差经载体易化扩散进入细胞间隙(单一转运)。 Na+被管周膜Na+泵泵出→[Na+]i↓→为管腔膜葡萄糖协同转运提供动力。因此,将管周膜Na+泵的活动称原发主动;将葡萄糖在管腔膜的协同转运称继发主动。 葡萄糖重吸收的特点:具有一定的限度(可能与协同转运载体的数目有限有关)。 肾糖阈:尿中刚刚出现糖时的血糖浓度(或不出现尿糖的最高血糖浓度)。 正常值:160~180mg%(8.9~10.1mmol/L)。 葡萄糖吸收极限量(TMG):当全部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能力都达到极限,尿中的糖量与滤出的增多量相等时的血糖浓度。 正常值:成人男性为75mg(2.68mmol)/min/1.73m2,成人女性为 47mg(1.67mmol)/min/1.73m2。 (七)其它物质的重吸收和分泌 1.氨基酸的重吸收同葡萄糖。微量蛋白质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吞饮作用被重吸收。 2.HPO42-、SO42-是与Na+同向转运重吸收的。 3.进入体内的某些物质如青霉素、酚红和大多数利尿药等,由于与血浆蛋白结合而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均在近曲小管被主动分泌。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教学内容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精品文档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一)肾 肾为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的脂肪囊中,右肾位置略低于左肾。每个肾由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及与之相连的肾小管组成,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 1.肾小体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及肾小囊构成的球状结构。肾小球也称为血管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丛,分成4~8个毛细血管小叶,与输入及输出小动脉相连于血管极。肾小囊由内外2层组成,内层为肾小囊的脏层,紧紧包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及球内血管系膜区的周围,在脏层和毛细血管内皮间有共同的基膜;外层称为壁层,是肾小囊的外壁,壁层与近端小管曲部的管壁相连接。内、外2层之间为一囊腔,与近端肾小管的管腔相连通,原尿经肾小球滤出后经该囊腔进入肾小管。肾单位中滤过膜(滤过屏障)是最为重要的结构,可分为3层: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层、基底膜和伸出许多足突的上皮细胞层(肾小囊的脏层)。上述任何一种屏障损伤均可引起蛋白尿。肾小球具有滤过功能,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双肾血流量约为1L/min。 2.肾小管肾小管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3部分,近、远端小管又分为曲部(分别称为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直部2段。近、远端小管的直部和细段组成U字形的肾小管髓袢。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有:①重吸收功能: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绝大部分物质被选择性地重吸收而回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其中近曲小管的重吸收量最大。原尿滤液中绝大部分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钾、钙、钠、水、无机磷等都在近曲小管重吸收。②分泌和排泄功能;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或血液内的物质分泌或排泄到尿中,借此调节人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排出代谢产物和进入人体内的某些物质,如药物等。③浓缩和稀释功能:正常人在机体缺水时,组织渗透压升高,通过渗透压感受器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比重上升,尿液浓缩;反之,尿比重降低,尿液稀释而排出机体多余的水分。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除了重吸收机体需要的物质以外,还可将自身代谢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某些物质通过分泌或转运过程排入小管液,以保证机体内环境pH等的相对恒定。 (一)H+的分泌 近球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均可分泌H+,但主要在近球小管。由细胞代谢产生或由小管液进入细胞的CO2,在碳酸酐酶的催化下,与H2O生成H2CO3,H2CO3解离成H+和HCO3-。细胞内的H+通过Na+-H+交换被分泌到小管液中,而小管液中的Na+则被重吸收入细胞。分泌入小管液的H+与其内的HCO3-生成H2CO3,后者分解的CO2又扩散入细胞,在细胞内再生成H2CO3。每分泌一个H+,可重吸收1个Na+和1个HCO3-回到血液(图8-6)。 (二)NH3的分泌 细胞内的NH3主要来源于谷氨酰胺的脱氨反应,其他氨基酸也可氧化脱氨生成NH3。NH3主要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但酸中毒时,近球小管也可分泌NH3。NH3是脂溶性物质,可通过细胞膜扩散入小管液中。进入小管液的NH3与H+结合成NH4+,减少了小管液中的H+量,有助于H+的继续分泌。NH4+是水溶性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而是与Cl-结合生成铵盐(NH4Cl)随尿排出。随着小管液中的NH3与H+结合生成NH4+,小管液中的NH3降低,利于NH3的继续分泌(图8-6)。 (三)K+的分泌 K+主要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K+的分泌与Na+的主动重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使管腔内成为负电位(-10~-40mV);钠泵的活动则促使组织液的K+进入细胞,增加了细胞内和小管液之间的K+浓度差,以上二者均有利于K+进入小管液中。也即,在小管液中的Na+被重吸收入细胞内的同时,促进了K+的分泌,这种K+的分泌与Na+的重吸收相互联系,称为Na+-K+交换。 图8-6 H+、NH3和K+ 分泌关系示意图 实心圆表示转运体,空心圆表示钠泵 Na+-K+交换和Na+-H+交换呈竞争性抑制,故在酸中毒时,Na+-H+交换增强,而Na+-K+交换减弱,可出现高钾血症,碱中毒时,Na+-H+交换减弱, K+分泌增多,可出现低钾血症。 另, K+的分泌量与机体摄入的K+量有关,摄入多,排出多,摄入少则排出少,但如无K+

肾脏解剖及生理

肾脏解剖及生理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排出机体新陈代谢中产生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肾脏是泌尿系统中最重要的脏器,其主要功能包括:将体内的代谢产物和进入体内的异物排出体外;调节体内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肾素、前列腺素、前列环素、1,25-双羟维生素D3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肾的这些功能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起重要的作用。肾生成尿液的过程受神经、体液及肾自身的调节。 下面我们从大体解剖和微观解剖两大方面进行讲解 肾脏的大体解剖 一.肾的形态 肾是实质性脏器,位于腹后壁,左右各一,形似蚕豆,其表面光滑,质柔软,新鲜时呈红褐色。肾分内外侧两缘,前后两面及上下两端。肾内侧缘中部四边形的凹陷为肾门,是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由肾门伸入肾实质的凹陷为肾窦,由肾血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所占据。肾门是肾窦的开口,肾窦是肾门的延续。肾的前面凸向前外侧,后面紧贴腹后壁,上端宽而薄,下端窄而厚。成年人肾脏长约10cm(8~14cm),(随人的身高有所浮动)宽约5cm(5~7cm),厚约4cm(3~5cm),约120~150g重。 (一)肾的位置与毗邻 1. 肾的位置肾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间隙内,属腹膜外位器 官。肾的高度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体下缘,下端平第2腰椎体下

缘;右肾上端平第12胸椎体上缘,下端平第3腰椎体上缘。(因受肝的影响,右肾较左肾约低1~2cm)两肾上端相距较近,下端相距较远(外八字)。肾门约在第1腰椎椎体平面,相当于第9肋软骨前端高度,在正中线外侧约5cm。在腰背部,肾门的体表投影点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称肾区。肾病患者触压或叩击该处可引起疼痛。(肾内科体格检查很重要的一项) 2.肾的毗邻肾上腺位于两肾的上方,两者虽共为肾筋膜包 绕,但其间被疏松的结缔组织所分隔。故肾上腺位于肾纤维膜之外,肾下垂时肾上腺可不随肾下降。左肾前上部与胃底后面相邻,中部与胰尾和脾血管相接触,下部邻接空肠和结肠左曲。右肾前上部与肝相邻,下部与结肠右曲相接触,内侧缘邻接十二指肠降部。两肾后面上1/3与膈相邻,下部自内侧向外侧与腰大肌、腰方肌及腹横肌相毗邻。 (二)肾的结构 观察肾的冠状切面,肾实质可分为表层的肾皮质和深层的肾髓质。肾皮质厚1~1.5cm,新鲜标本为红褐色,富含血管并可见许多红色点状细小颗粒,由肾小体与肾小管组成。肾髓质色淡红,约占肾实质厚度的2/3。可见15~20个圆锥形、底朝皮质、尖向肾窦、光泽致密、有许多颜色较深、放射状条纹的肾锥体,肾椎体的条纹有肾直小管和血管平行排列形成。2~3个肾锥体尖端合并成肾乳头,并突入肾小盏,肾乳头顶端有许多小孔称乳头孔,肾产生的终尿就是经乳头孔流入肾小盏内,伸入肾锥体之间的皮质称肾柱。肾小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