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炼油前沿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世界炼油前沿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世界炼油前沿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世界炼油前沿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世界炼油前沿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一、行业发展趋势

1.世界石油需求增幅变缓,发达国家炼厂开工率低位徘徊。

2.部分国际大石油公司剥离与削减下游投资。

3.原油质量与装置结构不匹配现象日益严重。

美国重点投资重油加工,但以页岩油和天然气凝析液的轻质原料却在大幅增加。

欧洲炼油商投资轻质原油加工,而加工的重质和含硫原油产量增加,过去几年利比亚、尼日利亚和和北海原油变得越来越重(API 30~40),欧洲炼油商却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加工这类原油,使得许多原油被出售或者关停了一些炼油能力。

4.北美页岩气与页岩油对炼油业的影响逐渐增大。

来自页岩气的天然气凝析液又抢占了来自炼厂裂解原料的市场份额。

乙烷原料优势又使美国乙烯产业链整体利润上升,乙烷占乙烯原料结构的64%,石脑油只占13%。

二、未来发展展望

重质油加工仍是重要方向。

三、行业挑战

原油重质化与劣质化,环保要求更加苛刻,油价居高不下,非常规重质液体原料比例增加。

四、技术展望

石油焦制氢技术将进入炼厂视野,深度炼化一体化技术将大幅提高经济效益,节能减排技术将成为关注的热点,替代燃料技术将逐渐成熟。

五、清洁燃料技术是发展主流

传统的加氢技术将进一步改进,催化裂化脱硫技术将有新的发展。

六、重质油加工仍是重要方向

超临界溶剂脱沥青组合工艺将取得重大突破,渣油加氢与焦化技术仍是并重的渣油加工手段。

七、重点领域发展动向

1.催化裂化

催化裂化的地位举足轻重,是重油转化、清洁油品生产、炼化一体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提高催化裂化灵活性技术,如UOP的RxCat.技术,不受装置传统热平衡的限制,可增大剂油比、改进转化率、产品选择性和排放控制,从而降低操作成本。开发多段提升管、多反应系统耦合FCC技术,实现提高柴汽比、直接生产高标号清洁汽油的目标,如中国石油的TSRFCC (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工艺。开发用劣质原料生产高附加值轻烯烃的工艺和催化剂,如中国石油的TMP、KBR的ACO、Axens/Shaw的PetroRiser、中国石化DCC、UOP的PetroFCC等技术,其中TMP技术的丙烯产率>21%。ACO技术使用常见的直馏石脑油进料,丙烯产率与乙烯相当,具焦炭产率较低,DCC技术应用较早,已有10余套装置。先进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开发,提高轻油收率、重油转化率、降低三废排放、低稀土化。

2.清洁燃料

清洁汽油朝着低硫、低烯、低芳、高辛烷值方向发展,清洁柴油向着低硫、低芳、高十六烷值的方向发展。

3.清洁汽油

主要技术可以分为FCC改进汽油质量技术、FCC汽油后处理技术、优质汽油调和组分生产技术等,FCC改进汽油质量技术包括FCC进料加氢预处理、FCC降硫降烯烃技术和FCC降烯烃催化剂或助剂技术。就发达国家情况来看,主要是采取催化汽油后处理路线,部分采用FCC原料预处理与催化汽油后处理相结合的方式。美国约85%的催化裂化装置拥有下游催化汽油脱硫能力。

4.清洁柴油

清洁柴油技术发展方向为低硫、低芳、高十六烷值,目前用直馏和二次加工柴油生产低硫和超低硫柴油的主要方法是加氢处理技术,Criterion、UOP、Haldor Topsoe等公司拥有此类技术。由于两段芳烃饱和工艺流程复杂,氢耗较多,远没有单段芳烃饱和应用广泛,加氢催化剂开发是清洁柴油生产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

5.节能减排

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催化裂化再生烟气中SOx、NOx排放。脱除炼油厂CO2技术。

6.生物燃料

目前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重点是发展第二、三代生物燃料。燃料乙醇占生物燃料产量的85%,主要来自玉米、甘蔗和甜菜。

第一代

◆糖、淀粉为原料发酵的生物乙醇

◆动植物油脂通过酯交换法生物柴油

◆技术已经成熟

第二代

◆纤维素醇类(乙醇、丁醇)

◆动植物油脂通过催化加氢异构化的生物柴油

◆技术不成熟

第三代

◆微藻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用CO2和水经光合作用生产所得

◆处于中试阶段

◆生产成本太高

第四代

◆用CO2和不直接光合生成乙醇、柴油和其他高碳醇

◆处于构思阶段

重油加工

重油加工的主要任务是将廉价劣质的原料最大限度转化为高附加值高品质的产品,重油加工技术主要可以分为脱炭和加氢两大类,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的产量已占原油总产量的75%以上。预计今后10年间含硫和高硫原油的供应量年均增长5000万吨左右;预计在2005~2015年间加氢裂化能力、焦化能力、催化裂化能力分别增长63%、55%和12%。

焦化

目前最主要的工业形式是延迟焦化和流化焦化,而其中又以延迟焦化占绝大多数;近年来随着加工原料的劣质化,灵活焦化的呼声日渐高涨,在距世界上一套装置投产15年之后,又有3套装置正在建设和设计当中。

延迟焦化

装置规模和焦炭塔大型化;优化操作,提高液体产品收率;处理原料灵活性提高;日益重视含硫和高硫石油焦的利用。

灵活焦化

灵活焦化是在流化焦化装置的基础上,组合一套焦炭气化设备,将流化焦化产生的焦炭转化为燃料气(或合成气)的过程;灵活焦化原料的适应性大,可以加工各种高硫、高金属、

高残碳的重质油料,并能使约99%的进料转化为气体、汽油、中间馏分油和重质馏分油,其余1%为石油焦。

溶剂脱沥青

溶剂脱沥青工艺,是用物理方法除去渣油中沥青稠环化合物、金属、硫、氮等杂质的工艺过程,目的是制取裂化原料油;溶剂脱沥青新工艺最具代表性的渣油超临界抽提(ROSE)工艺和UOP公司的抽提脱金属法(Demex)、IFP的SOLVAHL等。

蜡油加氢裂化

加氢裂化技术是重油深度加工的清洁生产工艺,是从重质、劣质原料生产优质清洁燃料和化工产品的唯一清洁生产工艺;在环境保护法规要求日趋严格的今天,加氢裂化技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的普遍重视,加氢裂化装置建设和技术开发的步伐明显加快。

渣油加氢

固定床渣油加氢技术最为成熟;沸腾床加氢技术发展较快;悬浮床加氢技术日益受到重视,正在向工业化迈进。

当今世界能源现状与发展综述

当今世界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发展日益加速,无论是在工业,农业,还是第三产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都是处于人类历史上空前发 展最快的一个阶段。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大大加 强了社会生产力,同时对能源(如煤,石油)的需求和使用也大 幅提高,从汽车内燃机到家用用电器,无不需要能源去运作。 就中国目前来说,我国GDP每年以10%的速度发展,能源消 耗急骤增加,环境、生态日益恶化。这种对自然无序的、掠夺性 索取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实际上已造成当前十分严重的、不 可逆转的后果,大自然的惩罚已经不断地凸现出来,并还要继续 加重。 能源在历史上的利用状况: 人类对能源的利用主要有三大转换:第一次是煤炭取代木材 等成为主要能源;第二次是石油取代煤炭而居主导地位;而当 今世界是在石油逐渐枯竭的状况下向多能源结构的过渡转换。

18世纪前,人类只限于对风力、水力、畜力、木材等天然能源的直接利用,尤其是木材,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占据首位。蒸汽机的出现加速了18世纪开始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到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能源转换。1860年,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24%,1920年上升为62%。从此,世界进入了“煤炭时代”。 19世纪70年代,电力代替了蒸汽机,电器工业迅速发展,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渐下降。1965年,石油首次取代煤炭占居首位,世界进入了“石油时代”。1979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是:石油占54%,天然气和煤炭各占18%,油、气之和高达72%。石油取代煤炭完成了能源的第二次转换。因此,石油是现在世界上利用最多的能源,并且面临着枯竭的危机。 化石燃料的大量利用破坏了生态环境,间接上对人类的发展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发展新能源,向多能源结构的过渡是当今人类所不可避免的。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一、能源丰富而人均消费量少  我国能源虽然丰富,但分布很不均匀,煤炭资源60%以上在华北,水力资源70%以上在西南,而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南方八

世界银行报告:中国经济季报(下)

世界银行报告:中国经济季报(下) 经济政策 中国面临的三个主要宏观经济政策挑战是: ?究竟该如何应对可能发生的经济下滑?在经历了两年超过增长潜力的经济增长之后,目前看来,2008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似乎将放缓到一个略低于产出潜在增长率的水平上。 但是,由于2008年经济增长仍将高于8%的官方目标,以及出于控制通胀预期的需要,紧缩的宏观政策还不能放松。 目前,全球经济走向的不确定性大于往常,而未来的发展或许会带来对宏观政策的重新评估。因此,警惕性与灵活性是关键。万一出现超过目前预期的严重经济放缓,中国强大的基本面和财政状况使之可以采取所需的政策放松。 在这种情况下,出于抑制通货膨胀预期,调整经济增长模式,以及降低经常账户盈余的需要,放松财政政策比放松货币政策更为合适。出于同样的原因,汇率贬值,或者是放缓兑美元的升值速度则不是那么必要。 ?如何抑制外溢效应和通货膨胀预期?迄今为止,中国的通货膨胀原因是由食品和其他原材料价格的飙升,而非过于放松的货币政策。虽然如此,抑制通货膨胀的外溢效应和

控制通货膨胀预期还需要相对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及有效的沟通。同时,汇率升值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压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采取放松的财政政策意味着需要更为紧缩的货币政策。 如何减少并应对继续扩大的国际收支盈余,包括抑制投机资本流入?虽然投机性资本流入在最近似乎有所加速,但经常账户盈余仍然是中国外部盈余的主要来源。减少经常账户盈余需要一系列的结构政策来重新平衡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更多的服务与消费,更少的工业与投资。这一系列政策包括:人民币升值;政府开支向健康、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的倾斜;更多的金融改革;国有企业的红利支付以及公司管理的加强;对资源、能源、土地的更好的定价机制;放松对劳动力及资本流动的限制;给予更强的动力让地方政府平衡经济增长10。而投机性资本流入则可以通过加强资本流入的控制,以及有效改变汇率预期的政策来加以抑制。 货币及汇率政策 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对控制价格压力的外溢以及通胀预期是必需的。由于通货膨胀仍然高于贷款利率,而且银行间利率处于低位,因而货币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已经成功的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过高,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各种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资源产能潜力巨大,如麻风树、油桐等陆生植物制备的生物柴油在近期会有较大的发展,特别以微藻为主的水生植物制备生物柴油,将有可能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替代性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重。 关键词:能源安全;温室气体;可再生性能源;微藻;生物柴油1. 中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见表1),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至76.7%。(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2006年仅为11.9%,而其消费量的比重五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2. 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石油短缺与能源安全

我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见表2),1995之后的十年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全国48.2%的石油消耗量需从国外进口。而2008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蓝皮书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约1.24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仅够开采40多年。 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中国对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使我们不得不面 对能源安全问题,特别是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更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 2.2 煤炭消耗与环境恶化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的37%。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在1995~2006十年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上,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仍将保持煤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大量煤炭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据美国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

印度经济现状及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xx经济现状及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xx大学 xx学院 国贸07Q1 一、xx经济现状概述 (一)xx国内经济状况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第八大制造业和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正在创造“印度崛起”的神话。印度政府在“十五计划”中,将2002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8%,但基于印度沉重的人口负担、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巨额的财政赤字、悬殊的贫富差距、落后的基础设施、居高不下的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国内种姓制度和宗教矛盾长存等现实情况分析,这一目标的实现颇为不易。 1.xx国内经济发展现状总述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 3.5%,80年代提升为 5.6%,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 10.4%。2004-2005财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 6.6%,其中建筑业增长率为 5.2%,工业增长率为 9.3%,第三产业增长率为 8.25%。第二季度的商品贸易增长 53.5%,较第一季度的

24.6%增长了一倍多,外国直接投资则增长 26.8%,印度经济进入了“黄金时代”。 (1)第一产业现状: “绿色革命”使农业增产增收但科技兴农仍然任重道远。 今日的印度已彻底改变了“带着讨饭篮子”的形象,粮食产量从独立之初的1500万吨增至2003年的 2.2亿吨,2004-2005年度(7月到次年6月)的粮食产量目标为 2.251亿吨但由于降雨量下降,产量预计会减少到 2.06亿吨。现在印度的许多农产品如大米、小麦、豆类、棉花、甘蔗、茶叶、烟草和黄麻的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这主要归功于1964年-1970年印度开展的“绿色革命”,90年代后印度又开展的“白色革命”和“蓝色革命”促进了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现在印度正朝着2010年粮食产量翻番的目标前进,预期届时粮食市场将超过25,000亿卢布。但是客观来讲,印度农业生产率仍然很低,每公顷 1.7吨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与 2.6吨的世界水平和5吨多的发达国家水平还相差甚远。所以2005印度政府在预算报告中特别强调了要改善农业领域的投资环境,其中包括允许国内农产品出口商免税进口种子和农用物资等。 印度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开垦荒地、选育良种、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网增加灌溉面积、保证电力供给、提高粮食加工储藏能力、完善粮食市场流通环节,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第二产业现状: 新兴工业实力渐强,但协调发展不容忽视。 印度现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其中制药、汽车等领域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雄厚。印度的能源工业(包括煤炭、石油和电力)发展也较迅速,煤炭是

《全球趋势2030可能的世界》

“到2030年,没有国家——无论是美国、中国或任何其他大国——将是霸权国家。个人赋权、权力在国家之间的分散,以及权力从国家向非正式网络的分散,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主要是逆转自1750年以来西方的历史性崛起,重新恢复亚洲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量,并开启一个在国际和国内层面的‘民主化’新时代。” 断言美国霸权的终结,以及西方崛起的逆转、亚洲份量的重新恢复,无疑是这段话中最引人注目之处。更引人注目的是,这段话并非来自某个美国智库的报告,而是出自于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10日刚刚发布的报告《全球趋势2030:可能的世界》。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协助国家情报总监的工作,负责统 一、"协调情报界的战略情报分析,被称为美国情报界“中长期战略思考的中心”。全球趋势报告是该委员会重要的评估性情报产品,意在为新当选总统提供大约未来15年内的全球趋势预测,为白宫和情报界远景战略政策提供思考框架。报告一般在总统选举日与就职日之间递交给当选总统。 美国官方报告直言美国霸权的终结,实属罕见,在刚刚结束的美国总统大选中两党候选人甚至都不敢提及“美国的衰落”。不过,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声称要为决策者提供“最好的信息”,即“原汁原味的、不偏不倚的、无论其判断是否与美国当前政策相符的信息”。该委员会的成员均为来自政府、学术界和私营部门的高级专家,这份全球趋势报告的出炉也经历了全美以及近20个国家的专家的评点,还有来自互联网的意见。“这份报告意在刺激对于今日世界迅速及巨大的地缘政治变化、以及未来15至20年的可能的全球性趋势的思考。”报告称。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科吉姆10日在华盛顿的全国新闻俱乐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他强调该报告并非要预测未来,而是旨在为新当选总统及其政府提供对未来15至20年内的全球战略评估的框架。 《全球趋势2030》报告主要分成三大部分,一是“大趋势”,包括个人赋权,权力的分散,人口范式,食物、水和能源的联结关系;二是“改变游戏者”,即一些“轨迹远未确定”的关键变量,包括可能发生危机的全球经济,治理

世界石油工业预测分析报告文案

21世纪世界石油工业预测分析报告 总体来说,20世纪是廉价的石油时代,低廉而又充足的石油支撑了人类工业的大发展,使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廉价的石油在20世纪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几次石油危机使世界为之震撼。20世纪世界石油工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高潮也有低谷,留给我们更多的是迷茫,因为我们到现在为止也不清楚地球到底蕴藏多少油气资源,只是凭借我们现有的手段来发现我们能发现的油气资源,尽量提高采收率,产出更多的油气来。石油工业发展到今天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21世纪的世界石油工业充满了希望,但随着人类对油气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及油气资源的不断减少,决定了油气资源——这种不可再生能源——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 有人预测21世纪石油时代即将终结,因为人类已经通过各种手段从地

下开采了一个多世纪的石油了,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油气的产出急剧加大,油气消费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而油气需求还在以比较快的速度增加着,以这种趋势持续发展下去,人类将会在21世纪用完地下的油气资源,石油时代将要在21世纪终结。而21世纪油气对人类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还得依靠油气资源来维持发展。这里我们凭借自己有限的知识和认识,对21世纪的世界石油工业做一些初步展望。 一、有限的油气资源将成为21世纪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最大制约 虽然我们现在不能确定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油气资源,但是我们确信,油气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能源,在不久的将来某一段时间将出现枯竭,产量将逐渐下降,新发现储量将难以弥补产量的下降,但是人类对油气资源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并不会因此而减少,所以能否继续找到更多的油气资源,能否把地下以前没有采出的油气资源充分利用,能否改进各种技术充分利用各种油气资源,将成为21世纪世界石油上业的最大特点。同时,有限的油气资源将影响和制约着21世纪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这是我们对油气资源远景趋势的一个初步判断。 (一)短期油气资源展望 从总体上来看,世界油气资源丰富,在将来几十年仍然能维持人类对油气资源的需求,但是油气资源分布明显呈不均状态,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个现实。人们对世界油气资源数量的评价呈上升趋势,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是不断增长的。

世界银行发展报告 2009

世界银行发布《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 目前全世界居住在贫民窟的居民多达10亿,且不断涌入城市,这10亿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落后地区,远离全球化带来的诸多好处。世界银行发布的《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认为,地区发展在密度、距离和分隔三方面实现转换就能走向繁荣,这三个方面的转换是发展的必要,应当加以鼓励。为了实现快速和共享增长,政府必须促进经济一体化,这也是城市化、区域发展和区域一体化政策的核心。 1. 遵循三大特性审视发展 报告认为,某些地方发展势头良好是因为他们遵循了经济地理三大特性促进了地理变迁: (1)提高密度,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密度增加; (2)缩短距离,随着工人和企业向密集地区流动而城市间的距离缩短; (3)减少分割,随着各国降低经济边界、进入世界市场利用规模优势和开展专业化产品贸易获取收益而带来的分隔减少。 过去,美国和日本据此重塑了自己经济活动的地理范围,当前中国正在重塑自己经济活动的地理范围。 2. 不平衡增长与和谐的发展 经济增长是不平衡的,在空间上均衡分配经济活动的意图只会阻碍经济增长。尽管如此,通过经济一体化可以使那些远离经济机会的人们通过财富不断向少数地区集中而受益,享受到不平衡增长与和谐发展带来的好处,和谐发展仍然是可以实现的。 3. 地区、国家和国际层面的经济一体化 报告明确指出了经济一体化的含义。一方面,意味着农村和城市地区、贫民窟和城市其他地区的一体化;另一方面,意味着一国的落后省区与发达省区的一体化;此外,他还表示孤立国家和与外部联系密切国家的一体化。这些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在城市化、地区发展和国际一体化等关于发展的三方面讨论中至关重要。 (1)地区层面 在农村地区,政府应当尽可能保持中立,并在某些地方为可能发生的城市化建立制度基础。其中,良好的土地政策至关重要,为所有人提供基本服务的政策同样如此,典型的例子是哥斯达黎加。在城市化迅速发展地区,除制度以外,政府还必须保证基础设施建设,以扩大不断加大的经济

中国能源现状与展望

中国能源现状与展望 从类别上来讲,能源分成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已能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 用的一次能源。又称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是促进社会进步 和文明的主要能源。在讨论能源问题时,主要指的是常规能源。新能源是在新 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常 规能源与新能源的划分是相对的。以核裂变能为例,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把 它用来生产电力和作为动力使用时,被认为是一种新能源。到80年代世界上不 少国家已把它列为常规能源。太阳能和风能被利用的历史比核裂变能要早许多 世纪,由于还需要通过系统研究和开发才能提高利用效率,扩大使用范围,所以 还是把它们列入新能源,常规能源的储藏是有限的. 2016 年全部类型发电中,火电、水电、风电、核电占比分别为 74。4%、17.8%、4.1%、3.6%。火电同比增速由 2011 年 13。9%下降至 2016 年 2。6%,同比增速放缓。水电受天气因素影响波动较大。2012、2014 年来水较好,水 电发电量同比增长超过 20%。2015、2016 年来水较少,水电发电量同比分别 同降 6.4%、同增 5.6%.2016 年风电、核电同比增速分别为 30.1%、24。4%且近几年都保持两位数增长.由于国家鼓励清洁能源、限制火电发展,因此在四种发电类型中火电增速最为缓慢,火电在总发电量中占比呈下降趋势。 煤炭一直作为我们的主要利用资源,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丰富的煤炭资 源也正好提供了我们的开发利用,所以我们直到现在,无论多少新型能源的开发,也离不开煤炭对我们的帮助,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科学技术的飞速 发展,煤炭仍旧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能源。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除上海以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但分布极不均衡。在中国北方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贺兰山之间的地区,地理范围包括煤炭资源 量大于1000亿吨以上的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6省区的全部或大部,是中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其资源量占全国煤炭资源量的50% 左右,占中国北方地区煤炭资源量的55%以上。在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主要 集中于贵州、云南、四川三省,这三省煤炭资源量之和为3525.74亿吨,占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的91。47%;探明保有资源量也占中国南方探明保有资源量的90%以上.我国煤炭从储量相当丰富,仅次于俄罗斯、美国,所以在能源结构中以煤为主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中国也蕴藏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利用前景广阔。目前,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 和重要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我国比较成熟太阳能产品有两项:太阳能光 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不过光伏发电占中国发电量的占比并不高。 水力发电始终是中国的强项,其占总发电比也比较高。三峡大坝,葛洲 坝我想无人不知。在水电的开发,设备,施工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起步并 不算早,但巨大的开发市场与倾向性较强的招标模式,使得中国与水电相关的 企业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在全世界前十五大水电站中,中国占了七个,前十大水电站中占了四个,如果算上即将开工投产的乌东德和

2020年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作者:空青山 作品编号:89964445889663Gd53022257782215002 时间:2020.12.13 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要:印度自1991年政府实施大刀阔斧的的经济改革以来,经济在二十多年来取得了高速稳定地增长,是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举世瞩目的亮点,也因此与中国、巴西、俄罗斯并列成为“金砖四国”,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本文全面地研究了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特点,并客观地分析了原因, 关键词: 一、前言 同中国相似,面对不温不火的经济状况,印度在90年代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十年间,印度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7%以上,2011年印度GDP总量达到1.8万亿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十,同比增长8.5%,经济增速仅次于中国。印度经济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前景,甚至有机构预测印度在20年后其经济总量会超过中国。然而,印度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和软肋。研究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客观全面地了解印度经济全貌,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3.5%,80年代提升为5.6%,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10.4%。印度经济的迅猛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业增长迅速。 印度凭借良好教育的工人、信息技术和英语语言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先行带来了印度软件、商务处理外包等IT服务业的兴旺,促进了印度资本金融市场的发达和旅游业的繁荣。印度58%的国内生产总值由IT,金融,房产等服务业贡献,一般来说要达到挪威,芬兰这样的发达程度才会有这种比例。服务业出口业绩喜人,在2004- 2005年度服务出口额为460亿美元,出口增长高达71%,2005年4月至12月期间,服务出口增长创75%的高记录,创汇328亿美元,其中软件服务出口在2004- 2005年度增长34.4%,创汇172亿美元,在2005-2006年度上半个年度软件服务出口额103亿美元,增速为32% ,全球近一半的外包业务被发往印度,印度因其发达的外包服务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2、IT产业世界领先。 印度的软件业迅猛发展,在世界名列前茅。印度目前拥有巨大的软件人才库,有大量的专业人才。产值、出口比重都很大。据麦肯锡的报告预测,到2008年印度的IT服务和后勤工作将会雇佣400万从业人员,成为年出口额达到570亿美元的行业,占印度GDP总额的7%。印度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国。其软件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美国客户购买的软件产品有60%是印度制造的。 3、发达的资本市场 印度拥有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资本市场,其股票交易种类也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多的。全国共有78家商业银行和196家地区农业银行,分支行6100家;有证券交易所23家,上市公司超过900家,年新发行股票可筹措650亿至700亿卢比资金。2010年孟买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数量达到5034家,位列全球证交所首位,成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资本市场之一。 4、迅猛发展的旅游业 凭借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和开放的对外交流政策,印度的旅游业每年都要吸引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2006年去印度旅行的游客多达440万旅游收益达67亿美元,旅游业的腾飞将也带动印度酒店等服务行业的发展,世界经济论坛针对旅游业制定的排行榜显示,在发展中国家中,印度的旅游业最具竞争力。 5、制造业增长势头强劲 2002年印度制造业出口约370亿美元,2004年很快上升到540亿美元。印度政府将调整产业结构作为经济改革重点,为了加快制造业的发展步伐,2004年9月成

从20世纪的发展看世界石油工业的趋势和动向

从20世纪的发展看世界石油工业的趋势和动向 从20世纪的发展看世界石油工业的趋势和动向 (1) 一、石油的影响和地位 (2) 二、石油、天然气生产 (3) 三、美、苏(俄)两大产油国 (3) 四、中东 (4) 五、石油输出国组织 (5)

[摘要]从20世纪石油工业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1)石油需求大幅度上升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世界石油消费总量还将逐步缓慢增长。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石油的比重正在下降。(2)1980年以来,世界石油生产进入了在波动中缓慢增长的阶段,预计今后10-20年内仍将是同样的趋势,而10年后世界天然气的产量可能会超过石油。(3)美国作为世界石油工业的发源地,由于储量接替不上,原油产量逐步下降的趋势难以逆转。俄罗斯石油资源丰富,随着经济情况的好转和石油工业吸引外资力度的加大,石油生产的潜力还相当大。(4)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仍在稳定增长,2000年为932亿吨,占世界的66.5%,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该地区将是世界的石油资源重心。(5)经历了40年风雨的欧佩克已重新认识到维护内部团结和加强外部合作的重要性,它将积极寻求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新的对话渠道,推动市场的稳定和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世经评论·北京) 一、石油的影响和地位 在进入20世纪的时候,石油的主要用途是照明,主要产品是煤油。当时,爱迪生发明的电灯已经开始广泛应用,正在取代石油。20世纪头10年代,福特的变革使小汽车进入千家万户,也使石油从“煤油时代”进入“汽油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汽车挽救了巴黎;率先实现军舰以油代煤的大英帝国海军战胜了德国,初步显示了石油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一战以后,汽车、拖拉机和飞机工业的崛起,产生了对石油的巨大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双方动用了大量汽车、装甲车、坦克、舰艇和飞机,石油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战后,来自中东的大量廉价石油促进了西欧、日本等国能源结构的变化。1967年,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石油的比重超过煤炭而居首位。60-70年代,石油的地位达到了顶峰。石油不仅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燃料和动力,而且由于石油化工的蓬勃兴起,也成为主要的化工原料。石油进入到人类生活的几乎一切领域。全球年石油消费量1953年为6.49亿吨,1973年跃到28.2亿吨,增长了3.34倍。1973年中东战争中,阿拉伯石油出口国动用“石油武器”,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日本和西欧造成严重的经济和政治的振荡,更显示了石油影响之巨大。 作为转折点,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推动了各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大调整。在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用油工业的比重从1977年的22%降到1997年的17%;石油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81年的8%降到1998年的3%。海湾战争显示出高科技已经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第一要素。从整个世界来看,石油需求大幅度上升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世界石油消费总量还将逐步缓慢增长。石油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逐步下降,1983年为23.3%,1987年已下降到6.1%。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石油的比重也正在下降,1970年为48.7%,1980年48.6%,1990年下降到38.6%,1999年为40.57%。天然气的比重正在上升,1950年为9.7%,1970年18.6%,1999年已上升到24.2%。 尽管如此,石油仍然是世界第一能源,仍然在人类经济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来石油的主要用途将从燃料转为化工原料,它的“孪生兄弟”天然气将取代石油成为第一能源。对石油的最大挑战将是新能源(特别是燃料电池)的产业化和广泛应用,但这可能还需要10-20年。 与石油相应,石油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经历了大变化。20世纪的前80年,石油公司的地位节节上升。1980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前3名是石油公司,在前10名中石油公司占8家,在前50名中占20名;美国500强中,第1、2名是石油公司,前10名中石油公司占4家,前50家里石油公司占15家。但是,80年代以后,石油公司的地位逐步下降,1999年在世界500强的前10名中,石油公司只有1家,前50名中只有4家;

世界银行报告-中东和北非地区发展情况

中东和北非地区 近期发展 中东和北非地区(MENA)已经受到过去三年来全球商品市场变化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在2008年。3结果,贸易、经常项目头寸和外来融资要求出现了大幅度的上下波动。这些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以及国际金融的外部环境显著恶化发生在同一时间段。但是,2008年本地区的GDP 依然表现不俗,国内需求,特别是大部分是FDI提供资金的投资,提供了经济增长的动力。2008年,本地区发展中国家的GDP增速与2007年[5.8]% 的强劲增长没有变化。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碳氢化合物部门的减速,使得以石油为主导的各经济体的GDP增速从2007年的[6.4]%降至[5.8]%。此外,更多元化的经济体的增速从2007年的[3.8]%提高到[5.7]%,推动因素是摩洛哥干旱之后恢复强劲增长(表A7)。 商品价格变化对本地区带来极端的影响 过去几年来,受到全球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本地区经历了巨大变化—原油、食品(特别是粮食)和原材料价格从2005年到2008年中期价格从逐步攀升发展为飙升,到2008年下半年经济泡沫突然、有力地破灭。在商品价格攀升时期,出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阿尔及利亚、埃及阿拉伯共和国(尽管该国经济更多元化)、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叙利亚阿拉伯共和国和也门阿拉伯共和国—2003-07年期间积累了[820]亿美元额外的收入,2007年收入总额达到[1300]亿美元。2008年上半年,收入进一步提高[50]%,几乎达到[2000]亿美元。但是,自此之后,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增速降低的预期导致石油价格从7月初每桶接近[150]美元暴跌至2008年10月底接近每桶[65]美元。结果,本地区石油出口国正在经历碳氢化合物收入、贸易条件和经常账户盈余头寸的大幅度降低,这些将在2009年得到更清楚的展现(图A11) 。 石油出口国的经常项目盈余从2007年占GDP[17.2]%小幅上升至2008年的[18.7]%,但是2009年全球经济衰退将进一步压低石油价格,带来世界石油需求进一步大幅下降。预计本地区经常账户盈余头寸2009年占GDP的份额大幅度降至[8]%,2010年降至[5.4]%。实体经济增长将受到影响,原因是收入下降可能导致雄心勃勃的投资项目缩小规模,或者计划中的投资项目被推迟。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可能试图对石油价格的降低设定限制,办法是抑制石油产量,这将抑制许多经济体的石油部门,并对非石油经济体和私营部门产生波浪效应。 本地区多元化的经济体,包括约旦、黎巴嫩、摩洛哥和突尼斯,在不同程度上高度依赖石油和石油加工产品以及粮食和饲料—特别是小麦和粗粮—的进口。它们的贸易条件2008年恶化了[4.2]%,使得该集团经常账户逆差占GDP的份额从2007年的[3.6]%,提高到[7.3]%(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从未见过)(见图A12)。展望未来,这些经济体将从延续到2010年的商品价格下降中获益,预计2009年和2010年经常账户

印度经济发展的现状

印度经济发展的现状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印度经济现状概述 (一)印度国内经济状况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第八大制造业和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正在创造“印度崛起”的神话。印度政府在“十五计划”中,将2002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8%,但基于印度沉重的人口负担、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巨额的财政赤字、悬殊的贫富差距、落后的基础设施、居高不下的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国内种姓制度和宗教矛盾长存等现实情况分析,这一目标的实现颇为不易。 1.印度国内经济发展现状总述 ?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80年代提升为%,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2004-2005财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其中建筑业增长率为%,工业增长率为%,第三产业增长率为%。第二季度的商品贸易增长%,较第一季度的%增长了一倍多,外国直接投资则增长%,印度经济进入了“黄金时代”。 ? (1)第一产业现状:“绿色革命”使农业增产增收但科技兴农仍然任重道远。 今日的印度已彻底改变了“带着讨饭篮子”的形象,粮食产量从独立之初的1500万吨增至2003年的亿吨,2004-2005年度(7月到次年6月)的粮食产量目标为亿吨但由于降雨量下降,产量预计会减少到亿吨。现在印度的许多农产品如大米、小麦、豆类、棉花、甘蔗、茶叶、烟草和黄麻的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这主要归功于1964年-1970年印度开展的“绿色革命”,?

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

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 文/胡文瑞鲍敬伟胡滨 近10 年来,国内外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2001—2011 年,全球新增石油剩余可采储量614.0×108 t,新增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39.9×1012 m3,其中,中国累计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12.2×108t,累计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8×1012 m3,相继探明了姬塬、塔河、蓬莱19-3 等15 个地质储量大于1×108 t 的油田和苏里格、普光、徐深等14 个地质储量大于1 000×108 m3的气田。在油气资源勘探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油气勘探的理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对传统油气勘探理念形成了挑战和冲击。 1 油气勘探新成果 21 世纪以来,全球油气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勘探对象日益复杂,然而由于认识的深入、理论的突破和技术的进步等,发现的油气田储量和数量不断增长,勘探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11 年,全球石油剩余可采储量达2 343×108 t,比2001 年增长了35.5%;全球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达208.4×1012 m3,比2001 年增长了23.7%。一些大型油气田不断被发现,2000—2008 年,全球共发现大油气田(可采储量油大于6 850×104 t、气大于850×108 m3)90 个,主要位于被动陆缘深水、碳酸盐岩、岩性-地层、前陆冲断带、老油气田、新区新盆地等领。2010 年全球新发现的7个大油气田合计探明可采储量达31.4×108 t 油当量(见表1),占当年全球新增探明可采储量的40.5%,而数量仅占2010 年全球新发现油气田数量的1.4%。 2 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 2.1 从储油气层到生油气层 以前认为,油气勘探的基本要素是寻找“生、储、盖、圈、运、保”组合,具备此条件就有可能找到油气田,且油气生成后从原生地层(烃源岩)“二次运移”到储油(气)层,原生地层是生油(气)层,但不是储油(气)层。现在勘探开发的视野已扩展到原生地层,即从原生地层中寻找油气资源。某种意义上,“回归原生地层找油(气)”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对传统油气勘探理念和理论的挑战,已成为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美国页岩气和致密油资源的成功勘探开发证明,传统意义上的生油(气)层已成为了勘探开发对象。美国产页岩气盆地超过30 个,产层包含了北美地台区所有的海相页岩烃源岩地层;致密油产于原生地层或与其互层、紧密相邻的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是继页岩气之后美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新热点,2012 年美国致密油产量突破7 000×104 t,预计2020 年全美致密油产量将达1.5×108 t。

世界银行:2018全球经商环境报告

世界银行:2018全球经商环境报告 世界银行集团最新《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改革以创造就业》称,全世界119个经济体在过去一年共实施营商环境改革264项,以创造就业,吸引投资,提高竞争力。 在问世15周年之际,营商环境报告指出,自开始监测世界各经济体内资中小企业营商便利度以来,全球实施营商环境改革总计3188项。 世界银行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说:“创造就业是在允许私营企业发展的情况下国家和社区能够取得的最具变革性的收获。《营商环境报告》倡导的公平、高效和透明的规则有助于改善治理和打击腐败。” 发展中经济体共实施改革206项,占改革总数的78%,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实施改革83项,连续两年破纪录,南亚实施改革20项亦破纪录。大量的改革集中在获取信贷和注册新企业的改善上,各有38项改革。跨境贸易便利化有33 项改革。 在营商环境年度排名上,新西兰、新加坡和丹麦保持第一、第二和第三的位置,之后为韩国、中国香港、美国、英国、挪威、格鲁吉亚和瑞典。 根据所实施的改革,今年营商环境改善排名前10的经济体为:文莱(连续第二年)、泰国、马拉维、科索沃、印度、乌兹别克斯坦、赞比亚、尼日利亚、吉布提和萨尔瓦多。排名前10的经济体中首次包括了各个不同收入水平和规模的经济体,其中半数首次进入改善最大的经济体之列,即,萨尔瓦多、印度、马拉维、尼日利亚和泰国。 世界银行发展经济学局高级局长尚塔·德瓦拉扬说:“公共政策在赋能中小企业开办、运营和扩大规模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世界各国政府日益寻求从《营商环境报告》获得客观的数据作为行动依据。更重要的是,《营商环境报告》的公开透明意味着,公民可以要求政府对有利于企业、居民和整个社会的改革承担责任。” 自问世以来,《营商环境报告》记录了目前监测的190个经济体中186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改革。在过去15年,卢旺达实施的营商改革数量最多,共计52项改革,其次是今年进入排名前10的格鲁吉亚(47项改革)、哈萨克斯坦和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各41项改革)。

印度对美国贸易情况分析

本科生学年论文 题目:印度贸易分析 ——以美国为例 学号: 201 024053 姓名: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于贸易 指导教师: 指导成绩: 2017年10月04日

印度贸易分析 --------以美国为例 (20150240539 王朝阳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印度国情简绍 位于10°N-30°N之间,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孟加拉国夹在东北部国土之间,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也是一个由100多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印度斯坦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0%。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1] ,是金砖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最重要出口国。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出口国,侨汇世界第一。印度是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2017年6月9日,印度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组织。 二、印度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增长速度引人瞩目。若以同等购买力来衡量,印度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457兆美元,与日本并列世界排行第三,仅次于美国、中国;但是若以美元汇率评估,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有1.676兆美元,世界排行第11位,和人口只有2300万的已发展国家澳洲相差无几。印度年成长率为5.8%,并于2011年至2012年间达6.1%。社会财富在印度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极度不平衡,全国10%的人口掌控全国33%的收入。 由于印度人口众多,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很低,2011年,印度平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3,694美元,列世界的第129位;美元汇率则为1,389美元,为世界第140位。1991年以前,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影响,经济政策采行贸易保护主义,印度政府过分干预劳工及金融市场并监管商业活动,由于1991年印度经济危机,加上苏联解体,新国大党

2020-2021年开放银行全球发展报告

开放银行全球发展报告——银行+金融科技:让银行无处不在 2020年3月

引言 (3) 第一章从开放银行到开放生态 (7) 一、开放银行:开放的数据与服务共享平台 (7) 二、开放生态:让银行无处不在 (9) 第二章开放银行:国际趋势与典型案例 (13) 一、全球银行的开放之势不可阻挡 (13) 二、欧洲:破局银行转型,引领开放潮流 (14) (一)发展现状:以监管先行构建开放金融生态 (14) (二)典型特征:监管层与中间层双向驱动的开放格局 (15) 三、美国:金融体系成熟,市场自发驱动 (20) (一)发展现状:市场主导开放银行进程 (20) (二)典型特征:中间层发力拥抱开放银行浪潮 (21) 四、亚太地区:政府推动布局,实现后来居上 (24) (一)发展现状:政府主导建立数据开放生态 (24) (二)典型特征:监管层主导构建开放生态 (25) 五、开放银行的国际比较 (30) 第三章开放银行:中国特色与未来建议 (32) 一、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开放银行发展奠定基础 (32) 二、中国版开放银行:构建独具特色的开放生态 (35) (一)多方共同参与的金融新生态已初步形成 (35) (二)逐步形成具有典型开放银行特征的业务新模式 (38) 三、我国开放银行未来发展建议 (41) (一)因地制宜,强化开放银行顶层规划 (41) (二)引导自主开放,推进数据共享 (41) (三)建立安全有效的数据开放机制 (42) (四)制定行业标准,统一技术规范 (42) (五)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优势互补 (43) 参考文献 (44)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数以亿计的小微企业及个体经营户带来了冲击。为帮助它们渡过难关,国家大力实施金融扶持政策,号召金融机构对小微经营群体精准放贷。近日,全国工商联会同多家行业协会,与蚂蚁金服旗下的网商银行等共同发起“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通过在线申请、无需人工接触的数字贷款方式为小微企业及个体经营户提供贷款,并迅速得到各大银行和企业的响应。金融科技企业在应对疫情冲击方面表现出的这种独特优势,归因于其数亿个人用户及近亿商户的场景能力,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大数据风控能力。金融科技企业将场景与用户开放给银行,超越了银行向第三方开放数据和服务的传统模式,令银行在开放的场景中精准触达并服务用户,这是当前银行与科技企业等联合创新的结果,是构建以用户价值最大化为宗旨的开放银行生态的一种有效尝试。 近年来,伴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业务快速融合,在金融科技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的协作下,我国存款贷款、支付清算、理财投资等基础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普惠性走在了世界前列,开放银行的发展在某些层面也处于领先全球的优势地位。2015年开始,获得当时中国银监会备案的四家银行,即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亿联银行开始推出互联网银行业务,到2018年中国的开放银行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当年7月浦发银行推出APIBank无界开放银行,目前已有超过50家银行上线或者正在建设开放银行业务。不同于早期欧洲的开放银行计划,监管要求银行向第三方开放数据,旨在打破银行业垄断地位,方便金融科技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开展业务。在相关政策指引和良好金融科技生态推动下,中国开放银行逐步走上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商业银行发挥自身优势,运用科技手段开展金融业务,对外开放技术及业务能力。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也与银行积极开展合作,拓展业务边界,共同打造良好的开放生态,形成拥有开放、共享、生态等理念的金融展业新模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面向小微企业和普通大众的金融服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银行通过开放银行的模式进入网络消费、数字生活的场景,服务小微和大众金融消费者,成为中国特色开放银行的最佳范本。 从开放银行走向开放生态,让银行无处不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