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高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高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高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高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历史线索归纳】

(一)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扩张和最终灭亡

背景: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①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933年,德国纳粹党上台执政;1936年,日本军事法西斯专政建立。

②法西斯结盟:

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意大利加入;1940年,德意日结成军事同盟。

③对外侵略扩张: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8年9月,吞并捷克苏台德区。

④挑起世界大战: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大战爆发。

⑤法西斯灭亡:1943年,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投降;1945年8月,日本法西斯投降。

(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发展

①局部地区的反法西斯斗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中国人民抗日斗争;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

②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提出:共产国际七大。

③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

(三)英法等国对法西斯国家的绥靖政策

①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国联并未真正制裁。

②1935年,英法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美国则推行“中立”政策。

③1936年,英法等国对德意干涉西班牙采取所谓不干涉政策。

④1938年,慕尼黑协定,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⑤坐视波兰灭亡与奇怪战争。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①大战的爆发: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

②德军在西线的进攻: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巴尔干——北非

③大战的进一步扩大:1941年6月,德军进攻苏联

④大战达到最大规模: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美国修改中立法——《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

⑥大战的转折:1942年夏~1943春,斯大林格勒战役。

各主要战场的转折点: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1942年秋,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转折点。

⑦大战的结束: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轴心国瓦解。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投降;

1945年8月,日本法西斯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知识阐释】

(一)原因

1、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一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美的矛盾,依靠美国的扶植,经济很快恢复,并超过英法。日本狭小的国内市场和薄弱的基础无法摆脱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②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由于较多地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则继续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2、具体原因

①德国、日本对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被惩治、受遏制的地位不满;

②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③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中立政策加速了战争的爆发。④苏联实行中立自保政策,客观上也

促使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过程

1、初期阶段(1939年9月1日~1941年6月22日)

①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

②全面爆发: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

③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④德军西线进攻:

A、北欧和西欧诸国沦陷。

B、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

C、1940年7月~9月,不列颠之战。

D、1940年9月,德意日结成军事同盟。

2、战争的新阶段(1941年6月22日~1943年2月)

①苏德战争——战争进一步扩大

A、爆发:1941年6月22日

B、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10月2日~1942年2月)

是大战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②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客观基础(原因):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加深了英美同其矛盾。苏德战争,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使英美感到只有联合苏联进行反法西斯斗争,才能维护自身利益。

过程: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力量,英美感到只有联合苏联才能维护切身利益。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美改变中立立场,卷入反法西斯斗争。

1941年秋,《大西洋宪章》(同盟纲领)

1941年11月,《租借法案》施用于苏联。

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3、胜利阶段。(1943年2月~1945年9月)

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

②中途岛海战(1942年5月)

③北非战场胜利和意大利投降

北非战场(1940年夏意军开辟~1941年11月结束)——转折点:1942年秋,阿拉曼战役

意大利投降(1943年9月)——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④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4年6月)

⑤德日法西斯溃灭

(四)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典型例题】

1.概括和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后果和影响。

(1)从原因来看:决定因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2)两者的性质不同,“一战”是帝国主义的争霸战争,“二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从后果和影响来看

①两次世界大战对战败国的处理不同,结果也不相同。

凡尔赛体系对战败国德国的处置是残酷无情的,也是失败的,为日后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埋下了祸根。

雅尔塔体系对战败国的处置更多的注重于铲除法西斯势力和战后的民主建设,确保德国、日本不再对新的国际秩序构成危胁,是比较成功的。

②20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根本改变了19世纪以来欧洲支配全球的世界格局。

与欧洲的不断衰弱同步的是殖民主义的步步后退以及最终被迫退出历史舞台。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世界殖民体系的解体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终于得以完成。这是人类历史的极其巨大的进步。

与欧洲的衰弱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与苏联的不断崛起。这一过程同样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完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它使美苏对峙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取代了西欧列强主宰全球的时代。

2.关于美日矛盾的发展。

19世纪末,日本和美国就开始了在亚太地区争夺霸权的斗争。日本提出以“征韩侵华”为中心的“大陆政策”;美国则在美西战争后立即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企图与诸列强争夺和分享在中国的利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美国通过《四国条约》拆散了英日同盟,孤立了日本;通过《五国海军协定》束缚了日本军备竞赛的手脚;通过《九国公约》排斥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行动。

到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紧对华侵略,企图排斥美国在华势力,进而独占中国,美日矛盾逐步激化。1940年,日本正式抛出所谓“大东亚共荣圈“计划,不仅要侵占中国,而且还要向东南亚扩张,建立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日美矛盾恶化。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是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长期争夺霸权的必然结果。

3.关于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图凭借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实现统治世界的野心,对外推行金元外交。在拉丁美洲、东亚、欧洲,到处运用金元施加影响。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对外推行“中立”政策,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中立法》,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以防止美国卷入战争。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法西斯侵略的扩大,美国出于自身利益和安全考虑,逐渐放弃了“中立”政策,加强了对英法等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与其他被法西斯侵略的国家联合起来,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总统罗斯福1942年春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俄国等。

(l)请你联系上述材料,指出 1940年-1941年前后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态度,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请从中国两个战场(各举两例)以及太平洋地区的形势,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1)以前美国制造“远东慕尼黑”阴谋,此时美国感到中国的抗战对日本是有力的牵制,因此对中国的抗战进行援助。

(2)中国两个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太原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长沙会战、台儿庄大捷等。解放区战场(或敌后战场):百团大战、1941年-1942年粉碎日军的扫荡、平型关大捷、夜袭阳明堡战斗,沉重打击了日军。

太平洋地区形势:日本的南进直接威胁英、美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或“远东慕尼黑”阴谋破产)。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已对日本宣战。

【考点回眸】

从1995年起本单元年年都有题目涉及,题型以选择题最多,问答题也曾单独命题,尤其是上海卷考查的特别多。考查的重点有“慕尼黑阴谋”及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德军突袭波兰、德国的版图、法国的沦陷、苏德战争、日军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和意义、具有转折意义的反法西斯战役、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战争期间召开的重要会议、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的性质、战争的影响。试题切入点丰富,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为主。

【高考试题尚未考查过的内容】

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②苏联的“东方战线”;③具有转折意义的几次战役;④德军进攻苏联;⑤日军偷袭珍珠港;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投降;⑦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⑧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其中①②两个知识点再联系战争后期的国际会议中苏联与美国在战后利益分配中的争夺赋予新材料,可以更好地考查考生对苏联的全面认识,从而作出科学的评价。③可以联系中国战场上的转折在选择题上考查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或是与其它战役一起考查归类判断的能力。⑤可以从历史的以及当时欧洲战场形势和中国战场的形势去考虑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从而考查考生纵横联系分析的能力。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 ,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 图二 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 (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设问:此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中、美、苏、英等国是如何走向联合的? 提示: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归纳总结:《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诺曼底登陆的历史作用。 材料展示: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毛泽东这番话是对苏德战场哪次战役的评价?运用史实佐证毛泽东对该战役的评价。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2)教师在上述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诺曼底登陆”图片信息,讲述诺曼底登陆的概况。 【图解战役】 目标导学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内容与影响。 设问:图片再现了哪一历史事件?图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是谁?说说该事件的积极影响。 提示:雅尔塔会议;图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分别是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进一步协调了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了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分组形式自主学习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的相关内容,小组代表展示成果。 2.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德、日法西斯投降的史实,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设问:日本法西斯是何时投降的?为了加速日本投降,美、苏是如何对日本作战的?日本投降有何历史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

九年级下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45分) 1.二战前夕法西斯国家十分嚣张的主要原因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B.西方大国一味推行绥靖政策 C.轴心国的军事力量强大 D.国际联盟没有约束作用 2.慕尼黑阴谋的产生的最大危害是() A.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B.导致捷克斯洛伐克亡国 C.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D.使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苏联 3.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战争 B.德国突然袭击波兰 C.英法对德国宣战 D.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4.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A.长期推行绥靖政策 B.开战后没有及时抓住有利战机 C.德军绕过坚固的马其诺防线 D.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大溃退 5.法西斯德国未能击败英国的原因中,不包括() A.新首相丘吉尔采取了坚决抵抗的政策 B.德国空军经受不住巨大的损失 C.英吉利海峡使德国精锐陆军无能为力 D.苏德战争的爆发牵制了德军 6.标志着二战扩大到全世界规模的事件是() A.苏德战争的爆发 B.意大利参战 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7.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关键是() A.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反法西斯国家在实力上超过法西斯国家 C.美苏之间社会制度矛盾的消除 D.法西斯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8.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中,不包括() A.战后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 B.在德国西部开辟第二战场 C.苏联决定在击败德国后参加对日作战 D.决定在战后建立联合国 9.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是()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意大利投降 D.诺曼底登陆 10.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相似点是() ①法西斯国家都采取了突然袭击的战术②战争初期都经历了不利的局面③都导致了战争的规模扩大④战场的转折都发生在境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的事件是() A.意大利投降,退出战争 B.阿拉曼战役中,意大利军队投降 C.英美军队在诺曼底登陆 D.德国宣布投降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学案及练习题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学案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学习重点:二战的战争性质、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 学习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 【浅尝试】(自主阅读课文,依据提纲,读课本,找答案,填空题把答案写在提纲上,问答题答案在课本上标出。) 一、慕尼黑阴谋 1.希特勒上台后大肆扩张,在吞并(国)之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 2. 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 3.西方大国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因此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以牺牲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慕尼黑阴谋把这种政策推向顶峰。 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间,德国军队对发动突然袭击。英法对德国宣战。 5.1940年四、五月,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国在内的西欧和许多国家,国也遭到轰炸。在此期间,(国)也加入德国一方参战。 6. 1941年6月,德军发动了对的侵略战争。苏联军民在的领导下,英勇抗击侵略者,使德军占领的企图没能得逞。 7. 年12月7日凌晨,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第二天,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深探究】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英法等西方大国实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其主要目的和实质是什么?产生了哪些恶劣影响? 【知识梳理】(动动脑,忆一忆,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习效率。) 1.慕尼黑阴谋---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 2. 二战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侵波兰, 3.扩大:1940年4--5月德军占领法国、空袭英国伦敦 4.扩大: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军苏联,在斯大林带领下,莫斯科保卫战成功 5.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珍珠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巩固拓展作业】 班级姓名等级 1.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这种政策达到顶峰的表现 是() A.纵容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 B.慕尼黑阴谋 C.纵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D.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A. 慕尼黑阴谋 B. 德军突袭波兰 C. 日军偷袭珍珠港 D. 德军突袭苏联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军在战场上遭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是() A、进攻法国 B、进攻敦刻尔克 C、进攻莫斯科 D、进攻巴黎 4.有人把“9?11”恐怖事件称为美国自建国以来遭受的第二次大规模袭击。 第一次是指() A、来克星敦的枪声 B、珍珠港事件 C、美国南北战争 D、科索沃战争 5.回答关于二战初期的有关问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于哪一年?标志是什么? (2)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主要表现在哪里? 6.材料分析题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海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 合众国当时同该国处于和平状态,而且,根据日本的请求,当时仍同该国政府和该国天皇进行着对话……——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演讲回答: (1)“这个遗臭万年的日子”发生了什么事情? (2)美国随后采取了什么对策?对二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纪录片:【天启:第二次世界大战04】(单词整理)

1.Yet the Japanese forces did not land in Hawaii nor they take the harbor. They sank part of the American fleet but only the now outdated battle ships. Aircraft carriers will become the key to victory in naval warfare. 然而日军并未在夏威夷登陆,他们甚至没有攻占珍珠港他们击沉了部分美国舰队但都是较陈旧的战舰,航空母舰才是海军胜利的关键 2. sea. And so miraculously they were remained intact. 3."Yesterday, December 7th, 1941""A day which we'll live in infamy.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as suddenly and deliberately attacked." "No matter how long it may take us to overcome this premeditated invasion""The American people in the right just might, we'll win for all to absolutely victory." “昨天,1941年12月7日”“将会是历史上的国耻日”“美国遭到蓄意突袭”“不管我们得花多久时间才能击败这次的预谋侵略行动”“美国人民位居正义一方,必能获得全面胜利”

九下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和练习

九下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和练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二战全面爆发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战的主要战场: 东方主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1940年德国进攻北欧国家。5月,进攻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 欧洲东线战场: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进攻。10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的转折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二战的转折: 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1944年6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雅尔塔会议: 时间地点: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参加国及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波斯坦会晤: 时间:1945年7月 会晤国:美、英、苏 主要内容: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斯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课堂提纲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 2.1 马克思恩格斯对旧世界的批判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为理论基础来批判资本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根据、社会力量和现实道路这三大理论难题。 2.1.1 社会历史发展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资本主义社会时,既不是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用抽象的道德原则来空泛地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不道德现象,也没有像资本主义卫道士那样,以所谓历史进步的“自然法则”的残酷性来为资本主义的罪恶进行辩护,而是从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论证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一方面,马克思高度评价了资本主义所实现的生产的工业化和商品化。 另一方面,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冲突,突出地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资本家组织生产的唯一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而不是满足社会的需要。随着地理的大发现、殖民地的开拓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这种斗争扩大到产业和产业之间以及国家和国家之间,成为普遍的斗争,并具有了空前的剧烈性。自然界的生存竞争的规律被完全搬到了社会领域,这就造成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经济危机简况(1825—1900) 世界性危机英国美国德国法国——1825————————18361837————18471847184818471847 18571857185718571857 18661886186518661867 18731873187318731873

18821882188218831882 18901890189318901891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危机简况(1900——二战前) 世界性危 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 机 190019001900190019001900 190719071907190719071907 192019201920————1920 192919291929192919291929 1937193719371937193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危机简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 世界性危 机 195719571957195719571957 197319731973197319731974 197919791979197919791979 199019901990199019901990 200020012000200120012001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表明“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在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等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已经暴露出自己无能力再驾驭这种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已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唯一出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是一场空前的浩劫。 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二十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作战区域面积为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一点一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五千五百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一点三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四万亿美元。 战争把世界分为两大阵线:参加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方面的有中、苏、美、英、法等五十国,参加法西斯国家集团的有德、意、日等七国。在亚洲,中国战场担负着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任务。在欧洲,苏德战场为主要战场。 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达三千五百万,占二次大战参战国死亡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二。其中,死亡人数达两千一百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三十万人以上。按一九三七年的比价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百分之四十一是苏联的损失。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苏联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卫国战争期间,因战争死亡两千七百万人,其中苏联红军牺牲八百六十六点八四万人;物质损失按照一九四一年的价格计算达六千七百九十亿卢布。 美国和英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员,它们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重大代价。据战史材料,美国共有四十多万人在二战中丧生,英国有二十七万军人在战争中死亡。

世界历史综合复习提纲: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世界历史综合复习提纲: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Outline of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World Hi story: teaching design of World War II

世界历史综合复习提纲: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慕尼黑阴谋,希特勒吞并了奥地利之后,没有受到国际社会有效的抵制和制裁。又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当时英国和法国希望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求得一时太平。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及影响:西方大国(英、法)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影响: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近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2、战争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空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1940年四、五月,德军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英国也遭到德军飞机的猛烈轰炸。意大利加入德国

2019年精选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岳麓版习题精选四

2019年精选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岳麓版习题精选四 第1题【单选题】 下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诺曼底登陆②德国突袭波兰 ③慕尼黑阴谋④日本偷袭珍珠港 A、②①③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人们刚从一个炮火连天的战场走出来,就跨入了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昨天还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今天就形同陌路,成了对抗的冤家。”“一个炮火连天的战场”和“没有硝烟的战场”分别指的是什么战争的战场(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科索沃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战争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这个国家曾被称为“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文艺复兴从这里起源。但是,它也曾走上法西斯的道路。这个国家是( ) A、意大利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今天,我们祈祷和平永在。历史上的战争都是有原因,我们要能够找到原因,避免战争再度发生。下列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战争与和平》──拿破仑对外战争 B、《凡尔赛合约》──凡尔登战役 C、慕尼黑会议──德国闪击波兰 D、杜鲁门主义出台──科索沃战争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以强凌弱”“强权即真理”的强盗思想,至今依然被某些集团和个人有意或无意地推崇、实践着,这无疑是人类的悲哀。下列史实中,体现“悲哀”的有( ) ①《九国公约》的签署②《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③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④科索沃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图是一幅世界名画,其内容反映的是( ) A、意大利法西斯军队在埃塞俄比亚灭绝人性地释放毒气 B、德意法西斯轰炸西班牙的格尔尼卡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国家领袖 轴心国 国家人物职务政党 德国阿道夫·希特勒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兼任德国 总理 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 党) 意大利贝尼托·墨索里 尼 意大利王国首相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 日本裕仁日本天皇大本营·日本皇室 同盟国 国家人物职务政党 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总统民主党 英国温斯顿·丘吉尔英国首相保守党 中国蒋中正(蒋介石)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中国国民党 苏联约瑟夫·斯大林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 根本原因 一、是由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引起的。经济上,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条约》对其的严惩和限制,(军队中没有100名以上的年轻人,没有总参谋长,没有重炮或军用飞机,没有超过9840吨级的舰只,这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给德国的规定,其目的是在德国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随着失败带来的经济危机,以及马克的下跌,大范围的失业,德国也不能对任何国家产生经济或贸易上的威胁。但 在1932年的选举中,德国国社党赢得37%选票,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实际上在1924年出版的《我的奋斗》一书中他毫不隐晦自己的计划,就已很清楚地阐明了奋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应知应会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在人类社会初期——产业革命前,人口的增长十分缓慢。 2、产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有人惊呼人类进入“人口爆炸"时代。知识点二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人口增长模式的意义:该模式将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分为几个不同阶段,体现了人口增长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的过程。 3、人口增长模式的几个不同阶段及主要特征: 知识点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世界性突出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 和人口年龄结构严重失调。 2、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平衡。 (1)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 ①问题: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0~1 4岁的儿 童比重过大等。 ②影响:a.人口增长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 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人们生活水平上升缓慢甚至下降,使尚未解决温饱的穷国更加贫困,同时也不利于提高人口质量。b.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的解决。 ③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2)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 ①人口问题: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 ②影响: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等。 ③措施: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知识点一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概念: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 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人口迁移的发展及特点: (1)人类社会早期,自然条件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 素。 (2)1 5世纪末至1 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后,主流是 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永久性移民的比例明显减少, 迁移形式也更加趋于多样化。 首先,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其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很大变化。第三,新兴城市出现而引发的人口不断涌入。第四,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造成的人口的迁移。 知识点二人口流动 1、人口流动的含义: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 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1

8部bbc历史纪录片坚持看完见识会大不一样

8部BBC历史纪录片——坚持看完,见识会大不一样 图片来源| 豆瓣很多人去欧洲旅行,一开始觉得很新鲜,教堂很宏伟,城市很小资,处处风景如画,可是过几天后,审美疲劳就会一阵阵袭来,看来看去,好像都差不多啊。说实话,欧洲要玩得好,真得懂历史。那么,怎么才能快点对西方历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呢?这种事,还是要找BBC——人家专门干这个的,巨额投入,不计回报,就是想用他们的知识给你“洗洗脑”。今天特别整理了BBC制作的8部精彩历史纪录片,大多数是关于欧洲历史的。藏着,慢慢看~1BBC 英雄列传Heroes and Villains 欧洲的项羽和岳飞们的故事 ▌《勇士》全系列共分六集,每集透过历史上一起重大事件,揭开青史留名的着名将领的复杂性格。 ▌第一集是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的移民野小子怎样在土伦 战役中一战成名;第二集是日本的德川家康,从丰臣秀吉托孤开始到关原决战击败石田三成结束;第三集是领导英明却优柔寡断的斯巴达克斯;第四集是科尔蒂斯,摧毁阿兹特克文明的前前后后;第五集是狮心王理查,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与萨拉丁的双雄会;第六集是阿提拉,横扫西欧却盛极而衰的故事。 ▌人物刻画很到位,演绎的有血有肉,散发着英雄气概却又

绝非脸谱化的高大全。大到史诗战役的千人混战,小到油盐酱醋的旁枝末节,配得上制作精良的评价。 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d82904764.html,/a_19rrg85rdp.html2英国史A History of Britain 15集看懂英国和资本主义发展史 ▌对于一个不了解英国历史的人来说,本片是很好的教材。本片再现了英国文明的成长历程,从巨石文化的新石器时代到辉煌的伊丽莎白时代,穿越17世纪暴乱的国内战争到日不落大不列颠帝国。这是一个生动的,有些情景可以说是血腥的故事。15集,BBC就能把复杂的英国历史说清楚,确实厉害。▌这部纪录片里有严谨的学者态度,也有尽量还原当年那些重大事件的场景,配上音乐,总的来说,坚持看下来,对西方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就基本知道了。这比读历史教科书强多了,而且可以触类旁通,对整个西方文化、西方历史有个入门的落脚点。 链接: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82904764.html,/show_page/id_zd39889b28f7111e1 b2ac.html#rd3奥斯曼帝国:欧洲的伊斯兰王室 土耳其的灿烂历史 ▌最近热播的一档旅游节目《花样姐姐》的目的地就是土耳其,跟着明星们旅途看到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奥斯曼帝国就是土耳其人建立的政权,文化灿极一时。不了解奥斯曼,

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附解析)

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附解析) 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它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它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1)材料中的“联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2)同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世界面临着法西斯的威胁,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宣战,加入了反法西斯的行列,1942年,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物力和财力反抗法西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从此世界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反抗法西斯,在加上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总之,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或:团结协作有利于应对人类共同危机) 【解析】 【分析】 【详解】 (1)结合材料中的“摧毁法西斯”“联盟”可知,指的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依据所学可知,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2)结合材料,依据所学可知,面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各国逐渐走向联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宣言签署后,诺曼底登陆战役、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苏联在欧战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都体现了“宣言”所倡导的团结合作精神。因此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2.罗斯福新政 要探究“罗斯福新政”,首先需要收集、辨析史料。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新人教版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法国投降,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 掌握: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能力训练过程与方法 思考探究观察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性质是什么,后期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议论解疑综合归纳:西方大国为什么对德国法西斯推行绥靖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什么时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唯物史观:通过慕尼黑协定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是一种绥靖政策,最后是自食其果,身受其害。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人文素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法西斯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法西斯的残暴本性得到充分暴露。二战交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珍珠港事件。 难点:绥靖政策,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连战连捷不可一世的原因。 【板书纪录】

【课程讲授】 复习提问 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德意日先后建立起法西斯专制统治,疯狂扩军备战,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1938年以前,德、意、日法西斯进行过哪些侵略活动?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导入新课 在德意日法西斯的扩张活动中,英法美等国扮演了什么角色?(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由于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行为得到英法美等国的纵容,法西斯国家,尤其是德国的侵略愈发嚣张,得寸进尺,变本加厉。战争的乌云笼罩在整个欧洲的上空。 讲授新课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图二 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 (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设问:此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中、美、苏、英等国是如何走向联合的? 提示: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归纳总结:《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诺曼底登陆的历史作用。 材料展示: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毛泽东这番话是对苏德战场哪次战役的评价?运用史实佐证毛泽东对该战役的评价。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第14课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中华书局版课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第14课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中华书局版课后辅导练习八十五 第1题【单选题】 “(他)充其量就是最后给苏联做手术的那个人,结果它上了手术台就没下来,但这病并不是他给的。”判断文中的“他”应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属于同一性质的改革是( ) ①大化改新②北魏孝文帝改革③巴黎公社④当代中国农村改革 ⑤美国南北战争⑥赫鲁晓夫改革⑦戈尔巴乔夫改革 A、①②⑤ B、③④⑦ C、④⑥⑦ D、⑤⑥⑦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政治体制发生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 ) ①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②国家权力分散 ③叶利钦控制了苏联全局 ④苏联解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随着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苏联退出了历史舞台。历史上的苏联从建立到解体一共维持了多少年( ) A、68年 B、69年 C、70年 D、71年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面临的______局面,首先把______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20世纪80年代后期,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______。此后,苏联的______发生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 ______,国家权力分散。 【答案】: 【解析】: 第6题【问答题】 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两个大国。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国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材料二: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知道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了解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知道在亚洲战场,中国牵制大部分日本陆军,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2.理解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从而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树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3.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的转折点,通过分析其重大意义,提高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4.知道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公告,理解为取得二战根本胜利,不同性质的国家之间的合作。 5.二战以法西斯国家的失败而结束,通过分析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明白和平的重要性。

二战的进程和影响。[来源:学§科§网Z§X§X§K]二战胜利的原因。

图示法、情景创设法、材料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引导式教学。 1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 二战全面爆发初期,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法国人称之为“奇怪的战争”,德国人称它为“静坐战”,英国人称它为“假战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战争?它带来什么危害?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1939年__月____日,德国突袭____,__、____被

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__全面__爆发。 2.1940年4月,德国进攻北欧的__丹麦__、挪威。不久,__荷兰__、比利时投降。5月,德军突入__法国__北部,直逼英吉利海峡,意大利也对法宣战。接着,德军对__英国__实施了猛烈的轰炸。 3.1941年6月,__莫斯科保卫战__的胜利,粉碎了德军__不可战胜__的神话。 4.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__珍珠港__。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__最大规模__。 5.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__华盛顿__签署《__联合国家宣言__》,以后又有21个国家在宣言上签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__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__。 6.1943年2月,苏联人民取得__斯大林格勒__保卫战的胜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_转折点__。1943年9月,__墨索里尼__政府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__欧洲第二战场__。 7.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__雅尔塔__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战后德国实行__分区占领__;成立__联合国__;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__波茨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解析)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 解析) 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在我)看来这些因素(美苏)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 ——摘编自H采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1)材料中“红军参战”(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最终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确定的? (2)你同意作者关于日本失败原因的分析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雅尔塔会议 (2)不同意。作者仅看到美苏军事因素对打败日本的作用,没有认识到中国坚持十四年抗战(中国战场坚持抗战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配合亦可)对打败日本也发挥了重大作用。【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克里木半岛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包括: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决定在打败德国后对日本作战等。 (2)不同意,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等,从材料不难归纳出美国因素(海军、原子弹)、苏联红军、综合因素等是致使日本战败的原因。显然,这样的分析是不全面的,因为它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即中华民族全民族在抗战中的作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十四年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这是不争的事实。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它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它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1)材料中的“联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2)同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世界面临着法西斯的威胁,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宣战,加入了反法西斯的行列,1942年,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