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千米的认识》练习题(人教版)

《千米的认识》练习题(人教版)

《千米的认识》练习题(人教版)
《千米的认识》练习题(人教版)

千米的认识练习题

请独立完成并认真检查!

年级班姓名家长签字

一、巧手补天窗。

1.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2.测量较长的路程时,我们通常用()作单位。

3.我们学校操场一圈是200米,小明要跑()圈才够1千米。

4.测量长春到北京的路程要用()作单位。

5.3千米=()米5000米=()千米14000米=()千米10千米=()米

1千米-136米=()米

3000米+5000米=()米=()千米

2400米+600米=()千米

16千米-9千米=()米90米+9千米=()米

二、你能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吗?

1.小红每分钟步行50()。

2.小轿车每小时可以行驶70()。

3.一只燕子每小时飞行150()。

4.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800()。

5.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大约高8848()。

6.亮亮从家到学校要走750()。

7.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 )。

三、魔力圆圈。

3200米2300米 8000米8001米

5000米5千米 400米4千米

1千米870米 1千米10000米

6800米千米 9分米厘米

四、数学门诊。

1.小峰的身高15年后能长到5米。()

2.一条高速公路约长150米。()

3.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4.火箭一分钟能飞行1000千米。()

5.小莉骑自行车每小时行驶16米。()

五、体验数学。

1.小红的身高是1米40厘米,小明的身高是15分米,他们谁高?高多少?

2.丽丽从学校到图书馆,先乘公交车行了2千米,下车后又步行了260米,学校到图书馆有多远?

3.操场跑道一圈的长度是200米,李丽每天跑5圈,李丽每天跑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4.校运动会2千米长跑项目比赛中,当第一名运动员到达终点时,最后一名运动员距终点还有300米,他已经跑完多少米?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2《千米的认识》说课稿(2941)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千米的认识》,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说教材 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之间一些简单的换算,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教材设计了多个生活化的活动,增强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例3利用情境图,引出千米,同时告知400米的跑道2圈半就是1000米,得出1千米=1000米。例4是要学生量出100米,走10个100米来感受1千米的长度,做一做,让学生举例校门口到哪里是1千米,并体验一下1千米有多远。这个过程在课堂上操作不利于教学,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做。例5是利用刚才所学的1千米=1000米进行千米与米的有关化聚,化聚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可以从已学的单位间化聚得到正迁移。学习千米的认识是日常生活的需要,也是保持长度单位体系知识完整性的需要,因此要切实学习好。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应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测量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与米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估计生活熟悉路段距离,在观察、比较、猜测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估计较长距离时,培养学生养成利用生活经验,通过合理推理进行估计的习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并养成在不要求精确值时能自觉进行估计的习惯。 由于利用千米和米的进率进行化聚在今后学习中经常遇到,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反复体验和想象、推理来建立观念,而新课程提倡建立单位观念。因此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它进行简单的化聚。教学难点是通过推算想象和体验建立1千米的观念。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在250米的操场上走4圈(并记录时间,和步数及感受),课件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学法: 二、教法: 1.情景教学法,在特定的情境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取一些具体感性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如:在引入课题时,出示了学生熟悉的路牌,激发学生学生认识千米的求知欲。、 2.引导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想象发现事物的联系,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三、说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 1、自主探索法: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为主动权,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这节课我注重突现数学学习的自主化。比如在学习单位间的化聚时我让学生先独立尝试,再集体交流。 2.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更好地体现对教材的理解,实践教法和学法的精神,我是这样设计本课教学过程的。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 分米,1米呢?它们之间的进率是怎么样的?(通过复习唤醒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新课学习作好准备)。 接着我出示书上的情境图。并提问:观察主题图,你了解到什么信息?根据学生回答,揭示课题:千米的认识。(千米也叫公里)板书(这样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探索新知。顺利进入新课展开环节) 第二环节:新课展开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改革的教学理念。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对1千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因此,这一环节我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教学1千米=1000米。 首先,我提问:谁知道1千米有多长呢?是多少米?(预计学生有说出1千米=1000米。若学生不能说出,我就指出1千米=1000米。)再学生读一读1千米=1000米,说说你怎么读?这时,我适时的指出,应该在哪里停顿,引导学生正确地读。 第二层次,建立1千米的观念。这个层次我分三步进行: 1.1千米到底有多少长? 我出示:①跑道一圈是250米,1千米相当于跑道的几圈呢? ③走了100米,大约走了200步,大约要走()步是1千米? ④走完100米,大约1分30秒的时间,大约用了( )时间能走1千米? 先让学生思考,在学生答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1千米的长度?引导来感觉千米相当比米要大得多。(这样通过跑道长、学生跑的时间,步数等常见的距离来帮助学生感知1千米的距离,有利于建立1千米的观念) 2.利用经验帮助建立观念。 我再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研究: 第一个问题:说说从校门口到哪里是1千米? 第二个问题:利用大家都熟悉的距离来说说从哪到哪是1千米或几千米? (千米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熟悉的距离来推算1千米长,这样有利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也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 3.研究何时用“千米”作单位 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用千米作单位?(学生可能或说:公路边的里程碑、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摩托车的速度表等) 在学生举例后,我追问: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样的情况下用“千米”作单位?(要求小组交流,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练习题150题

1、公园里大象有9头,猴子是大象的7倍,猴子有多少只? 2、面包3元,饼干是面包的8倍,饼干多少钱? 3、参加科技组的同学一共分成6个组做,第1-5组都是6人,第6组只有4人,参加科技组一共有多少人? 4、在一次数学比赛中,小明做对了27道题,做错了4道题,还有19道题没做,一共有多少道数学题? 5、车上有42人,到东门车站下了17人,又上车9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6、一瓶花生油要58元,一排牛奶37元,妈妈有100元,买这两件物品,够吗? 7.桔园里收桔子,运走了58筐,还剩35筐。桔园里一共有多少筐桔子? 8.书架上有57本书,借走29本,还剩多少本?又买来20本,现在有多少本? 9.动物园有25只猴子,狼狗比猴子多25只,狼狗有多少只? 10.花店运来75束玫瑰花,卖掉28束, ? (先提出问题,再解答.) 11、二年级同学去电影院看电影,二(一)班 去了39人,二(2)班去了32人,二(3)班去了28人,三个班大约一共去了()人。 12、有5只小猫在吃鱼,每只小猫吃2条鱼,一共要准备多少条鱼? 13、育红小学二三班有女生25人,男生比女生多12人。 ①男生有多少人? ②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14、去商场裙子45元、短裤36元背心29元。 (1)买一件背心和一条短裤要多少元钱? (2)毛巾比短裤少19元,毛巾多少元? (3)如果给你90元钱,让你买其中的两种物品,你会买什么?还剩多少元? 你会买()和() 15、买一瓶大可乐要6元,小青买了3瓶,应付多少元? 16、小强买4本图画书,每本4元,一共付多少元? 17、李老师买1个西瓜用去了8元,买一串葡萄用去了5元,一共用去多少元? 18、5头大象搬木头,每头搬3根,还有2根木头没有搬走。原来一共有多少根木头? 19、有6把黄玫瑰,红玫瑰的枝数是黄玫瑰的5倍,红玫瑰有多少枝?20、一辆车能坐8人,25人坐3辆能坐得下吗? 21、一条短裤要9元,买一件上衣的钱是买5条短裤的总钱数,一件上衣要多少元? 22.妈妈买来36个苹果,第一天吃了16个,还剩多少个? 23.有两盒粉笔,第一盒有45枝,第二盒有37枝,两盒一共有多少枝? 24.工程对修一条长40米的水泥路,第一天修了15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9米。第二天修了多少米? 25. 一个星期有7天,小军前5天每天做3道“思考题”,这一星期小军已经做了多少道“思考题”?

(完整word版)千米的认识 评课稿

《千米的认识》评课 付老师执教的《千米的认识》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1、引入课题新: 用手指代表五指山,将原本枯燥的旧知复习变得生动、有趣,既能有效唤起学生对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的回忆,同时又形象地体现了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很自然地引入到新知——千米的认识。 2、课前准备足: 课前让学生做好调查,留心生活中有关千米的知识,并且让学生在操场上走1000米的距离,为新课中很好地感知千米的长度做下了良好的铺垫。 3、联系生活紧: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这一堂课着重体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在感受一千米的长度时,问学生,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你觉得从哪里到哪里大约1千米,学生知道了从学校到板摄路口大约是1千米,在学生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后,让学生了解千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如课件屏幕显示:汽车里程表、公路边的标志牌,这样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后面的练习题也是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教学方法佳: 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师精练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以及教师对某个知识点处理的巧妙(例如:巧妙运用停顿,读出1千米和1000米的不同之处),无一不体现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同时也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5、教学习惯好: 从老师的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到对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包括学生回答问题,作题,审题的习惯等等)都体现了米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做的相当扎实的,这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6、教学效果棒: 这节课通过学习后完成了对千米的概念、进率的认识。如学生从1米、200米和250米的实际长度推出1000米的具体长度,从1000米=1千米推出2000米=2千米甚至更多。并且能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公顷和平方千米的 认识》说课稿范文 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材分析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教材84页)中的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说课稿。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单位比较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如果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顷和平方千米。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观念,联系实际体会它们大致是多大,在头脑里留下比较清楚的印象;应用平方米与公顷、平方千米与公顷间的进率,感受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能方便地表达土地的大小,从而体会土地的面积;整理先后教学的全部面积单位,组织新的认知结构,合理地应用面积单位。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大部分学上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明确,上课专心听讲,下课积极主动的完成老师的任务,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的问老师还有同学,只有个别的同学思想不够积极,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只

是比较牢固,回答问题比较准确,对新知识掌握较快。学生上课时回答问题比较积极,但语言的组织能力还不够强,有待加强。 三、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将计算融入到具体的问题情景之中,产生计算的需要,然后再确定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依据《新课标》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 四、说学法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使学生能够利用新旧知识迁移,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去发现新知识、新经验,充分发挥作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并在自己获取的成果中享受成果、消化成果、渗透成果。使学生脑海中形成数学来源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点,并能利用所学知识,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计算、观察、推理、想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千米的认识练习题

二年级第二单元检测题 姓名: 一、巧手补天窗。17分 1.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 。 2.测量较长的路程时,我们通常用()作单位。 3.我们学校操场一圈是200米,小明要跑()圈才够1千米。 4.测量长春到北京的路程要用()作单位。 5.3千米=()米5000米=()千米14000米=()千米10千米=()米 1千米-136米=()米 3000米+5000米=()米=()千米 2400米+600米=()千米 16千米-9千米=()米90米+9千米=()米 二、你能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吗?14分 1.小红每分钟步行50()。 2.小轿车每小时可以行驶70()。 3.一只燕子每小时飞行150()。 4.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800()。 5.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大约高8848()。 6.亮亮从家到学校要走750()。 7.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 )。 三、魔力圆圈。(填大于小于等于符号)16分 3200米2300米8000米8001米 5000米5千米400米4千米 1千米870米1千米10000米 6800米7千米9分米89厘米 四、数学门诊。(判断)10分 1.小峰的身高15年后能长到5米。() 2.一条高速公路约长150米。() 3.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4.火箭一分钟能飞行1000千米。() 5.小莉骑自行车每小时行驶16米。()

五、体验数学。43分 1.小红的身高是1米40厘米,小明的身高是15分米他们谁高?高多少?10分 2.丽丽从学校到图书馆,先乘公交车行了2千米,下车后又步行了260米,学校到图书馆有多远?10分 3.操场跑道一圈的长度是200米,李丽每天跑5圈,李丽每天跑多少米?合多少千米?10分 4.校运动会2千米长跑项目比赛中,当第一名运动员到达终点时,最后一名运动员距终点还有300米,他已经跑完多少米?10分 智慧宫殿3分 “十?一”长假,小明要去看望乡下的爷爷。小明家离爷爷家大约150千米,汽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要想在中午12:00到爷爷家,小明最晚几时出发?

(完整版)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练习题1111

1、一瓶花生油要58元,一排牛奶37元,妈妈有100元,买这两件物品,够吗? 2.桔园里收桔子,运走了58筐,还剩35筐。桔园里一共有多少筐桔子? 3.书架上有57本书,借走29本,还剩多少本?又买来20本,现在有多少本? 4.动物园有25只猴子,狼狗比猴子多25只,狼狗有多少只? 5、二年级同学去电影院看电影,二(一)班去了39人,二(2)班去了32人,二(3)班去了28人,三个班大约一共去了多少人? 6、买一瓶大可乐要6元,小青买了3瓶,应付多少元? 7、小强买4本图画书,每本4元,一共付多少元? 8、李老师买1个西瓜用去了8元,买一串葡萄用去了5元,一共用去多少元? 9、5头大象搬木头,每头搬3根,还有2根木头没有搬走。原来一共有多少根木头? 10、一辆车能坐8人,25人坐3辆能坐得下吗? 11、一条短裤要9元,买一件上衣的钱是买5条短裤的总钱数,一件上衣要多少元? 12.妈妈买来36个苹果,第一天吃了16个,还剩多少个? 13.有两盒粉笔,第一盒有45枝,第二盒有37枝,两盒一共有多少枝? 14. 一个星期有7天,小军前5天每天做3道“思考题”,这一星期小军已经做了多少道“思考题”? 15、二(1)班女同学排2行队。一行有8个,另一行有9个。一共有几个女同学? 16、小敏和5名同学叠纸鹤,每人叠4只,一共叠了多少只? 17、相册还剩5页,如果每页能放6张照片,35张照片能全部放进去吗? 18、一架玩具飞机的钱可以买5本笔记本。(1)军军带的钱正好可以买2架玩具飞机。如果买笔记本,可以买几本? (2)如果每本笔记本6元,一架玩具飞机多少钱? 19、短绳长6米,一根长绳的长度是短绳的3倍,这根长绳长多少米? 20、小刚做了9个蜻蜓标本,小英做的蝴蝶标本的个数是小刚的4倍。 (1)小英做了多少个蝴蝶标本? (2)小英做的蝴蝶标本比小刚做的蜻蜓标本多多少个? 21、一个排球24元,一个篮球8元,一个足球40元。 (1)排球的价钱是篮球的几倍? (2)足球的价钱是篮球的几倍? (3)篮球比足球便宜多少元? 22、梨树有58棵,桃树比梨树少22棵,苹果树比梨树多15棵,枣树有36棵。 你能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并解答吗? 23、商店第一天卖出服装81套,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卖18套,第二天卖出多少套?

千米的认识 评课稿

篇一:千米的认识评课稿 《千米的认识》评课 付老 师执教的《千米的认识》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1、引 入课题新: 用手 指代表五指山,将原本枯燥的旧知复习变得生动、有趣,既能有效唤起学生对已经学过的长度 单位的回忆,同时又形象地体现了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很自然地引入到新知 ——千米的认识。 2、课 前准备足: 课前 让学生做好调查,留心生活中有关千米的知识,并且让学生在操场上走1000米的距离,为新 课中很好地感知千米的长度做下了良好的铺垫。 3、联 系生活紧: 新课 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 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这一堂课着重体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在感受一千米的长度时,问学生,在你熟悉的路段中, 你觉得从哪里到哪里大约1千米,学生知道了从学校到板摄路口大约是1千米,在学生知道 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后,让学生了解千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如课件屏幕显 示:汽车里程表、公路边的标志牌,这样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后面的 练习题也是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 数学的意识。 4、教 学方法佳: 运用 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师精练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以及教师对某个知识点处理的巧妙 (例如:巧妙运用停顿,读出1千米和1000米的不同之处),无一不体现了教师自身的素 质,同时也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5、教 学习惯好:

从老 师的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到对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包括学生 回答问题,作题,审题的习惯等等)都体现了米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做的相当扎实的,这 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6、教 学效果棒: 这节 课通过学习后完成了对千米的概念、进率的认识。如学生从1米、200米和250米的实际长 度推出1000米的具体长度,从1000米=1千米推出2000米=2千米甚至更多。并且能做 到学以致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 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把所学的所有长度单位返回到生活中,从实践中自然而然增强学生学 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 建 议:1、《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 之上。在复习中,可以让学生用手比划1米,1分米和1厘米的长度数学,充分唤起学生已 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连接点。 2、教 学千米的例题时,可以先说明用我们过去学过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路程比较麻烦,需要使用更大 的长度单位,这样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们的学习是为了需要而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而学习。 3、在 新课程理念的烛照下,“生活即课堂”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社会、生活这一 大课堂中去体验具体的、可感的、鲜活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主动地建构知识,形成概念。教 师在学生实践和身边材料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走一走,数一数、算一算、估一估,深切体 验、感悟“千米”的概念和实际长度。这样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让学生寻觅到了数学知识的源 泉,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篇二:《千米的认识》总评课 积跬步以至“千米” —— 《千米的认识》总评课 《千 米的认识》是沪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内容。是学生在一、二年 级时已经认识了米、厘米和毫米等长度单位后,要认识的又一个长度单位。在整个小学阶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4、85页的内容。《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状况。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说学法 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梧埏镇中心小学到温州动物园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认识千米说课稿

认识千米说课稿 认识千米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认识千米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2、千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本课教学前,学生对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的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能感知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这个仅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单位间的化聚打下基础。 3、教材的知识结构 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让学生知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通过看、算、走等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体会和理解千米的认识,认识1千米=1000米,体验和感悟千米的实际长度,通过想想做做让学生进一步感悟1千米的长度,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熟练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 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

米与米之间的换算。2、提高学生解决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5、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解决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二、说教学程序 本课的教学我是这样设想: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你知道我们学校跑道一圈多少米?小华跑了5圈大约是多少米?同桌讨论后,交流。汽车每小时能行70( ),你认为可以填上哪个长度单位?请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是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一)认识千米。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学生交流自己看见过的。出示路标牌的图,并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介绍千米的符号---km。 (二)实践体验“1千米”。 1、猜一猜:1千米大约有多长?学生猜测后回答 2、观察:1千米到底有多长?多媒体演示测量公路长度的过

【推荐】小学二年级数学易错题集锦

小学二年级数学易错题集锦(一) 一、直接写出得数 3×7= 40÷5= 120—80= 840—800= 70—5= 500+80= 9×7= 63÷7= 49÷7= 600+270= 51—6= 0÷4= 100—26= ()—340=260 157+43= 35—4×8=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2,个位上是4,其它各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①204 ②2040 ③2400 ④2004 2、550比150多()①600 ②700 ③400 ④500 4、最大的三位数加1是()①10 ②100 ③1000 ④10000 5、3000前面的一个数是()①3001 ②2900 ③3100 ④2999 三、填空。(30分) 1、按规律填数。()、596、()、598、()、()、() 2、写出下面各数。六百二十七()三千零四十()九千三百()五千零四() 3、读出下面各数。 8040 读作()5812读作() 4、 2时=()分180秒=()分1分=()秒 5、6705是()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是(),表示()个(),最低位的数字是(), 表示()个()。 6、第一个数是800,比第二个数多100,第二个数是()。 7、把1678、897、699、1128这四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它们依次是()〈()〈()〈()。 8、7乘以4的积是(),再减去18,差是()。 9、在○里填上〉、〈或=。 2时〇120分 40秒〇1分42—18 〇35 24+17 〇39 70+90 〇160 38+25+20 〇85 35 〇48÷8×5 10、6503=()+()+() 8001=()+ () 11、爸爸上午8:00外出,下午5:00回家,爸爸离家时间有()小时。 12、比524少38的数是(),604比338多()。 四、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听课感受心得体会笔记评课记录

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听课感受心得 体会笔记评课记录 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听课心得体会 笔者多次参加了我乡举办的数学公开课的听课和评课,感受颇深,在大力提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进行改革中,一些教师却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重教师“讲”知识,轻学生“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已极不适应进行改革的要求了。 一位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五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时,只是抽象的讲1千米有多远,学生学得枯燥无味,印象也不深刻。《千米的认识》这节课,目的在于结合学生的活动经验,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接触1千米,知道1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单位,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那里,因此,在上这节课的设计上,主要突出下列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如果把一节课比作一首优美乐曲的话,那么情景的创设就好比是悠扬的和弦,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要善于设置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情景,使他们在情景中快乐地学习新知识。我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新课伊始,用媒体播放“一辆大卡车和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动感画面,

说:同学们,我们知道比较精确的长度一般用毫米作单位,我们课桌的长和宽用厘米作单位,教室的长和宽用米作单位。那么我们乘坐的汽车所行的路程用什么作单位呢?请大家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100千米)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个个争着回答:“千米”,这时,教师随机揭题,并说,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公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千米的认识”。 二、实际操作,亲身体验 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就是指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其亲身感知体验以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和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正如人们所说“听过就忘记了,看过就记住了,做过就理解了”。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学生生活很少接触,显得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让学生亲自走出教室,感受1000米的实际长度,并且记录自己走100米所用的时间,根据100米的长度和所用时间去估计1000米的长度,大约从哪到哪?在设计时,我考虑到1000米的长度概念难以建立,于是让学生把长度和时间有机结合起来,利用10个100米是1000米,推算出10个100米所用时间即为走1000米大约用的时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千米的认识》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4、85页的内容。《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状况。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说学法 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

二年级数学思考题

附加题 1、小红做计算题时,由于粗心大意,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8 错误地当作了3,把百位上的 6 错当成了9,所得的和是438, 正确的和是多少?(写过程) 2、一个三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9,正好是个位数字的 3 倍,三个数位之和是13. 这个三位数是() 3、小明第一天写5个大字,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写2个大字,6 天后小明一共写了()个大字. 4、30 名学生报名参加美术小组.其中有26 人参加了美术组,17 人参加了书法组. 问两个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5、全班有35 个同学排成一行,明明在从左边数的第20 位,天天在从右边数的第21 位,问明明和天天的中间有几个同学? 6、有一只台钟,每到整点就打几下,每到半点又打一下,从一时开始,到五时,这只钟一共打了()下. 7、把1、2 、3 、4 、5、6 分别填入下面的()内,每个数字只用一次. ()X()=() ()-()=() 8、盒子里的糖几天拿完? 盒子有45 块糖.小红每天拿 3 块糖,小云每天拿 2 块糖.小红和小云把盒子里的糖都拿光,需要几天? 9、哥哥的年龄有多大? 哥哥的年龄是最大的一位数加上最小的两位数,再加上最

大的三位数,又减去最小的四位数.请你帮助算一算哥哥的年龄是几岁? 10 、爬竿的故事 有位小朋友练习爬竿.他一口气就爬了 3 米,可是,以后每爬上 2 米就下滑 1 米.他要爬到 6 米高,还要爬几次? 11、把“ + ”、“一”、“X”、“宁”分别填入下面的O中,使等式成立: ( 1 )424=1262 (2)284=1249 12、一个三位数,它的百位上的数是最大的一位数,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的 2 倍,这个数可能是: 13、一个四位数,最高位上的数是2,百位上的数是最高位上的数的一半,十位上的数是百位上的数的 3 倍,个位上的数与百位上的数相同,这个数是(). 14、一个四位数,右边第一位数是3 ,第三位数是2,十位上的数字是百位上数字的3 倍,这四个数字之和是 1 3,这个四位数是多少? 15、桌子上原来有12 支点燃的蜡烛,先被风吹灭了 3 根,不久又一阵风吹灭了 2 根,最后桌子上还剩几根蜡烛呢? 16、狐狸用50 元的假钞买走了老山羊店里一件45 元的皮衣,老山羊还找给狐狸5 元钱,那么你知道老山羊损失了多少元钱吗? 17、24 人排成一排,一、二报数,报二的人向前走两步,问:原地不动的人有几

《千米的认识》总评课

积跬步以至“千米” ——《千米的认识》总评课 《千米的认识》是沪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内容。是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认识了米、厘米和毫米等长度单位后,要认识的又一个长度单位。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习时间、重量、长度、面积、体积、容积等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的教学是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提炼,也是为学生后继数学学习的需要。 众所周知,计量单位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一直是“难啃的骨头”。而大计量单位的教学更是为许多老师不愿展示的“风景”。在这节课的研究过程中,时常听到“这节课很难上……”,“这个很难说清楚……”的声音,甚至得到“这节课的难度应该属于最高级,用英语的话加‘est’也不为过……”的评价。“千米的认识”究其之难,首先难在“虚”,“千米”是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1千米看不见摸不着又难以测量,难以通过具体形象的模型感知体验,难以形成鲜明直观的表象;其次难在“远”,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总是建立在已有经验之上,而千米这个单位看似在生活中常见,但是它与学生已学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米)单从数量上就相去甚远,对于学生已有的长度认知经验“千米”更像是空中楼阁。 在千米单位教学中,学生建立千米的实际量感是难点。如何让“千米”离得更近,变得更实?教师紧紧围绕“认识千米”——构建1千米的表象,通过直观感知与间接估测,寻找参照物、丰富的活动体验、一定量的生活积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认识“千米”、构建“千米”,了解“千米”,一步一步“走出”千米。第一步:直接架起间接,初成千米的表象 在许多学生的头脑中,计量单位就像是一团纠结缠绕的毛线球,找不到头绪。以致会出现“小丁丁家的后院面积50(平方千米)”、“小胖的书包重3(吨)”这样“匪夷所思”的答案。说明学生对于这些计量单位的概念是相当模糊的,问题就在于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在计量单位的教学中,对其实际意义的感知是最重要的,通常老师会出示具体的模型,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等体验活动来强化量感的形成。但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没有具体的实物模型可提供,所以教师在学生已有的长度经验的量感上,从新旧单位的数量关系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千米”的量,拉近千米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距离。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说课稿

《千米和吨》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X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4-46页第六单元《千米和吨》首先,我要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明,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教材第46页用学生生活中常见铁路、公路的里程碑,公路上的限速标记,香港行政区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等引出千米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联系跑步的常识建立起对千米的概念,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然后通过想想做做中的练习继续巩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与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我将设置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熟练地掌握各种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学会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将把让学生知道 1 千米=1000 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作为教学重点,把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作为教学难点接下来,我要谈谈我对教法以及学法的认识,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将采用活动教学法,讲解法,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在学法上,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说说生活体验,使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的过程中,感知新课内容。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以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的分析,我下面将谈谈我对教学程序的预设: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的主要途径,为了更好的突出课堂教学的成效,我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并分为如下的四个教学环节:

二年级数学思维题(含答案)

61、小红做计算题时,由于粗心大意,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8错误地当作了3,把十位上的6错当成了9,所得的和是138,正确的和是多少?(写过程) 答:小红将68看成了93,把加数看大了93-68=25,所以,正确的结果是138-25=113 62、小明做计算题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3写成了5,十位上的6错写成了0,这样得差是189,正确的差是多少?(写出过程) 答:小明将63看成05,把被减数看小了63-5=58,所以,正确的结果是189+58=247 63、○+○+○=15,○+△+△=19,求△-○=( ) 答:○=15÷3=5,△=(19-5)÷2=7 64、用两个5和两个0组成一个四位数,当零都不读出来时,这个数是( ),当只读一个零时,这个数是( )。答:5500,5005 65、一座5层高的塔,最上边一层装了2只灯,往下每低一层多装4只灯,最下面一层要装多少只灯?(写出过程) 答:第五层和第一层之间隔了4层,所以最下一层比第一层多4×4=16(只)灯,所以最下面一层要装16+2=18(只)灯。 66、在合适的地方插入"+",使等式成立。 1 2 3 4 5 6 7 8 9=99 答:1+2+3+4+5+67+8+9=99 67、鸡兔共有腿52条,若将鸡数与兔数互换,则腿数变为56条,原鸡有( )只、兔有( )只。 答:将变化前后的腿数相加50+54=108(条),这时鸡兔数量相等,即鸡兔各有108÷(4+2)=18(只),已知变化前后鸡兔总数不变,所以题目可以变为,鸡兔共有18只,腿有52条,鸡兔各有多少只?根据鸡兔同笼问题做法假设18只都是鸡,则有36条腿(52-36)÷(4-2)=8(只)……兔,18-8=10(只)……鸡 68、学校派一些学生去搬树苗,如果每人搬6棵,则差18棵,如果每人搬8棵,则差4棵,这批树苗有( )棵。 答:盈亏问题,(18-4)÷(8-6)=7(人),6×7+18=60(棵) 69、有人问孩子年龄,回答:"比爸爸的岁数的一半少9岁。"又问爸爸的年龄,回答说:"比孩子的4倍多2岁。"孩子年龄( )岁。 答:爸爸岁数的一半是孩子的2倍多1岁,爸爸岁数的一半少9岁就是孩子的2倍少8岁=孩子的年龄,所以孩子的年龄是8÷(2-1)=8(岁) 70、哥弟俩共有邮票70张,如果哥哥给弟弟4张邮票后还比弟弟多面手多2张,哥哥原来有邮票多少张?(写出过程) 答:根据和差问题公式,哥哥给弟弟4张邮票后,哥哥有(70+2)÷2=36(张)邮票,则哥哥原有36+4=40(张)邮票。 71、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相差( )。 答: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100-99=1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数学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测量》的要求为: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以直观和动手操作为基本手段,注重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感受与有关知识建立联系,……要避免繁杂的单位换算,而应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测量的实际意义和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说说“千米的认识”一课的教学。 一、说教材 《千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中的一个内容,从教材编排看是在学习了米、厘米、毫米、分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之后,学生对长度单位就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对较小的长度单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且已掌握了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1、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 体验、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把“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体验直至认识千米,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主要考虑: 1、联系生活,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大量的生活中的照片让学生犹如在生活现场一样。感知1千米时,教师拍摄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景点,让学生来估计从校门口出发到这些地方大约有多少路程。再通过观察来强化1千米的观念。最后,公路里程碑、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摩托车速度表等照片的出示,让学生明白了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重视估测,力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估测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新课标把它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在本节课中教师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估测。 四、说教学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中以“引入、感知——展开、体验——巩固、应用——总结、回顾”为主线展开的,分四个环节进行的。 (一)第一个环节:引入、感知 从了解学生身高的对话中引入,使学生明白测量物体要用到长度单位,并通 过简短的对话复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后教师提问:生活中你在那里见到过“千米”? (二)第二个环节:展开、体验 这个环节分三步来完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