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7课 清朝君权的强化同步练习

第17课 清朝君权的强化同步练习

第17课 清朝君权的强化同步练习
第17课 清朝君权的强化同步练习

第17课清朝君权的强化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改国号为清的皇帝是()

A.阿保机B.阿骨打C.努尔哈赤D.皇太极

答案:D

2.如果你是一位清朝商人,你在国内进行商品贸易,向西最远到达什么地区()A.葱岭B.外兴安岭C.长城D.福建

答案:A

3.为加强君主专制,设立军机处的皇帝是()

A.顺治皇帝B.康熙帝C.雍正帝D.乾隆帝

答案:C

4.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目的是()

A.防止大臣专横擅权B.加强军国大事的保密性

C.提高内阁地位D.加强皇权

答案:D

5.清朝统治者实行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A.压制知识分子B.笼络人才C.防止人民反抗D.加强君主专制

答案:D

点拨:清朝实行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在思想上严密控制知识分子。6.制造了大批文字狱的清朝皇帝是()

(1)康熙帝(2)雍正帝(3)乾隆帝(4)道光帝

A .(1)(2)(3) B.(1)(2)(4) C.(1)(3)(4) D.(2)(3)(4)

答案:A

点拨:清朝文字狱最为盛行,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为严重。

7.清朝前期大兴文字狱,知识分子写作诗词文章,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下列清朝的诗句中,只有哪一句可能不会招来杀身之祸?

A..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B.一把心肠论浊清

C..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D.绿叶清阴看总好

答案:D

※8.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B.皇权战胜相权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缓和D.皇权日益加强

答案:D

9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首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之一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答案:A

10.下列对文字狱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迫害知识分子的冤狱B.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

C.因文字犯罪被捕入狱D.为加强文化专制而设立的监狱

答案:A

11.下列对应关系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大事,正确的是()

(1)秦始皇——焚书坑儒(2) 明朝——八股取士

(3) 东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清朝——文字狱

.A.(1)(2)(3) B.(1)(2)(4) C.(2)(3)(4) D.(1)(3)(4)

答案:B

点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汉武帝时期采取的措施。

二综合题

12.读图,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努尔哈赤

(1)努尔哈赤是怎样建立后金的?

(2)努尔哈赤与宋元时期的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元昊和成吉思汗等少数民族的领袖,有哪些共同之处?

答案:(1)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后起兵攻明,几年之后,夺取明朝

辽东七十余城。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2)努尔哈赤与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是统一了本民族的各部,建立本民族的政权,推动了本民族的发展,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他们都是中

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13.清朝一位官员胡中藻,因其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被乾隆皇帝斥为“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随定成叛逆大罪。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清朝的什么政策?

(2)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清朝哪一位皇帝时期尤为严重?

(3)实行这一政策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1)文字狱

(2)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最为严重。

(3)文字狱的盛行,遏制言论,禁锢思想,制造了令人恐怖的气氛,使知识

分子钻进故纸堆中,从事脱离现实的学问,严重阻碍了我国科学文化大

发展。

※14.阅读下列材料:

唯一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故宫养心殿的对联请回答:

(1)此对联的含义是什么?

(2)雍正帝是怎样实行“一人治天下”的?

(3)它说明了什么问题?秦、唐、明是怎样实行统治的?

答案:(1)只有皇帝一个人来治理天下,怎么能让天下众百姓专为侍奉皇帝一个人呢?

(2)设立军机处。军机处设立后,是由皇帝挑选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

官员去执行。

(3)它说明了我国封建君主制进一步强化。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规定国家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但丞相、太尉、御史仍有很大权利。唐朝沿用隋朝的三

省六部制,皇帝之下,三省的官员都是丞相,丞相人数增加,避免了丞相专

权。明初,不设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相权、君权都集

中在皇帝一人手里。明中后期,六部尚书兼任殿阁大学士,参与皇帝决策,

逐渐形成内阁,成员权力也很大,和丞相差不多。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优质教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与价 值观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 过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分析 讨论,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今天改 革开放政策、珍惜改革开放成果的自觉 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泄露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

处”,简称“军机处”。上图便是军机处的外景,它与以往我们学习过的朝代的中央机构有很大的不同。 你知道军机处的建立标志着什么吗?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1.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2.史料解读。 材料: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3.读材料和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设立的基本情况、作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答案提示:(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掌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目标导学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史料解读。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材料二: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2.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时间段、特点)。 答案提示:(1)背景: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兴盛的时期:康雍乾三代。 (3)特点:规模大,次数多。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 俄国的改革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九十六篇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俄国的改革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九十 六篇 第1题【单选题】 针对某一事件,列宁说:“臭名元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当时的一位官员则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这一事件是( ) A、俄国农奴制改革 B、《共产党宣言》 C、美国独立战争胜利 D、法国《人权宣言》颁布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美国内战前和俄国1861年改革前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障碍是( ) A、缺乏自由劳动力 B、企业设备陈旧 C、资金不足 D、缺乏人才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请找出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 ) A、都是对农民的掠夺 B、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俄国农奴制改革文件规定:“在……法庭尚未成立以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该规定反映了这次改革( ) A、结束了沙皇统治 B、保留了封建残余 C、缓和了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D、保证了农民的民主权利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国家中,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是( ) A、日本、俄国 B、美国、日本 C、英国、俄国 D、俄国、法国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借列文(同情农奴的农奴主)之口说:“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列文所说的这些变化是因为( ) A、彼得大帝改革 B、十月革命 C、二月革命 D、1861年改革 【答案】: 【解析】:

17.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及反思

17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在我们国家的南部有一个优美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我要介绍的地方就是云南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大家想去体验一下吗? 2.教师(板书:泼水节)相机认识生字“泼”,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写得窄一点,右边是个发,水泼头发,泼泼泼。 3.教师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课件,初步感受泼水节的热烈场面。 4.谁知道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 5.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介绍一下你查的资料。(每年凤凰花开的时候,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6.谁知道傣族人民居住在哪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

7.再观察图画,图上的人们表情怎么样?穿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 (人们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头上包着头巾,多数人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人们手里有的拿着碗,有的包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8.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与傣族人民一起共度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了傣族人民,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9.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泼(泼洒)(泼水) 度(度过)(一年一度) 敲(敲门)(敲打) 龙(龙舟)(龙船) 驶(驾驶)(行驶) 容(容易)(笑容)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军机处外景图)上图是清朝军机处外景,它和以往我们学习过的朝代的中央机构有很大的不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加强,清朝的文字狱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一思想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1.(多媒体出示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2.(多媒体出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3.(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的进程)读材料和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的设立的基本情况,其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的地位。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目标导学二 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一)文字狱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 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

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材料二: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2.(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大兴文字狱基本情况)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时间段、特点) 提示: (1)背景: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兴盛的时期:康雍乾三代。 (3)特点:规模大,次数多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说说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教师指出: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二)文化专制政策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清朝乾隆纂修的《四库全书》是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钜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 ,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 ,巩固满清统治 ,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内容 ,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篡改。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教师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 提示: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目标导学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根据教材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 答案提示:官僚体制日益腐败,官场上贿赂成风,结党营私;各级官吏,敲诈民众;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 3.(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学生分组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 教师总结:出现了财政危机;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 4.(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读教材,回答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 提示: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目标导学四闭关锁国政策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1684年,清朝对海上贸易先后作了若干具体规定:一、沿海广东、福建、江南、浙江、山东与直隶省,听百姓装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海上贸易捕鱼。预行禀明该地方官登记名姓,取具保结,发给印票。二、在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四省设海关,管理来往船只,并征收税银。外国贡船所带货物不再收税,其余私来贸易者,听所差部臣照例收税。三、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各省,先定海禁处分之例,尽行停止。若有违禁将硫磺、军器等物,私载在船出洋贸易者,仍照律处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答案提示: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

君主集权的强化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七年级) 2、学科:历史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①找出七年级中国历史上下册中有关君主集权的内容,摘抄出朝代、人物、想法或措施。 ②上网搜索有关君主集权制度的具体内容、提出、施行,各个朝代加强君主集权的具体做法。 5、教师课前准备: ①上网搜索各个朝代加强君主集权的具体做法,按时间线索整理。 ②搜索有关清朝文字狱的内容和某些案件。 二、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的文字狱及其危害。通过纵向比较各个朝代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对各个朝代加强君主集权的具体措施的信息收集,使学生学会整理历史线索、纵向比较并得出结论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文字狱”的社会危害性,理解政策制度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通过对君主集权制度的历史学习,认识到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必然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 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君主集权的强化》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7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清朝的建立以及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同样也是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朝代。设置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虽说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令的上传下达,也同样使得权力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再加上文字狱的打击,使得读书人渐渐沦为封建王朝的奴隶,加速了封建王朝的灭亡。我国的封建社会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至清而止,虽说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原因是多重的,但君主集权的强化使权力高度集中,国家的命运越来越取决于统治者的个人素质,这一点是重大的原因。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他们对于中国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无法很好的运用比较学习的方法来整理历史脉络,要分析君主集权的利弊作用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予以及时的点拨、指导,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历史,以史为鉴。

第18课_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_导学案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后金,清朝的建立及采取的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2、掌握清朝的建立和君主集权的强化。 3、了解君主及其强化的利与弊。。 【学习重难点】 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 难点:君主集权的强化的作用。 考点:军机处和文字狱。 教学过程:(▲为重点掌握内容) 【课内探究】 要求: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填空,并努力记住这些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一、“开辟荆榛逐荷夷” 1、台湾在________年曾被______殖民者侵占。是被_______收回的。 2、1661年,____________率领将士,从__________横渡__________,抵达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4、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_________年,清朝设置_____________,隶属____________。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雅克萨之战 1、______世纪中期,________的势力侵入我国_________流域,在________和________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 2、__________派军队围攻雅克萨。经过半年战斗,侵略军头目_____________被击毙,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______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 3、_________年,中俄双方代表在______________谈判,经过__________,签订了________边界条约《_____________》。从法律上肯定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活动一:1、列表归纳清朝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1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 俄国的改革]北师大版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二十四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俄国的改革]北师大版巩固辅导[含答案 解析]二十四 第1题【单选题】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下列选项中与这次改革无关的是( ) A、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C、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农奴制残余仍大量存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的共同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都是让农奴和黑奴无条件地获得解放 D、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哪一条不属于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

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地主再也不允许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 C、农奴在"解放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需出钱赎买这块地 D、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小刚正在通过电话参与“开心辞典”活动,王小丫提供的关键词是“农奴制”、“1861年”、“资产阶级改革”,问题是“发生在哪个国家”?小刚应该选择的是( ) A、法国 B、英国 C、俄国 D、日本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这块份地。由此可以分析出1861年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 ①市场②劳动力③资金④原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第6题【问答题】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南部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材料二:1856年3月,沙皇……在对莫斯科贵族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来解放自己,倒不 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材料三: (1)材料一选自美国内战中颁布的一部文献,文献的名称是什么?当时林肯政府的首要目标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这位沙皇是谁?他通过改革的方法来废除农奴制是哪一年?(3)材料三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一次重大改革?图片反映了这一改革中最具远见的战略眼光的措施是什么?该国强调“求知识与世界”,请举一具体措施?(4)上述三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答案】:

《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 教学设计说明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景、层层设问的方式开展教学过程:通过相关的历史图片,描述随着清军入关,建立清朝,君主集权不断加强等,并引导学生探究其加强君主集权的原因。整个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体会当时的历史发展状况,比直接的讲授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考模式。 课标精解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理解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影响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清朝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部分: 1.满族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2.君主集权的强化 清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管辖广大疆土,保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长期稳定,尤其康乾盛世持续多年,堪称清朝创造的一个奇迹。其中政治上的严密控制是重要原因之一。 清朝的政治体制是传统政治体制的集大成。从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经唐朝的完善发展,明朝的强化,到清朝、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体制,系统而严密,十分成熟。君主集权已达到了顶峰。本课知识对了解中国君主专制强化的变迁有着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了半个学期的初中生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比较分析问题能力,利用学生的这一进步,我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安排了一些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一些问题,以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2)归纳努尔哈赤的活动,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归纳、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评价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学生收集资料,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并且进行资源整合。 (2)展示探究题,启发学生思考。 (3)通过人物介绍,多媒体资料,小故事,历史短剧,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为祖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认识清朝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 (3)认识清朝大兴文字狱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不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 教学重、难点解读 1.教学重点:清朝的建立和君主集权的强化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识字17难忘的泼水节(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识字17难忘的泼水节(优质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 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 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教学难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 到了节日这天,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 浴佛,再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 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 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难忘的泼水节》)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穿”,后鼻音“忘、龙、向、令”。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 敲鼓驶过笑容踩着铺上盛满银碗祝福健康长寿象脚鼓凤凰花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军机处外景图)上图是清朝军机处外景,它和以往我们学习过的朝代的中央机构有很大的不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加强,清朝的文字狱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一思想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1.(多媒体出示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2.(多媒体出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3.(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的进程)读材料和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的设立的基本情况,其作用和影响是什么(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的地位。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目标导学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一)文字狱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材料二: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2.(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大兴文字狱基本情况)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时间段、特点) 1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教案 北师大版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教案 课程标准: 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明清帝国的更替过程,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和查阅有关明清建立的资料,增强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课堂上通过问题的思考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明清专制统治的危害,初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明清专制统治的措施。 教学难点 如何分析明清专制统治措施所造成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语言生硬,对初一学生来讲难以接受,在讲课中要深入浅出,透过现象折射理论,让学生对历史现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材分析 1.明清两朝是中华帝国的晚期,中国封建社会已开始走向没落,明清统治者采取各种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巩固了封建统治,但也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和渐趋性。 2.本课共分三个子目:第一目“明清帝国的更迭”,主要讲述了这一明清两朝的更迭,第二目“皇权高度膨胀”和第三目“八股取士和文字狱“分别从政治和思想的角度来说明明朝和清初专制统治加强的情况,尽管条理清晰,但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教材处理 1.由于教材中的第二目“皇权高度膨胀”和第三目“八股取士和文字狱”都是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因此可合为一目,有利于教师授课,也有助于学生理解。 2.为帮助学生理解,对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在教师引导下逐条分析。 教学方法: 讲述为主,学生讨论,利用课件展示材料。 板书设计: 一、明清帝国的更替 二、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1、政治上:皇权高度膨胀 a.、大开杀戒,巩固统治 b、废宰相制度,权分六部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设廷杖制度 d、设军机处 2、思想上: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教学过程: (一)、教学基本流程: 复习上一课知识------引入新课-------明清帝国的更替--------皇权高度膨胀-------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二)、复习提问:元朝是何时建立的?它又是如何灭亡的? (三)、导入新课: 据老师所知,有很多同学平时都喜欢读诗歌,那么,今天老师想请同学看几句古诗:(教师在大屏幕打出诗句):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同学们能不能从这几句诗中看出什么毛病? 学生回答:(略)。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教案

俄国的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主要的内容及意义;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简化、概括史实的能力,用辨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 彼得一世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 【教学难点】 1861年改革对农民的掠夺性和历史进步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大家是否还记得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世界上有哪些资本主义国家?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英、美、法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那同学们是否知道,作为当今世界面积最庞大的俄国,它又是如何发展壮大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俄国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 (一)彼得一世改革 (学生看课本,独立思考:改革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改革的目的是什么?)1.背景 (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 (2)伊凡四世称沙皇,强化沙皇的专制权力; (3)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阅读课本《相关史事》,了解农奴制下农奴的悲惨命运)

2.时间:18世纪初 3.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请同学看课本《人物扫描》,使学生对彼得一世有进一步了解。) 4.改革的内容 (1)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2)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3)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4)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家,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5)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明确:彼得一世改革的核心是军事和经济两方面。) 5.彼得一世改革意义 (1)通过改革,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地外扩张准备了条件(新首都:圣彼得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2)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 (彼得一世死后,国势日衰。到1762年叶卡特琳娜二世统治期间,经济、军事实力增强。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于是俄国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1.背景 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危机严重,仅1858—1860年就发生300多次农民暴动。这不但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还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亚历山大二世被迫签署废奴法令,进行改革。 2.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3.目的:挽救统治危机。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4.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所以列宁说:“当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5.意义 (1)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

2019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7课《俄国的改革》同步练习语文

《俄国的改革》同步练习 1.一位俄国文艺评论家曾这样描述:农奴制俄国暗无天日,就像一个监狱、一口棺材,散发着腐朽的臭气。这说明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外来入侵 B.国家的分裂 C.黑人奴隶制的存在 D.农奴制盛行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与“解放农奴”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1861年改革 C.美国南北战争 D.俄国十月革命 3.下列言论可能出自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之口的是() A.“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 B.“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C.“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和一半自由的状况” D.“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4.“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是列宁对下列哪次改革的评价()A.苏联的新经济政策 B.戈尔巴乔夫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1861年改革 5.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近代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的事件是() A. 1861年农奴制改革 B.十月革命 C.二月革命 D.赫鲁晓夫改革 6.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李潞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俄国1861年改革,你认为他的表述哪一项不正确() A.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B.它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C.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7.使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度的腐朽性充分暴露的是() A.“十二月党人”起义 B.经济发展的缓慢 C.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D.农奴生活的困苦 8.“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我不生气!决不生气!俄国最需要的是海域。”关于彼得一世生前创造的奇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巩固了农奴制度 B.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 C.使俄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D.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

最新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军机处外景图)上图是清朝军机处外景,它和以往我们学习过的朝代的中央机构有很大的不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加强,清朝的文字狱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一思想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1.(多媒体出示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2.(多媒体出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3.(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的进程)读材料和 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的设立的基本情况,其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的地位。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目标导学二 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一)文字狱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材料二: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2.(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大兴文字狱基本情况)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时间段、特点) 提示: (1)背景: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兴盛的时期:康雍乾三代。 (3)特点:规模大,次数多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说说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教师指出: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二)文化专制政策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清朝乾隆纂修的《四库全书》是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钜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 ,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 ,巩固满清统治 ,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内容 ,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篡改。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教师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提示: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目标导学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根据教材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 答案提示:官僚体制日益腐败,官场上贿赂成风,结党营私;各级官吏,敲诈民众;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 3.(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学生分组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 教师总结:出现了财政危机;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 4.(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读教材,回答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 提示: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目标导学四闭关锁国政策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1684年,清朝对海上贸易先后作了若干具体规定:一、沿海广东、福建、江南、浙江、山东与直隶省,听百姓装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海上贸易捕鱼。预行禀明该地方官登记名姓,取具保结,发给印票。二、在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四省设海关,管理来往船只,并征收税银。外国贡船所带货物不再收税,其余私来贸易者,听所差部臣照例收税。三、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各省,先定海禁处分之例,尽行停止。若有违禁将硫磺、军器等物,私载在船出洋贸易者,仍照律处分。 材料二:

新人教版历史七下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word教案

新人教版历史七下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word 教案 课程目标 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要紧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把握满族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阻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阻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明白得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截了当阻碍到社会进展的道理。归纳努尔哈赤的活动,与其它少数民族首领比较,培养学生评判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收集资料,通过多种途径猎取信息,同时进行资源整合。 2、展现探究题,启发学生摸索。 3、通过人物介绍,多媒体资料,小故事,历史短剧,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4、分组讨论,课堂小辩论。 5、教师评判,起到鼓舞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满族是中华民族大伙儿庭的成员,为祖国的历史进展做出了重要的奉献。清朝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表现。大兴文字狱形成“万马齐喑“的局面,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进展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清朝初期的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说明当时君主的权力有限;而雍正建立军机处的目的和作用,说明君主集权的加强;文字狱的显现,说明清朝是从政治、思想等多方面来强化君主集权制度。 本课的难点是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操纵,不利于社会的进展。一组学生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扯皮、巩固清朝统治方面的作用;另一组学生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大臣的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这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阻碍,而且能够起到锤炼学生思维及概括能力的作用。 课前预备 师:收集资料,分配学生任务,排练短剧,辅导辩论 生: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预备小故事、历史短剧,辩论 教学过程 导入:由一位去过北京旅行的学生简单介绍自己参观故宫的经历,展现一些照片,由此引出对清朝的爱好。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三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三篇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

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⑶.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泼水节因为敬爱周恩来总理花炮对襟白褂敲鼓 银碗祝福健康长寿幸福令人盛满 (教学多音字:盛) ⑷.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

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⑸.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⑴.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⑵.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⑶.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⑶.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练习题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选择题: 1.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明太祖在中央采取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 A.设三省六部 B.实行内阁制 C.设三司 D.废丞相 2.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政令统一的需要 3.内阁制正式确立于() 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 C.明宣宗时 D.明宪宗 4.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五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5.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这说明 A.康熙帝精明干练,勤于政务B.清初加强君主专政 C.康熙帝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D.清初君权与相权矛盾突出 6.一位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行事模式:“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依据你的判断他应该在哪一机构中任职 A.中书省 B.内阁 C.锦衣卫 D.军机处 7.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A.决定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秦以后,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以皇权为核心 B.皇帝处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

C.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不断发生变化 D.直到清代才建立起完善的中央权力机构 9.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D.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10.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材料题: 1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1 丞相者,朕之股肱(股肱:大腿和胳膊,比喻左右辅佐之臣),所与共承庙宇(庙宇:国家),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材料 2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材料3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材料 4 昔程子云:天下之治乱系在宰相……若以国家治乱转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几如木偶旋缀乎?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为乎?使为人君者,深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也。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十二朝东华录》引清高宗(乾隆帝)语回答: (1)根据材料1、2,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3,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及其特征。 (3)上述各朝统治者对宰相的态度是怎样的?有无本质的区别? (4)统治者对宰相态度的变化,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简答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