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历史史书精读大英帝国:全球化演进的重要推手素材

高中历史史书精读大英帝国:全球化演进的重要推手素材

高中历史史书精读大英帝国:全球化演进的重要推手素材
高中历史史书精读大英帝国:全球化演进的重要推手素材

大英帝国:全球化演进的重要推手

——再读尼尔·弗格森《帝国》

(本文发表于《文教资料》2012年10月中旬刊)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鲁东海

从广泛意义上讲全球化一般指从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活动开始,500多年来世界历史所发生的普遍联系和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地处大西洋航路中心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参与殖民掠夺,推行重商主义。后历经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代议制度、殖民主义争霸战争、工业革命等重大事件,一步步成为操纵世界现实和影响人类未来的强大帝国。大英帝国的盛衰与全球化局面的发展在时间上重合了四百年,前者之于后者的关系无疑是密切的。

尼尔·弗格森被喻为当代英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帝国》是其近年的重要作品,英文版成书于2003年,今年初由雨珂翻译的中文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弗格森强调无意详细描述大英帝国通史,只想着重记录在大英帝国推动下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全球化”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大课题,本人阅读了《帝国》一书后,觉得它有利于深刻理解英帝国在推动全球化发展中的作用问题。

本书划分了六个主题,编排了六章,语意明白通畅,是西方人所写书籍中比较方便中国人阅读的一本书。在四百年的盛衰历史里,大英帝国在商品、劳动力、文化、政体、资本、战争六个方面全面影响着全球化的进程。下面先按原书的结构顺序对弗格森的思想作一简要梳理。

在近代早期欧洲各国争建帝国的竞赛中,英国起步较晚,之前已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家在美洲和亚洲掠夺了大批的殖民地。在书的开篇弗格森从一个海盗写起。1663年,一个名叫亨利·摩根的英国人奇袭了西班牙在加勒比海的前哨阵地,就此拉开了17世纪最令人瞩目的“打、砸、抢、掠”狂欢的序幕。英国政府不仅对摩根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积极地鼓励他。大英帝国的起家不仅靠官方的武装力量,也靠民间的掠夺力量。那么,英国广泛支持海盗行为的社会经济基础是什么呢?《鲁滨孙漂游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认为18世纪初叶的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众消费社会,从棉花、大米到胡椒、可可再到糖、烟草,英国是个生活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度,消费量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英国对世界的依赖程度更大。弗格森由此得出结论:大英帝国是建立在对糖、咖啡因和尼古丁的狂热需求之上的。1600年伊丽莎白一世授权成立了英属东印度公司,从此,英国人能够在政府的垄断政策保护下,汇集所有的资源得以进行大规模、高风险的冒险事业。

仅凭海盗抢掠和商业发展,建立大英帝国的基础是远远不够的,其先驱葡萄牙、荷兰等国的兴衰就是明证,英国还借助了殖民统治的力量。17世纪初叶到20世纪50年代,大约有2000万人离开英伦诸岛,到海外谋生,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绝后的人口大迁移。从北美、到亚洲、再到澳洲,英国拥有辽阔的世界版图,成了每天二十四小时都能见到太阳的国家。另一方面,随着各殖民地的开垦与发展,劳动力变得日益紧张起来,贩卖非洲黑人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在1662-1807年间,英国人的船只把近350万非洲人运送到了“新世界”。今天我们很反感黑奴贸易,可那时候在大多数人眼里只是一个经济主张,贩奴只是“上流社会的职业”而已。英国人的大规模出走改变了世界,将各个大陆的主导人种变成了白人,同时黑人成为供其驱使的奴隶。

到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的野心更大,他们不仅梦想着统治世界,还要救赎这个世界,各种非政府组织的传教协会在这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教化异教徒是一项危险的工作,一批批年轻强干而又充满理想和利他精神的传教士漂洋过海,来到自然、文化和生活完全不一样的新世界。为了传播上帝的福音,许多人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在相对落后的非洲等地传教困难主要来自于自然的因素,而在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亚洲许多地方,还有来自于人的观念。传教作为对外殖民活动的组织部分有力地传播了大英帝国的影响,推动着全球化的发展,弗格森借用他人的话说:“万能的上帝引领我们将一个又一个国家纳入他的看护”。

以最多的1931年的数据来说,英国在印度人口只不过占印度总人口的0.05%,其中文职人员只有4000人,如何管理拥有3亿人口的印度呢?归纳起来看,在“天之骄子”一章里弗格森强调了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英国各殖民地政府精简运作、廉洁高效。1858-1947年间,印度的合同文员不超过1000人,非洲12个殖民地的管理骨干阶层也只有1200人,马来岛文员220人就已经是冗员了。第二,工业革命所产生的新技术极大地便利了大英帝国对世界的统治。蒸汽船航线、铁路网和电报线是19、20世纪世界最重要的三大网络,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世界缩小了,控制也更容易了。第三,努力依靠各殖民地亲英的精英阶层,来构建一个更加庞大的底层的官僚机构,而培植精英阶层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英国文化的教育。虽然那些受过英式教育的新精英阶层内心有某种程度的民族情结,不时与“东家”有矛盾冲突,但他们实际上还是大英帝国在印度所真正依靠的中坚力量。

当19世纪末印度在英国殖民体系中地位下降时,英国人又瞄准了非洲大陆。到20世纪初年欧洲人瓜分非洲时,英国人独得三分之一。此时,大英帝国最鼎盛时代到来了,总面积3000多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25%,统治4亿多人口,占世界总人口1/4。弗格森认为维多利亚统治后期,大英帝国之所以能够大规模扩张,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金融和武力的结合。武力征服殖民地人民的肉体,投资又给殖民地经济输血,在英国的影响下,世界上大部分经济体接受了自由贸易

观念,而英国人所创造的金本位制就成为了自由贸易体制的骨骼。金本位制说白了就是英镑本位制。弗格森强调了20世纪初人类在三个方面表现出现代化的趋势,即全球市场出现、军事和工业相辅相成的发展、大众媒体的发展。

进入20世纪,大英帝国遇到了多方面的压力和冲击,早在1892年还是一名中学生的丘吉尔就曾预言英国将陷入一场无法想象的战争。关于大英帝国的崩溃,弗格森反对用“反殖民地化”理论来解释,他认为致命的威胁来自于其他帝国。1940年在丘吉尔无与伦比的领导下,大英帝国与邪恶的希特勒帝国孤军作战,最后,为了阻止德国人、日本人和意大利人建立它们的帝国,英国人不惜放弃了自己的帝国。弗格森言下之意,大英帝国是为捍卫自由主义而倒下的,她所付出的牺牲足以洗清她曾经犯过的罪恶,理应得到当代新帝国的敬意。

自古以来,世界历史上好像就不缺乏帝国,古代的如罗马帝国、唐帝国、蒙古帝国,近代的如西班牙帝国、法兰西帝国、德意志第三帝国,把自称的和他称的帝国加到一起,屈指肯定难数。上面列举到的那些帝国为什么都没能像大英帝国这样,有效地促进全球化的大发展呢?深度阅读《帝国》一书,本人发现大英帝国在对外扩张的条件、方式和内容方面,与之前的帝国有继承更有发展。英国最初参与海外贸易和扩张的时候,直接学习了先辈们海盗抢掠和占领移民据点的方式,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和阅历增长,大英帝国日益显现出自己的特色,而正是这些特色极大推进着人类横向的全球化和纵向的现代化。

大众消费与大众消费相对应的是贵族消费。中国大明帝国郑和下西洋主要出于政治目的,后期逐渐转向发展对外关系和朝贡贸易,从第四次远航开始,郑和船队的贸易范围和数额不断扩大。《明史》上记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郑和自谓:“上荷圣君宠命之隆,下致远夷敬信之厚,统舟师之众,掌钱帛之多,夙夜拳拳,唯恐弗逮。”但问题是随郑和船队回来的珍珠玛瑙、奇禽异兽等,主要供皇帝及其家族享受,只有部分香料、药材等行销民间,简言之,郑和的远洋航行并未能带动广泛的大众消费。而大英帝国则完全不同。到18世纪时,随着圈地运动后农业的发展、海外事业带来的利润和工业革命,国民收入不断增强,那些原本只是富有精英家庭珍藏的物资逐渐成了平民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比如糖、咖啡、茶、烟草、印度的纺织品等。莎士比亚在《无事生非》中提到当时的英国人喜欢逛时装店的情形,“流行的衣服永远比人们能穿破的要多”。英国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大众消费的国家,大众消费当然会带动大众航海和大众移民。

工业革命英国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先驱国家,哈格里夫斯制成第一部被称为“机器”的珍妮纺纱机,瓦特通过改良使得蒸汽机成为广泛运用的强大动力,史蒂芬孙制造第一部蒸汽机车,约翰等人第一次在多佛尔海峡敷设了海底电报线路,英国船厂建造了20世纪初年最豪华的游轮泰

坦尼克号,就英国的发明创造找出数个第一并不是什么难事。理所当然,英国从中得到了利益回报。“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从18世纪末开始,借助于蒸汽和钢铁的力量改变了世界经济和国际力量的平衡,英国作为新技术的先驱全面超越了它的对手,在推动全球化发展方面起到了其它任何帝国无法达到程度。

自由主义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世界史的观点看,英国革命的主要意义在于确定并贯彻了自由主义的原则,这是很有见地的一种认识。《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得随意提高税收,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新教徒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可以置备适量武器。威廉国王接受了《权利法案》,实际上就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经济、政治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的自由主义的原则。到了工业革命时期,自由主义的观念在英国得到更深刻、更广泛地传播。1776年亚当·斯密提出“劳动价值论”,明确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劳动、资本和其它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自由主义开始成为英国主流思潮。英国又通过商业谈判促使世界上的大部分经济体接受了自由贸易,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征收平等的关税,1860年英法签订自由贸易条约,消除贸易壁垒。自由主义作为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自由主义好像是英国人手的一把利刃,将原来分隔世界的那张无形的网撕得粉碎,又好像是一面旗帜引领着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凯歌猛进。

弗格森认为迄今为止,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或组织在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方面比19-20世纪的大英帝国做得更出色,也没有一个国家或组织比大英帝国更热衷于向全世界强行推广西方的法律、秩序和统治模式。《帝国》一书中记述到伦敦传教士协会在南非地区的库鲁曼曾建过一个模范教会,这里就像一个小巧的苏格兰村庄,茅草屋顶的礼拜堂,白色的小屋和红色的邮箱,人们的信仰、穿着、卫生和建房习惯都发生了改变。透过这个故事,很容易让人悟出大英帝国推动下的全球化的最大特点,实际上就是全球英国化:英语成为人际交流的工具,英镑成为商品交换的中介,自由主义成为社会交往的准则。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大英帝国已经逐渐消逝在历史的云烟深处,但是人类好像还很难摆脱“帝国”思维模式的纠缠,弗格森的表达就是确切的注脚。“无论是好是坏,是圣洁还是污秽,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世界,从很大程度上说就是大英帝国时代殖民统治的产物。……问题是,我们是否应该另辟蹊径,找到一条不这么血腥的现代化之路?”“帝国并不可爱,但所有的替代方案现在看来都更糟。”我很反感弗格森的弦外之音,但又不能不承认,当代简单的民族主义很难抵挡全球化的进程,经济渗透、武装侵略和自由主义仍将以新的面目被当代新帝国所运用。

浅谈英国的兴衰之路

浅谈英国的兴衰之路 18-19 世纪,英国开始兴起。英国从 15 世纪开始建立起专制的都铎王朝,通过推行重商主义,壮大了国家的实力,在1588年的时候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标志着英国的崛起。之后,英国的专制王朝继续海外扩张,建立英帝国。后来在1640年发生了推翻专制王朝的革命。这对于之后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和英国的进一步崛起有很重要的作用。之后,英国取代了荷兰成为了海上霸主,建立了一个非常庞大的殖民帝国,在欧洲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根据统计,1848 年英国的铁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一半,煤占到世界2/3,棉布占到世界 1/2,铁路已经修了 1 万公里,英国贸易总额在这个时候占世界总量的20%-25%左右。 大英帝国是随着英国人的海外殖民扩张而出现的。英国海外移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年,1607年英国人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的殖民地。但英国大规模的海外移民出现在18世纪以后。由于工业革命,英国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人口过剩。从1814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百年间,约有2000多万人从英国移居海外,其中1300万人移居美国,400万人移居加拿大,150万人去了澳洲,其余人流向世界的其他地方,英国是近代以来世界上最大的输出人口的移民国家。殖民地不仅对英国而且对世界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很多学者认为,殖民地是英国资本主义起源的前提条件之一。 当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列强瓜分完毕时,英国获得的份额最大。在一战爆发之前的1914年,英国的殖民地面积已达3350平方公里,统辖3.9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这相当于英国本土的137倍,本国人口的8倍多,被称作“日不落帝国”。英帝国在形成过程中,既有对当地土著人的镇压,也有与其他殖民国家的争夺。这一过程对英国社会发展、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和政治地理的发展演变,均有

(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材料概括主观题练习

1.(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节选自《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1)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6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演变原因。(10分)(3)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认识。(9分)

1.(25分) (1)(6分) 功能:征发民力;控制人民;征收赋税;统计人丁。(6分,任答三点即可) (2)(10分) 特点:户籍逐渐成为控制人口的重要手段:历史悠久,南复杂到简单;与土地和赋税制度紧密结合;户籍制度逐渐被废除。(4分,任答两点即可)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财政危机;统治者的改革;农民的反抗斗争(任答三点,每点2分,共6分) (3)(9分) 认识:一方面,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为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 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5分)另一方面,户籍制度束缚了人口的自 由流动,不利于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古代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产生了 阻碍作用,从根本上讲,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4分)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知识点归类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知识点归类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天津高考10题)右图所反映的经济组织,其突出特征是 A.成员国政治经济一体化 B.成员国经济技术合作多样化 C.成员国经济发展均衡化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 【答案】D 【考查点】北美自由贸易区 2.(2013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30题)近年来,“大宗商品源源不断从其他新兴经济体流入中国,这些国家由于出口激增收入增加进而增加对中国制成品的消费——中国通过自身的高速增长,打开了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的阀门”。这一材料表明 A.中国制成品的进口超过出口 B.中国已成为发达经济体成员 C.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合作加深 D.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竞争加剧 【答案】C 【考查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二、非选择题 3.(2013年广东高考38题)(27分)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12分)

大英百科全书中文线上资料库

?西非有許多國家曾是法國的殖民地,請問以下那個國家官方語言「不是」法語? □圔內加爾□喀麥隆□尼日■茅利塔尼亞 【說明】 目前西非地區國家的官方語言計有以下幾種: 1.法語:圔內加爾、幾內亞、象牙海岸、多哥、貝寧、馬利、尼日、查 德、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布吉納法索 2.英語:甘比亞、獅子山、賴比瑞亞、迦納、奈及利亞、喀麥隆 3.阿拉伯語:茅利塔尼亞、查德 4.葡萄牙語:佛得角、幾內亞-比索 5.西班牙語:赤道幾內亞 ?目前常用的圓周率「3.1415926< π<3.1415927」,最早由誰算出? □阿基米德□歐幾里得■祖沖之□卡西 【說明】 祖沖之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數學家、天文學家。他算出圓周率值在 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準確度達小數點後6位)﹐並提出圓周約率22 ∕7(≒3.14)、密率355∕113(≒3.1415929)﹐密率值比歐洲早1,000多年。直到15世紀阿拉伯數學家卡西(al-Kashi)才算得小數點後16位的圓周率; 密率355∕113也在千餘年後才被德國的奧托(1573)再次算得。 ?請問以下何者不是「蒙古人種」的體質特徵? □體毛和鬍鬚少■柔軟的直髮或濃髮□膚色從象牙色至棕色都有□高顴骨 【說明】 典型的蒙古人種的特徵是︰皮膚色素沉著輕微乃至中等(象牙色至棕色);上眼瞼有內褶;頭髮黑色﹐直而硬;面龐較胖﹐高顴骨;鬍鬚和體毛稀疏; ABO血型的B型血型出現率高﹐其他血型(例如Duffy血型﹐Diego血型)的陽性血型出現率不穩定或偏高。 ?請問西方最古老的大學是哪一所? ■波隆那大學□巴黎大學□牛津大學□海德堡大學 【說明】 最早可以稱為大學的西方學堂是9世紀義大利薩萊諾(Salerno)的一所有名的醫科學校﹐它吸引了歐洲各地的學生。但它畢竟只是一所醫科學校而已。 第一所真正的大學是11世紀末在波隆那創立的。它成了講授宗教法規和民

评述日不落帝国的兴衰

述评《“日不落”的落日-大英帝国的兴衰》 西华师范大学刘人铭 《“日不落”的落日-大英帝国的兴衰》是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博士生导师刘景华先生所编写的一本描写英国历史的著作,这本书对了解英国历史和对其衰落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是一本有价值的英国史著作。本书一共分为二十章,从大不列颠岛上的最早居民,写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封建制度的正式确立再写到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奠定世界工厂的地位以及后来对外掠夺、经历一战二战实力下降最后写到英国战后自身努力崛起以及英国文明的世界的影响。 本人读了此书,感触颇多,不仅对英国的历史有了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并且通过英国历史的借鉴意义,使我对本国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帝国的辉煌也达两个世纪之久,即使在当代,它还是世界上的一流大国,其影响力远非限于英伦和欧洲,说其衰落似乎不太恰当。但是,英国现在拥有的大国地位,不等于说以前没有衰落过。相对其最辉煌的时代,不能不承认英国的地位已大为下落。刘景华先生《“日不落”的落日-大英帝国的兴衰》主要是通过英国从古至今的一个历史发展走向脉络以及其达到的制高点和最低点来说明英国的兴衰历程。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本书的最后一章《文明的张力》,日不落帝国的出现,将英国对世界的影响推向了极点。这种影响,既有政治和军事上的,也有经济和文化上的:既有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也有精神和价值观念。这种影响,有的是伴随英国强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势力而去,或多或少地带有强制性,更多的则是其他民族和国家对英国模式的效仿。或者说,英国强盛的国势,在世界上的地位.使得在国内出现的某些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自然具有一种内在的魅力,吸引别人来学习。比如说英语语言、制宪君主制、政党内阁、文官制以及一些文学作品等都深刻影响着世界。因此,我认为只有一个国家足够发达,足够强大,才能在世界上有发言权,才能吸引其他国家的关注,那么因此,这就对我国的发展提出的希冀。 总之,《“日不落”的落日-大英帝国的兴衰》通过描写英国从有居民生活到现在,经历了兴盛时期,也经历了衰落时期,同时也关注了英国对世界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我认为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英国史著作。

高中历史必修二材料题专项训练

材料题专项训练 1、[2012·广东卷] 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据《欧洲文化史》等材料二“(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饮冰室合集》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 (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帝国主义”一词是颇有道理的,因为这种19世纪后期的欧洲扩张就其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完全是前所未有的。……传统的帝国主义包含剥削,但不包含根本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相形之下,新帝国主义迫使被征服国家发生彻底的改变。这与其说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政策,不如说是西欧生气勃勃的工业主义对非洲和亚洲静止的、自给自足的农业政权的不可避免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2005年版)(1)清政府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经济发展措施体现了材料中所说的“不可避免的影响”?列举三个得益于这些措施的代表人物。(10分)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可以表述为一种函数关系,既是指作为世界政治经济基础的各种物品和资产变量的结构性变化过程,也是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分化与重组的互动过程。经济全球化涉及到每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结构,这一函数中的变量之间不一定总是呈正相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优质教案

三、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课标要求: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3)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基本史实,分析其影响;简述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概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和查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历程等,了解“从GATT到WTO”的过程,

围绕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必要性并对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等问题展开讨论;开展课堂讨论或辩论:经济全球化对本地区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何解决经济全球化出现的问题?从多角度去分析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责任感;通过了解经济区域集团化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现实生活中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教学课时: 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发展的趋势 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全球化的影响? 教学建议: 1、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历史前提,而20世纪则是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世纪。尤其是20世纪末

英国历史概况

英国历史概况 英国历史是一部征服与合并和的历史。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组成,而整个英国的历史也就是由这四个区域的历史交织组成。1535年威尔士成为英格兰王国的一部分,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正式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1800年大不列颠王国和爱尔兰合并成为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共和国独立,爱尔兰北部仍留在联合王国内。 苏格兰历史简介 苏格兰位于大不列颠岛北部,英格兰之北。苏格兰的历史的正式记载是在古罗马人入侵不列颠之后的一些纪录。公元5世纪,爱尔兰北部的盖尔人(凯尔特人的一支)移居苏格兰,曾在阿盖尔郡和比特郡地区建立达尔里阿达王国。此后向东扩张到阿瑟尔森林和厄恩河谷,向北扩张到埃尔金地区。公元843年达尔里阿达国王麦卡尔平兼任皮克特王国的国王,建立阿尔巴王国,王号为肯尼思一世,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苏格兰王国逐渐成形。此后,苏格兰历经邓凯尔德王朝、坎莫尔王朝、巴里奥尔王朝、英格兰占领、布鲁斯王朝以及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至1707年与英格兰王国合并成为联合王国。 威尔士历史简介 威尔士位于大不列颠岛西南部,英格兰以西。 距今约29,000年便有人类定居于威尔士。至古罗马人进入了大不列颠岛后,威尔士属于不列颠行省 公元5世纪,随着罗马人的撤离,盎格鲁撒克逊人大举入侵大不列颠,直至到11世纪,威尔士人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高压统治与入侵中度过,而同时布灵顿人开始称自己威尔士人。公元8世纪,传说中的亚瑟王(King Arthur)领导布灵顿人抗击盎格鲁撒克逊统治。 公元9世纪和10世纪维京入侵使威尔士王国进一步统一,成为一个实体,但同时亦使威尔士落入英国皇室统治之下。 公元927年,威尔士国皇承认盎格鲁撒克逊国王阿瑟斯坦保护威尔士的主人。在随后的11世纪中,威廉一世充分利用了这种先例,在威尔士边境建立的强大而野心的封建领地制度。公元1282年,英格兰王爱德华一世征服最后一个威尔士北部和西部的威尔士公国 (Statute of Rhuddlan)公元1284年,威尔士正式被英格兰合并,爱德华一世以《罗德兰法令》 确立自己在该地区的统治。 公元1535年,《联合法案》完成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统一,划分后者为13个郡,并规定英格兰法律通行全威尔士,英文为其官方语言。大部分威尔士人因此无法担任政府公职,但可以派代表参与英国国会。 北爱尔兰历史简介 北爱尔兰是英国的一个地区,位于爱尔兰岛东北部。公元前6600年前后,人类开始在爱尔兰岛定居。现在的爱尔兰人是古代凯尔特人的后裔,世代居住在爱尔兰岛上。公元5世纪的时候,随着罗马天主教的传入,爱尔兰人逐渐信仰了天主教,并形成了由修道院、传道士和王国组成的文化。公元8世纪末,爱尔兰岛上出现了统一的文明和法律,但政治上还没有出现统一的国家。 公元12世纪末,英王亨利二世利用爱尔兰的分裂局面,率军在爱尔兰岛登陆,征服都柏林和附近地区,建成“爱尔兰领地”,交由其四子约翰统治。但到1609年为止爱尔兰仍然是

大英百科全书电影史部分

大英百科全书电影史部分 电影的史前史几乎和它的历史一样长。第一批电影机械的演变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在它们发明后的最初年代里,对于这些机器的使用的发现也是经过漫长的实验才来到的。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电影机器的可能性,接着出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爆炸性的创作活动。早期的电影制作者所面临的实质性问题就是要把电影从时间和空间的统治中解放出来。这时电影艺术家发现他的影片可以在时间上向前或向后跳跃。它不仅可以反映时间实际的消逝,而且还可以反映主观的时间。可以随心所欲地跳到世界的任何地方(包括进入他的人物的思想之中),既可以模拟一种经验的表面,也可以模拟对它的感觉,可以使用一个事件的节奏来进行描绘,也可以所事件戏剧化,这样,视觉电影美学的实质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同步声的出现第二次以时间和空间的统治威胁着电影--因为话语可以限制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一个场面持续的时间,甚至具体到象早期的假设一样,也就是说,电影摄影机就象一个坐在剧院中的观众。正如他们十五年前所做的那样,三十年代初的电影艺术家学会了掌握这个新的机器,然后学会上它来为他们服务,而不是与他们为难。电影艺术家把对话和画面结合起来,就象它的默片时代的先辈们那样把构图和剪辑、时间和空间、织体和结构结合成一个整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几年,大部分电影艺术家已经为对话找到了有效的和有感染力的视觉伴奏。对声音的依靠使得电影世界不如默片时代那样灵活,而是更接近于自然世界中的时间和空间。正如话语本身一样,电影世界较无声电影晚期更有逻

辑,更直接,更为平铺直叙。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影艺术家努力在破坏这种逻辑。宽银幕的出现和几乎全部使用彩色片的事实,不连贯的剪辑的重新出现以及主观性的摄影,还有除了对话以外对音乐声音、无声的依靠,这一切创造了象默片时代最丰收的年代里一样灵活的电影。一九六零年以后拍摄的影片的视觉技巧在许多方面更接近于无声电影的方法,而不象中间的三十年中的那些技法。这些事实可能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最近无声电影又再次复苏,它们重新在剧院和电视中获得生命。 观众的要求以及生意人对这些要求的理解,对电影发展史的决定性影响并不亚于这门艺术的美学原则的发现。例如,虽然电影制片人和电影评论家相信(或者希望),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可以共存,然而追求新奇的观众却拒绝买票去看无声影片。商业性不可避免地决定了电影艺术的方向;一旦总的方向确定以后,电影艺术家才着手发现和发展一切艺术可能性。因此在电影史中,商业的现实、美学原则、工艺学的创新以及观众的趣味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本文是追溯电影的历史发展。 1、起源:一八一五年至一八九五 爱迪生及其实验室 卢米埃尔兄弟 2、电影小片子合“一本的电影”:一八九六至一九零七 欧洲法国 英国

高中历史-通史资料-全套整理【修订版】

高考历史通史资料全套整理 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 第1讲中国古代史 ●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总特征: 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 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 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具体史实】 1、政治上: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上: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 (2)手工业: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妇工;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 (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 3、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夏朝历法《夏小正》。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总特征】: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经济: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 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具体史实】 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封建社会形成;选官制度:世官制 2、经济: 农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农业技术:精耕细作;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使用;土地制度: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经济政策: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奖耕织;兴修水利:都江堰、郑国渠; 手工业: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铁器的出现和推广;以冶铁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陶向瓷过渡;出现钢剑; 商业:私商出现,打破“工商食官”局面;市井、商业都会形成;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商业繁荣。 3、文化: (1)思想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法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完整版)英国历史大事年表

英国历史大事年表 都铎王朝:1485~1603(近代英国开始) 1485年:亨利七世即位 【15世纪中叶,30年的玫瑰战争导致都铎王朝建立,获胜方南方大地主和新贵族的代表亨利·都铎加冕为王,是为亨利七世。都铎王朝正值资本主义在英国初升时期,产生了两位有名君主:亨利八世,为子嗣和婚姻问题与罗马教庭宣布决裂,成立英国国教(即圣公会);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权,正值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莎士比亚。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被伊丽莎白指定为继承人,1603年,詹姆斯登上英格兰国王的宝座,成为詹姆斯一世,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这为100年后(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正式合并创立了条件。】 1558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即位,统治英国达45年之久 1564年:莎士比亚诞生 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英国在1588年英西海战中的胜利,是一次以弱胜强的胜利,它再一次显示了在王权统治下的民族国家的力量。长期处在欧洲主流文明之外的岛国,第一次以强国的姿态向欧洲大陆发出了声音,并迅速进入世界海洋霸权和商业霸权的争夺中心。】 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 1603年:80岁的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了。 苏格兰王詹姆士六世加冕成为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统一了英格兰和苏格兰 1620年:对新教徒的镇压激化,一批新教徒乘"五月花号"抵达美洲 1628年,《权力请愿书》 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1642~1651年:英国内战爆发 1649年: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的儿子)被处决(1.30),克伦威尔宣布共和政体(5.19) 1660年:(查理二世)王朝复辟【詹姆斯二世(查理二世儿子)继承王位,后被罢黜。】 1676年:格林尼治天文台设立 1679年,人身保护法;托利党成立(1833年改称现名)

英国兴衰的论文

On the Rise and Fall of Great Britain ID: 2010211926 Name: Sherry / 张旸 Score: Class: 5

摘要:英国的兴衰史犹如抛弧线一般,从一个不起眼的岛国逐渐发展到崛起到达到顶峰最后又逐渐衰落并回到欧洲,回到开始的地方——大西洋上的岛国。在这起起伏伏的历程中,风云变化,一切都不可预测,万物瞬息变化。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它的起伏,是日益聚集的国家意识,是集中统一的王权,是暴力的革命,是生产力的大解放,还是战争?也许这一切都是,又或许它们只是冰山一角。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英国兴衰的过程并探究其中的因果关系:英国的崛起,顶峰,到回到欧洲。最后从文化中的创新和保守对制度的行与废产生的影响出发,总结全篇。 在英国的崛起过程中,本文强调国家意识的形成和统一国家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毫无疑问的是,英国的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其中,对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的扩张政策的鼓励尤为突出。当然,因为本身的民族特点,它在崛起中始终保持着中立与欧洲内陆的外交政策。这些在崛起到到达顶峰的转折过程中都不同程度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英国的顶峰时期,本文侧重于两个表现:“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日不落帝国”是其殖民统治发展到顶峰的表现,也是它在政治上走出欧洲,站立世界的表现,当然也为后文介绍它的衰落做了一个铺垫。“世界工厂”,毫无疑问,点明了它在经济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借此本文进一步探究了英国生产力发展的原因——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在英国回到欧洲的现状里,本文侧重讲解由于帝国的衰落,殖民地的丧失以及固有文化的保守性而导致英国的衰落。而它衰落的过程又无一不体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之后英国便沦为二流国家。这一切归因于文化中的创新与保守在制度行与废上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一材料题背诵资料

高中历史必修一材料题背诵资料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的特点:从分封的对象看,以同姓亲族为主体,也包括功臣、姻亲、殷商 旧族等。从地理分布看,同姓亲族封地多在富庶之地和战略要地。从分封容看,除土地外还有器物、人口。 2.分封制的作用:西周前期,分封制起了巩固周朝统治,扩大周朝疆域的作用。 3.分封制的弊端:诸侯在自己的领地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 征派赋役等,势力日益壮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4.宗法制对当时的影响:凝聚宗族,防止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 切的结合在一起。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封建等级政治结构。 5.宗法制对现在的影响:(1)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 成强大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祖国统一。(2)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6.西周的统治基础是: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 7.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 8.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背景:(1)经济: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 地主力量的增强;(2)政治:各国进行的变法运动,进一步扫除了奴隶主势力的残余,确立了封建制度;(3)文化:法家重要代表人物非子提出的中央集权和法治思想。 9.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 条件服从中央。(2)中央与地方之间、中央部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对基本矛盾。(3)君主专制是主要特点,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10.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有利于国家统一,奠定中华民族的 形成。(2)有利于政治安定,促进封建经济发展。(3)封建专制强化使人民处境恶劣,阶级矛盾激化。 11.朝“三公”的设置有何实质意义:“三公”的出现是对世袭制的否定。 12.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矛盾:君权与大臣权力之间的矛盾。 13.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宰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全球化》教案设计

世界经济全球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及其特征,理解其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 2、理解科学技术和跨国公司对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作用。 3、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 能力目标 运用大量的文字材料,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归纳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白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难点】: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及其特征,理解其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归纳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学手段】 投影仪、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必然是世界经济全球化。 讲授新课: 一、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及其分布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 按照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把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种类型。其差异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发达国家技术先进,人均收入高,向发展中国输出产品、资本和技术,在上处于核心地位;发展中国家技术相对落后,人均收入低,向发达国家提供原料和燃料,在世界经济中相对处于边缘。 说明:①核心和边缘反映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同。核心指经济发达、工资高、技术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剥削其他国家和地区;边缘国家则经济落后,技术简陋,生产单一,经济上遭受先进地区的剥削。 ②发展中国家内部也存在分异。大致可分为三类: A高收入的石油出国,如海湾地区的科威特、东南亚的文莱等,人口少,人均财富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B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如亚洲的新加坡、韩国、我国的台湾、拉丁美洲的巴西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或超过10000美元; C其他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在1000美元以下。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发达国家即所谓的北方,主要是一些欧洲国家和北美国家(美国、加拿大)以及部分亚洲国家(日本)和大洋洲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此外还包括非洲的南非。发展中国家即所谓的南方。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注意:世界经济格局以南北两类国家为代表,这种发达国家集中在北部,发展中国家集中在南部的世界经济事实状分布现象(或称空间格局)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不平衡则表现为国家间的贫富差距。 2、世界经济核心和边缘格局的形成 世界经济的核心地区首先出现在西欧。15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人开始对掠夺和殖民扩张,欧洲经济开始向外扩散。欧洲人的经济活动逐步扩大到拉丁美洲、非洲、北美、印度、东亚、大洋洲,到20世纪扩展到全球,形成一个欧洲人的世界经济。 在欧洲经济向外扩散的过程中,北美、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地也加入核心地区。 在欧洲经济向外扩散的过程中,拉美、非洲和亚洲广大地区相继变成边缘地区。 注意:(1)世界经济核心和边缘地区的形成过程,实质就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外进行掠夺和殖民扩张的结果。 (2)当代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以经济发达国家为核心和以发展中国家为边缘的特征,是欧洲经济活动向外扩用的结果,其实质是长期的武力征服、殖民掠夺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在经济上处于剥削和不平等的地位,经济相对落后。 (3)第一次技术革命后世界经济的核心在欧洲;第二次技术革命后扩大到北美;第三次技术革命扩大到日本。在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过程中,世界经济活动的范围在扩大,核心区在扩大,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欧洲、北美、日本、澳大利亚等核心区,亚洲、拉美、非洲等边缘区。由此可见,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 思考:当今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中的南北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

大英百科全书线上繁体中文版

大英百科全書線上繁體中文版 開始 歡迎來到大英百科全書線上繁體中文版﹐這裡可讓您查到百科全書裡的資訊。 檢索 檢索可以讓您更快地找到百科全書裡的條目。 在每個頁面上都會有一個檢索框,請將檢索詞輸入檢索框。 點按「Go」以確認檢索。 檢索結果將顯示在新的頁面上。 如果您檢索的是百科全書﹐檢索結果將包括檢索到的條目名稱、條目開頭的部分內容﹐以及與該條目相關的其他內容﹐如旗幟、圖像和地圖等。如果發現了您想要看的條目﹐點按該條目名稱﹐條目內容就會顯示。 如果您還需要更多的幫助,可繼續查看檢索方法提示(Search Tips)中的有關說明。

檢索方法提示 這裡有一些辦法可用來改善或修正您的檢索結果。 模糊檢索 如果您想檢索一個條目﹐但對詞語的拼法無把握﹐可以使用模糊檢索選項。選擇此一選項後﹐您會看到同詢問詞對應的一些檢索結果﹐以及同詢問詞具有相似拼法的其他字詞。 同音字檢索 如果您想檢索一個條目但不知道其中某個字的準確寫法﹐那就使用同音字檢索選項。當您選擇這個選項後﹐將會看到對應於您的詢問詞的一些結果﹐以及有相同發音的字詞。例如﹐檢索「安德生」的結果裡也許會出現「安得生」。 分類檢索 如果您想檢索與某個主題有關的一些條目﹐可使用分類檢索選項。當您從下拉式功能表中選擇了一個類別後﹐將會看到與所選的主題有關﹐與您的詢問詞對應的一些結果。例如﹐在「音樂」類別上檢索「亞洲」﹐結果顯示的只是與亞洲有關的音樂條目。在「哺乳動物」類別上檢索「象」﹐結果顯示的是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而若在「遊戲」類別來檢索「象」﹐則得出中國象棋的結果。 用英文檢索 條目名稱用中、英兩種文字顯示。如果您檢索某個特定條目名稱﹐可以用它的中文或英文名稱來檢索。例如﹐檢索「Internet」將會顯示出「網際網路」的結果。

英美概况(英国篇5大英帝国的兴衰_)

英美概况(英国篇5:大英帝国的兴衰 ) I. Whigs and Tories 辉格党人和托利党人 These two party names originated with the Glorious Revolution (1688). 这两个政党名称皆起源于1688年的光荣革命。 The Whig were those who opposed absolute monarchy and supported the right to religious freedom for Nonconformists. The Whig were to form a coalition with dissident Tories in the mid-19th century and become the Liberal Party. 辉格党人是指那些反对绝对王权,支持新教徒宗教自由权利的人。辉格党人在 19世纪中叶与持不同意见的托利党人组盟组成自由党。 The Tories were those who supported hereditary monarchy and were reluctant to remove kings. The Tories were the forerunners of the Conservative Party. 托利党人是指那些支持世袭王权、不愿去除国王的人。托利党是保守党的前身。 I. Agricultural Changes in the Late 18th Century 18世纪末的农业革命 During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ies, the "open-field" system ended when the Enclosure Act was passed. The movement lasted for centuries. Agricultural enclosure had good as well as bad results: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农业革命期间,随着《圈地法》的颁布,传统的"开放田地"制结束。圈地运动持续了将近一个多世纪。农业圈地运动的利弊共存: (1) Farms became bigger and bigger units as the great bought up the small; 由于大农场兼并了小农场,农场成为越来越在的生产单位; (2) More vegetables, more milk and more dairy produce were consumed, and diet became more varied; 人们消费的蔬菜,牛奶及奶制品越来越多,饮食种类愈加丰富; (3) Enclosure was a disaster for the tenants evicted from their lands by the enclosures. These peasant farmers were forced to look for work in towns. Enclosure led to mass emigration, particularly to the New World; 圈地对佃家而言是场灾难,他们被赶出土地,被迫到城镇找工作。圈地运动导致了大规模的移民,尤其是移民至新大陆。 (4) A new class hostility was introduced into rural relationships. 农村关系中产生了新的阶级对立。 II.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1780-1830) 工业革命(1780-1830) 1.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refers to the mechanization of industry and the consequent change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in Britain in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ies. 工业革命指的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工业的机械化,以及因此而导致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1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测试题含答案

第24课 1 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 1.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A.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 C.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主导地位,是最大受益者。 2.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跨国公司发挥主要作用 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 ③冷战以后局部冲突减少 ④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冷战后,局部冲突逐渐增多,并且国际经济新秩序并未建立,③④不符合史实,①②正确,选A。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小”了。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①交通工具的变革②通讯技术的创新 ③垄断组织的形成④关贸总协定的创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各国之间的实际距离没有“拉近”,世界也没有真的变“小”。人们之所以有了这种感觉,主要是因为交通工具的变革和通讯技术的创新发展使彼此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更加快捷。 4.肯德基(KFC)因其独有的美味,被中国消费者公认为“顾客最常惠顾的”西餐,并在中国名列前十个国际著名品牌的榜首,已成长为中国餐饮业规模最大,收益最好的第一餐饮品牌。肯德基(KFC)在华迅速发展反映的本质是() A.中国人饮食结构西化 B.美国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C.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侵蚀 D.餐饮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扩张

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所反映的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因此KFC在中国的发展体现了D项。 5.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说:“目前全世界有86%的研发收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我们的计算机的毛利只有5%,贴牌手机的专利费要占到售价的20%”。对上述现象解读正确的有() ①发达国家垄断了科技市场 ②发展中国家应抵制全球化 ③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倒退 ④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是机遇也是挑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市场、利润被发达国家主导,这对发展中国家是机遇更是挑战,②③明显错误,选B。 6.(2017·海南省普通高中基础会考)读下图,该图反映了( ) A.多极化趋势 B.两极格局 C.全球化趋势 D.单极格局 解析:C。材料体现了美国通用汽车的生产由很多国家共同完成,这体现了生产过程的全球化趋势,答案为C项。 7.美国公司为打开日本市场,对芭比娃娃玩具作了改进。有日本人说:“我认为这些洋娃娃不应该像以前那样被认为是美国娃娃。现在的孩子玩的洋娃娃是利卡(一种日本女孩喜欢的娃娃)和芭比的结合。”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大国 B.日本经济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很深 C.发达国家始终主导着世界市场 D.经济全球化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解析:D。美国公司为打开日本市场,结合日本的娃娃利卡,对芭比娃娃玩具作了改进,这

大英帝国兴衰启示

大英帝国兴衰的启示 每一个国家的历史都是一部兴衰史,一国在历史的洪流中时而激流勇进,时而风雨飘摇。英国——人们口中的“日不落帝国”也不例外。 16世纪,是一个充斥着侵略与殖民血腥的时代。葡萄牙和西班牙凭借着自己海上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扩张,正值伊丽莎白一世统治下的英国野心勃勃也希望与西班牙分一杯羹。这位极赋统治才能的女皇暗地里鼓动商船在海上抢夺其他货船,行径虽与海盗无异,但这却大大增加英国的原始积累。趾高气昂的西班牙王朝被激怒了“我们必须对英国开战,我们西班牙人岂容他人欺负”,“无敌舰队”与英国的舰队在海上交锋,结果却另西班牙大跌眼镜:半数舰队被击沉,其它落荒而逃……至此英国称霸海上,进入了早期的辉煌! 这与英女皇的政治手腕息息相关,她强化王权,实行强有力的君主专制并重视商业的发展。而与此同时的中国虽也处于封建专制的顶峰时期,但君主却仍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导致了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国家。伊丽莎白女王不仅重视商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视海防事业不惜血本建造军舰,东方的巨龙这时却海禁、闭关锁国何其荒唐!这就说明封建国家的强大不仅需要中央集权还需要放眼全球融入世界的竞争中,一味的逃避是无法让国家强大,相反会落后于他国。跟不上历史的步伐! 约翰,这位被英国人称为“失地王”的皇帝无疑导致了大英帝国的衰落,然而他与贵族之间签订的《大宪章》却无意间宣告了一个新

的时代的到来,议会在国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君主立宪的模式即将形成。内战与光荣革命带给英国翻天覆地的变化,“王在议会,王在法下”的君主立宪制度形成。 工业革命又一次刺激了英国的壮大,由于具有了一定民主的条件,以及时代的需求。工业革命应运而生,“动力之父”瓦特改良蒸汽机,为整个社会注进了新鲜的血液。英国把握住这次机会,1840年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机器化大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 然而同样是工业革命,第二次的工业革命却见证了英国的又一次衰落,19世纪70年代,又一次科技大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到来。美国、德国这两个国家积极响应,最终成为世界第一第二的大国。英国世界工厂地位丧失,因为占有世界上最广阔的殖民地,所以国内商人宁愿将钱投到殖民地也不愿用来更新机器设备,可以说过度的依赖殖民地、对新科技的不重视导致了英国从世界第一沦为世界第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英国的近代兴衰中我们可以很明晰的得到这样的启示,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对科技的更新无比重视,对人才也无比尊敬。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死后享受到国葬的待遇就可以诠释这一点。然而英国人却没洞察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过多的殖民地成为其发展的绊脚石,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依靠自身国力的发展而不是依靠侵略他国获取财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想我们学习一段历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她,而是要去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