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西省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同步练习题

山西省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同步练习题

山西省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同步练习题
山西省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同步练习题

山西省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同步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螺髻记恨发际计日程功季鹰归未

B . 茁壮笨拙罢黜咄咄逼人相形见绌

C . 黩武渎职案牍买椟还珠嫉贤妒能

D . 燥热辞藻害臊不骄不躁声名大噪

2. (2分)下列词句中有关典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句中运用了晋朝人张翰闻秋风而归故乡的典故。

B .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句中运用了三国时刘备拜访陈登的故事。

C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句中运用了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伐北魏的典故。

D .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了赵国老将廉颇的典故,是用来隐喻自己的。

3. (2分)对课文辛弃疾两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主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

B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表达了词人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C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词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想象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D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

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意近而相呼应。

4. (2分)下列各项中,运用了借代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B .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C .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 .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5. (2分)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中,表达知音难觅情怀的语句是()

A .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B .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C .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 .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6. (2分)对下列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第一句,用叙述的语句交代出登临的季节、地域的辽阔,第二句写水国景象,长天空阔,无际无涯,水天相接,秋意无边。

B .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三句写山,既写了山的形也为山传了神。“玉簪螺髻”是用拟人的手法写山形的,“献愁供恨”是用比喻的手法写山的“神情”的。

C .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之句,写登楼眺望时的环境。照应题目,点明地点、人物,并进一步交代登楼的时间。

D .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四句写诗人登楼的种种表现,抒发他爱国忠心无人理解的苦闷。

7. (2分)下面对《登建康赏心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词的上片是写景抒情,作者用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一系列自然景物,来陪衬他的游子之思,巧妙地做到了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B . 在上片中,作者用了两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一是仔细端详抽出来的宝剑,一是用手使劲拍打亭上的栏杆。

C .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作者运用了几个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矛盾和对生活道路的抉择,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忧愁。

D . 下片中几个典故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不能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大志,那就回到故乡去“求田问舍”,隐居田园。

二、填空题 (共1题;共8分)

8. (8分)名句默写。

(1)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落日楼头,________,江南游子。(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倩何人唤取,________,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千古江山,________。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想当年,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可堪回首,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问答题 (共2题;共10分)

9. (5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①。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②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10. (5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①。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二、填空题 (共1题;共8分)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三、问答题 (共2题;共10分) 9-1、

10-1、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2.6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1707284101

6 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 1.创作背景 《永遇乐》写于开禧元年(1205),时年66岁。这之前,辛弃疾因政敌的弹劾而被罢官。先后被闲置达八年之久,直到嘉泰三年(1203),64岁的辛弃疾退居江西时又被朝廷召入京师。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伉胄想立一场伐金大功来笼络时人,以巩固自己的地位,扩大自己的权势。辛弃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派任镇江知府的。这首词便是他在镇江任上所作的。辛弃疾本以为到这里能有所作为,可以积极备战练兵,积蓄军事实力,准备北伐。但很快他便发觉了韩侘胄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复国之意。于是作者深感失望和气愤,他登上了北固亭时,联想起历史上这里的人和事,再回忆自己的经历,并对照自己的现实处境,更加感到悲愤不平。便以怀古为名,借用历史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尽情地在这首词中发泄了出来。2.指出下列词语词类活用的类型,并解释意思。 (1)遥岑远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尚能饭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赢得仓皇北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体会与今义的不同之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古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③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④轻浮放荡。 2.(1)名词作动词看,望(2)名词作动词吃饭(3)名词作状语向北

3.英雄业绩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水龙吟(yín)永遇乐(lè)揾英雄泪(ǎo)B.孙仲谋(móu)求田问舍(shě)可堪回首(kān)C.供恨(gong 佛狸祠(Cí)居胥(xū) D.倩何人(qiàn)舞榭歌台(xiè)英雄无觅(m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辛弃疾词两首优秀教案

辛弃疾词两首优秀教案 【篇一:6 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三、思想教育目标 根据本诗借景抒情,善用典故的特点,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 申的悲愤心情。 2.教学重点/难点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名诗对接 师: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诗对接。 青山遮不住,毕竟动流去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师: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 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

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 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 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 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师:谁愿意为大家朗读大屏幕上这段关于辛弃疾的介绍呢?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注音) 师:那么,你们想不想听听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示范朗读呢? 2、听读(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师:你们认为读得怎么样?那就请一位同学也饱含激情地朗读这首词。哪位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呢? 3、抽读(要求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 师:你读得真好!读出了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出了落日楼头的 孤寂悲凉,也读出了栏杆拍遍的苦闷悲愤。我们为你精彩的朗读而 喝彩! 4、译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师: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下面就请大 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并把你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和你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我一起探讨。 5、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四、体会感情,感受形象, 师:读过辛弃疾的这首词,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一些东西,那么能 不能告诉老师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呢? (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师:是的,我和同学们一样,读完这首词心里涌动着太多的感动和 感慨。让我们一起深入词人内心最深处,去触摸他的情感脉搏吧。一)分析词的上片 师: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 你们发现了吗? ——借景抒情 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学生讨论完成)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辛弃疾豪放词的创作风格及必要的历史典故。 2、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 (2)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通过解读典故去把握作者深沉的情感。 3、情感目标 感受词人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强化自己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了解辛弃疾词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中国的历史上,南宋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宋朝统治者渡江之后,虽一度有北上复国的志向,但这一志向很快就在声色犬马中被遗忘了,所以,南宋的很多文学家在自己的作品中都会抒发自己的爱国热情、收复失地的决心,当看到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之后就会产生报国无门、壮

志难酬的苦闷,比如陆游、比如辛弃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辛弃疾词两首》,来看一看辛弃疾是如何抒发自己这样心情的。 (二)、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 (三)、解题 登:一看题目,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作。古人云“登高必赋”,是说古人最喜登上高处,临高抒怀,吟诗作赋。登得高,才望得远,凭高远眺,天地苍茫,视野广阔,常能看到一些触动自己心弦的东西,因而情不自禁地吟咏高歌,写下抒怀之作。 (四)、写作背景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北方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五)、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正字正音。 2、学生齐读,把握节奏。 (六)、品读诗词,把握情感。 1、自读诗歌,对照书下注释理解课文

辛弃疾词两首 翻译

辛弃疾词两首翻译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1.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2.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一必修四_第2单元_学业分层测评6 辛弃疾词两首_word版有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六) 辛弃疾词两首 [基础巩固层] 1.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 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遥岑. 远目 岑:小而高的山 B.??? 断鸿 ..声里 断鸿: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 宝刀 C.??? 无人会. 会:理解,明了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风度,气质 D.??? 赢得..仓皇北顾 赢得:落得舞榭. 歌台 榭:楼台 【解析】 B 项,“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 项,“风流”指英雄的流风余韵;D 项,“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 .多情应笑我 C .烽火扬州路 D.人道寄奴曾住 【解析】 A 项,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B 项,应为“应笑我多情”;C 项,应为“扬州路烽火”。 【答案】 D 3.下列词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C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解析】 B 项,应为“独自/怎生得/黑”,“怎生”是一个词,即“怎么、怎样”之

意。 【答案】 B 4.名句默写。 (1)落日楼头,断鸿声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吴钩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 【答案】(1)江南游子(2)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4)廉颇老矣,尚能饭否(5)休说鲈鱼堪脍[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注】,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俗语叫头盔,词中借指兵士。 5.本词刻画了孙权怎样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在抓住诗歌描写对象的基础上,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加以叙述。 【答案】刻画了孙权虽然年少,却统率千军万马,英姿飒爽、镇定自若地指挥战斗的英雄形象。 6.整首词采用了借古喻今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写作背景及主旨去回答。 【答案】表达了词人对朝廷不但不能光复神州,甚至连江南也快保不住的强烈不满,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感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必修四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随堂练习(附答案)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随堂练习 [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稼轩(xuān)仿佛(fú)涔涔(cén)鲈鱼堪脍(kuài) B.玉簪(zān)无觅(mì)金戈(gé)封狼居胥(xū) C.嘉许(jiā)江堤(dī)菜羹(gěng)排难解纷(nàn) D.寥落(liáo)尽管(jìn)仓皇(huáng)舞榭(xiè)歌台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揾泪南渡气吞万里遥岑远目B.愤概断鸿玉簪螺髻脍炙人口C.流年理睬谋取利益胪鱼堪脍D.频繁祭祀鸠占雀巢栏杆拍遍3.下列句子中不含诗句倒装的一项是() 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D.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 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休说鲈鱼堪脍(捉鱼网) 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舞榭歌台(楼台) 5.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流风余韵)

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草率出兵)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年)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封闭山界,禁止人们上山) 6.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句是()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词人。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且共为豪放派的代表。 B.辛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C.词要有词牌和题目,词牌是曲调,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题目才与词的内容有关,可见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题目。 D.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段,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 12.辛弃疾填词喜欢用典,不懂得典故及其用意就看不懂辛词。词中张翰、刘备的 典故和桓温的话各表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天下英雄何其多。稼轩为何独钟情于孙仲谋呢?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 谋处”和“生子当如孙仲谋”为例,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一、基础知识检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随天去秋无际.际:边际 B.鲈鱼堪脍.脍:把鱼、肉切细 C.赢得仓皇北顾.顾:回头,回头看 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饭:饭量 答案 D 解析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2.在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句子中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是( ) 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答案 C 解析A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鹦鹉啄香稻余粒,凤凰栖碧梧老枝”,或者“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B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D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答案 B 解析B项使用比喻。A项用“烽火”代指“战争”。C项用“金戈铁马”代指“精锐的部队”。D项用“红巾翠袖”代指“女子”。 4.为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排序,只填序号。 辛弃疾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________________。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 ①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②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

课时作业6 辛弃疾词两首 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栏杆拍遍 神鸦社鼓 远目 嬴取 B .犹愁风雨 金戈铁马 天际 可堪 C .红巾翠袖 邪阳草树 吴钩 季鹰 D .千里清秋 气吞万里 登临 烽火 解析:A.嬴—赢;B.犹—忧;C.邪—斜。 答案:D 2.对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 .楚天.. 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 遥岑. 远目(小而高的山) B .断鸿.. 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 把吴钩.. 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 .无人会. ,登临意(理解,明了) 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 D .赢得.. 仓皇北顾(落得) 舞榭. 歌台(楼台) 解析:B.“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风流”指英雄业绩;D.“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答案:A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楚天千里清秋..②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B.????? ①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②多情.. 自古伤离别 C.????? ①赢得..仓皇北顾②赢得..青楼薄幸名

D.????? ①千古风流..人物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解析:A 项“清秋”都是凄清的秋季。B 项“多情”,①多愁善感;②有情人。C 项“赢得”都是落得的意思。D 项“风流”都是指有功业有文采的人。 答案:B 4.从修辞角度看,下列各句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是( ) A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B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D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解析:“红巾翠袖”是年轻女子的装束,用服装代人,这是借代修辞。 答案:A 5.由于受诗词格律的限制,诗词中的句子中常有倒置的词序。下列选项中全属于这一情况的一组是 ( ) ①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③故国神游 ④多情应笑我 ⑤雁自回时,月满西楼 ⑥早生华发 A .①④⑤⑥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④⑥ D .②③④⑥ 解析:①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③为“神游故国”;④为“应笑我多情”;⑥为“华发早生”。 答案:C 6.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古战场。 B .“卷起千堆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 .“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D .“吴钩”指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解析:应为儒者的装束。 答案:C 7.下列诗句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 A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B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D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高二语文课时训练及答案辛弃疾词两首

课时训练6辛弃疾词两首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遥岑(cén)玉簪(zān)水龙吟(yín) B.倩影(qiàn)鲈鱼(lú)佛狸祠(sì) C.巷陌(mò)揾泪(wèn)孙仲谋(zhōng) D.螺髻(jī)堪脍(kuài)封狼居胥(xū) 答案:A 解析:B项,“祠”应读“cí”;C项,“仲”应读“zhòng”;D项,“髻”应读“j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清秋仓皇观摹舞榭歌台 B.锤练谗言脉搏金戈铁马 C.浩缈抱负阵脚脍炙人口 D.扬洲驰援撕打红锦翠袖 答案:A 解析:B项,“练”应为“炼”;C项,“缈”应为“渺”;D项,“洲”应为“州”,“撕”应为“厮”,“锦”应为“巾”。 3.下列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靠) 求田问舍(购买) B.舞榭歌台(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揾英雄泪(擦拭,揩拭) C.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 千古风流人物(杰出的,有才华的) D.元嘉草草(草率,轻率) 休说鲈鱼堪脍(把鱼、肉切细) 答案:C 解析:C项,第一个“风流”的意思是“英雄业绩”。 4.在古代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倒装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D.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答案:B 解析:A项,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C项,应为“北望中原气如山”;D项,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5.(2012·广东高考)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辛弃疾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翻译

辛弃疾词两首翻译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远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吴地产的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坚利,配备精良,气势好象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然而)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我来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现在)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李清照词两首翻译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在金兽香炉中烧尽了。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我一个人孤独地在陋室里若有所失地东寻西找,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找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又引起我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只有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却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抬头仰望天空,只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可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看见北雁南来,就自然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同采摘啊!我只能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这样怎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天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滋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

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_9282

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学案 学案博苑 02-13 1542 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准确认读和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准确并流利地诵读这两首词,体会词的声律美。 3.尝试背诵《水龙吟》。 【自主学习】 一、通读全词,结合注释,给下列词语注音。[来源学科网] 遥岑()玉簪()螺髻()鲈()鱼 堪脍()倩()揾()舞榭() 狼居胥()佛狸祠()()()[来源学#科#网] 二、解释下列词语 遥岑远目: 玉簪螺髻: 断鸿:风流: 脍:北顾:

倩:可堪: 揾:烽火扬州路: 【课堂探究】 一、为了声韵和谐,词中多有语序倒置的句子,试把下列句子中语序倒置的部分找出来,诵读几遍,体会其表达效果。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二、小组诵读——班级展示 【当堂检测】 一、听写下列词语 二、背诵《水龙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赏析《水龙吟》,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触的意境。 2.能准确说出词中的典故,并理解其中寄寓的情思。 3.背诵并默写《水龙吟》。 【自主学习】 一、背景介绍 辛弃疾于绍兴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13年。辛弃疾21岁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他乘机聚集成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时年35岁。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

辛弃疾词两首练习及答案

《辛弃疾词两首》练习 出题人:梁之璐做题人:张玉审核人:王碧华时间:40分钟 [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稼轩(xuān)仿佛(fú) 涔涔(cén) 鲈鱼堪脍(kuài) B.玉簪(zān) 无觅(mì) 金戈(gé) 封狼居胥(xū) C .嘉许(jiā) 江堤(dī) 菜羹(gěng) 排难解纷(nàn) D.寥落(liáo) 尽管(jìn) 仓皇(huáng) 舞榭(xiè)歌台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揾泪南渡气吞万里遥岑远目 B.愤概断鸿玉簪螺髻脍炙人口C.流年理睬谋取利益胪鱼堪脍 D.频繁祭祀鸠占雀巢栏杆拍遍3.下列句子中不含诗句倒装的一项是() 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 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休说鲈鱼堪脍(捉鱼网) 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舞榭歌台(楼台)

5.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流风余韵) 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草率出兵)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年)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封闭山界,禁止人们上山) 6.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句是()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词人。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且共为豪放派 的代表。 B.辛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 长短句》。 C.词要有词牌和题目,词牌是曲调,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题目才与词的内容有关,可见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北固亭怀古”就 是题目。 D.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段,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 12.辛弃疾填词喜欢用典,不懂得典故及其用意就看不懂辛词。词中张翰、刘备的 典故和桓温的话各表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天下英雄何其多。稼轩为何独钟情于孙仲谋呢?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 谋处”和“生子当如孙仲谋”为例,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完整版)辛弃疾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辛弃疾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画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遥岑(céng)赏心亭(tíng)玉枕(zhěn)堪脍(kuài)B.揾泪(wēn)狼居胥(xū)玉簪(zān)寻觅(mì)C.盈袖(xiù)断鸿声(hóng)舞榭(xiè)赢(yíng)得D.供恨(hèng)佛狸祠(cí)把盏(zhǎn)金戈(gē)2.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 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 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 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 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舞榭歌台(楼台) 3.下列各句中所用典故与历史人物相对应的一项是 (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封狼居胥。 (4)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A.刘裕周瑜张季鹰霍去病 B.周瑜刘裕霍去病张季鹰 C.周瑜刘裕张季鹰霍去病 D.刘裕周瑜霍去病张季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C.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D.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5.古诗词中常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③休说鲈鱼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④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A.周瑜刘裕张翰辛弃疾刘备 B.诸葛亮刘裕张翰桓温刘备 C.周瑜刘备张翰桓温刘裕 D.周瑜刘裕张翰桓温刘备 6.选出下列划横线之词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风.乎舞雩 B.七十者可以衣.帛食肉 C.饭.疏食饮水 D.约我以礼. 二、现代文阅读 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有力地收束了上阕。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与“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3)《琵琶行》中两句“,”是写琵琶女出场时的矜持与腼腆。 三、语言表达 8.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两位我国古代诗人的名句,仿写句子,要求结构一致。 例句: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辛弃疾说:生活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痛苦。

高中语文第2单元宋代词风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后拓展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课后拓展作业 一、语言基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面对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众多遗址,仅仅依靠历史记录或偶然发现来寻找是不够的。即使发现了一些遗址,也大多________,难以从整体上和空间上了解古人的社会生活。( )。特别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航空航天的发展则为空间遥感提供了基础。随着数据获取越来越便捷,多源影像被综合应用于考古研究。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的物体,还能穿透至地下进行深层次的探测。 我国遥感考古技术应用较晚,开始主要服务于重大工程建设。比如,20世纪60年代修建三门峡水库时,考古工作人员利用航空照片对库区古代遗址、墓葬的分布进行分析。2006年,我国启动京杭大运河申请世界遗产名录工作,但这项工作并非________。困难之一是目前运河的不少踪迹已经从地面上消失了,只留下保存在地下的遗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证明大运河的存在、走向?这时,遥感技术便可以________。科学家根据遥感数据,________地制定了大运河遗址的生态保护措施。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穿透至地下进行深层次的探测。 B.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扩展到地下深层次空间。 C.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扩展至地下目标进行深层次的探测。 D.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穿透至地下深层次空间目标。 解析:选B A项,“探测目标……还能穿透至地下进行深层次的探测”搭配不当。C项,“探测……还能扩展至地下目标进行深层次的探测”句式杂糅。D项,“探测……还能穿透至地下深层次空间目标”搭配不当。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之所以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B.之所以如此,国内外科学家过去数十年中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C.正因为如此,国内外科学家过去数十年中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D.正因为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解析:选D 上文说的是“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的原因,故用“正因为如此”,排除A、B;下句将时间状语提前并用逗号隔开,为与下文句式保持一

辛弃疾词两首

辛弃疾词两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两首词作,能够背诵课文内容并默写; 2、熟悉了解必要的历史典故,了解辛弃疾豪放词的创作风格。 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形象,咀嚼涵咏,体会作品的丰富意 蕴。 2、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学生的人格,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操。二.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线索与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用典 四.教学媒体投影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 2 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自古以来“苏辛”并称,苏轼和辛弃疾分别代表着北宋和南宋的豪放风格。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 2、关于《水龙吟》 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这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调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南京)。词人时年三十五岁,南归已12年,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胸中充满郁愤之气。这首词是词人早期作品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艺术上渐趋成熟,豪而不放,壮中见悲,沉郁顿挫。 三、诵读感知 1、播放朗读带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06 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专题06 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 1.创作背景 《永遇乐》写于开禧元年(1205),时年66岁。这之前,辛弃疾因政敌的弹劾而被罢官。先后被闲置达八年之久,直到嘉泰三年(1203),64岁的辛弃疾退居江西时又被朝廷召入京师。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伉胄想立一场伐金大功来笼络时人,以巩固自己的地位,扩大自己的权势。辛弃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派任镇江知府的。这首词便是他在镇江任上所作的。辛弃疾本以为到这里能有所作为,可以积极备战练兵,积蓄军事实力,准备北伐。但很快他便发觉了韩侘胄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复国之意。于是作者深感失望和气愤,他登上了北固亭时,联想起历史上这里的人和事,再回忆自己的经历,并对照自己的现实处境,更加感到悲愤不平。便以怀古为名,借用历史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尽情地在这首词中发泄了出来。 2.指出下列词语词类活用的类型,并解释意思。 (1)遥岑远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尚能饭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赢得仓皇北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体会与今义的不同之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古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③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④轻浮放荡。 2.(1)名词作动词看,望(2)名词作动词吃饭(3)名词作状语向北 3.英雄业绩

举例分析。 ①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赞孙权力抗曹操,建风流业绩,江山本应代有才人出,叹

最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同步练习:2.6《辛弃疾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及答案解析

《辛弃疾词两首》同步练习 一、课文阅读训练 (一)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指出解说不当的一项。() A.两位作者都是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B.两首都是怀古之作,苏词是怀古伤己,辛词则是怀古伤今。 C.辛词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是指代繁华和英雄业迹,通过慨叹它“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了“英雄无觅”的愤激之情;“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则表达了赶快建功立业的愿望。 D.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 (二)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后用了一个典故,写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写法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 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象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三)古典诗词讲究炼字,作者往往选择那些最能反映事物特征的字词,表达十分丰富的内容。阅读时须处处留意,字字咀嚼,才能有所得。 1.《雨霖铃》上阕描写了送别的典型环境。试按要求摘引原文词语作答: ①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送别时的天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送别的心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送别的表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扬州慢》(包括小序)写景很有特色,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心态等各个角度,选择富有表现力的字眼描绘了金兵劫后扬州凋蔽、残破的图景,抒发了悲怆之情。试将这样的词语找出来,按下面类别摘录: ①写视觉形象的: ②写听觉形象的: ③直抒胸意的: (四)借景抒情是古典诗词常见的写法。作者不言情,而情在景中。阅读时首先要准确地理解“景”,然后再进一步弄清从“景”中传达出来的“情”。对下面两句话所表现的“景”与“情”怎样理解才正确?试挑选正确的答案。 1.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①这句话描绘的“景”是( ) A.幽静的 B.清凉的 C.凄冷的 D.明丽的 ②这样的“景”表达的“情”是() A.凄苦的 B.烦恼的 C.恬淡的 D.空虚的 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①这句话描绘的“景”是() A.单调死板的 B.富有生机的 C.赤地千里的 D.荒凉空旷的 ②这样的“景”表达的“情”是()

辛弃疾词两首(公开课)

《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辛弃疾豪放词的创作风格。 2.熟悉了解必要的历史典故。 二、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 2.了解辛弃疾词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三、情感目标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强化自己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难点】 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了解辛弃疾词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词意 1、自读——范读——正音正字——齐读; 2、生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3、师点拨重点词义,勾画重点注释,师生疏通意思。(熟读) 二、导语: 有些诗句,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但却能熟记于心,千古传诵。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诗句。【课件】 青山遮不住,毕竟动流去。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大家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 三、作者简介【课件】 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词集。 2、宋金时期地图【课件】 四、整体感知 1、齐读两首词。 2、填写下表,明确相关内容。【课件】

◆解说1:“水龙吟”与“永遇乐”均为词牌名。 ◆解说2:从“登”就知道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作。孔子曰“登高必赋”,是说古人最喜登上高处,临高抒怀,吟诗作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得高,才望得远,凭高远眺,天地苍茫,视野广阔,常能看到一些触动自己心弦的东西,因而情不自禁地吟咏高歌,写下抒怀之作。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 ◆解说3:怀古,所写内容。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五、鉴赏形象 1、两首词中,有许多印象深刻的词语,其中各有哪个动词最富表现力? 《水龙吟》:“拍”。栏杆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一个“拍”,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非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而且不仅拍,而且拍遍,到处拍,足见胸中悲愤之深切、强烈。 《永遇乐》:“觅”。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孙仲谋的崇敬、仰慕与向往,主观情感色彩十分强烈,更有寻觅不到的深深遗憾与苦痛。 2、同是写登临,词人运用了怎样不同的方法? (1)《水龙吟》:借景抒情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词人由水写到山,由景写到人,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