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梳理学习资料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梳理学习资料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梳理学习资料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梳理学习资料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通“毋”,不要。

二、古今异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含贬义;今义,尽情。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今义:认为。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古义:路人;今义:走路。

三、词类活用

①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上。

②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③形容词用作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重:重任、重权。居域中之大大:重位。

惧谗邪邪:邪恶的小人。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奸恶的小人。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能:有才能的人。善:好的意见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尽:用尽。

⑤使动用法

①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②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宁。

③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④则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谦虚。

四、一词多义

之:①臣闻求木之长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

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虽:①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虽然。②虽董之以严刑:虽然/即使,表示假设。

诚:①必竭诚以待下:诚心。②诚能见可欲:如果。

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

下: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当:①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

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

信:①信者效其忠:诚实。

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治: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

以: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表目的的连词②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表目的的连词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哉: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表反问语气,呢

所: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所”加动词的固定结构

五、特殊句式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介宾短语后置

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省略句

3、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岂……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译为“难道……吗?

4、判断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六、翻译句子

1.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古代)所有的君王,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虽然用严酷的刑罚监督百姓,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民,(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君王如果)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如吴越的双方联合;(如果)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4.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害怕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畏惧说坏话的人,就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

5.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 【文学常识】 1、魏征,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太宗当政时为谏议大夫,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魏征病卒,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2.、“疏”,即奏疏、奏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此疏中讲了帝王应采取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含劝诫之意;后来唐太宗曾赐手召,褒奖魏征,并将此疏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行文思路】 第一段:提出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第二段:通过对比和层层推导,解释不积德义的危害性。 第三段:提出积德义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写作特点】 1、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生动有力。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解释正意。 (2)对比论证,说理透彻。 例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 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正反论述, 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 2、语言特点骈散结合,语言华美流畅。 “十思疏”是一篇骈文。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拘于形式,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通假字】 1、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无,通“毋“,不要 【词类活用】 A、使动用法: 1、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2、则思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定 3、则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谦虚 4、则思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 5、宏兹九德宏,使…….光大 6、何必劳神苦思劳,使…..辛劳;苦,使……辛苦 7、欲流之远者远,使······流得远 B.意动 1、乐盘游乐,以……为乐 C.、名词作状语 1、貌恭而心不服貌:表面上;心:在心里 D、名词作动词 1、则思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E、动词作名词

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六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慈.(cí)爱毕竟.(jìng)一行.(háng) 停泊.(bó)鸣蝉.(chán)指南针.(zhēn) 垂.(chuí)下忠.(zhōng)实帮.助(bāng) 稠.(chóu)密一盏.(zhǎn)宇宙.(zhòu) 稍.(shāo)微浴.(yù)室倒.(dào)退 二、易写错的字 岭:右边是“令”,不是“今”。 荷:注意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垂:一共有四个横,不要漏掉一横。 导:注意上面是“巳”,不要写成“已”。 三、会写词语 湖水莲花荷叶绝对山岭雷雨乌云乌黑压下雷声垂下闪电窗户房子迎接扑上去天然帮助指点北极星 杯子特别积雪生活宇宙失去 地板容易浴室 四、多音字 xíng(步行)bó(漂泊) 行泊 háng(银行)pō(湖泊)

dōu(都是)yāo(要求) 都要 dū(首都)yào(需要) dǎo(跌倒)jiào(睡觉) 倒觉 dào(倒水)jué(觉得) 五、形近字 乌(乌黑)户(户外)压(压力) 鸟(小鸟)尸(尸体)庄(村庄) 导(引导)永(永远)乱(打乱) 异(异同)水(浇水)刮(刮风)六、近义词 望—看鸣—叫渐渐—慢慢清新—清爽忽然—突然慌张—惊慌天然—自然 分辨—辨别舒服—舒适必须—务必 一动不动—纹丝不动 七、反义词 前—后遥—近渐渐—飞快打开—关上 清新—污浊慌张—镇定解冻—冰封 稠—稀有趣—乏味特别—普通 八、词语搭配 1. 量词搭配:

一(阵)大风一(只)蜘蛛 一(条)彩虹一(盏)指路灯 一(个)安稳觉一(件)事 2. 形容词搭配: (满天)的乌云(清新)的空气 (天然)的指南针(忠实)的向导 九、词语归类 描写太空的词语: 浩瀚无际群星闪烁神秘莫测 广袤无垠苍穹无边 十、句子积累 1. 古诗名句: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 拟人句:蜘蛛又坐在网上。 3. 比喻句、拟人句: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点 方向。 4.“把”字句:宇航员必须把自己绑在睡袋里。 十一、考点提示 1. 背诵:《悯农(其一)》《古诗二首》。 2.《雷雨》中第2-5 自然段常以填空题或课内阅读的形式进行考 查。 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中介绍的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常以

(完整word版)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归纳 注音 臣闻求木之长.者zhǎng必浚.其泉源jùn人君当神器之重.zhòng 塞.源而欲流长也sè忧懈怠.dài虑壅.蔽yōng 惧谗邪 ..chánxié则思正身以黜.恶chù则思无因喜以谬.赏miù 一、古今异义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2.既得志,则纵情 ..以傲物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3.虑壅蔽,则思虚心 ..以纳下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 ..度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今义: 认为。 二、词类活用 1.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上。名词用作状 语2.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名词作 动词 3.人君当神器之重.重:重任、重权。形容 词用作名词 4.居域中之大.大:重位。形容词用作名词 5.惧谗邪.邪:邪恶的小人。形容词用作名 词6.择善.而从之善:好的意见。形容词用作 名词 7.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奸恶的小人。形容 词用作名词8.简能而任之能:有才能的人。形容词用 作名词 9.智者尽.其谋尽:用尽。形容词用作动词10.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使动用法11.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宁。使动用法12.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使动用法13.则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谦虚。使动 用法 三、重要虚词 之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的。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盖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虽 ①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虽然②虽董之以严刑即使 诚: ①必竭诚以待下诚心。②诚能见可欲如果。 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

五单元知识点梳理

五单元知识点梳理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下图一:“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直线b是直线a的平行线。” 2、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下图二:“直线a和直线b互相垂直,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直线b是直线a的垂线,点c是垂足。” 注意:平行和垂直说的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因此说平行线和垂线时,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垂线,谁是谁的平行线。 3、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平行和相交。即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不相交就平行。 4、画垂线的方法 (1)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靠近直线上的点,然后用笔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最后标上直角符号。如图三。 (2)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靠近直线外的一点,然后用笔沿着这条边画直线,最后标上直角符号。如图四。 5、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6、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7、画平行线的方法: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来画平行线,先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a b 图一 a b c 图二 图三图四

边紧靠直线,再把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这时沿直尺平移三角尺,再画一条直线就可以了。 画平行线的过程如下图 8、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9、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但是过一点却只能画一条。 10、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12、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其特点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邻角之和为180度、对角线互相平分。 11、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其特点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平行的两条边分别叫上底、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腰。上下底之间画的垂直线段就是梯形的高。它有无数条。 12、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的特性。可以据此制作自动伸缩门。 14、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15、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1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7、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8、我们学过的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菱形是对称图形。 19、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梯形 正方形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

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译文: 我听说过,要求树木生长,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帝王的大权重任,处于天地间至尊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这也就象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啊! 凡是古代的君主,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始做得好的确实很多,但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难吗?大概是他们在忧患深重的时候,必然竭尽诚意对待下属,一旦得志,便放纵情欲,傲视他人。竭尽诚意,那么即使象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结果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以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国君的恩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百姓象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这是应该特别谨慎的。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和练习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一.课文翻译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使它的根基固定;希望使河水流得远,一定得疏通它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的源头;要想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恩德道义。水的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长远,树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根没有扎牢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恩德道义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我虽然愚笨,但还知道这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对于深明事理的君王呢!君王掌握帝王的重权,据天地间重要地位,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想着处在安定的环境中要考虑可能发生的危险,戒奢侈行节俭,这也如同砍去树根来要求树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木长得茂盛,堵塞水的源头而希望水流得很远一样啊。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所有的帝王,秉承上天大的旨意,开头做得好的人确实很多,但能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难道说夺取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困难吗这大概是因为在深重忧患时必定竭尽诚意地对待老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 百姓,已经达到目的以后,就放纵自己感情看不起别人。对人竭尽诚意那么吴国和越国也能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 结成一个整体;看不起别人,那么亲骨肉也会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督他们,用威严愤怒威吓他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慈,表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 面上恭顺却不会从心里服从。怨恨不在于有多大,可怕的是民众的力量;人民能拥戴皇帝,覆舟,所宜深慎。 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如果真能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知足来警戒自己;计划营造宫殿时,就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想到谦虚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 养;怕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之所以博大,是因为居于百川之下;喜欢打猎,就要想到以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一年三次作为限制;害怕政务松懈怠慢,就要想到自始至终励精图治;怕耳目堵塞蒙蔽,就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 想到要虚心来采纳群臣的意见;怕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就应想到端正自身来排斥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奸恶小人;将恩泽施加于人,就想到不要因为自己的偏爱而错赏;将惩罚施加于人,就要想

第1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古诗.(shī)村.(cūn)居化妆.(zhuāng) 喝醉.(zuì)丝.(sī)绦裁.(cái)剪 遮.(zhē)掩兴致.(zhì)茁.(zhuó)壮 花籽.(zǐ)绚.(xuàn)丽植.(zhí)树 二、易写错的字 绿:右边的“录”,下面不是“水”。 柳:右边是“卯”,不要丢掉第七笔“丿”。 格:右边是“各”,不是“名”。 局:下面不是“可”。 三、会写词语 古诗村居儿童碧绿化妆丝带剪刀冲出寻找姑娘吐丝柳枝荡秋千 鲜花桃花杏花邮递员先生原来 大叔邮局东西太太做客惊奇 去年美好一堆礼物邓小平植树 格外引人注目满意休息树苗 四、多音字 cháng(长处)sì(似乎)长似 zhǎng(长大)shì(似的)

chōng(冲锋枪) cáng(捉迷藏) 冲藏 chòng(冲着)zàng(藏族) zhòng(栽种)qí(奇怪) 种奇 zhǒng(种子)jī(奇数) 五、形近字 村(山村)妆(化妆)冲(冲动) 树(大数)壮(壮丽)种(种植) 桃(桃树)姑(姑娘)车(汽车) 跳(跳动)咕(咕咕)东(东西) 礼(有礼)植(植物)住(居住) 扎(挣扎)值(值日)注(注意)六、近义词 丝绦—丝带裁—剪奔—跑仔细—细心 寻找—寻觅懊丧—沮丧惊奇—诧异 碧空如洗—万里无云格外—特别 兴致勃勃—兴味盎然 七、反义词 赶紧—迟缓懊丧—兴奋惊奇—平静 仔细—马虎害羞—大方探出—缩进 茁壮—瘦弱笔直—弯曲满意—不满

八、词语搭配 1. 动词搭配: (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 (寻找)春天 2. 形容词搭配: (害羞)的小姑娘(解冻)的小溪 (难忘)的日子(绿油油)的小柏树 (精心)地挑选(兴致勃勃)地挖着 九、词语归类 1. AABB 式的词语: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叮叮咚咚 高高兴兴快快乐乐 2. ABCC 式的词语:兴致勃勃人才济济仪表堂堂 十、句子积累 1. 设问句、比喻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 疑问句、感叹句: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 3. 比喻句: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 那里。 十一、考点提示 1. 背诵:《村居》《咏柳》《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2. 理解《村居》《咏柳》所描绘的春天的景象。 3.《找春天》最后一个自然段常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 4.《开满鲜花的小路》第6-12 自然段常以课内阅

谏太宗十思疏详细解析

谏太宗十思疏 作者简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她就是唐朝初年著名得政治家、史学家与文学家。少孤贫,有大志,留意纵横之术。隋大业末,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初为太子洗(xiǎn)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谏而名垂史册。她同那些尸位素餐、苟何取容得封建官吏不同,有意见敢当面提,当面顶,不口就是心非,不瞧脸色行事、史以“诤臣"称之。后世一些诤臣,如称为青天得包拯都以她为楷模。她不仅敢谏,而且善谏。从唐太宗贞观初年到其去世,十七八年间共上重要奏疏二百多次,达数十万言,大都为太宗采纳,使太宗避免了政治上得不少失误。唐初社会能够出现号称“贞观之治”得太平盛世,作为谏臣得魏征就是有其功劳得。迁秘书监、门下省侍中,领导周隋各史得修撰工作。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魏征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她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赠司空,谥文贞。魏征在文化事业上也颇有贡献,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得编撰工作。《隋书》得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得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她在《隋书·文学传》序中,对汉魏至隋得文风作了概括得评论,崇尚质朴纯正,反对浮靡轻巧,视梁陈以来得宫体、骈俪一类作品为“亡国之音",反映了她得文学观点。她得谏议政论文,颇传名篇 背景提示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得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朝初年,为了缓与阶级矛盾,求得治国方略,朝廷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在众多谏臣中,魏征就是最杰出得一个。她有胆识,有智谋,敢于直言诤谏,据理力争,不怕触怒皇帝。一开始,唐太宗听着很不顺耳,曾发誓杀死魏征。后来渐渐领悟出,她得犯颜切谏就是为了国家得长治久安,也就采取了宽容得态度,而且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就是魏征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得。当时,经过战后得休生养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追求珍宝异物,四处巡游打猎,劳民伤财。有大臣进谏时,她竟说:“百姓无事则骄,劳役则易使。"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爽快地接受下级得意见。贞观十一年(637),魏征上《十思疏》,告诫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猛醒,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课文解析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得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得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就是不可能得,何况(您这)明智得人呢! 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 国君掌握着国家得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得地位,不考虑在安逸得环境中想着危难,戒除奢侈,厉行节俭,这也(如同)就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 而欲流长也。 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第一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个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得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得危害。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 (古代)所有得君主,承受上天(赋予得)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得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得(却)很少、难道就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不?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会竭尽诚心地来对待臣民、 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 既已成功,则放纵自己得情感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得势力(与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 虽然(可以)用严酷得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得只有老百姓;(她们像水一样)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 所宜深慎。

高考语文知识点:谏太宗十思疏

高考语文知识点:谏太宗十思疏 高考语文知识点:谏太宗十思疏 一、重点词语 1、浚:必浚其泉源(疏通,深挖) 2、当: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 3、景:承天景命(大) 4、董:虽董之以严刑(监督) 5、克:克终者盖寡(能够) 6、作:将有作(建造,兴建) 7、牧:则思谦而自牧(养) 8、敬:则思慎始而敬终(慎) 9、黜:则思正身以黜恶(排斥) 10、简:简能而任之(选拔) 二、通假字 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毋",不要) 三、一词多义 1、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形容词,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疑问副词,怎么)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动词,养生) 2、信: ①信者效其忠(形容词,诚实)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动词,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信用) ④忌不自信(动词,相信) 3、求: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动词,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动词,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动词,请求) ④不求闻达于诸侯(动词,要求) 4、治: ①文武兼用,垂拱而治(动词,治理)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动词,治病)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动词,惩治) 5、当: A、dāng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动词,对着,面对) ②当场(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 ③人君当神器之重(动词,掌握,主持) ④各当时而立法(动词,适应,相当) ⑤当高罪死(动词,判断) 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动词,应当)

B、dàng①安步以当车(动词,当做) ②岂非用赏罪当邪(形容词,适合,得当) 6、以: 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目的,来) ②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连词,表目的,来) 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 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7、哉: 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语气词,表反问,呢) 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语气词,表反问,吗)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语气词,表反问,呢) 8、所: 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人)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介词,"为……所……",表被动) 9、盖: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副词,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 ③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句首语气词,不译) 10、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示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示递进)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及答案(20200522202733)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及答案 1.下列加子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帝王位高权重,处者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历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 2.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B.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 C.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这并不是作者要说明的观点) D.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3.解释下面的句子中的“以”。 (1)戒奢以俭(1)动词,用 (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2)连词,目的关系,来 (3)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3)连词,修饰关系。“竭诚”是“待下”的方式。 (4)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4)介词,用 (5)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5)并列连词,来 (6)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6)并列连词,来 (7)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7)并列连词,来 (8)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8)因为 (9)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9)以致 (10)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10)认为 (11)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11)凭 (12)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12)按照 --------------------------------------------------------------------------------------4.文章的第二段可以分为几层?请简要说明。 答:分为三层。(1)总结历史经验,表明自己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 (2)创业艰难,易得人心;守成容易“傲物”,使人离心离德。 (3)人民的力量是可怕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所以不能懈怠。 --------------------------------------------------------------------------------------5.本文主要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答: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先正面论述“固本”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长”, “德厚”才能“国安”;再从反面论述,反之,国不能安。 --------------------------------------------------------------------------------------

谏太宗十思疏详细解析

谏太宗十思疏 令狐采学 作者简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少孤贫,有年夜志,留意纵横之术。隋年夜业末,为避乱,曾一度落发为羽士。介入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初为太子洗(xiǎn)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年夜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以刚正不阿、勇于直谏而名垂史册。他同那些尸位素餐、苟何取容的封建官吏不合,有意见敢当面提,当面顶,不口是心非,不看脸色行事。史以“诤臣”称之。后世一些诤臣,如称为青天的包拯都以他为楷模。他不但敢谏,并且善谏。从唐太宗贞观初年到其去世,十七八年间共上重要奏疏二百屡次,达数十万言,年夜都为太宗采取,使太宗避免了政治上的很多失误。唐初社会能够呈现号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作为谏臣的魏征是有其功劳的。迁秘书监、门下省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拜迁左光禄年夜夫,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魏征死后,唐太宗哀思不已,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赠司空,谥文贞。魏征在文化事业上也颇有贡献,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他在《隋书·文学传》序中,对汉魏至隋的文风作了归纳综合的评论,崇尚质朴纯粹,否决浮靡轻巧,视梁陈以来的宫体、骈俪一类作品为“亡国之音”,反应了他的文学观点。他的谏议政论文,颇传名篇 布景提示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的毁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求得治国方略,朝廷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在众多谏臣中,魏征是最杰出的一个。他有胆识,有智谋,勇于直言诤谏,据理力争,不怕惹恼皇帝。一开始,唐太宗听着很不顺耳,曾赌咒杀死魏征。后来渐渐领悟出,他的犯颜切谏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就采纳了宽容的态度,并且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那时,经过战后的休生养息,经济获得了成长,人民生活也充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译文: 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众人;(百姓和皇帝的关系,就象水和船一样),水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如果真的能够作到: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恐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为限度;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意见;担心有谗邪的人在自己身边,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邪恶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没有因为偏爱而给予不恰当的奖赏;惩罚所涉及,就要想到没有因为生气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都能重用,(皇上)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呢?

谏太宗十思疏详细解析

谏太宗十思疏 作者简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少孤贫,有大志,留意纵横之术。隋大业末,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初为太子洗(xiǎn)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谏而名垂史册。他同那些尸位素餐、苟何取容的封建官吏不同,有意见敢当面提,当面顶,不口是心非,不看脸色行事。史以“诤臣”称之。后世一些诤臣,如称为青天的包拯都以他为楷模。他不仅敢谏,而且善谏。从唐太宗贞观初年到其去世,十七八年间共上重要奏疏二百多次,达数十万言,大都为太宗采纳,使太宗避免了政治上的不少失误。唐初社会能够出现号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作为谏臣的魏征是有其功劳的。迁秘书监、门下省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魏征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赠司空,谥文贞。魏征在文化事业上也颇有贡献,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他在《隋书·文学传》序中,对汉魏至隋的文风作了概括的评论,崇尚质朴纯正,反对浮靡轻巧,视梁陈以来的宫体、骈俪一类作品为“亡国之音”,反映了他的文学观点。他的谏议政论文,颇传名篇 背景提示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的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求得治国方略,朝廷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在众多谏臣中,魏征是最杰出的一个。他有胆识,有智谋,敢于直言诤谏,据理力争,不怕触怒皇帝。一开始,唐太宗听着很不顺耳,曾发誓杀死魏征。后来渐渐领悟出,他的犯颜切谏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就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而且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后的休生养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追求珍宝异物,四处巡游打猎,劳民伤财。有大臣进谏时,他竟说:“百姓无事则骄,劳役则易使。”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爽快地接受下级的意见。贞观十一年(637),魏征上《十思疏》,告诫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猛醒,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课文解析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 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除奢侈,厉行节俭,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 而欲流长也。 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第一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个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古代)所有的君主,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会竭尽诚心地来对待臣民。 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既已成功,则放纵自己的情感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1-3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1-3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 1.文学常识 《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 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着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 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 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

(完整版)谏太宗十思疏 教案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辨析“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词义;积累文言虚词“以、哉、所”的用法;区别文中“根本、以为、虚心、纵情”等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2.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3.学习本文多用比喻说理的手法,体会对偶句、排比句的风格特征。 能力目标 1.掌握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艺。 2.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德育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 1.掌握“浚、殷、冲、牧、壅、谬、董、振”等文言词的义项。 2.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 3.学习文章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 1.文章第三段的内容理解。 2.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句意,体味语气,加强记诵) 2.问答法(如对文章第1~2段浅显内容的分析理解) 3.讨论法(如对文章第3段较深难内容的分析理解) 4.探究拓展法(课内适当穿插一些文句训练,拓展学生思维) ●教具准备 录音机及课文朗诵带;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因为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谏帝王确为不易之事。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明证与教训。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在千古传诵的《谏太宗十思疏》中找找答案吧! 二、解题 1.文体简介 疏,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如西汉晁错写给汉文帝的《论贵粟疏》。 2.背景介绍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译文: 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众人;(百姓和皇帝的关系,就象水和船一样),水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如果真的能够作到: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恐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为限度;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意见;担心有谗邪的人在自己身边,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邪恶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没有因为偏爱而给予不恰当的奖赏;惩罚所涉及,就要想到没有因为生气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都能重用,(皇上)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