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艺术课程标准

公共艺术课程标准

公共艺术课程标准
公共艺术课程标准

《公共艺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定位

艺术概论是一门以人类社会一切艺术现象为研究对象概要地论述艺术的基本原理、知识是研究艺术发生的基本规律、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学科体系。这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它可以帮助学习者认知艺术文化与艺术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体会艺术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提升艺术文化修养、实现意义化生存梦想。奠定专业学习与艺术创造的艺术学理论基础,观察和分析艺术领域的各种现象,研究艺术的发展规律,探究自我的艺术意识与艺术观念。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必修技能课程,教学对象为全日制中等职业专科三年制的学生。本课程的教学思路是本课的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以课堂讨论、课后作业、艺术欣赏、讲座、学生演示等方式为辅助手段,从艺术本质论、艺术门类论、艺术发展论、艺术创作论、艺术作品论和艺术接受论这六大方面循序渐进地深入探索研究艺术发展和创作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明确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让学生重视艺术理论的学习并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为艺术实践服务。

本课程教学内容以中等艺术教育“十二五”部级教材《艺术概论》为主,结合其他《艺术概论》教材书籍和当代美学和文学研究的部分新成果作品的鉴赏,以讲授为主、鉴赏、讨论、为辅,激发学生对艺术本质、规律、创作特征的思考,并根据当下社会艺术领域的发展现状为例结合艺术理论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思考辩证的能力。

本课程共36学时,是以理论为主的职业基础课。计划基础理论课程为24学时,并结合12学时的学生实践互动展示学时,让学生对艺术的本质、审美特征、创作和发展特有清晰地认识并有所思考启发,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加入让学生根据论点自由选题从自身专业出发选择作品进行演讲展示,通过学生互动讨论的环节让大家更透彻地理解理论并用于实践中去。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能较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的基本原理、原则,作为艺术创作者从理论上认识艺术的本质,特性及艺术发生的客观规律,从宏观上把握艺术审美的特点和规律,进而树立健康向上的艺术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更有自觉性,更有思想性,更有创新性,为中国的艺术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认识到艺术的本质特征;使学生了解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过程;使学生掌握艺术分类的原则和各门艺术形式的基本特点;使学生掌握艺术创作的基本过程,了解在艺术创作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了解艺术家应该具有的修养与能力;使学生懂得艺术家是艺术活动和艺术创作的主体;使学生掌握艺术作品的定义,了解艺术作品的构成情况;使学生掌握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之间的区别,两者的不同作用;使学生懂得并且掌握艺术批评的定义,艺术评论的定义。

1.能力目标

(1)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2)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基本具备观察艺术文化现象的能力;

(4)培养学生基本具备分析艺术发展规律、评论具体艺术作品的能力。

2.知识目标

(1)了解艺术的起源、本质和特征;

(2)了解艺术的种类和门类之间的关系;

(3)了解各门类艺术的创作及其发展规律;

(4)了解艺术作品的审美和鉴赏规律。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艺术观;

(2)培养学生基本具备观察艺术文化现象的能力;

(3)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4)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艺术概论作为一门课的主要框架结构,知道艺术概论作为一门课程所要研究的对象和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学习的意义。本课程从艺术本质论、艺术门类论、艺术发展论、艺术创作论、艺术作品论和艺术接受论这六大板块,使学生对艺术的本质、发生和发展、艺术的创作、艺术的审美特点、艺术的接受和批评等理论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和把握,并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拓展能力,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表1课程项目总体设计

表2课程任务具体设计

四、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艺术概论课程主要是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探索和揭示各种艺术现象共有的普遍规律,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应将艺术的原理与具体的艺术相结合进行教学。采用:第一课堂理论的讲解结合对具体艺术作品的分析讲解,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是一门理论性和知识性均很强的课程,教学方法上应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尽可能地多赏析(或了解)一些经典的各类艺术作品;并依据授课内容,适当采取主题讨论、辩论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感。某些课时,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采用多媒体教学。

2.师资队伍

这是一门艺术理论性较强的基础课程,主讲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艺术理论知识储备,应对于艺术各门类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较深入的理解能力和论点。有较丰富的艺术作品鉴赏经验和艺术作品评论能力,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互动感,能够深入浅出地将理论转化为较为生动易懂的论点或实例进行教学示范。

3.考核评价建议

本课程为理论课程,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60%。

平时成绩包括:平时出勤及上课表现10%,作业反馈20﹪,教学实践活动10%。

期末成绩包括:期末考试60%;附加10﹪的附加分入总成绩:小论文成绩优秀的学生。

4.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艺术概论》,孙丽华主编,中等教育出版社,2014版。

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网络的资源分享平台,在课余时间分享更多优秀作品给学生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2)积极利用数字图书馆、电子期刊、电子书籍,使教学内容更多元化,以此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3)展开课外的艺术实践活动,组织同学或者分享一些开阔学生视野的艺术作品展演信息(如画展、摄影展、舞剧、戏剧、音乐剧等)。

西方现代艺术欣赏

西方现代艺术欣赏 系别 班级 学号 姓名

让·弗朗索瓦·米勒与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绘画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无论是面对真实存在的物体,还是想象出来的对象,绘画者总是在描述一个真实存在的物质而不是抽象的符号。这样的创作往往被统称为写实。遵循这样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就叫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无边的,即从观念上、从表意形态上讲可以是无边的,这一提法扩充了现实主义的内涵,赋予了新的内容。现实主义是艺术发展进程中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指19世纪产生的艺术思潮,又称之为“写实主义”,这个流派是使用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劳动者真正成为绘画中的主体形象,大自然也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青睐。 首先表现出现实主义精神的是巴比松画派。这个画派出现于19世纪30~40年代。他们的创作活动与成果标志了欧洲风景画发展的新阶段。在距法国巴黎十几里的枫丹白露森林附近有个叫巴比松的小村,在这里群集了许多画家,他们在此描绘原始荒凉的自然风貌,感受着逃离闹市的惬意,这些画家被称为“巴比松画派”。巴比松画派的画家是一人一个绘画面貌,他们相互之间不把艺术上的主义或信条强加于他人,因而容纳了种种倾向的画家,而米勒便是其中的一位。 米勒(1814~1875)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米勒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后定居在巴黎以南的巴比松村,一生画了许多描写田园风景和农民生活的作品,被誉为伟大的农民画家。 1849年巴黎流行黑热病,他携家迁居到巴黎郊区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这时他已35岁。在巴比松村他结识了科罗、卢梭、特罗容等画家,在这个穷困闭塞的乡村,他一住就是27年之久。米勒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早起晚归,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里作画,他的生活异常困苦,但这并没有减弱他对艺术的酷爱和追求,他常常由于没钱买颜料就自己制造木炭条画素描。他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他曾说过:“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他在巴比松的第一幅代表作品是《播种者》。以后相继创作了《拾穗者》和《晚祷》等名作。

书法艺术鉴赏课程标准

《书法鉴赏艺术》课程标准 学分:2学分 学时:40课时 教师:任斌 适用专业:2014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 开课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书法鉴赏艺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书法鉴赏艺术》课程属于公共艺术性必修课程,对于提高学生艺术审美素养,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模仿能力与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我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际学情,本课程采用“讲授—欣赏—实践—感悟”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1.讲授 除了涉及到书法鉴赏的理论外,在讲授中还要介绍作者创作时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等方面,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艺术能进行全方位的把握,提高艺术鉴赏层次。 2.欣赏 根据专业特色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书法家作品,通过作品展示,相关影音资料、现场书写等形式将书法艺术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通过作品对比,让学生在看的过程中能有所思、有所想。 3.实践

学生通过对古帖的临摹和老师的讲解,加强临摹的力度,从中感受汉字的写法特点及技巧,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4.感悟 让学生从自我出发,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能有所感受,进 而加深对作品“美”的感悟,并发展自我形象思维和创新精 神。 三、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书法鉴赏艺术》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为必修课程,主抓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 四、课程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书法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征,懂得如何从书法的艺术表现手段入手,对书法作品进行审美鉴赏。 2.能力目标 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素质目标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了解吸纳优秀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五、课程内容设计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计划张蕾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计划 华池职专张蕾 《公共艺术》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现根据《大纲》精神及我校学生实际,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 《公共艺术》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是依据教育部办公厅2013年3月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的,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 二、教学任务: 《公共艺术》是让学生在对充满美感的音乐、舞蹈和戏剧欣赏过程中,深刻感受与体验音乐、舞蹈和戏剧美的形式美与内涵美的统一,激发对美的热爱,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自觉培养高尚情操,完善健康人格,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就业、交往与发展基本需求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 要求学生结合学生过往与现在生活经验和专业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让学生在参与音乐、舞蹈和戏剧欣赏的教学互动中熟悉不同音乐、舞蹈和戏剧作品的基本形式、风格和特点,了解音乐,舞蹈和戏剧的基本常识,掌握欣赏音乐,舞蹈和戏剧作品的基本方法,感受音乐、舞蹈和戏剧作品反映的精神,增强自身实践及与他人分享、交流和合作能力,获得身心愉快与欣赏经验,发展创新思维,培育综合素养,提升生活品质。 四、学情分析: 本学期学习本门课程的班级有护理二年级、石化二年级、汽检二年级、石化一年级。学生没有经过专业的音乐训练,没有一定的音乐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多让学生欣赏,使学生能够尽量多的理解音乐、舞蹈和戏剧作品的基本形式、风格和特点。 五、教材简析: 全书包括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各模块采用单元的结构形式进行有机串联,力求简单、使用、生动、鲜活、贴切、既着眼于学生现有经验,又着眼于学生兴趣爱好;既着眼于大众流行,又着眼于高雅引导;既着眼于艺术门类贯通,又着眼于艺术与专业联系;既着眼于鉴赏陶冶,又引导探索研究,强调感知与体验。案例的选用充分考虑经典性、代表性和时代感,力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的经典艺术作品滋养学生,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以富有人文精神的经典艺术作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扩大学生的视野和胸怀,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与综合能力的提高。

(完整版)《母婴保健》课程标准

《母婴保健》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母婴保健 课程代码:10321119 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课程类型: B类(理论+实践课) 是否为精品课程:院内一般课程 适用专业:助产 总学时:54学时(理论学时数:36学时,实践学时数:18学时) 开课系部:护理部 授课教研室:妇儿教研室 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母婴保健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助产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方向课程,本的主要内容是期保健、孕期保健、分统期保健、产期保健母乳限养与孔别保生儿9题儿保健以及婴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指导。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孕产知和儿的生理、心理及社会行为特点,掌握其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与及求进行通,进行母婴保健和科学育儿指导:能进行预防技种指导:能开展保物法法的直传教育,初步实施对孕产妇的健康管理。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能有文化体有与康、公共艺术等公共基础课及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基础护理、健康评估、产科学基助产技术等专业核心课。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迅速发展奠定知识与技能基础。在课程的结构上,更注重课程的选择性与整体性,精选母婴专业实用、用为主要内容,同时重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与知识整体性的贯穿。在课程内容上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精选学生必备知识与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与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技的发展成果与创新思想,培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在课程实施上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让学生参与、勇于、乐于参加思考、实验、探究,逐步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与精神。在课程评价方式上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激励的方式使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更上一层。 (2)依托医学行业,课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的要求,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第一线培养专科层次的应用性人才。《母婴保健》课程的设置围绕培养目标,以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为基础,以各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求为前提,根据对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体现了中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 (3)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法,将课程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解透彻。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以问题为中心等教学法为辅的教学法生动活泼的将枯燥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相关概念与应用。

美术课程标准

学习时间:2013.6.14 学习内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

(完整版)中职公共美术《第二单元第2节空间表现》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抛出课题,引导讨论 谈话导入 大家外出旅游时,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这个地方的 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对学生说出的名胜古迹进行补充并总结分类,揭示 课题:空间表现---雕塑、建筑、景观、工艺品等 一、图片赏析,认识雕塑 (一)学生按教师口令做出指定动作,初步认识 雕塑 (二)欣赏几件中外优秀雕塑作品,明确雕塑 畅所欲言 了解课题 教师指令 学做动作 合作探究的两种表现形式 圆雕浮雕 导游是怎样为你介绍旅游地的雕塑的? 欣赏图片 思考回答 学习新知 (三)出示两例中西优秀的雕塑 作品,感受中西雕塑之美,初步掌握 雕塑欣赏角度 (《卢舍那大佛》唐)(《掷铁饼者》古希腊?米 隆) 总结:◎雕塑材料◎雕塑题材 ◎塑像刻画◎雕塑本身的形象和神态之美 二、再次谈论 在旅游中你印象最深的雕塑作品是什么? 对比欣赏 掌握角度 说一说 引导学生结合 自身所见明确 学习内容,激 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通过欣赏、讨 论、讲述、比 较中西代表性 雕塑作品,了 解中西雕塑的 差异,感受中 西雕塑艺术的 艺术魅力,落 实知 1

识目标和情感 目标。 落实能力目 标 拓展 雕塑的发展 种类名 称,如 宫殿建 ?思考:如何来欣赏建筑艺术?建筑的人文内涵 带着问题 欣赏讨论 又如何理解? 、分组欣赏讨论 1、将本班学生分成宫殿建筑组、陵墓建筑组、 小组讨论 对比欣赏 欣赏感受 雕塑发展 、欣赏世界著名建筑,明确建筑种类 连一连 建筑名 称,如 故宫、 连一连 分一分 三、出示现代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感受时代的 发展,领略现代艺术气息 2

庙堂建筑组、民居建筑组四个组,根据分发的资料, 分别针对资料中两处中西经典代表建筑进行 采取连线的 第 站 建筑欣赏讨论,并从旁指导。 ◎宫殿建筑组:故宫与凡尔赛宫 ◎陵墓建筑组:十三陵、金字塔 ◎庙堂建筑组:天坛、帕特农神庙 ◎民居建筑组:中国民居(不同地域) 2、小组展示,教师作补充,感受中西建筑异同, 共同总结建筑的欣赏角度 ◎从历史角度:历史价值 ◎从视觉角度:正立面、侧立面、建筑结构、视觉美感 ◎从建筑细节:技术的先进性 ◎从人文角度:东西方的欣赏角度 、欣赏不同国家、地域的图例,认识景观艺术 对比欣赏,了解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差异: 高度人工化 二、以《上海新天地》城市景观为例,讲解城市 景观的自然生态与文化内涵 感受差异 总结方法 欣赏景观 聆听感受 文化内涵 选一选 说一说 扩展想像 形式认识建 筑的不同分 类 采取小组讨论 的形式,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在 轻松自由的氛 3

公共艺术课程标准

《公共艺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定位 艺术概论是一门以人类社会一切艺术现象为研究对象概要地论述艺术的基本原理、知识是研究艺术发生的基本规律、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学科体系。这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它可以帮助学习者认知艺术文化与艺术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体会艺术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提升艺术文化修养、实现意义化生存梦想。奠定专业学习与艺术创造的艺术学理论基础,观察和分析艺术领域的各种现象,研究艺术的发展规律,探究自我的艺术意识与艺术观念。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必修技能课程,教学对象为全日制中等职业专科三年制的学生。本课程的教学思路是本课的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以课堂讨论、课后作业、艺术欣赏、讲座、学生演示等方式为辅助手段,从艺术本质论、艺术门类论、艺术发展论、艺术创作论、艺术作品论和艺术接受论这六大方面循序渐进地深入探索研究艺术发展和创作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明确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让学生重视艺术理论的学习并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为艺术实践服务。 本课程教学内容以中等艺术教育“十二五”部级教材《艺术概论》为主,结合其他《艺术概论》教材书籍和当代美学和文学研究的部分新成果作品的鉴赏,以讲授为主、鉴赏、讨论、为辅,激发学生对艺术本质、规律、创作特征的思考,并根据当下社会艺术领域的发展现状为例结合艺术理论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思考辩证的能力。 本课程共36学时,是以理论为主的职业基础课。计划基础理论课程为24学审美特征、让学生对艺术的本质、学时的学生实践互动展示学时,12并结合时, 创作和发展特有清晰地认识并有所思考启发,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加入让学生根据论点自由选题从自身专业出发选择作品进行演讲展示,通过学生互动讨论的环节让大家更透彻地理解理论并用于实践中去。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能较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的基本原理、原则,作为艺术创作者从理论上认识艺术的本质,特性及艺术发生的客观规律, 从宏观上把握艺术审美的特点和规律,进而树立健康向上的艺术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更有自觉性,更有思想性,更有创新性,为中国的艺术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认识到艺术的本质特征;使学生了解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过程;使学生掌握艺术分类的原则和各门艺术形式的基本特点;使学生掌握艺术创作的基本过程,了解在艺术创作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了解艺术家应该具有的修养与能力;使学生懂得艺术家是艺术活动和艺术创作的主体;

艺术欣赏课程标准

《艺术欣赏》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况 注:课程类别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岗位方向课。 二、专业对课程要求 系统地了解艺术涵盖的范畴、美术的分类、指导学生进行艺术欣赏。通过鉴赏美术术作品、学习美术理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激发学生的创新的方法和手段。 三、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美术涵盖的范畴、美术的分类、指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通过鉴赏美术术作品、学习美术理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课程中不光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技巧,同时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习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面积极的做人原则和学习态度。 2、知识目标 (1)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史前美术和各个时期不同的美术史知识。 (3)西方艺术流派和绘画风格 (4)建筑艺术欣赏 (5)中国传统美术鉴赏。 (6)平面设计形式和构形手法

3、能力目标 (1)怎样欣赏美术作品。 (2)掌握不同时期美术形式、风格和流派。 (3)通过优秀平面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横向、多向思维方式,从而开创丰富、新颖的审美境界,为提高版面设计的整体水平打下良好的根基。 4、素养目标 (1)增强学生视觉感受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感性素质。 (3)提高个人艺术修养。 (4)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课程设计思路 美术鉴赏课程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三部分组成。美术鉴赏课程内容由若干学习模块组成,各学习模块依据课程目标要求进行设计,并通过活动建议具体展开。基础型课程:是使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健康的美术审美观念与情趣,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必修课程。拓展型课程:是发展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美术的某些专长奠定基础的课程。拓展型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修习。探究型课程:是学生自主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针对美术某一领域的问题进行更深入地学习、研究,从而获得并应用新的知识,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探究型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学习模块本课程主要分美术及美术鉴赏的基本常识、古老文明、宗教故事影响下的美术、艺术家的故事、中外美术之间的比较以及代表作品赏析四个模块完成。内容与要求根据四个阶段课程目标进行设计与编制,针对学习模块落实教学目标。活动建议主要从研究性学习、美术与社会及生活的融合、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等方面提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建议。 五、课程内容设计 1、课程整体设计

美术绘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美术绘画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学校 美术绘画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负责人:_______________ 二〇一八年四月 一、专业(专业代码)与专门化方向 专业名称:美术绘画 专门化方向:摄影、数码后期制作、广告设计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掌握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能力,能胜任摄影、数码后期制作、广告设计、室内设计等艺术设计、服务与管理一线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技术技能型美术绘画设计人才。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1.综合素质

(1)热爱祖国,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2)具有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爱岗敬业、诚信协作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文明行为和热爱劳动的习惯; (3)具备必须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文艺基础知识、美术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拓展所需知识;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自觉锻炼身体,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5)具有正确的文艺观和审美观,能够在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不断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6)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基本的就业和创业知识。 2.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能力: (一)职业素养 1、具有科学、系统、辩证的人生观与社会观。 2、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3、具有灵活的头脑和创造性的思维。 4、具有敏锐的艺术鉴赏力、洞察力以及良好的艺术修养。 5、具有商业经营意识和品牌营销理念。 6、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与他人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工作。 7、具有良好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公共关系处理的能力。 8、具备独立制定工作计划、收集资料、采集信息及获取新知识等工作方法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理解并掌握平面基础知识。 2、掌握平面设计中关于创意、美术基础知识、透视、色彩运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设计技巧和方法。 3、掌握招贴、字体、包装、品牌以及各种版面设计的基础知识与行业规范。 4、了解印刷材料、印刷设备与印刷工艺的基础知识。 5、了解广告材料、广告设备与设计输出的基础知识。

《艺术欣赏》课程标准

《艺术欣赏》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识 课程代码:6012101 课程名称:《艺术欣赏》 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 总学时:28 学分:1分 适用对象:环境艺术设计 执笔人:周子良 制定日期:2012年7月6日 二、课程性质 《艺术欣赏》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技术课程之一,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基础教学平台。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基础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发展历史,提高学生对古代和现代东西方美术的鉴赏能力。研究各个时期艺术作品的风格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敏感和艺术修养,培养创新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及艺术个性表现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想 1.本门课程是在原有对艺术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的角度了解美术与设计作品风格特征及发展脉络,理性地掌握风格设计的基本规律,以期指导设计创作的实际应用,增强设计创作的理性认知成分,使得应用设计更具专业特点,更有针对性。使得作品更具设计的学院化风格化。 2. 在课程教学中始终贯穿与突出设计主线,学生灵活掌握设计风格的发展演变。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美术与设计作品的理解,强化学生的设计技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抽象概括和理性认知能力。 四、课程设计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美术与设计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使学生逐步入门,通过学习美术与设计作品内容,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功能与形式、空间与形态的基本问题。 通过建筑初步课程的的学习,使学生对美术与设计作品的的基本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对美术与设计作品的的基本表现技法能够了解,对以后的建筑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掌握美术与设计作品的的基本构成要素。 2. 了解中、西古典美术与设计作品的基础知识。 3. 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功能与形式、空间与形态的基本问题。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养学生对艺术视觉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2.进行案列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意识的培养。 (三) 素质教育目标: 1.有创造思维、艺术个性、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及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五、课程内容及情境设计 根据工作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使学生掌握《艺术欣赏》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其构成形式、构成过程以及方法,并利用实例分析学习让学生了解其设计法则,达到独立完成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了五个学习情景,教学组织表如下: 课程内容及情境设计一览表 情境名称典型工作任务或 训练项目 知识内容与教学要求 技能训练内容与 教学要求 素质要求 参 考 课 时 学习情 境一:艺术的起源和发展任务一艺术发展 的客观规律 1.艺术起源的 2. 艺术的发展 1.用辩证的方法 看问题 2.认识艺术起源 的最主要的动力 和原因 3.了解影响艺术 发展的因素。 具备一定 的理解、沟 通、表达能 力 6 学习情境二:艺术活动任务二艺术鉴赏 的审美过程,以 及艺术鉴赏与艺 术批评的概念区 分 1.艺术含义在西方的历 史演化过程 2.艺术含义在中国的演 变过程及当代理解 3.艺术的含义 4. 艺术活动(客体世界、 艺术家、艺术作品、接收 者) 1.古今中西方对 艺术的认识 2.正确理解艺术 的含义。 6

公共艺术课程

公共艺术课程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公共艺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主要讲述了: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是美的结晶,人的审美活动也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活动之中。艺术教育不仅是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发布了相关文件,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培养目标 (一)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勤于动手操作的习惯。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3、培养学生积极的工作态度及敬业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及自知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 (三)专业能力目标 1、进行美术学习。 2、训练学生的抽象空间造型能力、表现能力。 3、提高艺术修养。 4、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5、提高艺术创造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在教学环节中设置了2个项目,每个项目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实训内容。重点是突出实际应用及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本课程项目结构与学时分配见表1。

表1-1 课程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表1-2 课程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四、学习资源的选用 (一)教材选取的原则 上述教学内容要占教材篇幅的80%以上。 教材选用有较强的针对性,教材的练习题及实践环节组织合理。 教材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点,强化上机操作的训练。 五、教师要求 (一)具备承担本课程的能力,掌握美术的知识。 (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课程主要以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为主,考核涵盖任务全过程。见表3。表3 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

现代设计艺术鉴赏结课考试卷-客观题

1. 填空题(2分,共4题,每题分) (1)(1851)年,在伦敦海德公园水晶宫内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2)“新艺术”这一名称出自于法国巴黎,名为“(新艺术之家)”的画廊 (3)1896年德国艺术批评家朱利.梅耶-格拉夫在慕尼黑创办的周刊《青年》,希望德国艺术家、建筑家以杂志为中心,通过对手工艺传统的恢复来挽救颓败的当代设计,并把新艺术成为青年风格 (4)立体主义画家的探索起源于(塞尚)的理论和创作实践,把他的“要用圆柱体,球体,圆锥体来表现自然”这句话当做自已艺术追求的理想 2. 单选题(3分,共6题,每题分) (1)海报招贴书籍装帧等属于下面哪一类设计(A) A 视觉传达设计B产品设计C 建筑设计D规划设计 (2)奠定现代地图设计形式的设计师亨利.巴克出身于(B) A 法国 B 德国 C 意大利 D 英国 (3)设计史上一般把( C )作为“现代设计”的开端 A 工业革命B埃菲尔铁塔的出现C 1851英国伦敦举办的世界博览会D 汽车的出现(4)以下哪个百年瓷器品牌是英国的(B) A KPM B WEDGWOOD C 塞弗尔D梅森 (5)梵高、高更、塞尚是(B)派的代表画家 A 印象派B后印象派C立体派D达达主义 (6)1917年,哪位艺术家把一个签有“,1917”字样的小便送进了纽约的艺术展,引起了艺术界的轰动(C) A 雷曼 B 毕加索 C 马歇尔.杜尚 D 达利 3.多选题(5分,共10题,每题分) (1)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碗的出现闪耀着跨学科的创新思想,涉及到一下哪些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BCD)

A:语言学B:设计学C:材料学D:现象学 (2)红屋的设计者是(A)和(D) A 威廉.莫里斯 B 约翰.拉斯金 C 阿什比 D 菲利普.韦伯 (3)装饰艺术运动所涉及的领域包括(ABCD) A 建筑 B 家具C工业产品D 平面设计 (4)装饰艺术运动的设计风格特点表现在那几个方面:(ABCD) A 简洁的几何外形 B 强烈的装饰性 C 独特的色彩系统 D 材料的选择 (5)法国装饰艺术运动最具代表性的家具设计师有(AB) A 艾米尔.贾奎斯.鲁尔曼 B 艾琳.格雷 C 雷内.拉里克 D 艾米尔.德科 (6)以下哪些建筑和室内设计师装饰艺术运动中英国的代表作品(ABC) A伦敦克里克酒店B 伦敦斯特宫酒店C佩里瓦尔的胡佛工厂大楼D英国议会大厦 (7)下列哪些是荷兰风格派的代表人物(BCD) A 马列维奇 B 蒙德里安 C 杜斯伯格 D 里特维德 (8)以不同校址为线索,历史上的包豪斯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ABD) A 魏玛时期B德绍时期C巴塞尔时期D 柏林时期 (9)1951年的米兰设计三年展,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全新的意大利设计风格,此次展览的展品包括(ABCD) A 好利公司的新型打字机列西康80 B小型的手提打字机里特拉22 C 维斯帕小型摩托车D 西斯塔利亚轿车 (10)二战以后,美国的工业实际因此迅速崛起,这一时期代表性的设计师(ABD)被称为“美国工业设计四元老” A 沃尔特.提格 B 雷蒙.罗维C迈克尔.格雷夫斯D诺尔曼.贝.盖迪斯

中职公共艺术美术篇中外建筑艺术说课稿

中职公共艺术美术篇中外建筑艺术说课稿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中外建筑艺术》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中外建筑艺术》是人教版《公共艺术·美术篇》第二单元雕塑与建筑中的内容,教学内容包括中国建筑艺术和外国建筑艺术两个领域。建筑艺术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外建筑艺术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和样式风格。由于中外建筑艺术在文化背景上有所不同,因此,在欣赏过程中要体会建筑作品所传达出的时代精神气质和思想风貌等。 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为主题,通过美术鉴赏和实践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使之成为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因此本课时的教学以美术鉴赏为先导,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和创造,学会欣赏、理解形式美与内涵美的统一,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尊重中外建筑艺术的风格和特点,真正理解建筑艺术的作用和用途;通过学习,发掘学生的潜能,体验动手实践的快乐,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对事物的分析、评价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特点及文化与历史背景等; 2.通过欣赏和分析,让学生感受中外建筑艺术不同的地域特征、样式风格和精神内涵;

3.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和创造,学会欣赏、理解形式美与内涵美的统一,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外建筑艺术的种类;建筑的定义。 教学难点:中外建筑艺术特点的区分;中国民居建筑和外国教堂建筑的特点。 解决方法:通过欣赏、分析、感受、对比等多种方式,自主探究,领会中外建筑艺术的区别。 二、说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结合学生特点,以提升他们对美术欣赏的兴趣和主动性为目标,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自学自我提升。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比较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 2.鼓励学生合作探究,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感受作品,引出重点。

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标准

《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 课程类别:课程属类:艺术类 课程学分:3学分计划课时:40 教学组织:适用范围:全院学生 先修课程: 课程部门:教研室: 制订人:批准人: 第一部分前言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建筑是无声的诗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一样,它主要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艺术语言造成的意境、气氛,或庄严,或活泼,或华美,或朴实,或凝重,或轻快,引起人们的共鸣与联想。 本课程期望学生通过学习,能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了解建筑艺术就是了解历史,了解建筑艺术就是了解世界,本课程期望学生通过建筑艺术这个窗口,站在历史巨人的肩上,汲取灵感,创新未来。 一、课程的性质 《建筑艺术赏析》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一门院定选修课,它是一门将艺术性、实用性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建筑艺术自身的发展历史与风格嬗变,对大学生进行优秀文化教育、建筑艺术审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建筑艺术审美情趣,提升大学生的建筑艺术赏析能力,补充和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大学生的人文品位、艺术修养和情感的陶冶等,具有重要价值。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人文素质与建筑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重视理论联系赏析实际。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着重培养学生建筑艺术赏析实践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4、倡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总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建筑艺术的赏析能力。 根据建筑艺术赏析项目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构建知识体系。 根据建筑艺术赏析项目要求确定能力模块。 实现目标的学习领域:建筑艺术与人类文化史、建筑艺术的风格特征、建筑文明的交流融合、世界建筑文化、世界建筑艺术作品的赏析等。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标准

《公共艺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公共艺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不同艺术类型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兴趣。 2.使学生掌握欣赏艺术作品和创作艺术作品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与原理,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3.增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与分析评判的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提高生活品质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 (一)基础模块 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将有利于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且学生普遍具有一定认知基础.喜闻乐见的音乐和美术作为主要内容。 基础模块 音乐教学应通过中外不同体裁.特点.风格和表现手法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在情感体

验中进一步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技能与原理,掌握音乐欣赏的正确方法与音乐表现的基本技能,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要重点选择旋律优美,具有经典性.代表性和时代感的名曲佳作,分析音乐与生活.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文化.音乐与情感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音乐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品质的理解。 组织.引导学生参加艺术第二课堂和社团实践活动,通过学习观摩.比较分析.感受体验.创作表现,熟悉不同艺术类型,学会欣赏.理解形式美与内涵美的统一,提高审美能力。要引导学生尊重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发掘学生表现潜能,体验创造乐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分析.评价和判断能力。 (二)拓展模块 适应不同专业.不同个性特点学生需要,主要内容既可以是基础模块的专项拓展,也可以是与基础模块不同的艺术门类;既可以是与专业相结合的艺术拓展,也可以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 学生在完成基础模块学习后,应当选择拓展模块中的任意两个模块进行学习。 拓展模块——限选内容 1.拓展模块举例 与基础模块相关联的艺术特色课程,如:“舞蹈”.“诗歌”.“摄影”.“影视”.“戏剧”等。 2. 拓展模块教学要求

设计艺术鉴赏复习要点

设计艺术鉴赏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艺术鉴赏的特点 1.设计、艺术、技术三者的关系 a、设计与艺术紧密联系,设计逐渐成为独立学科 b、技术是一种手段与过程,而艺术不仅是一种手段与过程,还是艺术品 与艺术现象。 C、技术是艺术的基础,艺术在技术中成长,技术与艺术在不断整合。 2.艺术欣赏与设计艺术鉴赏的不同点 艺术欣赏是一种纯粹的审美活动,而艺术鉴赏则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有机统一。 3.艺术欣赏的特点 a、形象性,是具体的,感性的。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 性的三大统一。 b、主体性,审美感受的个性差异 c、审美性,是人工创造与审美价值的双重表现 4.设计艺术鉴赏的特点 a、设计艺术联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鉴赏时需要注意其功能性与美观 b、与一定时期内社会生产力密切相关 c、融合实用性与观赏性,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 二、设计艺术鉴赏的方法 1.设计艺术美的特点:功能美、形式美、文化美 2.提高设计艺术鉴赏能力: a、加强理论学习,全面提高艺术修养 b、增加鉴赏的实践,不断提高鉴赏能力 第二章设计艺术的发展分类及特点 一、设计艺术的发展历程 1.设计艺术的概念 设计美术与设计艺术方面,常指拟定计划的过程,又特指记在心中或者职称草图或模式的具体计划。设计总是要考虑到具体设计对象,根据生产技术条件和制作技艺的可行性进行创造性工作,这个过程就是一次创作,本身就是应用艺术品。设计艺术就是与设计相关的创造性的计划。

2.现代设计艺术的来由 a、从拉斯金到新艺术运动。拉斯金对工业产品的反思与工艺美术运动的 兴起 b、自然主义与象征主义的新艺术运动 b、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号召形式服从功能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由德意 志制造联盟和国立魏玛建筑学校(包豪斯)推动。 二、设计艺术的分类及性质 1.平面设计艺术 a、广告设计 b、包装设计 c、企业形象设计 2、现代设计艺术 a、影视设计 b、网页设计 c、个人形象设计 3、环境设计艺术 a、室内设计 b、室外设计 c、展示设计 4、工业设计 5、设计艺术的特点 a、实用经济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 c、艺术造型性特点 d、程序性特点 e、科技性特点 f、信息传播性特点 6、设计艺术的构成元素 a、功能与人的因素 b、美学因素 c、材质因素 d、经济因素 e、市场因素 第三章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 一、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 1.图形 2.文字 3.色彩 4.构成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及解读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教育应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因此,高中课程的设置应充分注意均衡性和多样性。高中美术课程的设置与改革,是高中课程整体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均衡性和多样性课程理念的实际体现。 随着美育被列入教育方针,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具有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增强美术课程对学生发展要求的适应性,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结构图

一、课程性质 ↓ 二、课程价值 ↓ 三、课程理念 ↓ 四、课程总目标 ↓ 五、课程内容 ↓ 模块A 美术鉴赏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模块B 绘画·雕塑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模块C 设计·工艺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模块D 书法·篆刻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模块E 现代媒体艺术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 六、教学建议 ↓ 七、课程资源 ↓ 八、教材编写建议 ↓ 附:名词解释一、课程性质

中职公共艺术美术篇《中外建筑艺术》说课稿

《中外建筑艺术》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中外建筑艺术》是人教版《公共艺术·美术篇》第二单元雕塑与建筑中的内容,教学内容包括中国建筑艺术和外国建筑艺术两个领域。建筑艺术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外建筑艺术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和样式风格。由于中外建筑艺术在文化背景上有所不同,因此,在欣赏过程中要体会建筑作品所传达出的时代精神气质和思想风貌等。 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为主题,通过美术鉴赏和实践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使之成为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因此本课时的教学以美术鉴赏为先导,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和创造,学会欣赏、理解形式美与内涵美的统一,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尊重中外建筑艺术的风格和特点,真正理解建筑艺术的作用和用途;通过学习,发掘学生的潜能,体验动手实践的快乐,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对事物的分析、评价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特点及文化与历史背景等; 2.通过欣赏和分析,让学生感受中外建筑艺术不同的地域特征、样式风格和精神内涵; 3.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和创造,学会欣赏、理解形式美与内涵美的统一,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外建筑艺术的种类;建筑的定义。 教学难点:中外建筑艺术特点的区分;中国民居建筑和外国教堂建筑的特点。 解决方法:通过欣赏、分析、感受、对比等多种方式,自主探究,领会中外建筑艺术的区别。 二、说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