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让后进生走出失败者的阴影

让后进生走出失败者的阴影

让后进生走出“失败者”的角色阴影

攸县五中旷正飞电话:151******** 摘要:本文通过教学实践与抽样调查,总结和分析了学生思想品德与学业成绩之间的联系,试图通过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共同作用,让纪律和学习都较差的后进生走出“失败者”的角色阴影。从而达到转化后进生的目的。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思想品德表现学习表现“失败者”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思想品德表现学生较差的学生同时往往学习成绩也较差,他们自己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失败者”。我曾经调查过5名班上师生公认的“调皮生”,其中有3位明确的表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其他的2位认为自己“不够努力,成绩不理想”。为了研究学生中思想品德表现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我在所执教的班级做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如下表:

问卷采用不计名形式,同时只要求学生填写问题号及相对应的答案,尽可能减少学生的顾虑,保证调查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调查共发出问卷52份,除一名学生外,共收回有效问卷51份,有效率为98.1%。对问卷的统计情况如下表:

通过以上统计,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一些分析和推断:大多数(66.7%)的学生认为失败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是一种消极因素;近一半(49.0%)的学生对于短暂或偶尔的失败还是可以接受和承担的;多数(54.9%)学生对于持续的失败不能接受,并且认为会导致责任心和纪律性会降低,只有极少数(17.6%)人认为持续的失败不会影响到学生的责任心和纪律性;对于思想品德表现和成绩之间的关联学生争论比较大,正反两方面的意见相差不大(分别为39.2%与41.2%),但多数(60.8%)学生并不认为成绩差必然会导致思想品德表现差。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的简单的结论:多数学生认为,虽然有同学学习成绩差,但并不是就一定会导致他们的思想品德表现差。在校思想品德表现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习差无疑是这些原因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特别是当学生在校长期处于“失败者”的角色阴影当中。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失败者”的角色定位,让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减弱,让他们的责任心和纪律性降低,从而影响到自制力与学习的专注度,导致学习方面的下一次失败,进而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这一结论,与我们在班工作和教学中的现实是基本吻合的。

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要转化“后进生”,关键就要引导他们走出“失败者”的角色阴影,让他们正确的面对自己的失败,正确为自己

定位,重新融入班级当中,成为一名“正常生”。在多年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需要让学生对什么是成功有更深刻的理解。

1、学生在某一阶段内,既有应该达到的既定目标,也有自己的长期学习轨迹。作为阶段性的既定目标,它的目标群体是所有的学生。作为个体,必然有部分学生在某一阶段内达不到目标,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长期学习轨迹,就会永远落后于他人。例如:在初中一年级数学当中,我们要求大家掌握的知识包括:有理数的认识、整式的认识、方程、不等式等代数知识;平面内的基本图形的认识、平面内直线与直线的位臵关系、视图等几何知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等统计与概率知识。有些同学在过去的数学学习中,计算等能力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而逻辑思维还没有发展到跟上证明的要求,就可能会导致“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等几何等知识的学习失败。但是,这种状况并不一定会一直持续他的整个学习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锻炼后,他们的逻辑思维得到发展,这种状况就会得到改变。因此,七年级数学成绩一般,到了八、九年级乃至高中数学成绩突飞猛进的例子屡见不鲜。

2、“多元智力之父”加德纳根据人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把人的智力分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身体智能、自然智能等不同智力,每一种智能水平并不是都均衡发展的,而是根据各人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但我们当前的教育检测

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对各种智能都予以展示,重点在于检测前三项智能,对于后几项智能则较为忽略。因此,学习成绩差,并不能就简单的说智力水平较低。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有部分人虽然对数学当中的理论性较强的那部分知识比较逊色,但动手能力强,他们只要找准方向,加以努力,同样可能取得成功。

第二:培养学生对于失败的健康心态。

1、帮助学生理解“绝对标准”在社会上存在的必要性。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每一个成熟的社会,都会有相应的成功的标准。同样,作为学校,它有自身的存在目的,也就必然有自身的“成功的标准”。

例如: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教学,也就相应的会以思想品德表现和学业成绩等要素作为成功的标准。虽然,这个标准不是也不可能包含教育的全部要义。但它依然是必要的。对于这样的标准,既然有存在的必要,我们也不能完全改变,因此,就需要用标准来规范自己,努力使自己符合这样的标准。

2、帮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看待自己的失败。

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步的速度并不相同,因此,前进的路途中,会收获成功,也难免遭遇失败。例如,同样是七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些记忆力发展较快,有些则是计算能力发展较快,还有些则是理解能力发展较快……所以,有些同学计算题突出,而证明题则稍逊风骚,另一些同学则可能恰好相反。为此,我们要帮

助学生认识到,在当今这个提倡“终身学习”的时代,每个人学习的路都很长,甚至远远超过在校读书时间。学校教育并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一个重要的过程。站在这个角度,学生就能够理解,失败并非终点,而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自然现象。

3、帮助学生理解失败在进步过程中的作用。

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识别、分析、理解,帮助他们查漏补缺,纠正错误,有利于扫清进一步前进的障碍。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我利用“纠错本”的形式,帮助学生改正练习中的错误,有效的减少了错题的重犯几率,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成绩和教学效果。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中设立一个类似的“成长中的足迹”的栏目,记录学生在思想表现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很好的防止学生“旧病复发”。

第三、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冒险,容忍学生犯错。

“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作为数学教学的主阵地的课堂,同时也是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场所,这二者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补充。如果学生在课堂内犯错或失败,但不能得到理解支持,他们就会失去学习和发展的动力,也就失去了成长的机会。因此,在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努力尝试,敢于冒险,不怕犯错。

总之,失败对于学生而言,虽然有着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思想品德的表现,但只要我们教育得当,让学生认识到:失败只是一个事件,而不是一种状态,在人生“漫长的求索”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但没有人是永远的“失败者”,我们就一定可以让

那些“后进生”走出失败的角色阴影,让他们有效的得到转化,从而提高我们的教育和教学的效果。

参考资料:

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化数学教学《考试周刊》2007年02期

《彼岸的教育》李茂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程标准解读(数学卷)》湖南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