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的练习题精品教育.doc

2019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的练习题精品教育.doc

2019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的练习题精品教育.doc
2019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的练习题精品教育.doc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的练习题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的专项练习

一、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是通过核孔,而不是通过胞吞、胞吐。

2.Na+、K+等无机盐离子一般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但也可通过协助扩散或离子通道进出细胞。

3.植物吸收水分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而对无机盐离子则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因此可以说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4.胞吞(内吞)和胞吐(外排)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是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靠ATP提供动力。

二、酶的本质、特性以及酶促反应的因素

1. 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

1.有关酶的实验探究思路分析 [重点]

(1)探究某种酶的本质

(2)验证酶的专一性。

①设计思路:酶相同,底物不同(或底物相同,酶不同)

②设计方案示例:

结论: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酶具有专一性。

(3)验证酶的高效性。

(4)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或最适pH。

①实验设计思路:

②操作步骤:

2.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温度和pH:

①低温时,酶分子活性受到抑制,但并未失活,若恢复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也升至最高;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被破坏而使酶失活。

②温度或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

③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反应溶液温度的变化也不改变酶作用的最适pH。

(2)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①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如图甲。

②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如图乙。

3.有关酶的疑难问题点拨

(1)酶并非都是蛋白质,某些RNA也具有催化作用,因此酶的基成单位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2)酶促反应速率不等同于酶活性。

①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②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也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但并未改变酶活性。

(3)在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时,底物和酶应达到相同温度(pH)后才混合,以使反应一开始便达到预设温度(pH)。

三、ATP的合成利用与能量代谢

1.ATP的形成及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关系(重难点)

(1)ATP的形成途径:

(2)植物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而动物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注:浙科版把细胞基质称作细胞溶胶。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而细胞呼吸产生的ATP用于除C3还原之外的各项生命活动。

(4)光能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而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

(5)光能进入生物群落后,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于有机物中,以有机物为载体通过食物链而流动。

(6)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具有单向流动、不可重复利用以及逐级递减的特点。

2.有关ATP的疑难问题点拨

(1)化合物中“A”的辨析

(2)ATP与ADP的转化并不是完全可逆的。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从物质方面来看是可逆的,从酶、进行的场所、能量方面来看是不可逆的,即从整体上来看二者的转化并不可逆,但可以实现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保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

(3)误认为ATP等同于能量。

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其分子式可以简写为A—P~P~P,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能够释放出高达30.54

kJ/mol的能量,所以ATP是与能量有关的一种物质,不可将两者等同起来。

(4)ATP转化为ADP也需要消耗水。

ATP转化为ADP又称“ATP的水解反应”,这一过程需ATP酶的催化,同时也需要消耗水。凡是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脂肪、淀粉等)的水解都需要消耗水。

四、验证酶的有关试验

1.酶的本质和生理作用的实验验证

(1)酶是蛋白质

设计思路:对照组:标准蛋白质溶液+双缩脲溶液出现紫色反应;

实验组:待测酶溶液+双缩脲溶液是否出现紫色。

通过对照,实验组若出现紫色,则证明待测酶溶液是蛋白质,否则不是蛋白质。可以看出实验中自变量是待测酶溶液和标准蛋白质溶液,因变量是否出现紫色反应。同理,也可用吡罗红来鉴定某些酶是RNA的实验。

(2)酶的催化作用

设计思路:对照组:反应物+清水反应物不被分解;

实验组:反应物+等量的相应酶溶液反应物被分解。

实验中的自变量是相应的酶溶液的有无,因变量是底物是否被分解。

设计思路二:换酶不换反应物。

实验组:反应物+相应酶溶液反应物被分解;

对照组:相同反应物+等量另一种酶溶液反应物不被分解。

此实验过程中要注意:①选择好检测反应物的试剂。如反应物选择淀粉和蔗糖,酶溶液为淀粉酶,验证酶的专一性,检测反应物是否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能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②要保证蔗糖的纯度和新鲜程度是做好实验的关键。

(2)酶的高效性

设计思路:对照组:反应物+无机催化剂底物分解速度;

实验组:反应物+等量酶溶液底物分解速度。

实验中自变量是无机催化剂和酶,因变量是底物分解速

度。

(3)酶的适宜条件的探究

实验的自变量(即单一变量)为温度或pH,因变量是反应物分解的速度或存在量。

①适宜的温度:

设计思路:反应物+ t1+酶溶液,

反应物+ t2+酶溶液,

反应物+ t3 +酶溶液,

反应物+ tn +酶溶液反应物分解的速度或存在的量

在实验步骤中要注意:a.在酶溶液和反应物混合之前,需要把两者先分别放在各自所需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b.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反应物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碘液,不应该选用斐林试剂,因斐林试剂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

②适宜的pH:

设计思路:反应物+ pH1+酶溶液,

反应物+ pH 2+酶溶液,

反应物+ pH 3 +酶溶液,

反应物+ pH n +酶溶液反应物分解的速度或存在的量

设计与酶有关的实验时,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为:取材→分组编号→不同处理→平衡无关变量→现象观察→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特别提示:影响酶作用的因素分析

酶的催化活性的强弱以单位时间(每分)内底物的减少

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研究某一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独改变研究的因素。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常有:酶的浓度、底物浓度、pH、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其变化规律有以下特点: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固定的情况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影响酶活性的物质及其他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的浓度成正比。

(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就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几乎也不再改变。

(3)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 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失去活性。在一定条件下,一种酶在某一个pH时活力最大,这个pH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

(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

内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时活力最大,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

(5)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能激活酶的物质称

为酶的激活剂。激活剂种类很多,有①无机阳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铜离子、钙离子等;②无机阴离子,如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硫酸盐离子、磷酸盐离子等;③有机化合物,如维生素C、半胱氨酸、还原性谷胱甘肽等。许多酶只

有当某一种适当的激活剂存在时,才表现出催化活性或强化其催化活性,这称为对酶的激活作用。而有些酶被合成后呈现无活性状态,它必须经过适当的激活剂激活后才具活性。这种酶称为酶原。

(6)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能减弱、抑制甚至

破坏酶活性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它可降低酶促反应速度。酶的抑制剂有重金属离子、一氧化碳、硫化氢、氢氰酸、氟化物、碘化乙酸、生物碱、染料、对氯汞苯甲酸、二异丙基氟磷酸、乙二胺四乙酸、表面活性剂等。

考点一ATP在代谢中的作用

1.如图是人体细胞代谢部分简图。图中甲表示ATP,下

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丁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

酶空间结构不同

B.丙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

D.在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时,细胞中乙的含量会显著增加

1.细胞代谢与酶和ATP密切相关,丹麦生物学家斯科因研究ATP合成酶,而获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下列关于酶和ATP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酶和ATP均是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

B.酶的合成需要ATP供应能量

C.ATP和ADP的相互转化需要同种酶的催化

D.ATP无物种特异性,酶具有物种特异性

考点二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3.(2019·高考全国甲卷)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 ℃)、B组(40 ℃)和C组(60 ℃),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 ℃,那么A 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

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其特性有

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蛋白质或RNA 高效性和专一性

3.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而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酶催化作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模型是物理模型,能很好地解释酶的专一性

B.图中的A一定是蛋白质,因为A是酶

C.若图中的B表示氨基酸,A表示酶,则该生理过程表示脱水缩合

D.人成熟的红细胞内不能合成酶,也无上述模型表示的生理过程

1.(2019上海卷.3)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数分钟后,结果如图1所示,紫色分部的区域和影响色素分布的结构分别是

A.①和细胞膜

B.①和细胞膜、液泡膜

C.②和细胞膜、液泡膜

D.②和细胞膜、液泡膜、细胞壁

2.(2019海南卷.1)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

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D.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有关

3.(2019海南卷.5)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动物肺泡细胞释放CO2

B.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C.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

D.丽藻细胞吸收SO42-的过程

4.(2019课标1卷.2)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5.(2019江苏卷.2)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B.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须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

C.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性

D.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6.(2019江苏卷.6)右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

B.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

C.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

D.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

7.(2019浙江卷.1)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

B.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

C.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

D.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8.(2019北京卷.1)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

框号

选项 1 2 3 4 5 A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水无机盐 B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 X染色体

Y染色体 C 物质跨膜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自由扩散

协助(易化)扩散 D 有丝分裂分裂期分裂间期染色单体

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 1.(2019上海卷.20)下列化学反应属

于水解反应的是

①核酸→核苷酸②葡萄糖→丙酮酸

③ATP→ADP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2019海南卷.3)下列有关生物膜上蛋白质或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根细胞膜上存在运输离子的蛋白质

B.植物叶肉细胞中液泡膜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不同

C.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D.呼吸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外膜上

3.(2019海南卷.1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人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

增加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 的合成

D.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

4.(2019江苏卷.8)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黄色。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管号 1%焦性没食子酸/mL 2%/mL 缓冲液/mL 过氧化物酶溶液/mL 白菜梗提取液/mL 煮沸冷却后的白菜梗提取液

/mL 1 2 2 2 - - - 2 2 2 - 2 - - 3 2 2 - - 2 - 4 2 2 - - - 2 A.1号管为对照组,其余不都是实验组

B.2号管为对照组,其余都为实验组

C.若3号管显橙红色,无需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

D.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可明白菜梗中无氧化物酶

5.(2019课标1卷.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

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

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6.(2019课标1卷.4)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7.(2019北京卷.2) 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 转化为ATP的过程

A. 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

B. 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C. 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D. 需要酶的催化

1.(2019·课标卷Ⅱ,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2、(2019·海南卷,4)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B.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2

C.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

D.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

3、(2019·海南卷,15)关于人体内激素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高效性是酶的重要特性之一

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影响细胞的代谢

4、(2019·海南卷,3)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

B.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C.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

D.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5.(2019·重庆卷,10)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

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分组

步骤

红粒管白粒管对照管① 加样 0.5 mL提取液 0.5 mL 提取液 C ② 加缓冲液/mL 1 1 1 ③ 加淀粉溶液/mL 1 1 1 ④ 37 ℃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显色结果 +++ + +++++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____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

________;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______。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______。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________。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

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________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6.(2019·浙江卷,31)现有一种细菌M,能够合

成某种酶,并能分泌到细胞外。为了研究其培养时间与细胞

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关系,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若干个培养瓶、培养液、细菌M

(要求与说明:实验仅设一组;实验仪器、试剂、用具及操作不作具体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请回答:

(1)实验思路: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并绘制预测的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曲线):

(3)测定总酶浓度时,应对细胞做________处理。

1.(2019·课标Ⅰ卷)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2.(2019·北京卷)

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

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右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3.(2019·上海卷)21.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图6),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

B.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

C.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越易复原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

4.(2019·江苏卷)1

5.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5.(2019·课标Ⅱ卷)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放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 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

0.5mol﹒L-1之间

6.(2019·海南卷)3.下列过程中,不依赖膜蛋白的是 ( )

A.CO2进出肺泡上皮细胞

B.静息电位行程中K+从细胞内到细胞外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从细胞外到细胞内

高中生物必修一酶与ATP(知识点+练习)

专题4:酶与ATP 【知识清单】 考点1:酶的本质及作用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酶的作用: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可以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具有催化作用,同时证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的特性。 3、酶的作用机理: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2、催化剂的作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3、作用机理:催化剂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二、酶的本质 1、酶本质的探索:最初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20世纪80年代,又发现少数RNA也具有催化作用。 2、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三、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剂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四、酶化学本质的实验验证 1、证明某种酶是蛋白质:实验组: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反应。对照组: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 2、证明某种酶是RNA:实验组:待测酶液+吡罗红染液→是否出现红色。对照组:已知RNA 溶液+吡罗红染液→出现红色。 五、酶的催化作用和高效性的验证实验分析 1、实验原理: (1)、。 (2)、比较H2O2在常温、高温、过氧化氢酶、Fe3+等不同条件下气泡产生多少或卫生香燃烧剧烈程度,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 2、实验过程的变量及对照分析 、酶具有催化作用,同无机催化剂一样都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具有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六、酶的专一性的验证实验分析 1、实验原理: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高一生物必修教案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高一生物必修教案 自己整理的《细胞的能量“通货”──ATP》高一生物必修教案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教案[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性。 (2)写出ATP分子的简单公式和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公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萤火虫发光的研究,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和设计能力;

(2)通过对问题的讨论,画出ATP和ADP相互转化的示意图,了解ATP 在细胞中充当能量货币的原因;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 (2)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用准确的科学术语表达观点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3)通过分析ATP和ADP的动态平衡,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生态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ATP与ADP的转化 (ATP与ADP的ATP转换难度:三磷酸腺苷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介绍】细胞的能量货币是——ATP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导入】:屏幕上的昆虫有哪些? 相传晋代有个叫车胤的年轻人。他爱学习,但因为家里穷,买不起蜡烛,看不起书,就抓了很多萤火虫,装在薄薄的布袋里。四五十只萤火虫发出的光,真的抵得上点燃的蜡烛!他靠萤火虫的光努力学习,后来成为一个有大学问题的人。萤火虫可以像电灯一样发光。那么,它的发光原理是什么呢? 解释萤火虫发光的原理,指出萤火虫发光需要消耗能量,综述了主要的能量材料和重要的储能材料,并提出这些材料能否直接为萤火虫发光提供能量的问题。 2.实验设计PPT (1)利用多媒体播放幻灯片,展示“萤火虫照明器实验”的过程 (2)问题:能直接为萤火虫发光提供能量的物质是什么?是葡萄糖还是ATP? (3)结论: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量物质。

高中生物 ATP习题

ATP习题 1.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主要能源和最终能源依次是 ( ) A.太阳能、糖类、ATP B.ATP、糖类、脂肪 C.ATP、脂肪、太阳能 D.ATP、糖类、太阳能 2.科学家研究发现,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葡萄糖溶液,刺激肌肉不收缩;向同一条肌肉上滴ATP溶液,刺激肌肉很快就发生明显的收缩。这说明( ) A.葡萄糖是能源物质 B.ATP不是能源物质 C.葡萄糖是直接能源物质 D.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3.ATP转化为ADP可用下图表示,图中X代表( ) A.H2O B.[H] C.P D.Pi 4.动物或人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 )提 供的。 A.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B.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 C.葡萄糖分解 D.ATP水解为ADP 5.将萤火虫腹部末端的发光器切下,干燥后研成粉末。将粉末装入试管,滴加蒸馏水,使之混合,则有淡黄色荧光出现,2 min后,荧光消失了。接着若在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如果滴一点ATP溶液,荧光将恢复。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滴入蒸馏水发出荧光,是由于试管内有荧光物质和ATP B.荧光消失是由于ATP水解酶的活性降低所致 C.滴加ATP溶液,荧光恢复,说明萤火虫发出荧光需要消耗ATP D.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说明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 6.对人和所有生物来说,ADP转变成ATP所需要的能量( ) A.主要来自于细胞呼吸 B.人和动物来自于细胞呼吸,植物来自于光合作用 C.主要来自于光合作用 D.所有生物都来自光合作用 7.如果ATP脱去了两个磷酸基,该物质就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称为( ) A.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C.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D.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8.根据反应式ATP ADP+Pi+能量,回答下列问题: (1)ATP作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其分子结构简式 为,在ATP→ADP的过程中,由于断裂而 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在绿色植物体内,发生ADP→ATP的生理过程是在细胞内的、 和中进行的。 (3)在呼吸作用中,反应方向向,能量来自。 (4)根吸收无机盐离子的过程,反应方向向,能量用 于。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5.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优质教案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ATP与ADP相互转化关系的多媒体动画,认识ATP在细胞中作为能量流通的原因。 (2)通过分析,比较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ATP如何生成又如何消耗,找出能量代谢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 (2)通过对课本P90图5-7进行补充和完善,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培养用准确的科学术语阐述观点和进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1.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中的作用。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教具准备 1.教师课件。 2.ATP结构式挂图。 ●课时安排建议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思考问题: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是怎样解决能量的“稳定储存”和“灵活利用”这一矛盾的?例如,发电厂是如何转化能量的?人们是如何从农产品转化成各种生活用品的? [情境创设] 1.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1)萤火虫发光需要能量吗? (2)细胞中的糖类、蛋白质等有机物都储存着大量稳定化学能,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直接利用它们吗? 2.教师讲解 从课文中的唐诗中我们知道,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实际上,细胞中还有许多化学反应是需要能量的,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知道,细胞中的糖类、蛋白质等有机物都储存着大量稳定化学能,这些能源物质的稳定性,利于大量地储存,但它们不能直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是怎样解决“稳定储存”和“灵活利用”这一矛盾的?细胞把稳定的能量转化成另一种能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A TP,解决了这一问题。A TP什么物质呢?

①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1》复习检测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分,共60分) 1.细胞学说揭示了( ) A.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B.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下列属于大量元素的一组是( ) 、S 、O 、Mg 、O 、K 、B 、N 、C 、Mo 、C 、O 、Mn 3.右图表示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 A.Ⅰ脱氧核糖核酸、Ⅱ核糖核酸、Ⅲ核酸 B.Ⅰ细胞膜、Ⅱ蛋白质、Ⅲ脂肪 C.Ⅰ固醇、Ⅱ胆固醇、Ⅲ维生素D D.Ⅰ原核生物、Ⅱ绿藻、Ⅲ蓝藻 4.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图一定是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B .此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C .结构①不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 .结构①②③④中都含有大量磷脂 5.细胞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 ) A.膜的选择透过性 B.细胞保持完整性 C.核内有遗传物质 D.线粒体供能 6.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 ) A .细胞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 B .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 C .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组织细胞 D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7.谷氨酸的R 基为C 3H 5O 2,1分子谷氨酸含有的C 、H 、O 、N 原子数依次是 ( ) A .5、9、4、1 B .4、8、5、1 C .5、8、4、1 D .4、9、4、1 8.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标本染色较深,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C.若转换高倍镜观察,需要先升高镜筒以免损坏镜头 D.转换高倍镜之前,应将所观察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9.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

高中生物atp教案

高中生物atp教案 【篇一:高一生物atp教案1】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学设计与反思 1 教材分析 人教版教材《分子与细胞》整个模块贯穿了系统的观点,帮助学生 认识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层次、细胞系统的物质基础、细胞系 统的结构基础、细胞系统与环境的物质交换、细胞系统的能量变化、细胞系统的生命历程。第五章主要介绍有关能量如何输入细胞,能 量以什么形式存在以及细胞如何利用这些能量。 第一节介绍的是能量代谢所需的生物催化剂-酶,第二节(本节) 介绍的是直接能源物质-atp,第三节和第四节介绍atp的来源-光 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本节在本模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 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只有在能量的供应下,细胞膜才能行使主动运输 的功能;并且加深理解把叶绿体和线粒体分别比喻为植物细胞的“能 量转换站”和所有细胞的“动力车间”的含义;便于加深领会活细胞之 所以能够经历生长、增殖等生命历程与能量的供应和利用是分不开的。 本节的“问题探讨”选用了杜牧的唐诗《七夕》,然后引导学生思考 萤火虫发光能量从何而来,教材这种的编排体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的编写意图。接着通过介绍 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达成学生能够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写出出atp的分子简式这两个教学目标。然后通过介绍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学生理解atp与adp相互转化在物质上可逆,在 能量上不可逆。通过介绍atp的利用方式,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 重点难点及其分析 教学重点:(1) 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2)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1)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 (2) atp与adp的相互 转化。重难点的确立依据: 因为“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和“atp与adp 的相互转化”,便于学生理解主动运输,对于今后进一步学习光合作 用和呼吸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更有利于学习细胞分裂、dna复制、基因的表达等相关内容。所以将它们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高考生物-酶和ATP-专题练习有答案

、选择题 1. (2017河南诊断卷,3)某科研小组进行了温度对蔗糖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 温度),图2表示t i 温度下蔗糖酶对蔗糖的催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ot y \ 底物孑卜于转聲一底钩 变g 為 图丄 A ?由图1可判断,在反应温度由t 3下降到t 2的过程中,酶活性将上升 B. 由图2可判断,蔗糖酶催化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的效率较高 C. 图1中,若环境温度由t i 变为t 3,人体内蔗糖酶的活性基本不变 D ?图2中,适当提高温度不影响单位时间内葡萄糖和果糖的产量 2 ?某实验小组利用过氧化氢做了如下实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步 骤 试管编号及组别 a b c d e 加 入 试 剂 2mL 体 2mL 体积 分数为3% 的出02 积 分数为 3% 2mL 体积 分数为3% 的 H 2O 2 2mL 体积 分数为3% 的 H 2O 2 2mL H 2O 的 H 2O 2 处 2 滴 理 惜 90C 水浴 加热 FeCb 溶液, 2滴肝脏研磨液, 常温 2滴煮熟的肝脏研磨 液,常温 2滴肝脏研磨液, 常温 施 常温 气 泡 多 少 多 较多 最多 无 无 A . a 组和c 组对照,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B. b 组和c 组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C. c 组和d 组对照,说明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 D. c 组和e 组对照,可排除肝脏研磨液中其他物质的影响 3. (2017河北唐山一中月考,8)pH 对两种酶作用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 酶和ATP 1 所示(t 2为最适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案

第五章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教材分析 中学生物学课程通常包括十大主题,在细胞这一主题中,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而高中则侧重于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突出了“活细胞”的特性,加强了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内容。A TP是生命直接能源物质,是细胞内能量转换和传递的“中转站”,它既区别于被形容为“生命燃料”的糖类和储能物质脂肪,又为后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具体能量的转化过程作了铺垫,在所有生物的代谢中占有普遍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写出A TP的结构简式;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意识,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A 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A TP与ADP的相互转化 四、学情分析 必修1第二章学生已经学习了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已明确了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能源物质等概念,这为进一步学习ATP是直接能源物质作了铺垫,也是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需要注意区分的几个概念;必修1第三章以及初中时学生也已经接触了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现象,这又为学生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能量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课件制作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新课引入、展示目标 [温故知新] 细胞中的下列物质中有哪些含有能量() A、糖类B、脂肪C、水D、无机盐 [问题探讨]“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让我们重温唐代诗人杜牧这首情景交融的诗句,想象夜空中与星光媲美的点点流萤,思考有关的生物学问题。 1、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2、萤火虫体内有特殊的发光物质吗? 3、萤火虫发光的过程有能量的转换吗?(教材问题探讨) 由于是小组讨论,得出的结论五花八门,有道理的给予肯定。这些问题是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面要进行的实验奠定基础,对学生有学习与借鉴的意义。 [提出课题]细胞的能量“通货”—A TP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ATP的功能 教师:联系“萤火虫发光器”的经典实验,引导思考,设计实验,用培养皿、试管、活萤火虫(摘下其尾部发光器备用)、A TP制剂、质量浓度为1.2g/dL的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蒸馏 水以及必需的实验用具。 问题:1、你能否设计实验? A捣碎的发光器、生理盐水加入A TP制剂5mL B捣碎的发光器、生理盐水加入葡萄糖溶液5mL C捣碎的发光器、生理盐水加入蒸馏水5mL 2、选择萤火虫的发光器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参考答案:主要是它发光的现象容易观察等)

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教案】ATP的主要来源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 2.技能目标: (1)培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2)提高合作、交流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酒精对生物细胞的伤害,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教学难点: (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知道,物质的燃烧需要氧气,发现这一现象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拉瓦锡曾把生物的呼吸作用比作碳和氢的缓慢燃烧过程。拉瓦锡的这一说法有道理吗?呼吸作用能够像燃烧那样剧烈吗?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通过问题探讨,给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2.思考:细胞呼吸是否需要氧?生物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是否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呢?引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 3.作出假设,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4.实施实验。学生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活动中教师要提出下列问题: (1)酵母菌作为单细胞生物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细胞呼吸? (2)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是什么? (3)在实验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检测实验结果? (4)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后交流,回答。 (三)小结和作业 1.小结 通过探究实验使我们知道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产生大量的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少量的CO2 2.作业 预习第二课时的内容,填写完全实验报告,上网查找酿酒基本工艺。 四、板书设计

(完整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生物第五章检测 班级姓名号数 一、单项选择题。(2×30=60分) 1.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的原因是 ( ) A.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能供给反应物能量 C.改变了反应的途径 D.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2.下列关于酶本质的研究,按研究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证明了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②酒精发酵需要活细胞的参与③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④人们认识到酿酒就是让糖类通过发酵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⑤用不含酵母菌的酵母提取液进行发酵获得成功,证明生物体内的催化反应也可在体外进行 A.④②⑤①③B.③④⑤②① C.①⑤④②③D.③④①②⑤3.能水解脂肪酶的酶是 ( ) A.淀粉酶B.蛋白酶 C.脂肪酶 D.肽酶 4. “飞人”博尔特在百米赛场上不断刷新着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在百米冲刺阶段,其肌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是 ( ) A.葡萄糖B.脂肪 C.腺苷 D.三磷酸腺苷 5..通常胃液的pH约为1.4左右,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10降到1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A.不断上升B.没有变化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 6.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ATP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TP 虽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含量不多 B .ATP 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含量很高 C .它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D .当它过分减少时,可由ADP 在不依赖其他物质的条件下直接形成 7 .绿色植物细胞的下列结构或部位中,不能产生ATP 的是() A .叶绿体 B .线粒体 C .核糖体 D .细胞质基质 8 .30 个腺苷和60 个磷酸基最多能组成ATP () A .10 个 B .20 个 C .30 个 D .60 个 9.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 A. 肺泡 B. 细胞质基质 C. 线粒体 D.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潍坊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潍坊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催化甲→ATP过程所需酶与酶1空间结构不同 B.乙不含高能磷酸键,是RNA基本单位之一 C.丙为腺苷,丁可用于某些脂质合成 D.ATP为生命活动供能需经过图示整个过程 2.请据图回答: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A.A处上升,B处下降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D.A、B两处都不变 3.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将过氧化氢酶加入H2O2溶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活性,自变量有温度.时间 B.从图中可以得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为25℃ C.20—80分钟,40℃下过氧化氢酶活性减小最显著 D.温度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相同 4.下图表示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下列对此图描述错.误.的是

A.AB之间光合作用强度上升是因为光照强度增强所致 B.DE之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是因为光照强度减弱所致 C.BC和DE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不同 D.AB和CD光合作用强度上升原因相同 5.下图中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剂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能量的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 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 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6.将刚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这是因为加热会() A.提高淀粉酶活性 B.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 C.防止玉米粒发芽 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 7.某种蔬菜离体叶片在黑暗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呼吸速率和乙烯产生量的变化如图所示,t1、t2表示10-30°C之间的两个不同温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细胞能量通货ATP教案

细胞的能量“通货” -ATP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ATP的结构简式 2、理解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3、理解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提问:屏幕上的昆虫是什么? 唐朝诗人杜牧有诗云: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让我们在诗情画意中来思考与萤火虫有关的三个生物学问题。 1、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2、萤火虫体内有特殊的发光物质吗? 3、萤火虫发光的过程有能量的转换吗? 答案1: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主要是相互传递求偶信号,以便交尾繁衍后代。(还具有一定的警戒作用和照明作用)要解答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就需要我们来共同探讨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 -ATP (引出课题) 生物的很多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举例?) 通过图片我们发现生物体确实把能量用于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 下面我们来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 糖类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脂肪是生物体内贮存能量的物质。 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思考)那么糖类、脂肪、蛋白质中的能量能不能直接用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呢? 让我们通过实验(见课件)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思考:1、为什么实验中加的葡萄糖溶液和ATP注射液都是2ml?(遵循对照实验等量的原则) 2、实验的结果?A试管无荧光,B试管出现荧光。那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糖类等能源物质中的能量能不能直接用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不能)而ATP 中的能量可直接用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通过研究人们发现糖类等能源物质中的能量先要转移到ATP中,再由ATP 供生命活动利用。 由此可见,ATP在生物的生命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请同学们按板书内容看P88第2段及左栏的相关信息,准备提问) 1、ATP的中文名:三磷酸腺苷(图:这是ATP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式图,下面我们通过ATP 分子的平面结构来了解它的组成。) 通过课本信息和已学知识我们能否确定图中ATP的三个组成部分?(回答后)其中腺嘌呤和核糖相结合构成腺苷,再连接三个磷酸基就是三磷酸腺苷。所以ATP 的三个字母的意思就显而易见。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生物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生物-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 1.完成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结构是() A.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 C.细胞 D.肺泡 2.植物种子萌发时,如果长时间缺氧,就会引起烂芽,其主要原因是() A.CO2中毒 B.酒精中毒 C.乳酸中毒 D.供能不足 3.人体红细胞无线粒体,它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 A.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 B.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C.乳酸,进行有氧呼吸 D.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4.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中的氧() A.全部来自氧气 B.全部来自水 C.全部来自葡萄糖 D.来自葡萄糖和水 5.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在() A.第一和第二阶段 B.第二和第三阶段 C.第一和第三阶段 D.第三和第二阶段 6.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7.当人在轻度缺氧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后,一般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会增加 B.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会增加 C.线粒体中酶的数量会增加 D.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数量会增加 8.让实验动物小白鼠吸入混有18O2的空气,该小白鼠体内最先出现含18O的化合物是() A.CO2 B.H2O C.C2H5OH D.C3H6O3 9.测得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由此推得果实() A.有氧呼吸占优势 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 C.无氧呼吸占优势 D.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10.有研究者将下列四种等量的细胞分别磨碎,然后放到四个离心试管内高速旋转离心,结果磨碎的液体分为四层,如右图,其中③层有较多的有氧呼吸的酶。则在下列的各种材料中③层最厚的细胞是: A.皮肤细胞

人教版--必修一-细胞的能量“货币”ATP-教案

第 2节细胞的能量“货币”ATP 内容标准要求核心素养对接学业质量水平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简述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认同 ATP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 水平一2.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ATP与 ADP之间的相互转化;理解ATP是 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 质。 水平二 研读教材·梳理探究 ATP分子的结构及特点 ———————————————知识梳理———————————————的分子结构 " 的名称与简式 [典例1]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分子中含有三个特殊化学键 B.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分子水解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变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 、 解析ATP分子是由一个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构成的,它含有一个普通磷酸键和两个特殊化学键,水解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变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C正确;细胞中ATP的含量不多,但能不断地合成和水解,从而保证细胞中稳定的供能环境,B正确;ATP分子中的“A”代表腺苷,而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腺嘌呤,D正确。 答案A 联想质疑 ★ATP的分子结构 中含有的能量是什么能主要储存在哪些部位 提示:化学能;特殊的化学键。 ~ 个腺苷和60个磷酸最多可以组成多少个ATP这些ATP分子中所含的特殊的化学键有多少个 提示:20;40。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利用———————————————知识梳理——————————————— - 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与ADP转化的实质:ATP中能量的储存与释放主要通过末端磷酸基团的结合和脱离来实现。 2.转化的过程 (1)ATP水解产物: 二磷酸腺苷(ADP)和无机磷酸(Pi),同时释放出能量。 (2)转化的反应式:ATP 酶1 酶2ADP+Pi+能量。 (3)细胞内ATP含量与转化特点 ' 含量很少但转化迅速,细胞内ATP含量总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从而保证了能量的持续供应。 (4)合成ATP所需能量的来源: 所有活细胞均可通过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合成ATP ①人、动物、真菌、大多数细菌:来自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时有机物分解所释放的能量。 ②绿色植物:除来自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还可以来自光能。 二、ATP的生理功能 1.细胞中绝大多数消耗能量的生命活动是由ATP直接供能。 2.功能举例 《

高中生物必修一练习题

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水绵、蓝藻、黑藻全部 A.是真核生物B.含有叶绿体C.是自养生物D.能有丝分裂 2.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细胞内都含有糖原B.细胞都能进行分裂和分化 C.细胞都具有细胞质和细胞膜 D.用健那绿给细胞染色都能观察到蓝绿色的棒状结构 3.细胞内的脱氧核糖主要分布在 A.细胞质 B.细胞核 C.高尔基体 D.中心体 4.伴随蛋白质的水解过程,检测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它们的数量关系可能表现为 A.相等 B.氨基多于羧基 C.氨基少于羧基 D.很难预测 5.细胞核是由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孔组成,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分开 B.染色质主要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 C.核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核孔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6.右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1、2、5 B.1中产生的CO2直接进入2中需穿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 C.该图是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亚显微结构 D.1和2都具有遗传相对独立性 7.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糖体是流感病毒、细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C.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DNA、R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 D.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活动加强 8.如图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 间后再加入蔗糖酶。实验现象最可能是 A.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蔗糖和蔗糖酶 B.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上升D.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上升再下降 9.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的生理功能 10.某成熟植物细胞经某种处理后仍保持活性,但在0.3 g /ml蔗糖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实验操作正确。试问:先前的“某种处理”所用的试剂是 A.纤维素酶B.10%HCl溶液C.0.5 g/ml蔗糖溶液D.清水 11.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它条件不变,则 A.甲运输被促进 B.乙运输被促进 C.甲运输被抑制 D.乙运输被抑制 12.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 A 氧气、甘油 B.脂肪酸、水 C.钾离子、氨基酸D.葡萄糖、水 13.下列有关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说法正确是 A.分泌蛋白的分泌需要能量但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B.小分子物质和离子都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C.葡萄糖等较大的分子只能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D.当植物细胞液浓度高于细胞外液浓度时会发生质壁分离 14.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应,其原因是 A.提供了化学反应开始所需的活化能 B.能使反应物变成细小的微粒增加接触面积 C.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温度等条件的要求 D.降低了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15.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一种RnaseP酶,是由20%蛋白质和80%RNA组成,如果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除去,并提高Mg2+的浓度,他们发现留下来的RNA仍然具有这种酶相同的活性,这一结果表明A.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酶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 C.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16.下面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B.ATP合成所需的能量由磷酸提供 C.ATP水解只能产生两个磷酸 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高中必修一生物《细胞的能量“货币”—ATP》教案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二、能力方面: 理解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2.难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把一匙葡萄糖点燃,能观察到什么现象?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均需要温和的条件,那么细胞中的能量以什么形成释放出来?又是如何被利用的呢? [问题探讨]讨论: 1.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2.萤火虫体内有特殊的发光物质吗? 3.萤火虫发光的过程有能量的转换吗? 一、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教师将ATP分子的化学成分以及结构图片展示给学生。 1.ATP是什么英文名称的缩写? 2.ATP结构式是什么? 3.A代表什么含义?P代表什么含义?~代表什么? 4.ATP分子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何处? 5.ATP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6.为什么说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二、ATP与ADP可以相互转化 ←酶ADP+Pi+能量 ATP?→ 1.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释放能量,转化成ADP。 2.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可以接受能量,同时与一个游离的Pi结合,重新形成一个ATP。 3.对细胞的正常生活来说,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4.ATP的再生途径。 5.此反应中物质可逆,酶、场所、能量不可逆。 6.利用比喻来讲解,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三、ATP的利用 1.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有些是吸能反应,有些是放能反应。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供能;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 中。 2.形象地把ATP比喻成细胞内流通的能量“货币”。 3.ATP的用途如肌肉收缩、神经传导及生物电,合成代谢、吸收、分泌等。 四、总结 结构式:A—P~P~P ←酶ADP+Pi+能量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 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再生途径 动物:呼吸作用,其他高能化合物的转移 ATP的生理功能: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板书设计】 一、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1.ATP的分子结构简式 2.A、T、P、—、~的含义 3.ATP的生理功能 二、ATP与ADP可以相互转化 ←酶ADP+Pi+能量 1.转化式:ATP?→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习题

5.2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Ⅳ) 一、单项选择 1.太阳光能最终转变成人体股四头肌肌肉收缩的机械能的主要过程是() A.光能→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能→ATP中的化学能→肌肉收缩的机械能 B.光能→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能→肌肉收缩的机械能 C.光能→植物体内的化学能→动物体内的化学能→肌肉收缩的机械能 D.光能→ATP中的化学能→肌肉收缩的机械能 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多 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③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 ④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下列生理活动或过程中,能使ADP增加的是() A.大量饮酒使血液中酒精浓度升高 B.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C.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 D.正常人在一般情况下,原尿中含有一定量的葡萄糖,而尿液中却没有 4.下列结构中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 ①酵母菌的细胞质②叶肉细胞的叶绿体③人体唾液腺细胞的线粒体④洋葱根尖细胞的叶绿体⑤蛔虫细胞内的线粒体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5.对于“ATP ADP+Pi+能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中,存在着能量的释放与储存 B.该过程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C.所有生物细胞内ADP转化为ATP所需的能量只来自呼吸作用 D.该反应无休止地在活细胞中进行 6.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全部来自ATP 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7.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错误的选项是() ①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的相等 ②神经元内的钠离子排出需要消耗ATP,但此过程与载体无关 ③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④ ATP可以水解为一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两个磷酸 ⑤两分子ATP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数和磷酸基团数分别是4和6 ⑥光反应过程中,NADPH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ATP则向相反方向运动 ⑦动物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ATP的阶段需要氧气参与 A. ①②⑥ B. ②⑤⑦ C. ③④⑤ D. ①④⑥ 8.试分析一株生长旺盛的玉米幼苗与一只幼年的小花猫,它们同化作用消耗的ATP与呼吸作用产生的A TP分别是( ) A.前者同化作用消耗的ATP多,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少,后者相反 B.都是同化作用消耗的ATP多,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少 C.前者同化作用消耗的ATP少,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多,后者相反 D.都是同化作用消耗的ATP少,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多 9.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 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 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 ) A.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 B.部分32P标记的A TP是重新合成的 C.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10.TBT的类似物三甲基锡可以抑制三磷酸腺苷酶(促进ATP的水解)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内能量的直接供应。一般情况下,植物细胞内受此影响的场所是() A.所有发生放能反应的部位B.仅在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 C.仅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及细胞质基质D.所有发生吸能反应的部位 二、非选择题 11.为探究A TP的生理作用,科学工作者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剪下长约1 cm、宽约0.5 cm的一小条新鲜的蛙腓肠肌,放在盛有质量浓度为0.65 g/dL 的氯化钠溶液(浓度与蛙细胞外液的浓度相当)的培养皿中。 步骤二:在载玻片的中央滴2滴质量浓度为0.65 g/dL的氯化钠溶液,用玻璃针挑取该腓肠肌,放在载玻片上的氯化钠溶液中,并且使肌肉呈直线状。 步骤三:将载玻片放在坐标纸上,测量并记录肌肉的长度。用铜锌叉间歇刺激肌肉,直到肌肉疲劳不能收缩为止。 步骤四:向刚丧失收缩功能的肌肉上滴1滴某种溶液,用铜锌叉刺激肌肉2~3次,测量并记录其长度。测量结果,肌肉长度不变。 步骤五:用吸水纸吸去肌肉上的溶液,再向肌肉上滴1滴另一种溶液,用铜锌叉刺激肌肉2~3次,测量并记录其长度。测量结果,肌肉长度变短。 请分析回答: (1)步骤二中,滴加氯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三中,用铜锌叉间歇刺激肌肉,直到肌肉不能收缩为止,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四、步骤五中所滴加的溶液,分别是ATP溶液和葡萄糖溶液中的哪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将步骤四、步骤五中使用的溶液对调,则会影响实验结果,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细胞能量“通货”──ATP》教案2篇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细胞能量“通货”──ATP》教案2篇 Teaching plan of "currency of cell energy" -- ATP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细胞能量“通货”──ATP》教案2篇 前言: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的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学,内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物分类学等。本教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细胞能量“通 货”──ATP》教案 2、篇章2: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细胞能量“通 货”──ATP》教案 篇章1: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细胞能量“通货”──ATP》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分子简式、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萤火虫发光问题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与设计能力; (2)通过问题讨论共同绘出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理解ATP在细胞中作为能量通货的原因;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 (2)通过阅读与思考、讨论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培养用准确的科学术语阐述观点和进行合作学习的态度。 (3)通过分析ATP、ADP的动态平衡,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生态观。 教学重难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