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

(最新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

(最新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
(最新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

一年级

第一单元尚德修身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

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厚德载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厚德载物》的由来

2、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孝顺、友爱品德

二、重点难点:

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

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

1、厚德载物

2、解字:

(二)、故事引导

1、讲关于舜的故事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舜的故事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文

2、小组读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情景明理

1、情景表演,辨析:

(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

(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

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

(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借助拼音读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范读课文。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

5、拓展活动:

出示知行合一

(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

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注重修养自己。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结合实际懂得怎样注重修养自己的做法。

三、课前准备:练习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

1、复习:集体朗读1、《厚德载物》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1)练习朗读课文(2)熟练朗读课文(3)学习“古语今说”理解大体意思(4)练习背诵课文。

(二)学习新课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1、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习状况:集体朗读、学生领读、分组读。

3、师生认读生字,教师范读并纠正读音。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5、指名朗读课文,集体朗读课文

6、小组合作学习古语今说

7、学生自由读。

8、指名说一说课文的大体意思。

9、读明道喻理:贤哉回也想一想颜回有哪些品德(三)拓展延伸

知行合一思考:你会怎样做?

4 三字经节选

一、教学目标:

1、对照解析理解欣赏领会三字经。

2、正确熟练背诵三字经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正确熟练背诵三字经,领悟三字经的意思。

三、课前准备:读诗歌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诗题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字经(检查学生课下收集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课前提出预习要求)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1、检查识字情况。

2、自由读,读准字音。

3、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

(三)初读感知: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一个预习要求。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你的理解来给我们讲讲意思?在讲给我听之前,请先把你的理解,把讲给你们小组的人员听。

2、指名说意思。

(四)再读理解:古语今说

1、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

A 指名读

B 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说。解决学生的相关疑问。

C试着体会一下,再读读。

2、第二句“性相近,习相远。”

A 指名读这一句。

B 读完后,跟你的同桌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C 请你们自己先试着自己读一读,然后再读给大家听。D指名读。

3、教师:谁能把这两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五)明道喻理环境的影响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影响(六)、拓展延伸。知行合一

读一读。想一想你是怎样做的?

5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教学目标:

1、对照解析理解欣赏领会意思。

2、正确熟练背诵句子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正确熟练背诵句子,领悟句子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认读句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2、练习朗读句子

二、结合解析,练习背诵

1、简明了解句子出处

诗经.小雅.鹤鸣

2、总体把握句子的古语今说

3、明道喻理蔡邕顿悟书“飞白”

蔡邕如何成功的?

三、拓展延伸:读知行合一

想一想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6三字经节选

一、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2、在背诵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复习三字经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1、简明了解出处

2、总体把握古语今说。

3明道喻理:四季的变化

三)拓展延伸:知行合一

你最喜欢什么季节?

7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二、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古语今说。

三)、明道喻理。

1、自由读。

2、美丽的桃花,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拓展活动

知行合一:说一说春天开的花

文化传承节气节日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第二单元砥砺品学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品德和学识是奠定人生的基石。

2、以先贤为师,虚心好学,汲取宝贵的精神食粮。

二、重点难点:

知道品德和学识是奠定人生的基石。

8 志当存高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清课文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初读:志当存高远

1、让学生自由读

2、小组讨论意思

二、了解句子出处

三、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四、明道喻理长风破浪说一说自己的理想。

五、拓展活动知行合一画一画

9 为学莫重于尊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逐渐形成尊师习惯。

二、重点难点:

学生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逐渐形成尊师习惯。

三、课前准备:

自己是怎样尊师的。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你是怎样尊师的?

二)、学习新课

1、范读。为学莫重于尊师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

三)、明道喻理

读程门立雪杨时为什么要这么做?

四)、知行合一

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做到的

10师者,人之模范也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以师为榜样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你见到的老师是怎样为人处世的?二)、学习新课1、范读。师者,人之模范也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

三)、明道喻理

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理解道理

四)、知行合一

读后填写我知道

11三字经节选

一、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2、在背诵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复习三字经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简明了解出处

2、总体把握古语今说。

3明道喻理:牛角挂书

三)拓展延伸:知行合一

读长歌行

1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介绍这句话的出处引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学习新课1、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

三)、明道喻理

读“不懂装懂”理解应该如何对待自己不懂的东西。四)、知行合一

说一说他该怎么做?

1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介绍这句话的出处引入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二)、学习新课

1、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

三)、明道喻理

读“临渴掘井”理解鲁国国君无人帮助的原因。四)、知行合一

说一说如何安排时间?

14 一寸光阴一寸金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介绍这句话的出处引入

一寸光阴一寸金。

二)、学习新课

1、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

三)、明道喻理

读“何妨一下楼的由来”理解时间的宝贵。

四)、知行合一

读一读关于时间的警句,达到背诵。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介绍这句话的出处引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二)、学习新课

1、范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

三)、明道喻理

读“自强的孙膑”理解是怎样自强不息的。

四)、知行合一

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面对困难该怎样做?

文化传承春

春雨惊春清谷天

二十四节气歌第一句

第三单元孝慈齐家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孝慈是维系亲情的纽带。

2、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知道孝慈是维系亲情的纽带,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思想感情。

16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介绍这句话的出处引入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二)、学习新课

1、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

三)、明道喻理

读“赵狗孝亲”理解赵狗是怎样孝亲的。

四)、知行合一

读一读要求,画一画你的全家福

17三字经节选

一、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2、在背诵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复习三字经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1、简明了解出处

2、总体把握古语今说。

3明道喻理:读“黄香扇枕温席”想一想黄香为什么能得到乡亲们的称赞?

三)拓展延伸:知行合一

自己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18 礼之用,和为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介绍这句话的出处引入

礼之用,和为贵。

二)、学习新课

1、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

三)、明道喻理

读“以和为贵”谈一谈你对和的理解。

四)、知行合一

读一读要求,判断对错。

19朱子家训节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两句话出处,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第5课时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教案 教材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主题:知书识礼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曹坤丽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墨子及《墨子》的思想。 (2)掌握文中的出现的常用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二、能力目标 (1)学习墨子散文从不同方面层层推进进行说理的方法。 (2)学习本文用事例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理解墨子“尚贤事能”的思想并思考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 1、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理解“尚贤事能”的思想及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3、把握墨氏议论文的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归纳、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准备:让学生准备写反思日记所需的笔记本。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墨子》选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注释: (1)列德:以德行安排位置。 (2)农与工肆之人:指指农夫、工匠和商人。 (3)断予之令:给予其决断的权利。 2、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所以古时圣王为政,任德尊贤,即使是从事农业或手工、经商的人,有能力的就选拔他,给他高爵,给他厚禄,给他任务,给他权力。即是说,如果爵位不高,民众对他就不会敬重;俸禄不厚,民众对他就不信任;如果权力不大,民众对他就不畏惧。拿这三种东西给贤人,并不是对贤人予以赏赐,而是要把事情办成。所以在这时,根据德行任官,根据官职授权,根据功劳定赏。衡量各人功劳而分予禄位,所以做官的不会永远富贵,而民众不会永远贫贱。有能力的就举用他,没有能力的就罢黜他。举公义,避私怨,说的即这个意思。。 三、温馨点击。 介绍《尚贤》及《墨子》。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尚贤上》选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自强自立》教案 德庆县永丰中学陆荣强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明确成功要靠自己,克服好逸恶劳,处处依赖别人的行为;对自己表现出来的依赖性感到害羞。 2、引导学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树立自强自立信念。树立报国志向,培养回报社会的美好愿望和信念 3、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立志献身国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要成功就要自强不息,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难点:由认识自强自立到持之以恒,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教学方法:情景体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强 通过观看《2009年国庆大阅兵》视频、图片,让学感知中国人民子弟兵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国防取得成就正是国家在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取得的。 二、品味自强 通过学习教材内容: (1)孙膑身残志坚,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对兵法的学习和研究,他对前途充满信心,就是在这个信心的鼓舞下,孙膑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终于消灭了庞涓,并最终写了《孙膑兵法》。 (2)司马迁忍辱著《史记》,让学认识《史记》是伟大志向和自强不息精神的结晶。 (3)“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充分体现了徐悲鸿那自强自立的精神。 (4)“轮椅作家”张海迪,五岁时因患病,下身瘫痪,她却以残疾之躯,完成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用镜子看书的故事更充分说明荣誉的花环属于自强者。 让学生认识教材中人物的自强不息精神,并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三、深层感悟 1、从古今自强不息的人物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材,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欣赏歌曲《爱拼才会赢》 四、凝聚升华 让学生认识要自强自立,做生活的主人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实验学校赵建玲 教学目标: 1、学会在生活中寻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在生活中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过程: 一、再现生活 师:同学们,你们好,大家都知道我们是哪个国家的人吗?(中国)师:没错!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夸夸我们中国,你会怎么说?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具有许多传统佳节的国家 …… 师:孩子们,你们说的没错,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它和外国有着太多不同。孩子们,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又知多少呢? 生:我知道我国的传统佳节就是一种民族文化。 生:我国的京剧、越剧、豫剧……等就是我们的戏曲文化。

生:我妈妈蒸的花馍、扎的花鞋垫也是一种民间文化。 …… 二、描述生活 师:你们说的没错,哪你们都知道我国每年都在几月过什么节?生:每年正月初一过春节 正月十五过元宵节 五月初五过端午节 …… 师:我编了一首对儿歌,你们也一起来想吧!几月几日是春节?几月几日是元宵节?几月几日是端午节?几月几日是中秋节?几月几日是重阳节? 生:正月一日是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五月五日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九月初九重阳节。 师:非常棒!那你们知道怎么过这些节吗? 生:…… 师补充:春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守夜、拜年; 元宵节:吃元宵、舞龙灯、猜灯谜;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戴荷包、洗药浴; 中秋节:吃月饼; 重阳节:登高、炸米果、饮菊花酒。 师:同学们,听了你们对节日有这么多的了解,老师很欣慰,不过其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校师生。 四、活动过程: 1、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2、活动开始: 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

华。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 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 (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 (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在班集体中,老师期待大家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点力量,那样我们的班级就有大大的力量。大家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五彩缤纷的文学遗产,让我们领会了博大的情怀,感悟精深的文化。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要谱写更新更美的篇章。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案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案优秀推荐] 中华文化的勃兴北戴河第三中学张春 茹 课程标准: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标准解读:1、怎样认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性?相比之下,观念的遗物比物的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还要多的多,单从数量上,就不能忽视观念遗产的重要性;此外,三者又不可能是各自孤立的,事实上,他们是统一的,互相渗透,无法分开的。任何古代的文化遗产都不可能没有观念的影响和支配。从理论上说,思想文化与当代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留给现代的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遗产,是今日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觉地作为一个中国人所必须的修养。 2、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什么只单列孔子一人之名?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在当今的世界,这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的许多重要内容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而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它的潜在价值将不断地被重新发现、认识和评估。诚然,中国古代有着众多的思想家,但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只有孔子,因此,他被公认为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要了解中国思想,必须了解孔子 3、“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指的是什么?“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大概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没有证据表明当时的学派或学术流派有百家之多,所谓“百家争鸣”,表示当时流派的众多和学说的纷争。何谓“主要史实”?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要知道,除了儒家外,主要的还有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兵家等,最好能知道各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如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商鞅、韩非,墨家的墨翟,阴阳家的邹衍,名家的惠施、公孙龙,兵家的孙武、孙膑,如有可能,最好讲述与其中某些人有关的历史故事,如,孙膑赛马之类,通过生动形象的情节,加深对这些思想家的印象。二是初步了解,所谓“百家争鸣”是“各家争鸣”是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灵活运用随堂小品、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组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课前准备:预习教材本课内容,阅读相关课外知识评价方式:观察评价法、调查评价法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是一个称霸争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图强的时代。这一社会现实付诸于意识形态领域,使得这一时期又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个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从而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发展的黄金时代!(过渡说明)本课侧重介绍了当时5个主要的思想学派和9位代表人物,我们将这9位代表人物与8个纵向小组分别对应起来。(对应见下)

教育部印发纲要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进入教材课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e3504217.html, 教育部印发纲要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进入教材课堂 作者: 来源:《小演奏家》2014年第08期 近日,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规划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分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大学等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各学段教什么、怎么教,纲要力求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育要点,使之相互衔接,层层深入,螺旋上升,形成一体。 在小学低年级,以培育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在小学高年级,以提高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初中阶段,以增强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在高中阶段,以增强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精神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在大学阶段,以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文化创新意识,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在各学段的教学要点和教学任务中,力求做到三个“全覆盖”:一是学科课程全覆盖,将教育内容体现到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中去。二是教学环节全覆盖,包括课堂教学、课堂外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这是当前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惠州市第七中学郑素珍 一、【活动目标】 通过上网、阅读书籍、实地参观、调查访问等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激发爱国之情,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语文素养。 二、【活动设想】 1.根据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确定小组专题研究内容:小组专题研究内容:民间工艺;民族艺术;古诗文赏析;风俗风情;神话传说;饮食文化等几方面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学习伙伴,自己制定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 2.分组进行指导,询问活动开展情况,给予恰当的指导(内容过多、过杂、过繁、偏离的,指导挑选)。 3.询问每组打算用怎样的方式展示活动的成果,给予适当的建议。 三、【学情分析】 通过《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调查问卷的分析》调查结果了解到,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够深,学生愿意更多的去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传承民族智慧的结晶。现代文明的冲击,外来文化的影响,加之市场经济下的浮躁的社会风气,使之接触文化的良好途径越来越少。而当今社会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带来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中学生广泛存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只知皮毛、理解肤浅,传统文化意识淡薄的问题。一些青少年对传统美德、传

统节日、文学名著、诗词歌赋等缺乏兴趣,而对洋文、洋节日、洋快餐、流行音乐、网络游戏等十分推崇。因此迫切需要改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四、【课前要求】 自由组合成小组,通过上网、阅读书籍、实地参观、调查访问等各种途径搜集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整理、筛选、探究,做好设计成果,为课堂展示做准备。 五、【活动时间】两周 六、【活动过程】 (一)、创境导入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生活中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展示交流 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着画面再来感受感受吧!(播放多媒体课件) (1)小组内准备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将自己的资料整理,再商量一下用什么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会儿选出代表参加全班“大比拼”的展示活动。 1.小组汇报研究的专题 下面先请各小组负责人举起标志牌,大声宣读一下你们组研究的专题。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绪论 一、传统的价值 传统不等于陈腐、老朽。传统文化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也一直被人们继承的东西,比如语言、文字。 没有传统就没有任何一种文明。任何一种文明都是经过长期的积淀、传承才形成的。任何文明、文化都是传统的。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发展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如生物的发展进化有遗传,有变异。如果每一代人都从头开始,现在就还是原始社会。 人类文明中存在着具有永恒价值、值得人们长久珍视的东西。 事实上,没有一个民族、国家不珍视其传统文化。 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中华文明的同化力:从黄河流域扩展到黑龙江流域、珠江流域。 延续力: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不曾中断,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凝聚力: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海外华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执着。 影响力:中华文明对周围地区,对世界的影响。“儒家文明圈”;欧洲的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等对中华文明的高度评价。 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继承优良传统、摒弃陋习。 思考题 1、传统具有什么价值? 2、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涵义 一、文化的涵义 广义文化的涵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或者简单地说,人类的一切创造。 广义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狭义文化的涵义:仅指精神文化。毛泽东的解释: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当人们将文化与政治、经济等相提并论时,这个文化是狭义文化。 二、传统文化的涵义 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样式和观念。民族或地方的文化一定是传统的,传统文化一定是民族的或地方的。 举例中国传统文化:语言、文字、文具(毛笔)、餐具(筷子)、乐器、兵器、建筑、国画、民乐、象棋、书法、武术、节日、农历、京剧和各地戏剧、曲艺、中医中药、中餐、各种风俗习惯等。 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区别。古代的和仿古的。 思考题 1、传统文化的涵义。 2、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3、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区别。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型特征 一、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最大特色 伦理道德的含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中西文化的对比:“德性文化”与“智性文化”。举例:中国古代神话、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 二、伦理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遍表现 哲学:“天命有德”“天命无常,唯德是辅” 史学:“寓褒贬、别善恶”

五年级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电子课本(2019山东大学出版社)

第三单元 诚信立身 “诚信”二字中的“诚”指的是真实、诚恳,“信”指的是信任、信用。“诚”“信”二字组合在一起,就是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减信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就无法立足于社会,最终也将一事无成。我们要牢记古人的教海,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经典驿站 1 忠信为宝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管子?枢言》 注释:结:纽带。 文意:诚信,是社会关系的组带。 儒有不宝全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儒行》 注程:儒:儒学、儒家经典。这里泛指有道德修养的人。宝,动词,珍视 看重。 文意:不看重金玉等钱财,而以忠信为宝。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周易?乾》 注释:进德:提高道德修养。修业:扩大功业建树。修辞:修饰言群。居:积累。文意:君子要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忠诚守信,这是用来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修饰言辞以树立诚意,是为了更好地积累功业。 温馨点击: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精神纽带,是

人性中最重要的美徳。它让我们的灵魂变得高贵,让我们的品格变得高尚。我们一起查字典,找一找关于“信”字的解释吧 活动广角: 课文中这几句话道理深刻,你能背诵下来吗? 1.诚实 2.不怀疑,认为可靠 3.崇奉 4.消息 5.函件 6.随便,放任 你还知道些关于诚实守信的历史小故事?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我知道”曾子杀猪与“学布一话干金”的改事,还知道...... 成长阶梯: 你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满意吗?如果能把这几句话背诵下来,就可以把红旗插到C峰上;如果你通过查字典了解了信”字的不同含义,就可以把红旗插到B降上;如果你能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就可以把红旗插到A峰上啦!

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三个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三个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 攀 蓬◎学渤串遮德 三个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 出,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坚持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 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重 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 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 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 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 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这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 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 同与支持. 从语文课程的目标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关于语文 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有如下表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而人文素养又包含以下内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 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 教材 ◇王宁风 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 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上述内容指出了注重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 础性环节.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开始,就应该让学 生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文化.综观国 内目前比较有影响的几套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大都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在重视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作了不同程度的努力.本研究仅就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和北师大出版社三个版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进行 对比研究,探讨这三个版本教材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阅读指导课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阅读的兴趣。2.通过初读,提高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养成勤读、善思的读书习惯。3.学会积累语言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4.初步掌握古文的阅读方法。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同学们,每天早晨,我们都在读哪本书呀?有什么感受? 师:读书讲究方法,有了方法的指导做什么都事半功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类书的方法。 拿到新书时,我们该怎么去读呢?(看封面、前言后序、目录……) 今天,就让我们大家共同走进《中华优秀文化教育读本》。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下这本书的目录。 (1)共有几个单元?你已经读了几个单元?你有什么感受? 这本书共分为八个单元,分别是经典启蒙、古诗诵读、古文今读、品味汉字、中华名人、民间传说、传统艺术、民族体育等,每一个单元都由经典名段、精彩的故事等内容组成。 2.初步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读了这些目录,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是啊,这些内容有的是反映治国齐家的经典诗文,有的是寄托情怀的诗歌,有的是耐人寻味的成语故事,还有介绍汉字与人生、姓氏、家庭和朝代关系的。这些都是我国几千年来统一多民族国家文化传统的瑰宝,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朗读、理解、感悟。 1.(板书“大学”)谁能说说对“大学”的认识? 2.是啊,在我们看来,大学是每一位同学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大学生活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段之一。那么,你知道吗?在我国古代,有一部经典著作与“大学”同名,这就是作为四书之一的《大学》。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简介《大学》:《大学》是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书首篇就节选了《大学》的重要语段,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二、朗读经典名句,渗透阅读方法 1.名句示例,初步学会阅读古文。 出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1)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 (2)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同桌互读)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指名读)

三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下(电子版)山东大学出版社2019版

第三单元知耻 知耻,就是知道羞愧和耻辱。对一个人而言,知善知恶,知是知非,知荣知耻,就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尊道贵德,崇仁尚义,弱小也能变得强大。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虽饱经忧患,却始终屹立不倒,不可征服,就在于她的人民在心灵深处秉持着正确的荣辱观。 经典驿站 1不可无耻 孟子日:“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 文意: 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心,不知道羞耻,是真无耻啊。”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淮南子·泰族训》 注释:①治:治理。②非:不。礼义:礼法道义。 文意:百姓没有廉耻之心,国家就很难治理。不修持礼法道义,廉耻之心就无法确立。 孟子日:“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孟子·尽心上》 注释:①大:重要。②机变:阴谋诡计。③若:如、赶上。 文意:孟子说:”羞耻心于人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些搞阴谋诡计的人,是没有什么羞耻心的。不如别人却不以为耻,怎么能赶上别人

呢?” 温馨点击: 在本课中,我们学了关于“知耻”的格言。孟子等古代大思想家都非常看重羞耻之心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知耻”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还关乎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活动广角: “人不可以无耻。”读了圣贤的名言我很受启发...... 是啊,有羞耻之心才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是我画的关于“知荣知耻”的漫画。 以文明礼貌为荣以举止粗俗为耻 让我们也来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吧! 成长阶梯: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你表现得怎么样?能得几颗☆,就把相应的☆涂红吧!

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韩家林小学 XXX 教材分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已经融汇成一派浩瀚的巨流。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和单元专题、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为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这座宝库的一扇门,孩子们在这里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阅读了一个关于宇宙起源的美丽的神话故事,欣赏了我国乃至世界建桥史上的宝贵文化遗产──赵州桥,以及世界艺术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国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中华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看到那光辉灿烂的历史,我们的孩子无不充满自豪的感慨。。这样,从文本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从口头到书面,让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同作用下,在课外学习活动的配合中,学知识、长能力。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拓展知识面。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协作学习的能力,口语表达和交际的能力,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团队协作的精神。 一、活动前期准备 2、自由组成小组,开展多种形式了解生活中某一方面的传统文化 ⑴将大家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分别归为:神话传说、民间工艺、民族艺术、风俗习惯、诗词赏析、饮食文化; ⑵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成专题小组,结合某一专题制定计划。 ⑶各小组根据制订的研究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及时地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资料,在实践调查中发现什么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 二、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协助他们做好记录,帮助他们做好资料的整理工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研究开题报告(实施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卧铺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开发和实施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教材。 2.促进教师增强课程意识,实现角色转变,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转变为课程研制者,建设一支不断发展的、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充分利用当地的商周盐业遗址进行《盐业文化》和《中华经典诵读本》开展研究,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健康成长,形成学校一定的办学特色。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修养内涵。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通过在学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家庭与社会和谐发展,达到学生健康成长。这样可以弘扬和培养新时期少年儿童的民族精神,更可以促进小学教育中学生道德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可以促进新时期少年儿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确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研究》的子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在校内外,应对学生进行那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盐业文化》教育,如何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盐业文化》教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什么。经过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和探讨,我们认为,我校应该结合当地商周盐业遗址的发掘,怎样对学生进行《盐业文化》教育,课题组认为应首先以开发盐业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为主题,编写出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我们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的校本教材,然后结合《中华经典诵读本》的实验研究,开设中华经典诵读兴趣班、组织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的同时,达到对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目的。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课题的研究思路

六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山东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山东教育出版社)

第一单元尚德修身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 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由来 2、明白做人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 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 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2、解字: (二)故事引导 1、讲关于薛仁贵的故事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德才兼备的故事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文

2、小组读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情景明理 1、情景表演,辨析: 小明成绩优秀却瞧不起别人,班干部竞选落选了,他很苦恼。 2、说一说,小明落选的原因是什么?他应该怎么做才能重新赢得同学们的信任? 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对人真诚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读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范读课文。《以邻为壑》 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

5、拓展活动: 出示知行合一 (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 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注重修养自己大度的品性。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结合实际懂得怎样注重修养自己的做法。 三、课前准备:练习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 1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1)练习朗读课文(2)熟练朗读课文(3)学习“古语今说”理解大体意思(4)练习背诵课文。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讲课稿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绪论 一、传统的价值 传统不等于陈腐、老朽。传统文化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也一直被人们继承的东西,比如语言、文字。 没有传统就没有任何一种文明。任何一种文明都是经过长期的积淀、传承才形成的。任何文明、文化都是传统的。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发展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如生物的发展进化有遗传,有变异。如果每一代人都从头开始,现在就还是原始社会。 人类文明中存在着具有永恒价值、值得人们长久珍视的东西。 事实上,没有一个民族、国家不珍视其传统文化。 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中华文明的同化力:从黄河流域扩展到黑龙江流域、珠江流域。 延续力: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不曾中断,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凝聚力: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海外华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执着。 影响力:中华文明对周围地区,对世界的影响。“儒家文明圈”;欧洲的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等对中华文明的高度评价。 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继承优良传统、摒弃陋习。 思考题 1、传统具有什么价值? 2、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涵义 一、文化的涵义 广义文化的涵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或者简单地说,人类的一切创造。 广义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狭义文化的涵义:仅指精神文化。毛泽东的解释: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当人们将文化与政治、经济等相提并论时,这个文化是狭义文化。 二、传统文化的涵义 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样式和观念。民族或地方的文化一定是传统的,传统文化一定是民族的或地方的。 举例中国传统文化:语言、文字、文具(毛笔)、餐具(筷子)、乐器、兵器、建筑、国画、民乐、象棋、书法、武术、节日、农历、京剧和各地戏剧、曲艺、中医中药、中餐、各种风俗习惯等。 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区别。古代的和仿古的。 思考题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校师生。 四、活动过程: 1、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2、活动开始: 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中国书法、

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 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 (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 (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在班集体中,老师期待大家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点力量,那样我们的班级就有大大的力量。大家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五彩缤纷的文学遗产,让我们领会了博大的情怀,感悟精深的文化。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要谱写更新更美的篇章。

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惜时有成

第3课惜时有成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与工具书,正确朗读、记诵课文内容。 2.借助“说字解词”“诗文今译”“诗文点评”理解诗文含义,懂得只有充分利用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才能有所成就。 3.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懂得如何做到惜时而有所成就。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的含义,懂得只有充分利用时间,才能有所成就。 ★通过游戏等多种形式,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懂得如何做到惜时而有所成就。教材内容解读 自二千多年前孔子站在河边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叹,惜时就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 优良传统。 本课主要摘取了《颜氏家训》《诗经》中的两组经典名言,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刻理 解只有充分利用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才能有所成就。教学时,可以通过“实践万花筒”中“请你来做做”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积极的评价语言和多样的评价方式进行有效的 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朗读成诵,实现熟练记诵的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鼓励学生借助“说字解词”“诗文今译”“诗文点评”版块的学习扫除障碍,理解课文。学生一方面掌握了“借助辅助工具进行学习”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通过自主学习初步掌握 了课文重、难点。教学时建议通过欣赏齐白石的一系列名画,让学生谈谈对这些画的印象并补 充齐白石珍惜时间的小故事,通过讨论齐白石画的虾为什么如此传神,让惜时有成的道理扎根 于学生内心。 “认识汉字”版块介绍了日字由甲骨文演变为隶书的演化过程。“日”是典型的象形字, 轮廓像太阳发出的光,中间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本体。它的本义就是太阳。 教学时,可让学生观察“日”字字体的演化过程,同时出示关于“日”的相关成语,利用 游戏“疯狂猜成语”,让学生在感受古文字形体美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而时习”版块让学生通过背诵,再次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 “日积月累”版块列举了两首以珍惜时间为主题的诗。学生可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诗句, 并通过“实践万花筒”,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学着用上这些话,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趣味游戏,导入新课 1.你相信老师10秒钟能画出一幅画吗?(画简笔画)现在老师准备好秒表,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短暂的一分钟里我们能做哪些事:写多少个字,做多少道题踢几下毽子,跳几下绳……快来试一试。 2.让学生说感受。每分每秒都很重要,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惜时有成》。板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00007 课程性质:公共课 学分:2.0 计划学时:32 适用专业:高职各专业 1.前言 1.1课程定位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院各高职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一门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民族精神,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学校教育文化品位和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本课程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切入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统一。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文化涵养,丰富校园文化,发挥文化传承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学习本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解读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引领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取向。 学生通过初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基础知识。该课程开设于第一学期,为后续课程《沟通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实用美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必备的传统文化素养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旨,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围绕“人文精神”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引导学

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能力,成为有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2.1课程设置的依据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 1.2.2教学内容选取依据及项目编排的思路 本课程将传统文化素养培养与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相结合。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职业教育特色和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 1.2.3活动设计及课时安排说明 本课程教学中遵循“注重传承、充实底蕴”的原则,精讲多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教与学融为一体。 根据传统文化不同的类别,将教学内容由12个教学单元组成,采用“教与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总计32学时。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本课程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精神,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要素和传统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启迪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为总体目标。 2.2具体目标 2.2.1知识目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五年级下)百工技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 第一课时教案 五年级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第一单元生活篇中的“百工技艺”方面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织染铸造、木雕泥塑的艺术魅力,感受街巷中的民间风俗以及趣味特色。 2.通过看文、品文、插入资料等,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手艺人制作的工艺。 二、教学重点: 通过“织染铸造”、“木雕泥塑”、“走街串巷”、“民俗民艺”四个部分,了解织染铸造、木雕泥塑的艺术魅力。 3.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织染铸造、木雕泥塑的艺术魅力,感受街巷中的民间风俗以及趣味特色。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这个学期我们接着去了解相关知识,看谁积累的最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先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生活篇,走进古代《百工技艺》这个单元。 教学过程: (一)学习《织染铸造》 1.自读3页的“经典导读”。说一说自己了解到什么。

2.读“经典原文”,并结合简析理解意思。 3.集体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4.阅读“文化雅苑”,了解纺织革新家黄道婆。 5.结合“思考实践”的内容,课下用文字或者图画描绘其中的特征。 6.欣赏“诗词长廊”。 7.《汉字寻根》体会形声字的由来。引导学生自己搜集这样的形声字。 (二)学习《木雕泥塑》 1.提出要求: 按照第一节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二节《木雕泥塑》。 2.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3.对于不同的意见,互相补充。 4.在《思考实践》中,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工艺品商店,仔细观察一下其中的木雕泥塑类作品,感受一下它们形神毕肖的特点。 (三)学习《走街串巷》 1.自己结合前面的自学方法自己学习《走街串巷》的内容。 2.结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汇报给大家听。 3.其他同学补充。 4.在《思考实践》中,鼓励学生理解《示秬秸》的意思! (四)学习《民俗民艺》 1.自学《民俗民艺》的内容。 2.集体汇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