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和而不同哲学研究

和而不同哲学研究

和而不同哲学研究
和而不同哲学研究

和而不同哲学研究

首先,“和而不同”反映了宇宙间普遍存在着的对立统一关系。虽然“和而不同”的观念肇自中国传统哲学的宇宙生成论,如《周易·系辞》日“一阴一阳谓之道”。但就目前而言,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表现为对立与统一。“和”为同一体,“不同”为其对立的双方。但这里的“和”绝不是“不同”两者的简单凑合,而是建立在“不同”双方都具有的根本属性这个基础之上的矛盾统一体.它是“不同”对立的条件:“不同”也绝不是“和”的任意选择.而是建立在“和”这个相互依赖、缺一不可的关系基础之上的矛盾对立双方,它是统一于“和”的前提。第二,表现为一定度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和”表现为一定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来自“不同”两方面力量的均衡,即“刚柔得适谓之和”(《新书·道术》);“不同”表现为对立双方的力量不断进行着此消彼涨的变化.这种力量变化的临界点是“和”规定的限度。当“不同”两方面的力量对比一旦超过了“和”规定的限度。稳定性就被打破“不同”双方的地位则发生变化,事物发生质变第三,表现为各得其所。“和”作为统一体,它通过对立保持着自身的“存在”,而“不同”作为对立的双方,它通过“均衡”从对方获得有利于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因素。

综上所述,“和而不同”具有辩证法的对立统一、一定度范围内的稳定、各得其所、联系和发展等根本属性和基本特征。

其次,“和而不同”揭示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不同要素组成的统一不可分割的系统。我国古代这方面的思想颇丰。如管子云“五音不同声而能调,五味不同物而能和”(《管子·宙合》),表达的都是蕴涵在“和而不同”中“多与一”之间的系统论思想。但就目前而言,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整体性。任何事物之所以是一个整体。原因在于它是由多个不同的要素按着一定的规则和顺序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有机统一体。这个有机统一体,一方面使事物存在,另一方面使事物具有特定的功能。它表明了“和而不同”的“和”不是多个“不同”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由多个“不同”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即每一个要素在这个整体中发挥着自己特有的功能。而离开这个整体作为“不同”的要素则会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和生命力.同时也破坏了系统的整体功能。第二。包容性。“和而不同”思想揭示了系统的开放性,也就是渤海大学堂五期。

说作为由多个组成要素组成的系统没有设定一个绝对的数量界限而把自己封闭和束缚

起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表现在系统上就是随着结构的优化而增加“不同”要素的数量,使系统日益复杂、功能越来越先进,显示出“和”的生命力。当然。并非任何“不同”事物都可以作为其中的要素进入系统。因为“和而不同”中的“和”要求各个“不同”的要素之间一定是“和谐”的、“统一”的,否则就会被排除在外或者使“和”遭到破坏。第三,适应性。任何事物就其内部而言都是一个“和而不同”的系统。就其外部而言自身又是构成其他“和而不同”的更大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形成诸多子系统与母系统的包含于的关系链条。因此,母系统内部的要求和状况是每一子系统的生存环境,并以“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为法则。虽然无机界与有机界在表现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子系统为了“生存”在一定程度上都具备了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自我调节功能.这就是以“和”为原则,通过采取对“不同”的结构,或增加新的“不

同”中的要素,以及改造甚至淘汰某些“不同”的要素等方式进行调整,以适应环境变化的新要求。

综上所述。“和而不同”具有系统的整体性包容性和适应性等根本属性和基本特征。

再次。“和而不同”提出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应始终坚持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作为世界的存在状态和事物的内部结构,“和而不同”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表现是各异的。自然界中的“和而不同”是在盲目的无意识的自然力量的作用下形成、存在和变化的,而人类社会中的“和而不同”是在有目的有意识的人的社会力量的作用下形成、存在和变化的。因为,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实践性活动。人类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一方面不断获得了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文化等生活条件,另一方面不断掌握了对客观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等正确认识。因此,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就要把确定的满足自己需要的价值目标和掌握的正确认识的真理内容统一起来,以“趋利避害”为原则,不断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而不同”。可见,价值目标是人类满足自身需要所达到的目的,真理内容是人类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满足自身需要的智力条件。两者虽属意识范畴,但对于人类在实践中实现“和而不同”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由于人类需求的多样性和无限性,从而决定了人类价值目标的多样性和无限性,使得人类社会在一定的实践活动中所达到的“和而不同”的状态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就是要始终坚持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统一并与时俱进,在不断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而不同”的过程中.不断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前者不说自明,但后者复杂得多,其中包括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国民利益与全球人类利益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人类更高层次的“和而不同”。

综上所述。“和而不同”在人类社会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基本原则是驱利避害,实现方式是真理与价值统一于社会实践,目标是社会和谐。

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那么“和而不同”思想对我国当前进行的伟大实践有什么现实意义呢?结合十七大阐述的我国未来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可作以下分析:

1.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建设。市场经济是典型的“和而不同”经济,可以看到健康的“市场经济”处处表现为“和而不同”。事实证明,只有使市场经济各方面始终保持“和而不同”的状态,市场经济才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市场经济的“不同”集中表现为:第一,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客体等数量多且内容各不相同;第二,市场主体间进行优胜劣汰的平等竞争。而市场经济的“和”则集中表现为:第一,所有的市场主体所遵循的市场规则都是相同的、一视同仁的,不允许存在任何特权;第二,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法治经济。正因为市场经济存在如此“和而不同”。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够发挥出它特有的功能,即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推动科技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使生产力得到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反之,一切有悖于“和而不同”的行为都会给市场经济造成伤害,如欺诈、垄断、不正当竞争、背信弃义、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等。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调控目标仍然没有离开市场经济中的“和而不同”,只不过“和而不同”的具体内容与时俱进了、范围扩大了。如,在报告中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健全市场体系”等措施中,所使用的诸如“完

善”、“优化”、“统筹”、“协调”、“健全”等词,都表达出了同一个含义,即希望市场经济中各个系统的“不同”要素,在提高自身质量的同时能够实现“和谐”。就是说,只要这些不同系统中的要素处于调控所期望的“和而不同”状态,那么国民经济就会又好又快发展。

2.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建设。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当家做主,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民主”一词本身就包含着“和而不同”的含义。“民”包含着“不同”,即“具有不同意志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公民”;“主”包含“和”,即“和谐地行使社会统治权当家做主”。虽然民主政治以“和而不同”为根本原则,但是各阶级的民主政治.则在“和”与“不同”上有着本质区别。

就我国社会主义而言.“和”的根本点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政治体制享有和行使各项政治权利成为国家主人,实现好维护好他们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达到利益上的和谐:“不同”的根本点就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广大人民群众从不同的地区、行业、民族、党派等角度,以各种身份积极参与政治,充分表达各方面的利益要求。为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政治优势,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创造前提条件。从政治体制上看“和而不同”。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同时,它还要求从体制上不断加大力度铲除破坏政治和谐的腐败现象。此外。“和而不同”还是我国促进国际政治发展,实现和谐世界的政治主张。

3.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建设。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还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面对日益全球化的新形势,促进中华文化建设所遵循的根本原则只能是“和而不同”。因为全球化为我们所展现和提供的是世界各民族文化间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唯我所用、优胜劣汰的这样一个系统和平台。所以各民族文化都要对“和”与“不同”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做出自己的抉择,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本民族的文化融合到世界各民族文化之中并与之和谐相处,从而通过学习消化吸收适合自己的世界各民族所有先进文化之精华,来发展壮大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时还要保持自己文化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由此形成良生循环,即越向世界其他民族学习先进文化就越能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反之亦然。达到如费孝通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那种将“和而不同”割裂开来的片面做法只能毁掉本民族的文化,在我国历史上既出现过妄自尊大只讲“不同”的人,他们主张“闭关锁国”.也出现过妄自菲薄只讲“和”的人,他们主张“全盘西化”。这两种错误主张都是极其有害的,轻则“误国误民”重则“亡国灭种”。“和而不同”高明之处就在于“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即毛泽东所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可见,“和而不同”不仅是实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法宝,也是永葆中华文化长盛不衰的真谛。

4.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独自生存.而社会又是由不同的充满特殊性的主体,即一个个个人、家庭、组织和群体组成的共同体。可见,社会本身就表

现为“和而不同”的人类生存方式.它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每一社会主体的切身利益。因此,十七大报告从国情出发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建设”这个任务,并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

社会关系虽然纷繁复杂。若从“和而不同”角度去分析。看到的是社会母系统与它的构成要素子系统之间形成的各种集合。因此,和谐社会建设所达到的目标。就是子系统内部构成要素不仅能够按本系统的要求而且还能够按母系统的要求处于和谐状态,其顺延的结果必然是整个社会和谐,即母系统内部诸要素间的和谐。

若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始终认清和抓住三个根本点:一是科学发展。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二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人是构成社会最基本要素,具有可塑性。孔子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三是彰显社会主义性质。十七大报告还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为此,十七大报告从当前和长远着眼。提出了一系列蕴含着“和而不同”理念、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举措:一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二是提出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三是提出了“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等新的民生目标。

综上所述.“和而不同”具有非常丰富的科学内涵。它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样,都是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通过吸收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所产生的理论精髓。因此,深刻辩证领会“和而不同”思想内涵并运用于指导社会实践.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序 “自然如不能被目证那就不能被征服” 最初,人们尝试用魔咒 来使大地丰产, 来使家禽牲畜不受摧残, 来使幼小者降生时平平安安。 接着,他们又祈求反复无常的天神, 不要降下大火与洪水的灾难; 他们的烟火缭绕的祭品, 在鲜血染红的祭坛上焚燃。 后来又有大胆的哲人和圣贤, 制订了一套固定不变的方案, 想用思维或神圣的书卷 来证明大自然应该如此这般。 但是大自然在微笑——史芬克斯式的笑脸。 注视着好景不常的哲人和圣贤, 她耐心地等了一会—— 他们的方案就烟消云散。 接着就来了一批热心人,地位比较卑贱,他们并没有什么完整的方案, 满足于扮演跑龙套的角色, 只是观察。幻想和检验。 从此,在混沌一团中, 字谜画的碎片就渐次展现; 人们摸清了大自然的脾气, 服从大自然,又能控制大自然。 变化不已的图案在远方闪光; 但它的景象不断变幻,

却没有揭示出碎片的底细, 更没有揭示出字谜画的意义。 大自然在微笑—— 仍然没有供出她内心的秘密; 她不可思议地保护着 猜不透的史芬克斯之谜。 1929年9月于多塞特郡希尔费尔德 原序 现代科学的巨大宏伟的大厦,或许是人类心灵的最伟大的胜利。但是,它的起源、发展和成就的故事却是历史当中人们知道得最少的部分之一,而且我们也很难在一般文献中找到它的踪迹。历史学家所讲的不外是战争、政治和经济;揭露原子秘密,在我们眼前揭开空间深度等活动,虽然使哲学思想起了革命并使我们有可能把物质生活提高到历代梦想不到的水平,但是关于这些活动的发展情况,大部分历史学家却没有讲到,或很少讲到。 在希腊人看来,哲学和科学是一个东西,在中世纪,两者又和神学合为一体。文艺复兴以后,采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哲学和科学才分道扬镳;因为自然哲学开始建立在牛顿动力学的基础上,而康德和黑格尔的追随者则引导唯心主义的哲学离开了当代的科学,同时,当代的科学也很快地就对形而上学不加理会了。不过,进化论的生物学以及现代数学和物理学,却一方面使科学思想臻于深邃,另一方面又迫使哲学家对科学不得不加以重视,因为科学现在对哲学,对神学,对宗教,又有了意义。与此同时,物理学本来有很长时间就一直在寻找,并且找到了所观察到的现象的机械模型,这时却似乎终于接触到一些新概念,在这些概念里,机械模型是不中用的,同时也似乎终于接触到一些根本的东西,这些东西,用牛顿的话来说,“肯定不是机械的”。 大多数科学家一向朴素地认为他们所处理的就是终极的实在,现在,科学家们开始更清楚地看出他们的工作的真正性质了。科学方法主要是分析性的,要尽可能地用数学的方式并按照物理学的概念,来对现象作出解释。但是,现在我们晓得,物理科学的根本概念都是我们的心灵所形成的一些抽象概念,目的在于给表面上一团混乱的现象带来秩序和简单性。因此,通过科学走向实在,就只能得到实在的几个不同方面,就只能得到用简单化了的线条绘成的图画,而不能得到实在自身。不过,话虽这样说,就连哲学家现在也开始明白,在用形而上学的方法研究实在的时候,科学的方法和成果是现有的最好不过的证据,而一种新的实在论,如果可能的话,就必须利用这些科学的方法和成果来建立。

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申请书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哲学社会科学 项目申请书 项目类别 学科分类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二○一七年九月修订

填表注意事项 一、本表请如实填写并打印。 二、申请人不填封面上方方框内容,需填写其他栏目及表内各项内容。 三、申请人具有讲师以上(含讲师)职称者不填本表第七项:推荐人意见。讲师以下职称者需要有两名副高职称同行专家推荐意见。 四、表内部分栏目填写说明: 1、项目类别:填写“一般课题”或者“重点课题”。 2、学科分类:填写一级至二级学科,如申报伦理学研究项目,可按“哲学伦理学”填写。 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共设二十个一级学科:马列·科社、党史·党建、哲学、理论经济、应用经济、政治学、法学、社会·人口·人类学、历史·考古学、中国文学·语言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新闻·传播学、图书馆·情报·文献学、体育学、管理·新兴交叉学、港澳台特区问题研究、华侨华人·国际问题研究、艺术学、教育学、心理学。 3、研究类型:指本项目研究属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开发研究、综合研究等。 4、选题方向类别:填写参照申报指南。 5、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项目研究工作,不含项目负责人,不包括科研、财务管理人员。 6、预期成果形式,含专着、译着、研究报告、论文、电脑软件等。 五、本表一式3份,用A4纸双面印制,并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部)加具单位意见,统一报学校科研处办公室。 六、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办公室:行政楼B502,电话、传真:(0762)3800082。

一、项目负责人、主要参加者情况:

二、课题设计论证:

三、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的其他项目: 四、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已有与本项目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

高等教育哲学读书报告

《高等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1. 【耶鲁精神】 “第一次正式提出高等教育哲学的是《耶鲁学院1828年报告》,教授们认为‘训练’和‘装备’心灵这两条重要原则中,前者更为重要,即有什么学习能比一个受过良好训练并能将其力量移向任何方面的心灵更加实用呢?” 感想:这段的观点表面上看起来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之意,但细思可发现,“装备”与“鱼”的性质并不可等同,因鱼是独立的、被动的、没有渔便绝不可得的;但“装备”则是和“训练”相互依托,主动互动的,温故能知新,但温鱼却不可得新鱼,至多煮熟。故我认为,大学在对心灵进行训练的同时,不能坐视被训练的心灵本身空虚,则训练之方法无从依托更无从验证,会导致训练收效事倍功半甚至在短时间内即被遗忘。基于该段的观点,大学在“装备”的提供中,“排除所有可以在学院之外学习的科目??强调文学与科学,因为这些是学生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可能永远也不会有时间和机会去探求的学问”——可以在学院之外学习的科目大体包括生活常识和实践经验,而大学所强调的文学与科学是从古至今来源于生活和实践中的发现与积累的,将文学与科学与生活和实践剥离,相当于剥离了文学与科学的根基,而基于虚空的发展是及其艰难和不稳定的。知识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承认其自由基于以其自身为目的,那么就不应人为地剥离某一类知识,或歧视某一类知识,我们应该相信知识本身有优胜劣汰自我反省的能力,而在其体系中自然而然地保留的项目,则应该被接受和尊敬,作为其有机体的一部分不能被生生拆除从而有破坏知识之天然自由的嫌疑;同时,类似商业、机械制造和农业的被认为应该排除的学科,其中亦包含着在该学科发展中新生的文学与科学知识,如果将这些学科排除,我们所学的文学和科学也将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更难以在进入学院之外的世界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与实践相适应和衔接的。 2. 【不成文法的关系】 “从各国历史中提取的这个‘不成文法’具有四个主要内容:心智的培养;以事实和逻辑证据为基础的客观性;说理的法则而不是权力的法则;广阔的个人自由幅度。显然,高等教育应该以比‘不成文法’更为正式的形式来陈述它的基本原理。” 感想:本段说到高等教育的基本原理,虽以不成文的形式,但仍可以发现各项的个性和联系,心智、客观、说理、自由,其中“心智”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表述,在我看来,该词可以划分成心与智两个部分,也可说是教育的两个阶段的有机结合,首先是“智”该智包含所掌握的知识、所体验的受其影响的情感,与基于知识和情感的实践——与字面的心代表情感而智代表知识智商不同——智是一种必要的积累,在该积累之下,才能与“心”相配,此处的心,便是在大学才可获取的学术修养、习惯或价值观,在高等教育中,获得以心控智的能力,亦使智对心进行反馈,无论在知识的理论方面还是运用方面都可周全。客观性基于“智”的客观,也基于“心”之修养中的逻辑性与诚实品质,说理是逻辑客观性的保障,而自由更是直接可以从心对智游刃有余的运用来体现。 3. 【理念】 没有共同的哲学,没有一种可以通过共同捍卫其纯洁性而永世可靠的、 单一的、不变的、理想的大学教育“观念”。当今的大学和学院,为变革中的人民的多种多样的利益服务。在这里,关键的哲学问题并不是寻求各种答案的共同基点,而是寻找各种问题的共同基点。 4. 【高深学问】 “凡是需要人们进行理智分析、鉴别、阐述或关注的地方,那里就会有大学。 20世纪,大学确立地位的主要途径有两种,即两种高等教育哲学,一种主要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以政治论为基础。 随着像德国大学一样重视研究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建立,高等教育开始主要以认识论

德国科学哲学的发展与现状

德国科学哲学的发展与现状 ——访汉斯?波塞尔教授和李文潮教授 郭贵春成素梅 2013-4-6 13:25:00 来源:《哲学动态》(京)2006年11期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正处于转型期,传统科学哲学的内在矛盾越来越尖锐,新的科学哲学传统的建立正处于探索之中。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全面了解德国科学哲学的研究与发展状况,我们对德国柏林理工大学哲学系的汉斯?波塞尔(Hans Poser)(简称波)教授和德国自由大学哲学系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特聘教授李文潮(简称李)先生进行了专访。 问:英美科学哲学界普遍认为,科学哲学产生于孔德的实证主义,形成于逻辑经验主义,您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波:一般认为科学哲学起源于孔德的实证主义,这是分析哲学的看法,分析哲学的典型特征是坚持经验主义传统,从经验主义中寻找起源,这样,很容易追溯到孔德。 李:德语中科学哲学这个概念叫做“Wissenschaftstheorie”,大约形成于上世纪中期。按照通常的看法,这个概念是对英美语言中“Philosophy of science”的翻译。假如这样的话,那么就是科学哲学一词首先在英美世界流行的。不过人们在德语中为什么没有直接使用“Wissenschaftsphilosophie”或者“Philosophie der Wissenschaften”?我猜测在把英语中的“Philosophy of science”引到德语中时,人们也许想到了德国哲学中的古典传统,譬如费希特的“知识学”(《全部知识学基础》,1794;《知识学第一导论》,1797)。只是这样一来,德语概念提供的信息便与英语中的“Philosophy of science”有

浅谈科学史及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思考

浅谈科学史及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思考 一、科学史简介 狭义来讲,科学观是指人类对科学基本的、总体的看法。把科学作为探究和反思的对象,并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形成对科学的认识观。而广义的科学观是指人类将实践规律或方法提升到科学的境界,去除客观对环境表面的错误认识,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自然界。 我们从小就进行科学的教育,学习语言和科学,通过动手做实验跟着老师一起探索自然的奥秘,了解了自己、他人和这个神秘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慢慢有了自己对科学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科学观。 1、古代科学 从久远的远古时代,人类已经开始利用自然、学习改造自然,形成古代科学技术萌芽。璀璨的四大文明古国。 在公元五世纪之前,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文化可以说各领风骚,古希腊的文化包括数学、哲学承受于埃及、巴比伦、波斯这些远古文明。他们最早的哲人泰勒斯和毕达哥拉斯相传到过埃及和巴比伦学习。古希腊哲学追求公平、理性和抽象思维。同时哲学家又是很好的科学家,欧氏几何、勾股定理、地心说等一系列科学成就。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也是百家争鸣、群星荟萃的时代,涌出了一批杰出的哲学家和实干家。墨家的墨子就是一个汇集了中国文明的实干家、发明家和哲学家,道家的炼丹开启了化学的发展等。 公元五世纪到十五世纪,西方进入科技史和文化史上的千年黑暗(欧洲中世纪),很多学者指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科学与宗教的冲突。尤其是保守教士对于哲学和科学的攻击,不断在间接、微妙而广泛得多的层面发生作用,其后果是自然哲学始终受到压制,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而中世纪的中国,一枝独秀。在这千年里,中国文化收获了璀璨的成就,对自然的认识上形成了独特而有价值的东西,如四大发明、中医学、农学、炼丹术为代表的化学、瓷器制造、数学、天文学等一系列重大创造。 2、近代科学 严格意义上来说,科学史的开端是在公元十五世纪左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和中国明清朝代)。而从这个年代开始,创造了千年灿烂文化的东方文化一蹶不

科学哲学-主要流派

科学哲学-主要流派 1,逻辑经验主义。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以马赫、彭加勒为思想先驱,借助于当时物理学革命的推动,由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等人开创。以维也纳学派为中心的逻辑经验主义运动,作为第一个完整的科学哲学体系,标志着现代科学哲学的诞生。逻辑经验主义以可证实性原则作为意义标准来排除形而上学,把科学哲学归结为以数理逻辑的方法对科学理论的结构作静态的逻辑分析,并致力于逻辑重建,在数十年内成为科学哲学中公认的正统观点。主要代表人物有石里克、卡尔纳普、亨普尔、赖辛巴赫等。 2,证伪主义或批判理性主义。20世纪40年代后,科学哲学在批评和反对逻辑经验主义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波普提出批判理性主义,反对建立在归纳主义方法论基础上的可证实性原则,代之以可证伪性原则,提出以知识增长的动态模式为研究中心,认为科学进步的主要机制是批判,但仍致力于追求普遍有效的方法论原则。主要代表除波普外,有拉卡托斯和沃金斯(J.Watkins)等。 3,历史主义。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汉森、Th.库恩、费耶阿本德和图尔明等为代表的历史主义思潮,揭露了逻辑经验主义的根本缺陷。认为它严格区分发现的范围和辩护的范围,单纯研究科学活动的成果——科学理论,置科学活动的研究于不顾,不符合科学的历史和实际。批判理性主义以可证伪性为分界标准,完全否认归纳的作用,并提倡不断革命,否认了科学传统及发展中的连续性等,也难以与科学实际相一致。历史主义的产生,形成了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最大冲击,标志着现代科学哲学从逻辑主义转向历史主义的发展趋势。 4,科学实在论。科学哲学发展中反实证主义趋向使逻辑实证主义自身的演变日益远离实证主义传统,使作为实证主义对立面之一的实在论再次成为争论的热点。争论的分歧点主要在于,科学理论的对象是否独立于对它们的认识而客观存在和起作用?科学能否向提供关于客观世界的认识?科学理论的目的是否是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即获得真理?科学实在论的代表人物有夏皮尔、普特南、克里普克、W.塞拉斯、邦格等。反科学实在论的代表人物有范弗拉森。 浅析波普尔与证伪主义 1、证伪主义的概念 波普尔是现代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是证伪思想的创始人。证伪思想是在归纳主义方法论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并在批判归纳主义尤其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原则的基础上以及现代科学革命的震撼和启迪下提出来的。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一般都表达为全称判断,经验的对象却总是个别的。个别的事例无论重复多少次,也证实不了一个全称判断。例如,即使我们观察到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也不足以证实“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这样一个全称判断。因为我们的观察不可能穷尽所有天鹅。然而,只要我们发现了一只黑天鹅,我们便可以立即证伪这一判断。因此,只有坚持证伪原则,我们才能够把经验观察作为检验理论的标准。换而言之,经验之所以能够成为理论的试金石,其真实原因不在于经验能够证实理论,而在于经验能够证伪理论。 2、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 1. 对历史主义的批判

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哲学与科学之关系的问题史考察 李芳明 摘要:哲学的自我反思的自觉是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特征。而对“哲学是什么”的不懈探问, 在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中, 几乎总是和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交织在一起。对哲学与科学之关系的问题史考察表明, 这一问题的思考对于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的自我反思和形态建构具有前提性和规导性的意义。而反过来, 以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的考察为切人点, 也为我们研究西方哲学尤其是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提供了一个基本视角。 关键词西方哲学科学问题史 对于“哲学是什么” , 即哲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式、理论特质和理论旨趣的不懈探问, 换言之, 哲学的自我反思的自觉, 是西方哲学在其历史演进中所呈现出来的一个基本特征。哲学的自我反思和哲学观的创新, 也是西方哲学历史演进中理论形态更新和理论转向的基本前导因素和推动力。而在思考“哲学是什么”这一问题时, 康德以来的西方主流哲学总是不可避免地要追问“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 , 对后一问题的追问和思考成为哲学家进人前一问题和思考前一问题的切人点, 并在理路的展开过程中相互交织。那么何以会如此呢?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何以会成为一个问题?它何以会成为康德以来的西方主流哲学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个非常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该问题对于康德以来的西方主流哲学的自我理解、理论定位和理论建构具有什么样的理论意义?该问题是否以及如何内在地规范和制约着康德以来的西方主要哲学范型的构想、更替及其理论特质? 诸如

此类的问题, 在研究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时就进人了我们的视野。 一、问题的历史发生 哲学与科学之关系作为一个问题凸显出来, 这一点始于康德。那么, 哲学与科学之关系为什么直到康德才成为一个问题呢?原因在于哲学与科学之关系要成为一个问题, 没有较为成熟的哲学与科学形态, 没有哲学与科学之间观念层面的分化, 没有作为一门不同于各门具体科学的科学或学科的哲学观念, 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在西方哲学与科学的历史发展中, 哲学与科学之间观念层面的分化和明确区分, 恰恰是从康德开始的。在康德以前, “哲学”与“科学”的概念虽早已出现, “哲学”与“科学”的理论特性等虽然也被系统地探究过, 但是, 在此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的理论阐发和理解中, “哲学”一直是一个总括性的概念, 它指称的是各门科学的总体:与此相联系, 在康德之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心目中, 并不存在区别于各门具体科学的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实际上, 我们只有从康德以来的作为一门独立于各门具体科学的学科的哲学观念出发, 回溯看待此前西方“哲学”(作为科学知识之总体)的历史发展, 才可能谈论康德以前的西方哲学, 才可能研究此前的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 康德在观念层面对哲学与科学的明确区分, 是“哲学与科学之关系”问题化的逻辑前提;而反过来, 我们对“哲学与科学之关系问题”的历史发生的探究, 又是以康德对哲学与科学的区分及其理解为基点的.那么,康德又是如何来理解哲学的呢。在康德看来, 哲学即形而卜

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研究报告

?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研究 导论 哲学社会科学是关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 哲学属于人文科学。 人文科学(humanities)是由研究人类情感、道德和理智的各门学科组成的科学体系,如哲学、历史、文学、语言、艺术等都属于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体系。它的任务是研究与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 政治学 经济学 法学 社会学 …… 社会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科学包含人文科学在,狭义的社会科学则不包括人文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其实就是指广义的社会科学。 今天主要讲以下问题: 一、何谓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 二、我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思潮 三、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前沿研究的几个重大问题介绍 四、如何进行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研究 ?一、何谓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 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新思潮、新方法、新理论、新观点。前沿问题多指学术发展中的新领域、新探索。 热点问题是一段时间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在一定时期会有一定的重合。 所谓前沿,应该是由学术本身的逻辑发展出来的,并且能够在后来的学术发展史中,成为人类知识积累过程的一个

阶石;所谓热点,是因应一时一地人们的社会需要引出的兴奋点。 ?大学2003年5月出版、由韦伟撰写的《当代哲学社会科学 理论前沿若干重大问题》。 ?还有各个专业领域前沿问题研究的著作也很多。 ?这些著作所介绍的前沿问题大体有以下几类: 1.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思潮 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思潮既有国的、也有国外的。有些所谓新思潮并非真正是“新”的,有的在国外已经发展几十年了,但刚刚在国兴起;有的原来就有,但目前又成为人们研究和关注的热点。 如:新儒学、西方马克思主义、新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后现代主义等等。 2.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方法 有哲学社会科学新方法所引起的哲学社会科学的进步、革命。 如由系统科学方法论所引起的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认识、新解释。 系统科学、信息科学、控制论、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博弈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引起革命性的变革。 3.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观点 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观点是最近人们在学术研究中提出的一些新的观点、畴。 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以人为本、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生态文明、中国公民社会建设,等等。 4.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视野

科学哲学的几个问题

科学哲学的几个问题 什么是科学哲学? ?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是哲学中以科学为对象的一个分支 ?科学哲学是关于由科学引发的哲学问题的反思 ?科学哲学主要关心的是科学作为关于世界的认识(knowledge),因此与其它主要的哲学 分支如认识论(epistemology)、形而上学(metaphysics)、语言哲学(philosophy of language)等有密切的关系 ?还有其它的以科学为对象的学科,如关于科学的历史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甚至政治学的研究 ?科学哲学与这些学科的主要区别是:这些学科关心的问题主要是经验的或实证的问题,而科学哲学关心的则是概念的问题,不能借助于经验方法可以解决的。如什么是“科学定律” 或“自然定律”(laws of nature),科学理论选择的标准,什么是科学等问题 ?一般科学哲学关注的是科学家使用但不考察的基本概念,如因果性(causality),定律 (scientific law),理论(theory)等 ?科学哲学是关于科学的,不是科学本身的一部分,尽管科学家也可以兼做科学哲学 为什么要研究科学哲学? ?科学在现代文明和社会中的核心地位: –理论的:科学世界观(scientific worldview or world picture)是现代人理解和认 识世界的基础 –实践的: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技术是现代人类与世界打交道的主要手段和方式,也是构 建、支撑和影响现代社会的主要力量 ?科学知识是人类知识的典范,甚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唯一可靠的方式(科学主义, scientism) 科学哲学要关注关于科学的: ?认识论问题:科学知识何以成为知识?科学知识的基础和辩护(foundation and justification) ?方法论问题:什么是科学方法?存在科学方法吗? ?形而上学问题:科学所揭示和描绘的世界是真实的吗? 什么是哲学? ?哲学与科学具有共同的起源: –理性和批判的态度:追问和探求信念成立的理由或根据 –经验和理性作为信念的两个来源和基础 –自然主义的态度:从自然本身去理解自然,不借助于超自然的力量去解释自然。Cosmos 观念的形成:宇宙作为有秩序和规律的整体 ?哲学与科学的分离在于哲学只关注概念的问题,而把经验问题留给科学 哲学的作用和意义: ?批判的考察科学的概念基础,反思科学自觉或不自觉预设的假定,澄清基本概念的意义和联系 ?哲学还可以试图去揭示现存科学概念体系的局限,并探求其它概念的可能性 ?将科学置于人类经验和思想的整体之中,从而得到一个关于世界、人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完整融贯的观点或图景 科学哲学的核心问题: 1 2 3 4 5 6 7 8

科学史读后感

《科学史》读后感 自宇宙形成至今已有过百亿年了,20亿年前单细胞藻类出现, 生命由此开始进化。到后来进化成人类。在生命进化过程中,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都在不断地探索。然而人类的大脑进化的比动物高级一些,“人类会使用工具”这就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即便是高动物一 等的人类也抵不过大自然。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人与大自然就在不断地做斗争。古时候人们敬畏大自然,认为大自然有神奇的魔力,是他们所不能抗拒的,于是所谓的神便出现了,而神的使者边去推崇他们的神。所以宗教便产生了。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人发现所谓的神根本不存在,他们便是“无神论者”。在此期间,也产生了一 种学问叫做“哲学”。英国著名科学史学家W.C.丹皮尔著述的《科学史》一书便讲述了科学、哲学和宗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各自发生,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发生的相互纠葛。 作者W.C.丹皮尔先生以批评,实证精神对科学思想发展史进行 了深入的研究,成就斐然。作者的眼光犀利独到,从古代一直叙述到现代。在写作过程中,作者怀着敬畏的精神去对待,去分析以前对自然科学哲学有所贡献的人或书籍。作者从不从某一个片面去看待问题,也不对任何一个时期的人或著作抱有偏见。作者在书的结尾介绍了科学的哲学,也对科学的哲学的未来做了展望。 《科学史》又名《科学史及其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是一本值得 拜读的科学史经典名著。同时,它也是论述哲学的一本著作。全书一共12讲。从时间的角度上讲,作者从古代世界的科学写到20世纪的科学;从科学的角度上讲,从科学的萌芽到科学的慢慢成长再到科学的坚实壮大;从哲学的角度上讲,从以前的低级的不合理的哲学到以后的高级的行思缜密的哲学。全书语言平稳,尊重历史,尊重各个阶段的成果。《科学史》一书将带你领略到科学及哲学的发展历程,让 你对着两者有充分的认识。 《科学史》一书按照历史的发展顺序,从古代世界的科学开始写起,到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牛顿时代一直写到18、19世纪的物理学、生物学、科学与哲学思想,最后又探讨了恒星宇宙,以及对科学的哲

逻辑经验主义科学哲学

逻辑经验主义 ?背景: –实证主义: ?科学主义(scientism):科学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最可靠的方法 ?认识论的经验主义(empiricism):感觉经验是人类知识的唯一来源和依据 ?反形而上学:反对任何对超越感觉经验的东西的探究 ?科学统一性:科学具有统一的方法和经验基础 –数学基础和数理逻辑的发展: ?弗雷格(G. Frege, 1848-1925) ?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 ?关于数学基础的逻辑主义主张:数学可以还原为逻辑。 –新的哲学观:哲学作为语言分析 ?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 1889-1951) ?《逻辑哲学论》(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哲学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语言的误用,所以哲学问题的解决途径是语言分析–物理学危机与革命 ?马赫(Ernst Mach, 1838-1916),庞加莱(Henri Poincaré, 1854-1912),迪昂 (Pierre Duhem, 1861-1916)等对物理学概念基础的批判和分析 ?相对论;量子力学 弗雷格(G. Frege,1848-1925) ?1879: 《概念文字》(Begriffsschrift) ?1884: 《算术基础》(Die Grundlagen der Arithmetik) ?1893,1903: 《算术基本定律》(Grundgesetze der Arithmetik,两卷) 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 ?1910-13: 《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 3 vols.,与怀特海合著) ?1912:《哲学问题》(Problems of Philosophy) ?1914: 《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Our Knowledge of the External World) ?1921:《心的分析》 ?1927:《物的分析》 ?1945:《西方哲学史》 ?1948:《人类知识:其范围与界限》 维特根斯坦 (Ludwig Wittgenstein, 1889-1951) ?1921: 《逻辑哲学论》(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1953:《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逻辑经验主义的基本主张 ?只有两种类型的有认知意义(cognitive meaning)的命题:分析的和综合的–分析的命题:命题的真理性或有效性(validity)只依赖于语词的意义; –综合的命题:语词的意义不足以决定命题的真理性或有效性的命题。 ?逻辑和数学命题是分析命题 ?经验科学命题是综合命题,其真理性需由经验检验决定 1 2 3 4 5 6

【最新】从愚昧到科学课后题答案

科学和科学史的含义 1 【单选题】科学哲学以科学活动和科学()为研究对象。C A、史 B、发现 C、理论 D、实验 2 【单选题】在什么时期,作为萌芽期间早期的科学已经也是非常发达了?()D A、南北朝 B、汉朝 C、秦汉 D、古希腊 3【多选题】任何一个独立学科的出现和成立,它都意味着这个学科有自己的()。BCD A、思想 B、判别标准 C、规范 D、思想体系 4【判断题】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过去的历史称为科学史。()对 5【判断题】科学哲学是跟科学史是相关的姊妹学科。()对 科学史的奠基人萨顿 1

【单选题】哪位名人带了自己的组织培养了美国第一批最早的科学史专业的博士生等?()C A、柯南特 B、季羡林 C、萨顿 D、张德骏 2 【单选题】有关萨顿说法错误的是()。D A、有社会责任感 B、最重要的著作是《科学史导论》 C、是古代和中世纪的文学家 D、倡导人文主义 3【多选题】萨顿说哪些先行者比他们当中最有工作能力的人更勤奋?()ACD A、查尔斯·迪康热 B、柯南特 C、皮克泰 D、弗雷泽 4【判断题】《ISIS》是科学史的奠基人萨顿创办的杂志,在今天已不再出版。()X 5【判断题】萨顿一生非常辛勤,他生前创作过15部专著和79份科学史的重要研究文献目录。()对 学习科学史的意义 1 【单选题】关于“科学是什么、科学应该怎样”所有的这些考虑,获得它的认识重要方式之一是对于科学的()的回忆。B A、革命

B、历史 C、精神 D、发现 2 【单选题】国际科学史学会萨顿奖第一位获奖者是()。D A、笛卡尔 B、柯瓦雷 C、斯蒂文·夏平 D、萨顿 3【多选题】丹麦科学家克拉总结了很多条关于科学史的作用,以下包括()。ABCD A、可以增进我们今天最有科学知识的这种赏识 B、可以满足一些科学家要了解理论起源的愿望 C、可以对今天的科学研究产生有益的影响 D、可以在科学人文中架起桥梁 4【判断题】在科学界,目前的最高奖励是“萨顿奖章”。()X 5【判断题】科学史研究最早期,人们做的都是内史的工作。()对 文明的含义及起源 1 【单选题】汤因比所说的我们的时代第几个特点是“我们这个时代正在加速,正在加速地创造历史。”?B A、一 B、二 C、三 D、四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_原创_要求及其概念纹理的经与纬_张文喜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原创0要求 及其概念纹理的经与纬 张文喜 1摘要2用几条原则来概括地描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原创0要求及其概念殊为不易,因为它既非逻辑演绎也非归纳,换句话说,它拒绝过度地概括和整饬。如果/原创0像在知识产权机构或文字保护委员会的/原创性报告0中的那种用法,被等同于文化领域的创造,那无疑贬损了/原创0所具有的规范性意蕴,而导致这种错误看法的根源在于人们将原创性的源泉归于智能本身。于是,作为提升精神的/原创0却成为了智能的附庸。我们有必要对将/原创0观念纳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做法秉持一种积极的态度,从对时弊的批判再向前追索一步。 1关键词2/原创0;原创乏力;原创方向 1作者简介2张文喜,1961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2)。 1中图分类号2B026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1-6198(2011)04-0017-04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原创0要求,作为一种规范,无论从人的尊严方面还是从人的需要方面来看,都是顺应/时代精神0的,但明确回答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原创0需要什么元素却非易事。哲学社会科学并不是以某种流行看法来满足人们的精神口粮为要务,因此剪除在这个问题上使人盲目的诸多迷乱是必要的。 一、/原创0是什么 什么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原创0?这个问题就像一个包裹,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打开它,比如科学的方式、文学的方式,而最简单的方式则是先去研究/原创0这个词的用法,再来回答到底什么是/原创0这个问题。 我们发现,/原创0这个词能够把许多混乱的现象整合起来,可是当面对/原创0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时,我们竟摸不着头脑,因为它像一团迷雾,有些甚至是自相矛盾的。 这样看来,原创的意义有些不可企及,但它并非不可捉摸。凡能够把这个词的无数种含义说清楚的人,须说清楚其中可能具有的自相矛盾。而哲学就开放着试图阐明这个词义的视界。我们提出的这个问题恐怕需要与存在问题(/究竟为什么在者在而无反倒不在0)联系起来考察。哲学家告诉我们:哲学就是对存在问题的追问,存在问题的区域以无为界,一切非无者都落入这个问题,甚至最后包括无本身也是如此。显然,/无0这个概念是一个哲学构造。但是,我们通常提到的从/无0创世是指神的/创世0,因此,存在问题的追问虽然与神学思考方向不同,却又相互交织。那么,/原创0究竟是/从无中生有0,还是/从有中生有0?一方面,如果我们坚持关于人是一个独立的首创性的根源的观点,那么/原创0一词就具有人的理解、并让它的使用得以成立的意思。但另一方面无论是从柏拉图主义的正统性立场还是从科学(唯物)主义的公正立场来看都要求我们承认,人无法/从无中生有0,换句话讲,这/无中生有0是上帝创造世界的奇迹。同样,/原创0决不能是一种/从无中生有0的奇迹,决不是本来什么东西都没有的/创世0意义上的/首创0。 这样一来,在/原创0这个词的最显豁的意义上,人们可能矛盾地处于一种哲学和神学意象的明确证实之间的矛盾:即既相信上帝却又想窥探上帝的心思。因此,当人们想说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原创0是什么时,这个问题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答案。 但是从20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发展来看,这种以/从无中生有0还是/从有中生有0的模型来讨论什么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原创0的做法意义不大。原因在于,这些模型的形而上学气息太重,它的根本概念构造源于既想获得一种超越世俗认识方式的认识能力,却又不能改变大多数人世俗

2020年西南大学岗培考试复习要点_高等教育学

北大改革标志性事件 高等教育的理念重点把握(见教材详细阐述):

德育是基石,

1.名词解释强调基本概念,重点把握:高等教育理念,高等教育制度(学校制 度、招生考试、),高等教育内部构成(教师、学生、课程与教学), 2.简答题:观点阐述(某一主题涉及的观点),eg国内外高等教育的特点(对已 有高等教育特点的归纳)、高等教育内部构成要素(学生学习特点、课程的主要特征eg专业性、探究性等)、高等教育遵循原则、师生关系的特点、招生考试类型等 3.论述题:我国德育改革的认识、困境、举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eg 现代化、双一流)、高等教育教师和学生特点、

一、外国高等教育:现代高等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1. 高等教育的数量、规模和结构的可持续发展; 2. 高等教育的职能多样化; 3. 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 4. 高等教育的管理的现代化; 5. 高等教育被纳入终身教育体系。 二、我国高等教育: 1. 萌芽(萌芽于夏商奴隶社会时期)、形成(我国高等教育形成于封建社会末期。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是北京大学的前身。北大改革:1917年,蔡元培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革,围绕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学科建设、管理体制额等方面进行9个改革措施) 2. 发展(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7阶段) (1) 1949-1956 起步阶段 (2) 1956-1966 探索阶段 (3) 1977-1985 恢复与发展阶段 (4) 1985-1992 改革起步阶段 (5) 1992-1999 改革初探阶段 (6) 1999-2010 改革深化阶段 (7) 2010-至今综合发展阶段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征(经济性、文化性和政治性对高等教育发着的影响,高等教育对三者功能的影响)

高等教育哲学论文

学术自由背景下大学教师与学生的素养 ——浅析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理念及启示 摘要:雅斯贝尔斯是德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在对大学教育理念的探讨中,卡尔?雅斯贝尔斯从存在主义哲学的高度对大学的本质予以阐述,他认为大学是一种特殊的学校,是一个由学者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追求真理的社团。大学教育应以培养“全人”为目标,在教育过程中,以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专业训练与整体知识相结合、教学自由与学习自由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相结合为有效的培养方法,真正实现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大学理念。因此他的大学教育理念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学术自由;大学教师;学生;雅斯贝尔斯;大学教育理念;启示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Students by the Context of Academic Freedom ——An Analysis and the Inspiration of Karl Jaspers’ Idea of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Abstract:Karl Jaspers was a well-known German educator on higher education. He elaborated the essence of the university as viewed from the existentialism. In his opinion, a university is a special school and a community composed of scholars and students to seek truth. In modern society, the university should create the whole man through the unity of research and teaching, the unity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the cosmos of knowledge, the unity of the freedom to teach and the freedom to learn, as well as the unity of the transmission of knowledge and the training of abilities. Consequently, Karl Jaspers’idea of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makes great positiv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 academic freedom; university teachers; students; Karl Jaspers; idea of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the inspiration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研究生)

1.简述“理论负荷论”的主要内容。 2.简述科学问题的结构。 3.什么是生态危机?它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4.简述实验方法的特点。 5.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6.如何理解库恩的范式? 7.简述技术创造活动的一般程序。 8.简述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9.简述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10.简述科学事实及其特点。 11.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性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12.简述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13.简述科学认识的一般程序。 14.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15.简述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6.如何在现代的意义上理解“科学”。 17.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8.简述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及作用。 1.试述生态危机的实质及其思想、实践根源。 2.试述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 3.试述库恩的范式论科学发展模式。 4.试述逻辑实证主义论科学发展模式。 5.科学技术是否有价值?谈谈你的看法。 6.谈谈你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认识。 7.试述科学问题的来源。 8.试述科学技术发展的外在条件。 9.科学家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谈谈你的看法。 10.什么是科学不端行为?它的危害有哪些? 11.如何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2.如何理解科学理论的创立过程? 13.如何理解技术构成的基本要素? 14.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有什么负面影响,你怎么认识? 15.如何理解科学精神? 1.简述“理论负荷论”的主要内容。 “理论负荷说”也称“观察渗透理论” ,由美国科学哲学家汉森在《发现的模式》(1958)一书中加以阐述。汉森认为,观察并非只是感官对观察对象“刺激”的机械反映,而是受观察者背景理论的影响和支配的。具有不同知识背景或不同理论观点的人,对同一对象会形成不同的观察结果。“纯粹中性”的观察是不存在的。 汉森认为,观察过程是一个物理过程与心理过程融为一体的过程。眼睛从观察对象得到光的刺激而形成视网膜上的图像,这是物理过程,这时还不是真正“看到”。“看到”是一种视觉经验,属于心理过程,它把外来的刺激与过去的认识结合在一起。 观察者对感觉材料的反应,总是有意无意地用一种概念模式去套眼前的这些感觉材料,使它适应于自己过去较熟悉的材料,因而形成个人对同一对象的反应有各种程度不同的差异。汉森设想开普勒和第谷一起在山上看日出,“第谷看见的是太阳从固定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而开普勒看见的却是静止的太阳底下滚动着的地平线”。 2.简述科学问题的结构。 科学问题的结构:问题的指向、研究的目标、求解的应答域以及疑问项等要素及其相互间关系。疑问项(提问的内容)和解答域(问题论述中所确定的界限)是基本组成部分。疑问项:科学问题的主体,指出了科学研究的对象。解答域:问题论述中所确定的域限,并假定所提出的问题的解必定在这个域限之中。尽管这种预设仍是一种猜测,是可错的,但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却能起定向和指导作用。 科学问题的结构是指形成科学问题的已知要素和未知要素之间的相对稳定的相互联系。科学问题的内在结构是指科学问题内部的未知疑项和已知定项组成的逻辑关系。科学问题的外在结构是指提出和解决科学问题所涉及的已知背景知识域和未知潜在问题集之间的相互联系。 3.什么是生态危机?它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生态危机的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由于对生态系统中物质条件基础的破坏,引发的生命系统与生命支持系统之间的不和谐。机械、物理和化学等非生命的人工变革活动,是导致此类问题的原因;第二类生态问题是人工自然直接导致生命体之间的不和谐。第二类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工生命的产生。 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土地荒漠化:沙化、盐碱化等去生命变化;空气和水资源污染:生化污染为主;矿物资源储量减少;大量生物物种减少和新的危险生物出现;人口过度膨胀:造成人与其它物种的不平衡,人与人的不平衡以及人与支持系统的不平衡;间接表现:某些被认为是自然灾害的现象,可能是人为的结果,即生态危机的表现之一。 4.简述实验方法的特点。 实验:根据科学研究目的,运用科学仪器和设备等物质手段,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以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 特点:1)实验方法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2)实验方法可以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在极端的条件下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3)实验方法可以再现、加速、延缓或模拟研究对象;4)实验方法是一种经济可靠的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方法。 5.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1)自然界的物质性。马克思: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先在性。恩格斯:“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2)物质的运动性。运动和物质不可分;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中;承认相对静止状态的存在;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和运动是永恒存在的,永无止境地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这种永恒存在和永无休止的转化过程,就表现为空间、时间的无限性。 (3)运动的规律性。规律是恒有的;物质运动所遵循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的;规律是历史的。 (4)规律的可认识性。规律是客观的;规律具有稳定性和重复性;规律具有普遍性。 6.如何理解库恩的范式? 范式:指从事同一个领域的研究的学者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念和方法。 库恩指出范式是在某一个指定时间内一系列限定某一个科学学科的活动。他在其书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定义科学范式为:那些被观察和被检查的,那些会被提出的相关问题以及其希望被解答的,问题如何组织,科学结论如何被解释。 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库恩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系统阐述的,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 范式概念是库恩范式理论的核心,而范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理论体系。库恩指出:“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我采用这个术语是想说明,在科学实际活动中某些被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统统在内的范例——为某种科学研究传统的出现提供了模型。”在库恩看来,范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信念。范式的特点是:(1)范式在一定程度内具有公认性;(2)范式是一个由基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等构成的一个整体,它的存在给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研究纲领;(3)范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 7.简述技术创造活动的一般程序。 1、课题规划:明确技术问题,对选题进行评估; 2、技术设计:原理构思、方案设计; 3、技术方案评价; 4、技术实施:研制、试验; 5、技术鉴定8.简述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需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9.简述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相互联系:1、研究对象都是自然界,都要遵守自然界的规律;2、研究方法有相通之处;3、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类利用、控制、改造、创造和保护自然的需要;4、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5、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相互区别:1、研究对象是不同的物;2、性质不同;3、追求目标不同;4、基本矛盾不同;5、思维方式不同;6、成果形式不同;7、评价标准不同;8、生产力形态不同;9、更新速度和生效时间不同;10、竞争形式不同;11、与市场关系不同;12、对研究者素质要求不同;13、对社会的影响不同。10.简述科学事实及其特点。 概念: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可分为:客体与仪器相互作用结果的表征,对观察实验所得的结果的陈述和判断。 特点:个别性、可复核性、精确性、可靠性。 11.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性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科性质:主要指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功能。自然辩证法以自然和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主要是用哲学方法进行研究,作出哲学结论,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创造自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