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蛇类大全

蛇类大全

蛇类大全
蛇类大全

白眉蝮

灰蓝扁尾海蛇

尖吻蝮

金环蛇

眼镜王蛇

银环蛇

原矛头蝮

原斑蝰

舟山眼镜蛇

非洲节脚蛇

变色蛇

赤尾竹叶青

魔鬼蛇

很少见的东非绿曼巴

白唇竹叶青亚种··生活早中南半岛的马来雨林里··

墨脱竹叶青

水蚺··世界上最大的蛇类··体长可达8米

北美的葡萄树蛇

巴布新几内亚的阿拉佛拉瘰鳞蛇

神秘而令人恐惧的喜玛拉雅白头蛇

非洲黑树眼镜蛇

北美最长最毒的东部菱斑响尾蛇

北美西部袋蛇

澳洲老虎

号称世界最毒的太攀蛇

纳米比亚沙漠测行蛇

沙漠王蛇

正宗太攀蛇

澳洲杀手

亚马逊巨蝮,多见于南美的亚马逊河流域

绿水蚺

美国亚利桑纳的山王蛇

黑曼巴,非洲的死神

帝皇眼鏡蛇王

莽山烙铁头

大西洋巨蝮

澳洲魔鬼

浅析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人首蛇身形象

浅析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人首蛇身形象 人类学一班郜聪14333010 在中国上古神话中,人首蛇身形象大量出现在各种古籍、文献中,甚至是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伏羲和女娲的本始形象也是人首蛇身。人首蛇身形象从一定程度上讲影射了中国先民对蛇的崇拜及敬畏,同时也反映了人对自我、自然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人首蛇身形象大多为各类神灵及人类始祖、英雄人物。《艺文类聚》卷十一引《帝王世纪》:“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蛇身人首。”晋王嘉《拾遗记》:“蛇身之神,即羲皇也。”《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诗纬·含神雾》:“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雷泽”、“大迹”乃雷神为之。《山海经·海内东经》:“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而伏羲与雷神确有血统渊源。1《山海经·海外北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 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綮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山海经·海内经》:“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由此可见,蛇在中国远古先民的精神生活及信仰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那么,上古神话中的人首蛇身形象是如何形成的呢?首先我们需要分析远古时代中蛇的形象。图腾“是一种类的自然物,野蛮人以为其物的每一个都与他有密切而特殊的关系,因而加以迷信的崇敬。”(J·G·FRAZER)2蛇作为华夏民族龙图腾的原始形象,具有成为“集体表象”的潜在趋势。蛇的本体形象为凶猛、灵活,行动迅速,又不避雨水,环境适应力强,生命力顽强。根据原始人思维的具体性,原始人因而对它有恐惧感、神秘感,便敬之如神。蛇的分布极为广泛,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极强,既能够在陆地上爬行、攀木,也能在水中游水、捕食,甚至有些蛇类(比如飞蛇)可以通过将身体各部向内凹,使得它得以从树顶滑翔下来。《山海经·中山经》有记载:“。又南九十里,曰柴桑之山,其上多银,其下多碧,多泠石、赭,其木多柳、芑、桑,其兽多麋、鹿,多白蛇、飞蛇。”蛇的生命力极为顽强,不仅由于其超强的环境适应性,而且还来源于其自身凶猛,行动迅速、灵活的特性。这有利于其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得以生存繁衍。并且,蛇的食物种类多样,蚯蚓、蛞蝓、蜘蛛、昆虫及其幼虫、鱼、蛙、鼠、蜥蜴、鸟、兔等均可以成为其捕食的对象。《山海经·大荒南经》中有记载: 1闻一多.伏羲考[A].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 2詹·乔·弗雷泽.金枝(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蛇类的演化之相应器官的“退化”与进化

蛇类的演化之相应器官的“退化”与进化 By yux 摘要:总体上讲,为了适应环境和生活习性的改变,蛇类的演化是一个“退化”的过程,其内 脏器官的退行性变化是最为显著的变化之一.这也是蛇类演化的特殊之处.而伴随着某些器官的 “退化”,蛇类发展了部分器官的进化作为补偿. 关键词:退行性变化;器官进化;补偿 纵观蛇类进化史,蛇类的演化是一个“退化”的过程:无论从外表还是内部的组织、器官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退化消失现象.最为显著的变化当然是其四肢的缺失以及内脏器官的退行性变化.而对于一些形态结构方面的缺失造成的功能缺失,蛇类也发展了相应器官的进化作为补偿.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总是将那些外部形态上变小甚至消失的过程视为一种退化过程.这里所谓的退化并不是指系统发生上的倒退,而往往是指一种形态结构变小、消失或简单化的过程.我们所说的演化, 是一个生物类群进化的过程,而进化本身强调的就是一种对于周围环境的适应并非形态结构的复杂化.蛇类在一些形态结构方面的缺失也不应该从进步或后退的角度看,更明确的说这是一种适应周围环境而产生的变化. 在化石资料缺少的情况下,研究蛇类的演化主要是通过对现生蛇类形态结构以及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进行分析,从而探讨蛇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这也对蛇类部分器官的“退化”与进化方面的研究带来了阻碍,部分研究成果仅停留在理论角度,无法深入实践证明. 1 部分器官的“退化” 蛇类身体上发生退化的不仅仅是四肢,其内部的一些器官也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另一些退化消失,这些与蛇类生活的环境所造就的其独特的体形有关.原始蜥蜴进化成蛇,身体直径缩小了,在长度上有一个很大的补偿性增长,这一点对于其内部的器官排列既有利又有弊.细长的身体有利于消化道的存在,直接贯穿身体的消化道具有相当的长度,从而具有了足够的消化面积;消化道不具有折叠,否则食物在消化道内将无法运动. 1.1 内脏器官的“退化” 蛇类细长的身体不利于除消化系统以外的其他器官尤其是成对出现的器官的存在.这些成对的器官往往合二为一;或者其中一个退化消失,另一保留下来;或将左右对称排列改为前后交错排列,总之就是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尽量将各器官容纳于狭小的细长体腔中.如蛇的肝脏伸长,而体积较大的胆囊不是包裹于肝脏中, 而是位于肝脏后部. 心脏位于头至肛门前三分之一处,细长的身体对它的影响并不大。 受细长体腔影响最大的器官主要是肺和肾脏.绝大多数种类左肺退化消失,右肺延长以保证呼吸,同时喉门进化出了肌肉质导管,可以在吞食食物时伸出下颌之外, 以保证在吞食时不致窒息.一些蛇类体内出现了气管肺,即气管软骨环背面具有薄膜突起.该薄膜结构与肺内膜相似,可视为肺的延伸,能提高气体交换能力.有些种类中全肺的长度在体长的3/4左右.肾脏仍然成对出现,但是右肾较左肾大并位于左肾之前,不具膀胱,尿则以一种固体的尿酸形式随时排出. 蛇类演化的过程中,脑变的非常小,只及一只蜥蜴的一半.脑的退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四肢消失后,原来控制、协调、指挥四肢活动的这部分大脑便不再需要.不过加长的身体使蛇能够具有较长的脊髓,来保证完成多种反射,足以代替消失的那部分大脑管理后半身的运动.

中国蛇类别名大全

养殖商务网 > 养蛇咨讯 > 正文 中国蛇类别名大全(部分) 2007-10-18 15:32:00 盲蛇———土名“地鳝”,潜于园地泥土中捕食小昆虫卵及幼虫。小盲蛇像蚯蚓,只有9厘米长,可以放在手心上; 蟒蛇———又叫南蛇、黑尾蟒、金花蟒,栖息丛林,善攀援,可水栖,夜行,它是体型最大的蛇类; 赤链蛇———又称火赤链、红斑蛇,生活于山坡、平原、田野村庄及水源附近,食动物,如鱼、蛙、蟾蜍等;棱鳞锦蛇———又称王锦蛇、棱锦蛇,动作迅速,食蛙、蜥蜴、蛇、鼠类及鸟蛋等; 黑眉锦蛇———又名黄颌蛇、秤星蛇,生活在高山、平原及园地等处,亦喜在住宅内及附近居住,生性较为凶暴,受惊后即竖起头颈作攻击之势,捕鼠、雀、蛙及昆虫等; 三索锦蛇———又称“三条线蛇”; 玉斑锦蛇———又名玉带蛇,山区森林,捕食小型哺乳动物; 水赤链游蛇———又名半纹蛇、水游蛇,于田野及沼泽污泥中捕食鳝鱼、泥鳅、蛙及蝌蚪等; 乌游蛇———又名草赤链,山地近水地带,捕食鱼、蛙及蝌蚪等; 渔游蛇———“红糟蛇”,常见,半水生性,行动迅速,食鱼及蛙; 草游蛇———“花浪蛇”、“斑背蛇”,潮湿地方,食小型蛙类; 灰鼠蛇———即“过树榕”; 滑鼠蛇———又名“草锦蛇”、“水律蛇”,敏捷; 乌风蛇———又名“乌梢蛇”; 台湾小头蛇———又名花秤杆蛇、花蛇,嗜食蛋; 小头蛇———秤杆蛇; 菱斑小头蛇———又名红宝蛇,700—1000米高山; 紫棕小头蛇———棕秤杆蛇,泉港发现,捕食昆虫及蜘蛛等; 翠青蛇———青竹标,常见,捕食蚯蚓及昆虫幼虫;

微毒蛇类有: 绫花林蛇———又叫“大头蛇”,灌木,捕食鸟类,性较驯良; 繁花林蛇———又叫赤斑蛇、褐斑蛇,山区丛树,被惊扰时头颈弯成S形,能作向前伸展攻击动作,尾部也能摆动; 紫沙蛇———土名茶斑大头蛇、褐山蛇,森林中能爬树; 中国水蛇———“水蛇姆”,常见,栖于稻田、池沟等; 毒性表现为神经毒、血循环毒的蛇类有: 金环蛇———又名黄节蛇、金包铁,常见于潮湿地区或水边,夜行,能吞食其他蛇及蛇蛋; 银环蛇———又名白节蛇、簸箕夹,常见于住宅附近,夜行; 丽纹蛇———食堂盲蛇等; 眼镜蛇———土名“饭匙枪”,多于夜间活动; 眼镜王蛇———又名“大膨颈蛇”、“大饭匙枪”,有时能爬上树,性凶暴,愤怒时颈部扩张,突袭人、畜;圆斑蝰蛇———又名金线蛇、黑斑蝰、古钱窗;尖吻蝮蛇———土名五步蛇、百步蛇、蕲蛇,常栖于落叶或岩石上,夜行。 毒性表现为血循环毒的有: 竹叶青———即青竹蛇、赤尾雕,善爬树,尾有缠绕性; 龟壳花蛇———土名“烙铁头”等,晚间因寻食常侵入住宅,有攻击性,人畜接近时,容易被其突然咬伤。山烙铁头———又名山竹叶青、黑斑竹叶青,有隐遁性,雄性较罕见; 蝮蛇———土名草上飞、土公蛇、土丘蛇、土丘子、七寸子; 海蝰蛇———土名黑尾海蛇,善泳 上一篇:赤链蛇 下一篇:“碎蛇”相关资料

中国常见毒蛇图鉴

中国地区毒蛇图鉴 全世界有蛇类2700多种,分布在我国的有219种,隶9科62属,其中毒蛇近57种,危害较大的有金环蛇、银环蛇、竹叶青、烙铁头、蝰蛇、五步蛇、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海蛇等10余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诸省(区)。毒蛇的地理分布是以其垂直分布来划分的,以沿海到海拔1000米左右的平原、丘陵和低山区较多。1000米以上山区较少,4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基本上没有毒蛇分布。无毒蛇咬人后,在咬伤的皮肤上留下一排到两排均匀而细小的牙痕;而毒蛇咬人后,除了两排均匀而细小的牙痕外,还有一个以上(一般为两个)大而深的毒牙牙痕。 一、毒蛇按照蛇毒的作用机理,大致可分成三大类。 1.以神经毒为主的毒蛇:有金环蛇,银环蛇及海蛇等。毒液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肌肉麻痹和呼吸麻痹。咬伤后,局部症状不明显,流血少,红肿热病轻微。但是伤后数小时内出现急剧的全身症状,病人兴奋不安,痛苦呻吟,全身肌肉颤抖,吐白沫。神经毒中毒表现:头昏、嗜睡、恶心、呕吐、瞳孔散大、头昏、眼花、肌肉关节疼痛、吞咽呼吸困难、颈项强直、抽搐、呼吸肌麻

痹、肢体瘫痪以至昏迷,最后窒息而死亡。 2.以血液毒为主的毒蛇:有竹叶青、五步蛇、蝰蛇和龟壳花蛇等。毒液主要影响血液及循环系统,引起溶血、出血、凝血及心脏衰竭。神经毒中毒表现:被咬伤处迅速肿胀、发硬、流血不止,剧痛,皮肤呈紫黑色,常发生皮肤坏死,淋巴结肿大。病犬战栗,体温升高,心动加快,呼吸困难,鼻出血,尿血,抽搐。6-8小时可扩散到头部、颈部、四肢和腰背部,最后心力衰竭或休克而死亡。 3.兼有神经毒和血液毒的混合毒素毒蛇:有蝮蛇、眼镜蛇和眼镜王蛇等,其毒液具有神经毒和血液毒的两种特性。不同的蛇咬伤后出现不同的症状,如蝮蛇咬伤,既出现神经毒素中毒症状,又出现血液系统中毒症状,而以后者表现较重;而被害人眼镜蛇和眼镜王蛇咬伤,神经毒素的中毒症状要重于血液毒素的中毒症状。局部伤口红肿,发热,有痛感,可能出现坏死。毒素被吸收后,全身症状严重而复杂,既有神经症状,又有血循毒素造成的损害,最后,死于窒息或心动力衰竭。 二、毒蛇按毒牙分类,主要分成三大类: 1、管牙类毒蛇:所有蝰科的蛇类都属于管牙类毒蛇,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头部呈三角形,长长的中空状毒牙位于上颌前方两侧,平时隐藏于肉质鞘中,咬人时向前伸出。 2、前沟牙类毒蛇:所有眼镜蛇科的蛇类都是前沟牙类毒蛇,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头部呈较扁的圆形或椭圆形,有一对小且不明显的细沟状毒牙位于上颌前方两侧,因不如管牙长、大,故平时不需要隐藏在口腔中,可“随时使用”。 3、后沟牙毒蛇:游蛇科中有一小部分种类属于后沟牙类毒蛇。其毒牙较大,一般位于上颌后方,毒性比以上两类毒蛇要弱,多数人被咬后仅会发生肿胀,不会致命,但一些体质敏感的人群仍可能会过敏造成生命危险。严格地讲,后沟牙类毒蛇不足以称之为真正的毒蛇,应该叫“半毒蛇”更为合适。我国统计的54种毒蛇不包括游蛇科的12种后沟牙类毒蛇。

四川蛇类

中国蛇类约201种《中国的毒蛇有40余种》。2008年,新发现四川温泉蛇。2008年7月,在攀枝花盐边县采集到一条游蛇科蛇。该蛇为方花丽斑蛇(Maculophis bellus),为四川省蛇类新纪录。 A、盲蛇科 B、游蛇科,我国有36属141种,属于闪皮蛇亚科Xenodermatinae、钝头蛇亚科Pareatinae、游蛇亚科Natricinae和水游蛇亚科Homalopsinae。闪皮蛇亚科:脊蛇,穴居,食蚯蚓;炖头蛇亚科:炖头蛇。两头蛇亚科:穴居。水游蛇亚科:后沟毒牙,我国仅水蛇属Enhydris(中国水蛇)4种。游蛇亚科,我国有32属120种;5属共8种属于后沟牙类毒蛇,如林蛇Boiga、瘦蛇Ahaetulla、金花蛇、花条蛇Psammophis、紫沙蛇Psammodynastes。 林蛇,有微量毒素的蛇属。绞花林蛇Boiga kraepelini 瘦蛇,绿色,具后沟牙,有轻微的毒性。绿疲蛇。瘦蛇属于后齿型的有毒蛇(杀伤力较低),瘦蛇的毒素则主要于朝口腔内弯曲的后排牙齿里分泌。 水蛇,生活于田野沼泽。体长0.8米,微毒,或基本无毒。 无毒牙蛇类:虎斑颈槽蛇、链蛇,颈棱蛇Macropisthodon、赤链华游蛇(水赤链游蛇)、双全白环蛇、翠青蛇均有毒腺。毒牙无沟、无管,呈利刀状,着生在口角内侧上颔的后端,毒牙短,而且毒腺不发达。 分为链蛇(赤链蛇、黄链蛇)、游蛇、华游蛇Siminatrix、钝头蛇、小头蛇、两头蛇、脊蛇、锦蛇、腹链蛇Amphiesma、曙蛇Orthriophis、颈斑蛇、斜鳞蛇、颈槽蛇Rhabdophis、水游蛇Natrix、白环蛇、绿蛇、滞卵蛇Oocatochus、剑蛇、鼠蛇。 两头蛇,我国有3种,尾巴和头相似,地下穴居,捕食蚯蚓和昆虫。 小头蛇,包括宁陕小头蛇、中国小头蛇、圆斑小头蛇、龙胜小头蛇、横纹小头蛇、饰纹小头蛇。 滞卵蛇,新属,包含红纹滞卵蛇(又叫红纹锦蛇) 鼠蛇,Ptyas,包括灰鼠蛇和滑鼠蛇。灰鼠蛇在被捉住时,具有断尾逃逸的习性。滑鼠蛇,性情比较凶猛。 C、眼镜蛇科,包括环蛇(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眼镜蛇、孟加拉眼镜蛇)、眼镜王蛇、中华珊瑚蛇、福建华珊瑚蛇(福建丽纹蛇)。 D、蝰蛇科,分为蝮亚科(蝮蛇、尖吻蝮、烙铁头、菜花烙铁头、山烙铁头、竹叶青、白唇竹叶青)、蝰亚科(蝰蛇)、白头蝰亚科。 蝮亚科:尖吻蝮Deinagkistrodon、烙铁头Ovophis、竹叶青属Trimeresurus、亚洲蝮 属Gloydius、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 白头蝰亚科:白头蝰Azemiops “‘蛇百科” 四川省蛇类4科33属66种毒蛇16种 白头蝰,短尾蝮、高原蝮,山烙铁头蛇,菜花原矛头蝮、原矛头蝮、乡城原矛头蝮,白唇竹叶青蛇,福建竹叶青蛇、云南竹叶青蛇;孟加拉眼镜蛇,眼镜王蛇,中华珊瑚蛇(丽纹蛇)钩盲蛇;美姑脊蛇、黑脊蛇,锈链腹链蛇、棕网腹链蛇、瓦屋山腹链蛇、腹斑腹链蛇、八线腹链蛇、丽纹腹链蛇、棕黑腹链蛇,尖尾两头蛇、钝尾两头蛇,翠青蛇,黄链蛇、赤链蛇(火赤蛇),双斑锦蛇、王锦蛇(菜花蛇、臭蛇)、白条锦蛇,玉斑丽蛇、横斑丽蛇(新修改),紫灰锦蛇,黑眉曙蛇(旧称黒眉锦蛇),灰腹绿锦蛇、绿蛇,白枕白环蛇、双全白环蛇、黑背白环蛇,绞花林蛇,颈棱蛇,中国小头蛇、圆斑小头蛇、龙胜小头蛇※、横纹小头蛇、饰纹小头蛇,平鳞钝头蛇、台湾钝头蛇、福建钝头蛇,颈斑蛇、福建颈斑蛇,大眼斜鳞蛇、纹尾斜鳞蛇,滑鼠蛇,缅甸颈槽蛇、黑纹颈槽蛇、湖北颈槽蛇、九龙颈槽蛇、红脖颈槽蛇、虎斑颈槽蛇,黑头剑蛇(黑

简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首蛇身形象

简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首蛇身形象 引言 我们从众多的古典文献和出土文物中可以知道,“人首蛇身”的形象大量存在于中国古代神话中。例如:伏羲与女娲,他们在中国古代神话文学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这些“人首蛇身”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图腾或者标志,它具有及其丰富的内在含义,表现出了原始人类的美好愿望以及他们的信仰。 1具有“人首蛇身”形象的神人 在已知的古典文献中,具有人首蛇身形象的神人并不少见。像我们所熟悉女娲伏羲的形象,以及在被称为巫觋之书的《山海经》里就有相当多除女娲伏羲外的人首蛇身形象的神人。 1.1记载最多的人首蛇身形象——女娲、伏羲 女娲与伏羲是记载最多的人首蛇身的神人,他们不管是在古典文献中还是出土的壁画文物上的形象大多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 《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山海经海内经》:“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面蛇身,长如猿,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①在闻一多先生的《伏羲考》中所做的解释是,此名曰“延维”的“人面蛇身”,“左右有首”的苗民所祀奉的神明,实际上是交尾的伏羲、女娲。王逸《楚辞问天》“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女娲人头蛇身。”;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云“伏羲鳞身,女娲蛇躯”。曹植《女娲画赞》“或云二皇,人首蛇形”这里的二皇指的就是伏羲,女娲。晋王嘉《拾遗记》:“蛇身之神,即羲皇也。”《艺文类聚》卷十一引《帝王世纪》:“女娲氏,亦风姓也,作笙簧,亦蛇身人首。”②除了文献典籍里记载的人首蛇身的女娲,伏羲,在各地出土的壁画,锦帛等也发现了大量的人首蛇身的女娲伏羲像。 在山东地区出土的沂南汉画像石墓墓门东侧支柱下面的画像,一巨人的怀抱中有二个首蛇尾之人,左边执规有髻者应当为女娲,右边执矩戴冠者应当为伏羲。 嘉祥县武梁祠西壁画像的第二层,右端为伏羲女娲交尾像,女娲举规,伏 ①山海经脚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 P261 ②闻一多.伏羲考.[M].上海人民出版社 P17

中国蛇类名录

中国蛇类名录(中-拉对照表) 盲蛇科 钩盲蛇属 钩盲蛇 Ramphotyphlops braminus 白头钩盲蛇 Ramphotyphlops albiceps 盲蛇属 大盲蛇 Typhlops diardi 恒春盲蛇 Typhlops koshunensis 瘰鳞蛇科 瘰鳞蛇属 瘰鳞蛇 Acrochordus granulatus 闪鳞蛇科 闪鳞蛇属 闪鳞蛇 Xenopeltis unicolor 海南闪鳞蛇 Xenopeltis hainanensis 针尾蛇科 筒蛇属 红尾筒蛇 Cylindrophis ruffus 蟒科 沙蟒属 红沙蟒 Eryx miliaris 东方沙蟒 Eryx tataricus 蟒属缅甸蟒 Python molurus 游蛇科 脊蛇属 青脊蛇 Achalinus ater 台湾脊蛇 Achalinus formosanus 海南脊蛇 Achalinus hainanus 井岗脊蛇 Achalinus jinggangensis 美姑脊蛇 Achalinus meiguensis 阿里山脊蛇 Achalinus niger 棕脊蛇 Achalinus rufescens 黑脊蛇 Achalinus spinalis 瘦蛇属 绿瘦蛇 Ahaetulla prasina 腹链蛇属 无颞鳞腹链蛇 Amphiesma atemporalis 黑带腹链蛇 Amphiesma bitaeniata 白眉腹链蛇 Amphiesma boulengeri 锈链腹链蛇 Amphiesma craspedogaster 棕网腹链蛇 Amphiesma johannis 卡西腹链蛇 Amphiesma khasiensis 瓦屋山腹链蛇 Amphiesma metusia 台北腹链蛇 Amphiesma miyajimae 腹斑腹链蛇 Amphiesma modesta 八线腹链蛇 Amphiesma octolineata 丽纹腹链蛇 Amphiesma optata 双带腹链蛇 Amphiesma parallela 平头腹链蛇 Amphiesma platyceps 坡普腹链蛇 Amphiesma popei 棕黑腹链蛇 Amphiesma sauteri 草腹链蛇 Amphiesma stolata

中国水蛇饲养方法

中国水蛇饲养方法 人工养殖水蛇具有成本低,成活率高,食饵来源广等优点。因该蛇对温度、湿度、饲养环境等先决养殖条件的适应能力比较强,所以只要能达到一般的养蛇条件即可引进养殖。该蛇泼辣易管理,食性杂极好驯养,与其它蛇类相比没有危险性,故特别适宜初次养蛇或资金小的农民朋友。水蛇主要包括中华水蛇、铅色水蛇二个主要品种;但人们习惯上也将有半水生习性的红点锦蛇、白条锦蛇、双斑锦蛇(旱水蛇),水赤链游蛇等也列入水蛇“家族”。 下面浅谈水蛇的主要养殖技术: 一、水源。水蛇,顾名思义是有水生或半水生习性的蛇类。因此,养殖中水源的安排是一大关键。在水蛇的活动季节里一定要保持水源的充足和清洁,盛夏时节每7-15天彻底清池除垢一次,以免水蛇无奈中喝了不洁净的水引发肠炎的发生,造成不应有的麻烦。 二、食源。水蛇除喜食各种淡水杂鱼、泥鳅外,还尤喜欢黄鳝和各种蛙类,应根据容易捕获的季节或水蛇的育肥特需按时投喂,尽量使投饵种类多样化,满足其身体生长的需要。大多数水蛇食欲旺盛,每隔4-5天便要摄食一次,一般条重约100-200克左右的水蛇,每次可吞食1-2条小杂鱼,多者可达3-4条。另外,水蛇的胆子特别大,凡在吞食的过程中有人在旁边并不影响进食。该蛇进食后同其它蛇类一样也有静卧不动的习性,此时不要过分惊扰它,否则亦会将吞入腹中的食物反吐出来,这样势必会延迟下一次的进食时间,减少应有的进食量,对水蛇的生长极为不利,应人为地减少入场观望次数或谢绝陌生人入场参观。三、消毒。人工养殖水蛇的饲养密度宜在每平方米12-15条左右,立体养殖时可适当大一些,但不宜超出2倍。正常饲养条件下应每月消毒2-3次,采用喷雾和水泼的方法均可,消毒时最好选在清晨或傍晚。因大部分水蛇喜欢在白天活动,饱食后尤喜欢聚集在一起晒太阳;外界温度达到32℃以上时尤喜欢成群抱团地浸泡在水中,只微露头部便可长时间的静栖在水中。故消毒时应避开水蛇在外活动的高峰时段,免其受不应有的惊扰和惊吓。 水蛇在适宜的环境中生存很少生病死亡,是目前人工养殖蛇类中死亡率最低的品种,这也是其在野外能大量自生繁殖的主要原因。

各种毒蛇和无毒蛇

当前位置: 首页>贴图专区→ 图文直播各种毒蛇和无毒蛇 / 宋不挑- 第1页 天涯热帖网全部库藏精华八卦杂谈时尚情感鬼话同行贴图股市真我经济旅游职场 图文直播各种毒蛇和无毒蛇 共3页 1 23下一页页码 作者:宋不挑 提交日期:2012-08-12 17:36 可爱的小翠青无毒 作者:宋不挑提交日期:2012-08-12 17:36 文章信 息 作者: 宋不挑 来源版块:贴图专区 TXT打包下载(方便手机阅读) 开贴时间:201 2-08-1 2 17:36 最后更新:201 2-08-2 0 16:46 阅读次数:141 668 回复次数:151 7

斜鳞蛇,完全无毒 作者:宋不挑提交日期:2012-08-12 17:37 楼主发言次数:168 点击回 复比:93. 39 楼主回 复比:9.0 3 总字数(约):约20千 字 总页数:3 目录 最近阅读↓⊕图文直播各种毒蛇和无毒 蛇 ⊕我的读图笔记普通的图片和杂碎的思想(坚持更新)原创⊕非常稀有珍贵的旧中国高清照片(66张)(转载)

颈棱蛇,无毒 作者:宋不挑提交日期:2012-08-12 17:38 ⊕利比亚人的V 在高清晰度⊕军事酷图欣赏(一九九)⊕疯狂敢死队——很傻很勇敢(献给关注社会的人看)连载⊕俄亥俄级核潜艇SSGN 727"密歇根"在高清晰度(26张)⊕超市是怎样盖成的⊕超变态瑜伽动作集锦挑战你的视觉极限(组图)(转载)⊕曝号称最美最人性扫黄现场(转

蝮蛇,农村常见的毒蛇,毒性很大 作者:宋不挑提交日期:2012-08-12 17:38 赤练,这蛇很多人都潜意识的认为是剧毒,但是其实它是后沟牙的微毒蛇,目前有咬人后人因为过敏而死的记录 作者:宋不挑提交日期:2012-08-12 17:39 载)⊕图解各种机械工作原理⊕寻找纳米比亚神秘的红人部落!多妻制度的辛巴族(转载)同板块排行榜点击排行榜回复排行榜发言长度排行榜发言次数排行榜

中国的毒蛇有四十余种

中国的毒蛇有四十余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省份。蛇毒按其性质可分为:神经毒、血循毒、混合毒三大类。 金环蛇、银环蛇、海蛇等主要含神经毒。蝰蛇、尖吻腹、 竹叶青等主要含血循毒。眼镜蛇、眼镜王蛇、腹蛇等主要含混合毒。 如今喜欢野外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了,但对野外危险,特别是动植物造成的危险往往估计不足,这些危险,尤以毒蛇最具代表性。无论“生存手册”还是“野外旅行手册”之类的手册里,对毒蛇伤害的介绍不是不适合中国国情,就是说得过于笼统,难以在关键时候发挥应有的作用。网络上许多“野外教室”中都有提到蛇伤防治,但由于种种原因,含糊谬误之处似乎更多。 每个野外活动的人正确且全面地认识毒蛇和了解蛇伤防治非常必要。另外本文的急救常识部分也适用于被其它危险动物引起伤害时作急救参考。 先从认识的误区谈起误区一:小蛇不毒 虽然一般情况下被大蛇咬伤症状更严重,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刚孵化出不久的小蛇完全有可能比它那茶杯粗的蛇妈妈毒性大。比如大蛇捕食频繁,咬人时注毒量较少。反之,小蛇尤其是刚刚孵化的小蛇较少捕食,因此咬人时注毒量相对较多,而且小蛇大多初生牛犊不怕虎,对人凶狠。许多养蛇专业户甚至蛇类专家都吃过这个教训。 另外蛇的种类不同,毒性强弱也不同,如银环蛇的个头通常很小,但是它的蛇毒的毒性却极强。所以,哪怕遇到小蛇,也不能掉以轻心。相信每个人都看到过这样的场面:几个男生拿着大棒石头追打一只拚命逃窜的小蛇。现在应该知道,这也不仅仅是好玩。况且,蛇类本身是对人类极其有益的一种动物,我们应该尽量保护野外的每一种生物。 误区二:被蛇咬过,但是几十分钟内没有不适感,那一定是无毒蛇了 这是极其常见的认识谬误,甚至在许多网页的“野外教室”栏中也有类似误人子弟的地方。实际上,有些毒蛇咬伤后的症状要经过1到4小时才能显现出来。比如97年福建附一医院就收治了一个8岁大的小孩,他被银环蛇咬伤后4小时才出现症状,耽误了最宝贵的抢救时间,后来经各方全力抢救,仍然昏迷了一个多星期才苏醒。医院收治的这类蛇伤病人不在少数! 误区三:被蛇咬了,吾命休矣 首先必须清楚的是,野外无毒蛇占多数,被无毒蛇咬伤的人,因为精神过度紧张,也可能因惊恐而出现伤口剧痛红肿甚至昏倒的现象。这是心理暗示的结果。 即便是有毒蛇咬伤,大多数也因为多种因素的关系,毒蛇咬人时不一定放出毒液或把足够量的毒液注入人体,被毒蛇咬伤的人只有小部分中毒症状比较严重,个别人有生命危险。 掌握毒蛇的活动规律,蛇伤的预防 蛇是变温动物,它的活动与外界气温有密切联系,气温达到18度以上才出来活动。在南

蛇类鳞列术语

蛇类鳞列术语对照 鳞片:scale, shield, scute 总称鳞被:lepidosis 鼻间鳞: internasal 前额鳞:prefrontal 额鳞: frontal 顶鳞: parietal 顶间鳞:interparietal 枕鳞:occipital 眶上鳞: supraocular 鼻鳞: nasal 颊鳞: loreal, frenal 入眶: entering eye 眶前鳞: preocular, praeocular 眶后鳞: postocular 眶下鳞: subocular 眶前下鳞: presubocular 眶后下鳞: postsubocular 颞鳞: temporal 前颞鳞:anterior temporal 后颞鳞: posterior temporal 吻鳞: rostral 上唇鳞: upper labial, supralabial, superior labial 颏鳞: mental 下唇鳞: lower labial, infralabial, inferior labial, sublabial 颔片: chin-shield, sublingual 颔沟: mental groove, submental groove, symphysial groove 喉鳞: gular 腹鳞: ventral, abdominal, gastrostege, scutum 肛鳞: anal, preanal, postabdominal 完整: entire 二分: divided 背鳞: doreal, costal 菱形: rhomboid 披针形: lanceolate 六角形: hexagonal 圆形: cycloid 覆瓦状: imbricate 平砌,并列: juxtaposed 起棱: keeled 平滑: smooth 脊鳞: vertebral 尾下鳞: subcaudal, caudal, urostege, scutellum 鳞沟: sulcus, groove 端窝: scale pit, apical pit, apical pore, scale fossa 上颌齿: maxillary teeth 齿间隙: diastema 后沟牙: opisthoglyph 前沟牙: proteroglyph 管牙: solenoglyph 半阴茎: hemipenes 顶斑: parietal spots 腹链纹: ventral with chain pattern

中国十大毒蛇排名

中国十大毒蛇排名 第一名:银环蛇(冠军) 银环蛇毒腺很小,但毒性极为猛烈,是环蛇属中毒性最强的。事实上,它是继细鳞太攀蛇、东部拟眼镜蛇和太攀蛇之后,陆地上毒性最猛烈的第四大毒蛇,在世界上最毒的毒蛇综合排位(含海蛇)中也在前八之列。银环蛇的LD-50为0.08~0.108,是除大洋洲外,世界陆地上最毒的毒蛇。但由于该蛇生性胆小、性情温和,不主动攻击人,因此为其所伤的案例并不多。 银环蛇具有α-、β-bungarotoxin两种神经毒素,患者被咬时不会感到疼痛,反而想睡。轻微中毒时身体局部产生麻痹现象,若是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交接位置,则会阻绝神经传导路线,致使横纹肌无法正常收缩,导致呼吸麻痹,作用时间约40分钟至2小时,或长达24小时。在抗蛇毒血清应用以前,银环蛇咬伤死亡率极高,可以用神经性抗毒蛇血清治疗,但仍十分危险。 人被咬伤后,起初感觉不是很明显,疼痛感较小,数小时后如不及时治疗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银环蛇成体供药用。孵出7~10天的幼蛇干制入药,称金钱白花蛇,有祛风湿、定惊搐的功效,治风湿瘫痪、小儿惊风抽搐、破伤风、疥癣、梅毒等症。银环蛇胆可治小儿高烧引起的抽搐。

第二名:(五步蛇)尖吻蝮(亚军)尖吻蝮其中一个为人熟知的名字是“百步蛇”,意指人类只要曾被尖吻蝮所咬,脚下踏出一百步内必然会毒发身亡,以显示尖吻蝮的咬击实在奇毒无比;有些地方更称尖吻蝮为“五步蛇”,进一步夸大其毒素的威力。该蛇种的毒液的单位上的毒性(对小白鼠之LD50值)并不强烈,但并不妨碍该蛇种在事实上具有较大 此蛇毒性大于眼镜蛇,在湖南辰溪石碧乡一带被此蛇咬伤者基本都死亡了,而被眼镜蛇咬伤者基本都能救活)。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由尖吻蝮的咬击所导致的危险事件甚至死亡事件,至少在中国大陆地区确实是较为常见的。这一方面是由于该蛇种个体较大,性格凶猛,毒牙较长,咬伤的情形较为严重,一方面也由于该蛇属于排毒量较大的蛇种。台湾方面就有专门对抗尖吻蝮毒素的有效血清。根据美军报告指出,尖吻蝮的毒素是以蛋白质构成的溶血毒素,而这种毒素更是强烈出血性的(受害者会出现伤口疼痛及出血的即时现象,继而会肿大、起泡、组织坏疽以及溃疡,随后更会感到晕眩及心跳加速。),同时,尖吻蝮蛇攻击性极强,而且头部可大幅度旋转,没有经验的人野外遇到应远远避开,不要轻易尝试用手抓取,抓取应用捕蛇钳。[15] 临床表现 血循毒表现:尖吻蝮等咬伤后,主要表现为出血不止,一般压迫包扎无法止血,可引起全身广泛出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