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地理会考总复习月球对地球的意义素材鲁教版

高中地理会考总复习月球对地球的意义素材鲁教版

畅游学海敢搏风浪誓教金榜题名。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日跃龙门

月球对地球的意义

月球俗称月亮,古称太阴,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

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400千米)。

一、月相

每天,随着月亮在星空中自西向东地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月相的成因:月相是由于地、月、日三者位置不断变化而产生的。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由于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相对位置的变化,导致地球上所见月球光亮部分形状的变化。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的)。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如上“月相成因示意图”右侧的一组箭头表示太阳光,图的中央是地球。从箭头所示的逆时针的自转方向判断,这是北半球上空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内圈表示月球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在轨道上所处的不同位置。处在不同位置的月球朝向太阳的半球为明亮半球,背向太阳的半球为暗黑半球。外圈表示月球在公转轨道上处于不同位置时地球上相应看到的月球圆缺盈亏情况。

【识记】

1.主要月相的名称及对应的农历日期

月相是以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八种:①新月(又名朔日,农历初一):0度;②蛾眉月(农历初二夜~初七左右):0度~90度;③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左右):90度;④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十四左右):90度~180度;⑤满月(又名望日,农历十五夜或十六左右):180度;⑥渐亏凸月(农历十六~廿三左右):180度~270度;⑦下弦月(农历廿二、廿三左右):270度;⑧残月(农历廿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⑨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

主要月相在农历日出现的时间

月相农历时间亮面朝向月升时间上中天时间月落时间

新月初一——6:00 12:00 18:00

上弦月初七、初八朝西 12:00 18:00 24:00

满月十五、十六——18:00 24:00 6:00

下弦月廿二、廿三朝东 24:00 6:00 12:00

主要月相的名称、形状及日地月位置

月相名称形状日地月的位置

新月(朔日) 通宵不见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

上弦月半圆,上半夜见于西半部天空,月面朝西日地月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东

满月(望日) 通宵可见,一轮圆月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中

下弦月半圆,下半夜见于东半部天空,月面朝东日地月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西

【理解】

1.月球表面的环境特征

月球的质量和体积都比地球小得多,质量是地球的1/8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引力是地球1/6。质量和体积小→引力小→不足以吸引大气和水,只在两极有固态水;表面大气压力极小;表面的温差大。

月球表面高低起伏。明亮地方是高原和山脉,阴暗地方是平原和盆地。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是~环形山。环形山形成的原因是陨星撞击,火山爆发。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是月面的显着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环形山多以著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如:哥白尼环形山、阿基米德环形山、牛顿环形山、卡西尼环形山等。有五座分别以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名字命名(月球背面),分别是:石申环形山、张衡环形山、祖冲之环形山和郭守敬环形山。另外,为纪念一位传说为尝试飞向天空而献身的万户(实际上是旧时一种官名),而命名的环形山叫“万户环形山”。月球上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形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占月面表面积的 7%~10%。有个日本学者1969年提出一个环形山分类法,分为克拉维型(古老的环形山,一般都面目全非,有的环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轻的环形山,常有“辐射纹”,内壁一般带有同心圆状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型(环壁较低,可能从哥白尼型演变而来)、碗型和酒窝型(小型环形山,有的直径不到3米)。环形山的形成现有两种说法:“撞击说”与“火山说”。“撞击说”是指月球因被其他行星撞击而有现在人类所看到的环形山。“火山说”是指月球上本有许多火山,最后火山爆发而形成了环形山。现在的科学家主张的是“撞击说”。

2.朝向地球的月面始终不变的原因

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月球总以相同的一面向着地球。这是由于月球的自转周期恰好和月球绕地球

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27.32

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

3.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依次出现的规律

新月(朔,农历初一)时,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这时正对地球的是月球背向太阳光的暗黑半球。满月(望,农历十五或十六)时,地球处于太阳与月球之间,这时正对地球的是月球面向太

阳的明亮半球。从新月至满月期间,我们所看到的月球其西半边明亮,并且明亮部分不断增大;从满月至新月期间,我们所看到的月球其东半边明亮,并且明亮部分不断缩小。

随着月球不断地绕地球运行,因而形成了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的周期性更迭。月相有规律的变化,是月球绕地球运行时日。地、月相对位置始终在有规律变化的结果。

(昏)

西

子) 午)

(晨)

*注意*:太阳光线位置改变,新月、朔望月:29.53天——月相变化周期,即圆缺周期。

上弦月、满月、下弦月位置依次顺周期是从这一个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所应自转方向。经历的时间。即:月相由缺至圆,再由圆到缺的一个循环周期。

月相口诀:上弦月“上上西西”、下弦月“下下东东”。即:上弦月发生在上半月、上半夜、西边天空、亮面朝西;下弦月发生在下半月、下半夜、东边天空、亮面朝东。

【综合应用】

1.用月相变化原理解析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以及文学艺术作品中对月相的描述。

说出数字所代表的月相名称和日期

当望月时,日、地、月三者的相互位置应是(A)

A.日地在月球的同侧 B.日地在月球的两侧

C.月球在太阳的北侧 D.月球在太阳的南侧

下列是常见的月相,请按时间的先后排序

①②④③

月全食出现的月相为(B)

A.新月 B.满月 C.蛾眉月 D.下弦月

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被称为(A)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红字是重要线索,它们的月相分别是(A.上弦月,BC.残月,D.新月,EFGHI.满月)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C.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D.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鹘。

E.采莲去,月没春江曙。

F.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

G.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H.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I.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二、月相与潮汐变化

【识记】

天体间引潮力的大小与天体的质量平方成正比,而与天体之间的距离立方成反比。经计算,月球引潮力是太阳的2.18倍,所以地球上的潮汐现象主要取决于月球引潮力。

地球上潮汐现象的周期是以月球的周日运动——月球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为周期。期间地表同一地点的海水连续发生两次涨潮(或两次落潮)的时间间隔约为12小时25分钟。

1.大潮和小潮出现的农历日期

大潮新月(朔日)农历初一

满月(望日)农历十五、十六

小潮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

下弦月农历廿二、廿三

【理解】

1.大潮、小潮出现时对应的月相

(1)大潮对应的月相:新月(朔日,农历初一)、满月(望日,农历十五、十六)。每当农历月初和月半时,月球、太阳和地球几乎处在同一直线附近,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相互叠加,使涨潮特别高,落潮特别低,形成大潮。

(2)小潮对应的月相: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下弦月(农历廿二、廿三)。在月相为上弦月和下弦月时,即农历初七、初八和廿二、廿三时,日地和月地的连线相互垂直,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相互削弱出现小潮。

【综合应用】

1.阐明潮汐对水资源、海岸地貌、生态、航运、养殖、发电、旅游的影响。

(1)潮汐: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

象,古代称白天的河海涌水为“潮”,晚上的称为“汐”,合称为“潮汐”。

由于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使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分别产生的周期性的运动和变化,总称潮汐。潮汐包括地潮、海潮和气潮,但由于海潮现象十分明显,且与人们的生活、经济活动、交通运输等关系密切,因而习惯上将潮汐一词狭义理解为海洋潮汐。固体地球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

磁场等)受引潮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如8、12、24

(2)潮汐的成因:潮汐是地球上的海水在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下产生的。月球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是引起海水涨落的引潮力。地潮、海潮和气潮的原动力都是日、月对地球各处引力不同而引起的,三者之间互有影响。①潮汐日变化:地球表面同一点的海水两次涨潮、两次落潮。连续两次涨潮(或两次落潮)相隔时间为12小时25分。②潮汐月变化:每月新月(朔、初一)、满月(望、十五)——大潮;每月上弦月(初七、八)、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小潮。

(3

红树林,珊瑚礁海岸。④

(4)潮汐能的优缺点:①方便农业生产;②利用动力资源;③发展港口。

三、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条件

【理解】

1.日食与月食发生时,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

(1)日食:又称日蚀。

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地日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变化而产生的。当日地月成一直线时(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这时对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来说,月球位于太阳前方,因此来自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线被挡住,所以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即月球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中间,遮住了太阳,就发生日食。

出现时间:日食只出现在新月(朔日,农历初一前后),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

类型:日食分为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2)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

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地日月三者

之间的位置变化而产生的。当日地

月成一直线时(此时的太阳、地球、

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

上),月球运行至地球的背面(即

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

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即地球介于太阳和月球之间并遮

住太阳,发生月食。

出现时间:月食只可能发生在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或十六前后)。

类型:月食可以分为月全食、月偏食二种。地球的直径大约是月球的4倍,在月球轨道处,地球的

本影的直径仍相当于月球的2.5倍。所以当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而如果月球始终只有部分为地球本影遮住时,即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发生月偏食。

月球上并不会出现月环食。因为,月球的体积比地球小的多。太阳的直径比地球的直径大得多,地球的影子可以分为本影和半影。如果月球进入半影区域,太阳的光也可以被遮掩掉一些,这种现象在天文上称为半影月食。由于在半影区阳光仍十分强烈,月面的光度只是极轻微减弱,多数情况下半影月食不容易用肉眼分辨。一般情况下,由于较不易为人发现,因此这种情况不能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月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日食新月

月食满月

日、月食形成的条件

面上,存在着一个5°09′的夹角。只有当望日(满月),月球运行到交点附近±10°~12°范围内可能发生月食。只有当朔日(新月),月球运行到交点附近±18°范围内可能发生日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